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与完善论文

2024-09-18

改进与完善论文(共12篇)

改进与完善论文 篇1

2009年1月, 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按照规划, 2009-2012年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将投入8500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将投入3318亿元, 用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如何用好这笔资金, 最大限度的发挥这笔巨额资金的应有作用, 成为决定此次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从实际出发, 对新医改后卫生系统财政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提出了下阶段卫生系统内财政资金管理应给予的改进和完善策略, 以供其借鉴或参考。

一、财政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其问题

1、资金到位存在滞后性

自2009年1月新医改方案出台以来, 中央财政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逐年增加, 用于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以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但是, 这些资金大部分都需通过各级财政部门层层下拨, 而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某些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 无法及时下拨到基层医疗机构或跨年度下拨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种拨款时间的滞后性不仅会影响卫生系统内各单位的工作进度与质量, 更严重的是会导致某些重大疾病防治、重大卫生公共活动的开展无法得以有效保障。

2、资金核算缺乏规范性

自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以来, 卫生系统内各单位的会计核算职能受到很大制约, 其财务管理功能逐渐弱化, 会计工作规范性降低。例如, 某些系统内单位在财政专项资金核算上只按“财政补助收入一专项补助”、“财政专项补助支出”、“拨入专款”、“专款支出”等科目进行核算, 或直接计入“其他应付款一专项补助”等往来科目, 而缺乏具体的明细科目。而对于诸如标准化建设经费、房屋修缮经费、设备购置经费、医护人员培训经费、社区服务公共卫生经费、社区老年人查体经费、新农合补助经费、健康教育经费、妇儿保健经费以及新增拨的药品差价补贴等, 也缺乏相应的明细核算, 从而造成财政资金管理的漏洞以及资源浪费。

3、财政资金使用不够合理

从目前来看, 卫生系统内财政资金使用不合理的现象频繁发生, 某些单位随意扩大专项资金的列支范围, 涵盖了资产购置、业务招待、差旅住宿等多项内容, 与经常性支出和各项目间都存在较大混同。2010年5-6月, 审计署对江苏、辽宁、黑龙江等9省辖区内的45个县市区进行了新农合基金专项审计, 结果发现许多县市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擅自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 其挪用资金总额超过了2700万元, 且名目甚多, 甚至基建类支出也在其中。事实上, 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 专项资金只能按照所规定用途和使用范围予以开支, 任何擅自挪用资金的行为都属于违法, 其单位负责人都应受到严惩。

4、财政资金监督体系缺乏

当前, 在对卫生系统内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上, 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其一, 上对下的监督不到位, 上级主管部门通常只注重项目的审批与拨付, 而对于下拨后专项资金如何使用与管理却较少关注, 只是在年终决算时对专项资金在决算报表中所反映的数额予以核对即可。若发现数额不符、资金挪用问题, 也一般仅是通过行政性程序予以通报或警告, 很少触及各单位切身利益的实际惩罚。其二,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以后, 系统内各单位的财务控制功能趋于弱化, 大多数单位的财务人员只需承担资金支付等服务性工作, 对具体业务和决策缺乏了解, 从而无法体现财务人员的事中监督控制作用, 其监管存在真空。

二、财政资金管理的改进策略

1、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

从理论上说, 财政对卫生投入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投入效率, 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投入方式和管理机制。为此, 一方面各地政府要继续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 通过遵循“成本一效益”原则, 变间接补助为直接补助, 使政府投入的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一方面, 也要积极改革对卫生系统的财政补助政策, 以服务量和服务绩效作为其考核与补偿标准, 充分体现促进效率和奖惩分明的激励性原则。与此同时, 卫生系统内各单位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 积极申请资金拨付, 各级部门、基层单位负责人要强化对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化理念,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改革资金的运转机制, 合理使用财政资金。

2、逐步规范资金核算管理

首先, 系统内各单位对财政专项资金应实行单独核算, 在专款支出科目中下设明细科目, 增加专款支出明细表。例如, 应借鉴“基本支出”科目下的明细科目设置, 在“专款支出”科目下分别设置标准化建设、房屋维修、设备购置、新农合经费、培训费、会议费以及药品补贴等明细科目, 并按专项资金用途逐一对其进行账务处理, 从而使专款专用资金的核算得以明晰化, 同时也有利于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其次, 对于项目完成后的专项资金结余, 各单位要及时分析资金结余产生的原因, 将结余资金按规定程序报经地方财政、卫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 调整用于与该项目有关的业务工作, 并报地方财政、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3、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与管理, 系统内各单位首先应结合本地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由于中央下达的项目方案主要针对项目工作任务和补助标准, 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并没有予以明确和细化, 特别是对人员补助和工作补助经费的开支范围并没有明确, 因此各单位需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项目的实施方案, 明确符合实际费用发生情况的开支范围和费用支出标准。与此同时, 各级主管部门还应通过绩效评价机制来调动各单位节约资金的积极性, 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设立不同的评价指标,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专项资金审批的依据。

4、充分引入外部审计机制

长期以来, 卫生系统内各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薄弱, 水平参差不齐, 已成为通病。而新医改后对各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充分引入外部审计机制, 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审计已成为必然。在该模式下, 社会中介机构可通过审计披露和会计核算代理, 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和现代会计服务业在医疗卫生收支核算上的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审计作用, 而政府财政部门则侧重于对中介机构的审计质量进行再监督。由此可见, 外部审计机制的引入既有利于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工作基础薄弱问题, 也更有利于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收支的透明度, 更好的规范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 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新医改后政府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仅应体现在“量”上, 而对“质”也应有所要求, 后者才是决定今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从这一点上看, 财政部门、卫生部门应通力协作, 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规范性的管理, 提升财政资金的到位率, 将各单位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是否规范与有效纳入其考核范围内, 以体制改革为契机, 深化对医疗卫生系统单位的监督管理, 使改革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大跨越、大发展。

改进与完善论文 篇2

关键词: 担保物权 立法改进 规则完善

内容提要: 由于时代背景的局限和理论准备的不足,我国《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中关于抵押、质押、留置的规定存在不少错误与疏漏。2007年颁行的《物权法》以基本法的形式对担保物权制度作出了系统、完整的规定,并对既有规则作了较大改进,其中不乏制度设计的亮点、创新和具有特色性的规定,但其在担保物权的类型取舍和若干具体规则设计方面也仍存在一些疏漏和值得推敲之处,不少规定在适用中还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一、《物权法》对于担保物权的基本制度和共通规则的改进与完善

(一)确立了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的物权性质和地位

但我国1995年颁行的《担保法》的功能和地位所决定,其侧重于从担保方式的角度分章对“抵押”、“质押”、“留置”作了规定,但并未明确上列三种担保所形成的权利的性质。而在《物权法》这一民事基本法中,采纳了学界通说,以“担保物权”作为第四编的编名,分别以“一般规定”、“抵押权”、“质权”、“留置权”为章名对其各项制度作了详细规定。这种作法,有利于构建物权制度的完整体系,协调各种物权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担保物权在未来民法典中的地位确立奠定了基础;该法中抽取担保物权的共通规则而设立“一般规定”一章,也表明了立法技术的提升。

(二)改进了担保制度适用范围的表述

《担保法》第2条中将担保的适用范围表述为“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债权;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为《担保法解释》)第1条中将其解释为“由民事关系产生的债权”。《物权法》第171条将其修正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的债权,从而彻底剔除了体现计划经济时代烙印的术语,并实质上扩张了债权担保制度发挥作用的空间。

(三)明确了担保物权的设立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区分规则

《担保法》第41、42条的规定,在表述上混淆了抵押合同生效和抵押权设立的关系(注:参见《担保法》第64条、第76条、第78第1款、第79条),并将“抵押权登记”或“抵押登记”不当地表述为“抵押物登记”;在质押的规定中,同样存在将合同的成立、生效与质权的设立混为一谈的问题。

《物权法》中匡正了以往立法中基于模糊认识和错误表述,于第15条明文规定了物权变动与债权合同的效力区分原则。在抵押权、质权的具体规定上,也依据区分原则的精神而修改了《担保法》中的错误表述,如该法第187条规定:“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第212条规定:“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在关于权利质权的若干规定中,则采用了“质权自登记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的表述模式。

(四)扩张了登记对抗主义的适用范围

我国《担保法》在抵押权这一最重要的担保物权的设立问题上,采用了“以登记要件主义为原则,以登记对抗主义为例外”的规范模式。(如该法第41、42条的规定体现的是登记要件主义,而该法第43条的规定所体现的则是登记对抗主义的精神。)在《物权法》中,仍实行登记要件主义与对抗主义并存的模式,但拓展了登记对抗主义的适用范围。具体到担保物权制度中,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各种动产(包括船舶、航空器、机动车、企业设备等)抵押权的设立,一律采用了登记对抗主义;同时,在表述上,将《担保法》中的“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的表述一律改称为“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五)增加了担保物权优先受偿效力的例外规定

《物权法》第170条关于担保物权的定义性规定中,在肯定担保物权人“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的同时,也明确指出“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里的“法律另有规定”主要指的是法律关于优先权的规定。这个但书规定,有利于协调基本法与特别法、担保物权与优先权等特殊权利之间的关系,立法表述更为周延。

(六)明确了独立担保的法定性

《担保法》第5条中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考虑到不受主合同效力瑕疵影响的“独立担保”主要适用于国际贸易、涉外担保中的见索即付、见单即付的保证合同、保函,而《物权法》中实行物权法定原则,其规范内容多具有强制性,因此《物权法》第172条第1款中结合担保物权的特点而将其修改为:“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扩张了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

首先,在《担保法》中,经常使用的名词是“抵押物”、“质物”、“留置物”等,而《物权法》中则将其改称为“担保财产”、“抵押财产”、“质押财产”、“留置财产”等名词。

其次,《物权法》在对担保财产的列举规定中,增加了担保财产的种类,如规定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及原材料、半成品、产品可以抵押;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基金份额、应收账款可以设立权利质押。

第三,《担保法》第34条

(六)对抵押财产范围的兜底规定是“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而《物权法》第180条第(七)项中则采用了“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之表述,使得这一兜底条款更具开放性。

(八)增加了担保物权实行的约定条件

根据《物权法》第170条的一般规定及其他具体规定,抵押权、质权实行的条件包括两种:一是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二是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可以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其所增设的后项规定,既可以更好地维护担保物权人的利益,也充分尊重了当事人对担保物权的实现条件之约定,扩张了私法自治在物权法上的适用空间。

(九)修改了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并存时的处理规则

《担保法》第28条关于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时的处理规则之规定,存在明显的问题,广遭垢病,后被《担保法解释》第38条第1款所修正。《物权法》第176条进一步明确:“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十)在担保物权编的“一般规定”中还集中规定了其他若干重要事项 关于担保的债权范围、担保物权的物上代位性、未经物上保证人同意而擅自移转债务的法律后果、担保物权的消灭事由等事项,在《担保法》中已有相关规定,但分散于各处,表述上也有疏漏。《物权法》在 “一般规定”章的第173条~175条、第177条分别对上述共通事项作了集中统一的规定,不仅在立法技巧上有所提升,在表述上也更加周延。

另外,鉴于《物权法》施行后并未废除《担保法》,为解决两法的效力关系和适用上的衔接问题,《物权法》第178条规定:“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注:至于两法的哪些规定不一致,还须根据具体情形和立法精神、法理通说而进行判断。本文所提及的有关条文的变化及改进,基本都属于两法的规定不一致之处,应统一适用《物权法》。)

二、《物权法》中关于抵押权制度及其规则的改进与完善

(一)明确了房地产必须一并抵押的规则

《担保法》第36条对于房地产应当一并抵押的问题虽有所规定,但强制性不足,并引发了对于房地产分别抵押的效力应如何对待的问题。为此,《物权法》第182条中增设第2款,规定抵押人未依照前款规定一并抵押的,“未抵押的财产视为一并抵押。”此一增补规定,维持了房地产须一体流转、抵押的规则,妥善地解决了有关问题。

(二)增加了抵押权及其顺位的放弃、变更的规定并完善了抵押权的顺位规则

《物权法》第194条规定:“抵押权人可以放弃抵押权或者抵押权的顺位。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协议变更抵押权顺位以及被担保的债权数额等内容,但抵押权的变更,未经其他抵押权人书面同意,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债务人以自己的财产设定抵押,抵押权人放弃该抵押权、抵押权顺位或者变更抵押权的,其他担保人在抵押权人丧失优先受偿权益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但其他担保人承诺仍然提供担保的除外。”这一增补规定所确立的规则,应属允当。《物权法》第199条还修改了《担保法》第54条对于抵押权顺位确定的规则及其表述(尤其是其中的第三项规定),这一修改,同时也意味着彻底废弃了《担保法》第35条关于禁止超额抵押或重复抵押的规定。

(三)简化了抵押权的实现程序

《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对于如何解决抵押权实现中普遍存在低效率、高成本的现象予以了高度关注,一种意见主张可以废弃流质约款无效的定制,允许当事人在自愿、公平、诚信、不损害他人正当权益的前提下约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或发生约定情形时由担保物权人直接取得担保财产;另一种意见主张可以减化抵押权实现中的诉讼程序,允许抵押权人直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物权法》最终选定了后一种意见,第195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协议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其他债权人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协议。”“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抵押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四)增设了动产浮动抵押制度

斟酌国外的浮动抵押与财团抵押制度的利弊得失,吸收学界和金融机构的意见并考虑我国现实之需要,《物权法》中增设了适用于特定主体的动产浮动抵押制度。该法第181条规定:“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第189条第2款规定:“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抵押的,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此外,该法第189条第1款和第196条中还对动产浮动抵押的登记机构及抵押财产确定(即所谓的“结晶”)的具体情形作了规定。

(五)完善了最高额抵押权的规则

《担保法》第59~62条对最高额抵押制度的基本事项作了规定,《物权法》中又对其作了如下的修改和完善:其一,增设条款规定:“最高额抵押权设立前已经存在的债权,经当事人同意,可以转入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第203条第2款);其二,修改了“最高额抵押的主合同债权不得转让”的限制,规定:“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确定前,部分债权转让的,最高额抵押权不得转让,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第204条);其三,增加了“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确定前,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通过协议变更债权确定的期间、债权范围以及最高债权额”的规定,并明确“变更的内容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第205条);其四,增设条款对最高额抵押权中债权确定的具体情形作了明确规定(第206条)。

(六)修改了抵押权行使的期间规定

《担保法》中对抵押权及其他担保物权行使的期间问题未作规定,《担保法解释》第12条第2款中借鉴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作法,侧重于担保物权的独立性而规定“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2年内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物权法》中则侧重于抵押权对其所担保债权的从属性,并考虑到促使抵押权人积极行使权利和便利物上保证人清偿债务后行使追偿权的需要,于第202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注:关于主债权罹于诉讼时效后,其对抵押权所产生的法律效果是仅仅消灭胜诉权,还是导致抵押权本身归于消灭的问题,理论上有不同的认识。本人主张,抵押权因主债权罹于时效而应归于消灭,抵押人得要求注销登记;原抵押人自愿履行“担保义务”的,等同于自愿代偿债务,应属有效,但此与抵押权是否消灭非为同一问题。)原司法解释中的规定,对于质权和留置权也不再适用。[1]

三、《物权法》中关于质权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一)允许质权人经出质人许可而使用、出租、处分质押财产

在吸收《担保法解释》第93条规定的基础上,《物权法》第214条规定:“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擅自使用、处分质押财产,给出质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本条规定的精神,在正面理解上自无问题;而依反对解释,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经出质人同意则可以按照约定使用、出租、处分质押财产。这对于克服质押财产在质押期间用益价值的损失,殊有价值。

(二)增设了责任转质的规定

《担保法》中未规定转质的问题;《担保法解释》第94条中对经“承诺转质”予以了肯定,但否定了未经出质人同意而设立的“责任转质”。依《物权法》有关规定的精神,当然允许质权人经出质人同意而转质;同时,该法第217条规定:“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转质,造成质押财产毁损、灭失的,应当向出质人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实际上承认了责任转质的效力。

(三)明确了质权的放弃及其法律后果

与抵押权放弃的规则相应,《物权法》第218条规定:“质权人可以放弃质权。债务人以自己的财产出质,质权人放弃该质权的,其他担保人在质权人丧失优先受偿权益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但其他担保人承诺仍然提供担保的除外。”

(四)赋予了出质人对质权人及时行使质权的请求权

《物权法》第220条规定:“出质人可以请求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及时行使质权;质权人不行使的,出质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质押财产。”“出质人请求质权人及时行使质权,因质权人怠于行使权利造成损害的,由质权人承担赔偿责任。”该项规定对于维护质权秩序和出质人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修改、补充了权利质权的类型及其登记机构

《物权法》第223条在可出质的财产权利类别规定的第(四)项中,将《担保法》第75条第(二)项的表述修正为“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同时规定:以基金份额、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出质的,登记机构为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以其他股权出质的,登记机构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第(六)项中,新增了“应收账款”质押(注:应收账款质押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权利质权类型,以往的法规和司法解释中规定的公路、桥梁、电信等收费权质押,也被并入其中;办理此项质押登记的信贷征信机构已经制定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并对登记事项实现全国联网。由此做法的推进,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电子登记正在我国各项物权登记制度中逐步建立,其意义不容小觑),并规定其登记机构为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的“信贷征信机构”。

(六)增设了最高额质权制度

考虑到了当今一些质押财产的价值巨大,有必要准许在质押财产上设立最高额担保,《物权法》第222条规定:“出质人与质权人可以协议设立最高额质权。”“最高额质权除适用有关质权的规定外,参照最高额抵押权的规定。”需要说明的是,该条规定尽管位于“动产质权”一节中,但其对于权利质权应当同样可以适用。

四、《物权法》中关于留置权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一)拓展了留置权的适用范围并增设了商事留置权的特殊规定

根据以往的规定,留置权只存在于承揽、保管、运输、行记、信托等特定的合同关系中,适用范围过于狭窄,影响了留置担保发挥作用的空间;而关于留置权成立要件中的“牵连关系”的概念和范围也较为模糊,适用中易生分歧。因此《物权法》第231条中没有沿用旧制,而是采用了颇有新意的规定方式:“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依立法旨趣和多数学者的理解,该条前句中的“同一法律关系”,系指“同一个法律关系”且不限于合同关系,基于同一个侵权责任关系、无因管理关系、不当得利关系等,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亦可有留置权的发生;虽属同类但不属于同一个法律关系的,不能发生留置权。该条后句的规定,意指某些商事留置权的成立,不受“同一法律关系”的限定。(注:本项规定借鉴了台湾地区“民法”第929条关于“商人间因营业关系而占有之动产,及其因营业关系所生之债权,视为有前条所定之牵连关系”的规定。)这是考虑到在商业实践中,企业之间相互交易频繁,追求交易效率,讲究商业信用,如果严格要求留置财产必须与债权的发生具有同一法律关系,则有悖交易迅捷和交易安全原则,因此而设置此项但书。[2]

(二)增设了债务人可以请求留置权人及时行使留置权的规定

与动产质押的情形相当,《物权法》第237条规定:“债务人可以请求留置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行使留置权;留置权人不行使的,债务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留置财产。”

(三)确立了留置权优先于抵押权、质权的规则

这一规则,之前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中,《担保法解释》第79条第2款中也仅对抵押权与留置权并存时的顺位问题作了规定。为统一规则,摒除争议,《物权法》第239条规定:“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留置权人优先受偿。”

五、仍有争议或有待进一步明确的几个问题 由上所述可知,《物权法》担保物权编中既有对传统法律制度和共通性规则的承继,也有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规定和巧妙的制度设计,整体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毋庸讳言,其也并非至善尽美。在此,就笔者的感知对其中的遗留争议和值得检讨、需加完善的问题一并提及,供学界和实务界进一步讨论。(注:囿于篇幅,本文在此主要是提出问题,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尚待大家共同努力。)

(一)关于担保物权类型取舍的争议

关于让与担保、所有权保留、优先权、典权的性质及其在我国物权法上应如何取舍的问题,在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即有不同意见,至今分歧仍在、争议尤存,将来也还有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再予斟酌的余地。

笔者的初步认识是:(1)让与担保制度和动产抵押、权利质押制度在功能、设立方式、公示的方法和效力等方面基本重合,在我国的担保物权制度中应着力于完善已有的动产抵押权和权利质权制度,而对让与担保则应予以舍弃。[3](2)所有权保留乃是与让与担保类似的制度,只是当事人双方的地位和角色互换而已。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5月发布的《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12〕7号)在第六部分中专门对所有权保留的问题作了规定(第34~37条),其处理方案可资赞同。(注:在实践中,如果需要的话,保留所有权的债权人的完全可以在将所有权让渡给对方的同时,要求其反过来在该财产上设立抵押权来担保债务的清偿;同理,让与担保的设定人(债务人)也完全可以通过为债权人设定动产抵押权的方式来担保其债务的清偿。)(3)法律上所规定的各种优先权,尽管具有“保障”(而非“担保”)某种特殊权利优先实现的作用,但其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在立法目的、特性、成立要件、基本规则等方面有重大差别,不宜与担保物权相提并论,仍以维持现行法上的规范模式为宜。[4](4)我国传统法律制度中的典权制度,与日本、法国法上的不动产用益质权和韩国法上的传贳权在功能和作用方面大致相当,可谓异曲同工;对兼具用益和担保双重功能典权制度可以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其适应当今之情势而焕发出生机和活力。[5]

(二)关于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适用及新类型担保方式的认定问题

虽然我国《物权法》中扩张了担保财产尤其是抵押财产的范围,但该法第223条在涉及权利质权的范围和种类的第(七)项中,却维持了原有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之规定。对此,立法机关并未给予合理的解释,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诸多新型担保方式,则使这一问题愈加凸显。例如在《物权法》颁行前后尤其是近年来,一些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了以《物权法》和《担保法》未予明确规定的财产和权益作为清偿特定债权的担保方式以融通资金,比如江浙粤地区部分商业银行开展的商铺租赁权质押(或抵押)、出租车经营权质押、排污权质押(或抵押)、银行理财产品质押以及其他收费权质押(如电费或水费的收费权质押、租金收益质押、仓储用户的动产质押、票据池或应收账款池等同质的物或权利的结合的质押)等,对这些“新类型担保”或谓“非典型担保”应如何认识和对待,颇值讨论。(注:最高人民法院前不久曾专门召开了新类型担保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但与会的专家学者及金融实务界的同志的意见颇不一致。)

笔者主张,上开问题,某些可以在既有制度与规则的框架内予以解决(如既有的制度与规则已足可解决理财产品、保理中的问题,其他收费权质押则可以归入应收账款质押),但其另一些则须进行创制性的法律解释或修改立法方可解决,大致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其一,扩张解释物权法定原则中的“法”的范围,将地方性法规、规章或部门规章乃至司法解释包含于其中,把有一定依据且经过适当方式公示的非典型担保视为担保物权;其二,通过司法解释或修改立法,扩张可以质押的财产权利范围,将第223条第(七)项的兜底条款修改为“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三)扩张登记对抗主义适用范围的作法是否妥当的问题

由于《物权法》中拓展了登记对抗主义的适用范围,使其几乎与登记要件主义处于“并重”的地位。此一改变是否允当、究竟应否评价为“改进”,学界尚有不同的见解。

笔者认为,公示要件主义意义上的物权公示原则与物权法的其他基本原则和重要规范具有内在和谐性和逻辑上的一致性,而意思主义和公示对抗主义模式下的物权公示原则与物权法上的其他制度则存在难以自圆其说的逻辑矛盾,将会出现物权分为“有对抗力的物权”和“无对抗力的物权”之窘境;未经登记的抵押权不得对抗的“善意第三人”的范围,也成为一个颇难界定的问题;在我国物权法明确采用了物权变动与债权合同的效力区分原则的情况下,未经登记而不具有对抗善意第三人效力的抵押权,其效力基本等同于抵押合同。(注:尤其应指出的是,最高人民法院之前发布的关于承包合同和租赁合同的司法解释以及最近发布的《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9条、第10条)中,均对合同的相对性有所突破,确认了在先订立的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买卖合同不仅可以对抗恶意第三人,而且可以优先于后订立合同的债权人。)因此,我国立法上应以公示要件主义为基础而设计各类物权变动的规范模式,公示对抗主义只宜在极个别的场合下适用。[6]

(四)若干具体规定的妥适性检讨

1.关于共同担保的一般规则及共同担保人之间的追偿权问题。我国《担保法》、《物权法》中均未对共同担保(包括共同保证、共同抵押、共同质押及混合方式的共同担保)的一般规则作出规定,此亦属立法漏洞,应予补充;而《物权法》第176条对物保与人保并存时的处理规则中,有意回避或者说是否定了共同担保人相互之间的追偿权,此点是否合理,也值得推敲。本人认为,基于共同担保的原理和维护各担保人利益衡平的考虑,应当承认债务人之外的担保人承担了担保责任后的代位权;其向债务人追偿不能的部分,亦可要求其他担保人承担其应当分担的份额。在此问题上,《担保法解释》第38条第1款中的规定更为合理。

2.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而处分抵押财产的效力问题。《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的规定,否定了抵押权具有“追及力”的通行规则,在非经抵押权人同意而转让抵押财产且受让人支付的价款未代为清偿债务而消灭抵押权的情况下,抵押权人得主张转让无效。而2011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法办〔2011〕442号),在第二部分“房地产纠纷案件中关于合同效力的认定问题”中指出:“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二款并非针对抵押财产转让合同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当事人仅以转让抵押房地产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为由,请求确认转让合同无效的,不应予以支持。受让人因抵押登记未涂销无法办理物权转移登记而请求解除合同的,可予以支持;受让人要求转让人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应考虑当事人的过错程度等因素进行处理。”笔者认为,该会议纪要的精神妥善地解决了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衡平问题,也更符合抵押权的固有属性。

3.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为何绝对不得再予抵押、质押。依《担保法解释》第55条的规定,已经设定抵押的财产可以再被采取查封、扣押等财产保全或执行措施,惟不得影响在先设立的抵押权的效力。但是依据《担保法》37条第(五)项和《物权法》第184条第(五)项的规定,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不得抵押(同理,亦不得再设立质押),此一规定的理由,立法上未有解释,学理上也少有人讨论。笔者主张,在不影响保全措施、执行措施的申请人及有权申请“参与分配”的债权人等的利益且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有价值余额的情况下,此类财产上应可以再设立抵押权或质权;此类财产上后来因修缮、运输、保管等原因而发生费用、成立债权人的留置权的,留置权同样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

4.关于动产抵押权与质权竞存时的效力关系。《担保法解释》第79条第1款中规定法定登记的动产抵押权一概优先于质权。而依据物权公示效力的法理,学界通常认为应依该两种权利设定的先后定其位序,此条司法解释的妥适性值得检讨。[7] 5.《物权法》第231条但书中关于商事留置权的特殊规定是否允当。尽管学界和实务界以赞同此一规定者居多而鲜有人提出质疑,但本人认为该规定至少有三点不妥:其一,将“企业之间留置的”情况一概排除于留置的动产应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的限定之外,过于宽泛,极有可能导致留置权被无限扩张和滥用的情况发生;其二,因交易关系而发生留置权的情形,大多发生于从事经营活动的主力军——“企业”之间,而如果企业之间发生的留置权不受“同一法律关系”的限定,无异于将本为适用于特殊情况下的”“除外规则”、“例外规定”事实上升格为了最常适用的“一般规则”,因而产生了本末倒置的效果,将会动摇留置权制度之根基;第三,《物权法》关于留置权优先于动产抵押权和质权的规定,对商事留置权也同样适用,如此,倘若某一动产上在先设立了登记的抵押权,之后却在与抵押权人和该抵押物无关的情况下出人意料地发生了其他企业的不具备“同一法律关系”要件的留置权,且其效力优先于抵押权,这显然会对在先设立的抵押权人带来不测之风险,有违法律原则。有鉴于此,为使留置权能够依法准确的适用并与物权法定原则相衔接,本人认为此一但书更宜表述为“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解释上还可对此表述稍作扩张,即目前的法律、法规和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贸易规则以及公认的商业惯例中有除外的规定或规则的,自应遵从;将来的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也可根据需要而谨慎地作出其他的除外规定。[8]

(五)有待补充、细化和完善的几个具体问题

1.抵押权人可以不经诉讼程序而直接申请执行的规定与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如何衔接、协调的问题。其一,抵押权人直接申请法院执行的“执行根据”为何?对此,一种意见主张可以通过公证部门制作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作为执行根据;另一种意见认为可以由人民法院的执行机构对抵押权人的执行申请进行审查后下达执行令作为执行根据。目前实践中这两种方法均有采用,并未统一,有待明确。其二,在执行中,如果当事人双方就主债务履行情况及抵押权本身是否有效等问题存在争议,应如何处理?司法实践中通常认为遇有此种情况,应终止执行并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9]而实践中,鲜有抵押人甘愿抵押财产被迅即执行而不提异议,由此导致了物权法上的这一颇具效率的规定实际上被消解,极少能被采行。此一问题如何解决为妥,仍值进一步研究;而学者们对当今情势下是否仍应固守“流押条款无效”的传统规则所提出质疑,亦非全无道理,将来立法完善时不妨重新考量此一方案。

2.关于动产浮动抵押的规定在具体适用中的问题。第一,动产浮动抵押设立后,其与抵押财产范围内的某一特定动产上后设立的固定抵押的关系问题应如何处理;第二,抵押人正常交易中处分浮动抵押的财产所获得的价款或者应收账款,为抵押财产的当然范围还是原担保财产的代位物?所获得的对价是否还需公示及如何公示?应收账款是应记载于原抵押财产的范围内还是应登记为权利质权?前一个问题,依据《物权法》189条第2款的规定而推论,付出相应对价而取得的固定财产抵押权应当优先于浮动抵押权。而后一个问题应如何对待,尚值斟酌并有待司法解释明确。根据浮动抵押制度的旨趣,笔者倾向于认为抵押人正常交易中处分抵押财产所获得的价款或应收账款,应为抵押财产的当然范围;浮动抵押中的财产状况的变化亦无须时时变换登记,抵押权人实行抵押权时能证明有关情况即可。

3.同一财产权利上设立两个以上权利质权时,如何确定其顺位。鉴于有些出质的财产权利价值巨大,因此完全可能发生权利质权竞存的情形,而《物权法》中对此并无规定。本人认为,权利质权的顺位应准用抵押权顺位的确定。理由在于,以登记方式设立的权利质权与登记设立的抵押权(尤其是权利抵押权)除标的不同外,其性质、效力等并无差异,因此,除法律另有规定及因权利性质的差异不能准用或参照者外,抵押权制度中的许多规则可准用于权利质权或者可为其制度设计之参照。

4.关于质权、留置权的行使有无诉讼时效适用的问题。据权威解释,由于《物权法》中已经规定了出质人和留置权关系中的债务人可以请求质权人、留置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及时行使其权利,权利人不行使的,其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或变卖担保财产,故此,有关问题已足以解决,无须再规定质权、留置权行使的时效或期间。[10]不过,于担保人长期未请求质权人、留置权人及时行使权利而后者也未放弃其权利时,有关问题应如何处理,仍有不明;以登记方式设立的权利质权有无行使的时效问题,法律亦未作规定。本人的见解是:以登记方式设立的权利质权,应准用抵押权的时效之规定;而以占有标的物或其权利凭证为要件的动产质权、权利质权和留置权,则不应存在权利行使的诉讼时效或除斥期间问题(这也是国外立法例上通常采用的规则),质权人和留置权人在主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而未实行其权利也不放弃对担保财产的占有的,应推定其意思为以担保财产归自己所有的方式抵偿债务(担保财产的价值如果低于债权额,因主债权已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其权利将不再受保护);担保财产的所有人如果认为这种依单方意思所做的处理损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担保财产的价值超过债权数额),则其应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主张自己的权利,否则人民法院法不予保护。

改进与完善论文 篇3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函数;教学设计

一、现阶段高中函数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分析

1.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轻视教学内容的传授

高中阶段函数教学内容相对抽象枯燥,学生在学习理解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们为了有效展开教学、创设出更为有效课堂情境,对既有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引入了多种模式,希望将函数知识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但部分教师并未有效把握函数教学情境导入与知识本身教学的协调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铺垫展开,挤占了原本就相对宝贵的课堂时间,课堂教学内容相对分散,学生不能很好的根据教师指导把握函数学习的主要内容与关键环节,完成课堂学习后往往不能形成对应相应函数知识的准确认知,相应知识方法体系的构建更是无从谈起。这种本末倒置的课程设计方法,将教学形式置于教学内容之上,不能保证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获得充分的数学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

2.强调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轻视教师指导的作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能力的发挥。现阶段高中函数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生“学”的行为,而轻视了自己“教”的作用,不能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合理设置高中函数教学行为导向,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综合实践等模式下的函数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与规范相对不足,不能将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发挥引导至正确的方向上来,学生出现相关的学习疑难不能第一时间解决,不能再指导沟通中获得学生学习状况的有效反馈,创新性教学模式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3.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轻视函数学习内在规律

在高中函数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函数知识教学要求设立整体教学目标及各阶段的教学目标,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将教材划分为不同的教学阶段,以对教材的宏观把握为前提,加强各教学阶段之间的联系,尽可能做到教学全面、细致。而现阶段,教师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放在具体的知识之上,未能将函数知识内部建立全面的联系,未能把握函数知识学习的内容在规律,在教学难度设置与内容选择安排上不符合学生理解与认知的规律,不能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需求进行有机的融合。

二、新课程下高中函数教学设计改进与完善策略

1.从整体上把握函数的内容和要求

高中函数教学,既是帮助学生获得掌握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是众多数学思维形成的基础。因此,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函数教学,应跳出考试大纲的藩篱,从整体上把握函数的内容和要求,形成系统化、全面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构建,将函数教学的内涵进行拓展与丰富,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函数的魅力,让学生更加乐于进行函数学习。大课程概念是当前新课改过程中涉及的重要思想,强调各学科内在联系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性影响。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上,必须从整体上规划函数知识的教学过程,并从函数的整体特点上来进行教学设计,将函数知识分为四个阶段和层次,每一个阶段和层次,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和具体设计,使学生的函数知识能够通学习真正的形成一个整体。

2.深入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函数本质

高中函数教学的重点内容就是理解、掌握和运用函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当中所遇到的函数问题,而数学函数是参数在对应关系下变化规律的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理解正是函数本质,因此教师应突出对于学生在高中函数学习过程中对于这一本质内涵的认知与理解。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以现实生活当中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作为教学案例,组织教学过程。以分段函数教学为例,到快递公司快递物品的时候,快递费用的收取规则是随着物品重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以此为教学情境进行函数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着重强调变量间的对应关系,与对应规则,让学生理解不同重量水平中费用的变化规律,明确这是用函数来表不和刻画生活中的变量与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基本规律,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函数知识。

3.要让常用函数模型留在学生的脑中

函数模型是高中函数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运用函数知识的一个基本条件。对于一名优秀的数学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是将所学的知识在脑子中形成具体的“模型”,当然这种模型并不是对数学知识的僵化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设计当中,教师要将函数模型教学作为重点内容,但是不同于传统的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函数模型的背景,从背景当中理解和把握,还要从儿何直观的角度,将函数模型直观化,让该函数模型变成具体的图像留在学生的脑中。当然,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展不函数模型的变化,将函数模型转化为不同的公式,或者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在高中函数教学模式亟需改变,时代要求高中数学的教授在保证趣味性和现实性的前提下应向探索性和自主性发展。而数学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函数教学的要求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而函数作为高中数学教育的基础性课程也是相对比较难的内容,需要学生花费较大心思去学习,也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源.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函数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与应用[D].扬州大学,2014.

[2]傅婷.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中函数教学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彭娟莉.高观点下高中函数教学的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5.

浅析会计报表的改进与完善 篇4

一、医院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和作用

医院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资金提供者、债权人、社会监督方面、政府部门及其他机构等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反映医院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医院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医院编制财务报告的主要作用有:

医院管理层可通过财务报告了解医院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和报告期内的财务成果, 评估和预测医院未来的现金流动。医院管理层分析经济运营情况, 总结医院管理的经验教训, 进一步找出薄弱环节, 研究改善医院经济管理, 从而确定发展方向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等可以通过财务报告掌握医院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 检查医院预算执行情况, 考核医院对经济纪律、法规、制度的遵守情况、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医院在经济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确定医院发展和预算收支的依据, 以利于宏观调控和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

资金提供者可以从财务报告中取得医院资金使用及其业务开展情况的会计信息, 债权人则可以从财务报告中取得他们关心的医院偿债能力等指标。根据财务报告提供的有关信息资料, 可以考核、分析医院医疗及药品等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借以评价医院经济工作的质量, 预测医院经济前景, 以利于做出决策, 并加强医院会计管理。

二、原《医院会计制度》 (1998年) 下医院会计报表体系的缺陷

1998年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对于规范体制转轨初期的医疗机构会计核算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和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 医院运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业务活动也更加复杂, 现行的会计报表体系是建立在预算管理模式下的, 已不能满足医院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一) 资产负债表不能如实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

医院资产负债表未设立无形资产项目, 未对无形资产及其摊销进行核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而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 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大型修缮。这会使医院资产负债表虚增固定资产和净资产, 成本核算也不完全。

资产负债表列报项目直接以科目余额填列未能加以区分, 部分资产项目仅以总额列报, 未对准备科目抵减以净额列报。应收款类贷方反映的是负债, 但是只在资产中列报, 不仅隐瞒了真实债务, 而且低估了资产, 少计坏账准备;又如一年内到期的债务本质是短期负债, 却在长期负债中列报, 容易使报表使用者低估短期债务风险。药品和药品差价同时列报易使报表使用者乐观估计可用资源。

(二) 收入支出表不能反映医院全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科教资金不纳入收支管理, 而作为专用基金管理, 或挂在往来款中, 这就导致医院整体收入数据不完整, 也就无法真实反映医院的收支情况。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摊到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后, 既会掩盖了医院实际管理问题, 又会夸大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 不同医院之间无法比较成本, 降低了医院加强管理的积极性, 不利于考核管理绩效和相关方决策。

收入支出表采用单步法, 将所有的收入加总然后减去所有的支付得出收支结余和结余分配金额。没有医院支出明细总表, 不能反映医院每一项明细支出的总体情况, 只有将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等相同项目进行加减后才能得出, 在填列决算报表时很不方便。

(三) 缺乏医院现金流量表, 不能反映医院现金流量情况

医院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是现金流量大、周转速度快, 而最能反映现金流量情况的现金流量表却不在要求之列。没有现金流量表使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经济活动。现金流量表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评价医院的经营成果和收益, 揭示经济活动现金净流量、医院期初现金与期末现金的差异等信息。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 (2010年) 对医院会计报表体系的改进

为进一步健全医院会计制度, 完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 准确核算反映财务信息, 满足各方面管理监督的需要。财政部、卫生部在2010年12月正式下发的《医院会计制度》 (2010) 。新医院会计报表体系涵盖了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现金流量表和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及有关附表。

(一) 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 真实、完整反映医院财务状况

为全面、完整地反映医院的财务会计信息, 新制度规定将基建会计纳入“大账”, 进行统一管理。新制度增设了预收账款、应付票据、应交税费、财政补助结转 (余) 、科教项目结转 (余) 等会计科目, 将医院的对外投资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将原制度药品售价核算改为进价核算, 新库存物资科目包括了原来的药品、库存物资等科目的核算内容。

为了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合理确定医疗成本, 新制度不再计提修购基金, 而是分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计入相关成本费用。新制度还新增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科目, 分别反映无形资产的原价和计提的累计摊销。

资产负债表的有关项目根据上述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报表信息更真实、完整。

(二) 将原收入支出表改为收入费用总表, 增加医院收入费用明细表

新制度明确了“大收大支”的概念, 将医疗、教学、科研进行合理分类处理, 并将科教项目纳入了收支管理。根据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 新制度合理调整医院收支分类, 将药品收支纳入医疗收支统一核算。为满足医院管理的需要, 新制度中管理费用不再在期末进行分摊, 而直接转入本期结余。

新制度中收入费用总表分步计算业务结余、财政项目补助结余和科教项目结余, 其中只有业务结余可以作为结余分配, 按照收支的项目构成和结余分配情况分项列示。医院收入费用明细表中医疗收入分为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 医疗成本既按性质又按功能分别进行分类列示明细项目, 进一步反映医疗业务的具体情况。

(三) 新增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

医院现金流量表是提供医院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流出数量的报表, 并按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类列示。

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反映医院某一会计年度内财政补助收支及其结转、结余情况。该表将方便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医院监管到位, 实际上是兼顾了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需求。

四、新医院会计报表体系存在的不足与完善

这次改革对长久以来困扰医院的有关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固定资产折旧概念不清、医疗和药品收支不配比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有了重大的突破。但是新医院会计报表体系仍然存在不足, 有待继续加以完善。

(一) 新医院会计报表体系仍然存在的不足

1.《医院会计制度》 (2010) 与《医院财务制度》 (2010) 中的会计报表名称和内容不一致

《医院财务制度》 (2010) 第十四章第六十八条指出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业务收入支出明细表、财政补助收支明细情况表、基本建设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净资产变动表、有关附表、会计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而在《医院会计制度》 (2010) 第一部分提出医院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有关附表。

2. 少数会计报表项目仍然需要调整

例如专用基金是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实质是医院所承担的, 能以货币计量、需要在未来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各种专项应付款项, 并非医院拥有的净资产, 应当归属于负债的范畴。新制度中专用基金的范围已经大为缩小, 但仍然包含职工福利基金和医疗风险基金等。

3. 主要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不够严密

由于新会计报表中不要求编制净资产变动表, 无法反映医院净资产的具体变动;现金流量表采用直接法加以填列, 且未像国外一样运用间接法编制附表。医院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远不像企业会计报表体系那样严密。

(二) 积极开展医院会计制度改革, 完善新的医院会计报表体系

1. 开展医院会计制度改革, 实现新旧医院会计制度顺利过渡

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应该坚定目标, 积极稳妥。财政部门要积极会同卫生等管理部门, 认真抓好制度的组织实施, 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开展系统培训。医院通过培训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的素质, 使其掌握新医院会计制度, 全面提升医疗机构会计核算和监督水平。

为了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过渡, 医院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在实施新制度体系之后, 医院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报财务报告。

2. 协调《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的相关要求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对我国原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进行重新修订。对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加以协调, 统一对医院会计报表体系的要求和规定, 更好地为医院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3. 调整会计报表项目, 真实反映医院财务状况及其变动

建议将医院职工福利基金和医疗风险基金列为负债项目, 真实反映这些项目的经济实质;建议单列财务费用项目, 专门核算医院统一管理的利息支出, 并在现金流量表中的筹资活动中加以反映。

4. 明确主要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建议编制医院净资产变动表, 反映医院净资产的变动情况, 连接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总表;现金流量表主表采用直接法加以填列, 附表运用间接法从净资产的变动开始调整, 得出医院业务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 更加清晰地反映医院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综上所述,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未来医院会计制度还应该借鉴企业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 进一步完善医院会计报表体系, 报表使用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医院的财务状况、业务开展成果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等, 从而更好地为医院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卫生部.医院会计制度[Z].财会字〔1998〕58号.

[2].财政部, 卫生部.医院会计制度[Z].财会〔2010〕27号.

[3].财政部, 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Z].财社〔2010〕306号.

[4]. (美) 罗伯特·J.弗里曼, 克雷格·D.肖尔德斯著;赵建勇等译.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5].财政部会计司.政府会计研究报告[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6].毛菊霞.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1) .

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 篇5

。法律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当前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因此,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些初步的想法,希望大家深入研究和交流。

一、随着经济转轨的不断深入,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会不断出现变化,需要解决的风险隐患也不断出现变化

形成金融风险的基础原因很多:第一,全球经济、科技、金融发展变化很快,很多问题已不能用已有的理论和经验来应对,金融稳定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二,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不少机制尚处于非计划非市场的模糊或矛盾状态;第三,实践表明,特别是通过亚洲金融**,可以看到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反映到金融上是一个镜像,危机首先反映在金融上。金融风险隐患如果不能够及时解决,很可能会逐步积累,并导致经济金融危机。由于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宁肯把问题看得重一些,透一些。只有及时加以解决,这些风险隐患才能及时消除。世界范围内都可以看到,金融业风险隐患积聚的时间越长,解决问题的难度往往越大。

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不同时期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风险隐患的特征、重点都处在不断转移的过程中。过去我们所遇到的主要的问题,今天已经不再是主要问题了;过去看起来不太起眼的问题,现在开始变得很重要。例如,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们主要面临大规模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为此,在1998年通过财政发行2700亿特种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不足。1999年,通过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一万亿不良资产。2003年末开始中行和建行股份制改造的试点,用现存资本进行不良资产损失类的核销。此后,运用部分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注资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从2003年开始的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也是国家花费一定的资源加以推动的。

为了尽力解决好不良资产的问题,在2001年-2002年做了很详细的抽样调查统计,基本摸清了不良贷款历史问题的形成原因。这是在解决不良资产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方案设计前必须要做的基础性的工作。根据此次调查,在不良资产的形成中,由于计划与行政干预而造成的约占30%,政策上要求国有银行支持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违约的约占30%,国家安排的关、停、并、转等结构性调整约占10,地方干预,包括司法、执法方面对债权人保护不利的约占10,而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的20。此外,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严重以及未能实行高标准会计准则等因素都交叉存在于各个类别之中。可以看到其中有很多原因是和法律、司法和执法有重要联系的。

在改革转轨期间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原有的矛盾开始不断转移。例如过去某些造成不良资产的原因开始逐步被消除。由于政企不分、政策性贷款、不当行政干预、中央地方关系不顺、商业银行缺乏内控或者内控不严而造成的问题开始逐步得到解决。改革早期,中央地方关系中存在“行政性分权”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贷款经营权也仿照行政区划按照省、地、市、县等分权,每一级分行可能存在“三只眼睛”的现象,即“三只眼睛”分别看着总行、当地政府和作为监管者的当地人民银行。改革初期远程通信网络不发达,所以日常的监管或指导,受地方利益影响很大,内控相当薄弱。举一个例子,90年代初期我在商业银行工作时就发现银行内部有很多业务运作的规则,十分详尽。表面上看制度很健全,但是实际上总行知道执行上常是另一回事,因此制定和完善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是推卸责任的一个机制,分支机构用“三只眼睛”看事、办事,办错了不是总行的责任。

内控问题得以重视是从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当时强调专业银行要发展成综合的商业性银行,向企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不再是行政机构,所以不能按照行政的办法来处理。但是变化往往需要时间,直到1997年吸取亚洲金融风暴教训并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国有银行对业务和人员才真正实行了“垂直管理体系”,才为加强内控创造了条件。

改进和完善协议供货工作的思考 篇6

协议供货属于无固定数量采购,投报价格的优惠幅度有限,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更新换代和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容易造成部分产品价格高于市场。因此,协议供货并不能包治百病,而是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采购人要根据采购项目的要求选择适合的采购组织实施方式,这样才能兼顾采购效率和效益。比如,如果时间要求不高,希望获得更好的价格,就应该选择竞争性更强的采购方式,如网上竞价、批量集中采购。

同时,协议供货尚属初创时期,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完善,特别是价格的监控调整有待进一步改进。在协议供货实施初期,协议供货产品的价格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但是协议供货属于无固定数量采购,投报价格的优惠幅度有限,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更新换代和市场的发展变化,造成少部分产品的政府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另外,由于协议供货的产品门类多,供应商、代理商数量多,分布广,后期管理监控存在一些盲点。

机组自动控制回路的改进与完善 篇7

1 问题的提出

我厂此次机组改造考虑到资金问题, 技改只更新了部分设备;即发电机、水轮机、励磁综合柜等。其他附属设备还利用原有设备;即自动调速器, 自动化盘。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何将原机组自动化保护与新机组的保护进行有效连接, 使其达到最合理状态。因此, 改造工作中, 我们本着首先依照设计院新的设计为主, 再结合我厂原有设备, 进行合理改进。

2 部分回路的改进

2.1 事故复归回路的改进

原6 3 0 K W机组自动控制回路设计的事故出口复归按钮4 1 F A, 在操作时, 只能复归事故出口继电器4 1 S C J。而事故发生后, 保护动作的情况是, 事故→41SCJ→↑41SCJ常开点闭合→41JTJ→↑41JTJ常开点闭合→自保持, 使41JTJ长时间励磁, 若复归41JTJ需停控制电源41DK。为了运行人员操作方便, 我们将41FA更换为双闭点的按钮, 一组闭点接于原处, 另一组闭点串接于41JTJ起动回路, 如 (图1) 所示。

这样, 当按动41FA后, 能同时复归41SCJ和41JTJ。

2.2 开机指示灯回路的更改

为保证原开机准备灯回路正常工作, 我们将41ZJ与原2#机出口开关辅助点的连线拆除, 将41ZJ线圈接于机组的出口开关Z K的辅助常开点上, 如 (图2) 所示。

由动作情况可以看出:Z K开位→41ZJ失磁→开机准备灯亮。

2.3 机组过速及自动刹车回路的恢复与完善

原6 3 0机组的自动控制回路中, 机组过速 (1 4 0%) 和自动刹车 (3 5%) 保护均有设计, 但由于原2#机无永磁机而没有装设转速继电器, 则保护无法工作, 此保护一直为空缺, 每到机组刹车时均需通过手动提电磁阀来完成。在这次改造中, 我们对上述缺陷进行了解决。首先选择了数字式转速继电器ZSJ, 它的工作电源为交直流220V, 起动电压为交流 (2~100V) , 直接接于机组的2PT上, 只要发电机的出口电压反映在2 P T上超过2V, 继电器就会正常工作, 同时还能直观地反映机组的频率。其中35%动作点和140%动作点接于原图纸设计的位置点上。考虑到一旦35%刹车故障, 我们又在3 5%的点上并接一常开按钮A N, 可临时使用手动按钮AN进行刹车。为保证过速 (140%) 回路的正常工作, 在该点上并接一电压继电器Y J的常开点, 作为过速保护的后备保护。其接线图如图3~4。

3 效果验证

通过对上述自动控制回路的改进, 从机组试运行至今的运行情况来看, 该机组运行稳定, 发电时各项数据基本正常, 达到了机组技改中的技术目的, 同时即节约了资金, 又使新旧设备达到了相互配合使用, 达到了发电又节水的技改目的。

摘要:近年来, 由于气候连年干旱, 水库进水量一直较少, 加之工业及城市用水量逐年增加, 造成供水十分紧张。为保障工业用水, 我厂于今年十月份对原630KW机组进行了技术改造, 改造后的机组容量为250KW, 额定流量由原来的2.5米3/秒下降到现在的1.3米3/秒。此流量既能保证工矿的工业用水, 又能保证机组的正常发电, 且每天节水约13万米3, 使机组达到了发电的最佳经济效益。

水阻柜控制程序的完善与改进 篇8

1 水阻柜工作原理

主电动机开关柜合闸后, 水阻柜也得电, 水箱内的动极板自上而下开始运行, 在设定的时间 (启动时间) 内串接在主电动机转子回路内的电阻值逐渐下降, 当动极板碰到下限接近开关时, 转子短接真空接触器吸合, 转子短接, 主电动机启动完成。

2 故障现象

跳停故障发生时, 有两种表现: (1) 主电动机启动时, 水阻柜备妥信号消失, 动极板开始下行的同时, 短接真空接触器动作, 短接了电动机转子, 造成电动机直接启动, 因启动电流过大, 速断保护跳停; (2) 主电动机开始启动时, 水阻柜备妥信号消失, 动极板开始向下运行, 正常工作时动极板运行时间应为35s, 但此时却在20s左右吸合了真空接触器, 水阻柜没有完成软启动过程, 造成电动机启动电流过大, 速断保护跳停。

3 原因分析

通过对水阻柜故障和正常时的运行状态分析看出, 造成电动机速断保护跳停的原因均为动极板未能按设计流程正常运行, 且产生了虚假的信号吸合了真空接触器, 强制启动高压电动机, 造成电动机启动电流过高, 从而速断保护动作。故障时, 一种表现为电动机直接硬启动, 水阻柜根本没有起到作用;另一种表现为动极板运行时间未到, 水电阻阻值还没有降到最小, 就短接了真空断路器。

为此, 我们对水阻柜及其控制系统进行了认真检查和分析。从多台水阻柜PLC中下载的程序分析中发现, PLC程序设计过于简单, 没有设计防跳保护功能是造成以上故障的主要原因。

如图1所示, 程序中短接真空接触器需要的条件为手自动转换开关I0.6打在自动位置且下限接近开关I0.1断开就可以驱动真空接触器。在实际生产中I0.1就是极板运行的下限位置接近开关, 取常闭点, 即极板运行到最底部碰到下限接近开关时使I0.1由常闭变常开, 就可以短接真空接触器, 完成一次软启动任务。但因触点老化或启动时高压电产生干扰等情况下, 常会导致I0.1出现闪烁, 此时无论动极板处于任何位置都会直接短接真空接触器, 如果动极板正处于水箱较上部分, 就会出现因动静极板之间阻值较大, 电动机由软启动变成直接启动, 从而引发速断, 对电动机造成大电流冲击。查明原因后, 除更换新的接近开关外, 我们对程序进行了修改, 见图2。

在短接真空接触器之前增加了一个先决条件T50, 即当启动命令I0.5闭合后触发接通延时定时器T50, 30s后T50闭合了才允许在下限接近开关I0.1断开时吸合真空接触器。在水阻柜启动后的30s内不允许短接真空接触器。30s的设定时间可根据动极板的运行位置进行调整, 一般只要稍小于动极板正常运行时间即可。这样就可以避免真空接触器在任意时间吸合而造成速断跳停。

4 改进效果

改进与完善论文 篇9

1. 高中函数教学设计的研究背景

1.1 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的缺陷

对传统教学设计的改革是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的重中之重,传统教学设计面对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暴露出许多弊端,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只作为听众进行记录和学习,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的发散,这种机械的填鸭式教育不利于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不能继承传统教学设计的缺点,需要作出新的改变和突破,不仅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定势,还要考虑学习环境、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的创新,关注学生对于学习方面的需求,通过实践中的经验积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1.2 高中函数教学设计的意义

新课标下的高中函数教学设计通过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思想和数学应用的重要性。函数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课程,更是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工具,通过函数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现代数学的魅力。新课标的实施需要将课堂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过程相结合,教学设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只有把握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才能利用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对后续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2. 高中函数教学设计关注要点分析

2.1 优秀教师对函数教学设计的关注要点

在高中数学当中函数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优秀教师在对函数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函数概念给予了更高的重视,高中函数不仅包含基本概念,还包括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基本知识点,因此在函数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并掌握复习巩固的基本方法。优秀教师在进行函数概念讲解时不仅要突出各知识点的含义,还要将函数的近代定义域传统的加以区别,通过课后练习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逐步渗透函数的教学方法和数学思想。部分优秀教师还利用了新型的函数教学方法,例如:数形结合法、换元法、特殊化等方法。优秀教师在这些方法中向学生传达了函数的思想,也加深了他们对于函数的理解。

2.2 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进行函数教学设计时的关注要点

由于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更多地融入了新课程理念,因此他们没有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吸收更多的改革思想还可以把新课程理念作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与优秀教师的关注点不同,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更注重创新,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对于函数问题的兴趣。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利用幻灯片和flash动画可以带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函数性质和图像的理解。除此之外,新教师还可以对数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衔接,把这个知识点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顺畅的语言进行讲解。

3. 高中函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3.1 高中函数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设计的模式一般包括五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的任务和对象。新课标下的教学任务不仅仅要求教师传授知识,还要求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高中函数作为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与其他数学知识点有着莫大的联系,教师可以将各知识点进行串联,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讲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2 高中函数教学设计的步骤

教学设计的步骤一般先要进行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分析,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实际水平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通过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积极进行教后反思。

总结

高中函数要顺应新课标改革的方向,融入新的教育改革理念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大胆创新提高函数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保国.新课程下高中函数教学设计改进与完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86-86.D.

改进与完善论文 篇10

安钢第二炼轧厂炉卷轧机于2005年建成投产,是一条现代化的板材生产线,主要产品包括碳素结构钢板、低合金结构钢板、造船用钢板、管线钢板、锅炉压力容器板、低碳贝氏体钢、汽车大梁板、桥梁板、管线钢等。现有层流冷却系统设备位于四辊可逆式精轧机和热矫直机之间的辊道处,用于钢板控制冷却,包括控轧时中间坯待温、降温,型式为上下集管层流冷却式。冷却区总长度54000mm。该系统设计2区,主冷区15组集管,精调区3组集管,系统供水能力为2400m3/h。

1 存在问题及分析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是现代化板材的主导生产工艺,层流冷却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原系统为日本东芝的V3000系列PLC系统,远程I/O采用AB公司Flex I/O产品,L1级通讯网络采用TC-NET。层流冷却系统有自动和手动操作方式,自动层流冷却的控制由L1和L2控制系统共同实现。手动控制用于维护。一般情况下是自动操作状态,也允许手工操作。手工操作模式下,可以通过GE的i Fix工具编程的一级HMI画面直接选择用于冷却的集管。层流冷却区分为快冷区、精调区。在轧件进入冷却区前层流冷却系统根据轧件的PDI数据(水冷段的平均冷却速率、原料钢种、最终目标厚度、目标终轧温度)由模型计算自动选取冷却方式(水流量的大小、上下集管开启的数量、整个层流冷却区的集管分布、辊道速度等)。钢板冷却时,通过实时测定的实际参数和目标温度,进行自学习并修正控制模型。当轧件进入冷却区,跟踪系统开始进行跟踪,并适时地打开阀门,以确定的冷却形式对轧件进行冷却。

原有控制系统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模型冷却速度和终冷温度控制无法兼顾。原控冷模型的控制目标是终冷温度(返红温度),对冷却速度的没有进行控制,显然无法满足高强度高韧性管线钢、船板、工程机械用钢开发的要求。

(2)控制模型不能针对不同钢板厚度调节水量,或配置开启集管数。中厚板、宽板的冷却时,原模型不考虑上下集管水量调节问题,只是考虑集管的开关(开关量控制),板形控制无法实现。

(3)控制功能上不能提出有效的冷却策略。钢种要求的组织性能不同,控冷系统应该提供不同的冷却策略,或不同冷却路径,如前段冷却、后段冷却、两端冷却的冷却策略。为调整冷却速度必须开发出能适应现有设备条件的多种开启模式,如连续开水模式、1/2间隔开水模式、3/4间隔开水模式、随机开水模式等,满足不同冷却速度的生产需要。

2 控冷系统改进与完善

2.1 新增自动化检测仪表

新增电磁流量计主要用于检测上下集管的水流量,保证新增电动调节阀门的调节流量的精度。下集管的每根供水管上增设电磁流量计,共计36个。在控冷区出口,钢板的返红位置(现有的终冷温度检测点)设置一台高温计,安装在辊道面下,检测钢板的下表面的温度,用于指导调节上、下集管的流量。

新增电磁流量计参数:规格,DN200;供电电压,220VAC;输出信号,4~20mA;仪表精度,0.3%FS。

新增高温计参数:数量,1套;量程,300~1000℃;供电电压,24VDC;输出信号,4~20mA;仪表精度,1%FS。

2.2 基础自动化(L1)

2.2.1 L1新增设备构成

原有基础自动化系统采用东芝公司V系列PLC和AB的Flex I/O模板,HMI组态软件为IFix。PLC系统可通过I/O口、TC-NET网及以太网与自动化系统人机接口HMI相连接,以获取有关的生产数据、钢板数据、模型数据和控制命令,并通过网络和I/O对阀门进行相应控制,如阀门的开闭、调节等。新增电磁流量计36台、高温计1台和电动调节阀36套,控制信号都是模拟量信号,增加了AI和AO模板,这些控制模板单独成柜,建立新的远程I/O站。原控冷系统的控制器(东芝PLC CPU)不变,新增了一个控制器(东芝PLC CPU)和一个远程I/O站,对电动调节阀门的开口度进行控制,并对冷却水流量、钢板温度进行检测。

2.2.2 L1新增功能

L1基础自动化控制级PLC控制器是整个自控系统的基础部分,它完成最终的控制任务,L1新增功能包括:

(1)每个集管的单独控制:原系统上集管两个喷头为一组,一组集管的两个喷头只能同时开闭,单个喷头气动阀不能单独开闭;改造后系统可以实现单个喷头的单独开闭控制,提高控冷钢板控制冷却温度的精确控制。

(2)集管流量调节:该功能模块控制相应电动调节阀的开口度以控制集管流量。

(3)集管流量标定:人工辅助对集管流量特性曲线定期进行标定,为电动调节阀的给定提供数据。

(4)新增仪表阀门的信号采集:PLC采集由传感器送来的如温度、流量信号,并进行有效性检查,用于过程控制。

(5)HMI画面完善:利用系统原有IFix平台,完成了HMI画面的设计和开发,新增画面完全嵌套入原系统中,操作方式与原系统一致,符合操作工的操作习惯。

系统网络结构见图1。

2.3 过程控制(L2)的改进

在原L2级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原有的数据交换和通讯保持不变,主要内容包括:配合系统新增的调节阀和流量计,对于水量和水比设定,重新定义模型的cfg_hdr,cfg_spy,cfg_rtxmp等配置文件;完成冷却策略重新的定义及嵌入,流量模式下水比的设定,模型参数papp、pagp、pspp、phht等表的优化,模型自适应算法及学习参数的调整,模型源程序、日志文件和数据库文件的优化与完善。

2.3.1 厚度对称冷却策略

钢板上下表面合理的冷却水流量及其比例,是保证钢板厚度方向对称冷却及钢板平直度的关键。合理上、下流量比受冷却水流密度(或流量)、钢板厚度、冷却器类型等诸多因素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控冷设备的控冷工艺进行数值模拟和物理调试得到。

2.3.2 冷却速度及路径控制策略

为调整冷却速度必须开发出能适应现有设备条件的多种开启模式,如连续开水模式、1/2间隔开水模式、3/4间隔开水模式、随机开水模式等,满足不同冷却速度的生产需要。根据不同控冷工艺要求,可提供前段冷却、后段冷却、两端冷却策略。

可自定义冷却策略并保存,以满足新产品开发的需要。

2.3.3 长度方向温度均匀性控制

长度方向的温度不均匀原因有:加热过程中的水印;轧制过程不均匀冷却形成钢板头部低温。在轧后控制冷却过程中这种温差会扩大。在过程控制中采用下列冷却策略来控制:

(1)头尾的控制策略。钢板头尾的低温通常采取时序控制,对钢板头部延迟开启集管,对尾部提前关闭集管;还可以采取改变开启顺序,对钢板头部,对须开启的前几组集管逆轧向开启集管,对钢板尾部,顺向关闭集管。

(2)控冷规程的管理。建立控冷半自动控冷规程,对合理和控制准确的规程保存,并定期维护。使用时根据钢板厚度规格和钢种参数直接调用相应规程。

(3)中间冷却模型(IRQ)的消化与完善。通过消化和完善中间冷却模型,实现中间坯待温温度的控制,并调整了IRQ对应的模型参数表,使IRQ中间冷却目标温合工艺要求,避免了钢板在IRQ冷却过程中的变形和瓢曲。

3 结语

该系统改造后运行平稳,设备功能和软件功能达到满足钢种控冷板形、冷却速度及终冷温度精度的要求,改造后相同品种、相同规格控冷钢板横向板形优于改造前的。同板温差方面钢板全长90%以上的温度与目标温度偏差±15℃(终冷温度650℃以上);钢板全长90%以上的温度与目标温度偏差±20℃(终冷温度650℃以下)。异板温差方面,对同一批次、钢板全长90%以上的温度控制精度为±20℃。对不同批次第一、二块,钢板全长90%以上的温度控制精度为±25℃。大大提高了中厚板材质量,减少了在轧钢过程中的人为干预,节约了时间,加快了轧制节奏,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改进与完善论文 篇11

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改进之必要

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决定了既定的审计模式必须随之而改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时髦话题,也是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政府各项职能的转变,各种制度的建立都是伴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的。形势的变化发展,目前是一日千里。因此,人民政府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决定着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也就应相应调整。这种与此相适应的事实告诉我们,预算管理制度也要进行变革。由于政府审计是围绕政府经济活动和财政收支活动而展开的,政府职能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政府审计的对象和范围。我们知道,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公共财政审计将是政府审计的重点。按照市场经济发展之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再直接参与企业,不再经营企业的财务收支,企业经营的收益也不能直接构成国家的财政收支。那么,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主要是靠市场规则来进行约束,而不是主要依靠审计机关的监督,加上地方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的退出,企业审计的工作内容会大大减少。显然,政府审计将主要监督国家公共财政这一块。这就是说,政府审计监督的重点是政府的公共财政。如前所述,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便决定着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相应发生变化。政府审计监督的眼睛就必须盯在这种变化之上。如果我们的审计方法依旧,审计模式落后,必然会导致审计质量的低劣,难以推进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因此,不断改进审计方法和审计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决定了既定的审计观念必须随之而改进。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它充分体现了《宪法》、《审计法》、《预算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权力。特别是《审计法》的颁布实施,审计机关实行了预算执行审计,从根本上改变了审计机关可以对同级财政实施监督的问题,审计监督的权威性极大限度地得到了提高。同时,预算执行审计的报告制度,使得审计监督为宏观管理服务,为地方人大、政府服务的渠道更加畅通;同时,这一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地方政府对预算管理的加强,也为地方人大加强预算监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尽管这样,但从当前审计查出的问题来看,很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如政府公共投资体制管理的漏洞问题。一些地方,财政资金投资效益不高,部分项目不按期建成投产,一些已建成项目运营效益差,有的工程质量存在着重大的隐患,损失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又如审批制度管理的缺陷问题。有的领导和部门拥有审批大权,直接掌握着资金和项目的支配权,其主观随意性相当大,迫使一些部门和单位为了争资金、要项目找领导找部门,送钱送物,拉关系走后门,使“权力寻租”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审计,这些问题的充分暴露,极大限度地引起了人们的高度警醒和深刻反思,如何从源头上遏制这些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在法规、政策、制度的建设上寻求突破口,找准着力点,真正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财政预算管理和执行制度。于是乎,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在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以规范人们的财政管理行为。但目前尚不健全、尚不完善。审计机关一方面要摒弃经验主义的作法,为之献计献策,另一方面要不断改变观念,及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寻求科学方法,确保财政预算执行管理规范化。

公共财政的不断推进,决定了既定的审计意识必须随之而改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改革,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成为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日臻完善。这种体制上的根本变化,决定了我国财政也要由原来计划型模式的国家财政转到市场型模式的公共财政上来。建立公共财政不仅仅是财政模式的变革问题,而且它会直接引起我国政府行为的变革,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关键性步骤,它将大大加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完善的进程。公共预算是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是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一种财政预算形式。按照建立政府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财政资金要逐步退出竞争性、经营性领域,以集中财力保障政府公共支出;结合政府机构改革,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定编、定员和定额,将进一步清理无编制的财政供养人口,清理事业单位的机构和人员,同时要加大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力度,逐步削减财政供养经费的人员总量;将进一步调查和清理各单位行政性收费、基金和预算外收支,将各单位代行政府职能取得的收入纳入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对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有收入的事业单位,凡属经费类的收入一律用于经常性支出,根据具体情况,逐步降低财政供给经费比例或停止财政供给经费;凡属建设类的收入,一律按基本建设和专项支出的程序规范管理,积极探索建立规范的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监控制度。这些都是公共财政的具体内容。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是对传统审计意识的严重挑战,审计机关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把握新情况,不断增强与时俱进的审计意识,不断规范自己的审计行为,变化发展了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才能审出成效。

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改进之需要。

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改进之概要

端正思想,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真正作为地方审计机关的第一件好事来做。适应形势发展之需要,创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之思路,这是摆在每一个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改革的不断深化,给财政审计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新课题。因此,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如何以促进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为建立公共财政制度服务,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方法,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性资金将从竞争性、盈利性领域退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将全面建立。这一新形势告诉我们,审计机关必须严格履行审计的法定职责,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机关根本性、首要性的监督内容。充分认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加强财政预算、财政决算管理和监督的需要,是有效发挥审计法定职责的需要,是不断提升审计机关的层次和水平,树立审计机关权威的需要。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要真正建立起以综合财政预算执行的审计为主线,以财政部门具体组织和税务、国库参与组织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为主导,以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为基础,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为重点,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最终目标的预算执行审计体系,实现全方位的协调联动,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执行审计的整体效益。这就是我们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就如何搞好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必须端正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明确了这一点,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改进和推动就有了方向。

明确重点,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真正作为地方审计机关的第一件大事来抓。公共财政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决定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在内容和重点上面临着新的情况。我们知道,公共财政的建立,财政职能将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显然,财政资金的投向和支出方式都会较之过去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今后的财政审计中,对综合财政预算、税收及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应作为审计的基础性工作来对待,力求做到审计的覆盖面要广泛,审计的内容要完整,审计的方式要规范。审计机关对政府采购、转移支付、国库集中收付以及财政部门的预算组织与管理工作等,应作为专项审计监督的重点。要加大对财政性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审计监督的力度,特别是对那些建设进度慢,效益差,甚至闲置项目的审计监督更要高度重视,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高,一旦发现资金浪费、管理失职、虚报冒领、权钱交易等的腐败现象和违法违纪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要加强对组织收入的审计监督,促进公平税负,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纳税情况的检查、抽查的力度要加大。要加强预算外资金征收的审计监督,对无故少收、不收,导致非税收入流失的,应依法追究责任。要加强对财政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和绩效。要加强对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力度,确保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抓住了这些工作的重点,审计机关的职能作用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改进方法,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真正作为地方审计机关的第一件要事来办。改进审计方法,提高预算执行审计效果,这应该是地方审计人时刻思考的一个问题。有了科学适用的审计方法和技巧,审计质量就不愁上不去。当前,审计机关要主动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我们除了采取常规的审阅、核对、计算等一些常规的审计技术方法外,还要将审计调查的一些专门方法引用到预算执行审计的过程中去,将查找同类问题与延伸审计单位结合起来,还需要更多地运用分析性复核、座谈等方式,及时发现重大违纪违规案件线索;要运用审计抽样、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要通过审查账户之间资金运动的联系和账户与现金流动的内在联系,把握资金运动的全貌和整体状况,顺藤摸瓜追踪资金运动轨迹;特别是要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推广使用审计软件,以节省时间、提高质量,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要严格审计的职责要求,实行地方财政预算执行的全方位监督,要认真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所需的资料库,为审计取得第一手资料打好基础;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监督法》精神,积极、全面、真实地向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报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情况,形成好的舆论氛围,以求得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支持和重视,从而把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改进与完善论文 篇12

自包西电气化复线铁路开通以来, 延安机务段以HXD3型电力机车作为主型机车承担包西铁路重载货物列车的牵引任务。在机车运用过程中, 发现原车TCMS主机配备的机车警惕装置功能设计不足、报警声音小、与机车故障提示报警声音没有任何区别且没有任何视觉提醒, 机车乘务员运用操作不便, 很容易导致警惕装置动作, 列车紧急制动, 给行车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

另外延安机务段SS系列直流机车安装的警惕装置是由LKJ装置控制的, 而HXD3型机车是由TCMS系统控制的, 2种警惕装置在实际控制与操作中存在不同 (见表1) , 乘务员混合使用2种机型时, 由于警惕装置的提醒方式、动作时间不同, 给乘务员操纵带来困扰, 甚至因操作不当引起警惕装置动作, 给行车带来影响。

2 改进措施

为了确保和谐机车运行质量稳定, 切实发挥机车警惕装置的作用, 通过现场分析和模拟运行, 确定了对HXD3机车警惕功能的改进方案, 实现由LKJ装置控制其警惕功能, 达到统一控制警惕模式, 便于现场乘务员操纵使用的目的。该方案改动小, 成本低, 可以在不改动机车硬件的条件下实现LKJ警惕控制功能。

2.1 改造方案

不加装新的警惕解除按钮, 原HXD3型机车司机控制器解锁按钮和脚踏开关直接作为LKJ警惕控制的解锁开关。

布线说明:拆除TCMS柜后CN11∶18芯I端521线, 布线至LKJ主机X31∶3芯;拆除TCMS柜后CN17∶18芯II端521线, 布线至LKJ主机X31∶1芯。

设置TCMS:将原激活警惕速度值提高到大于等于130 km/h (117键值设定为1 300即对应速度130 km/h) 。

LKJ装置注意事项:HXD3型机车的LKJ硬件及控制软件需升级后才能具备警惕报警控制功能。

2.2 控制原理图

图1所示为HXD3型机车警惕装置改造原理, SB96/SA101、SB97/SA102分别是Ⅰ、Ⅱ端主台解锁按钮和脚踏解锁开关。机车布线长度如图2所示。

2.3 通电检查

以上所有加装改造完成后, 进行如下检查:

(1) 打开LKJ2000主机电源;

(2) 通过屏幕显示器“查询+4”键进入系统信息查询窗口, 在没有按压Ⅰ或Ⅱ端警惕应答按钮的情况下, 警惕应答按钮状态显示灰色, 表示其一直处于释放状态;分别按压Ⅰ、Ⅱ端警惕应答按钮后, 状态显示绿色, 表示相应的警惕按钮处于闭合状态, 如图3所示;

(3) 按压Ⅰ或Ⅱ端警惕应答按钮3 s以上, 屏幕显示器发出“呜呜”的报警声音;

(4) 以上检查完毕后表示系统正常, 关闭电源, 结束检查。

3 验收调试标准

3.1 应答按钮

各车型安装位置符合改造方案要求, 安装孔位置误差不大于10 mm;按钮标识清晰, 安装牢固, 在无电状态下, 使用万用表测量其触点, 开、断应正确可靠。

3.2 布线

由应答按钮至监控主机X31插头的布线应规范, 绑扎牢固并留有适当余量, 在穿越线道口及司机室等开孔处, 应使用胶皮包扎。应答按钮触点接线紧固, 需要捆扎并固定, 不应使应答按钮接线端子受力。所有外接布线应标明线号, 接线牢固。

3.3 数字量出入板

确认2电阻已改造, 焊点牢固、饱满、光滑。

3.4 各保险管

主机使用5 A、电源板使用4 A、显示器使用2.5 A保险管。

3.5 显示器

确认显示器IC卡语音板已改造, 显示器上电自检正常, 语音、读卡正常。

3.6 程序芯片

检查芯片u3、u4, 确认程序芯片的版本号为能打开警惕装置条件的版本。

3.7 功能验收标准

(1) 主机上电后, 检查主机、显示器自检正常, 显示器语音、读卡正常, 程序版本正确, 改造标识粘贴。

(2) 通过显示器“查询+4”键进入系统信息查询窗口, 在没有按压Ⅰ或Ⅱ端警惕按钮的情况下, 警惕按钮状态显示为灰色, 表示其处于释放状态;分别按下Ⅰ、Ⅱ端警惕按钮, 其状态对应显示绿色, 表示其处于闭合状态。

(3) 在出入库状态下, 按压Ⅰ或Ⅱ端警惕按钮3 s以上, 显示器发出“呜呜”的报警声音。

上一篇:医院财务风险防范下一篇:中小企业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