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模式

2024-10-14

健康模式(精选12篇)

健康模式 篇1

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 从人们健康信念形成的角度, 解释影响人们采取健康行为因素的重要理论模式, 该模式主旨是通过激发人们的内在动机, 使他们坚信自己有能力改变不健康行为并获得预期的结果, 是西方发达国家健康促进的最常用理论模式之一, 近年来, 该模式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旨在对该模式在健康促进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

1 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是霍克巴姆 (Hochbaum) 在1958年研究了人的健康行为与健康信念之间的关系后提出的, 经贝克 (Becker) 等社会心理学家修改完善而成。其模式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1]: (1) 健康信念即对疾病威胁的认知, 人对健康与疾病的看法, 人对疾病的易感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防措施的认知等; (2) 行动的线索或意向, 是指人能否采取预防性措施的促进因素, 包括传媒活动的宣传、医务人员的提醒、他人的忠告、亲友的疾病经验等; (3) 影响及制约因素, 是指影响及制约个体采取预防性行为或健康行为的因素, 包括人口学特征、社会心理学因素、知识结构等。

健康信念模式认为, 健康信念形成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 人的健康信念受四种认知程度制约[2]: (1) 对疾病易感性的认知。 (2) 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认知。 (3) 对预防性措施所产生的效果的认知。 (4) 对预防性措施的障碍的认知。一个人如果认为某一疾病的易感性及严重程度高, 预防措施效果好, 采取预防性措施的障碍少, 则其健康信念强, 容易接受医护人员所建议的预防性措施。反之则认知程度低, 健康信念低。

2 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开展健康促进方法

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在健康促进的实践中一般分以下4个步骤进行[2]。

2.1 评估个体的健康信念及影响和制约因素

应用观察法、访谈法等收集关于个体的年龄、性别、种族、籍贯、人格、文化程度、职业、同伴及对他人的影响、对疾病的认识及经验等资料, 对个体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个体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对预防性措施所产生益处的认识、对采取或放弃行为障碍的认识及自我效能、个体行动的线索或意向、个体行为的制约因素等。

2.2 帮助个体认知和树立健康信念

根据评估结果, 采取相应措施, 帮助个体认知和树立健康信念, 使其形成对疾病或健康问题威胁及严重性的认知, 知觉到采取健康行为的益处, 树立改变不良行为、采取健康行为的信心。

2.3 帮助个体认知健康相关行为

教会个体具体的健康行为方法和措施。

2.4 针对性指导个体采纳健康相关行为

帮助其克服在采取健康行为时遇到的障碍, 促进个体维护健康。

3 健康信念模式的应用及其效果

3.1 国外健康信念模式的应用效果

国外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在健康促进、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项目、行为干预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Jennifer等[3]应用该模式通过邮件发放调查问卷方式发现, 感知食源性疾病的威胁和安全食品处理行为呈正相关, 对食源性疾病严重程度的认识, 是安全的食物处理行为有关积极的一面;Karen等[4]研究发现健康信念模式对脑卒中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我效能对于减少脑卒中的危险可能成为最有效的因素;Latoya等[5]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在Medline和Psycinfo数据库里寻找影响西班牙裔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复查的行为因素, 发现筛查的常见障碍为:西班牙裔妇女对癌症的恐惧、对检查感到害羞、对癌症的宿命论观点、语言障碍等, 此外, 西班牙裔妇女普遍感到不易受癌症的威胁, 这是她们缺乏筛查的重要原因;发现积极因素为:医师的建议、社区外西班牙裔领导人的健康计划、西班牙语印刷的材料;并指出为提高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的筛查率, 必须进行符合妇女文化特性的干预;Phuanukoonnon[6]报道健康信念模式已被泰国采纳为登革热传播的预防和控制健康教育的主要理论, 重点是说服人们认识他们本身脆弱性和易感性。

3.2 国内健康信念模式的应用效果

国内应用健康信念模式主要是在住院患者、社区慢性病患者、在校大学生、戒毒中心强制戒毒人员、护士中等开展健康促进, 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3.2.1 住院患者:

在临床实践中, 医务人员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对住院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促进, 证实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能有效地控制血压、血糖, 延缓病情的发展, 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7~9]。林敏等[10]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终未期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 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命。刘丹丹[11]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促进干预, 不同程度地增强了冠心病患者的自觉健康责任意识和维护健康的自觉行为, 促进了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为全面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健康信念模式能改变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行为方式, 帮助肥胖患者建立健康行为, 有效控制肥胖[12];温大翠等[13]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性期患者进行干预, 有效增强患者的健康信念、自我效能及疾病相关知识, 从而提高患者绝对卧床依从性,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康复;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 预防不良事件发生[14];王颖等[15]发现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在肝移植术后随访中, 可明显减少患肝移植术后患者不健康事件的发生率;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能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16];提高脊柱侧凸手术患者生存质量[17];吴清时等[18]认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可以提高临床不可触及且可疑乳腺肿块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改变她们对病症采取的行为, 促使她们选择有效的治疗手段, 从而使更多的可疑乳腺肿块患者得到及早的诊治;王贺青等[19]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能提高弱视患儿家长疾病认知及患儿治疗依从性, 提高治疗效果。

3.2.2 对社区慢病患者:

颜兰英[20]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明显提高了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认知率和治疗率, 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可以明显提高社区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21]。

3.2.3 在校大学生:

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为探析大学生生殖健康问题成因提供理论框架,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生殖健康教育, 提高其自我效能, 整体协同促进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22];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 促进大学生采取健康行为, 防止感染艾滋病[23]。

3.2.4 戒毒中心强制戒毒人员:

李湘萍等[24]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吸毒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进行了研究, 发现可以促使吸毒者感知到艾滋病的危害性、自身的艾滋病易感性, 并可帮助吸毒者澄清预防艾滋病的障碍, 促进吸毒者戒毒的效果。

3.2.5护士生活质量研究:

杨瑞珍等[25]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改善护士生活质量进行了研究, 发现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护士进行健康教育, 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帮助护士建立健康的生活、工作模式, 从而改善护士的生活质量。

4 展望

健康信念模式已在国内外开展, 广泛应用于临床, 社区健康教育等各领域,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该模式在医学领域的实践和研究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作为一种有效的健康促进模式, 目前, 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健康行为益处和提高自我效能方面, 对如何降低预防性障碍的研究较少, 国内在孕前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领域的实践和研究, 尚少见报道, 有待于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去发掘和研究。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促进,应用,进展

健康模式 篇2

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等行为改变的过程,是目标。知识是基础,但知识转变成行为尚需要外界条件,而健康教育就是这种促进把知识转变成行为的重要外界条件。举例:健康方面的信念如“我确信吸烟是有害的”、“只要下决心戒烟肯定是可以实现的”,这种信念会影响他们采纳戒烟的行为。如坚持错误的信念就不会改变其错误的行为。态度通常以好与坏、积极与消极加以评价。

如关于戒烟,为了达到戒烟的目标,对吸烟者而言,吸烟行为是社会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要改变它、否定它,也得学习教育者或社会给予的知识。健康教育者必须通过多种方法将有关烟草的有害性、有害成分、戒烟的益处以及如何戒烟的知识传授给吸烟者。具备了知识,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对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独立思考,对自己的职责有强烈的责任感,就可以逐步形成信念,知识上升为信念,就可以支配人的行动。当吸烟者采取积极的戒烟态度,相信吸烟有害健康,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戒烟时,戒烟就可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三三模式” 篇3

实施背景

天门市人多地少,外出务工人员达40多万,留下7万多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链中出现了“断层”,导致部分中小学生“学业失助、行为失控、品德失范、心理失衡”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

创新内容

行政推动,构建“三导”运行机制。探索实施“行政督导、中心指导、学会引导”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印发《关于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天门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把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纳入继续教育范畴,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市教育局年度综合评估考核的范畴;组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对全市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规划、管理、业务培训,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心理活动课程的开设和心理咨询室的有效运行提供指导和督导;市心理学会整合资源,搭建家校平台,创立“温暖阳光心理工作室”,开办“成长课堂”, 举行关爱留守儿童系列公益活动等。

上下联动,创建“三级”工作平台。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规划,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级平台;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探索“网络研修+集中培训+自主学习+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复合型培训模式,开展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师培训,打造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级平台;以心理辅导室为阵地,以班级为单位,选拔和培训“心育委员”,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级平台。依托学校的三级工作平台,市教育局、指导中心、学校上下联动,建立了全市 “全方位、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立足发展,抓好三个定位。关注全体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和谐发展;关注问题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转介。从关注个别对象转向全体学生,从关注问题矫正到抓预防、促发展。以学区为抓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组织“天门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开展系列“心育”主题班会活动,举行“心灵关怀,阳光助考”系列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和心理拓展训练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创建职业健康监管新模式 篇4

加强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2005年, 根据有关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工作从卫生部门划转到安监部门, 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2个科、15人整建制地划归大连安监局, 2007年4月大连市职业卫生监督所正式成立。这些划转过来的同志多是搞技术出身, 其中高级职称8人, 他们熟悉职业健康业务, 由于经常和企业打交道, 对企业的职业健康工作情况非常清楚, 对监管工作驾轻就熟。大连安监局整建制接收原卫生系统人员的举措, 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为职业健康监管奠定了稳固基础。

大连安监局把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逐步建立市、区市县、乡镇 (街道) 三级职业健康监管机构, 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职业健康监管网络, 面对各区市县缺编制、缺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利局面, 大连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 要求各区市县编办给予支持, 落实职业健康人员编制, 确保职业健康监管工作顺利进行。各区市县政府在编制、人员紧缺的情况下, 采取积极态度, 采用公开招聘、从卫生部门划转等方式落实编制和机构建设等问题。目前15个区市县安监局已完全划转了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职能, 成立了职业健康监管机构, 配备了专兼职人员, 开展监管工作。

签订责任状考核管理工作

职业健康监管职能划转后, 大连安监局借助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将职业健康工作与安全生产有机结合, 将职业健康工作纳入大连市安全生产工作之中, 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责任状, 从完善职业健康责任制、建立职业健康监管机构等方面, 对各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实施考核, 在安全生产的评分 (总分约170分) 中有30分是对签责任状单位落实职业健康工作的测评。今后随着工作不断深入, 大连安监局将逐步扩大职业健康分数的比重。通过安监部门的努力, 职业健康工作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

狠抓体系建设完善监管体制

在开展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中, 有些因素一直困扰、制约着大连安监局工作的开展。一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从接管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职责后, 主要执法依据是《职业病防治法》, 而《职业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执法主体为卫生部门, 职业健康监管执法主体不顺, 安监部门工作中处于有责无权, 难于履行职责的局面。二是职业健康涉及多个部门, 虽有协同工作机制, 但没有充分运行, 更主要的是按现行职能分工不合理, 卫生部门管评价, 安监部门管现场, 形成了“管过程的不管源头, 管源头的不管过程”的局面, 造成了职责不清, 管理不顺, 制定标准政策与执行脱轨等问题, 对全过程监管造成很大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 大连市出台了《大连市职业安全健康五年规划纲要 (2009-2013年) 》《大连市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完善了现有的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指导意见》中规定, “接害工人超过300人的, 应当设置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接害工人在300人以下的, 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人员”。依据这一规定, 可以要求企业设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或配备专 (兼) 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为源头控制提供了依据, 也为企业的监管设立了具体科学的量化标准。

实施申报制度深化专项检查

长期以来, 大连市针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单位底数不清的问题, 开展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 严格实施职业危害申报制度。截至2011年1月, 根据大连市网络申报的数据统计显示, 网络申报单位2 131家, 已完成备案企业中, 在岗职工人数40万9 384人, 接触职业危害人数9万9 487人, 体检人数12万8 963人, 总共开展职业健康培训10万2 045人。2010年以《大连市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契机, 大连安监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矿山开采、石英砂加工、宝石加工、电子产品制造、石材加工、冶炼、五金电镀等24个行业的调查摸底工作。

针对全市职业健康工作的特点, 2008年以来, 大连安监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船舶制造修理、水产捕捞养殖、压力容器制造、机械制造业、硅石采掘加工、水泥制造业职业危害专项检查工作。通过申报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检查和调查摸底工作, 基本了解了各行业的单位底数, 分析了各行业中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重点场所、环节、岗位等, 使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加大投入建立支撑体系

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资金投入, 大连市职业健康技术装备落后, 难以满足全市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 大连安监局加大了资金投入。2008年, 大连市政府从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中拨付180多万元, 用于大连市职业卫生监督所购置应急救援设备、现场检测设备, 调查取证工具和配备监督执法车辆等, 提高了职业卫生监督所的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能力, 在开展现场检测工作中, 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一是用快检设备进行检测, 显示的数据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管工作;二是设备检测的数据, 对监管工作起着指导性作用。三是用于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大连职业病防治院是一家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主要从事职业卫生的鉴定、检测业务, 该院原有一定的装备, 但整体装备水平滞后, 满足不了实际需要。2007年, 为加强大连市职业健康技术服务能力, 从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中拨付120万为其购置进口原子吸收和气象色谱两台设备, 提升了检测能力。职业病防治院在大连职业健康的技术支撑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购置设备前, 一天只能为一家企业服务, 购置设备后, 一天能为两三家企业服务, 使全市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率提高, 为开展监管工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

强化规范开展审计试点工作

作为全国惟一的职业卫生安全许可审计试点城市, 2009年4〜12月期间, 大连市在机械、电力、电子、家具制造、制鞋5个行业9家单位中开展了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审计试点工作。大连安监局组织编制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审计报告编制导则 (试行) 》《大连市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 (试行) 》《大连市职业卫生安全许可审计标准》等规范文件, 对符合发证条件的8家企业, 按照程序发放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许可证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建立了委托、审计、审核、发证一整套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许可审计工作管理模式, 将许可审计和日常监管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培养和锻炼了审计工作队伍;三是增强了试点企业的职业健康工作主体意识。试点工作的成功, 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一步发放职业健康许可证奠定了坚实基础。

扩大宣传营造监管氛围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 篇5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是尽管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这使得我们在制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幼儿各种心理过程常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而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因此,在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如通过他们所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游戏等来完成教育活动及功能。三是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这使得我们在幼儿阶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

因此,我们认为,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1、养成性教育模式

现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人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引起的,这种矛盾从婴幼儿期就已开始,并对成人时期产生影响。因此,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形成健康的心理,而且对他们未来的方方面面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幼儿时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受幼儿理解、认识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在操作上,主要是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即采用养成性教育模式。

2、补偿性教育模式

由于家庭、托幼机构等的教育缺陷以及幼儿心理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幼儿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不少幼儿表现出行为偏异、情绪障碍及人格方面的缺陷等。对于这些已经出现了心理障碍的幼儿,除了应加大养成性教育的力度之外,还应积极采取心理保健措施以及心理咨询、治疗技术,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实施有效干预。这种补偿性教育模式在幼儿时期的使用不仅重要,而且比等幼儿长大成人之后再进行干预,效果要好得多。

二、模式实施的原则

模式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征,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

1、发展性原则

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幼儿的心理及其问题。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应以发展幼儿良好的品质为主要任务;其次,有些心理问题只是某一时期、阶段的一些特殊情况,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这些问题可能自然减轻甚至消失,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2、非价值性评价原则

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会涉及到对幼儿心理健康现状的评价问题。有时,对幼儿实施一些心理测量、诊断是必要的。但对这些测量、诊断的运用应特别慎重,因为运用不当,反而会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3、主体性原则

幼儿也有他们自己的尊严、意志及人格,任何轻视他们人格的言行,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对抗。因此,在操作中,应尊重幼儿,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4、协同性原则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与游戏、体育、音乐、美术等活动的结合、相互渗透;另一方面,应重视幼儿行为、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协同发展;对自己出现心理障碍的幼儿还应特别注意养成性教育和补偿性教育的协同进行。

5、游戏性原则

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三种:游戏、学习和劳动。而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到游戏之中,可以使幼儿比较容易接受有关知识,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

6、成功性原则

由于幼儿的主动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让幼儿有成功的快乐体验,以使他们能较长时间专注于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模式的具体实施

从养成性教育模式看,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情境教育

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作出有效的行为对策。这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作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判别是非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2、家园同步教育

幼儿家庭与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同步的教育,但具体方法可有所不同。如在幼儿园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分享与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过游戏进行,那么,在家里也应同时进行这一主题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与父母分享食物,与邻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戏等。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3、典型教育

通过给幼儿一个典型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幼儿多直观思维,模仿力强,这种教育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行为练习

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幼儿对这些行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5、讲授教育

具体而形象地向幼儿讲解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浅知识,提高幼儿对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心理健康的态度。但这样做,要注意形式多样、生动、内容贴切、适宜。

此外,尝试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母爱教育等均可有选择性地加以采用。

补偿性教育模式主要在以下两种:

1、行为问题的矫治

运用奖罚的原则,改变或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或症状,并教给其顺应社会的良好行为。这类方法简单易行,不要求寻找行为问题的根源或提高认知水平,在认知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幼儿身上运用,大多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2、通过游戏矫治

为幼儿设立一个特别的游戏室(角),通过游戏,让幼儿自发地、自然地将自己的心理感受与问题充分表现出来,并获得情绪上的松弛,最终认识自我,学分控制自我。个体性的游戏矫治对解决由幼儿本身的情绪而导致的问题比较有效,而集体性的游戏矫治对解决由社会适应困难引进的问题较为有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 篇6

关键词: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小学时期具有很多的发展可能性,个人的许多心理品质也是在这个时期培植起来的。因此,在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应是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各学科教育为主要载体,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学科教学、班队活动等各项工作中,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一、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途径。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但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任何一种进入课堂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突出活动,但又不是纯粹的活动,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如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去亲身体验,都不能收到实效。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因为学科教学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而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和机会。

1.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成功快乐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一个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学生,往往会变成学习困难。这类学生一般都有一种自卑心理,往往远离老师和集体,怕受到指责和嘲笑,教师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只是一味地严厉批评,就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的讲课不听、不看,不完成作业,长期的累积“欠帐”,使他们与教学之间的要求差距越来越大,从而自暴自弃,步入“灰色”人生。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困生的某一闪光点,鼓励他,帮助他,使他对学习产生兴趣。课上要多给他们机会,使之愿意参与学习,并尝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成功带来的愉悦、胜利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还要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毫无兴趣的学生低标准,低起点,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此外教师要开展好适合个性的各种活动,以便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些竞赛可以组织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广泛参与,特别应注意的是为那些学困生设计个性特长比赛,发挥他们的优势,从而让他们体验成功,促使兴趣的形成、发展、稳固。

2.适时引导,因材施教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复杂工程,教师则是这项工程的工程师和雕塑家,而小学生因为性别、表现及个性等不同特点,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并且要采用多种形式,少说教、多渗透,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教育,促进健康心理形成。

(1)挖掘教材内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现行的思品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都蕴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画龙点睛,使学生从中有所感、有所悟。

(2)设计多种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对小学生来说易于接受、乐于参加,因此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形式。教师可以设计巧妙的游戏、讲故事或角色扮演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另外,通过提供素材、情境,让学生表演小品、模拟角色、互访互问,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理熏陶。

三、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积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认真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种教育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调节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如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班会活动等。活动内容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就会有更多机会与自己的“心”接触,就有可能自我反省,自我化解,自我教育,这种教育形式比听一次心理讲座、上一节心理辅导课的效果好得多。

四、在班级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是学校中最基本的活动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作为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所不可缺少的社会心理环境,班级及其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加强班级建设,积极探索在新课程环境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并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开展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学校要通过加强班级建设,提高班级发展水平,增强其组织化程度和凝聚力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创设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集体风气等方式去影响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对学校和班级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的权力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学会理解、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独立,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五、在咨询辅导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择业等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并对学生的有关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应该依靠大多数教师与心理辅导员互相配合,以预防性和发展性辅导为主,同时,通过矫治性辅导j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个别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活动,对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强对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培训。从长远看,应当使所有教师都能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样,才能胜任心理辅导工作的基本要求,形成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实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四川白鹅健康养殖模式初探 篇7

1 鹅场的选择

鹅场的选择需要地势高, 平坦, 有树木等庇荫处, 有良好水源, 水源以深沉地下水较为理想, 排水要方便, 有利于疫病的防控和环境的保护, 有优质草场方便放牧, 交通方便, 以保证饲料、产品及场内物资运输的畅通, 但与主要交通干线距离最好在1 000 m以上, 防止疫病的传播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远离居民生活区、厂矿企业、旅游景点和医院等场所, 保证场内有一个安静的环境。

2 种鹅的选择

2.1 雏鹅的选择

从2~3年龄的母鹅所产种蛋孵化出的雏鹅中选择适时出壳, 体质健壮, 绒毛光洁且长短稀密适度, 体重大小均匀, 腹部柔软无钉脐, 绒毛、喙、胫的颜色都符合品种特征的健雏作种雏。一般选择早春孵出的雏鹅, 生长发育快, 体质健壮, 生活力强, 开产早, 生产性能好。

2.2 育成种鹅的选择

在70~80日龄的育成鹅中, 把符合品种要求、生长发育快、体质健壮的个体留作后备种鹅。

2.3 后备种鹅的选择

在120日龄至开产前的后备种鹅中, 各部位器官发育良好而匀称、体质健壮、骨骼结实、反应灵敏、活泼好动、品种特征明显的个体留作种用, 把羽色异常、偏头、垂翅、翻翅、歪尾、瘤腿、体重小、衰弱等不合格的个体及时淘汰。

2.4 开产前的选择

2.4.1 母鹅选留标准。

在180日龄后选留体躯各部位发育匀称, 体型不粗大, 头大小适中, 眼睛明亮有神, 颈细、中等长, 体躯长而圆, 前躯较浅窄, 后躯宽而深, 两脚健壮且距离较宽, 羽毛光洁紧密贴身, 尾腹宽阔, 尾平直的母鹅。

2.4.2 公鹅选留标准。

体型大, 体质健壮, 身躯各部位发育匀称, 肥瘦适中, 头大脸宽, 眼睛灵敏有神, 喙长、钝且闭合有力, 叫声洪亮, 颈长、粗且略弯曲, 体躯呈长方形, 前躯宽阔, 背宽而长, 腹部平整, 腿长短适中, 强壮有力, 两脚距离较宽。若是有肉瘤的品种, 肉瘤必须发育良好而突出, 呈现雄性特征。除此之外, 还必须检查阴茎发育情况, 最好还要检查精液品质。

3 鹅的饲养及管理

3.1 营养水平调整

在种鹅开产前, 合理补充营养, 除增加谷物类饼类饲料外, 补加适量的砂砾和贝壳。精料补饲是否合适可以通过检查鹅的粪便来判断, 如果鹅粪粗大而松散, 轻拨就能分成几段, 表明鹅饲料中精青料比例适当;如果鹅粪细小而坚实, 则说明鹅饲料精饲料多青饲料少, 要酌情进行调整。

开产时, 应将临产母鹅与未产母鹅分开饲养临产母鹅羽毛紧凑有光泽, 尾羽平直。肛门平整, 周围有个呈菊花状的羽毛圈。行动迟缓, 腹部饱满松软而有弹性, 耻骨间距离宽。采食量增加, 喜食无机盐饲料。

母鹅进入产蛋期后, 应提高其饲料质量。配制饲料应充分考虑母鹅产蛋所需的营养, 尽可能按饲养标准配制。在产蛋高峰期, 饲料中添加0.1%蛋氨酸, 可以提高种鹅产蛋率。饲料喂量每只每天补充精料150~200g, 分3次喂给。

3.2 适时适地放牧

在圈养的情况下, 一般青料的饲喂量都不够, 必须适时适地放牧。在补充青料的同时, 让鹅充分活动, 保证其健康体质。放牧选择春、秋季节最宜, 放牧时尽量做到早出晚归。夏季气温高, 避免烈日直晒。秋季是收获的季节, 收获后的稻田是鹅放牧的黄金牧场。收割前半个月, 应补饲稻谷, 以适应日后需要。冬季气候寒冷, 能觅的食物较少, 必须增加和补喂配合精料。放牧要坚持三不放原则:化肥农药施用不久的区域不放, 发生禽传染病的区域不放, 受污染的区域不放。赶鹅放牧要缓行, 尽量避免大声惊群或跑伤。

4 环境控制

环境控制是防治传染病的根本措施, 在养鹅的全过程都必须坚决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因地制宜, 制订环境卫生、消毒管理制度和免疫程序, 并严格执行, 这样, 才能保证鹅群健康。清洁卫生的鹅场, 有利于疾病控制, 同时也能使鹅吃料长肉, 提高料肉比。尽量不用河水、塘水作饮用水。饲养员要有专用工作衣、鞋、帽等。做到用具卫生。科学合理用药是防治传染病的有力补充应用药物预防和治疗也是增强机体抵抗力和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对尚无有效疫苗可用或免疫效果不理想的细菌病, 如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浆膜炎等。

参考文献

[1]韩占兵, 黄炎坤, 刘健, 等.鹅蛋与鸭蛋生物学特性的比较.中国畜牧兽医, 2008 (04) :125-126.

[2]王宝维.中国鹅业.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3]朱曜.禽蛋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

[4]高洪臣, 尚新民.种鹅的饲养管理.养殖技术顾问, 2011 (07) :23-24.

[5]黄生强.鹅的健康养殖.湖南农业, 2005 (04) :17-18.

健康模式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辖区内接触职业性危害员工29027例,其中,19678例为男性,9349例为女性,年龄为22~60岁,平均年龄为(43.3±6.9)岁。

1.2 检查方法

选用日本岛津产的高纤伏X光机对受检者进行胸片检查,选用AD226纯音电测听对受检者进行纯音电测听检查,采用Spirolabll肺功能机,HITACHI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EK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美侨-600尿液分析仪,多台日本光电产的12导心电图,SSA-220A型B超机,日本岛津产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做化学物测定。上述检查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操作,检查结果由专业副高级以上医师总结并反馈。将相关检查结果进行书面记录并存档。

1.3 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包括肝功能二项,肾功能二项及胸片、血常规、心电图、腹部B超等常规检查,除此外对化学物质急慢性中毒进行血铅,尿铅,zpp检查,对噪声接触的受检者进行纯音电测听检查,对接尘的受检者进行高纤伏胸片检查。对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员工进行微核率,淋巴细胞转化率进行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法检验差异,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检查,在我辖区内所有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中,以接触化学毒物最多,其次是接触粉尘人数,再者是接触物理因素,最后是接触放射性物质。详见表1。

其中男性职工中,患病者为637,占比3.24%,女性患病者为123例,占比1.31%。患病情况和性别没有显著关系(P>0.05)。见表2。

在所有患病职工中,其中以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尘肺病最为常见,其次是职业性噪声聋,其他职业病较少见。详见表3。

3 讨论

虽然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由于职业危害存在依然普遍,我辖区内的职业病危害情况依然严峻。目前,我市一些企业会定期组织职工进行体检,对大多数职业病可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2]。但另一些经济效益较差、单位对职工健康情况重视程度较低的企业职工长期缺乏应有的健康教育和保健福利,加之思想较为落后、经济较为拮据等原因,从而忽视了职业性体检的重要性,往往出现延误治疗等情况。

为了有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的全面发展,职工的职业健康促进工作应受到高度的重视。职业健康促进模式首先全面贯彻我国关于职业健康教育的相关政策,并以《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3]为指导思想,建立适应企业需要的职业健康服务体系为最终目的,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综合监管,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为此,笔者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3.1 依法强化国家监管机制。

(1)要落实职业病防治行政首长负责制,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指标。(2)建立部门协作监管长效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的,要依法予以处罚。(3)建议国家尽快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相应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能职责。

3.2 建立企业职业病防治责任落实机制。

企业法定代表人是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各类企业要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健康档案,把《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中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的有关规定落实到企业规章制度集体合同及劳动合同之中。

3.3 完善劳动者教育培训机构。

(1)建立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组织,使之成为劳动维权的最有效途径。(2)编写常见职业病预防常识的宣传手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劳动者应主动学习职业病防治法,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将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后果,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该享受的待遇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3.4 健全劳动者社会保障制度。

(1)加快建立职业病法制及医疗保障体系。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的劳动关系监管重点解决劳动者“五险一金”的社会保障问题。(2)依法严肃查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履行职业职业病防治责任的违法用工行为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3)建议各级政府建立职业病防治救济专项基金,解决职业病患者医疗难,费用大,待遇不落实,病死率高的实际问题。(4)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的社会监管机制,杜绝政府部门不作为,推卸责任的可能。

摘要:目的 对辖区内职业危害接触员工职业健康情况进行分析及职业健康模式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辖区内不同职业危害接触员工24731例,其中,16678例为男性,8053例为女性,年龄为2260岁,平均年龄为(43.3±6.9)岁。对上述员工的职业健康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其职业卫生健康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 辖区内以接触化学毒物人数最多,其中男性职工中,患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者为637例,占比3.8%,女性患病者为123例,占比1.5%。患病情况和性别没有显著关系(P>0.05)。辖区内2010年至2012年职业病(包括疑似职业病)分类其中职业性中毒、尘肺病最为常见,其次是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放射病比较少见。结论 构建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模式能有效提升职工的健康水平,应受到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职业卫生,职业性中毒,尘肺病,职业性放射,职业性噪声聋,职业健康模式

参考文献

[1]赵芳林,何玖斌,周大勇.会宁县10464名职工健康普查情况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136.

[2]周梅,姜润生,邵伟民,等.厂矿企业实施职工健康促进的现状研究——关于企业职工健康促进干预方案的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9):1598-1599.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 篇9

1 推广标准化阳光猪舍建筑

1.1 单面式阳光棚舍

(1) 单列式。这种棚舍为南北方向位, 东西走向, 棚舍南面由塑料膜覆盖, 北坡顶为彩钢板, 猪栏为单列排列, 猪舍过道在南侧。

(2) 双列式。这种棚舍为南北方向位, 东西走向, 棚舍南面由塑料膜覆盖, 北坡顶为彩钢板, 猪栏为双列排列, 猪舍过道在中间。

1.2 封闭式阳光猪舍

这种猪舍为南北方向位, 东西走向, 猪舍棚顶为双坡式, 南坡顶为阳光瓦或阳光板, 北坡顶为彩钢板, 猪栏为双列排列, 猪舍过道在中间。

1.3 拱圆型阳光棚舍

这种棚舍为东西方向位, 南北走向, 棚舍为拱圆型, 由塑料膜覆盖, 猪栏为双列排列, 猪舍过道在中间。这种棚舍采光面积大, 棚内温度高。

2 推广阳光猪舍配套设施和设备

2.1 电地热

电地热主要用于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 在猪栏休息区铺设宽约1m的电地热,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舍内温度。

2.2 地窗

在单面式阳光棚舍北墙和封闭式阳光猪舍南北墙, 距猪舍地面0.2m处设立地窗, 高0.4m、宽0.6m, 其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2.3 天窗

在单面式阳光棚舍和封闭式阳光猪舍后坡顶部及拱圆型阳光棚舍顶部设立天窗, 采用直径0.4m的无动力风机, 其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2.4 卷帘机和卷帘被

在阳光猪舍顶部架设卷帘机和卷帘被, 其主要作用是保温和遮阳。

2.5 正压通风设备

在阳光猪舍内安装正压通风机和通风管, 其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2.6 喷淋设备

在阳光猪舍内安装微滴灌管和淋浴喷头, 其主要作用是降温。

2.7 增效料槽

其主要作用是减少饲料浪费。

2.8 可调节饮水器

其主要作用是满足猪对饮水的需求。

3 推广优良品种

(1) 选择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纯种猪与二元母猪及地方优良纯种猪。

(2) 利用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猪进行三品种杂交, 生产杂交仔猪育肥。

(3) 利用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公猪与本地优良母猪进行三品种杂交, 生产杂交仔猪育肥。

(4) 利用配套系生产杂交仔猪育肥。

4 推广优质、无毒和无药饲料

4.1 饲料原料及添加剂的选择

选择优质、无毒饲料原料及添加剂。禁止使用农业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物质生产的饲料原料及添加剂。禁止使用未取得农业部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的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饲料原料及添加剂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

4.2 饲料配合

配合饲料生产, 其营养水平不低于《猪的饲养标准》。配合饲料中的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配合饲料中不添加抗生素及其他违禁药物。

5 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阳光猪舍养猪在按照各类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饲养的同时, 还要加强阳光猪舍的管理, 特别是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防寒保暖。

5.1 防暑降温

白天晴天时, 封闭式阳光猪舍将卷帘被全部放下, 阳光棚舍将卷帘被放至距离地面1.5m左右, 晚上或阴天时将卷帘被卷起。封闭式阳光猪舍打开前后窗户、天窗和地窗, 单面式阳光棚舍打开窗户、天窗、地窗和棚舍下通风带, 拱圆型阳光棚舍打开天窗和棚舍前后下通风带。如果天气温度过高, 自然通风效果不理想时, 可启用喷淋设备, 每天中午开启1~2小时。如果舍内外风速接近零, 可启用正压通风机进行通风。

5.2 防寒保暖

晴天时, 将阳光猪舍卷帘被卷起, 晚上或阴天时将卷帘被放下, 卷起和放下的尺度根据猪舍温度和猪群状态而定。晚上或白天温度过低时打开电地热。封闭式阳光猪舍关闭前后窗户、天窗和地窗, 单面式阳光棚舍关闭窗户、天窗和地窗, 拱圆型阳光棚舍关闭天窗。为了保证寒冷季节阳光猪舍的通风换气, 可根据舍内温湿度和有害气体含量的高低打开天窗和进气口, 必要时启用正压通风机进行通风。

6 推广疫病防控技术

坚持以养为主, 养重于防, 防重于治, 饲养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搞好疫病控制。定期搞好猪场周围及猪舍内环境卫生和消毒。科学控制猪舍的温度和湿度, 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根据当地传染病发生病种及规律, 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工作。平时注意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 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

7 结论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 篇10

1主要技术内容、技术路线

1.1主要技术内容

推广标准化阳光猪舍建筑

(1) 单面式阳光棚舍 (图1、图2)

1.2推广阳光猪舍配套设施、设备

(1) 电地热。 (2) 地窗 (3) 天窗。 (4) 卷帘机和卷帘被。 (5) 正压通风设备。 (6) 喷淋设备。 (7) 增效料槽。 (8) 可调节饮水器。

1.3技术路线

(见图5)

2技术实施的效果

2.1改善了猪舍环境

在阳光猪舍中, 将塑料膜、阳光瓦和阳光板等与电地热、天窗、地窗、卷帘棉被、正压通风机和喷淋等设施设备配套应用, 为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创造了适宜的环境。一是改善了猪舍温度。阳光猪舍通过太阳能、电地热、遮阳保暖被、正压通风机、天窗、地窗、喷淋等设施设备来调节猪舍的温度。据试验, 在寒冷季节, 阳光猪舍比普通猪舍温度可提高8℃左右, 在通电地热时, 猪舍有效温度可提高12℃以上;在炎热的夏季, 猪舍温度可降低5℃左右;二是改善了猪舍湿度。阳光猪舍通过天窗、地窗、前后窗户、正压通风机和阳光棚舍上下通风带等设施设备来调节猪舍湿度, 一般情况下, 猪舍湿度可达到50%~70%, 符合猪舍环境技术标准;三是降低了猪舍有害气体的含量。阳光猪舍通过天窗、地窗、前后窗户、正压通风机和阳光棚舍下通风带等促进舍内空气流动, 降低猪舍有害气体含量。

(2) 双列式

(2) 封闭式阳光猪舍 (图3、图4)

(3) 拱圆型阳光棚舍

2.2改善了猪肉品质提高了抗病力和生产性能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将阳光猪舍、优良品种、优质无药饲料、科学饲养管理等多项技术集成、配套应用到养猪生产中, 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通过辽宁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试验,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与传统养猪模式相比, 仔猪成活率提高5个百分点, 保育猪日增重提高8%左右, 料重比降低5%左右;育肥猪日增重提高10%左右, 料重比降低8%左右。

2.3提高了养猪经济效益

立体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 篇11

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辅导者通过专业心理网站向受辅导者提供心理学习资源,引导和组织受辅导者学习并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心理教育活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克服了传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受时空限制、服务对象有限、经费投入较大和自助性差的局限性,并且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交流自由和安全,使受辅导者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有利于形成平等的交往主体。

二、构建学校、家庭、同伴的三位一体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1在网络上普及心理学知识。开设焦点问题、心理学知识、文学欣赏和等专题。辅导者可根据需要选择一些大家感兴趣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学习者进行网上交流,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丰富大家的心理健康知识,也可通过普及心理学知识(包括心理学理论、心理健康的标准、常见的心理问题、挫折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心灵减压小窍门等),引导学生认知自我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从而自主解决内心矛盾;还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字和影像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和文章,欣赏影片和动画,来振奋精神,润化心灵,感悟人生,最终实现自我帮助。

2进行网上心理咨询。开设“网上心理测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等栏目,心理测试包括专业心理测量和趣味心理测试。专业心理测量是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对他的某种心理特征作出数量化的解释。通常用不同的量表来进行,比如人格测试量表、智力测试量表、心理健康量表、心理状态测量量表、学生心理专用量表等,像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霍兰德职业倾向系列问卷等专家通过对数量化结果的分析,来找出心理问题。趣味心理测试如flash心理测试小游戏、爱情心理测试、社交心理测试、个性心理测试等,可以增加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寓教于乐。

3通过QQ、电子信箱等方式进行交流,对有心理困惑、心理障碍、情绪困扰并希望求得帮助的学生,给其提供专业的、有效的帮助。这样学生就容易放松心情,有利于缓解、减轻、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

如: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情况,开设就业心理知识平台,对学生的认知、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指导,定期发送有关自我调适的心理知识和温馨提示,舒缓毕业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具备正视现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放眼未来的耐力素质。

(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1在网络中发布文章,帮助家长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教育方法,知道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如何对孩子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会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和意志品质,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在网上对家长遇到的子女教育问题给予帮助。

3家长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共享教育成功案例。

(三)同伴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开设在线聊天室。由于网上环境相对比较自由,气氛比较轻松,大部分学生都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一方面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在线聊天的都是同龄人,有共同语言,能更有效的沟通,便于解开心结,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社区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 篇12

一、传统医院为主的健康教育存在弊端

医院健康教育是以住院病人为对象的, 针对其疾病特点来进行的健康教育活动, 这是传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主要方式, 在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效, 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医院健康教育是以临床护理开展的工作为主, 在长期的健康教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陈旧的工作模式, 广大病员只是处于被动地接受地位, 不能适应新时期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在这些存在的问题中主要集中于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护理人员。胡荣[1]归纳了“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7条问题:1) 教育时机不当;2) 方法不当, 教育形式单一;3) 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4) 健康教育目标不切合实际;5) 语言缺乏技术性和吸引力;6) 出院健康指导不够详细;7) 健康教育深度不够。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1) 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2) 缺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及技能;3) 工作繁忙、时间紧张或缺乏合理安排能力;4) 资源不够。所以以医院为主的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该引起广泛关注, 这些在长期陈旧观念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健康教育工作方式已不适应国家多部委《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的要求, 更难以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二、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蓬勃发展, 健康教育的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预防保健活动为主,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健康教育活动对象是病人、家属、社区人群还有医务人员本身, 其教育目标是发动和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意识, 关心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 培养良好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 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而医院是以医疗活动为主, 以患者为中心, 健康教育活动对象是就诊患者及其家属, 贯穿门诊、住院的诊疗过程, 其教育目标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 通过健康教育实现三级预防, 促进心身健康。社区卫生服务正在向以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医疗“六位一体”功能转变, 其中健康教育作为其重要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大涵盖面, 增强影响力, 发挥提高人们生活生存质量, 改变社区居民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卫生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作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也在进行着以医院为主到以社区为主的模式的转变。社区为主的健康教育模式更能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广泛覆盖的预防和医疗网络的作用, 发挥基层卫生服务的优势, 发挥基层卫生人员的智慧, 提高卫生资源的普及率和利用率。

三、社区健康教育模式

通过健康调查等方式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档案, 以居民需求为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从业人员配合, 由专业人员进行工作指导, 包括提供更具有创意的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编写具有权威性的团队健康教育宣传读本、提供更切合目前改革形势的指导、提供志愿者统一管理方案等。再由经过严格训练掌握过硬技能的专门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为发放宣传资料、板报及宣传栏、设摊咨询和义诊, 以及利用媒体宣传方式等。社区居民乐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包括电台广播、电视节目、社区健康讲座、咨询点、宣传栏、医院医生或护士亲身传授等。

社区健康中心的医护人员对社区居民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进行健康干预。根据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组织健康教育宣讲团每周到社区为慢性病患者进行专题讲座, 以促进居民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 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常年开办电视专题节目, 与广播电视台合办“四季养生”专题节目, 每天准时播出, 节目以居民普遍关心的疾病防治、家居卫生、养生保健等为主。以面谈、家庭访谈、居民座谈会、热线电话、宣传栏、播放录像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还包括根据不同季节开展以各类疾病为主的健康教育、创建无烟单位、创建及巩固国家卫生区等内容。

对于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及时进行质量评估和考查, 以防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目前主要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居民对卫生知识的知晓率, 行为形成率等, 并应逐步加强对居民的需求、居民对开展健教活动的反馈意见、观察居民实际行为变化等方面的关注。开展健教活动后的评估工作很重要, 有利于了解居民通过活动得到了什么利益, 改变了什么行为。经过收集整理资料反映的信息帮助指导接下来的工作, 可以变健康教育被动为主动, 更好地服务居民。

四、社区健康教育模式仍需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是近年来出现的新事物。它不同于合作医疗, 也有别于社会办医的诊所、药店、专科门诊。要求面向社区、服务家庭, 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内容, 以连续性、延伸性、双向性、服务的形式;重在预防保健, 并把健康教育贯穿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每个环节和全过程。健康教育的开展是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

对于健康教育模式发生的转变, 要实现健康教育社会化、社区化、单位化和家庭化的总目标【《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 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实践证明, 健康教育做到社区化, 是实现健康教育四化的关键。目前, 健康知识传播多是通过宣传栏、宣传资料等方式, 但这种形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与单一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网络的日益普及, 社区应该借助网络这个独特的平台来拓展健康教育的内容和传播方式, 既节省了人力物力, 有起到了宣传作用, 关键是真正能够使得深入人心, 通过开设健康论坛、居民之声等方式反映居民健康需求、传授卫生知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转变观念, 改变医疗作风, 把预防保健工作放在首位, 走进社区, 把医疗保健知识和技能送到千家万户。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以社区群众需求为导向, 并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 宣传和动员社区广泛参与和认可, 是社区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和推行成败的关键。社区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社区群众科学的生活方式, 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提高科学知识水平是理想的, 改变旧观念也是有效的。然而, 健康行为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是较难的。因此, 社区健康教育必须加强改变不良行为的力度。

社区健康教育毕竟还处在不断完善发展阶段, 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包括:1) 社区卫生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 社区健康教育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 多部门的合作, 社区的参与;2) 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仍处于卫生宣传阶段, 健康教育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3) 健康教育需要有针对性的内容, 拓展健康教育受益面;4) 健康教育需要加强评;5) 专业技术队伍应紧跟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步伐, 力求取得发展。

摘要: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大力发展, 健康教育作为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开始得到广泛重视。健康教育的场所、内容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防病和治病过程中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不断完善社区健康教育的模式, 提高健康教育的社会功用将对人类预防和控制疾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胡容.对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上一篇:球技术分析下一篇:继续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