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的形象性问题

2024-09-25

英语的形象性问题(精选12篇)

英语的形象性问题 篇1

很多学者从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出发,认为思维差异体现为语言差异,或者思维差异决定语言差异,因而得出结论汉语形象性表达丰富,而英语抽象性表达缺乏。伏春宇、杨炳钧对此提出了质疑,通过分析语言形象性的心理基础及形象语言的特点,得出结论:形象性是语言共性,形象性上英语并不比汉语逊色。(伏春宇、杨炳钧,2006)笔者支持伏春宇、杨炳钧的观点,并且拟从语言符号学的角度进一步证明。

1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思维差异体现为语言差异这种观点认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与语言是一回事。没有语言也就没有思维,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思维是无声语言,语言则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又反过来影响思维,甚至决定主体关于现实世界的图景,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的界限就是人们认识的界限。可是这种观点失之偏颇。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主体对于世界图景的认识、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但是决定主体对世界图景认识的终极依据必然是现实世界。而且,这也无法解释人类为何拥有超越民族的关于世界的客观知识和科学知识。

伏春宇、杨炳钧(伏春宇、杨炳钧,2006)认为决定语言差异的应是民族风俗习惯、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而不是思维差异。用思维定势来诠释汉语的形象性和英语的功能性本身恐怕也是一种思维定势,是不科学的。不过,他们所引用的贾玉新的话:“在思维方式方面,中国人未必都是重直觉和辩证或以圆式思维为主,而美国人也不一定都重演绎和逻辑或以线式逻辑思维为主。”(R.&Scollon,2000)并不能对他们的论点进行充分的证明。

思维差异决定语言差异这种观点属于“思维和语言二元论”。二元论认为思维和语言不是一回事,二者并不同源,思维先于语言也可脱离语言而独立存在,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即思维决定语言。二元论的依据有三:(1)从人类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过程来看,儿童、原始人甚至某些动物虽然没有语言,但却具有一定水平的思维活动;(2)形象性思维活动不需要借助于语言;(3)失语症患者和聋哑患者也有一定水平的思维活动。王铭玉(王铭玉,2004)对以上三个依据均提出质疑,限于篇幅我们看一看对于第二个依据的反驳。第二个依据过于绝对。这个依据认为形象性思维由人脑的右半球管控,不需要借助于语言,而只有左半球所进行的抽象思维才需要借助语言。而斯佩里的科学研究发现对此提出质疑,他发现语言不只是人脑左半球的功能,大脑的右半球也有语言和思维功能,思维和语言是大脑的整体功能,这使其于1981年荣获诺贝尔奖。此外,人的思维的形象和抽象划分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却难以实现。任何一种抽象都是在一定的感性内容的基础上形成的,现代人的形象思维的产生受语言的作用而且依赖语言,形象思维能力也是在一定的语言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所以,割裂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忽略人类进行思维是在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后进行的,并借此推断人的思维的非语言性是没有说服力的。

2 字母文字与语言形象性

传统语言学认为汉语属于象形文字,而英语是字母文字,属于表音文字。英语不像汉语使用象形表意,因而缺少形象性。伏杨(伏春宇、杨炳钧,2006)二人认为因为英语是字母文字从而否定英语的形象性有失公允。理由如下:(1)英语同汉语一样都经历了象形表意的历程。(2)英汉语都有音意兼顾的趋势。(3)英语的形象性不明显,深谙英语特点的人才能体会到。(4)形象性是语言共性,自然英语也具有形象性,并且他们从意象复合词、隐喻动词、非隐喻动词、叠音词、象声词、意象单位名词、意象句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发现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汉语和英语都具有形象性,只不过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笔者支持伏杨二人的观点,并打算从语言符号学的角度对其理由进行补充。

3 英语形象性的语言符号学阐释

英语的形象性问题可纳入语言符号学的象似性范畴。象似性(Iconicity)是指语言符号与其所指之间的可论证的相似关系,与“可解释性”、“理据性”可视为同义词。它也被翻译成“临摹性”、“类象性”、“具象性”、“动因”等。对于象似性,几位国内学者如沈家煊(1997)、严辰松(1993)、张敏(1998)、王寅(2000)等均作出过界定,但比较而言,笔者愿意接受王铭玉的定义:象似性是映照在语言符号系统单位和关系之间以及语言运用过程中的、被人感知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相似性特征。(王铭玉,2004)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抽象,是对世界的某一侧面的概括,语言具有不同层次的抽象性特征,因此语言的抽象性是绝对的,而形象性则是相对的。语言符号中有小部分直接临摹了真实世界中的客体,但两者绝不能等同。比如拟声词,尽管人类可以隐约感受到语音和语义的拟声关系,那也绝对不是,而且也不可能是自然声音的复制。再如象形字,其进入符号系统的象形理据易于寻找,可它毕竟不是图画似的临摹,就算图画也有失真的地方,何况是语言符号呢!

抽象的语言符号是如何获得形象性的呢?语言是客观事物的符号,它的根本特征是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不一定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这主要是指创制符号的情形,符号一旦成为约定俗成的交际工具后,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来表示某一事物或现象以后,对使用者具有强制性,只能被动接受,不能随意更改。现实世界经过人类的认知加工后与语言符号发生联系,也就是说现实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介。由于不同民族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语言形式也与现实世界存在各种程度的差异。语言符号学因此采用“象似度”来体现象似性在语言的不同层面及其在跨语言对比时存在的程度上的差别。“语言中任何一个实词都是概念和表象或概念和意象的结合体,但在不同的思维中的侧重不同。在表达抽象思维时,概念意义占主导地位,表象意义淡化在抽象的概念之中;在表达形象思维时,意象意义占主体,概念意义淡化而附着在意象之上,语言符号便有了能见度,使人产生形象感。”(倪宝元,1995)

语言符号的形式如果来自于其代表的客观事物,它们之间构成“同构异质”关系,符号学将这种象似性也称为语言的外部理据。词以及词以下层次的外部理据即拟声与拟象,也叫“拟声象似性”和“拟象象似性”。拟声相似性是指某些词是直接模仿与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声音而得来的,这种语言符号与其所指有自然的联系,拟声词和感叹词就是拟声相似性的极好范例。拟声分为主要(primary)拟声和次要(secondary)拟声。主要拟声是指语言形式直接模拟所指,如meow、cuckoo、neigh、hiss、moo等。但这样的拟声词数量极少。次要拟声是语言形式能部分模拟所指或相关的事物,让人产生联想,如英语dump、rumpus、thump、bump等词中的-ump给人以沉重的感觉。(严辰松,2000)Troll、scroll、enroll、roller、rolling、rotate、rotary、rotor、roam等词中的ro给人以滚动之感。(王寅,2000:4-7)英语的塞音里,噪辅音在发音时都是先关闭鼻腔通路,构成阻塞,然后在气流冲出时突然打开,产生爆破的音响效果。如:creak、shriek、screech、clap、clip、crack、slap、snap。

在表意文字中,部分文字的形象与所指相像,这是拟象相似性。但是汉语中的绝大部分符号与所表述的事物在意义上也没有内在、必然的联系。作为字母文字,英语的形象性更多的表现为拟音相似性,但也有少量的拟象象似性的例子。比如:

这首英语现代诗只有四个单词(a leaf falls)和loneliness,却被作者独具匠心地拆散竖排、分做了几段,“寂寞飘零”的抽象概念隐喻性地表现为一页落叶慢慢下落的视觉形象。(黄国文,1989)

总而言之,形象性是语言共性,汉语有形象性,英语也有形象性。同时,形象性也是语言个性,汉语的形象性主要表现在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现象中。英语的形象性更多的属于拟音相似性或拟音理据。因此,我们可以说英语同样具有形象性且不逊于汉语。

参考文献

[1]Scollon,R.&S.W.Scollo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伏春宇,杨炳钧.英语语言形象性对比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4]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5]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国外语言学,1997(3).

[6]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王寅.再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6).

[8]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9]严辰松.语言临摹性概说[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

[10]严辰松.语言理据探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

[11]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英语的形象性问题 篇2

许永全先生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时候,发明了一种英语字母(组合)对应形象记忆英语单词法,终于在1995年12月编写出版了《英语趣味形象速记法》这本书,这是中国人记忆单词的得力助手,本书处理了常用的四千几百个常用单词,非常实用。现在,Ahu就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比如:fee (费用)一词,可以把f转化为夫子,ee转化为“二姨”,然后想像一幅“(孔)夫子教二姨读书收费高”的滑稽情景,就记住了“费用”这个词意!英语字母(组合)对应形象一览表

...ei(y)oua

头,老头

偷,阿

.. au 头油b

伯,鼻

笔,病

ba 爸

be 鼻医

bi 病人

bo 冰球

乒乓球

bu 病房c

西,西施

袭,洗

ca 洗头

西方老头

ce 西医

西衣

ci(y)袭人

西人

co 西欧

西院

cu 西屋d

弟,地

笛,敌,德

da 低头

de德医

德衣

d(y) 德人

do 地球

(仪)

du 德屋e医,衣,椅,一

.

e 二姨

..夫子fa 斧头

fe 妇医

妇衣

fi(y) 夫人

fo 高尔夫

fu 佛屋g哥,歌,戈ga 戈头

ge 指

gi 歌手.u 歌厅h高,河

ha 高老头

.i 高人ho 高原hu 虎i

爱,矮,人

...鸡

ja 鸡头

je 鸡医.o 鸡蛋ju 鸡窝k

.e 科长ki 客人.l墙,枪,长la 墙头,拉,

le 嫦娥

长衣

li 李逵

lo 墙洞

10

lu 路m母,摸,木,山ma 妈.i 美人

mo 美元

山洞

mu 木屋n门,们,名na 拿破仑

ne 名医

名衣

ni 名人no 门口nu 奴才o

欧,猿,园

院,球,洞

..o 眼镜

ou 园屋

蒙古屋

p

婆,坡,破

扑,皮,批

pa 怕,爬

pe 皮衣

皮(科)医

pi 皮匠po 皮球pu 破屋

q

...r日,儿

ra 日头

日本老头

re 日医

日衣

ri 日人

ro 日元

日园

ru 日屋s死,蛇sa 蛇头

se 司仪

丝衣

si 死人so 死囚

su 苏

苏轼

t

特务,踢

钉,顶

ta 塔,它

te 太太

ti 特殊人

to 踢球

tu 兔u

.e 巫医..伟,古va 骨头

ve 古医

古衣

vi 伟人vo 古猿.

武松,武,舞

wa 娃.i 武人wo 我.

十字架

...

外,老外

...

.e 贼医.....

...eioudr

dra 猪头dre 猪医dri 猪人dro 猪圈dru 猪窝tr

tra 锄头tre 初一tri 厨师tro 出院tru 厨房sh

石,食

sha 石头.hi 石匠sho 石洞shu 石屋ch

吃,痴

cha 茶,警察che 痴医chi 好吃的人cho 吃元宵.h

寺,四

tha 寺老头the 寺衣thi 寺人tho 寺院thu 寺屋qu

哭,苦

qua 穷苦,老头

que 大哭的医生qui 穷苦人.st

街,人

sta 街头ste 街医sti 街人sto 街口.

..

a

ab 阿伯

an 岸

au 头油

ap 阿婆

ac 偷袭

ag 阿哥

al 偷枪

ad 阿弟

ar 偷儿

at 阿凡提

am 头目

c

ck 稀客

ct 希特勒..

ef 姨父

ent 人

em 姨母

er 人

ep 姨婆et 一定en 银,尹f

ff 夫妇

ft 福特车..

gn 哥们儿

gr 歌儿ght 戈高特.iin 人们,内ir 爱儿

id 爱迪生

im 矮山.

ll 双枪,长墙

lk 常客

ld 强敌,长笛lt 长梯,长钉lf 长斧lm 长白山mmb 墓碑mn 木门.

nt 门丁

ng 名歌nd 鸣笛.oor 火,小伙ot 园丁od 园地on 球门

pt 坡顶

ph =f

..

rk 日客

rt 日特rd 日敌.ssion 婶.

t

tion 神

ter 胎儿ture 车tch 丁字尺tem 泰山u

ur 幼儿

um 巫山ue 巫医....

英语字母专项测试

一、读字母,写出所缺的字母。

大写 __B C D E G H J K L M O P Q__S T U V X Y Z

小写a b __ d g h i l m n o p _ _ s t u __ w x z

二、根据要求改写。

改为小写字母:

END COFFEE SUPERMARKET

改为大写字母:

order class restaurant

三、连线,将相对应的大小写字母进行搭配。

N m P g U v A d

M h Q y V e F x

W n G p E b X a

H w Y q B u D f

四、写出5个元音字母(大小写)。

五、圈出下列单词中的元音字母。h a n d , e g g , o r a n g e , n o s e , b a n a n a六、找出元音字母,写在括号内。1. F E B D ( ) 2. A L J F ( ) 3. J K I M ( )4. f g e n l ( ) 5. o p q r s ( )七、把排列正确的一组字母的编号填入括号内。( ) 1. A. A E F B. G P T C. U V W ( ) 2. A. a b d B. c d e C. j l k ( ) 3. A. T U V B. X Y V C. M N P ( ) 4. A. g i j B. k l m C. n o q ( ) 5. A. R S T B. C E F C. H I K 九、按要求写出下列字母的笔画。1. H 的第3画_______ 2. K 的第2画_______ 3. B 的第1画_______4. A 的第3画_______ 5. t 的第1画________ 6. Y 的第2画_______十、将给出的字母大小写抄写在下面的四线格上, 注意书写要工整

英语字母专项测试

1 s x z 2 B D P 3 U V W 4 G J I 5 L I R

6 I a r 7 g i l 8 o c q 9 M N U 10 b g y

二 将你所听到的字母组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A. I J G B I G J C. J I G

2 A. PQRL B. RLQP C. LRPQ

3 A. tvb B. bet C. bct

4 A. pqbd B. bpdq C. qdbp

5 A. SXZ B. XZS C. ZXS

三、听录音给下列字母标序号

F R P B G C X F E Y

笔试部分

一、正确抄写下列字母。

L Q I P K b g d y j

二、写出下面字母相应的大写或小写。

C b f E I A c a F B D G h i d e g H

三、默写Aa---Zz。

三、写出所给字母的邻居

1 ____ F______ 2. ______ G ______ 3. ______k______

4. o ____ ____ 5. ____m _____ 6. ______v______

7 ____ Hh______ 8. ______ Ll ______ 8. ______Rr______

四、判断下列各组字母的排列顺序,正确的写“ √”,不正确地写“×” 。

1、ABD( )2、BGD( )3、LEN( )4、EHK( )5、DEB( )

6、BGI( )7、HIG 8、JKM( )9、FGJ( )10、CFI( )

五、将下列字母重新组合成你所学过的单词。

1、aft 2、cier 3、shif 4、der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5. koCe 6. lljey 7. lod 8. kcoo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根据图片填入所缺的字母

1、2、3、

n __ __se ra __ __ i __ m ___ ___ t

4. 5. 6.

y___ ___ ng p__ licem __ n fi __ __ er __ an

形象危机,只是形象问题吗 篇3

“事故现场,官员满面笑容、情绪稳定。”这是网友“@JadeCong”在翻阅8·26陕西特大交通事故的图片新闻后发布的一条微博。该微博被广泛转发后,杨达才的这个不合时宜的微笑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强烈不满,36人死亡的惨剧与冷血官员的微笑形成鲜明对比,网友们对他的人肉搜索大幕随即开启。

仅仅一天,杨达才的五块上镜率颇高的手表便被一一“起底”:第一块,6.5万元左右的蚝式恒动系列劳力士;第二块,3.4万元至3.5万元之间的欧米茄;第三块:江诗丹顿18K玫瑰金表壳,市场估计在20万元至40万元;第四块:欧米茄,价格3万多元到4万元;第五块:雷达全陶瓷,市值估计3万元。

而这条微博发布不到一天即被转发14531次,引发评论5350条。杨达才因此被网民戏称为“表哥”,这些鉴表图片也迅速成为网民热议的话题,许多网友都猜测杨达才本人有贪污腐败的重大嫌疑。最终,他因身陷“微笑门”和“名表门”而被撤职调查。

在“表哥门”事件后,许多官员的手表、眼镜、皮带、香烟等都得到了网友们的“青睐”,这些身外之物也成了官员财产“公示”的一大途径。不少网友戏谑道:“当官的也该学学包装了,名牌装身怎会不露马脚?”

“随着社会的进步,公众对官员形象的期待也会越来越高,他们对公务人员的举止、谈吐以及行为文明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为严格,这很正常。”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兰荣杰告诉记者,官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外包装”,但近来频频发生的对官员的人肉搜索主要是由公众的普遍不信任情绪所导致。而要治疗这种情绪、改善官员形象,就需要对官员形象危机这个话题抽丝剥茧。

社会倒逼机制逐步形成

“事实上,官员形象危机的产生与社会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密不可分。政府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直接面对公众,接受来自公众的博弈;而公众对政府执政行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他们考评政府行为的积极性亦不断上涨。”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告诉记者,当老百姓心中对政府的一些负面看法积少成多时,就会对政府产生一种倒逼,这时政府就必须去考虑这些来自民间的声音,然后再根据这些声音去改进现有的做法或制度。

2012年的阳明滩大桥坍塌事故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在事故发生后,哈尔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立即便召开了有关这一事故的首场发布会。那时距离事故发生还不到8个小时,从应急角度来讲哈尔滨市政府新闻办的这一姿态本应予以肯定。

然而,急于了解并报道整个事故应急管理的记者们向新闻发言人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让发言人应接不暇,因为有些问题的答案他们也需要等待事故调查组的结论。

“就是这种传统的政府主导型应急机制招来了社会各界的质疑,它使得政府的应急处置十分被动。另一方面,社会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媒体过于急切的关注和逼问打破了政府原有的应急节奏。”唐钧告诉《方圆》记者,来自媒体和社会公众的质疑迫使哈尔滨市政府加快事故调查和应急处理工作的进度。

“现代政治讲究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动,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公众,他们都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主体,参与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兰荣杰告诉《方圆》记者,形象危机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公众主人翁意识的增强,他们越来越强烈地希望参与到社会管理与服务之中。

唐钧也认为,新时期下的政府与民众关系已经发生转变,民众已经不再是一个已知量,他们的内心活动、信息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他们心中的政府形象也在不断变化,而官员形象危机的产生与克服也都贯穿在这个环节中。

当官员形象遭遇转型期

事实上,尽管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社会监督的热情极度高涨可以督促政府推进相应的制度建设,但不可否认,部分民众认识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也是官员形象危机产生的来源之一。

“很多时候,官员形象危机的出现不一定是官员自身出了问题,而是公众对社会发展阶段论的认识不够,社会制度的构建、变革与他们的要求不匹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告诉记者,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加强,公众的权利意识也逐步提高,他们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制度建设却没有及时跟进。

“我们现在正处于转轨期、转型期,这个过程中政府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给政府以时间去处理这些问题。”杨建顺告诉记者,他希望社会公众在面对来自互联网的一些负面报道时能够冷静地去分析,不要被一些过分夸大的消息所蒙蔽,要对阶段论有正确的认识。

“许多公众对官员有着习惯性的质疑,以泄愤为目标对官员开展‘扒粪’甚至‘泼粪’。一些人在‘仇官’心态的影响下,弄虚作假、伪造照片,不断抹黑官员形象,如2012年湖南怀化辰溪官员不雅照事件,最后虽然证实是网友伪造,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官员形象危机更加严峻。”唐钧认为, 除去对转型期认识的准备不足外,这一时期的社会心态也是影响官员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部分群众对官员存在‘有罪假设’的情况,他们对官员问题存在猎奇心理,偏好放大官员的负面信息,造成无限度‘扒粪’,这其中体现的社会心态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唐均告诉记者,许多公众在揭露官员问题时都存在夸大事件、造谣、传播谣言的情况,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则是官员形象危机的加深。

官员形象得分难、失分易

事实上,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官员形象危机,一旦形成,就很难消除影响。

小学英语创设情境要注重形象性 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创设情景,形象性

创设情境要注重形象性, 从感性给学生视觉、听觉以冲击, 丰富学生的感受和感性认识, 并能够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断向理性认识转化、升华。创设的教学情境还应该形象、具体, 能起到激发学生想象和联想的作用, 引导学生超越自己的生活经验的限制, 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顺利过渡。

一、以实物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以直观的刺激

小学英语课程大部分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关, 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物作为课堂的教具。这种道具既可以拉近生活和学习的距离, 还能给学生亲切的感觉、直观的刺激, 符合人们学习语言的习惯和规律。因此, 教师可通过实物和图片协助达到教学目的。比如, 在学习“My Favourite”相关内容时, 其中的一些学习内容就可以借助实物和图片来设置教学情境。在学习“My Favourite Colours”时, 课前让学生准备不同颜色的文具、玩具或者水果、衣服图片等。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These are_____.” (用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介绍物品或图片上的物品。或者教师提问:Where is the brown monkey? (white catgreen applapink erasers…) 学生寻找并用“Here isare…”句式回答。在实物和图片的刺激下, 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 通过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 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大胆表达和交流的欲望,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生活场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英语的形象性问题 篇5

突发事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政府形象建设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的大转型时期,同时也处于社会结构全面调整的关键时期。在社会利益多元重组分合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结构的脆弱性,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以及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等原因,导致突发性事件不断,自然灾害层出不穷,各种矛盾凸现,防不胜防。在给我们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也给我们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冲击,造成了一系列的不稳定性因素。与此同时,由于在突发事件上处理的欠妥,给我们的政府机关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因此增强各级政府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迅速的做好突发事件处理,防止事态的扩大工作,这不仅仅关系着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而且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严重考验。

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危及大众利益、影响社会秩序、人们不希望发生,但又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的总称。从内容上来分类: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引起的突发性事件,如地震、海啸、突发性大暴雨、雪灾、滑坡等自然灾害,这类灾害一般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大、处理不好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包括人为原因引起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如爆炸、投毒、交通拥挤等事件;包括疫病引发的灾难性事件,如非典型肺炎、口蹄疫等引发的事件;还有社会公共事件所引发的骚乱、游行、示威等事件。从国家统计局资料统计来看,2006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达2528亿元;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达112822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灾害378781起;发生火灾222702起;发生森林火灾7775起;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02804次。因此,在现阶段,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理工作,把其当作一项常态工作来抓,从基础性工作做起,争取把各种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同时增强各级政府的应对能力,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理理念,及时有效的处理、妥善做好后备事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主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行动,广泛动员,转变危机治理理念,在全社会形成政府—公民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危机治理结构。

经过对现阶段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的考察,着重分析了近几年来,尤其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诸如2003年蔓延全国,造成全面恐慌的禽流感事件,以北京为例,由于在防治的初期,市领导机关没有给与高度的重视,导致病毒迅速扩散蔓延,受感染的人数不断增加,最后中央政府直接介入,采取有力措施,发布灾情,安定人心,撤换处理了一大批领导干部,有效制止了灾情的蔓延;还有今年春节期间南方发生的连续冻雨冰雪天气,致使交通中断长达十余天,给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与损失;再比如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的震惊中外的8.0级地震,造成69000人死亡,18149人失踪,总计87149人,伤者不计其数,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个亿,间接损失不计其数,同时在心灵上给受灾人民造成极大的伤害;以及发生在6月28日的贵州瓮安数千人围观当地政府机关长达7个小时,进而发生打砸抢事件,导致多处办公楼被砸,办公设施被毁,车辆被烧;再加上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因征地、教育、医疗、环境污染、就业、失业、退休、土地纠纷,补偿纠纷等集体上访事件,由于地方政府在事件处理过程中不当,导致人民群众与地方政府关系紧张,甚至发生群众冲击当地政府机关的事件,严重的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在全国造成恶劣的影响,在重点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我认为现阶段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各级还不习惯于应对突发事件,不习惯于处理突发事件,在突发公共事件上还缺乏经验,在治理理念上还沿袭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在面对突发事件,政府缺乏应对能力,反应迟缓,未能从根本上做好工作。集中体现为:

1、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政府不是更好的寻根追源,有效的化解危机,而是逃避责任,放任自流,最终导致事态的扩大,严重影响社会生产生活正常展开,在全社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而政府自身的公信力与形象也大打折扣,如在2003年非典蔓延的初期,北京市市政府面对非典,不是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防止非典型肺炎的扩散,及时发布信息,稳定人心,消除人们的恐慌感,而是在应对非典防治的过程中集中反应迟缓,采取瞒报谎报的方式最终导致疫情扩大,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与满意度也骤降。然而庆幸的是中央政府迅速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及时向社会发布信息,以及防止途径,有效的化解了公众的恐慌感,稳定了情绪,从根本上防止了疫情的扩散,到下半年疫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公众对市政府应对能力以及信心评价不断增高。据抽样调查情况显示:就北京市市政府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是否采取了有力措施展开调查,57%的市民认为政府措施非常有效,37%的市民认为政府措施比较有效,只有6%的市民认为政府的措施一般,而在非典蔓延的初期,北京市市民对政府的评价满意度不足35%;从年龄上来看,30岁以上的市民对政府工作的有效性评价都比较高,主要集中在45-55岁之间,从城市信心指数层面来看,30.5%的受采访市民给出了很有信心的回答,54.6%的受采访市民给出了很有信心的回答,只有14.9%的受访市民认为信心不足,而这个指数在非典初期不满意度竟然达58.9%,由此可见一般。

2、面对突发性事件,政府尤其是地方性政府更多的不是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而是一味的回避问题,甚至是不惜动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企图凭借国家暴力机关来威胁、恐吓解决问题,最终导致事态扩大。例如6.28贵州瓮安事件,本来事件很简单,但是由于当地政府处理不当,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事件处理过程充当“执法先锋”,被推到了前沿阵地,而事件处理过程的粗糙简单,显失公平,直接增加民众与政府机关的冲突机会,使得公众与政府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绷直状态。而各种矛盾相互叠加长期不能得到解决,最终以这件事为导火索导致数万人冲击当地政府机关,发生打砸抢事件。该事件的发生直接影响到了当地政府的形象,直接影响了贵州省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形象。再比如7.19发生在云南省孟连县暴力冲突事件,由于当地政府工作不力,致广大胶农利益于不顾,错误的将胶农与橡胶公司的利益纠纷定性为农村黑恶势力影响社会治安,致使胶农与橡胶公司的利益纠纷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最终酿成悲剧,500名胶农手持棍棒刀具与当地政府机关、公安民警对峙,发生武力冲突,导致41名民警受伤,多辆警车被砸,民警用防暴枪防卫,造成15名胶农受伤,两人中枪身亡,该事件经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应,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3、面对突发性事件,政府尤其是地方性政府还缺乏一种紧急应对的能力。在治理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全能政府的治理理念,即政府包干一切的做法。在信息方面政府垄断一切信息,掌管信息的发布,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不确定,以及重大的破坏性,因此这要求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做出应对,但是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社会事务日益复杂化,信息传递多途径化的今天,单靠政府单枪匹马是不可能做好的。因此,在突发性事件前面,需要政府进行广泛的动员,在全社会形成国家政府—公民社会—个体三位一体的危机治理机制,才能很好的应对危机。

二、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还缺乏统一的危机管理协调机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事件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

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要求政府与社会及时予以应对,给与关注,而它的重大破坏性要求政府与社会力量及时的进入,对事件结果进行救助。同时由于参与突发事件救助主体的多样性,分属不同的行业和各个领域。因此,为了有效的遏制突发事件的扩大,为了迅速及时高效的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救助,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危机管理协调机制,但是就现实中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都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在2003年的非典防治工作中,由于医护人员分属不同的系统与行政机构管辖,诸如卫生部人员归卫生部管辖,北京市医护人员归北京市管辖。由此造成了有的地方医护人员与药品短缺,而有的部门却存在大量的闲置医护人员与紧缺医药品等。再比如年初的冻雨冰雪灾害天气所造成的交通大拥挤,由于铁道部与交通部门属于不同的管理系统,因此在南方断电能源短缺的情况下,铁道部与交通部管理部门各自依据自身判断做出决策,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协调,以致于出现双方相互抱怨,相互指责的状况。而统一管理协调机制的缺乏与不健全,让公众对铁道部与交通部的诟病也不绝于耳。

在现代社会中,各级政府要不断探索,增强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政府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管理协调的能力,增强政府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感知力、重视力、解决力,在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中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树立政府亲民、爱民、利民的民治政府的形象,使政府想公众之所想,急公众之所急,利公众之所利,在点点滴滴中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增强民众对政府的认知感与信任感。

三、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还缺乏完善的法制建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突发事件处理过程的法制化、规范化。

突发事件处理过程的法制化、制度化是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理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是把突发性事件纳入法制轨道的重要保障。而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法律凭借是有效规范运作基础与保障,但是从我们国家的立法进程来看,在应对突发性事件方面的立法上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处于完善阶段。因此,加大突发事件方面配套的立法仍是工作的重点。而实践证明如果不能够有效改善制度层面供给的稀缺状况,不能有效改善立法方面的空缺状况,那么突发性事件处理的制度化瓶颈就不能有效改善。

2007年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共应急法律体系将更加的完善,可以说其在更多的层面上把我国的突发事件处理纳入到了法律的轨道,使突发事件处理有法可依,有据可凭。截至2006年底我国建立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超过130万件,可以说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对这次抗震救灾提供了“指路明灯”。

在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作出指示:要求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抢救伤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并迅速出台《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条例》,把灾后重建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使灾后重建工作有条不乱的进行。同时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这次抗争救灾中表现突出,在地震发生后,采取了迅速及时的行动,有效防止灾情的扩大,在国内外备受赞誉,极大地改善了中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形象,同时也是国内人民更加地团结,更加的安定,公众对政府的信心与信赖倍增。因此,在现阶段继续加强突发事件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建立完备的突发事件处理法律体系,使事件的处理在法律的轨道下运作。

四、我国政府在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过程中信息还不够公开,政府还不习惯与社会共享信息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事件的处理,致使事态扩大。

政府信息公开一直是公民社会所努力诉求的结果,但是在现实中总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流于形式,但是公众的诉求并未因此而受到制约,尤其是近年来,公众的呼声逐渐高涨,在中央政府的倡导下要求地方政府逐步扩大政务公开,增加信息的透明化,增强对公众的回应力度。与此同时,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由于其发生的突发性、不确定性、以及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作用的社会性、扩散性、衍生性,要求政府必须及时向社会公布信息,避免因为信息不畅而引发公众集体恐慌,从而引发社会骚乱,危及社会正常的秩序。

起至2008年5月1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其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法律依据,而公众可以就此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公开相应的政务信息,从而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中央政府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地将疫情公布于众,并就震情情况向公众作了详细的报告,建立灾情预报制度,定期向公众报告灾情,从而有效的防止了疫情的扩散,杜绝了谣言的传播,有效的避免了群体性社会恐慌的发生,使公众及时、准确、全面的了解了事态的发展情况,从而采取科学理性的参与救灾工作,参与防震自救行动。同时最大程度的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抗震救灾,取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理解。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政府彰显出更加开放、更加自信、更加务实、更加勇于承担责任的新政府形象备受瞩目。据清华大学调查实验室开展的覆盖26各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关于“5.12抗震救援大型民意调查”显示:97.9%的公众对政府抗震救灾工作表示满意,98.7%的公众对政府救灾机制和及时响应表示满意,95.13%的公众对政府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信息及时精确的披露表示满意。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尤其是建立在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的公开制度,要求政府向公众与媒体公开信息,实现政府与媒体、政府与公众、媒体与公众的良好合作机制。发挥媒体在信息披露、信息公开、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发展的今天,信息的公开、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广播、杂志、网络、新闻机构等多种渠道的传播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传播过程中技术性因素的限制。因此,在现阶段要求各级政府继续发扬抗震救灾中信息披露的优良作风,建立重大事件的披露制度,增强政府信息的公开化、共享性,增强政府与传媒、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协作。

论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及形象阐释 篇6

【关键词】英语文学 文化疆界 形象阐释

前言

在英语文学文化优异的结构中,创作出了众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受英美优秀文学作品以及全球化发展环境影响,使得世界范围内的文学家和教育界学者对英语文学进行深入的探讨。在英语文学中,众多著名作家作品中呈现出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多民族的共同财富。在对英语文学中对其文学疆界的分析和形象的阐释,能更好的辅助人们对英语文学的了解和借鉴。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一、英语文学中的文化疆界简述

1.文化疆界的界定。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特征,从广义的角度对文化疆界进行理解,实质上是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证、如若根据英语字面的角度进行分析,以英文为主要交流工具的国家,是创作英语文学的主体例如,美国、英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其中,文化疆界能够准确的将民族分化形象表述出来。如若根据文学文化史的角度分析,民族文化属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分析后,能够了解英语文学中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众多的英语文学文化作品中,能透过作品了解当时社会发展的真实状况,同时也影射出了该民族的文化和内涵。基于这样的状况,在本民族边界范围之内,对英语文学进行文化疆界的界定。对后期很多文学作品进行欣赏与研究时,能使读者更多的了解本土文化。根据英语的语言载体的形式,对其文学作品予以差别性的描述,能在英语文学作品中对文化疆界进行准确的阐述。

2.文化疆界的特点。英语语言本身就有鲜明的特征,例如,英语自身具有的传播和传承性。在英语语言基础之上形成的英语文学文化疆界,具有较强的文化综合性。因此,在近几年中,广泛传播的英语历史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已经成功的冲出了地理和文化的疆界,并逐渐的演化成适合全球各地的民族文化。在文化广泛传播的环境下,英语文学现今已成为人类文明中重要的文化异常。在众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中,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被全世界的人们所了解和熟知,并得到了国际范围内的认可,甚至很多作品已经搬到了荧屏上,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喜爱。从这一角度而言,文化疆界丰富了全球各个国家的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英语文学中的形象解析

1.英语文学概念越来越宽泛。英语文学作品中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但是传统的文学内容主要以美国和英国的作品为主。但是随着英语文学全球化的发展,其众多的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泛,这使得很多其它语言国家的作者,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创作。正是这样的发展状况,使得英语文学的概念具有更宽泛的内涵,对其进行概念的界定具有更大的难度,而概念界定的准确性和持久性,通常情况下和以往预期的状况存在很大差异性。后起的英语文学作家,在与自身名族文化特点结合下,对英语文学的内涵进行形象的阐释,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推动了英语文学形象的阐释民族性探究的发展。

2.以文学作品《麦琪的礼物》为例。在对英语文学进行形象阐述中,笔者以文学作品《麦琪的礼物》为例,对其进行具体的论述。《麦琪的礼物》是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讲述是一个圣诞节期间发生在美国社会下层一个小家庭中的故事。该篇小说的历史背景是美国19世纪资本主义垄断时期,企业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对工人的压榨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美国社会的贫富之间相差悬殊,这正是作者所经历的生活。

欧·亨利在故事中并未使用批判性语言,而是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心理和场景的描述,对于当时底层人们生活的状况真实的反应出来。通过对德拉内心矛盾的描写,不仅映射出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对已故妻子的怀念,同时还深深的反应了当时社会人们的穷苦的生活,造成的让人产生怜悯和心酸的真实感受。作者欧·亨利在故事的结尾打破了传统的表达方法,采用了极端的写作技巧,情节出乎读者意料却在情理之中。让吉姆在最后说道:“让我们都把礼物暂放一边吧,它们实在太好了,目前尚不宜用。我卖掉金表,换钱为你买了发梳。”其实是作者欧·亨利精心设计,由“含泪的笑”成功过渡到了“含笑的泪”,既是对真挚情感的颂扬,也是对丑恶社会中压迫人性制度愤怒的表达,在故事中,深层次的阐释了那一时期当地原著居民的社会形象。

结论: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在研究英语文学中的文学疆界的问题时,其概念的界定具有很大的难度,而此概念的形象阐释,能够是人们对文化疆界予以深入的理解。在文化世界化发展的环境下,英语文学中的本土化和外来性,更有助于对文学作品任务形象的定位,同时对对英语文化深入的探讨,能更好的促进我国文化多样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丹.论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9(03):28-30.

[2]姜礼福,孟庆粉.英语文学批评中的动物研究和批评[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07(03):66-74.

形象记忆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篇7

何为形象记忆?从字面上讲, 形象记忆指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 所以又称“表象记忆”。它是直接对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颜色、声音、气味、滋味、软硬、温冷等具体形象和外貌的记忆, 直观形象性是其显著的特点。形象记忆按照主导分析器的不同, 可分为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味觉的和嗅觉的等等。现代教学工具多种多样, 有挂图、幻灯片、录音带、录像带和多媒体等, 目的都是为了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方面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感受, 增强学生的印象, 以此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下面是笔者针对不同的学习类型, 让信息分别以视觉形式、听觉形式、动觉形式和视动结合等形式呈现, 在课堂上运用形象记忆法帮助学生高效记忆的尝试。

一、听觉的调动

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磁带、歌曲等反复刺激学生的听觉。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喜欢利用英文歌曲结合各单元内容。如, 在七年级下册Unit 5 I’m watching TV.的教学中, 用歌曲What are you doing?来引入教学句型:What are you doing?I’m reading.What is he doing?He’s running.What is she doing?She is walking.并且在唱歌的同时, 加上动作, 既有趣又形象。学生把这首歌曲学会后, 本单元要求掌握的句型, 就已经能够朗朗上口了。有利于后面的正式练习。

英语作为我们的第二语言, 由于其发音、语法等与汉语相距甚远, 加上生活中几乎没有运用英语的机会, 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 逐渐掉队。所以, 听力材料同样是语言教学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资源。新教材中有很多课堂听力练习, 除了利用它们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外, 笔者要求学生尽量模仿里面的发音和语调, 能进行角色扮演, 以增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视觉的刺激

现代教学工具多种多样, 有挂图、幻灯片、实物、简笔画等等。实物和图片资料使用方便简单, 易于搜集, 是笔者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工具。实物有鲜明、生动、真实的特点, 能真实呈现。如, 在七年级上册Unit7教授表示衣物名称单词时, 自己事先就把鞋子、袜子、T恤、毛衣、裙子、帽子等装在一个口袋带进了教室, 运用于教学单词中。并且借此实物, 让学生来猜价格, 由此把句型“How much...”引入并得以操练。一节课下来,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习气氛浓, 并且学会了谈论自己的穿着, 能够学以致用。

简笔画常用于课堂教学中。简笔画是简便的直观手段, 上课时在黑板上用粉笔即席画出, 边画边讲, 就能根据需要教学, 使学生印象深, 记得牢。

在七年级下册Unit 7关于描述外貌的词的教授中。“tall, short, thin, fat”, 头发“curly, straight, short, long”通过画简笔画, 直观、简单明了, 易于掌握。在学习之后, 学生兴趣盎然, 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 表达流利顺畅。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在教某些动词时结合动作演示或手势, 能使讲解生动活泼, 使这些动词直接与动作建立联系, 可达到使学生印象深、记得牢的目的。

“新目标”教材以任务型教学为手段,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其中, 有很多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的任务, 如, 撰写一则招聘启事或寻物启事, 设计一张电影海报等。在学习方位介词时, 让他们设计出从学校到自己家里的简单小地图, 标出最重要的街道, 再用英语口头表达出应该怎样走才能从学校出发抵达各自的家。由于和他们的实际生活结合紧密, 学生都很兴奋, 立刻动笔画起来。同时, 笔者让一位英语成绩好并擅长绘画的学生在黑板上做示范, 并让该学生讲解如何从出发点到达目的地, 以考查他们是否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

四、视觉和动觉的充分结合

美国有句格言: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Show me and I will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will learn. (我听了就忘了, 我看了就记住了, 我做了就学会了。) 因此,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培养其语言的运用能力, 笔者尽量要求学生手、脑、口并用, 做到“君子动口又动手”,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乐此不疲。

1. 角色扮演

八年级下Unit 3中要求学生根据图片自编情节和台词, 进行警察审讯小偷的角色表演, 学生表现得很积极。课前, 笔者特意准备了一套制服, 便于增加其真实性。当笔者穿上制服, 戴上帽子做示范的时候, 学生一下轰动了, 气氛很活跃。有几位平时很少主动发言的学生为了体会戴警帽的威风, 憋足了一股劲拼命背诵准备好的对话进行表演。为了鼓励他们, 笔者也让他们分别上台表演。其他学生也为他们的积极表现热烈鼓掌。课后检查发现, 学生对该对话内容掌握得很好。不仅准确, 且非常流利。

2. 游戏教学能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 通过游戏, 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得独立, 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 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 这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国内外的实践也表明, 科学地利用游戏学习英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七年级上册预备单元中, 猜颜色并练习句型What color is it?活动前先准备一个小纸箱, 在纸箱上面剪一个洞, 大小可供活动者的一只手伸进去。另外, 准备各种颜色的小球, 把小球放入纸箱里面。让学生轮流上台将眼睛蒙上, 然后把手伸进纸箱摸出一个球。这时主持人可以问:“What color is it?”活动者回答:“It’s...”

总而言之, 直观实物形象易于记忆。因为直观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形象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的听觉动觉器官都参加活动, 做到视听说并举,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强调了形象的重要性, 他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更是直接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 那就是说, 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 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亲手制作一张海报, 亲自表演一段小品, 得到的印象要比听别人讲的鲜明得多, 要比从书本上看的生动得多, 记忆也自然要牢固得多。形象记忆是人脑中最能在深层次起作用的最积极的, 也是最有潜力可挖的一种记忆力。根据这个道理, 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时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 对那些艰深抽象的知识材料设法使之形象化, 便于学生高效地记忆。

参考文献

[1]洪善和.实用英语教法详例[M].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

[2]李波.全脑通全速学习法[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4.

[3]吴汉平.博通英语方法篇[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商务秘书形象塑造应注意的问题 篇8

商务秘书的职业形象代表着企业对外形象的重要体现, 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公司的发展水平。纵观现在的公司企业, 大多都很重视公司文化的建设, 以及公司品牌效应和对外形象。事实上, 公司最关注的还是员工形象的塑造。与此同时, 商务秘书作为公司领导阶级的助手, 负责辅助领导的日常事务决策, 这就决定了商务秘书是一个对外性质的工作, 不仅要与公司合作伙伴来往, 还要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各种活动事项, 因此, 商务秘书基本就算是公司的对外形象代言人。秘书塑造的良好形象, 则会给客户以亲切、贴心的感受, 并能够引申到对这家工资的感觉中, 有助于业务的商谈融洽。

二、商务秘书形象塑造应注意的问题

1. 塑造优雅的体态美

体态美, 也就是人们俗语中所说的“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 要求能够保持行为举止的优雅性, 这是我国传统文化对于个人形象的定义。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 人们的感情、思想都能够通过体态传达, 也就是肢体语言。商务秘书作为公司的对外形象代言人, 只有塑造优雅的体态美, 才能为客户带来的真诚、可靠的感觉。假设你现在去一家公司谈业务, 刚走进公司的会议室, 就看到一位女士坐姿不雅、行为粗鲁, 肯定会认为她毫无形象可言, 同时也会对该公司的印象大打折扣;而如果, 此时你看见的是一位行为干练、举止大方的秘书, 则也会相应地对该公司产生信赖感。对于这一点, 笔者体会十分深刻, 在笔者看来, 工作时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最为适宜, 既不能给人骄傲自大的感觉, 也不能缺乏自信, 让别人对你的工作产生卑贱之感。除此以外, 商务秘书的坐态、站态、面部表情、行为举止, 经过长期的学习, 则不仅是对于工作而言, 还会影响到日常的生活, 切实提高秘书的气质, 强化其体态的优美, 有助于其获得客户认同, 给予客户以信任感、依赖感, 促进公司更稳定、和谐地发展。

2. 塑造良好的仪表美

仪表美, 不仅是由先天性因素所决定的, 还能够通过后天的培养来塑造。虽然身高、相貌不是我们所能够决定的, 但可以通过改变体型, 经常训练来塑造自我。

公司领导出席各种场所时, 通常会有商务秘书跟随。此时, 秘书更要保持自己的仪表美, 并充分考虑到出席场合的不同, 选择相应的穿着。众所周知, 商务秘书塑造良好的仪表美, 不仅能为公司的形象加分, 同时, 在适当的场合选择合适的衣服, 才能够切实提高工作自信心, 获得客户的认同, 为公司赢得客户的信任。

3. 塑造得体的语言美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商务秘书尤其要重视自身说话的语言。要运用得体、合适的语言, 来与顾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获得顾客的认同, 突出个人专业的形象, 促进公司业务的完成。例如, 在客户访问公司的过程中, 商务秘书要始终以优雅得体的语言来接待客户;在客户等候领导进行商务洽谈工作时, 秘书要牢记礼仪中专业的“三声”法则, 即客户来时要欢迎、客户问时要回答、客户走时要说送。部分秘书在刚开始接受工作时, 经常需要帮客户端茶倒水、传送资料等, 其实这也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在秘书接听电话时, 她所塑造的语言形象, 则代表公司的对外语言。如果秘书能以一种非常谦卑有礼的语言来回答客户的问题, 则会让客户对这家公司产生好感;相反的, 如果秘书语言上不尊敬客户, 客户则会认为是这家公司的无礼, 丧失对这家公司的信心, 更不用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了。因此, 塑造得体的语言美, 对于商务秘书的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仅有利于公司形象的建立, 还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同, 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商务秘书是公司对外的重要形象代表, 尤其要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只有塑造出良好的秘书形象, 才能切实提高公司的形象, 赢得客户的认同, 获得客户的信任, 促进公司更加和谐、稳定地发展。

摘要:当今社会对秘书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塑造良好的秘书形象对于秘书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本主要分析了塑造良好商务秘书形象的重要性, 深入探析了商务秘书形象塑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商务秘书,形象塑造,注意问题

参考文献

[1]徐雪玉.浅谈商务秘书的职业形象[J].现代商业, 2009 (14) .

形象思维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9

一、用形象的类比取代抽象的说教

形象的类比, 说穿了就是生动的比喻。任何超出日常生活的狭隘的思想, 借比喻的手段才有可能表达出来。比喻如果贴切, 就能引起学生的丰富的想象, 加深对所阐明知识的理解, 从而认同教师的观点。“如果要吃西瓜, 就得西瓜种子。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善行, 就是因为人性中早已经有善良的种子。”由于比喻贴切、传神, 便能很好地支持了人性本善的观点。同时, 也通俗易懂, 便于理解。例如, 高考作文基础写作部分要求考生用适当的连词把5句话组成连贯的一篇短文。那么, 怎么能让学生懂得使用连词的必要性呢?比如上下句因果关系的用because, 前总后分关系的以Firstly、Se c ond ly…fina ly等引出, 转折关系的用Howe ve r。这个时候, 形象的类比就非常有用了。写作文好就像穿衣搭配, 5句话好比各件衣物, 连词好比一个人身材、高矮、气质等因素。写作文少了适当的连词, 就像一个人穿衣不考虑个人身材、气质等因素, 会显得毫无美感和整体的协调感。这样一形象地比喻, 连词在作文里的重要性就一目了然了。

二、用生动的事例取代烦琐的论证

肖川教授曾说过:“教育是投射、蕴涵着教育者的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 这种主观意趣内含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教育者的主观意趣要想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体现, 在对学科的人文内涵的阐释上, 必须用生动的事例取代烦琐的论证。

事实胜于雄辩, 对知识的传输, 更加特殊的要求是摆事实比讲道理易为人所接受。特别是那些家喻户晓的事例, 政坛、体坛的爆炸性新闻最容易引起轰动效应, 使“人心向背”马上出现明显的变化, 就会明白教师设置的环境和意图。例如, 在词汇教学中, 在汉文化里, 龙 (dragon) 是吉祥物, 是帝王之称, 象征着“高贵、威严与权力”。炎黄子孙被称为“龙的传人”。而在西方文化中, dragon是一种凶残怪物, 是邪恶的象征。dragon被用来指凶暴的人, 甚至是恶魔的代名词。在汉文化中, 绿色象征新生命的希望, 而在西方, green表示稚嫩的、不熟练的人和事, 如green hand (生手) 。特别是在讲授中西文化大差异时, 就得使用事例, 才有说服力, 易于使人接受。

三、用幽默感人的语言取代简单枯燥的论述

幽默是智慧与智慧相碰撞的火花, 在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适当的幽默感可以调节课堂上的气氛, 显示出你的轻松和自信, 更加重要的是让学生为你的学识与风度折服, 从而让心理的天平倾斜到你个人的魅力上。例如, 讲到float (漂浮) 一词在句子He floated from town to town中的用法时, 我就特意和学生一起来翻译这句话。当我说:他在各个镇之间漂 (飘) 来漂 (飘) 去, 全班一下就哄堂大笑了!甚至有学生还高声发问:“老师, 他是一个ghost啊?”还没等我来得及回应, 旁边的学生就又反驳了:“不!他是个angel。”“angel能是He吗?”引起学生的兴趣后, 我就和他们分析怎样恰当翻译这句话, 并问原来的翻译不贴切的原因出在哪里呢?很多学生都能总结出是float这个词的翻译有问题。接着我又问他们:既然在这里float不能直译, 那么, 怎么翻译这句话才不会产生歧义?学生的注意力受到调动, 都在积极地讨论这个问题, 并且很快得出了一致的答案:“闲逛、游荡”。然后我和学生重温了英语直译和意译的用法。这样, 通过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愤的同时, 也使学生提高了在实际语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英语的形象性问题 篇10

一、国际新闻传播对塑造国家形象的影响

在当前这个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 形象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大大增强。特别是在国际新闻传播方面, 国家形象作为被新闻内容所塑造出的形象, 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新闻中所呈现出的形象, 也正是因为如此, 塑造国家形象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得到越来越明显的提升, 甚至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国际地位, 增强国家的对外交往力量, 以获得更大的国际发言权和影响力。国家形象的提升同时也是国际声望的提升, 这不仅对改善外交环境有很大帮助, 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政治目标的实现。普通民众是最先受到国际形象引导的群体, 尽管民众没有最高决策权, 但是民意能够改变最高领导层的决策。当一个国家的良好形象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使他们产生赞同或同情的情感时, 他们便可以通过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 影响本国的外交态度。“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受到民众支持的国家, 无论是本国还是其他国家, 都能在国际舆论上获得先机, 因此, 良好的国家形象能够对国家的长远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否支持本国政府的外交决定、在国际冲突中选择哪一方、如何对待邻国, 支持人们做出这些决定的往往是这个国家在日常新闻中展现出来的国家形象。

虽然国际新闻只是日常新闻播送中的一小部分, 但是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来说, 国际新闻的重要性远胜于其他类型的新闻播送。在有关形象与新闻传播的大多数研究中, 国际新闻传播均被认为在诸多国家形象塑造的影响因素中, 国际新闻传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国际新闻流动中, 国家形象的传递一般存在片面性的缺陷, 甚至往往存在一定的偏见,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国际新闻中国家形象的塑造问题上的矛盾日益激烈。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评论家批判西方媒体歪曲本国形象, 进行过多的披露性报道并存在耸人听闻的问题。他们指出, 在全球性的新闻流动中, 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新闻报道数量有限, 内容过于简单而且大多的是消极的报道, 无法完全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形象。在新闻流量没有到达一定数值之前, 大量的类似报道将会影响国际社会及民众对国家的精确了解, 从而导致僵硬、模式化的国家形象。

二、国际新闻中国家形象的构建

国际新闻传播中国家形象的构建主要由形象定位、媒体传播、公众接收这三个环节组成, 其中第三个环节属于民间舆论范畴, 存在突发性与不确定性, 而媒体传播作为形象构建的重要环节, 其新闻内容一般可以分为日常新闻和突发事件两个方面。

日常的新闻播报是媒体每天都必须操作的不断更新的国家形象文本。大众所接受到的信息一般都不是直接发送出来的, 而是要经过价值体系的过滤和挑选。媒体工作者在本国的价值体系范畴内, 将原始的信息和新闻内容进行符号化的建构, 因此新闻除了带来媒介内容之外, 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符号。国际舆论中常见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偏见, 其实也就是国际权威被媒体在利用自己本身的价值观念体系进行剔除后发布的信息, 而并非最原始的客观现实。在这样的价值观念浸染下, 日常的国际新闻报道很有可能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符号, 影响着观众对于特定国家的形象认知。

突发事件则是新闻传播的重点, 同时也是最容易发生偏差的地方, 甚至对于一些西方媒体来说, 突发新闻的报道是扭曲对手国家形象的最好机会。以中国为例, 大型灾难或事故的突发报道已经不止一次使得本国的国家形象受损, 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不及时不全面披露、政府管理漏洞、事故原因等问题上, 西方媒体都发现了可以对中国形象产生负面报道的新闻材料。灾难、事故报道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吸收经验、预防或杜绝下一次的发生, 但是在很多本国媒体的报道下, 灾难情况被刻意忽视, 发生原因轻描淡写, 而是花费大量笔墨歌颂救灾的英雄人物和举措, 这也成为西方媒体攻击、抹黑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日常的新闻报道还是突发性的灾难报道都是国家形象在媒介性质上的反映和体现。在国际传播渠道十分畅通的今天, 西方媒体与我国媒体已经成为同一起跑线上的选手, 一国一天之内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能通过媒体输送到全世界, 一国的任何一位公民在世界范围的任一举动都可能影响到该国的国家形象, 因此, 重视国际新闻传播, 尽可能发现本国新闻传播方式上的缺陷, 已经成为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关键手段。

三、以时政新闻为例, 探究目前中国形象塑造中出现的问题

(一) 时政新闻传播研究存在滞后性

近年来, 在时政新闻传播方面, 国内诸多学者虽然对时政新闻传播的宏观战略研究、理论研究等方面有着较为集中的建树, 但是在对于从问题出发的社会热点新闻问题研究较为缺乏。例如如何通过时政新闻在国际上的传播来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等实用性的课程题目少有涉及。这就导致了在目前时政新闻传播研究中的已有成果中, 多数用于党政宣传及政府形象建设, 而不能有效地将传媒产业同新兴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相结合, 真正解决传媒业在塑造国际形象中面临的问题。

(二) 时政新闻传播体系不完全

时政新闻传播体系主要是由中央新闻台以及各个地方卫视所组成的, 他们各自承担各自的时政新闻传播任务, 但是在目前的时政新闻传播实践中, 中央台与地方台仍存在着上下级分工明显的情况, 多数时政新闻都是独立成篇, 彼此少有合作, 在不能有效整合当前科技传播界有限资源的情况下, 以单独的分离的传媒资源与当前国际上著名的巨大的传媒集团抗衡显然是力量不够的。除此之外, 我国时政新闻传播中对内、对外这两种理应不同的传播方式并不加以区分。通常将面对本国民众的新闻内容直接用于国际播报中, 由于文化的差异, 这样的国际传播极有可能会引起国外观众的理解偏差, 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对外传播信息的误读, 从而进一步影响我国的国家形象。

(三) 国际传播渠道不畅, 传播能力弱

权威话语权的缺失是目前我国在国际新闻传播平台上无法有效发声的最重要原因, 由于我国整体新闻传播能力不如西方发达国家, 因此中国的时政新闻内容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外媒体, 甚至出现国外媒体左右本国国民乃至国际公众对中国社会时政舆论的不利情况出现。然而即使中国的时政播送内容通过自身渠道将部分新闻传送到国际媒体平台上, 但在信息输送的过程中, 极有可能因为传播能力有限的劣势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结语

一个国家在国际新闻传播中国家形象的塑造不仅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 同时也受限于本国传媒平台的实力, 因此, 要想在目前日益诡谲的国际形势中利用好新闻传播这一方式, 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本国的新闻传播体系, 提升传媒软实力, 为本国国家形象的改善提供有力的帮助。

摘要:国际新闻传播对一个国家塑造其国家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国际新闻传播对塑造国家形象的影响, 从日常新闻和突发新闻两方面展现了目前新闻播报的现状, 并以中国时政新闻传播为例, 分析在目前中国国际形象塑造方面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国际传播,新闻传播,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1]刘萍.浅析对外报道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以西方传媒为例[J].东南传播, 2014第03期

分析波粒二象性的陈述的问题 篇11

【关键词】波动性;波粒二象性;粒子性

近代物理学的研究表明,一切微观体系都具有波粒二象性,这是被实验结果所证实了的,是为人们所普遍公认的。然而,在量子力学或原子物理学的一些教科书中,在讲述微观体系或光的波粒二象性时,往往有如下一些说法出现:“既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波动性,在另一些情况下又具有微粒性”。“光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波动性,在和物质相互作用时具有粒子性。”作者认为,类似的这种表述是不确切的,严格地说是错误的。这种说法,不利于读者对整个量子力学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甚至产生误解。

一、关于波粒二象性表述的误区

(一)它否定了“二象性是一切微观体系的本质属性”这一基本事实

我们注意到上述引文“具有”一词的表述,言下之意是微观体系或光在“具有波动性”的情况下不具有粒子性;反过来,当它“具有微粒性”的情况下,就再也不具有波动性。或者说,“光在传播过程中”就不具有微粒性,而“在和物质相互作用时”就不具有波动性。

“波粒二象性”是光和每个物质体系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既然是本质属性,就是固有的、时刻存在的。过去已有许多实验证实了这一点,而最近瑞士科学家发现的光子以某种方式在10km距离相联系的实验证据则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既然是本质属性,就意味着,它们既可按波行事,也可按粒子行事;究竟是表现波的行为,还是表现粒子的行为,则取决于具体的环境。任何“本质”的东西都是与过程无关的,是不因外界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而改变的,只不过本质属性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出来,而在某些别的情况下则被压抑而不表现出来罢了。毫无疑问,不表现出来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就是不存在的、不“具有”的东西。

(二)容易引导读者陷入经典物理学观念的束缚中

在经典物理学中,所谓波动,指的是某一实在的物理量(例如力、位移、压强、电场强度等)在空间(通过介质)的传播过程,并且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干涉、衍射现象。而所谓粒子,则是一整份地出现在空间中的客体,这种客体具有确定的质量、电荷、动量等,并且在时空中有一条确定的运动轨道。在传统的经典物理学看来,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完全对立的,绝对不能统一,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客体中。上述说法恰恰给读者以这样的印象,并且似乎所说的粒子性和波动性就是经典意义下的粒子性和波动性。

(三)从哲学上说,是违背对立统一规律的,是形而上学的

这种说法实际上把“波动性”和“粒子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互不相容,采取“有此无彼”“有彼无此”或“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形式,彼此无法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因而与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是相违背的,是形而上学的。

(四)动摇了量子力学理论的认识基础

微观体系具有波粒二象性,这是量子力学理论认识的基础,或者说是量子力学理论的物理基础,由这个基础出发,才建立起整个量子力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微观体系的运动状态用波函数来描述,波函数(运动状态)的变化遵循薛定谔方程,微观体系的力学量用算符表示等。如果微观客体不是时刻具有波粒二象性,而是某些时候具有波动性,在别的不具有波动性的时候才具有粒子性;反之亦然,那么,量子力学就失去了认识基础。随之,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整个量子力学的理论框架也将倒塌。

二、量子力学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根据以上分析,作者认为在量子力学教学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一)要彻底摈弃经典物理学观念的束缚

首先要明确,在微观领域,不可能像经典物理学那样,给微观粒子拼凑出一个具体模型,历史上曾有过设想微观体系是粒子组成的疏密波,也有人设想粒子由波组成的波包等模型。但这些模型都因与实验事实不符而被否定。从逻辑上说,企图用从宏观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概念、模型去套微观体系是注定要失败的。

其次要明确,我们仅仅是借用了经典物理学的“微粒性”和“波动性”概念(确切地说,是重复使用了这两个“术语”),然而,却与经典意义下该两个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们所说的波动性,指的仅仅是客体在某些条件下会表现出干涉、衍射等相干性这些体现波动性的现象,而并不是说它是实在的物理量在空间的传播。我们所说的粒子性,指的是客体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是整体集中出现的,但并不存在轨道。“轨道”,对于经典物理学来说,它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是在微观领域,却不能使用这个概念,这是因为,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人用任何方法观察到任何微观客体的运动轨道。换句话说,微观客体的运动不存在轨道。

(二)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反映的是客体内存在着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导致其行为的不确定性

海森伯以其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量化了这种不确定性,即一对共轭力学量具有不确定度关系。其数學表达式为:

△p△q≥h/2

其中p、q分别为广义动量和广义位置。

这种模糊性的后果之一就是摈弃了电子、光子等微观粒子在空间沿特定路径或轨道运动的直观概念。对于遵循一确定轨道运动的一个粒子来说,每一时刻它都必定具有一个位置(路径上的一点)和一个速度(路径的切矢量),但是一个微观粒子不可能同时具有二者。著名的托马斯·杨双缝实验最有代表性地显示了量子的模糊性。

(三)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理解“波粒二象性”

或许有人要问,电子“实际”是什么?光子“实际”是什么?这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至少,当你提出这样的问题时,物理学家不可能给予回答,甚至量子力学的先驱者波尔也说过:“物理学不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我们能够谈论什么”。例如,关于电子,我们常常谈论的是它的质量、电荷、自旋以及当它处于原子中时的分布情况(分布概率)等。如果确实要回答的话,那就是,它们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正如黑格尔所说:“一切事物本身都自在地是矛盾的”,“这一命题比其他命题更加能表述事物的真理和本质”。微观客体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物质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认定“波动性”和“粒子性”是一对矛盾,或者说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的话,那么,它们“既是波,又是粒子”“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它们是“波”和“粒子”的矛盾统一体。这种矛盾是存在于客体之中的,是贯穿于运动的全过程的。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波”和“粒子”,既不是经典概念中的“波”,也不是经典概念中的“粒子”。

甚至,按照哥本哈根的观点,“一个原子、电子,或无论什么东西,都不能说是以其名词的完全与常规的意义而‘存在’的”。“由于‘原子’的概念从来就是只在对它实行观察的实践中才会碰到,所以,人们可以坚持认为:物理学家所必须关注的只是一致地关联各种观察结果”在经典物理学中,能量是一个纯抽象的量,只是以简单的方式将力学过程中各种观察联系在一起的一组数学关系中的一部分,于是,“像电子、光子或原子这些词,应该按同样的方式来看待即它们是一些在我们想象中将实际上只是一组关联各种观察的数学关系固定起来的模型”。

最后,作者认为,对微观体系的波粒二象性这一本质属性应该给予如下全面、准确的表述:微观体系具有波粒二象性;在某些情况下波动特性表现明显,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微粒特性表现明显。

参考文献:

[1](英)戴维斯、布朗合编.原子中的幽灵.易心洁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

英语的形象性问题 篇12

关键词:形象塑造,大学教师,内外兼修

一、大学教师内外形象存在的问题

1. 大学教师内在形象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社会对大学教师的形象, 从内在的师德、师风、治学精神、人品操守等方面来说, 认可度比较高, 评价普遍良好。大学教师由

讲课比赛等, 使青年教师在相互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促进学术梯队和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带动重点学科在前沿领域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

四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有组织、有计划、有资助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进修、攻读, 提高学历 (学位) 。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的培训考核。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访问学者、高级研讨班等各类学术活动, 以及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和进修班。

三、强化职责磨砺意志, 提升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 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十分重要。当前高校教学科研任务普遍较重, 心理健康的教师, 总是热爱自己的教育岗位, 对环境和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作为青年教师能否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 极为重要的一点取决于他是否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青年教师要掌握磨砺意志、塑造性格的基本心理调节方法。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周期长, 见效慢, 复杂而艰巨。意志坚韧与否是教师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教师的意志品质和性格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形成。因此, 要求青年教师应该自觉地磨砺意志, 矫正不良性格, 达到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标准。青年教师也要掌握善于表达和控制情绪的心理调节措施。心理学认为意识调节法、自我宣泄法、体育锻炼法、暗示微笑法、变换环境法等都能调节稳定情绪和提高自控能力, 将挫折化为动力, 将压抑变为激励, 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高校各级组织要积极关注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积极给予心理调适困难的教师疏导和支持帮助。高校工会等组织也要积极组织各类形式多样、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青年教师要通过积极参加这些活动, 提高身体素质, 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塑造健康心理,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四、营造良好环境, 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良好的环境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校园氛围应该是一种民主和谐、相互激励与合作、鼓励改革创新、鼓励积极进取、重视对学生的责任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氛围。学校要发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原则的作用, 为青年教师创造积极条件。加强实验设施建设, 营造较好的工作环境;各级领导、工会组织要关心青年教师, 同事间团结协作, 学校上下同心, 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坚持学术无禁区于职业的特性, 有时他们身上的固执己见, 清高的弱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形象。 (1) 固执己见明显。大学教师在教学中会形成个人的授课目标和教学风格, 亦即讲什么、怎么讲都由任课教师自主决定, 学生一般都会尊重

的原则, 尊重特点, 鼓励创新, 奖励成功, 正确对待失败, 形成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平等交换意见的学术氛围, 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逐步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 营造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广泛地宣传教育, 努力形成崇尚科学、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表彰奖励优秀教师, 大力宣传先进事迹。高校领导应避免过分控制、等级森严和计划过细;避免监视、怀疑、冷漠的相互关系;避免当众批评、要人屈尊领情、发脾气、施压和强迫的行为;避免霸道, 不顾反对意见而专制做决定;避免名目不清的惩罚;等等。这些只会产生压力, 造成疏远, 使领导威信降低, 丧失凝聚力和有力支持, 使青年教师中出现反感、防范、抵触的情绪。

五、发挥人事管理导向作用, 促进青年教师提升自身素质

学校人事管理的质量,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可以说, 人事管理可使各方面的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人事管理、人事政策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 是指挥棒, 是导向。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高素质的各类人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开拓创新, 从而使教学、科研、管理几支队伍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但人有时总有一些惰性, 需有外界压力的推动才能提高其自身素质。所以, 有必要通过人事管理措施, 直接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用严格周密的考核、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来强化引导, 考核结果作为晋级、晋职、评优、选拔的重要依据。制定各类激励措施, 重奖在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等方面成绩突出的青年教师, 千方百计激励更多的青年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潜心于教学、科研和技术成果的转化等工作。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现象, 让青年教师真正感到努力工作有劲头、有奔头、有想头, 呈现出“我靠学校生存、立业, 学校靠我兴盛、发展”的新局面, 最终达到教师、学生、学校三者共赢。

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 党总支书记, 副院长, 高级经济师,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汪俊斐 (1983-) , 男, 浙江江山人, 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学工办主任, 讲师, 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性地认可, 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学管理和学生对支持的系统掌握, 但却不利于教师教学间的融通, 易于形成教师自成一统的格局, 使学术上易于陷入固执己见的狭隘圈子。个别教师常年只讲授一门课程, 那么这种自我封闭情况就会更明显些。认真, 对于一个大学教师来说, 是最起码的条件。但是有些大学教师在这种职业的熏陶下, 变得有些过敏, 对于旁人的一些评说, 他们会跳起来极力反驳, 他们对权威的捍卫和对自己学术观点的维护显的有些过分有的偏执, 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 大学教师也会表现出知识分子特有的激愤也使大学教师表现得不甚可爱。 (2) 存在文人相轻现象。作为大学教师, 每人在学术上都有着相对的独立性, 内心都对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有较强的自信, 因此, 在教师之间容易出现文人相轻的倾向。表面上彬彬有礼, 实际上对其他教师的才学并不服气, 因而面和心不和, 是教师的通病。相互进行学术与教学的切磋中, 有一些教师又比较喜欢标榜自己, 不能谦虚的沉下身向他人学习, 也影响教师自身的进步。 (3) 自视清高者居多。大学教师在资深专业的钻研, 树立起对自身专业上的自信, 奠定了他们学术上较深的基础。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属于比较先知先觉的那群人, 自己的研究具有一种神圣性, 这种自视清高的心态使大学教师身上有一种不愿与人同流合污的追求, 但也显示出他们身上自负离群聚居、不合群和孤芳自赏。在公众场合表现得目中无人、狂傲不羁, 令很多人感到厌恶。一些教师在学术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 他们沾沾自喜, 也因此变得轻蔑权威, 傲视公众、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与人交往, 礼貌欠缺、目光中常显露权威和傲慢, 对他人观点听后表情中带有一些不屑的神情。虽然有这种表现的教师实属个别, 但这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在社会中的形象,

2. 大学教师的外在形象问题。

大学教师的外在形象, 亦即大学教师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 大多数的大学教师展示了他们良好的形象, 但毋庸讳言, 在教师队伍中也存在着一些与大学教师形象不相匹配, 对大学教师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的不良外在表现。 (1) 不修边幅者随处可见。在教师中常有些人在穿着上很不注意, 有的上课穿一身运动装、旅游鞋, 有的长期穿一套牛仔服, 有的夏天穿无袖衫、超短裙, 还有的教师穿着油渍斑斑的衣服走上讲台, 有的教师头发蓬乱、精神萎靡地去上课、更有些女教师不是浓妆艳抹就是过于素面朝天。有的在社交场所衣服或过分古板或过分随意, 难以让社会公众在视觉上产生愉悦的感觉。 (2) 口无遮拦和不拘小节者群体明显多。大学教师语言表达一般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但有一些大学教师在课堂上、与人交往中往往暴露出一些不恰当的表现, 如说话太过随便, 对与己无关的社会现象喜欢私下大加抨击、评论。有的如在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会议上, 敢于说话, 但有些话又缺乏原则性和政策性, 说话一高兴就口无遮拦, 太过随便。这是大学教师需要注意的。有的大学教师博士毕业, 在理论研究、科学实验等方面具有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长处, 但在生活细节的方面, 则显得比较木讷马虎, 在待人接物方面礼数上不周到也常有发生, 一些大学教师在某些正式的场合随意, 在服饰, 讲话等方面都不加注意。这让社会上对教师这一队伍, 产生了一些不太尊重的想法。在今天全社会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 全社会各行各业均在塑造自身形象, 大众文化程度普遍提高, 公众的鉴别能力、判断程度普遍提升的情况下, 教师崭新形象的塑造迫在眉睫, 在教师关注自身内涵充实的情况下, 外在形象的打造也丝毫不能懈怠。

二、大学教师塑造内外形象的建议

1.内在形象的塑造。要在全社会塑造良好的大学教师形象, 首先, 要练好内功, 大学教师要先从自身的内在形象上下功夫, 使这一群体的形象更加具有人格魅力。其一, 德为先, 勤治学。大学教师是以向青年人传授知识, 影响观念, 塑造灵魂为职业的群体, 对他们的道德标准社会普遍是有较高要求的, 不等同于市井里巷的常人。做有德之人、有一定思想境界的人, 为人师表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长期提高自我修养的过程。大学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学术创新, 亦即在专业上有所成就。每一个大学教师的授课对象是有一定成熟度的青年学子, 授课知识中丰富学生学识, 理清学生思路, 提升学生能力, 提炼教师自身积累, 因此大学教师非常提倡独立钻研能力, 要求勤于治学、精于思考, 在自身的专业领域精耕不辍、精犁细耘, 深化拓展, 有所创新。其二, 善结缘, 服务社会。大学教师在独立耕耘于自己的学术领地, 同时应该主动地与社会公众结缘, 积极寻找为社会服务的机会, 以扎实学识社会服务带动科研创新, 以社会服务深入与拓展课堂教学, 赢得社会的尊重。以虚怀若谷的心态走向社会、服务大众, 让社会受益、让学生受益、也让自己受益, 在社会公众的面前树立自己富有亲和力的形象。

2.外在形象塑造。大学教师外在形象的塑造主要表现在衣着、谈吐、举止、表情等诸方面。其一, 衣着得体, 谈吐谦和。大学教师的外在形象, 首先表现在衣着上。所谓穿衣戴帽, 人之所好, 但是走上讲台、参与社会活动, 大学教师的服饰方面还是应该具有职业的特点。在工作场合, 大学教师首先应该衣着整洁, 不要拖沓邋遢, 给人留下不修边幅的不良印象。另外大学教师的服装应该体现对教师职业的尊重, 得体大方端庄是基本原则。如男教师在讲台上尽量不穿牛仔服、旅游鞋等, 女教师的衣着不能保守古板, 也不能太花哨开放, 有为人师表的规范性也有文雅的美感。大学教师应具备高质量的谈吐修养。如与人交谈中表现得内敛、谦和不张狂, 减少口头禅, 虚心认真倾听他人说话, 讲话时手势要少, 声调要低、身体姿势表现谦和, 用词客观准确, 传递明确、客观的语言符号。其二, 举止儒雅, 表情和善。大学教师在行为举止上要注意给别人留下有条不紊的良好印象。大学教师在课堂上站走姿应挺拔, 减少个人行为举止的随意性。与人交谈时, 大学教师要体现自身含蓄儒雅的风度, 身体姿态放松而不懈怠, 不东张西望, 修炼举止文明礼貌, 儒雅、含蓄, 提高自身在社会公众的良好形象。在许多人看来, 大学教师的面孔尊严多于亲切, 这让一些人感到大学教师有点难以接近。因此, 建议大学教师在课堂上, 用亲切、和善的面孔来与学生沟通, 在一般的社交场所, 展现谦和诚恳的笑脸, 真诚交谈, 避免好为人师的说教。坦诚相待、融洽交流, 由此构建大学教师平和的友善形象。

大学教师形象是高等院校整体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大学教师对自身形象的认识与觉醒, 大学教师的形象一定会获得好评与认可。

参考文献

[1]张森.从教师形象谈起——我的看法与建议[J].新校园, 20011, (6) :42.

[2]韩菲雨.影响教师形象的问题分析探讨[J].职教论坛, 2009, (2) :58.

[3]雷正.中职学校教师形象对学生影响漫谈[J].文学教育, 2011, (11) .

上一篇:英语反义词的用法下一篇:分析决策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