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培训

2024-10-14

继续培训(精选12篇)

继续培训 篇1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 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过程。根据“省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精神, 我们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方面做了积极探索。现就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建立校本培训管理体系, 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树立继续教育新理念, 促进教师培训创新发展

继续教育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终身教育的继续教育理念, 努力创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环境。拓宽发展教育培训服务, 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 构建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体系。鼓励个人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 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全面提升县区师资整体水平。

继续教育工作主要任务。以服务教师发展为宗旨, 以课程改革为主线, 以校本培训为重点, 以科研课题为引领, 以信息技术为平台, 突出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教育科研、心理教育等项目的教育干部和骨干教师培训;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技能的全员培训;强调教师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工作要求的岗位培训。

二、规范继续教育工作管理, 挖掘教师培训潜力

(一)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

1. 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

进一步优化教师培训机构的资源配置, 提高为广大教师学习进修服务的水平。加强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 强化其培训、教研、管理、指导的功能。做好教师、校长的继续教育任务。要整合教师培训、教研和电教等资源, 构建集信息、培训、教科研和社区服务为一体的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

2. 完善制度规范, 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管理。

加强领导, 建立继续教育工作运行机制。成立校长为组长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分工负责相关工作。推行《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分工负责管理制度》, 实施《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人员定向研修讲课制度》, 建立《县中小学校本培训研究指导服务制度》。

(二) 实施强师工程, 培养全能、精干的培训教师群体。

1. 教师队伍, 能者为师。

一是外聘专家教授作专题讲座。专家教授精彩的演讲、独到的见解, 更能博得参训人员的好评, 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是“举行岗位练兵”, 挑选授课教师。组织开展教师“岗位练兵”说课评课活动, 从中选拔确定授课人选, 能者为师, 确保授课的质量。三是让学员培训学员, 以教师培训教师。这些授课教师来自一线, 授课内容贴近一线, 教师喜欢听, 易接受, 效果好。

2. 加强训练, 提高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

自觉专业学习, 提高培训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个人研修做到有方向、有教材、有计划、有笔记、有提高。掌握培训技术, 培养培训能力。

重视岗位练兵, 提高培训教师教学水平。定期对培训教师的学习、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实施训前“讲稿”研讨、“说课”试讲, 训后修改“讲稿”、“评课”总结的培训评价制度。

(三) 加快硬件建设, 形成现代、新型的保障体系。

充分利用已有的培训教学设施设备, 多媒体设备、电脑室、办公电脑、卫星电视、互联网、教师博客网络平台等。做好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和管理, 建立县教育培训和教育研究的资源中心专门网站。教研员做好专题网页, 引领学科, 辐射全县。重视对基层学校研训网页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升级和管理利用的工作指导。

(四) 加强基地建设, 发挥校本培训导向、示范作用。

1. 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基地中心建设。

要构建多功能大服务, 上通下联的教师培训基地体系, 促进我校成为教育资源中心、信息中心、课改指导中心、教师培训中心、教育科研中心。

2.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培训基地学校建设。

健全继续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建设制度, 使之常态化。扩大继续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建设规模, 使之一体化。加强继续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建设指导, 使之规范化。推广继续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工作成果, 使之示范化。

三、创新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提升教师培训实效

(一) 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师培训工作。

1. 按要求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以促进新任教师巩固专业思想, 掌握教学常规, 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2. 实施“农村教师 (校长) 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 开展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素养培训和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培训。

3. 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完成全县中小学教师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 切实提高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二) 改进创新培训模式, 不断强化教师培训效果。

1. 培训模式, 打破常规。

教师培训积极探索与推广“三四五”培训模式:“三突出”, 即突出学员的主体性, 突出内容的针对性, 突出方式的灵活性;“四模块”, 即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教师基本功的修炼, 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学生管理疑难问题的诊治;“五平台”, 即专家引领, 自修反思, 问题会诊, 交流分享, 行动跟进。

2. 设置“精品”课型讲座。

集中培训每天安排4节课, 设置4个专题。这种小课题、短课时的精品课型讲座, 有课题精炼、讲课精彩、听课精神的课堂集中培训效果。

3. 实施综合培训与专业培训方案。

综合培训类有小学校长培训、全员岗位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等。专业培训类有骨干教师 (名师) 培训、班主任培训、教务主任培训、教研组长培训等。

(三) 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教学内容, 以需定教。在培训过程上力求做到三个注重:培训前注重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了解等方式真正弄清一线教师到底需求什么, 而后确定培训的目标与重点。培训时注重对话, 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留出一定时间, 与学员现场交流, 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难与困惑。

2.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围绕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重难点问题, 对课程与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评价与考试改革、学生学习质量分析与指导、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等带有全局性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将研究成果引入培训课程, 使培训课程和内容更加符合中小学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我们要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树立品牌意识;要协同进取,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借鉴一些成功经验, 积极探索推进内部各项事业改革, 不断增强办学活力;要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要加强科学研究, 掌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律, 探索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思路, 不断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

继续培训 篇2

结合物理学科特点谈一下对继续教育的一点看法及建议。

一 低成本。使教师不必千里迢迢的跑到现场去听专家的讲座,坐在办公室里就能进行学习。这种方式符合我们国家的方针,政策。不伤财,不劳民,但却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 课程安排合理。在课程安排上既有对教师职业操守的培训,对教育部教育方针的解读,对课堂教学问题的具体建议,和对教师课堂的专家点评,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有思想的指导,也有实践的指导。如果教师能认真学习,会受益匪浅。

三关于课堂教学的建议。个人觉得课堂教学可以找些全国优质课比赛获奖的视频,也可以找些普通老师上课的视频。视频中既有课堂教学,又有实验探究。但个人觉得不仅要有高一高二的课堂教学,最好能再有高三一轮二轮的课堂教学,或有专家对高考政策的解读等。

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研究 篇3

摘 要: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要素,也就是说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加突出,“继续教育”被提升了教师建设的日程。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工具学科,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研究是目前语文教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13-01

语文教师继续教育是提升语文教师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在教师本身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储备基础上,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目的是满足当代教育发展要求,能够为教学活动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使语文教育能够与时俱进,展现出更多的活力与特色。

一、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继续教育的目的不明确

继续教育教师发展理念提出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很多学校已经开展落实这项政策,并着手开展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目前很多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上认识还不全面,在教育目标的确立上还不够明确,学校教师对继续教育兴趣不高,大部分参与学习的教师都是为了应对考核和评比,接受教育的目的也不明确。这就导致继续教育开展的效果并不明显。

2、继续教育的内容陈旧,形式单一

在开展了继续教育的学校中,教学内容无法与时俱进,信息更新缓慢,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还很普遍。大部分教师学习都是重复的内容,教育没有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国家教育部门在教师建设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十分有限,从而导致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3、继续教育的评价缺乏效度和信度

现阶段,语文教师在接受了继续教育之后,教育评价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导致一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丧失信心,认为并不能得到公平的待遇和应有的回报,从而不愿意再接受教育。考核内容过于主观和随意,考核过程中舞弊现象也比较常见,从而导致继续教育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达到实质性的教育效果。

二、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策略研究

1、语文教师要对传统的观念进行改变,实现继续教育的目标

在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是改变语文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看法和观念,要让教师们认识到接受教育对于自己的好处和意义,这样才能够积极,踊跃的参与教育。教师具备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加认真,客观的看待继续教育这件事,目的会明确,不是为了拿奖金,不是为了评比职称,而是为了提升自己,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树立这样的教育观念后,继续教育才可能获得成功。

2、对继续教育的方法进行革新

目前大部分的继续教育中,教育方法单一、陈旧的问题很常见,这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师接受教育的兴趣淡薄,因此转变教学方法,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引入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将校外学习与校内学习有机整合在一起,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引入新型教育理念与技术,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专项资金,为继续教育提供良好的动力和条件。比如,语文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结合,在继续教育中,可以充分借助先进的技术为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料和更加宽广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加,教师之间相互鼓励,教育效果就会大幅提升。然后,加强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之间的有机结合。当前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的整体水平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应该要努力提高自己,但是学校的经费有限,继续教育提供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因此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要分步骤、有重点地进行。针对当前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缺乏专家、教授职称较少的现象,可以进行重点培养,培养一批专业基础比较扎实、思想政治素质较好、进取心比较强的教师团队,为他们提供更多进修的机会,使他们掌握更多最新的动态和教学方法,从而进行高效的教育。

3、继续教育要促进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语文教师应具备处理教材与设计教学的能力,即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能力。继续教育要针对教师的实际,在培训过程中,除了相关的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要适当安排实践的内容,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教例分析、病案诊断、课堂观摩,参与互动、集体备课和研究讨论等形式,激发教师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确实提高语文教师的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

4、加强继续教育的评价制度的完善

继续教育的评价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对教师的素质评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教师素质评价体系和方法还不够完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对教师的真实水平进行体现。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该要加强继续教育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利用最终的考试与日常表现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继续教育的结果进行评定,尽可能真实地体现教师的真实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素养。

总之,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不可忽视的,强化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就是为国家教育事业提供动力和支持。

参考文献 :

[1] 聂惠娟.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初探——太原市实验中学“3322”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2)

中日外语继续学习培训模式之对比 篇4

关键词:外语,继续学习,培训,模式,中日比较

在国际化社会的今天,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文化无国界”这种说法。虽说“文化无国界”,但在语言方面我们却不能忽视其差异。在这种现实状况之下,人们学习语言的热情不断提高,外语继续学习培训形式之多,足可以证明这一点。在中国,有着各种形式的外语继续学习培训班。日本也同样随处可见各种外语培训。但是,两国的外语培训在主办方、参与者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同。

在中国,外语继续学习培训的主办方多为一些培训机构或者是一些外语学校,而日本多是由文化宫之类的地方所主办的。这不仅仅是培训地点的差异,其实与培训目的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中国,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很多人认为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无疑对自己的将来是有利的;在日本,作为应对高龄社会的措施之一,尽量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这一意识逐渐高涨,由于开设培训班目的不同,参加外语继续学习培训人员的年龄构成,以及学习目的必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一、中国的外语继续学习培训存在模式

1.主办方

在搜索网站上搜索一下的话,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在哈尔滨有着相当多的外语继续学习培训机构。进一步细分的话:有面向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的少儿英语培训;有面向初中生、高中生的文化学校;有面向大学生的过级培训、考研培训;还有面向成人的口语速成等。主办方多为个人或者公司,其目的也主要是以营利为目的,当然其中不乏有人高举要提高中国人整体素质的大旗的,但首先还是要在满足赢利的基础上,如果还能达到这种目的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目前,在中国,由于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高的关注,使教育成为一个新的赢利领域,并被逐渐产业化。

笔者从业内人士处得知,目前哈尔滨的外语培训市场也是良莠不齐,尽管数量很多,但是真正可以称之为高水平的外语培训机构,也就不足10余家。

2.参加者年龄

参加外语继续学习培训的人员年龄主要是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其中最多的还是高中生和大学生。当然也有30岁、40岁、50岁、甚至60岁的人,但是,为数却很少。

3.参加培训的目的

关于参加培训目的这点,笔者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对象是位于哈尔滨的一家非常著名的日本语培训机构以及一家知名外语培训机构的学员。这里所提到的培训机构都是不属于学校教育范畴,而应该属于社会教育范畴的。

调查于2010年11月上旬在两家外语培训机构随机进行的,问卷调查只有一个问题:参加这个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请选择符合的选项,可以多选)

(1) 想去使用这门语言的国家旅行

(2) 想活用于今后的工作当中

(3) 想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4) 想实现自身的发展

(5) 想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

(6) 其他

在外语培训机构的结果中,选 (3) 的人最多,占66.7%;选 (4) 的居第二,占65.8%;选 (2) 的居第三,占47%;选 (1) 的居第四,占21.4%;选 (5) 的居第五,占17.9%;选 (6) 的居第六,占11.1%。

在日语培训机构的结果中,选 (2) 的人最多,占65.8%;选 (4) 的居第二,占61.3%;选 (3) 的居第三,占59.5%;选 (1) 的居第四,占27%;选 (5) 的居第五,占25.2%;选 (6) 的居第六,占22.5%。

虽然具体排名稍有不同,但在两处的调查结果中,前三位是一致的,分别是想活用于今后的工作中、想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想实现自身的发展。

4.外语继续学习培训的内容和做法

外语培训的内容丰富多彩,根据参加者的目的而完全不同,由于授课内容不同,所以授课方式自然也会不同。之前提过,在哈尔滨有一些比较高水准的外语培训班,这些外语培训的收费很高,内容主要以提高口语能力为主。参加学习的人大多有明确的目标,外企的白领、企业的领导人以及马上要出国留学的学生。培训也是以一对一授课为主。所使用的教材也多是培训机构或者授课教师自编的。综合外语培训机构的培训形式很多,使用的教材也多种多样,几乎都是自编教材。授课形式大多分成班级,有几个教师承担不同部分的授课,这样,教师间可以相互竞争,在可以提高授课效果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不同教师那里学到不同的知识。

二、日本的外语继续学习培训存在模式

1.主办方

在日本也有和中国同样以营利为目的的外语继续学习培训。比如说一些文化学校之类的地方,但是,就新潟的状况来看,这样的培训机构并不多,反而是由文化宫或者一些爱好小组等所主办的培训班要多一些。这些培训班基本上会利用文化宫之类的地方,主办外语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多半是为了交流。2009年在新潟市国际交流协会登记的此类外语培训班居然有86个之多,在此之外,还有没登记在册的。所以,总数应该会更多的。

2.参加者年龄

笔者见习了在文化宫举办的一个韩语讲座和一个汉语讲座。参加人数不如在中国培训机构所看到的人多,但从年龄分布来看,50-59岁的人最多,其次是40-49岁的人,再次是60-69岁的人,20多岁和30多岁的人相对较少。

3.参加目的

用在中国做调查时的问卷请学员们协助做了回答,其中回答想去使用这门语言的国家旅行和想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的人最多,占66.7%,回答其他的人居第三位,占41.7%。回答想实现自身价值的居第四位,占33.3%,回答想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人居第五位,占25%,回答想活用于今后的工作中的人最少,占16.7%。

4.外语继续学习培训的内容和做法

关于讲座的内容和做法,直接采访了授课教师,在授课形式上,本来也是没什么固定的形式,主要是因人而异,随意而行。所使用的教材是市面上出售的价钱比较低的教材。主办方以及教师的目标都是让学员们花上最少的钱,享受学习外语的快乐。在授课过程中,基本上是一边复习,一边引入新的内容,进度相对较慢。可以看出教师为不给学员们压力所做的努力。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学员都是出于爱好而学的,没什么必须要实现的目标,学习的过程本身对他们更为重要。

三、中日外语继续学习培训存在模式之异同点

1.相同点

通过对哈尔滨以及新潟的外语培训机构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外语培训居多的哈尔滨,还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由文化宫主办的外语培训居多的新潟,在外语培训语种方面,最多的都是英语培训,具体理由可能会存在差异,但结果是毋庸置疑的。

除此之外,培训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也是基本相同的。因教师的不同多少会有些差异,但大体的模式都是以某种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学员们紧跟教师的步伐。在哈尔滨以及在新潟分别进行调查的四个地方,基本都以一样的模式进行教学。

2.不同点

中日外语培训的主要不同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主办方的不同。中国大部分外语培训,都是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培训机构所开设的,而与之相对,日本虽然也有这样的培训机构,但是,由文化宫和爱好小组等自发主办,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外语培训则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第二,参加者的不同。中国的外语培训的参加人员以学生为主,从学龄前到大学的学生,比例都很大。而日本的外语培训机构的参加人员多为一些社会人士。第三,参加培训的目的不同。在中国,参加外语培训的人员中,大部分是为了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想活用于今后的工作当中、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在日本,参加培训的人大部分是为了去使用这门外语的国家旅行或想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

中日两国近在咫尺,在外语继续学习培训方面会存在这样的差异,想必原因还是很复杂的,既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也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后,笔者想通过更深入的调查,来分析中日两国外语培训存在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从而进一步分析两国社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参考文献

[1][日]相庭和彦.代生涯学習と社会教育史[M].日说本:明石, 2007.

[2][日]相庭和彦.生涯学習から地域教育改革へ[M].说日本:明石, 1999.

[3][日]渡辺洋子.生涯学習代の成人教育学[M].日说本:明石, 2002.说[4]吴遵民.代中国の生涯学習[M].日本:明石, 2005.

继续教育培训总结 篇5

1.通过培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我们需要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特别是现在班班通的安装,可以说信息化教学已经正式启动。相信这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当然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改变我们的教学策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2.通过培训领略到优秀教师上展示课的风采。这些上展示课的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教学方法让我耳目一新。精美的课件,活跃地课堂教学气氛,教师扎实地基本功,让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合演绎得有声有色。

继续培训 篇6

(二)培训评估的基本内容

1、培训组织准备工作评估

培训组织准备工作应至少由四个要素组成:培训目标是否明确;培训环境是否适宜;培训资料是否充分;培训者(教师)的准备如何。

培训目标是否明确。培训目标是指在培训后,希望参与者能达到的能力。它描述的是培训的结果,而不是培训的过程。明确的目标可以增强受训者的学习动力。一个模糊的或没有期限的目标,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制定目标时,应注意按照受训者想要达到的预想进行设计,这一方面容易引起参训者的兴趣,同时注意避免目标听起来成就很大,但实际意义上含糊不清。最后,要注意分清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的设定。知识目标通常容易实现,而且不需要很多时间,只要“知道”就可以了。而技能目标则需要较多时间,因为要通过相当的实践,才能使受训者掌握。

培训环境是否适宜

所谓培训环境涉及到两个方面:培训场所和培训工具。为确保培训效果,在场所的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培训场所噪音较小或可以控制;与住宿或吃饭地点的距离在短时间内可以到达;培训教室的结构和空间符合培训要求;设备齐全,经过调试应能符合要求。

培训工具的保证也是重要的一环,它对于提高培训效果至关重要。因为培训效果的好坏来自于学员的听觉、视觉和心理的共同接收效果。培训工具应有如下功能:能够集中学员的注意力;能够提高学员的记忆力;有助于学员的理解力;有助于展示和理解关系图;能够促进学员思考。

培训资料是否充分

培训资料主要包括培训教材、讨论资料、测试资料、培训说明性资料、有关培训评估工具等。其中尤以培训教材的制作最为重要。对培训教材的内容要求是详细并具有逻辑性,与讲师的授课思路相一致,印刷要清晰,装订要精致,大小要便于携带。同时,不要把几节课的教材装订到一起,以免在讲前面的内容时学员翻看其它内容,影响讲课效果。也要注意不能将讨论资料与授课资料装订在一起,防止学员看到讨论资料后思想溜号。

培训者(教师)的准备

总的来说,继续教育培训教师可分为内部和外聘两大部分。根据总装继续教育中心多年的运行经验,要使培训卓有成效并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应特别注重外聘教员,即充分发挥地处北京的地理、社会优势,充分利用北京市各类机构、科研院所等人材、信息优势,经多次筛选后,聘请高层次、高水平的授课人员作为讲师。这样做,除了保持培训的高质量外,也是相对经济的一种办法。

2、培训形式和内容的评估

此评估是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涉及:培训内容的需求情况或培训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既定目标;培训形式是否得当;培训资料情况是否满足培训要求;授课教员的水平和技能;培训的组织情况等。

3、培训学员参与情况评估。培训中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学员的反应。它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学员在参加培训时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学员参加培训的出席情况;学员在遵守时间、遵守纪律方面的表现如何;学员在完成培训中相关任务情况;培训结束进行考核时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最后,应征求培训组织者对学员在培训中的整体评价。在总装继续教育中心,由于管理模式的原因,上述因素分别由学员队、教研室、训练处及相关授课教员和带班教员给出。

4、培训教员的评估

对外聘教员和内部教员的使用(准备)应以以下原则来判别:

是否具有责任心。不管一个教员的授课水平高低,如果缺乏责任心,即缺乏对学员负责任的态度,培训本身是不可能搞好的。缺乏责任心有诸多表现,但为应付而授课,以及仅凭读几本书,编造一下授课内容就去讲课是其中两种主要表现。

是否具备授课的基础。其主要表现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所授课程内容相关的系统专业知识是对教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同时,要求授课教员要有职业工作经验。更为苛求一点,要具有与培训对象同行业或相似岗位工作过,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成功与失败的经验。1997年由笔者策划和参与组织的在总装继续教育中心进行的为载人航天工程所进行的培训中的教员,就全部是此工程与系统的总(副总)设计师们。

是否具有娴熟的授课技巧。这要求教员不仅要掌握娴熟的语言表达艺术,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通俗易懂等:同时也要具备应用“表演艺术”的能力和与学员交流的能力。

现代培训技术的掌握。现代培训设施在培训过程中已经得到大量应用并对授课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网络在线、电脑投影、声控设备等。掌握并娴熟应用这些设备,会极大地提高授课效率,培训的效果也会相应好得多。

5、培训环境和现代培训设施应用评估

涉及培训地点的噪音、光线、教室的合理程度;教学场所及活动场所的安排,视听设备及多媒体器材的使用情况和对授课内容的帮助等。

(三)培训后的培训评估

培训后的培训评估主要关注培训效果是否达到预想的目标。即受训者是否实现了系统的行为变化,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戈得斯坦在1986年通过研究,提出了所谓“培训效度”的概念来表述培训的效果:培训期间受训人员的学习是否确有收获;培训所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在多大程度上改进了工作绩效;有效的培训方案是否能成功地运用于其它组织。

宏观地看,直接询问或观察培训的效果有一定意义,但如果对效果的关注予以细化,将会使对效果的评估便于操作和易于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培训后的评估予以细化。

达到目标的程度。在培训实施前和培训计划中,我们已经列出了培训的目标。这就给培训后的评估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对一些有形的、可度量的培训结果,我们通常是在培训期间(结束前)进行评估的。但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完成了对所学内容的应用之后,再次考察这些目标的实现更具有准确性。

所培训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我们可以列出特定知识和技能的范围,围绕经培训后可能产生的变化列出问题。如果在培训前的状况是清楚的,那么将培训后与培训前的状况进行比较则更为恰当。

技能使用频度。这对于培训组织者来讲尤为重要。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多年来确定的“需求牵引”的方针,就是对所有培训技能的“使用频度”进行多次评估后得出的正确结论。

工作中的变化、改进与成就。在培训后的评估中,我们需要知道学员经培训后在工作中有哪些特定的活动发生了改变。以及从评价的意义上说,要了解受训人员能确认的、可衡量的成功是什么?即与培训直接相关的特定成就与改进。

培训资料的使用。继续教育培训所使用的资料,一般都可在工作中直接使用。因此,应该了解学员使用这些资料的情况。

臼培训相关性。当受训学员在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之后,他们对培训项目诸多方面的有用程度最有发言权。了解这种相关性,可以帮助培训设计人员真正知道培训内容在工作中的应用程度,从而为后续培训提供真正价值。

培训成本。计算培训项目的成本非常重要,但极其困难。因为成本必须准确、可靠和真实。前面已经讲过,对总装备部(或军人)的继续教育培训来讲,只要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是从宏观、大局上来讲究效益的。但我们不能依此就不顾及培训的成本。在这种特定情况下,列出成本的意义在于可将其作为培训效率的指标之一(虽然不是重要指标)。

对档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篇7

一、需求分析

1. 档案人员素质提升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国现有档案人员的整体水平却很难应对信息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原有的那些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信息管理技能十分欠缺。此外, 从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来看, 档案工作的机要性和服务性要求档案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精神。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档案工作的职业特点致使一些业务人员在工作中产生了消极落后的思想观念,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工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甚至违背了档案工作维护历史原貌的基本原则, 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2. 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需求。

首先, 档案人员自身要不断发展, 以促进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随着档案工作的不断发展, 档案部门应当为档案人员在职业生涯中需要学习的各个阶段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 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其次, 人本管理思想是加强档案人员教育培训的出发点。人本管理的出发点是人, 归宿也是人, 其目标就在于人的发展。加强档案人员的教育培训正是以“人本管理”思想为出发点, 充分重视档案人员在档案工作中主体地位的体现。

二、培养目标

1. 稳定的心理特质。

由于档案工作的专业性特点, 其工作意义和成就不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和认可, 档案人员在工作中容易产生消极压抑的情绪, 影响工作能力的正常发挥, 阻碍工作发展。因此, 档案人员要具备稳定协调的心理特质, 能够调节负面情绪, 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 享受平凡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2. 外倾的性格特质。

随着档案工作的发展和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 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社会性功能逐渐强化, 档案人员在日常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中需要与本机关各个部门沟通, 监督指导档案工作的开展;在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 要与利用者形成良好沟通, 成为利用者与馆室藏档案之间的有效桥梁。因此, 档案人员需要具备更强的沟通和协调等外倾性能力, 才能充分利用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资源, 更好地胜任工作。

3. 较高的道德水准。

档案人员所管理的档案信息内容涉及国家机密和公民个人隐私, 档案人员必须以较高的道德水准担负起国家和社会给予的特殊信任。根据《档案法》和《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档案人员应该具备忠于职守, 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严守机密;博学求进, 公正服务的职业道德, 并将档案职业道德内化为内心的情感和信念, 以此指导档案工作实践, 较好地履行职业使命。

4. 较强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 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档案人员需要有较强的成就动机, 具备对社会和历史负责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 以维护人类社会历史记忆的真实性、可靠性与连续性为最终目标, 自发地积极地投入工作, 控制自己, 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 取得优良的业绩。

三、实施策略

1. 加强师资和教材建设。

教育培训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既要反映当前新知识、新方法、新内容, 具有理论性和先进性, 又要切合实际情况, 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要达到这一点, 既要有高水平的师资, 又要有高质量的教材。就师资而言, 目前来源主要包括:聘请经验丰富的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在职或离职的本行业人员;借助高校的师资优势, 聘请专职教师。就教材而言, 应重视编写或选取工作。由于参与培训的人员情况各有不同, 要考虑到学员的整体特点, 编写适合以自学为主的实用性强的教材, 同时要注重行业新热点、新动态, 涵盖前沿内容, 满足档案工作向前发展的需要。

2. 为档案人员的教育培训提供制度保障。

许多国家在员工培训方面都采用“教育休假制”来实施作为终身教育战略的回归教育, 以便使员工的知识技能得到不断的更新。笔者认为, 这样的制度可以引入我国档案行业中来, 结合我国档案工作和档案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针对档案人员教育培训的一套规章制度。一方面, 可以保障档案工作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权利, 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 可以使档案部门人力资源的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推动档案工作更好地发展。

3.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

档案人员教育培训的形式有许多种, 从时间上看, 有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从内容上看, 有专业理论培训和工作技能培训;从培训手段上看, 有讲授、自学、研讨交流等。各级档案部门应当从实际出发, 根据本单位的人员水平和实际情况,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参加培训的多是在职的档案业务人员, 一方面他们是成年人, 有一定的学习和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他们是在职人员, 有自己的工作要做。针对档案人员自身的特点, 一般应当采取以自学和短期培训班为主、其他培训方式为辅的培训形式。

4. 拓展教育培训的内容。

继续培训 篇8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从整体来看,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规模、素质能力、结构分布、体制机制以及发展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世界一流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匮乏;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专业技术水平亟待提高;队伍结构、分布不尽合理, 人才的培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需求结构不相适应;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人才投入不足、激励不够;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等等。

1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其自身尤其需要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对已获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 是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 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产物。”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也就直接地影响着我国人才培养的效果, 因此对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就显得尤其重要。

高等教育要面对挑战, 冲出重围, 其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一环就是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的力度。国家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加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就业要求, 推进职业技能培训, 强化职业技能鉴定。整合各项财政补贴政策, 加强对职业培训的资金投入, 实施青年技能就业和技能成才培训计划, 将城乡就业求职青年全部组织到劳动预备制培训之中。实施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 根据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发展要求, 组织企业员工开展新一轮岗位提升培训。针对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者、退役士兵等群体的特点和需求,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 增强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效。实施就业培训基地建设示范工程。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教师发展的共识。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关于教员的地位和建议》中提出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它指出“教师应被视为专门的职业, 教师应通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掌握已经被证实的认识以及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的技能, 从而为社会公共服务。”

2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项目评估及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个项目培训的评估都分为四个层面, 即反应 (reaction) , 学习 (learning) , 行为 (behavior) 和结果 (results) , 这四个层面都很重要, 都应该被教育、培训、发展方面的专业人才在进行计划, 协作或者教学时所了解, 不管培训内容是技术的还是管理的;不管参与培训者是否是管理人员;也不管培训项目是在教育、商业, 或者企业。在有些情形下, 尤其是在学术机构, 培训的目的并不需要改变行为。最终的结果仅仅是增加知识, 改进技巧, 改变态度, 在这种情形下, 只需要前面的两种层面来进行评估。

评估的原因就是为了确定一个培训项目的效果。在计划和实施一项有效的项目培训时, 下面的每一个因素都值得考虑:1.确定需求;2.确立目标;3.确定培训内容;4.挑选参与培训人员;5.确定最好的培训时间安排;6.挑选合适的培训设施;7.挑选合适的培训师;8.挑选及准备好听音录像设备;9.协助好项目培训;10.评估项目。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项目评估不同于其他项目培训的评估, 它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一种知识和观念的更新, 最终的结果仅仅是增加知识, 改进技巧, 改变态度, 只需要对前面两个层面即反应和学习进行评估。

通过学院暑期对我校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看出, 此次培训从计划到实施, 没有进行系统的评估, 没有对高校教师的培训需求做调查, 第一个要素确定需求就没有做, 不了解高校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这就导致有的培训内容不符合教师需求, 也就无法确立目标和培训内容。在培训时间安排上, 挑选了假期刚放假的几天, 有的教师有抵触情绪, 加之天气炎热, 教室学员多却没有空调设备, 学员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导致不到一半时间学员退课人数达到三分之二。学员的挑选几乎是强制性的, 主要通过政策的硬性规定而不是出自教师自愿, 因此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自我发展, 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和社会迅速变化的时代, 高校教师本身的知识需要更新, 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

3 解决方案

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理应包括确定继续教育目标、制订培训计划、实施教育方案以及评估学习成效等。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估应该是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 而不应该仅仅是教育结束时仅仅了解学员的满意度上, 从教育开始之初就要有合适的调查问卷了解高校教师想要什么样的继续教育, 他们最想要的, 最缺乏的是什么?这样才可以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才会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Z].2011-11-4.http://www.sxjxjy.gov.cn/infoDetails.jsp?infoId=259.

[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0—2020年) [Z].中组发[2011]7号, 日期:2011-6-27, http://www.sxjxjy.gov.cn/infoDetails.jsp?infoId=218.

[3]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2011-9-19.http://www.sxjxjy.gov.cn/infoDetails.jsp?infoId=197.

[4]伍厚文.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师范性”“学术性”问题的思考[J/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eyQ9qOq1UkVicBfOZkyeilErlFTL7D-e_1wTYPj3O3V7cUR4cvJB-0bNYcWGJLHjU005f-l1Uyc6mW89siPlWY__cFWp7xV9tKn9LvxM3wq.

[5]洪璇娜.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1卷第6期.

[6]黄健毅.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形式[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 第6期, p143-145.

[7]杨金花.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一期.

[8]张成林, 等.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博弈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 2011年第32卷第7期.

继续培训 篇9

关键词:会计继续教育,会计专业人员特点,会计人员主体素质

一、会计继续教育与会计人员从业的关系

会计人员作为负有特殊职责的从业人员, 新《会计法》中明确规定,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时作为《会计法》重要配套规章之一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指出, 对会计人员资格证书实行定期年检制度;对于持证人员无故不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或不符合其他规定条件的不予通过年检;持证人员未参加或未通过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部门年检的, 其持有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自证书载明的有效期限终止之日起自行失效。对于任用没有从业资格证书人员或者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未注册登记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单位, 由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依据《会计法》第42条的规定处理。以上内容表明, 我国会计人员的从业已进入法制化阶段,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会计从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会计工作的质量。

二、会计专业人员特点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与表现出的特点, 传统观点与现代观点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

(一) 传统观点

人们传统上认为会计人员固执呆板、保守、精于计算、缺乏灵活性。这可能与会计准则中某些原则对于会计人员的观念与行为有着严重的制约作用有关,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工作性质所决定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会计人员的认知与中国人非常类似, 在霍兰德的职业个性与工作环境匹配理论中, 对会计人员个性有如此的描写:顺从、高效、实际、缺乏想像力与缺乏灵活性。总之, 优点与缺点集于一身。

(二) 现代观点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竞争。对人才的竞争也更为激烈, 对人才也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是专才, 而且是通才, 要一专多能;不仅能做好企业账目。及时提供各类报表, 而且能为企业筹资、融资出谋划策。为企业高层提供专业化建议。因此, 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不但对自己的专业要非常熟悉, 而且还应具备企业管理相关知识, 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与社会经济、金融改策的变化动向等。

三、加强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 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求时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级别。

加强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关键环节, 是在培训中应全面实行层次划分, 具体包括:对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和培训考核方法进行层次划分, 实施从不同层面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

(一) 培训人员的层次划分

培训人员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会计人员职务和所在行业 (或系统) 的分层次。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其中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 会计师为中级职务, 助理会计师为初级职务。会计专业职务是区分会计人员从事业务工作的技术等级。建议会计继续教育应严格执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中三个级次的划分, 并按照行业 (或系统) 组织培训, 以便理论联系实际, 使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通过继续教育都能有所提高, 以达到会计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 培训内容的层次划分

培训内容层次划分包括培训内容的横向和纵向分层次。培训内容的横向分层次是指在培训人员分层次的基础上, 结合每一层次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 分别使用三个层次的培训教材, 目前, 《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 高级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草拟和解释、解答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或在全国施行的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办法, 组织和指导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经济核算和财务工作, 培训中级以上会计人才。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草拟比较重要的财务会计制度、法规、办法, 解释、解答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中的重要问题, 分析、检查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 培养初级会计人才。对初级会计人员也规定了相应的基本职责。应对高级会计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全面系统培训, 不仅包括新制度的全部内容, 而且更重要的是新制度出台的背景及一些内容变化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中级会计人员则应有选择地进行相关内容的重点培训, 如八项资产准备等。而对初级会计人员应重点培训发生变化后的实务处理。

(三) 培训考核的层次划分

培训考核层次划分主要是指培训考核的内容应多样化。既要让人们树立一种终生学习的观念, 而且更应当讲求实际效果。首先可设置理论概念性试题, 以及适量的理论联系实际思考题进行考核。其次对于积极参加国家会计系列有关考试或研究的会计人员, 应在会计继续教育的考核上给以鼓励, 如凡上一年度参加会计职称考试, 并取得有效成绩;上一年度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 并取得有效成绩;上一年度在有关会计刊物上, 以年度参加有关会计著书一部, 本人写作字数达万字以上者, 均应视同当年已接受继续教育。最后在培训内容结束后, 建议应间隔一定的时间进行必要的消化和总结后再考试, 以便于培训内容的融汇贯通和巩固。

四、增强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 在会计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问题上,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 都应对会计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与培养引起足够重视。

(一) 提升道德修养, 加强职业教育

在进行会计专业培训的同时, 适时地引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就人才素质的整体而言, “做人”比“做事”处于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的位置。同时, 还要紧密结合相关的法规、制度、案例, 注意“从会计源头”上加强会计职业教育, 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

(二) 拓宽专业背景, 突出时代需求

会计继续教育要从知识增长型向素质提高型转变, 要对教育内容进行全局性、前瞻性的调整和规划, 充分吸收会计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最新成果。同时, 还要注重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职业判断能力, 以适应现代会计工作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三) 突出专业意识, 养成“靠前”的职业素养

优秀的会计人员应该做到两点:一是会计专业人才需要有强烈的职业意识, 是一用上手、一用对路的职业人才;二是会计专业人才需要有“靠前”的职业素质——所谓“靠前”是指这些专业人才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熟悉企业的运作、贴近企业的实际、胜任企业的操作。

五、增强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能力

应当承认, 即使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提高了, 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还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 有助于增强会计人员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能力。具体地讲可以提高如下能力:

(一) 自律能力

诚然,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需要他律。但是, 至关重要的还是要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 以增强自律能力。因为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提高了, 他们就能发挥内因的作用, 按照会计法规、制度、准则严格要求自己, 尽可能避免那些因主观素质低下而造成的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也会通过自律而缓解或妥善地解决各种矛盾。会计人员有了良好的素质, 形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 这也有助于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 理智能力

会计人员的理智能力既来自于实践和学习, 也来自于自身主体素质的提高。有些会计信息质量之所以存在问题, 其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某些会计人员不理智。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提高了, 理智能力增强了, 就能理解人, 并用智慧的力量开导对方, 也能避免不理智而导致自食恶果, 避免因感情用事而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三) 协调能力

会计信息质量差异往往与会计工作中人际关系不协调有关。会计工作中存在着多方面的关系, 既有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也有同级之间、相关部门之间以及与外界有关部门、个人之间的关系。理顺和协调上述各种关系, 就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素质修养。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提高了, 就能够保持心理上的平衡, 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使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良性循环。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告诉我们, 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个性、通过不断学习挖掘自身的潜能, 拓展自己能力的多样性, 在多变的世界中应对自如, 促使企业与社会、个人与企业和谐的发展, 提高人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达到人的自由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

经济愈发展, 会计愈重要。企业要生存发展, 就必须有一支理论过硬, 业务过硬的财务人员队伍。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 就必须自觉的努力学习政治, 用政治理论武装头脑, 指导实际工作, 同时刻苦钻研业务, 不断学习新知识, 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职业修养,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为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财政部:财会字[1998]4号文等有关文件

[2]、财政部颁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3]、周迅, 陈慧敏.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02)

继续培训 篇10

校本培训的内涵与特点

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一般有学历提高、脱产进修、短期培训、访问学习等, 校本培训与这些形式不同, 指的是以学校为本的教师培训, 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 将培训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科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全员继续教育形式。

校本培训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 具有鲜明的特点: (1) 校本培训是适应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在职培训, 有较强的针对性, 着眼于学校与教师本身, 从实际出发, 培训什么、何时培训, 怎样培训都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 (2) 形式多样, 校本培训可根据不同的对象, 针对不同的目的, 选择多种培训形式, 如听课评课、一帮一、主题讲座、小组讨论、经验交流、名师讲学、校际交流、课题研究等。 (3) 强调实用性, 校本培训强调现实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并以实用科研为目的, 在参与校本培训时, 教师并没有脱离教学岗位, 并且培训是与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 一方面, 可以使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另一方面, 所学的理论与技能可以得到及时应用。

校本培训在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校本培训是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基础和纽带教师是学校的生命线,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力军, 因此更应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取在职提高学历学位的方式, 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与教学科研能力, 这些培训如果与校本培训相结合, 即知识吸收与传授知识的实践应用相结合, 将会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能力, 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促进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校本培训是促进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专业”指的是“为公众提供服务, 可成为终身的事业;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非一般人可以轻易获得;能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有足够长的受训时间;对工作和顾客负责并注重服务质量”。高职青年教师素质提高的过程也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本身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要根据经济、社会、科技与教育的发展, 接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专业发展意味着高职青年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与在职进修必须是一体化的, 以学校为主开展的校本培训是高职青年教师在职进修的重要途径, 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上逐渐形成并发展专业能力的主要形式。

校本培训是高职教学实践的需要高职院校教学实践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 因此十分重视职业技能培养。与理论教学相比, 实践教学有自己的模式和方法, 实践教学技能的掌握通过到高校进修等传统的培训方式很难获得。开展校本培训, 让高职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探索、总结, 有利于形成新的教育理念, 从而构建高职院校自己的实践教学模式。

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

转变教师继续教育观念校本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完善的知识能力及创造精神的特色教师, 因此, 首要的问题是转变教师的继续教育观念, 树立主体教育观念。校本培训的主体是教师, 必须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 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高职青年教师应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 树立“活到老, 学到老”的思想, 利用身边的资源不断为自己“充电”, 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建立校本培训机构校本培训要健全机构, 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校本培训工作可由院 (校) 长直接负责, 由人事部门或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具体落实, 负责师资培训的部门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要在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培训方案、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发校本案例及资源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要根据学校与教师的需要, 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 注重学习培训的经费投入, 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负责组织安排培训事宜。

健全校本培训机制校本培训作为促进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其过程是漫长的, 必须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 使校本培训在该机制的推动下持续开展。一是激励机制, 要激发高职青年教师的内在驱动力, 增强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 鼓励每一个教师成才、成名、成家。二是制约机制, 要加强制度建设, 使校本培训与高职青年教师的评优评先、晋级晋职、选拔任用、待遇福利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三是导向机制, 要致力于学习型校园建设, 营造良好的氛围, 促进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共同发展。四是保障机制, 要在培训的经费、时间、物质条件上给予足够的关注, 及时解决高职青年教师在校本培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之中。

科学确定培训内容校本培训的目的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因此, 培训内容的确定要以教师为本, 以能力为本, 以发展为本。要以教师的需要为本, 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精神, 弘扬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 将能力培养作为关键, 根据高职青年教师的个性与个体差异选择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改善高职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其教育能力、科研能力方面, 主要应侧重如下内容:

1.教育观念。高职青年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其教育行为和教学态度具有明显的影响, 教师在接受校本培训过程中, 应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逐渐形成崭新的教育观念。

2.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师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以应用于教学。高职青年教师对于现代科技较为熟悉, 但是如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则需要培训, 如网络课程、设计制作、各种教学软件使用、课件制作等, 都应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

3.教学基本功。高职青年教师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 必须注重对他们教学基本功的培训, 可开展普通话培训、板书设计、演讲比赛、说课比赛、讲课比赛等活动, 在实践中提高其教学基本功。

除上述内容外, 还应注重高职青年教师本体性知识的更新, 如先进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及职业道德的培训, 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培训, 科研能力的培训等。

采取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模式 (1) 理论型培训。对高职青年教师进行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新成果、新信息的培训, 主要培训形式有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等, 通过这些形式促使青年教师逐渐形成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基本的实践分析策略。这种模式的培训可选择一本较为完整的理论著作作为学习材料, 根据书本的理论体系设计学习主题, 高职青年教师围绕主题展开具体实例的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技能型培训。采取与企业合作的形式, 有计划地组织高职青年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观学习, 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顶岗锻炼等, 不断更新教师的职业知识, 提高专业技能。高职院校也可把企业中的技术能手请到学校来进行技能展示, 与高职青年教师结成对子, 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 实践型培训。主要是对高职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 必须着眼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尽量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可采取案例分析、现场观摩、小组讨论、教学咨询等方式进行, 促使高职青年教师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职青年教师队伍对于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以及高职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应采取内涵式发展策略, 树立学校本位发展理念, 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有效地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摘要:校本培训是对教师进行培训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 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特别是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采取校本培训的方式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关键词:校本培训,青年教师,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1]宋清龙.在高职院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思考[J].襄樊职院学报, 2003, (6) .

[2]陈雪峰.高职教育与校本教育培训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3) .

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几点思考 篇11

影响培训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培训机构内部因素,又有培训机构外部因素。培训机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和体制等方面的因素。而就培训机构内部来讲,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办学目标。培训机构办学目标是否明确,决定着培训办学质量。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培训机构培养的人才,都要通过计划与市场两条渠道服务于社会。为提高办学质量,每个培训机构必须要根据自己的行政归属、教育层次和办学特色,批准自己在国家教育、科技计划与人才培养中所处的位置,确定办学目标。二是教师的水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及其效果如何,是由教师的自身素质、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态度和思想作风等决定的。三是教学管理水平。教学管理是培训管理的中心内容,培训管理则以教学管理为重点。通过教学管理,可以把各个系统、层次、部门和要素组织起来,步调——致地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程序进行工作,使培训机构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使人尽其才、财尽其力、物尽其用,实现“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的管理目标。四是教学环境。包括教学软环境和硬环境,主要指教材、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及其他教学设施、生活条件、教学经费等。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保证。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教学环境的优劣对教学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二、培养筒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关键在教师,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作为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必须把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一是抓好培训机构自身教师队伍建设,二是抓好由社会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这两支队伍都要有高素质。对于兼职教师队伍由培训机构专家组确定聘请的人员及数量,其整体素质由专家组严格把关,这支队伍应是流动中相对固定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的高素质队伍。培训机构自身教师队伍培养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训机构必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明确自身学科优势,紧密跟踪世界学科发展动态,不断更新学科内容,对青年教lJ币中的拔尖人才应立足高起点来培养,做到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走国际国内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路子,努力把他们推到国际科技发展的前沿去锻炼成才。

2、以素质教育为动力,强化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一是崇高的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伺教科书和任何奖惩制度都无法代替的教育力量,为此,必须不断加强师德的培养:二是专而博的知识结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一般都是多学科知识,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是专而博的知识结构。为此,要求进入培训机构的教师,必须是高学历人员,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继续教育培训,三是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继续教育对象,是成年人,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仅有学问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具备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为此,必须加强教学法的训练,实施“传、帮、带”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四是现代人健康的身心素质。教师健康的身心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搞好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方面教师要有开拓精神、自主意识及谦逊正直的性格,另一方面,教师应有较强的群体意识,能建立起广泛有效的社会网络。

3、以强化师资管理为手段,促进教师早日成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管理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环节。要制定一系列制度,强化管理。如:制定《教师岗前培训实施意见》、《关于青年教师校外兼课和兼职的规定》、《教学质量检查规定》、《关于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规定》、《关于青年教师教学进步奖规定》等等,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激励机制,使教师队伍具备教师行为规范,促进“敬业、博学、严谨、创新”良好教风形成,促进教师早日成才。

三、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是提高办学质量的政策保障

培训机构的教学管理主要体现在教务行政管理;教学业务管理、教学基础管理等方面。它不仅涉及教学工作,还关系到人事、分配、后勤等,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同时,教学管理机制的建立,又是——项系统工程,只有使其各个环节真寡正建立与完善并有效运行,才育挞到管理出效益,提高办学质量的目的。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优化钓目标管理。按培训机构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分为近期、冲期;长期目标;根据这种发展目标,决定培训的规模、办学层次、学制的管理,以及培训专业的设置、课程体系的确定和调整、教材内容的更新和学科建设;学科带头人、两支教师队伍建设、骨干教师的确立与培养等等。教学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即计划、执行、检查、总结要围绕教学管理目标而展开。

2、高效的管理机构。教学管理的组织纵向可分为四个层次:培训机构领导层、机关业务管理层、教研室和学生班执行层、教师主体层。教学管理的四个层次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整体。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职能、权力和责任。按照人事相宜、责权利相统—的原则,提高管理效能,勘口培训机构自身活力,指挥得力,管理落实,时效陛高。

3、正规的管理机制。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以法规的形式确立教学管理新机制。新的教学管理机制要做到:坚持教学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管理、保障、作风的管理体系,坚持定期评教、评学、评管理的管理制度:坚持教法研究和学法研究、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管理方法,进一步规范教学计划管理,规范教学保障管理,规范教学作风管理,规范教师管理,规范学生管理。

4、准确的质量评估。以教学管理目标为依据,建立权威性的学生培训质量评价制度,对各级各类专业学生制订出合理的、科学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以对学生培训后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进行科学、合理、全面的检查,促进学生自觉学习。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职称学历、技术技能、理论知识实行全面评价监督,作为教师晋升、晋级、激励的依据。

5、完善的规章制度。要围绕教学的组织领导、质量建设、服务保障和教风培养,制订和完善教学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使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制度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管理体系,实现对教学全方位、全过程、全员额、严格正规、科学有效的管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时时事事处处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6、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一个完善、有机的信息反馈回路系统,是形成教学管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必备条件。如对教师质量、学生质量、培训质量的判断就是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反馈而得到的。得到的各种信息应进行正确分析、综合处理,以便作出及时的校正和调整。

四、改善办学环境是提高办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办学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软环境是指培训内部的氛围,主要体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校风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它体现着一个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对整个人才培养氛围形成起到宏观指导作用。教风是教师队伍思想境界、工作作风、生活观念的综合反映,其中工作态度是核心因素。由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所以良好的教风对办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学风是学生思想境界、学习态度、生活观念的综合反映,其中学习态度是核心因素。由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所以良好的学风对办学质量有着关键作用。要形成良好的办学环境,就必须在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上下功夫、见成效,加强办学软环境建设。硬环境是指培训中心的必备的基础设施设备,包括学习资料、学习场所、学习手段、学习秩序、教学设备设施等方面。高质量的学习硬环境条件,可以形成吸引力,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加大硬环境建设的力度,不断改善硬环境条件,同时也要科学组织和加强管理,应把投资建设新设施设备与科学使用现在的设施设备相结合,建与管同步发展。

继续培训 篇12

关键词:口腔种植,继续教育,培训

牙种植修复是20世纪新兴的口腔修复技术,因其不损害天然牙、咀嚼效率高、而且美观舒适,成为修复牙列缺损与缺失的最佳技术手段。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口腔种植修复治疗[1], 对种植医师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所以全国各地、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不同级别的口腔医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种植修复治疗的临床队伍中来,其中大部分人员是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非种植专业的口腔医生。这些人员在缺乏口腔种植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口腔种植临床关键技术系统训练的情况下盲目开展种植项目,不仅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还会导致种植体脱落,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邻牙损伤、下唇麻木、颌骨吸收和上颌窦感染等症状,造成患者机体损伤和心理障碍。因此,我国需要及时进行口腔种植技术临床应用的规范化培训,促进口腔种植技术的健康发展。

1 目前我国口腔种植教育状况

现代口腔种植修复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不断的提高和改进,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技术,成为现代口腔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学科[2]。在西方发达国家,绝大多数的牙科院校开设了口腔种植学的理论课,近1/2的院校设有相关的模型操作课程,少数院校甚至为学生提供了临床实践的机会[3]。我国的口腔种植学起步较晚,口腔种植学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的状态。口腔种植学教育包括学生阶段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以及毕业后的继续教育。我国大多数口腔医学院校的本科生课程所涉及的种植知识仅仅为口腔修复专业或口腔外科学之中的一个章节,平均约6个学时,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更无实践课。甚至有些口腔医学院校的本科教育不涉及口腔种植课程。2007年以前,我国主要的几所口腔医学院校均未开设系统的、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口腔种植学课程。2007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山大学口腔医学院与瑞典Nobel Biocare公司签署了大学教育项目国际合作协议,上述5所大学的口腔医学专业开设了口腔种植学课程。这5大口腔医学院校主要针对研究生教育,各自编写了口腔种植教程,分别开设7-20个学时左右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实践课主要在模型上完成。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安排了30学时的临床观摩,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安排临床实习108学时,学生可以参与口腔种植外科手术,完成简单的种植修复病例[4]。这些学校的学生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就能够系统学习现代口腔种植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其他院校除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有自编教材,开设了32个学时的理论课和16个学时的实践课外,其余大部分院校研究生的教学未开设系统的、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口腔种植学课程,主要是在进入临床实习后开始接触口腔种植学知识。口腔种植专业的研究生一般经过1年左右的临床实习后,对种植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能有较好的理解。但是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模型操作练习,且种植费用较高,与其他科室相比,实习生亲自实践种植手术的机会极少,一般做助手为多。因此迄今为止接受过系统的口腔种植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系统培训的毕业研究生数量并不多,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患者数量的增多,各医院均纷纷开展种植项目,目前种植专业的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的需求,我国绝大多数的口腔医师,包括目前相当数量的已经开展口腔种植业务的口腔医师,都没有在学校教育阶段或毕业后教育阶段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口腔种植学教育。因此开展口腔种植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不仅是口腔种植专业学术领域提高我国口腔种植整体技术水平的必要条件,也是满足国内口腔种植医疗市场的内在要求[5]。

1995年在广州珠海举办的口腔种植学术会议对我国十余年来的口腔种植工作进行了总结,探讨并确立了口腔种植的临床技术规范,可以被认为是我国口腔种植继续教育的开端。目前,我国口腔医师中已经开展和即将开展口腔种植业务的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口腔种植学教育,参加各种国内外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是他们获得新技术、新知识的重要渠道。 针对我国口腔种植学继续教育巨大的市场需求,北京口腔种植培训中心自2007年起开展了口腔种植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回顾3年以来的培训工作,作者对北京口腔种植培训中心在口腔种植学继续教育培训的一些经验和原则进行总结分析。

2 北京口腔种植培训中心口腔种植学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

口腔种植学涵盖了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技工工艺学、牙周病学和口腔材料学等多学科内容。为适应不同水平医师的需要,培训课程分成口腔种植初级培训课程和口腔种植高级培训课程两部分。口腔种植初级培训课程适合于即将开展种植项目或需要系统学习种植理论及应用的口腔种植医生,通过系统的口腔种植基本理论的学习,包括种植外科及种植修复临床示教,模型示教及操作,病例讨论等,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学习如何设立和开展口腔种植项目,实现种植分类中简单和部分复杂临床病例的种植外科和种植修复,以及进行种植设计和种植系统选择。口腔种植高级培训课程适合于有一定种植临床基础的有经验的口腔种植医生,该课程涉及到复杂病例、美学区种植、引导骨再生、即刻种植和即刻负荷,以及无牙颌的种植修复等,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实现复杂和高度复杂级别临床病例的种植外科和种植修复治疗,进行复杂病例的设计,实现美学修复。教学组借鉴国外的教材和教学经验,根据学员的特点及培养目标,编写了涵盖口腔种植外科、口腔种植修复、口腔种植修复技工工艺等主要学科内容的口腔种植继续教育培训教材,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课程按1∶1的比例安排。初级班和高级班相同,理论课课程18学时,临床示教及模型实践操作18学时。

3 口腔种植教育继续培训课程的实施

该培训课程通过理论授课、临床示教、模型操作和病历讨论,全面教授口腔种植学的基础理论、诊断与设计、治疗过程、治疗程序和临床技术。

师资与设施:为了保证教学培训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北京口腔种植培训中心应用了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包括数字化教室(可实现网络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及示教实况转播等)、模型操作室、放射线诊断室、种植手术室、会议室、图书资料室和手术室。其中,数字化教室可采取多媒体教学,能够更直观地解释抽象的理论、概念,更生动地展示临床病例,并可将各类种植学习班的讲义资料、手术录像、产品介绍、课程设置等放于网络服务器内,学员可通过每人配备的电脑通过服务器进行查阅学习。此外,临床手术示教及模型操作示教都可通过实时画面传输和对讲系统进行现场直播。

理论授课: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讲解与种植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员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好的指导临床操作。根据学员对口腔种植知识的了解程度及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同,初级班主要讲述种植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包括种植体的材料、种植的解剖学生物学基础、种植治疗方案和原则、种植体植入的外科及修复基本治疗程序等,使初学者能够接受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培训,并能了解学科的最新进展。高级班主要讲述复杂种植病例的外科及修复相关技术,包括种植治疗的功能与美学、引导骨再生技术、上颌窦底提升及牙列缺失的种植修复等,这主要是针对一些理论基础较好并已经开始从事种植学临床治疗的学员,适当地扩充理论深度和广度,增加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断、设计及治疗思路,和其临床实践密切结合。

临床示教:在口腔种植培训课程中,为了让学员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直观、感性的认识,通过丰富的临床示教案例,进行现场手术直播,学员可以实时观看到在手术室正在进行的种植手术或种植修复的全过程,并可通过对讲系统和术者进行语言交流,学员可获得对各种病例的直观认识,有助于学员体会实际操作中的细节和要点。手术示教直播之前,先切换大场景画面,让学员看到整个手术室的配置和器械摆放,和整个的手术准备过程。术中以术区拍摄为主,也可以适当切换画面让学员看到手术室内术者、助手及护士的配合,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员们对整个种植手术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够身临其境的学习到每个步骤和细节内容,以便用于临床。

模型操作:为了使学员学以致用,能理论联系实际,培训课程中安排有与临床相结合的模型操作训练。培训中心所用的培训设备与器械包括仿头模、种植机、手术工具、种植外科与修复工具、超声骨刀和软组织激光、种植模板制作机等。培训所使用的材料包括种植体、上部结构、种植模型、骨膜和骨粉等均为临床实际应用的国外先进产品。在口腔种植培训课程中,学员亲自动手在模型、仿头模和动物模型上进行操作,得到实际演练的机会,提高学员的临床操作能力,将学习到的知识很快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仿头模的操作使学员可以感受接近于临床治疗的医生位点和操作过程。培训用的学员操作模型为进口树脂模型,由人工牙龈及下方的人工牙槽骨构成,其形态、结构以及密度与天然牙龈、牙槽骨近似,安装在仿头模上。模型种类有牙列缺损模型、牙列缺失模型、上颌窦内提升及外提升模型以及种植修复模型。在此模型上完成种植外科手术的切开、翻瓣、备洞、上颌窦提升、种植体植入以及缝合。植入种植体后,可在种植修复模型上完成种植修复操作,如制取印模、灌制模型、基台选择、试戴及戴牙等。动物模型上的操作让学员可以更加逼真的得到临床的操作感觉,培训内容包括牙齿的微创拔除、即刻种植、位点保存、软组织处理、块状骨移植、GBR等,其中所使用的器械和骨移植材料均为临床使用产品,此外,还配备有冷却冲洗盐水及仿真血液,非常接近于给患者种植的操作。并且,给每位学员还配备有手术用进口放大镜,培养学员良好的治疗习惯及治疗精准度,达到更加真实细致的培训效果。

病例讨论:每次口腔种植培训课程中都会安排专门的病例讨论时间,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员有机会能对典型病例及疑难病例并行分析和治疗设计,专题讨论的形式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参加口腔种植培训的学员一般都是毕业多年、有着较丰富临床经验的中高年资口腔医师,多数都是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前来学习,参加学习班的首要目的是掌握实用技术,包括具体手术操作技巧和修复设计策略,学员可以将自己在临床上遇到的病例拿出来让教官和学员一块进行分析,以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4 口腔种植继续教育培训总结与探讨

2007-2010年北京口腔种植培训中心举办了31期口腔种植继续教育培训班,对来自全国各地的460名学员进行了系统的口腔种植技术的培训,其中来自公立医院有360人,来自诊所有100人,公立医院中来自专科口腔医院有119人,来自综合医院有241人。 经历紧密结合临床的口腔种植继续教育培训后,学员们普遍反映对口腔种植学有了更加全面、系统且生动的理解与掌握。在有限的学习期内全方位地接触到整个口腔种植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了解并掌握了口腔种植的诊断设计、口腔种植外科、口腔种植修复、口腔种植修复工艺理论与实践,也对其并发症有了清醒的认识。大部分学员回到原医疗单位后即开展了种植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已经掌握一定种植技术的学员通过系统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种植水平,可以更好的完成更为复杂的种植病例,为患者服务。而且其中一部分学员通过该培训课程学习后开始在各类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

笔者所在团队建立口腔种植学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资源及教学经验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口腔种植学的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例如开设6个月-1年的培训课程,在培训过程中增加学员们真正临床实践的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简单至复杂的种植病例的诊断设计、外科植入及最终修复。为了保障学员们在返回工作岗位后能够高质量的完成种植病例,我们还将要开设口腔种植护理培训班,对口腔种植专科护士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使其掌握包括:口腔种植材料与器械的管理、种植外科手术与种植修复的配合、临床过程中如何进行照相、以及种植病历及相关资料的管理等等,进一步丰富口腔种植学培训课程,快速普及现代口腔种植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提高我国口腔种植学发展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兴,刘宝林.我国口腔种植学的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5):321-323.

[2]林野.我国口腔种植学发展殛待解决的问题[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5(12):705-706.

[3]Huebner GIL.Evaluation of a predoctoral implant curriculum:does such 8 program influence graduates’practice patterns?[J].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2002,17(4):543-549.

[4]张宇,邱立新,王莺,等.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中中开设口腔种植学课程的初步尝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5(12):738-740.

上一篇:健康模式下一篇:高一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