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技术分析

2024-10-14

球技术分析(共12篇)

球技术分析 篇1

职业网坛中底线型打法类型与全面型打法类型不断的转换, 从底线型比约·伯格,到网前型选手桑普拉斯,再到全面型选手费德勒,再到以底线打发为主的纳达尔、德约科维奇,打法类型在不断地变化。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球技术也在不断前进,选手们的力量与速度越来越大,减小了球员在网前对球的控制,增加底线优势,因此底线型打法也就脱颖而出;另外当今网坛随着全面型运动员的逐渐退役,底线这一打法类型的技术优势又凸显出来,在最新的ATP排名中,以底线型打法类型为主的选手有9位选手,只有费德勒技术较为全面,是一位全面型选手,不断变换自己的战术,时而网前,时而底线,可见底线型打法从始至终占据网坛主流。底线击球技术中,由于反手击球的稳定性与进攻性都较正手稍差,技术出现短板,自然反手位区域就成为了选手们攻击的目标,因此,扎实的反手击球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1不同握拍方式的技术特点

当今网坛采用双手反拍击球技术的运动员占据多数,其主要原因是双手握拍击球比较稳定,攻击性比较强,隐蔽性比较好等等许多的好处,使得双手反手握拍击球技术主宰着竞技网球。不同的握拍方式,打法类型、击球效果也各不相同,但主要的握拍方式有如下3种。

1.1东方式

东方式双手反拍击球时,球拍离身体稍远,两臂伸直,与肩膀呈三角形,多以平击球为主,速度快,力量大,球落地后前冲力较大,能打出质量比较高的反手直线球,但是击球的稳定性相对要差一些,整个击球过程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

1.2东方大陆式

东方大陆式双手反拍击球时左手的手臂伸直,而右手臂弯曲, 球拍略靠近身体,动作的隐蔽性强,击球的变化多,且能回击各种来球。由于以上种种好处,这种握拍方式相对来讲也比较受欢迎。

1.3大陆半西

大陆半西方式双手握拍击球时,两臂弯曲,紧靠身体,能充分利用身体的优势,增加球的旋转和球的速度、力量,击出的球大多为上旋球,过网之后急剧下降,稳定性强。由于女性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原因,使用此握拍方式的比较多。

2双手反拍击球的技术动作分析

2 . 1双手反拍击球的手臂姿态

双手反拍击球过程中手臂与身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手臂姿态, 一直以来都微妙的存在着。手臂姿态各有差异,特别是男子网坛, 双手反手击球时手臂姿态存在许多变化,主宰现今男子职业网坛的手臂姿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达维登科为代表的“two arms bend”(双曲臂);一种是以穆雷为代表的“bend/straight”(一侧手臂伸直,一侧手臂弯曲),穆雷的双手反拍在引拍时双臂伸直,而击球时却是右侧手臂弯曲,左侧手臂伸直从近身处开始向外侧画弧。而纳达尔却属于第三种变化,击球时双臂伸直。然而最为引人注意的是现今女子职业网坛使用的基本全部是“two arms bend”(双臂曲)。

2 . 2双手反拍击球的基本技术

反手击球是网球基本技术中和正手击球同样重要的击球技术,且已成为当今网坛反手击球的主流,先排名ATP前10的选手中,有9位选手都是双手反手,足见双反与单反的优劣性。整个击球过程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准备姿势、后摆引拍、挥拍击球、随挥跟进。

2.2.1准备姿势

准备动作,面向球网,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略向前倾,重心落在前脚掌,双手握拍抱在胸前,正、反手都采用大陆式握拍方式,眼睛始终注意来球。

2.2.2后摆引拍

当判断来球方向朝向自己的反手位方向飞来时,脚下垫步,上步的同时转体,向左转肩、转髋,顺势将拍子向自己后方摆开,后摆时肘关节自然弯曲,拍子跟球网成垂直状,拍头稍翘起,指向后方, 右脚向左前方上步,右肩与右背对着球,重心在左脚,肩膀朝向球网,收紧躯干,手臂放松,动作连贯、协调。

2.2.3挥拍击球

双手反手击球时的挥拍轨迹为从下向前上方挥出来,击球时的手臂动作因人而异,击球点保持在右脚左侧前方,由于是双手反手击球,通常情况下击球点可以稍微靠后,击球的后面,从下向上包裹击球。另外挥拍击球时手腕一定要绷紧,转体、转肩挥拍击球。

2.2.4随挥跟进

击球结束时球拍应沿着球的方向继续挥拍完整,身体转动充分,结束在右肩上方或者肩侧。

技术动作要点:眼睛看球,用眼睛的余光观察对手,迅速移动到击球位置,正确地做好引拍后摆动作,击球时前臂保持伸直,绷紧手腕,随身体转动挥拍击球,击球过程中,手腕固定,击球结束收小臂,随挥结束在身体的另一侧。

2 . 3双手反拍击球的生物力学原理

反手击球是底线击球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那么反手击球的稳定性以及击球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整个击球过程中,击球的力量来源于屈膝蹬地、转腰、转肩、小臂旋转以及手腕动作。其顺序为:腿部蹬地发力→转髋转腰→转体转肩→小臂内收→手腕翻转,通过蹬地获得力量,转腰转肩,增加力量跟旋转,小臂摆动控制击球的飞行方向与球的旋转。

双手反手击球的整个击球过程中,准备姿势特别重要,充分的准备能更好地判断来球方向、球的飞行路线以及落点,充分的准备活动能更好地控制来球,控制击球的准确性、力量、落点、旋转。屈膝降低重心,两脚与肩同宽,上体保持正直,双手持拍于胸前;眼睛盯球,上步转腰转肩,上体收紧,两臂放松自然向后拉拍,手臂略靠近身体,增加旋转速度,挥拍击球时,两腿发力,充分地转腰、顶髋、转肩,增加击球力量和旋转,身体的重心在整个击球过程中完成了从后向前的转移,作用到挥拍击球上,将整个身体的重心压在球上,以增加球的“重”量,击球完成,手臂内收,翻腕控制击球方向、力量,增加击球的稳定性和速度。

2 . 4双手反拍击球的特点

双手反拍握拍由于是两只手握拍,击球时两只手协调有力,可以抵挡对手强有力的击球,球拍较稳,击球也比较稳定,隐蔽性比较强,对手很难对击球的动作、方向做出预判。由于握拍方式是双手握拍,击球的稳定性以及攻击力都比单反要强,有助于主动进攻意识的提高。也正由于是双手握拍,对步法的要求比较高,那么体能消耗就比较大,对手的进攻区域也就相对增加。

2.4.1双手反拍击球的优点

(1)稳定性好、攻击力强。由于握拍是双手握拍、击球时两只手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容易固定拍型,增强腕部力量,能抵挡更加有力的来球,使球的稳定性跟攻击力增加,提高主动进攻的意识;双手握拍击球时,挥拍方向跟身体重心的移动是同一个方向,因此能充分地利用转体,增加击球的力量,提高击球的稳定性和攻击性。

(2)隐蔽性好。双手反派击球,击球点比较靠后,稍微靠近身体, 同时引拍时的后摆是背向球网,这就给对手对击球的判断增加了难度,同时可以根据对手的站位随时变化击球点和击球线路,给对手判断造成一定的误差,因此有较好的隐蔽性。

2.4.2双手反拍击球的缺点

(1)脚步移动要求精准;(2)体力消耗较大;(3)反射性地增加了对手的进攻区域。

2 . 5双手反拍击球的注意事项

2.5.1眼睛

“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在网球运动中,只要注意力集中,即眼睛到位,基本上脚下的步法移动,手上的基本动作都能跟上节奏,打出一记好球。在整个击球过程中,眼睛要始终盯来球,直至将球击出。

2.5.2击球点

击球点在网球运动中特别重要,击球点的位置决定了击球的速度、力量、击球稳定性以及球的落点,双手反手击球,击球点的位置一般保持在身体侧前方的位置,正确的击球点,可以增加击球的稳定性以及击球速度。

2.5.3引拍

在整个击球过程中,引拍动作非常重要,引拍的幅度决定了击球的力量与速度以及击球的稳定性、击球的攻击性。引拍时手臂一定要放松、自然,引拍要到位,转体转肩,向后拉拍,使拍柄的底托朝向球网,两手臂放松,略靠近身体,手腕收紧,拍头上扬,略高于手腕。

2.5.4重心

击球的稳定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击球时的身体重心横向与纵向的转移在整个击球效果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击球时重心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决定了击球的稳定性,以及各种击球效果,运动员可以通过重心的横向转移,增加击球的力量,通过对重心纵向移动的控制,增加击球的旋转。

摘要:现今的职业网坛底线型打法越来越占据主流,那么正反手击球就显得尤为重要,多数选手的反手较正手稍差,比赛中也就成为了对手攻击的目标。本研究针对双手反拍击球的技术动作进行研究,分析双手反拍击球的生物力学特征,双手反拍击球的各项技术环节,解析双手反拍击球的优缺点,旨在为专业网球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网球,双手反拍,击球

球技术分析 篇2

11291213 吕俊鸣

一、垫球技术要领——以正面垫球为例

1、准备姿势:正面对正来球方向,两脚开立稍宽于肩,一脚在前,两脚跟提起,前脚掌着地,两膝弯曲微内收,重心在前,双臂自然弯曲置于腹前。

2、手形、击球点、触球部位:当球接近腹前时,两手重叠,掌根靠拢,合掌互握,两拇指平行朝前,手臂伸直,手腕下压,用前臂外旋形成的平面靠近手腕的部分击球的后下方。击球点在腹前一臂左右距离,便于控制用力大小并可根据垫球的方向,调整手臂的角度。

3、击球用力: 垫球时,两臂靠拢前伸插入球下,靠手臂上抬力量增加球的反弹力,同时配合蹬地跟腰动作,使身体重心向前上方移动,击球时,两臂要形成一个平面,身体和两臂要有自然的随球伴送动作,以便控制球的方向和落点,由于来球有一定的速度,因此,垫球时的抬臂动作要小,速度要慢,主要靠来球本身所造成的反弹力将球垫起。

二、传球技术要领

1.手型:拇指相对成“一”字形或“八”字形传球,时手型与球体交吻合,触球面积比较大,容易控制来球,增加传球的准确性。

2.击球点:击球点在额前上方一米距离处,便于观察来球和传球目标,有利于控制传球的准确性,同时有利于伸臂击球。

球技术分析 篇3

杨俊堂(1989~)男,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乒乓球教学与训练。

高烨(1989~)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体操的教学与训练。

摘要:乒乓球是一种集力量、速度、灵活、变化等为一体的体育运动,乒乓球运动员挥动球拍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各个肌群协同配合的结果,动作用力过程中,肌肉发力会产生先后顺序,并且各个肌群在肌肉发力时会持续一定的时间。本文运用sEMG分析技术,揭示乒乓球運动员正手攻球技术的肌肉发力时间与持续时间顺序,并探讨正手攻球技术的肌肉工作机制,为乒乓球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学习相关动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正手攻球;下旋拉球;sEMG;肌肉;发力时序

1.前言

乒乓球的正手攻球技术是最基本的动作技术,是每一名乒乓球运动员与爱好者最先接触的技术动作,正手攻球动作的正确与合理性直接影响运动员未来的技术发展空间。因此对正手攻球技术的正确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掌握正确的攻球技术动作不仅能够成为比赛中主要得分手段,而且能够更好的控制攻球落点,增加击球的控制与准确性。为了能够更加客观的反应正手攻球技术动作原理和肌肉工作机制,表面肌电图的分析技术应运而生。本文正是运用肌电分析技术,结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动作的肌肉发力顺序、持续时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运用研究的结果指导广大乒乓球爱好者与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

4.结论

1)在正手攻球中,主要是由腰部与大腿部肌群带动身体依次开始发力,并且发力持续时间贯穿于整体动作阶段,直到动作结束,在平时的训练中应着重加强这几块肌肉的力量与耐力训练,使得力量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传递并增强击球的稳定性。

2)在数据的呈现中可以看出手臂部的肱桡肌在各项数据中呈现了比较重要的结果,肱桡肌对臂部的挥拍轨迹控制与爆发性力量的贡献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课题(QN20131102)

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博士基金项目(S2012B13)

参考文献:

[1]李世明.肌电测量技术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10(41):149一151

球技术分析 篇4

网球运动的发展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它的产生、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我国网球运动之所以近几年发展迅猛, 根本原因上是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正迎合这一大环境, 开辟了网球运动在高校发展的广阔前景。网球运动, 作为一项重要的休闲娱乐健身项目, 逐渐被现代大学生们所喜爱和接受, 并在高校中正在逐步推广普及。目前, 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网球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尤其是网球的正反手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极其不平衡,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网球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针对这一现象, 本文打破了传统的网球正反手教学顺序 (先学习正手抽球技术后学习双手反手抽球技术) , 提出了“先学习双手反手抽球技术后学习正手抽球技术”的教学方法, 意欲通过改变网球正反手的教学顺序达到提高网球教学效果的目的, 同时更希望本研究能对网球及其他体育项目的技术教学和训练产生一定的启迪作用。

一、目前高校网球教学学时学习正、反手抽球的现状

在高校大部分的网球学习和比赛中,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 不少人的正手抽球极富攻击力, 而反手抽球却毫无攻击性, 甚至有人的反手抽球同正手的技术相比, 相差甚远。而且, 很多学生认为网球的反手技术很难, 具有攻击力的反手抽球技术更非一般人所能掌握, 所以干脆就不努力追求提高。这样一来, 学生的网球水平很难有较大的提高, 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对网球的兴趣。在网球教学对抗练习中, 我们看到练习的双方为了不失误常常放弃反手抽球技术的运用。观察显示一般网球学习者的反手技术都比正手技术差, 从体育学院的网球专选学生的比赛中也可以看出:反手抽球技术明显差于正手抽球技术, 正、反手抽球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及其不平衡。

另外, 根据对一般网球比赛中的正、反手技术运用次数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正手球的运用比例占了正反手求使用次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而反手球的运用比例还不到百分之三十。人们从事体育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它能强健我们的体魄, 体验成功的喜悦, 愉悦我们的身心, 丰富我们的生活, 网球运动也不例外。但是, 人们不愿意看到的肢体不平衡发展现象就广泛存在于网球运动中, 优势持拍手臂明显发达于非优势持拍手臂。

二、造成正、反手抽球学习发展不均衡的归因分析

无论是网球技术的初学者还是世界级的网球优秀选手, 反手抽球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普遍差于正手抽球技术;正、反手抽球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很不平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方面, 在实际的网球教学和训练中, 大部分人都是从正手抽球技术开始学起, 不断练习和运用正手, 大多数人练习正手抽球的次数和时间大大超过反手抽球的次数和时间。所以才最终导致了在网球比赛中看到的正反手抽球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不平衡现象。另一方面, 从心理学的行为意识方面来分析, 人们的生活习惯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意识, 这种行为意识又指导了人们的行为习惯。人们从小就养成了使用某一优势手臂的行为习惯, 对人们后来学习某些技术就产生了一定的限制。综观现代网球技术的发展趋势, 许多权威人士和专家提出:现代网球已经进入了攻势的时代、世界网球技术的新观点中关于反手技术的观点是“反手也应该打进攻性的抽球”。

三、双手反手抽球的特点及先学习双手反手抽球优势分析

在高校网球教学中, 我们一般把正手单手抽球和双手反手抽球作为初学者的学习内容。因为正手单手底线抽球和双手反手底线抽球是网球技术中最基本的技术, 也是网球比赛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技术。由于双手反手抽球有下列特点:

(一) 弥补力量的不足

双手反拍击球时, 肩部的转动有利于集中发力。同时, 由于是双手握拍, 不仅可增加击球的稳定性, 更有利于力量不足的选手弥补力量的欠缺。这其中最重要的技巧是使肩膀绕身体的“轴”迅速转动, 这样可增加角速度, 使击球的力量更大。

(二) 较好的隐蔽性

用双手反拍击球既可用力向上击出上旋的高吊球, 又可击出博格“包卷式”上旋球, 特别是在最后击球的一瞬间, 可根据实际需要打出直线球、斜线球或高吊球。击出强有力的上旋球是双手反拍的一大特点, 其重要作用是:可以击出大角度球, 不易使球出界;有利于“破网”及前场击球。单手反拍击球, 要及早地做击球的准备动作, 对方一看便知你将朝哪儿击球, 就会及早到位击球的威胁性将大大降低。正因为双手反拍击球时, 有另一只手的帮助, 才更容易用同样的准备动作击出性能完全不同的球。当对方上网时, 由于有另一只手的帮助, 上旋高吊球很容易挑起超过对手的头部;而在同一位置上既可击出直线球又可以利用腕部的翻转击出斜线球, 使对手始终处于判断当中, 这将大大提高击球的得分率。

(三) 稳定性较好

双手紧握球拍, 球拍如同一个活动的挡板, 可以用来抵挡有力而又旋转力强的来球, 可避免把球击偏或因力量不足把球击出界外, 但要注意, 在接发球时, 应尽量进入场内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 以免因球弹跳太高或跳出界外造成难以应付的被动局面。

所以, 在网球反手抽球技术的教学中, 我们首选双手反手抽球技术进行教学。由于双手反手抽球使用双手, 不但可以弥补学生的手臂力量, 还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 从运动生理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来分析, 正手抽球技术和双手反手抽球技术的发力机制非常相似, 只是身体的用力方向不同而己。因而技术动作容易定型并且不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学生只要学习并初步掌握了双手反手抽球技术后, 在练习和运用中动作技术不容易变形, 不但不会影响正手抽球技术的掌握和提高, 而且可能还会对正手抽球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所以, 双手反手抽球技术的掌握也会有利于正手抽球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现代教育的创新理念中, 专家提出了很多创新的方法, 其中逆向思维法就是创新方法之一。逆向思维法容易打破习惯性思维定势, 促使大脑反向性和多向性发散思维, 有利于拓宽创新思路, 突破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 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领域里, 有人进行过“逆向教学法”的实验和研究, 也有人进行过“逆向创新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等研究。受“逆向”二字的启迪, 有了打破“传统和常规”的想法: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常规的网球正、反手抽球技术的教学顺序 (先学习正手抽球后学习双手反手抽球技术) , 即改变为:先学习双手反手抽球技术后学习正手抽球技术。在网球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中, 有教练员和专家提出过此种想法, 但是没有明确的资料记录有人进行过这个题目的研究和教学实验。不过, 还有人进行过一种称为“平行递进式的网球技术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比较成功。在此种教学模式中还提出了可以先学习反手技术后学习正手技术的观点。因此, 在网球技术教学领域里, “先学习双手反手抽球技术后学习正手抽球技术”的研究可能是空白, 这个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探索和研究, 值得我们一试。

摘要:本文对目前高校网球正、反手抽球技术教学顺序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先学习双手反手抽球技术后学习正手抽球技术”的教学方法, 意欲通过改变网球正反手的教学顺序达到提高网球教学效果的目的, 以期为网球及其他体育项目的技术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网球,双手反手抽球

参考文献

[1]李惠兰.网球教学争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5, (1) .

[2]程毅.网球课程序教学法中两种形式与效果的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报, 2005, (1) .

球技术分析 篇5

体育健康课程说课稿

深圳市西乡中学 孙孜孜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课型:新授课

一、本课内容:排球:

1、正面双手垫球技术

2、集体协作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

二、关于教材: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较为广泛且很重要的一项技术,掌握了此项技术在排球比赛中的“一传”和“防守”起重要的作用。目的是通过自主地与趣味地教学,让学生基本掌握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和集体协作精神,课的重点:协调击球动作,难点: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本课为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第1课时。

三、关于学生: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40名男生。做为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有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排球运动是本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大部分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普及教学中对各项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要在教学中通过把动手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让学生能掌握和提高正面双手垫球技术,从而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目标:

1、运动目标:通过自主地、趣味性的教法,使学生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运动兴趣。在融洽的教与学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多种学习和练习中,提高灵活性、协调性,80%学生能基本掌握垫球技术。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

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

五、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启发性练习法

目的:通过启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2)重复练习法

目的:通过重复练习,加强掌握垫球技术(3)分组练习法

目的:通过分组练习,细化提高垫球技术(4)探究式练习法

目的:通过探究式练习,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

2、学法

说课吧

七、1、平均心率:125—135次/分

2、最高心率:155—165次/分

3、练习密度:50—60%

八、情感氛围:激发兴趣、积极思考、自练自评、团结合作、紧张奋进。

九、场地器材(略)

十、教学设计反思:通过参加学校的说课比赛的培训,使本教学设计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完美,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

声明:

球技术分析 篇6

摘 要 网球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近年来在中国快速普及和发展,很多高校纷纷开展网球教学活动,成为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大学网球教学课堂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网球运动技术的第一场所,教授网球发球技术和步法移动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网球 发球技术 步法移动

网球运动是一项高雅时尚的体育运动,深受大学生的追捧和喜爱,网球运动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智能,具有健身、健心、促进社会交往的作用。发球技术和步法移动是网球运动的基本功,本文将讲述高校网球教学中发球技术和步法移动的训练。

一、网球发球技术和训练

(一)网球发球技术简介

网球发球是网球运动中最基本的技术也是最重要的技术,它不受对方的控制完全由自己把握,对比赛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网球发球有三种方式:1.切削发球;2.上旋发球;3.平击球。三种发球方式各有特点,其中切削发球成功率较高,发球的力度、方向和旋转都比较容易控制。上旋发球要求有较高的发球技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发球技术基础之后再教授比较合适。平击球的成功率较低,但是一旦命中即可直接得分。

(二)高校网球教学中发球技术的训练

高校网球发球技术教学中应注意多种训练方法结合,避免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发球技术训练产生厌倦,提高学生对网球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1.正式训练之前,可组织学生观看网球发球教学多媒体课件,在练习前先形成基本的动作表象认识。

2.教师示范教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亲身讲解和示范,对发球各环节进行分解教学,讲解必须准确,示范必须到位。使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掌握基本发球动作方法。

3.教学中可采用的训练方法:(1)抛球训练。抛球训练是发球技术训练的基础练习,若学生右手持拍,则做左手抛球的练习,主要是训练抛球位置的准确性。(2)挥拍训练,挥拍可分为准备姿势,后摆,前挥,击球,随挥、回到准备姿势六个阶段。挥拍训练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放松身体,尤其是肩部和握拍要放松。(3)抛球和击球动作结合训练。左后抛球时,右手同时完成后摆动作,训练时要特别注意抛球挥拍时右臂应与左脚形成一条直线,保证姿势正确。(4)当学生抛球、挥拍、击球的动作达到要求之后,要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动作的熟练性、准确度和发球落点的准确性,训练时,在练习场地划定目标区域,争取每次发球都击中目标。(5)网球发球训练还需要练习发球的持久稳定性和发球速度,在学生身体素质允许的范围内可设定单元训练,通过反复训练来提高体能,保证发球的原动力。提高发球速度练习时,可分为两队,一队人员向对方抛送高出击球点30cm的球,发球者全力挥拍,此过程连续进行6—10次,以确定快速发球的动力定型。在以上的训练中,可组织学生观看高水平的网球比赛录像,加深学生对比赛战术的认识,深刻理解网球战略战术。

二、网球步法移动技术和训练

(一)网球步法移动技术简介

网球运动中有句俗话说“手法是基础,步法是关键”。网球步法有分腿垫步、滑步、跑步、跨步、垫步、交叉步,调整步,由跑、跨、交叉、变向、跳、停、侧踏等各种动作所组成。高校网球教学应对步法移动训练有足够的重视,提高步法移动的反应速度、锻炼学生步法的准确性、使步法合理。

(二)高校网球教学中步法移动技术的训练

教学中可采用的步法移动训练方法有:

1.分腿垫步训练。分腿垫步是最基本的步法训练,分腿垫步技术掌握的好,既能流畅地调整身体,把各个技术动作连接起来,又能快速启动动作。

2.垫步、跨步挥拍练习。持拍做前后左右的连续垫步、跨步挥拍练习。

3.四点跑动练习。“1-2”用侧滑步,“2-3”用小步跑,“3-4”用侧滑步,“4-1”用小步跑。此步法练习应提醒学生保持好稳定性,保持好节奏。

4.左右移动接V型步法击球练习。学生训练时于底线左右并步或滑步移动,听到信号后向左前方或右前方移动并作正、反手击球动作。

5.前后移动击球。可使学生两人一组,一名学生站立与发球线中点,另一名学生在球网对面抛球,每组学员每组正反手截击2-4次,高压球1—2次,后场救球1—2次。

6.接两球的练习。使学生分组练习,每两人一组,一人同时抛出两个球,练习者必须同时接住两个球。开始时可以抛的高些,逐渐加快速度和降低速度,练习者必须在球落地前接到球。

7.冲刺跑接球练习。使一名学生左手右手分别持一球站在罚球线上,让球从肩膀高度自由落下,练习者站在底线处,向前冲刺跑去接起这两个球,要求在第一次反弹中接到球。

8.在高校网球步法移动的教学中,后期可加入对打、比赛元素,这时,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发球和步法移动的技巧,对打和比赛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加强实战应用,更好的理解和应用网球运动的战略战术。

在进行以上训练时应该注意学生身体素质全面训练,例如力量训练、速度训练、敏捷性训练、耐力训练,以配合网球运动教学。

高校网球训练应充分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避免枯燥乏味。使学生在大学时期掌握网球运动的技术和技巧。

参考文献:

[1] 郭培民,王兴通.网球发球技术与训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2] 田峰;浅析网球运动步法的运用及训练方法[J].硅谷.2010(02).

球技术分析 篇7

排球教学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 也深受高校学生的喜爱。垫球是排球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 是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 即利用手臂从球体下部向上击球的动作, 作为接发球、接拦回球和接扣球的主要手段, 是组织进攻的基础。正面双手垫球是排球项目最基本的技术, 直接影响着排球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对于初学者而言, 掌握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 尤其在垫球教学的初始阶段, 容易出现错误动作, 而错误动作一旦不能得到及时纠正, 就容易导致错误动作的定型, 进而影响技术的正确掌握。

2.认识垫球技术

2.1内涵。垫球技术作为排球的基本技术之一, 利用球的反弹力, 运用小臂将球垫至一定目标的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接发球、接拦回球和接扣球, 同时也应用于垫击二传组织进攻。2.2构成。按照动作方法, 垫球技术可以分为正面垫球、侧面垫球、跨步垫球、背后垫球、倒地垫球和挡球等;按照技术运用, 可将其细分为接发球、接拦回球和接扣球。正面垫球作为最基本的垫球技术, 是其他垫球技术的基础。2.3动作要领。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由三部分构成:准备姿势、插臂来球及击球。采用半蹲准备姿势, 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稍宽, 一脚在前, 另一脚在后, 两脚尖稍内收, 脚跟微抬, 膝关节稍弯曲, 上体前倾, 两臂自然屈肘置于腹前, 两眼注视前方来球, 两脚微动随时调整方向正对来球, 垫球时尽量将球控制在腹前一小臂之距, 就初学者而言需特别强调是两臂夹紧前伸并插到球下, 运用腕关节以上10厘米的桡骨内侧所形成的平面垫击球体下部。

3.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3.1两臂不拢, 屈肘垫球。原因是学生对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概念和动作要领不明确, 错误的视觉表象 (如抬东西或向上抛物等动作大都是屈肘完成) 容易造成屈肘错误。纠正方法:针对性强化动作的方法与要领, 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可总结为:插、夹、提。插即两臂伸直后插入球下;夹即两臂靠拢夹紧, 含胸压腕, 以腕关节以上10厘米处桡骨内侧平面迎击球;提即提肩送臂, 重心随出球方向顺势移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突出垫球技术中伸臂压腕的示范动作, 小臂应适当外翻, 增加击球的平面, 接触球面积越大, 控制球的准确性就越高。3.2两臂用力不当。原因是初学者对来球的速度、角度和力量等因素判断的不够准确, 加上球感较差, 缺乏身体的协调用力, 致使垫球时, 该发力时不用力, 该缓冲时不缓冲, 难以将球垫至预定目标。纠正方法:尽可能多的垫各种性能的来球, 帮助初学者能够敏锐地感受来球的速度、力量和触球时的压力, 并及时作出恰当反应, 体会用力并协调发力。3.3移动速度太慢, 对不正来球。原因是击球部位太低, 以至于容易垫在虎口上, 球难以控制。纠正方法:教学过程中多安排准备姿势及脚步移动的教学, 帮助大学生学会正确的准备姿势及移动方法, 提高脚步移动技能。同时, 教师可安排将球抛在学生的前、后、左、右的练习, 通过灵活的脚步移动进行移动垫球, 以此提高大学生的移动速度及移动垫球的能力。

4.普通高校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4.1充分重视准备姿势与脚步移动教学。准备姿势与移动技术作为排球运动中各种技术的基础, 准备姿势和脚步移动是有效完成技术动作的必要条件。所以, 教师在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教学过程中, 应该将准备姿势、脚步移动和垫球技术教学进行紧密结合, 并经常进行针对性练习, 避免只练手法不练步法现象。4.2要求学生一次垫球结束后, 立刻还原成准备姿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完成一次正面双手垫球后仍然保持垫球手型, 不能及时还原成准备姿势, 而一旦进行下一次垫球时, 会出现预先抱手再移动的错误动作, 直接影响下次垫球的有效完成。所以, 教师应该从徒手模仿练习过渡到结合球的练习, 都应要求大学生垫球动作结束后, 顺势还原成准备姿势。4.3正确而优美的动作示范。教师正确而优美的示范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帮助大学生对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有一个正确的动作概念, 让学生通过观察, 掌握手臂动作、击球部位和击球后球的飞行方向及弧线, 从而帮助大学生能够快速、准确的掌握正面双手垫球技术, 并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4.4准确而精练的讲解。准确而精练的语言讲解, 能够帮助大学生尽快理解动作要领, 如可用:插、夹、提、压、移及蹬“六字口诀”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 学生可根据口诀进行针对性练习, 有助于技术的掌握。

结束语

高校排球教学中的正面双手垫球技术能够提高人的反应能力, 有效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机能, 以此来增进健康, 愉悦身心。教学实践中排球教师需要巡回纠错, 避免错误动作定型, 帮助大学生掌握正确的正面双手垫球技术, 提高大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以此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宋福林.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辽宁体育科技, 2007, 29 (2) .

[2]邹灵通.谈排球教学中垫球的三个问题[J].前沿, 2009.

[3]王楚雯.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中易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J].健康教育, 2013.

[4]郭立平.排球正面垫球常见错误的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J].松辽学刊 (自然科学版) , 2000.

[5]杨泓, 王莉敏.浅析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教学[J].怀化学院学报, 2008, 27 (5) .

[6]焦艳娟.浅谈排球课教学中正面双手垫球的教学方法[J].职业技术, 2008.

[7]章晓利.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中易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J].湖北体育科技, 2004, 23 (2) .

话说初中生排球垫球技术 篇8

影响垫球的因素有很多, 如准备姿势、击球手型、垫球部位、手臂角度、击球点、判断、移动取位以及全身的协调用力等, 如何控制好这些因素, 提高中学生排球垫球技术, 是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值得探讨的话题。

话题一:最佳触球部位在哪里

1.对最佳触球点的理解

排球是圆的, 球与手臂的接触点和受力情况直接决定了触球后球的运动方向。学生常常由于概念不清或对动作的错误理解而没有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使触球部位经常是靠上或靠下。若垫击部位过高则由于上臂间隙过大, 不能形成较好的垫击平面;如果垫击部位过低, 则由于腕部骨骼不平, 不易垫稳球。若用双手拇指部位击球, 由于击球部位面积小无法有效地缓冲来球和控制出球方向, 从而影响击球效果。因此, 影响排球垫球技术最关键的因素是垫球时的触球部位。

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认为最佳垫击部位应是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的桡骨内侧所形成的平面, 这个平面较大、较平、肌肉敏感, 控制球较为有利。

2.对手臂动作的要求

在明确了最佳触球点后, 手臂动作是否到位是保证球能落在最佳触球点的关键。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经常看到有学生在接球时总是会屈肘, 在垫球时不习惯双臂既要伸直夹紧又要自然放松, 因此出现屈肘击球, 导致击球效果不佳, 有的学生手臂合拢作拱手动作后再垫球, 这种多余动作会影响垫球质量。正确的方法是肩关节放松, 顶肘, 随时准备转动调整手臂并配合身体的协调动作垫击各种来球。

话题二:提前判断的要点在哪里

人的视觉与神经对自己视野中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有一种超前预见性和判断力, 这是生物的本能。对排球飞行轨迹的正确判断直接影响我们接球时的动作, 只有做好预先判断才能依据球的落点、球的方向、球力量的大小, 迅速地移动达到落点位置, 才能用准确的手法完成垫球动作。

可见, 准确判断是迅速起动、移动后选位以及高质量完成接球的必要前提。这个判断包括时间、空间两个因素的判断。而作为我们学生只是初学排球或接触不是很多, 由于经验不足, 不能提前判断, 所以造成垫球不稳或球直接落地。因此,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手型垫球提前做好判断是最重要的。笔者的建议是准备垫球前注意力应高度集中, 两眼专心注视来球, 迅速做好判断。

话题三:如何正确移动取位

如果准确判断来球的落点是接球的前提, 那准确地移动取位是接球的基础。只有在来球落下之前, 我们的身体准确地移动到接球的最佳位置, 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接球动作。

然而,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在平时的训练或比赛中,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由于没有做到准确地移动取位而丢球或将球垫飞的现象, 不仅是学生, 就是国际比赛也是常见, 这也正是取得良好比赛成绩的关键。实践中应怎样把握好这个方面, 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将做好判断、移动取位两个动作同时进行。判断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移动, 移动的目的是为了接近球、接好球。从动作本身来说, 仿佛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 但实际上两者可以融为一体。但要求移动时保持重心轨迹的平稳, 重心上下起伏不能过大, 如此接低球快球时就能做到脚步快速到位, 有利于组织起有效的进攻。

二是对身体动作的要求方面要脚后跟提起, 用前脚掌不停地小幅度跑动, 便于取位时脚步很快移动到位。

话题四:怎样做到全身协调用力

协调能力不好导致垫球动作僵硬, 即便老师做好多遍还是不能很好地模仿出动作,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很被动地垫球, 即使能够判断来球方向, 做好准备姿势, 然而由于击球时不主动, 球接触到手臂桡骨内侧平面后, 才有意识抬手垫击, 往往将球垫飞;又或是垫球时膝关节直立, 为将球垫出依靠使劲抬手臂因此球去向不明;有些则是击球时无法很自然地将脚踝、膝关节的蹬地力量传递到手上去, 通过借助使劲抬臂的力量击打排球。所以, 在垫球时应当全身协调用力才能做出更好的动作。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训练注重反复。引导学生练习时肌肉放松, 大脑中思考老师做过的动作, 建议在练习时别怕犯错误, 多次反复地练习。

二是手型把握准确。排球的击球手型有很多种, 在垫球中没有做好准确的手型及压腕动作, 球容易触及虎口位置将球垫飞。解决方法:了解垫球的三种主要击球手型, 掌握各种手型的特点, 在实践中加强练习。

三是准备姿势到位。许多学生接球时重心总是没有靠前, 反而接球后坐。所以要求学生要膝盖弯曲, 上体稍前倾, 脚后跟提起, 前脚掌着地, 手臂身体两侧自然放松, 两眼注视来球。

四是心理准备充分。心理因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学生垫球时心理过度紧张, 导致动作变形、行动迟缓, 太想把球垫好结果却适得其反。所以在训练中应加强心理机能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心理状态的稳定, 从而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正常发挥。解决方法:有目的地进行一些心理素质训练, 多了解一些排球的基本技术方法, 多参加比赛提高经验, 可以避免过度紧张。

提高排球自垫球技术“四策略” 篇9

存在问题:初学排球自垫球时,要求两脚前后站立(两腿弯曲),重心在两脚之间,但大部分学生习惯将重心放在后脚上, 这样容易导致在垫球离身体稍远或过近时无法快速移动,无法进行连续性垫球, 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管教师反复强调垫球时的腿部动作要求,但收效甚微。

纠正策略:在组织学生练习时,先讲解垫球动作要领,然后要求学生在垫球时,无论球垫到哪里(前、后、左、右),一定要跟着球走,这样学生就知道要想跟着球走,就必须做到两脚前后站立(两腿弯曲),重心在两脚之间。练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就能控制好球的方向,并能熟练掌握垫球动作,有效地解决脚步无法移动的问题。

策略2:限制垫球高度

存在问题:初学排球自垫球时,学生手臂上下幅度控制不好,导致垫球忽高忽低,很难控制球的高度,经常出现球垫得过高或刚垫起球就下落的现象,从而影响垫球的质量。

纠正策略:组织垫球时,两名学生一组,一名学生垫球,另一名学生举起右臂, 以手掌根部的高度为参照物,不能超过手掌根部的高度,同伴时刻提醒垫球者注意垫球高度,从而达到限制垫球高度的目的。练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就能有效解决手臂上下幅度高度不一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控制垫球高度。

策略3:限制垫球部位

存在问题:初学排球自垫球时,学生一般都不能准确掌握垫球部位,击球点容易落在手腕处,因手腕处凸凹不平,从而导致垫起的球忽高忽低、忽前忽后或出现旋转的现象,很难控制好球的落点,影响垫球质量。

纠正策略:在组织学生练习时,准备几支彩笔,挽起学生的衣袖,在两只小臂桡骨内侧平面约10厘米处,用彩笔画一个小圆为击球点,两名学生一组,一名学生垫球,另一名学生时刻提醒同伴注意垫球部位。

策略4:固定肘关节

存在问题:初学排球自垫球时,学生时常出现弯曲手臂垫球的现象,导致球被垫到身后位置,尽管教师屡次强调动作要领“手臂伸直,夹紧”,但效果不佳,不仅垫球质量不高,还影响垫球动作的舒展大方。

球技术分析 篇10

1 反手切削球技术的各种类型特点和运用

1.1 切削接发球与节奏变化切削球及运用

切削接发球的优点是对于接力量大速度快的发球, 有卸力并给予旋转的作用, 是比赛中的常用技术。切削球有防守范围大, 稳定性高, 灵活性大并且能随时调整自己的站位, 控制改变比赛节奏的优点。代表人物:拉斐尔·纳达尔。

1.2 随球上网切削球及运用

反手切削球随球上网, 是网球运动员经常使用得分方式之一, 由于切削球飞行路线低平, 并且在落地后前窜, 弹跳很低, 这在草地、硬地、以及室内地毯地效果尤其显著[1]。

1.3 切削网前小球及运用

切削方式放出的小球飞行幅度比较低, 在落入对方场地后, 反弹的高度也会很低, 并且球的弹跳会变得没有规律, 从而增加对手接球的难度。通过切削短球, 可以把对手吸引到网前再行穿越, 因为旋转不同, 弹跳高度不同, 这比上旋短球要安全得多。红土场地由于球速较慢, 切削网前小球成为得分利器之一。切削网前小球代表人物: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1.4 切削吊高球及其运用

切削吊高球运用常常是高压球练习中。切削吊高球运用的比较少, 一般用于网前截击对抗中, 出其不意的给予切削底线吊高球, 偶尔也用于接发球中。

2 影响反手切削球技术的主要因素

2.1 速度

切削球的速度快慢直接影响对方的回球质量, 使对手不能快速到达击球站位, 反击变得毫无威胁, 甚至直接失分, 这就是反手切削球技术的首要保证因素。

2.2 旋转

切削球之所以能给对方带来比较大的回球难度, 很大因素是由于下旋球的逆向旋转让对手不适应, 强烈的旋转更是能让飞行的网球不向前窜, 落地后直接停住, 甚至向球网方向回跳。即便是对手在到位的情况下, 也会增加击球的难度。

2.3 落点

切削球落点的选择, 主要是切削球的速度不可能赶上正反手击球那样的高速, 对手到位的时间更长了, 落点的重要性就由其关键了, 根据对方的站位, 选择其最难受的地方, 尽量避开其长处, 使其难以到位击球, 甚至可以直接得分。

3 反手切削球的技术要领

3.1 握拍方式

一般采用大陆式或东方式反手握拍。

3.2 准备姿势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重心落在前脚掌;膝关节保持微微的弯曲, 并稍内收;上体微微前倾, 含胸、收肩, 保持精力集中;双手自然持拍与体前, 非持拍手以拇指、食指、中指轻扶拍颈, 帮助持拍手保持放松状态;头部保持正直, 视线平视对方。随时准备启动, 身体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

3.3 后摆引拍

当球离开对方的球拍时, 判断要用反拍击球, 要立即向非持拍手的一侧转体、转肩带动手臂转动, 使背部对准来球;持拍手同侧的脚, 同时向来球方向前跨半步至一步;非持拍手轻扶拍颈, 帮助持拍手调整拍面角度, 保持拍面微微打开, 拍头上翘, 持拍手臂靠近肩部并保持适度的弯曲;双眼注视来球, 双膝弯曲, 身体重心落在后面的这只脚上[2]。

3.4 挥拍击球

双脚蹬地的同时髋向前顶, 整个身体重心前移, 肩关节不能过早打开, 挥拍保持手臂由后上方向前下方挥出, 击球后下部的同时左手反方向移动, 击球时手腕和拍面保持固定, 击球点尽量保持在持拍手一侧脚尖的前方, 肩膀保持水平, 视线紧盯来球。

3.5 随挥

当击球后, 身体重心继续前移。切削球的随挥应该体现出短促有力的特点, 这样更有利于及时收拍, 能减少小臂和手腕的甩动或翻转, 便于控制球的线路。

4反手切削球技术的训练方法

4.1 反手切削球基础训练方法

4.1.1 观看切削球慢动作录像

模仿学习是人们根据别人的行为模式和活动, 进行仿效的过程, 模仿在人的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教练员给运动员们播放顶尖水平运动员反手切削球慢动作, 能让学习者快速在心理上建立深刻的击球影像, 同时给运动员们讲解动作, 让运动员们能容易理解切削球发力原理。教练员一一拍下运动员练习时动作, 给予对比、讲解、帮助运动员快速掌握准确的技术动作。

4.1.2 徒手模拟挥拍动作练习

徒手挥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训练手段, 徒手挥拍要求运动员想象自己处于击球状态, 在心里建立合理的击球顺序, 从准备姿势—后摆引拍—挥拍击球—随挥要求一气呵成, 大量的挥拍让运动员达到人体自动化状态[2]。教练员安排两个运动员为一组进行面对面徒手挥拍, 让队员互相分析挥拍动作问题, 包括挥拍轨迹、拍面角度、身体重心、和步伐。

4.1.3 定点喂球切削球和中远距离喂球切削球练习

定点切削球是切削球中的基础练习, 主要是找寻切削球的击球点, 如何控制好拍面角度和身体重心, 利用身体的力量去击球, 建立最佳的击球位置。增加难度的中远距离喂球切削球要求运动员练习判断来球的速度, 弹跳高度, 旋转与落点, 找到最佳的切削球击球点, 帮助建立一定的切削球空间距离感。使运动员逐渐体会移动中切削旋球的击球部位, 击球高度, 挥拍角度及步法移动等, 建立标准的切削球技术动作[3]。

4.2 反手切削球专项训练方法

4.2.1 主动性切削球练习

拉设一条高于球网40cm的横幅, 横幅至少宽30cm, 横幅用于阻挡质量不高的来球, 在距离球场底线2m处放置一排标志物。教练员送球, 送出中场浅球或者网前浅球, 运动员找好时机迎前进行切削击球, 并随球上网。要求回球低于球网上方的横幅, 回球落点在底线标志物后的深区范围之内。这种条件下, 运动员切削球必须要主动加快网球水平飞行速度、加剧下旋旋转、使得更有进攻性、给对手造成巨大的回球压力[4]。

4.2.2 被动性切削球练习

拉设一条高于球网50cm的横幅, 横幅至少宽30cm, 横幅用于阻挡质量不高的来球, 在距离球场底线1.5m处放置一排标志物。教练员送球, 送出角度较大速度较快的来球, 使运动员处于被动情况下回球。要求回球低于球网上方的横幅, 回球落点在底线标志物后的深区范围之内。这种条件下, 运动员切削球的空中飞行时间较长, 必须落点更深, 同时让自己有时间回到最佳的场上站位上。

4.2.3 节奏控制切削球练习

变换比赛节奏是运动员经常使用的技术。训练中, 两名队员进行对拉练习, 一方防守利用切削球, 一方进攻使用上旋球, 进攻方不要打出制胜球, 由教练员吹哨子, 防守方利用切削球进行变化由守转攻, 如此轮换进攻与防守。

5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5.1拍头引拍过低

纠正方法:在练习中, 眼睛伴随引拍动作, 同时检查引拍情况;切削来球时, 要求球拍微微后仰, 并由后上方向前下方挥拍;训练中, 非持拍手必须要高于持拍手。

5.2 击球后没有充分随挥

纠正方法:在镜子前反复做正确的随挥动作;设置挥拍开始到结束的位置, 结束位置放标志, 每次做完击球之后, 随挥要到位置;要求切削球完成后, 打开身体面对球网。

5.3 击球时拍面不稳定, 触球即飞

纠正方法:击球手腕必须固定, 握住拍柄;找准击球点, 击球点不能靠后;加大随挥力度, 增强控球能力, 击球后球拍跟进送出。

5.4引拍距离不够, 击球软弱无力

纠正方法:用非持拍手主动辅助持拍手向后引拍;引拍结束时, 主动用持拍手一侧的肩膀去顶住下颚;持拍手臂努力后伸, 同时大臂贴住上体。

5.5 削球太“薄”, 球的落点过浅

纠正方法:眼睛盯住来球, 击球的后中部或后下部;击球时的拍面不能太开, 仍然是几乎与地面垂直, 调整握拍。

参考文献

[1]黄建军.网球底线反手切削球类型的划分探讨[J].2012.

[2]陶志翔.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

[3]ITF高级教练员手册[M].中国网球协会, 2000.

球技术分析 篇11

摘 要 科学概念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形成,对于学生来说,是经过专门教学获得的。这种概念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方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一种经过科学抽象形成的理性概念。

加强对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即错误概念的研究成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拟对体育教学中排球垫球的错误概念及其转变提一些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垫球 动作习惯 前科学概念(错误概念)

一、错误概念对体育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教授也指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教学的艺术首先表现在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在进入课堂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建构了大量的有关排球垫球的朴素概念。这些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相一致,有利于促进科学概念的形成,但是更多的是貌似正确,实际上与科学概念相去甚远的错误概念,从而会严重阻碍他们的科学概念的学习。特别是垫球部位,在教学过程中就发现有的学生知道用小臂垫球,但是做的时候却是用手腕垫球;为了能够放松省力,在垫球过程中手臂一直是弯曲状态脚步也不愿移动等。研究发现,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有极强的顽固性。学生甚至在学习体育的几周后,又恢复了最初的错误概念。为什么错误概念如此顽固呢?这是因为学生花了很长时间与精力建构了自己的朴素理论,他们无论在感情上还是理智上都离不开它们。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含有自己对体育先入为主的印象,又是自己切身体验的东西,同时学生又要凭借这种错误概念来认识体育运动。因此,这种错误概念有很强的顽固性,不可能通过传统教学那样的知识传递,就能使学生轻而易举地形成科学概念。

二、加快错误概念转变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

波斯纳等人在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和库恩(T. S. Kuhn)的“范式更替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转变学习的机制:1.同化,指学生用自己已有的观念理解新现象的过程;2.顺应,指学生转变或重组原有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现象的过程。为了促使学习进行概念转变,他们认为必须提供以下四个条件:1.学习者对当前的概念产生不满。假如学生认为他们的概念(错误的)能够解释科学现象,他们可能看不出有转变它们的迫切需要;2.学习者必须尽可能地理解科学概念。没有这种最基本的理解,学生就不能评价它们的意义;3.学习者必须认为科学概念是合理的,假如概念与保留在学生记忆中的其他概念相矛盾,就不能引起学生对它们的强烈关注;4.学习者必须认为科学概念是有用的。它们可用于结实和预测各种现象。根据波斯纳的观点,如果满足了上述概念转变学习的四个条件,学生的错误概念就会被科学概念所代替或改变。在排球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用对墙垫球的练习方法来改变学生的错误动作。我让用手腕垫球,屈臂,原地不动和标准姿势的学生分别做对墙垫球练习,看谁能够垫的时间长而稳定。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发现用手腕垫球的学生由于手腕垫球是用点垫球,而手臂是面垫球,因此稳定性比手臂垫球要差很多。屈臂的学生由于手臂弯曲,因此在垫球过程中手臂很难保持高度相同,也使球在飞行中很难控制。还有原地不动的学生对突发的求变向和很小的失误都无法进行补救。使学生理解在排球垫球中手臂垫球和移动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我趁热打铁的把标准的姿势和动作要点“插、夹、抬、蹬”讲解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用“垫球打点”的比赛性游戏让学生进行垫球练习,这样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即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兴趣也提高了技术。

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相关学科的原有知识经验背景,了解学生有哪些错误概念并充分运用学生的原有概念创设教学中的认知冲突(情境),以此作为引发学生进行概念转变学习的契机。

三、加快错误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如何使学生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呢?根据前概念转变学习理论,学习就是学生原有的概念的转变、发展和重建,就是学生前科学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过程。因此,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原有经验与新发现的现象或事物之间的不一致或矛盾冲突,从而反思和修改自己的原有经验和认识。只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才能形成科学的认知结构。具体的说,促进错误概念转变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揭示学生的前科学概念,这是实现概念转变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论及自己的观点,不仅借此了解学生,也可以促进学生反思。例如:在垫球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前引导学生对排球垫球应该用什么部位以及理由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及时发现在前概念中一直以为用手腕垫球的同学,在经过讨论和练习发现在垫球中用手臂比用手要稳定的多,由此就可以帮助教师了解错误概念产生的原因。

(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是实现概念转变的契机和动力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总是试图以原有知识为基础,来同化新概念。当不能解释新知识时,就会引发认知冲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呢?教学中我使用了以下两种策略:

1.通过揭示事实之间的矛盾引发认知冲突

2.通过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讨论与对话引发认知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在剖析矛盾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给学生流下认识和思考的空间,千万不能用教师的经验、思维来代替学生的认识,从而将正确的观点生硬的强加与他。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锻炼学生的意识,有目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摒弃他们生活中的错误概念,建立他自己的科学概念。这也给我们的教学各个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争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坚持到底。

其实学生头脑中类似的错误概念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研究学生都能把握的到,然后巧妙设计,加以利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更好的实现我们的新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克杭.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校长培训班教材.2000.

提高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初探 篇12

1 乒乓球正手攻球常见的错误及原因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利用全身协调用力,以上臂、前臂并结合手腕的动作来迎击球的动作,在正手攻球教学过程中,由于初学者对动作概念理解不够,球感不好,会出现一些易犯错技术动作,必须及时纠正,否则会影响和限制初学者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影响技战术的教学效果。

1.1 易犯错误

(1)臂部后坠,全脚掌着地,上体后仰,不屈膝、不弯腰,重心靠后或太高,起动过慢,全身用力不协调。

(2)击球位置,击球时间判断不准。

(3)判断落点不准,引拍不到位。

(4)正手攻球时抬肘过高,致使击球无力。

(5)挥臂路线出现右后向前或由右向左的横打现象。

(6)击球瞬间手腕松动。

(7)击球后拍立即停止不前,致使击球落空,击球无力。

(8)击球后身体姿势或重心不能及时还原。

1.2 原因分析

1.2.1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

从生理学角度上看,初学者处于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时,运动技能在时间、空间或动作细节上区分更加精细,初步形成了运动动力定型,但不够稳定,当运动比赛中出现了快速移动或连续攻球动作等新异、强烈刺激的干扰时,又易遭到破坏,用力不协调,出现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致使正手攻球动作变形。

1.2.2 来球线路和速度的变化

对于来球线路和速度的变化,初学者往往观察不够全面、细致,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特别当动作间需要的连贯程度较高,重心移动幅度较大时,会影响反应速度,致使动作连接不好或重心调整不当,这是造成初学者正手攻球技术失误的主要原因。

1.2.3 初学者的时间知觉和深度知觉

初学者在时间知觉和深度知觉上把握不够精细。正手攻球时球速非常快,球在运行中的高度、方向、距离是一个三维的空间位置,初学者往往会顾此失彼,造成击球时间和击球位置判断不准确,影响取位和发力,球的方向和高度不能同时完成。

2 提高正手攻球准确性的几点措施

2.1 增强正手攻球前的观察力和预判能力

2.1.1 观察力

观察力是在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观察力的良好发展对乒乓球技战术的发展、发挥极为重要,特别在运动技能初期,攻球技术还未达到自动化的情况下,主要靠视觉观察对方球的运行情况来调节自己的行动,在最佳触球时期合理地完成技术动作。在此阶段,初学者能运用有效手段发展是知觉系统的功能,提高观察水平,则必然会加速正手攻球机能的形成。乒乓球比赛具有快速、多变的特点,运动员的思维也是尤其重要的,必须根据赛场上的情况作出预判,才能更为有效地采取行动,预判正确与否,速度快慢由观察、反应速度和运动经验来决定。

2.1.2 观察和预判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技战术的训练对观察和预判进行同步系统的培养,并不断丰富运动比赛经验。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观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方法,不仅要观察对方的技术特点,战术意图,站位,前一板手腕变化的击球方法的等情况,还要结合自己打出球的手法,旋转性能,弧线,落点,质量等才能比较正确的预判对方击球方法和来球特点。

例如:初学者可从对方击球时拍面所对的方向,球过网顶的位置来预判来球的路线,判断来球落点;可从对方击球力量的轻重来判断球飞行弧线最高点的位置;从对方第一落点的位置来判断击球落点的长短;判断来球旋转的性质可从观察对方击球时球拍运动方向,手腕动作,来球飞行弧线和球着台的反弹情况;还可根据对方击球时动作幅度大小和挥拍速度来判断来球的力量、速度、旋转和落点的长短。

2.2 正确的动作定型是提高攻球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在正手攻球的教学中,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初学者强调动作细节的要求,加强对动作的分析与思考,以促进动作技能的动作形成过程。

2.2.1 正确的准备姿势

做好准备姿势,是加速起动的基础,准备姿势的好坏是能否成功完成整个技术动作的关键,因此,在击球前必须保持正确的准备姿势,随时做到面向来球。

移动能否迅速及时,对完成击球动作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应加强初学者起动和步法练习。起动的快慢与预判与准备姿势有关,在观察和预判的基础上,及时起动和灵活的步法可以保证积极、快速移动到合理的位置。若不能及时移动,抢占有利的击球位置,勉强做出动作从而破坏正确的击球手法,会影响到击球效果,甚至失误。在教学中,特别是对初学者应多进行准备姿势与移动的练习,例如:教师给出信号,学生通过听、看、信号做出各个方向的起动练习。

2.2.2 及时纠正不利于攻球准确性的错误动作

不合理的攻球动作是导致正手攻球准确性下降的重要原因,若不及时纠正,逐渐形成动作习惯,攻球的准确性很难提高,而且对错误动作改造要比建立新的动作定型更加困难。对于初学者出现的错误动作,可通过观察其动作表现或击球后的效果来发现,并予以及时纠正。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要结合大学生理论基础扎实,理解能力强的优势,首先使学生了解错误动作的危害性,形成强烈的纠错意识,在纠错方法上,除了讲解、正确示范外,还必须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难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2.3 加强深度知觉和深度运动知觉的培养

当今乒乓球运动具有速度快,旋转强,变化多,跑动范围大,回合多等特点,使得深度知觉和深度运动知觉对乒乓球运动的意义更为重大。深度知觉包括立体知觉和距离知觉,是以视觉为主的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空间内的情景做出了解与判断。靠视觉背景对空间内的对象进行知觉和定位是最可靠的,特别是在视知觉起主要作用,本体感觉相对模糊的运动技能形成初期,良好的深度知觉有助于准确判断人、球、网之间的关系,给大脑以准确的信息,指挥肌肉控制击球的方向和用力的大小。在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中,击球是攻球过程的中心环节,合理的击球位置,有助于击球动作的协调和力量的发挥,对于击球准确性和攻击性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深度知觉和深度运动知觉可正确感知击球点,与身体正面形成正确的角度、距离和高度。另外,日常的视知觉经验表明,人类视知觉具有良好的深度运动知觉,即三维运动知觉。在激烈的比赛中,球处于快速的运动中,队员处于不停的移动中,良好的深度运动的知觉更能准确判断球的运行速度和方向。

在教学中,可运用单球和多球加强对深度知觉的练习,从“一维”练习到“二维”练习。例如:加强控制出球方向的练习,初学者可先不顾及球的高度、距离或落点,这样就降低了难度,但必须把出球方向控制精确特别注意拍面和全身协调用力的把握。然后由易到难,逐渐地加强在移动中击球的练习,安排初学者从徒手练习过渡到球台练习;以上肢为主过渡到全身协调用力;有固定路线的单球练习过渡到多个点移动中击球的多球练习,有针对性地安排提高动作速度和连贯性及重心移动速度,使重心始终保持在有利于击球的位置,提高初学者在复杂、激烈的运动中的击球能力。球要有慢到快,弧线由高到低,力量由轻到重,循序渐进,诱导学生向正确的技术方向发展。对于复杂而快速的运动之后导致的攻球技术变形,应立刻提醒学生并予以纠正。

2.4 加强时间知觉的培养

不同的攻球类型、打法,不同的击球技术,要求有不同的击球时间。击球时间是攻球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时间知觉有助于感知并判断击球时处于上升期、高点或是下降期。在精确判断时间的技术上,对运动速度、攻球节奏与时机进行合理调控。在教学中,要体会不同的速度、节奏的击球时间,掌握各种攻球技术在击球时间上的差异,并逐步有意识地调整击球时间与击球速度。

参考文献

[1]刘瑞光,黄希庭.运动视觉信息中时间知觉线索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9,(1).

[2]刘鸣.运动技能学习对视觉表象操作能力的影响[J].心理学报,1997,(4).

[3]朱滢.实验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未来研究方向下一篇:健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