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分析技术

2024-07-07

感官分析技术(通用9篇)

感官分析技术 篇1

一、问题缘起

篮球运球技术是水平二体育教材球类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同时又是初学者较易掌握, 最为基本的技术动作, 对于其他技术的掌握也有衔接作用, 掌握了运球技术为其他篮球技术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原地运球, 笔者通过多种运球游戏在实践中运用, 但总是不能很好解决学生运球的节奏问题和运球看球的毛病。

二、案例回放

在区优质课评比中, 笔者通过哨声、鼓声、音乐以及多种游戏等形式, 把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维感官调动起来, 对帮助学生体验运球节奏和掌握正确的运球动作效果尤为明显。

1. 摸一摸

学生进行准备活动中, 引用了即将贯穿本节课的音乐, 让学生先在无球的状态下感受节奏的变化, 要求学生跟着教师哨声节奏的快慢进行准备活动。哨声快, 进行快速奔跑;哨声慢, 进行慢跑或齐步走。那么如何过渡到原地运球?笔者划定了一个菱形, 并在菱形四个角上分别放置一筐篮球, 让学生在规定的菱形场地上蹲下行走, 每人取一个篮球, 在地上向前滚动, 当人手一球时, 就开始进行原地有球的准备活动。例如:胯下篮球绕8字→身体直立球绕体→用球书写自己名字。旨在让学生去感受手中的篮球。

2. 听一听

在原地运球教学中, 引导学生将准备活动所接触到的节奏运用到原地运球上来。运球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有单手运球、双手交换运球、单膝跪地运球等。并将慢跑中的哨声节奏运用到运球当中来。“1、2、123”让学生自主感受节奏给运球带来的变化。随后在教师的哨声节奏变化中, 引导学生发现篮球运球的节奏, 慢运球、快运球, 最后引出听鼓声运球, 让学生更深一层地感受鼓声节奏的变化。快的时候, 学生原地快速低运球;鼓声节奏慢的时候, 学生向外慢慢散开, 并是慢速的高运球。

3. 比一比

在听鼓声运球中, 学生在运球过程中眼睛一直看着手中的球, 为了能改正这个不好的习惯。笔者增加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 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去感受有节奏的运球, 这样就能够很好解决学生运球看球的毛病。

4. 看一看

为了加深学生对高、低运球节奏变化的感受, 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了“看旗运球”的游戏。教师将旗举起, 学生就进行慢速高运球, 教师将旗放下, 学生就进行快速的低运球。这样使学生很好地体会了高运球和低运球之间的节奏变化, 同时也巩固了原地运球眼看前方的动作。

5. 动一动

课的后部分笔者安排了“小鱼总动员”游戏, 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高潮部分, 教师扮演“大鲨鱼”, 捕捉那些没有按照要求进行运球练习的“小鱼”, 在欢快的游戏气氛中,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节奏运球, 进行一个复习巩固。

三、分析与思考

1. 调动学生多维感官,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

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别差异。他们的感官发展也是不一样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本节课中, 笔者通过对学生多维感官的刺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果, 完成在原地运球时对运球节奏变化的感受以及掌握正确的运球动作和方法。其实, 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当学生来到操场就被大大的菱形所吸引, 改变以往的场地单调, 随后又运用了摸一摸、听一听、比一比、看一看、动一动等多个感官环节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练习欲望。

2. 节奏贯穿整节课, 学生在欢快的节奏中, 掌握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

课的整个流程都是为了解决有节奏运球这个教学重点展开, 从课的开始到结束“节奏”贯穿整节课, 通过教师的哨声、鼓声、音乐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运球时眼看前方的正确运球方法;教学手段也有很强的层次性, 遵循由易到难,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接受与消化过程。

3. 趣味、情境教学, 创造一个轻松、融洽的学习环境

单纯的篮球运球技能传授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 所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节课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大多以游戏、比赛等形式增强课的趣味性从而来提高学生的有效记忆时间。

中低段的学生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 那么本节课的导入就让学生去想象自己就是一名篮球小明星并引导他们向篮球巨星姚明学习。在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环节上, 教师将学生们带入了一个幻想中的浩瀚海洋, 创设了一群活泼的小鱼和饥饿的大鲨鱼斗争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下学习并掌握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和要领。

食品中的感官检验技术探讨 篇2

关键词:食品 感官检验 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8-0044-02

1 引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我国的食品安全检验发展较晚,水平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检测技术以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都有不小的漏洞。食品安全中有一些简单问题可以通过食品感官检测来进行分辨的,消费者可以利用感官检测技术对食品加以区分和辨别,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把食品安全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特别是当食物发生轻微劣变,我们如果应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测是就比较困难,而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就能够很容易识别出来。作为一名普通检验员或者消费者掌握这种检验技术对于维护合法权益,识别假冒伪劣变质食品是十分必要的。食品检验就是用我们自己的感觉器官,如口、眼、鼻、耳、手,对食品的性状质量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对食品的色香味以及质地口感外观硬度等多项指标进行合理的评价。通常进行的时候先用眼睛检验,之后用鼻子进行嗅觉检查,之后依次进行口尝耳听和触觉检查。目前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共同探讨,总结了一些比较实用的食品感官检验技术,下面我们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2 食品中的感官检验技术

2.1 味觉检验

经过品尝食品应用人嘴中的味觉器官来对食品进行检验就称之为味觉检验,这是人们最常用的检验方法。检验的时候应用的是人嘴中的味觉细胞来进行判断的,味觉有酸甜苦辣这基本四种,其他的味觉都是由这四种进行各种比例的搭配产生的混合味觉。应用味觉进行检验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温度对味觉检验的影响;味觉细胞对温度特别敏感,在不同的温度下,应用味觉对食品进行检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一般情况下过高的温度会让味觉细胞麻木,而温度太低让味觉细胞的灵敏度大大降低,通常检验时将温度维持在二十至四十摄氏度效果最佳。

(2)呈味物质的水溶性的影响;要想品尝到味道食品中的呈味物质必须溶解于水,如果食品中没有溶于水的物质那么我们是品尝不到味道的。呈味物质溶于水才能刺激舌头上的味觉神经,人们才能据此对食品进行检验。每种食品都有其独特的味道,如果食品的品质发生改变,那么其味道也相应的发生改变,比如变酸,发霉或者腐败,品尝之下可以感觉到有别于正常味道的怪味。

2.2 嗅觉检验

经过鼻子对食品的气味进行判断来检验食品的方法称为嗅觉检验,人类的鼻子比较灵敏,可以发现一些食品细微的变化,有时检测仪器发现不了的嗅觉检验却能查出。有些食品只要发生轻微腐败就有异味产生,甚至发生细微变质时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气味。因为气味挥发到空气中时才能被人闻到,所以检验时最好对食品进行稍微的加热。液态食品可以将之滴在手掌上摊开,更好地加强液态食品气味的挥发。肉类食品检验时可以用刀子深深扎入肉的深处,快速拔出即刻嗅闻散发出的气味。在嗅觉检验时现场禁止吸烟,并且先检查气味淡的食品,后检查气味重的食品,通风条件要良好,以此来保证嗅觉的灵敏度。

2.3 视觉检验

用眼睛对食品进行检验称为视觉检验,这是评判一个食品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过程。通常根据食品的外观,大小,形态,颜色来评价这种食品的各项指标,比如检测食品的成熟度,品相,新鲜程度,有没有病变和虫害。视觉检验时要在白天散射光线下实施,避免在强光下以及有色光线下进行,避免发生错觉而判断失误。对液态食品进行视觉检验时要把食品放入无色透明的玻璃容器内,不容易发生误差,也可以把容器封闭起来,之后上下颠倒看有没有杂质下沉或者看到絮状物产生。遵循由外及里的原则检验食品的外包装,内包装,食品。先看外包装的外形有无变化,如瓶装鼓盖罐装鼓罐情况,袋装涨袋现象有没有发生。在这里要特别注意那些个头特别大,颜色特别艳丽,外形特别美丽的食品,它们很可能被人为的改变成了危险食品。另外对食品的包装商标以及质量标志等检验也属于视觉检验,我们要详细查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合格证明,厂址厂名,保质期多长时间,厂址厂名,以及有没有印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2.4 听觉检验

用人的耳朵对食品发出的声音进行判断进而评价食品的方法就叫听觉检验。人耳可以分辨出声音频率以及强度的细微变化,所以听觉检验食品是十分普遍的。有些食品可以通过分辨咀嚼的声音而分辨食品的质感,比如常见的爆玉米花,酥脆薄冰以及很多膨化食品,在咀嚼时应该发出清脆的音调,如果发出疲软的声音很可能食品以及发潮变质了。平常我们经常会利用敲打食品,通过其发出的声音来判断食品的好坏,比如夏季我们挑选西瓜的时候会用手掌轻拍西瓜的表面来判断西瓜的成熟度。当食品发生质变,其内部结构以及成分会发生改变,敲打时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比如拍打罐头外壳,根据声音判断其是否变质;检验鸡蛋时可以摇动鸡蛋,如果有明显的水声,表明鸡蛋存放时间过长或者已经变质腐败了。

2.5 触觉检验

我们把用人体触觉感受器官(手掌、皮肤)对食品进行的判断方法称之为触觉检验。这种方法主要是检验食品的弹力韧性,食品的紧密度,液体食品的粘稠度等,进而判断食品质量的好坏。人体的各个器官以及不同地方的皮肤的敏感度各不相同,躯干部位的皮肤比四肢部位的皮肤敏感度要低,手掌上指尖处的敏感度最强。比如检验谷物的湿度时可以抓起一把利用手掌和手指的敏感细胞对之进行判断;可以根据肉类的弹性来分辨其新鲜度以及品质的好坏;可以将蜂蜜涂抹在手掌用手指揉搓感受它的滑润进而評价它的稠度。温度设定在15到20摄氏度是触觉检验的最佳温度,否则食品会因温度的改变其硬度或者是粘稠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3 结语

应用感官检验技术对食品进行检验,是人们常用的也是比较简单的检验方法,掌握这种技术对判断食物质量,评价食物真实品质有重要作用。不管是检验人员还是普通消费者,掌握各种感官检验技术,对于选购食品判别真伪,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闫洪利.如何做好粮食感官检验工作[J].现代化农业,2010(09).

[2]钟劲松.感官检验在食品企业实施的注意事项[J].中国质量,2007(08).

[3]霍红.食品感官质量满意体系的模型研究[J].食品科学,2004(07).

高山乌龙茶感官审评技术 篇3

1 干看外形

1.1 操作技能

主要是把盘 (也叫摇盘) 。将茶叶置于茶盘中, 做号标签记号, 双手握住茶盘的两对角边沿, 右手握住样盘的小缺口, 作回旋转动, 使茶叶在茶盘中均匀分布。若是精制茶, 则要使茶叶自然平伏并分成上、中、下3个层次, 注意各段茶的比例, 评审时先看上段茶, 评后用手轻轻抓一把, 将茶叶倒翻过来看中、下段茶。毛茶不必进行分段审评。

1.2 外形审评

依靠人体的触觉、视觉来评定。毛茶主要审评条索和色泽2项因子, 净度作参考;精制茶主要审评条索、整碎、色泽、净度4项因子。

1.2.1 评条索。

永定高山乌龙茶的外形大部分为条索形或圆结形, 由于毛茶带梗、片、朴, 干看外形时适当结合参考净度。条索评定参考标准为:紧结重实、壮结沉重、肥壮紧结、圆结沉重、细结、紧卷、紧结粗松、松扁、轻飘、断碎。

1.2.2 评色泽。

评色泽可以初步推断茶叶品质的高低。乌龙茶春、夏、暑、秋、冬的色泽不同, 各品种色泽也各有特色, 不同制茶技术水平也可使茶叶呈现不同的色泽。色泽评定参考标准为:砂绿油润、乌油润、乌润、绿褐油润、灰褐油润、青褐带砂绿、铁青带褐油润、乌绿、墨绿、褐红、枯红、枯黄、褐绿、暗绿、灰绿、青绿。

1.2.3 整碎度。

整碎是指外形的匀整度。毛茶基本上保持茶叶的自然状态, 评判时即以完整的为好, 段碎的为差;而精制茶整碎则要评上、中、下段茶的比例, 身骨轻重, 断、碎、片、末含量以及是否平伏、匀齐、不脱档等。

1.2.4 净度。净度是指茶叶中夹杂物的含量。主要评梗、片含量和非茶类夹杂物含量。

此外, 干看外形时还应对照标准样、参考样及贸易样, 逐项分析各因子的优次进行评定。

2 湿评内质

2.1 操作技能

湿评内质操作技能有扦样→开汤→闻香气→尝滋味→闻叶底。

2.1.1 扦样。

扦样是湿评内质工作的开始。评茶扦取的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是评茶结果是否准确的关键。干看外形后, 用拇指、食指、中指3个指头伸入茶盘, 至上而下一摄到底, 抓取茶样置于天平称取5g。注意要一次抓足, 宁可手中有余茶, 不可多次抓茶。然后将称好的茶样按茶盘摆放的次序依次倒入审评杯中, 审评杯的容量为110m L。

2.1.2 开汤。

扦样扦好后就可以开汤, 开汤也叫冲泡, 是湿评内质的重要步骤, 冲泡时应使茶叶尽量在杯中翻滚, 冲泡好用杯盖抹去杯面的泡沫, 并用沸水冲洗杯盖。注意开汤操作要点:杯盖应沿杯的边沿稍斜插入盖上, 以防止茶汤溢出而影响嗅香;整个冲泡过程动作要快, 避免时间太长影响闻香气;外形紧结、圆结的乌龙茶冲泡后茶叶吸水膨胀, 杯中水会减少, 所以冲泡时水一定要冲满杯, 以免影响闻香气。

乌龙茶湿评内质过程一般冲泡3次, 第1冲泡静止时间为2分钟, 第2冲泡静止时间为3分钟, 第3冲泡静止时间为4分钟。每次冲泡后, 将茶汤倒入审评杯碗中, 嗅香气、看汤色、尝滋味, 3遍过后将茶汤倒入盛满清水的白色搪瓷盘中评叶底。

2.1.3 闻香气。

闻香气的操作是用拇指、食指、中指持杯盖竖起来移置鼻端。操作要点:深吸嗅香, 注意只吸气, 不吐气, 直至换气为止, 盖好杯盖后才可吐气。

2.1.4 尝滋味。

香气闻完后评滋味, 用茶匙从审评碗中取一小茶匙的茶汤倒入小茶盏, 倒入口中。尝滋味要点:舌头在口腔内循环打转, 边打转边吸气, 动作要协调, 以免呛到。

2.1.5 闻叶底。

闻叶底余香的操作方法为右手将审评杯倒翻, 左手持杯盖半盖着杯面移置鼻端, 深吸嗅香, 也要求只吸气不吐气, 直至换气为止。闻叶底余香主要是补每次冲泡嗅香时对茶样香气体会的不足方面, 并验证叶底余香是否和每一次冲泡时的嗅香一致, 以确保对茶叶香气的准确评定。叶底余香嗅完后, 将茶渣倒入盛满清水的白瓷盘中, 漂香观察叶底。

2.2 内质审评

内质审评主要是闻香气、尝滋味、看汤色、评叶底。

2.2.1闻香气。香气是评定乌龙茶品质最主要的因子。香气是茶叶本身内含芳香物质随沸水冲泡而挥发出来, 它反映鲜叶内含物质在初制加工过程中的转化情况。香气依靠嗅觉来评定鉴别, 茶叶得香气受茶树品种、产地、季节、采制方法等的影响;香气包括品种香、地域香、季节香。审评技巧为:嗅时应体会各品种香气特征是否明显突出, 在闻品种香的基础上再辨别地域香和季节香。香气主要评高、低、长、短、粗、细、强、弱、飘、沉、清、浊。乌龙茶的香气一般可为馥郁、浓郁、清香、辛香、蜜香、花香、果香、乳香及特殊香, 但大多数为花香和果香。乌龙茶一般冲泡3遍, 第1遍和第2遍闻香时, 主要审评各种品的香型, 包括香、异、杂、青、臭、酸味、沤味、酵味、闷味、浓淡等;第3遍闻香气主要审评香气的持久性, 还要判别其香气与前两遍闻香的感觉是否一致, 最后一次还须闻叶底余香。

2.2.2 评滋味。

滋味依靠味觉来评定鉴别, 即评茶员的口感反应。茶叶的饮用价值取决于滋味的好坏, 滋味这项因子也是评定乌龙茶品质最主要的因子。滋味主要评醇厚、浓厚、醇浓、甜醇、清醇、醇和、清淡、回甘、苦涩、青浊、红浊以及岩韵、音韵、高山韵、品种味、地域味、季节味、特殊风味、异味等, 按浓、淡、鲜、陈、苦、涩、爽、纯、杂、粗、酵、沤、闷、青、黄来评定。评滋味的技巧为第1遍和第2遍尝滋味时, 主要评各品种滋味的突出程度, 第3遍评滋味的持久性、耐泡性以及和前2遍的滋味是否一致。精制产品还应注意各级别的规格和火候程度。

2.2.3 看汤色。

汤色是茶叶内含物质溶解在沸水中的结果, 指茶叶冲泡后溶液所呈现的色泽。茶汤的色泽依靠视觉来评定, 汤色主要评清澈度、颜色、浑浊、青浊、暗浊。此外评汤色时还应注意不同季节乌龙茶的汤色差异。

2.2.4 评叶底。

叶底是指乌龙茶冲泡后剩下的茶渣。叶底的性状是茶叶品质的体现, 是准确判定品质优次的重要参考因素, 它依靠视觉、触觉来评定。干茶冲泡后吸水膨胀, 茶叶摊展, 此时叶质老嫩、色泽、匀度及鲜叶加工是否合理等信息全部在叶底中暴露。评叶底主要评叶张的形态和红边程度。应用现代轻发酵工艺技术加工的茶叶叶底中很少看到红点、红边。因而在实际审评中, 主要审评茶叶的叶张是否由绿转为黄绿色, 色泽的暗亮及品种纯度。同时, 还要用手捏叶张, 评其老嫩、硬挺、柔软程度等。

3 永定高山优质乌龙茶品质特征

外形条索紧细, 色泽乌褐油润、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香气带花、果香型, 香气锐则浓长、清则悠远。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叶底软亮, 呈绿叶红镶边。

摘要:从外形和内在2个方面, 阐述乌龙茶感官审评方法和要领。

感官分析技术 篇4

关键词:感官品评理化分析质量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世界八大蒸馏酒之一,是以曲类、酒母为糖化的各类酒,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

白酒是一种带有嗜好性的饮料,也是一种食品。对白酒的质量的评估,既要借助感官品评,同时离不开理化卫生指标分析检验,从广义上讲它们都是白酒检验方法。二者各有特点,既不能互相替代,又缺一不可。在白酒的酿造、勾调等生产过程中,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的稳定和提高白酒质量,保证白酒产品。下面谈谈这两种检验方法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发挥的作用。

1 白酒感官品评及其作用

1.1 白酒感官品评的定义

白酒的品评又叫尝评或鉴评,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和味觉)对来鉴别白酒质量优劣的一门检测技术。它具有快速而又准确的特点。

1.2 感官品评的作用

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减少损失,便于生产顺利进行;快速检测产品质量状况,指示调配和勾兑工作的有效进行;控制最终出厂成品质量的关键措施;质量对比、找差距、区分优劣最快捷的方法。

1.3 感官的特点

感官品评是个快速、简便、灵敏的检验方法。人的嗅觉非常灵敏,较短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出白酒中的一些呈香呈味物质。例如:健康的人在空气中能够瞬间闻出浓度为0.03ppm的麝香;而气相色谱只能检测出浓度为0.3ppm的麝香,人对正已醛的灵敏度是气相色谱的10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先进分析仪器仪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鉴别出白酒中的酸、甜、苦等味道,而一名品酒师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尝评出这几种味来。

1.4 白酒品评的要求

1.4.1 对环境的要求

在暗评(密码品评)时,要独立思考,保持安静,不准互相商量,交换意见。

室内光线充足、色或铺白布,并每人配有漱口水杯及水盂。

评酒室温度为20-25℃,湿度为60%左右为宜,酒样的温度与室温一致。

评酒杯的规格形状按规定,酒杯形状为郁金香型或卵型,脚高、肚大、口小,采用透明玻璃制成,要求杯为了提高感官品评的准确性,尽可能排除环境对品酒过程中的影响,对品酒环境作了以下规定:

评酒室应建于环境安静,没有噪音干扰的地方。

评酒室内有刺激性的食物。

体光洁厚薄均匀,容量在50ml左右。

为了提高评酒的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对评酒员亦规定了如下纪律:

评酒前不得使用带香味的化妆品,不得使用香皂等洗手,不得带入其它芳香性物品(食物等)。

1.4.2 对品酒的要求

首先要求身体健康,视觉、嗅觉、味觉必须正常,色盲、嗅盲、胃盲都不能胜任此项工作。懂得白酒生产工艺,熟悉各种香型酒的风格特征。具有实事求是、大公无私的精神,要坚持以酒论酒,不受任何影响,客观判断酒质的优劣。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准确的写出评语,且文字描述切合实际。

2 白酒的理化检验与作用

2.1 白酒的理化检验的概念

白酒的理化卫生分析检验,广义地讲就是依据相关的质量检验方法标准以一定的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仪器方法,对酿酒用的原辅材料、糖化发酵剂、固体发酵酒醅以及原酒、半成品酒、成品酒中的理化指標、卫生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从而为科学指导白酒生产,对监督生产工艺的实施,判定白酒产品质量优劣提供重要依据。这里主要探讨的是白酒产品检验技术方面的问题。

2.2 白酒的理化检验方法

对于成品酒的检验指标有:酒精度、总酸、总酯、乙酸乙酯、固形物、甲醇、铅等。酒精度、总酸、总酯、固形物等指标主要用化学方法来检测,乙酸乙酯、甲醇、铅等指标主要用分析仪器检测,而仪器检测技术也是在化学方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等先进分析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白酒检验技术的革命。应用这些检验方法具有样品使用量少,检验速度较快,检验结果准确度高的优点,在白酒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3 感官品评与理化分析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

我们在日常具体工作中,总是将感官品评与理化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对于酿酒车间生产的原酒,我们都要定期取回样品。一方面对其进行理化卫生指标的检测,同时组织专职品酒员进行品评,然后把品评与检验结果及时传送给技术部,他们结合半成品分析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据此对白酒生产工艺进行调整;同时作为考核白酒班组质量奖和原酒分级储存的依据。

在出厂酒生产过程中,更离不开这两种检验技术的综合运用。必须使酒的感官具有自己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各项理化卫生指标也要符合相应的等级标准。要达到这一目标,没有专业品酒师对感官的品评鉴别,没有对酒样的理化分析检验,几乎是实现不了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越来越注重食品的营养与品质,特别是对于食品质量安全提出很高要求。作为白酒生产企业,应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对白酒中营养物质的分析研究,开展对有损于人体健康成分的剖析工作,努力研制开发有益于消费大众健康的新产品;这就需要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培养和造就大批白酒品酒师与白酒质量检验技术人才,积极引进先进检测设备,更需要品酒人员和检验技术人员本着对企业负责、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尽职尽责,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怡方主编.白酒生产技术全书[M].2012年3月第一版第三篇白酒的工业分析及感官质量鉴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M].中国轻工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0781.2—2006清香型白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57—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猪肉感官检疫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篇5

1.1 头部检疫

(1) 检查天然孔、可视黏膜、皮肤和耳朵;检查鼻镜, 鼻腔、口腔、唇和齿龈、舌面、舌根及咽喉黏膜有无溃病、出血点、烂斑、囊泡等病变。

(2) 剖检头部两侧颈下淋巴结, 看有无充血、出血、肿胀等, 咬肌有无囊泡、检验炭疽、猪囊尾蚴等疾病。

1.2 体表观察

皮肤完整性和颜色、一、二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皮肤病变。

1.3 内脏检查

心脏、肝脏、肺脏和胃、肠、脾脏。心脏看有无出血、纤维素、心肌变形坏死, 囊尾蚴和心瓣膜衍生物等。肺脏有无结节、硬块、炎灶、结核、肺丝虫和甲状腺是否摘除。肝脏有无淤血、槟榔肝、脂变、黄疸、大小、硬度、寄生虫色变和结节。胃肠表面有无细颈囊尾蚴和肠系膜淋巴结有无炭疽。脾脏有无梗死和脾肿。

1.4 胴体检查

(1) 视察。检查放血部位的状态及放血程度的好坏;皮肤、脂肪、肌肉、胸腹膜、关节和脊椎断面有无异常;检查肾脏是否出血、脓肿、肾虫结节和肾上腺是否摘除。

(2) 剖检。借助检验器械, 主要剖检颈肌、肩胛外侧肌、剑状软骨、肋间肌、腰肌、股部内侧肌、臀肌等。仔细查验有无囊尾蚴寄生;剖检颈浅背侧淋巴结、胸骨前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髂内淋巴结, 必要时剖检髂下淋巴结和淋巴结;观察是否有瘠瘦, 皮肤上有渗出性针尖大小且不退色的出血点等病变, 查验颈部有无打针迹象并剖检;剖检皮肤、脂肪和皮下组织观察是否有出血、脓疮、凝血、肿胀等物理化学性致残、致伤等病变;旋毛虫剖检横膈膜肌脚肉样。

(3) 触检。以触压感觉判定组织、器官的弹性、软硬度、性质和尸僵程度;是否有结节、脓肿、气肿、水肿和疹块, 肝脏、肺脏是否存在硬变病灶等;触压前、后腿及腰部, 判断宰前是否有骨折造成的内部淤血, 观察脂肪和肌肉组织是否变色等。

(4) 嗅检。嗅肉尸和内脏的气味是否正常。

2 技术要求

2.1 简易程序

检疫时必须头、蹄、内脏同一号码。先检头、脏器, 后检肉尸。

2.2 检疫部位切割

为保证猪肉卫生质量和商品价值, 检疫时必须按《四部规程》的方法在一定部位, 深浅适度, 尽量保持肉品的整洁。不要乱划和钝刀乱割肉尸, 造成切口过多或破坏病变。肌肉应顺纤维切开, 非必要不得横断切开, 以免形成坠裂哆开的创口, 导致菌、污物的侵入和蝇蛆的附着。

2.3 技术要点

按操作规程作业, 及时摘除甲状腺、肾上腺和病变淋巴结, 修割病灶。检查胴体淋巴结时, 应从劈半面进行。对必检淋巴结按顺其长度切开, 不可横切;必要时按其长度切成薄片仔细观察;由于淋巴结多埋在皮下脂肪里较难固定, 为防止划伤检疫者手指, 任何时候都应按与手指平行的方向切割淋巴结。

2.4 个人防护

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 每次检查完毕, 应彻底仔细清洗手及手臂并消毒。

3 检疫后的处理

数字插画创作的生理感官分析 篇6

一、网络插画的视觉之旅

我们的眼睛有分离的结构,能收集光线,能挑出重要的或者新奇的影像。我们必须通过眼睛欣赏插画。网络插画正是利用人体的视觉感受不断推陈出新,从早期的二维黑白插画、彩色插画,到现在的三维插画。数字插画的展示形式是非架上形式,现有的欣赏模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发人深思的哲理插画、解释内容的故事插画、拓展情节的幻想插画、表达情感的感性插画等的创作目的就是迎合眼睛对新奇有趣事物的嗜好。我们还能发现眼睛对人们欣赏插画的影响还 有对颜色的偏好,人们往往对颜色对比强烈的插画作品或者灰度很丰富的作品的好感度比较高。

二、网络插画的触觉之旅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我们的各种感官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显微镜拓展了人的视觉领域,电子媒介拓展了人的视觉和听觉领域。唯独触觉,似乎止步不前,科研和学术对它不屑一顾。但是触觉告诉我们,我们是生活在三度空间的世界里。当看到周末全家去野外郊游的照片时,我们会忆起那潮湿的空气、鲜红的枫树、流动的气体以及美味的食物。荷兰画家林布兰经常以眼盲为主题作画,他处理颜料时,视觉与触觉有其技巧上的对比,运用自然光的反射强弱来强调焦点与阴影。那么在数字插画的创作中,完全可以运用人的自我意识,人的本体刺激受器让我们知道身处何处,知道感受差别,并通过插画将之表现出来。艺术家拆解了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将感官表达于作品之中。在创作中,要善于感受自我意识,有意识地扩大某方面的感受。创作者要抓住欣赏者感受到的感觉而进行创作,让欣赏者得到想象中的疼痛、想象中的快乐、想象中的放松等感觉。

三、网络插画的听觉之旅

英国浪漫诗人KEATS歌颂过:听得到的旋律是甜美的, 但听不到的旋律更甜美。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正是这种听不到的旋律。我们知道人脑在不受威胁的环境下也有自己的背景音乐——办公室的声音、交通噪音、空调送风的声音……我们能否为不同主题的插画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以提高欣 赏者的现场感和共鸣感?著名的死亡之曲《黑色星期五》到底为聆听者提供了怎样的画面,使其产生了怎样的感觉?有的时候我们都太懒惰、太肤浅、太麻木,对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无法做出情感的反应,也许结合言语和音乐,比较容易产生更强烈的感情效果。

四、网络插画的嗅觉之旅

世上没有比气味更容易记忆的事物。海伦凯勒曾说过: “嗅觉是无所不能的魔法师……果实的芳香使我飘回南方故里,重温孩提时代在桃子园中的欢乐时光。”正是气体给我们带来的感官上的回忆,使一种新型行业——贩卖气味诞生,还记得雨后青草地的气味吗?还记得年少时橡皮擦的气味吗?这些气味仿佛和颜色或音乐般有它与生俱来的独特属性和冷暖的变化,并且能够唤起更强烈的现场感和更深入内心的记忆。在插画创作的时候,能否利用嗅觉的引导作用, 唤起我们内心的某些感官从而创作出惊人的作品呢?作者善于描写气息,画家也许应该善于体会和表达气息。

五、网络插画的共感觉

所谓共感觉,即一种感官的刺激连带刺激另一种感官。画家透纳为了让自己置身于喧闹之中,在狂风暴雨中找寻灵感缪斯。当然多种感官的运用也许会使人分心,却也能使人集中精神,对于不想被感官操纵的人来说,共感觉是小小的烦恼,但它却能激发充满创意的人,尤其对于艺术家而言, 共感觉更犹如天赐。伟大的艺术家在感官的神奇魔力下相当自在,同时他们也会添加自己复杂的感官知觉。有时候我们需要运用大量的共感觉技巧来产生灵感,席勒把腐烂的苹果藏在桌面下,创作时,深深吸入其刺鼻的香气,然后关上抽屉,让香气留在其脑中。你在创作之前有什么习惯吗?我在创作之前,会泡一杯花茶放于桌上,再翻看平常累积的照片寻找灵感。这只是我个人的习惯,很普通很平常,却是我寻找灵感的来源,足矣。回想下,你肯定发现自己寻找共感觉的独特技巧了吧。

烤烟身份感官分析描述词的构建 篇7

关键词:烤烟,身份,描述词,参比样,感官分析技术

目前, 烤烟等级质量由评级人员凭经验判定, 主观性强, 有许多指标呈模糊状态, 等级判定稳定性差。在烟叶收购过程中产生质量纠纷, 没有数据支撑质量评价的合理性, 不仅影响烟农的生产积极性, 还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构建烤烟分级因素标准参比样体系, 在传统的经验方法基础上, 量化评价方法, 采用感官分析技术中的差别检验、标度和类别检验、描述性分析等方法, 从定性走向定量, 为烤烟分级迈上专业化、科学化和客观化打下基础。

“身份”作为我国《烤烟》国家标准中评价外观质量的因素之一, 是指烟叶厚度、细胞密度或单位面积的重量。以厚度表示, 划分为薄、稍薄、中等、稍厚、厚5个档次。由于我国烤烟种植范围广泛,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跨度大, 环境条件差异明显, 土壤和气候等因素对烤烟质量和风格有较大影响, 现有的5个档次难以涵盖各地烤烟身份的质量状态, 不足以完全体现标准中身份的内涵, 需要革新“身份”这一分级因素的评价理念和描述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法构建身份描述词和制作参比样, 使之更科学, 更容易被评级人员和烟农所接受, 为烤烟分级感官评价模型建立提供研究基础, 推动烟叶分级向科学化、多元化发展。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择云南、四川、重庆、湖南、福建、河南、山东和辽宁等产区主栽品种, 样品涉及到西南、东南、长江中上游、黄淮和北方, 5大烟草种植区。样品选取尽量涵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同身份档次。

1.2评价员和评价小组

邀请全国不同地区并且通过感官分析方法培训的16名烟叶分级技师组成描述词评价小组。

1.3方法

1.3.1描述词的确定

参照《烤烟》国标中身份的定义, 结合日常生活常用词的命名方式, 初步选定17个身份描述词:空松、空虚、虚飘、飘薄、轻飘、不充实、欠充实、尚充实、充实、充盈、稍紧实、较紧实、紧实、稍硬实、较硬实、硬实、极硬实, 作为被选描述词。制作9个不同身份档次的初选烟叶样品。评价员采用感官评价的方法, 依据各自对样品的理解, 独立给9个不同身份档次的烟叶样品, 从17个被选描述词中选择1个自己觉得最适当的描述词填入给定的表格中。选择时, 不同样品可以选择同一描述词, 但同一样品不能选择2个以上描述词。每选择1次, 样品得到结果值为1, 选择2次结果为2, 依此类推, 直到给所有样品评价完毕结束。使用统计分析方法, 删除出现频度低的词, 结合实际运用和可操作性, 建立描述词表。

1.3.2参比样制作

参比样评价小组针对烟草种植区域烤烟身份的特征规律, 依据《烤烟》国家标准身份的定义“烟叶厚度、细胞密度或单位面积的重量”3个方面, 综合运用感官评价方法中感觉域值和识别域值理论, 对烟叶原料进行逐片评判, 并依据描述词制作参比样。

1.3.3参比样测试

参比样可重复性测试。将各标度参比样混合并随机编号, 由评价人员按差别检验法, 分别进行身份档次的排序判定, 并在对应的评定表中记录。参比样内在质量感官评吸。将各标度参比样各取3片, 每片去梗, 保留右边半片烟切丝, 邀请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产品所评吸人员进行感官质量评吸。

2结果与分析

2.1描述词建立

16名描述词评价员依据各自对样品的理解, 独立选择描述词, 并填入给定的表格。将16份评价表进行汇总, 得到初描述词频度汇总情况 (表1) 。

为方便制作参比样, 通常描述词最终的数目最多为15个。此次评价共有17个描述词, 样品被述及次数共144个。为了减少干扰和突出特征, 需要删减整理描述词。根据小概率事件原理, 剔除被述及频度低于5% (即述及次数低于7.2) 的描述词。

通过描述词被述及频度分类加合统计, 描述词被述及次数超过7.2次的词按出现频度高低列为:“充实”“虚飘”“坚实”“轻飘”“硬实”“欠充实”“稍硬实”“尚充实”和“稍紧实”共9个, 其中“充实”次数为19次, 超过评价员人数, 说明其被重复描述。从这9个词的词性看, 与《烤烟》国标中对身份的定义比较接近, 因此将它们确定为身份参比样品描述词。

按照从虚飘到硬实的顺序给出顺序标度, 结合实际运用中通俗性和可操作性, 建立描述词如下, 虚飘:内含物很少, 叶片轻薄, 整体表现空虚, 手触极易破碎;轻飘:内含物少, 叶片薄, 手触有轻飘感, 易破碎;欠充实:内含物较少, 叶片较薄, 手感松弛、稍坚实, 不易破碎;尚充实:稍有内含物, 叶片稍薄, 稍有松弛感, 较坚实, 不破碎;充实:有内含物, 叶片厚度适中, 无松弛、虚飘感, 柔软, 质感好;稍紧实:有内含物, 叶片稍厚, 稍有硬实感, 叶面稍有粗糙感;紧实:内含物稍多, 叶片较厚, 有硬实感, 叶面有粗糙感;稍硬实:内含物较多, 叶片厚, 稍僵硬, 叶面较粗糙;硬实:内含物多, 叶片厚实, 僵硬, 叶面粗糙。

2.2参比样重复性测试

鉴于评价员对某些描述词可能有不同的判断, 为测试参比样的可重复性和适用性。选择7名测试人员 (其中4名为参比样评价小组成员, 3名为非参比样评价小组成员) , 采用差别检验法, 分别对给出的样品进行身份档次的排序判定, 并在对应的评定表中记录参比样标度。测试发现, 各评价人员给出的标度值与对应该的样品完全相同。结果表明无论参比样评价小组成员还是非参比样评价小组成员, 对叶片身份描述词的判定高度一致。证明此套身份参比样各标度间差异比较明显, 容易被识别, 可重复性高。样品采用5个烟草种植区的产品, 评价员来自评价小组内外, 说明它的适用性广。

2.3参比样内在质量感官评吸

对各标度参比样品进行感官质量评吸, 鉴别不同标度参比样品的内在质量差异和质量优劣。

评吸结果显示, 以描述词“充实”得分80.5, 分值最高, 描述词“虚飘”得分60.5, 分值最低。评吸总分数以描述词“充实”为中心向两边呈现递减趋势, 说明描述词“充实”的参比样感官评吸质量最好, 其他描述词所制作的参比样由标度从5~1或由5~9依次递减;从评吸质量统计表还可以看出, “硬实”比“虚飘”的感官评吸质量要好。

3结论

描述词的建立是参比样制备的关键环节之一, 是制备参比样的重要依据。本试验采用感官质量描述分析技术, 16名评价员对照烤烟样品评价和选择初选描述词, 通过初选描述词被述及频度进行分类加合统计, 构建了9个用于描述身份的描述词, 并按照不同标度制备了参比样;通过身份参比样重复性测试, 证明该参比样可重复性强、适用性广;通过感官质量评吸找出了描述词“充实”的参比样感官评吸质量最好, 其他描述词由标度从5~1或由5~9呈现出感官评吸质量依次递减的趋势。

通过感官质量描述分析技术在烤烟品质因素身份描述词构建过程的探索, 初步评价了烤烟分级因素构建描述词的可行性, 为烤烟分级感官评价模型建立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原始研究数据。

参考文献

[1]赵镭.感官分析技术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聂和平, 李锐主编.烤烟分级国家标准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3]阎克玉, 王海燕, 李兴波, 等.烤烟国家标准 (40级) 河南烟叶叶片厚度、叶质重及叶片密度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9, 2:45-50.

[4]吴谋成.食品分析与感官评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感官分析技术 篇8

目前,卷烟主流烟气气相水分的捕集及测定有卡尔·费休法[1],但在卷烟主流烟气检测中应用较少。本文采用十孔道直线吸烟机抽烟,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卷烟主流烟气气相物中的水分。分析了卷烟主流烟气中粒相物水分和气相物水分的关系,并通过感官评吸对卷烟主流烟气水分在评价卷烟相关品质指标方面进行了讨论。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材料与仪器

异丙醇(AR,质量分数99.7%,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乙醇(GR,质量分数99.8%,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二次蒸馏水、 9种市售卷烟样品。

气相色谱仪(6890N,Agilent,美国)配备TCD检测器 ,CERULEAN SM410 直线型10孔道吸烟机(英国CERULEAN公司)及其配件、AB204-S电子天平(精确度0.000 1 g,瑞士METTLER公司)、KBF240型恒温恒湿箱(德国Binder公司)、HY-A型振荡器(金坛市金南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1.2 样品处理与分析

1.2.1 卷烟的抽吸

卷烟按照GB/T 16447-2004要求平衡48 h,然后按照ISO3308要求对卷烟样品进行平行抽吸,5支/滤片(⌀44 mm剑桥滤片),剑桥滤片后的气相部分另外进行捕集。

1.2.2 气相水分捕集方法

分别在两个碰撞吸收瓶里装入50 mL吸收液(5 mL乙醇用异丙醇稀释定容至1 000 mL),将两个吸收瓶串联为一组进行卷烟烟气气相物中水分的捕集,如图1。调整吸烟机抽吸容量为35 mL。

1.2.3 色谱条件

色谱柱:80/100 chromosorb102 (1.83 m×3.18 mm×2.10 mm)不锈钢气相色谱填充柱;进样口温度:250℃;柱箱温度170℃;载气:H2,流量15 mL/min;检测器温度(TCD):250℃;进样体积:1 μL;运行时间5 min。

1.2.4 数据分析

采用与标样比较保留时间比较法定性,内标法定量。

1.3 评吸

按GB/T5606.4-2005《卷烟感官技术要求》对样品进行评吸,主要关注喉部的舒适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工作曲线与灵敏度

称重法分别称取100.8 mg、49.9 mg、25.1 mg、10.3 mg二次蒸馏水于25 mL容量瓶中,另称取10.1 mg二次蒸馏水于100 mL容量瓶中,用吸收液定容,得到系列标准溶液。按照色谱条件测定,以峰高y对应的质量浓度ρ(mg/mL)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水分的回归方程y=2.30ρ+0.49,线性范围为0.101~4.032 mg/mL。相关系数r2为0.9997,根据计算TCD灵敏度为5 000 mV·mL/mg。

2.2 回收率与重复性

对同一样品分别进行3个不同质量浓度(低、中、高)的加标水平回收率实验,分别加入0.412、1.004、1.996 mg/mL标准溶液1 mL于3个平行回收样中。采用本方法测定其水分,并根据回收率计算方法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由表1看出,3个不同质量浓度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在99.03%~103.00%,表明该方法检测准确,满足分析的需要。

按照本方法对同一卷烟样品进行5次平行测定,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见表2。由表2看出,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方法的重现性很好。

3 样品检测

采用该方法对市售的9种低焦油卷烟进行了检测,计算了烟气气相水分占卷烟烟气总水分的比例,其范围在44.42%~86.32%之间;9种不同卷烟烟气粒相水分和气相水分含量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大多数样品均是气相水分>粒相水分,只有A样品粒相水分为1.33 mg,气相水分1.07 mg,粒相水分>气相水分,结果如表3。

4 卷烟主流烟气水分影响喉部分舒适度

对上述的9种卷烟进行感官评吸,评吸按照总水分从低到高的顺序。根据喉部感到的舒适度的好差按照从好到差的顺序排列,F的舒适度最好,如图2。

图2表明,主流烟气粒相水分除A、B、G、I 4个样品外,其余样品的喉部舒适度与水分的含量接近正向相关性趋势,说明平时应用粒相水分数据的大小来评价烟气水分对喉部的舒适度影响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通过观察,应用烟气总水分数据评价烟气水分对喉部的舒适度时,除A样品外其它样品的总水含量和喉部舒适度接近正向相关性趋势。结果显示采用主流烟气总水分评价烟气水分含量和喉部舒适度相关性非常有意义,能够使仪器检测数据在卷烟评吸中得到更好的验证。

5 结论

卷烟主流烟气气相水分在卷烟主流烟气水分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采用直线吸烟机吸烟和气相色谱内标法检测主流烟气气相水分方便、快捷,其重复性和回收率都满足分析对比的要求。按评吸法对卷烟样品进行感官评吸,卷烟烟气总水分含量从2.40 mg逐渐升高到3.40 mg,其喉部舒适度呈现出接近正相关性趋势。

参考文献

[1]李雪梅,林志銮,李斌,等.卷烟主流烟气气相水分的捕集及卡尔.费休法测定[J].烟草化学,2009,(2):38-41.

[2]杨凯,张朝平,余苓,等.卷烟烟气水分对感官舒适度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9,(7):9-11.

[3]肖文平,许增龙,陈冉.卷烟水分对吸味的影响试验研究[J].云南烟草,2001,(1):39-41.

[4]李庆华,杨叶昆,王保兴,等.卷烟纸、接装纸和滤嘴丝束对卷烟烟气水分和焦油的影响[J].烟草科学,2008,(2):42-44.

[5]郑寿良,李丹,朱巍,等.不同水分卷烟感官质量评吸及化学指标测试试验报告[J].湖北烟草,1997,(3):20-21.

[6]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GB/T16450-2004常规分析用吸烟机定义标准条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感官分析技术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仪器

某四类卷烟配方烟丝、SH291加香机 (秦皇岛烟草机械有限公司) 。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以烟丝加香工序的滚筒转速、风门开度为试验因素, 确保含水率在符合工艺要求的情况下, 每因素设置四个水平 (表1) , 选用U8 (85) 均匀设计表的第1、3列, 制定试验方案。以感官质量和嗅香为试验指标进行试验。

1.2.2 取样与评价方法

感官质量取样、评吸项目选择按标准进行。嗅香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嗅香定性评价:评价人员通过试验的样品 (随机抽取3支) 与标准样品嗅香的比较, 判断评价试验样品是否具有与标准样品相似的嗅香特征。嗅香定量评价:评价时, 评价人员先根据试验样品 (随机抽取3支) 与标准样品嗅香的一致性程度对试验样品的嗅香香韵进行初步分段, 共分为4个分数段即似乎一致 (0.5-2.5) 、基本一致 (3.0-5.0) 、比较一致 (5.5-7.5) 、一致 (8.0-10.0) 。然后再在相应的分数段内根据评价人员的个人感觉对试验样品进行打分, 并记录在评价表中, 最小分差应为0.5的整数倍, 如:评价的试验样品被定为似乎一致, 该样品的分数应限定在0.5-2.5分的范围内。

2 结果与分析

2.1 感官质量和嗅香的变化情况

由表2可知, 香气分值以8号处理较好, 7号处理次之, 香气分别比标准样品的分值提高了2.18%、2%;协调性与标准样品对比, 均有所提高, 除了6号处理较低之外, 其他处理的协调性分值均为5分;杂气以3号处理改善较好, 分值达到了10.15分, 分值比标准样品提高了1.5%, 2号和4号处理稍有改善, 分值均为10.10分, 分值比标准样品提高了1.0%, 8号处理杂气分值10.05分, 分值比标准样品提高了0.5%;刺激性以4号和7号处理改善较好, 分值为17.15分, 分值比标准样品提高了0.88%, 8号处理次之, 分值为17.10分, 分值比标准样品提高了0.59%;余味以1号和6号处理改善较好, 分值为21.95分, 比标准样品提高了2.09%, 8号处理次之, 分值为21.90分, 比标准样品提高了1.86%;从总分的情况来看, 以4号和8号处理总分分值较高, 均为86.7分, 比标准样品的分值提高了2%;从嗅香 (定量) 的分值看, 以4号和7号的分值最高, 说明4号和7号处理与标准样品的一致性较好, 并且说明烟丝加香工序整体加工水平和工艺过程能力控制较好。

2.2 工艺参数对感官质量和嗅香的影响

烟丝加香工序不同工艺参数处理对感官质量和嗅香的影响见图1-6。烟丝加香工序能起到改善烟丝香气的作用。除5号有10%的烟支香气降低之外, 其他处理均不变或者改善, 以8号处理的改善的烟支所占比例达到了90%;从协调性来看, 改善烟支协调性所占的比例达到了100%, 仅6号处理中有10%的烟支无改善;从杂气来看, 2号、3号、4号的杂气改善的烟支样品比例为30%;从刺激性来看, 1号、7号、8号的刺激性改善的烟支样品比例分别为40%、30%、30%;余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从图6可以看出, 烟支样品在基本一致范围内仅有1号和3号处理, 样品比例分别为9.09%、18.18%, 在比较一致的范围内, 除3号处理的样品比例18.18%之外, 其他均较高;在一致的范围之内, 4号和8号处理的样品比例较高, 分别占到了81.82%、72.73%。

2.3 工艺参数对感官质量的相关及及回归分析

由表3可知, 嗅香与滚筒驱动频率率有显著的相关性, 风门开度和滚筒驱驱动频率与光泽无相关性, 滚筒驱动频频率与香气、刺激性、嗅香呈正相关, 与与其余指标成负相关;风门开度与协调调性、刺激性成负相关, 与其他指标呈呈正相关;感官质量总分与香气和刺激激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 对嗅香与工艺参数建立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程, 可得出回归方程为:

Y=17.4766+0.06005X1-38.0595X2+0.001875X1*X1+25.5X2*X 2+0.05X1*X2。对回归方程进行参数检验, 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 决定系数为0.7611, 说明自变量能够分别解释76.11%因变量的的变化, 通过对回归方程的计算, 最高指标时, 嗅香的分值为8.6221, 滚筒驱动频率为31.9965, 风门开度为60%。

3 结束语

对于烟丝加香工序的滚筒驱动频率和风门开度均为重要的工艺参数, 各工艺参数对感官质量和嗅香的影响程度不相同, 与感官质量和嗅香的相关性侧重点和趋势均不相同, 通过对试验牌号卷烟的数据进行直观、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可得知, 其研究结果对卷烟生产加工过程中加香的均匀性和准确性的提高具有实际意义。

摘要:为分析烟丝加香各工艺参数对加香后烟丝感官质量的影响, 采用均匀设计法对滚筒转速、风门开度等参数对感官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滚筒转速仅对烟支嗅香有显著性的影响;滚筒转速和风门开度与感官质量的其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在试验范围内, 各工艺参数的最优组合为:滚筒转速32Hz、风门开度60%。

关键词:烟丝加香,感官质量,均匀设计

参考文献

[1]白晓莉, 邹泉, 董伟, 等.工艺加工对再造烟叶致香成分、有害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 2009 (10) :12-16.

[2]李云雁, 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第二版)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3]陈立, 徐汉虹, 赵善欢.应用均匀设计获取复配农药最佳增效配方[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21 (3) :32-35.

[4]刘芳, 杨柳, 张霞, 等.主流烟气中挥发酚萃取的均匀设计法优化研究[J].分析试验室, 2008, 27 (增刊) :8-12.

[5]国家烟草专卖局.卷烟工艺规范[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合力中心下一篇: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