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食品

2024-12-17

散装食品(通用5篇)

散装食品 篇1

散装食品卫生状况一向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尤其在节假日期间, 超市食品消费量剧增, 保障食品卫生与保证人民健康息息相关。为进一步了解超市内经销的各类散装食品的卫生状况, 保护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我们选择容易出现问题的指标, 对26家大中型超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

1 方法

1.1 采样方法

2006年12月~2007年3月, 对26家超市经销的散装食品进行随机抽样, 合计采样775件。

1.2 采样类别

熟肉制品、主食厨房制品、糕点面包、蜜饯和烘炒食品。

1.3 检测方法

微生物指标 (GB4789-2003)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霉菌;理化指标 (GB5009-2003) :二氧化硫残留量、苯甲酸、山梨酸、酸价、过氧化值。

1.4 评价方法

评价依据:GB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GB7099-2003糕点面包卫生标准;GB14884-2003蜜饯食品卫生标准;GB19300-2003烘炒食品卫生标准。每件样品所有检测指标有1项不合格即判定为样品不合格。

2 结果

2.1 总体合格率

全部采样的75件食品中, 根据评价标准判定, 合格741件, 合格率为95.6%, 整体合格率较高。但是当将五类食品分类分析时可以看到:232件熟肉制品、279件主食厨房食品、134件糕点面包制品的合格率都为100%;散装蜜饯食品的合格率略低, 57件中50件合格, 合格率为87.7%;而五类食品中合格率最低的是烘炒食品, 在73件样品中只有46件符合国家标准, 合格率仅为63.0%。

2.2 分类比较

2.2.1 烘炒食品情况

57件烘炒食品中, 不合格指标为酸价和过氧化值, 其中18件酸价超过国家标准, 最高值是国家标准的4倍;12件的过氧化值不合格, 是国家标准值的2倍多。

2.2.2 蜜饯食品情况

73件样品中, 所有蜜饯的二氧化硫残留量都符合国家标准, 而不合格的指标为苯甲酸和山梨酸。其中苯甲酸超标5件, 最高的一件达到6.2g/kg, 超过国家标准11倍之多;山梨酸超标的4件, 检测值最高的超过标准的3倍。

3 讨论

近些年来, 超级市场由于购物环境好, 货品可以自由选择, 市场管理相对正规, 食品来源清楚, 质量相对有保障, 已经日益成为消费者日常购物的首选。而散装食品由于生产加工相对定型包装食品简单, 操作加工简单, 质量相应比定型包装的差, 而价格也相应的比同类型的定型包装食品要低, 管理也成为超级市场管理的难点之一。

本次检测的五大类食品中, 微生物指标全部合格, 而不合格的指标都是理化指标。例如:熟肉制品、主食厨房现场加工的食品和糕点面包食品的合格率为100%, 原因可能是: (1) 采样时间为冬季, 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温度也较低, 保质期也较长, 所以细菌污染、繁殖的机会要明显低于夏秋温度较高的时候; (2) 超市的管理比较规范, 基本熟肉制品都保存在冷藏恒温冰箱中, 保存条件较好, 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可能性变小了; (3) 时值元旦春节期间, 消费者消费量显著增加, 食品流通速度非常快, 减少了食品储存时间, 也降低了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可能性。

而谈到蜜饯食品, 不合格的指标主要是理化指标, 是生产加工过程中为增加保质期, 添加了超量的防腐剂, 增加了对人体的危害;而烘炒食品, 由于原料主要是果蔬籽、果仁、坚果等添加或者不添加辅料经过炒制或者烘烤而成, 本身原料就属于油脂含量较高的食品, 销售价格也高, 散装的食品更加不易保存, 很容易发生油脂酸败变质的情况, 对消费者健康也是具有较大的危害。

4 建议

4.1 加大管理力度, 提高管理水平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超级市场各类食品, 尤其是散装食品的管理和业务指导, 配合好工商、质监、农业等部门, 加大监督力度,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疏堵结合, 强化监管, 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在超级市场建立良好的市场准入制度, 持加工场证入场, 代销经营户必须出示与有证加工场的代销合同及卫生许可证方许入场。不得购进无卫生许可证单位或证照不全的食品, 须严格索证并登记备案。

4.2 强化企业自身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应该有针对性的对散装食品工作职责不同的人员给予不同的培训, 加强培训力度, 提高经营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变执法监管为共管, 保证按卫生规范执行, 做到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4.3 共同参与

卫生部门应重视新闻宣传媒介这块阵地。通过新闻媒体、卫生宣传, 动员全社会参与, 引导消费者鉴别、购买有证产品, 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力;加强检测力度, 定期公布不合格产品, 利用消费市场这无形的手来强化市场管理, 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保证食品安全。

散装食品 篇2

食品的保质期与贮藏条件有关的,应当标注食品的特定贮藏条件。乙醇含量10%以上(含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可以免除标注保质期。

日期的标注方法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或者采用“年、月、日”表示。

第十条 定量包装食品标识应当标注净含量。对含有固、液两相物质的食品,除标示净含量外,还应当标示沥干物(固形物)的含量。

净含量应当与食品名称排在食品包装的同一展示版面。净含量的标注应当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十一条 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配料清单。

配料清单中各种配料应当按照生产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进行标注,具体标注方法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在食品中直接使用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的,应当在配料清单食品添加剂项下标注具体名称;使用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可以标注具体名称、种类或者代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当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食品标识应当标注企业所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号或者经备案的企业标准号。

第十三条 食品执行的标准明确要求标注食品的质量等级、加工工艺的,应当相应地予以标明。

第十四条 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及QS标志。

委托生产加工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委托企业具有其委托加工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可以标注委托企业或者被委托企业的生产许可证编号。

第十五条 混装非食用产品易造成误食,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在其标识上标注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第十六条 食品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其标识上标注中文说明:

(一)医学临床证明对特殊群体易造成危害的;

(二)经过电离辐射或者电离能量处理过的;

(三)属于转基因食品或者含法定转基因原料的;

(四)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等规定,应当标注其他中文说明的。

第十七条 食品在其名称或者说明中标注“营养”、“强化”字样的,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有关规定,标注该食品的营养素和热量,并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定量标示。

第十八条 食品标识不得标注下列内容:

(一)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

(二)非保健食品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

(三)以欺骗或者误导的方式描述或者介绍食品的;

(四)附加的产品说明无法证实其依据的;

(五)文字或者图案不尊重民族习俗,带有歧视性描述的;

(六)使用国旗、国徽或者人民币等进行标注的;

(七)其他法律、法规和标准禁止标注的内容。

第十九条 禁止下列食品标识违法行为:

(一)伪造或者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二)伪造食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其他生产者的名称、地址;

(三)伪造、冒用、变造生产许可证标志及编号;

散装食品 篇3

军事医学科学院营养研究室教授王冬兰说,人们很难了解散装食品确切的生产日期,以及在运输和在货架上摆放的时间,以致给自己招来健康问题,一定要当心。特别是保存时间不宜过长的食品,更要注意。

谷物类 散装粮食容易滋生病菌,且营养素损失也较大。因为谷物含有水分,相对潮湿的环境会导致病菌滋生。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一种致癌物——黄曲霉毒素。谷物中,最不能买散装的就是糙米,它虽然营养丰富,但保质期很短,通常只有半年。特别是其中的维A和维C,在空气中放置3个月左右就会被完全氧化,保健功效就会丧失。

食用油 散装食用油大多没有包装标志,是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保质期,无质量标准的“三无”产品,存在严重卫生隐患,千万不要买。特别是一次性购进大量食用油更要不得。这是因为:其一,开盖的油通常会被保存在厨房里,温度高、湿度大,易滋生细菌;其二,油中的油脂极易氧化酸败,会增加致癌风险。因此,王冬兰建议,食用油应买小包装的,开盖3个月内吃完。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食用油的保存时间还和油的种类有关。比如橄榄油只能保存6个月,花生油开封后只能保存3个月。

坚果 坚果因为含油脂量大,很容易变质。散装坚果直接与空气接触,不仅会加速其变质,所含的矿物质营养素,如钙、锌、铁也更容易流失。因此,散装坚果的保质期通常只有一两个月。买坚果最好买短期内就能吃完的小包装。

冷冻食品 冷冻食品的保存期限实际上也只有一两个月。超市冰柜里品种繁多的冷冻食品,在运输和储存上花费了多长时间,不容易判断。因此,工作再忙也别让速冻饺子、冷冻肉类等占满了冰箱冷冻室,冷冻食品最好也是现买现吃。

调料品 不论是散装的花椒、孜然,还是瓶装的辣椒酱,一般半年左右味道就会变淡,调味能力减弱,且很容易滋生细菌,对健康危害很大。调味品一定要买得少而精,最好别买散装或大瓶的。(鲍捷)

每种蛋都有“特长”

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各种各样的蛋,哪个营养更高呢?

鸡蛋蛋白质第一,鹅蛋含铁高,鸭蛋鹌鹑蛋矿物质丰富。

蛋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最接近,营养价值很高。大致说来,蛋类的营养相近。首先,各种蛋类的蛋白质含量相近,鸡蛋最高为12%左右,鹅蛋略低为11%。其次,蛋中维生素含量十分丰富,且品种较为齐全,包括所有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A、D、E、K和微量的维生素C。鸭蛋、鹅蛋和鹌鹑蛋的维生素含量总体而言要高于鸡蛋。再从矿物质来比较,鸭蛋含有较多的钙、磷、钾、铁;鹅蛋、鹌鹑蛋的铁和硒含量则更为丰富。

很多人虽然知道蛋营养丰富,但还是不太敢吃,主要是怕胆固醇含量高。事实上,按每100克全蛋计算,鹅蛋含胆固醇704毫克、鸡蛋585毫克、鸭蛋565毫克、鹌鹑蛋515毫克。按一只鸡蛋大约50克、鸭蛋大约重70克、鹅蛋约130克、鹌鹑蛋约10克计算,一只鸭蛋的胆固醇含量约等于1.4个鸡蛋,一只鹅蛋的胆固醇含量约等于3.1个鸡蛋,一只鹌鹑蛋的胆固醇含量约等于0.2个鸡蛋。

散装食品 篇4

为进一步加强对预包装食品散装销售环节的监管, 了解并掌握我州预包装食品散装销售现状。日前, 吉林省延边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了预包装食品散装销售专题座谈会, 延边伟业食品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参加了会议, 会上并做了交流。

该州食药监局胡中玉副局长主持了会议。座谈会上, 企业负责人结合当前实际, 深入分析和探讨预包装食品散装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并提出了加大打击无证经营、规范散装食品经营等建议和意见。就大家反应的问题, 胡中玉副局长责成该州食药监局相关处室进行认真梳理, 并要求科学制定相关措施和工作侧重点, 为进一步加强监管, 提供有力保障。

本次专题座谈会, 是该州食药监局为进一步规范全州预包装食品散装销售行为, 以问题导向为引领, 科学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不断提升监管能力的基础环节。此前, 该州食药监局相关处室已对州内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等几十家单位进行了走访排查, 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调研。

散装食品 篇5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9

三、食品安全自查与报告制度..........................................................10

四、食品进货查验制度......................................................................11

五、食品贮存管理制度........................................................................13

六、不合格食品召回及处理制度........................................................14

七、废弃物处置制度............................................................................17

八、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18

九、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19

十、投诉处理制度...............................................................................20

十一、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22

十二、散装食品标签标注制度..........................................................24 食品流通安全承诺书............................................................................26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一,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二,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三,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四,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五,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为做好食品经营工作,切实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健康,特制定以下制度: 食品经营基本条件与要求

一、食品经营范围与证照要求:

1、我单位申请许可经营范围为 食品流通许可范围为 ;

2、我单位保证仅在食品流通许可部门核准的许可范围及第一条所列的食品范围内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3、根据《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若本单位经营场所的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食品经营要求时,将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的,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需要重新办理许可手续的,将依法办理;

4、如若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食品生产或餐饮服务的,本单位保证在获得相关部门的许可及增加经营范围后,方始经营。

二、本单位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2、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3、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4、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5、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6、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7、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8、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9、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0、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安全、无害;

11、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三、本单位不得经营下列食品:

1、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2、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3、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4、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6、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7、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8、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9、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10、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11、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四、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五、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2、成分或者配料表;

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4、保质期;

5、产品标准代号;

6、贮存条件;

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8、生产许可证编号;

9、法律、法规或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六、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

二、制定本单位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无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四、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流通经营。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六、对本单位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一、公司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每天检查各部门、各岗位的卫生状况和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并作好登记。

三、每日组织一次卫生检查,单位负责人每月组织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工作。

四、每次检查,都必须有记录。

五、发现问题,应有人跟踪改正。

六、检查内容应包括食品储存、销售过程;陈列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冷藏、冷冻设施卫生和周围环境卫生。

七、对损坏的卫生设施、设备、工具应有维修记录,确保正常运转。

八、各类检查记录必须完整、齐全,并存档。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

二、制定本单位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无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四、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流通经营。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六、对本单位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一、公司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每天检查各部门、各岗位的卫生状况和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并作好登记。

三、每日组织一次卫生检查,单位负责人每月组织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工作。

四、每次检查,都必须有记录。

五、发现问题,应有人跟踪改正。

六、检查内容应包括食品储存、销售过程;陈列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冷藏、冷冻设施卫生和周围环境卫生。

七、对损坏的卫生设施、设备、工具应有维修记录,确保正常运转。

八、各类检查记录必须完整、齐全,并存档。食品采购管理制度

一、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二、采购各类食品应注意生产日期或保存期等食品标识,不应采购快到期或超期食品。

三、采购时应向销售方索取该批产品有效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四、禁止采购腐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五、禁止采购病死、毒死、死因不明或有明显致病寄生虫的禽、畜、水产品及其制品、酸败油脂、变质乳及乳制品、包装严重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而造成污染的食品

六、禁止采购掺假、掺杂、伪造、冒牌、超期或用非食原料加工的食品。

七、采购人员应记录采购食品的来源及保管好相关的资料,注意个人卫生并随时接受管理人员检查。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三、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

四、从业人员体检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五、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不得涂改,过期、笔迹不清无效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一、从业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二、勤洗澡、勤洗手、勤剪指甲。

三、勤洗衣服、被,勤换工作服,进入操作间须戴发帽,头发必须全部戴入帽内。

四、定期理发,不留长胡须。

五、平日不染红指甲,班上不戴戒指,手表,手镯。

六、不准穿工作服上厕所,大小便后坚持洗手消毒。

七、工作时严禁吸烟。

八、工作时不要随地吐痰。

九、不准用工作服擦汗,擦餐具或擦鼻涕。

十、不准用手抓直接入口食品。

十一、不要对着食品咳嗽或大喷嚏。

十二、自觉遵守卫生制度。

十三、抹布专用,经常搓洗,消毒。食品成品仓卫生岗位责任制

一、食品成品贮存方法:

1、低温贮存 1)冷藏贮存:0℃-10℃条件下贮存 2)冷冻贮存:0℃-29℃条件下贮存

2、常温贮存:贮存基本要求(1)清洁卫生(2)通风干燥(3)无鼠害

二、食品成品贮存库的卫生要求:

1、门窗、四壁完整,不漏雨,地面用不渗水无毒材料铺石。

2、库内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3、要安装纱门、纱窗,挡鼠板,保证无蝇、无鼠、无有害昆虫。

4、高温冷库温度控制在4℃-0℃。低温冷库温度控制在-18℃以下。

三、食品成品贮存的卫生管理

1、建立入库、出库食品登记制度。按入库时间先后分类存放,先进先出。

2、各类食品成品要分开存放、按品种类,进库整齐存放日期分类。

3、存放的食品成品应与墙壁,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离地20CM-30CM,离墙30CM,货架之间有间距,中间留有通道。

4、建立库存食品定期检查制度掌握食品的保质期,防止发生霉烂,软化发臭,鼠咬。

5、仓库要定期打扫。

6、食品成品贮存库内不得存放农药等有毒有害物品。

7、冷库内不得存放腐败变质食品和有异味的食品。

许可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2016年1月25日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

一、制定本单位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

二、制定本单位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无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四、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流通经营。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六、对本单位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许可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2016年1月25日

三、食品安全自查与报告制度 职责:、质量负责人: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的协调、管理工作,批准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和自查报告。向公司管理层报告食品安全自查结果。2、自查组长:提出自查小组名单,全面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实施活动,食品安全自查审核方案和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3、质保部:负责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组建食品安全自查小组,按照食品安全自查计划实施自查,起草自查报告。对不合格项目的整改、实施效果进行确认。

4、自查小组成员:按照食品安全自查计划及时实施自查,提交自查报告。、受检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协助自查,负责本部门不合格项目的整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许可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2016年1月25日

四、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一、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对食品经营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食品经营者必须遵守本制度。

三、列入进货查验的食品,是指消费者经常食用的食品,包括肉、禽、畜,粮食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饮料和酒类等食品。

四、经营者购进食品时,应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需要查验和索取的具体票证,由《食品索证索票制度》作出规定。

五、经营包装食品的,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一)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二)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

(三)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四)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五)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六、食品经营者经营的农产品及其他散装食品,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经营者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七、经营者应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经营者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要注意查验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九、市场开办者应配备相应的检测设施,对在市场内销售的食品进行自检,经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并登记检测结果存档备查。

十、市场开办者要指导经营者做好食品进货查验工作,检查督促经营者进货查验工作的落实,对经营者索取的重要食品的相关票证,应统一保管,集中备案,随时接受工商部门的检查。

十一、经营者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许可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2016年1月25日

五、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1、食品储存有专门的食品库房,进出食品应登记。

2、库房周围保证无污染源。

3、库房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定期清扫,定期通风换气,定期查看是否有超期食品,如有超期食品及时处理。

4、经检验合格包装的成品应贮存于成品库,其容量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按品种、批次分类存放,防止相互混杂食品库房内不得存放个人物品,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特别是外观与食品相似的有毒有害物品或其他易腐、易燃品。

5、冷藏食品应配备专用的冰箱、冰柜。

6、食品储存配备专用消毒设备,随时对储存的工具、容器、水果、蔬菜等进行洗刷消毒。

7、成品码放时,与地面,墙壁应有一定距离,便于通风。要留出通道,便于人员、车辆通行,要设有温、湿度监测装置,定期检查和记录。

许可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2016年1月25日

六、不合格食品召回及处理制度

为加强本公司食品质量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确保本公司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维护本公司声誉,特制定本制度。

1、对不合格食品实施退市制度,是指对销售质量不符合国家、地方或者行业标准或 有关要求,或存在其他安全卫生隐患的食品,采取停止销售,退出本公司的管理制度。

2、下列食品为不合格食品,应停止销售,退出本公司:

(1)未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食品名称、净含量和固形物含量、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藏说明、产品执行标准、生产许可证号、质量等级等;

(2)、预包装进口食品无中文标明的原产国的国名或者地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的;

(3)、超过保质期或保存期的;

(4)、经感官鉴别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5)、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

(6)、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

(7)、使用非食用色素或其它非食用物质加工的;

(8)、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防伪标志等质量标志等,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使用绝对宣传用语的;

(9)、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或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

(10)、行政监管机关公布属于不合格食品的;

(11)、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或者存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

3、本公司工作人员发现所销售的食品属本制度所列的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该食品,并采取下列措施:

(1)、立即清点不合格食品,登记造册:时间、食品数量、生产者、产地、规格;

(2)、将不合格食品撤出市场,并通知生产企业或供货方,本公司下游采购商,配合召回已售出食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供货商或生产者未到前,对退市食品做好装箱、包装处理,妥善保管,不得与合格食品混放;

(4)、对有毒有害、腐烂变质的食品应交由有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5)、可能造成安全卫生危害的,立即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关行政监督管 理部门报告。

4、对已经出售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不合格食品:

(1)本公司选择能够覆盖销售范围的新闻媒体予以公告,或者在营业场所内公示,通知购货人退货,将不合格食品追回和销毁。

(2)、通知本公司下游采购商配合召回已售出食品,将不合格食品追回和销毁。

5、本公司工作人员应对本公司内的食品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退出市场。

6、本公司对消费者作出食品质量承诺,并在出售食品时向消费者提供购货凭证或商品质量信誉卡。

许可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2016年1月25日

七、废弃物处置制度

一、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应设专人负责管理。

二、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应有专门标有“餐厨废弃物或废弃油脂"字样的密闭容器存放,做到日产日清。

三、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应交由经相关部门许可或者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餐饮单位应与处置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并索取其经营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不得乱倒乱堆餐厨废弃物,不得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放到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公共厕所、公共水域或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者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

四、餐饮单位应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台帐,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

许可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2016年1月25日

八、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

(一)落实专门的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人员,并加强对员工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的培训。

(二)建立营业场所临近保质期食品定时、定人、包片的日常清查制度。定期检查库存和待销售食品,发现食品临近保质期时,应及时转至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或统一粘贴“临近保质期食品”标签。

(三)食品经营者应每天对临近保质期限食品进行检查,对尚未售出的到期食品,应立即下架,停止销售,及时销毁,不得退回供货商或者生产者,并建立销毁记录台账。销毁记录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食品经营者销毁超过保质期食品,应确保该过期食品外包装一并销毁。销毁记录台账应如实记录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销毁时间和地点、销毁方式方法、承毁人、监销人等内容,或者保留可供追查的影像资料等。

(四)制订临近保质期食品退货规则。食品经营者如与供货商有临近保质期食品退货约定,应及时办理退货手续。退货记录内容包括退货商品名称、规格、数量、退货时间等,并由双方签字盖章(含电子签章)。退货记录应建档备查。

许可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2016年1月25日

九、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为了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及事故进一步扩大,保障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落实食品安全环节的事故责任,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公司应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人员的抢救、就医工作,并做好医药费的安排工作;

2.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企业法人应立即领导企业员工做好食品安全处置工作,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立即停止问题产品的销售;

3.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公司应全员努力,实行问题产品的召回制度,并通知各问题产品销售渠道,最大范围内防止事故扩大。对有毒有害、腐烂变质的食品应交由有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4.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公司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已经出售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不合格食品,公司选择能够覆盖销售范围的新闻媒体予以公告,或者在营业场所内公示,通知购货人退货,将不合格食品追回和销毁,并做好事故赔偿工作;

5.事故处理后,公司应进一步分析事故原因,找出公司内部的问题,全员树立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完善产品采购、生产、包装、销售各环节责任机制,为下一轮经营做好准备;

许可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2016年1月25日

十、投诉处理制度

1、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公司应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人员的抢救、就医工作,并做好医药费的安排工作;

2.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企业法人应立即领导企业员工做好食品安全处置工作,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立即停止问题产品的销售;

3.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公司应全员努力,实行问题产品的召回制度,并通知各问题产品销售渠道,最大范围内防止事故扩大。对有毒有害、腐烂变质的食品应交由有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4.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公司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已经出售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不合格食品,公司选择能够覆盖销售范围的新闻媒体予以公告,或者在营业场所内公示,通知购货人退货,将不合格食品追回和销毁,并做好事故赔偿工作;

5.事故处理后,公司应进一步分析事故原因,找出公司内部的问题,全员树立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完善产品采购、生产、包装、销售各环节责任机制,为下一轮经营做好准备。

一、值班经理是投诉第一受理人。接到客人投诉后,在自己权限范围内的及时处理,超权限的迅速上报分管领导。

二、接到客人投诉后,态度要诚恳、耐心、保持冷静。

三、站在客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尽量缩短与客人之间在感情上的距离。

四、了解客人投诉原因和要求,告诉客人需做调查及大致等候时间。调查认真仔细,不推脱、搪塞客人。

五、所有投诉处理,尽量避免在顾客较多的场合。

六、接触客人时,态度友善,不争吵、辩论。

七、若属客人误解引起的投诉,婉转解释,消除误解,沟通顾客之间的联系。

八、接到消费者投诉食品感官异常或可疑变质时,应及时核实该食品,如有异常,应及时撤换,同时告知备餐人员做出相应处理,并对同类食品进行检查。

九、事实调查清楚,提出处理办法后,耐心转告客人,征求客人对处理办法的意见。

十、搞好投诉处理的善后工作,每次的投诉记录及时存档。

十一、投诉内容分类整理,定期分析,对带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许可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2016年1月25日

十一、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上市食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索证索票制度是指为保证食品安全,在购进食品时,本单位员工必须向供货方索取有关票证,以确保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

第三条 与初次交易的供货单位交易时,应索取证明供货者和生产加工者主体资格合法的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证明文件,每年核对一次。

第四条 在购进食品时,应当按批次向供货者或生产加工者索取以下证明食品符合质量标准或上市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 1.食品质量合格证明; 2.检验(检疫)证明; 3.销售票据;

4.有关质量认证标志、商标和专利等证明; 5.强制性认证证书(国家强制认证的食品);

6.进口食品代理商的营业执照、代理资料、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报关单、注册证。

第五条 下列食品进货时必须按批次索取证明票证: 1.活禽类:检疫合格证明、合法来源证明;

2.牲畜肉类: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或畜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

3.粮食及其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饮料、酒类: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

第六条 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者省级以上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称号的优质食品,可凭以上称号相应标识和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第七条 对实行购销挂钩的食品,可凭购销挂钩协议和供货方的销售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第八条 对索取的票证要建立档案,并接受市场服务中心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

许可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2016年1月25日

十二、散装食品标签标注制度

一、食品经营者、销售食品的标注要求:

1、食品经营者贮存食品,应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2、食品经营者销售食品,应在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3、经营者进货后,必须所采购食品的要求进行储存,防止二次污染。

4、经营者必须按照“生熟分开”的原则设定食品销售区域。销售区域必须具有明显的区分或隔离标志并保持清洁,严禁放置废弃物处理设施和销售任何非食品物品,并根据所销售食品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温度调节、洗涤、消毒和存放设备、设施。

二、经营者销售的直接入口食品和不需清洗即可加工的食品的要求:

1、食品应由专人负责销售,并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及包装服务。

2、销售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操作时需戴口罩、手套和帽子。

3、销售的食品必须有防尘材料遮盖,设置隔离设施以确保食品不能被消费者直接触及,并具有禁止消费者出没的标志。

4、经营者须在盛放食品的容器的显著位置或隔离设施上标识出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和地址、保存条件、食用方法。

5、经营者具有符合卫生要求的洗涤、消毒、储存和温度调节等的设备或设施

三、经营者销售需清洗后加工的散装食品的要求:

经营者须在销售货架的明显位置设置标签,并标注以下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和地址、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

四、由经营者重新分装的食品要求:

1、其标签按原生产者产品标识真实标注,必须标明以下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和地址、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

2、食品标签标注的生产日期必须与生产者出厂时标注的生产日期相一致。由生产者和经营者预包装或分装的食品,严禁更改原有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已上市销售的预包装食品不得拆封后重新包装或散装销售。

3、经营者将不同生产日期的食品混淆销售,则必须在标签上标注最早的生产日期和最短的保质期限。

许可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2016年1月25日

食品流通安全承诺书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维护食品流通安全,本经营者郑重承诺:

一、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二、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三、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四、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制定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经营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经营工作。

加强对本单位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食品经营人员保持个人卫生,销售食品时洗净双手,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保证从事食品经营管理工作的主管人员五年内没有担任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五、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六、建立食品进货查验及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采购食品时,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索要销货凭证,并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如实记录进货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条件成熟时尽量使用电子方式记录。

七、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货架及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以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八、建立并执行食品退市制度。对于自检发现或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立即采取下架封存、停止销售等措施,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并将有关情况报所在区域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九、食品广告的内容真实合法,不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十、经营预包装食品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

(二)销售的进口预包装食品包装上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载明食品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十一、经营散装食品符合下列要求:

(一)贮存散装食品,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二)销售散装食品,应加盖销售并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三)销售生鲜食品和熟食制品,符合食品安全所需要的温度、空间隔离等特殊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十二、经营直接入口食品符合下列要求:

(一)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从事经营活动;

(二)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三)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四)用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五)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对人体安全、无害;

十三、保证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安全、无毒无害,保持清洁,防止污染,并符合保存食品所需的温度等要求;不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和装卸。

十四、从事批发业务销售食品时,向购货者出具多联式销售凭证,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其中一联留存用于建立销售台帐,另一联交购货者作为进货凭证。

十五、销售食品时,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履行更换、退货等义务。如有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承诺赔偿消费者损失,并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十六、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后,将其正本悬挂或摆放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以上承诺如有违反,自愿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的处罚。

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人(签名):

日期:

上一篇: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下一篇:诊疗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