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美感

2024-08-25

舞蹈美感(共9篇)

舞蹈美感 篇1

康巴尔汗老师在1941年编创了富有维吾尔族舞蹈美感内涵的作品——《林帕黛》,这部作品首次表演于苏联克里姆林宫,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作为维吾尔族舞蹈家,康巴尔汗从传承、创新、发展的角度大力改编和表现了维吾尔族舞蹈的美感韵律,丰富了维吾尔族舞蹈的表演风格。本文将从舞蹈美感的角度出发,通过美学思想来分析《林帕黛》,试图探析康巴尔汗舞蹈表演的魅力所在。

一、舞蹈主题动作“单纯”的审美追求

在《林帕黛》中,康巴尔汗创编的主题动作较为单一、质朴,体现了艺术纯粹的美感理念。宗白华先生对于美的追求也有着同样的理念,他提出了“纯粹的美(Purebeauty)”这一理念,认为“美的追求,事实上仍为主观之情感的状态或是判断,是一切客观引起一种情感状态,无丝毫不愉快或是烦闷可言,又无实际生活之压迫及现象之矛盾,此纯粹定义也。”[1]在《林帕黛》中,几乎每个动作元素都会重复两到四次,这让每一个动作元素都得到了重复的积累、积淀,将每个动作发挥到了极致。例如,右手山膀手位,左手胸前手位,手腕从外往里翻腕,并重拍停顿,脚下为交叉步上步,上步同时上身为下旁腰的动作,上步之后加入旁点步。在旁点步之时,脚下步伐重复,手腕从里往外翻腕,停留在右手三位手位,左手下巴之下手位。以上的动作都是以一拍一个动作为主,在节奏上并没有过多的变化,非常强调动作的标准度和节奏平均度。这也说明了动作之中并无太多炫技成分,更多的是将肢体动作加以沉淀,也是康巴尔汗老师所致力的美感追求之一。

近几年,随着舞蹈事业的不断快速发展,一些观众往往以能翻多少跟头、能转多少圈为评判舞蹈优劣的衡量标准。本文认为,这是错误的欣赏角度。舞蹈不是杂技,不是单纯体现技艺的艺术,而更多的是展现民族情感、民族特质的艺术。康巴尔汗老师能够坚持民族民间舞蹈最为本源的东西,并将其上升到单纯的美感,是难能可贵的。而这份坚持,也使得康巴尔汗老师的舞蹈独具魅力。

二、舞蹈动作细腻化的美感追求

1941年,康巴尔汗从莫斯科音乐舞蹈学院毕业,重新回到舞团工作,那时康巴尔汗在舞蹈艺术的认知上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概念。她将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巧妙地融合到自己本民族的舞蹈当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舞蹈风格,受到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在舞蹈中,她抓住了每一个细微动作的变化和延伸,将每一个动作发挥到极致,使舞蹈更具有内涵。在苏联学习和工作期间,康巴尔汗深受不同专业艺术家的熏陶,主要学习了芭蕾舞蹈的相关知识,从而了解到了不同领域的知识架构。借助这些理论知识和相关经验,康巴尔汗总结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例如:从身材比例来看,她的身材较为高挑,纤细的手臂适合于展现具有延长性、舒展性的肢体动作,能够将修长大气的动作全面地展现出来,并赋予其稳定、端庄、自然的舞蹈风格。康巴尔汗在驾驭这种舞蹈风格时如鱼得水,体现了她将动作细腻化的处理过程和方式。

三、舞蹈动作点、线、面的处理方式

在《林帕黛》中,舞步的停顿质感和舞句的流畅处理几乎都是在精雕细琢之下完成的。在后退动作中,右手指尖点肩,左手折臂在胸前,之后再打开山膀手位,脚步还是以交叉的退步和旁点步为主,体现动作的平稳性,促使每个动作都被切分得均匀流畅。在这里,手指尖是动作的“点”的升华,后退形成直线是“线”的延伸,整体动作的贯穿是“面”的阐释。通过这样细致深入的处理,动作更加全面和饱满,同时观众也感受到了民族气息的厚重之感。

而在旋转动作的编创中,总会提前一拍作抢拍动作的处理,为急速的旋转留有“气口”。所谓“气口”,即是吸气、换气的时机。在做旋转动作之前,会有一个起范儿和短暂的停留,此时即是一个“气口”。这种短暂的停留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维吾尔族舞蹈的乍动乍息之美。

综上所述,《林帕黛》的舞蹈审美体现了康巴尔汗对于艺术美感的追求特性。康巴尔汗的成就在于对舞蹈美学、哲学的深度思考,这正是我们年轻一代的舞蹈从业者所应该重视的。在民族舞蹈方面,康巴尔汗老师运用独到的见解,使自己的舞蹈风格大气沉稳、铿锵有力,在平稳中有一股定力,扎实而富有内涵。

摘要:《林帕黛》是维吾尔族舞蹈的经典之作,是康巴尔汗老师以自身的表演经验创作的舞蹈作品,这部作品为之后的舞蹈从业者树立了很好的民族舞蹈风格范例,本文力求分析其中特有的舞蹈美感追求。

关键词:舞蹈美感,林帕黛,舞蹈教育

刍议舞蹈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篇2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表现能力

基本功是指从事舞蹈艺术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它包括身体的力量、软开能力、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协调配合能力以及身体快速做出反应的敏捷能力。学生要想跳好舞蹈必须进行严格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就像一个连字都不会写的人,他绝对写不出好的书法,更谈不上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

如:我们在观看舞蹈表演时,同样一个舞蹈作品,前者是专业舞蹈演员表演的群舞《天山姑娘》,后者是普通大学生学演的群舞《天山姑娘》。前者舞者有较好的基本功、良好的表演能力,表演的动作整齐划一,把维吾尔族姑娘那种开朗、奔放、幽默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她们的舞姿挺拔优美,再加上摇身晃头移颈和流畅的旋转,好像把观众带到了“天山”,令观众心旷神怡、回味无穷;而后者舞者因为没有进行过舞蹈基本功训练,也没有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及舞姿,再加上表演能力差,导致表现出的动作僵硬、松懈、呆板和不协调,学演动作差距太大,没能把《天山姑娘》舞蹈创作中的那种意境和美展现给观众。所以作为一个舞蹈老师,要把舞蹈的基本功训练作为重点来抓,要让学生知道基本功训练是舞蹈成功的基石,是舞蹈必备的条件。要让学生克服身体自然体态中的各种毛病,针对身体进行系统的力量、软开能力、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及敏捷能力的训练,尽量使学生具备舞蹈表演所需要的身体素质能力,熟练自如地应用手、眼、身、步及各种动作的分格韵律,这样才能达到展示舞蹈的肢体美、抒发舞蹈的情感,去创造、传播和享受舞蹈带给我们的美。

二、学习各种舞蹈的风格特征,掌握舞蹈的美感体现

舞蹈根据不同的风格、特点分为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现代舞。如:获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的舞蹈《金山战鼓》就是一个古典舞蹈作品,舞蹈中扮演梁红玉的演员,具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掌握了古典舞中圆、曲、拧、倾、收、放、含、仰以及形神兼备和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根据舞蹈角色需要应用和提炼了古典舞舞蹈语汇,并以腰部曲线运动的动律牵动全身,把古典舞的停与放、静与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古典舞蹈中的美展现给了观众,塑造了英雄形象。

再如我们欣赏过的舞蹈《珠穆朗玛》它是一个藏族民间舞蹈,作品主要以桌子和弦子为动作素材,充分发挥了藏舞水袖撩摆的作用。演员掌握了藏舞膝关节连绵柔韧的屈伸和连绵不断、小而快、有弹性颤动的动律,表现出了藏族舞蹈由于膝关节松弛和手臂柔美摆动的那种美,把藏族人民对圣洁的珠穆崇拜的那种美,通过作品都表现出来了,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还有我们欣赏过的汉族舞蹈《大姑娘美》,演员塑造出的那种泼辣、开朗、大方的东北妮形象使把东北秧歌的那种美劲、俏劲和泼辣劲展现给了观众,观众对东北姑娘的形象有了具体的认识。

通过对舞蹈作品的赏析,我们知道,每一种舞蹈的风格特征都是各不相同的,也就决定了舞蹈的表现形式不同。作为一名舞蹈老师要掌握各种舞蹈的风格特征,正确指导学生去学习和领悟,练就扎实的舞蹈基本功,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每种舞蹈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这样才能展示出各种舞蹈中的美。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用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学习和展示舞蹈美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美的展示中去,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舞蹈美感意识的表现能力。

三、舞蹈课和艺术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

舞蹈课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传授舞蹈基础知识,教学方式主要是围绕“讲解——训练——讲解”周而复始,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者,对舞蹈课学习的兴趣降低了。

为了提高舞蹈课的教学质量,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舞蹈艺术实践活动,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舞蹈实践中去,注重学生对舞蹈知识的应用、体验、赏析和创造。要强调艺术实践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它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对舞蹈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检验,它们是相辅相承的。

我校自2002年开设艺术教育舞蹈课以来,就进行了教学创新,注重舞蹈课和艺术实践活动的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学校每年会定期组织两次大的文艺演出,再加上两年一次的艺术节、全校艺术教育展演及暑期艺术实践活动等等。所有的活动我们尽量层层推荐,要求参与面广,调动了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经常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学生,同没参加艺术实践的学生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他们之间的差距拉大了。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的同学,在艺术实践活动中,通过欣赏、比较,提高了审美标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激发了学生掌握舞蹈知识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了舞蹈课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所以在通过一定的舞蹈知识学习后,要安排和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把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舞蹈知识更广泛的学习兴趣,达到展示舞蹈美的目的。

四、运用赏识教育法,激发学生们展示美的欲望

黎族舞蹈美感浅析 篇3

黎族先民长期居住在与大陆隔绝的海岛上, 古时候的海南岛是一个“蛮荒”之地。在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原始社会, 他们面对不可预测的自然环境的灾难, 海啸、地震、雷光、电火等让他们感到恐惧, 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地将这些自然灾难都归咎于“鬼”。于是黎族先民就有了最初的驱逐“鬼魔”的舞蹈形态。《驱鬼舞》《打碗舞》《温娲舞》就是人们偏信于“鬼”的结果。后来“驱鬼”并未消除自然灾难的降临, 他们坚信天上一定有神灵在主宰着世界, 于是他们举办各种祭祀仪式请天上的“神”来治“鬼”, 在“驱鬼”和“请神”的活动中他们或向天空举手伸臂或开胯、踏脚、跺步等, 这就形成黎族舞蹈的雏形——“艺术前的艺术”。黎族舞蹈有其自身的舞蹈语汇及产生的环境因素与发展的社会规律性, 有属于自己的运动形式和表现手法, 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形态。

一、回归自然, 富有原生态韵味。

尽管舞蹈的起源目前有多种理论观点, 但是关于黎族民俗舞蹈起源于劳动和巫术活动是无庸置疑的。这里所指的自然美一方面指舞蹈中的人体形态谐和之美, 二是指大自然环境中的意象被运用到舞蹈场景中的自然之美。人体形态之美是舞蹈艺术孜孜以求的最高艺术宗旨。黎族民俗舞蹈也像中国古典舞蹈那样讲究腰身和手脚所构成的曲线美, 讲究“舞蹈构图中的点、线、面、角、体、形”的协调及腿脚的“闪、起、抬、蹦、撇、钩、落”的虚实结合之美。还原自然并超越自然是人类所有艺术的根本回归, 不管是绘画艺术还是雕刻艺术, 音乐艺术还是舞蹈艺术, 都力求“自然”。大自然的风景在舞蹈家的眼里是一副美丽的图像, 并且在它的秘密深处都蛰居着人类心灵的内涵, 骚动着抒情表达的渴求。黎族歌舞诗《达达瑟》 (黎语意为非常美好) 就是一部极好的诠释大自然的唯美舞作。该剧由海南省歌舞团和海南省民族歌舞团联合创编。全剧由序、上篇、中篇、下篇和尾声五个篇章组成。其中《序》就“以黎族老汉赶鸟的特写镜头作为引线, 在朴实真挚的歌谣、竹器和鸟声中, 表现了大自然的造化所赋予黎族人的独特的生命色调。”在上篇 (有《山兰女》、《摇蓝调》《围猎曲》《牛踩田》等) 中“构建了一组组优美无比的田园小诗篇……”中篇《拜扣与帕曼的三月三》“选择比较浪漫的色彩, 在歌与舞的缠绵交织和意象叠合之中, 传达黎家人浓浓的乡情、人情和恋情, 赞美了大自然赋予人们的美丽性情和气质。”

二、故事性强, 充满生活节奏和趣味。

关于黎族舞蹈的起源我们在前面已经定论, 在此不必累牍。黎族的“艺术前的艺术”往往是形成于生活的。

说到生活化的舞蹈不得不提《打柴舞》 (或称“竹竿舞”, 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舞是黎族文体结合的民间传统舞蹈形式。据传, 此舞原叫“跳柴”, 是黎族古时祭祀祖先和天地的祭祀礼活动。旨在一则告慰天地和先灵, 黎寨玉米、山栏丰收了, 敬请天地神灵回黎寨与村民一起“跳柴”同庆丰收。二则祈望祖先英灵保祜黎寨人丁兴旺, 丰衣足食。所以, 每年农历十月新谷登场至元宵节期间, 家家户户煮新米, 杀鸡宰猪, 人人穿着节日盛装, 到空旷的山地燃起篝火举行“跳柴”祭礼。首先, 由“奥雅” (老人) 主持祭祀天地和祖先的祭祀活动后, 青年人围绕着篝火跳呀!唱呀!有的往篝火堆中添柴;有的从熊熊的篝火上腾跃飞过;有的在地上合击竹竿;人们来回跳跃着, 或唱歌, 寻找伴侣。舞者在竹竿分合的空隙中间穿梭、跳跃、转身、腾飞。动作由慢至快, 敲击竹竿节奏有轻有重, 劈啪!劈啪!劈劈啪啪!劈劈啪!清脆的击竹声响和矫健灵巧的舞姿相映成趣。舞者, 若能前踏后踩, 左跳右转顺利地腾跃或飞穿越过竹竿空隙时, 在场的群众会齐声呼喊:哩!嗬哩!哩!嗬哩!以表示钦佩和赞扬。

三、合理想象, 工于艺术融合。

“想象是人类最高的禀赋之一, 人类因此得以把积累下来的形象和思想综合起来, 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出奇妙的成果。”正是如此, 想像能使舞蹈实现了自然和人物发挥作用, 创造出欣赏和审美群体, 经过舞蹈本体完整地体现艺术之中, 并激发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黎族神话“鹿回头的传说”由来已久。《鹿回头》该剧的创作源于这个流传已久的“百字传说”。“神话”的原本内容不过百字, 但经过艺术家们的合理想象, 舞台创意, 极大地丰富了该剧的内容, 而且以全新的、不同以往传统模式——人偶同台的形式, 即借用海南临高人偶剧的舞台艺术表现手法, 将人与木偶之间的角色转换作了巧妙处理。《鹿》剧把一个古老而美丽的爱情神话故事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地展现在了狭小的舞台空间, 引起了受众的强烈共鸣。

黎族舞蹈审美意识形态的美绝不仅仅于此, 其美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而是相辅相成, 相互依存。生活中的美往往流露于“自然”之中, 而自然对象往往被意象化、艺术化、被美化。总之, 美与不美完全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情绪, 大概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意吧。■

舞蹈表演在音乐美感中的表达 篇4

关键词:舞蹈表演;音乐美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28-01

音乐与许多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有着很大的联系,但是联系最为密切的便是舞蹈和音乐。追溯到艺术的起源,在最初的阶段舞蹈和音乐便是相伴随的。在我国的春秋时期人们所说的“乐舞”就是音乐与舞蹈的结合,由此可以看出在最初的阶段音乐和舞蹈便是相互依存的。随着艺术领域的不断发展,音乐在舞蹈表演中更加深入的融入,可以说音乐的美感使得舞蹈表演的表演形式和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都得到进一步的表达,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观看舞蹈表演,使得舞蹈艺术的魅力更好的展现给人们。

一、舞蹈表演与音乐美感之间的关系

音乐是在某一时间内人们所感受的听觉享受,音乐用声音来展现它特有的魅力,音乐中有节奏、旋律的浮动,这些音乐表现手段的良好结合都使得人们的听觉感受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音乐是一种以声音传递情感的艺术。音乐以美丽的音色、和谐的节奏、完美的和声构建成美的艺术展现,音乐直接对人们的听觉发起冲击,使人们的内心世界随着音乐而产生拨动,融入到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中去,使人们的心灵变得愉悦,使人们的情感受到强烈的感染。

舞蹈与音乐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舞蹈艺术是在某一时空内人们所感受到的视觉享受,主要是以人为艺术表现的载体,人的行为动作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将舞蹈形象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舞蹈可以说是一种非常自由的,而且具有节奏性的情感表演艺术,所以,与音乐良好的结合是舞蹈表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一些作曲家认为舞蹈和音乐的重要重要内务就是通过共同的努力来塑造一定的艺术形象,从而表达一定的内容,具体的来说就是舞蹈音乐最大的特性就是能够帮助舞蹈表演进行艺术形象的展现,使得舞蹈表演所展现的艺术形象更加的生动、更加具有感染力。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动作与舞蹈音乐要有着相同的节奏、同样的韵律、一样的情感,二者对于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同步展现的,二者也是相互依存的。与舞蹈表演来说,舞蹈音乐不只是简单的伴奏,而是与舞蹈的完美融合,从而增加舞蹈对于艺术魅力的表达,舞蹈与音乐是共同存在的,它们是不可分离的[1]。

二、舞蹈表演在音乐美感中的表达

(一)音乐美感能够提升舞蹈表演的魅力

音乐的美感是伴随着舞蹈的每一个肢体动作完全融入到舞蹈表演中的,从而使得舞蹈表演达到最佳完美的状态,同时赋予舞蹈表演一定的内涵。舞蹈表演中融入音乐的美感,使得舞蹈表演艺术表现力得到增强,将舞蹈表演的内涵更好的展现出来,使得舞蹈表演的情感更加的丰富[2]。舞蹈表演中存在的音乐对于向观众传达舞蹈表演中艺术形象的思想,突出舞蹈表演的主体内容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美好的音乐能够创造出良好的意境,舞蹈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直接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使自身发生情境转换融入到音乐所构建的情境中去,去感悟、去体味舞蹈肢体动作的根本所在。音乐中含有的丰富情感与舞蹈表演构建的艺术形象完美的融合,舞蹈表演人员随着美丽的音乐而舞动,音乐也在舞蹈动作中得到情感的宣泄。音乐的美感使得舞蹈附有了灵魂,为舞蹈动作增加了感情的色彩,也使得舞蹈动作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生动。音乐的美感也是舞蹈与观众情感连接的重要工具,使得舞蹈表演可以深入观众的内心世界,将艺术的魅力更好的展现给观众。

很多人对于芭蕾舞蹈剧都不陌生,每一个经典的芭蕾舞蹈剧都会配有十分著名的音乐,有的音乐节奏十分的欢快,并且带有着强烈的抒情色彩,用于舞蹈表演的背景音乐十分的适合。其中最为著名的芭蕾舞剧就是被世人铭刻记忆的《天鹅湖》,人们对其的评价非常的高,有人称之为这是第一次使舞蹈表演中具有了音乐的灵魂,达到的音乐与舞蹈的最完美结合。如果没有了音乐的美感作为绿叶的衬托,那么舞蹈这朵美丽的红花又如何向世人所绽放,又怎么能够将舞蹈艺术的魅力充分的展现出来。

(二)舞蹈美感受音乐美感的强化和激发

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音乐通过其自身特殊的情感传递方式,将舞蹈演员对于艺术形象的想象充分激发出来,舞蹈表演人员通过自身对于音乐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对自身的内心情感进行调整,与音乐表达美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再通过自身优美的舞蹈动作,将所有的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现,从而达到强化舞蹈表演人员舞蹈动作表现力的最终目的[3]。舞蹈表演人员只有通过自己的舞蹈动作将自身的情感外化这样才能够为称之为舞蹈艺术,在情感外化的过程中音乐的美感是一直伴随舞蹈的。

伊莎朵拉被人們誉为现代舞始祖,在她的舞蹈表演作品中可以说充分的展现了舞蹈肢体语言与音乐美感的完美融合,从而创造了许多堪称完美的舞蹈艺术作品。她认为舞蹈表演人员的身体只是灵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舞蹈表演人员的身体会跟随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从而将自己带入另一个只属于舞蹈艺术的世界,在那里自由的舞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名舞蹈表演者也就成为了一名舞蹈艺术家,会有着属于自己舞蹈而不是原本的模仿。音乐的独特性就是能够通过声音的律动来传递情感,舞蹈表演人员感受音乐传递的丰富情感,通过自己的舞蹈动作外化传递给观众,使得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够感受到极致的享受。

结语:音乐是舞蹈表演不可缺少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美感的最好展现。音乐的美感能够帮助舞蹈人员更好的去塑造艺术形象,使得舞蹈无言更加的生动、形象,为舞蹈表演增加艺术色彩,使得舞蹈艺术的魅力可以完整的展现出来,舞蹈表演只有在音乐美感中表达才能够被称之为舞蹈艺术,才能够给人们美好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肖翎.浅谈舞蹈表演在音乐美感中的升华[J].音乐时空,2011年第6期

[2]孙亮.浅谈舞蹈表演在舞蹈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1年02期

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 篇5

一、加强形体基本功的训练是提高舞蹈动作美的关键

众所周知, 舞蹈是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综合性艺术。那么舞蹈动作是否到位, 是否优美, 则直接影响着舞蹈动作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否鲜明、生动, 是否具有感染力。

在教学中, 我们怎样才能突破动作美这个难题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舞蹈动作的美感以及扎实的形体基本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教学中, 这种基本功的练习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并始终贯穿于整个舞蹈教学活动中。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一些同学的身体软、开度较好, 练起功来较容易, 不出半月就能下腰、劈叉, 且能顺利地完成一些舞蹈的基本动作。这些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往往产生自满情绪, 认为基础练习枯燥乏味, 下腰、劈叉简单易行, 用不着天天练。其实, 这些学生只有软度而缺乏韧性。针对这种情况, 我选择教《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个舞蹈, 其中有许多要求速度、力度、开度都要达到标准的舞蹈动作, 由于节奏的欢快、优美、抒情以及动作的连续使他们不知所措, 他们连最起码的节奏都跟不上, 更不用说美了。这个舞蹈使他们明白, 光具备柔软的条件还远远不够, 最重要的是通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使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达到一定的开度、力度、柔韧度, 只有这样才能使舞蹈动作更加优美、挺拔、动人。相反, 那些柔韧性较差的一些同学, 认为我天生的骨头硬, 怎么能练软呢?于是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 我经常给他们讲起一些著名舞蹈家的成长历程, 他们的成功无不是用汗水和苦练得来的, 我还经常放一些舞蹈录像带, 从带子上看到舞蹈家们的优美舞姿以及台上那些高难度动作, 他们无不羡慕不已、激动万分、跃跃欲试。我从他们羡慕的眼神中, 看到他们想学好舞蹈的强烈愿望, 通过鼓励他们, 增加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自信心, 这样经过不间断的刻苦训练, 他们身体各部位很自然的具备了一定的开度及柔韧度。还有大专班的学生, 他们年龄已不小了, 再加上他们高考之前大都自投过老师, 所以入学后, 往往表现出许多训练中的盲目性和急于求成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 我首先向他们讲清舞蹈知识浩瀚、博大的精神, 但其最基本的应是基本功训练的道理, 然后再逐步地把他们引到正规的科学化和体系化的技术训练轨道上来。这样不论他们身体是软的, 硬的, 年龄是大的, 小的, 都能认识到形体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开始刻苦训练, 这就为提高舞蹈动作的美走好了关键的第一步。

二、选配合适的伴奏音乐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的乐感

舞蹈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 离开音乐, 舞蹈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木之林。可以这样说, 搞音乐的人可以不懂舞蹈, 但搞舞蹈的人不能不懂音乐。如果一个舞蹈工作者听不出音乐的强弱节奏, 听不出旋律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他怎么可能教好舞蹈。因此, 在舞蹈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我从练基本功开始就注意选配音乐, 以加强学生乐感的训练。如果在教古典舞手位组合时, 为了使学生在音乐中尽情的拉长双臂、柔和的做撩掌和手臂的各种动作, 我就选用优美、婉转、抒情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教芭蕾舞手位组合时, 为了表现芭蕾舞高雅的气质, 我选用了《红星歌》。在教学生各种跳踢腿动作时, 我运用了热烈、欢快、节奏性强的《小鸟飞来了》。在教提踵练习时, 我用了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这样的教学除了能避免枯燥的喊拍子外, 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使学生体验到舞蹈表演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体验到音乐情绪与情感表达的关系。激发潜能、培养能力, 是同时提高表演能力和音乐素质的最佳训练形式。在教学上, 我还采用学生最感兴趣的音乐, 在课堂上用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在课的中间用优美的音乐来调节气氛, 这些优美动听的音乐, 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表现力, 培养了节奏感, 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舞蹈, 在学习生活中更下一番工夫。

三、熟能生巧, 巧中生美

学生们有了基本功和乐感的功底以后, 那怎样才能使舞蹈动作更美呢?由于我们的学生都不是从小就专门受到音乐舞蹈训练, 他们对舞蹈动作的美感不是一下子就能捕捉到的, 都是经过十次、几十次乃至百次的练习才得到的, 那就是熟能生巧, 巧中生美, 从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一个体验, 无论干什么工作, 一开始都是由于经验不足, 阅历浅而把事情干不好, 或事倍功半,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经验的丰富使办事效率会有所提高, 我们现在先进的生产力和以前落后的生产力相比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么舞蹈更是这样。比如, 我在教“美丽的草原”这个舞蹈时, 中间有一部分的音乐轻巧、热烈而欢快, 动作是通过手中的道具敲打肩、胸、脚、地并有跳跃性的动作, 动作难度不是很大, 但一开始, 学生由于动作不熟练而使动作显得僵硬、不灵活, 显然是敲不出热烈欢腾的气氛。但经过一周的练习后, 下一次上课时, 学生的动作就大不一样了, 动作潇洒多了, 也敢于表现了, 这样气氛就热烈起来了。从学生们热烈而潇洒的动作中, 我们看到了美的展现、美的存在。熟能生巧, 巧能生美, 特别是对于那些舞蹈感觉不是很好的学生尤为重要。因为正是这句话引导着他们努力刻苦赶上并加入到好学生的行列。

四、运用形象逼真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 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学生形体上的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 一般都依据音乐的变化而变化, 正是这种变化才构成了舞蹈情绪的波澜起伏。这种起伏需要老师用形象逼真的语言去加以描绘、去述说、去比喻, 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 真正使学生达到音乐的情绪和舞蹈本身的情绪发生感情上的共鸣。这种心灵深处的热切感受, 一定会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有人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舞蹈是解释音乐的形象。使学生明白音乐的表现内容即舞蹈的灵魂, 才真正重要。如前面提到的“美丽的草原”这个集体舞的最后乐章, 音乐急速有力, 有着锐不可当的磅礴气势, 通过对这种情景的概括描绘, 同学们显然被这种气氛所感染, 不由得使出浑身的力量, 使舞蹈动作更雄壮、更彪悍、更勇猛, 从而达到我所要求的动作美感。

五、建立文艺活动小组, 多元素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课外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是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我们根据自己的客观基础建立了文艺活动小组。艺术兴趣小组活动, 形式灵活多样, 多元并存。对艺术兴趣小组的教学, 我们采取了比较常用的教学模式, 即将“传递—接受式”运用于音乐基础素质训练的过程中;将“自学—辅导式”运用于个人技能的练习过程中;奖“环境—陶冶式”渗透于组合排练。文艺演出中, 将“示范—模范式”贯彻于音乐技能教授环节中。多元素培养学生音乐素质, 为提高学生舞蹈动作的美感, 铺开更为宽广的道路。

例如, 我们每周五晚, 以文艺汇报演出的形式进行实践活动, 极大的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们在舞台上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华,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 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从各方面锻炼、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质。

高职舞蹈教学中美感的培养 篇6

关键词:高职教学,舞蹈美感,培养

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带给人们无尽的精神享受, 这种魅力就是舞蹈的美感, 舞蹈的美表现在方方面面, 肢体美、动作美、服饰美、神韵美等等。舞蹈美感是舞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只有具有美感的舞蹈才能鲜活地存在着, 并且得以传承。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舞蹈美感的培养。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舞蹈的美感, 并且在跳舞过程中表现舞蹈的美, 只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舞蹈美感培养, 学生才能深切的体味到这种美, 从而表现舞蹈的美, 创造舞蹈的美, 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更能促其把握舞蹈精华, 使学生学好舞蹈, 创造舞蹈,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有所建树。

一、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在高职舞蹈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首先,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美的, 使学生理解美有外在美和内在美之分, 外在美是自己眼睛可以看到的, 这种美容易把握, 而内在美是一种精神美, 每个舞蹈作品都有自己的内在灵魂和精神, 读懂舞蹈作品的精神, 感受它的精神美, 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这种精神美需要不断用心感悟才能理解。其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实践, 不断提高学生对舞蹈美的感悟能力。比如, 在教学中, 教师明确了舞蹈的外在美, 有动作美, 形体美, 服装美等内容之后, 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工作。如果, 教师要想使学生深入理解什么是动作美, 就需要使学生不断的进行动作展示, 进行个体品位, 使学生认识到哪些动作是美的, 哪些是不美有待改善的, 教师还要不断引导学生观察一些舞蹈作品, 使学生观察一些细微动作及表情所产生的美, 同时, 教师可以用一些动作作对比, 使学生感受到动作协调性和准确性就是一种美, 引导学生做出这种和谐准确地动作, 提升学生对动作美的理解。这样, 学生对动作美就会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其实,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这种美, 而有些学生他们先天身体协调性较差, 对这种美不能明确把握, 作为教师要对美感不强的学生加强培养和锻炼, 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这种美。相信, 只要通过不断实践, 学生都能感受到舞蹈的美。再比如, 如果要让学生领会舞蹈的内在美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品味体验。在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展示舞蹈作品, 引导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分析鉴赏, 使学生认识到舞蹈作品的内在神韵和所表现出的精神。教师要经常性地为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 体验舞蹈作品的内在美。讨论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主题、形象、情感, 使学生认识到主体深刻、形象鲜明、情感动人的舞蹈作品就是具有内在的美, 通过讨论品味, 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品格, 不断提高学生的内在审美能力,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舞蹈独有的内在魅力。

二、充分发挥教师“美”的影响力

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教师能够时时刻刻表现出“美”来, 学生就能感受这种美, 欣赏这种美, 从而表现创造自己的美, 因此, 充分发挥教师“美”的影响力, 对舞蹈教学学生美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断展示个人的美。比如, 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时, 教师的示范动作就要标准, 优美, 和谐, 要展示自己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这样, 学生就能感受到教师的肢体动作是极为优美的。学生就能产生模仿创造这种美的冲动, 如果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肢体动作, 学生也很难对自己严格要求, 不断地创造美。再比如, 在舞蹈教学中都会强调神态美, 教师在示范动作的过程中, 在举手投足的过程中, 就应该协调呼吸, 将自己本身的气息贯穿于动作当中, 表现出一种神态美, 这样, 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舞蹈过程中的神态美, 促使学生思考如何做到神态美, 学生才能在练习中调整气息, 放松心情, 展示出那种神态美。因此, 教师进行“美”的示范, 对学生进行美的影响, 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学习能力

舞蹈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舞台艺术。在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向生活学习, 不断观察感受生活中的美, 并努力把它表现出来, 这样学生才能得到丰富的审美资源, 学生才能创造性的表现生活中的美。比如, 在学习民族舞蹈之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这个民族的地理、社会、民俗风情等影片内容, 使学生感受该民族民俗民风方面所蕴含的美, 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这种民族舞蹈的特点, 这既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该舞蹈, 又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这种民族舞蹈, 更进一步地展示美创造了条件。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观察体验生活中的美, 创造性的表现生活中的美, 这对于学生美感教育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 在对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美感体验是很重要的, 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的重要性, 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舞蹈的美感, 从而促使学生不断进行模仿, 创造,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舞蹈的精华, 才能有效发展自己的审美水平, 在表演过程中尽情展示舞蹈的美, 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琳, 孙刚.浅谈美感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 2008 (08) .

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分析 篇7

1、构成体育舞蹈的美学元素

体育舞蹈是多方元素的融合, 包括了形体、音乐、服饰等等。

1.1、舞蹈音乐

体育舞蹈的灵魂是音乐, 音乐的不同节奏的变化风格的变化使舞蹈的艺术表现更加丰富、更加动人。要想使的体育舞蹈的动作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 并且让舞蹈更具有生命力, 就必须要让迈出的舞步和动作与音乐的节奏、节拍保持一致。同时音乐刺激观看者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将舞蹈的意境很好的展示出来, 从而产生一种相当微妙的情感。

1.2、形体

体育舞蹈是健与美的有机融合, 对于表现者的外在形体表现有着一定的要求。在体育舞蹈的学习过程中要把这些外在的形象充分的表现出来, 同时还要展现一定的典雅和有礼的气质, 这样就可以通过直观的形体表现给对人的视觉形成冲击。

1.3、舞蹈动作

不同的舞蹈动作构成了不同的舞姿, 而体育舞蹈能否跳好的前提是舞姿是否标准, 这同时是让人有美的感觉的必要条件。因此, 在进行舞蹈学习时, 要多注意舞蹈动作的标准规范, 这样才能让跳出的舞蹈优美动人。

1.4、舞蹈服饰

要想让舞蹈更加具有艺术魅力需要对舞蹈的的服饰进行适当的选择。服饰的选择要视舞种来定, 这样才能体现不同的舞种的风格特点。

2、美感教育对于教学的意义

美感教育通过人们对美的感受、认识和理解中获得一定的教育。美感教育与体育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叠的关系。

作为一项动态艺术教育, 体育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寓教于乐, 并且有着很强的审美教育意义。美感教育是让人在愉悦中获得教育, 这既有情感上的愉快, 同时精神上也得到了满足。体育舞蹈教学的美感教育意义在其强烈的节奏感、美感以及韵律感上体现的很充分。

在体育舞蹈中美感教育的意义在于反映人的内心世界, 陶冶人的情操。体育舞蹈教学是通过具体形象的形体动作, 协调的肢体动作传达舞者的情感, 最终是要将人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3、加强美感训练的方法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 美感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措施入手来进行美感训练。

3.1、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基本功的训练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美感训练也对基本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进行舞蹈学习的最初阶段基本功的训练是十分乏味和枯燥的, 但是这样的基本功和举止习惯的训练却对后面舞蹈的表现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训练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多进行把杆练习慢动作以及分解动作, 这样在进行表演时每一动作、每一个开位, 一伸手一投足之间美就然流露出来。

3.2、选取恰当的音乐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是舞蹈美的根本所在。因此乐感的培养在舞蹈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不同的舞种与之相适应的音乐尤其重要。舞蹈的风格在音乐的帮助下能够很好的表现。

现在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很多学生在学习音乐舞蹈之前有一定的音乐常识,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忘记了节奏, 最后只能放弃学习。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特别重视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这样有助于学生真正的理解舞蹈美,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3、规范教学是美感训练的主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 因此教师在讲解每一个动作要领的时候要做到规范、认真、仔细对于难度较大的动作要反复的强调。多做一些示范性的动作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

当前的教师教学过多注重于一些大的造型、舞姿和技能技巧的展示, 忽略了舞蹈动作中各个动作之间的相互的过度衔接以及舞蹈动作之间的协调流畅程度, 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无法将舞蹈的那种协调的美表现出来。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的规范自己的教学。

3.4、配合要完美默契

体育舞蹈室一种男女搭档的整体性质的双人舞蹈, 只有在两人配合默契的情况下才能将舞蹈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男女之间的步伐的协调, 动作的同步, 可以使舞蹈舞步更加流畅轻松。

4、结语

美感训练是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绝不容忽视。只有当学生接受了美感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舞蹈的内涵, 才能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秀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J].新课程 (教研) , 2010, (9) .

舞蹈美感 篇8

一、体育舞蹈的基本含义以及发展情况

体育舞蹈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项目或是单纯的舞蹈表演, 是将舞蹈的肢体形态动作与音乐元素相结合的新的竞技体育形式, 具有更高的艺术观赏性与美学价值。体育舞蹈能够通过人类肢体动作的设计展现出人的内在情绪, 舞蹈标准动作同时兼备了体育锻炼以及艺术娱乐的多重元素。人类可以借助音乐韵律的带动伸展身体动作, 利用不同的肢体形态与外界互相表达各自的交际需求。锻炼者的身体肌肉群通过大量体育标准动作的练习获得更加健美、协调的形态, 而舞蹈动作的加入能够也让锻炼者与外界的交流更加细腻, 从而提升自我艺术的追求, 同时体育舞蹈表演者在表演中能够通过舞蹈艺术的美学展示来感受自身的肢体形态美, 提升自我形态认同感, 促进自信心的提高。目前, 体育舞蹈以及突破了艺术表演的限制, 上升到国际体育竞技的项目中, 并且系统地划分为现代舞、拉丁等类别, 体育舞蹈也从最开始的社交方式以及表演艺术逐渐升华为国际范围内的体育竞技内容。

二、音乐元素在体育舞蹈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要性

1、音乐元素的加入促进了体育舞蹈的创作灵感

舞蹈艺术离不开音乐的气氛烘托,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舞蹈艺术类别, 也不能够独立于音乐元素而发展。将音乐元素加入到体育舞蹈表演中, 表演者能够根据音乐韵律以及节奏迸发舞蹈动作的创作灵感, 从而创新更多的表演动作和表演类型。结合音乐元素的体育舞蹈表演是利用听觉感官吸收音乐含有的韵律情感, 刺激表演者的内心情绪萌发, 并通过肢体语言、身体形态甚至表情等来向外界传达信息, 不同的音乐类型能够让烘托出出不同的舞蹈气氛与舞蹈类型。

2、不同的音乐元素类型能够影响体育舞蹈的表演模式

体育舞蹈的表演模式主要包括舞蹈风格以及舞蹈节奏, 选择的音乐类型能够对舞蹈表演的模式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体育舞蹈的最终表演模式。

(1) 在舞蹈创作时, 应按照设计动作的节奏去搭配同等节奏、韵律的音乐, 形成舞蹈动作与舞蹈背景音乐的协调, 向观众呈现最佳的舞蹈表演效果。音乐节奏的快慢, 音乐音调的不同以及特殊音色的运用方式等会对体育舞蹈的表演方式、表现类型产生不同的影响。

(2) 音乐搭配的协调性能够影响组合表演的默契程度。体育舞蹈可以是单人独舞, 也可以是双人共舞, 音乐类型的选择会对组合表演的默契展现得更加透彻。例如, 当男女组合在表演比较剧烈的舞蹈动作时, 应搭配韵律分明, 节奏较快的现代音乐;在表演比较柔软、缓慢的舞蹈动作时, 应搭配曲调舒缓, 节奏浪漫的音乐类型。只有通过将音乐类型于舞蹈类型进行有机的融合, 才能够让体育舞蹈的艺术美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

3、音乐元素能够丰富舞蹈表演者情感从而强化舞蹈表演的情感表现能力

舞蹈不是单一的肢体语言表达, 而是由人类身体姿态, 音乐艺术以及人类情感三部分组成, 优秀的舞蹈表演无论在人物肢体表达上还是情感投入上都应具备超高的水准。因此, 在一般舞蹈表演中, 需要加深音乐对于舞蹈情感的渲染, 从而丰富表演者在舞蹈表演中的内在情感, 提升舞蹈情感艺术。同时, 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分析与欣赏, 表演者能够感受音乐情感的艺术冲击, 熏陶舞蹈艺术气质, 从而实现舞蹈情感表达水平的提高。

三、艺术美感要素在体育舞蹈中的表现类型

1、肢体条件的艺术美感

舞蹈艺术需要人们肢体动作的参与, 肢体艺术美感主要包括表演者的表演形态, 表演精神面貌以及整体表演的美感表现。其中, 最重要的条件是表演者能够具有健康的体魄。体育舞蹈是建立是在体育动作上的舞蹈艺术, 长期的肢体练习能够强化表演者身体的优质塑造, 最终向观众呈现优美的肌肉线条或是身材曲线。在肢体艺术美感塑造过程中, 男性表演者主要的注重身体体态的健美, 女性表演者主要注重肢体的曲线美。

2、肢体造型的艺术美感

体育舞蹈是通过不同的肢体造型来表现肢体条件的形态美感, 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表现的肢体造型以及舞步等都是在事先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创作的, 使用不同的组合与编排最后成为一个完整的舞蹈表演节目。其中, 舞蹈的肢体造型是由“动”“静”两种模式组合而成, 通过一动一静的搭配, 能够让体育舞蹈的表演更具层次感, 从而更高深度地表现出舞蹈艺术的美学价值。通过不同动作模式的设计与搭配能够使得舞蹈艺术表现更加完整, 舞蹈审美水平得以实质性的提高。

3、舞蹈配乐的艺术美感

音乐是人类寄托情绪, 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而舞蹈配乐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因音乐搭配能够让体育舞蹈表演向更高级别的情感层次进化, 展示出表演者的心理最深处隐藏的内在情感, 而音乐搭配水平的优劣能够直接影响观众对于舞蹈艺术的欣赏。同时。对于舞蹈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够让表演者就舞蹈本身富含的情绪作更加深入化与细致化的理解, 从而促进表演者自身的舞蹈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致, 通过音乐与舞蹈的双重美学氛围的笼罩下进行艺术美感的提升。

四、结语

体育舞蹈艺术是人类艺术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 而体育舞蹈的表演是一种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感悟抒发, 将音乐与舞蹈的搭配则是体育舞蹈者向外界传递自我在情绪以及艺术美学追求的最佳选择。在对一般体育舞蹈表演进行评判时, 决定舞蹈表演作品的优秀与否需要结合舞蹈表演者的肢体形态美、情感表现能力以及音乐元素的搭配等来做出综合的准确判断, 只有当三者达到高度一致与协调时才能作为优质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评判, 因此不能忽略体育舞蹈研究中关于音乐以及整体表演美感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志红, 杨学良, 周燕.多方式信息传递在体育舞蹈技术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12) .

[2]陈怀明, 甘林, 巴朝平, 秦涛.浅析影响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效果的因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

[3]李静.辽宁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

[4]刘树峰.谈黑龙江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艺术教育, 2011 (08) .

舞蹈美感 篇9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学,美感训练

体育舞蹈运动, 顾名思义就是该运动既能锻炼身体, 又能满足审美的需要。在体育舞蹈教学中, 对美感的培养和训练尤为重要, 它贯穿体育舞蹈教学的始末。体育舞蹈运动融合了动作、形体、音乐、服饰等美感因素, 这些因素是美感培训的基础。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教师应明确体育舞蹈本身的形象美、形体美与造型美的本质, 将体育舞蹈本质的美感细化至人体四肢、头、颈、肩、胸、臀及五官的美感具体体现之上, 并对其进行基本训练, 然后升级进行标准化训练, 从而综合提高学生的体育舞蹈审美能力。

1、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因素

1.1 动作美

现如今, 体育舞蹈的两大分支包括标准舞和拉丁舞。标准舞和拉丁舞这两个舞种对动作要求很严格, 动作标准和规范均处在较高水平。教师应加强学生基本舞姿的训练, 为舞蹈后续添加美感因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对基本舞姿的训练的基础上, 可以尝试变换不同的舞蹈动作, 也是获得美的必要条件。

1.2 形体美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 体育舞蹈作为舞蹈的一个分支, 它集运动, 艺术, 保健和美容等多功能于一身, 既可以锻炼身体, 又能使人们身心愉快。匀称的骨骼、丰富而有力的肌肉、协调而灵巧的肢体运动, 以及通过柔韧、力量、协调性的训练使运动者具有非常好的外在形象和气质, 这些都是体育舞蹈的美学构成因素。人们的直观审美形式表现在对外在形象的感觉, 气质佳形象好就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给舞蹈演出加分。

1.3 音乐美

音乐和舞蹈是相互依存, 密不可分的。体育舞蹈作为舞蹈的一种, 它拥有很多的不同种类舞蹈风格的歌曲。这些歌曲的节奏或节拍具有规律性, 舞蹈动作具有律动性, 二者之间相结合, 不仅使无声的肢体语言更富有感染力, 而且还使舞蹈本身更具有表现力。与此同时, 音乐可以对人类的视觉和听觉产生强烈的刺激, 从而激发人类的情感共鸣, 可以使人融入到舞蹈当中。

1.4 服饰美

时尚在体育舞蹈中也有体现。在国际上, 标准舞及拉丁舞舞蹈大赛已有其自己的专门服装。对于不同的舞蹈风格, 穿一样的服装就显得没有特色而且会不伦不类。所以不同舞蹈风格拥有自己的服装是必要的, 这样才能带来不同的美丽, 同时也能满足不同的环境和场合, 符合不同人物的特点和气质。比如现在的学生喜欢穿牛仔裤, 拉丁舞也可以穿牛仔裤, 但是穿牛仔裤出现在宴会厅就不合适了。舞者的穿着必须要与周围的环境和场合协调一致, 不仅要体面, 便于移动, 还要能尽量展示形体美, 体现体育舞蹈的完整而且独特的审美特征。

2、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培养与训练

2.1 基本功训练是美感训练的基础

基本功训练是美感训练的基础, 而美感训练又是基本功审美训练的培训基础, 他们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既是训练一种表演能力, 也是训练一种美的表现力。基本功训练首先表现为男女舞伴站立的姿势, 正确、得体的姿势一般的要求是身体自然直立, 眼睛平视, 肩膀自然平放, 挺胸, 双膝微屈, 重心自然移至前脚掌。在基本功训练阶段是很枯燥乏味的, 但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基础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的情景设计, 或者播放美丽的音乐, 或者进行有趣的比赛,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拥有扎实的基本功, 就是为美感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后续教学中, 还要对基本功进行不间断的加强训练, 基础的东西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和遗忘的, 所以后续的训练是不容忽视的。

2.2 规范的教学是美感训练的主要途径

第一, 教师应通过标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动作的名称, 要领, 练习方法, 以及使用规范的口令教师可以将每一个舞蹈动作进行分解讲解, 这样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对于结构更为复杂的动作, 教师可以按照动作结构或者身体部位来逐步进行讲解, 先讲每一步的方法, 再配合身体动作, 先分别讲解男女舞步, 再讲解男女混合舞步。

第二, 教师应通过正确, 大方的示范,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确保学生提高动作质量和表现力。这要求教师要具有高素质, 教师的动作必须有表现力, 才能感染学生, 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一个舞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需要技术规范, 节奏准确, 舞姿曼妙等等, 教师必须精通舞蹈的主旨。例如教师必须精通男女舞步动作, 动作讲解必须合乎规范, 可以采用边做边讲的方式, 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来讲, 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需要改革, 需要不断地发展, 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要注意动作, 美感和风格的协调,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审美意识。

第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上, 往往只注重舞蹈的难度, 而忽略了动作之间的协调性与连贯性。这些舞蹈动作之间的过渡可能会影响整个舞蹈的流畅与协调,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许多舞蹈往往依靠各个动作之间的平稳过渡产生美感。舞蹈的任何动作, 如果没有预上先下的动律过程, 做出来的动作往往是苍白的, 呆板的, 更谈不上美感。在舞蹈过程中, 把气息和舞蹈情绪贯穿到身体的所有部位, 这样做出来的动作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

2.3 选择风格相符合的音乐是美感训练的重要内容

“乐是舞之魂”, 意思是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舞蹈是音乐具体的外在表现。加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的舞蹈, 不仅增强了情感表现力, 也增加了舞蹈的艺术气息。音乐的能量是巨大的, 它可以激发人们对美的渴望。不同的音乐具有不同的东西, 所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因此选择风格相符合的音乐是美感训练的重要内容。选择固然重要, 后期的训练也同样重要。美感训练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要大量的听各种风格的音乐, 找到合适自己的风格并加以训练, 才能使自己的舞蹈水平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煜, 缪红玉.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培养与训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34) .

[2]郭剑华.论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育功效[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5.

上一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下一篇:医院廉洁文化建设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