班级教师集体(精选11篇)
班级教师集体 篇1
1862年, 京师同文馆开始将班级授课制引入我国, 此后, 班级授课制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班级授课制下, 教师根据所学专业承担各门课程, 面向全班学生, 组织、设计并上“课”, 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因此, 它不仅要求班级每一位授课教师拥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扎实的理论功底、完备的知识结构和高超的教学技巧, 更要求班级授课教师集体具有结构层次上的科学性、行动目标上的一致性、成员关系上的和谐性。
纵观我国以往中学班级授课教师的配备, 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 存在着重单个授课教师轻班级授课教师集体;重教师教学管理便利之需轻学生全面发展之需的倾向, 不仅造成了班级授课教师只能在各自所授学科内“单打独斗”, 致使各学科科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更造成了班级授课教师集体整体功能的严重缺失, 致使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完善和心理结构的健全等教育目标难以达到, 也使得中学教师集体自身的优化与发展举步维艰。目前, 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和积极推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中学班级授课教师配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弊端愈益突出。要克服这些问题, 应该从系统论观点出发, 围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在重视中学班级授课教师个人素质和便于教学管理的基础上, 加强对中学班级授课教师集体的结构优化和对中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关注;在优化中学班级授课教师集体结构的时候, 不仅要关注中学班级授课教师集体的显性结构要素 (如班级授课教师集体的年龄、性别等结构因素) , 更要关注中学班级授课教师集体的隐性结构要素 (如班级授课教师集体的素质能力、性格气质、人际关系等结构因素) , 以充分发挥班级授课教师集体的整体功能,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合理配备老中青年教师, 优化班级授课教师集体年龄结构
从教师专业成长看, “教师的成长一般要经过准备期、适应期、爬坡期、成熟期和回归期, 相对而言, 前两个阶段太稚嫩了, 而最后一阶段则又有些老化了”[1]。处于回归期的老年教师虽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但精力不济, 处于准备期和适应期的青年教师虽激情四溢但教育教学经验欠缺, 而处于爬坡期和成熟期的中年教师虽年富力强且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但易滋生自满心态。在配备中学班级授课教师的时候, 要充分分析各年龄段教师的优缺点, 并进行优化组合, 在班级教师集体年龄结构上形成由“老马识途”的老年教师、“中流砥柱”的中年教师和“奋发有为”的青年教师组成的稳定的梯形结构。
对班级授课教师集体年龄结构的优化, 可以有效地防止班级授课教师集体过于老化的保守倾向和过于年轻化的激进倾向, 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有序地开展。一方面, 可以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使班级授课教师之间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形成“向老年教师要经验、向中年教师要成果、向青年教师要激情”的合理层次, 通过“传、帮、带”的方式, 发挥班级授课教师集体的整体功能, 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并进而促进教师集体的专业化发展, 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 由于中学班级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是正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完成社会化关键期的中学生。他们不仅需要学习上的指导者, 更需要生活和情感上的理解者、支持者。老年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生阅历、中年教师的稳重和作为社会规范主要体现者、青年教师的激情四溢和年龄优势, 可以很好地满足中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对智者、道德楷模、朋友等角色的需要。因此, 对班级授课教师集体年龄结构的优化, 老中青年教师的合理配备, 既能满足中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要, 又能满足中学生心理和情感发展的需要, 使中学生和班级授课教师集体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 进而形成学生因爱师而乐学的学习状态,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合理配备男女教师, 优化班级授课教师集体性别结构
教师集体的性别结构是指中学班级授课教师集体中男女性别的组合状况。目前, 中学普遍推行“班主任组阁制”的教师配备方法, 即由班主任来选择本班的授课教师。由于班主任绝大多数都是由男性教师担任的, 这些男性班主任在选择班级授课教师的时候, 因受到传统观念和男女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精力差异的影响,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男性教师作为自己班级的授课教师, 而女性教师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 往往会在少数由女性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里扎堆, 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中学班级授课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甚至单一化的问题。
据心理学的研究, “从教育的角度看男女教师各有优点。女教师温柔、耐心、观察仔细、易接近学生;男教师有魄力、思想开拓、精力旺盛, 对学生的引导性强”[2]。为此, 必须对中学班级授课教师集体性别结构进行优化, 形成合理的性别比率, 让男女教师的各自优点在班级里都得到充分展现并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实现互补, 以使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男女学生受到科学全面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安然度过社会化关键期的发展难关, 形成身心和谐、科学健全的人格。否则, 必然会在某些方面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设置障碍, 正如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突出一样, 性别结构失衡甚至单一化的班级授课教师集体, 在中学生正确的性别角色获得等发展方面也必然难以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持。
从团体的性别结构理论来看, 适当的男女比例有利于促进、激发整个团体能量的发挥。一个性别结构合理的团体可以给其成员提供一个更加健全的沟通氛围并提升其成员在团体中的自信, 因而使团体具有最佳的创新意识并勇于实践, 也具备更加开放的氛围来分享工作成果与方法技巧。中学班级授课教师集体也是如此, 合理的性别结构不仅可以减少因性别结构失衡或单一化造成的同性授课教师间因嫉妒、猜忌等产生的不必要的内耗, 更可以为班级所有授课教师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民主合作氛围。
三、合理配备不同素质能力类型的教师, 优化班级授课教师集体素质能力结构
研究表明, “教师素质至少包括:事业心、文化和知识、教育观念、业务能力和身心素质。事业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动力, 文化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教育观念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背景, 能力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核心素质, 合格的身心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3]。这些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在不同的层次上又可细化成更为复杂精细的结构体系。一般而言, 在每个教师身上这些最基本的素质能力都是客观存在的, 但这些素质能力在各个教师身上的组合方式和完善程度却是千差万别的, 其结果就形成了各具优势的特色教师类型和整体素质水平高低不同的教师类型, 诸如“教学型教师”、“科研型教师”、“管理型教师”、“全能型教师”等就是前者的具体表现, 而“专家教师”、“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则是后者的具体表现。
由于在实际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特色教师和整体素质水平不同的教师类型, 因此, 在配备中学班级授课教师的时候, 就要对班级授课教师集体的素质能力结构进行优化, 要尽可能地容纳不同类型的特色教师和整体素质水平不同的教师。通过优化, 既可以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实现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 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也可以让中学生接触一个结构科学、功能完善的教师集体, 为中学生提供多维的学习、模仿对象和各种学习资源支持,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优化,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触到数量有限的, 属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全能型教师”、“专家教师”和“骨干教师”, 这对每一个中学生来说既是其合理权益实现的需要, 也是其成长发展的需要, 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通过优化, 让各具优势的特色教师和整体素质水平高低不同的教师在同一个班级里进行合作, 可以促使各具优势的特色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也可以让水平较低的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 并得到水平较高教师的帮助, 达到尽快提高自己的目的, 从而实现整体教师队伍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四、合理配备不同性格和气质类型的教师, 优化班级授课教师集体性格和气质结构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是最核心的人格差异。不同的性格类型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各有利弊:理智型性格类型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用理智来评价周围事物, 以理智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方面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情绪型性格类型的教师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则颇有优势;意志型性格类型的教师在提高学生自制力方面可以为学生树立典范。但与其优势并存的问题也是明显的, 理智型和意志型性格类型的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严厉, 容易扼杀中学生的创造力, 而情绪型性格类型的教师由于容易受到内外情绪的影响和牵制, 导致教育教学活动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对中学产生不良的影响。
气质是表现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与性格类型一样, 不同气质类型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各有其利弊:气质类型属于胆汁质的教师, 具有反应敏捷、热情奔放、率真诚恳等优点, 他们能够较好地吸引中学生的注意, 但也容易出现方式粗暴、情绪失控的现象, 在无意识中对学生造成伤害;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的教师, 具有灵活敏捷、情感丰富、接受能力强等优点, 他们能够很好地融入到学生当中, 对学生的影响力普遍较强, 但存在草率轻浮、虎头蛇尾的现象;气质类型属于粘液质的教师, 具有沉着冷静、稳重踏实等优点, 对待学生有较强的耐心, 但容易出现生气不足、观念保守、方法呆板的问题;气质类型属于抑郁质的教师, 具有温柔谦和、谨慎踏实等优点, 对学生观察深刻、态度温和, 但存在谨小慎微、遇事退缩的缺点。
中学生正处在性格定型和气质塑造的最佳时期, 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和班级授课教师亲密相处中度过的, 而且, 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在性格和气质类型上各有不同, 要想对他们的性格和气质类型进行积极全面的影响和塑造, 就必须合理配备不同性格和气质类型的教师。因此, 只有对班级授课教师集体的性格和气质类型结构进行优化, 容纳不同性格和气质类型的教师, 学生才能从不同性格和气质类型的教师身上吸收有效且充足的养分, 在性格和气质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与此同时, 对中学班级授课教师集体性格和气质结构的优化, 也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 在教师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性格和气质类型互补关系, 有利于减少班级授课教师之间的矛盾与摩擦, 增进班级授课教师之间的凝聚力,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授课教师集体的整体功能。
五、重视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性, 优化班级授课教师集体人际关系结构
“教师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4]。一般来说, 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等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强调的教师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中学班级授课教师集体中授课教师之间的关系。
从群体心理学和人际关系理论的角度来看, 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增强群体的凝聚力、激发群体成员工作热情、提高群体成员素质,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 中学班级授课教师集体作为一个特殊的小群体, 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其自身的发展完善和功能的有效发挥来说也是必要的。因此在配备中学班级授课教师的时候, 就有必要对所配备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进行优化, 尽量将原有人际关系基础较好的教师配备到一起, 以增强班级授课教师集体的凝聚力, 激发每位授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并通过在工作过程中授课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 有效遏制因人际关系不和造成的内耗, 最大程度发挥班级授课教师集体的整体教育功能, 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同时, 对中学班级授课教师集体人际关系的优化, 也有利于中学生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中学生处在社会化的关键期, 其扩大交往的心理欲求日益增强, 但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完善, 在人际交往上缺乏必要的技巧和知识, 因此, 他们把学习和模仿的方向自然而然地指向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班级授课教师。中学班级授课教师集体人际关系的和谐性, 能够为中学生树立发展人际关系的榜样, 给中学生提供发展良性人际关系的指导。这种榜样和指导的存在, 将成为中学生完成社会化和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 有共同的信念, 彼此间相互帮助, 彼此间没有猜忌, 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 才能够教育儿童”[5]。
参考文献
[1]任福, 李海燕.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优化.中国成人教育, 2007 (4) :111.
[2]周健伟.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成因及其对策.教学与管理, 2007 (6) :29.
[3]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11—212.
[4]雷小玲.现代教师人际关系的认识与思考.现代教育论丛, 1999 (3) :41.
[5]马卡连柯.共产主义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305.
班级教师集体 篇2
2. 三三四班,个个冒尖,争先恐后,团结向前
3. 先做该做的事,再做喜欢的事
4. 谋事在天,成事在人;因势利导,融会贯通
5. 思不嫌烦,学不嫌苦;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6. 尊人尊己,友谊第一;少说多做,学习第一
7.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出国留学网团结互助,争取佳绩
8. 奋发向上,居安思危;立志立信,宁败毋欺
9. 正直勤奋,团结创新;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10. 树立目标,坚定信念;脚踏实地,超越自我
11. 乐学善思,自强不息;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12. 勤奋努力,勇创佳绩;团结拼搏,再展雄风
13. 真彩青春,活力焕发;勤俭有度,为梦奋发
14. 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班级集体效能的提高策略 篇3
一、培养集体舆论氛围,形成优良班级风气
良好的班风要靠正确的舆论支撑。正确的舆论,就是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予以表扬和鼓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进行批评和谴责。正确的集体舆论对每个成员都有熏陶、感染和约束作用,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实现道德的内化。我通过班会课的思想教育和语文课的德育渗透,不断引导强化,班上的学生已经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对扰乱课堂秩序、影响集体荣誉、嘲笑他人等不良行为提出善意的批评。我将歌曲《自豪的建设者》改编为班歌《追梦的一班人》,以此激励同学们。
二、加强社交技巧教育,创建和谐人际关系
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班级人际关系,能促进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成长。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而引起摩擦、对立、冲突乃至对抗十分常见。因此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上,我注意引导学生处理好两个关系: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为此,我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编制的《文明礼仪》小册子,告知学生知书达理是使人接纳自己的重要途径;使学生明白平等、尊重、包容等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原则;引导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人人平等、互助互爱的真谛;教育学生互相尊重,并引导他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寻找自身的不足”。其次,平时注意用言行举止感染学生。我做到对同事尊重礼貌,对学生在尊严上不分贵贱、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把自己置于集体一员的位置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朋友,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建立美好的班集体。
三、构建高雅班级文化,共创优雅班级环境
我将班级文化建设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室文化建设,一是宿舍文化建设。通过布设优雅的班级教室环境,体现出全班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同学的思想。我十分关注班级黑板报的选材和编排,讲台的布置,获奖证书、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的张贴,锦旗、艺术作品的悬挂,卫生工具的摆放、垃圾的处理等细节。在宿舍文化建设上,我要求宿舍布置在设计中既突出高雅的情趣,又体现学生的个性创意,因此有多个宿舍被评为“文明宿舍”。我班别具一格的教室和宿舍布置多次获得领导老师的好评,这样既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现有的审美水平,更让学生从表扬中体验到成就感,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四、引入良性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开展互动
一方面开展班级间的竞争。如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开展班内竞争。例如,在学习上,我将班级学生根据某种目标和标准合理地分成若干个小组,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们始终有种紧迫感,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学习;在生活上,我以宿舍为单位,以德育量化考核为标准,开展宿舍间的比赛。通过这些良性竞争,既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又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合作气氛。当然,在开展各项竞赛活动时,教师要防止部分学生搞小团体主义,避免宗派效能的影响,关注降低集体效能的因素。
五、建设班级集体核心,建立民主管理制度
我选拔有一定能力和威信的学生出任班干部,组成素质相对较高的班干部队伍,使之既能起到榜样作用,又能很好发挥组织作用,形成集体核心,增强班级凝聚力,并通过班干部的领导行为和能力提高班级的集体效能。我还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给他们创造各种表现机会。班级各种大事都交给学生自己去商讨,去决定,尽量让人人都有事做,事事都有人做,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实现以制度管人。这样做,在客观效果上不但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情绪,还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的内耗,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的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此外,建设多元开放的沟通管道,促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交流。如,设立班级管理意见簿、班主任信箱,创建班级QQ群,鼓励学生指出班级管理中的不足,交流各自的想法。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
高校新生班级集体建设 篇4
一、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办好高校, 教师是主体, 管理是关键, 班级管理则是整个高校管理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证。目前一部分教育工作者, 对抓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工作有一种模糊认识, 认为大学生已有较多的知识和较强的自管能力, 无需下功夫去抓班级管理, 最多在宏观上管管就足够了。然而无数事实充分说明, 当前抓大学生班级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一) 班级需要规范管理制度
在班级制度中辅导员或班主任通过班干部, 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 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这种方式导致辅导员或教师只关心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错误行为;学生只关心如何表面地、形式地维护规章制度;班干部只从事监视的活动, 监视同学不违纪和不犯错。这种管理方式把集体和个人对立起来, 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情感和态度被整齐划一的群体要求所取代,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 根据班级情况而设定的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二、班集体凝聚力的聚集
2010年12月份北京教工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北京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意见》特别强调高校内目前唯一能够覆盖全体学生的组织形式是班集体, 同时它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所以目前高校班集体建设要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为核心目标。
(一) 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
高校中开展任何形式的工作都离不开班集体, 班集体是大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 也是学生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大家庭。有相关调查表明, 高校学生的学风建设和身心健康发展与班级凝聚力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事实证明在班级凝聚力高的班级中, 同学之间的相互支持较多而恶性竞争明显减少, 这样的环境对大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 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此外, 班级凝聚力直接关系到优良班风、学风以及校风的建设。具有高凝聚力的班集体, 可以给班级成员提供重要的社交平台, 为学生形成社交支持网络,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班集体成员间的态度和行为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久而久之, 对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新形势下, 大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 高校中普遍实施学分制、社会活动大量增加, 由于班级成员时间和空间上的流动性日益加大, 班级成员之间的交流就越来越少, 无形之中班级就成为越来越松散的集体。虽然绝大数大学生主观思想上都希望自己的班级团结融洽, 温暖且有凝聚力, 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对自己的班级并不满意, 而且对于活动的实际参与度也并不高。同学会埋怨班级没有活动, 但班级组织活动, 同学们的积极性却并不高, 这是非常矛盾的两个方面, 值得关注。
三、高校班集体文化的建设
在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出现大学班级观念淡化的现象, 新时期大学班级文化更加自立、自由、多元化, 良好的大学班级文化构建的具体措施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创造条件和机会, 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深究的一个课题。
(一) 设立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 一个朝气蓬勃的班集体应该有集体的奋斗目标, 这是班级的理想, 也给班级体前进指明了方向, 通过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 可以使得班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逐步产生梯次激励效应, 从而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在制定目标时应具体细化, 可以结合各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 逐个分析, 量身定制, 制定出适合本班发展的奋斗目标。同时, 在努力向班集体奋斗目标靠近的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集体成员的积极性, 使大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只有全体班集体成员共同努力了, 班级的共同目标才能够实现, 这个过程会充满荆棘坎坷, 但是他们共同经历, 共同努力奋斗, 最终分享到集体的欢乐和幸福, 从而就会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而且这种感觉会刻骨铭心。例如, 在各大高校每年举行的学生运动会中, 每个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都是要在本次运动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落实到个人, 就是每个队员在近期根据自己的强项有目的地自觉训练,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然后通过选拔产生运动员, 这样队员们不仅为自己的身体和荣誉而锻炼, 更是为集体的荣誉锻炼, 他们更加有积极性。
(二) 设计班级活动
班级是大学生进行学习、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中介, 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可以不断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收获文化科学知识和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班集体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平台, 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和沃土。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班级活动, 比如开展班级形象设计活动, 将形象松散的集体, 化为可以触摸的形象, 构建班级的价值观和班级精神, 给自己的班级做好独特的标签, 形成自己的特色, 明确共同的追求目标, 如制定班训、创作班歌、设计班徽、设计班级网页等。
总而言之, 高校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是学校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随着高校班集体建设理念的逐步深入, 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 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 应该从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体系、实践范围三个方面着手, 增加高校班级集体的具体执行项目就更加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朱新华, 张山, 南守宇.以班集体为载体, 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途径.思想教育研究, 2009.
[2]王斐, 袁丽敏, 孙静.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浅探——依恋理论的启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2.
[3]海国化.积极建设班级文化, 构建学生精神家园.中国教育学刊, 2008.
班级教师集体 篇5
一、心灵的激荡
1.让流浪汉离开
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说过,人受到震动,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最持久的是在个人的尊严上。
开学不久,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主题是荒岛逃生。内容如下:
一架私人飞机坠落在荒岛上,只有6人存活,这时逃生工具只有一个能容纳一人的橡皮气球吊篮,没有水和食物。6个人分别是:1.孕妇:怀胎8个月;2.发明家:正在研究新能源(可再生无污染)汽车;3.医学家:今年研究艾滋病的治疗方案,已取得突破性进展;4. 宇航员:即将远征火星,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新星球;5.生态学家:负责热带雨林抢救工作;6.流浪汉。要让离岛的和留岛的人都有最大的生存可能,应该怎么办?
在分组交流讨论中,有好几个小组将离岛的生存权给了流浪汉,赋予了流浪汉完全等同于常人的尊重与信任,绝大多数表现出了对流浪汉的无比同情和信任。有一个学生说,流浪汉没有责任心,把离岛生存的机会留给他,他返回荒岛救人的可信度值得怀疑,但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口诛笔伐。围攻者的大意是:人人生而平等。就获得生存权而言,流浪汉与发明家、生态学家等是平等的,就算流浪汉的身份让人觉得他的责任心不够。
看来,维护流浪汉的尊严,就是维护自己的尊严,以对流浪汉的信任来唤醒他的强烈的责任心(假如真是责任心有所欠缺的话),也许于此事最好的选择莫过于此。在惊叹于他们的言论能达成如此高度的共鸣与统一之时,我在想,在K350班,在这班孩子的心田上,有着一片公正无私、纯洁善良的领地,而尊严是这块领地上高高飘扬的旗帜,那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班级活动中,在社会实践中,他们又会以怎样的言行举止来回应他们良善而美好的心灵,回应他们对尊严的重视呢?
2.我们也会这样
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可以看出他们对尊严的重视。一句话,没有巧妙地回避某些场景没能给足他们面子却让他们陷入难堪的境地,他们会很反感;一个动作,没能审慎小心地照顾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灵,他们会流泪;一件事,如果没有引导他们接受而是强加于他们身上,他们会反驳甚至拒绝……
可是他们似乎没有想到,强烈的尊严感背后是强烈的责任感,可是他们的责任感呢?寝室卫生纪律方面,有一个寝室,不是晚上有同学讲话就是早上的卫生没有搞干净,连续三周不断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班级每日的卫生清洁工作,有学生不时忘记自己的职责,甚至剥削搭档的劳动成果;图书角的打理,隔三差五得提醒图书角管理小组成员;爱心捐款,我说哪怕捐一元钱也是我们的一份心意,可有两位学生硬是一毛不拔,提醒后仍然未交;还有花草的养护,捐书活动,黑板与讲台的擦拭,垃圾不落地教室的打造,也只能说大部分同学很热情……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直接教化也好,点滴浸润也罢,师者唯有不断地去唤醒,去点燃,那颗责任之苗才可以茁壮,那盆热情之火才可以燎原。
有一次,在语文课前“开讲”环节,我讲了董明珠的一个故事:董明珠刚到格力电器时只是一名业务员,她的上任业务员留下了一笔40多万元的债务。身边的人都叫她别去追,因为这跟她没关系。可是她觉得接替这一职位,就得对企业负责,把这笔债务追回来。从此后,她天天堵在债主家门口,堵在他办公室,追了40多天,终于追了回来。而那40多天,她如果卖别的产品,可以拿到很多钱;而追这笔债,没有任何经济上的收获。很多人不理解这件事,认为她用不着这么较劲。但她觉得作为企业的员工,一定要对这个企业负责。
故事讲完后,我问,如果是你,会做出和董明珠一样的选择吗?
齐刷刷地举手,响亮的声音:我们也会这样。
是的,我得相信他们的举手表决,相信他们响亮的声音。确实,对集体的责任心人人都有,只是有时行动力不够。
3.如果是你,你会不会做?
一次听余世维的讲座,他讲到他的呼和浩特市的一位大企业家朋友对他大发感慨:我每年创造20亿的税收,可呼和浩特市的市民似乎并不怎么感恩我。余世维就问他,你说你给呼市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问呼和浩特市的哪条铁路是你修的,哪个学校是你建的,哪个村的贫民是你扶持的……他的朋友连连摇头。余世维对他说:你说你什么都没做,怎么能让呼和浩特市的人感受到你所做出的贡献呢?他们都感受不到你为他们所做的贡献,你叫他们怎么感谢你?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后,提问说,余世维的这位朋友的明智之举应该是什么?有同学回答我:为呼和浩特市的百姓做点实事,让呼市老百姓看得见。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回答,也是一个正中下怀的回答。我追问:如果是你,你会不会做?在那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当然,我听到的又是异口同声的正面回答。我笑说,好,我会让机会很快降临到你们的头上。
是的,我必须创造机会与平台,让这群孩子去体验生活,去实践他们的诺言。心灵的激荡再强烈,如果不能化做切实的行动,那也只是虚无的缥缈。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责任心的最好方式。
二、实践的体验
为期一周的“光盘行动,文明餐桌”志愿活动就这样被提了出来。我们深知这一行动的不易,一是从未做过,变数未知;二是时间较长,整整一周;三是全体动员,人员较多。尽管如此,这一设想提出后,得到了大家的普遍响应。
1.行动感召行动
2015年新的一年的第一周,由K350班班委牵头的“光盘行动,文明就餐”志愿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第一天中午,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其一,由于高一年级第四节课下课比较迟,许多餐桌上已有不少食物残渣,这种情况事先没有考虑到,因此也没有相应的准备。其二,部分志愿者胆小怯弱,不敢开口去劝导同学。其三,小部分同学对志愿者不理不睬,或小声议论与抱怨,这挫伤了部分志愿者的勇气。
nlc202309041216
针对上述情况,午餐后,班委组织各小组长开会,讨论改进事宜:招募成立了特别行动队,要求队员随时听候调遣,并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每小组均充实了特别行动组成员,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晚餐时带上卫生纸或抹布,擦干净餐桌,以榜样力量影响人,激励人。同时他们提出,自始至终的鼓励的微笑与温和的态度非常重要,志愿者要有十足的诚心与勇气。经过这一番调整后,晚餐情况比中午好了很多。有志愿者记录了自己的体验:
刚开始戴着小红帽执勤总有点不好意思,想着别人吃得好好的突然冒出一句“同学,请你离开时记得把垃圾带走”,总觉得有些不合时宜……就在我躲躲闪闪、胆小怯弱的时候,我看到邓祝钧大方诚恳地对一位女生说:“小妹,你好,请饭后记得清理餐桌哦。”小女孩笑了笑,走时将餐桌清理得干干净净。看到邓祝钧的言语产生了效果,我心一横,走到一群准备离开的同学身边,说出了那句憋了几分钟的话。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初中部的几个男同学,我看见他们吃东西的时候把食物顺手丢在了桌上,于是上前对他们说:“同学,等会你走的时候请把桌上的垃圾帮忙带走好吗?谢谢!”他们爽快地答应了。让我没想到的是,在他们吃完饭后,他们认真地把垃圾清理干净,并且还用自己的餐巾纸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的。
……
从他们的行动中我感受到,有时学生没有做好并不是缺失一份责任,结果有时并不完全由责任心决定。
2.这件事该怎么处理
第二天晚上第一节自习课前,班长安排同学去食堂贴标语,结果只有三个同学去了,因为他们担心迟到,没贴完就跑回了教室。
为什么会这样?我陷入了沉思。
第二节晚自习下课前,我把事情讲了,并请大家思考,谁应该对这件事负责?我敲打他们说,我记得前些日子跟大家讲过北大钱理群教授说清华北大培养出了不少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你们嗤之以鼻;我也记起之前讲董明珠的故事时,许多同学告诉我,你们也会这样做。现在事实摆在这里,问题必须解决,怎么解决?同学们纷纷出主意。
我说,感谢这么多同学给出了答案,这件事该怎么处理,我想你们会用行动来解答。说完后我就离开了。后来得知,男生寝室的所有同学都去了,部分女生和走读生也去帮了忙。
相比于言说的慷慨,行动力是多么不堪一击!虽然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但反思之下,我的思考有二:一是,如果责任心是一棵树苗,那么有苗就有希望;二是,虽然苗在希望就在,但如果不去护根,养根,使之稳健茁壮,这棵树可能随时倒下。只有不断地及时跟进,适时稳固,在持续的养护中才会有根的稳健,树的茁壮。
3.有点遗憾的圆满
此后,每天晚自习下课前,我都会对当天的志愿工作作出总结,肯定大家的努力,指出仍需改进的地方,同时鼓励大家继续改进沟通方法和工作措施,赢得更大的改观。
一周下来,志愿者们每天都会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创新。一周下来,许多志愿者以诚恳的言辞,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怕脏不怕累的举动,深深地感染了许多同学,以至他们不用提醒就能自觉地保持餐桌卫生,食堂的卫生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食堂的一位阿姨感动地说,有了你们的帮忙,餐桌干净了很多。谢谢你们组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事后组织同学们讨论了这次活动的感受与意义,他们说想要拥有不曾拥有的,就要尝试不曾尝试的;提高了公共意识,弘扬了公益精神;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做好一件事的三个关键等等,不一而足。然而他们说得最多的是深深懂得了节约粮食、文明用餐的可贵。
在这一活动中,有几个同学的表现离我们所期待的还很远,有小部分同学的行动也不那么令人乐观。这是遗憾吗?是的,有点遗憾,然而正因为有这个遗憾,我们才会说,班级文化——集体叙事的方式,是一个不断追寻不断成长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将上下而求索。
三、文化的反思
有人说,我们的教育必须由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转轨;也有人说,我们教育的基本元素全部蕴含在文化里;还有人说,文化,是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词……当文化成为教育的热点渗透到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我们该怎样思考我们的班级文化?
一般认为,班级文化是指将班级学生凝聚在一起的核心价值,班级精神,班级信仰,班级规范等。是的,就班级文化而言,我们常说精神文化,而这份精神常常表现在墙上贴的标语,嘴上喊的口号,但如果没有将这些标语口号浸润到学生的心灵里,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那叫文化吗?我们也常说制度文化,关于制度与文化,有人说,制度是让一个不想犯错误的人不至于犯错,文化是让一个可以犯错误的人根本不想犯错。如果制度停留在纸面上、文件里,我们的制度约束没有达到让一个可以犯错误的人根本不想犯错,那叫文化吗?
真正深入班级,我们发现,真正的文化不在纸上,不在墙上,不在高深的理论里,不在抽象的概念里,不在静态的描述里,而在同学的一言一行里,在上下课的氛围里,在操场上的活动里,在许许多多真真切切的细节里。
因此,班级文化的表现是学生“集体叙事”的方式。这种“集体叙事”的特点包括:
1.集体性。即文化应该是全班学生至少是绝大部分学生的“集体叙事”。它指向班级集体性行为,带有普遍色彩。如果只是个别学生的行为,只是少部分学生的举动,就不叫班级文化。
2.自觉性。文化是自觉的,不自觉不叫文化。当然,自觉有一个过程,它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的一个过程。我们制定班规,开展活动,高喊口号,反复实践,就是将学生由被动引向主动引向自觉的过程。一次两次,学生也许还只是遵从,三次五次,也许就有了认同,十次几十次的反复感受、体验和实践,就可能内化为心灵的东西,发展为自觉的行动。
3.生长性。荷兰哲学家皮尔森宣称:“文化”这一术语与其说是名词,不如说是动词。他主张在考察文化时,不把它当作一种已完成的事态,一种现状,而把它当作一个阶段的历史过程。当一个班级的“集体叙事”方式从偶在性走向常态化,从阶段性走向长期性,从外显性走向内在性,班级文化就在生长,文化的持久魅力就将得以彰显。
班级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种“集体叙事”的过程,是共同践行又不断进行价值追寻的过程,是自觉自愿共同行动的过程,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遁的行为准则、做事方式,这种集体叙事与学生流动的生活共生共长,与个体的生命共生共长。
关注“集体叙事”的方式,就是关注班级文化,也就是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
(作者单位:长沙市明德中学
湖南长沙 410009)
责任编辑 余志权
搞好班级管理打造优秀班集体 篇6
一、“爱”———班主任工作的法宝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里最直接、最烦琐、最具体的工作,同时也是最微妙、最讲求艺术性的工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成长。班主任既要当严父,又要当慈母,把爱的阳光雨露洒向全体学生,尤其对问题学生,班主任更应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们,帮助他们努力去开发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天赋与才能。班主任要用爱心去倾听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无障碍的心理沟通基础上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耐心教导,每个学生才会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
二、“行”———班主任的灵魂
班主任每天面临的是几十双特别敏感的眼睛,是几十个情感世界十分丰富的活生生的人。班主任的理想信念、知识才干、道德品质、一言一行、仪表风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品行端正,情操高尚,凡事以德为先,给学生树立榜样。班主任必须学会做一个忠实的聆听者,学会蹲下来看自己的学生。切忌把消极抱怨、虚伪、鲁莽等情感带入工作中去。对学生的管理和思想工作要像涓涓泉流,有欢有笑、不急不慢、滴滴甘露不断浸溶学生心田。平日和学生相处应努力做到:人格上平等,工作上合作,生活上互爱,心灵上沟通,做人上互补,教学上配合。这样,学生会在和谐、舒畅、欢乐的气氛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习兴趣就会提高,人的品性就会得到升华。
三、“听”———班主任工作成败的关键
审视我们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基本上垄断了班级内的发言权,我们经常把学生培养成忠实的听众,苛求他们无条件地听老师的教导。在新课程背景下,要让教育取得较新的成果,班主任必须“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能体现着民主的氛围,消除师道霸权,放飞学生心灵,师生沟通无限,这样师生交往才会气氛融洽,精神愉悦,心灵产生共鸣。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思·范梅南曾这样说:“一个真正的发言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能听懂我们日常听觉范围以外的深层含义,能倾听世间各物对我们说的话。无论是谁,如果了解教师、母亲或者孩子的世界,就应该倾听他们生存在世界中的各种事物的话语,懂得这个世界各种事物的含义。”作为新课改中“平等中的首席”,班主任必须学会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倾听学生话语中的深层含义,方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因此,班主任平时应创造各种环境和学生们“闲聊”,以倾听他们的心声。要知道,和学生的闲聊往往有着意想不到的结果。从中学生的心理看,他们希望谈话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这样便于敞开自己的心扉。另外,学生往往认为非正式谈话是对他额外的关心,内心倍感亲切,倍加感动,便于消除学生心目中对老师的戒备心理,畅所欲言。这样,既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又能对学生有更深的了解。班主任工作便能顺利、流畅地深入进行。
四、“博”———班主任的魅力所在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师”。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班主任老师。要把他们培养成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班主任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的天使,也会成为学生最崇拜的偶像。这种班主任的只言片语、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会对班主任老师言听计从,班主任工作就会如鱼得水。因此,班主任老师要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能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所以,班主任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修养,提高业务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为你的才干所吸引,心悦诚服地听从你的教育,心甘情愿地跟你学知识,学做人。
五、“访”———班主任工作的桥梁
家访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教育学强调学校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强调重视家庭、社会的教育作用。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最初是从接触家庭、接触父母开始的,父母是学生最接近和最亲爱的人,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老师。没有家长与班主任的密切合作,学生的健康发展将会受到影响,乃至产生“离心力”。无论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或拔尖人才的成长,还是一个差生的转变都是如此。特别是对问题学生的家访,效果尤为明显,家访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是在真心帮我、为我,从而改变自己。
班级教师集体 篇7
关键词:集体心象,影响因素,对策
任何班级都有其集体自我心象, 它是全班同学对自己所属班级的自我认知与评价在自己意识中的反映。积极的集体心象能给大家自信、乐观的心态, 学习、生活有目标、有成效;消极的集体心象则使学生感到自卑自弃、悲观失望, 无目标、无追求, 容易形成自负、猜疑、自我中心等不良性格。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家宋月丽老师说:“学校群体心理气氛往往通过较为持久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作用影响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学习与工作的效果以及创造力的开发。”因此, 加强集体心象研究, 呵护班级集体心象, 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班级集体心象的影响因素
1. 学生个体的心理意识
当代青少年的自主自立意识很强, 他们的价值观和前人不同, 不甘平淡, 不愿做平庸的人, 每个人都希望力争上游, 在班级有出色的表现。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他们在学习成绩和遵守纪律等方面不可能完全相同, 优秀同学感到自己高人一等, 自以为能力强, 而表现不好的同学则认为自己低人一头, 时常贬低自己, 时间一长, 他在班级就有失落感, 很容易把自己游离于班级之外, 从而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消极的集体心象的形成, 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及因之受到的消极评价对学生个体产生了相应的认知及情绪反应。作为教师, 我们应当及时发现并慎重解决这个问题。
一位美容医生悟到这样一个道理:美与丑, 并不仅仅在于一个人的本来面貌如何, 还在于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一个人如自惭形秽, 那他就不会成为一个美人。有这么一个故事:心里学家从一群大学生中挑出一个最愚笨、最不招人喜爱的姑娘, 并要求她的同学们改变已往对她的看法。每天, 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服务这位姑娘, 向她献殷勤, 陪送她回家, 大家努力地打心理认定她是一位漂亮、聪慧的姑娘。结果不到一年, 这位姑娘的举止同以前判若两人。她愉快地对人们说:“她获得了新生。”其实, 引起这种变化的并不是一个人的外貌, 更重要的是其自我心象, 也就是我们在自己心目中的“自我肖像”, 它左右着一个人的言行, 不同的自我心象会导致个体出现不同的行为。
斯通说:“一个人只要有自信, 那么他就能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样的人。”我们应当悉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改正错误、树立信心、健康成长。
2. 教师的评价标准
我们在分析一个班级的过程中, 并不总是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它, 而往往根据我们已有的了解, 对班级的其他方面进行推测, 就像月晕一样, 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而成越来越大的圆圈, 这就是晕轮效应。比如,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在课堂上, 有的学生东张西望, 不专心听讲, 老师就会生气:“你们这些学生就是不想学习, 在你们班上课真累, 你们这班学生太让人失望了。”课后, 有的同学作业没做, 老师就会叹气:“这个班作业总交不齐, 学习没有一点主动性, 这个班学生真差。”晚自习, 有几个同学打架、玩游戏, 违反了校规, 领导和老师就会大发脾气:“你们班真是一塌糊涂, 差班, 什么都不行。”听到这些让人丧气的话, 感受着老师的失望与无奈, 我相信班级每个学生都会感到灰溜溜的, 学生心中积极上进的火花将会慢慢泯灭。这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 是在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 一个缺点一旦变为光圈被夸大, 其优点也就退隐到光圈背后使人们难以发现。
教师这种对学生或班级的固定而笼统的看法, 会产生一种刻板印象, 成为一种心理定式, 对那些学生听话的、学习成绩好的班级, 往往形成“一好百好”的印象, 即使有偶尔违反纪律的情况发生, 教师也能够为之开脱。而对那些纪律不佳、学习成绩较差的班级则往往有“一无是处”的认识, 不能作出客观的评价。
3. 社会的认同度
教师将班级个别问题全面化是造成班级消极心象形成的重要原因。往往会因为一些个别问题, 如纪律、卫生、学习等而否定整个班级的所有方面, 从而降低班级的社会认同度。这种绝对化的认知倾向阻碍了对班级实际问题的分析、诊断, 而且影响学生对集体的认知, 以为自己所处的班集体一无是处。所以, 教师的评价时机是否适当, 评价的场合是否适宜, 评价的强度是否适中, 评价的方式是否适合, 这些都关系到评价的效果, 进而影响着学生对于教师和社会所作评价的接受程度。
从教师的角度看, 当一个班级被界定为“差班”后, 教师往往认为自己的教学即使搞不好也不要紧, 因为他本身就是差班, 是学生差而不是我不行, 把责任推向学生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或寻找对策, 从而减轻失败的压力, 这完全是人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更可怕的是, 教师接下来所选择的做法趋于遵从不值得定律:人们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 那他往往就会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
而从学生角度看, 由于批评面扩大, 缺乏针对性, 而减弱了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 而且会给学生这样一个错误的认知:这并不是个人的过错, 全班同学都有责任, 这就出现了责任扩散的现象。因为某几个同学的问题而对整个班级印象不好, 而批评全班同学, 这是老师经常犯的错误。一方面对于那个别同学来说, 由于批评面过广而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 让集体受到了伤害, 学生更容易丧失信心。
马卡连柯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 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集体的一种影响。”教师也许无意于伤害集体, 但在不经意中往往传递了这种消极的信息, 影响了学生对集体的自我认知, 使其体验到消极的心理感受, 时间长了, 必然会形成消极的集体心象。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集体心象
1. 培养学生成功的习惯, 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
良好集体心象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在集体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 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使班级和个人能有成功的体验。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成功的习惯, 哪怕是很小的成功, 也要制造成功的气氛, 不能让学生有失败者的感觉, 从而改变学生消极的心象。
心理学家柯里指出:“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 自尊或自卑的自我评价意识有很大作用。人们经常会把自己看做是有价值的、令人喜欢的、优越的、能干的人, 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 只看到自己的不足, 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 处处低人一等, 就会丧失信心, 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 这样的人就会缺乏朝气, 缺乏积极性。”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对未来的追求中, 包括着鲜明地对自身发展的追求, 并根据自己的追求决定自己的行为策略, 一步一步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格、才能和价值目标而奋斗。
2. 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
教师要多鼓励和赞扬学生, 要做美的发现者, 要能看到学生的优点。我们都知道, 人都有所长, 也都有所短。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他这方面不行, 别的方面就可能比别人强, 即使是最差劲的人也有优点, 即使是很完美的人也有缺点。你的眼睛盯住了什么, 就肯定能看到什么。如果你带着欣赏的眼光, 带着审美的心情去看一个人, 你就能从他身上发现很多美好的东西, 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赞美。”所以, 要想使一个班级发展更好, 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积极的期望促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消极的期望则会加速一个班级向坏的方向发展。心理学里有一个教师期望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 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并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了相关老师, 叮嘱他们要保密。其实, 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出来的。几个月后, 奇迹出现了, 这些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 并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究其原因, 是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科学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并实事求是地予以解决
个别行为不良的学生及班级中的不良倾向对班集体的危害是巨大的, 正是处于这样的担心, 我们有时的做法往往会走向极端。所以, 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要科学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并实事求是地进行解决。在工作中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细心发现一些问题的苗头, 并进行正面引导, 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改正缺点和错误。在其消极自我心象形成之前, 抓住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及班级好的方面逐步强化, 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积极心象。我们知道, 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 如果不及时处理, 它会迅速传染, 把箱子里其他的苹果也弄烂。
对于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个别问题, 宜做诊断性评价, 不只是批评, 不是针对学生的人格, 不是否定全体, 而是就事件本身进行分析, 并指出改进的办法。批评要抓住问题的要害, 只有击中要害的批评才具有震撼力量, 使学生某些错误言行受到约束, 思想上受到教育。这种个别教育对集体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冷静而不乏严肃的批评, 能使集体真正引以为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核心, 就其本质来说, 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使每个学生都生活在快乐的集体之中。我们要注重班级集体心象。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班级集体心象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 但它的的确确存在, 并且时时刻刻在起作用。我们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避免对集体的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并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积极、乐观的自我心象,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宋月丽.学校管理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2]马银春.行为决定作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
班级教师集体 篇8
班主任工作一度被定位在“严格管教”、“事无巨细“这些词汇之上, 班主任也就幻化成任劳任怨、起早摸黑的身影。可是, 如今的时代, 现在的孩子, 他们很难被强制压服, 却容易被尊重打动。再加上我的性格所致, 很长时间我都被如何管理好班集体所困惑。用什么办法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什么办法可以了解孩子的思想、性格特征?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从《教师博览》中了解到了四川宜宾市一中高三 (12) 班的情况。这个班的学生成绩较好, 但是他们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 要么情绪激烈对立, 要么嬉笑打闹永不安静, 一旦独处就显得心神黯然。班主任葛小霞对此困惑了很久, 突然想到了“班级日记”这个词。于是她就大胆地在班上建立了班级日记, 让学生敞开心扉。最后, 这个班团结奋进, 以优异的成绩了回报了班主任的一番苦心。
看了这篇文章以后, 我的内心也激情涌动。我为什么不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呢?于是在班上建立班级日记的想法就开始在我的脑海中酝酿了。刚开始我也不确定学生是否会接受这种形式, 也不确定他们会不会对这个本子付出真诚。可是我必须试一试, 我的直觉告诉我, 孩子们不是不愿意敞开心扉, 而是他们需要一些理由, 也需要一些时间。要让师生间有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就要改变师生间的状态, 还他们以平等自由。于是, 在班会上我向学生公布了这件事, 从他们的表情上我看到了他们的兴趣, 我让他们向我承诺:真诚对待班级日记, 敞开心扉, 胸怀宽广。如果能做到这点, 我们就开展这个活动, 他们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这样我班的“班级日记”活动于2006年第二学期正式开展。
日子似流水, 从上届毕业生到现在, 班级日记渐渐成为我所带班级的重要话题, 每周我都花费一些时间来阅读,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并且给予适当的感言。每位同学都期盼着我能在班会上读他们的日记。属于一些不便在班会上说的事情, 我就抽时间在私下和同学沟通。随时随地解决班上的问题。使我吃惊的是, 他们谈论的主题非常丰富:有他们的感受;对任课老师的看法;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如何帮助一些后进生等等。
从开展这个活动以来, 我感到班级日记并不神奇, 可它确实对我的学生在心灵上有了深刻的影响, 使他们减少了孤独, 使他们更有信心了, 更懂事了, 班级也团结了许多。尽管班上的许多问题并没有因班级日记而消失, 但是, 孩子们需要的只是倾诉, 需要的是被关注,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也学会了关心别人, 理解父母、老师。
增强班级凝聚力,创建和谐班集体 篇9
一、利用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活动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途径,也是学生进步的阶梯,同时活动又是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动力。辅导员要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有力地利用集体活动,充分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在我班,我们将每周四的早操时间定为班集体活动时间。在集体活动中,我跟学生“玩到一块儿”,通过“滚雪球”、“抢凳子”、“找朋友”等破冰游戏使班级内部同学之间很快熟识了,接着通过“眉目传意”、“实话实说”、“斗转星移”等娱乐游戏使学生们之间达到了良好的沟通,最后用“心有千千结”和“相信班集体”游戏告诉了他们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班集体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我们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只要大家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同学之间可能也会有一些矛盾,但那都是微不足道的,班级同学之间永远是一个可以解开的活节。此外,还通过球类比赛、拔河等集体活动项目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参与性。在比赛过程中,每个班都以最团结的姿态奋战到最后。无论输赢,不论成败,都体现了班级大家庭的温暖,使同学们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携手共同前进。
二、用科学的班干部管理方式来构筑凝聚力
能否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对于构筑班级的凝聚力十分重要,班干部是辅导员老师的另一双眼睛。如何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呢?教师首先要通过细心观察,大胆提拔重用学生干部[2]。从新生入学军训开始,就要注意观察班上学生的一举一动。如班长、体育委员、团支书等6位学生,在军训中表现得非常认真、严谨。正式开课后,我大胆任用。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作为班长的宋某工作积极主动,除了学生会的工作之外,班里的工作也处理得井井有条,班里每一个班干部都非常负责、非常出色。其次还要严格地培养和考核班干部。我对班委实行了层层负责制,即班委对同学负责,班长对班委负责,一个班委要带动三个同学。我还定期召开班干部工作会议,通过总结、相互考评达到增强责任感、提高工作水平的目的。我对有问题的班干部既做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又注重个别的交心、谈心。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还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用班级的荣誉和特色来激励班级凝聚力
班级活动最能吸引学生,所以在活动中,以班级的荣誉激发班级凝聚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班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教育活动、教学活动、文娱活动等。开展活动时,教师必须制订整体计划。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架起了桥梁,密切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爱,到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学生在竞选班干部中是对手,在班级管理与学习活动中是朋友,他们既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又有相互合作的胸怀。特别是经过班干部轮换后,部分学生已有当班干部的经验,并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人,和新任班干部一起搞好班级工作。最令人高兴的是学生之间不分你我,始终把班级这个大集体放在第一位。因为大家有这样一个信念:集体的荣誉是最高荣誉,也是每个人必须维护的。班级PPT大赛中同学们积极收集材料,为活动出谋划策,为彰显班级风采而努力,对班级和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了更深的感情。
此外,班级特色也是激励班级凝聚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3],如某班从一入学就给自己的班级和班级内的成员写了一部“班史”,某班每天总会有一名同学在记录本上留下自己想说的话等。
四、用共同的奋斗目标来引导班级凝聚力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4]。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因此,我与班干部商量,制定了班内考核规定,结合《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做的行为规范和不规范,直接影响到班级考核的扣分和奖分。学校每次组织竞赛活动前,我都在班上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我班的优势所在,大家共同来确定本次参赛活动的奋斗目标,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五、用“爱”凝聚每一位学生
要想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严格要求之外,还要把爱和信任寓于其中。真心爱护每位学生,也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关爱、互相信任,平时经常表扬那些能关爱、帮助别人的同学。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幸福和奖赏,这样既可以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精神,又可以使师生感情加深,班级凝聚力增强。用爱的教育来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应该是切实有效的。如我班有一个同学王某,进校之初表现一般。一次我去宿舍巡查,发现他的床垫很薄,当时天气很冷,于是我就送给他一个棉垫,他很高兴地接受了。从那之后,他对我、对这个班级似乎有了更多的热情和关注,很多劳动和卫生他总是抢着去干。有时候辅导员老师一次细微的关心、一声轻声的问候都会在学生们的心灵深处激起情感的浪花,令他们终生难忘。
让“爱”在学生中传递。辅导员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关心、爱护,必将对学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因此,辅导员要利用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到温暖。比如,我常利用讲评,让学生共同回忆学校的美好生活、同学们之间的难忘经历,共同探讨同学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此外,我还安排班内一个月里所有过生日的同学一起过快乐的生日节。在开展学习工作时,还开展了一帮一互助活动等。爱就像接力棒一样,学生们在集体中相互影响着,传递着,被浓浓的友情包围着,用爱凝聚每一个学生的心。
增强班级凝聚力,创建和谐班集体,这是学生工作者共同的愿望。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精心经营班级,用爱传递爱,用爱凝聚每一位同学,就一定会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班集体,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和谐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李尧.浅谈高校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86-87.
[2]周金玲.浅谈班级体的凝聚力[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7, 14 (6) :96-97.
[3]杨晓琳.浅谈班级凝聚力的形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7, 36 (6) :516-517.
班级教师集体 篇10
关键词:建立;优秀班集体;尊重;集体荣誉感
笔者从教十几年,可以说酸甜苦辣样样品尝过。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大多数学生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的,为将来自立社会,为社会创造财富而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他们有较强的荣誉感,每个人都对集体负责,维护班级的荣誉,团结友爱,关心他人。要想构建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关键在于班主任对班级的科学管理。
首先,班主任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身人格,提高自身素质,既要当好“言传”知识的“经师”,又要当好“身教”的“人师”。其次,班主任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才能建立有效交流的平台。再次,班主任还要有一颗欣赏学生的心,对学生怀有深厚的爱,以平等、公正、真诚的态度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体会到温暖激励之情,其心自然受到鼓舞,上进心更加强烈,就会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共同推进班级建设。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有优秀的领头人,所以班主任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努力提高学识能力,成为班集体的榜样。因此,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抓常规,形成班风
优秀的班级体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班级常规制度,在优秀班级体建设中,要先制订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刚开学,就必须抓紧时机,建立各项常规制度,在各方面约束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笔者要求学生不迟到,会以身作则;要求学生不能在教学楼里大声喧哗,笔者也会做到。在一个班集体建设的初期,除了培养学生努力学习、认真听讲、举止文明、遵守制度等习惯外,最重要的要让学生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鼓励学生说实话。
二、培养集体荣誉感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这一特点,开展各项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如课外活动评比、纪律明星评比、文明天使评比、个人卫生评比、课外阅读评比等。由个人到小组,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要帮助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成功之路,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转化后进生是培养优秀班级体的关键。再“调皮”的学生也有自尊心,也有被尊重的权力。过去,教师总认为他们是绝对的权威,看不起“后进生”,对“后进生”总有偏见,使“后进生”应有的人格得不到尊重,使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心里障碍。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后进生”同其他学生一样平等对待。
三、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在班集体中,必须有一部分既热爱集体工作,又有较强工作能力、自身素质较好、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学生组成班干部队伍,形成集体的核心。通过他们带动其他集体成员,沟通信息,协调动作,开展集体工作。通过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吸引和带动所有集体成员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每个成员都认识到集体的荣辱与个人息息相关,从而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这些“小领袖”式的学生干部,在班级学生工作中往往具有班主任不可替代的作用。
任课教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任课教师与学生的课余接触相对较少,因而对学生的了解不是很全面;另一方面由于任课教师不行使班级日常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具体职责,部分自律性欠佳的学生往往会对任课教师布置的任务、提出的要求不重视。因此,要让任课教师了解本班学生,让学生接受和配合任课教师,班主任这条“沟通桥梁”至关重要。班主任应及时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与任课教师交流,同时也应积极配合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在得到任课教师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只有在学生尊重、敬爱他们所有的教师的基础上,班级建设才会蒸蒸日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不断提高。
总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共同发展的基础,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员,是班级与学校之间,班级与家庭、社会之间联系的纽带。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应将精力放在创建优秀的班集体上,努力营造一个良性互动、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全班学生在良好环境中全面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荣.以“人本”为理念,创建和谐班级[J].中小学学生管理,2006(5).
[2]吴婧.班级管理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J].中小学学校管理,2006(10).
[3]陈贵宏.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素质教育,2004(7).
班级教师集体 篇11
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成果有很多种类型。而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却只有唯一的一条途径———这所学校的班级常规管理来决定和把持。需要这所学校所有的班级来付出实践, 仅凭几个优秀班级不行。这里的优秀班级不是指必须获得校或者市级颁发的荣誉, 而是需要符合两条基本条件:第一, 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第二, 要形成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而优秀班集体的衡量标准比起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来说更是高出许多。班级常规管理对优秀班集体的促成更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件简单而繁琐的事情, 它通常是由一些平凡琐碎、不太引人注意的小事或小的细节构成。倘若你无视或者搁置, 兴许会引发不少问题, 进而影响到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反之, 倘若你能重视班级常规管理中的每一件小事或者细节, 这个班级自然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和学习氛围。真可谓“班级常规无小事, 事事是大事”, 班级常规管理更是成为优秀班集体形成的关键因素。班主任应该要高度重视班级常规管理。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 班主任对于自己班级的管理要做到松弛有度、严宽到位。下面围绕班级常规管理谈三点自己的做法。
一、策划环节:从“实”出发
班主任组织开展工作之前,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制订符合这个班级的规章制度,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班级公约”。“不以规矩, 无以成方圆”。倘若班级里没有一个统一的规章制度, 就会像一盘乱棋, 无规矩可言。这也就意味着一个班级必须制订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但是每个班级的学生不同, 班级实际情况也各异, 制订班级规章制度的时候必须与本班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那么, 如何制订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级制度呢?班主任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需要注意什么呢?很简单, 一个班级的规章制度需要符合这个班级的“班情”, 也就是要符合班级学生的共性特征。因为学生是课堂与班级的主人, 所以, 班级的规章制度也应该反映的是学生的共同认识而不是班主任或者个别学生的个别认识, 是集体的认识。班级规章的制订可以包涵卫生方面、纪律方面和学习方面三方面。无论哪一个方面, 都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 结合学校的校纪校规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制订。从雏形到成形, 班级规章制度都应该紧密围绕全班同学的事情。
二、实施环节:从“严”落实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有了先前制订的符合班级实情的规章制度, 接下来下来最主要也是最让学生信服班主任的有效措施就是遵照学生们自己制订的班级规章制度进行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最能突显效用的就是要看班主任对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班主任一定要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纠。具体来说, 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常规管理的时候若遇到违纪同学要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处理学生违纪行为的时候让学生和家长心服口服。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和家长, 这样才能让学生和家长尊重班主任, 也有助于班主任威信的树立, 同时形成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踏实和有效。
其次,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常规管理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班干部队伍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一支富于执行力的学生干部队伍。班级常规管理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 班主任可以让班干部参与班级常规管理。让每一位班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 然后对照班级规章制度进行常规管理, 这样班主任可以轻松少许。其实, 这也类似于魏书生曾说过的“管是为了不管”。“不管”绝不意味着班主任对班级发展任之发展, 而是要充分相信榜样发挥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的实施环节, 班主任必须结合本班的规章制度从“严”执行, 态度和方法都要做到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标准, 抓典型事例进行处理。
三、评价环节:从“励”保障
班级常规管理在有了规章制度的策划和实施环节之后, 一学期和学年之后, 对于规章制度和管理落实要有一个适度的评价。没有评价就没有激励, 没有激励就没有进步。正确的评价往往会推进事态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对于规章制度的制订与落实应该给予评价。班主任可以利用一堂班会课让全班同学一起进行商讨, 也可以小组商讨派代表发表意见。好的方面继续保存, 存在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正。对于班干部参与班级的管理实际情况可以结合学校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