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群

2024-10-08

健康人群(精选12篇)

健康人群 篇1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水涨船高。健康体检作为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及时发现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本文随机纳入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0例,探讨健康体检人群的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500例,其中男264例,女236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年龄(52.3±2.4)岁;30岁以下、31岁~50岁和50岁以上者分别为100例、290例和110例,占比分别为20%,58%和22%。

1.2 方法

从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选取500例,回顾性分析录入计算机内的体检资料。

1.3 体检项目

询问受检者家族史、既往病史,体检的主要项目包括内外科检查、眼科检查、心电图、耳鼻喉检查、口腔检查、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以及X射线检查。

2 结果

本组纳入的接受健康体检人员500例,检查出疾病或异常的有290例,疾病检出率为58%。从高到低排列,位于前5位的疾病为: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和肥胖症。对比不同年龄段的疾病检出率,30岁以下检出率4.5%,31岁~50岁检出率5.7%,50岁以上检出率为14.6%。见表1。

3 讨论

3.1 健康体检人群的健康状况分析

常规健康体检是指借助医疗设备、医学方法及手段,检查受检者身体状况,并根据检查结果,作出综合分析,从而掌握受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2]。

本文接受健康体检者500例,检查出患有疾病或身体异常290例,疾病检出率为58%,表明健康人群的整体健康状况堪忧,检出率位于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和肥胖症。结果表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国人疾病以“富贵病”或慢性病为主[3]。不同年龄段人群疾病检出率对比,30岁以上显著高于30岁以下人群。因此,3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体检,加强健康护理,关注身体健康状况。

3.2 健康体检护理管理对策

3.2.1 体检前的护理准备工作

按照体检者的不同要求,为受检者提供相应的体检服务,并需要结合具体的体检项目,在考虑受检者意愿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体检时间,将体检所需的物品准备妥当[4]。

3.2.2 体检后护理

受检者的体检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及时整理受检者的体检资料、信息,并整理、汇总所有患者的体检资料,负责打印体检报告等。告知受检者在规定时间内领取体检报告,并向受检者解读体检结果、检查出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3.3 护理管理对策

根据健康人群的体检结果,应采用“预防为主、注重过程、系统管理、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强化护理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健康体检人员集中在周一、周二,因此,医院应根据体检高峰时间段,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人员储备,提高体检高峰时段的护理管理,确保各项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在周一、周二可适当增派护理人员、1~2名医生,对体检人群进行分流。

综上所述,目前健康体检人群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50岁以上的人群疾病检出率较高,应加强日常的健康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与家人的交流,降低疾病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的健康状况,为制订有效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500例,回顾性分析其体检资料,并总结护理管理对策。结果 接受体检500例中,检查出患有疾病或健康状况堪忧有290例,疾病检出率为58%。在检查出的疾病中,位于前5位的分别是高血脂症、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以及肥胖症。比较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疾病检出率,具有明显的不同。结论 威胁健康人群的疾病有高血脂症、高血压、高血糖和脂肪肝等,应做好预防工作,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健康体检人群,健康状况,护理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艳华.健康体检人群的现状分析及护理管理的几点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32):121-122.

[2]曹晓燕,袁伟杰.电网公司人群健康状况分析报告[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3):271-272.

[3]陶琴.健康体检人群的现状分析及护理的几点体会[J].大家健康(护理研究),2013,7(7):165-166.

[4]邱桂花,廖雪梅,吴君,等.护理管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12(1):22-23.

健康人群 篇2

1、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电子),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已建档的要进行修改完善。

2、管理健康档案:调取健康档案,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二、0-6岁儿童健康管理

1、新生儿访视:新生儿家庭访视,上门服务,询问一般情况、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为新生儿测量体温、体重、进行体格检查等;进行喂养指导、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指导。建立《母子健手册》、居民健康档案;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6岁后转入普通人群健康档案(电子)实行动态化管理。

2、满月健康管理

满月后及时到卫生院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询问新生儿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测量体重、身长、头围、体格检查、进行喂养指导、疾病预防指导。3、3月龄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进行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科学喂养、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指导。4、6月龄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检测)、听力筛查(行为测听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进行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科学喂养、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指导。5、8月龄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检测),仅用于6月龄未检测的儿童),进行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科学喂养、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指导。6、12月龄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听力筛查(行为测听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进行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科学喂养、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指导。7、18月龄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检测),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进行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科学喂养、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指导。8、24月龄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听力筛查(行为测听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进行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科学喂养、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指导。9、30月龄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检测),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进行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科学喂养、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指导。: 10、36月龄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听力筛查(行为测听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进行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科学喂养、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指导。11、4岁儿童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膳食、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查(或血红蛋白)、视力筛查,合理膳食、生长发育、疾病预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指导。12、5岁儿童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膳食、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查(或血红蛋白)、视力筛查,合理膳食、生长发育、疾病预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指导。13、6岁儿童健康管理

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之间的膳食、患病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查(或血红蛋白)、视力筛查,合理膳食、生长发育、疾病预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指导。

三、孕产妇健康管理

1、孕早期健康管理

在孕产妇孕13周前建立《母子健康手册》;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分娩结束后,转入普通人群健康档案(电子),实行动态化管理(终生);做出健康评估(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观察体态、精神等;辅助检查免费1次(一般体格检查、妇科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进行孕早期生活方式,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避免致畸因素,提前预约下次产前检查时间。

2、孕中期健康管理(16-20周)

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血红蛋白、尿蛋白检查,进行孕中期生活方式,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如属高危孕产妇,联系转诊,并在两周内随访转诊结果,预约下次产检时间,并告知和督促产前筛查、产前诊断。

3、孕中期(21-24周)

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血红蛋白、尿蛋白检查,进行孕中期生活方式,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如属高危孕产妇,联系转诊,并在两周内随访转诊结果,预约下次产检时间,并告知和督促产前筛查、产前诊断。

4、孕晚期(28-36周)

自我监护方法指导,自然分娩、母乳喂养指导,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高危孕产妇,及时联系转诊。

5、孕晚期(37-40周)

自我监护方法指导,自然分娩、母乳喂养指导,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高危孕产妇,及时联系转诊。

6、产褥期健康管理

要在产妇出院1周内到家中访视,开展产褥期健康管理,体格检查、妇科检查、保健指导、异常产妇到原分娩机构检查。

四、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

1、健康管理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电子),实行动态化管理,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解读体检报告,根据体检结果进行相应健康指导。

2、体检服务

进行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黑白B超、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蛋白胆固醇、心电图;腹部B超(肝、胆、胰、脾)。

3、中医药服务

提供中医体质辨识,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五、高血压健康管理

1、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电子),实行动态化管理,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针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

2、体检服务

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每季度测量血压一次,全年不低于4次,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若不需要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了解服药情况,询问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喝酒、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对血压控制满意的,预约下次随访。

六、糖尿病健康管理

1、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电子),实行动态化管理,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针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

2、体检服务

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每季度测量血压一次,全年不低于4次,对第一次出现血糖控制不满意,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若不需要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了解服药情况,询问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喝酒、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对血糖控制满意的,预约下次随访。

七、严重精神障碍患健康管理

1、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电子),实行动态化管理,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针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

2、体检服务

征得监护人与(或)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包括一般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血常规(含白细泡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等;根据病情增加随访次数,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疾病,社会功能情况、了解服药情况及各项检查结果等。

3、随访服务

(1)病情不稳定患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对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内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3)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4)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八、肺结核健康管理

1、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电子),实行动态化管理,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针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肺结核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2、对可疑肺结核患者开具“双向转诊单”推荐到定点机构检查;

3、接到上级专业机构管理肺结核患者的通知后、72小时内访视患者,确定督导人员,提醒患者按时取药和复诊。对患者居住环境进行评估,告诉患者及家属做好防范工作,防止传染。

4、告诉患者出现病情加重、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就诊。若72小时内2次未随访到患者,则将访视结果向上级专业机构报告。

5、患者服药每次都要在医务人员或家庭成员的督导下服药。

6、医务人员至少每月记录1次对患者的随访评估结果;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有则紧急转诊,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了解患者服药情况,询问上次至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其它疾病状况、用药史和生活方式。

7、对按时服药的继续督导服药,定期复查,并预约下一次随访时间;对不按时服药的,要查明原因,若是不良反应引起的,则及时转诊;若其它原因,则要对患者强化健康教育,若漏服药次数超过1周及以上,要及时向上级专业机构继续报告。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要立即转诊,2周内随访。根据病情需要增加随访次数。

******中心卫生院

十大疾患威胁亚健康人群等 篇3

北京千禧贵族专业健康管理中心日前公布的一项社区居民健康检查统计报告显示,在5101名18~79岁社区居民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最高,其后依次为脂肪肝、混合痔、乳腺增生结节(女性)、高血压病、妇科疾患、肝功能异常(ALT增高)、前列腺增生(男性)、鼻炎、宫颈刮片(1、2级)。此外,冠心病、高血糖、糖尿病、白内障、骨密度异常、肝囊肿、胆囊结石、肾囊肿、子宫肌瘤、宫颈糜烂、防癌普查异常等,也不同程度地威胁着社区居民。在30岁以下人群中,患有不同程度的某种疾病者占33.5%,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专家认为,亚健康人数不断增多除与生活水平提高和工作节奏加快有关外,也与饮食结构不合理,以及吸烟、酗酒、缺少运动等相关。

夫妻间艾滋病传播的概率为10%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桂希恩教授对97对结婚5年以上、一方感染了艾滋病且在性生活中未采取预防保护措施的夫妇进行有关夫妻间艾滋病传播的调查,结果发现,有9对夫妻发生了艾滋病的相互间传播,其概率仅为10%。桂希恩教授指出,在稳定的性伴侣之间,艾滋病传播概率并不高,平均700~1000 次以上无保护的性接触才会造成艾滋病病毒感染,如果使用安全套,则传播概率可降低85%;但如存在婚外性行为,与有性病的艾滋病患者发生性行为,则平均5~10次即可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每天收发短信时间宜在15分钟以内

现在许多年轻人喜欢利用手机频繁收发短信来进行信息交流或聊天,但医学专家认为此可能致病。其一,长时间收发手机短信会损伤大脑,使记忆力下降;其二,它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从而使性格发生改变或适应社会的能力下降;其三,因频繁收发短信需长时间注视手机屏幕,日久可导致视力下降;其四,长时间用手指揿按键很可能导致手部麻木、灼痛、腕关节肿胀、手部动作不灵活、无力等症状。专家认为,每天利用手机收发短信的时间应在15分钟以内为宜。

中国国民八大自杀危险因素

亚健康人群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篇4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2月对55例亚健康人群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2 亚健康形成原因

亚健康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它所包含的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相辅相成, 每一方面都可以导致个体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心理不平衡, 最终导致精神障碍或身体不适, 其中, 社会因素及人际关系是主要原因。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集体中, 为了生存、生活, 常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 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 久之会出现生理上的变化。这些成因可以归纳为生活工作节奏加快、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社会压力不断加重、生活起居及饮食不规律、过度疲劳、睡眠不足、人体自然衰老等。具体来说:①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信息, 这就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 迫使人们不断竞争, 久之产生恐惧、神经质和疲劳等不适反应;②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多样化, 种种的利益冲突, 使人际关系变得紧张而复杂, 无形中导致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不良情绪;③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无形给人们增加心理压力, 工业的迅速发展所造成的生存环境的破坏, 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均导致人们进入亚健康状态, 或导致亚健康的逐渐加重, 最后导致疾病发生。

3 心理护理

针对亚健康形成的原因及其个体差异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使其向健康人群转化。人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 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特别是亚健康人群, 情绪过激若不及时自我调节则易向病人方向转化。中医认为, 病人的心理变化就是情绪发生变化, 由于情绪和心理的变化易导致病人的器官功能发生变化, 即易伤五脏。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医学正传》指出:“喜通心”“怒通肝”“悲通肺”“忧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肝”, 说明七情太过则造成五脏内伤, 致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及脏腑功能紊乱, 所以良好的情绪能使人身心健康, 故应了解亚健康人群的心理变化, 用恰当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等来改善其情绪, 使其心态平和, 精神状态良好。告诉病人当情绪激动及心情不佳时应及时进行情绪调节, 及时找知心朋友沟通, 及时将不良情绪加以转移及宣泄。

中医中“气血冲和”“百病不生”说明人在良好的心态下其自身的免疫力就会增加, 防病抗病能力就会增强, 疾病不易发生。人的心理活动在中医上统称为情志变化, 若外在各种刺激强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 造成情志过度兴奋或抑制, 则可以导致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 从而向疾病方向转化。通过心理护理使病人气血调和, 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怡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的精气为基础的, 也是其脏腑机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之一。

情志及心理疗法是根据身心合一和五脏配五行和五志的观点, 和利用其生克制约关系, 临证审时度势, 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 并提出“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主张身心同治”。在现代护理中, 将中医的整体观实施于亚健康人群及病人身上有很好的效果。

4 健康指导

4.1 合理饮食

人体营养摄入是否均衡在于饮食是否规律及配备、加工、保存是否科学合理。根据身体的需要保证每天食用的蛋白质、维生素、糖、矿物质、脂肪足够的情况下, 可以多吃些新鲜水果、蔬菜。进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以防脂肪堆积而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如高血压、冠心病都是长期食入高脂饮食所致。

4.2 适量运动

经常运动可以使体内的代谢产物及时排除, 运动还可以调整心情, 使气血通畅。

4.3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 保护环境, 保持生态平衡, 远离有毒气体及有害物质。

4.4 保持良好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是健康的保证。对工作生活中的压力要适当加以应对, 要保持平常的心态, 避免期望值过高;维持心理平衡、保持身心健康、消除心理障碍, 对亚健康人群非常重要。

4.5 善于心理调节

人际沟通对人的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沟通是人最基本的社会需要之一。通过有效的沟通, 人们可以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 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增加安全感, 消除孤独感, 缓解忧虑及悲伤, 从而使人精神振奋, 维持正常的精神心理健康。及时消除对健康状况有影响的各种因素:不对自己过分苛求, 把目标和要求订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 以避免挫折感;对他人期望不可过高, 以避免产生失落感;排出不满情绪以免失态和后悔;避免不利的人际关系, 及时离开刺激源, 及时消除刺激源对身心造成的伤害;承受必要的妥协和屈服, 以免小题大做;经常找知心朋友倾诉烦恼;扩大有利的人际关系, 多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事;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不要与他人争高低, 避免情绪激动;及时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 减轻心理负担,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 小结

健康不仅是人体的生理健康, 而且必须包含其当时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都处在一个较完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 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生活上、精神上完全保持良好的状态。亚健康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 亚健康虽不是疾病, 但可以在疾病和健康之间转化。只要思想上重视、自我调节得当, 亚健康人群完全可以向健康人群转化。

参考文献

[1]赵瑞芹, 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2, 9 (1) :10-13.

健康人群 篇5

朱艳艳 阮学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医学信息研究所

摘要:通常认为儿童保健水平受医疗服务模式,医疗机构配置,儿童保健医师技能、社会经济条件等几方面影响,但人群健康素养在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良好的信息资源环境,减小不同状况下人群间的信息鸿沟,提高对儿童健康有重要影响人群(孕产妇、家长、老师、儿童自身等)的健康素养,将有助于儿童健康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儿童 健康素养 信息资源 健康水平1 概述

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一条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任何人。国内医学领域以0-14岁的儿童作为儿科的研究对象。国外通常划分得更为细致: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实际上,15-18岁的青春期是从儿童到成年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其困惑最多,而且经常是病理性疾患和心理问题并存。北京儿童医院2002年始已经开设全国首家青春期门诊,主要针对于15-18岁“小成人”患者心理问题进行诊治。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还要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处于完好状态。因此儿童成长过程中既有病理性疾患,如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儿童营养不良或过剩等。也会发生心理上的问题,如幼儿时的异食癖、恐惧症;学龄期的多动症;青春期的性困惑问题等。社会对儿童健康相关信息资源需求越来越多。

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一方面需要提供方便、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另一方面需提高人群的健康素养,积极有效的预防疾病,正确合理的治疗疾病。2008年,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试行)》。健康素养是指个体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务并做出正确的与健康相关决策的能力[1]。因此需要人们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主动学习了解医学知识、营养知识、用药知识、急救知识等,通过提高自身健康素养,提升预防疾病、处理早期疾患的能力。

2.对儿童健康有影响的人群健康素养

近几年,不断出现的儿童健康问题值得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传染病问题,如先天性梅毒、艾滋病、以及婴幼儿间传染的手足口病,青少年中开始增多的性传播疾病(STD)。婴幼儿喂养方面,如接连发生的奶粉中毒事件,儿童佝偻病,儿童肥胖症等问题。还有中小学生常见病多发病,如近视、龋齿、意外伤害等。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如高热量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熬夜等问题。孕产妇、儿童父母、祖父母、教师、儿科医护人员以及儿童自身等的健康素养,对于儿童预防疾病以及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养成有重要影响。2.1孕产妇健康素养

孕产妇健康素养与胎儿、婴幼儿及其以后健康成长都有着紧密联系。孕产妇是女性生命阶段的特殊时期,该时期的预防保健工作关系母亲本人和婴儿的身体健康。孕产妇在怀孕前需了解怀孕的禁忌症,怀孕期间要知道叶酸、蛋白质、钙、铁等营养元素的补充,计算孕期,了解夫妻性生活注意事项,定期检查、安全用药等。产前及产后期需要了解分娩知识,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知识。我国为普及婴幼儿喂养知识,卫生部组织专家编写了《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通过孕产妇健康素养的提高,减少儿童先天性畸形、遗传病发生率。2.2父母、祖父母健康素养

从婴幼儿期至青春期,儿童家长要特别关注他们的营养状况、生长发育、常见疾病正确的治疗以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要了解相关知识,儿童感冒发烧时,不能乱用解热镇痛药和抗生素类药物。根据我国抗生素滥用状况的调查研究,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多达30万人,占聋哑儿童的30%一40%[2]。另外儿童的一日三餐要合理搭配,减少垃圾食品摄入,控制食物热量,加强体育锻炼。父母对肥胖和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及对子女的关注和教育程度,都将极大影响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和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积极地在成人、儿童以及青少年中普及肥胖、糖尿病相关知识,对于降低发病率有重要作用。此外,家长还需与儿童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2.3 幼儿园及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素养

老师良好的健康素养对学生的健康会产生积极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老师的权威性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改正效果较为明显,比如教给学生勤洗手、洗澡、勤换衣

[3]

等,在班上营造讲卫生的良好氛围。另外针对儿童多发的近视、龋齿等问题,作为老师应有正确认识,并采取措施积极预防。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文艺活动,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老师们对学生的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问题较为了解,搜集相关知识加以沟通疏导。

另外,出版社针对儿童特点出版适于儿童阅读有益于儿童健康的书籍,向儿童传输健康知识,让儿童自觉的养成良好健康行为习惯,克服自身障碍。儿科医生、护士也要针对儿童特点,学习与患儿沟通方式,使其能很好的服从医嘱。嘱咐患儿家长日常注意事项,饮食搭配,用药剂量和方法等。3 儿童保健相关信息资源

与儿童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人群应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如儿童生长发育、合理饮食、儿童心理问题等与儿童健康有关联的知识与信息,能及时察觉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下是几种关于儿童健康信息资源的类型和获取方式。

3.1传统纸本信息资源

传统纸本信息资源包括图书,报纸,杂志等信息载体,可以通过在书店报亭购买以及图书馆借阅来获取相关知识。虽然目前电视、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但纸本信息载体在传播健康信息中仍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于老年人群,不完全适应网络环境,或者在网络不发达地区,读书看报仍是较为受欢迎的获取信息的渠道。目前中国很多婴幼儿由祖父母看护喂养,他们的健康素养对其孙子、孙女的健康状况和健康素养会有较大影响。儿童家长可以通过报纸或通过阅读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儿童保健图书,获取正确的儿童保健知识与信息。2012年7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郝言言等的科普新书《中小学生安全与防护系列》丛书,主要针对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用药,消防,交通,游戏,自然灾害,运动伤害等安全问题。另外张卫东等出版了《中小学生安全手册》系列丛书,对“科学用脑与脑保健”、“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体育锻炼与游戏”、“考生营养与健康”、“生长发育知识”作了生动形象介绍。最后针对于家长教师篇的《预防接种手册》,家长教师们可以获取儿童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国外的出版社出版了很多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书籍,如美国Magination press针对儿童心理问题出版了一系列的图

文并茂的精美图书。儿童通过阅读调节情绪,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如《my big fat secret》是关于儿童情绪控制以及健康的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图书,《I will know what to do》是教给儿童如何面对自然灾难。

亚马逊书店-世界最大的网络书店之一,在电子商务时代,为人们提供方便的网上购物服务。儿童健康方面的中文图书:按照其分类方法,健身与保健-常见病预防与治疗-儿童常见病的图书215本。而医学目录下,儿科学的图书900余种。亚马逊图书销售价格大部分在10元-50元左右,所以图书在传递信息知识方面仍是经济实用的重要方式。

公共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也是传播健康信息、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其可选择购买儿童保健方面的纸本图书与期刊供读者借阅。近几年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不仅促进儿童智力发育、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语言能力,而且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2 电视广播媒体信息资源

电视媒体传播信息生动形象,观众广泛。各电视台为满足观众对健康信息的需求,纷纷设立了健康服务类节目。这类节目的特点是注重服务性与知识传播,以科学性为基本准则,让观众参与其中且形式多样。电视养生节目是电视社教节目中的一种,主要通过医学专家介绍讲解医学常识,疾病的预防以及平时的保健卫生等【4】。电视养生节目涉及内容广泛,虽没有专门针对儿童保健的节目,但很多节目在某一期会有这方面的专题。比如北京电视台《健康第一线》节目曾播出儿童中暑后的急救办法。山东卫视养生节目有一期是关于儿童秋季腹泻诊疗方法。另外一些儿童节目也教给小朋友们饮食卫生、睡眠、体育锻炼、等方面的保健知识,有助于儿童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以有声语言作为第一传播工具的广播媒体已有很长历史,其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录音机收听广播是一种深受欢迎的信息获取方式。收音机体积小便于携带,并且现在MP3和手机也都有收听广播的功能,因此通过广播媒体传播健康信息是很重要的方式。如湖北广播电视台的《健康快车道》;江西省与疾病控制中心协作创办的服务类节目《健康之声》。

2.3 网络媒体信息资源

健康人群 篇6

雨天养生要点:清热、祛湿、健脾

文/吴芳

最近,全国部分地区发生较大降雨过程,容易使人热毒上身,湿气入侵,脾胃不畅,所以清热、祛湿、健脾就成为此时养生的重要部分。下面就介绍一下祛湿健脾秘诀。

调整生活作息

湿邪过重的人,在早上起床的时候就会觉得头晕、腿肚发酸。而在排便的时候,大便会出现排便不畅、容易粘附在马桶上,小便的色、味就会特别重。这都是因为湿邪入体。

脾虚的人,舌苔会很厚,舌头两边没有锯齿状的齿痕,而且舌头很胖很大。有时候,咀嚼或说话时会不小心咬到舌头,这就表示出现了脾虚湿热的情况了。

应对以上问题,最佳的方法是调整饮食结构与生活作息。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至少7小时,给身体一个自我修复的过程,另外在出现以上情況的时候,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少吃生冷或煎炸食物。

择食祛湿

“湿”是长夏主气,和脾土相对应。所以,在中医方面,对付湿邪的重要方法就是健脾祛湿、温补脾胃,做到增进食欲,排除身体内的多余水分。

在食疗方面,要排出多余水分,可以选择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等祛湿食品,而需要健脾、补脾胃的话,就可以选择马齿苋、鲫鱼、淮山、莲子、茨实、猪肚等。

湿气过重,身体很容易会感到困重和乏力,这个时候就可以喝些含有粉葛的汤水。

饭熟后要先放凉

在过去,人们煮饭都会有3个步骤:煮、滤和蒸。但是现在,人们有了电饭煲就省却了很多步骤,但是在养生方面来讲这些缺失的步骤对于人体的健康其实很重要。稻子是生活在水中的,它是带着湿气的,如果用电饭煲来做饭就会有更大的湿气,而带湿气的米饭进入胃部里面,会增大脾胃的运化难度,湿气滞留在人体之中就会带来无穷的危害。

因此,在做饭时,饭熟了之后就应该打开盖子,让饭透透气,稍稍冷却,等湿气散去之后再吃。如果可以的话,不要天天都食用米饭,可以米饭与面食交叉着吃,这样就可以减少湿气的堆积。

站养生桩

站养生桩能够在根本上健脾、祛湿。

方法:两脚保持与肩同宽,双手抱胸前,呈抱球的姿势,双腿同时弯曲,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全身都要放轻松。

在站养生桩的时候,可以在心中冥想,到感到自己的手掌心有一种酸麻的感觉时,将胳膊举高或放低,高举时不过眉,放低时不过肚脐。两只手可以左右调整位置。

注意:站桩时间不宜过长,要循序渐进,初学者站10分钟就可以有效果了,之后可以加长时间。

自制健脾祛湿饮料

常喝冰镇饮料的话会导致体内的钙质大量流失,并使肾阴不足,损害肾阳和脾阳。若喜爱饮料,不妨自己DIY一款健脾的饮料。

原料:生黄芪30克、大枣15枚、枸杞子10克、乌梅3枚、山楂10克、生甘草3克、陈皮3克、鲜薄荷3克、冰糖30克。

做法:将原料加适量的清水放进锅中煮,待其均匀出味后,加入冰糖混合煮一会儿即可。

三高人群要防热中风

文/李蓓

近日,家住武汉的王大爷中午逛菜市场时突然晕倒,入院时已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详细检查发现,老人体温42℃,血糖高达31毫摩尔/升,是正常水平上限的5倍,被诊断为高血糖昏迷合并热射病(重度中暑)。所幸在医生的及时救治下转危为安。

王大爷的接诊医生、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介绍,“最近一个月,因为中暑收治住院人数激增,这些人中大多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他们一旦出现中暑,病情都比较严重。”

艾芬说,当人们在烈日或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活动过久,又没有采取避暑措施,很容易发生中暑,甚至发展成为热射病,导致全身重要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除了严重的中暑表现,三高患者还容易出现“热中风”,即缺血性脑卒中。高温下,人体通过排汗调节体温,汗出得太多,血液黏稠度就会增加,输送到大脑的血液受阻变缓。此时如果活动量稍大,需氧量增加,心脏泵血供氧不足,就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脑血管也会承受不了负荷,出现“热中风”。此外,高温酷暑容易使人心情烦躁、动怒上火,这也容易引起血压波动,从而诱发脑卒中。

热射病、热中风都是危急重症,酷暑季节“三高”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对此,艾芬给出三高人群防暑30字口诀。

1.暴晒别出门。为避免中暑,老年人尽量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间少出门,户外活动要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2.外出要打伞。老年人外出最好要有家人陪伴,提前准备好遮阳伞、帽子、扇子、毛巾等,出远门时要带上“十滴水”、“仁丹”等急救防暑药,以备不测。

3.不渴也喝水。高温天气下,“三高”患者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不渴时也要常补水,一日三餐都配点稀饭或汤。

4.温度别极端。回到家里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太低,出门前提前10分钟关掉空调,等适应外界温度后再出去,避免一冷一热使人体血管尤其是脑血管反复收缩发生意外。

5.饮食加点苦。除了多吃芹菜、百合、西红柿、黄瓜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还要适当吃点苦瓜、龟苓膏等苦味食物,有助利尿祛湿、消炎退热。

健康人群 篇7

关键词:海洋生态,生态健康,人群健康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也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是地球生命支撑系统的根本, 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但目前海洋正面临着一次过去数百年间从未发生的“彻底且不可逆转的生态转型”, 海洋健康状态恶化几乎无可挽回[1]。对于我国而言, 海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海洋经济也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在递增, 与此同时, 海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污染日益严重, 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2], 社会和环境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尤其是近年来, 大规模围填海致使近岸海域及滩涂生态资源遭到破坏,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外来物种的入侵和蔓延给滩涂生态造成严重损害, 环境变脆弱;陆地上的畜禽养殖废水、工农业和生活污水随陆地径流携带入海, 成为入海河口和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最主要污染源;近岸海域海水养殖业存在布局不合理, 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自身污染严重的问题;临港工业特别是石化产业迅猛发展, 近岸海域范围内各类海洋船舶活动显著增加, 海上溢油、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是海洋生态环境的重大安全隐患。

国家海洋局在《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用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3个级别来反映生态健康等级。结果表明, 在 “十一五”期间, 我国近岸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主要处于健康与亚健康状态。其中: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生态系统多处于健康状态;与人类生活更为密切的河口、湿地和海湾生态系统基本稳定, 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又与人群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文章从海洋生态健康与人群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 阐述当下影响海洋生态健康的主要因素, 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亚健康和不健康对人群身心健康的负面效应,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影响海洋生态健康的主要因素

海洋生态健康是指生态系统保持其自然属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基本稳定, 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正常发挥, 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生态压力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3]。当外界影响力超过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自身承载能力, 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的时候,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受到威胁, 海洋生态环境丧失其服务功能, 比如海洋环境恶化导致海水养殖病害增多, 海洋渔业资源损失、发生改变甚至枯竭、沿海人群身心健康受到威胁等, 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

李月[4]认为影响海洋生态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胁迫, 其中自然灾害主要是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和赤潮 (绿潮) , 人为胁迫主要是陆源入海排污、外来海洋物种入侵、海洋渔业过度捕捞、海水养殖、全球气候变化、滨海湿地生境改变和海岸带开发活动等。由于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性, 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难以评估, 笔者认为这些灾害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目前主要集中在经济损益和人身安全方面;近岸海域赤潮 (绿潮) 的发生却往往因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 所以海洋生态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人为胁迫, 评价海洋生态健康时所选取的指标也是以海洋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等指标为主。

2海洋生态问题对人群身心健康的负面效应

2.1海洋食物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1.1 赤潮的影响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 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发生时, 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鳃机械堵塞, 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赤潮后期, 赤潮生物大量死亡, 在细菌分解作用下, 可造成区域性海洋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化学物质, 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此外, 有些赤潮生物还能分泌一些可以在贝类体内积累的毒素 (统称贝毒) , 其含量往往有可能超过人体可接受水平, 这些贝类如果不慎被食用, 就会引起人体中毒, 严重时可导致死亡[5,6]。目前确定有10余种贝毒的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80倍, 比一般的麻醉剂, 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10万多倍。据统计, 全世界已发生贝毒中毒事件300多起, 死亡300多人。

2.1.2 化学污染的影响

近年来, 长江、珠江、钱塘江和闽江等主要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年均达千万吨以上, 海洋大气污染物沉降也给海洋环境系统带来大量营养盐和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海洋系统的重金属、石油类和有机农残等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到海产品中, 大大增加了人类食用海产品的健康风险。2010年在我国近岸潮间带及浅海区发现个别区域的生物体 (紫贻贝、菲律宾蛤仔和僧帽牡蛎等) 受到滴滴涕和汞的轻度污染, 在古黄河口、嵊泗、杭州湾、三门湾、台州杜桥和晋江围头湾内的生物体受到石油烃的严重污染[7]。2010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 广东近海四成入海排污口排放污水超标, 16%的近海海域正在遭受污染, 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严重, 中科院有关专家表示, 重金属容易富集在海洋生物体的肾、肝脏、性腺、鳃中, 市民经常食用的生蚝中, 铜和镉元素分别超标740倍和90倍。

2.1.3 海水养殖带来的影响

海水养殖过程中饵料投放过量及养殖种类产生的排泄物都会造成海洋水体和底质的有机污染加重, 营养物质降解后产生的硫化氢、氨等有毒有害气体, 造成鱼虾病害的发生, 为了防止病害以及毒杀滩涂和围塘上的敌害生物, 在养殖中也常常用到消毒剂、抗生素等, 这不仅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土霉素和磺胺类等药物残留还会逐渐在部分水产鱼类、虾类和蟹类等海产品体内累积, 最后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8,9],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有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2006年, 宁波慈溪某进出口公司的27.5 t冻烤鳗由于被检测出硝基呋喃类代谢产物 (AOZ) 超标而遭到日本方面的退货;2011年6月我国共有193批次的海产品因疑似兽药残留和疑似全部或部分含有污物或其他不适合食用的物质而被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 (FDA) 拒绝进口。

2.1.4 海洋酸化的影响

工业革命以来, 海洋酸化现象逐渐明显, 海洋不断地从空气中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增加了海水酸度, 已导致海洋表面pH值下降了0.12[10,11]。海洋酸化能改变海水化学的种种平衡, 严重影响生物石灰化过程, 引起珊瑚白化消失, 浮游生物 (球石藻、有孔虫类、翼足目生物和腹足类软体动物等) 减少, 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海洋非钙化动物的呼吸蛋白质氧亲和性急剧下降, 水母激增, 进而导致海洋生物的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发生重大变化, 严重影响整个海洋食物链, 使依赖于化学环境稳定性的多种海洋生物, 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如果酸化现象得不到遏制, 珊瑚将在几十年内消失, 珊瑚礁生态群落受到致命打击, 同时对人类的海洋渔业资源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2.2滨海环境恶化对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

滨海湿地除了在净化海洋、降低海洋污染、防治海岸侵蚀方面有重要作用外, 芦苇、红树林等滨海湿地也可为丹顶鹤、白鹭和黑嘴鸥等多种珍稀鸟类提供栖息、繁殖地及迁徙的中转地[12], 而独特的、优美的滨海景致和自然风光, 也是进行户外活动、体验自然、促进身心健康的首选。可是围塘养殖、农田开垦和围填海等涉海活动的不断增多, 使得大片滨海湿地生境改变或丧失, 导致许多鸟类等珍稀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也让人类逐渐丧失了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空间。近40年来, 我国红树林面积由4.83万hm2锐减到1.51万hm2, 其主要原因是围填海占用, 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因围填海和滩涂开发而大量砍伐红树林, 造成2/3的红树林消失。广东南澳岛7处填海工程的填海面积达340 hm2, 不仅影响了海域生态环境, 滩涂植被的生长和原有地貌, 还造成环岛沿岸沙石裸露、水土流失, 严重破坏了自然景观。

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是沿海各地区发展海洋旅游观光产业, 吸引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亲近海洋、缓解压力、消除疲劳的主要场所, 是可集旅游度假、滨海娱乐和海上休闲为一体的有水准、有品位的, 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人文景区。但由于海洋环境的恶化, 滨海近岸水体中粪大肠菌群含量偏高、溢油和赤潮的发生、聚集的漂浮垃圾和大型海藻等造成了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娱乐用海功能的下降, 有时甚至会对人体健康和活动安全构成风险, 比如2008年以来在南黄海海域连续发生大面积绿潮灾害, 2009年大连新港溢油污染金石滩海水浴场, 2010年福建平潭龙王头浴场和深圳大小梅沙浴场发现赤潮等, 都曾让各浴场和度假区在一段时期内关闭。

3对策和建议

3.1严格节能减排措施,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多部法律法规和地方性保护条例的相继颁布实施, 为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保护海洋资源, 防治污染损害, 维护生态平衡, 保障人体健康, 提供了法律保障。但面对越来越严重, 越来越复杂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 必须改革管理体制, 重视中长期规划。一方面大力控制污染物入海总量, 加强监控, 核查和监测污染物排放, 推行海洋节能减排政策;另一方面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涉海工程排污申报制度,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系统健康。

3.2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控和预警能力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与否实际上是人为给出的评价结果, 需要经过海洋环境监检测机构技术人员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监控, 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检测各项海洋污染指标, 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等级进行评价,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这些都必须建立在监测调查结果的客观准确, 评价方法和预测模型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控和预警的软硬件建设, 提高技术实力至关重要, 只有准确及时的海洋生态信息, 才能为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海洋, 采取生态健康保护举措, 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切实推动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协调发展。

3.3开展生态修复, 提高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了解并预测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建立相应影响评估模型, 进而评价人类开发利用诸多海洋资源的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修复、人工鱼礁建设等工作, 减少甚至根除外来物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侵害, 加大受污染滨海滩涂、湿地的整治力度, 实现海陆统筹、科学发展, 切实加强对海洋环境污染容量的管理力度, 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

3.4科学规划与管理, 拓展人群身心休闲空间

了解与海洋相关的人类健康风险和威胁, 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价值, 掌握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 研究并建立可为人群提高健康水平的各类产品和生态环境模型。在合适的滨海湿地和旅游度假区建立区域性海洋公园、亲海旅游度假村, 加强对海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维护海岛生态环境、海岛自然景观等, 对滨海、海岛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为人群提供更广阔、更自然的休闲活动空间, 使海洋环保、海洋经济和人群的身心健康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5规范海洋渔业养殖管理, 控制生物质量

科学规划海域沿岸网箱养殖, 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清洁生产工艺和管理理念, 建立现代化的海洋生态养殖模式, 努力改善养殖区海洋环境, 提高海/渔水产品质量;规范养殖用药和投饵, 禁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鱼药, 避免鱼体累积有毒有害物质而影响养殖鱼类的质量, 同时注意加强渔业环境和资源监测的力度, 保护好近岸海洋渔业环境与资源;建设海洋立体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加强管理与技术的科学研究, 在确保渔业生态安全的基础上, 有条件的开展休闲海钓和渔家乐等, 为公众滨海休闲娱乐提供新的方式和场所。

3.6加强教育与宣传, 发挥公众参与的力量

不管是法律法规的制定, 还是地方性保护条例的出台, 不管是规范海岸带的开发活动, 还是海洋渔业养殖的安全, 都事关百姓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切身利益, 都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在科学管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 务必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来推动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 增强海洋生态保护观念和意识, 建立健全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监督、举报机制, 加大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使更多的人了解海洋, 了解海洋生态健康的重要性, 并亲身参与到保护海洋的行动中来, 共同为海洋生态健康和人群身心健康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白光祖, 熊永兰.海洋健康状态恶化几乎无可挽回[EB/OL].[2010-11-14].http://973oceancarbon.xmu.edu.cn/supervisefile.asp?id=58.

[2]崔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环境的变迁:一个环境社会学视角下的考察[J].江海学刊, 2009 (2) :116-121.

[3]国家海洋局.HY/T087-2005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5.

[4]李月.海洋生态健康胁迫因子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08.

[5]苏纪兰.中国赤潮的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1 (5) :339-342.

[6]周名江, 于仁成.有害赤潮的形成机制、危害效应与防治对策[J].自然杂志, 2007, 29 (2) :72-77.

[7]国家海洋局.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Z].北京:国家海洋局, 2011.

[8]纪焕红, 徐韧, 叶属峰, 等.上海市售海产贝类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水平及膳食安全性评价[J].毒理学杂志, 2009 (2) :170-172.

[9]庄鸿儒.水产养殖中使用氰化钠毒杀敌害生物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探讨[J].福建水产, 2006 (2) :34-37.

[10]陈清华, 彭海君.海洋酸化的生态危害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 2009, 27 (19) :108-111.

[11]陆菲.全球变暖与海洋酸化[J].国外科技动态, 2006 (5) :38-42.

电解铝作业人群健康危害调查 篇8

关键词:尘肺,氟斑牙,氟骨症,电解铝

为了解电解铝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生产环境及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 为加强职业性健康监护及劳动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006年笔者对某铝厂电解铝车间空气污染状况进行检测, 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2006年在某铝厂电解车间的556名作业工人, 按18%比例随机抽取100名为接触组, 工龄 (19±14) 年, 最短5年, 最长33年;年龄 (39.5±14.5) 岁, 最小25岁, 最大54岁。在某商场选择不接触铝作业的50名为对照组, 工龄 (18.5±13.5) 年, 年龄 (39±15) 岁。2组均为男性, 医疗保健及生活条件相似。在厂区附近居住的居民 (以前无氟接触史) 选择的110名男性进行调查, 年龄 (38.5±13.5) 岁。

1.2 方法

1.2.1 作业场所空气粉尘、毒物浓度检测

按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的要求, 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进行采样。按徐伯洪和闫慧芳主编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检测氟化物浓度;按照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检测粉尘浓度。收集2000-2005年该铝厂电解车间空气中氧化铝粉尘和氟化物浓度检测资料并进行统计。2组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1.2.2 职业健康体检

选取接触组脱离接触24 h后的班前尿, 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每周1次, 连续测定3次, 取平均值。拍长骨、盆骨、胸骨的X光片。收集该铝厂电解车间2000-2005年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并进行统计。

1.2.3 评价标准

氧化铝粉尘和氟化物参照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进行评价。铝尘肺的诊断按GBZ 70-2002《尘肺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该厂已建厂23年, 经过3次改造、扩建, 已形成1.8万t/年电解铝生产能力, 拥有电解槽102台。电解铝装置采用自焙槽技术, 用冰晶石做电解质, 熔融状态下电解, 电解过程中在阴极出铝, 阳极消耗阳极碳, 其过程烟气排放量很大。该厂电解车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解上料时产生的含氧化铝的粉尘和冰晶石分解溢散到空气中的氟化物。车间配备局部抽除式排毒、除尘防护设施。自2000-2006年没有增加新的防护设施。也未对原有的防护设施进行维护。2006年检测, 厂区居民居住区空气中氟化物平均浓度为0.03 mg/m3, 对照组在没有氟化物污染的某商场附近的氟化物平均浓度为0.002 mg/m3。

2.2 电解车间空气中氧化铝粉尘检测情况

2000年电解车间空气中氧化铝粉尘超标率与2006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1, P<0.05) 。每年电解车间空气中氧化铝粉尘浓度不断升高。见表1。

注:1) 与2006年相比t=2.01, P<0.05。PC-TWA、PC-STEL分别为4、6 mg/m3。

2.3 电解车间空气中氟化物检测情况

2000年电解车间空气中氟化物超标率与2006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9, P<0.05) 。每年电解车间空气中氟化物浓度不断升高。见表2。

2.4 工人健康体检情况

2.4.1 尿氟与氟中毒检测情况

尿氟含量和氟斑牙患病率, 接触组高于对照组和厂区居民,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 。3组人群均未检出氟骨症患者。见表3。

2.4.2 作业工人氧化铝粉尘危害情况

2000年接触铝尘工人中体检者尘肺观察对象罹患率为8.43%, Ⅰ期尘肺患病率为1.2%。此后, 观察对象罹患率和Ⅰ期尘肺患病率均逐年增高, 2006年分别达到21.77%、3.76%。见表4。

注:1) 与2006年超标率相比t=2.39, P<0.05。PC-TWA、PC-STEL分别为2、5 mg/m3。

注:与接触组比较, 1) χ2=19.15;2) χ2=26.35;3) χ2=8.77;4) χ2=35.29, 均P<0.01。尿氟正常值为0.272~2.16 kg/L。

在尘肺观察对象的患病率中, 工龄5~9年的为8.63% (12/139) , 10~15年的为21.48% (29/135) , 16年以上的为40.82% (40/98) , 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4.76, P<0.01) ;在Ⅰ期尘肺的患病率中, 工龄5~9年的为0.00% (0/139) , 10~15年的为3.70% (5/135) , 16年以上的为9.18% (9/98) , 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3.21, P<0.01) 。以上两组人员的患病率均有工龄增多而增高的趋势。

3讨论

铝厂电解车间, 氧化铝粉尘TWA超标率为62.5%;STEL超标率为67.5%。氟化物TWA超标率为50.00%;STEL超标率为55.00%。说明生产环境空气污染较严重, 主要是由于车间无密闭除尘、排毒系统, 局部除尘、排毒效果不好, 导致尘、毒向生产环境释放。厂方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加强通风排毒, 定期检修维护防护设施, 要有专人负责, 保证正常运行。增设密闭除尘、排毒设施, 降低生产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 改善作业环境。定期对生产环境空气中氧化铝粉尘和氟化物浓度进行检测。

接触组尿氟含量和氟斑牙患病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 表明氟污染也是电解铝车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尿氟可直接反映机体氟的吸收情况, 在电解铝作业工人职业体检中尿氟可作为参考指标[1,2,3,4]。本次调查显示接触组尿氟平均值比对照组高8倍, 且接触组有轻度的氟斑牙发生。

连续几年电解车间空气中氧化铝粉尘检测结果和职业健康体检结果表明, 粉尘已成为对电解车间工人健康危害的最主要因素, 随着每年电解车间空气中氧化铝粉尘浓度不断的升高, 尘肺观察对象人数和尘肺患病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 患病率均有随接触工龄增加而增加趋势[5]。应加强电解铝作业工人个人防护, 定期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调离, 以减少或减轻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危害, 保护电解铝作业工人的健康。要加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增强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法律意识, 提高广大劳动者自我保护及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加强对企业法人及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切实把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苗贞军, 王空军.电解铝生产工人的尿氟调查 (J) .职业与健康, 2001, 17 (10) :23-24.

(2) 张生军.电解铝作业工人工业性氟病患病情况的调查 (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7, 25 (2) :107-108.

(3) 刘素香, 刘俊玲.氟对铝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 (J) .中国职业医学, 2004, 31 (6) :29-30.

(4) 方剑平, 冯晓燕, 索小绪.等.氟化物对作业工人健康危害的研究 (J) .中国职业医学, 2004, 31 (1) :32-34.

健康人群 篇9

关键词:体格检查,内镜

本研究分析胶囊内镜应用于健康体检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9月—2011年3月主动要求在我科进行胶囊内镜健康体检者36例。顺利接受该项检查者35例, 男24例, 女11例, 年龄39~75岁, 平均52.08岁。入选条件为无明显消化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结构完整, 胃镜、结肠镜、腹部超声等检查未提示患有可能影响消化系统通畅性的疾病。

1.2 仪器设备

胶囊内镜为以色列Given影像公司生产的诊断图像系统, 小肠型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为M2A型, 长26 mm, 宽11mm, 重约3.6g, 其内部结构分为3部分, 前端为光学区, 内置短焦镜头、发白光二极管、CMOS摄像机, 中部为电池, 尾部为发射器和天线。发射器发射视频图像的频率为2帧/s, 电池工作寿命为405~478min。胶囊被吞下后, 借助消化道的蠕动在消化道内移动, 获取并传输视频信号至接收装置。工作站使用专用处理软件“RAPID”处理数据。内镜图像由两位具有多年消化内镜检查经验的主治资质以上医师判读。

1.3 方法

检查前1d, 受检者仅进半流质饮食, 于检查前禁食12h, 检查前4h进行肠道清洁, 检查前30min口服二甲基硅油, 检查2h内禁食、禁水, 2h后可少量进水, 4h后可进少量流食, 检查期间患者可自由活动, 检查开始至结束, 受检者要密切注意大便, 观察胶囊内镜是否排出, 必要时进行腹部透视以观察胶囊内镜的位置, 在胶囊内镜被排出体外之前, 禁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2 结果

2.1 健康人群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特性及安全性:接受胶囊内镜查体的36例健康体检者, 胶囊内镜顺利进入小肠并获得良好数据者35例, 失败1例, 原因为患者口服胶囊内镜后保持平卧, 致使胶囊内镜滞留于胃内而未进入小肠, 检查成功率为97.22%, 35例检查成功者中, 平均每例检查时间为475min, 平均获得图像57000帧, 检查成功者胶囊内镜在胃内滞留时间平均为48min, 在检查记录有效期间, 胶囊内镜顺利通过回盲瓣30例, 占85.7%, 未通过5例, 占14.3%, 通过回盲瓣者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胶囊内镜在小肠内工作时间平均为287min, 所有体检者在检查结束后1~3d排出胶囊, 平均为27d。无胶囊内镜滞留发生。

2.2 健康人群中胶囊内镜检出小肠疾病及其处理情况:除1例失败外, 35例健康体检者胶囊内镜证实小肠正常者14例, 检出小肠病变者21例, 其中小肠存在一种病变者15例, 二种病变者5例, 三种病变者1例。检出的主要病变包括:息肉6例, 小肠炎4例, 小肠血管畸形5例, 小肠黄色瘤5例, 黏膜下肿物3例, 囊肿1例, 小肠憩室1例, 蛔虫1例, 小肠动力障碍1例。同时, 胶囊内镜还发现回盲瓣功能障碍1例。

2.3 检查者检出的小肠疾病中, 共有15例需要进行医疗干预, 其中7例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8例需要随访, 不需进行临床治疗者6例。

3 讨论

胶囊内镜的出现使小肠疾病的诊断手段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与小肠镜相比, 克服了其所具有的更具侵袭性、耐受性差、操作耗时费力、检查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相对较低、操作技术要求高而难以普及等缺陷[1], 完全符合小肠疾病筛查的要求, 同时临床上的确存在一些特殊人群, 他们有主动使用胶囊内镜进行健康检查的主观要求, 这使得利用胶囊内镜进行健康检查成为了可能。

本组检查结果显示, 35例进行胶囊内镜健康体检者中, 小肠病变检出率占60.00% (21/35) , 其中, 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的病变为十二指肠炎、小肠炎、肠道寄生虫、小肠及回盲瓣动力障碍等, 占所有病变的25.00% (7/28) ;需随访, 必要时进行其他检查或医疗干预的占所有病变的35.71% (10/28) , 以小肠息肉、黏膜下肿物、黄色瘤为主;病变不需处理的39.29% (11/28) , 主要为小肠黄色瘤、血管发育不良等。根据本组结果, 我们认为, 胶囊内镜是对小肠疾病具有诊断价值的医疗设备, 其安全性高、依从性好;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检出率较高,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肠疾病诊断的筛查方法, 胶囊内镜检查应用于健康人群, 可发现一些亚临床期疾病, 有利于小肠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健康人群 篇10

关键词:健康体检,亚健康,护理措施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对于自身的身体状况也产生了解需求[1]。由此, 我国医疗机构每年接收的健康体检者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这便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仅需要良好的护理服务态度, 还需专业的操作技能以满足患者需求[2]。针对此研究背景, 本文主要探讨了健康体检护理在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以为健康体检护理临床提供参考依据。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前往笔者所在医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及亚健康人群500例,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前往笔者所在医院行健康体检的500例健康人群及亚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健康和亚健康受检者均为某大型国有企业的职工, 于2012年3-7月份不同时段接受第一次健康体检, 于2013年12月-2014年3月接受第二次健康体检。其中男290例, 女210例;年龄15~78岁, 平均 (48.8±5.2) 岁。上述受检者均行抽血、尿常规、胸片、内外科、B超、心电图检查。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第一次检查时采取常规护理。在第二次前往笔者所在医院行健康体检时, 采取优质健康护理措施, 主要包括: (1) 提升护理人员的外部形象。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 对于受检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及时耐心解答;将体检中心护理人员的服装同病房护士区别开来, 以便减轻受检人员对医院的恐惧感。 (2) 营建良好的就诊环境。于候诊区设置报纸书刊阅览区, 安装电视, 免费提供茶水和早餐, 以缓解受检者等待气氛, 纾解因等待产生的压抑情绪。 (3) 简便检查流程, 缩短检查时间。确定受检者体检项目之后, 由相关人员将患者信息录入至体检信息化系统, 明确告知患者检查时间。体检时, 受检者只需持有效证件领取体检项目指引单后即可开始体检, 于受检者行检查过程中, 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 (4) 加强健康宣教力度, 做好受检者追踪服务工作, 但是应当注意保护受检者隐私。 (5) 完善心理护理措施。针对在得知自己感染或罹患某种疾病而表现出焦虑、痛苦等不良情绪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说明当前医疗技术针对该病症的处理及治疗方法, 以便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病症及亚健康程度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护理人员针对一些前来受检却明显表现出情绪低落的患者则应引导其说出自己的顾虑和心事, 而后针对性开导, 进行心理指导, 缓解患者精神压力, 争取取得患者信任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健康体检护理措施实施前后各项检查所需时间;护理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 以患者护理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其中, 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人员外部形象、接待方式、就诊环境、健康教育效果等评分项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体检护理措施实施前后各项检查所需时间比较

与第二次体检各项检查所需时间比较, 第一次体检各项检查所需时间均明显较长,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健康体检护理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第二次体检满意人数均明显高于第一次体检, 两阶段各项评价指标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min

例 (%)

*与第二次体检各项评价项目对应比较, P<0.05

3 讨论

健康体检护理是指针对前往医疗机构接受身体健康检查的健康和亚健康人群, 为其提供的一种护理服务。既往研究证实, 提升健康护理质量有助于提高检查效率, 降低投诉率[3,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第二次体检过程中施行优质健康体检护理措施后, 不仅各项体检检查项目所需时间较之于第一次体检下降趋势明显 (P<0.05) , 且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P<0.05) , 与文献[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及多年临床护理经验, 笔者认为, 可由以下小细节入手以提升护理质量。 (1) 确定受检者体检项目及检查时间之后, 如果等待时间过久, 可提前告知受检者, 如受检者不愿于候检区等待, 可预留受检者电话号码, 于体检10 min之前通知受检者。 (2) 在不违反相关法律规范及医德的前提下, 分析患者第一次体检结果, 了解患者身体健康状况。于跟踪服务过程中注意受检者情绪变化情况, 适时进行心理指导, 诱导患者说明顾虑之处, 并针对性帮助其共同解决。

综上所述, 于健康体检护理中临床应用优质健康护理, 可有效缩短各项检查时间, 提升护理满意度, 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崔京玉, 金英子.护理告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35) :78-79.

[2]吴青.健康体检人群健康状况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5) :43-44.

[3]马建英.健康体检3起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 2011, 10 (8) :721-722.

健康人群 篇1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611-02

实施社区糖尿病(DM)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有利于疾病控制,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质量[1]。

1 DM高危人群界定

1 年龄≥45岁;体质指数(BMI)≥24者;以往有IGT或IFG者;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和/或甘油三酯症(>250mg/dl)者;4.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5.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大婴儿(≥4kg);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2 预防性健康教育的进展 对社区居民特别是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健康教育,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能有效减少DM新发病率,或延缓发病。

2.1 预防性健康教育的优点 通过开展社区预防性的健康教育,使得社区人群能够了解糖尿病疾病相关知识,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提高了社区群体对糖尿病的防治意识,可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2.2预防性健康教育的方法

2.2.1成立健康教育小组 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

2.2.2访视 进行经常性的定期随访,检测DM高危人群及其家属对DM健康知识的掌握应用情况。实时解答各种问题,督促其合理安排生活和运动。

2.2.3利用社区资源 每月开展一次健康教育,每次2h,以多媒体教学、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资料、个人健康行为指导等形式实施健康教育。

3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强化健康教育

3.1 社区强化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优点 由相关社区医院派专门的医务人员,采取“一对一”模式对社区DM高危人群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治疗性生活方式教育及心脑血管事件的早期识别等[2]。健康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有效的糖尿病教育要着眼于提高知识并通过实现行为改变为目标,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和遵医行为,达到控制血糖,预防合并症和提高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3]。

3.2 全程强化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优点

3.2.1 饮食控制 应采取个体化的饮食治疗措施,根据DM饮食治疗原则,针对各人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合理膳食建议,提高治疗效果,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提高生活治疗

3.2.2 运动疗法 运动有助于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减少胰岛素抵抗。在运动的护理过程中注意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宜的运动方案。

3.2.3 血糖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它能反映近2-3个月内血糖控制情况,是“线”的概念,而测一次血糖,是“点”的概念。“点”与“线”的结合可鉴别血糖是暂時的还是持续的变化。

3.2.4 心理护理 现代医学认为,DM发病及血糖变化与现代生活饮食和运动习惯、心理压力和精神应激等密切相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重要因素,积极帮助家属之间建立情感交流和沟通,善于利用家属、社会这一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其督促作用,以提高其依从性。

4 不同高危人群健康教育方法

4.1 青年人及在职DM高危人群 可选择定期进入单位进行讲座、发放书面资料或电话交谈、及网络咨询,帮助进行认知调整,使其正确认识糖尿病。

4.2 老年人及退休DM高危人群 可让他们进行主动参与,共同协商制定治疗和教育方案,循序渐进,实现糖尿病教育目标,使他们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也可进行短期集中或定期进行DM相关知识讲座,并鼓励相互之间及其家属之间相互交流经验,设热线咨询电话等等。

5 DM高危人群自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1 自我血糖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5.1.1DM高危人群对自我血糖监测的认识严重不足 大部分人认为,自觉无症状不需要监测血糖。

5.1.2 DM高危人群对血糖监测的操作方法掌握不足 完整的血糖记录可真实反映病情的整体情况,为医生提供正确的医疗信息,从中摸索规律,寻找原因,而不是盲目的监测[4]。

5.2 普通门诊患者中DM高危人群饮食中存在的问题 有调查中表明在普通门诊患者中DM高危人群饮食总热量不足或过多同时存在,三大营养素摄入比例不合理问题突出,超重者地饮食控制问题较为突出[5]。

小结 DM的预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中国更是迫在眉睫,预防要从临床走向社区,优先推广生活方式干预,从而减轻家庭及社会对DM的经济负担。预防要通过健康教育来进行,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树立健康观念,要将DM健康教育推到重要地位,呼吁从临床医生做起,借助社会的支持,使DM教育成绩更加卓越[6]。

参考文献:

[1] 蓝秋丽,韦金翠,苏秀宁.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8,(6)专科版:83-84.

[2] 俸献珠,黄慧,刘红等,社区2型糖尿病强化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11,24(4):1920-1921.

[3] 黄利锋.全程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7):5-6.

[4] 胡鹏,徐荣,杨丹.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调查(J).护理报,2008,15(11):11-13.

[5] 李明子,喻颖杰,张明霞.门诊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1-14.

健康人群 篇12

1.1 研究对象

某学校健康体检的教师员工共381人,其中男性243人,女性138人。年龄介于19~91岁,平均年龄为(46.00±14.55)。

1.2 方法

受检者由专业人员测定身高、体重、血压。晨抽空腹静脉血,检测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各项指标。

1.3 判定标准

体重用电子体重秤测量,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以BMI≥24 kg/m2为超重界限,BMI≥28 kg/m2为肥胖界限,<24 kg/m2为正常。总胆固醇(TC)>5.72 mmol/L,甘油三酯(TG)>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78 mmol/L定为血脂异常。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体检人群中空腹静脉血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阳性结果异常率分别为5.5%、37.5%、36%、22%、31.2%。

2.2 不同年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析。见表1。

2.3 不同体质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析见表2。

注:*与35岁以下TG比较P<0.01

*注:*与<24(kg/m2)比较P<0.05

3 讨论

血脂异常是指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的升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肥胖与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关联,并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近几年都有上升趋势,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而肥胖又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存在一定关系[1,2]。从本次体检中空腹血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阳性结果异常率分别为5.5%、37.5%、36%、22%、31.2%;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5岁以上年龄组血脂异常指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的年龄组。这就提示可以从35岁年龄段开始就要重视预防工作,以避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高血脂。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肥胖与血脂异常存在一定的关系,可能与饮食结构,工作紧张有一定的关系。说明体质指数越高,患病率就越高。超重和肥胖异常检测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虽然肥胖、血脂异常发生因素中,遗传因素、年龄因素不可控制,但是生活行为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平衡膳食,合理运动,形成良好地生活行为习惯,积极控制体重,降低慢性病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体重与血脂异常发生情况及相互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某学院教职员工381名健康体检空腹血液血脂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健康体检人群中空腹静脉血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检测阳性结果异常率分别为5.5%、37.5%%、36%、22%%、31.2%;超重和肥胖者甘油三脂、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体质指数组(P<0.05)。结论 积极控制体重降低健康人群中慢性病的发生。

关键词:健康体检,肥胖,体重,血脂

参考文献

[1]孙佳艺,赵冬,王薇.等.体重指数对10年累积高血压发病因素危险的预测作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5):436-438.

上一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下一篇:钢结构厂房施工方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