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教育(精选12篇)
伤害教育 篇1
又是一年高考, 教育话题再成热点。一则小学新闻, 一则大学新闻, 涉及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两端, 值得关注。先是南京拉萨路小学的两名校友“六一”节时实名发文, “控诉”小学期间曾遭遇体罚、批斗、人格羞辱等粗暴教育。数天后, 佛山科技学院的在校贫困生向媒体“抱怨”, 学校启动了一项综合素质训练营活动, 硬性下指标强制贫困生参加, 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前一条新闻很热, 因为充满戏剧性, 提出控诉的两名校友, 都是拉萨路小学认为的“杰出校友”。其中一人于1997—1998年在该校学习, 后入清华大学, 又留学美国, 目前在美国西北大学工作;另一人1993—1998年就读该小学, 后入北京大学, 又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杰出校友”反戈一击, 学校方面和一些教师都觉得委屈天大。校方称, 有女老师看到这两篇文章后委屈得流下眼泪, 也有已退休的老师找到学校, 哭诉自己的“良苦用心”。两人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许多人跟帖描述自己类似的经历, 但也有网友认为两人“忘恩负义”。据媒体报道, 南京市教育局人士称, 讨论十几年前的事没有意义, 虽应尊重言论自由, 但学生“应该感恩”, 不应“太极端”。
相比之下, 后一条新闻较冷。提出抱怨的是申请了助学贷款的贫困生, 这一身份从今年3月起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尴尬。学校勤工助学部启动了一项训练营活动, 目的是为了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有的讲座, 没什么人感兴趣, “上面就硬性下指标让我们贫困生参加”, “自从有了这些讲座, 大家都知道我们是贫困生”, “把我们集中起来贴上‘贫困’的标签, 难以接受”。针对这样的情况, 有评论冷冷地问了一句:“贫困还有被‘抓壮丁’的义务吗?”细品, 其中满是悲哀。学校老师则称, 举办各种有意义的讲座, 也是希望给同学们学习的机会, “我们在平时的活动中尽量淡化他们的身份, 但工作方式是不是存在问题, 我们也在考虑”。
被控诉和被抱怨的学校, 都表达了委屈。恰恰是这种委屈, 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体罚和羞辱, 以及其他让孩子感到恐惧的教育方式, 其实都是出于“良苦用心”———是为了让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是为了让你们顺利成长, 比如考上好中学, 比如赢得高考上个好大学。而举办训练营活动又是多么“有意义”, 能够给贫困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你们不感兴趣?那是你们不理解这番“良苦用心”, 你们太不解风情。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概括为:认认真真地为了对方, 认认真真地伤害了对方。这样的教育图景里, 我们只看见目的、规划、理念……而看不见爱和体贴。或者说, 只看见这面强硬的、急迫的心, 而看不见那面柔弱的、敏感的心。真正属于心灵的空间, 恰恰是被这种所谓的“良苦用心”搞得逼仄;本该塑造心灵的教育过程, 恰恰是被这番所谓的“良苦用心”所异化。
最后必须明确一点, 十几年前的事当然有讨论的必要。谁也无法回避的事实是, 体罚和羞辱式教育并未绝迹, 更严重的是, 类似的逻辑不仅没有被摒弃, 反而改头换面引发新的扭曲式教育景观。从更高层面讲, 过往历史中包含的“不义”, 需要探究真相并交付公共讨论, 方能获得真正的处理, 方能安心置于身后, 否则, 类似的恶永远在我们眼前。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2-6-9)
伤害教育 篇2
※避免让儿童独处一室※ 儿童大都天生好动,如果家长在身边可能还好些,但如果家长不在身边,孩子会无所顾忌,这里动一下,那里动一下,很多时候,摔伤、碰伤、划伤、拉伤简直成了家常便饭。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而对于一些诸如电线、煤气等危险物品,由于他们年幼无知,不可能明白其危险性,父母在身边时还能控制自己不去碰,一旦自己独处,很可能会觉得好奇,进而前去操作,导致危险发生。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有自己的一份工作,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在孩子身边,要避免这一问题,最好是请家人帮忙照看孩子,如果请保姆,一定要找一个责任心强的保姆照顾小孩,千万不可粗心大意。
※警惕身边的意外伤害※ 是不是有人看小孩就不会发生意外了呢?是不是让孩子远离危险物品就不会发生意外了呢?至少不完全是。以前,我们就治疗过一例玻璃弹球塞入鼻孔,进而进入气道的病例。玻璃弹球并不是什么危险物品,但一旦进入呼吸道便变得十分危险,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一定要教育孩子玩耍时不要将物体放入体内和口、鼻、耳等器官,也不要用一些带尖的物体如牙签、削好的铅笔、筷子等玩闹。另外,吃饭、喝水时也不要打闹,防止出现意外伤害。
预防校园伤害应成安全教育重点 篇3
校园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有些是出于校外因素,比如社会暴徒为泄私愤,闯入校园攻击学生;也有些案件纯粹发生在校园内部,伤人的可能就是老师或者学生。相对于社会暴徒的凶狠残忍,发生在老师、学生间的伤害事件,大多情节较轻,其危害性也容易被忽视。然而校内伤害事件由于发生在老师、学生之间,防范更难,发生的频率更高。而且这类伤害事件隐蔽性较强,遭受伤害的学生只能独自承担巨大的生理或精神痛苦。来自校园内部的伤害案件,同样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学校安全工作较之以前加强了许多。不少地方政府都出台了有关维护校园安全的文件制度,学校也会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演练。不过审视这些安全教育的内容,不难发现其大都集中于对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的应对,却很少有专门针对校园伤害事件的教育。
预防校园伤害应该成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们知道,与周围同学、老师的非正常交往同样可能带来伤害。如何应对来自同学或者老师的语言伤害,如何避免他人的身体伤害,如何在校园里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部位等等,都应该成为安全教育的内容。
预防校园伤害,还需要强化学校的责任意识。学校有义务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学校也有义务教育老师遵纪守法、履行师德,不能以任何形式伤害学生。发生了校园伤害事件,除了当事人必须承担伤害责任,学校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只有預防教育与责任追究相结合,学校、老师、学生乃至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少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刘楚汉/文)
大学生“枪手”给出的警示
高考前夕,在山东历城,民警侦破一起组织“枪手”替考案,18名准备帮助别人作弊的在校大学生被警方控制。
在校大学生参与高考作弊,已不是新闻,舆论多将之归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淡漠和受金钱利益的驱使。这当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些大学生进大学后失去理想,陷入迷茫,无所事事,于是很容易受外界诱惑而误入歧途——他们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进入大学,或将以这种方式“退出”大学,令人唏嘘不已。这给刚结束高考的准大学生们提出了警示。
这其实是我国教育病态的一种表现。无论是每个家庭,还是社会,都高度关注高考和学生高考前这段时间的学习,高考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人生的分水岭,但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常常被忽视:高考不过是一扇门,学生们由此开启新的学业生涯。如果不努力奋斗,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是进了名校,也一事无成。
最近,网上有一则漫画,引起很多人共鸣——在高考期间,学生集体宣誓、父母烧香拜佛、全社会全面关注,可考上大学一年后,学生却在宿舍里玩游戏,地上堆满烟头和酒瓶。有关调查显示,大学新生进校之后,对大学生活不适应者比例极高。从985高校到三本院校学生,都有相当数量的对前途感到迷茫。这些学生中,约有20%沾染上网瘾,整天打网络游戏。“学习学到高中毕业就结束”,可谓他们的真实写照,这和高中阶段的“拼命”学习完全是判若两人。
这些学生中的一部分,为“挣钱”而充当枪手,是顺理成章的。当枪手,不过是大学生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一个“侧面”而已。显然,这样的大学生活,摧毁的不仅仅是某个学生个体,而是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但似乎整个社会还没有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高考,在对高考的畸形关注中迷失。这是教育严重功利化的后果,当升学就是求学的目的,读书就会变得没有价值。每年高考之后,都会传出高考生撕书、烧书的新闻,这是负面情绪的发泄,也是读书价值观被扭曲之后的现实表现。
很多舆论关注这些“枪手”会得到怎样的处罚,但我们更应该反思他们成为“枪手”的原因,说到底,如今的高考,就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每年上千万的高考生,在这个“产业”中只是工具,他们也许连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高考很重要,而高考之后的人生呢?又有多少学生认真规划过?是到了该整体反思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时候了,再延续目前的高考制度和办学体制,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只是奢望。
当然,大学生“枪手”的命运,也给刚结束高考、等待录取的准大学生们提一个醒,要对大学生活提前做规划,不能以放纵的心态对待高考后的生活。
(来源: 《京华时报》 熊丙奇/文)
中小学生伤害案件的教育启示 篇4
一、学校承担“非常规”的注意义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 第七条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 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 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即学校在该类案件中承担的是过错责任, 而过错认定又以学校是否尽到相关注意义务为核心。
【案情】
2010年11月15日, 高三女生张某在重庆市求精中学青杠校区文科楼三楼教室参加语文考试时使用手机, 监考老师赖某发现后, 将张某的手机收走。11:30考试结束后, 张某询问此事如何处理, 赖某未明确答复。张某独自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等候, 后进入教室旁边的教师办公室。12:30左右, 张某从办公室的窗户跳楼受伤, 后经司法鉴定, 张某伤残等级为一级伤残, 属大部分护理依赖。后张某将学校告上法院, 要求承担50%的赔偿责任。
【判决】
法院认为, 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 往往不能正确面对压力和挫折, 学校应当充分认识学生的心理特征, 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疏导, 避免出现不良后果。监考教师赖某收走手机后未采取任何措施, 任由张某独自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等待未知的处理结果, 让其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以致做出跳楼轻生的极端行为。学校对可以预见、应当注意的事项未完全尽到相应义务, 应对张某的损害后果承担30%的赔偿责任。
本案中, 法院判定学校担责的理由是:“学校对可以预见、应当注意的事项未完全尽到相应义务”。认为监考老师对张某手机被收走后所产生的心理压力“理应”有所预见, 未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未尽保护义务。判例提醒:学校作为学生最直接的教育管理者, 对未成年学生承担的注意义务高于一般人的行为标准, 以免事故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注意根据不同年龄、认知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学生进行差异化关注, 对“可能”造成学生伤害的危害要有前瞻性认识。
二、学生请求“合法性”的精神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 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 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 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 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 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三) 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对于学生伤害事故该解释也同样适用。
【案情】
学生小张在张掖市甘州区某校就读, 补课期间因上厕所不慎摔倒, 头部着地受重伤, 事发后, 老师让同学将小张搀扶到校医室进行检查, 校医对小张额头的擦伤处进行清洗包扎, 告知其如有不适, 到医院检查。之后, 同学将小张送往教室休息。同学们下课后回到教室, 发现小张倒在教室地上并昏迷不醒, 遂被校领导、老师、同学送往医院救治。小张的伤势经鉴定为重伤, 构成二级伤残。小张将学校告到法院, 要求学校承担医药费、护理费、误工费、伤残补助金等损失80余万元。
【判决】
甘州区法院认为, 按照法律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精神, 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过程中, 对未履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其应当预见和注意义务而发生学生损害后果的, 可以认定学校存在过错, 学校应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对因此造成的损害后果应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最终, 法院部分支持了小张的诉讼请求, 判令学校赔偿各项损失898195.48元的60%, 计538917.28元, 并赔偿精神抚慰金30000元, 合计568917.28元。
本案中, 法院判决理由是“学校未尽应当预见和注意义务”, 按照“过错责任”原则来裁定学校负60%责任。需特别注意的是法院支持了受害人“精神损害抚慰金”的索赔。在学生伤害事故诉讼中,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身体受到损害后除了要赔偿医疗费、伤残赔偿金等外, 还索要精神损失费。虽然对于经历痛苦的人来说, 精神损害赔偿不足以完全抚平其精神受到的伤痛, 但至少会使受害者得到一些经济补偿。有统计表明, 法院判定学校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判决比率为27.7%。
目前, 在司法实践中, 精神索赔往往是双方争议的焦点, 学生因物质性人格受损比精神性人格受损所造成的精神损害更易被法官所支持, 但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所改变。精神损害索赔再次提醒:作为教师, 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各种人格权;只有这样, 才会尽可能地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作为学校, 必须学会对照法规, 明确自己的过错程度, 从而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承担比例作出合理的自我认定。只有这样, 在伤害事故发生后, 才会正确处理事故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从而促进案件的顺利处理。
三、教师面临“被追偿”的法律风险
《解释》第八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 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 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 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的, 应当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十七条规定:“因学校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学校予以赔偿后, 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即由教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 学校履行赔偿后有权对教师进行追偿。
【案情】
原告系泸州市某镇中心小学, 被告谭某原为该校一名教师。2003年6月5日, 被告在教学中, 因学生小马做漏一道题, 谭某令小马站起来, 并请全班同学课后都打小马一下, 让其以后记住粗心的“教训”。课间和放学后, 有同学去拍打了小马, 造成小马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经法院判决, 由原告承担赔偿责任。因被告在教学活动中有重大过错, 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 根据《办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 提起诉讼向被告追偿。请求法院判令被告:1、支付原告已垫付的76321.14元;2、根据 (2004) 纳溪民初字第39号民事判决书判决, 原告还需赔偿小马的各项费用由被告支付原告。
【判决】
法院审理后认为, 被告变相体罚小马, 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法》的有关规定, 对致伤小马负有重大过失责任, 应担主要赔偿责任;原告在 (2004) 纳溪民初字第39号民事案中也自认有管理责任, 故应承担一定的责任。由于被告的重大过失行为, 给原告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原告向被告追偿的请求法院予以支持。事发后,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被告给予了行政警告处分, 原告对被告也进行了经济处罚, 并把被告调到了较偏远的学校, 被告每月工资为718元, 其履行能力有限, 且被告的侵权行为是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属于履行职务的行为。据此, 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原告因赔偿小马造成的损失, 由被告谭某承担60%的赔偿责任, 并由被告承担全部诉讼费。
本案中, 学生受伤显然是由教师教学活动所致, 在学生伤害案中学校先承担了民事责任。法律规定, 因教师体罚或者其他职务原因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 但学校在赔偿之后, 可向对损害行为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教师追偿部分或者全部损失, 即“先赔后追”。法律还规定, 由教师“个人行为”所造成的学生伤害, 责任由教师自己直接承担。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实际执行者, 在很多学生伤害案中, 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 无论行为性质如何, 最终教师都难逃其责。
以上案例启示:第一, 学校教育对未成年学生承担着从生理到心理的“非常规”保护义务。第二, 正确面对学生的“合法性”精神索赔, 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各种人格权的尊重。第三, 对教师追偿再次警示教师只有依法执教才是降低职业风险的良药。总之, 在学生伤害事故中, 只有各方责任明确, 并建立有效的救济渠道, 才能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在学校教育中, 只有依法执教, 才能更好地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才能避免“因噎废食”而不是失之偏颇地“过度”保护。
参考文献
[1]刘媚.论学校的安全注意义务.教育学术月刊, 2010 (5) .
[2]解立军.学生受伤害学校如何界定赔偿责任.中国教育报, 2008-03-11.
[3]孟俊红.学生伤害事故的精神损害赔偿.河南教育 (上旬) , 2010 (9) .
[4]杨秀朝.学生伤害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适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5) .
防伤害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篇5
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欢迎访问手机版中国教育先锋网2010-5-5 15:15:13
防伤害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朝阳级部刘宁宁
一、播放《平安校园我爱你》
师: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播放歌曲)。
是的,校园是快乐的地方,我们在平安校园愉快歌唱;校园是知识的海洋,我们和老师编制梦想,老师和家长的心一样,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孩子受到伤害是老师和家长最不愿看到的,而近期在我国一些省份却发生了悲惨的校园凶杀案。
二、了解校园凶杀案
(课件出示三起校园凶杀案)
听完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三、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严格落实学校要求
师:同学们听了以上的事情不要恐慌不要害怕,我们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有非常严密的措施,只要你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做,在安全方面肯定不会出问题。
(课件出示学校相关要求)
1、和家长相关的要求
2、和学生相关的要求
师:只要大家严格落实以上要求,各项事情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在人身安全方面,学校里是会确保大家安全的。
(二)遇到陌生人靠近怎么办?
师:万一有持刀歹徒靠近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边大声呼喊边跑。)
师小结:生命是宝贵的,你的生命是自己的,但也牵动着老师和家长的心,老师和家长会努力为大家创造一个平安的环境,同学们也要从小树立自我防护意识,只要保证了生命的安全,才会心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四、齐唱《平安校园我爱你》
伤害教育 篇6
【关 键 词】校车;生命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12-03
生命教育,1968年始于美国,主要是研究探讨生命健康的教育。但我国大陆地区开始关注生命安全教育是在2000年左右。对于生命安全教育来说,虽然研究已有10多年的时间,却还是存在诸多的缺失。尤其是交通安全的传播和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更是少之又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法规和制度又不完善,仅半年的时间,就导致多起惨不忍睹的校车事件发生。如,2011年12月21日,云南省一个县城小学用马车当校车,接20多名学生上学,途中与一货车相撞,造成2名学生死亡,23人受伤;2011年12月19日,浙江一辆接送中学生的中巴车与公交车相撞……
这些血淋淋的例子,足够让每一位教育者和社会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但是他们的生命安全如何保障?
一、我国校车的现实问题
我国中小学生约有2亿多,他们的安全问题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如交通安全,无形地影响着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此外,我国的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再加上学校和相关部门对其重视程度低,每天就约有40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大多发生在上、放学途中,这与学校对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有关系。为什么我国会连续发生多起校车安全事件呢?
1. 校车安全条例的不完善。2010年,我国第一个校车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才开始施行,因为是新出台的标准,所以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现在很多学校的学生乘坐校车还需要交纳所谓的班车费用等。由于2011年仅半年的时间就发生了多起重大校车安全事故,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我国校车的全面整改才被提上日程,也是刚刚才受到社会的关注。
2. 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近段时间接连发生的校车事故,让家长对现在学校交通安全的教育问题忧心忡忡。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校最为重视的还是知识教育,并非生活教育,如交通安全教育等,他们的教育理念不是常提倡和高喊的健康第一、安全第一。中小学生一星期在校约有40节课,除了各门科学文化课外,并没有一节完全关于安全教育的课程,教师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也很少和学生提及相关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生命安全意识,更甚者还有很多学生并不知道我国最近发生了多起严重的校车安全事故,试想,这怎么会让他们引起重视呢?
3. 校车现状令人担忧。学校本是学生除了家里外最安全的地方,但大多学校的上下学时间与交通高峰期相冲突,很多学生选择坐校车上下学。首先,坐校车的人数愈来愈多,但是每个学校的经济实力不一样,一些学校提供不了足够的校车,所以很多学校一辆校车本身可以坐30人,却挤满70多名学生,导致严重的超载问题;其次,我国的校车无明显的标志,如统一的颜色、统一的车型等,大多采取租用公交车或使用多年的车接送学生,使得其他车辆没有办法及时地注意到。一些乡镇学校没有校车,便将马车当校车,上面挤满了学生,再加上孩子们在车上打闹,大大加剧了危险的发生。
二、美国校车:孩子生命高于一切
美国是最先实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国家,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对其十分重视,因此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最安全的上下学的交通工具就是校车。美国强调:“孩子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其实这是每一个国家都应该遵循的安全教育理念。
美国的校车安全系数非常高,是其他交通工具的40倍,因此使得美国校车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极低。下面是美国校车安全系数与常见的交通工具的比较。
表1.校车事故发生率/百万公里
1. 美国校车法规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在美国,校车的历史已有100多年,已形成一套自身的法律标准。近年来,美国交通部门也公布了多项与校车相关的标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学校要求学生都乘坐校车上下学。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是9年,而美国是12年,且这12年的义务教育完全是免费式教育,其中就包括免费乘坐校车,每年还给每个学生400美元的校车补助,且关于校车的法规也是井井有条。以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为例,《加利福尼亚州车辆驾驶交通规则手册》规定:第一,所有车辆在途经学校附近时,必须减速行驶;第二,校车要停车时,司机必须举出红底白字的停车标牌,向后方车辆示意,校车周围的车辆必须马上减速至停车为止;第三,在学生上下校车时,所有的车辆,甚至包括救护车在内都要停在6米之外,如果超越,将罚款1000美元,且吊销驾驶执照一年。
在校车的管理方面,美国一些州有专门管理校车运营的部门来监督校车的营运状况,有无潜在的危险等。此外,美国的校车司机还有保护学生的责任。对于八年级以下的学生,校车司机需要护送他们进校园和过马路。
从加利福尼亚州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美国对学生生命安全的保障是很完善的。
2. 美国学校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在美国,每个学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美国人从小就会接受生命安全教育,学校也会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他们有时也会通过演习的方式来告诉学生面对危险时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正是因为平时这么多关于安全的教育,才使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没有他人的帮助也能设法脱离危险。如,美国学校的校车绝对不会超载,学生在校车上会自觉地坐好,排队上车下车等。这些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3. 美国校车规范、统一。美国的校车在100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安全系数。据说美国的校车具有像卡车一样坚固的骨架,像客车一样安全的设施。美国全部的校车都拥有统一的标志,黄色的喷漆加上黑色的条纹,并有醒目的两个大字——校车,使得周围开车的司机能够立刻看到校车。近些年,校车里还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在发生危险的第一时间,就能得到相应的求助;另外还安装有儿童座位监控,可以让司机观察到学生的情况。
nlc202309010618
三、中美校车比较
我国刚刚开始实行生命安全教育没几年的时间,而美国可以说是提倡生命安全教育最早的国家,这必然会导致两国的生命教育的差距,交通安全教育也是。下面对中美两国的校车做以下比较,并提出我国在交通安全方面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方式。(如表2和表3)
1. 校车安全条例方面。我国在2010年才颁布实施第一部《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2011年12月开始征求意见稿,可以说我国的校车安全条例是极不完善的,需要有关部门的进一步探究,也需要学校、社会等各方给予更大的关注;而美国校车历史已有100多年,已经形成自己的校车法律标准和管理制度,并且对于犯规者惩罚严重。
建议:我国中小学生数量多,应制定出一部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校车法规,多方面征集意见,使校车法规更加完善。此外,对于触犯校车法规的司机,应该予以严处,这样也能引起社会和人们对学生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认识,从而达成共鸣。
2. 生命安全教育方面。我国的中小学对生命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的头脑中对生命安全四个字完全没有概念,每天只知道学习文化知识,逐渐会变成死读书的人;而美国人从小就开始接受安全教育,并且经常在学校参加生命安全教育活动和演习,在活动中提高了自身的安全意识,亲身经历是最好的实践方式。
建议:我国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实行不同方式的教育。如,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缺乏自我判断能力,幼儿园可以邀请孩子的家长同孩子一起做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活动。家长和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平时的生活中,像过马路,家长要教育孩子红灯停、绿灯行,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要那样去做,这样的教育会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学校应该多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安全教育的演习,利用课间十分钟放交通安全教育片,让学生们多了解一些重大交通事故的起因等。
3. 校车规范方面。我国的校车没有统一的标志和规范,有的学校会租用公交车来充当校车,在一些乡镇,学校甚至会用马车来接送学生,更令人堪忧的是我国的校车有严重超载的现象,没有良好的安全措施;而美国的校车具有统一的标志和定位系统,大大的增加了校车的安全系数。
建议:美国的校车规范是值得我国学习的。我国应该设计统一的校车标志,美国用黄色喷漆作为校车的颜色,我国也可以借用这一点,因为黄色十分醒目,上面可以加喷莹光色的条纹,这样即使在晚上,也可以看得清楚。条件好的学校也可以在校车上安装跟踪系统,一旦发生事故,可以保持与交通部门的联系且求助。
表2. 关于我国校车的现状
表3. 关于美国校车的现状
总之,我国的校车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通过近半年来的校车安全事件,使得教育者和社会对生命安全教育加大了重视程度,相信有关部门会进一步加大规范力度,让学生们在安全的环境氛围中学习和生活。
伤害教育 篇7
但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许多教师无意或是有意地或隐或现地通过言语、表情、眼神等其他行为暗示来打击、伤害学生的心灵, 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而这种心理伤害, 一旦造成, 便是无可挽回的终身影响。其中, 尤其是在班级中易被忽视的中等学生更易无辜地受到此种伤害。下面我就浅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中等生造成的心理伤害现象, 并且从中浅析教师的教学观。
中等生, 学生中最普通的群体、老师最“放心”的群体, 他们既不能以优秀的成绩得到教师的关注, 也不想以自己的“不轨”行为引起教师的格外关注, 总而言之, 中等生因学习成绩不好不坏、安分守己、听话而默默无闻。教师因工作繁忙也无暇顾及他们, 教师对他们不打不骂, 似乎没有什么伤害与虐待可言。但这种不算伤害的忽视与遗忘, 恰恰就是对他们造成的最大的伤害。中学生, 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心理敏感而脆弱, 渴望得到大人的关注与肯定。但这种忽视常常使他们感到自己处于无人过问、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他们不言不语, 但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学业的失望和对教师的不满。他们因得不到教师及时的肯定与评价, 而使自己的学习行为无法得到强化, 也就不能促进后继学习的发生, 学习成绩就容易停滞不前。中等生对教师关注的渴望最为强烈。当这种渴望久而久之从不被满足时, 他们会进一步怀疑自己的吸引力和人格魅力。长此以往他们的心理会受到伤害, 很可能因此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缺乏上进心, 没有竞争意识, 缺乏表现欲, 进而形成“疲软”性格, 对什么都缺乏热情、提不起兴趣, 慢慢就会形成对什么都冷漠的生活态度。
教师的忽视能造成学生学业成绩的下降这一现象是经过实验证明了的。罗森塔尔、雅各布森在奥克学校实施的“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的实验结果表明:“中间儿童能得益于教师的有利期望, 而优生儿童得益最少”。换句话说, 教师对他们期望的提高, 会使他们在IQ和学业上取得的进步最大。反过来说, 教师原有的低期望和无期望会极大地抑制他们学业上的提高。观察得知, 中等生跟教师接触的时间与机会、沟通最少, 这会大大削弱师生之间的亲合力、凝聚力。而这些问题的根本问题, 很明显, 不是出在学生身上。曾看过一篇题为《我们的悲哀———一名中等生的自白》的学生作文, 文中这样写到:“调皮的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是未雕琢的玉, 他们虽然不努力但很聪明, 只要琢之, 磨之, 就能成为鲜亮的玉。优等生是老师眼中的明珠, 是充满希望的星, 他们备受老师的瞩目与关怀, 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恩泽与雨露, 因此, 越发光亮耀眼。只有我们———中等生, 好似一块块粗劣的砖头, 被老师随手一放, 从此不再过问。我们感受到的除了冷落还是冷落。我们远离老师的心, 自生自灭。这就是我们———中等生的悲哀!”这是中等生的悲哀, 又何尝不是当今教师的悲哀呢。
教师对中等学生的伤害行为绝大多数是无意识的行为, 但却客观地存在着不利后果。也正是因为教师这种行为的无意识性, 才更易被教师自身、学生本人和家长等多方忽视。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不健康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即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不能正确把握教育的发展目标, 而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不敢说这种教学观的偏差发生在所有老师身上, 但至少, 从那些曝光的实例来看, 这种人不在少数。
很多人认为, 教学观仅仅是上课传授知识方面的一些理念, 然而教学观也包含着教学心理观。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对待学生的态度、教育的真正目的, 教育的良好方法……而教学观的直接对象便是学生, 受益是他们, 受害仍是他们。所以, 作为一名老师, 身上担负着教育孩子、关爱孩子的职责的老师, 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
首先, 便是鼓励与关注。教师的鼓励和关注不仅是中等生而且是所有学生在学业上获得巨大进步的前提条件, 他们需要来自外部的奖励。学业成绩好坏的背后, 一定有教师行为的作用。
其次, 就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要发现学生尤其是中等生在学习上的“特长”和个性上的“特点”, 自己有意识地对学生教育中的偏差进行纠正。
落实到行动中, 那么再细谈一下便是一, 培养自主意识, 二, 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评价;三, 掌握特点, 分类教育;四, 挖掘潜力, 促其发展;五, 创造机会, 体验成功;六, “主体”倾斜, 提高效率。
中等职业学校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 篇8
健康教育是近年来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意外伤害中如交通事故、溺水、触电、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对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健康损害, 它不但对机体造成意外损伤, 还造成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 严重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预防意外伤害发生、降低其危害程度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对伤害的认识, 减轻其心灵创伤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在中职学生这个特殊的人群中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是一种对防止意外伤害十分有效的干预手段, 同时其能做到自救互救, 使意外伤害得到有效控制, 将意外伤害降到最低的程度。
1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意外伤害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在中职学生中开展意外伤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迫切性如下。
(1) 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18岁之间, 处在人生最活跃阶段, 他们是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
(2) 我校有近80%的学生家在县、乡、村。年龄、教育背景, 都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多较为模糊。
(3) 随着国家社会主义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人的卫生知识也要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是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获得生活、工作技能的场所, 在学生接受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 也应该得到为保持健康和避免发生严重健康问题所具备的知识、态度、价值观及技能等, 在校进行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2 中职学生意外伤害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拥挤踩踏事故
重要自救措施:蜷缩身体, 用手保护住身体的重要部位。
建议:尽量不去人多拥挤处。
内容:中职学生准备参与文体活动、娱乐活动 (如看球赛、看演出时) 应着宽松舒适的服装, 不要穿高跟鞋, 不戴或尽量少戴饰物;进入活动场所, 特别是封闭的活动场所, 应该先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作一个初步的危险性评估, 看清楚出、入口和防火通道;如果学生是结伴而来, 尽量在一起, 不要走散, 以免出现意外时造成恐慌。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 一旦发生被挤倒事故, 学生应尽量缩小身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以减轻踩踏造成的伤害。同时, 手要护住身体的重要部位, 如头颈部等。如果感到颈部疼痛, 说明颈椎有可能受伤。在救助者到来之时, 学生应将这一情况说明, 以免造成颈椎永久性损伤, 这也是一种自救。如果伤者伤情严重不能自救, 其他的学生也不要盲目救助。首先要判断伤者是否还有意识、呼吸和脉搏。然后观察伤者外伤的严重程度, 有没有活动性出血, 查看有无脊柱骨折等。对伤者外伤的观察, 要依颅脑、神经、躯干、四肢这一顺序进行, 同时立即通知急救医疗机构。
2.2 体育运动损伤事故
重要自救措施:保护患处, 伤后不要随意活动。
建议:损伤后立即休息, 防止拉扯。
内容:在上体育课或者早晚进行体育活动时, 如跑步、跳高、跳远、打篮球、打羽毛球等, 有时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伤, 特别是起跳后双脚落地不平衡, 容易造成外踝或内踝扭伤。此时应立即坐下, 摆放好舒适体位, 不能拉扯。然后用冰块冰敷, “8”字绷带法固定, 24小时以后才能给予活血化淤药物治疗或是热敷。打羽毛球时, 特别是双打的时候, 如果稍不注意容易打伤对方的眼睛, 造成眼睛损伤或眼部出血, 此时千万不能用手搓揉, 用手搓揉会引起出血量增加而使眼压增高, 导致视力丧失或减弱, 应给予冰敷后及时到医院就诊。
2.3 交通事故
重要救护措施:保护伤者颈部。
建议:不要盲目将伤者拖出车外。
内容:一旦发生车祸, 受伤学生的同伴要立即通知急救部门。救助者不要盲目将伤者拖出车外。由于伤者可能有颅脑或者脊柱损伤, 不正确的救助会带来二次损伤, 甚至导致截瘫。所以, 在车祸救援过程中, 保护伤者颈部非常重要。在将伤者从车中救出前, 应先为其戴上颈托。在没有颈托的时候, 可以将厚衣服或者报纸缠在伤者颈部, 并用皮带或绳子固定。
2.4 车祸现场急救
重要救护措施:先救人后治伤。
建议:不要盲目移动伤者。
内容: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 正确判断伤者伤情和受伤部位; (2) 采用正确的搬运伤员方法, 保护脊柱和骨折肢体; (3) 按先救人后治伤的原则, 如先进行心肺复苏, 后处理受伤部位; (4) 迅速止血, 包扎伤口, 固定骨折部位; (5) 尽快送往医院抢救。
2.5 火灾疏散
重要自救措施:尽量降低身体高度。
建议:不要惊慌失措、四处乱跑、大声呼喊。
内容:一旦遭遇火灾, 要沉着冷静, 不能惊慌失措, 不要深呼吸或大声叫喊, 应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 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如果可能, 应往地面大量喷水, 以降低有毒气体浓度和地面温度。如果大火还没有蔓延到室内, 要紧闭门窗, 并用衣物堵住门缝, 以免有毒气体进入室内。如果住在高层楼上, 注意往楼下跑, 不能往楼上和楼顶跑, 因为火苗是往高处走的, 高处的火苗会比低处的火更大。跑时不要穿高跟鞋, 尽可能脱掉尼龙袜, 不要乘坐电梯。
2.6 烧伤紧急处理
重要自救措施:迅速消除致伤原因。
建议:保护烧伤区域, 防止外源性污染。
内容:火焰烧伤, 应立即脱去着火衣裤;酸碱烧伤, 应迅速脱去沾有酸碱的衣物, 用大量清水冲洗;四肢烫烧伤, 可将肢体浸入冰水或冷水中用干净毛巾覆盖伤口处, 迅速转送医院。上述处理方法对烫烧伤严重、面积大的患者不适用, 严重烫烧伤患者应迅速送往医院。急救要不妨碍创面引流和医生诊治, 不要随便在创面涂抹香油、牙膏或红汞、紫药水等。
2.7 触电急救
重要自救措施:尽快脱离电源。
建议:使用带电物体时, 操作应规范。
内容:立即切断电源, 或用不导电物体如干燥的木棍、竹棒或干布等物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急救的学生切勿直接接触触电伤员, 防止自身触电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当伤员脱离电源后, 应立即检查伤员的全身情况, 特别是呼吸和心跳, 发现呼吸停止、心搏存在者, 使其就地平卧, 解开衣扣, 通畅气道, 立即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亦可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在医院医务人员未接替前救治不能中止。
3 中职学生意外伤害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促进健康的必要性
通过意外伤害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了意外伤害相关知识和降低意外伤害损害的有效途径, 使学生掌握了在遇到意外伤害而医务人员未及时赶到的情况下, 紧急自救的和互救的知识, 在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下, 紧急逃身, 为挽救生命和减轻后遗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 中职学生意外伤害的产生有其内在规律性, 亦可通过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经常进行健康教育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在意外事故发生前做好积极的预防, 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中职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强, 对他们开设类似课程, 是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形式, 对他们进行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时, 应更加贴近中职学生的生活, 适应学生的性格特点。
摘要:目的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实施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 提高他们对伤害的认识, 使其学会自我保护和简单救助, 减少伤害造成的严重后果。方法根据中职学生易出现的伤害事故, 进行简单实用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对降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意外伤害发生率有明显效果。结论适应学生特点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中职学生面对伤害事故的防护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意外伤害,自救措施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刘婷婕.大学生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8 (21) :734~736.
伤害教育 篇9
关键词:创伤和损伤,健康教育,干预性研究,学生
近年来伤害已成为威胁中学生健康的主要疾病,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2,3,4]。有调查发现,中学生伤害发生率高达48.74%[5]。同伴教育是指利用人们的趋众倾向和同伴压力的积极因素对其进行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6],通常首先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同伴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培训,然后再由他们向其周围的同伴传播知识和技能,以达到教育目的。1988年,澳大利亚生殖健康专家Short教授首先将其应用于医学生安全性行为的教育[7]。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AIDS/HIV预防和性健康教育等领域[8,9,10,11,12,13]。为了解同伴教育防控中学生校园伤害的实效性,笔者就此作一些探索性的研究,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湖南省娄底市4所初级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12个班680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中6个班共计348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同伴教育组),另6个班共计33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干预前,同伴教育组与对照组分别发出问卷348份和332份,收回有效问卷为341份和324份。干预后,2组分别发出问卷318份(除去30名同伴教育者)和332份,收回有效问卷为316份和328份。
1.2 干预方法
按照自愿的原则在同伴教育组每个教学班招募5名同伴教育者,共30名。对30名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其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进行考核,合格者才能正式上岗。同伴教育组要求同伴教育者每周在所在班级开展1次有关伤害知识的演讲、游戏或主题班会等,同时要求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将伤害知识传递给同伴,并起到表率作用。对照组在基线调查完后不采取任何形式的伤害健康教育和其他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6个月,全部教育活动均由同伴教育者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以参与式为主,包括小讲课、讨论、实际操作等。
1.3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由专门的调查人员分别于干预前后对同伴教育组及对照组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伤害一般知识、态度、伤害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等。调查过程现场发卷,不记名,不予任何提示,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当场统一收卷。
1.4 伤害的标准
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则作为伤害统计对象:(1)到医疗单位诊断为某一种损伤;(2)由家人、教师、同伴或同事对受伤者做紧急处置或看护;(3)因伤请假(休工、休学、休息)0.5d以上[14]。
1.5 统计分析
用Excel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用百分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中学生干预前后校园伤害知识变化情况
同伴教育组各项答对率干预后均有大幅度提高,答对率均在76.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对照组答对率有7项在60.0%以下,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同伴教育组与对照组相关知识答对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同伴教育组与对照组相关知识答对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1。
2.2 2组中学生干预前后校园伤害发生率变化情况
见表2。同伴教育组前后比较各项伤害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前后比较,各项伤害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同伴教育组与对照组各项伤害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同伴教育组与对照组校园各项伤害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χ前2值为2组干预前比较,χ后2值为2组干预后比较;**P<0.01。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χ前2为2组干预前比较,χ后2值为2组干预后比较;**P<0.01。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从干预前后伤害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同伴教育组对校园伤害相关防控知识各项答对率均显著提高;从干预前后伤害总发生率来看,同伴教育组各项伤害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说明同伴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在防控中学生校园伤害等安全教育方面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值得推广。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同伴教育的优势:(1)侧重于讨论和技能的培训,而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行为干预策略。(2)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等因素的限制,同伴教育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面对无论多少同伴,都可以将自己通过培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传播给同伴。(3)基于同伴处于相同环境,有共同的特点和相类似的需求,同伴教育者能在同伴最需要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时刻,将事先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迅速地传播开来是同类人群中最有效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播方法。(4)同伴教育利用同伴之间的共性和相似性,通过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使同伴更好地接受信息,对同伴施加影响。
伤害教育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广东省二类农村连平县县城元善镇辖区内的中小学校,以2006年度小学三~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前收到有效问卷8 653份,男生为4 394名,女生为4 228名,男∶女=1.04∶1,性别缺失31例;干预后为8 591份,男生为4 249名,女生为4 280名,男∶女=0.99∶1,性别缺失62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用前后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学生在2005年6月-2007年5月交通安全知识、行为和交通伤害发生情况,其中在2006年6月-2007年5月期间进行交通伤害干预活动。通过2次问卷调查掌握干预前(2005年6月-2006年5月)、干预后(2006年6月-2007年5月)研究对象的伤害发生率、认知、行为及伤害引起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使用的问卷自行设计,通过专家审定、预试验,再重新修订制作。现场调查以班为单位,集中学生在教室填写,由1名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负责指导、核查和回收问卷,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要求进行调查,全过程有督导员参与,保证现场调查质量。
1.2.2 干预内容与方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安全知识、行为为主要内容制作成多种形式通俗易懂宣传资料,连续对研究对象进行教育。
由卫生、教育部门协同组织该镇在校学生开展预防交通伤害活动,干预活动的主要方式和时间见表1。
1.3 数据分析
使用EpiData 3.02版建立数据库,经过双录入后核查并清理,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交通伤害情况
由表2可见,干预前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为8.3%,其中男生为9.1%,女生为7.5%(χ2=7.320,P=0.007);从不同年级来分析,小学四年级发生交通伤害最高为1.6%,最低是初一年级为0.8%,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70,P=0.000)。干预后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为3.5%,比干预前下降了57.8%,男生发生率为4.3%,比干预前下降了52.3%;女生发生率为3.0%,比干预前下降了6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1.292,74.856,85.810,P值均<0.01),女生的下降幅度高于男生。
注:()内数字为发生率/%。
2.2 交通安全知识
有5项问题考查学生认知情况,干预前各问题回答正确率为51.8%~82.2%,干预后为70.3%~91.1%,均显著提高(χ2=193.00~1 308.00,P值均<0.01)(表3),男生的改善没有女生明显(表4)。从年级分析,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认知提高幅度减慢,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形态,增长较快的是“未满12岁不能在马路骑自行车”和“在没有划分车道的路上,自行车应该怎样行驶”2个项目。
2.3 危险行为
干预前学生在上(放)学路上与同学在公路上嬉戏/打闹占22.5%,干预后(15.7%)明显下降(χ2=81.557,P=0.000)。其中小学三~四年级干预后在公路上嬉戏打闹的行为变化不大,而初中学生危险行为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高中。
学生逆向骑自行车的行为从26.4%下降到干预后的19.5%(χ2=68.837,P=0.000)。其中男、女生从29.3%,23.4%分别下降到干预后的21.9%,17.1%;小学四年级和高二年级的学生危险行为发生率下降幅度最大。
2.4 暴露危险环境
上学方式为步行、骑自行车、骑摩托车,上学路上时间超过10 min和需要过马路在干预前分别为86.2%,58.7%,73.3%与干预后(87.1%,60.2%,7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21~3.809,P值均>0.05)。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干预前后比较,P<0.01。
注:知识1-12岁以下不能在马路骑自行车;知识2-没有划分车道路上,自行车怎样行驶;知识3-怎样过马路才安全;知识4-禁止行人通过的交通标志;知识5-在乘车途中睡觉好吗。
2.5 交通伤害疾病负担
干预前学生发生交通伤害为721例,总发生伤害次数为1 073人次,人均1.49次,其中住院病例为113人次,门诊病例为31人次,不需要医院治疗的929人次;干预后学生发生伤害为300例,总发生伤害次数为401次,人均1.34次,其中住院病例为72人次,门诊病例为29人次,不需要医院治疗的300人次。根据2003年广东省居民伤害流行特征及其疾病负担研究报告:交通伤害住院平均费用7 858元/次,门诊平均费用291元/次,则干预后学生因为交通伤害直接医疗费用少支出32.3万元,比干预前下降36.0%(表5)。干预后交通伤害费用减少主要是住院费用比例下降(36.3%),门诊费用基本不变。不需要医院治疗的交通伤害大幅减少。
3 讨论
交通伤害是指车辆在公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因违章行为或过失而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经济损失的变故与灾祸[2]。在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危害性与严重性不仅造成居民的死伤和残疾,而且带来每年超过12.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1 260万潜在寿命损失年[3]。广东省的伤害监测结果表明,学生交通伤害在学生伤害中排第2位[4],可见交通伤害对学生健康、疾病和社会负担的影响很严重,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农村学生的交通伤害高于城市[5,6],因此,预防与控制学生交通伤害已成为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部分。
通过健康教育对农村学生交通伤害进行干预,利用各方面的有利资源,协同做好学生交通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卫生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和宣传资料,做好质量控制。教育部门发挥组织能力,负责开展、落实各项宣传教育活动,定期组织督导检查,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应把预防交通伤害作为主要安全工作,通过横幅、警示牌、海报、黑板报等营造交通安全氛围,采取综合宣传措施使学生达到知晓健康信息、认同健康信念、形成健康态度、采纳健康行为的目的[7]。
通过1 a的强化宣传交通安全的知识和危害性,农村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危险行为率、疾病负担有了显著下降,交通安全知识显著提高,有效减少了交通伤害,同时也大幅度降低学生因交通伤害支出的直接医疗费用,达到32.3万元。说明干预后学生交通伤害发生次数减少或严重程度减轻。健康教育在预防与控制学生交通伤害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农村学生上(放)学以步行和骑自行车为主,是交通伤害的弱势群体,而且由于年龄因素,自控能力弱,喜欢在马路上嬉戏打闹,家长监护不到位,更容易发生伤害,尤其是男生。从住院病例显著高于门诊病例显示,学生发生的交通伤害中严重病例占一定比例,与马文军等[8]报道的一致。资料还显示,小学生在接受教育后掌握的交通安全知识较中学生好,中学生的危险行为下降比小学好。农村的交通管理、交通安全设施、车速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加大执法力度,增加保护弱势道路使用者的设施建设,如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自行车道,尤其在学校附近,要设置交通安全警示牌、交通信号灯,提醒驾驶员提前注意路上学生,便于学生上(放)学穿过马路。强化驾驶员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控制疲劳驾驶。学生要防止交通伤害发生,除了掌握好交通安全知识,还要自觉执行交通法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健康教育提高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有效地通过知识与行为的转化,纠正不良行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伴随着其生长过程避免交通伤害的发生,终生受益。此次干预效益远远大于成本,证明健康教育对预防与控制农村学生交通伤害是一种可以推广的成本低效益高的工作,符合农村地区开展交通伤害预防与控制。
摘要:目的掌握健康教育对农村学生交通伤害的预防效果,为预防和控制农村学生交通伤害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广东省二类农村县城辖区内全部2006年小学三~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干预过程采用12种健康教育方式,以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为期1a。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信息。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8.3%下降到干预后的3.5%,降幅为57.8%,男、女生分别下降52.3%和60.4%,各年级学生均有50%~70%的降幅;交通安全知识回答正确率增幅为10.8%~50.8%,女生知识掌握程度优于男生;学生危险行为发生率从22.5%,26.4%分别下降到15.7%,19.5%,下降幅度为30.2%,26.1%,以初中学生降幅较大。交通伤害引起的疾病负担干预后下降了36.0%,降幅最为显著的是门诊费用,下降了36.3%。结论健康教育对降低学生的交通伤害发生非常有效,符合成本效益,必须从早、从小全面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关键词:事故,交通,创伤和损伤,健康教育,学生,农村人口
参考文献
[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005.
[2]王声湧.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61.
[3]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伤害预防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
[4]许燕君,马文军,徐浩锋.2004年广东省10家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4):247-250.
[5]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等.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47-49.
[6]董利军,潘曙明,陆美玲.交通伤急诊住院的青少年和儿童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9):787-789.
[7]马骁.健康教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1.
偏执,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篇11
晓伟读初中时,曾一度担任过班长职务,且学习成绩优秀,尤其在文科方面更是出类拔萃。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他从区属初中考入市重点高中。升入高中不久,班主任便指定他暂任班长一职。一个学期后,由于与同学关系不和,晓伟的班长之职被撤换。为此,晓伟心里很不痛快,他疑心是副班长在班主任那里搞鬼,嫉妒他的才干,认为自己受到了排挤和压制,对班长撤换一事耿耿于怀,愤愤不平。他认为同学和老师这样对他不公平,于是指责他们,埋怨他们,并多次与副班长、班主任发生冲突,他还写信向校长投诉,要求恢复他的班长之职。同学和老师耐心细致地劝他,他总是不等人家把话说完,就急于申辩,始终把大家对他的好言相劝理解为恶意嘲讽。
晓伟喜好文科,尤其是历史。他经常与历史老师在课堂上争执,认为历史老师“什么都不懂”。慢慢的,班里的同学都觉得晓伟是“怪人”,都开始疏远他。晓伟也认为班里的同学智商低,甚至全年级的同学都是“笨蛋”,什么重点高中的优秀生,简直是狗屁!这样,晓伟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日益恶化,成了孤家寡人。
章睿齐博士诊断:
晓伟有严重的偏执倾向。从晓伟的表现来看,他主观固执、敏感多疑、容易激动、自尊心过强、自我评价过高、自我中心、爱做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个性上的缺陷,使他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不能虚心地接受批评意见,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偏执的人通常有超强的自信,只信任自己,不信任他人,因而喜欢随便怀疑,喜欢争辩,显得异常固执任性、刚愎自用。偏执常常在以下情景中发生:有了一点成绩,就狂妄自大,自认为有非凡能力,理应处处、时时、事事成功;听到不同意见就争辩不休,直到把人驳得“体无完肤”、一声不吭为止,显得傲慢固执;有人在某个方面胜过他,就嫉妒不已,一心忌恨别人、到处攻击别人,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遇到挫折,绝不因势回缰勒马,始终自以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偏执如果不及时控制和矫正,就极有可能演变为偏执性人格障碍,是离心理疾病最近的一种心理问题,因而要特别引起重视。偏执与日常所见的顽固执拗不同。顽固执拗作为一种不良的意志品质,表现为只承认自己的意见和论据,当实践证明其行动是错误时仍坚持己见,一意孤行,通常还伴有自信心过强或自感能力非凡的错误自我认知,但不会因别人超过自己而耿耿于怀,妒火中烧。而偏执则是以自我为中心,好走极端,常给人一种极端偏激和咄咄逼人之感,心中只有自己而容不得他人。
治疗处方:
1.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父母、教师包括同学对晓伟不要轻易地责备、侮辱,彼此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要经常进行沟通,减少或避免不良刺激。一旦争吵起来,周围人要尽快散开,不要去凑热闹,更不要去争辩。而作为晓伟本人也要尽量控制自己不要和别人吵架。如果晓伟能自觉地把自己长期置身于这样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中,那么,其异常的人格就会逐渐得到好转。因为,有偏执倾向的人在这种良好的人际环境中,通过良好的沟通,容易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减少敏感多疑的次数。
2.学会用自我暗示调节法来缓解偏执倾向。
晓伟可默念“一个人固执多疑,不利于和老师、同学交往;因为即使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会使同学、老师在情感上难以接受,甚至造成误会;一定要改掉固执多疑的缺点,要谦和,要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多听听同学、老师的意见,对自己总是有帮助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总认为自己比同学、老师能干;不要整天去怀疑有人在搞鬼,自己一定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同学和老师……”每天最好都能这样默念一次,坚持一段时间,偏执倾向会有明显的改善。
3.学会用自我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一些非理性观念,以逐步消除偏执倾向。
例如,每当出现对同学或老师有敌意的想法时,就要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卷入“敌对心理”的漩涡之中了。当自己出现对同学、老师有不信任的想法时,就要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卷入“信任危机”之中了。如果是,就要提醒和警告自己,不要再沉浸于“自我信任”之中。要知道绝大部分同学和老师都是好人或比较好的人,都是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他们存在不信任的态度,否则,就会失去同学、老师的信任。
4.如果使用上述方法不能奏效且偏执倾向越来越重,那就必须求助心理医生并辅以药物治疗。
检查偏执程度的小测试
认真思考下面问题,诚实地回答,有四种答案备选:A.没有 B.很轻 C.偏重 D.严重
1.对别人求全责备
2.责怪别人制造麻烦
3.感到大多数人不可信
4.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和念头
5.自己不能控制发脾气
6.感到别人不理解你不同情你
7.别人对你的成绩没有作出恰当的评价
8.感到别人想占你便宜
答案:没有(1分)很輕(2分)中等(3分)偏重(4分)严重(5分)。10分以下的人,不存在偏执情况;15分至24分的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执,如果总觉得环境不顺心,要反省一下原因是不是在自己;25分以上的人,有偏执的症状,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要“走火”,另外,建议你向心理医生求助。
■编辑陈霖
E-mail:chenlin719@126.com
伤害教育 篇12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各种新兴项目如搏击操、轮滑等走入体育课堂, 同时致使学生伤残、组织器官损伤等人身伤害后果风险性也在增加。因此, 女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做好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降低参与风险, 防止风险事故的发生也将一直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立足于对女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开展进行安全教育干预研究, 力求探索出一套有效的运动安全干预措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选择湖南女子学院女大学生的健美操选课实验组班36人, 对照组班35人;体育舞蹈实验组班35人, 对照组班37人;排球课实验组班32人, 对照组班33人;轮滑训练队实验组班18人, 对照组班19人。以女大学生在相关课程运动中伤害风险预防与干预措施以及效果作为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1. 实验法
以各课程实验组班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 对其运动安全风险及其干预现状、措施、效果等进行为期17周, 每周2次, 每次90分钟课程的实证研究。对照组以同样课程时间按照以往常规上课。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侧与后侧以预防学生运动伤害相关能力的体质综合得分、运动伤害发生次数、运动安全知识得分作为验证干预措施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实验程序如下。
(1) 前测
前测课程以实验班与对照班为单位, 以集体施测的方式, 由课题组成员当主试。测试过程中伪装测验和学生自我报告法相结合, 以确保干预的效果。
(2) 实验干预
女大学生实验干预主要以相关运动安全知识、安全预防技能、体能干预等方面来进行。目的是学习运动伤害预防与处理的知识与技能, 培养女大学生的相关安全运动意识和运动中的伤害自我防护能力,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相应运动的体能, 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具体干预措施为:
(1) 针对实验学生与实验项目, 聘请3位相应项目专业的从事女大学生体育教学20余年教龄的教授开办讲座, 主题包括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女大学生运动的生理心理特征、月经期运动卫生、科学营养等方面。同时录制好视频, 在实验周期里穿插播放8次, 巩固学生对各项目的安全认知。
(2) 在实验开始后的第三周, 教师口头讲述的前提下, 加入文字干预措施, 挑选各项目运动常识, 简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 并配上漫画图文发放给学生。教师同时推荐一些实验项目类课程安全隐患以及发生伤害事故的书籍。
(3)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一些不规范动作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在各体育课堂教学中, 专项体能训练的教学比重与运动负荷要求体育教师适当提高;同时改进教学法, 提高学生积极性, 使学生同时提高预防伤害和各项运动的能力;遇到天气场地差等情况, 禁止学生进行活动, 防止意外的发生;场地和设施有重大安全隐患, 教师要做好避免设施风险的措施。在实验开始后的第六周, 建立QQ平台, 在每天晚上或周末, 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4) 在实验开始后的第八周编制五份相应实验项目的安全常识试卷, 让学生在课余解答复习, 在第十三周抽出一些时间进行有奖问答, 巩固学生的安全知识。
(3) 后测
实验干预实施结束后马上进行后测, 获取各项目效果的数据。
2.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各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T检验。
三、结果与讨论
(一) 安全知识情况结果分析
为了解女大学生在干预前后对运动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干预前后各对学生发放了各试验项目《运动安全知识问卷》, 内容主要包括场地器械的使用、着装的了解、受伤后的处理、准备与放松活动的方法、正确的技术动作、女大学生运动的生理心理特点、经期运动卫生等。将女大学生安全知识问卷进行百分制评分,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安全知识得分独立样本T检验后如表1。
注:*代表P<0.05;**代表P<0.0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在实验前,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得分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在实验后, 实验班女大学生运动安全知识与干预前对比在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 与对照组对比也有显著性差异, 而对照组学生安全知识与干预前对比在得分上并无显著差异。
女大学生运动安全知识的培养是养成终身体育的关键, 此时期对学生施加安全教育措施, 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运动安全知识的学习和运动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通过知识讲座、海报等多种渠道的宣传教育,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运动安全知识与技巧。
(二) 体质综合得分结果分析
为获得女大学生体质在干预前后的差异数据, 我们在干预措施前后各进行了一次体质测试, 体质测试项目为:立定跳远、50米跑、坐位体前屈、800米、肺活量、身高体重等, 并将各项目成绩换算成百分制, 然后将各项目得分相加再除以项目数, 得出学生体质综合得分。将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质综合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得到如下结果, 见表2。
注:*代表P<0.05;**代表P<0.01。
研究发现:实验前,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质综合得分差异性不显著;实验后, 实验班女大学生的体质综合均分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经差异性检验后发现显著;对照班女大学生体质综合均分虽然有提高, 但是差异不显著。人们进行适当的科学运动有助于体质健康水平提高, 运动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是学生体质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上述数据也表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干预后体质健康具有较大的进步, 说明了干预计划实施取得了实际效果。
(三) 运动伤害发生率变化结果分析
为了解学生在干预前后运动伤害发生率的变化情况, 在干预措施前后各一周发放运动伤害发生率调查表, 调查学生在干预前一个学期相应的课程发生运动伤害的情况, 以及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发生运动伤害的情况, 做好统计分析如下表3。
注:*代表P<0.05;**代表P<0.01。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 干预后, 对照组女大学生发生运动伤害的次数变化不大, 而实验组学生发生运动伤害的次数相比干预前明显减少, 经过检验显示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干预的实施对预防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起到较好效果。女大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 除意外偶然因素外, 人体的身体素质、安全意识占有大部分因素, 通过以上数据得出, 女大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安全意识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那么她们运动伤害发生次数的降低也在预料之中。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安全教育干预计划实施17周后, 实验组女大学生体质有显著提高。在运动安全知识的掌握和运动伤害发生的例数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因此, 针对实验班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 建议
以教师业务能力和安全意识方面入手, 加大教师的进修与培训, 提高教师的各类专业业务能力, 组织体育教师开展运动安全相关方面的研讨会, 并将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解决, 使体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4]。
针对场地器材问题, 教师与体育管理者应该结合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 进行全面分析, 制定科学的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制度, 对学生活动场地进行科学分类, 并对场地器材的借还、分类、使用权限、检护周期等做出科学严格的规定[5]。
女大学生体育教学伤害风险的干预可考虑从学校体育中各要素出发进行干预, 分步骤制定相应措施,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应注意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以及女大学生身心不同特点进行干预措施的制定。同时, 教师应着重对学生体质的提高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出发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规定每天的课外体育活动必须有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与监督, 提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可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授, 如黑板报、多媒体讲座、宣传海报等等。
参考文献
[1]教体艺[2007]14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教育部办公厅, 2007-04-06.
[2]王若若.女生扎堆读研, 女硕士人数连续3年超过男硕士[N].沈阳日报, 2014-03-20 (A03) .
[3]崔运坤.福州市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现状和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
[4]王苗.小学生体育活动安全问题与风险防范研究[D].山西大学, 2007: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