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4-11-2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精选12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篇1

一、背景及概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厂桥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医院本部被分为门急诊部、第一、第二住院部。在医院的总体规划下,第二住院部的外科病房楼、内科病房楼工程分别在2002年和2009年完工并投入使用,位于门急诊部的新门诊楼工程也于2013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新门诊楼投入使用后,医院大部分门诊功能已迁入新门诊楼内,原有老门诊楼将作为急诊部和部分门诊科室以及医院行政办公用房使用。然而,由于老门诊楼建设年代久远,现有硬件条件及设施老化损坏极为严重,面对使用功能的转换,旧有功能格局无法满足新使用功能的需要,建筑内部使用环境极差,既无法为广大患者提供宽敞、舒适的就医环境,又无法为医护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工作场所,亟待进行彻底的改造。

北大医院老门诊楼改造工程,地上5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20703m2。改造拆除原有建筑所有内外墙体,保留原有结构主体不动,对因功能改造所需要的部位进行局部拆除、结构加固以及加建扩建。拆除原建筑内所有机电系统,全部进行重新设计及安装。建筑室内装修在改造过程中按照建筑设计一体化思路整体考虑。老门诊楼周边室外工程进行全新规划和设计。

二、整合医疗功能,建立立体维度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院区分散,使得北大医院在进行医疗功能使用时被迫分割成为多个部分,在多个地块开展不同的医疗服务内容。厂桥路口、临平安大街以南为新门诊楼,设置大部分门诊及部分与门诊科室相对应的医技检查功能;位于西什库大街西南的第二住院部,设置了内科楼及外科楼的住院部以及为住院患者提供医技检查功能。此次改造的老门诊楼位于西什库大街东侧、新门诊楼用地南侧,与第二住院部横跨西什库大街,南北直线距离将近1公里,改造后作为急诊部及部分门诊和行政办公使用。由此可见,医院的总体布局,不同于常规综合医院的一般布局,受到现有院区位置和面积的制约,医疗功能设置被几条市政道路割裂开来,分散成为几大独立的功能区块,不能够采取常规医疗功能规划中惯用的通过设置一条或几条医疗主街的方式来衔接各部分医疗功能。

1.改造前医院建筑外观

2~4.改造前医院内部空间

因此,在对老门诊楼进行改造时,设计定位的出发点与常规既有医院改造项目有所不同,不仅要在院区范围内规划改造建筑的使用功能,还要实现与现有建筑之间的有机联系,更重要的是,应当在城市空间格局上注重医院整体医疗功能的整合,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创造和建立城市空间维度的立体联系。

改造中创造性地设置了沿西什库大街由北至南18m标高、全长512m的地下通道,及横跨爱民一巷的架空连廊,将被市政道路隔绝开的北大医院门诊、急诊和第二住院部3个院区有序整合在一起,使得改造后的老门诊楼与第二住院部以及新门诊楼实现密切高效的联系,有效改善了患者转送、检查治疗、收治入院及医护人员跨院区工作时的空间环境,克服院区分散造成的不利条件,尽最大可能为医患创造良好、安全的医疗环境,使得北大医院在厂桥地区——这一城市空间格局上,形成了较为完整和联系紧凑的医疗功能格局。

三、梳理内外交通流线,缓解区域交通压力

医院周边交通环境压力巨大,且院区周边市政道路多为联络线及胡同改造拓宽,道路宽度受到限制,停车场地更是稀缺。在这样的不利现状下,改造后的老门诊楼既要在极度拥挤的院区内梳理场地内部不同性质的人流和车流,又肩负着纾解区域交通压力的双重任务。

设计方案将老门诊楼院区西侧面向西什库大街的城市界面全部打开,取消院区围墙,通过设置30公分高的景观隔离带及自动式出入车管理档杆,将普通人行、急诊入院停车车辆、急救车辆等不同性质人行、车行出入口进行区分,弱化医院院区与城市道路界面的交接,模糊有形边界,转而通过景观和管理的手段来进行秩序的维护,利于缓解现状。

设计保留了老门诊楼院区北侧通往爱民一巷的出入口,作为消防车环路出口,在极度拥挤的场地内满足了消防要求。同时,拆除爱民一巷南侧原有临时建筑,在架空连廊的下部增加了约20个内部停车位。缓解停车位状况的同时结合连廊自身的建筑造型,实现了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四、全新医疗功能格局

改造中调整了原老门诊楼的功能框架,对各层平面的使用功能重新规划,形成以急诊急救为重心,相关医技科室紧密围绕服务,相对独立门诊科室分散设置,行政职能部门集中管理的紧凑、高效、安全的全新功能格局。

改造后门诊楼最重要的职能是作为医院整个院区的急诊部,改造工程在西侧加建了全新的门厅,为人员进入急诊大厅增加了适当的缓冲区域。同时,加建的门厅内还设置了两部连接地下通道的垂直电梯。由于既有建筑存在半地下层,改造后重新确定该层为建筑首层。“工”字形平面二层全层用于急诊急救,中段设置急诊大厅、急诊、抢救室、急诊输液、化验、药房,北段设置服务于急诊的急诊影像科和医护人员办公室,南段设置EICU。

四层中段为手术部,与二层急诊垂直相通,针对急诊急救的紧急情况,可以在此区域进行紧急简易手术的处理。

其余各层分散布置相对独立的门诊科室,如一层北段的核医学科、五层北段的口腔科等,各楼层的科室根据患者使用特点及相互间的工艺流程关系合理分布,做到方位明确、流线清晰、洁污分区、管理便利。

体检中心位于一层南段,在西侧设置独立出入口,便于独立使用和管理。

“工”字形平面南段三层及以上,均为行政办公的各职能科室,开敞式办公与半封闭会议区相结合,整个区域统一管理。

五、改造工程的难度

此次改造工程,因受到医院现状制约,相对于完全新建的工程难度较大。工程在技术落地和实际施工期间,设计方与施工方、甲方反复沟通、紧密配合,突破重重难关,解决了很多问题。例如,针对原有结构构件的不同状况采用加大截面、粘钢或粘贴碳纤维等不同加固方式;“工”字形平面各分段处抗震缝防水做法采用了不同方式;架空连廊基础受到地下现状管沟、红线位置及地基土承载能力三重制约,影响了连廊结构形式及构件截面尺寸;院区内管线复杂年久失修且与现状图纸不符,外线设计经反复现场踏勘进行调整修改等。

5~7.改造后医院内部空间

六、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现代医疗设施非常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良好的医疗空间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此次改造充分利用室内外空间,为患者及医护人员创造优美的休息、康复环境,通过空间色彩分区、色彩标识系统、无障碍设计以及建筑小品、背景音乐系统等的配置,进一步改善医院的服务氛围,体现医疗设施的现代化和人性化。

同时,医院所在的厂桥地区地处北京历史风貌保护区内,外立面改造设计充分考虑了与周边环境及其他院区的立面风格,力求协调统一。墙面选用浅灰色面砖,局部配以深灰色陶板,延续京城文化特质,小面积玻璃幕墙与金属构件的使用突显时代气息与现代感。黑、白、灰的总体色调,打造出低调沉稳大气的建筑形象,符合北大医院独有的人文关怀情结,体现医院院训“厚德尚道”的精神。

七、结束语

此次改造工程面临着极大的难度和诸多限制因素,但都予以克服。该工程的实施极大改善了北大医院门诊部用房紧张的状况,有效地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特别是设置了全新功能医疗格局和人性化的就医环境,体现了大型公立医院的平民化特质,对改善当下的医疗环境乃至创造良好的医患关系也具有推动作用。

8.改造后医院建筑外观

摘要:文章介绍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楼改造的背景和项目概况,从医疗功能、交通流线、就医环境3个方面着手,详细阐述了医院门诊楼改造工程的特点,并分析了该工程的难点和限制因素。

关键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楼,改造工程

参考文献

[1]许译心,张鹏.限高之下的突破与创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门诊楼巡礼[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2(07).

[2]李美樱.老城区老医院如何更新改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改造工程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2(06).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篇2

为促进我院科研工作,支持并鼓励有创造精神和开拓能力的我院青年职工、留学回国人员以及引进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学科发展,特设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科研基金,并确立以下管理条例:

1、院科研基金类别:(1)青年启动基金(2)归国人员启动基金(3)引进人才基金

① 学科带头人 ② 学术带头人

(4)护理基金(5)管理基金

2、院科研基金申请的人员资格:

凡我院正式职工,中级职称以上或博士研究生毕业(护理大学本科毕业)均可申请,申请类别及其他必备条件如下:

(1)青年启动基金:年龄在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有独立研究能力,从未获得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科研基金以及其它基金资助者。

(2)归国人员启动基金:出国学习或工作半年以上、回国一年以内的我院正式职工。

(3)引进人才基金:① 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引进的学科带头人(科室正主任),引进时间为1年以内;② 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引进的学术带头人(科、处或室副主任,或研究室主任),引进时间为1年以内。

(4)护理基金:在我院从事护理工作的我院正式职工(正在执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科研基金的课题负责人除外),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

(5)管理基金:从事管理工作的我院正式职工,中级职称以上或博士研究生毕业。

3、院科研基金选题要求:

选题应针对临床重要问题和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鼓励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和交叉学科研究。立题依据充分,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技术路线明确,能为今后申报国家级、部委级课题打下基础。院管理基金课题应对我院医、教、研等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4、院科研基金的审批和管理:

(1)基金审批:青年启动基金、归国人员启动基金、管理基金及护理基金均每年集中受理一次,经院学术委员会讨论批准。引进人才基金在人才引进1年以内可随时申请,如未获批可修改后重新申请,只能获资助一次。

(2)课题执行年限:青年启动基金、归国人员启动基金、管理基金及护理基金执行年限为1年;引进人才基金执行年限为3年(执行一年后对课题进行验收评估,根据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追加资助)。

(3)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一次性拨给经费,由科研处统一管理(不建个人院内经费支票本)。课题承担者使用经费方法为:支付院内费用者直接来科研处登记领取院内支票支付院内相关医技科室、科研平台费用(如药品购置、仪器使用、数据统计、动物实验、检验费用等),如特殊需求需争得相关部门同意后持外购发票来科研处登记并换取院内支票报销相关费用,涉及临床研究需支付正常对照者一定费用时视课题实际情况按财务规定办理。院科研基金不资助会议/差旅费、人员劳务费、文章版面费及仪器购置费。

(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科研基金执行年限期满时仍未启动者,停止使用经费并取消该研究项目。

(5)结题:课题执行期满后由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对该课题进行评估。于年限期满一个月内,需将结题报告、发表文章及原始资料一并上交科研处审核备案。希望通过本基金资助,能获得国家和部委级课题,能在SCI或国内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6)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科研基金资助完成的论文发表时请署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科研基金资助课题”(Supported by Research Foundation of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科研处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篇3

北大口腔医学研究所拥有6个研究室、7个实验室、6个研究中心、1个医用实验动物室及国书馆。还设有卫生部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华口腔医学会、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等全国性口腔医学机构持靠在该院。

重点推荐——正畸科、口腔颌面外科

北大口腔医学院正畸科是一个专门从事口腔正畸临床工作的专业化科室,由我国口腔正畸学开创人毛燮均教授于1949年创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口腔正畸诊室,1977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口腔正畸科;随后在我国著名正畸学家黄金芳教授、傅民魁教授等科主任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口腔正畸中心。科室正畸医师中90%拥有博士学位,60%有一年及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是历届全国口腔正畸统编教材主编单位及历届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在全国口腔正畸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篇4

一、重视人才储备与引进

医改实施过程中, 各大型医院均呈现出单体量逐步扩大的发展趋势, 对相关管理岗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作为有着近百年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的三级甲等医院, 创建初始就已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明确了只有依靠高素质的人才, 才能展示医院的医疗水平、科技实力、教学质量、管理能力和精神风貌, 才能促进医院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医疗、教学、科研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发展的生命线, 人才储备和引进工作早已步入正轨, 且形成了由上而下的完善体系。医院领导在审视了医院发展的趋势后, 更是逐步加大了对后勤管理人才培养的力度, 力争将医院整体发展的“短板”补齐, 促使医院形成内外统一的服务体系标准, 将后勤系统打造成同行业中的“水准原点”。为了突破后勤管理人员老龄化, 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良莠不齐的瓶颈, 医院领导批准后勤部门从2007年开始引进相关专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 计划至2015年后勤管理团队高校毕业生入职人数达到20人的规模。这一举措体现了医院领导层在医院管理方面的前瞻性和发展式思维模式。

二、人才的“补血”与“造血”

医院在积极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 也应加大对自有人才的发掘, 达到既“补血”又“造血”的目的, 逐渐形成后勤管理人才梯队发展的良好模式, 使医院后勤团队名副其实的成为培养新兴人才的摇篮和自有人才施展才华的沃土。

(一) 甄选人才的各项基本素质

后勤部门在长期甄选潜在人才工作中逐步总结并提出了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标准, 需以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基础, 以良好的团队协作为核心精神, 以敬业的工作态度为目标, 以较强的沟通能力为合作前提, 以丰富的专业知识为资本, 以自主的学习能力为进步动力。

(二) 多元而高效的培养方式

在两种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上, 后勤部门提供了“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多样的培养方式。通过聘请各行业专家教授在医院内部进行学术讲座、专业培训或指导的方法来提高各岗位人才的综合管理素质。培养对象也可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工作需要和发展目标的不同, 选择参加正规学习、短期培训、在职学习等学习方式来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或管理水平。后勤部门通过人员甄选后, 提供了外派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交流研讨会、三甲医院后勤机构实地参观等学习机会, 使学习人员能够更加直接的借鉴同行业岗位的管理方法和成功经验。

至2013年, 后勤部门已招聘专业人才12人, 现已成为基层管理岗位的有生力量, 主导完成的工作项目遍布总务处各职能科室。后勤部门在发掘自有人才的工作中也取得显著成效, 其心血成果近年多在国家核心期刊的专业论文中发表, “新与老”两代人才一起为实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后勤水准原点的目标而努力着。

三、结束语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人才培养体系, 给每位优秀人才制定了具体目标, 引入了人才培养竞争机制, 真正做到了“唯才是举”、“唯能是用”, 用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了唯学历血统论的壁垒, 充分体现了院领导层把后勤人才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实施, 并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环境。在医疗服务行业里带头破除岗位、学历歧视, 给予管理经验丰富、整体水平超前的自有人才与初始学历高的新兴人才一个公平竞争和展示才华的机会。这无疑成为了医院后勤系统迈向“水准原点”目标的强大助力, 也将在医院整体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缪粤, 永松, 罗蒙.医院后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探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4.3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篇5

【北京吉利大学排名】北京吉利大学特色专业-北京吉利大学录取分数

线

北京吉利大学北京吉利大学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由吉利集团投资创办,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北京吉利大学成立于2000年,位于北京中关村昌平科技园区内,坐落在钟灵毓秀的北京西山山麓北侧,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学校规划占地3000亩,开发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600余亩,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有专职教师员工1千余名,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名。学校目前有汽车学院、商学院、万科物业学院、金融证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旅游学院、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社会心理学院、文化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物流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房地产学院、欧美国际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7所二级学院;打造了一支800余名专兼职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在内的优秀师资队伍;建立了汽车研究院、动画与游戏研究院、汽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教学促进中心等研究机构。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全力打造中国高等教育的知名品牌,拥有一支旗帜性的大师队伍和管理团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届工商管理硕士王兴贵任执行校长;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江树人教授任党委书记,留美多年的医学博士刘华松教授,原北京大学副教务长李克安教授,原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吴凤臣,澳大利亚 FLINDERS大学公共管理硕士、WOLLONGONG大学教育学博士、WOLLONGONG大学CAPSTRANS研究员蒋淮任副校长;原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陈乃芳教授任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席。学校现有专职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22名,教授、副教授118名。为提供高质量教学服务,学校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为任课教师并聘请美国、荷兰等国家的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还与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经常性校际交流关系。学校每周为全校师生举办一次学术讲座,除本校教师开设的中

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两个系列讲座之外,还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来校讲座交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原《人民日报》社长邵华泽,《经济日报》总编范敬宜,书法大师欧阳中石,著名作家陈建功、刘恒、毕淑敏、巴荒,知名评论家张颐武、孟繁华等应邀先后来我校作学术交流;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庄则栋,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朱军,著名影视制作人张纪中,著名演员冯巩、六小龄童、阎维文、沙宝亮等也曾来校讲学和表演。着眼于长远,学校投入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标志性建筑的现代化“白宫”图书馆建筑面积达24000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2亿元、藏书100余万册。学校不仅拥有多功能综合体育馆、国际报告厅,而且还拥有计算机网络中心、多媒体语音室、电工电子实验室、金融证券实验室等214个实验室,配置了134个多媒体电教室。其中汽车学院实验基地占地70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1000多名学生在这里进行汽车装配等各种实验。学校拥有大型连体教学楼13幢,阶梯教学楼2幢,专家博士楼4幢,学生餐饮楼3幢。学校建设价值1000余万元的校园网,装配了2500多台计算机供在校学生使用。学校建有6个草坪足球场、42个篮球场、40个排球场、4个网球场、1个乒乓球馆、1个健身广场、1个标准塑胶田径场、6个羽毛球场、2个游泳池。超市、医院、大型浴室、自助洗衣房、收发室、银行自动取款机等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大型学生食堂3个、高档餐厅2个、清真餐厅1个、教职工餐厅1个,能同上满足万余师生用餐。学生公寓22幢,全部配备独立卫生间、暖气、电话、网络接口、部分配置空调。学生公寓管理严格规范,校园保安24小时值勤,学习生活环境优雅、方便、安全、舒适,多次被评为北京市标准化学生公寓。学生基层管理队伍健全。超过300人的专职班主任队伍爱岗敬业,勤奋务实,责任心强,对学生管理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处处关心,精神上注重指导;各学院设立专职学生干事,在学生处的领导下,全方位开展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100余个不同类型的社团组织在学校党委、学生处、团委、学生会的指导下,经常开展辩论赛、演讲赛、卡拉OK校园歌手大

奖赛、形象大使选拔赛、文艺汇演、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影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参与凤凰卫视《鲁豫有约》、CCTV《绝对挑战》、BTV《创想之夜》、《我们的城市》

等节目的录制。2008年北京奥运会,学校奥运志愿者在引导员、啦啦队等多个岗位上大放光彩。学校秉承李书福董事长“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基于多年实践提出的,“3”是指3门以上通用知识与能力课程,第一个“1”是指专业能力课程,由“专业核心课程”、“先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第二个“1”是指道德教育与素质训练课程)。学校积极探索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之路,紧扣社会需求设置院系专业,“量身定制”课程体系,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勇于创新,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意型、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人才,根据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的设想,创设了独具特色的“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

既能应对时代挑战、又懂得“做人之道”、更掌握了一技之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依托中国吉利集团及其关联产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教育”,为毕业生搭建各种就业平台,实现了学生毕业与就业之间的无缝连接,还积极开拓海外就业市场,实现了部分学生就业的国际化。学生高端就业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汽车学院与吉利汽车研究院联合培养的16名学生,90%被吉利汽车研究院录用为正式的研究人员,其余被其他汽车公司高薪聘用。2010年3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北京吉利大学连续四年就业率突破98%,这次是央视新闻联播首次报道民办大学的就业率。2010年8月3日,北京吉利大学迎新工作火热进行。报到注册现场,代超、王良、丁超三位陕西学生对汽车学院副院长阎少华副教授说:“老师,我们想到教学区看看。”阎少华马上起身,安排他们前往汽车学院,参观了国家汽车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汽人才北京培训中心、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等实训基地。“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校实实在在地为我们拓宽就业渠道、增强我们的就业能力。”一位陕西学生在参观后感触颇深。“选择北京吉利大学,我更

多考虑将来就业好。”代超同学了解到北京吉利大学连续4年就业率在98%以上,“今天到实地考察对我的触动很大。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硬件设施都是我选择北京吉利大学的理由,更重要的是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相信,在北京吉利大学能学到有用的专业技能,将来能更好地就业。”代超同学信心满满。如今,三位学子作为第一批入校新生正接受新生军训。每年8月,总有一批学子的人

生梦想在北京吉利大学点燃,总有一些感动的故事发生在这块充满无限希望的校园里。

依靠首都北京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吉利集团强大的支持,北京吉利大学走过了高速成长、硕果累累的十年。学校刚刚创始的2000年9月,就有数百名学子来到这里踏上了人生新的起跑线,2004年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即突破2万,2005年顺利通过北京市教育教学评估。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卓有成效。在北京市高校教育教学综合评估中,我校首家通过评估;我校近20000人次参加全国及北京市自学考试中,学生成绩优异;边保旗副教授主持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构建》项目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宋丽群老师主持的《数量方法》、田志友老师主持的《采写编实训教程》双双获得“2008年北京市精品课程”;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王东华老师在2009年北京市职业院校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师说课大赛中获得三等奖、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尹楠在中国音乐协会举办的中国声乐孔雀奖-----首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中获得教师组美声唱法优秀奖、外国语学院刘圆媛老师在2009年“俄语年”知识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赴俄访问一周………截至2009年,学校共承担了包括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9项、校级项目125项的150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76篇(核心刊物44篇,4篇被三大检索之一的EI收录),出版专著及教材109部(其中部分入选北京市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先进的教学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及十年来良好的社会美誉度使我校赢得了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的充分信任,2010年北京教育考试院正式确认我校为自学考试主考院校。合作办学取得丰硕成果。一是与企业联合办学,或采用委托培养的方式,根据企业需要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二是中外合作办学,十年来累计培养了近百名来自韩国、日本等国的留学生,向国外输送的学生大多数已获得了国外知名院校的学位,其中不少学生获得了硕士以上

学位。北京吉利大学已经成为中国民办大学的知名品牌,十年来我校先后数次获得来自政府机关和教育系统有关部门颁发的荣誉称号,2008-2009即获得北京市教委颁发的“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特殊贡献奖”、“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北京赛区乙组一等奖”,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颁发的“2009年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北京市委、北京市教委等联合颁发的“2009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网易组织评选的“网易2009年中国教育大选十佳民办大学”等多项殊荣。2010年,学校即将迎来十周年校庆。十年的艰苦努力,换来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北京吉利大学的充分认可;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就了北京吉利大学的卓越和辉煌,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接轨的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是让北京吉利大学成为中国社会力量办学当之无愧的领军者。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文汇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报》、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100余家国内外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北京吉利大学的办学事迹。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亲切接见中国吉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北京吉利大学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周铁农曾亲临吉利大学视察;国务委员刘延东对学校的发展规划亲自批示;全国人大原常委汪家镠、毛达如,北京市委常委兼海淀区委书记、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赵凤桐,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副主任杜松彭,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线联平等领导也先后来校指导工作。学校荣誉◆2002年学校荣获“2002年中国十佳民办高校”◆2003年学校被评为“首都防治‘非典’先进集体”◆2004、2005年学校连续被评为“全国高中生最向往的民办大学”◆2004年学校被评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民办高校之一◆2004年学校被国家七部委确定为国家汽车紧缺人才培训基地◆2005年学校荣获“人民满意的民办大学”◆2005年学校被列为国家财政部直接拨款建设汽车维修人才培训基地单位◆200

5年中国教育总评榜, 我校被评为“中国十大民办高校”◆2005年学校获得 “北京市民满意民办大学”◆2006年学校被评为“2006毕业生最具竞争

力的教育机构”◆2006年学校被评为“市民满意度最高的教育机构”◆200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十佳民办高校”◆2006年学校被评为“中国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20强”◆2006年学校被评为“中国十佳诚信民办高校”

◆2007年学校被评为“2006北京市民办高等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学校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民办大学”◆2008年学校获得首都高校大学生健美大赛团体第三名(80KG冠军、75KG亚军、60KG季军)◆2008年学校获得北京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女团冠军、女双冠军、男团第五名◆2008年学校获得首都大学生篮球冠军争霸赛第三名◆2008、2009年学校获得北京市大学生足球联赛乙组第二、第三名◆2009年学校获得四十七届首

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五名◆2009年学校获得北京市大学生乒乓球协会杯团体冠军◆2009年学校获得“五四杯”首都高校大学生篮球邀请赛第二名◆2009年学校获得北京市大学生台球联赛团体冠军◆2010年5月获得北京市首都高等院校第48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突

出贡献奖◆2010年获得腾讯网教育总评榜“中国十大品牌民办高校”◆2010年获得新华教育论坛-大国教育之声“十大最具影响力民办大学”◆2010年获得中国教育总评榜搜狐教育盛典“中国十大品牌民办高校”◆2010年中国校友会网“2010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第一”◆2011年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第一” 为了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是北京吉利大学的使命,成为最受尊敬的民办大学是北京吉利大学的愿景。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民办大学是北京吉利大学的中期目标,成为中国高等教育100强是北京吉利大学的长远发展目标。

京城园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篇6

未名湖的景色四季变换,每个季节都是一幅优美的画,更是学子们读书学习休闲的好去处。未名湖南岸,垂柳的婀娜流动与湖面的平远宁静相洽,柳丝的垂线与涟漪的横线相得,更体现出湖畔栽柳是亘古不易的良选。

事实上,北大的园林是比较局促的,并不宏大。但就是在局促和喧闹中,未名湖区的营造运用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妙手,做到了小中见大、咫尺千里的效果。那么小的一片水面,却似乎有走不完的湖岸,看不尽的明灭。

其实除了未名湖的柳,北大里面其他的树也非常可观。比如静园草坪的松树、一院到六院的爬山虎,还有临湖轩的竹子。静园前面轩敞的草坪作望景,后面平整的纪念碑作幕墙,几颗白皮松掩映俯仰,退让合度,如静如舞,其色如玉,其默如宣。一院到六院的黛瓦青砖营造出冷静的调子,沧桑的十二面人字形山墙上,生长着爬山虎这种每年都有青春的植物。就如同十二张宣纸上,爬山虎如墨色,或横或斜,或皴或染,有时碧绿如泼,有时疏影婉约,是北大造景中的神来之笔。北方的竹子虽不如南方的竹子好看,但也有独到的地方,北大的竹子在下雪天格外精神,森郁的竹丛,冷碧的叶子上承着厚雪,很能激发文人之想。

总之,燕园内的景致肃穆优雅,透露着北大宁静与和谐的人文氛围。

提起清华,人们不免想起晋代谢混的诗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的确,水木清华,荷塘月夜,竭尽玲珑剔透,令多少执着青年着迷;穹顶礼堂,东门主楼,尽显规模气派,使无数狂生少年扼腕。而清华的新图书馆则堪称中西合璧、科技与传统的结晶。

清华里的树也非常多,好多有着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树龄,人走在树丛中感觉很幽静,也使得校园显得有深厚的底蕴。在清华里,一眼就能分清哪些是清华人,哪些是游客:一般游客走得都很慢,在里面闲逛着,而清华人则会步伐很快,显得很匆忙。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清华校园非常大,学生们要赶去上课,便很少有走路的,即使走路,也都练就了“草上飞”的功夫。通常,他们都是骑自行车出入自己的学堂,毕竟这会节省很多时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篇7

1门诊精细化管理,服务人性化和便捷化

1.1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诊区布局

北大医院门诊楼遵循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布局理念,符合患者在就诊流程各环节的需求。各楼层均设有挂号、缴费窗口。检验科、收费处、挂号室、药剂科、超声诊断中心等辅助部门均制定了高峰分流措施,保障患者有序排队,接受便捷的服务。

1.2整洁的环境,便捷的设施

门诊是医院医疗服务的窗口,门诊环境整洁是门诊医疗服务的基本要求,北大医院门诊对保洁工作做了量化管理,每周都要召开门诊保洁工作例会。作为保洁难点的卫生间要每日定时清扫,共13次,主管每天1次和经理每周1次巡视,每晚坚持地面打蜡,定期巡查、修整门诊楼各楼层地面和墙壁。 另外,门诊楼在就诊区域设置了不同形式、内容的指引标识,每年根据需求进行增补,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齐备,并定期维护和更新。

1.3注重患者隐私保护

保护患者隐私是北大医院提升患者满意度十大目标举措之一,严格遵循“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原则,各诊区以单人诊室为主。凡涉及患者隐私保护的区域(门或隔帘)均有全院统一的提示标识。同时规范隐私保护操作流程,尤其是特殊检查需进行特殊防护的患者。小儿眼科诊区设置了母婴室,方便带孩子的家长哺乳及换尿布等。

2推行预约诊疗,倡导有序就医

2.1预约挂号,切实解决看病难

医院的预约挂号渠道多样且便捷,包括窗口预约、网络平台预约、 114电话预约、诊间预约等常规途径,并于2014年在北京市首次开通微信挂号方式,缩短了预约周期,实现了医师实名预约。2015年还开通了微信平台当日号源、候诊队列、检验报告查询服务,有效引导了患者分时就诊。医院还与40所社区医疗机构合作开展社区转诊预约,几年来为社区患者提供预约转诊服务30000余人次, 在分级诊疗上做出了有益尝试。 目前,北大医院85%的门诊号源投放于各条预约渠道。

除了优化预约途径,还通过严格管理保证出诊医师数量,将停诊率、 专家出诊完成率纳入对医疗评估体系,每月进行考核;定期监测号满时间,根据患者需求及时调整医师出诊安排。

2.2整合门诊检查资源,提高服务效率

医院已经初步建立门诊综合预约平台,将心内科、神经内科、内镜中心、肾内B超、泌尿B超、超声、核医学等科室相关检查纳入平台,可根据患者多项检查的要求和患者情况预约检查日期。每月调查门诊检查预约时间,每月考核公示。2015年,北大医院大型设备相关检查(MRI、CT) 的预约等待时间均小于3天。

2.3信息化助力,改善就医体验

除了预约挂号和检查平台, 北大医院门诊自助服务项目也正在建设中,拟在各诊区及相关服务区配备自助机,为患者提供便捷服务。可实现诊间结算、自助挂号、交费等功能, 减少患者排队时间。

门诊药房使用自助分号系统、 智能整盒发药系统、叫号系统3个系统和整盒发药机实现分号、叫号、取药的功能,降低了取药等候时间,并通过绩效考核将调剂和核对追踪到个人,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加强急诊力量,畅通绿色通道

3.1加强急诊力量,推行医师轮转急诊制度

2 0 1 5年北大医院新急诊楼投入使用,扩大了急诊诊疗空间,同时, 医院为提高医院急诊医疗服务水平, 强化专科医师跨学科综合服务能力, 出台了 《 关于医师轮转急诊管理办法》,建立了新晋升主治医师轮转制度。该举措将起到提升医院急诊服务能力和提高专科医师综合素质的双重作用。

3.2实行分级分类就诊,建立危重通道和会商入院途径

急诊启用分级分类就诊,根据患者病情危重情况由重到轻分为四级, 三、四级分诊叫号就诊,一、二级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绿色通道救治。医院采用急诊会商收入院制度,每天会商并签到,每月统计上报收入院情况, 计算急诊会商收入院率,纳入科室医疗综合目标评估档案,督促各科室积极收治急诊待住院患者。

4优化住院服务流程,全方位提升患者满意度

4.1借助信息化,优化出入院办理流程

北大医院还借助信息化优化出入院办理流程,保证住院患者信息顺畅不丢失,减少患者奔波,实现住院流程信息化管理,住院通知单注意事项说明清晰,由患者保存,并根据科室特点有特殊说明。同时增加出入院窗口的开放, 减少出入院办理的等候时间。

4.2每月患者满意度评价与反馈,持续质量改进

住院病区结合每月患者满意度调查反馈问题,针对性制定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多项举措, 以护理管理为例,提出了“0!9”的举措:0:零容忍;1:一病一品优质护理服务链;2:病房环境与患者饮食;3:呼叫器三声应答;4:四项操作核对;5:五项入院介绍;6:六项出院指导;7:每周七次病房安静督导;8:八项健康教育;9:九项隐私保护。在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评审评价项目办公室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北京市20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中北大医院排名总第2名,综合医院第1名。

4.3加强护理队伍力量,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按照科学管理、按需设岗、保障患者安全和临床护理质量的原则合理设置护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为98.8%。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为0.52∶1,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为2.65∶1,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为1.4∶1。

5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拓展护理服务范围

5.1制定针对性优质护理实施方案

医院门(急)诊、手术室、血液透析室等部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针对性制定优质护理实施方案。如手术室围绕“一术式一精准”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最终达到“精心护理、精准配合、精益求精”的目的,构建手术室安全文化,提高患者及医生满意度。

5.2探索延伸护理模式,实现全程护理服务

医院还开展多种形式的从医院到社区、到家庭的延续护理,如电话随访、电子邮件、一日门诊等,保证患者得到整体、全程、全面的护理。医院新生儿监护室对患儿进行出院后随访每年达2000多人次;心血管内科对出院的患者推行连续性照顾模式,护士配合医疗建立延续护理随访档案, 目前纳入了近7800名患者。产科门诊开设“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胃肠外科每月进行造口患者的“阳光大讲堂”活动,其他科室也积极开展了电话随访、病友联谊会、病友圈等多种形式的延续护理。

5.3利用专科护士资源,深化护理服务内涵

医院积极整合全院专科护理资源, 各病房根据各自特点, 推出 “一病一品”的特色专科服务,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专科护理, 探索以 “器官”为系统的“慢病护理管理模式”,加强科室间合作。以“肾脏” 为例,建立肾脏病一体化护理套餐, 从慢性肾病的普通病房到终末性肾病的血透、腹透及移植给予全程关注, 成立咨询小组,建立沟通热线,交流专业知识,共同掌握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5.4重视护理质量控制,保障患者安全

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从病房管理、 风险管理、 消毒隔离、护理服务、护理操作、基础护理等方面每月两次对全院临床科室的护理单元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督导结果纳入科室医疗综合目标评估档案,有效保证科室护理质量。

为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安全的威胁,医院建立了“感染管理护士”制度,每个护理单元的感染管理工作均设有专门的护士把关,尤其体现在加强手卫生的工作,在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护理敏感指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减少了医疗相关感染风险。

6规范诊疗行为,保障患者安全

6.1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奠定远程医疗基础

医院自2006年即发布了《关于开展三级医院间临床检验结果相互通用的工作制度》,认真落实检验结果互认和同城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另外,也为与医院开展远程医疗合作地区的患者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6.2公开、透明、诚信的诊疗收费

医院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相关政策,积极落实价格公示制度,提高收费透明度。定期检查医院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醒目位置设置的触摸屏,实时公示各项诊疗项目、药品、 医用耗材等内容的价格,公示内容均符合上级要求,公示率达到100%。 门诊患者可随时查询明细清单,住院病人可查询每日清单,查询方法在患者住院须知中均告知。定期对医疗价格管理人员培训,不定期对科室进行问题梳理和规范,进一步落实诚信诊疗、诚信收费。

7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7.1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职业素养

良好文化氛围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医院每年通过入职教育、继续教育对职工进行全面人文教育,包括医院文化教育、职业道德与廉洁从医思想教育、安全教育。通过一系列人文素质教育,使每一位新职工尽早融入医院厚德尚道的文化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医院文化教育使每一位职工深深感受到医院的厚重文化和历史责任,为每一位医务人员正确面对和处理医患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2畅通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化解医患矛盾

医院实行三级投诉管理模式:一级管理为各临床医技科室,二级管理为各主管职能部门,三级管理为医院投诉管理委员会,强调各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投诉管理实行“首诉负责制”,如遇到不属于本处室问题的投诉,要求应先接待,然后妥善将患者或投诉意见转交主管部门,做好中间环节的协调工作,并设立综合投诉热线;医院网站设立院长信箱、投诉举报信箱;确保投诉渠道畅通,并及时处理各渠道收集的投诉、意见及建议。

另外,建立了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为主体的医疗纠纷解决模式,医疗纠纷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责任风险关口前移相衔接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医疗应急方案,并定期对全员进行培训。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主体,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是改善医疗服务必须坚持的,北大医院一贯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就医体验,笔者相信对优质的医疗服务的追求最终会抵达患方,让患者感受到有温度的、满意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篇8

在这场为期4 天的盛会上,刘梅林教授旋风般地主持和出席了多场会议,做了多场学术报告,并忙里抽闲,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释惑:解读中国专家共识

在采访中,刘梅林教授重点解读了前不久发布的、由她执笔撰写的2015 年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和《绝经后女性血脂异常管理的专家共识》。

谈到2015 年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时,刘梅林教授介绍说,该“共识”指出,我国人群血脂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与西方人群不同,我国老年人的血脂水平以轻中度升高为主。 为此,我国老年人的降脂治疗不能照搬国外的血脂治疗指南。“共识” 分别对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他汀类药物在老年人中应用的临床证据、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及监测、老年人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提出建议及注意事项。

她认为,该“共识”有以下四大要点需要注意———

一是“共识”指出,血脂异常老年人应用他汀治疗明确获益。 该“共识” 汇集了多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临床研究或荟萃分析,临床证据表明血脂异常老年人应用他汀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率。

二是老年人应用他汀治疗安全性良好。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老年人应用常规剂量他汀安全性良好。 老年、瘦弱女性、肝肾功能异常、多种疾病并存、多种药物合用、围手术期患者容易发生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肌病。 大剂量他汀增加肝酶、肌酶异常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他汀对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使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获益,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应同时认真评估肾功能(如Cr、e GFR),关注肾功能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他汀类药物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并可升高血糖,糖耐量异常者更容易发生他汀相关的糖尿病。糖尿病风险与大剂量他汀的使用及年龄相关。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并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应用他汀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三是“共识”提出了老年人血脂异常治疗的目标。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之前,应认真评估老年人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因素,应充分权衡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获益和风险,根据个体特点确定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目标、种类和剂量。

四是“共识”提出了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建议和注意事项。鼓励所有血脂异常的老年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治疗,不提倡老年人过分严格控制饮食和过快减轻体重;同时还应根据老年人个体特点选择调脂药物。如无特殊原因或禁忌证,应鼓励具有多种ASCVD危险因素的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于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老年患者,可考虑以下三种选择:一是更换另一种药代动力学特征不同的他汀类药物,二是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三是隔日用药。

刘梅林强调,老年ASCVD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应从小或中等剂量开始,以后根据他汀类药物疗效调整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 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极高危患者可使用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尽快使血脂达标。 对具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的老年人,可考虑使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进行一级预防。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导致肝肾功能减退,并经常使用多种药物, 应重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应尽量选择使用在肝内或体内不同代谢途径的药物。年龄不应成为高于或等于80 岁高龄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障碍,应根据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结合生理年龄、肝肾功能、伴随疾病、合并用药、预期寿命等,充分权衡调脂治疗的利弊,积极、稳妥地选择调脂药物。 此外,使用他汀类药物使血脂达标后, 应坚持长期用药, 可根据血脂水平调整剂量甚至更换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如无特殊原因不应停药。

在解读《绝经后女性血脂异常管理的专家共识》时,刘梅林教授介绍说,绝经后女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多种危险因素增加,是ASCVD的高风险人群。为了促进我国绝经后女性的血脂异常管理,有效降低绝经后女性ASCVD的风险,借鉴国内外血脂异常管理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女医师工作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的相关专家共同制定此“共识”。

她进一步介绍说,该“共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绝经后女性的ASCVD流行病学。 ASCVD是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是导致女性死亡的首位原因。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病死亡率的增加与危险因素的不良变化趋势密切关联,高胆固醇血症是AS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二是绝经后女性血脂谱特点。绝经后女性血脂异常表现为TC、LDL-C、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B(Apo B)、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降低,其血脂谱改变与雌激素水平降低相关。

三是绝经后女性ASCVD的风险评估。对于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干预需要先评价ASCVD的综合风险,并根据ASCVD的风险分层决定干预强度。绝经后女性常存在更多潜在危险因素,如不良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减少、抑郁、肥胖或超重、 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等,心血管风险容易被低估,应成为一级预防的重点人群。

四是绝经后女性调脂治疗的临床证据。目前尚无专门评估他汀类药物对绝经后女性心血管预后影响的研究。缺乏贝特类、烟酸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使患者获益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

五是绝经后女性血脂干预目标。血脂异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治ASCVD, 应根据绝经后女性的ASCVD发病风险及血脂异常情况决定治疗目标。 ASCVD发病和死亡风险随着LDL-C水平降低而降低,LDL-C是血脂干预的首要目标, 非HDL-C为次要治疗目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TC也可作为LDL-C的替代指标。 绝经后女性应根据ASCVD风险确定LDL-C、 非HDL-C或TC治疗目标水平。

六是绝经后女性血脂异常的干预措施。该“共识”建议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或使用调脂药物达到理想血脂水平。其主要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n-3 不饱和脂肪酸。

刘梅林教授表示,现有临床证据支持他汀类药物用于绝经后女性ASCVD二级预防及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 建议高龄、低体质量(<60 kg)的女性、合并多系统疾病或合用多种药物、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 首先应进行生活方式治疗, 避免使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并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测,以预防发生他汀相关的肌病及其他不良反应。 对于ASCVD的低风险人群,应权衡风险与获益,谨慎使用他汀进行一级预防,避免他汀类药物滥用。

盛会:忙碌的身影

10 月30 日上午, 第26 届长城会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刘梅林教授主持会议。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有长城会创始人胡大一教授,第二十六届长城会主席马长生教授,ACC主席Kim A.Williams,ESC前任主席MichelKomajda,AHA前任主席Sidney C.Smith,美国心脏病学会院士、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欧洲心脏学会院士Mariell Jessup等。

在此次会议上,长城会创始人胡大一教授阐述了本届长城会的主旨, 第26 届长城会主席马长生教授介绍了本届大会的盛况,Mariell Jessup教授介绍了引入中国的、由美国心脏协会发起的旨在减少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珍爱女人心”活动。

10 月31 日,刘梅林教授又主持了我国首部《阿司匹林抗栓治疗手册》发布会。 据了解,根据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持续增长,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估计全国有2.9 亿心血管病患者,心血管病占居民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8%, 在城市为41.9%, 每5例中就有2 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居各种死因的首位。 对此,胡大一在会中介绍说, 为了改善这种局面,2015 年伊始, 由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脏联盟共同组织专家制订了《阿司匹林抗栓治疗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相信此《手册》的正式发布, 将对指导基层的抗栓治疗,改善基层用药现状,促进合理用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基层比较关心的常见问题,《手册》专家组一致认为:根据临床研究证据,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阿司匹林最低有效剂量75mg/d, 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最低有效剂量50mg/d。

刘梅林教授对此 “中国剂量”表示赞同。 她还认为: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出血的患者,提示应有个体化的治疗选择。尽管既往的临床研究证据提示阿司匹林剂量应在75mg/日以上才能有明确抗栓疗效,但缺乏中国人群剂量探索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据。根据北大医院老年内科多年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的临床经验,阿司匹林40mg/日仍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 且服用剂量与血小板聚集率、出血风险相关。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时应评估出血风险,尤其是胃肠道出血风险。老年人容易出现阿司匹林相关的不良反应,尤应加强评估和监测。 建议根据病情需要,进行个体化选择,服用阿司匹林时严密监测并预防出血,必要时使用PPI或H2 受体拮抗剂。 对于支架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患者,一年内应尽量坚持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日等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但对于一级预防人群,应充分评估获益和风险,强调在获益远超过风险的前提下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在为期4 天的长城会上,刘梅林教授除主持多场学术会议外,还就“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的诸多热点话题做了多场学术报告。

心语:“好医生”时刻处于应激状态

谈及从医经历,刘梅林教授坦言:“做医生不是我年少时的梦想,是父母把我送进了医学殿堂。初入北京医学院学习期间,实在不喜欢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基础课。进入临床实习阶段,面对病痛折磨中的患者,在老师们的启迪下,眼前豁然开朗,期待自己成为一名‘好医生’的愿望日渐强烈。时至今日,如果能有机会重新选择,也许还是愿意做现在的自己。 ”

她感慨地说:“从1984 年参加工作至今,30 多年的时光转眼即逝,从憧憬、迷茫、孤独、挣扎、痛苦、快乐中一路走过。 曾终日忙碌于临床工作,沉浸于药物、介入治疗使濒死的心脏病患者转危为安的‘成就感’之中,充分感受了救治患者成功后任何奖赏、金钱都换不来的喜悦。 直到1999 年去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读博士学位,才有机会思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临床救治的心血管病患者,即使当时治愈了疾病, 如果不具备健康的理念,不进行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不改变生活方式,疾病还会复发。在救治患者之余,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把正确的疾病防治知识传递给患者和家人,也是医生应尽的责任。 此外,临床医生诊治患者, 只是针对一个或若干个患者, 获益的是社会中很小的一部分群体。 从心血管病预防的角度去影响社会, 使更多的人拥有健康的理念并从中受益,是一位‘好医生’更高层面的追求。 ”

在医患关系不容乐观的今天,刘梅林教授却认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意义重大。面对多种疾病并存、多种药物共用、各器官功能衰退、生活能力减退、思维方式独特的老年群体,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性,如何在防治心血管疾病、延长寿命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作为一名老年心血管病科医生,应有更多的追求、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 ”

随后她感慨地说:“医生的工作犹如蜡烛,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医生每天面对的是疾病、痛苦和死亡,饮食作息毫无规律,时刻处于应激状态;介入医生要面对放射线的危害,疲惫中还要挤出业余时间更新知识、钻研业务,终日忙碌,亏欠家人。 如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状况,将丧失前进的动力和保障。 改变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健康快乐地生活,也应成为我们医生自己追求的目标。 ”

刘梅林教授最后说:“做一名‘好医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精深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面对当前复杂的医患关系, 如何获得患者的理解、信任,更是从医路上必修的功课。尽管医生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但我相信人生的价值绝不能以金钱来衡量。‘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工作的快乐’,‘善良、 宽厚、坚韧、务实’,一直是我坚守的原则和信念。 ”

专家简介

第一动力,第一品质,第一专业 篇9

从优秀走向卓越, 是一种突破和超越。引发并不断实现这种突破和超越, 需要各种力量的引领和支撑, 在各种引领和支撑力量中, 追求并形成教学主张无疑是一个关键因素, 余文森教授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其实, 教学主张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概念和系统, 而是一个由许多因素相互协调、和谐统一在一起的, 开放的系统, 抑或说, 由教学主张发端, 以教学主张为核心, 可以牵引和调动其他因素, 形成合力, 突破从优秀走向卓越的瓶颈, 引发更多教师有更强的信心、更合适的方式、有更好的发展。

在学习和思考中, 我以为围绕教学主张,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分解成三个“第一”:第一动力、第一品质、第一专业。这三个“第一”分别是三个不同的维度和领域, 进而可以形成三个不同的系统, 共同支撑和促进名师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

所谓“第一”, 言其根基性、关键性和重要性。复旦大学哲学教授所说的“第一动机:永远追求真理”中的“第一动机”;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第一哲学”等, 都是强调“第一”在全局或整体中的地位。如亚里士多德所言:“第一哲学”要为其他具体哲学提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它是前提, 因而具有“在先性”。所以, “第一”不是“唯一”, 而是排序中的“在先”, 是事物关键之关键。不难理解, 把握了“第一”, 事物发展才可能突破, 也才可能有新的超越。名师成长, 以至整个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应去追寻“第一”, 在“第一”的引领下, 获得更好更快发展。

如何开发“第一动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 动机是激励并维持一个人的活动, 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由“第一动机”提出“第一动力”无论是在实践中还是学理上都是成立的。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动力, 既需要外部动力, 也需要内部动力。当下的状况是, 外部动力很强, 而内部动力相比较而言显得很弱。外部动力在于激发和推动, 而内部动力则在于生长和创造。李嘉诚先生用打破鸡蛋作比:用外部力量、外部方式来打破, 鸡蛋成了一种食物;反之, 用内部力量、内部方式来打破, 鸡蛋则诞生了一条新的生命。李嘉诚说:人亦然, 从外部打破, 永远成为别人口中的食物, 从内部来打破, 在人生旅途中就获得一次又一次的重生。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也说:任何他人的意见或建议都无法代替自己内心强烈的呼唤。无须多加论证, 内部动力是教师发展的“第一动力”。外部动力真正起作用, 也应体现在它击中、激发了内部动力。教师们都坦陈:我们发展的欲望不强, 内在动力不足。因此, 现在无论怎么强调“第一动力”都是不过分的。

问题是究竟怎么激发这内在的“第一动力”。我坚定地认为, 名师成长, 包括教师专业发展都应有崇高的追求, 换句话说, 教师的发展应当“再圣化”, 亦即从根本上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部动力, 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自主发展。因为人是一种意义的存在, 但意义不是别人赋予的, 意义是人自己创造的。不过, 人既可以创造意义, 也可以破坏意义。当教师在自己创造意义的时候, 才可能真正体验到意义的“意义”, 因而才可能生发出前行、突破、超越的动力, 因而才会向着更高境界发展。李吉林认为自己是个“竞走运动员”——永远向前不停步, 永远不会离开大地, 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竞走运动员”的内部永远有创造意义的追求。应该记取尼采的忠告:我们新的荣耀不是在所来之处, 而在将要前往的那个地方。

现今不少年轻人生了“初老症”——还没有老就说自己老了:男教师一过四十, 就略带感叹地说:我奔“五”了;女教师在为人母以后, 就很伤感地说:我老了。这种对未来的忐忑, 多多少少折射出“就此停步”的想法和心态。应该明白, 就在说自己老的时候, 自己已经在破坏意义了。意义的消退以至被破坏, 当然是发展动力的衰退, 所谓职业倦怠也就悄然产生。

说人生的意义, 久违了。但是, 我们需要再一次地讨论崇高, 再一次地形成一种氛围:追求意义的崇高。这就是“第一动力”, 这就是教师“再圣化”的过程, 这就是走向卓越的过程。正是在“第一动力”引发的“再圣化”中, 从优秀走向卓越, 教师专业得以发展, 名师得以成长。

具有点爆性的“第一品质”

教师需要多方面的优秀品质, 多种优秀品质汇集在一起, “造就”了优秀教师, 且促使他们从优秀走向卓越。在诸多品质中, 有没有一种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应当有。这种品质具有触发性、“点爆性”, 即能够触发、点爆其他品质的形成, 因而, 这样的品质成为发展的前提, 它需要走在前面。这样的品质应当是存在的。在作了一些梳理以后, 我将反思作为教师发展的“第一品质”。

叶澜先生认为, 一个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可能成不了名师, 如果坚持几年写教学笔记, 包括反思性的教学后记, 则很有可能成为名师。这是很有见地又极具理性的判断:反思是教师发展极为重要的品质。佐藤学曾对教师下过定义:教师是反思性的实践家。他说的不是实践者, 而是实践家, 实践家具有教育专家、教育家的特征, 用佐藤学的观点来说, 此时的教师不是“中间人”, 而是“介入者”。是什么让教师从实践者走向实践家?是反思。可见, 反思既是实践家的本质性特征, 又是走向实践家的重要原因。强调反思, 强调的是理性, 尤其是实践理性;强调反思, 强调的是教师必须对观点、意见或结论提供证据。因此, 让教师走向理性, 意味着走向对事物的澄明, 走向质疑和批判, 走向系统化, 从经验走向科学。将反思作为教师的“第一品质”是恰当的, 它会带动其他专业品质的锻造。

作为“第一品质”的反思, 是在哪里形成、提升的?当下, 我们应当反思什么?要反思的很多, 反思应当渗透在我们的专业生活中。不过, 我以为最迫切要反思的是, 如何突破自己已有的经验框架。

经验固然可贵, 但是如果经验不改造、不优化、不与时俱进, 也可能会导致失败, 这样的经验当然是可怕的。遗憾的是, 现实中不少教师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经验, 缺乏创造新经验的激情, 由此停滞不前。如果永葆反思的品质和方式, 那么教育教学中的陌生感会永在眼前和心头闪现, 而由心带动出来的一定是创造感。

此外, 反思教学的核心和重点也显得特别重要。在风生水起的教学改革热浪中, 在诸多的热闹表象下, 是不是隐藏着一些危机呢?依我的观察与思考, 教学改革应当回到一些基本问题上去。基本问题是基于教学基本关系而形成的基本规定性, 这些基本规定性揭示了教学的基本规律。如果教学改革只是为了创新, 那么创新就很有可能成为“翻新的花样”, 偏离教学的基本规定性, 偏离教学的基本规律。此外, 倘若我们有善于反思的品质和方式, 即使面对改革的新概念, 诸如翻转课堂等, 也会保持清醒的头脑, 从实际出发, 并加以理解分析, 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 而不是照搬照用。以教学的基本问题为研究对象, 以教学的基本规定性为依据, 不仅反思自身的教学经验, 也以反思的品质和方式, 考察外来的经验和做法, 教学改革才会真正为学生发展服务, 也才能真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发展性平台, 帮助教师成为反思性的实践家。

构建超越学科的“第一专业”

一个不具有学科专业背景和优势的教师, 要从合格走向优秀是困难的, 从优秀走向卓越更是困难。值得重视的是, 当今教师在学科专业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空间, 有不少问题还没处理好, 可以说, 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永远是个过程, 不会有终点。不过, 其间定会有一个又一个新的起点。

特级教师、教育专家、教育家成长的经历, 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 从优秀走向卓越, 只以学科专业为背景, 囿于自己的学科是走不远走不高的。教师的专业成长既要立足于学科专业, 又要超越学科, 需要有大视野, 形成大格局, 生长大智慧, 这样才有可能突破学科专业的局限, 突破“优秀”的制约, 走向卓越。从知识的角度讨论, 教师的专业知识不仅需要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 还需要有条件性知识和文化性知识。同时, 知识越来越走向综合, 跨界成为研究、创造的一个重要走向, 知识的综合和跨界研究, 将会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名师成长打开一条新的通道。寻找并建构自己发展的更大专业, 我将其称作“第一专业”, 言其对学科专业的超越, 言其之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名师成长的重要性。

正如对“第一哲学”有不同的认定, “第一专业”也有不同的界定。不过, 我认为儿童研究应当是教师发展的“第一专业”。卢梭曾说过:世界上有一门学问最重要又最不完备, 这门学问就是关于人的学问。同理, 在教育世界中有一门学问最重要又最不完备, 这门学问就是关于儿童的学问。儿童学问是真学问、大学问, 也是难学问、深学问, 把握这门学问的人, 是大学问家, 是名师、教育专家、教育家——他们首先是最为优秀的儿童研究者。

儿童研究的内涵十分丰富, 其主题应是不断地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其宗旨是让儿童得到最优发展, 成为最好的自己;其基本途径是, 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上去——回复儿童自由、探究的本义, 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去——回复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 克服生活的单一、狭窄和封闭;回到儿童的最伟大之处去——从关注现实性, 到更关注儿童的可能性, 让可能性成为一种可能;回到儿童生活、学习的方式上去——让游戏永远伴随儿童成长, 让游戏精神促进儿童创造性的发展。其实, 诸多的“回到”, 有一个重要的走势, 那就是教学和儿童研究一体化, 要把教学研究和儿童研究统一起来, 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总之, “回到”绝不是回到原来的地方去, 而是在回归的路上, 不断寻觅儿童发展的规律, 把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儿童发展自然地紧密地统一在一起, 共同进步, 共同成长。

适应大学学习,走好大学第一步 篇10

关键词:大学学习,学习能力,做人,第一步

在每年涌入大学的新生中, 很多对于大学充满着各种想象, 但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大学与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让不少大一新生感到失落、迷惘, 那么大学是什么?大学里学什么?该怎样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收获一个满意的大学经历?我从多年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角度对此作出一些解答, 希望能让更多的大一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一、大学是什么

大学是每个高中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 但大学究竟是什么, 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或许还没有认真地想过。“大学是什么?”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讲过“大学之大,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乃谓有大师之谓也。”大学是介于学校和社会的过渡阶段, 进入大学以前同学们是一心一意的学生, 进入大学以后, 很多学生不再将全部精力用于学习, 除了少部分人继续读研、读博外, 都将走上社会。所以, 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大学:“大学是艘船, 从理想的今岸驶向现实的彼岸, 在船上准备的东西很多, 至少要为自己准备一块登岸的板!”所以, 在大学里没有太多时间观光、游玩, 四年 (五年) 大学时光真的很短。大学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 不是人生的终点, 而是人生的起点。在大家刚刚跨入大学的时候, 所有人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高考成绩除了提供给每个上大学同学的资格之外, 其他什么都不是。为什么?因为大学的学习跟高中的学习是完全不同的学习。

二、大学与高中的区别是什么

所有顺利升入大学的同学在入学这一刻关于学习的表现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没有多大差别, 包括高考成绩很好的同学, 这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有接触到, 一部分高考成绩很优秀的学生, 因为心理上的放松或不安心于专业学习, 大一第一学期结束, 可能成为年级最后一名, 个别同学甚至到毕业时拿学位证、毕业证都困难。

(一) 大学的课程设置

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同于高中, 高中时的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等主要学科, 高中阶段就学了三年, 加上初中, 就是6年。而大学里的课程设置, 一门课程有的学一年, 有的可能只学一学期, 每门课程有相应的学分要求, 大学4 (5) 年, 有要求达到的标准学分。学的课程好几十门, 而且课程设计呈链条式的关联。用医学学习举例, 医学专业课程:首先是最基础的《医用物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基础性课程, 接着就是《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 在这个基础上再是《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等临床科目。另外还有《哲学》、《革命史》、《英语》、《计算机》等必备的科目。所以, 学科之间联系是比较紧密的, 并且在学科知识掌握上呈渐进性。

(二) 大学的学习方式

大学不同于高中阶段的课不仅是课程设置, 而且存在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巨大差别。在这里用上“巨大”一词, 就希望每一个大一新生做好心理准备, 并且尽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首先, 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同于高中。在高中, 同学们采用的都是老师依赖的学习方式, 老师每节课只讲一个问题, 而且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反复练习, 达到90%的学生都熟练掌握的程度, 根据学习情况, 第二天老师可能还要评讲, 所以只要上课听好了, 学习就不是很困难。到了大学以后, 老师不会在一堂课上只讲一个知识点, 一节课他可以讲几十页, 涉及好几个或几十个知识点, 换句话说, 老师讲的可能就是一个章节里的难点和重点。所以学生如果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没有提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 即使上课听了, 下课也会感觉茫然。所以, 作为大学新生,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以往还有同学因为学习上的压力, 怀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有问题, 上课那么专心, 怎么学习成绩也不理想, 而为此感到困惑。其实, 大家一旦遇到这种问题, 大可不必这么紧张, 大学学习本身需要的就是自学, 上课只能作为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有部分同学在经历了大一的不适应期后, 也知道在学习方式上进行转变, 每天也做好了“学习三步曲”, 预习、听课、复习, 但期末考试仍然不理想, 或者出现挂科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 应该说大学学习要自主, 但对于考试来说, 还是要以老师的讲解为中心, 有些同学看书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 在老师没提到或者根本不是重点掌握的知识点上下了很多工夫, 但对于老师要求的重点掌握的内容上, 概念不准确, 导致考试后自我感觉良好, 考试成绩却不理想。

(三)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 特别是医学学习, 需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 很多同学如果没找到好的记忆方法, 学医真的是一件很苦的事。有的同学采取中学背课文的方法背大学的课程, 大声诵读, 死记硬背。这种方式应该是一种不成功的记忆方式。首先, 我们分析记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有一个著名的“心理记忆遗忘曲线”, 讲的是人们在学习后, 第一个小时之内的遗忘程度是最大的, 以后逐渐趋于平稳[1]。所以, 大家在学习之后, 即时进行回忆对温故知识好处非常大。合上书, 学习的记忆不能关。

另外, 关于记忆方法也有很多种, 可以采取归纳分析的方法, 比如在记忆如生化检测标准值一些很零星的数据时, 就可以把它们的共性提出来在一起记忆;图谱法, 在学习解剖过程中, 可以借助图谱来加深自己的记忆;逻辑推理记忆方法, 有些概念根据已有的知识就能推理出来的, 就没必要采取强记的方式, 根据自己既有知识就轻松推出这个结果所在。所以, 学习也有技巧。大学里学什么?学会学习是我们在大学里必须掌握的。

三、大学里学什么

“大学里学什么?”这是很多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初步适应一阶段后感到迷惘的问题。读大学读什么?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 很多知识, 比如解剖, 就算临时忘了神经血管的走向, 打开电脑登上互联网一查就出来了。在面对就业的时候, 很多企业宁愿要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也不愿要本科生, 为什么?因为他们薪酬低, 同时, 本科生会操作的东西他们都会操作。那么大学生的优势在哪里?读大学读什么?大学里学什么?大学里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习能力的学习, 即学会学习。这是著述《读大学读什么》的作者覃彪喜的观点也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观点。拥有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作为教育成功的前提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对于学习来说, 收获几条鱼不如收获捕鱼的技术。而学会学习, 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探索。在记忆中探索, 这当中有同学们的聪慧, 也有毅力, 总之, 只要能达到轻松、高效的学习效果, 就证明你拥有了一种学习能力。

拥有学习能力能做什么?其实社会上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 很多在大学里没有学习相应专业的人士, 因为拥有了强大的学习能力, 而在非本专业领域作出了卓越的成就。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创建阿里巴巴网站的马云[2]。大学里最重要的学习是拥有一种学习能力, 拥有学习能力, 再加上自己的付出, 一定会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所建树。

另外, 在大学里, 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 还要学好英语和计算机, 一方面是在学校要参加过级考试, 另一方面是参加工作以后也要参加国家等级考试。同时, 学会借助计算机、网络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查阅资料, 辅助自己的学习也是非常必须的。利用计算机制作表格, 进行统计, 制作课件等这些基本技能都应该掌握, 而不是利用网络打打游戏、聊聊天、见见网友等纯粹娱乐。

四、从大学到社会要准备什么

对于大学生来说, 大学不过是一个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时期, 在大学里要学好专业知识, 掌握好英语和计算机, 除此之外, 还要学会做人!这几乎和专业学习同等重要。美国钢铁大王及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 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因此,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一个人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 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无怪乎美国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说:“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来获取与人相处的本领。”[3]所以, 想要成功, 就一定要营造一个适于成功的人际关系, 包括家庭关系和工作关系。而同学们首先要有一个和谐的寝室关系, 当你有一天跟人抱怨说:“我们寝室里那些人有多糟糕的时候, 你其实忘了, 这些话恰恰证明了你不善于与人相处。”学会做人, 要学的东西很多, 你可以向你身边的比较优秀的同学学, 也可以向优秀的老师学,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你也可以向书本上学, 但学问这东西,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 学会做人, 还需大家多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干部, 要跟很多种角色的人打交道, 在其中, 只要你仔细体会, 就会学到很多。当然, 当学生干部也很辛苦, 有付出也才会有回报。关于做人, 借鉴一下郑板桥老先生的一句名言:“难得糊涂”, 这句话的核心内容就是小事糊涂, 大事明白, 糊涂里面包含着极大的聪明和智慧, 人不能因一点一滴的小事, 而影响重大事务的进程。人生如打仗一样, 为了实现远大目标, 需要绕过那些小的绊脚石, 不因眼前的点滴利益, 而阻挠自己前进的步伐;处理人际关系也是同样, 应避小就大, 凡非重大问题能忍则忍, 能让则让。俗话说得好, 让人一步天地宽, 从眼前来看, 忍让可能使某些利益受到损害, 但是你换来的却是一条光明大道。要尊重他人, 多取别人之长, 少论别人之短, 这样你就能有一大群朋友, 自己就有足够的能力来实现人生目标。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同学, 入学初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最现实的目标就是5年大学毕业走向社会, 走向社会就要参加就业竞争, 就业竞争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学习成绩, 学位证、毕业证、三好学生证、优秀学生干部证、优秀团员证、优秀党员证, 英语、计算机等级证及其他的诸如托福证、驾驶证等能证明自己所具实力的证件, 都是很好的竞争实力。最简单的两个证, 毕业证和学位证, 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的证件是不可或缺的。学位证跟同学们的学分和学分绩点挂钩, 学分绩点或学分达不到, 那么就没资格拿学位证, 没有学位证, 那就证明你不具备一个大学生应有的教育水平。所以, 大家要搞清楚每次选课, 每学年的学分要求。如果, 当年的学分要求没有达到, 还会涉及降级或退学。请大家特别留心, 并自觉加强教务管理规定的学习。尤其值得同学们注意的是:在学分和学分绩点的双重管理下, 曾经有同学每期拿奖学金, 但最终不能拿到学位证, 因为学分没达到。一查才知道是因为非必修课的学分没选够, 所以同学们要特别留意计算自己的学分和学分绩点。

五、怎样面对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涉及一部分, 学生在由高中升入大学后, 最关键的是要进行学习方法的转变。从依赖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做好课前预习, 课堂做好笔记, 课后复习, 并寻求章节与章节的联系, 找准科目的难点和重点 (这里一定以课堂笔记为主) , 围绕老师提出的重点、难点进行复习, 是考试过关的基本保障。在过关的基础上还要学会融会贯通, 那是需要花很多功夫的。大学的很多课程呈链条式递增, 以医学举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都跟后面的《生物化学》、《生理学》相关, 《生理学》又跟《病理学》相关, 《病理学》再跟《诊断学》相关。所以, 大家进入大学就要抓紧, 不管对课程设置感不感兴趣, 都要认真地学, 千万不能有松一口气、歇一歇的思想。观察大学几年来, 学习考试成绩最差的就是大一第一期, 一方面是很多同学对大学的学习方法不适应, 另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很多同学受高中老师或父母的影响, 认为读大学轻松。其实如果抱着读大学轻松的态度或者说用放松、休闲的态度来学习的话, 第一期很可能就挂科。历年来在本学院, 挂科或者说不及格率最高的都是大一第一期。

一个班的班风、学风很重要。在我们年级都出现过这种情况, 每个寝室只有一、二个学生没出现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而其他同学全都出现, 每间小寝室里有三台电脑, 客厅里还有一台电脑, 这些同学课余时间都在打游戏, 临近期末考试都控制不住自己。有时, 有比较好看的电影还下载下来一个寝室一起看。他们生活在这种环境里, 认为自己身边的人也不过如此。其实, 这个班上期补考人次达到48人次, 而其他班则只有几人次。他们排在全年级倒数第一。所以, 周围人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在比较的时候, 不要只局限于本班、本年级, 多和别的班、别的年级的同学进行比较, 尤其是多和高年级比较优秀的同学进行交流。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在你不想上自习的时候, 晚上到教室去看看, 有多少人在那里自觉学习。从大学总的学习发展态势来看, 或许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每个同学的奋斗目标越来越清晰。有了奋斗目标, 也就有了方向。因此, 在大学里有种学风渐浓的趋势。越到高年级, 学习风气越好。作为大一的新同学在进校之初, 就要打好基础, 一定要树立正确的、长短期目标并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

六、关于成功的大学经历

成功的大学经历=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适度的社会工作锻炼。

参考文献

[1]乐国安.心理学教授谈记忆魔法——艾宾浩斯遗忘曲线[J].中学生英语 (教师版) , 2009, 1:49-50.

[2]熊廖.马云上下通吃[J].东方企业家, 2010, 2:34.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篇11

泌尿外科、肾移植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心内科、泌尿外科、肾移植科、妇科、肿瘤外科、内分泌科为省重点学科,影像医学、普外科、肝胆外科、传染科、神经外科、为省优势学科,有5个卫生部临床学科建设重点项目;有临床研究室、实验室30多个,心内科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陕西省分子心脏病学重点实验室;有6个专业为国家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心血管疾病、肾脏移植、内分泌、麻醉、病理、护理、消毒供应等9个专业为陕西省医院质量控制中心。

重点推荐——泌尿外科、肾移植科

泌尿外科创建于1954年,经过几代人近五十多年的努力,现已成为西北地区床位最多、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的泌尿专科。被评为陕西省医学重点学科,是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泌外科在泌尿系统肿瘤、结石、肾上腺疾病、先天性疾病、泌尿系损伤、结核、感染以及男科疾病的临床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西北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

1979年1月开展肾移植,1993年成立肾移植科。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至2007年3月共行肾移植2300余例,目前最长健康存活者已达26年余。1987年以来,随着环孢素A的临床应用、专业技术力量的不断壮大、组织配型技术的改进和移植后的一系列监测技术的开展和应用,肾移植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移植例数逐年增长,移植效果明显改善。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肾移植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体系。2000年成功开展了西北地区首例胰肾联合移植,2002年开展了西北地区首例肝肾联合移植,分别填补了西北地区多器官联合移植的空白,目前已经完成肝肾联合移植5例,移植效果良好,移植规模和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成为西北地区的肾移植中心。在组织配型、传染性肝炎、老年、小儿、多囊肾等患者的肾移植、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测定及移植后的实验监测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篇12

1 纽约大学关节病医院

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 News & World Report) 的排名,该医院在骨科专业排名第5,每年关节置换的数量在3000 台以上。 我师从Joseph D. Zuckerman、Richard Iorio、Scott E. Marwin、Steven A. Stuchin、James D. Slover、Justin G.Lamont,Claudette M. Lajam等教授。Zuckerman教授是该医院的院长,同时也是美国骨科学会(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AAOS) 的前主席,德高望重,专业为人工髋、膝、肩关节置换,尤其擅长肩关节置换,是美国精技( Exactech Inc) 肩关节假体的主要设计者。我在该医院的工作包括在手术室参观手术、跟随教授看门诊和病房查房等,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参观手术。我参观学习了导航下的关节置换术、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术、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微创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髌股关节置换术、常规与反式肩关节置换术、踝关节置换术、桡骨小头置换术、同种异体软骨移植术等手术。学习期间我参观了100 多个教授的手术,了解了不同的学术流派、手术技术和技巧。学习了这些教授的优点,并吸取了这些教授在手术中的教训。

该医院在规章制度和习惯方面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些制度涉及医疗、护理、协作、消防等方面,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的安全。例如,手术前在患侧肢体上标记手术部位。在手术开始前,由主刀大夫与巡回护士共同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社保号、诊断、手术部位和方式等信息,防止出现差错。在书写病历等医疗文书时,为避免发生误解,规定了不能缩写的词汇。总结了看起来和听起来相似的词汇和短语,以避免在处理或执行医嘱时混淆。提示员工总结每天发现的潜在问题、风险和隐患,鼓励员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患者在手术前7 天左右做完术前检查,手术的当天住院,术后第1 ~ 2 天出院,提高了床位利用率,节约了住院费用和医疗资源。一些在中国需要住院的手术,例如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手术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在美国是门诊手术,不需要住院。在手术时,未手术的肢体捆绑AV泵,减少了深静脉血栓的风险。门诊患者全部预约,患者在预约的时间到达医院,这样就减少了患者长时间排队等现象。每个医生都有2 ~ 3 个位置相邻的诊室用来看病,门诊护士安排患者在自己的房间换上一次性短裤等待医生,减少了医生等待患者更衣的时间,同时也保护了患者的隐私。而在国内只有1 个诊室,医生需要等待患者脱掉衣服然后查体,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同时许多患者挤在一个房间里,无法保障患者的隐私。检查床的头侧有成卷的纸,纸的宽度与床的宽度相同,每检查完一个患者就撕掉一段纸,更换新的纸,即节约了费用( 比一次性床单便宜) ,又节省了时间。

行关节置换手术时手术医生必须穿戴太空服,这样手术医生的肩部以上和背部都是无菌区,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术中污染,减少感染等并发症。手术过程中在患者的躯干上面覆盖可以调节温度的加热气垫,避免手术过程中患者低体温或术后感冒。

在常规手术方面,他们的很多做法与我们不一样,当然他们的做法也不一定最好,也可能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在麻醉方面,关节置换手术他们主要采用腰麻,关节镜手术主要采用全麻,与我们的做法相反。而且他们打腰麻时患者采取坐位,我们采用侧卧位。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全部采用金属对高交联聚乙烯内衬的组合,而国内多数患者采用陶瓷对陶瓷的组合。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臼侧常规用螺钉固定,而我国则用螺钉固定的很少。很多医生喜欢用将不同公司的髋臼侧假体和股骨假体混合使用,例如髋臼侧用Zimmer假体,股骨柄用Stryker假体。行膝关节置换术时常规置换髌骨,而国内一般不置换髌骨。对患侧肢体长度的控制非常严格,Dr. Steven A Stuchin用一种特殊的器械,可以使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双下肢长度的差异控制在5 mm以内。膝关节置换和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鸡尾酒注射疗法,能够减少术后疼痛。在手术室走廊中的显示屏显示每台手术患者的名字、手术方式、房间号、主刀医师以及目前处于哪个阶段,是在术前准备、麻醉、手术过程中、术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已经出院或已经回病房,一目了然。

积极参加学术讲座。该医院每周一早晨为病例讨论时间,周三早晨为讲座时间。病例讨论和讲座从早晨6: 30 开始,集体讨论下一周的手术并制定手术方案。讲座涉及关节、脊柱、运动医学、创伤等专业,经常请美国或其他国家的这方面的顶级专家和教授来这里讲课和进行学术交流。在医院的图书馆阅读了很多英文原版骨科教科书,并看了许多骨科手术录像。

在参观了50 余台肩关节置换手术的基础上,还参加了为期2 d的全肩关节置换的学习班,并去美国最早的公立医院- 贝尔维尤医疗中心( Bellevue Hospital Center) 的解剖学实验室,在新鲜尸体上模拟常规与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

2 纽约特种外科医院

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 News & World Report) ,该医院的骨科专业连续多年排名第1,每年完成关节置换术9 000 余台次,运动医学手术7 000 余台,关节置换和运动医学手术数量与质量多年稳居全球第一。该医院是已故“人工膝关节置换之父”John N. Insall所在的医院,是现代膝关节置换技术的发源地,有很多国际著名大师级人物,许多教授是目前使用的人工关节置换器械的主要设计者,现在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就是他们制定的。在该医院我参观了Thomas P. Sculco、Chitranjan S. Ranawat、Steven B. Haas、Russell E. Windsor、Edwin P. Su、David J. Mayman、Seth A. Jerabek、Sabrina M. Strickland等教授的手术。在该医院我参观学习了人工膝关节置换与翻修术、人工髋关节置换与翻修术、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导航下的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髌股关节置换术等手术。

每间手术室里都有许多块相同大小的有机玻璃制成的平板,平板可以在天花板上的滑轨上面滑动,平时这些有机玻璃板叠放在一起,不占空间,铺单完成开始手术前,将有机玻璃板沿滑轨推出,拼合成有机玻璃小屋,参观者只能在小屋外远离手术者的地方参观手术,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感染的发生率。当然,如果参观者看不清楚的话,也可以通过电视显示屏参观手术。HSS供应室堪称世界上最复杂、最先进的供应室,很多时候每天都有40 多台关节置换手术,每台手术需要3 ~ 4 个手术器械盒,翻修手术可能用到10 个以上的手术器械盒,同时每个手术医生有不同的习惯,有自己专属的手术器械盒,每天几百盒器械的清洗、挑出并补充损坏的器械、消毒、包装、在合适的时间送到指定的手术间等都不是简单的事情。他们有先进的计算机追踪系统,每盒器械都有一个扫描码,到了一个地方就扫一下条形码,这样就能够知道每盒器械现在在什么地方,避免了找不到器械的现象。

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的手术技术非常规范,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前计划等方面,利用软件或手工进行模板测量,术前就基本决定了假体的型号,结合术中测量,能够在手术中准确的控制肢体的长度和偏距。

我有幸跟随该院外科主任Dr. Sculco上台参加手术,并得到他的言传身教,受益匪浅。他做了很多高难度的关节翻修手术,例如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骨折内固定失败的重建是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他利用股骨下端组合式假体重建膝关节获得成功。找他做手术的患者不局限于美国各地,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

Chitranjan S. Ranawat教授是美国强生膝关节假体的主要设计者,和现代膝关节置换技术的创立者,曾是美国髋关节学会的主席,同时在很多国际骨科学术组织担任职务。他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时利用低压麻醉,让麻醉师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90 /60 以下,手术时出血很少,由于没有止血带造成的股四头肌损伤,所以患者康复非常的快。

Edwin P. Su医生的父母来自台湾,他出生在美国,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会说一点中文,他擅长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每年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量在北美排前三位。患者手术后的髋关节活动度非常好,患者非常满意。他也做前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导航辅助下的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我也跟随他上台参加了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HSS是膝关节置换技术的发源地,代表着人工关节置换和运动医学领域的世界最高水平,是骨科的“麦加”。由于全球想去HSS进修学习的医生太多,并不是所有想去该医院进修学习的医生都能如愿,该医院对申请者的英语等条件要求很高,只有很少的申请者可以进入该医院学习。

3 贝斯- 以色列医院

该医院隶属于纽约西奈山医院集团,也是纽约市非常好的医院,每年关节置换手术量大约2 000 台次左右。我得到了Donald M. Kastenbaum教授耐心、细致的指导。该医院也有有机玻璃小屋,亚裔工作人员非常多,他的助理就是台湾人,汉语讲的很好。Dr. Kastenbaum也让他的秘书带领我参观了病房、供应室、餐厅等处。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每层病房都有康复室,方便了患者。在康复室里有楼梯、浴盆、马桶等模仿家庭里有的设施,这样就能够指导患者在手术后如何在家里进行上楼梯、洗澡和大小便等活动。

上一篇:高考化学试题下一篇:政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