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创造激情

2025-01-14

点燃创造激情(精选12篇)

点燃创造激情 篇1

一、自制乐器研究缘起

新课程在鼓励音乐创造这一基本理念的描述中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王安国、吴斌,2002)。创造意识是各种创造的基础,它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萌生创造以前不曾有的事物或思想的动机,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机和出发点,是创造思维和创造力产生的前提。创造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郑莉,2004)音乐课堂上增强学生创造意识的关键是教师对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的选择,这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网络搜索,看到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站长赵洪啸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的横笛、排箫像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笔者决定根据赵老师提供的自制乐器的素材做音乐创造性学习课程的尝试。经过一年的实践,笔者深刻地体会到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的自制乐器的魅力。

课例《自制古筝》:步骤(见图1-6):用一个盒子,在两旁打数个小洞,把钓鱼线的一端缚在棒子上,然后把钓鱼线从盒子其中一边内侧穿出,再绕过盒子的底部,从另一边的小孔穿入盒内,把钓鱼线的末端缚在另一根棒子上,把盒子反过来,底部和琴弦朝上,把小木块放在琴弦的不同位置下,耐心地弹拨和聆听,调校小木块的位置,直至你找到适当的音高,这样,一架自制的筝便完成了。

二、自制乐器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和兴趣

激发创造的动力需要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只有在强烈的创造兴趣引导下,才可能产生明确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新课程中增加了创造的教学内容。归纳一下,主要是创作歌词、动作和创编旋律三种。教师往往是在教完一首歌或欣赏完一个乐曲后,留几分钟让学生创作,创作的结果自然是差强人意。很多老师也因此放弃了这块创造内容的教学。和相对刻板的传统教材相比,乐器如何被制作、如何发生、音高从何而来,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片断1:笔者布置任务时,给学生看了自制筝的flash演示教程,并提出制作乐器的材料可根据flash提示的内容,也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八(3)班的王杰同学在上课的时候带了木盒子来,他说他考虑到木制材料比较牢固,而且音色有可能比鞋盒更好。实践证明,这位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木盒子的效果远比鞋盒好。

片断2:第三节课,大家的作品已基本完成。教室里的古筝各式各样,有用鞋盒的、有用木盒的、还有用泡沫盒的。琴弦音色各不相同,从最初的橡皮筋几乎都改成了钓鱼线。选用的钓鱼线最粗的是钓鲨鱼的线,最细的用5号线。古筝的式样多样。最简单的式样就是如flash演示的长方形,但也有弯月形、更有学生做成了无琴码的古琴式样。大部分同学都花心思好好地装饰了一下,涂上颜色、雕上花纹、画上图案,想让自己的筝成为最棒的(见图7~8)。

片断3:自制古筝课结束两个星期后,八(11)班的李远山同学到办公室找我,他说他在爸爸的帮助下做出了一把古琴。外形和音色都比较接近真的古琴,钓鱼线直接用螺丝钉钉在盒面上,并在盒子下加了一块木板。既美观又形成了独特的音色。

自制乐器的过程是学生充满好奇和疑问的过程。自制乐器课中学生在制作乐器前,先对乐器的构造、原理进行了解,对于决定乐器音色和音响效果的材料进行选择,对准备的材料如何做成一个精美的乐器认真思考。自制乐器课给学生提供的是更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在这样的活动内容中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他们的作品都闪烁着创造的智慧。

三、自制乐器培养学生创造情感和意志

创造情感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整个创造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重要影响。正面的创造情感能提高效率、激发创造的灵感。如果在创造过程中遭遇困难,产生负面的创造情感,则会阻碍创造的进行。此时,创造意志成为关键。它能有效地提高兴奋强度,可以有效地发现并调整意志目标,从而使活动完成。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是创造意识的基础。

片断1:布置任务时,有些学生马上显得很兴奋,甚至已经开始和周边同学商量怎么准备制作乐器的材料,“盒子要多大,要用橡皮筋还是钓鱼线,线要买多长,还要带什么工具…”但也有一些同学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老师,怎么做啊”那个调皮的张耀辉同学干脆就说“我家没盒子”…面对学生不同的反应,我隐隐地有点担忧。

片断2:第一节课时发现只有一半的同学带齐了材料,还有一部分材料不齐,张耀辉同学真的是空手而来。在我指导带齐材料的学生开始制作乐器时,那些材料不全的学生自发地组合在一起开始分工合作。张耀辉同学开始着急了,自己跑到同学边上去帮忙制作。大家都根据课件演示的制作步骤开始忙活。出乎意料,第二节课所有人都带材料来了。大家面前放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木盒子。张耀辉竟然也做了一个古筝在向同学炫耀了。

片断3:经过两节课的努力,作品终于完成。可(下转第206页)爱的男生装模做地在自己的筝上弹奏。于是我便让学生把筝调成五声音阶,并给了学生《茉莉花》的前四个乐句的乐谱,要求弹奏。

经过一节课的练习,2/3的学生都能完整、准确地演奏这首小曲子。下课后,学生兴奋地问我“什么时候再做个其他的乐器?”“用这样的材料还能做别的乐器吗?”“我的笔套能吹出声音,算乐器吗?”“我们能做钢琴吗?”

张耀辉同学从抵触到主动参与,是创造情感变化的历程;从怕麻烦寻找材料带材料、怕失败到提前完成作品,正是创造意志变化的体现。学生们热切地期待能够再做乐器的愿望,开始思考能吹响的笔套是不是乐器,能否用相同的材料做不同的乐器,如此一来,他们会去探索、寻找或制作更多类似的乐器。这正是因为自制乐器唤起了他们强烈的创造意识,这是课堂上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无法替代的。

四、自制乐器课的反思

自制乐器课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通过引导以及提供多种条件,使学生思维处于多向、发散的开放状态,帮助他们去发现、思考,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自制乐器课对老师的课堂组织和引导能力要求较高,否则容易造成自由、随意与松散的后果。学生在刚接触自制乐器课时,他们最初的表现是不知所措。有的同学不愿意带材料,有的遇到困难就想放弃,有的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做小动作。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耐心、及时地引导,课堂教学就会失控。课堂秩序的混乱会使学生无法集中思想思考、讨论。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自制乐器课的课堂组织与调控。另外,自制乐器内容的选择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例如,自制打击乐器类可参考奥尔夫教学法,自制“横笛”、“洞箫”、“排箫”、“竹筒埙”、“拉笛”等吹管类乐器可参考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的乐器进课堂版块,民间还有诸如“柳笛”“叶哨”“吐良”“口笛”“吸管哨”等多种简易乐器制作也可以引入课堂。总之,教师需不断地钻研,开发出适合学生制作的乐器。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皮亚杰)”。换言之,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制乐器则从主要从实践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动手、演奏、发明新材质的乐器或自制新乐器,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自制乐器进入课堂的意义在于:利用自制乐器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激情,唤醒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全身心地热爱音乐。

摘要:创造意识是各种创造的基础, 它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萌生创造以前不曾有的事物或思想的动机, 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机和出发点, 是创造思维和创造力产生的前提。

关键词:自制乐器,乐器设计,创造,创造激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 .

[2]朱则平, 廖应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2.

[3]高荻·保治.音乐学科教学发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

[4]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5][美]米哈伊、奇凯芩米哈伊著.创造性[M].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6]网站:香港教育城[W].艺术教育栏目.

[7]网站: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W].flash作品进课堂栏目, 乐器进课堂栏目.

点燃创造激情 篇2

张寨中心小学教师年龄偏大,办学条件相对滞后,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却走在了全县前列,成为“全县基础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大多数参观者有着同一个疑问:张寨中心小学变革发展靠的到底是什么?

张寨中心小学变革发展靠的是什么?

“张寨中心小学变革发展,靠的是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样式,激活农村教师的教育活力与创造力,靠的是如何把现有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最大化。”那么,引发学校变革,促进学校发展的具体又是什么呢?

可归结为四点:

1、引发学校变革的原动力是张铁全校长这个人——他有追求、素质全面、有一股执着的干劲。

2、引发学校变革发展的关键是改变人——改变教师的心态、教师的形象、教师和学校的关系。

3、激活教师和学生的载体是非直接功利性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要改变过去一切围绕学科教学、一切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转的教学生态。

4、引领学校变化的最终动力——让老师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生活及其价值

其次,引用张铁全校长的一段话。“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不会培养出一个有激情的生命;一个没有梦想的教师不会培养出有追求的学

生。所以我们要培养教师的职业自信,焕发教师的生命激情。”

走进张寨中心小学,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群体,感受到的是一种顽强向上的精神。张寨中心到底怎样点燃了教师的激情、改变了教师的精神面貌、唤起了教师的职业自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总结了以下几点,当然也不太全面,让我们在了解他们的一些具体做法的同时,通过教师的一些行为表现和话语,来真切感受一下张寨中心小学的激情。

张寨中心点燃教师激情的六点做法

一、换装行动

张铁全认为:“教育是精心的育人活动,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必须重新打造教师职业形象、提高职业自信。”

具体做法:统一服装,西装、白衬衣、领带、校牌。

在教师身上产生的效果:有些不良习惯都自觉地改掉了,走路挺胸抬头,平时前方、目光坚毅,不随手丢东西。

二、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具体做法:时时处处搭台子、点点滴滴找机会。让教师与学校的情感越来越近,为教师在校园留下成长的印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重大事务的讨论、规章制度的制定等等,能让师生做的就留给机会。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在教师身上产生的效果:教师退休的时候不愿意走,有的老师要求来剪冬青。

三、有计划地安排师生精神生活菜单

具体做法:用活动构建丰富的师生精神生活:小到慢骑自行车比赛、托球比赛、下棋比赛、书法比赛、师生拔河比赛,大到快乐大课间活动、师生才艺展示、登山运动、讲述心中最美丽的校园故事等。而且每学年都有难忘的节日:四月份第一周为故事节、五月份第一周为亲情节、六月份第一周为家校联欢节、九月份第一周为读书节、十月份最后一周为艺术节等。

在教师身上产生的效果:师生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精神生活变得富有起来。54岁的葛庆良老师说:“教师的生活就应该这样丰富多彩,过去整天被压抑的几乎窒息的时候,思维也是凝固的,现在学校组织的每次活动我们都积极参加,参加的过程中会让人找回年轻时的感觉,我年龄大了,但是现在感觉心很年轻。”

四、教师专职化

张铁全认为:“教师专职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具体做法:取消一名教师兼任多个学科的任课安排,每名教师担任一门专业学科。

五、教师第二技能开发

具体做法:张铁全校长大胆鼓励教师们“不务正业”。很多教师在本专业之外,都多才多艺。学校通过以各种才艺展示活动,展现教师的风采,激发教师的热情,引发学生的兴趣,以教师的第二专长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书香满校园

具体做法:学校从紧张的经费中,每学期定期拿出5000元用于

购置阅读书籍。老师们在阅读的时候自觉地做到“三有”:有“书海拾贝”、有“读书随笔”、有汇报展示。

在教师身上产生的效果:老师们从书中不但学到了方法,还增长了智慧。因为爱书,教师的心灵变得饱满了,课堂也变得丰满了。老师们说,“好多年没这么认真的读书了,也好多年没读到这么好的书了,真是收获很大。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做一个理性的教育者,理想的守望者,希望给自己的教师生涯画个圆满的句号。”

四点感悟

1、张铁全,一个充满梦想与激情的校长,他立足困境,顽强拼搏,以自己的教育理想,点燃了一群农村教师的激情,塑造了一个农村教育的奇迹。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种激情吗?不正是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吗?

2、任何成就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张寨中心,他们沿着自己的规划,一点一滴地去做、去积累,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3、在硬件和师资相对落后的困境中,他们没有自闭自己,开发教师第二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社会家庭联合办学,这是多么积极而富有创意的想法。我们也要不断总结经验,拓宽思路,积极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各项工作的不断提高。

4、教师的生命健康需要我们去关爱,教师的职业态度需要我们去改变,教师的职业能力需要我们去提升,教师的职业激情需要我们去点燃。

八点打算

1、继续挖掘“创建快乐校园,师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使之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南,渗透到学校工作中,使师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2、继续做好教师职业自信和职业态度的培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师德教育活动,培养教师的职业自信,使教师感受到校园的温馨与快乐,进而转化为积极工作的动力。

3、积极创造条件,推行教师专职化,使教师能集中精力进行专项研究,既有利于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研究进行备课形式的改革,改变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抄写旧教案的现状,实行“备课与课堂教学检查一体化”,既为教师减负,也促使教师把精力用到对教材、教法及备课的研究上,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5、抓好课外活动及兴趣小组建设,研究创编多种韵律性活动项目,使学校阳光体育活动逐步规范并形成特色,培养学生习惯。

6、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规范实施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

7、积极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点燃创造激情 篇3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为营建“最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将抓实小发明、小创造,点燃学生创新激情,作为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来抓,师生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创新成效逐步显现。

开展历程

江苏省首届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的主题“创新重在实践、创新成就未来”为学校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个没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学校,创新工作需要学校的实践、教师的实践、学生的实践,因此,学校的创新工作从起步至今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1.专家引领起点高

2011年学校多次邀请省、市知识产权局、科技局、专利局领导、省创新大赛专家评委等来校论证科技创新特色建设方案,指导创新小发明作品,创新专家为师生开设座谈,介绍创新小发明项目思路来源、制作注意事项、专利申请等情况。

2.学校支撑工作实

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部、创新教研室,并组建了沈红雷、李政洋、周利华三位专业老师领衔的创新工作团队,目前团队共有创新小发明指导教师三十多人,其中沈红雷老师被评为“市好孩子杯青少年发明大奖赛优秀辅导员”。创新团队的指导老师凭着对创新工作的热情,利用每天的中午和放学后时间为学生辅导,为学校创新特色建设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学校新建设的现代服务业创业实训基地中,开辟一个约1400m2的层面用做科技创新工作室、创新展示区、专利检索区等,扩大了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场室,保障了科技创新的场室及设施设备。

3.创新大赛美名扬

继2010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学校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3个;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取得1金8银8铜的好成绩后。2011年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有10件作品被选送赴昆山参加2011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现场展评会,参赛作品占全省中职作品的5%,学生经过紧张的解说和答辩,获得省一等奖2个,省二等奖5个,省三等奖3个的优异成绩。

4.创新特色硕果丰

结合学生创新小发明,定期赴专利代办处办理专利申请手续等工作,学校现有实用新型专利66件,其中,2011年度共申报专利23件,专利作品提高了科技创新比赛的含金量和竞争力。两件授权的专利作品,参加了在南京国展中心举行的江苏省首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公益交流大会,2011年10月23日苏州一套18:30的《苏州新闻》节目就学校专利转化推进工作进行了采访报道。在苏州市知识产权局评选的“好孩子”杯青少年发明大奖赛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鼓励奖3个,沈红雷老师被评为“优秀辅导员”,学校获得“市青少年发明家摇篮奖”称号;同时学校积极申报了“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摇篮奖”。2011年,学校被工业园区评为“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小发明家培育基地奖”。

全方位保障

1.制度保障是创新工作的支撑

为顺利推进创新工作,学校于2009年、2010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技能、创新大赛制度的意见》《教科研及竞赛奖励办法》《绩效积分奖励办法》等文件,完善了创新工作的激励机制,保障了对创新工作的投入、奖励。

2.课程嵌入是创新工作的基石

为使学生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全面铺开,全面推进,学校组织思维活跃、能力强劲的骨干教师编写了《思考与解决问题》《赢在三创》和《专利检索与专利改进》等校本教材,将课程排入一年级的通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选派创新教研室的教师上课,并将创新作业作为该课程的重要评价指标。通过系列化的教学,让学生不仅懂得发明、创造的重要意义,而且懂得如何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逐步闪亮。

3.活动推进是创新工作的源泉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教研室每学期坚持组织一次全校师生参与的金点子比赛活动。由创新教研室设立一个“小发明、小创造金点子”收集箱,以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到“金点子”大赛中来;通过一段时间的收集、整理、评比,一些优秀金点子逐步露出水面,并获得表彰。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实际意义深远,学生参与面广(达90%以上),创新兴趣得到充分培养。

4.指点提升是创新工作的根本

为使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得到全面展开,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学校坚持从班主任工作入手,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点燃创新火花,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创新指导教师抓住方案设计、材料选择、工艺制作等难点与学生一起商量,一起完善,还经常邀请专家对学生的创新作品进行面对面现场指点、辅导,解决作品本身以及答辩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使作品质量明显提升。

创新发展之路

学生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而且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意识,为学生以后成为创新型技术工人和利用知识产权投资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1.关于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现在面临的是义务教育出口没有标准、中职学校入口没有门槛的局面,中职学生中很多人是带着“无奈”和“失败”的阴影来到学校的。创新教育和实践可以恢复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体验成功和进步的快乐,这可能影响到他们今后一生的发展路径。所以创新教育的价值在于中职学生自身价值的发现,也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2.关于创新教育的开展形式

创新教育要坚持点面结合,亮在点,成在面,形成系统而有效的教育活动形式。一是创新教育进课堂。让学生不仅懂得创新、发明的有效意义,而且懂得如何创新和发明。通过教育和实践,熏陶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和日后的创业、就业奠定基础;二是从身边寻找案例。组织学生从身边寻找创新、发明项目,想到一个,尝试一个,反复实践,反复修改,直至成功。三是开展创新创意比赛。通过筛选、教师指导、专利申请、班级评比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是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通过层层比赛,学生的创意作品得到不同程度的认同,使学生体验成功。

3.关于创新教育的持续效力

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篇4

要想做一名优秀教师,光热爱学生还不够,还必须充满激情,能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就像是一团火,不光自己能够燃烧,还要点燃和照亮学生。教师的激情是教学灵性的展现,缺失了灵性,教学就会显得僵死而没有生机。教师的激情能感染学生,但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所以,如何去点燃学生的激情是最为关键的。教师应怎么做呢?

一、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课时,我利用课件展示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并配上音乐,用精美的语言描述小兴安岭的景色,让学生聆听欣赏,使学生沉浸在美景之中。让学生信服,这样学生的潜能也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也能够得以顺利地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学生也在愉悦快乐的课堂中学习着,收获着知识的点滴。

二、潜心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文本

讲授前就应形成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找寻、挖掘语文知识点,突破课文重难点,把握文体特点,把每篇文章的思想内涵,基础知识点熟记于心,熟知学情,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

三、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为学生的读打好扎实的基础

在课堂中,让学生唱“主角”,把读书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朗读、默读、赛读、分角色读、配乐读,激发学生读文的无限乐趣,进而为写作进行铺垫。让他们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默读中思索问题,在精读中训练思维,在速读中提高效率,在写作中拓展思路,认识自我、认识人生、认识社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载体,体会到“我参与,我收获,我快乐”。

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能力解决,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课时,首先教学生学习描写春天的景色这部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自读画出描写春天的总括句,具体描写春天的语句,然后指导学生归纳作者描写春天的景色用了“总—分”的方法,接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按“总—分”的描写方法学习小兴安岭的夏天、秋天和冬天的不同景色,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全文运用了“总—分—总”的描写方法。鼓励学生可以运用“总—分—总”的方法练习作、学习类似的课文。

五、亲切的评价语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评语如号角,振奋学生的心;评语如春雨,丝丝润心田;评语如和风,拂散孩子的愁。评价学生的语言要亲切、贴切、到位、生动,有激励性。态度和蔼,有亲和力,让教师与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那准确、生动、亲切的评价语言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激励中学、自信中学、快乐中学,兴趣中学。例如,在学生齐声朗读了《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后,读得很流利、很投入,有情感,我对学生说:““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学生听后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如,课堂上,我经常会跷起大拇指,或鼓掌,或摸摸学生的头,或与学生握手,祝贺学生的精彩回答。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读有关雪景的句子,读得不错,而此时正好天空飘着雪花,纷纷扬扬下个不停,于是我借题发挥:“你读得多好,看,飘洒的雪花亲自来感谢你了!”说着,学生也报以热烈的掌声。那个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引得所有的学生羡慕不已。真正的教育正是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点燃激情 照亮思想 篇5

照亮思想

---------读《激情与思想》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这句话说得真好。每当教学中遇到困惑之时,我先想到的就是它——窦桂梅的《激情与思想》。

‚‘人’字的一撇就是‘激情’,一捺就是‘思想’‛。窦桂梅在书中的这句话让我明白:‚激情‛和‚思想‛就像是我们成长的左右脚,这两个词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激情,那是一种疯狂;只有思想,那是一种狂妄。

在《激情与思想》的文字中,我细细咀嚼着玫瑰的‚韧‛劲、‚闯‛劲和‚恒‛劲,也用心品味着她恒久的教育激情和充满智慧的教育思想。

靠“韧”劲学习

‚书是女人最美的容颜和最好的化妆品。‛玫瑰的这句话深深影响了我。她求学时就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参加工作后无论工作怎么忙,她都挤出时间学习。教育名著、文学经典等各类书籍占据了家里四面的墙壁。

读书,就是给自己生命的河流蓄积知识的容量和精神的力量。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读书,就是给自己的教育生涯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和创新的溪流。

靠“闯”劲实践

窦老师初为人师只是一个不被领导重视的无名小卒,可是她却有一颗可贵的上进心,任何事都要闯闯看,每周都亲

自找校领导听公开课,一边聆听听课者指点错误,一边实践与改进。有一年学校承办一个实验课题,学校选老师上公开课,向全省汇报。由于领导不放心,她当时只能属于替补,但她没想别的,只有反复练。《王二小》这篇课文练过无次数,试教过四次,还让丈夫女儿陪练。后来公开课上得行云流水,情深意浓,得到专家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这不就是靠‚闯‛劲换来的成功吗?随之而来的一切让她更加无所畏惧地闯进教育这个大千世界。

一个人的精神贵在敢于尝试,永不服输,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需要像窦桂梅那样大胆地进行实践与探索。教育要发展不仅需要智者,更需要勇者。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需要像窦桂梅老师那样勇于尝试,勇于实践,勇于挑战,勇于用‚闯劲‛去走出一条教育发展的康庄大道。

靠“恒”劲积累

不断的学习积累已经成为玫瑰的自觉行为。在琐碎繁杂的工作之余,她努力挤出时间写教学随笔,教育心得,哪怕是几十个字也赶紧记下来。看她的文字时,就犹如一次次地聆听花开的声音。好美!而这份美丽的思考背后花去了她多少原本可以休息的时间。

万物生长都有一个过程,通过汲取各种营养,进行一定‚量‛的积累,再通过‚质‛的拔节,不断成熟。对于我们教师的成长来说同样如此,教育教学中我们肯定有很多感受与想法,记录我们的教育心得,记录我们的思想交流,记录我们的实践所得,这不是文字的积累,也不是生活的积累,而是思想的积累,精神的积累。长期坚持下来,我们就会有数不清的经验与方法,对教育的感悟就会更深。

现代敬业精神

一个教师,活生生的游走在学子的身边。与他们一道游社会的河。又要能以巨大的人格魅力、厚重的专业底蕴和高远的前瞻意识来影响着学生并积极去支撑和搭建他们的精神家园。这时候,教师别无选择:少一点现实里的七荤八素,将功名利禄的执着放开,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因为,渡人先渡已,先打造自已生命的品质,追求自已生命的丰盈。窦老师用一种现代敬业精神让我明白:打造自已生命的品质,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已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这应该成为我们为人师的重要目标。

现代奉献精神

‚现代的教师不能只凭经验的奉献,而要凭科学的奉献。‛窦老师正是用她的激情与思想诠释着智慧科学的现代奉献精神。师爱是奉献的精髓。

窦桂梅的师爱既体现在她‚朝与曙光同起,昼与学生为伴。午与学生共餐,夜伴书本而眠‛;也体现在她自觉自愿地花财力、花精力去研究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专业课程等教育新理念来解决教育新问题;更体现在她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探索,不断辉煌自我、超越自我的幸福体验。窦桂梅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告诉我们‚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

在我的读书笔记本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得天下

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得大道恩师而学之,乐在其中。‛我时时感到,是窦桂梅、苏霍姆林斯基这些大道恩师给了我向上的鼓舞和力量;是可爱纯真的孩子们给了我太多的充实和快乐。

读着《激情与思想》,跟随着玫瑰,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用自己的思想照亮学生的思想。好读书,读好书,便心灵清澈,荣辱皆去。每天面对学生的时候,所站讲台,虽是方寸之地,也会‚情满于山,意溢于海‛了!

亚星:点燃夏日激情 篇6

一年多来亚星客车在市场上获得了一系列突破,先后获得沈阳康福德高巴士公司300多辆订单;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100台LPG公交;深圳公交的45辆冷气大巴;北京公交招标中标300多台。这一个个大单,证实了亚星客车开拓市场的能力。近日,西安与咸阳之间开通了“西咸公交一号线”,首批投入运营车辆包括从西安到咸阳往返的30辆公交车,全部采用亚星JS6118H。由于他们对首批购买的JS6118H的运营情况感到很满意,决定再次购买50台亚星公交车。而一年前亚星在西安公交的销售情况还是空白,亚星客车仅用了短短半年时间就赢得了用户的信赖。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的招标结果也于近日揭晓,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此次招标中独占鳌头,各项评分遥遥领先,最终以绝对优势获得此次招标的全部供货权。今年在昆山公交公司的招标中,亚星客车成为竞标中中标数量最多的企业,这些无疑都是对亚星客车最有力的认同和肯定。

亚星非常注重开拓海外市场。凭借先进的技术、良好的性能和完善的服务,先后敲开菲律宾、越南、孟加拉、约旦等国家的大门。2004年更是与加纳共和国驻华大使签订了250辆客车合同,目前已发车150多辆,在西非诸国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2005年亚星客车出口将有更大突破,日前已有5辆客车发往塞内加尔,而沙特阿拉伯的JS6128HD1顶级豪华配置样车正在制造中,同时与印尼、乌克兰、俄罗斯、摩洛哥、埃及、阿联酋等国的合作项目也在洽谈中。

亚星客车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其变化有目共睹,在竞争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与赞誉。

白板点燃课堂激情 篇7

●点燃教师教的激情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备课时的预设, 而实际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和教师不断修改课堂预设内容的过程。在课堂交互中, 通过师生的讨论与交流, 能产生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问题, 利用白板自带的工具与资源库, 可以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 从而产生了更多的生成性资源。教师熟练使用白板的各种功能, 有意识地将白板的交互功能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中, 并将白板自带资源和自备资源相整合。让备课变成一件轻松的事, 使教师能充实自信地走进课堂。有备而来, 使授课变得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教师上课的激情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传统教学中, 教师精彩的讲授与连贯的思维往往因为要在黑板上板书而断开, 教师急, 学生等, 碰上内容多时还得擦了才有板面书写, 前面的板书也就“灰飞烟灭”了, 教师想要联系前后知识点也无从下手了。学生上课时只顾低头做笔记, 顾此失彼, 忽略了课堂的参与和思考, 让课堂变成“一言堂”, 教师也就没有了上课的激情。白板改变了这一现状, 它可以记录下课堂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当教师讲解运用到前面的知识时, 可以随时调用前面的内容, 教学思路不会被打断。教师可在白板上操作计算机, 还可自由书写、涂改和擦除。

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直接在白板上对需要注释的地方进行注释, 使学生更加形象地记忆;教师还可以对书写内容执行拖拽、放大、旋转、擦除、遮罩等动作。由于白板继承和发展了黑板的书写功能, 同时又克服了多媒体投影幕只能用于展示的缺点, 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还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参与教学活动。

●点燃学生学的激情

教师通过预设的资源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处于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利用白板的交互式教学形式多样, 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自发自愿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不再是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教师利用白板的互动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 生动的互动教学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例如, 教师在给出一些关键词后, 可指导学生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利用拖拽、连线等白板功能尝试自己建立知识结构。学生在体验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逻辑推理,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在课堂教学中, 需要在白板上画出几何图形的时候, 教师问:“哪位同学想到前面来试试, 画出这个几何图形?”好几位学生跃跃欲试, 平时他们在课间早就使用过很多次了, 这下可有机会展示一下了。于是一位学生到讲台上使用白板注释库中的几何绘图功能画出了漂亮的几何图形, 并对其进行了标注。学生获得了一个实践参与的机会, 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

白板可以用通用格式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 这一功能解决了学生抄笔记的问题, 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集体的学习或交流反馈中来, 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 同时可以使学生随时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交流、合作、反馈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白板的资源建设。由于白板的易学易用, 加上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 很多学生通过观察教师上课使用和课间的尝试, 对白板功能有所掌握。此时, 便可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结合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中学到的知识, 协助教师设计、制作、搜索课堂教学中所需的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是白板活动挂图中的背景、页面或图像, 也可以是Flash动画, 还可以是可用于数理化课程中的各种几何图形、用于物理化学课程的仪器设备图等。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来共同完成。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在白板上, 如果其他人有不同的意见或要补充的内容, 可以用白板笔选用不同的颜色随时进行圈点和擦除, 使学生有更多参与协作学习的机会, 积极性得到提高, 学习激情被点燃了。教师可以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将学生的想法做以展示, 使学生看得更加清晰, 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有利于后面的评价。

用爱心点燃激情 篇8

2013年9月, 因为震后学校撤并, 我离开了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渭阳高中, 被分配到现在的单位, 宝鸡市陈仓区千渭初中。一下子从高中下到初中, 多少有点不适应, 加上我又带的是从渭阳初中和群力初中撤并合成的九年级。这一班五十六名同学, 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来自离异或单亲家庭或和爷爷奶奶生活,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得他们本能上有一种对外人的抵触。自私自卑, 孤傲拒人, 仇恨挑衅是他们常见的眼神与态度。同时, 大部分同学学习基础极差, 根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经常四十五分钟的课堂, 有一半时间要用来维持纪律, 剩下一半的时间才可用于教学, 其间, 还得不停的用眼神制止一些同学的违纪动作与行为, 通常是一堂课上下来, 用“心力交瘁”和“身心疲惫”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那么, 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五十六名同学, 英语考试百分制, 只有两三个及格的, 最高分八十分, 这是我为人师二十多年以来接触的学习成绩最差, 课堂纪律最让人头疼的学生。与九年级共同度过的这一学年, 我为他们上课的纪律和他们的考试成绩着急, 生气甚至恼火, 以及不断地付出却微乎其微的收获, 其中的辛酸和难言, 只有自己知道。

但是, 不管怎么, 既然来到了新的学校, 接了这个班, 就要认真对待。刚接触这一班学生的时候, 我以为只要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从知识上去感化他们, 使他们逐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努力去学习。然而, 开学一月后, 我发现我错了, 这是不可行的。这些学生现在不光是缺少知识, 他们更需要的是如何全面的认识自己, 正确的对待别人和与他人的友好相处。我在和这一班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发现, 他们其实在很多方面和其他的孩子一样, 他们表面上好像对很多事情很无所谓, 也不把你放在眼里, 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 他们一样渴望被关注, 被认可, 一样渴望被表扬, 因为他们毕竟只有十五六岁, 还是个孩子, 是个感情用事重于理判断的孩子。心理学家也把初中阶段称为个体发展的“心理断乳期”, 也叫“危险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身心处于半成熟半幼稚时期, 易冲动, 易走极端, 自以为是, 自制力差。所以, 我决定, 先走近他们。

首先, 和他们做朋友, 拉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 使得同学们愿意接近你, 愿意和你沟通。通过观察, 我决定先和上课特别爱说话的几名同学私下谈话。比如王某, 上课始终处于动态, 不是自己摇来晃去, 就是东张西望, 冲着其他同学点头微笑;于某, 上课不是吃东西就是和同学说话, 批评他, 坚决否认自己说话, 即使当面逮住, 也要挣扎着犟两句, 还问周围的同学“我没说话吧?”引得班上一片“欢腾”。像这样个性的同学很多。和他们交谈并不容易。他们不听你的, 理都不理。后来, 我转变角度, 话题随他们, 由他们说他们他们感兴趣的, 谈他们想谈的, 只要他们愿意开口。刚开始的时候, 他们也只是望着你不说话, 偶尔傻笑一下, 要么就是眼望着他处, 一言不发。但我不放弃, 一次次的交流, 使得一部分同学终于愿意跟我说心里话了。随后, 我就趁热打铁, 关心他们的生活,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趁机要求他们课堂上遵守纪律, 告诉他们这是做学生最起码应该做到的, 同时对他们成绩上的一点点进步, 哪怕是只记住了一个单词, 会读一个短语, 都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结果, 课堂秩序好多了, 课也好上多了, 有几名同学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不正是“亲其师, 重其道”的表现吗?

其次, 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同学, 用真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帮助学生克服自卑, 树立自信,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班学生生活环境特殊, 自卑感特严重。所以, 才会有一些不好的极端表现。为此, 我不偏向任何一个同学, 即使他再不爱学习, 也要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在乎。我经常在课堂上跟同学们说, 知识很重要, 但比知识跟重要的是做人。做人就是要自尊自重自爱自信, 关心他人, 容自己于社会当中, 学会与人友善相处, 要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所以, 我在课堂给这些同学足够的空间展现自己, 注重与同学们的情感交流, 一句暖心的话语, 一个赞许的目光, 一个善意的微笑, 都会使学生感受到温暖, 关怀与信任。努力发现并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多给他们机会, 满足他们的成功欲, 使他们发现原来我也行, 原来别的同学能做到的, 我也可以!

第三, 微笑着, 激情饱满的对待每一堂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师自己必须要有激情。而要有激情, 就必须有爱。爱学生, 爱教学, 爱课堂, 爱这份事业;要对学生有责任心和爱心, 发自内心的爱, 这样才能使的课堂充满活力, 激情四射。为此, 根据这一班学生的特点, 好动但底子薄弱, 每节都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学生可能完成又不失乏味的练习题, 给不同层次的同学不同的层次的问题去回答, 使得同学们都或多或少的有收获;也许这些收获是短暂的, 是微小的, 是在一些人眼里根本不值一提的。但是, 我可以从中看到同学们的那份骨子里的善良和上进的热情。这学期刚开学, 我就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把同学们分成十个学习组, 以好帮差, 以中促好, 共同进步。我想, 即使一部分同学的成绩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大家共同学习的过程中, 他们一定会学会宽容, 学会分享, 学会合作, 学会正确的表现自我并从中获得快乐。也许, 他们中很多同学今年在英语学习上并没有太大的收获, 但是, 他们肯定在为人处事方面肯定大有收获。现在, 中考就在眼前, 相信同学们在一年的努力之后, 一定会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用激情“点燃”语文课堂 篇9

(一) 全新的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应根据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需求, 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与现行的《教学大纲》相比, 这种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说明《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强调发挥语文课程和育人功能,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为了适应这一切, 每个教师都要把研读课标、转变教育观念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只有观念转变了, 才能摆脱旧的束缚, 走出创新教育的路子。转变教育观念, 重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以人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为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生活空间, 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 要建立互动、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一方面, 教师要形成尊重学生的良好教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等, 绝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更不能讽刺、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主动进取精神;另一方面,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想、见解的机会, 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3. 树立大语文观念。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的改革, 强调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强化了大语文观念。语文教学需要扩大课内外的阅读量, 拓宽学习语文的途径, 加强语文实践。

4. 要准确理解和正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 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 也不要忽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 灵活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受到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 教学方式模式化, 先是一“灌”到底, 再是一“问”到底, 还有一“练”到底。语文老师成了教参的传声筒, 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语文教学缺乏灵活、缺乏生机。

课改后的课堂, 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它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天地, 是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互动的多边性。强调教学活动是一种多边活动, 提倡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动。

2. 学习情境的合作性。强调教学中各种动态因素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

3. 价值取向的个体性。强调教学方法更加趋向于个别适应, 因材施教, 更加注意增加个体学习的参与度, 更加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

4. 目标达成的全面性。强调教学方法越来越重视认知、情感、技能等各种目标的有机统一。

除此以外, 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来增添教学方法。它可以高效地创设直观形象,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

(三) 生动的教学语言

丰富而有趣的语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同时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如今的生活真精彩, 许多词语由于广泛用之, 也变得精彩起来。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学生, 对精彩词语的应用很感兴趣。语文老师就要抓住这个特点, 投其所好, 巧妙运用, 也许能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利用“定格”、“锁定”来评价葛朗台临终抓住法器的动作, 用“克隆”、“复制”来批评学生抄作业的现象。这些都会给课堂增添生气, 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 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要使教学语言生动, 须做到以下几点:

1. 优化语言环境。

因为语文教学的语境, 除了教材之外, 还可以从课外选编, 由教者创设。可谓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但这些语境又不可能成为语文教学的对象, 更不可能全部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它必须有所侧重, 有所取舍。用来教学的语境必须经过筛选, 择优录用。

2. 活化语言思维。

语言思维往往需要进行广泛的联想和想象, 进行高度的抽象和概括。只有在“活”字上下功夫, 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3. 点化语言感悟。

语文感悟是一种悟性的表现, 是一种内功的体现。这不是单靠讲授就能收效的, 也不可能一下就提高。只有引导学生去读去感, 诱导他们去思去悟, 才能使他们增添悟性、增添内功。

4. 强化语言表达。

因为语言思维和语言感悟的外在形式都是语言表达。语言表达的水平标志着学生语文水平, 也标志着语文教学水平。

激情在课堂中点燃 篇10

一、调查摸底

首先我通过调阅、比较学生历次考试的各科成绩, 发现很多学生 (特别是“学困生”) 并不是各个学科成绩都不好, 总有一些学科成绩是非常突出的.那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边倒”的现象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又找学生来谈心摸底.通过调查发现, 很多“学困生”并不是什么都学不好, 也不是没有能力学好, 而是“没有兴趣学”.由此可见, 所谓的“学困生”, “困”在对学习缺乏兴趣, 缺乏热情, 缺乏能带给他们激情和活力的老师.至此, 我心里终于有底了.

二、实验探索

在上第九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中的第一部分时, 我通过改变自身外观形象,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不失时机地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改变形象, 跟上时代的发展, 与时俱进嘛!当然, 我们的学习也要与时俱进呀!从今天起我将尝试用一种新的方法——轻松学习法, 跟大家一起学习化学.”

“大家先看第九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中的第一部分:‘高考命题走向’、‘备考方略’和后面的‘考点分析’, 如有不懂的地方, 前后相邻的同学可以分组讨论, 20分钟后全班共同讨论, 把你们在小组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如果大家都无法解决, 我可以帮助解决;若是我也解决不了的, 大家课后共同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开始吧!”全班同学依然呆呆地望着我.教学方法的突然改变, 使许多学生还没反应过来.我进一步开导学生说:“现代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大家闺秀, 而是要培养有自信、有活力、有激情、敢创新的人.同学们, 你们今天坐在这里, 不要只想自己是一个听话的学生, 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因此, 你们也可能成为老师的老师, 如果你们还是靠老师强行灌输给你们, 这就跟老师把饭放在自己嘴里嚼过一遍后吐入你们的嘴中给你们吃一样, 你们会觉得好吃吗?”十分钟过去了, 大家看完了书, 前排的同学都自觉地转向后排, 开始还有一些不好意思, 特别是女生的脸上还有一点羞涩, 一些大胆的同学开始提出自己的问题.慢慢地小组讨论的声音开始变大, 有的同学提出问题、有的同学说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同学之间相互争论、有的同学相互探究对方的观点的不足.“老师, 你能加入我们小组的讨论吗?”平时比较“窜”的同学问我.我又是一振, 马上回答: “完全可以!我们是共同学习嘛!”听到这句话, 大家的热情上来了.一时间教室里成了一个问题的海洋, 同时也成了讨论的海洋、探索的海洋.

20分钟过去了, 轮到全班集体讨论的时间了, 大家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依然坐在那里不动, 偶尔有一点私语, 但没有人敢站起来.见此形势, 我假意说:“如果没有人有问题, 我们的《化学反应速率》就过了, 接着学习《化学平衡》.”班上顿时发出叹息声, 有的目光充满疑问, 有的胆怯地看着自己的手, 看来问题还不少, 就是没有胆量站起来.于是我提示:“你们看过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和‘幸运52’吧?那些闯关失败者在离开舞台的时候都会激动地说:‘虽然我失败了, 可我能够站在这里, 把我的才艺展现给大家, 我也是一个成功的失败者!我也是成功的!’同样, 如果你能提出问题, 回答问题, 指出别人的不足, 完善别人的答案……无论你怎么样, 你都是成功的……”“老师, 我有一个问题:既然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不同的物质表示, 又有不同的数值, 那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还没等我说完就有一个女生站起来抢过话了, 说完她低着头, 脸憋得通红.我冲她挠起大拇指, 笑了, 示意她坐下.刚想解释, 另一个同学又站起来问到:“老师, 书上例3就是讲这个问题的, 我的理解是:将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就可以比较了.”这一问一答可把我振住了, 这可是我原来打算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呀!赶紧竖起两个大拇指:你们完全正确!接下来, 全班宛如集市一般, 沸腾了, 大家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 不断地引起新的争论热潮.对一些双方争论不下的问题我再让他们来个正反“PK”, 最后再做“专家点评”.不觉间下课铃响了, 同学们意犹未尽, 还有更多的同学要举手发问, 我不得不愉快地丢下一句话:我晚上在办公室随时接受你们的挑战, 然后不舍地离开了教室.

三、归纳总结

用智慧点燃激情 篇11

这篇小说原来是人教版的传统经典篇目,课标教材通行后鄂教版教材将这篇小说选入了七年级下册以“英雄”为主题的第三单元。我一直认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一篇能够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的小说。因为文本自身情节的一波三折和人物形象的鲜活生动就应该对学生构成强烈的吸引力。于是在确定了以“学习通过重要情节中的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赏析文中精彩的打斗场景描写”为主体的教学目标之后,我对课堂的流程和各个环节进行了精心设计。整部《水浒传》中,鲁达和李逵是两个特别爱发怒的人物,因此在整体感知文本用一句话概括了故事情节后,我以一个“怒”字牵动全文情节设计了这样三个连续性的问题:文中有哪些地方写到了鲁达发怒?他发怒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鲁达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迅速浏览文本后按顺序找到了五处:金氏父女啼哭打扰鲁达吃酒,他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之后即要去打郑屠;向李忠借钱只借到二两银子说李忠是个不爽利之人并在金氏父女走后将银两还回李忠;小二拦阻金氏父女出门时鲁达打了小二一掌一拳并掇条凳子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状元桥下戏耍郑屠将其打死。通过对鲁达发怒原因的分析,学生明确了第一次发怒表明鲁达是个粗鲁之人,第二、三、四次发怒都体现了鲁达的侠义,第二次、第三次发怒还体现了鲁达粗鲁个性中细心的一面,第四、五次发怒则体现了鲁达的神勇,因此学生最后得出,鲁达是个“粗中有细、义勇双全”之人。接着我由鲁达第五次发怒的“勇”引出对16—18自然段精彩打斗场面的赏析,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了作者施耐庵运用语言的精妙之处,再次领略了鲁达“粗中有细、义勇双全”的性格特点。最后引入《水浒传》中的另一精彩片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怒杀陆虞侯的情节,训练学生由人物言行推断人物个性的能力。整堂课内容充实、完整,问题解决水到渠成,几乎没有障碍。但一堂课下来,学生在我所提问题的驱使下不断地在文中寻找答案,等到临下课时答案终于找完了,学生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意念中学生应该有的兴趣和激情根本没有踪迹。课后我沮丧地进行了反思,我的设计只注重了对文本内容的解读,根本没有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体验,尤其没有找到触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所以学生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地进入文本,他们就像隔岸观火者,除了冷静只剩下漠然。

这样优秀的一篇小说,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进入文本同文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它的价值?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释放激情?

唯有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用我们的智慧去点燃学生的激情。

于是,我把这节课的三维目标进行了调整,除了要求学生学习通过重要情节中的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赏析文中精彩的打斗场景描写外,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结合单元整体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建立符合时代特色的英雄观,增强为正义而斗争的参与意识,但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按照这几个目标,我对课堂重新进行了设计。

在整体感知文本用一句话概括了小说主要内容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这个故事的结局是鲁达三拳将郑屠给打死了,就在鲁达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的时候,郑屠的伙计已到渭州府衙门报了案。官府对状元桥下发生的这起命案特别重视,为了了解案发情况,将最近几日与鲁达接触过并与此事有关的李忠、金老汉、店小二传到衙门作证人并当堂问询。假如你就是李忠或者金老汉、店小二,你将如何向官府陈述当日的事实呢?接着我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为李忠小组、店小二小组、金老汉小组,小组根据我提供的相关问题准备陈词。各组讨论完毕之后推选一名代表作证人,老师代表官府,另设一师爷负责记录。我提出的相关问题全部围绕情节和人物个性展开,学生必须依据文本进行整合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没有现成的答案可找,而且每个小组都必须以小说中人物的视角去看待文中的人物,每个学生都不再是他们自己,都变成了李忠、店小二和金老汉,这种阅读文本的方式让学生觉得新奇,尤其是选取代表当堂陈词这种形式让学生兴致盎然。讨论时各小组内部就已经热火朝天了,当三位证人在模拟公堂上或慷慨大方地陈词、或含悲忍辱地哭诉、或满腹委曲地申辩之时,小组成员有时屏气凝神地忘了叹息、有时情不自禁地鼓掌喝彩、有时忍俊不禁地抚桌大笑。我和所有的学生都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我们已经和故事中的人物融为了一体,我们每个人都成了李忠、成了店小二、成了金老汉了。通过这样一个充满智慧的设计,学生熟悉了文本内容,梳理了情节,并且透过李忠、店小二、金老汉的视角认识了鲁达,他“仗义疏财、疾恶如仇、颇有心机、威猛神勇”的个性特点不再是几个抽象的词语,而是栩栩如生的鲜活的形象印在了每个人心里,学生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同学,在他们眼里心里就只有鲁达、金老汉……

在学生品读了16—18自然段精彩打斗场面之后,我链接了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也是表现这三拳的视频片断。很多老师在讲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都用过这一段电视片断,我的这种做法也许并不新鲜,但如果这一视频文件的采用只是为了激趣,只是为了验证一下打斗场面的精彩,或者只是为了丰富一下课堂的教学内容、活跃一下课堂气氛,那么这种采用就是一种资源浪费,就是一种无效劳动,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只记住了电视片断中的内容而对文本全无印象,这种资源链接很显然是对课堂教学主体的冲淡,不仅无效而且还贻害无穷。所以在如何充分发挥这一教学资源的作用上,我的目标是把它用好、用足,最充分地发挥它的效用。因此,当学生情感的波澜还没有从视频惊心动魄的场面中完全平静下来之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表现这样的打斗场面,同学们觉得影视艺术和课文的文字描写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表现形式?因为有了先前对这几段文字细腻的品读,再加上视频文件对视觉强烈的冲击,此问一出,学生就按捺不住开始叽叽喳喳,全班交流时学生更是各抒己见,有的说喜欢课文的文字描写,因为它给我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有的说还是喜欢影视艺术,因为有些画面我们未必一下子能想象出来;有的说影视艺术可以让我们在轻松中获得最直接的感受;也有的说电视里面的动作都按导演的安排定格了,而语言文字更关注读者个人内心的感受……最后我和学生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现在,的确有许多宏篇巨著都被搬上了银屏,影视艺术以其炫丽的色彩、精美的画面、高超的演技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其情感的直观化、情节的生活化让我们在沉醉中流连忘返。对许多人来说,影视艺术的魅力几乎无法抗拒!不过,通过刚才的比较鉴赏,我们觉得语言文字传情达意同样妙不可言!它超越时空的想象、它纵横千里的笔力、它字里行间蕴含的神韵,什么艺术能够替代它啊!所以,在快餐文化充斥世界的今天,咱们一定得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静下心来读一读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以此提高自己的鉴赏力、陶冶情操、提升素养。这一段视频的引入,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情节的印象,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校正了快餐文化时代他们对语言文字阅读的漠视。同样的教学资源,仅仅只是切入角度的不同,它发挥的效度就迥然而异,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这里得到了尽情绽放,学生学习的激情也因这样智慧的设计再次尽情燃烧。

关于“英雄观”的问题是这节课的难点。如果我们直截了当地问“鲁达算不算英雄”或是“鲁达的行为有没有触犯刑律”之类的问题,学生也许有兴趣去探究,但这样的探究有了更多成分的政治课色彩,说教意味太浓。所以在解决这一难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鲁达穿越了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这种超越时空的虚拟情景又一次在课堂上激起千层浪。学生基于前面对人物的理解,有的表达了对鲁达的崇敬之情,有的对鲁达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但也有同学对鲁达的做法表示了否定,认为他触犯法律打死郑屠的举动是不可取的,甚至还有学生认为他应该采取暗杀方式,既替金氏父女出了气又保护了自己。此时,我及时引入了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评价人物,并结合原著中鲁达一生的经历来认识这个人物,最后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我们之所以仍然肯定千年之前的鲁达是令人景仰、光彩照人的英雄,那是因为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在审视这个人物。今天的我们更看重的,是他坐在鲁家客店门口等金氏父女远去的那份真切情怀,是他在桃花村救助刘太公时死也不走的那份执著,是他在瓦罐寺听得老和尚们三日没饭吃自己也不肯喝粥的那份仁念,是他为救护林冲‘万里曾将壮士寻而大闹野猪林时的那份侠义。但是,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我们呼唤的英雄不仅要有鲁达疾恶如仇、见义勇为的优良品质,更要有知法守法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不同时代对英雄的不同要求。”这样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水到渠成,不留痕迹,不仅让学生更进一步加深了对人物个性的理解、树立了正确的英雄观,还激发了学生课外去阅读原著的兴趣,教会了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鉴赏文学作品,可谓一箭三雕。

当下课铃声在学生意犹未尽的发言中响起时,我深切地感受到: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从来就没有缺少过激情,而这种激情能否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程度的绽放,往往取决于作为教师的我们运用了多少智慧!

点燃学习语文的激情 篇12

一、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内容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意思就是说要知道自己, 了解对手, 才能赢得胜利。学生学习语文时, 知道自己要看什么内容, 学习哪些知识, 以免学生学习时漫无目的, 不知所措。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教给学生:语文要学哪些内容。魏书生老师给学生讲过“语文知识树”。语文知识是主干, 分枝有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每个分枝又有许多小分枝:基础知识分枝有语音、文字、词汇、句子、修辞、标点、名句背诵、语病修改、名著欣赏、实践活动等;阅读理解分枝有古诗欣赏、文言文阅读理解、说明文阅读理解、议论文阅读理解、小说阅读理解、散文阅读理解等;写作分枝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 重点是写好记叙文。语文教师将语文知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把握了不同层次的主要知识, 语文知识怎样学, 总共要学哪些知识, 哪些先学, 哪些后学, 哪些是已知的, 哪些是未知的, 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知识的原野上自己奔驰, 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实现语文知识目标。在前进中获得胜利的喜悦,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

扎实的文学功底。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 “语文”指语言文字的知识与文学常识, 而不仅仅是指对课本上那些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的认识。语文老师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 对于各种文体要有准确把握的能力。比如面对一篇童话, 语文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童话, 基于童话体裁应该如何教学。正如美术中的素描课, 老师的课堂要有素描课的特色, 而不能用教油画的方法来教。童话课应该上出童话的味道;诗歌应该上出诗歌的感觉;散文要有散文的特色。不同的文学作品应采用不同的格调来设计课型, 讲《鼎湖山听泉》那样文质兼美的散文绝不能等同于《出师表》那样历史背景的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文言词语的理解。基于文本的文体特点体会文本表达的特点, 需要教师深思和加强。唯有如此, 语文课才能真正称得上独具特色, 不至于温温吞吞, 任由别人冠以似是而非的评说。语文教师也就具备了语文的专业性, 才有可能在新课标、新角色面前站稳脚跟, 才能游刃有余。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吸引学生注意力

怎样才能在语文课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呢?教师在课堂上要处理一些技术问题, 否则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倘若在这些方面下工夫, 课堂上,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高涨一些, 课堂效果会好些。

1. 设计导语。

导语设计得好,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一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如讲朱自清的《春》, 我的导语是:“春天到了, 树叶伸出嫩嫩的叶子, 绿绿的。花儿张开含苞的花朵, 特鲜艳。微风吹来, 带来阵阵香味。地上的小草也探出嫩绿的脑袋, 带来了泥土的气息。”我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面,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导语像磁石, 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为一下子吸引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 能给学生以启迪, 催人奋进。

2. 注意教态。

教师的表情、姿态, 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倘若教师无精打采, 恹恹欲睡, 怎么可能希望学生兴致勃勃呢?而且不能把不愉快的情绪带进课堂。课堂应该是乐园, 教者应该愉快乐观、满怀信心、感情真挚。我经常告诫自己:今天要比昨天教得好, 这样便在极累的时候也能振作精神, 精力充沛。虽然课堂上有时也有紧张的竞争, 甚至需要教师严厉, 而绝不允许教师把从别处带来的不愉快的情绪拿到课堂上宣泄。只要教师真诚、乐观、自信、认真、幽默, 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以情感人。

音量、音调、音速的变化能影响人的情绪、兴趣, 但这些都是声音的形, 而不是声音的神。声音神的变化, 才具有最大的感染人的力量。什么是声音的神呢?那就是说话的感情。感情不同, 所产生的效果当然也不同。教师经常要求自己用不同的感情读同一篇文章, 经过比较, 选择那种自以为比较符合文章实际的感情。教师给学生上课, 对那些重点句子, 也引导大家用不同的感情色彩去读。读过之后, 大家鉴别, 哪种读法最适合。

4. 带入情境。

教师讲课时不必精雕细刻, 也不必逐字逐句地分析, 但绝不意味着好的段落不引导学生去仔细品味、认真理解。讲到文章的妙处,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把文字变成画面, 而且要力求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爬月台”这个片段, 我模拟父亲艰难爬过月台的情景, 让学生注意动作描写。这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的讲课方法,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还能培养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5. 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一堂课的浓缩和精髓。板书不全是为了让学生抄, 也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我在上语文课之前都要经过认真的设计, 不仅考虑上课的教学内容精要、全面, 照顾学生的接受效果, 更要考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的板书设计具有工整、精炼、新颖的特点, 其目的是先激发学生的热情, 在此基础上理解知识。

四、课外多进行一些有关语文的实践活动

经过紧张、严肃的课堂学习之后, 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一些活泼、益智的语文实践活动, 既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总之,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 广大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完善自己, 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心理特点、生活实际出发, 深入钻研教材,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学工作.漓江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备课的一点思考下一篇:语文整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