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改进建议

2024-09-11

问题与改进建议(共12篇)

问题与改进建议 篇1

种子是特殊的商品, 是不可替代的农业重要生产资料。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新的形势下, 种子市场也出现了新问题, 需要进一步开拓创新、规范市场、强化管理, 服务农民, 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经营主体多元化, 经营行为不规范

种子吸纳了全社会不同行业人员的参与, 种子经营者只要有种子企业的《种子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委托书等手续, 即可到工商部门办理或变更《营业执照》, 造成种子经营业户数量迅速递增, 无证委托代销种子和无照走乡串户销售种子、拆包销售种子, 特别是农村的土地流转的实施, 致使一些种子企业和种子经营者直接把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直接销售给农户, 这些农资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 种子包装、标签、标注、标识不规范

个别种子企业把陈种子通过包衣包装成新种子进行销售, 种子生产地点与种子生产许可证标注的不符, 通过粘贴等形式更换生产日期, 同一批包装袋分别包装不同的品种, 由于生育期、栽培技术等方面的不同, 而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

3. 种子市场不正当竞争

由于利益的驱使, 种子企业对自有保护的品种, 抬高价格销售, 种子经营者之间竞价销售, 小商小贩走乡串户乱价销售, 造成种子市场价格混乱, 有的打着试验的幌子销售未经审定通过品种, 以获得较高利润, 使农民利益受损。

4. 经营人员素质差, 缺乏诚信

经营人员没有学习、了解和掌握农业方面专业基础知识, 在经营过程中, 对品种的生育期,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特点不掌握, 没有售后服务, 什么品种差价多, 利润高就卖什么, 只要把种子卖出后, 得到利润就完事大吉, 经营道德缺失诚信。

5. 农民缺少专业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农民在购买种子时, 人云亦云不结合自己的地力、肥力、生育期等实际情况, 别人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 为了省钱和盲目求新, 在走乡串户的小贩手中购买, 没有购种凭证, 种子一旦出现问题, 造成质量纠纷, 没有可溯性, 很难索赔, 使得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二、改进建议

1. 明确职责, 完善手段

明确责任, 层层落实, 把种子监管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县、乡、村。不断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市场监管水平, 健全和完善种子质量检测制度, 对于流入市场的种子进行不定时抽检, 严防伪劣种子流入市场坑害农民。

2. 加大监管力度, 净化种子市场

开展专项整治, 在春、秋种子供应关键时期, 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上下联动, 点面结合, 对未审先推, 种子包装不合格、标签不规范、无证、超范围、虚假广告等进行整治查处。

3. 加强质量监管, 确保用种安全

在种子生产过程中, 严格执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特别是对隔离区划分, 生育期间去杂去劣, 花期的抽雄, 秋季的收获, 加工、包装等方面严加管理, 加强种子企业的质量意识, 对达不到国家标准的种子严禁进入市场进行销售, 强化社会监管, 提高种子质量。

4. 加强培训, 提高素质

提高种子管理人员素质, 要求积极参加行政执法知识培训考核, 取得行政执法证方可上岗, 努力培养一些学法, 懂法, 依法行政的管理队伍;提高种子生产经营人员素质, 对种子生产, 经营人员进行种子生产、加工、包装、经营、检验技术的业务培训, 使他们了解掌握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品种的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要点, 适应区域等方面的知识, 合理竞争、热情服务;提高广大农民素质, 农民是种子的最终使用者, 是种子质量优劣的直接受益人, 通过提高农民文化和法律素质, 增强识假辨劣能力和依法维权意识, 使伪劣种子无立足之地。

5. 加强新品种推广工作, 强化服务意识

种子管理部门在种子经营者和广大农民心目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可信度, 在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过程中能更好的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 所以种子管理部门在做好种子市场管理的同时, 改进工作方法, 多深入实际, 增强服务意识, 结合本区域的自然条件, 建立新品种试验基地, 通过实地观摩, 让农民筛选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新品种, 减少农民的种植风险, 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问题与改进建议 篇2

本学期是我校乡村少年宫活动的第七期,我有幸成为阅读组的辅导员,一学期的工作使我对乡村学校少年宫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校的少年宫于2011年10月成立,经过四年的努力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但身为辅导员的我们并没有沉溺于鲜花与掌声之中,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学校的少年宫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少年宫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孩子。

一、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经费方面。根据测算,规模较大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正常开放年运转费用在10万元,规模一般的也要5万元左右。目前,我校的少年宫活动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款,但费用仍不够充裕,项目建设费用存在缺口,建设规模极其有限。另外,辅导员们牺牲周末的时间参与少年宫活动,但回报不高,大大打击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

2、师资队伍方面。我少年宫辅导员中专业的教师比较少,特别是艺体类项目,需要外聘专业教师,这也限制了我校少年宫的建设规模。

3、安全管理方面。由于少年宫活动遵循自愿参加原则,参加活动途中存在安全隐患;未成年人进入校园参加活动,给校园安全管理造成一定压力。虽然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签订了三方协议,但是孩子毕竟是到校参加活动的,学校很难免责。

4、社会支持方面。社会上对乡村少年宫的认识非常局限,普遍认为乡村学校少年宫是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亦或是说就是学校的工作。由于升学压力,个别家长对孩子过多参加少年宫活动存有顾虑。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少年宫活动的开展是没有必要的,占用了周末的时间,他们宁可把这些时间用于孩子补习功课。在参与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就因为周末补习功课太忙而中途退出少年宫活动的。

二、改进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不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举措,更是惠及民生的一件好事,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全面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为农村未成年人打造培养兴趣爱好、拓展能力素质、陶冶道德情操的课外乐园,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提升师资水平,调动教师积极性。开发一系列富有学校特色、普及性好、吸引力大的活动项目。同时将少年宫辅导员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业务技能。要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在职教师担任少年宫辅导员的工作量在职称评聘中如何体现,如何纳入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评估和绩效考评等等问题。同时,提高辅导员待遇,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问题与改进建议 篇3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督导不到位。基层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管理职能单位,在新制度的具体执行中,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只是在年底决算时要求各单位按新制度规定报送决算报表,对新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缺乏督导检查,导致部分单位对新制度知晓率较低,有的仍用旧的会计制度指导核算业务。

(二)学习、培训不到位。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不是会计专业出身,一方面,这部分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平时核算工作基本是沿袭前任财务人员的核算方法,仅局限于把账务作平;另一方面,新的会计制度较旧制度核算要求更细化、更具体,而且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如固定资产增加了折旧、在建工程核算等,但是,基层会计主管部门在新旧制度衔接及执行过程中,没能及时统一组织各单位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培训,导致在具体核算中遇到的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三)财务核算软件更新不及时。目前,各单位使用的财务核算软件是由省财政厅2011年统一配发,具体会计账表、科目的设置依据的是旧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新的会计制度执行时间分别是2013年、2014年,会计账表、科目的设置较旧制度有所调整和变化,而财务核算软件没有根据新的会计制度规定及时进行更新。同时,财务软件部分操作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与基层实际业务矛盾的地方。

二、改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会计制度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检查宣传、督导工作。基层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管理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新制度实施的宣传力度,采取从业人员再教育、统一培训等方式进行大力宣传,提高知晓率,为执行贯彻新的制度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对基层各单位执行新制度情况开展专项督导检查,规定时限进行新旧制度衔接及执行工作。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会计核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作为基层单位财务人员,要通过自学、统一培训、再教育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及时掌握新制度的相关规定,依据国家统一制度规定进行业务核算,积累实战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为新制度的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问题与改进建议 篇4

一、邮政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责任明确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框架。

邮政企业对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还不是非常重视,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责任明确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框架,使得风险管理不能覆盖所有业务,并且不能贯穿于每一项业务的始终。可以说,邮政企业的所有业务都包含一定程度的风险因素,但是目前很多邮政企业的风险管理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式的管理,没有专门的人员或机构进行风险管理活动,每个人或部门往往只针对自己工作中的风险孤立地采取一定对策,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近年来邮政企业审计案例发现的问题也说明了这一点。

(二)现金收支业务管理存在漏洞。

一是更改凭证金额,虚构内容。一些会计人员或其他经办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或凭证上的漏洞,乘机更改发票、收据上的金额,或通过添加经济业务内容和金额,将现金据为己有。二是无证、无账或和票据不一致问题突出。出纳或收款人员利用经手现金收入的机会,在收入现金时既不给付款方开据收据或发票,也不报账和记账,而是直接将现金占为己有;在出票时套写或利用假复写的方法,使发票联与记账联不一致,贪污差额部分。三是撕毁票据、盗用凭证。会计或出纳对收入现金的票据,乘机撕毁,从而将票款私吞;或用盗取的发票,向客户开票重复收款或报销,隐匿现金。

(三)筹资活动的内控失效。

邮政企业筹集资金大多是向银行或者上级部门借用资金。对于银行的借款,由于受到银行的监管,因此基本上能够专款专用。但是从上级部门借来的款项,由于缺少监管,挪用的现象较为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对所筹资金详细完整的使用计划,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所筹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的监管。

二、邮政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改进建议

邮政储蓄作为邮政企业的主要业务,要真正做到安全、正确、及时、高效,在财务管理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事前控制,建立严密的邮政储蓄财务监管体系。

根据邮政储蓄财务管理的三大任务(邮政储蓄财务收入计划、邮政储蓄资金的安全和邮政储蓄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以连保责任体制、账务处理中心、财务监控中心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邮政储蓄财务监管体系,确保各项邮政储蓄财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结合邮政储蓄财务管理的特点,建立健全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的连保责任制。局长是邮政储蓄财务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邮政储蓄财务工作的宏观管理,起到总体协调的作用,财会、纪检、稽核等职能部门按照职责范围实行包干负责、连锁考核。在全局性管理条款制定的同时,各部门分别制定本部门具体的管理条款,以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相应的经济责任以及具体的奖惩考核办法。账务处理中心设财务主管及若干会计,具体负责邮政储蓄日常财务管理,严格按照会计法及邮政储蓄业务会计核算办法进行会计核算,并承担邮政储蓄财务管理的全面责任。邮政储蓄财务监控中心应由局领导及计财、经营、纪检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并指定专人负责对邮政储蓄的财务实施全面的监控,其主要职能是加强对邮政储蓄财务管理的领导和业务指导,完善和改进财务核算办法,保证邮政储蓄财务核算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定具体的监督、检查办法,确保财务核算的正确安全,建立事前、事中控制制度,逐步改变事后监督的传统做法,组织邮政储蓄财务管理的检查、评比、奖惩。

(二)事中控制,保障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1. 资金完整性控制。

即保证所有资金收支业务均按规定计入相关账户。控制方法有:(1)发票、收据控制。加强对发票、收据的印、收、发、存的管理工作,建账核算,定期抽查、核对存根联与记账联,及时发现其中的错弊。(2)银行对账单控制。通过及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分析未达账项的原因,发现其中是否存在错弊。(3)物料平衡控制。按照主要原料和产成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平衡关系,检查资金收支的完整性。(4)业务量控制。根据某项业务量的大小,复核其货币资金完整性。(5)往来账核对控制。定期与对方进行往来账余额的签认,确认清欠货币资金是否及时或货币资金还欠是否真实,以便发现挪用、贪污企业货币资金等违法行为。特别应注意对已作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要了解是否有收回款项不入账的情况。

2. 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

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的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及应付票据。其控制方法一般有:(1)账实盘点控制。即对库存现金、有价票据等进行定期盘点,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严禁白条抵库,确保企业资产账实相符。(2)库存限额控制。核定企业每日库存现金余额,超过限额的货币资金及时送存银行。(3)实物隔离控制。建立控制制度确保除实物保管之外的人员接触不到实物,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专设登记簿记录票据的领购情况,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对于收到的支票、银行承兑汇票等票据,建立专门台账,专人管理,以保证票据安全和即时兑现。(4)岗位分离控制。将不相容岗位分离,相互牵制、相互监督。

3. 货币资金合法性控制。

主要是针对货币资金收入与支付业务,按照严格的授权审批、支付制度,合规合法地办理各项支付业务,重点控制大额资金的支付;通过严密的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不合法的货币资金收、付行为;通过公布举报电话、网站,从公众中取得不合法收、付的线索。

4. 货币资金效益性控制。

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合理、高效地持有和使用货币资金。(1)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收益。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制定货币资金收支中、长期计划,实施推迟资金支付、加速货币回笼、收回投资等方法,解决货币支出的缺口;或者通过加快资金支付、一定的赊销政策,提高收益,降低资金储量。(2)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加速资金周转。企业根据其各方面的竞争能力,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合理考虑促销与增加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现金折扣成本的平衡,制定折扣期限、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条件,同时权衡增加收账费用和减少应收账款及坏账损失间的关系,制定科学的收账政策,减少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加速资金周转。(3)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减少资金浪费。企业对各环节建立严格控制制度,制定先进合理的消耗定额,严格控制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加强资金的流动性,减少资金的占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三)事后监督,注重信息反馈。

资金的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每个会计期间或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都应按照有效的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各职能部门也要将部门在该会计期间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资金变动状况的信息及时反馈到资金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资金的筹集量与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人、财、物的使用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等。这样既保证了资金管理目标的适当性和科学性,也可根据反馈的实际信息,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资金的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

问题与改进建议 篇5

(一)中国电信营业厅问题剖析与改进建议

(一)3G运营时代,实体渠道的争夺越演越烈,但终端销售渠道无疑是中国电信的最大软肋,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首先,由于固定网络并没有太多的额外服务,多数用户都只是在按月或者按季度缴纳电话费或者宽带服务费的时候,才去中国电信的营业网点,用户对其营业网点的需求没有对移动运营商那么高。中国电信在长期的固网运营中并没有必要高密度建设营业网点或者销售渠道。其次,由于固定电话机的低附加值和同质化特点,固网运营时代,中国电信并不需要大规模营销通信终端。

09年中国电信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加强自营渠道和社会渠道的建设,经过一年的努力,中国电信渠道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问题。以下是中国电信自营渠道部分问题的列举(这些问题不仅在中国电信营业厅里存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营业厅也存在着这类共性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解决的建议。

一、服务问题:

电信套餐太多,销售人员解释不清晰,账单出来后客户来闹,很容易有矛盾存在。

到营业厅办理业务的人员多,人员分流不及,导致客户服务不到位,客户觉得没有受到尊重。营业厅自助终端使用率低,刚建立起来的电子渠道,如网上营业厅基本没有进行推广,导致营业厅的服务压力。

服务VS营销冲突:一方面上级的销售指标分配过重,另一方面人流多,服务的工作繁重,往往导致服务没做好,销售也没做好。

二、销售问题:

客户不信任电信的产品,总觉得是受骗;

营业厅销售能力不足,不懂得如何挖掘客户的需求,当客户拒绝以后就,不知道如何继续销售。

区域内的电话营销,营销成功率只有20-30%,效率很差。客户抱怨多,称电信不停的打电话,影响到家庭正常生活。

电信销售前移的策略在执行时不到位,服务顾问在用户等待时进行产品销售,可以减少柜台受理的压力,效果是有。但执行时用户还是会再到受理柜台上咨询。

在提升营业厅的影响力方面,只能是守株待兔,因为不能在社区搞活动和搞宣传。

三、人员管理问题:

人员流动严重,新手比较多、流动员工比较多,来不及培训——老员工不断辞职,新员工又无法立刻跟上老员工的步伐,从而造成营业前台受理速度慢,用户排队情况严重,员工差错不断。

员工的素质不好,工作积极性不强。如每月月初,客流量少时,服务顾问会感觉机会少,达不到指标,所以工作没有积极性;在每月月底客流量大时,员工感觉无精力再做营销,只想快点打发掉用户,让自己早点下班。

人员培训不够系统,基本上都是以产品培训为主。

员工主动性不够,主动营销意识不足,很多时候是直接问客户的需求,而不是挖掘需求,常常是销售人员问一个问题,客户不回,就不知怎样继续问下去。

营业厅员工激励手段有限,除了通过绩效和惩罚激励以外,没有什么新的措施了。营业厅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

中国电信营业厅发展建议将在《中国电信营业厅问题剖析与改进建议

(二)》中详细谈

问题与改进建议 篇6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75-1

虽然伴随着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高中生物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创新,但是在高中教学课堂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调整并改善这类问题是现在教学任务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改革就意味着要对以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理解,在问题的探讨当中寻找到问题的结点,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过程来提出一个高效的方案。根据这样的基本原则,笔者对如何在新课改下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关注的重要课题这样理念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初步的优化对策。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教学内容能否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取决于老师对于课堂内容的精心设计。因此如果教师个人自身能力不强,没有充分的责任感,就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高中生物课程教师对新的课程改革没有充分的认知和进一步探索其含义,就无法在教学任务当中更好地贯彻这种思想。但是时代是进步的,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高中的生物教师的自身个人综合专业知识水平也提出了一些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过于将教学活动流于形式,那么知识的传授就会忽略学生个体的研究钻研,反思学习,从而影响生物教学思想的贯彻和实施。

2.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生物教学是面向大自然的,对待各种生物物种来说,了解和认知他们是培育生物优秀学科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大自然是巧妙无比的,学生只有设身处地地接触到大自然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大自然。没有一定实践基础的生物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免显得空洞,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一些学校由于实验设施的困乏和实验物品的缺失,造成实验内容无法全面展开,这样就单纯地使课本内容成为教师教学的单一范式。让学生的思想变得麻痹,让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对策

1.着重培养高中生的现代意识。

通过一些教学范式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现代意识,是当下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的高效并且重要的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教授高中生物知识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是学生的综合生物素质得到提高,促进全方面的总体进步。例如,为了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必须要加强学生对生物科学的深层理解,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观看一些生物科学的影片和视频,比如生命的起源,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革等,让学生能够有现代生物科学意识,唤起他们的时代感,以培育适应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高科技人才。

2.提高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

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个人能力既是一个良好教学内容理解的先决条件,也是对高中生物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挑战。要想满足每个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就必须要以适应学生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分析能力入手,不断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平时的实践课堂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范式,来对每个学生进行进一步分层的教育,对于教育深化改革来说,做好教学任务中所要求的生物教学理念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比方说,在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时候,教师只是一个引导作用,主要是启发学生的自助独立思考的能力,亲自动手参与操作,然后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得出科学的定论。这样一个探讨问题和寻求真理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自我能力提升和思想范式构建的桥梁,为更好地适应生物新课改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3.优化网络教学资源。

在高中的生物课程教学过程完美地利用网络资源不失为一种更加具有建设性的教学范式。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如何整合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让课堂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过程。在进行资源整合时,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优化網络教学理念,设定一个教学目标,敢于运用新型的技术工具,把课堂教学带到教室和实验室之外进行。

4.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充分地调动学生兴趣能让课堂活起来,这时候的知识基础只是一个垫脚石,可以更好地提升生物教学质量。高中生物教学要以学生为主题地位,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理念为目标。营造一个不沉闷的课堂气氛,启发每个学生的思维。例如,可以在课堂少通过减少作业测评,多加入一些教学趣味活动来为学生减轻压力,生物链的接龙游戏,细胞内物质的模拟情况比赛等都能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没有压抑的课堂氛围下自觉主动地学习。

在新课改的实施要求下,高中生物学是一个需要时间和一定精力并且具有复杂性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我们应该努力培养高中生的现代意识,让他们的思想不再受到一定的束缚,与此同时,提高教师的自身专业能力素养,实施开展一些探究性教学,将一些网络资源能够恰到好处地契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兴趣,搞活课堂氛围,积极地探究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更好的应对对策。这一切都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当然,每位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不同,对于一些教学方法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但总体来说,只要能够以一个有效高效的教学思想进行方法改进,最后都能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瑰丽.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2015,8(32).

问题与改进建议 篇7

近年来, 随着“收支两条线”管理和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深化, 特别是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由预算外纳入预算内管理以来, 政府非税收入规模日益壮大, 呈现快速增长之势, 已经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及时将所有非税收入项目纳入预算管理, 收归国库, 保证这部分财政性资金的安全与完整, 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对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认识不到位。

由于多年以来的预算外资金管理模式, 非税收入同部门、单位的利益密切相关, 一些单位对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有抵触情绪。大部分执收部门认为政府非税收入就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对政府非税收入概念认识不到位;对非税收入财政属性缺乏足够认识, 认为非税收入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应归部门所有, 存在乱收费、收入不及时上缴财政专户等违规现象。

2. 收费主体多元化, 入库时间和金额存在随意性, 非税收入不能及时、足额入库。

目前, 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执收单位较多的情况, 实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后, 对缴款人的缴款期限没有作出相关规定, 无法控制缴款人实际缴款时间, 给执收单位收费带来了难度, 也加大了执收单位非税票据管理的难度。在会计核算上非税收入存放在“财政非税收缴专户”, 由财政部门定期手工开具一般缴款书将资金划转国库, 这样操作主观性较强, 无法保证国库资金应收尽收、足额入库, 易使非税收入的收缴成为人为调节财政收入进度的一种手段。

3. 缴款程序过于复杂, 不方便缴款人办理相关事宜。

在目前非税收入收缴程序实际操作上, 缴款人必须先到非税执收单位取得非税缴款书、然后经由缴款人背书、再到代理银行缴款, 再返回非税执收单位取得非税收据, 最后缴款人拿着非税收据才能到相关部门办事, 程序比较复杂。此外, 由于代理银行只能见非税缴款书办理非税资金收缴入网, 对异地前来办事的缴款人来说票款无法同行。异地缴款人实际上都是提前将非税款通过汇款打入代理银行, 此时代理银行只能将这部分非税资金做内部暂存处理, 待缴款人拿到非税缴款书交银行后才能作为非税资金财政收入处理, 资金暂存时间较长, 使财政部门难以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 无法完全掌握非税收入的真实情况, 增加了非税收入的管理成本, 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对非税资金的统筹使用效率。

4. 没有适应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统一、系统的法律规范, 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2004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 对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和范围做了明确规定。但财政部门在非税收入的管理上处于被动状态, 在非税收入的立项、征收等管理流程上缺乏规范、统一、系统的法律规范, 特别是对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法规约束, 监管不到位。

二、加强非税收入收缴工作的建议

1. 加强宣传, 积极做好协调服务, 真正形成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共识。

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涉及面广, 情况也较为复杂, 只有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 才能确保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要加大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政策的宣传力度, 使全社会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非税执法人员及财务人员全面提高认识,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用非税收入概念取代预算外资金概念, 建立起非税收入管理的新理念。财政部门要加强与非税执收单位间的相互配合, 主动做好业务培训和服务工作, 使非税收入管理政策深入人心。

2. 非税收入管理应与部门预算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非税收入既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也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非税收入纳入部门预算,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部门预算, 就必须将非税收入统一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非税执收单位应科学制定年度非税征收计划, 对非税项目逐项、逐个标准进行分析测算, 提高征收计划的科学性;财务部门要强化非税收入预算管理, 将非税年度征收计划与部门预算相衔接, 与税收计划一同编入财政预算, 实行收入全额上解、支出统筹安排, 实现非税收入与部门预算的完整结合, 严格实施预算管理, 增强政府统筹安排财力的能力。

3. 加强非税收入集中收缴, 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按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 政府非税收入最终将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 收入直达国库, 实现单一账户管理, 从而在较大程度上预防和遏制财政性资金被截留、挪用、转移和占压等腐败行为。

4. 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措施, 加强对非税代理银行的监管。

根据规范和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要求, 在认真总结近年来预算外资金征管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查”制度;适时做好“票款分离”工作;充分利用现行的非税收入收缴电子信息管理系统,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作为非税资金的管理部门, 财政和银行要各司其职。人民银行应加大对代理银行代收政府非税收入的监管力度, 对截留代收资金及无正当理由延解、占压非税收入的, 查实后要依法处理, 确保财政、执收单位、国库及时得到入库信息, 保证各方对账信息的一致性, 全面监控非税收入收缴情况, 缩短非税收入在途时间, 提高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水平和效率。

5. 加快票据管理改革, 坚持以票管收, 实现源头控制。

非税收入征管中, 源头控收是首要环节, 票据管理是关键环节, 要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票据的领购销等日常管理, 严格进行审核, 及时纠正票据使用中的违规行为。根据基层执收单位工作实际, 增加非税收入票据种类, 解决自制票据或其他非法使用票据的问题, 严格票据管理, 有效监控非税资金的去向, 加强对非税收入收缴工作的管理。

6. 加快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相关法制建设。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已全面实施, 非税收入在政府收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有必要在法律法规中明确非税收入的范围、管理部门、管理权限、票据使用、资金解缴、预决算编制、监督检查等内容, 使非税收入征管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法规的严密监控中, 并对现有涉及非税收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归纳整理, 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为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 2004-07-23

问题与改进建议 篇8

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 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本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放在最后一个学期, 导师基本由校内教师担任。但最后一年学生把重心放到对自己未来更有影响的就业上, 或是参加专升本寻求深造机会, 校内导师被迫远程指导, 缺乏监督力度。同时, 设计课题内涵良莠不齐, 部分课题不符合社会需求, 让学生感觉实用性不强, 学生不重视, 进而质量下滑, 降低了教学水平。因此, 我们有必要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2现状调查

对重庆5所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及所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中包含200名毕业生、50名指导教师。数据如下:

3调研问题分析

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学生不重视, 学生不能在校设计。需要分析学生为什么会不重视, 并剖析其不能在校设计的原因。

3.1课题内涵与需求有偏差

如表1所示, 课题与学生工作方向是否吻合, 以及是否一志愿选题, 对成绩影响较大。调研中发现: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Java开发, 而选题时选了C# 开发 ( 选题先于实习 ) ;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非IT工作, 从而对所选课题丧失兴趣;部分学生单位实习后技能提升, 回过头发现课题内涵与商业开发存在差距。此外, 部分学生未能选中一志愿课题, 调配课题与期望不一致, 所以就抱着对付一下的心态。综上, 课题本身质量是影响学生最后设计成绩的重要因素。

3.2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

表1及表2的数据充分证明, 不合理的时间安排, 是导致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最后一个学期是找工作的关键期, 在就业压力下学生忙于参加招聘会和面试。找到工作后, 用人单位往往还要求到岗实习。同时, 最后一学期也是专升本的关键期, 寻求深造的学生亦会忙于复习参考;另有学生为提高竞争力, 会选择参加推荐工作的技能培训;这都是造成学生不重视以及不能在校实习的重要原因。

3.3自拟课题质量偏低

表3数据分证明, 对外承接工程, 或教师科研需要课题, 具有充分驱动力可让教师在课题建设中投入更多精力, 进而提高了课题与社会生产的适应性, 提升课题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自拟课题往往是为了毕业设计而设定的课题, 教师缺乏动力对课题进行改进, 易与社会脱节。表3的统计数据也证明了选择自拟题目的学生, 其优良成绩的比率显著低于其他学生。

3.4其他因素

沟通不畅:师生双方无法面对面地沟通, 存在着教师因工作忙碌疏于督促, 或学生缺乏主动性的情况。 (1) 教师经验缺乏, 高校中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教师本来就比较少, 近年又引入了大批年轻教师, 这些教师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 更缺乏项目开发经验, 在指导中明显表现出不足。 (2) 优秀教师任务重, 优秀指导教师既要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又要进行繁重的教学任务, 容易顾此失彼。

4问题整改建议

4.1加强课题库建设

课题分为对外承接工程、科研需要、自拟等几个类别。对自拟课题, 须经学校专家组评审及指导, 以增强与生产实践的联动性。增大来自对外承接工程及科研需要类课题, 这类课题具有较强实践性, 教师出于自身利益, 也会对课题投入更多精力, 对学生的要求也会严格, 这必然提高设计质量。另外, 考虑到学生未来就业不同, 宜对课题难度适当分档。对不同档次的课题, 设置起评成绩;有志于投身IT行业的, 可选中高难度;其他学生可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

4.2改进设计模式, 消除时间冲突

在设置课题时, 要确定本专业所针对的主要就业岗位, 以及岗位所需技能, 再结合实际选择对应实训项目, 作为本专业学生大学期间不同实践课程教学项目。学生在专业课教师的系统指导下, 逐渐完成毕业设计的雏形, 在最后一个学期里, 再根据学生就业实际情况, 予以整合, 就成为了一篇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设计。如此, 不仅降低了最后一个学期的工作压力, 还提升了学生在校期间教学质量。

4.3加强指导教师能力建设

在毕业设计中,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 可采用如定期开见面会、网上探讨等方式, 学生将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取得的成果等汇报给教师以便教师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指导。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专业培训, 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招聘教师时, 倾向于在企业从事过一线工作、既有学历又有工作经验的人员, 更好地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相结合。

5总结与展望

毕业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应注重课题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使毕业设计内容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技术岗位相一致。同时, 我们也需要加强毕业设计的机制建设, 让设计贯穿整个大学教育, 减少最后一学期压力。注重对教师的培养, 提升指导技巧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J].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孙焕志.德国职业教育给我国高职教育带来的启示[C].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01) .

[3]梁勇强, 朱晓姝, 梁燕来, 黄海滨.毕业设计与专业实习整合方案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以计算机专业软件方向为例[C].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12 (05) .

[4]薛景, 朱福珍.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C].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3) .

[5]张淑华, 孙宗魁.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商业文化, 2010 (07) .

问题与改进建议 篇9

关键词:中国,印度,经济改革

一、引言

2008年国务院修订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这次修订将固定资产纳入抵扣范围, 从而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 增值税会计在会计科目、视同销售会计处理、月末与缴纳时会计核算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简化, 变得更加清晰明了、更加合理。但是新的准则并没有专门设立增值税会计处理准则, 仅在《存货》、《固定资产》、《收入》等准则中提出涉及到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增值税的会计处理由国家颁布的增值税有关会计处理办法的规定和补充规定指导。而在“财税合一”的会计模式下, 在实际增值税会计处理中, 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如违背了配比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等。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 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的扩大对企业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 解决增值税会计处理问题显得更加迫切。

二、我国增值税会计概况

1. 我国现行增值税会计模式

增值税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增值税会计的目标、特有概念、计税方法和业务性原则、核算程序等, 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 对会计准则与税法不一致的涉税事项进行调整, 或者企业为了进行纳税筹划, 对会计信息进行调整或重新核算。增值税会计不需要企业在财务会计之外另外设账, 也不需要企业专门设置增值税会计机构, 只需要在原有的会计机构下安排增值税会计人员。

我国目前税务会计模式已经向“财税分离”方向发展, 但增值税会计仍保留着“财税合一”模式, 这种模式是财务会计与纳税会计合一的模式, 以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和扣税权利作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 会计核算过分依照税法的规定而放弃了自身的原则和要求。在这一模式下, 随着我国税制的不断完善和会计制度的不断发展, 增值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异越来越大, 由此产生的信息差异越来越多, 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的税务会计体系显得非常必要, 而构建“财税分离”的增值税会计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2. 我国现行增值税会计实务

根据财政部对增值税会计处理的有关规定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核算增值税的发生、抵扣和进项税额转出等情况, 而不再统一要求设置“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采用多栏式账户, 借方设置“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和“已交税金”专栏, 贷方设置“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和“出口退税”专栏。“进项税额”登记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劳务时付出的准予抵扣的增值税额。“减免税款”登记企业经营减免税项目所享受的减免税额, 其发生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减免税款) ”, 贷记“营业外收入—政府补贴”。“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记录企业按照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销项税额”核算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时, 按规定收取的增值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登记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常损失 (非经营性损失) , 以及将购进货物用于增值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其他用途时, 按规定应转出的进项税额。“出口退税”反映适用出口退税政策的货物在符合规定条件下退回的增值税额, 发生时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或“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

从整个增值税会计处理过程可以看出, 我国将税法的具体规定融入到会计制度中, 会计处理严格依照税法的规定。按照会计准则进行的会计处理与税法产生矛盾时, 会计准则往往让位于税法, 这导致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给企业信息使用者带来很大不便。

三、我国现行增值税会计存在的问题

1. 会计信息质量与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1) 就单个企业来说, 如果该企业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其购进货物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 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存货成本就不包括进项税额。如果该企业只能取得普通发票或专用发票不符合规定时, 存货成本就包含了进项税额。存货成本的核算有的按价税分离, 有的按价税合一, 这造成同一企业的存货成本缺乏可比性。

(2) 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来看, 两者增值税的核算方法不同。一般纳税人采用抵扣制, 其一定时期内应交增值税额是通过该时期发生的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计算的, 而小规模纳税人应交增值税额采取简易方法计算, 即销售额乘以3%的征收率。前者购买货物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符合条例规定的抵扣条件, 进项税额就可以抵扣销项税额, 而后者购买货物只能取得普通发票, 进项税额不能抵扣。两种类型企业对增值税的不同处理, 使得其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具有不同的内容, 从而使会计信息可比性较差。尤其是目前小规模纳税人在数量和销售额上不断上升, 占有很大的比重, 使抵扣链条不能连续的问题更突出, 更严重削弱了会计信息可比性。

(3) 现行增值税会计认为增值税具有明显转嫁的性质, 并非费用, 并不构成企业负担, 从而把它排除在利润表之外。因此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 其财务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和存货等项目均不含税。而征收营业税的企业, 其报表中的这些项目均含营业税, 口径的不同严重影响了两类企业会计报表的可比性。

财务报表最重要的是反映企业的经济内容, 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 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需要对使用者有用, 而有用性是建立在会计信息符合质量要求基础上的。可比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基本要求, 它包括同一企业会计期间可比和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上述单个企业内部、一般规模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间、征收增值税企业和征收营业税企业之间会计科目核算的口径的差异都不同程度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进而削弱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2) 违背重要性原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七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和事项。《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也对重要性做出了规定。增值税是我国最大的税种, 其覆盖了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和众多领域。增值税的缴纳、抵扣和减免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如此重要的财务信息却被排除在会计报表之外。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取消了编制“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的要求, 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可以不披露增值税的会计信息, 似乎增值税不影响企业经营成果。例如利润表中没有增值税项目, 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直接或间接计入成本, 却没有单独设账进行核算也没有在会计报表中列示。这些都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原则。

2. 会计确认与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存货成本计价背离实际成本原则。实际成本原则要求取得的存货成本应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在实际成本计量下, 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按现行的增值税核算办法, 购进货物所付出的增值税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 买价和相关费用记入成本。这种将一般纳税人购进存货支付的增值税从存货成本中分离出来的处理方式, 造成存货实际成本被低估, 违背了实际成本原则。

(2) 不符合配比原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当期收入、成本、费用需要相互配比。而在现行增值税会计模式下, 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按照税法规定采用购进扣税法, 销项税额的确认是按照权责发生制, 进项税额的确认却遵循的是收付实现制, 计算进项税额的依据是购进货物的成本而不是销售成本。企业是在本期产品销售的基础上计算销项税额, 并扣除购入货物所支付的进项税额确定本期应交纳的增值税。由于本期购入的原材料不一定全部消耗在本期销售的产品中, 所以, 这种会计确认原则的不一致性造成当期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没有形成配比关系, 所谓的增值额并不是每期企业真正的增值部分。

(3) 歪曲了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定义。在企业会计准则中, 收入的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应当按照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确认销售收入金额, 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不公允的除外。可见, 销售收入来源于交易, 只与交易双方相关, 政府部门只是参与增值额的分配。而现行增值税会计处理中所使用的“收入”的概念是直接采用增值税暂行条例中“销售额”的概念, 即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但不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所以, 把销项税额从销售收入中剔除是不合理的。

相应的, 根据“代理制”理论, 企业只是代政府征收税款, 代消费者缴纳税款, 增值税作为一种价外税不是企业的负担, 不在财务报表中作为支出项目列出。而事实是, 增值税的转嫁程度取决于所销商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相对强弱。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企业无法将增值税全部转嫁给消费者, 增值税由企业负担了一部分。因此, 增值税应该构成企业的成本费用, 形成价格的组成部分, 仅仅把企业作为代收代缴增值税的中间环节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税负。

3. 税负上的不公平问题

(1) 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 赊购时不必付出货币资金, 进项税额就可以抵扣销项税额转嫁出去, 延迟了缴纳税款的时间;赊销时没有取得货币资金就得实际缴纳税款, 造成企业的资金提前流出。从而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税负不一样, 赊购较多的企业实际税负较赊销较多的企业轻。

(2) 在存在商业信用的情况下, 企业赊销商品形成的应收账款不仅包括应收的货款和价外费用, 而且还包括应由购货方负担、由销货方代缴的增值税款 (销项税额) 。当赊销的应收账款出现坏账损失时, 这部分坏账不仅包含不能收回的货款还包括已交的应由购货方负担的销项税额。相对的, 当赊购的应付账款无法支付时, 应付而未付的货款和这部分货款对应的已抵扣的进项税额收益成为企业的双重收益。当企业间赊购和赊销数额相差较大时, 这种不公平就明显暴露出来。

四、改进我国增值税会计问题的建议

1. 存货成本按价税分离方法核算

对于一般纳税人, 购进货物或接受劳务时, 不论是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都采用价税分离的方法核算存货成本。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只能取得普通发票或取得的发票不符合抵扣条件的, 其中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 可以设置“应交增值税———不可抵扣进项税额”科目进行核算, 期末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支付的进项税额一律都计入“应交增值税———不可抵扣进项税额”科目, 期末转入“管理费用”科目。但这种改进方法只可改进存货成本可比性问题, 不能解决存货成本计量背离实际成本原则问题。

2. 采用收付实现制

企业赊购货物时, 先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待转进项税额) ”“材料采购”等科目, 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待企业付款时, 再将“应交增值税—待转进项税额”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待转进项税额) ”。期末, “应交增值税—待转进项税额”的余额表示待转的尚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当企业赊销时, 先借记“应收账款”,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待转销项税额) ”“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 待企业收到货款时, 再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待转销项税额) ”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待转销项税额) ”,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期末,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待转销项税额) 的余额表示尚未收到的销项税额。这样, 既解决了款项收付与税款缴纳脱节的问题, 又能避免购货方提前抵扣增值税, 销货方提前纳税的现象, 减轻企业资金负担, 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 还可以避免坏账损失中销项税额不能退回问题。

3. 完善增值税会计信息披露

首先, 应在资产负债表列示当期应交未交的增值税额和待抵扣的进项税额。其次, 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中应详细全面反映当期的销项税额、已抵扣的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的进项税额、出口退税等。同时, 还应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披露按税法规定不得抵扣而计入固定资产或其他项目成本的进项税额、当期由于会计确认和税法确认的时间差异导致的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和当期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对收入的确认差异导致的销项税额差异等会计信息。

4. 允许部分抵扣或退回坏账中包含的增值税

发生坏账损失, 意味着销货方的一部分货款不能收回, 其中包含了销货方代缴的销项税额。这部分销项税额只是销货方代缴的, 如果由销货方负担, 会加重企业的资金负担, 尤其实在当期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缺和债务负担过重的形势下, 这无疑对销货方企业造成雪上加霜。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规定发生坏账损失时允许销货方要求退回坏账中包含的增值税额。因此, 笔者建议按照坏账损失的一定比例扣除应税销售额。提取坏账准备时, 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用红字冲减) “应收账款”科目。

5. 采用实耗扣税法

实耗扣税法根据抵扣环节的不同, 可以分为“投入法”、“产出法”、和“销售法”。投入法是以计算投入生产过程所领用的扣除项目为依据, 计算扣除金额或扣除税额;产出法是以计算期完工产品所耗用的扣除项目为依据, 计算扣除金额或扣除税额;销售法是以计算期已实现销售商品所耗用的扣除项目为依据, 计算扣除金额或扣除税额。其中, 更为合理的是销售法。但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消耗的材料物资种类过多, 增值税税率不尽一致, 所以, 具体采用综合进项税额扣除率法, 分期抵扣进项税额, 即用当期进项税额占商品成本的比率, 分摊抵扣当期已经销售商品产品的进项税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抵扣已销商品的进项税额=已销商品成本×综合进项税额扣除率

综合进项税额扣除率=抵扣前待扣进项税额账户余额/ (本月商品销售成本额+期末结存商品成本额) 。这时, 在会计上需设置“待扣进项税额”账户, 以反映在商品购进时已经垫支, 待以后商品销售时抵扣的增值税进项额。企业当期购进商品时, 垫支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待扣进项税额”账户, 贷记“现金”或“应付账款”账户;期末根据综合进项税额扣除率计算出应扣除当期销项税额的进项税额, 并结转应付增值税,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账户, 贷记“待扣进项税额”账户;用计算出的应抵扣进项税额去冲抵当期销项税额之后的差额即为当期应纳增值税额, 未抵扣的“待扣进项税额”账户余额即以后期间可继续抵扣的进项税额。

五、“财税分离”的增值税会计模式的构建

“财税分离”的会计模式即:会计准则、制度独立于税法的要求, 税法与财务会计的收入、费用的确认、计量存在较大差异, 因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开, 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会计。这一模式一方面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国家税收的需要, 避免了增值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矛盾。虽然我国目前市场化程度不够高, 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灵活, 尚不完全具备建立“财税分离”会计模式的基本条件, 但构建“财税分离”会计模式是必然趋势也是根本的解决措施, 为此有必要尽早抛开“代理制”理论, 树立“费用化”观念, 借鉴英国经验, 并结合我国国情,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 可以仍然采用“财税合一”的会计模式, 对于一般纳税人, 应构建“财税分离”的会计模式。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职业会计师团体的国家, 会计发展历史悠久。它也是唯一建立了增值税会计准则的国家。因而英国在增值税会计处理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增值税会计处理模式, 将增值税作为一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费用, 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加以披露和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可以设置“增值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和“递延税费—增值税”三个科目分别核算增值税费用、按税法规定应纳增值税额和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产生的应纳税额。“增值税”账户是损益类账户,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核算企业发生的增值税费用, 其借方登记本期的销项税额, 贷方登记本期的销存货成本中所含的进项税额。借方余额即为本期的增值税费用, 期末, 将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应交给税务部门的增值税税金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核算, 其借方发生额为按照税法规定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和已缴税金, 贷方发生额为按税法规定确认的销项税额, 余额为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税额。“递延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核算企业会计与税法规定的暂时性差异影响的纳税金额, 账户借方发生额为会计销售额小于税法销售额产生的销项税额的差异, 贷方发生额为会计购进额小于税法购进额的进项税额的差异, 期末余额为待抵扣或多交的增值税额。具体操作如下:企业购进货物时, 不论是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均按价税合计数, 先借记“材料采购”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销售货物时, 也一律按价税合计数, 借记“应收账款”等科目,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这样, 所有收入和成本均含税, 具有可比性。期末汇总本期销售收入和成本后, 核算增值税费用和应交纳的增值税。根据本期销售收入中的销项税额, 借记“增值税”, 根据税法确认的销项税额,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差额计入“递延税费—应交增值税”。同时, 根据税法确认的进项税额,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根据当期企业销售成本确认的进项税额, 贷记“增值税”, 差额计入“递延税费—应交增值税”。缴纳增值税时,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对于视同销售等产生永久性差异的情况当期予以确认, 借记“增值税”,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从而, “增值税”科目期末余额为企业当期的增值税费用, 反映了增值税的会计内涵, 揭示在利润表中;“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余额反映的是企业应交或多交的税金, 体现税收法规的要求, 也方便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递延税费—应交增值税”余额反映的是会计与税法的暂时性差异, 揭示在资产负债表中。这样, 增值税在报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会计信息更具有效性、可比性。

六、结论

问题与改进建议 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无形资产在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我国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内部开发的无形资产成本难以确认和计量,导致大量无形资产游离于账外。因此,对于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通过对无形资产和社会发展现状的分析来揭示其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二、我国现行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形资产确认中存在的问题

1. 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偏窄

与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其他国家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的内容更为广泛,如美国还包括客户名单、战略同盟这些与客户相关的无形资产;加拿大还包括广播权、飞行航线权等内容。虽然各国对无形资产的界定的不同,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各国经济、科学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各国基本国情的差异产生的,但是这些国家的界定都充分考虑到了与现行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匹配,能更全面地反映企业中无形资产的价值。

我国的无形资产显然还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范围,与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相比过于狭窄,许多新涌现的无形资产无法得到确认。例如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商标使用权等认证体系,现行准则对其确认都缺少相关的规定。这种确认内容的缺失,必将造成企业实际价值的扭曲,使企业的价值无法通过财务报告得到全面的反映,从而影响利益相关者作出决策。

2. 将土地使用权归属于无形资产不妥

在我国的无形资产中,土地使用权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国际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和加拿大的会计准则中并不将土地使用权确认为无形资产,都是将其与固定资产归为同一类。我国的这种处理方法不利于中国企业与境外企业在无形资产指标上的对比分析。

将土地使用权归属于无形资产,会导致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在无形资产指标上失去可比性,会高估企业的科技竞争能力而低估企业的有形资产变现能力,使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组成状况。

(二)无形资产计量中存在的问题

1. 传统的成本计量模式不合理

目前,我国无形资产的计量方法主要采用历史成本法。在人才智力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该计量方法无法揭示无形资产的经济实质——未来的经济利益。此缺陷将会导致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账面价值背离。

从无形资产本身的角度来考虑,其无实体性、专用性、收益不确定性也决定了完全套用有形资产的计量方法是不恰当的。一方面,有些无形资产在未来的使用中能给企业带来超额价值,采用历史成本并不能反映其潜在价值;另一方面,由于无形资产常常都是通过企业的长期积累形成的,所以时点的确认也可能比较困难。此外,在技术进步刺激下,为了维护原有技术的先进性和垄断性,企业可能会不断投入物质、知识、人力成本,改进更新原有知识产权,如果此时仍按历史成本计价则会少计无形资产的价值。根据成本收益配比原则,如果没有能正确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就等于没有充分承认这部分劳动的价值,也没有从根本上确立人才、资源和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地位,从而无法从根本上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研发支出的有关规定主观性过强

我国目前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为部分资本化,即将企业内部产生无形资产的过程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其中,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得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有计划的调查,其特点在于计划性和探索性。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使用之前,将研究成果或者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和设计,其特点在于具有针对性和形成结果的可能性较大。

尽管准则中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给出了定义及其所包括的范围,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复杂、风险大,要把企业的研发活动清楚地划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是非常困难的,在一定的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对本身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要想判断清楚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界限更是难上加难。由于现行准则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仅仅停留在定义范畴,并未对划分的标准做出详细严格的量化规定,势必会给企业带来在实际划分过程中出现难以把握划分标准的状况,使得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3. 货币计量存在局限性

现行会计制度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但是过分强调货币计量和精确计量往往导致“过犹不及”,对于有些反映企业竞争力的顾客满意程度、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企业人力资源价值、企业文化氛围等方面的无形资源很难以货币计量,这使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无法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如果由于计量原因而将其排斥于无形资产范畴以外,那么对于企业资产的核算无疑是很大的损失。因为不能够完全强求统一用货币进行精确计量,大量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如人力资源、顾客满意程度、市场占有率、智力资本、知识产权无法在表内进行确认;而这些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的作用并不亚于财务报表上按照货币计量的其他项目,这也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全面了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我们对于无形资产的会计计量,不应排斥那些非货币计量的方法。某些无形资产难以用货币进行精确计量并不代表着不可计量,作为计量的客体,具有不同的属性。对于某些项目,我们可以利用非货币指标进行合理计量。因此,我们认为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应“主要”以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而不应“仅是”以货币计量财务信息。

三、对我国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改进的若干建议

(一)对于无形资产确认方面的建议

1. 拓展无形资产核算范围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应随着科学技术、商业经济的发展不断加以扩充完善。首先是各类新出现的认证及许可权,譬如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等。它们是企业的产品在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考核后取得的并具有独占性,能很好地反映出企业的产品质量与管理水平。其次就是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新资源,对它们进行确认既符合时代特征又体现了会计信息反映要求,当下很多人认为应该计入无形资产的网址和域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后就是以顾客、市场为基础形成的无形资产,例如企业的客户关系、市场地位、企业融资关系等重要资源。这些企业内部形成的关系,往往也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利益,因此它们也应作为无形资产进行确认。

2. 将土地使用权从无形资产中分离

建立在自然资源基础上的“土地使用权”与属于科技、智力资源的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其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在规定投资入股的法律条文中,我国《公司法》已将“土地使用权”单列,与其他类型的无形资产区别开来。考虑到土地使用权与固定资产都是将价值转移到成本中去这个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单独设置属于“土地”类资产科目,与固定资产并列。由于我国土地不断增值的特点,将其单独列示后并不需要像无形资产一样进行摊销,可以在账面反应出其实际价值与经济效益。与计入无形资产相比,这样不仅合理地反映了土地使用权的价值,而且避免了无形资产账面价值虚高的情况,便于企业以真正的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参与国际上的竞争。

(二)对于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建议

1. 采用以产出价值为基础的计量模式

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准确地计量出企业实际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以及它们的价值。为了能更客观地反映企业实际控制、拥有的资产,应合理选择计量属性。根据无形资产的性质,我们应该以其产出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譬如采用现金流贴现的方法来计量无形资产。产出价值观是以时间价值的现值作为计量基础的,因此其注重的是资产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对于无形资产所能给企业带来的超额盈利以及价值变动能够进行真实的反映。与成本计量相比,产出价值更接近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估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作出更为合理的决策。

2. 明确企业的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

要正确计量自创型无形资产,前提是要做好对企业研发费用的分配。针对现行会计规定中研究费用与开发费用的分配难以划分的情况,我们一方面可以在准则中将二者的划分加以明确化,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专业技术部门的沟通合作,甚至专业技术评定机构的鉴定来帮助会计人员进行合理判断,使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能合理反映无形资产的成本。此外,还应加强内、外部的监督管理,防范企业利用研发支出的不明确进行操纵利润等舞弊行为。

3. 增加非货币计量手段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可以采用货币性计量和非货币性计量相结合的方法。既然单一的货币标准已经不能满足无形资产的计量之需,可考虑辅之以非货币计量方法,如用百分比来表示市场份额,用等级指标来表示产品质量,用客户获取和保持成本来反映客户关系等等。这些标准的设置应当有一个统一的判断指标,以符合各企业间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在会计处理上,我们可以像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基本数字表”一样,增加一张附表来反映这些非货币计量的无形资产,对其属性、价值进行有效披露,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充分性和完整性。

四、结论与展望

问题与改进建议 篇11

摘 要 根据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对“套期”作了详细的解释和会计处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常规会计程序的不足,可以反映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价值变化所导致的当期损益的对冲效果。但是由于我国相关制度制定本身的局限性和套期业务的复杂性,套期保值准则在实务的执行操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完善。

关键词 套期会计 问题 建议

套期会计是一种特殊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套期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常规会计程序的不足,可以反映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价值变化所导致的当期损益的对冲效果。但是由于我国相关制度制定本身的局限性和套期业务的复杂性,套期保值准则在实务的执行操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完善。

一、套期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套期会计存在较强的主观性问题

1.套期业务与非套期业务的区分不明晰

判断一项业务是否可以认定为套期业务是进行套期会计处理的前提,因此正确区分套期业务与非套期业务至关重要。套期保值准则中套期关系建立及有效性判断,存在着较大的人为主观性因素,套期和投机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

2.套期类型的选择不明确

套期保值准则中将套期保值业务分为三类: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其中,公允价值套期和现金流量套期是两种基本的套期关系,如果归属前者,则套期浮动盈亏计入当期损益,影响当期利润;如果归为后者,则套期浮动盈亏计入资本公积,影响所有者权益。企业会利用这种影响选择不同的套期核算模式来达到预期的财务效果,进行盈余管理。

3.对预期交易套期关系的认定不明确

根据套期保值准则的规定,对于预期交易需要满足“预期交易很可能发生,并且最终影响损益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的条件”才能做套期关系的认定。准则中并未对套期类型转换作详细说明, 因此企业可根据管理者当局的意图进行会计处理,具有较大随意性和盈余管理的空间。

(二)套期会计中预期交易的“基差调整”问题

套期保值是为了反映管理当局对风险敞口的管理,对于预期交易的“基差调整”我国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确认的利得或损失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计入该非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初始金额。但这种处理方法不符合我国准则中关于资产、负债的确认原则,此外将套期保值期间发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在预期交易执行后各期,会使得套期活动与套期损益缺少因果配比,也影响交易执行后各期损益配比,并且有悖权责发生制原则。

(三)套期会计计量属性的问题

对于套期保值这项特殊的经济业务来说,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不因市场因素的变化而调整,套期保值的经济效果在财务报表上无法正确表达。而在混合计量模式下,套期保值工具与被套期保值项目会因选取计量属性的不同而出现计量不一致。这就容易导致同一市场因素变化引起的套期保值双方利得和损失要在不同期间确认,财务报表无法反映套期保值的有效性。采用混合计量模式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不一致的问题。

(四)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不一致问题

1.期现货市场交易时间不同

根据期货套期保值原理:对于一种商品而言,随着期货合约到期,期货和现货价格走势最终趋于一致。但在实务中,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对期货合约交割时间的安排和企业生产经营不同,农产品跨年交割等),这个时间差的存在就出现了对套期项目何时终止确认的问题。

2.期现货市场交易价格相关性弱

同样根据上面提到的原理,随着期货交割时间的临近,期现货价格会趋向一致。但从我国期货交易的现状来看,期货市场中投机所占份额过大且远大于现货供给水平,这就导致了期货合约的价格波动与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不一致,相关性较弱。

二、针对套期会计现有问题的改进建议

(一)是严格区分投资与套期的界限

尽管套期保值准则对套期保值会计、套期关系的认定以及有效性的评价等标准作了很严格的规定,但是基于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不相同,套期和投资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套期会计的主观性仍然很强,管理者的盈余管理空间仍然较大。因此企业应指定专门的部门负责市场风险评估、管理工作,评估金融资产的风险,明晰套期与投资的界限。

(二)不断完善套期会计的核算方法

建议出台套期保值准则指南,明确处理方法,细化标准,完善套期保值会计方法,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关政策选择方面的规范应更加明确具体,对主观性判断的会计原则和政策的运用应规定相应的约束条件。对于那些未能满足套期保值会计条件的风险管理活动,除了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充分披露外,还应该进一步创建其他的套期保值会计方法,使套期保值风险能够得到全面的确认和计量,使会计信息全面反映企业在衍生金融工具方面的风险管理实践。

(三)提高期现货市场的相关度

一方面,当期货交易和现货交易的时间不一致时,套期项目与套期工具同时终止确认,在出售现货时,借记“被套期资产”,贷记“被套期项目”科目,该资产用终止时的公允价值计量。

另一方面,我国期货市场小品种交易活跃,有操纵情况出现,通过加大大品种交易量,分散分布在小品种上得资金,减轻投机状况。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促进期货市场的发展。企业充分认识到国际期货市场对我国的影响,严格期货套期保值制度,做好套期会计的前期准备。

(四)尽快制定适用于我国套期保值业务的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

问题与改进建议 篇12

导入环节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为即将教学的新内容进行有机的知识性链接, 也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和方式, 对即将教学内容起到了铺垫和引桥的作用。导入环节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设计导入环节, 能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储备和学习热情, 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活化状态”, 化解学习内容的难度, 实现新旧内容的自然过渡, 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如果课堂导入环节失位或无效, 必将会严重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实施和教学成效。本文作者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观察, 以建构主义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 通过调查分析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来探究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中导入环节存在一些严重影响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质量的现象性问题, 希望其对高中英语教师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为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的现象

1.缺乏关联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善于把教学的目的转化为学生自觉学习的目的, 教师的课堂教学导入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要与讲的内容相连贯一致, 体现导入与所讲内容的和谐统一,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导入要与学习内容具有关联性, 它是新课教学的“支点”, 起着承前启后, 从学生已知的关联性知识到即将教学的内容连贯自然的无痕对接。例如在北师大版模块三Unit 7 Lesson 3 The Sea World的课堂教学导入时, 教师通过PPT播放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图片。然后, 教师设问1: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Christopher Columbus? 设问2: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Christopher Columbus? 设问3:How did Christopher Columbus reach America? 最后, 教师基于学生回答的信息, 简短地描述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经过。实际上, “The Sea World”这节课的内容是有关海底生物的介绍, 不是海洋探险的。虽然导入的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其所引导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关联不够必然, 甚至实际教学内容和目标脱离, 不能为要教学的内容服务, 二者不能很好的统一, 达不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为导入而导入使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失去意义, 从而影响整个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2.缺乏合理性

课堂教学导入要依学生与教材的目标要求不同而选取合理的方法, 才能起到真正的有效的作用。新课的教学导入不仅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即将教学的内容的强烈愿望, 而且还要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例如在北师大版模块六Unit 17 Lesson 3 My Favourite Comedy的阅读教学课导入时, 教师播放了Mr Bean在餐馆就餐的视频, 播放时间25分钟。看完后, 教师设问1:Why has Mr Bean gone to a fancy restaurant ? 设问2:Why does Mr Bean choose the“steak tartare? 设问3: Why does Mr Bean pretend to like the food when the eaiters talk to him? 等等。视频导入是非常直接又不乏趣味性的一种导入方式。尽管这样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 有时乍看新颖, 而且与本课内容有关联。但是,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培养学生理解文本具体信息、主旨和要义等英语阅读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要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 更重要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发展阅读技能和策略, 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 从本节课的教学导入分析, 这样的课堂教学导入不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而是学生观看视频获取信息的能力, 它缺乏导入的合理性和目标性。

3.缺乏主题性

每节课都有一个教学目标, 有一个主题, 新课的教学导入无论采取何种形式, 都必须紧紧围绕其目标和主题展开。教师在课堂教学导入设计时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学生、教材、教法。有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透彻, 不通晓中学英语教材的体系, 也不了解每一节教学内容与整体的相互关系, 因而在课堂教学导入设计时不能做到总揽全局、承前启后, 从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导入环节缺乏主题性。例如在北师大版模块五Unit 13 People Lesson 2 Personalities and Jobs的听力课教学导入时, 教师展示了一段在国外学习的经历。从文章的内容看, 它是讲述人物以及从事的职业。但是, 本课听力内容涉及到的主题是从事不同职业人物的个性;听力的目的是听懂从事不同职业人物的个性的描述及其英语描述性的词汇。这样的教学导入偏离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主题, 造成了教学导入和所教内容功能性剥离, 必将导致学生在完成本课教学过程中产生学习障碍。

4. 缺乏灵活性

一般说来, 在讲授新课之前, 对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进行简短的复习, 既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助于旧知识的巩固, 又能为导入新课的学习创造条件。

导入方式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灵活把握时间, 二是灵活选择方法。首先在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时间的把握上教师必须掌握灵活性, 否则, 无法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例如在北师大版模块四Unit 10 Lesson 3 Your Money的语法课 (动词不定式) 教学导入时, 教师回顾了英语动词的分类, 动词形式变化等, 导而不入, 导致时间拖沓, 占用课堂将近1/3的时间, 这样复习动词的概念, 也吸引学生的注意, 但是由于导入过长, 当真正讲述到动词不定式相关知识时, 课堂时间已所剩不多, 新知识不能充分的讲解和运用。其次是教学导入方法要灵活运用。课堂是千变万化的, 教师应该具有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专业素质, 处变不惊, 随机应变。又如在北师大版模块四Unit 11 Lesson 3 The Media的语法课 (动名词) 教学导入时, 有一名学生则提问动词的现在分词区别, 致使其他学生查找书籍或议论纷纷, 教师只顾自己的教学导入, 无视课堂教学导入中突发情况, 牵强完成教学导入环节, 草草进入新课, 致使在后续的语法教学过程中, 学生由于语法概念理解不清, 失去学习该项语法的兴趣。由此可见, 英语新课教学中, 教师导入时间的有效管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 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三、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英语课堂教学导入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要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质效, 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教师在课前必须研读教材内容、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考虑英语学科的特点, 又要结合教师的自身优势, 进行有效的教学导入设计。教学导入设计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方面:其一是新课的教学导入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二是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 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2.有效掌控导入过程

教学导入的最终目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言现象,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的过程, 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存在差异, 英语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差异, 教师要有效地管理导入时间, 新颖、巧妙、灵活地进行教学导入, 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情境, 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真正起到“引桥”的作用, 激发学生进行互动的积极性, 从而顺利地进入英语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创造条件。

3.巧妙活力导入言语

课堂教学导入要做到内容简练, 语言精练。教学导入言语切忌过于抽象、生硬乏味, 指令含糊不清。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更不能夸夸其谈, 口若悬河, 没有主次, 内容繁多, 给学生造成新授课很难的印象, 使整堂课因导入过长而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导入言语要有艺术性, 要考虑其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因此, 不能每一堂新课课都用一种模式的导入言语, 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

结束语

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 (Adolf Diesterweg) 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醒, 鼓舞。”一个精心设计、新颖独特的英语课堂导入是教师学识、智慧、经验、创造的结晶, 它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到最佳状态, 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摘要:本文通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察, 以建构主义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 通过调查分析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来探究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中导入环节存在一些严重影响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质量的现象性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可行性改进建议。

上一篇:石英晶体谐振器下一篇:直肠癌手术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