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与改进

2024-10-17

维护与改进(精选7篇)

维护与改进 篇1

煤气干法净化设备具有除尘效率高、综合运行费用低、粉尘回收利用率高等突出优点, 但核心设备静电除尘器在使用过程中却多次出现事故, 从分析处理事故的原因中发现, 系统在工艺操作环节上存在设计、设备制造缺陷等问题。

一、圆筒型静电除尘器简介

1. 基本原理

静电除尘器由平行排列的集电极组成, 并通过除尘器壳体接地, 多条放电极呈细线或金属条形状, 由绝缘体支撑构成负极, 气体柱塞状连续通过中间串联四个电场集电极之间的间隙, 在高压直流电源作用下使极板间形成电晕放电, 带负电的气体离子和尘粒朝集电极运动, 形成微小电晕电流沉降到集电极板表面达到分离, 由振打和扇形刮灰装置定时清除导入螺旋链式输灰机通过闸阀和双翻板阀排出。

2. 设备组成

静电除尘器为圆筒壳体结构, 其内部由放电极、X形气流分布板、电伴热绝缘子室热保护罩、扇形刮灰装置等组成;外部由机械振打装置、粉尘输灰装置、应急卸灰口、进出口安全泄爆阀和附属氮气密封装置、电气自动化、润滑系统等组成。

3. 流程特点

转炉1500℃的高温烟气经汽化冷却烟道冷却至850℃进入蒸发冷却器, 高压水经雾化喷嘴喷出将烟气直接冷却调质到200℃进入除尘器内呈柱塞状流动进行处理收集灰尘, 同时蒸发冷却器内约40%~45%的粗粉尘和静电除尘器收集的细粉尘经各自链式输送机和滑动卸灰阀排出。

二、设备故障现象分析及改进情况

1. 静电除尘器高压瓷套管损坏

除尘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电场阴极吊挂高压瓷瓶频繁击穿、断裂和裂纹等现象。经分析有3方面原因。

(1) 阴极吊挂保温箱在转炉正常冶炼过程中不能保持仓内为微正压, 仓内产生的负压一方面造成温度流失, 另一方面将雨雪、寒冷等极端天气的潮气等吸入使加热温度始终达不到80~120℃工作温度, 使加热器长期工作而损坏, 导致箱内结露使瓷瓶频繁闪络放电直至绝缘击穿炸裂。

(2) 保温箱内部绝缘瓷套管上盖端起电场泄爆保护作用的泄压孔因密封不严或密封垫损坏产生负压, 导致空气及潮气等进入降低箱内温度, 电加热温度上不去, 也是绝缘瓷套管击穿损坏的原因之一。

(3) 检修时频繁打开保温箱门造成冷热温差大, 特别是冬季更为严重, 产生的热胀冷缩使瓷瓶损坏, 另外阴极吊挂在更换绝缘瓷套管后, 平衡吊挂未调整好或误差较大产生不平衡力, 在阴极振打过程中造成瓷套管受力不均而损坏。

为防止绝缘瓷套管受潮、结露氧化、引起闪络放电击穿, 对所有除尘器从电场变压器至阴极吊挂出线端子套管室, 全部加装氮气密封装置, 且配备相应的压缩空气进行吹扫;阴极吊挂在更换绝缘瓷套管时必须反复调整平衡, 使其与阴极振打节奏相适应, 避免瓷瓶受力不均而损坏, 禁止频繁进入除尘器内部, 一般每月1次即可, 且最好是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 降低内外温差延长绝缘瓷套管的寿命。

2. 静电除尘器增设备用刮板输灰机

除尘器在投产后经过1年的实际使用, 公用刮板机发生过载、顶灰事故6次, 使转炉炼钢停产时间累计达420 min, 此为设计原因造成的, 原设计所有静电除尘器产生的细灰均输送到一套公用输送装置到细灰仓, 未考虑事故和检修的问题, 一旦公用刮板输送机出现故障, 就造成所有转炉停产, 必须进行改进。

经分析研讨, 在西侧增设一套国产细灰处理系统来实现2台公用刮板机互备的需要, 操作上修改完善PLC程序采用远程操作, 一旦运行的刮板机出现故障能及时启动切换至另一台, 确保了细灰正常输出, 从根本上杜绝了因刮板机本体故障对转炉生产造成的影响。

3. 静电除尘器阴极断线

自投产以来几台静电除尘器经常出现一电场阴极断线接地, 使运行电压、电流极不稳定, 甚至为零, 影响除尘效果, 被迫停产检查, 经检查电场阴极框架南端较北端过烧严重, 极线断点为中间无芒刺段, 而阴极线在电除尘器300℃左右高温下长时间受转炉烟气含水粒子产生的原电池和NOX共同作用, 使阴阳极间距变小, 极易产生电弧, 在转炉冶炼时, 一电场处在最恶劣的环境, 高浓度的粉尘不断通过, 极线表面始终有一层粉尘, 电弧腐蚀会不断发生, 加速了氧化腐蚀过程, 再加上电场频繁泄爆产生电弧的高温作用和温度的急剧变化等双重作用下, 导致了扁钢芒刺线中部由2 mm进一步变薄、变形机械强度减弱是断裂的主要原因。

经过摸索避免电腐蚀最有效的措施是保证极线不大量积灰, 将一电场阴极由连续振打改为交替振打, 加大振打力量, 减少包灰量, 然后再降低一电场的电压, 控制其最大升压<50 k V, 其他3个电场控制其最大升压<60 k V以内, 避免电腐蚀的形成或降低腐蚀程度, 对于由极线断线接地引起的运行电压为0 V的情况, 采取对断线部位局部剪除的办法维持其运行, 上述措施实施后, 阴极断线部位大大减少, 保证了静电除尘器的安全运行。

4. 细烟尘出灰公用刮板机加固

原设计所有静电除尘器产生的细灰由底部刮板输灰机、双板阀输送到细灰公用输送装置, 再进入细灰料仓, 但实际使用中, 发现刮板机刮刀经常弯曲、折断, 导致细灰刮板机不规则跳动、过载, 影响转炉正常生产。

经研究在刮板机中部中心轨道两侧各安装一条平衡轨道, 并焊接牢固, 实现刮刀在滑道上平稳运行, 改造后经试运行刮板机未再发生刮刀弯曲、变形、跳动等现象, 有效减少了刮板机本体机械故障的可能性和维护工作量。

5. 改造双板阀控制方式

静电除尘器底部出灰系统安装的双板阀, 用于排灰时起密封隔绝空气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犯卡停止工作, 导致底部刮板机过载停机停炉事故, 经现场观察发现是由于其开、关到位限位开关触点接触不良和犯卡, 提供给PLC的信号不稳定, 使PLC不能有效控制正常工作。

为减少因双板阀故障导致停机事故, 通过现场反复测量双板阀阀板开启、停顿、关闭、停顿时间的周期和性能分析, 设想首先在一台上双板阀的每个动作用时间控制, 原开、关到位信号只在计算机HMI画面上显示不参与控制的试验模式, 使双板阀的动不作受外部因素影响, 在争得自动化部同意后联合对程序进行了修改,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观察动作可靠, 后又将其它几台也作了相应改造。

6. 粗烟尘出灰系统刮板机改造

刮板机运行出现链条断裂、链轮磨损、断齿、掉链轮, 检修人孔少检修时间长、机尾下方无人孔使机尾积灰无法清理等;而且机头、机尾的磨损为导轨面强度低, 长期与链条摩擦磨损严重产生机械变形, 断裂后更换的时间长;此外其连接螺栓也会在运行中出现松脱, 导致了链轮的脱落, 上述原因为设计和厂家产品制造缺陷造成。

(1) 对于刮板机检修人孔不够的问题, 在机头上方和机尾下方各加600 mm×500 mm人孔一个;对导轨面强度低采用30mm×30 mm×4 mm角钢铺在磨损面上, 焊补牢固, 同时调整链轮的中心度;对链轮及时的修补采用506焊条进行焊补, 然后用砂轮机对其修磨, 保证了链轮的使用效果。改造后清灰容易, 刮板不再倾斜, 消除了被加强筋挂住的隐患, 未再出现断链事故, 避免了更换链轮对生产的影响。

(2) 对于刮板机断齿、掉链轮的处理, 首先将在用的组装式链轮连接螺栓焊牢维持使用, 同时与厂家联系通过沟通分析改进链轮的结构形式, 由组合式改为整体式, 然后再根据使用中的松紧度调节链节的张紧度, 对链节在轨道处摩擦严重的部位, 用角铁修补, 同时将轨道接缝间隙缩小至合适位置, 改造后运行正常。

7. 静电除尘器优化振打参数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工作电流/电压不稳定, 有时出现电压有输出电流为零、电压很低甚至为零的现象, 而且阴极包灰严重, 阳极板刮灰达5~6 mm厚, 严重制约了除尘效果, 经观察分析为振打与灰尘负载不匹配, 只有调整修改运行参数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极线包灰、电流低的处理, 一方面采取延长阴阳极振打时间, 加大振打强度来保证工作电流、电压, 另一方面经查阅资料和质询相关单位, 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专题研讨, 根据经验和灰尘的性能确定运用自动和人工优化功能把对应的脉冲参数编入PLC控制器程序进行优化调整, 使基本运行方式和闪络极限区电压运行在脉冲方式下执行负载状态切换, 来满足电场工作所需电流/电压是负载的函数关系, 振打的时间周期与灰尘负载相匹配, 提高了集电极振打效果, 使高电压装置产生等离子体通道发生闪络所需电压/电流、电压/时间区尽可能随工况变化保持在最大, 消除了极线、板包灰, 阳极板积灰约1.5~2 mm, 收尘效率最佳。

8. 阳极振打锤加固

1#、2#电场阴、阳极振打系统运行中经常出现振打锤脱落, 经分析由于振打频率较高, 振打“八字形”轴套变型、轴销磨损严重, 轴套变薄, 轴从“八字形”开口处脱出引起。

重新加工轴套、轴销, 利用定修间隙用506~507焊条把4个电场的阴、阳极振打“八字形”连接卡子下开口端连接部位加固焊接, 使之不脱套, 同时改造了刮板机档灰板, 有效防止了振打锤掉落把刮板机顶死的现象。

9. 泄爆阀泄爆

静电除尘器在运行时有时进出口泄爆阀动作, 使高电压发生装置跳闸停机, 经分析原因是转炉冶炼时加料、吹氧、煤气回收时炉口频繁降罩操作, 风机联锁转速滞后变化将空气吸入沉淀器中形成CO易燃混合爆炸气体, 在发生闪络时可能被点燃爆炸使泄爆阀动作, 与振打周期关系极大, 针对上述原因通过调整相应的PLC和风机变频器控制参数设置点和“振打降低”功能参数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静电除尘器日常维修方法

1. 加强点检科学定修

静电除尘器的使用要以可靠性与预知性维修为基础, 坚持以“修理、改造和更新相结”、“以预防为主, 维修保养与计划检修并重”为核心, 以点检定修作保证的原则, 首先发现和确认问题, 为确定正确的检修方向提供依据,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根据经验对设备维护必须坚持点检定修和操检合一的有机结合, 实行目标管理, 明确点检人员的职责, 制定好具体的点检时间、路线、部位、内容, 方法等, 做好记录和信息反馈, 分析设备结构, 抓住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 发现事故先兆, 制定定修模型, 拿出处理意见和处理方式, 有效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定修, 定期组织设备大检查, 对有疑点的问题解体诊断查明原因, 采取果断措施, 彻底处理, 做到小修小改, 大修大改, 逢修必改, 使检修目标明确, 减少过剩维修和失修, 杜绝非计划停车。

2. 精心维护

影响除尘器除尘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粉尘的性质、堆积、气体参数以及操作条件等, 在运行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掌握, 摸索出一套合适的具体操作方法。粉尘的性质主要是指粉尘的电阻率。应根据粉尘的不同适当调节除尘电压。

除尘器电晕线和收尘极上粉尘堆积浓度会严重制约除尘效率, 堆积浓度过高会抑制电晕电流的产生, 使尘粒不能获得足够的电荷, 产生电晕封闭, 要通过调整变频器频率改变风机转速和进出口阀门的开度等进行调节。

根据运行经验证明, 清理电晕线及收尘极上的积灰是除尘器维护工作的重点, 仅靠除尘器本身的机械振打装置清灰是远远不够的, 要根据粉尘的不同性质和开机台数规定每台除尘器的具体人工清灰周期, 加大人工清灰的力度和密度, 为确保清灰时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要做到: (1) 操作人员进入本体进行清灰时必须在停机8 h降温后进行, 而且全程保持风机运转通风, 以防闭气造成窒息, 同时电钳工配合检修和监护; (2) 电工停电后必须悬挂警示牌; (3) 用接地棒将电晕线上残存的电荷放净后挂接地线; (4) 清灰时要注意不应弄坏电晕线的放电端及保证各处连接线的完好无损。可用长400 mm、直径12 mm的圆钢逐一轻敲电晕线使粉尘振落, 收尘极板上的积灰可用小型榔头轻敲振落, 然而用干净布沾99%乙醇将高压绝缘吊挂及高压瓷套管擦干净, 禁止用棉纱擦试, 以防线丝挂在瓷套管上爬电闪络损坏绝缘; (5) 清灰完毕后应再次检查各连接引线及本体内有无残留异物等; (6) 为防止阴极吊挂保温箱门的密封垫损坏和灰尘的进入, 检修擦洗瓷套管和更换电加热器后, 门在关闭锁紧时要用力适当, 并确认关闭严密后方可离开现场。

3. 突发故障处理

除尘器不能工作最常见的现象就是电压过低, 电流为零电压有输出、电流虽有输出但不能达到正常值, 这大多是由于积灰造成的。当除尘器发生故障不能工作时, 不应盲目调节或拆卸更换控制器内部元器件, 而应从相关外部硬件部位逐一检查。

(1) 向操作者全面了解故障现象, 初步判断故障所在部位。

(2) 若二次电压过低, 电流达不到正常值, 应先进行人工清灰。

(3) 二次电压很低甚至为零, 而二次电流却很大, 此时应着重检查线路的短路点及电晕线的高压绝缘吊挂是否受潮或是否因气流、粉尘具腐蚀性而被腐蚀, 要及时处理更换。

(4) 二次电流为零, 二次电压有输出, 应检查线路的开路点及阻尼电阻是否损坏。

(5) 表头反复摆动闪络, 应检查电晕线高压绝缘吊挂是否因积尘爬电以及电晕线是否因变形而改变了它与收尘极的间距。

(6) 对于系统无法送电状况, 首先检查是否由支持绝缘子缺陷、放电极破损、集电极翘曲、异物进入电场、灰尘潮湿起电弧以及灰尘料斗中收集的灰尘太多等引起的;再检查变压器-整流器组、高压侧元件、供电的高压断路器、电缆等情况。

(7) 经过上述工作后故障仍不能或只能部分排除, 就应考虑控制器内部元器件参数的变化引起了波形畸变。此时可调节控制单元、变压器二次抽头, 最后借助说明书、示波器、万用表等查找控制器内部故障, 并及时更换或代用。

四、实际应用效果

莱钢型钢转炉干法静电除尘系统, 经过不断改进与维修, 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降低了事故损失费和维修费, 已稳定运行正常至今, 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能的优点。

维护与改进 篇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内容丰富、实践性强、集计算机软件、硬件于一体, 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硬件组成、了解工作原理。同时, 重点掌握计算机硬件的拆装、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安装、系统测试和故障排除等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能够管理好、使用好自己的计算机。

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化, 使得计算机维护技能成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入学后需要快速掌握的一项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之一, 是学习其他课程、管理好、使用好个人计算机的基础, 为此各院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 由于各个院校的师资、设备、管理模式的不同, 导致该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2.1. 教学大纲的编写不够科学化。

教学大纲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 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笔者对我校该课程10多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 对其他兄弟院校的调查了解,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较随意, 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验证和科学的分析, 专家的论证。仅仅根据个人的观点和几本教科书, 甚至出现以教材订大纲的现象, 尤其缺乏和本校具体实验环境、计算机新技术相结合。不同任课教师执行教学大纲的尺度也各有不同。如此来进行教学, 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部分高专甚至就没有自己的教学大纲。

2.2. 实验环境落后。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懂理论又能熟练操作, 能够独立处理计算机故障, 进行日常维护工作。因此,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 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独立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所以, 实验的环境非常重要。笔者对该课程的实验环境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发现普遍存在实验条件落后, 所用计算机多数是已经被淘汰的计算机, 且数量严重不能满足实验需求, 实验多数在虚拟机上安装, 与实际环境存在差异。仅仅是讲解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知识, 学生无法真实掌握计算机技术, 缺乏对当前流行计算机设备的感性认识, 满足不了实验教学需求。

2.3. 缺少实验指导教师。

由于该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需要做的实验比较多, 存在较大的设备损坏隐患, 需要进行过程监督, 这要求需要专业的实验指导教师指导、监督学生完成实验内容, 仅仅依靠任课老师, 没有辅助实验人员的协调是很难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所以, 在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中需要增加实验指导人员, 以协助任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尤其是能够胜任此工作的实验指导教师。

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验教学改进的内容

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做以下改进:

3.1. 制定科学的、系统的实验教学大纲。

组织相关学科教师, 依据学校的培养方案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修改教学大纲, 制定结合实际的实验大纲, 并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重点突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兼顾其他课程对本门课程的要求。对实验技能采用目标化过关考核 (必须达到技能要求) 。

3.2. 实验教学单独进行。

实验由实践教学丰富的实验中心管理人员来担任实验指导教师, 招聘高年级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指导工作中, 弥补实验教师不足的难题。

3.3. 整合设备资源, 打破管理界限,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为了弥补组装维护实验室设备不足的难题, 我们打破实验室管理界限, 对实验中心的现有设备进行整合, 利用计算机软件实验室的计算机设备数量多, 性能较高, 功能较强的优势, 充分发挥能够安装多系统的优势, 划分出一个系统分区C盘 (安装各种软件, 设置为开放状态) 和一个专属分区D盘 (保存安装软件, 设置为保护状态) , 专门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使用, 我们还根据实验的性质, 调整了实验课表一周安排2次4节 (周四下午、周六上午) , 两周为一个教学周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预约上课时间。计算机的硬件拆装仍然使用原来设备, 要求能够正确连接, 点亮计算机即可, 并对各种计算机进行对比讲解, 加强了解认识。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效果, 我们执行目标过关考核。

为了实现完全的单机模式, 结合当前技术我们要求学生采用U盘启动计算机, 对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 安装操作系统。为了完全模拟光盘快速安装, 我们在C盘安装DOS系统设置批处理, 调用D盘数据。实验所需的软件都保存在D盘。操作系统系统的备份采用ONKEY或用U盘启动后运行GHOST, 其他实验要求的实验基础环境需要实验指导教师做实验前进行准备, 把课程委托给实验中心软件实验室进行管理, 严格执行实验大纲的要求, 进行目标考核, 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一年来学生对课程实验的调整比较满意、效果理想。

4.结束语

计算机组装维护课程实验调整、改进后不仅满足了课程实验要求, 达到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普遍训练, 缩短了实验周期, 提高了设备效能, 还为公共课中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提供了解决办法。

摘要:依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验特点及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状况, 结合本校实验环境, 通过借用软件实验室的设备利用专属分区进行软件的安装实验, 对提高真实环境下学生的动手能力, 解决专业实验设备不足, 发挥设备效能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属分区,设备效能

参考文献

[1]刘新向, 孟庆超.对计算机组网工程和组装与维护实验课的整合[J].实验室科学, 2007, 5:150-151.

[2]刘新向等.多系统分类安装在计算机实验室中应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5, 6:54-55

[3]薄红英.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实训教学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09, 4:142-144

维护与改进 篇3

关键词:煤矿,综采机械,维护,改进、措施

0引言

在采煤工作面, 由于煤矿机械设备、生产环境较为落后, 当综采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 井下空间小、环境差, 导致机械设备零件更换和维护困难, 增加维护难度, 最终导致煤矿企业生产效率较低。因此, 综采设备的维护及改进措施势在必行。

1综采机械设备的维护分类

当前我们对综采机械设备的维修主要有三类:

1) 事后故障维修。当煤矿综采机械设备出现问题后, 采煤工作面被动强制性停止设备工作, 影响时间特别长, 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设备维修的准备工作上 (如运输时间) , 如井上由于这种突发性、随意性的故障, 在应急维修中未必能确保检修质量, 最后为矿井带来严重的损失。

2) 预防性维修, 又叫定期检修。这种情况应要求检修人员对综采机械设备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性检修保养维护。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 预知性维修。此类维修是一种检测性维修技术, 设备在运行中零部件通过连续实验检测来决定维修的时间和任务, 确保最长安全时间的使用。

2综采机械设备的目前维修的现状

煤矿综采机械维修基本采用事后维修及预防性维修, 这是长期以来的做法。事后维修由于没有事先做出计划, 从设备发生故障到检修完毕时间消耗较长, 经济效益损失太大。预防性维修是在事后维修基础上增加了制定计划, 避免了零件寿命的超期使用所导致失效的问题, 其弊端是维修次数多, 设备使用率下降, 维修成本增加。

目前, 煤矿综采设备现状出现两个问题:①设备的检修分大修、中修、小修, 检测次数多、密度大, 根据实际情况及维修条件, 难以区分和安排维修, 导致许多设备的检修在于形式, 可执行性不强。②机械设备的检修周期与设备系统的可靠性不协调, 因多度检修与维修不足, 造成人力和维修成本的浪费, 从而导致设备事故频发。以煤矿刮板式运输机SGZ880/800运输机为例 (见图1) :日常维护由井下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完成, 主要是紧固和更换刮板、更换和添加润滑油、检查大架减速器螺栓和大链松紧程度、密封漏油情况。通过检测手段, 掌握设备运行状态, 做好检修记录。小修:更换容易损坏的皮肖和磨损严重的链环, 更换密封件等其他表面配件;大修:更换大件, 如减速器、链轮等。

3综采机械设备维修的对策

对于机械设备突发性故障一般不能预测, 对重要的、连续运转的、严重影响生产的、不允许发生突发性故障的设备应该采用定期检测。井下现场配备备用设备, 防止因操作失误、检修遗漏及人为意外操作失误而造成的设备停机甚至停产。另外, 就是可预测性维修, 如设备寿命型故障。

煤矿企业应该注重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 实行综采机械设备预防性维修责任。目前很多技术人员, 对设备诊断技术了解不全面, 应组织人员进厂学习, 以开展培训班、技术交流会等形式更新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企业应不定期对相关维修人员进行专业性的技能培训、考核, 根据每位维修人员自身情况, 发挥其技能。加强机械设备维修任务的责任制度、监督力度, 将维修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针对下井维修情况, 需要全面考虑到环境因素, 尽量缩短维修时间, 确保维修人员人身安全。

4改进措施

部分配综采机械设备在井下现场使用和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井下实际情况中, 如工作面前后溜机尾电机电缆原来从前溜溜槽挡板下穿过, 支架拉架时如果架前掉有大块炭很容易挤伤电缆, 现改为电缆从支架后柱与四连杆中间过, 不存在挤伤问题, 使用效果良好;如原ZFS5400/17/33 (B) 支架本架上安装1根拉后溜千斤改为本架上安装2根拉后溜千斤, 相邻一架不安装, 对溜子前后窜调整有很大好处。同时拉后溜千斤与后溜溜槽连接方式由原来的杠杆硬连接变为采用大链软连接。如SZZ1000/400转载机人行侧挡板改为活动可拆卸式, 方便大设备从端头架下方经过转载机挡板运输到更换地点;如MG450/1020-WD采煤机摇臂电机连接筒正下方打一个ϕ20的孔, 摇臂一轴密封漏油后可直接从下方孔流出, 有效保护采煤机截割电机;乳化液泵站供液给工作面的传输管由原来铁管改为高压胶管, 改进后拆装方便、耐压, 内部不会生锈, 可长期重复利用。

端头架、转载机和前后溜机头 (见图2) 。

综采是现代化高效矿井的标志, 高性能的综采机械设备的生产、管理、维修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 而综采设备的选型、设计、配套是完成经济指标的保证, 设备在投入使用中, 技术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 积极分析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改进措施, 这样才能实现安全生产, 从而实现综采工作的最大工效。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煤矿固定设备维修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9.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0.

维护与改进 篇4

关键词:燃气发电机,高温环境,改进措施

该油田FPF站内的济柴电站包括1200GF9-T型燃气发电机机组组和和880000GGFF99--11燃燃油油发发电电机机组组。。11220000GGFF99--TT型型燃燃气气发发电电机机组组存存在在运运转转部部件件多多, , 运运转转部部件件工工作作环环境境恶恶劣劣, , 易易损损件件多多, , 拆拆卸卸和和更更换困难等特点。经过四年来的不断摸索, 我们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检查和保养方法, 有效地确保燃气发电机组正常运行。

1 燃气发电机组 (济柴1200GF9-T型) 的简述及组成

燃气发电机组一种以天然气为燃料, 将燃料释放的热能转换为电能输出的动力装置。目前某油田使用的是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200GF9-T型燃气发电机组, 单机额定功率为1200KW, 额定电压为11KV。该机组主要是由发电机 (LSA53VL85/6P) 、发动机 (H16V190ZLT2-2) 、底盘和控制屏四部分组成

2 某油田高温风沙环境概述

某油田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带, 该地带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气温常年在40℃以上, 夏季地表温度更是达到了70℃, 而且高温气候持续时间长, 一年中大约有7个月是高温天气, 燃气发电机在这样的高温风沙环境中工作。

3 强化机组日常保养, 确保机组可靠运行

良好的维护保养能够保证发电机组稳定可靠的运转。一般情况下, 维护保养工作应该按规定的日保养、周保养和月保养要求进行。通过这些规定的保养内容, 能及时发现发电机组是否存声音异常、动作异常、外观异常、温度异常、压力异常和气味异常等故障现象, 从而及时对机组进行检查和调整。在这些保养要求中, 以下三部分的检查和保养工作尤为重要。

3.1润滑油系统的检查和保养

该类型的发电机组由于存在运转部件种类多并且大多处于高温、高冲击载荷状态下, 需要润滑的部位较多, 因此平时要注意润滑油系统的油质情况、油位情况、油温和油压情况, 注意离心滤清器和机油滤清器的清洗, 避免出现因润滑不良造成的机组零部件磨损加剧, 缩短机组部件的使用寿命。

3.2空气过滤器的检查和保养

空气过滤器如果运转良好的话, 将有效地避免因进气阻力大使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量减少, 进而导致发动机输出功率降低的问题。日常保养工作中要定期检查和清洁空气过滤器, 清洁周期一般根据发电机组运行的环境而定。因为风沙大、持续时间长, 所以按照发电机组每运转500小时清理一次来执行。

3.3 冷却水系统的检查和保养

冷却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降低高温、高冲击载荷的运转状态下发电机组缸体的温度, 从而使机组始终在正常温度下工作。目前我们根据冷却水的实际温度来决定清洗周期, 一旦发现水温急剧升高, 就会及时通过清洗热交换器内的水垢, 提升冷却水系统的冷却能力, 达到为发电机组降温的目的。

4 严格按照机组保养手册要求完成定期保养工作

按时完成定期保养要求的各项内容是发电机组平稳高效运行的前提。发电机组的定期保养周期一般是按照机组的累计运转时间进行划分, 运转时间越长保养内容也就越多。一般分为500小时、1500小时、5000小时、12000小时四个时段, 完成这四个时段所要求的检查和保养内容可以及时发现已损配件和潜在问题, 进而可以有效避免严重的机组故障出现。

4.1 发电机组每运行500小时的检查和保养

发电机组累计运行500小时后要重点检查和调整气缸气门间隙, 清洗离心过滤器, 吹扫空气过滤气的滤芯, 反吹和清洗空气过滤室。这些关键性的检查和保养内容的完成情况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发电机组的整体功效和性能

4.2发电机组每运行1500小时的检查和保养

发电机组累计运行1500 小时后要求在完成500 小时检查和保养内容的基础上, 还要对发电机组的机油进行及时更换, 以确保机组部件充分润滑, 减少部件的磨损。另外, 要定期更换机油滤芯和空气滤芯, 定期清理增压器压气机蜗壳和叶轮上的油污积碳, 以上这些都是关键性的保养环节和内容。

4.3发电机组每运行5000小时的检查和保养

发电机组累计运行5000小时后要求在完成1500小时检查和保养内容的基础上, 拆检缸盖, 清理活塞和缸套积碳, 检查气门座磨损程度, 磨损严重的进行更换;检查润滑油系统和冷却系统的全部控制阀, 确保两个系统正常能工作;检查机组火花塞、安全防护装置以及地脚螺栓紧固情况。另外还要仔细检查天然气管路, 清洁燃气滤芯。这些检查和保养内容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直接影响到发电机组后期的运转状态。

4.4发电机组每运行12000小时的检查和保养

发电机组累计运行12000 小时后检查和保养的内容更多, 首先是完成5000小时检查和保养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根据部件的磨损情况更换活塞环、活塞销、缸套、连杆瓦、密封垫、联轴器、传感器和调压阀。同时要检查缸体内的水质及时清理水垢, 清洁油冷器和中冷器, 检查增压器和防爆装置等关键部位的部件。发电机组的12000小时保养是所有检查和保养工作中内容最全面, 工作量最大的一项。

5 发电机组维护保养中针对高温环境所做的改进措施

济柴电站内的燃气发电机组所处的发电机房空间相对狭小, 室外温度一般都在45℃左右, 加上发电机组连续高速运转产生的热量, 机房内部最高温度能达到50℃左右, 这样的高温环境对机组的平稳运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在机房顶部前端安装散热管, 提升机房内部散热通风效率。通过安装散热管使机房内部温度比安装前降低了4℃, 为机组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利环境温度。

6 结语

维护与改进 篇5

1 大功率短波发射台的组成结构

大功率短波发射台是将广播信号进行传输的重要发射台, 这一发射台的组成结构较为复杂[1]。首先, 广播的信息必须使用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传递, 而使用电磁波进行信息接收的群体, 既可以是固定的群体, 也可以是接收到电磁波信息的各类群体。在短波发射台的运行过程中, 要根据短波的特点控制短波发射台的组织结构。可以将天线装置作为主要的组织核心, 并且根据广播节目的需要对电磁波的传递距离进行判断, 使操作人员能够了解正确的发射台组成结构。要将发射机装置作为主要的装置部分, 按照发射机装置的实际情况, 将天馈线等相关装置进行配套安装, 使广播节目可以按照规定的信息传递系统得到良好的传输[2]。要保证电力装置在此期间进行充足的能源供应, 使天馈线系统可以根据频率调节的需要进行天线装置的调节, 以便电磁波可以保证广播信号的传递质量[3]。要按照发射台的具体情况对天馈线和相关装置的系统维护需要进行判断, 在保证系统运转质量的前提下, 将发射台的构成需要进行控制, 使发射台能够保证系统运行的质量。

2 大功率短波发射台的相关装置

目前, 很多广播台都已经进行了短波发射台的改造, 按照设备的更新需要, 对发射机和相关装置的运行质量进行控制。发射机装置的运行可以按照大功率短波发射装置的要求对发射机装置进行判断, 使设备的改进和维护工作能够按照功率的特点作出明确的判断。要使用可以进行幅度调节的发射机装置进行功率的调整, 使发射机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提升操作的质量, 并将500k W以上的功率进行等级的判断。可以通过调节使发射机装置能够按照准确的流程进行改造, 并且保证天馈线系统运行的稳定性[4]。要按照天馈线系统的更新需要对装置的操作质量进行判断。在对发射机装置进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要严格根据天馈线系统的运行需要对相关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使发射机装置能够按照短波的形式对相关信息进行调节, 并且根据天线装置的运行需要对钢管结构进行调整, 使天线装置的支持结构可以得到充分的控制。要对天线装置支持结构的外观进行控制, 将正四边形作为主要使用的钢管结构, 天线装置的质量控制需要按照水平方向的结构特点进行, 必须保证馈线系统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具备300Ω以上的电阻, 使大功率发射装置可以根据发射台的结构进行复杂程度的提升, 并且相应地进行规模调整。维护工作实施的程序, 需要根据天馈线系统运行的基础性数据进行制定, 使维护工作细节的技术应用准确性能够得到保证。

3 天馈线系统的具体维护和改进方案

3.1 天馈线系统的大幅度调整

天馈线装置的修理要保证具备足够的周期性, 要按照既定的规划情况明确天馈线系统的修复技术, 以便天馈线装置可以按照正确的流程实施正常的维护处理。要保证天馈线维护过程的规模能够适应大功率发射台的使用需要, 正常情况下, 可以使用大幅度调整天线结构的方式进行检修工作框架的设置。实施改进的团队要按照发射台的使用需要对信息传递的性能进行判断, 并且按照相关经验的指导确定电磁波发送的具体环境, 使实施系统管理的团队能够保证天线装置的操作需求, 并且按照规范的程序实施系统的调节。要根据发射台的实际情况对装置的大幅度调整工作确定规划方案, 并且保证大幅度的调节可以提升系统运行的质量, 促进系统修改水平的提高。在具体实施维护的过程中, 维护团队的成员应该在具体的操作技术或执行方式等方面进行发射台装置的质量控制, 使实施施工的具体团队和措施可以更加明确。如果发射台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实际需要明确装置运行方式, 可以将进行施工控制的团队成员进行施工方案的规划, 使方案的制定能够适应大幅度维修的具体需要。完成大幅度调节系统方案的设计之后, 需要根据调整的具体效果设置维护工作, 并且提升发射台装置使用过程中的检验等级, 如果团队的成员能够保证大幅度调节的质量, 可以在验收程序开始之后确定装置运行质量, 以便天线装置的修复的过程中能够在技术层面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在制定维护的过程中, 技术的使用方案可以根据管理机制的需要确定应用方式, 以便工作的过程可以为天线装置使用的状态进行技术经验累积。

3.2 天馈线系统的维护性检修

在进行天馈线系统的调节之前, 需要对调节的幅度进行控制, 按照既定的方案明确天馈线系统的运行流程, 并且保证天线装置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确立维护机制。可以在操作天馈线的过程中, 将天馈线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不同部位进行质量控制, 并且通过对系统运行质量的控制实现系统维护效率的加强。天线装置在实施质量控制的过程中, 需要按照天线外观的实际情况进行质量的检查, 保证天馈线装置的外观和相关金属结构为正确的状态。钢管结构必须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质量调整, 而焊接的过程必须保证固定装置具备足够的稳定性。焊接完成之后需要按照正确的流程对焊接主体是否存在裂缝进行判断, 并且对焊接工作的周期进行明确, 使天馈线装置可以按照系统运行的实际需要进行质量的控制。在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 需要按照天线装置的情况对拉线的角度进行判断, 使螺丝结构可以同天线装置实现共同运转, 并提升对天线系统固定的力度, 使拉线可以更好地进行质量控制, 避免受到外部条件的不良影响。天线装置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天线幕的拉紧程度进行保证, 要将天线幕的管理时间间隔设置为3个月, 以便温度的调节可以提升天线幕的管理质量。在气候寒冷的情况下, 天线幕控制的人员需要按照天线幕运行的需要进行反射网的管理, 使网络结构可以避免断线的损失。发射台装置的螺丝结构需要进行相应的防护处理, 可以使用黄油作为主要的处理物质, 以便天线的检查活动可以按照螺丝的质量检查天馈线垂直度, 使天馈线可以更好地调整线路质量。天馈线在进行拉线调节的过程中, 需要按照天线装置的松紧程度控制相关周期, 以便质量的检查活动可以按照天馈线的特点进行规划。

3.3 提升天馈线系统的安全系数

天馈线系统在实施检修的过程中, 需要对检修工作的具体涵盖范围进行明确, 尤其要注重不同种类设备检修的差异性, 使参与检修的团队能够相应地调整检修工作的人力资源数量, 并且合理地控制高空作业等因素, 更好地开展安全工作。可以按照安全管理的需要明确维护工作的侧重点, 使维护工作可以按照安全保护的需要进行设备的良好管理, 使天馈线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检修流程的升级。如果设备技术操作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高空吊装的操作, 工作人员需要按照规范的安全操作程序进行吊装作业, 使架线的质量能够按照操作的具体规程实施操作合理性的判断。在进行天线安全控制的过程中, 操作人员需要按照正确的指令流程确定指挥方案, 如果简单的口令不能满足天馈线系统的运行需要, 则可以调整指示性信息的发出时间, 并相应地配合正确的操作程序, 使检修工作的实施能够避免隐患的出现。要重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起重工具, 按照安全管理的需要对起重工具运行的质量实施管理, 卷扬机在运行的情况下需要根据起重的需要进行安全性判断, 可以通过对系统连接结构的加固处理实现测试程度的简化, 使天线装置在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4 结语

维护和改进工作是提升天馈线系统运行质量的重要工作, 大功率短波发射台的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天馈线系统的故障处理能力, 分析天馈线系统常见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对提升大功率短波发射台的运行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贾宏春.对新形势下大功率中短波广播发射台 (站) 安全播出系统构架的探讨[J].广播电视信息, 2010 (5) :66-71.

[2]贾宏春.对新形势下大功率中短波广播发射台站安全播出系统构架的探讨[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下篇) [C].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2011.

[3]广播与电视技术》创刊15周年纪念1974~1988年本刊主要文章题录[J].广播与电视技术, 1989 (1) :1-21.

脱硫CEMS的日常维护及改进 篇6

烟气中的颗粒物大量排入大气, 造成空气污浊, 使人的可视范围变窄, 不但影响景观效果, 而且对人的心情影响较为严重, 甚至使交通事故增加。粒径小于等于10um的颗粒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吸入人体后会导致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肺功能下降等疾病, 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大气环境污染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总体面貌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所以, 必须严格控制排放烟气中的颗粒物和SO2、NOX的含量, 保护空气质量。

CEMS的作用:监测并提高污染物治理设施的工作效率, 针对环保部门的监测需求, 在线监测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

下面就从四方面谈谈作者在现场维护时总结的方法和实际经验。

1 定期检查的项目

1.1 取样探头:

根据实践情况, 建议每六个月对探头过滤器进行一次检查。通常情况下通过压缩空气对其进行吹扫清洗 (滤芯内侧) 。如果滤芯堵塞或裂缝比较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换。

1.2 采样管线:

通常情况下, 为了避免维护, 在管线上不要覆压较重的物体, 或者人员的踩踏,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内部取样管与加热带精密接触, 进一步损坏取样管, 如果取样管出现损坏, 并且修复存在一定难度时, 必须进行更换。

1.3 气体冷凝器:

对于气体冷凝器来说, 由于维护量比较小, 对于安装在致冷器下端的蠕动泵泵管每六个月更换一次。在致冷腔上, 如果观察到有粉尘物, 通过人工用水进行清洗。

1.4 取样泵:

当降低采样气体流量时, 需要对调节针阀 (RV1) 和取样泵膜片进行检查。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清洗或更换。

1.5 保护过滤器:

当过滤器有水汽或粉尘物通过时, 通常情况下保护过滤器中的滤纸发生变色。这时需要更换滤芯。如果保护过滤器滤芯变色较快, 这时需要检查过滤器前级气路。

1.6 电磁阀:

气路预处理中电磁阀Y2, 用于零点校准切换。Y1用于量程气切换, Y3 (净烟气) 用于流路切换。

1.7 气体分析仪器U23:

一般无需日常维护, 每六个月可用量程气校准一次仪器。U23必须设置为自动校准, 非专业人员请不要操作U23的内部设定参数。

1.8 测尘仪:

在正常维护时, 仅仅光学窗口需要清洁, 清洁液为50%的酒精和蒸馏水的溶液, 酒精要用化学纯级的注意不要用含有油的酒精。

2 现场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2.1 流量低:

通常情况下, 主要原因是:探头过滤器堵塞, 泵工作不正常,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对二者进行检查。必要的情况下, 需要检查系统的气密性。

2.2 保护过滤器积尘多:

造成积尘较多的主要原因是:探头过滤器出现损坏, 这时需要对其进行检查清洗或更换。

2.3 保护过滤器变色:

探头加热及取样管加热是否正常及压缩机冷凝器、蠕动泵工作是否正常。

2.4 致冷器后管路有水汽:

应检查致冷器及蠕动泵, 尤其要检查蠕动泵泵管, 如泵管不在正常位置时应及时调整。

3 颗粒物CEMS的干扰

若颗粒物CEMS安装在湿法脱硫设施下游或者在颗粒物CEMS的测量点上, 烟气夹带水滴或可冷凝的盐, 干扰可能发生。若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冷凝水滴或冷凝酸液滴将影响颗粒物CEMS的测量。现场采用抽取并加热烟气的方式测量, 应确保:在样气传输中, 没有任何新的颗粒物或颗粒物沉积发生;在样品流量测量设备内无冷凝累积。

4 现场实例

某电厂的#3机组脱硫采用湿式脱硫法, 在机组负荷变化不大的情况下, 烟气监测中存在测量波动大问题。为了查找原因, 先从现场设备排查, 检查探头是否堵塞, 拆下探头后, 发现设备法兰固定处有少量的冷凝水流出, 查看此处的测量参数, 发现净烟气温度45℃, 净烟气湿度15%, 看来, 在温度偏低的情况下, 湿度偏大。清理探头, 为了防止水倒流入探头, 影响测量准确度, 把探头安装角度稍微向下倾斜5度, 保证水不会滞留在探头处。再次检查全程气密性、反吹、标定后, 发现问题基本解决。但是还有小量的偏差, 继续查找原因, 发现电缆的敷设长度略大于70米 (厂家规定不超过70米) , 在一个CEMS间, 要同时兼顾原烟气和净烟气, 按理论上的设计是够的, 但现场的电缆桥架布置往往不是那么理想, 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布置。所以, 依作者在别的电厂考察的情况看, 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拿出解决的方案是:把原烟气和净烟气分开布置, 净烟气布置在烟囱的下面, 测点设计在烟囱的40米平台, 这样就远远低于70米的限度, 而且距离越近, 测量越准, 管路越不容易堵塞。大大缩短了设备的维护周期。我看这种方案很实用, 应该推广, 而且最好在设计时就考虑进去, 不需要再次改造, 从而大大降低建设的成本。

参考文献

[1]袁宏伟.脱硫系统PH值及脱硫率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 (06) .

[2]姜森, 古景光, 张丹.国内首台2&#215;300MW机组锅炉同步上脱硫、脱硝、“烟塔合一”锅炉系统设计特点[J].价值工程, 2010 (36) .

锅炉点火控制系统维护总结及改进 篇7

1 点火控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1 系统组成

点火控制系统由点火控制器、高压点火器、点火枪、两个火焰检测装置、大火及小火快速切断阀门等组成。流程如图1所示。

点火控制器采用FX1N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将逻辑控制程序写入PLC,实现手/自动点火、主煤气切断阀的开/关联锁及声光报警等功能。

1.2 点火程序

点火输入信号有:

X0火焰检测探头1

X1火焰检测探头2

X2手动点火按钮

X3自动点火按钮

X4点火按钮

X5小火按钮

X6大火按钮

X7报警复位按钮

点火输出信号有:

Y0报警指示灯

Y1高压点火

Y2小火电磁阀

Y3大火电磁阀

Y4报警蜂鸣器

点火程序较简单,用指令表编程语言编写,如图2所示。

1.2.1 自动点火程序

具备点火条件后,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控制器“手动/自动”开关拨至自动档,按下“点火”开关,即由程序控制自动点火,高压点火器产生火花,同时打开小火电磁阀,若两台火焰检测器同时检测到火焰,延时5s打开大火电磁阀,控制器保持点火40s关闭高压点火器,在大火电磁阀打开70s后关闭小火电磁阀。

1.2.2 手动点火程序

具备点火条件后,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控制器“手动/自动”开关拨至手动档,5s后按下“点火”开关和“小火”开关,若两台火焰检测器同时检测到火焰,通过视镜孔观察火焰稳定后关闭高压点火器电源,按下“大火”开关,打开主煤气电磁阀,通入主燃气,大火点着后,关闭小火电磁阀。

1.2.3 联锁报警程序

在点火运行过程中,如两台火焰检测器中有任意一台未检测到火焰信号,控制器将自动关闭主煤气电磁阀,并发出声、光故障报警信号。控制器每次故障报警后,必须按下“复位”开关将报警消除,才能再次点火。

1.2.4 程序其他要求

点火控制系统设定最长点火时间为3min,即当按下“点火”开关进行点火,如果3min内未将小火点着,控制器将自动关闭高压点火器。刚开始点火时如小火电磁阀打开后10s内小火未点着(两台火焰检测器中有任意一台未检测到火焰信号),此时将无法打开大火电磁阀,且控制器将自动关闭小火电磁阀和高压点火器,并发出声、光故障报警信号。点火器未点火时,控制器无法打开小火、大火电磁阀,小火未点着时,控制器无法打开大火电磁阀。火焰监测状态信号送中控室,方便监测点火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同时具有声、光报警功能。

2 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1 小火点着后无法点燃大火

小火点着后,两台火焰检测器同时检测到火焰信号,控制器具备打开大火电磁阀的条件,大火电磁阀打开后,主燃气通过喷嘴进入燃烧室却无法引燃大火,虽多次调整一次风和启动风流量,却仍然无法点燃大火。经检查大火电磁阀打开,程序运行正常。分析判断为点火喷嘴与主煤气喷嘴之间距离过长,经仔细查阅图纸并在现场实际测量,调整了点火喷嘴长度,解决了以上问题,顺利点燃了大火。

2.2 大火点燃投运主煤气后,发生多次熄火

大火点着投运主煤气后,接连多次发生熄火现象。经现场仔细观察,发现火焰检测器在主煤气燃烧正常的情况下,时有火焰信号频闪情况发生,导致控制器联锁动作,最终关闭主煤气电磁阀,致使锅炉点火升温过程中出现多次重复点火现象,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经检查,判断为火焰检测的紫外传感器内紫外管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性能下降,短时间内未能检测到火焰,造成联锁频繁动作。经讨论,将火焰检测器故障判断时间增加到PLC程序中,将火焰检测器判断燃烧器灭火时的时间延迟3s输出,消除随机故障,避免火焰检测器的误判断和误动作。延时加入后,火焰检测器工作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观察,锅炉点火升温过程中再未出现火焰检测器受干扰原因出现的灭火现象。同时在运行中真正出现故障熄火时,也能及时关闭主燃气阀,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2.3 紫外火焰传感器使用寿命短

由于紫外火焰传感器长期在高温环境下运行,使用寿命很短。为此,对紫外传感器连接管进行改造,将仪表用压缩空气引入紫外传感器连接管中,对紫外传感器进行降温冷却,不仅提高了紫外传感器的工作稳定性,而且延长了紫外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3 结束语

对某锅炉的点火控制系统进行改进后,系统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不仅减少了点火系统误动作次数和维护量,实现锅炉一次点火成功,而且保证了锅炉的正常点火升温,为整个工艺系统连续生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摘要: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并针对锅炉点火升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改进措施。

上一篇:中专物理教学改革下一篇:电力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