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伤害调查项目(精选3篇)
儿童伤害调查项目 篇1
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或事故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儿童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伤害已经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一个主要卫生问题[1]。儿童伤害随年龄、性别、地点、时间、地区等不同而不同,目前常见的主要类型有交通事故、窒息、跌落、烧伤烫伤、中毒、溺水、暴力等。就儿童伤害发生类型和原因以及大量研究结果看,儿童伤害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伤害的发生还将有上升趋势。蒲城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为国家贫困县,是“国际计划”(Plan International)项目县之一。为科学制定出蒲城县儿童伤害干预方案,探索农村儿童伤害的预防模式和措施,降低当地儿童伤害发生率,同时为同类地区开展儿童伤害预防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借鉴, 于2008年5月在蒲城县开展了农村儿童伤害现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蒲城县3个乡镇的中学、小学学生和幼儿园以及散居0~3岁婴幼儿为调查对象。本次共调查3 604人(发放3 700份,有效收回率为97.4%),其中男性1804名,占50.1%,女性1 800名,占49.9%;中学生1 342名,占37.2%,小学生1 109名,占30.8%,幼儿园及散居儿童1 153名,占32.0%。
1.2 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调查前,调查员首先说明本次调查的意义,并根据指导语强调问卷填写的注意事项,确保问卷的质量。问卷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家长的一般情况、家庭环境及儿童意外伤害种类等,并规定有下列3种情况之一的定义为伤害:(1)经医院诊断为某一种意外伤害;(2)由家长或教师做紧急处置;(3)因伤缺勤(课)0.5 d以上。意外伤害的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中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分类。
1.3 质量控制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基线调查前进行了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调查表进行修订。选择的调查员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基层工作经验或专业背景,并由项目设计人员对其进行严格的统一培训,每份调查表必须经过调查员复核签字、质量控制员审核签字、最后由项目组专家逐张审核后验收,不合格退回重新调查;为确保调查质量,项目组专家到调查现场进行具体指导。
1.4 统计分析
资料收集结束后,项目组专家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由经过培训的大学生按照不同的乡镇将调查表分批双份录入,用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这些儿童中发生1次伤害有410人,2次53人,3次23人,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6.2%,意外伤害导致缺勤(课)1 654 d,次均2.83 d,因意外伤害发生医药费用141 840.5元,次均242.5元。
2.2 不同性别、年龄儿童的伤害发生率
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儿童的伤害存在差异,男童以12~岁组最高,女童以<3岁组最高,男童除0~3岁组低于女童外,其余各年龄组均高于女童,6~、9~、12~儿童伤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岁之前,男、女童的伤害发生率均有随年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12岁之后,男女童伤害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见表1。
注:()内数字为发生率/%。
2.3 儿童伤害发生的类型分布
男女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分布基本一致,前4顺位没有差别,均为跌伤、烧烫伤、咬伤、交通伤;前4位伤害发生率依次为跌伤(5.5%)、烧烫伤(2.7%)、咬伤(1.8%)、交通伤(1.7%);从不同年龄组观察,前4顺位仍然未变,见表2。
注:()内数字为发生率/%。
2.4 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时间及地点分布 见图1。
调查发现,儿童意外伤害在4月发生最高,最低为12月,在1天中从高到低依次是10:00-14:00,14:00-18:00,10:00以前,18:00以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家中发生为主(49.0%),其次为校园教室外(17.1%)、居住地室外(12.2%),上学放学途中、其他场所、校园教室内发生率较低。
2.5 不同文化程度父母的儿童伤害发生情况
父亲文化程度高中以下的儿童伤害发生率为11.8%(358/3 027),略低于父亲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儿童伤害发生率13.8%(73/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5,P=0.200);母亲文化程度高中以下的儿童伤害发生率为11.8%(368/3 114),略低于母亲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儿童伤害发生率14.4%(62/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42,P=0.126)。
2.6 不同经济状况家庭儿童伤害发生情况
家庭年纯收入情况不同,儿童伤害发生率各异,表现为:家庭收入<0.2万元的儿童伤害发生率为10.6%(68/639),0.2~万元为16.8%(124/739),0.4~万元为11.7%(101/861),0.6~万元为11.2%(46/409),0.8~万元为10.6%(55/517),1~万元为19.4%(33/352),即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高儿童伤害发生有下降的趋势(χ2=20.314,P=0.001)。
2.7 不同性格儿童伤害发生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外向型的儿童更易于发生伤害,其发生率为18.2%,高于非外向型性格儿童的伤害发生率1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8 不同家庭类型儿童伤害发生情况
本次调查家庭类型分为单亲家庭、核心家庭(由父母及子女组成)、主干家庭(由孩子祖父母、父母及子女三代组成)及联合家庭(由2个或2个以上的核心家庭组成)。主干家庭儿童伤害发生率最低,为15.1%,其次为2个或2个以上的核心家庭组成的联合家庭,其儿童伤害率为18.2%,单亲家庭儿童伤害率为18.6%,核心家庭儿童伤害率最高,为20.9%。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同家庭类型儿童意外发生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84,P=0.000)。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蒲城县农村地区儿童伤害发生率为16.2%,与李晓枫等[2]的调查相比,蒲城县儿童非致死性意外伤害发生率相对较高,且高于张丹妮等[3]对学龄前儿童调查的伤害发生率,但低于张燕等[4]在马鞍山市的调查,这可能与所调查的地点及人群不同有关。发生伤害的儿童中,发生2次以上的占15.6%,提示要重视伤害的再次发生。与以往的研究发现[1,5,6]一致,该地区男童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童,可能与男童天生好动、爱好玩耍、活动频度大、范围广、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性格特征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高,男、女童的伤害发生率均有降低的趋势,这与姚应水等[7]的调查一致。本次调查显示,男童在12~岁组伤害发生率最高,这可能与该年龄段男童的生理特点等有关,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类型看,总体上儿童意外伤害类型前4位为跌伤、烧烫伤、咬伤、交通伤,这与常见报道的伤害顺位基本一致[5]。意外伤害多发生在家里和学校(校园和教室),因为这些场所儿童较密集,活动较频繁,所以成为意外伤害的多发地。提示应加强家庭安全方面的健康教育及学校安全防护措施,并在学校广泛宣传安全防护知识,培养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从儿童伤害发生的时间分布看,4月份最高,最低为12月份;在一天中从高到低依次是10:00-14:00,14:00-18:00,10:00以前,18:00以后。这可能与当地季节气候以及作息时间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父母是儿童的启蒙教师,儿童的行为举止及性格特点往往与父母的教育紧密相连,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向兵等[8]的研究发现,父母亲文化程度是伤害的危险因素;而姚应水等[7]在皖南地区对学龄前儿童伤害的研究也指出,父母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子女健康和安全教育。但本次调查却发现,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儿童伤害发生率越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也是儿童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家庭收入儿童伤害分布不同,随着家庭年纯收入水平的增高,儿童伤害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这与姚应水等[7]的研究一致。家庭富裕,可能会有更多的条件进行家庭教育和家庭防护,从而降低了儿童接触危险因素的可能性。
相关研究表明,儿童的性格特征是儿童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7,8]。外向型性格的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坐立不定,更容易导致伤害的发生。本次调查外向型和非外向型儿童的伤害发生率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由于儿童生理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抵抗力较脆弱,因此更需要家长的教育和保护。不同的家庭类型,对儿童的呵护和教育程度是不同的。本次调查显示,由孩子祖父母、父母及子女组成的家庭及由2个或2个以上核心家庭组成的联合家庭儿童伤害发生率相对较低,说明家庭中成年人多,则可能对儿童的关注也相对增多,从而降低了儿童伤害的发生。
总之,儿童伤害的发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伤害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其发生要具备一定的内部和外部条件[9]。因此,只要改变内外条件,如在家庭和学校广泛宣传安全防护知识,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就可以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在实施具体的儿童伤害行为干预措施时,要针对他们的身心发育规律及其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训练,加强儿童对自身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等。家庭因素是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认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该掌握更多意外伤害相关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儿童进行教育等方式达到预防的目的[10,11]。因此,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还应重视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正确教育或提醒儿童避免接触危险因素,从而有效预防或降低伤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高峻璞.我国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555-557.
[2]李晓枫,高晓虹,张翠丽,等.大连市2所小学学生意外伤害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2,23(6):502-503.
[3]张丹妮,孙春阳,陈光星,等.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社会医杂志,2007,24(1):41-43.
[4]张燕,孙业桓,余德新,等.中学生意外伤害相关危险因素负二项回归分析.疾病控制杂志,2004,8(6):528-530.
[5]范亚平,孙业桓,钮丽,等.马鞍山市中小学生伤害调查.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11(2):95-97.
[6]黄淳,赵建华,孟宁,等.宁夏回、汉族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252-255.
[7]姚应水,金岳龙,叶冬青.安徽省皖南地区3~6岁儿童意外伤害的现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2):1240-1241.
[8]向兵,刘筱娴.武汉市武昌区3~6岁儿童意外伤害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7-18.
[9]周宗国,郭书芹,范亚平,等.马鞍山市儿童意外伤害相关行为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553-553.
[10]ROBERTS MC,FANURIK D,LAYFIELD DL.Behavioral approa-ches to prevention of childhood injuries.J Social Issues,1987,43(2):105-118.
[11]余红平,程光文.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对照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1,17(8):765-766.
儿童伤害调查项目 篇2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平谷区儿童意外伤害社区干预项目启动仪式,我代表平谷区委、区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刚才,冬春主任讲了我们的实施方案,联合国儿基会、市妇儿工委的领导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希望。
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项目实施奠定基础
儿童意外伤害社区干预项目,虽然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意外伤害问题,但它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我们对儿童的健康保护。我们的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历来非常重视妇女儿童事业的进步发展,我们始终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的原则,妇女儿童工作做到了三纳入六到位,即: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折子工程;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措施到位、目标责任到位、宣传培训到位、督促检查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我们的“十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也是6月11日,经当时的平谷县政府召开第七次县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的,并纳入了《平谷县“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在儿童规划中,儿童健康是其中的重点目标,共制定了5项主要目标和21项支持性目标,12条完成目标的措施。因此说,实施这个项目,也是贯彻落实儿童规划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应该从促进儿童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这项工作。
选在平谷区实施这个项目,是联合国儿基会、市妇儿工委对我们的信任。我区妇儿工委和三个试点镇此前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工作,拿出了我们的实施方案。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这个项目,成立了领导和工作机构,并准备将项目资金纳入明年的.财政预算,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各单位和三个乡镇也要真正做到领导重视,人员落实,经费保障,为项目实施奠定基础。
2、 抓好宣传,搞好培训,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今天宣传部的领导和电视台的记者都来了,我们的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重点宣传实施这个项目的意义、目的和要达到的目标,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三个镇也要充分利用广播等宣传手段进行大力的宣传。同时,利用我们的市民学校、妇女培训学校、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和儿童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让家长和儿童明白什么样的情况容易造成儿童伤害,什么措施可以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怎么做可以不发生意外伤害。家长和儿童掌握了安全知识,也就可以有效地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了。
3、 部门配合,落实措施,保证按期完成项目
实施这个项目,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单独完成的,需要多部门联动,协调配合。特别是我们的教育、公安、卫生等部门,许多措施都需要你们来合作制定和实施,因此,大家要互相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工作。三个试点镇的工作量比较大,更要制订详尽的措施,并逐项落实。
通过项目的实施,真正使我们的社区、家庭、学校、幼儿园成为儿童安全生活、学习、活动的场所。尽我们的最大努力,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我相信,在联合国儿基会、市妇儿工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我们各部门和三个试点镇的努力工作下,一定能够按期、按质完成这个项目,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儿童伤害调查项目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在宜兴市的全部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幼儿园、宜城及丁蜀两镇入园前外来儿童, 排除居住不足1 a的暂住人口。对照组由宜城及丁蜀相应的本地学校幼儿园、入园前本地学校及混合学校 (含幼儿园) 。0~2岁无混合对照。本地、混合、外地学校 (幼儿园) 区分标准:外地户籍儿童<5%、5%~30%、>30%。
1.2 调查内容
①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出生日期、父母婚姻状况及其职业和文化程度等;②伤害情况包括伤害次数、时间、原因、性质等;③调查所针对的伤害发生的时间为调查前1 a内。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调查表由课题组设计, 经过1 000人的预调查后, 对参加调查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统一调查方法, 进入学校、防保所调查。全部由家长填写。
1.4 诊断标准
我们采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万欢提出的建议标准, 作为在此次监测中伤害的操作定义:因为伤害导致到各类医疗单位就诊 (包括医院、保健中心、诊所、疾控中心) ;或因为伤害虽未就诊, 但儿童, 未能上幼儿园或学校1 d及以上;或是由于伤害导致不能自己吃饭、穿衣、洗澡、上厕所、移动物体1 d及以上。
1.5 质量控制
受伤害者或家人容易出现回忆偏倚和报告偏倚。我们重视全程控制, 重视调查的培训和发动, 对调查结果实行考核制, 严格审查资料。
1.6 统计学分析
调查表审查合格后, 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 转入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描述。
2 结果
剔除无效及超龄人员答卷, 共收到有效答卷为20 022人, 应答率为98.48%。其中男性10 547人, 女性9 475人, 性别比为1.11 ∶1。结果分成0~5 (学龄前) 组和6~14岁 (中小学) 组, 分开表述。
2.1 0~5岁 (学龄前) 组
2.1.1 伤害事件发生率
外地、本地和混合组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6.35%、3.68%、7.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63, P>0.05) 。见表1。
注:外地与本地、混合组之间比较χ2=129.33, P<0.01。
2.1.2 0~5岁各类型伤害事件发生率及构成比
见表2。
2.2 6~14岁 (中小学生) 组
2.2.1 伤害事件发生率
外地、本地和混合组伤害发生率分别为20.37%、7.99%、6.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不同性别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
2.2.2 各类型伤害事件发生率
见表4。
2.2.3 伤害事件类型构成比
见表5。
注:男女生之间比较:χ2=14.99, P<0.01;外、本、混组间比较:χ2=271.30, P<0.01。
3 讨论
3.1 定义与标准
作为相对年轻的学科, 关于伤害的定义, 国内外尚有不同的意见。而在实际操作中, 也仍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采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万欢提出的建议标准, 作为在此次监测中伤害的操作标准, 这个标准比王声湧教授的标准要更严格一些。王声湧教授的标准[2]是凡具有下列3种情况之一者, 可定义为伤害。①到医疗单位诊治, 诊断为某一损伤;②由自己或他人作紧急处理或看护;③因伤休息 (休工或休学等) 半天以上。主要区别在于因伤休息是半天还是1天以上。
3.2 伤害流行病学测量指标
以发生次数算为“伤害发生率”, 以人次数作为分子的可称为“伤害事件发生率”, 伤害事件发生率=伤害发生人次数/观察时间内所观察的对象数。有人将此称为伤害比 (injury ratio) [3], 认为其更能反映真实的发生情况。
3.3 本、外地伤害事件发生率对比
0~5岁 (学龄前) 组:本地、混合、外地3组分别是3.68%、7.25%、16.35%;6~14岁 (中小学生) 组:本地、混合、外地3组分别是7.99%、6.37%、20.37%。外来儿童的伤害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地儿童。
3.4 与外地报道对比
由于操作标准并不完全统一, 比较有一定的困难。综合有关文献报道, 中小学生的伤害事件发生率为10%~50%, 与其他地区比较, 本次调查结果中本市6~14岁外来儿童高于徐来荣[4]鄞县中小学生伤害事件发生率为16.63%的报道, 也高于李志华等[5]黄河三角洲农村居民20岁以下伤害发生率为4.10%~6.40%的报道, 查北京市2003年开展的0~14岁儿童伤害总发生率为13.34%, 其中6~12岁学龄期儿童发生率最高[6]。2006年丰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伤害状况调查结果:伤害发生率为17.9%, 男生、女生分别为17.8%、18.1%[7]。低于林寅等[8]对宁波中小学生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监测 (伤害事件发生率为26.84%) 和尹婧等对安徽省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伤害发生率36.82%) [9]。陈丽等[10]2009年调查认为流动儿童伤害发生率 (40.9%) 高于留守儿童 (33.5%) 、普通农村儿童 (28.6%) 。
3.5 从性别来看
男生伤害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女生, 0~5岁本、混、外组男性、女性分别为3.93%、3.41%, 8.54%、5.79%, 18.78%、13.85%;6~14岁本、混、外组男性、女性分别为8.75%、7.15%, 7.39%、5.19%, 20.97%、1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大多数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这可能与男生爱动、活泼, 经常参加各种竞争性活动、更容易进入比较危险的环境之中有关[10]。
3.6 从伤害类型来看
前3位伤害类型:0~5岁 (学龄前) , 本地、混合、外地3组基本一致:跌伤、烧烫伤、昆虫动物咬伤。6~14岁 (中小学生) , 本地、混合组都是跌伤、昆虫动物咬伤、锐器伤;而外地组为跌伤、烧烫伤、昆虫动物咬伤。烧烫伤发生率较高, 是否与外来儿童家长的看护意识相对较差有关, 尚待进一步研究。外来儿童伤害类型与陈丽等[10]2009年调查基本类似。
3.7 做好干预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学生伤害发生率处于较高的水平, 不容忽视。应做好工程干预、经济干预、强制干预、教育干预。目前, 在我国资源十分有限、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 在特殊人群中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 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干预手段, 尤其是对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群更是如此[11]。根据当地的特点, 开展重点干预活动。建议在学校、幼儿园、社区开展伤害预防工作, 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 防止无意识伤害的发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树立伤害预防观念, 减少伤害的发生。
在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苏南地区要积极向政府进言, 动员政府在外来儿童伤害预防的工程干预、经济干预方面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王声涌.我国伤害流行病学急需开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7, 18 (3) :131.
[2]王声涌, 池佳波, 曾光.流行病学知识问答[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21 (10) :74-76.
[3]Menckel E, Laflamme L.Injuries to boys and girls in Swedish schools:different activities, different results[J].Scand J Publ Health, 2000, 28:132-136.
[4]徐来荣.鄞县中小学生伤害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2, 8 (1) :16.
[5]李志华, 赵仲堂, 薄其贵, 等.黄河三角洲农村居民伤害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5 (8) :680-683.
[6]吴凡, 李丹, 崔民彦, 等.中国三城市儿童意外伤害状况及家长认识水平调查[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91-97.
[7]李洁, 赵芳红, 吴淑霞, 等.丰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伤害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 2008, 24 (5) :325-327.
[8]林寅, 徐来荣, 丁可, 等.16 546名中小学生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监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6 (5) :383.
[9]尹婧, 黄芬, 郝加虎, 等.安徽省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 (1) :25.
[10]陈丽, 屈智勇.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伤害发生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3) :332-334.
【儿童伤害调查项目】推荐阅读:
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研究08-28
课外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调查与分析论文06-04
校园伤害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主题09-12
意外伤害07-17
心理伤害06-21
住院伤害08-06
伤害教育08-08
伤害原因08-17
学生伤害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