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总量

2024-10-02

生产总量(精选12篇)

生产总量 篇1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的不断攀升, 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安全生产问题、产能过剩问题、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问题以及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等问题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 无论是考虑到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还是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碳减排挑战, 都要求我们必须对国内的煤炭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实施控制。煤炭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能否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 将对“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产生重大影响, 也是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以及建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因此, 国家能源局已经在公开场合多次明确提出, “必须要对我国的煤炭生产总量实施控制, 设置煤炭产量的‘天花板’, 并科学的规划煤炭产能。”

二、煤炭生产总量控制目标

(一)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总规模

研究国内煤炭生产总量控制问题, 首先必须对未来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支撑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进行一个宏观的判断和把握。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依据有关专家的观点, 这一阶段将持续到2020年。从发达国家经历这一时期的特点来看, 这一阶段将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能源刚性需求且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攀升这样一个特点。因此, 综合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和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对未来10年国内经济发展分为“十二五”和“十三五”两个发展阶段并分别设置了低、中、高3种经济增长情景, 见表1。

有了宏观经济的判断, 结合能源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弹性关系, 依据弹性系数法可以测算出2015年我国在低、中、高3种不同经济增长情景下能源需求总规模将分别达到40亿吨、41.2亿吨和42.4亿吨标煤, 而到2020年这一规模将分别达到47.9亿吨、50.8亿吨和53.9亿吨标煤。

(二) 能源消费结构演变趋势及煤炭需求量

对未来能源消费结构演变趋势的判断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煤炭需求量的预测和煤炭生产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 而能源消费结构的演变存在两种趋势, 一种国家不采取宏观干预政策, 另一种国家采取宏观干预政策。因此, 本文在研究未来能源消费结构时分别对无能源规划约束和能源规划约束条件两种情形进行了分析。

1. 无能源规划约束条件下能源消费结构演变趋势。

应用马尔科夫链预测法, 根据1995-2009年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历史数据, 可以测算出未来无约束条件下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在无能源规划约束下, 未来10年,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在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下降到68.1%和66.9%, 非化石能源发电所占比例将分别上升到10.1%和12.6%, 能源消费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 但与我国建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实现非化石清洁能源发电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别占能源消费比重11.4%和15%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此外, 根据我们的测算, 如果按照无能源规划约束条件下能源消费结构这一演变趋势, 到2020年我国将无法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的碳减排承诺, 更不用说实现45%的减排目标。

2. 能源规划约束条件下能源消费结构演变趋势。

通过对无能源规划约束下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的分析, 要确保国内煤炭生产总量能够切实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实践对国际社会承诺的碳减排目标, 必须要把实现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和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要分别达到11.4%和15%的目标作为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硬性约束条件。依据这一规划约束条件, 基于修正马尔科夫模型, 可以测算出能源规划约束条件下未来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见表3。

此外, 通过对能源规划约束条件下这一能源结构变化趋势下二氧化碳排放情况的计算, 我们测算出在能源规划约束下的能源结构演变驱使下, 我国基本能够确保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的碳减排目标, 而要实现降低45%的目标, 则存在较大难度。

(三) 未来10年我国煤炭进口贸易形势

随着国内煤炭价格市场化机制的完善, 在限制资源型产品出口税收政策的引领下, 从2009年开始, 我国逐渐从煤炭净出口国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 继2009年实现煤炭净进口1亿吨后, 2010年又实现煤炭净进口1.4亿吨。

从目前的形势来判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对煤炭需求形成的缺口将不断扩大, 未来通过国际煤炭市场来满足国内的煤炭缺口可能是我国将来唯一可行的办法, 但同时我们又要提高警惕, 控制进口风险。虽然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 煤炭储量仅次于美国, 位列世界第二, 但由于我国的煤炭生产主要是用于满足国内需求, 因此在国际煤炭市场并不具有定价权。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实施煤炭生产总量控制, 一方面必须要从国际煤炭市场尽可能多的进口煤炭来满足国内的煤炭需求, 另一方面又不能一味依赖国际煤炭市场。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 我们从国际煤炭市场进口煤炭越多, 就意味着对外依存度越高, 就越容易引发国际煤炭市场价格上涨, 影响到进口的同时, 也会对国内的煤炭供给产生不利影响, 现实中石油和铁矿石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因此, 在确保煤炭进口的同时, 必须要设置一个煤炭安全进口警戒线。

1. 我国主要煤炭进口国地域分布。

受运输条件和运输成本的影响, 地域条件是决定国际煤炭贸易国选择的一个首要因素,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 我国的煤炭进口国应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的煤炭出口国以及和我国领土接壤的邻国。根据我国历年海关的数据统计, 我国的煤炭进口国也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印尼、越南、朝鲜和北方邻国蒙古、俄罗斯, 这其中澳大利亚、印尼、越南是我国传统的三大煤炭进口国, 但越南受国内煤炭资源储量 (1.5亿吨, 采储比4年) 的限制, 很快将逐渐退出我国主要煤炭进口国行列。相反, 蒙古和俄罗斯两国都拥有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 加上地域上的优势, 特别是蒙古国想要向东亚、东南亚国家出口煤炭, 我国将是必经之路, 未来随着铁路运输条件的逐步改善, 蒙古和俄罗斯将逐渐成为我国未来重要的煤炭进口国家。此外,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 近年来从加拿大、美国、南非以及哥伦比亚进口煤炭逐渐成为我国煤炭进口的新亮点, 但我们分析这主要是由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所引起的短暂现象, 加上长距离运输及较高的海运成本, 从长远来看, 这些国家未来对我国的煤炭进口贡献不会太大, 或者说从这些地区进口煤炭的增长空间不大。因此, 未来10年我国的煤炭进口国将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蒙古、俄罗斯以及朝鲜。

2. 煤炭进口安全警戒线。

煤炭剩余可支配量是反映一个国家煤炭出口能力或者说潜在出口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对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蒙古、俄罗斯以及朝鲜5国未来国内煤炭剩余可支配量的分析, 笔者认为未来这5国在2015年和2020年国内煤炭出口总规模将分别达到8亿吨和10亿吨左右。但考虑到俄罗斯的煤炭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等国, 每年大约需要向欧洲地区出口近1亿吨煤炭。根据印度煤炭部的相关估计, 预计2011年印度煤炭进口量将达到8500万吨, 2017年进口量将达到2亿吨, 加上日本、韩国等传统煤炭进口国每年在亚洲煤炭市场大约需要进口煤炭近3.5亿吨煤炭, 到2015年、2020年我国从国际煤炭市场可获得的煤炭进口安全警戒线应分别控制在2.5亿吨和3.5亿吨。

(四) 总量控制目标

根据前文对不同经济增长情景设置下未来10年我国能源结构演变趋势及煤炭需求预测的分析, 测算出2015年和2020年我国的煤炭消费需求总量在低、中、高三种经济增长情形下分别为36.8亿吨和41亿吨、37.9亿吨和43.5亿吨、39亿吨和46.1亿吨。同时考虑到届时煤炭出口、电力企业库存以及国家应急储备等因素, 在国际煤炭进口补充的前提下, 届时国内煤炭需求总量规模在不同经济增长情形下将分别为35.2亿吨和38.5亿吨、36.3亿吨和41亿吨、37.4亿吨和43.6亿吨。此外, 考虑到不同经济发展情形下控制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差额, 不利于确定总量控制目标以及指导总量控制工作。因此, 在对经济发展形势和总量控制目标实施效果综合衡量之后, 笔者认为中等经济发展情形下的总量控制目标更加切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情, 也更能反映煤炭生产总量控制的意义和价值。

三、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煤炭生产总量控制目标及影响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和煤炭进出口贸易形势的综合分析, 我们认为要想切实达到控制产能、降低国内煤炭消耗速度, 既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碳减排, 又不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国家应在以下10个方面加强举措。

1.从战略的高度, 提高对煤炭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自觉性的认识,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民众节能意识。

2.加紧对14个大型煤炭基地和基地内大中型煤炭企业区域煤炭资源状况、生态承载力和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估, 确定合理生产能力, 尽早研究制定总量控制目标下产能分配方案。

3.加强总量控制下的相关财政、税收、监管及政策保障体系的研究和制定, 使各类规划能够落到实处。

4.继续深化煤矿整顿关闭政策, 推进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兼并和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 建立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中小型煤矿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为从源头上做好煤炭生产总量控制提供保障。

5.加快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耗煤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限制、甚至禁止高耗能产品的出口, 减少对煤炭的过度需求, 确保煤炭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6.继续完善资源出口税收政策, 限制煤炭等资源型产品出口, 在合理警戒线范围内鼓励进口。

7.加快煤炭战略储备建设, 提高煤炭供应应急能力。

8.在核电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 要在原规划基础上加大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兴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发展力度, 并加快《核电安全规划》出台步伐, 必要时提出时间表, 确保在核安全发展的前提下, 核电能够尽早得到发展。

9.尽快启动国内太阳能光伏应用市场, 解决价格成本过高以及光伏发电并网消纳难等问题, 切实发挥新能源的替代作用。

10.加快发展天然气产业, 提升海上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程度, 加大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力度, 确保煤炭总量控制后, 天然气能够得到有效供应。

参考文献

[1]王小鲁, 樊刚, 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经济研究, 2009 (1) .

[2]TEA, World Energy Outlook, Paris:2006, OECD.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http://wenku.baidu.com/view/00782e7ca26925c52cc5bfcc.html.

[4]林伯强, 何晓丽.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和消费结构预测,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 2008年.

[5]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http://www.ndrc.gov.cn.

[6]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能源节约重大问题研究, 2007.

[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8]国家统计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9]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09—BP Statistical Review ofWorld Energy, http://www.docin.com/p-33515378.html.

生产总量 篇2

2007年5月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后,政府开始干预生猪市场。如果把这种干预作为一种常态看待,我们分析生猪市场应从2008年开始。因为从此政府的干预打破了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的自然状况。从1996—2008年,中国生猪产量年均增长2.1%。2008年的总需求总供给刚好达到一种相对均衡的状况。假定2008年进入生猪生产正常年份(包括生猪养殖收益、城镇居民购买猪肉的价格,生猪总出栏量、存栏量均处于正常水平)。2008年我国总人口13.28亿,猪肉产量4620.5万吨,人均年消费猪肉34.8公斤,大概念是中国人均每天二两肉[2]。那么,我们即可以假定中国2008年以后每年猪肉总需求为Xt+1=Xt×N%(系数)

[3]。供给多于这一数量,表现为生猪价格下跌;少于这一数量,通过价格上涨抑制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如果以4620万吨猪肉作为2008年总有效需求,按13.2头[4]猪折合1吨肉计算,那么当年需出栏的生猪量约6.1亿头。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数据推导,每头能繁母猪每年能提供15头左右上市育肥猪(一般情况下,母猪每年可生育2.2窝仔猪,仔猪哺乳期死亡率平均为20%左右,育肥期死亡率平均为10-15%),那么,实际需要能繁母猪约为4100万头。相应地正常的生猪存栏数应为4.2亿头左右。如果全部采用人工受精,一头公猪精液可满足700头母猪之需;如自然受精,一头公种猪可满足70头左右的母猪。按现行散养户占42%,规模户[5]占58%匡算,每年需要公种猪26万头左右。

综上所述,从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角度分析,结论是:

(1)2008年需要猪肉约4620万吨,(日均13万吨,165万头猪);

(2)需要能繁母猪约4100万头,种公猪约26万头;

(3)生猪常年存栏应控制在4.2亿头左右。2008年以后年份,可按经验公式Xt+1=Xt×N%等比例推算。

报备剧总量下降 篇3

湖南继续偶像路线

《落跑甜心》是由华影盛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湖南卫视、天娱传媒及搜狐公司联合投资制作的青春偶像电视剧,根据石文华同名青春爱情小说《落跑甜心》改编而成,描写的是一群年轻人寻找爱情和友情的故事,被媒体称为内地版的《绯闻女孩》。这部电视剧将于明年暑期档推出,与《一起再看流星雨》第三部先后登陆湖南卫视。本剧由台湾偶像剧导演王明台执导,演员包括湖南卫视“快男”、“超女”的艺人。据悉,《落跑甜心》依旧会延续湖南偶像剧的广告植入操作模式。

此外,湖南卫视还将联合天娱、华影盛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拍摄偶像剧《超级明星的秘密》,讲述被视为“奇迹少女”的当红偶像裴娜的生活、工作和爱情。

华谊电视剧《余震》

根据小说《余震》改编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上映后突破6亿元票房,华谊兄弟决定再次用电视剧演绎一次同名故事。此次报备的电视剧《余震》,讲述的依然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一家四口的遭遇——父亲当场丧命,母亲在救儿子还是救女儿“二选一”的艰难抉择面前选择了救儿子,女儿却奇迹生还,但她和母亲的一生都在地震余波中纠结和煎熬。

电视剧《余震》由华谊兄弟公司李波工作室制作,笔墨着重于震后一家人的生活和情感,主打家庭、亲情牌,主题和电影完全一致。据李波介绍,正是《唐山大地震》的成功才让他们有了拍摄《余震》的想法。

《步步惊心》又“穿越”

中国绿色食品年生产总量超亿吨 篇4

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市场信息处处长何庆说,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已达到6418家,产品总数超过1.68万个。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包括农林及加工产品、畜禽类产品、水产类产品、饮料类产品等四大类57个小类,年生产总量已超过1亿吨。今年的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

据介绍,目前全国还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33家,基地面积达到1.03亿亩,每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6.5亿元以上。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00家,省级龙头企业超过1000家。包括农田、果园、茶园在内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面积达到了2.5亿亩。

总量控制指标申请报告 篇5

衡南县环境保护局:

我公司拟投资2474万元在衡南县三塘镇三塘村刘家湾组棚户区对危、旧房屋进行改造,总建筑面积28817平方米,共建设住房198套,该项目已委托北京文华东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环评预测该项目化学需氧量 ≤3.70t/a,氨氮≤0.56t/a。因项目需要,特向贵局申请分配给我公司化学需氧量 ≤3.70t/a,氨氮≤0.56t/a 指标,请批示。

“社会融资总量”调控难题 篇6

由于中国长期以M2和人民币新增贷款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经济主体对这两个指标与GDP、CPI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已经存在明确的认识,但对社会融资总量与GDP、CPI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缺乏必要的经验,对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认识不深刻。

首先,社会融资总量指标统计仍有待完善。尽管中央银行对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口径进行了全面解释,但社会融资总量统计显然存在缺陷,以此指标开展货币政策调控将面临一定的困难。

地方社会融资总量统计指标仍在完善探索,给地方金融调控带来一定的困难。与中国GDP统计不等于各地方GDP统计之和的情况类似,全国社会融资总量与各地方融资总量加总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北京为例,这里集中了大量金融机构总部,很多银行总行自营业务既包括了在北京的业务,也包括了京外业务,而如何准确区分这两部分业务,尽管对全国社会融资总量指标没有影响,但对不同的地方则具有不同的意义。社会融资总量统计还涉及到证监会、保监会、发改委等各个部门,不同部门的沟通协调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指标统计的准确性和发布的时效性,可能会降低这一指标的应用价值。

其次,社会融资总量与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稳健性仍待检验。

由于历史数据缺乏,社会融资总量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仍待检验。目前社会融资总量数据仅能溯至2002年,且未公布月度和季度数据。尽管实证分析表明,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社会融资总量与GDP、CPI、消费、投资和工业增加值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相关系数要高很多,但由于历史数据缺乏,无法对变量间相关关系的稳健性进行检验,以此为据开展调控,理论基础值得商榷。

第三,社会融资总量指标的可控性面临挑战。

就中国目前情况而言,有效控制社会融资总量仍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一方面,社会融资总量涉及到更多的融资方式,融资需求和供给更难以把握。很多直接融资方式的规模,如股票发行,企业债的审批,受政策性影响非常大;非信贷融资主体融资行为的自主性更强,更容易受经济波动和预期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金融创新等活动衍生出来的融资需求又难以掌握。

另一方面,从已有经验来看,即使是比较容易控制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指标,也大多难以实现既定调控目标。因此,尽管社会融资总量与宏观经济关系更紧密,但其可控性上却不如传统的M2等货币中介目标。

第四,要看到以社会融资总量为中介目标开展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尚不确定。

即使不考虑数据的可测性和可控性,如果仅根据社会融资总量与GDP、CPI等指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相应的社会融资总量,并以此目标进行调控,那么这种仅是以历史数据得到的计量关系进行宏观调控,长期来看也将很可能是无效的。

生产总量 篇7

关键词:总量控制,清洁生产,经济环境,战略

2012年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署了第五十四号主席令, 颁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并于2012年7月1日开始在全国实行。

《决定》中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以及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 必须依照规定, 组织、实施清洁生产。

《决定》中同时强调: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或者在清洁生产审核中弄虚作假的, 或者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不报告或者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生产综合协调的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 拒不改正的, 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 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多年来国内外的实践充分证明:清洁生产是现代工业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它是在保证追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其“节能、降耗、减污”的中心内容决定了清洁生产是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必然选择[1]。

1. 清洁生产的由来及其意义

1.1 清洁生产的由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在解决环境污染方面都付出过巨大的代价, 但却收效甚微, 其主要原因是把精力和资金都用在了污染的治理上, 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 使得各国政府和国际环境组织在采取越来越严厉的环保政策的同时, 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污染控制方式。“清洁生产”这一术语就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 (UNEPIE/PAC) 于1989年5月提出的。其定义为:清洁生产 (cleaner production) 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 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这两方面的内容。清洁的生产过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毒性。而清洁产品则是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中, 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所对于人类的环境影响。

清洁生产是通过应用专门的技术、改进工艺技术和管理来实现的。

清洁生产不包括末端治理技术, 如空气污染控制, 废水处理, 焚烧或填埋等。

清洁生产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最有效手段, 是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2. 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意义

2.1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2.1.1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和原材料替代污染严重的能源和原材料;

2.1.2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的产品替代污染严重的产品;

2.1.3选择消耗低、污染轻、经济效益高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替代消耗高、污染重、经济效益差的落后技术和装备以提高各种原材料的加工深度, 从而避免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

2.1.4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有害因素, 如高温、高压, 低温、低压, 易燃易爆、强电磁、强振动及放射性等的危害;

2.1.5积极开展生产过程中物料的回收利用和循环套用, 实行物料的厂内循环;

2.1.6强化管理, 精心操作, 不断完善生产工艺规程, 提高各种设备运行率、完好率, 减少原材料及能源的无谓消耗和污染物的“跑、冒、滴、漏”;

2.1.7合理组织生产过程, 采用简便可靠的操作控制;变间断生产为连续生产, 变开路生产为闭路循环, 降低物资消耗定额;

2.1.8对少量实在无法开展再利用的废弃物, 选择高效、低耗、少费用的处理设施实行净化处理。

2.2 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

2.2.1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2.2.2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节能、降耗、减污、降低产品成本和废物处理费用;

2.2.3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反复利用产品能力后, 使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的机会大大增加, 绿色市场的诞生促使具有环境标志的产品更具竞争力;

2.2.4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降低末端处理处置负荷及费用;

2.2.5避免或减少末端处理可能产生的风险, 如填埋, 贮存的泄漏, 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等的二次污染;

2.2.6改善生产环境和操作条件, 最大限度地替代有毒有害产品及原材料和能源。

3. 清洁生产所必需的条件

3.1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清洁生产是通过应用专门技术, 改进工艺技术和管理态度来实现的, 技术进步是推行清洁生产的首要条件。

3.2需要一定的投资做保证。对于一些生产工艺落后, 设备陈旧, 采用无费用、低费用的治理方案不能奏效的生产线, 确需改变旧工艺, 更新旧设备, 这就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加以完成。

3.3需要培训一批掌握清洁生产知识和清洁生产审计方法的人员。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计是其实行清洁生产的重要前提和手段, 这就需要培训既掌握清洁生产知识又熟悉清洁生产审计的专业人员。通过他们最终实现企业的清洁生产。

4. 清洁生产在污染物总量控制中的显著效应

案例一:山东某化工企业通过100个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一年中节约电石678吨, 节约电石泥2.61万吨, 节约氯化氢气体约138.24万m3, 节约清水用量21.9万吨、蒸汽5.64万吨, 节电378.58万kwh。减少废渣生产8850吨, 减少电石粉尘1.56吨, 减少废水排放9.2万吨, 减少COD排放9.4吨, 年获得经济效益5100万元[2]。

案例二:苏州市高新区4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 一年中节电3783.33万kwh, 节水347.03万吨, 节约天然气1399.33万m3, COD减排36.53吨, 二氧化硫减排77.5吨[3]。

案例三:青藏铁路公司西宁机务段通过实施15项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 每年创造经济效益100.4万元, 机车柴油单耗从38公斤/万总重吨公里降到37.16公斤/万总重吨公里, 每年节电89.9万度, 节约新鲜用水21.3吨, 年减少污水排放约1000吨, COD排放量减少6.6吨。

生产总量 篇8

下图显示的是中国煤炭生产情况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中国煤能源消费总量的比较情况,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不断增长状态,从2000 年的99776.25 万美元增加到2012 年的534123 万美元,13 年中增加了434346.7万美元,年均增长33411.29 万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0.20%,并且,可以看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不断增长,从2007 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增长量大于煤炭生产量和煤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量。从下表也看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 年开始增长率不断扩大,2001 年时中国GDP年均环比增长率为8.3%,然后增长率不断扩大,到了2007 年时我国GDP环比增长率已经增加到14.2%,然后这一环比增长率开始逐年减少,到了2012 年时已经降低到7.75%,见下图。

在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煤炭生产量尽管也不断增加,但在不同时段增长情况却是不同,从下图可以看出中国煤炭生产量在2000 年时只有138418.5 万吨,此后两年中国煤炭生产量尽管增加,但增加量小,增长率都没有超过6%,此后中国煤炭生产量急速增长,2003 年环比增长率达到最高18.35%,然后随着中国煤炭消费量的快速增长,中国煤炭生产量仍然处于快速增长中,但是总量虽然增长而每年的增长率却是不断减少,从下表可见,以2004 年为拐点,尽管我国煤炭生产量在逐年增长,但增长率却是逐渐降低,2004 年的增长率比2003 年的增长率减少了2.67 个百分点,2005 年的增长率比上年的增长率降低更是达4.99 个百分点,到了2008 年时增长率已经降低到4.1%,此后我国煤炭生产量增速变快,但到了2012 年时又减少到3.67%。

中国煤能源消费总量历年的变化与煤炭生产量历年的变化情况基本相同,2000 年至2002 年之间中国煤能源消费总量处于增长中,但增长缓慢,这与我国煤炭生产量在这一期间的变化一样,同样,在2003 年时,我国煤能源消费总量突长,达到180587 万吨,比2002 年增长18.59%,此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消费的快速增长,煤能源消费在此期间也快速增长,煤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快速增长,且增长率在2006 年之前都在10%以上,此后,除了2011 年煤能源消费增长率比较高以外,其余年份我国煤能源消费总量尽管量上逐年增加,但每年增长率都很低,2012 年比2011 年的增长率只有2.83%,见下图。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煤炭生产量和煤能源消费总量的单位为万吨,中国GDP的单位为万美元。

综上分析,无论是煤炭生产量还是煤能源消费总量都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变动而变动,从图可见,国内生产总值和煤炭生产量以及煤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动趋势是一致的,三者都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图中我国煤炭生产量以及我国煤能源消费总量图形曲线基本重合,从上表可见,每年我国煤炭生产量以及煤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的趋势基本一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率增加时煤炭生产量以及煤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也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率减少时煤炭生产量以及煤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也减少。以上分析预示着我国煤炭生产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有一定关系,也预示着我国煤能源消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有一定关系,因此,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对煤炭生产量和煤能源消费总量是否有影响以及有怎样的影响成为本文的主要研究。

数据来源:数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所得。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煤炭生产和煤炭消费关系的研究主要有:

畅军锋(2015)通过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煤炭消费总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煤炭的消费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GDP增长速度放缓,对煤炭的相对消费量逐年下降。张静(2010)对1978-2008 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与煤炭消费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GDP与煤炭消费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方程的弹性系数对我国未来煤炭消费量的预测方法是有效的。刘海滨,吴必善(2014)结合我国煤炭产能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线性关系,提出煤炭合理产能调控区间以缓解当前各煤炭基地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库存压力及相关经济问题。以上文献主要研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煤炭消费量和煤炭产能和煤炭库存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国内生产总值与煤炭生产量和煤炭消费总量之间的关系。

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煤炭生产量关系实证分析

利用最小二乘法(OLS)实证分析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煤炭生产量之间的关系,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将数据进行对数处理,研究的具体模型为:

在式(1)中,CP表示中国煤炭生产量,GDP表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β0表示截距,β1表示我国煤炭生产量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弹性。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表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的不断扩张,生产的不断增加,我国经济的各方面对煤炭的需求将增加,进而刺激煤炭生产量的增长,相反,如果我国经济发展缓慢,国内煤炭生产也会减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煤炭生产量也应该增加,即 β1>0。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度数据和煤炭生产量年度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回归后的模型如式(2)。

从回归结果看,模型拟合优度较高,方程F值的概率值很小,方程通过F检验,LNGDP的系数值的T统计量为17.06036,T统计值的概率值也很小,系数值通过了T统计检验,说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中国煤炭生产量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

三、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煤能源消费总量关系实证分析

利用最小二乘法(OLS)实证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煤炭消费总量之间的关系,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将数据进行对数处理,研究的具体模型为:

在式(3)中,CC表示中国煤炭消费总量,GDP表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θ0表示截距,θ1表示中国煤能源消费总量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弹性。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表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投资的扩张拉动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会刺激煤炭需求的增加,煤炭消费将增长,相反,如果我国经济发展变慢,中国煤炭需求也会减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煤炭需求量不断增加,煤能源消费总量也应该增加,即 θ1>0。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度数据和中国煤能源消费总量年度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回归后具体模型如式(4)。

从回归结果看,模型拟合优度较高,方程F值的概率值很小,方程通过F检验,LNGDP的系数值的T统计量为15.69662,T统计值的概率值也很小,系数值通过了T统计检验。说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中国煤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实证结果验证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会刺激中国煤炭生产量增加这一推论,从长期来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l%,我国煤炭生产量将需要增加0.563538%,一般情况下,国家经济总是处于发展中,那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煤炭生产量也应该不断增加,无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还是中国煤炭生产量尽管这几年绝对量都在不断增长,但两者的增长速度都放缓,特别是我国煤炭生产量的增速在2012 年只有3.67%,我国煤炭生产量增速尽管小,但煤炭产量仍然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时考虑了环境的保护,为了保护环境,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煤炭使用,另外,我国煤炭生产成本高,销售价格高,在世界煤炭市场不具竞争力,因此,从2009 年开始,我国煤炭进口量增加,进口煤炭的增加,对我国煤炭生产产生巨大影响。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受世界经济的影响发展放缓,同时我国的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开始调整,煤炭行业也不可避免地进行调整,小煤矿企业关停并转,煤炭企业规模调整,煤炭企业不断改革,不断加大技术投入以提升竞争优势。

实证分析结果也验证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对我国煤能源消费总量具有拉动作用这一推论,从长期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l%,煤能源消费总量将增加0.553042%。我国经济的发展会刺激各行业的发展,投资增加,各行业煤能源消费增加,但我国煤能源消费量的增加速度远没有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速度快,从上表可见,从2007 年开始中国煤能源消费总量的每年增长率基本只有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率的一半,这也验证了方程式(4)的结果,煤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的降低,除了与我国经济发展放缓有关外,还与中国环境保护有一定的关系,煤炭消费量的减少,自然会使煤炭生产量减少。因此,煤炭企业应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现状及国家产业政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

参考文献

[1]畅军锋.基于GDP的增长对煤炭消费量的预测与探讨[J].甘肃科学学报,2015,27(2):104-107

[2]张静.中国GDP与煤炭消费量的相关性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9):77-79

没有总量一事无成 篇9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环节中, 生产起决定作用。就生产和分配的关系来讲, 生产什么才能分配什么, 生产多少才能分配多少。这就是说, 首先要做蛋糕, 才谈得上分蛋糕;蛋糕做得越大, 人们分得的蛋糕才能越大。辽宁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 在相当一段时期内, 做大蛋糕仍是辽宁省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八年来, 辽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装备制造业优势日益凸显, 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 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多项经济指标突破历史最好水平, 可谓成绩喜人、亮点纷呈。辽宁地区生产总值继2009年超过上海跃居全国第七位后, 2011年又成功突破2万亿大关, 比2007年将近翻一番, 比2003年增加两倍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继2007年突破1000亿元后, 2010年又超过2000亿元, 2011年达到2640.5亿元, 实现了三年翻一番。在经济增长、财政增收的同时, 辽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全国第十五位上升到第九位, 达到203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千元。2011年辽宁人均GDP达到5万元, 稳居全国第六位。辽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超过东北振兴以来及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 连续上了几个台阶, 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百姓福祉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 辽宁与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世纪90年代初, 辽宁经济总量虽低于广东、江苏和山东, 人均GDP却略高于这些沿海发达省份。而到2011年差距日渐增大, 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广东的2/5, 不及江苏、山东的一半,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不足广东和江苏的一半。外向型经济发展更为薄弱, 进出口总额仅为广东的1/10、江苏的1/5、浙江的1/3、山东的1/2。人均GDP比广东少700多美元, 比江苏、浙江少近1500美元。

辽宁与一海之隔的韩国相比, 土地、人口等基础条件十分相似。1962年韩国人均GDP为100美元, 而辽宁早在1952年人均GDP就达到这一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韩国。但是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后, 经历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推动了经济起飞和工业化进程, 创造了“汉江奇迹”。2010年, 韩国GDP重新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 人均GDP达到23000美元。相比之下, 辽宁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仅相当于韩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

面对巨大的差距, 辽宁没有理由放缓前行的脚步。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 保持当前强劲的发展势头, 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尽快缩小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差距。

(二)

经济总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反映, 也是综合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 更是逐鹿世界经济政治舞台的核心力量。纵观世界发达经济体, 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地区不是首先完成了总量的积累, 再去实现质的提升, 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二战后, 美国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 何以实施马歇尔计划, 向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乘机使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货币, 成就其霸主地位。20世纪50年代以来, 西欧各国如果不是势单力薄, 何必历尽艰难险阻建立欧洲联盟并进行六次扩容, 实施政治经济一体化, 壮大经济总量, 力争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规则的重要制定者。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在创造世界经济史上成功典范的同时, 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分量倍增。

国家之间这样, 国家内部亦是如此。广东如果没有占全国近11%的GDP和27%的进出口总额, 其经济走势何以成为中央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江浙地区如果没有占全国22%的GDP和59%的民企500强, 又如何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和产业政策的风向标。扩大经济总量对于辽宁这样的老工业基地来说更为重要。没有一定经济总量的积累, 就不能在短期内实现经济起飞和快速发展;没有经济总量的积累, 就谈不上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高;没有经济总量的积累, 就不可能有充分的就业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没有经济总量的积累, 也很难从根本上化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种种矛盾, 更谈不上社会稳定。

自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以来, 广东、浙江、山东凭借良好的基础条件, 冲破经济发展的制度性束缚, 或以投资拉动或以出口导向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虽然选择的具体发展模式不同, 但都是以总量扩张来实现经济的发展。广东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缘条件和先行开放的政策优势, 建立起全国出口加工贸易基地和国外制造业的承接地, 其经济总量在1998年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香港、2007年超越台湾, 目前雄踞全国之首, 并有可能在2012年超过韩国。江苏同样选择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采取产业和项目引进型方式, 通过建立工业园区, 以招商引资为手段, 构筑全国工业和出口大省, 今年经济总量预计突破4.8万亿元。山东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 以政府为主导, 以投资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以大型企业集团为支撑, 发展重化工业, 迅速扩大规模,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些经济大省, 无论采取了什么发展模式, 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首先完成经济总量积累, 而后进入稳定增长期。

由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 辽宁不能采用当前沿海发达省份的发展思路。在上世纪最后十年里, 沿海经济大省抓住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 竞相引进外资, 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经济总量迅速壮大。而辽宁在这个时期却把主要精力用于解决国企倒闭、职工下岗等社会问题上, 错失了十年发展黄金期。辽宁现在还处于经济总量扩张的补课阶段。

老工业基地振兴赋予辽宁发展新的活力, 给予辽宁实现赶超的难得机会。金融危机以来, 发达省份放缓脚步进入调整期, 这正是我们弯道超越的最佳时机。在经济起飞阶段, 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份的经济增速都在13%-15%之间。近两年来, 辽宁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发展速度是符合自身发展周期和阶段特征的。相反, 我们如果不抓住机会, 做大总量, 就会被其他兄弟省份超越;如果不做大总量, 乘胜追击, 追赶发达省份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如果不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 改善民生的目标和社会发展任务都难以实现, 全面振兴的规划也势必落空。所以, 无论选择哪一种发展模式, 我们都要把做大总量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

“事非经过不知难。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 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实现充分就业、提高人民福祉就是一句空话。”“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 不管多么小的问题, 只要乘以13亿, 那就是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 只要除以13亿, 那就成为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和2003年美国哈佛大学讲演时的经典之句, 其中蕴含的理念与思想发人深思。2010年, 在20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确保强劲增长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了2012年工作的总基调, 那就是要“稳中求进”, 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种种迹象表明, 保增长是基础, 调结构是手段, 做大经济总量才是核心。在贯彻落实中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基础上, 辽宁提出要“稳中求快”, 要把一季度“开门红”、上半年“双过半”、全年“两个不低于”的目标咬住, 适应了当前辽宁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可否认, 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过程中, 出现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 但这些问题总体而言是发展中的问题, 也唯有靠发展才能解决, 不能因为问题的出现就放慢发展的脚步。在2011年11月中美商贸联委会上, 王岐山副总理明确表示,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确保经济复苏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不平衡的复苏比平衡的衰退要好”。事实上, 不平衡是绝对的, 平衡是相对的, 没有哪一个发达经济体是靠压速度调结构, 实现分配公平的, 也没有哪一个发达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是保持绝对平衡的。几十年来, 中国“经济蛋糕”也就是在“水多加面, 面多加水”的过程中一点点做大的。

虽然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 但是, 经过多年大规模建设, 辽宁经济总体运行良好, 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总量扩张呈加速态势, 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我们必须把这一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保持下去, 坚信没有总量一事无成。在老工业基地已经进入全面振兴“登顶”阶段和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决战时期, 特别需要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 把做大经济总量作为现阶段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百舸争流千帆进, 乘风破浪正远航。全省上下统一认识, 咬定青山不放松, 就一定会在辽宁发展史上续写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摘要:辽宁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 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与东南沿海发达省份、韩国的差距, 在相当一段时期内, 把做大经济总量作为我省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贵州出台总量控制台账制度 篇10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 (作者:詹爱华) 贵州省不久前出台《“十一五”贵州省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台账制度 (试行) 》, 对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做到心中有数、控之有据。

据了解, 《“十一五”贵州省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台账制度 (试行) 》明确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台账由各级环保部门牵头, 统计、经贸、建设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建立, 规定了工业主要污染总量控制台账、 生活及其他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台账、 总量指标占用量控制台账的建立方法, 明确了环保、 统计、建设、经贸等部门在总量控制台账的收集与处理工作中的职能, 对总量核查内容与形式以及总量数据发布方式等, 作了明确规定, 并要求各地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系统目标考核内容。

中国能源总量的消耗预测 篇11

[关键词]灰色预测模型;能源消耗

一、引言

中国虽然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能源是有限的,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一直提倡的。能源是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基础,能源短缺就会抑制社会发展,进而阻碍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虽然近些年能源短缺的局面有所好转,但是从长远来看,合理利用资源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做好未来能源预测,为能源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利于我国经济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得到31期全国能源消耗总量y的时间序列如下表一所示:

二、预测方法介绍

2.1灰色预测法

灰色预测法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一般是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GM(1,1)模型进行预测。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步骤如下:

原始序列:

对原始序列进行一次累加生成,得到新序列:

构造系统矩阵B和数据向量Yn

(4) 求待估计参数向量

GM(1,1)模型中参数向量,其中的a,u都是常数,可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

(5) 确定GM(1,1)模型的形式

t=1,2,3……n-1

上式就是数列的预测公式。

(6)求原始数列的预测值

由于上式是对一次累加生成数列的预测值,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累减生成法求得原始数列的预测值。公式如下:

(7)利用历史数据对数据模型进行精度检验,若通不过检验,则利用残差对原模型进行修正。

2.2灰色模型预测

根据历史数据序列x(0),做一次累加得到生成序列

进行矩阵运算得到发展灰数a=-0.050814196,μ=258992.1173,得到预测模型为:

2.3残差检验

将得到的序列x(1)进行一次累减生成预测序列x(0),将预测值与真实值比较得到绝对误差序列et为:

△(0)={0,1338.651788,2273.716487,2385.661674,202.7264055,5911.485433,1809.201255,3684.633277}

相对误差序列为:

φ={-0.004772241,0.007801448,0.00777983,0.000623891,-0.016986929,-0.005001496,0.009825689}

计算相对误差后发现相对误差几乎都小于1%,模型的精确度较高。下面进行关联度检验,当ρ=0.5时,关联度大于0.6时就可以通过关联度检验了。由残差的绝对序列可知

。然后根据公式

计算每个序列值的关联系数,再求平均得到关联度r=0.653957543。本文取ρ=0.5,r>0.6,因此模型通过了关联度检验。模型既通过了残差检验,又通过了关联度检验。

三、G(1,1)模型用于宏观经济预测

由上面结论可以推到出中国能源消耗的预测模型为:

四、小结

由上文可知灰色预测模型对我国2006-2013年的全国能源消耗总量数据做了出色的解释。因此,笔者运用灰色预测法大胆的对中国未来5年的能源消耗进行了预测,其预测值可信度较高,对政府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和能源发展战略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9.

[2]徐国祥编著.统计预测与决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刘勇,汪旭辉.ARIMA模型在我国能源消费预测中的应用.经济经纬,2007,

[4]潘志刚,韩颖.组合预测法在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预测中的应用.商业研究.2006,(20).

作者简介

股指期货不能增加财富总量 篇12

股指期货起源于期货交易, 期货交易从物物交换———现货交易——现货远期交易发展形成。

现货交易是通过商品换取货币, 然后用货币换回所需商品的交换方式。

现货远期交易指现货商品的买卖双方通过签订合约, 把商品和货币的互相换位推后于未来某一日期的交易方式。

期货交易指在期货交易所进行的期货合约的买卖行为, 具有交易合约标准化、交易集中化、双向交易、对冲机制、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杠杆机制等特点。

1977年, 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 (KCBT) 向当局提出开展股票指数期货业务。1982年2月24日, 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 (KCBT) 率先推出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后来, 美国本土及其他国家 (地区) 的期货交易所陆续推出各种股票指数期货业务。1986年5月6日, 香港期货交易所推出恒生指数期货业务。2010年4月16日, 我国正式开始股指期货交易。

二、现货交易、现货远期交易、期货交易均能增加财富总量

张三有两条鱼, 如果全部自己食用, 第二条鱼的价值小于第一条;李四有两只鸡, 如果全部自己食用, 第二只鸡的价值小于第一只。两人分别将自己拥有的第二件产品与对方交换。对张三而言, 食用价值较小的第二条鱼换成食用价值较大的一只鸡, 鸡的价值大于鱼;对李四而言, 食用价值较小的第二只鸡换成食用价值较大的一条鱼, 鱼的价值大于鸡;对两人而言, 一条鱼等于一只鸡。这种交换和流转是双赢, 虽然物质总量没有增加但是财富价值总量却在增大, 究其原因, 交换使第二条鱼从价值低的区域———张三, 流向价值高的区域———李四;使第二只鸡从价值低的区域———李四, 流向价值高的区域———张三。物物交换增加、创造财富。

汽车经销商以200万元的价格出售一辆汽车。汽车经销商之所以出售, 因为对其而言该汽车的成本、价值只有180万元, 200万元大于180万元, 有利可赚。一位只有200万元的人之所以没有购买, 因为购买后他面临无钱购房、无钱投资发展的艰难局面, 该车给他带来的实际使用价值小于200万元钞票的价值, 以货币定量该车给他带来的实际使用价值可能只有170万元。但是一位非常富裕的人将这辆汽车购走, 这辆汽能给他带来显示富裕、被人羡慕的感觉, 以及有可能带来更大的项目和财富。以货币定量这位非常富裕者使用该汽车的实际价值可能是240万元, 大于200万元钞票的价值。对买卖双方而言, 此辆汽车等于200万元。但是一旦成交出售, 汽车从180万元的低价值区域上升到240万元的高价值区域, 财富增加且双赢。

现货交易、现货远期交易、期货交易均以货币为中介实现商品的流转, 这种流转均使商品从低价值区域上升到高价值区域, 财富总量在增加。

三、股指期货不能增加财富总量

摇色子双方对赌, 一方押大、一方押小, 赢方赢了500元, 那么输方必然输掉500元。输方的500元流进赢方的口袋仍然是500元, 并没有变成501元, 赢方此次赢钱, 绝不会导致输赢双方的财富总量会增加。这种游戏资金的流转是翘翘板, 上翘的量等于下斜的量。

参与股指期货交易, 一方看多、一方看空, 双方对赌。一方通过股指期货赚了2万元, 必然意味着另一方亏损2万元, 一赢一输, 绝非双赢, 赢的量等于输的量, 财富总量恒定。股指期货的实质是投资人之间通过股指期货合约看多、看空的对赌来等值、等量转移货币的平台而已, 性质完全等同于摇色子押大、押小的赌钱游戏, 二者唯一区别是摇色子赌钱能准确知道谁输谁赢, 而股指期货市场中输赢双方互不知道对方姓名而已。

投资股票本质是投资人间接、直接办企业, 是棉花加工成布料、布料加工成衣服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有新的财富创造和产生, 是财富总量增大的行为。参与股指期货的资金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分为多、空两方在一个财富总量恒定的领域进行对赌。推出股指期货交易业务, 使一部分资金从财富总量增大的领域流进一个财富总量恒定的领域, 必然会降低经济的发展。没用理由减缓财富的增加, 没用理由将资金沉淀在个一个财富总量不能增加的领域。

四、股指期货的诱惑

所有股指期货的教科书均是这样定义它:“大盘下跌, 如果投资者判断正确, 并在下跌之前建立股指期货空头合约, 则可实现套期保值。”其机理是股票下跌之前建立股指期货空头合约必有盈利, 可以弥补他持有股票市值的缩水, 从而实现其资产、财富的不缩水、保值。但是股票下跌之前建立股指期货空头合约必有盈利, 客观上必须面临、承担股票、股指上涨的风险和可能。如果大盘不降反升, 那么股指期货空头合约必然亏损, 必定会吞食股票的增值。套期保值是通过付出股票增值和手续费这两个巨大成本和代价来实现的。

投资者之所以不能清晰认识到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成本和代价, 原因有一下四方面。

1. 保值的诱惑和忽悠

“大盘下跌, 如果投资者判断正确, 并在下跌之前建立股指期货空头合约。”的结果是赚钱, 这个赚钱建立的前提是后市判断准确。实际操作中准确判断后市是有可能, 并非肯定能, 即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有可能赚钱。人们几乎每天能听到“有可能赚钱———有可能赔钱”、“保值———增值”的言语, 但是从未、很少听过“保值———有可能赔钱”、“有可能赚钱———增值”的言语。“有可能赚钱”与“有可能赔钱”是孪生姐妹, “有可能赚钱”会让人们立刻联想到“有可能赔钱”;“保值”与“增值”是孪生姐妹, “保值”会让人联想到“增值”。股指期货实质是有可能赚钱, 但是发明股指期货的高人并没有用“有可能赚钱”来准确显示股指期货的特性, 而是给它戴上一顶“套期保值”的帽子。用“保值”让人联想到“增值”代替、掩盖“有可能赚钱”让人们联想到“有可能赔钱”, 诱导投资者积极参与股指期货交易, 不管股市上涨还是下跌他们都能坐收渔人之利。

2. 给投资者吃后悔药

股票上涨意味着财富增加, 没有人担心上涨, 但是所有人都害怕下跌, 下跌之前没有抛出股票, 后悔不已。“下跌之前建立股指期货空头合约”可以赚钱, 犹如一剂后悔良药缓解、消除后悔的痛苦心情, 使投资者立刻对他着迷, 不能清晰认识到“下跌之前建立股指期货空头合约”的前提是“如果判断正确”。“大盘下跌, 如果判断正确, 并在下跌前建立股指期货空头合约。”这是典型的事后诸葛, 知道了下跌后果之后, 仍然沉浸在下跌仍未发生而采取有利于财富增加的一种美好假想中, 这个美好的假想实质是人们追求财富本性的下意识产物。在每一次操作之时, 人们并不是准确知道结果的, 投资是今天对明天的猜测和判断, 而不是知晓了明天的结果在今天稳操胜券。在每一次操作之时, 人们的头脑中是没有损失的, 头脑中流淌着的是判断正确的喜悦, 无意间相信此次一定会成功, 不能清晰地看到每一种赚钱途径都是有风险的。

3. 暴利的诱惑

马克思曾说过;“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 他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 他们将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 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 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股指期货, 采用保证金制度, 杠杆的放大机制使参与股指期货存在暴利的可能, 使许多投资者蠢蠢欲动。暴利的可能就意味着有可能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他们为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这个不稳定因素产生的副作用远大于一夜暴富群体对社会增加的利好作用。

4. 增加税收的假象

推出股指期货后, 国家税收名录中增加了一个股指期货印花税, 其实由股票交易印花税、增值税等转移过来。资金沉淀在财富总量恒定的领域给国家上缴的税收肯定要小于财富总量增大的领域, 但是税收名录的增加会给人们造成一种税收收入增加的错觉。

摘要:现货交易、现货远期交易、期货交易均以货币为中介实现商品的流转, 这种流转均使商品从低价值区域上升到高价值区域, 使财富总量在增加。股指期货的实质是投资人之间通过股指期货合约看多、看空的对赌来等值、等量转移货币的平台而已, 本质是零和游戏, 不能增加财富总量。推出股指期货交易, 使一部分资金从财富总量增大的领域流进一个财富总量恒定的领域, 必然会降低经济的发展。所谓的套期保值、规避系统风险, 是一部分人利用投资者追求财富的本性和惧怕股票下跌的心理, 实现他们渔人之利的谎言。

上一篇:中药种植业下一篇: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