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商业银行

2024-09-21

主要商业银行(共12篇)

主要商业银行 篇1

管理咨询审计属于增值型审计工作。它是指审计人员为促进银行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针对特定的机构、业务、产品、流程和管理环节, 组织审计或审计调查, 并提供分析、建议、咨询或者培训等服务, 其目的在于促进业务发展、改进经营管理、增加企业价值。

随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 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已经开始了管理咨询审计尝试。银行管理咨询审计的内容, 既包括资产负债损益等业务经营全面审计, 又包括管理责任、管理效率和管理行为的管理审计, 还包括内控管理制度的综合评价等, 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全面经营管理审计等。因此, 商业银行开展管理咨询审计, 应重点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审计:

首先, 从了解观察管理信息和内部控制现状入手, 重点深化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审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经过多年的改革完善发展, 各级行加强了内部控制管理, 管理意识明显增强, 管理手段有了改进, 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内部管理状况有了明显改观, 各种管理风险和经济案件明显下降。但从现代银行管理的要求来看, 管理技术和手段仍比较落后, 管理信息反映迟缓, 管理效益和水平仍然很低, 各种管理风险和漏洞隐患仍大量存在, 进一步深化银行内控管理审计十分必要。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内部管理, 防范经营风险,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它与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 当前银行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控制审计, 深入研究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和方法, 提升内部控制审计的层次, 要把对业务部门的自律监管审计情况作为内控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 扩大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成果的利用程度。要根据内部控制审计查出的漏洞和隐患, 认真查找根源, 分析原因, 切实加强整改, 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各项业务经营管理制度和办法, 使各级行稳健经营和规范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 经营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次, 从观察明确管理行为和经济责任入手, 重点深化银行经济责任管理审计。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 各级行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和管理素质直接影响着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营管理效益的好坏。进一步深化开展银行经济责任管理审计, 是银行改革发展之必然。商业银行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深化:一是深化认识。过去银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间期限不明确, 履行责任界限不清楚, 审计成果利用率低。所以, 要从反腐倡廉、明确经济责任、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高度, 来充分认识开展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真正把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部门协调, 完善工作制度, 建立审计台账, 实行动态监测, 保证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二是严格程序。要认真按照《审计法》、《中国审计规范》等文件要求和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办事, 严格遵守审计程序, 建立审计责任制, 确保经济责任管理审计质量。三是丰富内容。过去银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侧重于经营指标及财务效益, 没有把责任审计与银行重要经营决策、与被审计单位的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结合起来, 没有把经营结果与经营过程、与被审计对象的廉政建设结合起来, 不能及时发现和彻底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深化经济责任管理审计, 就是要坚持审计问卷与现场审计检查、内部审计与外部查询、经营结果与经营过程、审计处罚与审帮促改等相结合, 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多方位的考评;就是要把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 与干部的使用结合起来, 使经济责任的界定更加明晰客观;就是要把经济责任管理审计同是否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是否正确进行重大经营决策、是否严格执行上级行的经营管理授权和转授权限、是否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做到廉洁自律等重大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 切入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的要害, 从深层次上研究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大矛盾和问题, 从而改变过去听多看少、就事论事、就账查账的片面作法。四是明确责任。就是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积极慎重、依法办事的原则, 明确划清现任与前任、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限。要通过上述措施, 使经济责任管理审计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五是加强利用。要充分利用转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真正作为干部任用和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 从预测分析管理质量和经营效益入手, 重点深化银行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全面经营管理审计。银行经营管理的好坏最终体现在管理质量和经营效益上, 所以开展银行管理咨询审计, 必须从预测分析管理质量和效益入手, 深入开展银行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全面经营管理审计。一是要开展资产业务的管理审计。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中核心和最重要的业务, 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进行管理审计和控制是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的中心环节。要按照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和分散性的经营原则, 客观审计评价现金、贷款、投资等资产业务的期限结构、担保情况、风险状况及内控管理情况, 最大限度地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完整、增值。二是要开展负债业务的管理审计。负债业务是银行传统的基本业务, 它是银行经营活动的起点, 也是银行开展资产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基础和前提。负债业务的规模和结构制约着资产业务的规模和结构, 是维护银行资产流动性供求平衡的手段。开展负债业务管理审计主要是分析负债业务的规模、期限结构与资产业务的对称平衡性, 防止银行低估负债, 影响财务成果的正确反映。三是要开展所有者权益的管理审计。所有者权益是银行净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差额。开展所有者权益管理审计, 就是要帮助被审计单位千方百计组织业务收入, 努力控制降低成本费用等支出, 最大限度地扩大盈利水平。银行是经营资产负债业务的统一体, 开展全面经营管理审计, 就是要在单项审计的基础上, 全面系统分析其资产负债的结构比例、风险安全状况、盈利增值情况及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探索商业银行机制下加强经营管理, 提高经营效益的方法途径和措施, 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层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少琴, 刘峰.审计与管理咨询业务:混营抑或分拆?[J];审计研究;2005年02期.

[2]张伟, 张孝友, 陈云菲.管理咨询业务对我国审计业务的影响;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5卷第1期.

[3]何源.浅议商业银行如何开展管理咨询审计;新疆金融;2009年12期.

主要商业银行 篇2

(一)票据签发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商业银行对企业提供的商品交易合同或增值税发票未加以严格审查,就为其签发无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按规定企业向银行开具银行承兑汇票首先应提供商品交易合同,并于2个月内提出增值税发票。部分银行为了增加企业保证金存款,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偏好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却未能严格审查商品交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的真实性,甚至2个月以后,也没督促开票企业提供增值税发票。

2.利用银行承兑汇票置换资产、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商业银行为了掩盖不良资产,对于无力支付到期票据款项的企业,继续为其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由企业用贴现资金归还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款。

3.在实际操作中有章不循,随意放大银行信用,超规定限额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为了逃避上级行对其授权限额的规定,部分商业银行采取拆分等违规手法,将一笔银行承兑汇票拆成几笔签发。部分银行擅自放宽保证金的收取比例或放松抵押担保的条件,为一些资信度不符合规定的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给银行的资产带来极大的风险。

(二)票据贴现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银行在办理贴现业务时只注重汇票本身的真实性,放松对企业提交的增值税发票、商品交易合同的审查,导致为大量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办理了贴现,大量贴现资金用于非生产经营领域,有的资金甚至流入股票证券市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和票据市场秩序。

2.部分银行与企业相互勾结,联手“包装”票据问题严重。一些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对一些大客户办理贴现的票据放松审查,对贴现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提供增值税发票、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的票据,也违规授理其贴现业务。为了逃避监管和套取人民银行再贴现资金,银行与一些企业相互勾结,进行票据“包装”:即由银行将票据背书转让给与其有信贷关系、信用度较好的企业,由这些企业提供与该汇票无关的增值税发票、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到银行办理贴现后,再将资金转回到真正的贴现企业账户之内。

3.违规降低贴现利率。银行在经营票据贴现业务过程中,为了争抢票源,展开恶性竞争,纷纷降低贴现利率,有的银行将贴现利率降到低于人民银行的再贴现利率,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利率市场秩序,同时少收贴现利息收入也给银行的资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4.违法违规经营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商业银行与票据掮客内外勾结,在办理贴现时为其提供贴现利率、资金划转等多项优惠条件,为其不法经营提供方便,从中收取回扣、好处费;有的银行采取降低贴现利率、压低账内贴现利息收入、账外收取好处费私设“小金库”;有的银行职工则利用工作之便,以自已或其亲属名义成立“票据包装公司”,充当票据掮客,非法经营票据业务,从中牟取暴利。

二、主要的检查方法

(一)确定检查重点

确定检查的重点单位和重点企业,首先,要利用银行计算机系统对电子数据进行分析,调阅近几年来财务报表、银行承兑汇票签发、贴现台账和相关电子数据,全面了解近年来银行的票据业务总体规模和发展情况。其次,以签发、贴现业务占比较大、近几年票据业务量增长速度较快的各二级分支行作为检查重点。再以银行办理签发、贴现业务量较大且单笔金额较大的企业,办理签发、贴现业务的时间和金额不均衡的企业,提供相关发票的单张票面金额较大的企业、出票日与贴现日相距较近的贴现企业为下一步审计的重点和需延伸调查的重点企业。

(二)票据签发的审查

1、调阅银行保证金存款分户账,结合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台账,核对审查银行收取保证金是否及时、足额,有无违反规定不收、少收或收后退还企业等问题;审计保证金是否来源于票据收款或其他背书转让的后手;审查保证金在存续期内有无被挪用、划转等情况,是否存在将保证金转回用于继续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或转入账外违规放贷等问题。

2、关注银行为不良贷款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是否存在以银行承兑汇票置换不良资产、掩盖资产质量问题;有无为即将形成银行承兑汇票垫款的企业发放贷款问题。

3、核对企业所提供的与本次商品交易合同、承兑合同相符合且足额的增值税发票或税务发票原件,是否该原件为购货方(承兑申请人)所持有发票联或抵扣联。

(三)票据贴现的审查

1.调阅相关企业贴现档案,审查银行是否对汇票真实性和汇票内容进行认真审核,是否出现越权审批的问题;办理贴现的申请人提供的商品交易合同及增值税发票等证明文件是否齐全、是否真实、有效,有无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和增值税发票(复印件)套取银行资金等问题。2.调阅银行贴现台账(电子数据),结合贴现利息收入明细账及相关凭证,审查台账数据与财务账表数据是否一致,有无为了逃避检查、人为修改台账数据的问题;审查是否存在贴现利率低于人民银行规定的最低贴现利率标准办理贴现业务问题。可在核对其电子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对全行贴现台账进行检索,对违规降低贴现利率办理贴现的部分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由于降低贴现利率导致银行少计的贴现利息收入数额。

3.核实贴现资金的去向。结合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连续审查,了解银行承兑汇票签发企业与收款人及其他背书转让后手的行业关联度,审查是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贴现资金转回签票企业账户,用于投资房地产等非生产经营领域、作为保证金继续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归还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款项和到期贷款、流入股票证券市场等问题;二是银行与票据掮客相互勾结,违规降低贴现利率、少计贴现收入、账外收取回扣好处费私设“小金库”问题;三是在办理贴现业务时,是否存在违反结算纪律和账户管理规定的问题,有无为没有在该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办理贴现,有无将贴现资金直接转入股市或个人储蓄账户的问题;

(四)延伸审查的主要内容 票据业务检查需要进行大量的延伸调查工作,主要目的在于核实签发或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是否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审查贴现资金的最终用途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揭示企业利用关联交易、皮包公司作掩护,采用虚拟商品交易合同、虚开、涂改或套开增值税发票等手段骗取银行资金投入非生产经营领域问题;揭示银行与企业相互勾结、违规“包装”票据、套取银行资金的主要手法;揭示银行利用企业账户账外收取回扣、好处费等等。

主要商业银行 篇3

关键词:存贷比监管指标 流动性风险 信用创造资产负债管理

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以下简称“存贷比指标”)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并将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取消存贷比监管职能是适应我国货币金融环境变化、转变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需要,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行为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存贷比监管指标约束银行信贷扩张

我国1995 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存贷比成为法定监管指标以来,在控制信贷增速、防范流动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监管框架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是约束商业银行信用扩张能力的三个主要指标。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15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维持在3%~4%的水平。根据银监会发布的2015年一季度末银行业监管数据,我国银行业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13%;加权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6%,远高于监管规定的8%和4%的要求。而上市银行201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各主要银行的存贷比指标已达到或接近75%的监管上限。由此可见,相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存贷比对银行信贷规模扩张的约束更为直接和显著。

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适应我国货币金融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货币供给方式、社会融资结构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货币供给更多地由依靠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被动供给转向主动投放;社会融资结构由以间接融资为主转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共同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理财业务迅速扩张。为应对上述变化,央行不断创新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优化调控框架,综合运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进行调控,并更多地向运用价格型工具调控转变。在此背景下,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是适应货币金融环境变化和货币政策调控需要的。

(一)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的转变需要增强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

从国际收支角度看,在以往年度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情况下,外汇占款快速增加导致央行被动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为防止流动性泛滥,央行通过存贷比约束以及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限制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降低货币乘数,保持货币供应量增速在合理范围内。201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在振荡中趋向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趋势,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被打破,外汇占款明显减少。央行开始更多地通过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向市场主动投放基础货币,弥补流动性缺口,流动性格局由过去偏宽松逐步回归中性适度的新常态。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的转变客观上需要减少对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的约束,以实现一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速,满足微观实体的融资需求和宏观经济增长的需要。

(二)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是扩大社会融资规模的必然选择

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社会融资需求显著增加。为规避存贷比指标的约束,有的商业银行通过不规范的同业业务、通道业务向房地产、预算软约束部门和政策限制性领域提供了大量融资,形成了大量的非标资产。这类融资方式脱离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信息公开程度低,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导致金融业系统性风险迅速聚集。不仅如此,由于表外融资通常需要借助信托计划、券商资管产品、基金专户等通道进行,这就增加了融资的中间环节,推高了融资成本。针对这种情况,2014年5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管理局五部门联合出台文件,在鼓励金融创新、维护金融机构自主经营的前提下,按照“堵邪路、开正门、强管理、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对银行同业业务相关经营行为进行清理和规范,同时,作为前述文件的配套性文件,银监会还出台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强化政策执行力度。政策实施以来,规范了银行同业融资业务,缩短了资金链条,维护了市场秩序,防范了业务风险,也提高了社会融资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在此背景下,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也成为扩大社会融资规模的必然选择。

(三)有助于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人民银行发布的《2015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正处于从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价格型调控为主逐步转型的过程中”。实际上,以价格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是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用的模式。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顺利传导需要建立能够充分反映货币供求关系变化的货币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取消存贷款监管指标约束有利于减少对银行信贷行为的硬性限制,便于银行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信贷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货币市场效率,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由“量”转“价”提供良好的市场基础。

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经营行为的影响

(一)有助于提升中小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

从目前情况来看,银行业整体存贷比处于高位,中小银行存贷比普遍高于大银行。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有利于提升银行业整体信贷扩张能力,尤其有利于吸储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进行资产扩张。由于中小银行信贷投放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可以间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有助于强化融资业务监管,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有助于引导商业银行将表外融资业务回归到表内,有利于监管机构全面了解和监管银行融资业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减少融资中间环节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因而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也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可能对银行债券配置需求形成一定冲击

相对于投资债券而言,贷款收益率较高。从利润最大化角度看,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后,银行总体更倾向于从事收益率更高的贷款业务。从具体债券类属来看,信用债与贷款的风险权重相当,而利率债则没有资本损耗。因此,预计贷款对信用债的替代作用将大于其对利率债的替代作用;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可能会对银行债券尤其是信用债的配置需求形成一定冲击。

(四)有助于商业银行负债来源多样化,促进银行间货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2015年1月,人民银行发布政策,调整了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的统计口径,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存款”的统计口径。在此基础上,当前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可进一步鼓励商业银行通过银行间市场弥补资金头寸,从而有利于完善货币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行为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商业银行未来有望逐步由负债管理为主的经营模式向资产风险定价、负债结构多样化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模式转变。

作者单位:英大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印颖 刘颖

主要商业银行 篇4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 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 不运用和少运用自己的资产, 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和其他委托事项, 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 这就是中间业务的主要内容。中间业务与传统的存、贷业务比较, 它具有风险低、收益较稳定、不需占用自有资金等优点。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同时, 收益结构也将逐步转向一种更分散的, 而且也是比较平衡的收入结构, 从而实现对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平衡发展, 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平衡发展, 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根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 考虑通过如下途径实现其中间业务发展与收益结构的转型:

一、不断开拓新的经营品种, 扩大经营范围

由于各种原因所限, 一些中间业务向纵深发展受阻, 那么国有商业银行就应从开拓新的经营品种入手, 如信托类业务、租赁类业务、包括融资性租赁、经营性租赁、回租租赁等;咨询类业务, 包括资产评估、资产负债管理、投资组合, 家庭理财。这些智力密集, 知识密集型的中间业务将成为银行重日要利润来源。另外, 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其点多面广的优势, 刺激广大居民对各类金融服务的需求, 以扩大中间业务的服务范围。

二、收费标准应体现层次化的特点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了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这里, 我们可以强化一下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意义:首先将会对行业竞争态势产生显著影响, 银行之间的竞争会逐步深化, 形成公平价格。银行之间竞争环境会更为公平, 以本身的实力、信誉、服务水平为收费标准, 避免乱收费。其次, 收费将提高银行服务的水平, 业务创新, 吸引客户, 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 这种规定还可以细化, 如商业银行在制定收费标准时, 就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资金实力, 大客户与小客户之间的资金差异, 以及不同地区的观念上的差异等, 收费标准应呈层次化的特点。只有这样, 才能在全国范围内提高中间业务的市场占有率。

三、巩固已有的优势, 抢占利润至高点

1.我国银行中结算类中间业务已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而其中国际结算业务占有重要位置;随着我国加入WTO, 国际贸易将飞速发展, 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将会大大增加, 市场份额可观。目前, 我国各商业银行在不同程度都开展了国际结算业务, 特别是中国银行, 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客户群。因此, 各商业银行应在操作规范、结算技术, 网点增加上多下功夫, 并进一步增强业务的灵活性, 形成多样化服务, 不断拓展融资性结算业务, 如打包放款、出门押汇, 引入创新的结算业务, 如国际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 作为对信用证结算业务的补充。2.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管理的加强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 要有长期发展准备。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 这类业务应成为基础性中间业务。3.利用证券市场空前发展的机遇, 保险业发展的潜力, 为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各类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如在企业改制、并购、重组、破产时期, 开展咨询类服务, 以建立符合当前市场特点的新型银企关系。

四、重视对中间业务人才培训和利用

中间业务的多样性、复杂性, 要求从业人员不光要有复合性的、广博的专业知识, 更要有开拓新业务、新领域的能力。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力度, 要唯才适用, 给人才以宽松的工作环境, 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进而推动各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五、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由个人信用和社会信用两部分构成, 提高社会信用水平的途径, 一是宏观约束机制, 二是行业自律机制。一般来说, 自律机制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宏观约束机制, 则要靠完备的社会信用评级体系及法律约束。在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备的前提下, 国有商业银行应率先建立较为有效的重点关注客户信用系统, 这样可以既弥补个人信用体系缺失可能带来的风险敞口, 同时又进一步完善了法人客户社会信用体系。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社会信用水平, 才能为中间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在提高个人信用水平方面, 美国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如设置专门机构, 开展对个人信用调查、收集并保存信用资料。建立资料库, 不同地区机构之间签署可以互相利用资料库的协议, 可以获得迁居另一处的个人信用资料。

六、强化中间业务的监管体制

中间业务也面临着一些风险, 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应灵活监管手段, 既不能过度宽容又不能过度遏制创新业务的发展。如存折炒股, 应防止企业资金通过个人账户进入股市以及通过银行承兑的票据进行贴现后进入股市。对保管箱业务可能出现的变相腐败现象, 如保管受贿、走私等获得的钱币等要严加防范。

七、完善规章制度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出台, 填补了有关中间业务在规章制度方面的空白;例如工商银行为加强中间业务管理, 整合业务资源, 促进中间业务发展, 于2002年1月19日制定并印发了《中国工商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办法 (试行) 》, 涵盖了中间业务九大类420种业务, 并且从定义分类、组织管理、申请审查、收费、内部授权和风险防范、违规行为处罚等几个方面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以及规章制度。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 还需进行细化和完善, 加以创新。同时, 应规范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的有关规章, 使它更符合国际惯例, 对新型的结算业务要制定相应规章制度。

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但能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而且将改善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的单一收益结构。总之, 在扫除一些障碍性因素的同时, 采取适当的方式和途径, 中间业务才能获得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才能真正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支柱业务。

参考文献

[1]邵承伟;国有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基本思路及对策;金融时报;2007年06月

[2]孙晨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及研判;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11期

[3]刘拓知;国有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主要银行贷款 篇5

建设银行(个人创业贷款)

建设银行贷款的基本规定:

1.贷款对象:年满十八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 且借款人年龄

与贷款期限之和不超过60周岁

2.贷款额度:最低额度10万元,最高授信额度500万元;贷款本息最高不超过

抵押物评估价值的70%

3.贷款期限:贷款期限一般为1年(含),额度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4.贷款利率:按照中国建设银行的贷款利率规定执行;

5.担保方式:担保采取抵押、质押和保证方式,但是不接受单纯以第三方保证形式提供的担保。

6.还款方式:贷款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可以采取按月还息任意还本法、等额本息还款法、等额本金还款法、一次性还本付息还款法等方式;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可采取等额本息、等额本金还款法。具体还款方式由经办行与借款人协商并在借款合同中约定。

7.贷款需要提供的申请材料:

(1)借款人及配偶身份证、户口簿或有效居住证明、居住地址证明、婚姻状况证明;

(2)借款人配偶承诺共同还款的证明;

(3)从事生产经营的营业执照,从事许可制经营的,应提供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经营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合伙或公司制企业还应出具企业合伙经营协议或章程及验资报告、出资协议原件及复印件;

(4)贷款用途证明(如购货合同等);

(5)生产经营活动的纳税证明;

(6)借款人获得质押、抵押贷款额度所需的质押权利凭证、抵(质)押物清单及权属证明文件、权属人及财产共有人同意质押、抵押的书面文件;

(7)建设银行二级分行(含)以上认可的评估部门出具的抵押物估价报告;

(8)建设银行需要的其他资料。

贷款办理流程:

1.客户申请。客户向银行提出申请,书面填定申请表,同时提交相关资料;

2.银行核实审批。银行对贷款人资料条件进行审核;

3.签订合同。银行对借款人提交的申请资料调查、审批通过后,双方签订借款合同、担保合同,视情况办理相关公证、抵押登记手续等;

4.发放贷款。经银行审批同意发放的贷款,办妥所有手续后,银行以转账方式向借款人指定个人结算账户发放贷款;

5.按期还款。借款人按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还款方式偿还贷款本息;

6.贷款结清。贷款结清包括正常结清和提前结清两种。①正常结清: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还本付息类)或贷款最后一期(分期偿还类)结清贷款;②提前结清:在贷款到期日前,借款人如提前部分或全部结清贷款,须按借款合同约定,提前向银行提出申请,由银行审批后到指定会计柜台进行还款。

贷款结清后,借款人应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银行出具的贷款结清凭证领回由银行收押的法律凭证和有关证明文件,并持贷款结清凭证到原抵押登记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注销手续。

工商银行(个人经营贷款)

个人经营贷款是中国工商银行向客户发放的用于客户合法经营活动所需资金周转的人民币担保贷款。产品特色:

1.贷款额度高:贷款金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

2.贷款期限长:最长可达5年;

3.担保方式多:可采用抵押、质押、保证担保等多种方式;

4.具备循环贷款功能:一次申请,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方便快捷,并可通过商户POS和网上银行等渠道实现贷款的自助发放。

5申请条件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年龄在18(含)--60周岁(不含)之间。外国人以及港、澳、台居民为借款人的,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满一年并有固定居所和职业。

(2)具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户籍证明(或有效居住证明)及婚姻状况证明;

(3)借款人具有合法的经营资格,能提供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合伙企业营业

执照或者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4)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还款意愿,借款人及其经营实体在工行及其他已查知的金融机构无不良信用记录;

(6)能够提供贷款人认可的合法、有效、可靠的贷款担保;

(7)借款人在工行开立个人结算账户;

(8)工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6申请资料

(1)借款人及其配偶有效身份证件、户籍证明、婚姻状况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经年检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合伙企业营业执照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3)个人收入证明,如个人纳税证明、工资薪金证明、个人在经营实体的分红证明、租金收入、在工行或他行近6个月内的存款、国债、基金等平均金融资产证明等;

(4)能反映借款人或其经营实体近期经营状况的银行结算账户明细或完税凭证等证明资料;

(5)抵押房产权属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有权处分人(包括房产共有人)同意抵押的证明文件。

(6)贷款采用保证方式的,须提供保证人相关资料;

(7)银行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贷款办理流程:

1.客户申请。客户向银行提出申请,书面填定申请表,同时提交相关资料;

2.银行核实审批。银行对贷款人资料条件进行审核;

3.签订合同。银行对借款人提交的申请资料调查、审批通过后,双方签订借款合同、担保合同,视情况办理相关公证、抵押登记手续等;

4.发放贷款。经银行审批同意发放的贷款,办妥所有手续后,银行以转账方式向借款人指定个人结算账户发放贷款;

5.按期还款。借款人按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还款方式偿还贷款本息;

6.贷款结清。贷款结清包括正常结清和提前结清两种。①正常结清: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还本付息类)或贷款最后一期(分期偿还类)结清贷款;②提前结清:在贷款到期日前,借款人如提前部分或全部结清贷款,须按借款合同约定,提前向银行提出申请,由银行审批后到指定会计柜台进行还款。

贷款结清后,借款人应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银行出具的贷款结清凭证领回由银行收押的法律凭证和有关证明文件,并持贷款结清凭证到原抵押登记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注销手续。

农业银行(个人助业贷款)

个人助业贷款是农业银行向自然人发放的,用于合法生产经营的人民币贷款业务。个人助业贷款的对象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从事合法生产经营活动的自然人,包括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合伙人、微小企业主等。

1.贷款条件:年满18周岁(含)以上60周岁以下,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当地有固定住所,持有合法有效身份证件。

2.贷款额度:最低额度5万元,最高授信额度1000万元。

3.贷款期限:保证担保方式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全额抵质押方式的贷款期限

最长不超过5年。

4.贷款利率:贷款利率按相关规定执行。

5.担保方式:担保采取抵押、质押等方式。

6.还款方式:贷款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可以采取等额本息还款、等额本金还款法和一次性还本付息还款法等方式;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可采取等额本息、等额本金还款法。具体还款方式由经办行与借款人协商并在借款合同中约定。

7.贷款需要提供的申请材料:

(1)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户口簿、金穗惠农卡的原件和复印件。

(2)抵(质)押物或保证人相关资料,符合信用贷款条件的除外。一般情况下,保证人也需要提供身份证、户口簿信息。

(3)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材料(这里主要是指你的贷款用途,准备干什么,需要投资多少,大概几年能还贷,如果有村里再开个证明就更好,证明此项目已经有场地,村里也支持,人员也有管理经验就行)

贷款办理流程:

1.客户申请。客户向银行提出申请,书面填定申请表,同时提交相关资料;

2.银行核实审批。银行对贷款人资料条件进行审核;

3.签订合同。银行对借款人提交的申请资料调查、审批通过后,双方签订借款合同、担保合同,视情况办理相关公证、抵押登记手续等;

4.发放贷款。经银行审批同意发放的贷款,办妥所有手续后,银行以转账方式向借款人指定个人结算账户发放贷款;

5.按期还款。借款人按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还款方式偿还贷款本息;

6.贷款结清。贷款结清包括正常结清和提前结清两种。①正常结清: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还本付息类)或贷款最后一期(分期偿还类)结清贷款;②提前结清:在贷款到期日前,借款人如提前部分或全部结清贷款,须按借款合同约定,提前向银行提出申请,由银行审批后到指定会计柜台进行还款。

北大荒“粮食银行”及其主要做法 篇6

一、“粮食银行”的创办背景及主要作用

黑龙江垦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现有耕地面积为3500万亩,2008年粮食总产量为284亿斤,可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56亿斤,其中水稻产量达800万吨。预计到2010年,能生产水稻1000万吨,商品率在90%以上。

北大荒商贸集团是黑龙江垦区从事流通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承担着垦区商品粮的销售任务。几年来,商贸集团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发现垦区在粮食流通环节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由于垦区粮食是一季生产,秋收后,农户由于还贷和备耕需要,不得不将粮食集中上市变现,使粮价向下波动,影响了农民增产增收;二是农民缺乏储粮条件,水稻收获后堆放在自家的田间地头,损失非常严重;三是粮食外运集中在11月到第二年的3月,运输瓶颈十分严重;四是农民急需的生产资料资金和土地租金无从解决,往往要高息借贷,增加了农民负担。

鉴于以上情况,北大荒商贸集团在省粮食局、农垦总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办了北大荒“粮食银行”。其主要作用:

一是减少农户粮食产后损失,节约粮食资源,也有利于改善农户的家居环境。由于粮食生产是季节性的,而消费是经常性的,所以农民必须将大量的粮食储存。农户自己又不具备储存条件,损耗较大,品质下降。如按“粮食银行”存储200万吨目标,以及损失率8%计算,可减少农户粮食损失16万吨。

二是有利于农户根据市场变化,销售粮食,增加收入。农民将粮食存储到“粮食银行”,不改变所有权,可根据市场价格自由销售,卖到好价钱,增加售粮收入。

三是缓解了国家收储压力,减少国家财政支出,也解决了集中交售带来的运输压力。在市场粮价下行时,“粮食银行”吸储农户粮食,一定程度能够改善执行最低收购价地区政策性收购单一渠道,减轻国家负担。

四是调动了商业银行支持粮食收购的积极性,拓宽了融资渠道。“粮食银行”与中国民生银行大连分行合作,民生银行为“粮食银行”贷款10亿元,可以随时收购急需卖粮农户的粮食,也可以为存粮农户通过粮食抵押进行贷款,有效解决农户急需的生产资金和必要的生活资金。

另外,还有利于加快发展粮食“四散化”运输,提高储运效率。

二、“粮食银行”的主要做法

(一)吸储农户粮食

1.农户开立粮食存折账户和申请办理民生借记卡业务。农户持身份证原件到“粮食银行”业务受理窗口填写《开户申请书》,签订存粮协议,办理存粮开户手续。

2.农户将粮食运到“粮食银行”指定的就近仓库。农户可以自行组织车辆运输,也可以选择使用北大荒“粮食银行”提供的运输服务。如选择“粮食银行”提供的运输服务,需按照当时市场价格收取运输费用。

3.“粮食银行”指定的仓库相关业务人员对农户的粮食按照国家有关粮食评定标准进行质检、验收、过秤等处理,完成农户粮食的相关数据采集。

4.指定仓库将农户的粮食根据粮食的种类、等级及其它指标参数选择合适仓位进行粮食入库处理。

5.“粮食银行”根据指定仓库提供的入库单为农户开具粮食存折,存折中记录所存粮食的种类、等级、重量等相关信息。农户拥有存折后自动成为电子交易市场的会员。

(二)农户取得贷款

1.“粮食银行”的上级企业北大荒商贸集团与中国民生银行开展业务合作,为储粮农户办理质押贷款。

2.农户持本人身份证、粮食存折,填写《民生银联借记卡申请表》,向民生银行申请办理借记卡。

3.农户持本人身份证、粮食存折原件,填写个人贷款申请表,向民生银行申请个人经营贷款。

4.北大荒商贸集团在农户提供给民生银行的个人经营贷款申请表上核实农户需要质押的粮食种类和数量,并签署同意担保具体额度字样。同时,“粮食银行”根据粮食质押合同维护已质押粮食信息和留存相关质押文件。

5.民生银行依据北大荒商贸集团的同意担保具体额度的确认和粮食质押合同发放个人经营贷款,将贷款资金存入农户的民生借记卡内。

(三)粮食保管

1.粮食入库后,由“粮食银行”的指定仓库对粮食按照“四无”标准进行保管,确保储粮安全。

2.“粮食银行”为储粮农户免费储存粮食3个月,超过3个月,每吨每月收取6元保管费。最长保管期限为6个月。如果6个月后,储粮农户仍未将存储在“粮食银行”的粮食销售或取走,“粮食银行”将按照国家最低收购价或与农户协商,将粮食予以销售。

(四)粮食交易与出库

1.存粮农户可以根据市场行情自己销售粮食,也可以通过“粮食银行”下设的电子交易平台网上交易。

2.粮食通过电子交易平台销售,或通过“粮食银行”进行现货销售,卖方向“粮食银行”每吨交15元手续费,买方交10元手续费。储粮农户如将粮食自行取走,需交纳25元手续费。

3.粮食交易结算实行封闭式运行,交易双方通过民生银行在银行设立的托管账户,实行封闭式交易模式。

三、“粮食银行”运行情况及预期风险

北大荒“粮食银行”试运行一个月以来,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存粮踊跃。目前已有400多农户将粮食存入“粮食银行”,储存量5.7万吨,从银行取得贷款5000余万元。“粮食银行”在为存粮农户储存粮食的同时,还自营水稻5万余吨。今年1—3月,“粮食银行”还将在农垦红兴隆分局、牡丹江分局、宝泉岭分局和绥化分局全面运营,将存储规模达到50万吨。

同时,“粮食银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运行中将会遇到一些潜在风险和问题,需要不断总结,逐步完善。

一是当粮食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农户放弃粮食所有权时,“粮食银行”收购这部分粮食有可能面临市场风险。北大荒“粮食银行”在其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如到6个月后,储粮户仍未将储存在“粮食银行”的粮食销售或取走,“粮食银行”将按照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或与储粮户协商,将粮食予以销售”。也就是说,农户放弃粮食所有权,“粮食银行”到期按国家最低收购价格收购储户不取走的粮食时,农户按最低收购价取得粮食销售款,而将价格的风险留给了“粮食银行”。这种风险一旦超过“粮食银行”的承受能力,就必然会给“粮食银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二是如果“粮食银行”经营管理不当,将带来一定的道德风险。“粮食银行”的相关规章中并未规定农户存储的粮食不能用于周转经营,“粮食银行”作为经营性企业,同样存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行为。因此,在“粮食银行”与农户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粮食银行”有可能将存储的粮食不断进行周转经营而获取利润。在粮食周转经营过程中,一方面可能由于经营风险,使周转出的粮食难以收回货款,资金链条断裂,无法及时补足库存总量。另一方面可能由于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在粮食转出后,出现由于粮价上涨而被迫高价位补库的情况,使“粮食银行”产生经营亏损。

当这种情况积累到一定程度,使粮食库存比例减少时,“粮食银行”就无法兑付农户集中大规模提取粮食,一旦这种现象使农户对“粮食银行”产生信用危机,就会导致农户争相向“粮食银行”“挤兑”的后果,此外,如火灾等其他原因导致粮食灭失而亏库,也会导致同样的结果。

主要商业银行 篇7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有其自身的原因, 也有时代的原因。随着金融深度和广度的提升, 大众金融需求呈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传统金融的边界和市场无法充分完成用户需求。一方面, 传统金融服务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大幅减低顾客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 同时大幅降低实体店服务数量进而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 传统金融体系过于集中及庞大形成的低效率及覆盖盲区吸引民间机构尝试突破金融壁垒, 由于没有严格监管及臃肿机构设置, 这些机构的决策更贴近市场, 而且对民众需求的敏锐度高, 机制和模式优于传统金融机构, 解决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由于运营成本、业务触角等导致的金融服务盲区问题和涉足传统金融低效率的部分领域。

一、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一) 第三方支付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 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 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从发展路径与用户积累途径来看, 目前市场上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运营模式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 是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全独立于电子商务网站, 不负有担保功能, 仅仅为用户提供支付产品和支付系统解决方案, 以快钱、易宝支付、汇付天下、拉卡拉等为典型代表。另一类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依托于自有B2C、C2C电子商务网站提供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货款暂由平台托管并由平台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在此类支付模式中, 买方在电商网站选购商品后, 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 待买方检验物品后进行确认后, 就可以通知平台付款给卖家, 这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再将款项转至卖方账户。

(二) P2P网络贷款平台

P2P (Peer-to-Peer lending) , 即点对点信贷。P2P网络贷款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 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 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 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

P2P平台的盈利主要是从借款人收取一次性费用以及向投资人收取评估和管理费用。贷款的利率确定或者是由放贷人竞标确定或者是由平台根据借款人的信誉情况和银行的利率水平提供参考利率。

由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 对P2P网贷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概念界定, 其运营模式尚未完全定型。目前已经出现了以下几种运营模式, 一是纯线上模式, 此类模式典型的平台有拍拍贷、合力贷、人人贷 (部分业务) 等, 其特点是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进行, 不结合线下的审核。通常这些企业采取的审核借款人资质的措施有通过视频认证、查看银行流水账单、身份认证等。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 此类模式以翼龙贷为代表。借款人在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 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第三种, 以宜信为代表的债权转让模式现在还处于质疑之中, 这种模式是公司作为中间人对借款人进行筛选, 以个人名义进行借贷之后再将债权转让给理财投资者。

(三) 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 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 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 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 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 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控方面有的放矢。

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 因此, 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目前, 大数据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以阿里小额信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京东、苏宁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阿里小贷以“封闭流程+大数据”的方式开展金融服务, 凭借电子化系统对贷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核定, 发放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及应收账款抵押贷款, 单笔金额在5万元以内, 与银行的信贷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补。京东商城、苏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是以电商作为核心企业, 以未来收益的现金流作为担保, 获得银行授信, 为供货商提供贷款。

(四) 信息化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 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 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改造或重构, 实现经营、管理全面电子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金融信息化是金融业发展趋势之一, 而信息化金融机构则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从金融整个行业来看, 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不仅具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 建成了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 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笔—数据集中工程在业内独领风骚。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一)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的兴起, 不可避免地在结算费率及相应的电子货币/虚拟货币领域给银行带来挑战。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由最初的完全合作逐步转向了竞争与合作并存。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走向支付流程的前端, 并逐步涉及基金、保险 (放心保) 等个人理财等金融业务, 银行的中间业务正在被其不断蚕食。另外, 第三方支付公司利用其系统中积累的客户的采购、支付、结算等完整信息, 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联合相关金融机构为其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信贷等金融服务。同时, 支付公司也开始渗透到信用卡和消费信贷领域。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叠范围不断扩大, 逐渐对商业银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

(二) P2P网络贷款平台

从P2P的特点来看, 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 对利率市场化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其参与门槛低、渠道成本低, 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社会的融资渠道。但从目前来看, P2P网贷暂时很难撼动银行在信贷领域的霸主地位, 无法对银行造成根本性冲击。P2P针对的主要还是小微企业及普通个人用户, 这些大都是被银行“抛弃”的客户, 资信相对较差、贷款额度相对较低、抵押物不足, 并且因为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暂时没有对P2P企业开放等原因, 造成P2P审贷效率低、客户单体贡献率小, 以及批贷概率低等现状, 并且很多异地的信用贷款, 因为信贷审核及催收成本高的原因, 不少P2P平台坏债率一直居高不下。P2P网贷平台还处于培育期, 用户认知程度不足、风控体系不健全, 是P2P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从短期来看, P2P网络贷款平台很难对银行利润产生实质性影响。

(三) 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能够通过海量数据的核查和评定, 增加风险的可控行和管理力度, 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点, 对于风险发生的规律性有精准的把握, 将推动金融机构对更深入和透彻的数据的分析需求。虽然银行有很多支付流水数据, 但是各部门不交叉, 数据无法整合, 大数据金融的模式促使银行开始对沉积的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大数据将推动银行创新品牌和服务, 做到精细化服务, 对客户进行个性定制, 利用数据开发新的预测和分析模型, 实现对客户消费模式的分析以提高客户的转化率。

(四) 信息化金融机构

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银行都在自建电商平台, 从银行的角度来说, 电商的核心价值在于增加用户粘性, 积累真实可信的用户数据, 从而银行可以依靠自身数据去发掘用户的需求。建行推出“善融商务”、交行推出“交博汇”等金融服务平台都是银行信息化的有力体现。从经营模式上来说, 传统的银行贷款是流程化、固定化, 银行从节约成本和风险控制的角度更倾向于针对大型机构进行服务, 通过信息技术, 可以缓解甚至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为银行和中小企业直接的合作搭建了平台, 增强了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职能。但更为重要的是, 银行通过建设电商平台, 积极打通银行内各部门数据孤岛, 形成一个“网银+金融超市+电商”的三位一体的互联网平台, 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及挑战。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传统商业银行系统是一场革命, 面对变革, 商业银行也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有效的应对, 可以说, 只有经历过互联网金融这场革命的洗礼, 中国银行业才会真正建立成熟健康的现代银行体系。

摘要: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出现, 必将极大地改变现有的金融生态, 对金融机构尤其是传统商业银行产生巨大影响, 通过对互联网金融集中主要商业模式的分析, 揭示其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商业模式,影响

参考文献

[1]谢平, 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经济研究, 2010, (4) .

[2]谢平, 邹传伟.CDS功能的不可替代[J].金融发展评论, 2011, (1) .

[3]谢平.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 2012, (12) .

[4]叶冰.互联网金融时代, 商业银行怎么做[J].金融科技, 2013, (3) .

主要商业银行 篇8

引言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地方商业银行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太仓农村商业银行在太仓市城镇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根据太仓农商行的实际经历,总结地方性商业银行对于推动城镇化的经验与启发。

一、太仓农商行现状:为太仓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太仓农村商业银行(简称太仓农商行),前身为太仓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文件精神,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05年1月12日正式开业,作为家新兴的根植于太仓本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直以振兴地方经济、服务太仓人民为己任。

太仓市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而太仓农村商业银行是立足于太仓本地的地方商业银行,为太仓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至2012年末,全行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94.83亿元(含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32.70亿元(含外币、贴现),比年初增加16.78亿元,增长14.48%。其中,贷款构成合计约132.6亿,公司贷款占比例88.66%,个人贷款1 1.34%,两项金额与去年相比都有所增长(见表一)。截止2012年12月31日,太仓农商行下设一级支行31家,直属营业部一家,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及以下城镇,分别为娄东、板桥、陆渡、新塘、浏河、刘家港、牌楼等。

二、太仓农商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创新合作思路,支持乡镇社区建设

东林村是太仓郊区的一个小村镇。今年年初,太仓农商行与东林村进行合作,将村民拥有的土地所有权整合并以此为质押为其提供贷款。在农商行的支持下,东林村通过等同于企业化管理的人员运作方式,配合农田机械化耕作,种植业养殖业相互促进,做到了农产品自给自足,盈余外销。目前东林村已建成了坏境优美的社区,城市中有的派出所、党委会、居委会、社保机构等一应俱全。太仓农商行东林村合作建立的这种新型农村社区,既保持了村民原有的生活风貌,又保证了村民生活水平与城市稳步接轨,使农民“既不离土也不离乡”。

(二)立足小企业贷款,扶持乡镇企业发展

地方商业银行具备大型商业银行及外来银行不具备的优势,即立是基层、手续简单、保证效率。基于对当地企业较深的了解,作为独立法人的太仓农商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当地中小企业发展:降低企业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和审批程序;设立特别审贷会,及时为处于资金链断裂危机中的企业提供贷款。

同时,太仓农商行积极贯彻落实银监会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大力发挥人力、网点优势,不断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效率,践行社会责任。

(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软件”“硬件”两手抓

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的“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和最近银监会提出金融机构为城镇化定制信贷产品的要求中不难看出,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成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主要方向。太仓农商行紧跟国家政策,在其基础业务方面不断调整优化。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客户的理财业务,太仓农商行都人性化地作出调整,及时反映政策变化,使手续、收费清晰明了。

除通常的金融业务外,太仓农商行还为城镇化过程中农民遇到的住房、医疗等具体问题提供贷款。例如,农商行为因拆迁而产生装修资金短缺问题的住户提供了贷款服务,这既保障了居民生活也刺激了需求。再例如,农商行提供的农村医疗保险转城镇医疗保险的贷款补助服务减轻了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的医疗消费支出的压力。

除了提供人性化的业务和优质的服务,升级“软件”,太仓农商行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硬件”配备。农商行设置比当地其他银行多上一倍的基层网点,使村民们不出村就可以取款,减少了取款成本,免去了奔波之苦,解决了农民“取款难”问题,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农商行还与商家合作,使村民享受上了刷卡服务,构建起惠农支付的便捷通道。借款方面,农商行在每个农村大队支部安排了一名会计员,使农民的短期借贷更加方便。

三、支持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一)特色业务有限,与新城镇化配套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伴随新城镇化的推进,农民们金融理财意识开始增强,理财需求开始增大,然而实际上太仓农商行的特色业务只有相关的惠农贷款。随着城镇化的进行,乡镇居民必然会减少自给消费而提高商品消费的支出比例,对各类商品及服务如住房、汽车、旅游及教育等都将产生巨大的需求。此时,银行的个人信贷等业务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有些贷款项目门槛过高,手续复杂,没有考虑到农民真实的心理心态和经济水平。

(二)金融大环境制约,农民金融观念薄弱金融知识匮乏

太仓农商行作为农村金融组织的成员之一,和其他农村金融组织一样处于一个不够成熟的农村金融环境中。首先是农村行政方式和方法的落后,不利于这样的农村金融组织的独立运营,也制约着其充分自由发挥:其次是农村地区诚信意识相对要弱,表现为对合同的不了解,甚至不执行。在长期的理财实践中,农民最青睐于银行的存款业务,对其他新颖的投资业务兴趣不大,对银行的推广宣传关注甚少。因此这个不够成熟的金融环境也给银行的业务开展和高效运转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三)规模相对较小,城市范围影响力小同业竞争压力大

至2012年末,太仓农商行共有703名在编员工,下设50个网点,注册资本7.2亿元,总资产269.31亿元,存、贷款总额近327.03亿元。而截至6月末,已有17家银行在太仓市设立分支机构,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071.19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880.31亿元,全市各银行网点近200个。同时,各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等相继成立,立足于服务“三农”。

在太仓市金融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太仓农商行自身具有规模小、影响力不够广的劣势,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虽然其拥有面向中小型企业的优势,但是,资金储备相对不足,在知名度上也有一定的差距,银行的核心管理能力也稍有欠缺,目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传统体制下的政策保护,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村商业银行加大持续竞争力成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关键因素。

四、进一步完善太仓农商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

(一)加强城镇化建设特色产品创新能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城镇化蕴含着大量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发展、居民消费等多个重要领域。太仓农商行应继续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针对基础设施、特色产业、中小企业等领域不同的金融需求,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业务服务。同时,积极推进太仓城镇化特色产品开发,加大对公共服务方面的支持力度。

具体如,农业人口市民化的转变,刺激了更接近于城市居民类型的消费,因此金融产品的创新要注意到这类人群对资金量包括资金管理的需求。此外,对于乡镇企业发展和政府城镇化建设来说,创新金融产品需要探索开办农村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和农业大型机具设备金融租赁业务,努力满足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资金需求;还要在融资主体、担保方式、信用评级、还贷来源等方面进行业务创新,积极对接城镇化建设中BOT、BT、PPP、TOD等新型金融需求,并为城镇化建设提供除银行服务以外的投行、保险、租赁、基金等多业态、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二)积极应对制约的金融环境,扩展农民金融知识面

太仓农商行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掌握客户的信用情况,应对金融环境信息不对称的制约。农商行可以通过信用信息产品,了解信用申请人或产品出售方的资信状况,从而防范信用风险;通过准确识别企业、个人身份,保存其信用记录,既提高了客户质量、增强了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又有助于形成促使企业、个人重视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约束力。

除了全面了解客户信息外,还需要银行能够深入民间,了解农民实际需求,推出更多适应本地需求的产品,并且普及相关知识,例如针对农民经常使用的电子银行业务,向农民介绍网银安全和安全用卡的知识;讲解如何正确使用自助设备等金融知识;宣传如何正确认识银行贷款等。通过面对面接触客户,拓展农民经济素质,加强对现时经济局势和金融服务的了解。

(三)响应政府政策,提升竞争力扩大影响力

在规模上,相比国有银行以及其他大型商业银行,太仓农商行等中小银行虽然有影响力不足的弊端,但规模小也为其带来裨益。可以借政策的东风之力,在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从而将根扎到农村的土壤里,拓展业务影响力。

太仓农商行应高度重视战略管理,基于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的深入分析,将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发展与自身推进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紧密结合,抓住“三农”发展新机遇,积极构建新模式。加大涉农行业研究和信贷营销指导,结合实际有效提供三农信贷支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为新城镇化的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提供大力协助,成为太仓城镇化的主要金融推动力。

五、结论

太仓农商行充分抓住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机遇,紧跟国家政策,立足中小企业贷款,以为乡镇人民服务为宗旨,不仅实现了银行本身的迅速发展,并且为太仓的城镇化过程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虽然太仓农商行在支持乡镇社区建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在银行的特色业务和发展的规模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随着“新城镇化”概念的逐步推广,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仍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面对巨大的发展前景,以太仓农商行为代表的地方商业银行应致力于进一步提高金融创新能力,积极适应金融环境,逐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做到既要继续把握机遇,又要审时度势、谨慎推进,要以灵活的方式来适应新城镇化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问题,确保控制风险,不草率冒进。

参考文献

[1]许姗姗.农村城镇化与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2]刘莉亚.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探讨[J].河北金融.2007

[3]范立夫.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问题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0(7)

[4]江苏太仓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二0一二年度报告[R].2012

[5]吴佳曦.传承与求变打造核心竞争力——上海农商行改制发展历程[J].中国农村金融.2010(07)

国际银行业并购的主要策略分析 篇9

在并购战役中, 选择一个合适的并购对象是银行实施并购战略的第一步, 也是决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在确定银行的并购战略之后, 我们就要寻找符合此战略的并购对象。在银行并购对象的选择中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 是否具有业务互补性, 是否能够帮助其实现市场的扩张。银行并购是为某种战略目标服务的, 业务互补可以使并购银行拓展业务领域, 增大客户资源, 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 规模是否适中, 目标银行规模太大, 对并购资金的需求也大, 可能增加并购的风险和融资的难度, 加大银行的财务压力。规模太小, 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不能实现银行并购的战略计划。三是, 是否有先进的网络平台和研发能力。四是, 被并购银行是否具有反并购章程。。五是, 是否能够实现低成本扩张, 银行在并购时都希望成本能达到最小, 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润。

二、并购时机的确定策略

并购时机的问题不仅与银行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有关, 还与一定的外部环境, 如经济环境、制度环境等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接下来就分析一下在什么时机展开并购能够达到获取超额利润的目标。

1、经济周期与并购时机

并购的时机选择与经济周期是密不可分的, 当经济逐步繁荣时银行业并购也在升温;当经济衰退时, 银行业并购也放慢了脚步, 如图1.1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银行业并购起始于经济萧条时期。在这个时期, 股价严重被低估, 其实是最佳的并购时机, 但是经济前景难以确定。在经济复苏时期, 资本市场日益活跃, 良好的经济环境刺激了银行业务的扩张, 银行并购处于十分活跃的时期, 银行可以选择这个时期实施并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银行之间的竞争使得银行并购达到顶峰, 这时候银行的并购成本相当大, 所以这个时期并不适合并购。当经济开始衰退时, , 资本市场不活跃, 股价被严重低估, 银行并购的成本下降, 因而是银行业并购的良好时机, 但并购融资比较困难。

2、制度环境与并购时机

现代银行业并购是否可行, 并购过程是否顺利, 需要有一个合理规范的制度予以支持。从近一百年银行业并购的历史来看, 当资本市场、产权市场比较完善, 一项新的制度出台, 都会导致银行并购活动, 即当有利于并购活动的制度环境出现时, 银行会选择这个时机进行并购, 因而银行并购大量发生, 相反, 从制度角度看, 银行并购受到很大限制, 并购时机则尚未成熟。

3、银行内部财务与并购时机

由于银行进行并购时需要大量的资金, 而银行自身又不可能拥有并购活动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所以就要向资本市场融资。融资成本的大小, 通常取决于银行的财务状况, 而且并购是具有风险性的。因此提供融资的一方必然要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和回报率, 就必然要了解银行的财务状况, 所以一般来说银行财务状况良好时, 是银行采取并购的有利时机。

三、并购的内部整合策略

银行并购最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并购的整合工作是否能够很好的完成。如果要保证整合工作有很好的效果, 那就必须在公司治理结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这四个方面加以整合。

1、公司治理结构整合

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指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条件下, 投资者 (股东) 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对于刚完成并购的银行来说, 主要是解决董事会的职责、经理层创建、代理人问题、股东利益保护及内部风险控制这几个问题。

2、人力资源整合

员工问题是贯穿并购始终的问题, 而且也是并购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问题。银行的管理者应该积极了解员工的思想, 为员工的心里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一, 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第二, 建立信任。重建组织中的信任是银行并购后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3、企业文化整合

银行并购将两个具有不同文化特质的银行联系在一起, 只有实现两者的协调、配合, 才能充分挖掘资源潜力, 实现协同效应。并购的文化整合要以原有的优势企业文化为基础, 通过两种异质文化之间的相互接触、交流、吸收、渗透, 建立一种更具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银行文化体系。

4、战略整合

进行战略整合的重要任务就是在并购后建立“一体化”的基本战略。并购双方长期的战略基本导向成为银行战略整合中的巨大阻碍, 因此在银行并购的准备阶段就要对战略和组织的关联性做出充分的分析, 形成有关如何进行战略整合的具体而明确的意见, 并且在整合过程中要将这些思想渗透给员工, 逐渐形成新的“一体化”的战略导向。

银行并购的整合工作是实现并购目标的保证。银行在并购交易完成后, 只有实现了双方在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等方面有机融合, 才称得上是一项完整而成功的并购。

参考文献

[1]、任明.我国银行业跨国并购现状分析和策略建议[J].金融与经济, 2008, (9) :25-26.

[2]、孙华.论并购对象的选择问题[J].特区经济, 2006, (1) :321-322.

[3]、于东智.商业银行的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触点[J].金融管理和研究, 2007, (12) :30-33.

[4]、贺奇斌.银行并购的时机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07.

主要商业银行 篇10

一、“粮食银行”的创办背景及主要作用

黑龙江垦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现有耕地面积为3 500万亩,2008年粮食总产量为284亿斤,可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56亿斤,其中水稻产量达800万吨。预计到2010年,能生产水稻1 000万吨,商品率在90%以上。

北大荒商贸集团是黑龙江垦区从事流通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承担着垦区商品粮的销售任务。近年来,北大荒商贸集团在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发现垦区在粮食流通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垦区粮食是一季生产,秋收后,农户由于还贷和备耕需要,不得不将粮食集中上市变现,使粮价向下波动,影响了农民增产增收;二是农民缺乏储粮条件,水稻收获后堆放在自家的田间地头,损失非常严重;三是粮食外运集中在11月到第二年的3月,运输瓶颈十分严重;四是农民急需的生产资料资金和土地租金无从解决,往往要高息借贷,增加了农民负担。

针对上述问题,北大荒商贸集团在省粮食局、农垦总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办了北大荒“粮食银行”。其主要作用如下:

一是减少农户粮食产后损失,节约粮食资源,也有利于改善农户的家居环境。由于粮食生产是季节性的,而消费是经常性的,所以农民必须将大量的粮食储存。农户自己又不具备储存条件,损耗较大,品质下降。如按“粮食银行”存储200万吨目标,以及损失率8%计算,可减少农户粮食损失16万吨。

二是有利于农户根据市场变化,销售粮食,增加收入。农民将粮食存储到“粮食银行”,不改变所有权,可根据市场价格自由销售,卖到好价钱,增加售粮收入。

三是缓解了国家收储压力,减少国家财政支出,也解决了集中交售带来的运输压力。在市场粮价下行时,“粮食银行”吸储农户粮食,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执行最低收购价地区政策性收购渠道单一的问题,减轻国家负担。

四是调动了商业银行支持粮食收购的积极性,拓宽了融资渠道。“粮食银行”与商业银行合作,为“粮食银行”贷款10亿元,可以随时收购急需卖粮农户的粮食,也可以为存粮农户通过粮食抵押进行贷款,有效地解决农户急需的生产资金和必要的生活资金。

另外,还有利于加快发展粮食“四散化”运输,提高储运效率。

二、“粮食银行”的主要做法

(一)吸储农户粮食

1.农户开立粮食存折账户和申请办理商业银行借记卡业务。农户持身份证原件到“粮食银行”业务受理窗口填写《开户申请书》,签订存粮协议,办理存粮开户手续。

2.农户将粮食运到“粮食银行”指定的就近仓库。农户可以自行组织车辆运输,也可以选择使用北大荒“粮食银行”提供的运输服务。如选择“粮食银行”提供的运输服务,需按照当时市场价格收取运输费用。

3.“粮食银行”指定的仓库相关业务人员对农户的粮食按照国家有关粮食评定标准进行质检、验收、过秤等处理,完成农户粮食的相关数据采集。

4.指定仓库将农户的粮食根据粮食的种类、等级及其他指标参数选择合适仓位进行粮食入库处理。

5.“粮食银行”根据指定仓库提供的入库单为农户开具粮食存折,存折中记录所存粮食的种类、等级、重量等相关信息。农户拥有存折后自动成为电子交易市场的会员。

(二)农户取得贷款

1.企业北大荒商贸集团与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合作,为储粮农户办理质押贷款。

2.农户持本人身份证、粮食存折,填写《银联借记卡申请表》,向合作银行申请办理借记卡。

3.农户持本人身份证、粮食存折原件,填写个人贷款申请表,向合作银行申请个人经营贷款。

4.北大荒商贸集团在农户提供给商业银行的个人经营贷款申请表上核实农户需要质押的粮食种类和数量,并签署同意担保具体额度字样。同时,“粮食银行”根据粮食质押合同维护已质押粮食信息和留存相关质押文件。

5.合作的商业银行依据北大荒商贸集团的同意担保具体额度的确认和粮食质押合同发放个人经营贷款,将贷款资金存入农户的银行借记卡内。

(三)粮食保管

1.粮食入库后,由“粮食银行”的指定仓库对粮食按照“四无”标准进行保管,确保储粮安全。

2.“粮食银行”为储粮农户免费储存粮食3个月,超过3个月,每吨每月收取6元保管费。最长保管期限为6个月。如果6个月后,储粮农户仍未将存储在“粮食银行”的粮食销售或取走,“粮食银行”将按照国家最低收购价或与农户协商,将粮食予以销售。

(四)粮食交易与出库

1.存粮农户可以根据市场行情自己销售粮食,也可以通过“粮食银行”下设的电子交易平台网上交易。

2.粮食通过电子交易平台销售,或通过“粮食银行”进行现货销售,卖方向“粮食银行”每吨交15元手续费,买方交10元手续费。储粮农户如将粮食自行取走,需交纳25元手续费。

3.粮食交易结算实行封闭式运行,交易双方通过合作的商业银行在银行设立的托管账户,实行封闭式交易模式。

三、“粮食银行”运行情况及预期风险

北大荒“粮食银行”试运行一段时间以来,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存粮踊跃。目前已有400多农户将粮食存入“粮食银行”,储存量5.7万吨,从银行取得贷款5 000余万元。“粮食银行”在为存粮农户储存粮食的同时,还自营水稻5万余吨。2009年1至3月,“粮食银行”还将在农垦红兴隆分局、牡丹江分局、宝泉岭分局和绥化分局全面运营,将存储规模达到50万吨。

“粮食银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运行中将会遇到一些潜在风险和问题,需要不断总结,逐步完善。

一是当粮食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农户放弃粮食所有权时,“粮食银行”收购这部分粮食有可能面临市场风险。北大荒“粮食银行”在其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如到6个月后,储粮户仍未将储存在“粮食银行”的粮食销售或取走,“粮食银行”将按照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或与储粮户协商,将粮食予以销售”。也就是说,农户放弃粮食所有权,“粮食银行”到期按国家最低收购价格收购储户不取走的粮食时,农户按最低收购价取得粮食销售款,而将价格的风险留给了“粮食银行”。这种风险一旦超过“粮食银行”的承受能力,就必然会给“粮食银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二是如果“粮食银行”经营管理不当,将带来一定的道德风险。“粮食银行”的相关规章中并未规定农户存储的粮食不能用于周转经营,“粮食银行”作为经营性企业,同样存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行为。因此,在“粮食银行”与农户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粮食银行”有可能将存储的粮食不断进行周转经营而获取利润。在粮食周转经营过程中,一方面可能由于经营风险,使周转出的粮食难以收回货款,资金链条断裂,无法及时补足库存总量。另一方面可能由于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在粮食转出后,出现由于粮价上涨而被迫高价位补库的情况,使“粮食银行”产生经营亏损。当这种情况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使粮食库存比例减少时,“粮食银行”就无法兑付农户集中大规模提取粮食,使农户对“粮食银行”产生信用危机,“粮食银行”会遭遇“挤兑”,此外,如火灾等其他原因导致粮食灭失而亏库,也会导致同样的结果。

主要商业银行 篇11

关键词:民生银行;理财;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119-02

一、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主要问题

(一)过于依赖已有的中高端存量客户,潜在风险较大

当前,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盈利点主要来自部分中高端客户。这就导致民生银行把重点放在20%的重点客户市场上,而相对忽视80%的普通、工薪阶层客户,所推出的产品很少考虑到普通收入居民理财的需求。这种偏重高端客户的营销模式,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的长期发展,同时也隐藏着较大的交易风险。

把“利润的鸡蛋”都放在“高端客户的篮子”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一旦某些重要客户流失,而没有更多新客户的进入,就会严重影响个人理财产品的销售业绩,造成利润大幅下滑。在本文作者的访谈中,许多理财经理和工作人员把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维持和发展一些彼此熟悉的中高端客户的关系上,却依然难以留住客户。同时,为了吸引高端客户,民生银行经常针对他们推出一些风险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而事实上,许多高端客户更倾向于追求稳定的收益和规避风险。反而是一些中低端的客户,更倾向于购买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二)理财产品功能落后,整合度较低

在个人理财领域,民生银行相对国内商业银行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与国外先进同行相比,在产品的完善程度上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总体来看,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模式落后、流程设计不完善、缺乏创新、市场定位不明确、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在民生银行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目前,与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相比,民生银行所提供的理财产品,无论是在开发的在速度上,还是在理財产品的功能上均滞后于市场需求。理财产品常常是“换汤不换药”、“旧瓶装新酒”,仅仅将原有的存、贷款产品和中间业务重新组合,就算是产品的推陈出新,鲜有在观念和内容上有实质性突破的产品。一方面,民生银行在理财管理水平上依然是外资银行的“跟随者”,另一方面,国内各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上你追我赶,民生银行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

(三)客户服务有待进一步改善

“以客户为中心”,是民生银行大力提倡的经营理念,但在实践中,以客户为基础的客户管理系统尚未真正建立,理财部门所掌握的客户信息资源极为有限,只能以帐户为基础进行相关运作,很难满足个人客户不断发展变化的理财需求。在服务质量上,民生银行赖以自豪的“3+N”等服务,为其他商业银行纷纷仿效,缩小了同民生银行的服务差距。

民生银行2012年6月所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客户服务质量依然是个人理财产品营销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在满足客户的多元化服务需求方面,民生银行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

二、原因分析

民生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尽管有一些个别特色,但同国内大多数银行一样,由于受到政策环境的制约,所提供的个人理财产品也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投资方案设计或是对己有业务的重新组合等低层面上,服务缺乏符合民生银行自身特点的个性化。民生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营销理念落后,缺乏前沿市场营销理论的引导

在国外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营销全面进入以4C,4R理论为指导的阶段时,民生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营销依然停留在“以产品为中心”的4P阶段,没有真正以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作为目标市场,没有真正围绕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差异进行市场与客户细分,更没有根据市场细分与客户细分的结果研发整合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销售渠道,做到有的放矢。

“以产品为中心”营销理念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民生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想的往往是“这种理财产品应该更好卖”,“这种理财产品卖出去能赚更多的钱”,而不是“客户心中的理财产品应该是怎么样”,“这种理财产品虽然收益比较低,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种理财产品有助于开发潜在的客户市场”。在个人理财业务的高速成长期,这种营销理念的弊端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但是,一旦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陷入瓶颈,或者宏观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就可能遭到市场的当头一棒,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需求。

(二)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中低端客户开发

个人理财业务蕴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是商业银行重要利润的增长点。正因如此,许多商业银行把其视为一块“肥肉”,恨不得通过疯狂发行和推出新的理财产品,来尽快把可预期的巨大利润收入囊中。前文提到的民生银行理财产品结构中短期化产品比例过高和过于重视高端客户,其实都是民生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中过于追求短期利益的体现。事实上,在一个相对成熟的个人理财产品市场,中长期产品应该占据主导地位,中产阶级应该是个人理财产品最重要的购买主体和目标市场。民生银行要真正树立自己的理财品牌,真正挖掘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潜力,就必须努力调整理财产品的发行结构,把发展中等收入阶层客户这块蛋糕积极做大,避免陷入对高端客户和短期性理财产品的依赖。

(三)专业人才医乏,难以适应理财业务发展的快速要求

专业人才的素质直接影响个人理财业务的服务质量。个人理财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是金融业的高技术产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理财人员必须拥有广泛的兴趣、具备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适应不同客户的具体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理财建议和提供理财方案。目前,国外对个人理财业务的从业人员要求很高。他们不但要熟悉产品,还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语言沟通以及受压能力。普遍对个人理财业务的从业人员实行资格认证制度,例如:汇丰银行要求其财务策划经理拥有CFP资格;渣打银行则要求每位客户经理拥有伦敦证券学院的专业资格。外资银行通常组建具有高水平的理财和产品开发团队,接受系统培训,综合素质强,合作意识好。相对而言,民生银行全面熟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整个金融系统的专业人才比较医乏,进行更高层次理财创新品种的设计开发举步唯艰,品牌优势难以真正实现。

AFP和CFP考试,是从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门槛和敲门砖。通过这两个考试,特别是CFP考试是非常难的。但是,对民生银行来说,在各大商业银行激烈的竞争面前,理财人员要做好个人理财业务,其要求远不止是通过这两个考试这么简单。目前,对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理财师越来越体现出“全能型”人才的特点。不仅要懂得理财相关业务,还要懂得时尚、高尔夫、珠宝鉴赏、古玩等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与客户沟通。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民生银行的理财团队中,通过高阶的CFP考试的人员比重不到百分之二十,而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高端理财人员更往往是百里挑一。如何进一步提高理财团队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是摆在民生银行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参考文献:

[1]胡云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性质与理财行为矛盾分析[J].上海金融,2014(9).

主要商业银行 篇12

在现实生活中, 一个人因其拥有独特的声音而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一样可以和姓名、肖像对其起到人格标识的辨识作用。如内地的男歌手杨坤拥有独特的烟酒嗓, 开口便知是他, 还有香港著名喜剧明星周星驰的御用配音石斑瑜的独特声音, 内地著名女演员宋丹丹等。他们所拥有的独特声音自然就成为了与肖像和姓名一样的具有人格标识的特点。本文所论述的姓名和肖像与声音都是人格权的一部分, 而声音可以通过音频这个特殊的方式再现, 若一个人因其独特的声音而得以辨认, 则未经允许而作为商业性的使用其声音或藉由模仿其声音而使人认为就是本人时, 亦会侵害到他人之权利。能够作为商业性使用的人格标识拥有相当广泛的范围, 只要有人能够通过此特定的标识来识别出是某人即合理。在审判实务中, 识别性 (Identifiability) 虽被定位为事实问题, 法院仍得不经证据调查而凭经验法则判断。在我国, 对声音权的具体研究还缺乏有效的研究, 即使是在立法中也没有确立, 这就需要进一步探讨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研究其在人格权中所存在的位置, 以法律手段更有效的保护声音权, 并得到司法的保护。

二、肖像

肖像权就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格权。可以采用摄影技术、画像、雕刻、雕塑或艺术手段反映自然人包括五官在内的形象的作品。肖像权是人格权的一种, 是自然人对于肖像的制作权和标表使用权。肖像在法律上为自然人人格的一部分, 肖像所体现的精神特征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转化或派生出公民的物质利益。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 是基于肖像上多方面体现了公民的精神利益、人格利益。肖像一旦在固定的物质载体上制作出来, 使其独立出来, 便可以任由其他人来随意的支配使用。尽管肖像具有普遍的利用价值, 但只有肖像权人才享有独立的使用专有权。

而肖像标识作为一个人的体貌特征的标识, 通过肖像标识能够间接地使该标识对其实现合法的形象保护, 以及还能够作为名人肖像声誉的载体, 并且将其所拥有的肖像标识转变为具有财产价值的可利用的商业符号后。通常可以利用的自然人身体上的某个特征, 比如鼻子、眼睛等形象, 还有自然人的其他方面存在的身体特征, 比如外形上的特征 (姚明的大个子等) , 还有可识别性的外形、身体特点等。在真实案例中就存在过, 国外一发达国家城市某法院甚至判决, 其国的某知名女星就可对自己美丽的胸部享有“肖像权”, 因为她身边最亲近的人可根据其胸部特点来辨认她, 从而能够清楚地识别出。那么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一点, 一个人的外形变化还可以通过抽象和漫画等形式表现, 只要有第三个人能够通过其特有的神态、举止或标识辨认出来, 就仍然具有属于人格标识的权利。

三、姓名

姓名并不限于公民在户籍机关正式登记的本名。如一些文学家、艺术家姓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姓名包括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以及法人和非法人团体的名称;狭义的姓名仅指公民的姓氏和名字。姓名权是一种专有的使用权, 也是第一个得到法律确认的人格权。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姓名权保护的客体是权利人的姓名。笔名、艺名甚至比其本名更为人熟知。再如我国传统上还有于姓名之外另取“字”“号”的习惯, 至今仍有部分人保留这一传统。因此, 只要这些笔名、艺名、字、号能够用来表彰自己、区别他人, 就可以成为姓名权保护的客体。但是, 公民使用的假名, 因其不能真实地表现某人的人格与特征, 故不受姓名权之保护。

若以商业性的目的使用他人之名字或昵称, 并且该名字与本人有关联时, 商家就侵害到该姓名人的形象宣传权, 若该姓名很普通, 则不能仅因使用相同的名称, 就认定为侵害形象宣传权。在通常情况下, 若一个名人拥有一个普通的名字, 而有人使用此名字进行商业行为时, 依其内容或该名人能够证明他人所指的就是自己时, 则商家就侵害到此名人的个人利益。总的来说, 可被商业化的姓名标识通常包括人的可识别性的姓或名、乳名、笔名、别名、签名、雅号、艺名、爱称和绰号等。

四、小结

人格标识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独特的符号, 对于公众人物而言, 商家常常会利用名人在公众心中的影响力, 而进行某种商业化的手段实现商业利润。名人的影响力越来越有价值, 因此若未经得本人同意就擅自以他人形象为商业上的利用, 则将侵害他人的权利。而此权利究竟系指哪个?依一般人的观念, 可能是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等。然而得以表现个人形象而且有商业上价值的却不仅如此。如个人独特的声音或外在特征等皆得以表现个人的人格标识, 而具有商业上的价值, 于是如何对个人的人格标识的商业性加以保护就日益重要。

摘要:人格标识在具有可识别性的条件下才可以准确地指代某个人, 也可以利用所存在的商业价值进行有效的商业利用。人格标识的具体范围无法明确界定, 凡具有可识别性的人格标识原则上皆可被用于商业活动。本文重点阐述可商业利用的人格标识的主要形态, 即姓名、肖像和声音。

关键词:人格标识,商业价值,人格权

参考文献

[1]王泽鉴.民法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132.

[2] (德) 迪特尔·梅迪库斯 (著) , 邵建东 (译) .德国民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 2001:794-800.

[3]王利明.民法典·人格权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

[4]程合红.商事人格权论——人格权的经济利益内涵及其实现与保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5]杨立新, 林旭霞.论人格标识商品化权及其民法保护[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01) .

上一篇:感知与互动下一篇:图书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