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亚健康人群

2024-09-28

健康与亚健康人群(通用12篇)

健康与亚健康人群 篇1

摘要:海洋是地球上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 是生命的摇篮,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群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文章简要阐述了当下影响海洋生态健康的主要因素, 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亚健康和不健康对人群身心健康的负面效应,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海洋生态,生态健康,人群健康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也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是地球生命支撑系统的根本, 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但目前海洋正面临着一次过去数百年间从未发生的“彻底且不可逆转的生态转型”, 海洋健康状态恶化几乎无可挽回[1]。对于我国而言, 海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海洋经济也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在递增, 与此同时, 海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污染日益严重, 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2], 社会和环境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尤其是近年来, 大规模围填海致使近岸海域及滩涂生态资源遭到破坏,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外来物种的入侵和蔓延给滩涂生态造成严重损害, 环境变脆弱;陆地上的畜禽养殖废水、工农业和生活污水随陆地径流携带入海, 成为入海河口和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最主要污染源;近岸海域海水养殖业存在布局不合理, 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自身污染严重的问题;临港工业特别是石化产业迅猛发展, 近岸海域范围内各类海洋船舶活动显著增加, 海上溢油、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是海洋生态环境的重大安全隐患。

国家海洋局在《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用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3个级别来反映生态健康等级。结果表明, 在 “十一五”期间, 我国近岸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主要处于健康与亚健康状态。其中: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生态系统多处于健康状态;与人类生活更为密切的河口、湿地和海湾生态系统基本稳定, 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又与人群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文章从海洋生态健康与人群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 阐述当下影响海洋生态健康的主要因素, 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亚健康和不健康对人群身心健康的负面效应,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影响海洋生态健康的主要因素

海洋生态健康是指生态系统保持其自然属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基本稳定, 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正常发挥, 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生态压力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3]。当外界影响力超过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自身承载能力, 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的时候,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受到威胁, 海洋生态环境丧失其服务功能, 比如海洋环境恶化导致海水养殖病害增多, 海洋渔业资源损失、发生改变甚至枯竭、沿海人群身心健康受到威胁等, 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

李月[4]认为影响海洋生态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胁迫, 其中自然灾害主要是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和赤潮 (绿潮) , 人为胁迫主要是陆源入海排污、外来海洋物种入侵、海洋渔业过度捕捞、海水养殖、全球气候变化、滨海湿地生境改变和海岸带开发活动等。由于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性, 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难以评估, 笔者认为这些灾害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目前主要集中在经济损益和人身安全方面;近岸海域赤潮 (绿潮) 的发生却往往因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 所以海洋生态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人为胁迫, 评价海洋生态健康时所选取的指标也是以海洋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等指标为主。

2海洋生态问题对人群身心健康的负面效应

2.1海洋食物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1.1 赤潮的影响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 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发生时, 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鳃机械堵塞, 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赤潮后期, 赤潮生物大量死亡, 在细菌分解作用下, 可造成区域性海洋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化学物质, 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此外, 有些赤潮生物还能分泌一些可以在贝类体内积累的毒素 (统称贝毒) , 其含量往往有可能超过人体可接受水平, 这些贝类如果不慎被食用, 就会引起人体中毒, 严重时可导致死亡[5,6]。目前确定有10余种贝毒的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80倍, 比一般的麻醉剂, 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10万多倍。据统计, 全世界已发生贝毒中毒事件300多起, 死亡300多人。

2.1.2 化学污染的影响

近年来, 长江、珠江、钱塘江和闽江等主要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年均达千万吨以上, 海洋大气污染物沉降也给海洋环境系统带来大量营养盐和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海洋系统的重金属、石油类和有机农残等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到海产品中, 大大增加了人类食用海产品的健康风险。2010年在我国近岸潮间带及浅海区发现个别区域的生物体 (紫贻贝、菲律宾蛤仔和僧帽牡蛎等) 受到滴滴涕和汞的轻度污染, 在古黄河口、嵊泗、杭州湾、三门湾、台州杜桥和晋江围头湾内的生物体受到石油烃的严重污染[7]。2010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 广东近海四成入海排污口排放污水超标, 16%的近海海域正在遭受污染, 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严重, 中科院有关专家表示, 重金属容易富集在海洋生物体的肾、肝脏、性腺、鳃中, 市民经常食用的生蚝中, 铜和镉元素分别超标740倍和90倍。

2.1.3 海水养殖带来的影响

海水养殖过程中饵料投放过量及养殖种类产生的排泄物都会造成海洋水体和底质的有机污染加重, 营养物质降解后产生的硫化氢、氨等有毒有害气体, 造成鱼虾病害的发生, 为了防止病害以及毒杀滩涂和围塘上的敌害生物, 在养殖中也常常用到消毒剂、抗生素等, 这不仅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土霉素和磺胺类等药物残留还会逐渐在部分水产鱼类、虾类和蟹类等海产品体内累积, 最后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8,9],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有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2006年, 宁波慈溪某进出口公司的27.5 t冻烤鳗由于被检测出硝基呋喃类代谢产物 (AOZ) 超标而遭到日本方面的退货;2011年6月我国共有193批次的海产品因疑似兽药残留和疑似全部或部分含有污物或其他不适合食用的物质而被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 (FDA) 拒绝进口。

2.1.4 海洋酸化的影响

工业革命以来, 海洋酸化现象逐渐明显, 海洋不断地从空气中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增加了海水酸度, 已导致海洋表面pH值下降了0.12[10,11]。海洋酸化能改变海水化学的种种平衡, 严重影响生物石灰化过程, 引起珊瑚白化消失, 浮游生物 (球石藻、有孔虫类、翼足目生物和腹足类软体动物等) 减少, 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海洋非钙化动物的呼吸蛋白质氧亲和性急剧下降, 水母激增, 进而导致海洋生物的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发生重大变化, 严重影响整个海洋食物链, 使依赖于化学环境稳定性的多种海洋生物, 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如果酸化现象得不到遏制, 珊瑚将在几十年内消失, 珊瑚礁生态群落受到致命打击, 同时对人类的海洋渔业资源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2.2滨海环境恶化对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

滨海湿地除了在净化海洋、降低海洋污染、防治海岸侵蚀方面有重要作用外, 芦苇、红树林等滨海湿地也可为丹顶鹤、白鹭和黑嘴鸥等多种珍稀鸟类提供栖息、繁殖地及迁徙的中转地[12], 而独特的、优美的滨海景致和自然风光, 也是进行户外活动、体验自然、促进身心健康的首选。可是围塘养殖、农田开垦和围填海等涉海活动的不断增多, 使得大片滨海湿地生境改变或丧失, 导致许多鸟类等珍稀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也让人类逐渐丧失了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空间。近40年来, 我国红树林面积由4.83万hm2锐减到1.51万hm2, 其主要原因是围填海占用, 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因围填海和滩涂开发而大量砍伐红树林, 造成2/3的红树林消失。广东南澳岛7处填海工程的填海面积达340 hm2, 不仅影响了海域生态环境, 滩涂植被的生长和原有地貌, 还造成环岛沿岸沙石裸露、水土流失, 严重破坏了自然景观。

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是沿海各地区发展海洋旅游观光产业, 吸引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亲近海洋、缓解压力、消除疲劳的主要场所, 是可集旅游度假、滨海娱乐和海上休闲为一体的有水准、有品位的, 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人文景区。但由于海洋环境的恶化, 滨海近岸水体中粪大肠菌群含量偏高、溢油和赤潮的发生、聚集的漂浮垃圾和大型海藻等造成了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娱乐用海功能的下降, 有时甚至会对人体健康和活动安全构成风险, 比如2008年以来在南黄海海域连续发生大面积绿潮灾害, 2009年大连新港溢油污染金石滩海水浴场, 2010年福建平潭龙王头浴场和深圳大小梅沙浴场发现赤潮等, 都曾让各浴场和度假区在一段时期内关闭。

3对策和建议

3.1严格节能减排措施,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多部法律法规和地方性保护条例的相继颁布实施, 为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保护海洋资源, 防治污染损害, 维护生态平衡, 保障人体健康, 提供了法律保障。但面对越来越严重, 越来越复杂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 必须改革管理体制, 重视中长期规划。一方面大力控制污染物入海总量, 加强监控, 核查和监测污染物排放, 推行海洋节能减排政策;另一方面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涉海工程排污申报制度,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系统健康。

3.2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控和预警能力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与否实际上是人为给出的评价结果, 需要经过海洋环境监检测机构技术人员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监控, 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检测各项海洋污染指标, 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等级进行评价,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这些都必须建立在监测调查结果的客观准确, 评价方法和预测模型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控和预警的软硬件建设, 提高技术实力至关重要, 只有准确及时的海洋生态信息, 才能为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海洋, 采取生态健康保护举措, 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切实推动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协调发展。

3.3开展生态修复, 提高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了解并预测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建立相应影响评估模型, 进而评价人类开发利用诸多海洋资源的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修复、人工鱼礁建设等工作, 减少甚至根除外来物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侵害, 加大受污染滨海滩涂、湿地的整治力度, 实现海陆统筹、科学发展, 切实加强对海洋环境污染容量的管理力度, 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

3.4科学规划与管理, 拓展人群身心休闲空间

了解与海洋相关的人类健康风险和威胁, 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价值, 掌握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 研究并建立可为人群提高健康水平的各类产品和生态环境模型。在合适的滨海湿地和旅游度假区建立区域性海洋公园、亲海旅游度假村, 加强对海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维护海岛生态环境、海岛自然景观等, 对滨海、海岛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为人群提供更广阔、更自然的休闲活动空间, 使海洋环保、海洋经济和人群的身心健康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5规范海洋渔业养殖管理, 控制生物质量

科学规划海域沿岸网箱养殖, 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清洁生产工艺和管理理念, 建立现代化的海洋生态养殖模式, 努力改善养殖区海洋环境, 提高海/渔水产品质量;规范养殖用药和投饵, 禁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鱼药, 避免鱼体累积有毒有害物质而影响养殖鱼类的质量, 同时注意加强渔业环境和资源监测的力度, 保护好近岸海洋渔业环境与资源;建设海洋立体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加强管理与技术的科学研究, 在确保渔业生态安全的基础上, 有条件的开展休闲海钓和渔家乐等, 为公众滨海休闲娱乐提供新的方式和场所。

3.6加强教育与宣传, 发挥公众参与的力量

不管是法律法规的制定, 还是地方性保护条例的出台, 不管是规范海岸带的开发活动, 还是海洋渔业养殖的安全, 都事关百姓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切身利益, 都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在科学管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 务必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来推动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 增强海洋生态保护观念和意识, 建立健全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监督、举报机制, 加大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使更多的人了解海洋, 了解海洋生态健康的重要性, 并亲身参与到保护海洋的行动中来, 共同为海洋生态健康和人群身心健康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白光祖, 熊永兰.海洋健康状态恶化几乎无可挽回[EB/OL].[2010-11-14].http://973oceancarbon.xmu.edu.cn/supervisefile.asp?id=58.

[2]崔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环境的变迁:一个环境社会学视角下的考察[J].江海学刊, 2009 (2) :116-121.

[3]国家海洋局.HY/T087-2005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5.

[4]李月.海洋生态健康胁迫因子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08.

[5]苏纪兰.中国赤潮的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1 (5) :339-342.

[6]周名江, 于仁成.有害赤潮的形成机制、危害效应与防治对策[J].自然杂志, 2007, 29 (2) :72-77.

[7]国家海洋局.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Z].北京:国家海洋局, 2011.

[8]纪焕红, 徐韧, 叶属峰, 等.上海市售海产贝类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水平及膳食安全性评价[J].毒理学杂志, 2009 (2) :170-172.

[9]庄鸿儒.水产养殖中使用氰化钠毒杀敌害生物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探讨[J].福建水产, 2006 (2) :34-37.

[10]陈清华, 彭海君.海洋酸化的生态危害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 2009, 27 (19) :108-111.

[11]陆菲.全球变暖与海洋酸化[J].国外科技动态, 2006 (5) :38-42.

[12]海志杰.海洋生态健康[J].生物学教学, 2004, 29 (11) :61-62.

健康与亚健康人群 篇2

知识女性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她们普遍缺乏必要的运动,易患胃病、脊椎病、神经衰弱等。宁波市妇联曾经在2003年对该市中高级知识女性做过专题问卷调研,有近91%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医学专家的一项研究表明,现代知识女性大量参与社会激烈竞争,以致更年期症状普遍提前,35岁左右绝经的现象明显增多。临床统计最新发现,知识层次越高、性格越内向、生活条件越优裕的女性,更年期往往开始越早,症状也越明显。在45岁左右停经的女性中,教师、医生等知识女性超过60%;40岁左右停经的女性比15年前约上升了13%,其中知识女性占了绝大多数。究其原因与知识女性面临更多的事业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复杂化、家庭变故以及子女代沟等精神因素有关。现代知识女性表面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挫折和艰辛,在巨大成功之后很快转变为心理上的巨大失落。知识女性由于受到的教育程度高,对上述问题的心理感受比从事体力劳动的女性要细腻,而人的精神压力影响机体内分泌功能,进而出现卵巢早衰。

心理压力还导致知识女性怀孕难。近几年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一个医学研究小组提出,心理因素是导致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容易产生忧愁,经常心情压抑的女性卵子会比乐观的女性更难受精,因而她们不孕的几率会更高。这个研究小组对151名接受试管受精的女性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担心怀孕会令自己失业的女性,卵子成功率比正常人低30%;还有不少人担心产后自己的身材、容貌不如以前,这也会影响卵子受精的成功率。另外,随着现代办公环境的逐步改善,电脑渐渐普及起来,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的知识女性生殖健康也容易受损,导致不孕。特别是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少数知识女性养成了抽烟、喝酒、作息无常、饮食无规律、甚至吸毒的恶习,这也对女性生殖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卵子质量和受孕能力双双下降,使得她们难以怀孕。

知识女性角色冲突问题的出现,也是我国社会发展诸多不平衡中的一种表现,它不仅关系到知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妇女事业的发展。在传统社会中,作为男性的附属物,女性以温柔顺从为美德,女性的智慧和胆识局限于家务和亲邻关系之中。到了现代,培训搜px.wangxiao.so培训网提示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与更开阔的眼界的知识女性参与了社会事务、实现了自我的要求。然而,如今女性的教育与就业、女性的尊严与价值的确定、女性健全的心理与完整的个性培育等更深层的性别平等问题还远未解决,而这些又是女性实现其价值追求的条件。形成知识女性角色冲突的根本原因

正在于此。从观念上说,即使在社会进步的今天,仍有不少人认为,男性以事业为主,女性主要以家庭为主,相比之下,知识女性就承担着更重的责任。人们常以“男性能做的”来要求女性,甚至女性自己也以:“男人能做的女人一样能做”而引以为自豪。但问题在于,为何要以“男性能做的”为标准呢?女性有自身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在生产力的发展还远未能消除性别的天然分工差别时,以男性为行为向导和价值标准的“一样”,只会把知识女性引入角色误区。在引导知识女性正确处理好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之间的矛盾方面除了知识女性自身应努力增强自我意识、提高个人素质、平衡这一矛盾外,社会也负有纠正传统观念、创造平等秩序的责任,只有如此,知识女性才能从角色冲突中解放出来,以自由、积极、自信的姿态投身于创造生活之中,充分展示现代女性的社会价值和时代风采。

科学研究认为亚健康状态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遗传基因的影响、环境的污染、紧张的生活节奏、心理承受的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工作生活的过度疲劳等。摆脱亚健康状态主要不是靠医生的诊治,药物的疗效,而是要靠自己。知识女性应当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阻断和延缓亚健康状态。

知识女性需要学会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舒缓紧张压力,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对于心理疲劳,可以根据个人性格和爱好,通过富于情绪体验的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内容,如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散步,读书,与朋友聊天,欣赏音乐,看自己喜欢的电影、戏剧等,排解单调、消极、烦躁、抑郁及情绪低落的心境。

不良的生活习惯能导致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吸烟、过度饮酒、高脂肪或过量饮食、缺少运动、睡眠不足、不吃早饭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使女性的身体成为亚健康状态,最后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知识女性摒弃那些有损于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是摆脱亚健康状态的新起点。消除疲劳、提高身体素质是摆脱亚健康状态的有效对策。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会造成体力和脑力的疲劳状态。疲劳是人体一种生理性预警反应,提示人们应该休息。短时间的过度活动所产生的疲劳,经过休息是可以很快恢复的。但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再加休息不好,就会产生疲劳的积累——过劳,过劳会损害身体健康,是健康的“透支”,长期下去,必然会引发疾病。专家建议,知识女性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并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以提高对疲劳的耐受性,增强身体素质,避免滑向亚健康。

泰戈尔曾说过,当上帝创造男人的时候,他只是一位教师,他的提包里只有理论课本和讲义;在创造女人的时候,他却变成了一位艺术家,在他的皮包里装着画笔和调色盒。然而上帝是没有的,健康,男性需要自己创造,健康,女性更需要自己创造。有知识的女性不一定是健康的女性,也不一定有快乐的人生。健康,应该成为知识女性的质量标准,快乐人生应该成为知识女性追求的人生目标。愿所有的知识女性都能摆脱亚健康状态,做一个拥有快乐人生的健康女性,为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中老年人的亚健康

翻开历史,人类希望长寿,帝王们想万寿无疆。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人类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从年过半百、年过花甲、和古稀之年的感叹,到今天的快乐一百岁,有着很大的一个跨度。对于某个人而言,老年期在生理和病理特征上都是很明确的,如果提前来到,就是未老先衰,也可称其为衰老。现代医学努力延长健康生命,推迟或延缓老年期的到来。在亚健康体检过程中,如何界定健康老人和衰老或亚健康的老人,是一项具体而又复杂的问题。我想提出以下几方面依据,进行综合评估。

1、运动器官

即骨骼、肌肉有无萎缩和退行性改变,运动如果受到一定限制或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都将使生命失去光彩。老年人上楼或爬坡时,若感到膝盖酸痛,或是感到提腿无力,腰酸背痛,表明是髌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由于老年人活动少,四肢肌肉容易产生萎缩,腹壁肌肉张力降低,脂肪堆积,大腹便便,站起来四肢细长,被戏称为“蜘蛛人”,其实这已经为许多疾病创造了条件。

2、重要内脏器官功能

如肝、心、脾、肺、肾和消化系统都应协调有致地工作,如果有任何脏器出现障碍,都将牵动其他器官,引起“制肘”。老年人某一器官的疾病,都会引发健康问题乃至生命危险。以高血压为例,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但由于年龄或工作繁忙,老年人往往不予重视,血脂增高,动脉硬化,开始出现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的现象,心脏冠状动脉逐渐狭窄,会引起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猝死。若脑动脉出现问题,则可能引发头晕头痛,脑血栓或脑溢血,即脑卒中,严重者也可发生猝死。

3、神经系统、思维和智力功能

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庞大的细胞集群,肩负着许许多多的功能,有着近乎无限的潜力,人类目前的聪明才智仅仅是它功能的5%,开发潜力,提高老年人的适应能力是有基础,有据可依的。老年人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常常发生大脑皮层萎缩,反应迟钝,容易发生烫伤、摔跤,回答问题时语言断断续续,记忆力改变等表现。对往事回忆清楚,对近期的事记忆力却明显降低,最常见的是,不断地寻找自己最常用的东西,如眼镜、钥匙等。一旦出门忘却回家的路,便会发生老人走失,流落于荒野或他乡的情况,对这样的老就需要在衣服上缝上家庭住址、电话和子女姓名。

老年人睡眠障碍表现为经常打瞌睡却又睡不着,夜间入睡3—4小时,早晨起得很早,主要是中脑松果体萎缩,褪黑素分泌减少。褪黑素是人体生物钟所不可或缺的内分泌激素,用口服的方法补充需经过消化道至肝脏又被分解,改用舌下含化,直接吸收进入血液效果会

更好一些。这种给药方法成为最佳途径,让老年人睡眠好,有利于大脑整体保护,降低或推迟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

4、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有些老年人有时表现自私和贪婪,另一些人则又表现为对什么都无所谓,两个极端造成老年人容易在社会和家庭中受到指责和伤害。譬如换“股票”或“金佛”之类的案件屡有发生,骗子就是利用了老年人比较简单的思维,只想到有利可图而忘却了陷阱。因此,不能无休止地谴责他们,而应该看到他们内心深处的身不由己,在不知不觉中犯下的错误,这是一种病态或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5、皮肤和毛发

在皮肤方面,老年人最常见的皮肤干燥,失去光泽,出现皱纹,老年斑、黄褐斑,白发、脱发等等。为了留住青春美好的形象,造就了一门新兴的产业,即美容行业,成为抗衰老专业一支庞大的队伍。由于它起自于理发业,从业人员社会地位比较低,医学基础欠缺,文化素质较差,虽然能够迅速暴富,服务于白领人群,同时也为大众消费所不可缺,但是科技含量相对较低,整体素质需要提高。提升中老年人群美容的科技含量势在必行。

6、泌尿生殖系统

在男性,中老年人前列腺增生肥大,排尿困难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性功能减退,阳痿才是真正的难言之隐。女性对性功能受传统意识影响,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中国或国外性医学研究都认为老年人性功能并未泯灭,夫妻分床或断绝性关系都不正常,除非一方过于年老有病。在男性突发性功能改变,伴有胡须、阴毛脱落常为睾丸肿瘤,女性发生闭经、泌乳常为颅内垂体瘤,都应高度警惕。

某些老年人由于长年性压抑,发展为显阴症和窥阴症,有时会因此挨打、挨骂甚至受到法律制裁,从劳动教养到判刑,这是不公正的。这类病态早期也是亚健康人群,给予适当引导和治疗是可以康复的。

综合以上简略的介绍,说明老年、衰老和老年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不可混为一谈。要做健康老人,防止老年病,就必须重视衰老的表现,也就是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老年人退休生活在社区,如何加强社区健康管理,必将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儿童与亚健康

根据“克里威20法则”,今天的生活方式,将在20年后影响你的身体健康状况,今天的肥胖就是明天“三高”的前奏。今年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日”的主题是“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并强调预防慢性病,从青少年抓起。到底该如何做,才能改善校园里的小胖墩、小眼镜们20年后的健康状况呢?

低脂还是低糖?

吃什么最能减肥?哈佛等大学的科学家最新发现:不是米饭、面条、面包、土豆和香蕉等低脂低热食物,而是肉类、鱼类、蛋类和坚果等低糖低碳食物!

什么动物最胖?大概是猪!猪吃进去的是粮食,长出来的却是脂肪!最苗条的动物大概是豹子,而豹子只吃肉!

为什么吃粮长肉,而吃肉不长肉呢?粮食富含淀粉,淀粉和糖都属于碳水化合物。科学家发现,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除外)进入人体后,转化为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把部分血糖带到机体细胞燃烧提供能量,把多余的血糖送到肝脏合成脂肪(糖原除外)。碳水化合物越精制,血糖波动越大,营养越缺乏。血糖波动和营养缺乏在短期使你产生饥饿感和“好吃”;长期下去使你机体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下降,产生“胰岛素抵抗症”,于是血糖燃烧转化为能量的效率下降,你会变得没有力气和“懒做”。

而肉类、鱼类和蛋类基本上不含碳水化合物,不会影响血糖(“血糖指数”为零),因而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坚果虽然含有部分碳水化合物,但对血糖影响不大,所以“血糖指数”较低。吃这些食物你会能量十足而食欲稳定,变得“好做懒吃”,身材苗条,像豹子一样!科学家发现,低糖低碳饮食不会产生“胰岛素抵抗症”,所以不仅可以减肥,还可以降低“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预防“三病”(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相反,精制的高糖高碳饮食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症”,会增加肥胖,易导致“三高”,诱发“三病”。我们通常认为胖人营养过剩,其实是热量过剩、营养不良!你越胖,血糖波动和代谢障碍就越大,营养就越不良。人们都说胖人“好吃懒做”,其实是身不由己,力不从心。由于反应性低血糖、代谢障碍和营养不良,你需要不停地吃东西以补充血糖和营养,而又无法有效地把它们转化为能量以支持运动。

总的来说,减肥的关键不是(直接)控制热量,也是自己难以控制了的。控制血糖,从而间接控制热量,补充营养以加速新陈代谢才是关键所在。最健康有效的减肥法应符合三个标准:(1)含碳水化合物低,(2)血糖指数低,(3)营养素丰富。这三个标准在国际上叫做kow-carbs,中文译为“露卡素”。

健康与亚健康人群 篇3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老年体重指数与血压、脂肪肝、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0例于近一年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患者,按照体重指数(BMI)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3组,均测量3组的血压值、血脂各指标值以及脂肪肝发生率,观察测量结果。结果 A组的血脂指标明显低于C组、B组(P<0.05),C组除总胆固醇(TC)以外,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B组(P<0.05),C组的血压水平明显高于B组与A组(P<0.05),在脂肪肝发生率上,三组各两组间比较(P>0.05)。结论 中老年体重指数是形成高血压、脂肪肝、高血脂的重要诱因,因此临床给予必要的健康宣教,以控制肥胖。

【关键词】血压;体重指数;脂肪肝;血脂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76-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导致大量肥胖人群的出现,尤其是中老年人群,肥胖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同时还可能会引发心血管疾病[1]。本文探讨体重指数与脂肪肝的发生、高血脂、高血压的相关性,现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于近一年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患者,其中BMI值小于23kg/m2为正常体重,将其作为A组,超重为23kg/m2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测量所有体检人员的身高、体重,测算出每组成员的BMI值。测量所有体检人员的血压值,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当日抽取的血液,并记录血脂的各项指标。对所有体检人员进行腹部B超检查,以了解体检人员是否有脂肪肝。对本研究中非正常体重的观察对象进行适当的护理,加强健康教育,纠正其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指导其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长期坚持以控制BMI值。

1.3观察项目

观察三组脂肪肝检出率、血脂(TC、TG、LDL)、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测量结果。

1.4数据处理方法

采取SPASS15.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以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意义,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以t检验。

2.结果

2.1体重指数与血脂的相关性

A组的血脂指标明显低于C组、B组(P<0.05),同时C组除TC以外,LDL、TG明显高于B组(P<0.05),具体见下表

3.结论

肥胖症是指BMI大于或等于25,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肥胖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研究指出,肥胖可导致某些心血管疾病发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肥胖人群,其周围脂肪组织较多,过多的脂肪堆积于肝内,进而使肝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形成脂肪肝。同时,肥胖也会影响脂质代谢,从而引发高脂血症。此外,研究指出,肥胖还会导致血压升高,故肥胖症患者容易引发高血压[2]。

本研究中,对不同体重指数的三组体检人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A组的血脂指标包括TC、LDL、TG明显低于C组、B组(P<0.05),同时C组除TC以外,LDL、TG明显高于B组(P<0.05),提示体重指数越高越容易出现血脂异常,同时, C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高于B组与A组(P<0.05),B组血压略高于A组(P>0.05),提示肥胖人群容易出现血压水平异常,相比于体重指数正常及超重的人群更容易患高血压,此外,C组脂肪肝发生率最高、其次为B组、A组,两两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差异(P<0.05),提示体重指数越高,发生脂肪肝的风险越大,二者呈正相关。因此肥胖容易引发高血压、脂肪肝、高血脂,因此临床应重视对肥胖的控制[3]。

临床应对肥胖者进行有效护理,督促其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指导其加强锻炼,控制饮食,定期体检,尽可能将BMI值控制正常水平,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周建芹,于玲.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的体重指数与血脂、血压及脂肪肝的关系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7):1751-1753.

[2] 牟宝华,徐厚兰,耿桂飞等.中老年高血压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血脂、脂肪肝的相关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558-559.

健康与亚健康人群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12月期间, 在我院体检科进行体检的健康和亚健康体检者1530人, 2011年1月至12月期间健康和亚健康体检者1530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分布为 (12~83) 岁, 平均年龄42.5岁。检查者均接受了胸片、抽血、尿常规、内外科、B超、心电图检查。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给与2011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体检科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与亚健康体检者宣讲相关知识以及指导常规体检, 在此基础上从环境营造、需要满足、情感沟通和心理支持四个方面开展人性化护理。

1.2.2 观察指标和统计学分析

记录干预实施前后主要检查项目的人均检查时间, 并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每项检查人均检查时间比较

干预后, 胸片、CT、B超、碳-14、抽血、尿常规、内科检查、心电图等检查的平均时间均显著下降,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干预前后总体检时间 (包括等待时间) 具有显著差异 (P<0.05) 。具体结果见表1。

2.2 干预前后投诉率的比较

干预前投诉人数为平均3人/d, 投诉率为1.3%;干预后评价投诉人数为1人/d, 投诉率为0.4%。干预后的投诉率显著低于干预前,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4, P<0.05) 。

2.3 干预前后体检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发生率的比较

干预前、干预后体检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发生率为0.5%、0.4%, 干预前后体检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干预前后服务质量稳定。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不同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理人员自身的文化素质、行为修养、语言修养等均要求较高, 同时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将自己的人文修养转变为多替患者进行考虑, 得到患者的理解、支持[3,4]。护理服务对象由患者延伸到健康与亚健康体检者, 在本组资料中, 试验组在实行人性化护理后, 患者能积极配合检查, 同时缩短了体检的时间, 患者的投诉率也明显下降, 在本组中, 干预前投诉人数为平均3人/d, 投诉率为1.3%;干预后评价投诉人数为1人/d, 投诉率为0.4%。干预后的投诉率显著低于干预前,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在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 有几个关键的环节: (1) 环境营造[6]:以往进行健康与亚健康体检者的人数比较多, 若等待室的环境较差、声音嘈杂、人员涌动频繁, 在长时间的等待过程中易导致体验者心理烦躁不安。人性化护理要求给体检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等待环境, 抽血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收单叫号, 引导检查者先坐在沙发等侯、抽血时给检查者讲解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流程、缓解检查者紧张情绪和不耐心的心理。 (2) 需要满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学说[7]: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健康与亚健康体检过程中, 首先要满足体检者的生理需要, 比如为体检者提供饮水等;其次应给体检者讲解检查的设备状况、检查者技能、定期健康体检的重要性等, 让体检者感到安全。应站在体检者的角度, 多多为体检者考虑, 满足体检者的需求。 (3) 情感沟通:做好医护人员和检查者之间的沟通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突破点[8], 要求工作人员给与即将接受健康与亚健康体检者的体检者会心的微笑、亲切的话语、关爱的眼神和身体上的安抚。了解困扰体检者的问题, 帮助体检者分析解决, 缓解体检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在与体检者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 工作人员应注意语言修养, 用平稳, 缓和的语气, 讨论体检者担心的事情, 达成一定的共识, 使体检者能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健康与亚健康体检, 并积极配合检查技师和医生完成检查。 (4) 心理支持:体检者为了能够早期发现自己身体的异常状况才定期进行的体检, 以达到是自己身体得到最及时和对恰当的护理。检查人员应该站在病人的角度, 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依据, 帮助体检者分析目前状况, 帮患者解读检查结果, 一旦发现异常, 应该做出科学的意见, 同时给与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 发动体检者的家属, 帮助体检者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5) 同时介绍先进的检查设备能给体检者安全感, 增加体检者信心, 健康知识宣教, 包括:墙报、小册子、宣传单张等等, 工作人员引导检查者定期进行体检, 做到将定期随访的重要性深入到每一个体检有异常检查者心中, 以达到预防疾病, 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 人性化护理是当代医学模式的必然趋势, 在检查者进行健康与亚健康体检中显示了明显优势, 给检查者以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关怀, 提高检查的效率, 保证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投诉率, 值得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健康与亚健康人群体检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 给与在我院体检科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与亚健康体检者宣讲相关知识以及指导常规体检, 在以往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环境营造、需要满足、情感沟通和心理支持4个方面开展人性化护理。记录干预实施前后主要检查项目的人均检查时间, 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①干预后, 胸片、CT、B超、碳-14、抽血、尿常规、内科检查、心电图等检查的平均时间均显著下降,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②干预后的投诉率显著低于干预前,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③干预前后体检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人性化护理是当代医学模式的必然趋势, 通过给予检查者以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关怀, 提高检查的效率, 保证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投诉率, 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健康与亚健康体检,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峻.人性化服务-现代护理的发展趋势[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16 (5) :4-6.

[2]丁炎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3 (14) :84-85.

[3]王丽, 李继平.基于文献计量学我国人性化护理管理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6 (12) :1795-1797.

[4]杨燕贻.公立医院应加大人性化医疗服务的力度[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6 (7) :823-824.

[5]李丽萍.感悟美国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人文关怀[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21 (1) :30-32.

[6]丁晓月.人性化护理在健康与亚健康人群体检中的应用效果[J].家庭护士, 2010, 31 (6) :351-353.

[7]杨燕贻.公立医院应加大人性化医疗服务的力度[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1 (1) :130-132.

签约人群健康管理方案 篇5

1、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电子),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已建档的要进行修改完善。

2、管理健康档案:调取健康档案,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二、0-6岁儿童健康管理

1、新生儿访视:新生儿家庭访视,上门服务,询问一般情况、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为新生儿测量体温、体重、进行体格检查等;进行喂养指导、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指导。建立《母子健手册》、居民健康档案;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6岁后转入普通人群健康档案(电子)实行动态化管理。

2、满月健康管理

满月后及时到卫生院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询问新生儿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测量体重、身长、头围、体格检查、进行喂养指导、疾病预防指导。3、3月龄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进行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科学喂养、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指导。4、6月龄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检测)、听力筛查(行为测听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进行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科学喂养、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指导。5、8月龄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检测),仅用于6月龄未检测的儿童),进行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科学喂养、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指导。6、12月龄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听力筛查(行为测听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进行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科学喂养、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指导。7、18月龄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检测),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进行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科学喂养、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指导。8、24月龄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听力筛查(行为测听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进行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科学喂养、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指导。9、30月龄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检测),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进行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科学喂养、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指导。: 10、36月龄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听力筛查(行为测听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进行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科学喂养、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指导。11、4岁儿童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膳食、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查(或血红蛋白)、视力筛查,合理膳食、生长发育、疾病预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指导。12、5岁儿童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膳食、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查(或血红蛋白)、视力筛查,合理膳食、生长发育、疾病预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指导。13、6岁儿童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膳食、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查(或血红蛋白)、视力筛查,合理膳食、生长发育、疾病预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指导。

三、孕产妇健康管理

1、孕早期健康管理

在孕产妇孕13周前建立《母子健康手册》;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分娩结束后,转入普通人群健康档案(电子),实行动态化管理(终生);做出健康评估(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观察体态、精神等;辅助检查免费1次(一般体格检查、妇科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进行孕早期生活方式,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避免致畸因素,提前预约下次产前检查时间。

2、孕中期健康管理(16-20周)

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血红蛋白、尿蛋白检查,进行孕中期生活方式,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如属高危孕产妇,联系转诊,并在两周内随访转诊结果,预约下次产检时间,并告知和督促产前筛查、产前诊断。

3、孕中期(21-24周)

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血红蛋白、尿蛋白检查,进行孕中期生活方式,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如属高危孕产妇,联系转诊,并在两周内随访转诊结果,预约下次产检时间,并告知和督促产前筛查、产前诊断。

4、孕晚期(28-36周)

自我监护方法指导,自然分娩、母乳喂养指导,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高危孕产妇,及时联系转诊。

5、孕晚期(37-40周)

自我监护方法指导,自然分娩、母乳喂养指导,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高危孕产妇,及时联系转诊。

6、产褥期健康管理

要在产妇出院1周内到家中访视,开展产褥期健康管理,体格检查、妇科检查、保健指导、异常产妇到原分娩机构检查。

四、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

1、健康管理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电子),实行动态化管理,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解读体检报告,根据体检结果进行相应健康指导。

2、体检服务

进行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黑白B超、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蛋白胆固醇、心电图;腹部B超(肝、胆、胰、脾)。

3、中医药服务

提供中医体质辨识,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五、高血压健康管理

1、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电子),实行动态化管理,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针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

2、体检服务

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每季度测量血压一次,全年不低于4次,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若不需要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了解服药情况,询问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喝酒、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对血压控制满意的,预约下次随访。

六、糖尿病健康管理

1、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电子),实行动态化管理,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针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

2、体检服务

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每季度测量血压一次,全年不低于4次,对第一次出现血糖控制不满意,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若不需要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了解服药情况,询问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喝酒、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对血糖控制满意的,预约下次随访。

七、严重精神障碍患健康管理

1、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电子),实行动态化管理,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针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

2、体检服务

征得监护人与(或)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包括一般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血常规(含白细泡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等;根据病情增加随访次数,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疾病,社会功能情况、了解服药情况及各项检查结果等。

3、随访服务

(1)病情不稳定患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对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内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3)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4)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八、肺结核健康管理

1、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电子),实行动态化管理,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针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肺结核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2、对可疑肺结核患者开具“双向转诊单”推荐到定点机构检查;

3、接到上级专业机构管理肺结核患者的通知后、72小时内访视患者,确定督导人员,提醒患者按时取药和复诊。对患者居住环境进行评估,告诉患者及家属做好防范工作,防止传染。

4、告诉患者出现病情加重、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就诊。若72小时内2次未随访到患者,则将访视结果向上级专业机构报告。

5、患者服药每次都要在医务人员或家庭成员的督导下服药。

6、医务人员至少每月记录1次对患者的随访评估结果;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有则紧急转诊,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了解患者服药情况,询问上次至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其它疾病状况、用药史和生活方式。

7、对按时服药的继续督导服药,定期复查,并预约下一次随访时间;对不按时服药的,要查明原因,若是不良反应引起的,则及时转诊;若其它原因,则要对患者强化健康教育,若漏服药次数超过1周及以上,要及时向上级专业机构继续报告。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要立即转诊,2周内随访。根据病情需要增加随访次数。

******中心卫生院

超级健康人群的秘密 篇6

不要讨厌健康的人,相反,要向那些成功呆在病人堆里很久而没事的人偷师和一步一步地增强你身体的免疫力。

为身体而锻炼

Jennifer Cassetta,一个在纽约的武术指导师声称她从来不生病,她同样教武术的爸爸和奶奶也是这样。“我相信这是使思想平静和释放压力的整体方法在作用,”她说,“心脏的加固和训练可以帮助提升免疫系统。”

Cassetta说自从她8年前开始练武术,她的健康就戏剧般改变了。在这之前,二十几岁时,她是一个吸烟。每天晚上都出去吃饭和喝浓咖啡的女孩。

“当我开始锻炼,我就开始戏剧性地改变我的习惯,”她说,“我整理我的日常饮食,多锻炼还有戒烟。现在我虽然三十岁了,但我有更多的精力,我看上去更好了,还有我比我以前更强壮了。”

一场精力充沛的练习比赛能够增强循环,一名基督教徒Northrup,MD,她是《女性身体,女性智慧》的作者。“无论什么时候循环都在增强,那你就大量地获得了白血球,”她说,“所以它们能检查外来细菌和很容易吞噬它们。”

注意你的口

芝加哥公共关系咨询师Joanna Broussard认为有规律使用杀菌漱口水来漱口是可以帮助改善她的口腔卫生健康,可能也帮助抵御其他疾病。

12年前,Broussard的口腔卫生学者说服她坚持刷完牙之后漱口。“所以我努力和养成了每天早上这个习惯,”她说,“自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再也没感冒。当身边的人感冒或者得了流感,我似乎是免疫的。”

另外一个使你坚定不移地刷牙和漱口的原因是糟糕的口腔卫生和口腔疾病与更严重的疾病有关联,包括糖尿病。一天一个苹果真的有效

妈妈说的“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可能是对的。一个叫槲皮素的天然抗氧化剂,是在红苹果、花椰菜和绿茶中发现的。它可以给那些有压力的人增强免疫力。

Appalachian州大学的David Nieman博士和教授指导的研究结果显示,骑自行车的人群在连续5周每天都摄入1000毫克槲皮素后再接着进行两周极限训练,只有5%的人报告指出患有上呼吸道疾病。然而摄入安慰剂的骑自行车的人群在两周后的极限训练当中有45%患有疾病。不管怎样,这两组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上是没有显著区别的。

再者,研究者发现摄入槲皮素增补剂的运动员比起摄入安慰剂那组的人能保持较好的心理警觉性和反应时间。所以去吧,把红苹果买回来储存,之后你或许会感谢妈妈的。不要担心,征服压力

Nerthrup说,不要去想会得病。对不利事物的恐惧和期待实际上会降低免疫力的。“当人们总在担心会生病时,他们确实极其担心他们自己。”

不断的担心会引起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还有,这些压力激素能够削弱身体整体的免疫力。“当皮质醇水平慢性升高时,免疫系统会骤然下降,”她说:“当你一直都在压力下,你自身会产生高水平的类固醇。”

增加你的维生素摄入

Northrup说我们有缺乏维生素D的全球性流行病。每个人都需要维生素D,就在食物如红大马哈三文鱼、蛋类和牛奶中能够找到它。

Hyla Cass,MD是一名全科医师和《8星期达到精力充沛的健康》的作者。她补充说,某些例如酸阻滞剂这样的处方药能够剥夺人体中像维生素D这样的营养素。

Elisabetta Poloti,RD,硕士,是Duke饮食和健身中心的营养指导师,她说调查显示,那些不健康的人普遍没有摄取足够维生素C。

柑橘类水果是维生素C的丰富来源。“有个神话的说法,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她说:“但确切说是从果蔬中摄取适量的维生素C能够增强免疫力。”

注意身体

Atlanta室内设计师Melissa Gait相信“精神胜过药物”的态度。“在我生命中我没有时间生病,”经常旅行的Galt没有吃任何东西去抵抗病菌。“我不相信药品也不认同它。”

Northrup认为,每种想法都伴随着你身体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她说,所以积极的态度能够增强一氧化氮的水平,一氧化氮能够帮助平衡神经递质,提高免疫力和增加循环。

“无论何时,从积极态度到锻炼中使一氧化氮水平高,实际上你正在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她说。

时常冥想

Californial州的Santa Monica,是Felice Rhiannon的瑜伽治疗专家。她称赞冥想和呼吸练习能改善她的身体和情感健康。“冥想练习帮助镇定我的神经系统和使免疫系统较少干涉地运行,”她说。对于Rhiannon来说,“较平静的精神就是较平静的身体。”

“最大的变化是我平静的精神和安逸的感觉,”她说,“我没有年轻时那么频繁地感冒。我睡眠改善了,处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压力的能力也提高了。”

Wisconsin和Harvard大学的研究人发表在2003年的《身心医学》期刊上的一个研究里发现,参加8周训练调停的自愿者比起没有参与调停的人来说,显著地产生了更多的对抗流感的抗体。

增加你的社会关系

Carnegie Mellon大学的心理教授兼博士,Sheodon Cohe,他的研究是测试压力和社会支持对免疫力和健康的作用。他指出,有一些个性因素是关于暴露于病毒环境中可以抵抗不感冒的个体的。

继续增加你的社会关系

例如,当暴露于病毒环境当中时,性格外向的人比性格内向的人更少机会得感冒。“我们实际上控制了他们的免疫力,”他说,“解释不是性格外向的人与更多的人接触因此而对病毒有免疫力。性格外向的人有某种东西似乎在保护他们。”

有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络也是同等重要的,Cohen说。他补充说,属于多社交团体的人暴露于病毒环境中是不太可能形成感冒的,在流行病学中具有说服力的文献指出,有较多不同社交网络的人也不太可能患有心脏疾病和寿命比较长。

强调积极性

Cohen的研究暗示被形容为快乐、热情和镇定的情绪积极类型的人是比较少可能得感冒的。

Cohen和Carnegie Melion大学的研究人员面试了193名健康成年人,连续两周记录他们每天所经历的积极和消极情绪。然后将这帮自愿者暴露于感冒和流感病毒环境当中。那些有积极展望的人群被报告说,较少有感冒症状和对上呼吸道疾病有抵抗力。

“这是个体的稳定特征,”他说,“这不是由他们暴露于病毒当中有多快乐所驱动的。”

反复洗手

洗手可能听上去是与病菌斗争的明显建议,但是调查表明,我们大多数对于上完洗手间洗手不是很警惕。

“为了预防疾病,经常洗手是重要的,”cass说。“在感冒和流感季节,一天多次用肥皂洗手,因为你正在与各种各样的病原体接触,例如门锁,楼梯栏杆、其他人群,你确实应该洗手。”

根据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秒的正确洗手是防止美国人每年10亿感冒发生的最有效途径,更不用说其他传染病了。

睡好觉

睡眠是保持健康的最好途径之一,Cohen说高效睡眠是关键。一躺上床就马上睡着而且沉睡的人相对于那些整晚时不时就醒来的人来说,更能对抗感冒。

Northrup认为,一个优质的晚上睡眠将修复你的免疫系统,因为当你有个优质睡眠时,N-乙酰-5-甲氧基色胺水平上升,它将提高免疫力。

健康与亚健康人群 篇7

1.1 研究对象

某学校健康体检的教师员工共381人,其中男性243人,女性138人。年龄介于19~91岁,平均年龄为(46.00±14.55)。

1.2 方法

受检者由专业人员测定身高、体重、血压。晨抽空腹静脉血,检测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各项指标。

1.3 判定标准

体重用电子体重秤测量,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以BMI≥24 kg/m2为超重界限,BMI≥28 kg/m2为肥胖界限,<24 kg/m2为正常。总胆固醇(TC)>5.72 mmol/L,甘油三酯(TG)>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78 mmol/L定为血脂异常。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体检人群中空腹静脉血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阳性结果异常率分别为5.5%、37.5%、36%、22%、31.2%。

2.2 不同年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析。见表1。

2.3 不同体质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析见表2。

注:*与35岁以下TG比较P<0.01

*注:*与<24(kg/m2)比较P<0.05

3 讨论

血脂异常是指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的升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肥胖与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关联,并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近几年都有上升趋势,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而肥胖又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存在一定关系[1,2]。从本次体检中空腹血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阳性结果异常率分别为5.5%、37.5%、36%、22%、31.2%;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5岁以上年龄组血脂异常指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的年龄组。这就提示可以从35岁年龄段开始就要重视预防工作,以避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高血脂。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肥胖与血脂异常存在一定的关系,可能与饮食结构,工作紧张有一定的关系。说明体质指数越高,患病率就越高。超重和肥胖异常检测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虽然肥胖、血脂异常发生因素中,遗传因素、年龄因素不可控制,但是生活行为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平衡膳食,合理运动,形成良好地生活行为习惯,积极控制体重,降低慢性病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体重与血脂异常发生情况及相互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某学院教职员工381名健康体检空腹血液血脂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健康体检人群中空腹静脉血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检测阳性结果异常率分别为5.5%、37.5%%、36%、22%%、31.2%;超重和肥胖者甘油三脂、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体质指数组(P<0.05)。结论 积极控制体重降低健康人群中慢性病的发生。

关键词:健康体检,肥胖,体重,血脂

参考文献

[1]孙佳艺,赵冬,王薇.等.体重指数对10年累积高血压发病因素危险的预测作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5):436-438.

健康与亚健康人群 篇8

1 资料与方法

2012年来眼科进行健康体检的驻地单位工作人员及离退休干部共计1850例, 年龄20~80岁, 其中男性1026例, 女性824例。其中大部分为办公室工作人员, 也有教师, 工人, 银行职员, 高速公路工作人员等。眼科主要检查视力、色觉、眼底及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用苏州六六视觉科技股份公司生产的YZ6H型直接检眼镜小瞳孔检眼;裂隙灯用苏州六六视觉科技股份公司生产的YZ5FI型裂隙灯。

2 结果

在1850例体检人员中各类疾病发病情况如下, 见表1。

从表1可见眼科健康体检中最常见五种疾病是屈光不正、视疲劳、视网膜动脉硬化、慢性结膜炎、老年性白内障, 他们中有的患多种疾病。在这五种疾病中除老年性白内障多发生在50岁以上人群和年龄相关外, 其它疾病可发生在各年龄段。

3 讨论

在眼科健康体检中最常见的主诉就是视力下降, 经常有眼酸胀, 干涩, 异物感等症状。经全面体检发现有的可见有结膜充血、滤泡等慢性结膜炎表现, 有的有结膜结石, 许多除屈光不正外并无其他器质性病变。经询问病史和了解生活工作习惯, 发现许多有上述症状者有共同特点:长期面对电脑屏幕或伏案工作。有的甚至在休息时间也在玩电脑游戏或上网聊天。用眼过度势必导致眼疲劳。长期面对电脑屏幕也会使瞬目减少, 眼球暴露面积增加, 可使泪液蒸发加强, 泪膜稳定性改变, 导致角结膜上皮损伤, 易引起干眼症和慢性结膜炎[1]。针对此类患者我们为其分析病因, 建议注意用眼卫生, 双眼注视屏幕或书本超过1h就要休息进行远眺, 做眼保健操, 按摩眼周穴位, 多参加室外活动, 使眼内肌能够充分放松, 从而减轻眼疲劳, 预防干眼症, 防止屈光不正的发展。对于慢性结膜炎和结膜结石同时给予积极治疗。

视网膜动脉硬化是眼科另一高发病变。眼底是全身唯一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到血管的部位。任何导致全身动脉和小动脉硬化的全身疾病都可累及视网膜血管,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并且在视网膜上出现相当典型的特征性病变。眼底所见对某些全身性疾病的诊断、处理及预后等方面, 可提供客观依据[2]。通过眼科体检我们发现视网膜动脉硬化发病率较高, 并有年轻化趋势, 在40多岁甚至30多岁即有较多患病率。有些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大部分无任何疾病史。据报道动脉硬化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吸烟、酗酒有较大相关性[3]。我们通过为患者分析病因, 建议他们要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劝其要戒烟、限酒, 低盐、低脂饮食, 注意锻炼身体减轻体质量。经积极治疗和预防, 轻度动脉硬化可以逆转。

此外对于体检中发现其他疾病, 我们都为患者解释病因, 告之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向体检者普及预防保健知识, 使他们通过体检不但可以发现疾病, 还懂得如何预防疾病, 促进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袁野, 何书喜.视频终端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及机制[J].国际眼科杂志, 2012, 12 (5) :892.

[2]张承芬.眼底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605.

健康与亚健康人群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宝鸡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健康体检者, 通过一般体格检查及既往病史的询问, 排除糖尿病、高血压、器质性疾病者, 共收集到表观健康者10 476例, 其中男6 578例, 女3 898例, 年龄18~89岁, 平均 (45.29±11.82) 岁。

1.2 仪器与试剂

德国罗氏PSA-PROEC2全自动标本前处理系统及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原装试剂及质控物。

1.3 检测方法

非抗凝真空采集管, 采集空腹静脉血2.5 ml, 放入德国罗氏全自动标本前处理系统 (型号PSA-PROEC2) 进行离心 (离心时间10 min、3 000 r/min、离心半径16 cm) 处理, 传送到罗氏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血脂4项包括: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 、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血糖检测原理为葡萄糖氧化酶法。血脂检测原理为酶比色法。

1.4 诊断标准

血糖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2], 空腹血糖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正常值为3.9~6.09 mmol/L, FPG≥6.10 mmol视为高血糖,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 为6.10~6.99 mmol/L, 血糖≥7.0 mmol/L考虑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 。血脂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3], 血脂异常值为TC≥5.18 mmol/L, TG≥1.70 mmol/L, LDL-C≥3.37mmol/L, HDL-C<1.04 mmol/L。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年龄组间血糖、血脂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血糖与血脂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不同血糖水平下血脂的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血糖水平下血脂异常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空腹血糖及血脂测定结果

FPG、TG、TC、LDL-C及HDL-C均值水平在各年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05) 。FPG均值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在60岁以前, TG、TC及LDL-C的均值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在60岁以后有下降趋势;HDL-C均值在18~29岁及≥70岁年龄组中较高, 与年龄变化的关系不明确, 见表1。

2.2 空腹血糖与血脂的相关性

TG、TC及LDL-C与FPG存在正相关 (r=0.186, 0.139, 0.145, P<0.005) , 而HDL-C与FPG呈负相关 (r=-0.105, P<0.005) 。

2.3 不同血糖水平下血脂的比较

10 476例体检者按FPG水平分组, 正常组9 608例, 高血糖组868例, 高血糖组TG、TC及LDL-C均值均高于正常组 (P<0.005) , HDL-C均值低于正常组 (P<0.005) , 见表2。

血糖增高者中IFG组414例, DM组454例, DM组TG均值高于IFG组 (P<0.05) , HDL-C均值低于IFG组 (P<0.05) , IFG组与DM组间TC及LDL-C均值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3。

2.4 不同血糖水平下血脂异常检出率的比较

经行列表χ2检验, 正常组、IFG组及DM组3组间TG、TC、LDL-C及HDL-C异常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经趋势χ2检验, 高TG检出率及低HDL-C检出率:DM组>IFG组>正常组;高TC检出率及高LDL-C检出率:IFG组>DM组>正常组。见表3。

(mmol/L)

(mmol/L)

3 讨论

糖代谢异常来源于胰岛素抵抗, 而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是脂肪代谢异常, 脂肪异常分布、过度堆积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病因。脂肪代谢异常是糖代谢紊乱的驱动因素。同时脂肪激素的分泌失调、血脂紊乱、脂肪酸等促进亚临床炎症状态的发生, 并对血管有不良的影响, 均暗示脂代谢紊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4]。近年来一些前瞻性研究表明, 很多DM患者的脂代谢异常往往发生在糖代谢紊乱之前, 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脂质代谢紊乱[5]。导致糖尿病性的脂代谢紊乱的因素有很多, 如脂蛋白脂酶的调节作用、胰岛素对肝脏载脂蛋白的影响、胰岛素外周作用以及胆固醇脂转运蛋白活性等[6]。

本研究结果显示, FPG与TG、TC及LDL-C呈正相关, FPG与HDL-C呈负相关。相对于血糖正常人群, 高血糖组的TG、TC、LDL-C水平明显增高, 而HDL-C水平下降。IFG及DM人群伴随的血脂异常以TG升高为主, 这与国内外报道一致[7,8,9], TG升高检出率在IFG组、DM组分别为50.00%、55.73%, 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 同时, TC升高、LDL-C升高、HDL-C降低的检出率也高于血糖正常人群。而相对于IFG人群, DM组TG水平更高, HDL-C水平更低, TC及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本研究还发现, FPG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 而TC、TG、LDL-C水平, 在60岁之前各年龄组均存在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 60岁以后较前有所下降, 提示糖代谢与脂代谢紊乱与年龄有关。

总之, 在健康人群中定期进行血糖、血脂检测, 有利于提高人们对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认知, 便于提早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干预, 对防治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有着积极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宝鸡地区表观健康人群血糖与血脂的现况及相关关系。方法 测定10 476例健康体检者的空腹血糖 (FPG) 、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PG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 TC、TG、LDL-C水平, 在60岁之前各年龄组均存在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 60岁以后较前有所下降;FPG与TG、TC及LDL-C呈正相关 (r=0.186, 0.139, 0.145, P<0.005) , FPG与HDL-C呈负相关 (r=-0.105, P<0.005) ;高血糖组TG、TC、LDL-C水平高于正常组 (P<0.005) , HDL-C水平低于正常组 (P<0.005) ;糖尿病 (DM) 组TG均值高于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IFG) 组 (P<0.05) , HDL-C均值低于IFG组 (P<0.05) , IFG组与DM组间TC及LDL-C均值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血糖与血脂存在相关性, 积极干预高血糖及血脂异常, 有利于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关键词:体检人群,空腹血糖,血脂,相关性

参考文献

[1]张啸飞, 胡大一, 丁荣晶, 等.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现况及流行趋势[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2, 40 (3) :179-187.

[2]陆再英.内科学 (第七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70-773.

[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390-419.

[4]潘长玉.代谢综合征认识和防治的新进展[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5, 21 (4) :298-300.

[5]田景伦, 周毛吉, 何书经, 等.脂代谢紊乱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分泌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8, 16 (7) :391-393.

[6]许樟荣, 王爱红.糖尿病与血脂异常[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6, 25 (4) :311.

[7]HAFFNER SM,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yslipidemia management in adults with diabetes[J].Diabetes Care, 2004, 27 (Suppl1) :68-71.

[8]耿亚辉, 马娜敏, 于世林, 等.中青年人群血糖血脂分布特点及相互关系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3 (4) :485-487.

健康与亚健康人群 篇10

1 背景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与雾的微小水滴组成的集合体,通常以气溶胶(粒径为0.001~100μm)形式存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半挥发性有机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4]。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particle matter),通常把粒径≤10μm的颗粒物称为PM10,因其可进入呼吸道故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5]。粒径为5~10μm的颗粒物多沉积在上呼吸道;粒径为2.5~5μm的颗粒物多沉积在细支气管和肺泡;粒径在2.5μm以下的颗粒物(PM2.5)75%在肺泡内沉积,相当于头发丝的1/30,俗称“可入肺颗粒物”[6]。

国际上更关注PM2.5的原因有两方面:(1)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范围在0.001~100μm之间,PM2.5是大气颗粒物中粒径比较小的一部分,人为污染排放的细颗粒大部分属于此类,且近年来排放量上升趋势明显[7];(2)2.5μm这个粒径范围以内的颗粒物可吸入肺并与肺泡结合,对人体产生很大危害[8],当然具体危害还需考虑颗粒物的具体的理化性质,故而环境领域将PM2.5(即细颗粒物)作为衡量颗粒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PM2.5本身成分差异大,为多环芳烃(PAHs)、重金属、细菌、病毒的载体,可通过呼吸屏障直达呼吸道深部,甚至直接影响肺泡的氧气交换,造成肺的损伤[9];小于0.1μm的颗粒,可以通过肺,直接进入血液,不经肝脏的转化即对全身起作用,对神经、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产生直接危害[10]。其中还包括一些病毒、细菌,也会引发肺部炎症,且细颗粒物所致炎症,其危害远大于粗颗粒物所致炎症。现代病理学研究表明,雾霾可通过氧化、炎症刺激对动物或人体的遗传物质产生损伤[11,12,13]。相对于PM10来说,PM2.5显然对于人体的健康影响更大。

2 卫生部门相关研究工作的进程及面临的困难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后,中国就开始监测名为“飘尘”的颗粒物浓度,也就是粒径≤100微米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后来随着环境检测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污染危害认识的提高,对空气颗粒物的关注逐渐集中到PM10、PM2.5。颗粒物作为空气污染的主要组分,其对健康的影响一直是有关研究关注的重点。如80年代初开展的我国26个城市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关系调查;1979—1993年,宣威人群肺癌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14];不同燃料类型大气污染与肺癌、大气氟污染与居民健康等研究中TSP、PM10均是重要指标。其中,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的广州、武汉、兰州、重庆四城市空气污染对儿童呼吸健康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PM10、PM2.5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明显大于SO2、NOx[15]。回顾过去10年,我国研究了大气主要污染物与人群健康的关系,确证了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并得到了一些定量结果。然而,由于长期对该领域研究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近五年我国973计划和863计划对该领域研究的资助仅一项(空气颗粒物致健康效应基础研究),使全国雾霾健康研究的专业机构科研基础严重不足,导致我国对PM2.5的监测是零散的、间断的,得到的结果也是局域性的,数据系统性较差,有限的观测结果不能全面反映中国PM2.5污染的整体状况,从而无法开展深入分析。当前面临高强度、大范围雾霾污染,我国没有在技术、思想上做好准备,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信息的贮备,集中表现为:专业人员缺乏、能力建设有待提高、健康状况基础数据积累缺乏、雾霾毒理学的基础性研究薄弱,针对“中国特色”(浓度高、来源多、时间暴露长、波动幅度大)的雾霾污染队列研究几乎没有。也让我们无法在短期内确定雾霾对健康影响。

尽管很多国外研究为PM2.5的有害健康效应提供了证据,但发达国家的暴露反应关系未必适用于中国。欧美的颗粒物多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而我国的大气颗粒物以煤烟型为主[16]。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在各种来源的颗粒物中,来源于机动车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相对较大[17,18]。

在我国当前能源结构和技术条件下,雾霾污染治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雾霾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将持续很长时间[19]。开展雾霾人群健康影响研究,可以回应公众目前对雾霾天气的关切,提出和推动针对性防护手段,保护敏感或脆弱人群,也可以唤起社会和公众对环境污染危害的认知、形成全社会共识,推动环境治理工作;同时,对于预测疾病负担、开展健康预警、提供防护建议、制订防治政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国家层面目前开展的工作

为提高公众对雾霾的关注度,提高各地方在雾霾污染下的应急管理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雾霾医学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的科研技术支撑单位,及时做出响应:(1)建立雾霾健康影响的工作机制。2012年1月,针对严重的雾霾天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由主要中心领导负责、环境所、信息中心为主体,有关处室相配合的组织机构,组成由环境卫生、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毒理、流行病统计等各方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着手开展雾霾天气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综合检测与基础研究。(2)设立雾霾监测点,开展雾霾健康风险评估。自2014年起,中国疾控中心开展了北京市区外环境大气PM2.5的监测,对空气污染疾病监测点PM10、PM2.5主要成分及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按季度完成4期“雾霾健康风险评估报告”。(3)开展雾霾与健康的基础研究工作。探索雾霾和非雾霾天气下室内外PM2.5相关关系;特别就空气净化器的选择和使用提出了权威性评估和建议,以《雾霾与健康知识问答》及专题采访和报道向社会发布。针对空气污染与健康热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消除公众疑虑,做好群众健康防护宣传倡导。(4)开展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2013年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卫生计生委组织在16个省份开展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在2013年工作基础上,2014、2015年继续争取中央财政支持,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计划在2020年之前,建立覆盖全国的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网络,并以长期、连续的监测为基础,逐步开展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风险评估。(5)开展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研究。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设立“雾霾天气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建立雾霾天气相关的敏感疾病、脆弱人群及健康风险筛选技术。开展室内外PM2.5浓度关系研究及PM2.5急性毒性健康危害评价方法研究,为进一步制定人群防护措施和预警干预提供依据。

4 工作设想

4.1 公众健康影响评价

4.1.1 建立和完善空气污染(雾霾)人群健康影响综合信息网络

建立国家、省、市三级雾霾与人群健康监测信息网络,国家级作为数据中心,负责信息汇总和发布;省级负责信息的审核;地市级负责信息的上报。对现有人群健康监测信息体系进行完善及整合,探索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对接方法。获得准确的人群发病率、病死率、死亡率、体内负荷等关键指标,形成涵盖空气质量、居民死因、医院门急诊、急救中心、出生缺陷、敏感人群、普通人群生物监测等基础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的网络,切实解决制约我国目前关于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综合评价的瓶颈问题。同时,开展公共卫生信息体系管理策略研究,制定数据服务规则,针对数据共享建立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制度,提供行政依据。

4.1.2 建立空气污染(雾霾)人群健康影响监测技术和方法

开展雾霾健康影响监测的方法学研究,通过试点监测和专项研究,进一步筛选和优化监测评价指标、规范监测频率和监测方法、完善全过程质控体系、完善监测数据采集、上报、分析及报告程序。开展以监测为前提的特征污染物筛选、成分解析技术研究,医院门、急诊监测模式及质控体系研究、雾霾健康效应指标以及健康影响生物监测体系等研究。对目前已经启动的空气污染(雾霾)人群健康影响前期16个省43个监测点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对现有的监测方法,建议疾控局组织专家重新论证,完善补充,以利于今后监测工作的扩大和深入;加强监测工作的国际合作,邀请环境与健康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就目前雾霾健康监测提供咨询。

4.1.3 雾霾对人群急性健康影响的研究

针对不同区域雾霾污染特征,选择典型城市,开展雾霾对人群健康的急性影响调查:利用现有的人群全死因监测报告信息、急诊、医疗机构住院报告等资料,以及环境、气象、流感等连续性监测信息,在去除疾病本身的长期趋势、季节性趋势以及气象变化、流感流行、随机波动等影响因素后,估计雾霾可能造成的急诊、住院、死亡等人群严重急性健康影响;以代表性的医疗机构门诊总就诊人次和分科室就诊人次、重点科室病例发病、就诊、诊断、住院和死亡等个案信息为基础,结合环境、气象等资料,估计雾霾可能导致的医疗机构超额就诊情况,评价超额就诊、发病、转归与雾霾污染程度、有害物间的数量关系。探索建立雾霾健康影响快速评估方法,为空气污染治理、重点人群健康保护和医疗应对保健等提供基本信息和建议。

4.1.4 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的队列研究

空气污染是低剂量长时间暴露,对人群健康的慢性影响至少需要8~10年的观察期,目前尚缺乏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慢性影响结果。对于空气污染(雾霾)对于人群健康影响的因果关系确认也需要进行队列研究进行验证。因此,需要在基础数据较好的地区,建立出生队列、敏感/脆弱人群(小学生,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哮喘及心血管疾病病人)研究队列,采用通过长期、固定、连续性跟踪观察,发现病因学线索、探索雾霾污染对特定人群长期健康效应及其暴露方式。另外,还需要开展雾霾健康效应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在暴露人群中筛选特异、灵敏的暴露标志物和人体雾霾健康影响的特应性基因。

4.2 健康风险评估

4.2.1 雾霾有害成分、区域特征、浓度检测方法研究

在与环保部门沟通卫生所需检测指标可及性的前提下,在国家和各省疾控机构层面建立雾霾检测实验室,配备检测雾霾有害成分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初步形成由县市机构采样、省级机构检测,国家机构负责检测方法和质控的运行机制。以健康为导向,开展雾霾有害成分、区域特征、浓度检测方法研究,加强技术培训和质量控制,规范空气雾霾采样技术和检测技术,进行雾霾组分中有害成分粒径、分布、浓度、来源的鉴定和解析,揭示雾霾有害成分的毒性特征、区域特征和暴露特征;识别大气中导致各种健康危害的污染物组成成分及其来源,提出污染物健康影响浓度阈值及对应的健康风险,开发暴露评价平台,确定大气污染物与人体健康关系,指导地方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

4.2.2 雾霾特征污染物毒理学评价研究

针对我国雾霾污染暴露模式的特点,开展雾霾污染物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效应研究,综合污染物成分分析,筛选与健康影响关系较大的特征污染物,建立污染物毒性数据库;通过建立不同疾病模型,研究雾霾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的影响,在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基因水平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确定不同暴露模式毒性作用的靶器官、靶组织、靶分子及毒性效应剂量,建立雾霾暴露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细胞损伤、遗传物质损伤的快速评估方法,为雾霾污染物风险评估及公共卫生标准制订提供依据。

4.2.3 暴露评估

为了测量或估计人群对某一化学物质暴露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预测新型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可能造成的暴露水平,估计每种暴露途径在中暴露量中所占的比例;通过测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水平及外暴露初步了解人群的暴露情况(注意暴露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通过测量内暴露剂量和生物有效剂量,如分析血、尿、头发或其他生物材料中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掌握有害物质实际进入过作用于人体的量;通过测量空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分布及各种颗粒物上所吸附的污染物浓度,使用一些参考数据估算人体对各种环境介质的摄入量。

4.2.4 暴露反应关系研究

开展室内外PM2.5浓度关系与健康效应研究及PM2.5急性毒性健康危害评价方法研究;开展大气细颗粒物人体暴露评价,包括室内外空气细颗粒物浓度相关性、大气细颗粒物浓度与人体暴露水平的相关性、健康风险评估的数学模型等,如细颗粒物主要成分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代谢产物解析、遗传损伤标志物、氧化损伤标志物等;建立中国人群典型大气颗粒物暴露生物效应的暴露剂量-反应关系,开发重大人群疾病(主要包括:COPD/肺癌;心脑血管疾病/生殖健康三大类疾病)的典型大气污染物暴露早期生物效应指标和早期诊断方法;建立不同来源颗粒物的相关人群健康风险预警的识别技术。开发中国人群颗粒物暴露研究的健康风险评价和预警系统。研究建立雾霾天气相关敏感疾病、脆弱人群及健康风险评估筛选技术。

4.2.5 雾霾成分的交互影响研究

开展细颗粒物(PM2.5)中遗传毒性物质解析和健康效应评价,探索雾霾污染物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机制,建立毒性暴露短期效应快速评估体系和人体原代细胞的体外毒性评价。

4.3 公共卫生干预评价

4.3.1 各类防护手段效果评估

(1)个人防护用品效果评估。进行空气净化设备、口罩等个体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评价,制定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指南、评价技术规范,并进行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同时加强便携式个体防护设备技术研究以及成本-效益分析。(2)特殊人群防护效果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使用空气净化设备、个人行为方式等防护措施均适用于老人、儿童、敏感病人、交警等职业人群等特殊人群,但特殊人群生理状况和职业特点较为特殊,需要在开展大规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防护措施效果与安全性评估。如重点评估口罩呼吸阻力(戴上口罩后人体正常呼吸时的舒适度)对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对于交警,则为对执勤的影响);依据评估结果,提出特殊人群佩带防护口罩的指南。(3)个人行为防护措施评估。在实验检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雾霾天气下个人行为防护指南,指导公众通过改变个人行为进行健康的防护。如雾霾期间减少出行、关闭门窗、开启空气净化设备;佩带防护口罩等。

4.3.2 探索建立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及预警机制

(1)探索建立城市特异的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在具备雾霾监测评估技术条件的城市,试点推广区域或城市特异的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改观目前空气污染预警指标中缺乏健康依据的现状,建立相应的空气污染(雾霾)健康预警机制,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更好地使研究工作为政策服务,进而科学合理地指导公众进行健康防护。(2)建立空气污染(雾霾)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风险交流机制。在条件成熟的区域,试点建立雾霾健康风险基础信息库,开发中国人群颗粒物暴露研究的健康风险评价和预警系统,完善风险源和风险区域的管理制度;识别和排查健康隐患,实行健康风险分类分级动态管理,做好空气污染(雾霾)事件的监测、分析、评判和预警。同时,制订处置、应对和个体防护的应急预案,做好公众和媒体的风险交流工作。

4.3.3 开展大气污染健康效应对公共卫生政策影响研究

通过大气污染(雾霾)对我国人群健康影响、带来的疾病负担等系列研究,分析大气污染健康效应对我国公共卫生规划、绩效评价、服务管理、应急保障、经济负担等公共卫生政策影响,推动研究结果为公共政策服务。建议改变现有监测工作经费分配办法和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专业机构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集中优势资源联合攻关;加强部门协调与配合,建立资源和信息共享机制。

摘要:2013年以来,我国多地发生雾霾污染天气,雾霾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再次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过去10年中,我国卫生工作者以与国际接轨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大气主要污染物与人群健康的关系,确证了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并得到了一些定量结果。然而由于长期对该领域研究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所得结果具有局限性,难以开展深入分析。基于日趋严峻的空气污染形势,为提高公众对雾霾的关注度以及各地卫生机构对雾霾污染的应急管理水平,本文对现阶段国家层面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并为下一步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健康与亚健康人群 篇11

雨天养生要点:清热、祛湿、健脾

文/吴芳

最近,全国部分地区发生较大降雨过程,容易使人热毒上身,湿气入侵,脾胃不畅,所以清热、祛湿、健脾就成为此时养生的重要部分。下面就介绍一下祛湿健脾秘诀。

调整生活作息

湿邪过重的人,在早上起床的时候就会觉得头晕、腿肚发酸。而在排便的时候,大便会出现排便不畅、容易粘附在马桶上,小便的色、味就会特别重。这都是因为湿邪入体。

脾虚的人,舌苔会很厚,舌头两边没有锯齿状的齿痕,而且舌头很胖很大。有时候,咀嚼或说话时会不小心咬到舌头,这就表示出现了脾虚湿热的情况了。

应对以上问题,最佳的方法是调整饮食结构与生活作息。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至少7小时,给身体一个自我修复的过程,另外在出现以上情況的时候,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少吃生冷或煎炸食物。

择食祛湿

“湿”是长夏主气,和脾土相对应。所以,在中医方面,对付湿邪的重要方法就是健脾祛湿、温补脾胃,做到增进食欲,排除身体内的多余水分。

在食疗方面,要排出多余水分,可以选择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等祛湿食品,而需要健脾、补脾胃的话,就可以选择马齿苋、鲫鱼、淮山、莲子、茨实、猪肚等。

湿气过重,身体很容易会感到困重和乏力,这个时候就可以喝些含有粉葛的汤水。

饭熟后要先放凉

在过去,人们煮饭都会有3个步骤:煮、滤和蒸。但是现在,人们有了电饭煲就省却了很多步骤,但是在养生方面来讲这些缺失的步骤对于人体的健康其实很重要。稻子是生活在水中的,它是带着湿气的,如果用电饭煲来做饭就会有更大的湿气,而带湿气的米饭进入胃部里面,会增大脾胃的运化难度,湿气滞留在人体之中就会带来无穷的危害。

因此,在做饭时,饭熟了之后就应该打开盖子,让饭透透气,稍稍冷却,等湿气散去之后再吃。如果可以的话,不要天天都食用米饭,可以米饭与面食交叉着吃,这样就可以减少湿气的堆积。

站养生桩

站养生桩能够在根本上健脾、祛湿。

方法:两脚保持与肩同宽,双手抱胸前,呈抱球的姿势,双腿同时弯曲,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全身都要放轻松。

在站养生桩的时候,可以在心中冥想,到感到自己的手掌心有一种酸麻的感觉时,将胳膊举高或放低,高举时不过眉,放低时不过肚脐。两只手可以左右调整位置。

注意:站桩时间不宜过长,要循序渐进,初学者站10分钟就可以有效果了,之后可以加长时间。

自制健脾祛湿饮料

常喝冰镇饮料的话会导致体内的钙质大量流失,并使肾阴不足,损害肾阳和脾阳。若喜爱饮料,不妨自己DIY一款健脾的饮料。

原料:生黄芪30克、大枣15枚、枸杞子10克、乌梅3枚、山楂10克、生甘草3克、陈皮3克、鲜薄荷3克、冰糖30克。

做法:将原料加适量的清水放进锅中煮,待其均匀出味后,加入冰糖混合煮一会儿即可。

三高人群要防热中风

文/李蓓

近日,家住武汉的王大爷中午逛菜市场时突然晕倒,入院时已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详细检查发现,老人体温42℃,血糖高达31毫摩尔/升,是正常水平上限的5倍,被诊断为高血糖昏迷合并热射病(重度中暑)。所幸在医生的及时救治下转危为安。

王大爷的接诊医生、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介绍,“最近一个月,因为中暑收治住院人数激增,这些人中大多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他们一旦出现中暑,病情都比较严重。”

艾芬说,当人们在烈日或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活动过久,又没有采取避暑措施,很容易发生中暑,甚至发展成为热射病,导致全身重要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除了严重的中暑表现,三高患者还容易出现“热中风”,即缺血性脑卒中。高温下,人体通过排汗调节体温,汗出得太多,血液黏稠度就会增加,输送到大脑的血液受阻变缓。此时如果活动量稍大,需氧量增加,心脏泵血供氧不足,就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脑血管也会承受不了负荷,出现“热中风”。此外,高温酷暑容易使人心情烦躁、动怒上火,这也容易引起血压波动,从而诱发脑卒中。

热射病、热中风都是危急重症,酷暑季节“三高”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对此,艾芬给出三高人群防暑30字口诀。

1.暴晒别出门。为避免中暑,老年人尽量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间少出门,户外活动要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2.外出要打伞。老年人外出最好要有家人陪伴,提前准备好遮阳伞、帽子、扇子、毛巾等,出远门时要带上“十滴水”、“仁丹”等急救防暑药,以备不测。

3.不渴也喝水。高温天气下,“三高”患者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不渴时也要常补水,一日三餐都配点稀饭或汤。

4.温度别极端。回到家里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太低,出门前提前10分钟关掉空调,等适应外界温度后再出去,避免一冷一热使人体血管尤其是脑血管反复收缩发生意外。

5.饮食加点苦。除了多吃芹菜、百合、西红柿、黄瓜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还要适当吃点苦瓜、龟苓膏等苦味食物,有助利尿祛湿、消炎退热。

健康与亚健康人群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000人份合川区疾控中心职业健康体检数据库体检资料和3600人份合川健康体检中心体检信息资料。以4000人份合川区煤矿作业人员体检报告作为研究组, 体检者均为男性, 年龄28~58岁, 平均 (42.5±1.4) 岁, 工龄1.5~39.5年, 其中28~37岁652例, 38~47岁1849例, 48~58岁1499例。以当地区医院体检中心抽取2011-2012年度同龄阶段男性健康体检者的3600份体检报告, 作为对照组, 平均年龄 (42.0±7.2) 岁, 其中28~37岁559例, 38~47岁1660例, 48~58岁1381例。两组调查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煤矿作业人群的健康体检是在取得职业卫生服务技术资质的疾控中心进行的, 依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2007) 中规定的检查方法, 确保健康体检工作的客观性和结论的科学性。 (1) 问诊与内外科常规体检检查:体检者的职业史、既往病史、烟酒史、生活工作习惯、饮食结构等, 进行内外科常规体检、心肺听诊、肝脾触诊等。 (2) 心电图及腹部超声检查:受检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 空腹常规方法下B超检查肝、胆、脾、胰、双肾、膀胱尿道。 (3) 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胸部X光摄片。 (4) 实验室生化检验项目:肝功能 (TP、ALB、DIBL、TIBL、ALT、AST、GGT) , 受检者空腹采血, 诊断标准以ALT超过参考值范围 (5.0~40.0 U/L) 为异常, 均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龄段患病率与总体患病率

研究组4000份体检报告中有2373例煤矿作业工人患有程度不一的疾病, 患病率为59.33%, 对照组3600份体检报告中有1694名人员患有程度不一的疾病, 患病率为47.06%。研究组与对照组28~37岁年龄段患病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38~47岁年龄段、48~58岁年龄段以及总体患病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详见表1。

2.2 检出疾病诊断具体情况

两组调查对象检出疾病分为:胆结石、泌尿系统疾病, 心电图异常 (包括左室高电压、T波改变、心律不齐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 肝功能异常, 肺纹理斋乱 (增多) , 慢性支气管炎, 疑似矽肺, 其他。其中研究组胆结石、泌尿系统结石构成比24.78%, 明显高于对照组构成比17.00%;心电图异常研究组构成比33.80%, 高于对照组构成比25.50%;肝功能异常项研究组构成比11.13%, 显著高于对照组构成比3.13%;其他疾病研究组构成比23.64%, 低于对照组构成比48.23%;其中心电图异常在研究组中构成比33.80%, 分布最高;其他类疾病在对照组中构成比48.23%, 分布最高。详见表2。

例 (%)

2.3 合川区煤矿作业人群的工作时间、生活饮食习惯调查

参与调查的合川区煤矿工人工作时间均>8 h;存在高盐偏荤饮食占调查总人数的98.0%;饮水习惯>2500 ml/d占总人数比例为17.7%;吸烟喝酒史>3年以上占总人数的100%。详见表3。

3 讨论

煤炭行业是合川区国民经济的一项重大支柱产业。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和职业防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 矽肺等职业性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5]。从本研究可以看出, 尘肺检出率明显降低, 说明这些年来在改进生产工艺、重视职业病防治等方面工作成绩显著, 但是煤矿作业人群仍然比普通人群面临着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风险大、作息时间不规律, 基础防范设施不健全, 健康意识差, 是其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的重要原因;导致精神高度紧张也是煤矿工人心电图异常的主要原因。另外有研究认为, 煤矿特殊的作业环境和作业内容, 在高盐饮食协同作用下, 可能引起高血压, 并通过醛固酮 (ALD) 介导引发矿工高血压的发病[6]。煤矿作业人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使其逐渐形成了作息时间不规律、暴饮暴食甚至抽烟酗酒、高盐偏荤饮食、不渴不饮水甚至渴了也忍的生活饮食方式。有文献报道饮食偏荤、经常不吃早餐、慢性脱水及饮水不足与肝胆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如今,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肝功异常、脂肪肝已成为影响煤矿工人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中28~37岁年龄阶段的疾病患病率差异不明显, 可能的原因是与该年龄段煤矿工人工作性质为体力劳动和职业时间的关系, 体魄得以锻炼、抵御疾病的能力较强, 与同年龄段的普通人群疾病谱基本相同;另外该年龄段煤矿工人年龄尚轻, 从业年限较短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4 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建议

4.1 制定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护计划

卫生行政部门应每年进行基本情况调查, 详细掌握每一位粉尘作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职工能够按时参加体检, 并加强宣传力度,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不单是对煤矿粉尘, 还要对合川境内的磨玻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的控管。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要以加强对煤尘、电焊烟尘、砂轮磨粉尘、磨玻粉尘的防护管理工作, 优化作业环境, 改良通风设施, 增加防尘设备, 尽可能做到采取湿式作业或密闭抽风除尘, 工人佩戴防护口罩, 定期对粉尘浓度进行检测, 对粉尘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体检。

4.2 加强宣传

应加强对煤矿作业人群的健康饮食知识宣传, 如低盐饮食, 按时进食, 多饮水、荤素搭配, 营养全面合理等;改变不良行为、戒烟、适量饮酒、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4.3 体格检查

企业应对煤矿作业人群按《职业病防治法》进行在岗体检, 以期早发现、早治疗。

4.4 健康教育

将职业卫生服务与健康教育和促进结合起来, 在进行职业卫生服务的同时, 对煤矿作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使煤矿作业人群能自觉地遵守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 加强自我卫生防护, 保持良好的作业与生活行为, 保证身体健康。

4.5 社会关怀

全社会都共同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 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力争让更多劳动者亨到基本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目的:分析2011-2012年合川区煤矿企业煤矿工人健康状况, 为制定煤矿作业人群健康保健的预防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 以合川区2011-2012年度参与体检的煤矿作业工人为研究组, 同时以同年度当地医院体检中心非煤矿作业工人为对照组, 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4000人份煤矿工人体检结果中59.33% (2373/4000) 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 对照组3600人份体检结果中47.06% (1694/3600) 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两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63.58, P<0.01) 。结论:合川区煤矿作业人群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 煤矿作业环境较差, 随着煤矿作业人群在煤矿工作年限的增加, 患疾病的风险逐渐增加。建议相关部门对煤矿作业人群增加健康体检频率、开展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 加强煤矿作业人群自我防范意识, 确保身体健康少受伤害。

关键词:煤矿作业人群,健康状况,健康教育,行为干预

参考文献

[1]程先锋.基于3576份体检报告的煤矿工人健康状况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 5 (32) :355-356.

[2]姜存国, 张印明, 杨承华.兖州矿区煤矿工人高血压流行病学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5 (10) :993.

[3]卢淑文, 张梅.煤矿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中华医学与健康, 2007, 1 (4) :46.

[4]胡忠祥, 刘明月, 李建国.2633例煤矿职工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 8 (6) :642.

[5]张海英, 张高洪, 伍传仁.煤矿工人呼吸系统的健康状况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 2007, 13 (4) :202.

上一篇:企业如何开展安全培训下一篇:发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