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平面

2024-09-20

辅助平面(精选7篇)

辅助平面 篇1

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在数学教学领域里, 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数学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平面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原则,策略

一、计算机辅助平面教学的原则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 但它应当被负责地使用, 使它为数学的教与学服务.根据前面的分析调查, 笔者认为, 在中学数学平面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尝试实施以学生自主探索操作为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实效性原则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不是要替代传统的教学工作, 而是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做过去不能做或做得不太好的工作, 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教学资源, 构建交互式、多样性的学习环境, 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诚然, 计算机技术拥有诸多优势, 但它不可能成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那种希望用计算机来包办代替教师作用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和不可取的就课堂教学而言, 首先要明确所教的课题能否借助计算机更好地表达和组织学生学习.二要正确选择适用于用计算机来教学的内容, 对于那些可用可不用的知识点或者根本不适合用的知识点, 生硬使用计算机, 效果就会事倍功半.在具体教学中, 要找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切入点”.

另外, 还要考虑教学的情景性问题以及学生的兴趣, 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如何将教学内容媒体化, 怎样将传统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要发挥教师的教学个性, 又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独到的优势.

(二) 平衡性原则

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使用, 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提供了可能, 但是, 它不能被用来代替基本的数学活动如熟练的基本运算、基本的代数变换、解方程、逻辑推理和证明等.因此, 教师应当把握好以纸笔运算、推理、作图等为主要手段的数学学习与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学习之间的平衡, 即使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落实, 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让计算机完成那些繁杂的计算、复杂的作图等, 并利用技术的放大、跟踪、近似、迭代等多种功能, 为学生开拓观察、思考、归纳、猜想的空间.

(三)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然而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上, 学生的参与是有限的.把CAI引入数学课以后, 在建构主义观指导下的学习环境,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己发生很大的变化.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1)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 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将知识“外化”) ; (3) 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实现自我反馈) .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总结出了数学学习过程的三条原则, 其中第一条是“主动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 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地重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和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 促使学生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进行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不应只作为“教”具, 帮助教师教学, 还应作为“学”具, 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知工具”.学生要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 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所以在CAI的应用中, 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把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做成多媒体的“一统天下”, 要多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观察的机会、联想的空间、质疑的余地、发言的权利, 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

二、计算机辅助平面教学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它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是教学设计的重点.

有了计算机信息技术, 学生的活动丰富了, 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流的机会增多了.在平面的课堂设计时, 教师要考虑怎样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 要处理好教师、课本、学生、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教学计划要兼顾全体与个别.

(一) 认真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 确定总体的结构与教学策略

好的课件少不了精心的设计.正确的课件设计应分析教学问题, 进行教学诊断;确定总体教学策略、方法;建立与班级学生实际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体系及层次;确定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媒体形式、课程结构、问题与应答;明确总体结构及其教学表现策略, 规划好设计框图;认真钻研教材, 找到平面教学的重、难点;撰写脚本, 不断修改;要具有创造性, 大胆突破.

(二) 课件设计应注意提供模拟训练的多媒体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优势在于能够模拟显示或虚拟科学的实验过程, 建立一种动态、逼真的计算机模拟模型.模拟即在控制状态下对真实现象进行重现, 尤其适合于真实情况表现不清, 或因条件限制无法开展的项目.模拟法对平面的关系教学尤其适用.对模拟模型中的每一幅画面, 从构图、组图、大小、颜色、文字、解说策划等方法等都要精心设计, 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有关音乐的选择也应与教学内容相吻合, 载入的音频、视图等都必须是自然而贴切的.

(三) 课件设计应注意教学内容表达的多样化和优化组合

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能够把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介信息集成和综合, 并能方便的进行操作、编辑、调出、存储.因此在设计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多媒体CAI课件时, 要充分以多媒体组合的形式, 生动、动态、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 使学生身临其境, 进入角色, 减少信息加工转换过程, 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课题组.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辅助平面 篇2

摘要: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程,对于设计思想的展现,设计方案的实施以及设计要素的分析总结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怎样将设计表现技法的课堂教学与设计理论知识的教授紧密结合,同时又与企业真正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最终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设计人才,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使教学和实践两者能更紧密的结合,本文认为在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课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以此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而达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平面设计 体验式 嘉兴文化 问题解决

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以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来表现设计创意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计算机技术表现的专业性和良好可控性有利于他们真实、精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增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软件的应用,平面设计逐步走向程序化,这就要求设计创意必须具有个性。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源于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因此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应通过对设计原理等理论知识的教授,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的表达,展示个^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和理念,使设计作品具有鲜明、独特的美感。这样,在我们的教学中就需要引入体验式教学,全开放式的实践,让学生取材于生活和实践,再利用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软件来创意地设计他们的作品,赋予作品独有的个性。嘉兴地处江南水乡,拥有深厚的江南水乡文化;同时又是党的诞生地,具有独特的红船文化。本文主要探讨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发掘嘉兴文化,以特色嘉兴旅游地图和嘉兴旅游文化名片的制作为设计的任务,学习使用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同时也是通过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的学习,来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作品,做出有特色的嘉兴旅游地图和嘉兴文化名片推广嘉兴文化。

一 《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教学现状

(一)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我校是一所地方性三本类院校,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一部分的学生会应用计算机网络,浏览计算机网页,使用计算机office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也有一部分同学还会使用AuTOcAD等相对较复杂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然而还有一部分的同学基本的应用都不是很熟练,对学习相应的应用型软件缺乏动力和热情。因此,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会制约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单纯的学会一个软件的使用。不是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软件某些使用方法,应用于设计中就可以了。而目前的教学中确实是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照本宣科的讲得多,学生被动吸收的多,自主学习的少。基本状况是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训练和完成相应的作业,以达到会使用平面设计软件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比较简单、机械化和枯燥乏味,缺少灵活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主动性。

二 《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课程改革探讨

(一)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等教育的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被动学会相应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创造性地应用知识的能力。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课程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也是广大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课程。由于我国的学生大多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对大学的自主学习环境不适应。因此,如何将学生从应试教育的习惯中解放出来,如何让他们从习惯被动获取知识到主动学习掌握,怎样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创造性,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和创新的动力是本门课程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调动起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不仅仅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完成相关作业,更多的是加入自己的思想和创意,创造性的学习。

(二)做好课程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程教学主要是指学校根据培养学生的目标所编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课程的内容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调整,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内容的先后顺序和案例的选择是最重要的两点。教师需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各个章节的讲解顺序,和不同内容的先后顺序,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设计,引入体验式教学

当前很多高等院校在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普遍存在老师教、学生学习的简单模式。我们使用的比如“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真正实行的时候也仅仅是让学生做一些例子分析研究,没有真正地和我们实际的教学相结合。与此同时,学生掌握的知识仅限于书本,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失去了深刻体会和发掘知识的机会和能力。而课程知识很难满足职业需求和个人发展。

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转换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真正做到如下几点: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促进潜能的开发和发展。为此,我们引入体验式教学,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观创造性,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技能知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性发散思维。

体验式教学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大力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教育界就明确提出“在实践中体验”的教育思想。体验式教学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大学课堂也越来越多的引入体验式教学思想。体验式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教学正是基于上述的系列理论,主张学生在平面设计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能感知快乐,得出认识,参与协作,进行创新,始终在积极主动的情绪支配下学得知识并能将其延伸拓展,进而升华。

三 体验式教学在《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教与学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体验式教学的基础也正是体验式学习。

Kolb(1984)提出的“体验学习模式”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模型。该模式具体包含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分别是:

具体体验环节:作为体验式模式的第一步,学生需要进行具体的实际体验。

观察反思环节:学生对前一步进行反思,推理和修正。

抽象概括环节:学生对所体验的内容经过反思后进行概括总结。

创意升华环节:在最后一步中,学生需要主动对前三步进行检验,在实践中去验证,并创造性的对设计进行升华。

根据Kolb模式对体验式学习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循环步骤是一个螺旋式升华的过程。Kolb模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同样在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课程中也可以应用这一模式。笔者通过课堂实践,认为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体验式教学模式同样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在课外体验情景的设计:

该环节主要是学生结合嘉兴当地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来制作嘉兴旅游地图、嘉兴旅游文化名片。取材于生活实际,既能展示当地独特的文化,又能赋予设计作品文化的内涵,这个是本课程体验式教学的重点。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到生活中发现嘉兴文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感知嘉兴文化。嘉兴有南湖、月河、梅垮街、桐乡乌镇、嘉善西塘、海宁钱塘江潮等著名旅游文化景点,让学生课外亲自拍摄各景点照片,练习摄影技术,同时获取课程第一手资料。嘉兴是著名的江南文化旅游胜地,同时也是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嘉兴文化主要包含江南水乡文化和革命红船文化。江南水乡文化:江南的烟雨,水乡的风韵,斑驳的墙粉,迷醉在那柔美的灯光中;小桥流水边,雨中水阁里邂逅如花少女,那挽着竹篮的姑娘是古镇的风景,是每个游人的梦。嘉兴红船文化:嘉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嘉兴本地文化,以自己的角度去感知和选取设计的素材。

(二)在课堂上体验相关情景

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学生所选取的素材,师生一起观看,共同体验不同角度发觉的文化特色。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探讨各自发掘嘉兴文化的角度。选取最能代表嘉兴文化特色的素材和最能体现学生独特视角的素材。

(三)在课堂上构建相关知识

针对课堂上相互体验学习的素材,有必要构建学生相应的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的知识,引入“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选取的素材,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学习习近平面设计中Photoshop、Al等相关软件修改和完善这些素材,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通过软件剪切和修改学生拍摄的嘉兴文化照片,在实践中练习软件应用技术。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他们的想象。例如,如何更好的展示素材所表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自己去琢磨这种效果如何在电脑中生成的。教师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将平面设计的有关知识,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引导学生去修正不同模式下的图像效果图片。从而获得效果较好的图片效果,运用软件进行图文排版,完成嘉兴文化名片的创意设计。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平面设计的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也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在课后进行创造性设计

在最后课后创造性设计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掘嘉兴文化的内涵,应用所学的计算机平面设计知识,整体上对素材进行修正,节选嘉兴文化节点,设计嘉兴旅游地图,制作嘉兴文化特色的旅游名片,使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并转化为旅游文化创意小产品。这样,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同时,创造性的赋予了设计内涵,将设计产品转化为商品,极大的推动了嘉兴文化的推广。

四 结论

辅助平面 篇3

关键词:平面设计 体验式 嘉兴文化 问题解决

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以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来表现设计创意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计算机技术表现的专业性和良好可控性有利于他们真实、精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增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软件的应用,平面设计逐步走向程序化,这就要求设计创意必须具有个性。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源于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因此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应通过对设计原理等理论知识的教授,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的表达,展示个^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和理念,使设计作品具有鲜明、独特的美感。这样,在我们的教学中就需要引入体验式教学,全开放式的实践,让学生取材于生活和实践,再利用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软件来创意地设计他们的作品,赋予作品独有的个性。嘉兴地处江南水乡,拥有深厚的江南水乡文化;同时又是党的诞生地,具有独特的红船文化。本文主要探讨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发掘嘉兴文化,以特色嘉兴旅游地图和嘉兴旅游文化名片的制作为设计的任务,学习使用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同时也是通过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的学习,来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作品,做出有特色的嘉兴旅游地图和嘉兴文化名片推广嘉兴文化。

一 《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教学现状

(一)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我校是一所地方性三本类院校,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一部分的学生会应用计算机网络,浏览计算机网页,使用计算机office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也有一部分同学还会使用AuTOcAD等相对较复杂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然而还有一部分的同学基本的应用都不是很熟练,对学习相应的应用型软件缺乏动力和热情。因此,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会制约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单纯的学会一个软件的使用。不是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软件某些使用方法,应用于设计中就可以了。而目前的教学中确实是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照本宣科的讲得多,学生被动吸收的多,自主学习的少。基本状况是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训练和完成相应的作业,以达到会使用平面设计软件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比较简单、机械化和枯燥乏味,缺少灵活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主动性。

二 《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课程改革探讨

(一)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等教育的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被动学会相应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创造性地应用知识的能力。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课程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也是广大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课程。由于我国的学生大多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对大学的自主学习环境不适应。因此,如何将学生从应试教育的习惯中解放出来,如何让他们从习惯被动获取知识到主动学习掌握,怎样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创造性,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和创新的动力是本门课程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调动起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不仅仅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完成相关作业,更多的是加入自己的思想和创意,创造性的学习。

(二)做好课程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程教学主要是指学校根据培养学生的目标所编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课程的内容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调整,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内容的先后顺序和案例的选择是最重要的两点。教师需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各个章节的讲解顺序,和不同内容的先后顺序,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设计,引入体验式教学

当前很多高等院校在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普遍存在老师教、学生学习的简单模式。我们使用的比如“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真正实行的时候也仅仅是让学生做一些例子分析研究,没有真正地和我们实际的教学相结合。与此同时,学生掌握的知识仅限于书本,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失去了深刻体会和发掘知识的机会和能力。而课程知识很难满足职业需求和个人发展。

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转换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真正做到如下几点: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促进潜能的开发和发展。为此,我们引入体验式教学,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观创造性,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技能知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性发散思维。

体验式教学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大力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教育界就明确提出“在实践中体验”的教育思想。体验式教学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大学课堂也越来越多的引入体验式教学思想。体验式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教学正是基于上述的系列理论,主张学生在平面设计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能感知快乐,得出认识,参与协作,进行创新,始终在积极主动的情绪支配下学得知识并能将其延伸拓展,进而升华。

三 体验式教学在《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教与学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体验式教学的基础也正是体验式学习。

Kolb(1984)提出的“体验学习模式”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模型。该模式具体包含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分别是:

具体体验环节:作为体验式模式的第一步,学生需要进行具体的实际体验。

观察反思环节:学生对前一步进行反思,推理和修正。

抽象概括环节:学生对所体验的内容经过反思后进行概括总结。

创意升华环节:在最后一步中,学生需要主动对前三步进行检验,在实践中去验证,并创造性的对设计进行升华。

根据Kolb模式对体验式学习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循环步骤是一个螺旋式升华的过程。Kolb模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同样在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课程中也可以应用这一模式。笔者通过课堂实践,认为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体验式教学模式同样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在课外体验情景的设计:

该环节主要是学生结合嘉兴当地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来制作嘉兴旅游地图、嘉兴旅游文化名片。取材于生活实际,既能展示当地独特的文化,又能赋予设计作品文化的内涵,这个是本课程体验式教学的重点。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到生活中发现嘉兴文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感知嘉兴文化。嘉兴有南湖、月河、梅垮街、桐乡乌镇、嘉善西塘、海宁钱塘江潮等著名旅游文化景点,让学生课外亲自拍摄各景点照片,练习摄影技术,同时获取课程第一手资料。嘉兴是著名的江南文化旅游胜地,同时也是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嘉兴文化主要包含江南水乡文化和革命红船文化。江南水乡文化:江南的烟雨,水乡的风韵,斑驳的墙粉,迷醉在那柔美的灯光中;小桥流水边,雨中水阁里邂逅如花少女,那挽着竹篮的姑娘是古镇的风景,是每个游人的梦。嘉兴红船文化:嘉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嘉兴本地文化,以自己的角度去感知和选取设计的素材。

(二)在课堂上体验相关情景

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学生所选取的素材,师生一起观看,共同体验不同角度发觉的文化特色。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探讨各自发掘嘉兴文化的角度。选取最能代表嘉兴文化特色的素材和最能体现学生独特视角的素材。

(三)在课堂上构建相关知识

针对课堂上相互体验学习的素材,有必要构建学生相应的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的知识,引入“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选取的素材,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学习平面设计中Photoshop、Al等相关软件修改和完善这些素材,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通过软件剪切和修改学生拍摄的嘉兴文化照片,在实践中练习软件应用技术。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他们的想象。例如,如何更好的展示素材所表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自己去琢磨这种效果如何在电脑中生成的。教师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将平面设计的有关知识,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引导学生去修正不同模式下的图像效果图片。从而获得效果较好的图片效果,运用软件进行图文排版,完成嘉兴文化名片的创意设计。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平面设计的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也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在课后进行创造性设计

在最后课后创造性设计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掘嘉兴文化的内涵,应用所学的计算机平面设计知识,整体上对素材进行修正,节选嘉兴文化节点,设计嘉兴旅游地图,制作嘉兴文化特色的旅游名片,使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并转化为旅游文化创意小产品。这样,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同时,创造性的赋予了设计内涵,将设计产品转化为商品,极大的推动了嘉兴文化的推广。

四 结论

初中平面几何辅助线的学习探讨 篇4

一、添加适当的辅助线

当题目的题设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太明朗、甚至“彼此孤立”时, 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 把题没条件中隐含的有关性质充分显现出来, 扩大了已知条件, 从而有利于迅速找到题目的最近切入口, 进而推导出题目的结论。

例1.D是ABC的边AC的中点, 延长BC到点E, 使CE=BC, ED的延长线交AB于点F, 求ED∶EF

思路一:过C作AB的平行线变DE于G, 由D是AC的中点可得FD=DG, 由CE=BC可得FG=GE, 从而得ED:EF=3∶4

思路二:过D作BE的平行线交AB于I, 类似法一得ID∶BC=1∶2, ID∶BE=1∶4, 从而得ED∶EF=3∶4

思路三:过D作AB的平行线交BE于H, 易得BH=HC=1/4BE, 得ED∶EF=3∶4

二、用平移、旋转、对称法添加辅助线

平移、旋转、对称是平面几何中的三大变换, 在解几何证明题时利用平移、旋转、对称添加辅助线是基本思路和常用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分析图形特点的同时, 掌握适当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对于提高学生的解 (证) 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1. 利用平移添加辅助线

涉及梯形一类问题, 往往将梯形的腰或对角线平移, 构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例2.梯形ABCD中, DCAB, A和B互余, M、N分别是DC、AB的中点, 求证:MN= (AB-CD) .

分析:将DA平移至ME, CB平移至MF, 则构成了□AEMD□BFMC和□EMF, 易证EMF是直角三角形, 且MN是斜边EF上的中线, 则有MN=EF, 而EF=AB-CD, 当然, 还可以通过添加其他辅助线完成, 但这样添加比较快捷。

例3.已知梯形ABCD中, ADBC, E是AB的中点, ED平分∠ADC, 且AD+BC=CD, 求证:ECDE, EC平分∠BCD。

分析:将AED绕点E旋转, 使A和B重合, 点D落在CB的延长线上, 则AED和BEF全等, 可得DE=FE;由题条件易知么2=F, 则CD=CF,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得结论。

涉及正方形有关问题往往将某一三角形绕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 随着图形的变换, 问题就可解决。

例4.正方形ABCD中, M、N在边BC、CD上, MAN=45;求证:MN=MB+ND.分析:将∠AND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则和∠ABE重合, 可得∠EAN=90°, AE=AN, BE=DN, 由∠MAN=45°得∠EAM=MAN=45°, 那么AEMANM, MN=ME=MB+BE=MB+DN.

3. 利用对称添加辅助线

在三角形有关线段和、差问题, 往往借助角平分线把一个三角形沿角平分线翻折, 构造三角形全等, 进行等量代换。

例5.已知, 等腰直角三角形ACB中, ∠C=90°, AD平分CAD, 求证:AB=AC+CD。分析:延长CD到E, 使CE=CA=CB, 则可证明CAMCEM、CBNCEN, 可得:ME=MA, NE=NB, 1=A, 2=B;所以∠MEN=90°, 利用勾股定理:MN=ME+NE=MA=NB。上述两例在添加辅助线问题中也称截长补短。

三、其他添加辅助线问题

1. 在比例线段问题计算和证明中, 常作平行线

作平行线时往往是保留结论中的一个比, 然后通过一个中间比与结论中的另一个比联系起来。

2. 见中点引中位线, 利用中位线的性质

例6.ABC中, D是BC边的中点, E是AD边的中点, 连结BE并延长交AC于点F, 求证FC=2AF。

证法1:由已知D是BC边的中点, E是AD边的中点, 容易想到用中位线来解决问题。过点D作DGAC交BF于G, 则G为BF的中点, DG是BFC的中位线, 可得FC=2DG;由E是AD边的中点:DGAC, 易证DG=AF, 所以FC=2DG。

证法2:过点D作DGBF交AC于G, 由D是BC中点, 则FG=GC;由E是AD中点, DGBF, 则AF=FG, 所以AF=FG=GC, 即可得FC=2DG。

例7.ABC中, LB=2C, 且A的平分线为AD, 问AB与BD的和等于AC吗?

思路一:在长线段AC上截取AE=AB, 由ABDAED推出BD=DE, 从而只需证EC=DE.

思路二:延长短线段AB至点E, 使AE=AC, 因而只需证BE=BD, 由AEDACD及B=2C, 可证E=BDE, 从而有BE=BD.

思路三:延长AB至E, 使BE=BD, 连接ED, 由ABD=2C, ABD=2E, 可证AEDACD, 可得AE=AC, 即AC=AB+BD.

3. 两圆相交、相切问题

相交两圆常通过连结公共弦来辅助解题;相切两圆常通过切点作公切线来辅助解题。当然, 这几个例题只是两圆问题中的几个典型, 还有许多其他题目, 不一定都使用上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遇到实际问题还要结合题目条件分析, 该添则添, 切不可生搬硬套。

平面几何中布设辅助线的几种方法 篇5

一、全等三角形法

若要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全等三角形法, 即将题中所给条件及结论分散到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去。如若无此现成的全等三角形时, 就要布设最关键的辅助线, 使之产生我们所需要的、理想的全等三角形。

例1: 已知: 矩形ABCD中, AD = 3AB, E、G和F、H分别为AD和BC之三等分点, 连AF、AH、AC。

求证: ∠AFB + ∠AHB +∠ACB = 90°

分析:

( 1) 要证∠AFB + ∠AHB+ ∠ACB = 90°, 由∠AFB =45°知, 须证∠AHB + ∠ACB =45°。

( 2) 要证∠AHB + ∠ACB = 45°, 须把∠AHB或∠ACB进行“搬家”, 使∠AHB + ∠ACB = 45°成为三角形一内角, 最理想的三角形将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3) 若是将∠AHB“搬家”, 显然就要联想到△ABH为直角三角形, 且两直角边之比为1 /2时, 可延长EF到L, 使FL = EF, 连AL, CL。则△ABH≌△AEL≌△LFC, 所以∠AHB = ∠ALF = ∠FCL, 即转化为证∠FCL + ∠ACB =45°。

( 4) 要证∠FCL + ∠ACB = 45°, 须证△AL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而∠ALE + ∠ELC = 90°, AL = CL成立。

同时, 还可应用全等三角形法来比较两线段或两角的大小, 即研究不等量问题。

二、平行移动法

平移法是布设辅助线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产生是源于分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移的目的是要把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之中需要比较的两个线段或两个角进行“搬家”, 组成平行四边形, 然后充分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有关条件进行比较, 创造机会进一步研究其关系, 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2: 已知: 四边形ABCD中, AB = CD, E、F分别为线段BC、AD之中点, 延长CD、BA、EF交于G、H。

求证: ∠EGC = ∠BHE

分析1:

( 1) 作平行四边形ABMF, 平行四边形CDFN。

( 2) 因为BM平行且相等于CN, 所以四边形BNCM为平行四边形。

( 3) BC和MN互相平分于E, 所以ME = EN。

( 4) FE为等腰△FMN底边之中线, 即顶角的平分线, 所以∠EFN = ∠MFE。

( 5) 又∠EFN = ∠EGC, ∠MFE = ∠BHE, 所以∠EGC= ∠BHE。

分析2:

( 1) 作平行四边形ABMD, 所以DM = DC = AB, 即△DMC为等腰三角形。

( 2) 取MC之中点N, 连EN, 所以EN平行且等于FD, 所以四边形ENDF为平行四边形。

( 3) 连结线段DN, 所以∠NDC = ∠MDN。

( 4) 又∠EGC = ∠NDC, ∠BHE = ∠MDN, 所以∠EGC= ∠BHE。

此外, 还可借助平移, 把需要比较的线段安置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比较其大小。

三、作两边相等的两三角形法

当要证明两个线段或两个角不等时, 可用平移使之要比较的线段或角整合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进行研究。但有时发现在平移后, 前面所述情形不会产生时怎么办? 这时就要看能否结合条件把要比较的元素安置在两个两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之中, 如有可能, 就可根据其夹角或第三边的大小来决定第三边或夹角的大小了。

例3: 已知: △ABC中, AB > AC, BE、CF为中线且交于G, 求证: BE > CF。

分析:

( 1) BE, CF暂不可能安置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按其所对之角的大小来确定BE、CF的大小。

( 2) 一个三角形不可行时, 可考虑利用两个三角形。要连AG, 交BC于D, 则D为BC之中点。

( 3) 在△ABD和△ADC中, 因为AD = AD, BD = DC, 又AB > AC, 所以∠BDG > ∠GDC。

( 4) G为重心, 所以GB =2/3BE, GC =2/3CF。

( 5) 在△BDG和△CDG中, 因为GD = GD, BD = DC, 又∠BDG > ∠GDC, 所以GB > GC, 即2/3BE >2/3CF, 则BE> CF成立。

四、中位线法

要证明两直线平行或证明某线段是另一线段倍半时, 往往离不开中位线的性质。所以, 凡是遇到中点时, 就要考虑中位线的性质和证题是否有关系。

例4: 已知: △ABC中, H为垂心, O为外心, OD为外心到BC边的距离, D为垂足, 求证: AH = 2OD。

分析:

( 1) 先须说明, 要在AH上截取一段等 于OD或是延长OD, 使之等于AH来证, 都是较困难的。

( 2) 必须寻找新关系, 从D为BC之中点得到启发, 作直径COE, 连接BE, 所以BE = 2OD。

( 3) 问题就转化为证BE =AH。

( 4) 连AE, 四边形AEBH为平行四边形, 问题就有了解答。

五、拆补法

此方法常用到证明某线段等于其他两线段之和。其作用是: ( 1) 在线段上截取两线段之一, 证明其差等于另一线段; ( 2) 在两线段中, 延长一线段等于另一线段, 证明新的和线段等于要证明的和线段。

例5: 已知: P为正△ABC外接圆的弧BC上的一点, 求证: PA = PB + PC。

证法 ( 1) :

( 1) 延长BP到D, 使PD =PC, 连CD。

( 2) 因为∠CPD = ∠BAC= 60°, 所以△PCD为正三角形。

( 3) △BCD≌ACP, 所以PA= BD = PB + PC。

证法 ( 2) :

( 1 ) 在AP上截取线 段PD, 使PD = PB, 连BD。

( 2) 因为∠APB = ∠ACB =60°, 所以△BPD为正三角形。

( 3) △ABD≌△BPC, 所以AD= PC, 即PA = PB + PC。

证法 ( 3) :

( 1) 在弧BC上取一点D, 使AD = PC, 连BD交PA于E。

( 2) 四边形CDEP为平行四边形。

( 3) △ADE和△BPE均为正三角形, 所以PE = PB, AE = AD =PC, 则PA = PE + AE = PB + PC。

六、截长补短法

当我们要比较某些线段和的大小时, 全等三角形法、平移法等可能都解决不了问题。面对这类问题, 截长补短法较为适宜。所谓截长补短法, 就是在比较的众多线段中, 从较长的线段中取一段后, 然后来处理所剩余的线段问题。

例6: 求证: 直角三角形中, 勾与股的和小于弦与弦上高的和。已知: △ABC中, ∠ACB = 90°, CD⊥AB, D为垂足, 求证: AC + BC < AB + CD。

分析1:

( 1) 要证AC + BC < AB +CD, 由AC > CD, AB > BC想到, 须证AC - CD < AB - BC。

( 2) 在AC上截取CE = CD, 在AB上截取BF = BC, 转化为证AE < AF。

( 3) 因为BC·AC = CD·AB, 即BF·AC = CE·AB, 所以BF/AB=CE/AC, 所以EF∥BC, ∠AEF = 90°。

( 4) 在△AEF中, ∠AEF = 90°, 所以AE < AF。

分析2:

( 1) 在AC上截取AE = CD, 在AB上截取AF = BC, 问题转化为证CE < BF。

( 2) 因为∠BCD = ∠A, 所以△BCD≌△EAF, ∠AEF =90°。

( 3) 过F作FG∥AC交BC于G, 连EF, 所以四边形GFEC为矩形, 所以有GF = CE。

( 4) 在△BGF中, ∠BGF =90°, 所以GF < BF, 即CE < BF。

结论:

1. 以上的方法及范例告诉我们, 要处理较复杂的平面几何问题, 想回避辅助线是不现实的。恰恰相反, 有很大一部分平面几何问题必须要在布设最关键的辅助线后, 问题解决才会有眉目。

2. 布设辅助线的方法很多, 上述几种方法是较常用的重要方法。真正领悟这些方法后, 证明平面几何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3. 处理一个平面几何问题的方法很多, 因此要比较各法择优。若能布设出理想的辅助线, 不仅可以快速寻找出证题途径, 还可以选择出一个较优的证法。

4. 辅助线布设的原则是: 从条数上讲要最少, 从其作用上看要最关键。

辅助平面 篇6

关键词:内镜技术,双平面隆乳,经腋入路,护理配合

隆乳术是近30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美容整形技术。隆乳所用的材料有自体脂肪颗粒和硅胶假体。医生根据术者的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合理选择材料。硅胶假体隆乳因操作方便、效果立竿见影, 备受病人青睐。传统的硅胶假体隆乳是将假体放置在乳腺后间隙或胸大肌下间隙, 二者各有优缺点。而双平面隆乳是将假体的上2/3放置在胸大肌下间隙, 下1/3放置在乳腺后间隙, 集合了两种传统隆乳法的优点, 使乳房形态更加自然逼真, 明显提高了病人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1]。我院整形外科2014年共为43例小乳症和哺乳后乳房萎缩病人实施了在内镜辅助下经腋入路双平面隆乳术, 效果满意, 无感染、积液、血肿发生。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隆乳者年龄23岁~38岁 (30.0岁±0.4岁) ;小乳症21例, 哺乳后乳房萎陷者22例;选择解剖型假体38例, 圆形假体5例。

1.2 手术方法

病人全身麻醉平卧位, 双上肢外展90°置入搁手板上并固定, 常规消毒铺巾后, 连接吸引器、电刀、内镜系统并调试备用。按术前标记于腋窝皱襞横形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3cm~4cm, 用食指分离至胸大肌外侧缘, 用剥离器潜行分离胸大肌下间隙, 放置内镜牵开器及30°内镜, 检查创面有无活动出血, 并电凝止血, 置入腔镜电刀, 切开胸大肌下疏松结缔组织, 沿乳房下皱襞2cm处弧形切断胸大肌下缘起点, 内至胸骨内侧下方, 外侧至腋前线, 胸大肌纤维回缩形成2个平面, 即假体2/3处于胸大肌下, 1/3处下乳腺后间隙。从腋窝切口放入假体并调整, 从平卧位和坐位两种体位观察乳房的形态、大小及是否对称, 于腋前线放置负压引流逐层关闭切口, 胸部加压包扎, 术后48h拔除引流管, 佩戴胸罩。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病人准备

由于隆乳术的效果立竿见影, 隆乳者常常对手术的期望值过高, 术前精神紧张, 顾虑较多, 因此, 要以诚实、亲切的态度与病人沟通, 让病人术前了解手术经过、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 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正确认识隆乳手术, 降低病人的期望值, 达到医患统一。

2.1.2 术前设计

病人取站立位或者坐位, 用亚甲蓝笔标记, 手术切口腋毛区腋窝横皱襞、乳房下皱襞、中线及剥离范围:剥离下界应在乳房下皱襞上1.5cm~2.0cm, 内界是胸骨旁线, 外界是腋前线, 上界不超过第二肋间。

2.1.3 器械准备

手术器械包、吸引器、电刀、0/5可吸收线、0/6血管线、0/3带针丝线、15号刀片、球后注射器、剥离器、内镜牵开器及内镜系统。

2.1.4 假体的选择

根据病人身高、体型、胸围大小、基础乳房大小、职业及本人意愿选择类型、型号合适的假体[2], 假体的类型有解剖型假体、圆形假体, 规格150mL~300mL, 并让病人确认。

2.2 巡回护士配合

(1) 调节温湿度:隆乳术暴露面积大, 术前应调节室温22℃~24℃、湿度40%~60%, 必要时备暖风机。 (2) 静脉通道的建立:在下肢选择合适的静脉行套管针穿刺, 并连接三通和延长管, 以方便麻醉师用药。 (3) 体位的管理:病人平卧位, 双上肢放于搁手板上外展90°。充分暴露腋窝, 避免过度外展, 损伤臂丛神经, 膝下垫软枕, 使病人舒适, 避免坐位时下滑, 假体置入后抬高床头75°~90°, 降低床尾45°, 处坐位观察乳房形态大小及双侧是否对称。全身麻醉后身体处于松弛状态, 坐位时要注意头颈部的保护, 防止气管套管滑脱, 由于血液滞留在下肢, 回心血流减少, 要注意观察血压、心律及血氧饱和度。 (4) 仪器设备的管理:消毒铺巾后连接好电刀、吸引器, 腔镜装置放入床尾并连接冷光源、电凝及摄像装置, 调节工作模式备用。

2.3 器械护士配合

(1) 建立双平面:用15号刀片腋窝标记线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切口长3cm~4cm, 用食指向腋前线分离皮下及皮下组织至胸大肌外缘, 用剥离器潜行分离胸大肌下间隙, 生理盐水纱布填塞腔隙数分钟取出, 放置内镜牵开器及30°内镜, 其头端指向乳房下皱襞内缘, 直视下观察创面有无活动出血, 并电凝止血。用腔镜电刀切开胸大肌下疏松结缔组织, 在术前于乳房下皱襞上2cm处插入的定位球后针头引导下弧形切断胸大肌各起点。内侧切至胸骨旁下方, 保留胸骨旁胸大肌起点, 外侧至腋前线, 切断的胸大肌回缩形成2个腔隙。假体上部2/3为胸大肌所覆盖, 下1/3为乳腺及筋膜覆盖, 形成双平面。 (2) 硅胶假体置入与位置的调整:置入前检查假体的质量, 方法是将假体放在手上, 观察有无擦伤、划痕, 从不同角度方向进行适力挤压, 使硅凝胶冲击囊壁各个部位, 观察囊膜的厚薄是否均匀, 底部封口有无裂痕、渗漏等, 并放入0.9%的氯化钠500mL+庆大霉素48×104U的液体中浸泡10min, 用生理盐水200mL+2%利多卡因20mL+庆大霉素32×104U冲洗腔隙, 预防感染和包膜挛缩。更换手套, 用生理盐水冲洗手套上的粉末。先将假体的部分置入腔隙内, 术者一手挡住假体, 另一手不断推挤假体的硅凝胶, 使之流入已置入分离腔的假体的一端, 反复推挤假体直至全部进入, 坐位观察双侧乳房的形态、大小及是否对称, 必要时进一步调整。 (3) 切口缝合引流及包扎:恢复平卧位, 由腋窝切口腋前线放入负压引流瓶, 0/3带针丝线固定引流管, 0/5可吸收线, 缝合皮下组织, 0/6血管线缝合皮肤, 用镂空式棉垫、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胸部, 使病人有良好的舒适感, 又能防止血液循环障碍及乳头变形[3]。

3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h~2h, 出血约50 mL, 术中顺利, 术后无血肿、积液、感染等并发症, 伤口一期愈合。根据隆乳术后乳房的评价方法评价本组, 评价内容:乳房的形态、乳头乳晕的感觉、乳房下垂改善程度、乳房柔软度、有无假体移位、包膜挛缩及畸形、双上肢活动功能是否正常。结果43例隆乳效果良好。

4 讨论

传统的隆乳方法是将假体放在胸大肌下间隙或乳腺后间隙。胸大肌下间隙隆乳, 乳房形态好, 但柔软度差, 无动感, 且易移位, 术后由于胸大肌压迫, 痛感强。乳腺后间隙隆乳, 乳房手感、动感较好, 但假体边缘比较明显, 易发生包膜挛缩和乳房变形。双平面隆乳是将一部分假体放入胸大肌下间隙, 一部分放在乳腺后间隙, 将两种传统的隆乳方法整合于一体, 使乳房上极于胸大肌的覆盖下, 轮廓明显, 又使下极因胸大肌的离断更加突出, 形态更加自然, 动感更逼真[4], 且避免了二者的缺点, 明显提高了隆乳者的满意度。

在内镜引导下经腋入路双平面隆乳是目前备受推崇的最佳手术方式。在内镜技术开展前经腋入路双平面隆乳, 只能在盲视下进行, 难度极大,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由于止血不彻底, 易出血或发生血肿, 因此常选择乳晕切口, 下皱襞切口, 虽操作方便, 但有明显瘢痕, 大多数病人不愿接受此法。而内镜技术在隆乳中的应用, 变盲视为直视, 术野更清晰, 操作更准确、更精细, 创伤小, 止血彻底,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术者娴熟的技术, 术中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 术前、术中抗生素的应用, 护士熟练准确到位的配合, 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国孝, 郭树中.双平面隆乳在矫治小乳症并乳房下垂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 2009, 18 (5) :613.

[2]钱永琴, 张文敏, 吴彤, 等.硅凝胶囊乳房假体植入隆乳术的手术配合[J].遵义医学报, 2011, 34 (1) :18-19.

[3]肖丽.内镜辅助术及双平面法在经腋路假体隆乳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美容, 2013, 45 (3) :45-46.

辅助平面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需进行手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为18~62(32.37±2.57)岁,体重48~81(58.37±2.26)kg。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病情相似,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次研究均在患者及家长知情并同意的基础上开展。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因右下腹部疼痛入院就诊,其表现符合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表现[2],经临床病理学确诊为急性阑尾炎,需手术治疗。

1.3排除标准本次研究排除对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腹部进行过手术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无法准确表示疼痛评分的患者;妊娠患者以及盆腔囊肿的患者。

1.4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仰卧位,给予患者面罩吸氧,常规监测下行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异丙酚2~3mg/kg、舒芬太尼0.3μg/kg,顺阿曲库铵0.25mg/kg后,行气管插管,术中维持吸入0.5MAC七氟烷、异丙酚4~6(mg/kg/h)微量泵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泵注、间断推顺阿曲库铵0.05mg/kg,满足手术肌肉松弛的需要。观察组患者阑尾切除后,放气腹之前,采用9号针头,于患者髂嵴与肋弓边缘之间区域的腋前线,水平方向向外侧进针,利用腹腔镜窥视进针区域,避免刺穿破腹膜。在进针出现第二次突破感时,即到达腹横肌与腹内斜肌间的筋膜平面时,注射0.5%罗哌卡因1ml,若此时腹膜无膨胀则继续注射罗哌卡因15ml。若出现腹膜明显膨胀,则退针2mm再注射局麻药,剂量为0.5%罗哌卡因15ml,患者左右两侧均给予TAP阻滞。

1.5观察和评定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2、8、12、48h时的VAS评分,以及术后使用镇痛药物辅助的次数与例数,同时对患者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记录,同时对患者的疼痛自我感觉进行评分,其评分采用100分制。患者VAS评分采用10分制,0分为无痛,10为剧烈疼痛,VAS评分≤3分,表示镇痛效果良好,VAS>4分时需进行镇痛处理,并记录。

1.6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VA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48h内,观察组患者在12h内的平均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48h时VAS评分随也较对组患者稍低,但是差异性不强,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术后药物镇痛情况对比术后使用药物辅助镇痛方面,术后24h内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镇痛的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48h内两组患者使用药物镇痛的频率基本相近,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两组患者自我疼痛感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进行自我疼痛评分调查,对照组患者的评分为63.48±12.31分,观察组为35.28±11.48分,观察组患者疼痛感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使用药物镇痛时,有1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讨论

腹横肌平面(TAP)阻滞是指对腹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的神经筋膜层注射局麻类药物,使其产生阻滞前壁神经传感的作用,从而产生良好的腹壁局域性镇痛效果[3]。自Rafi等[4]于2001年对TAP阻滞技术进行报道后,人们逐渐认识到TAP可支配腹前壁外侧肌肤的疼痛感觉。目前TAP阻滞技术主要用于下腹部手术中,包括子宫切除术、剖宫产术、腹腔镜手术以及各类腹壁手术中及术后的镇痛。

阑尾炎作为普外科最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治疗手段即为手术。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用于阑尾手术时,在小切口的状态下完成手术操作,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时间[5]。但是其术后疼痛问题仍无法有效降低,目前临床镇痛主要通过静脉镇痛和椎管麻醉镇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存在较多不足,如术后24h内疼痛剧烈等问题。阑尾炎手术位置位于右下腹麦氏点处,其恰好为TAP阻滞覆盖区域,因此可在阑尾手术时采用TAP阻滞技术来完成阑尾切除术术中镇痛。其在完成手术术中麻醉镇痛的同时,也可在术后镇痛起产生重要的影响。

TAP阻滞时,其对腹横肌平面进行麻醉药品注射时采用的是长效低浓度局麻类药品,其能够使患者的运动与感觉相分离,虽然其作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药物毒性较低,对机体的呼吸、循环以及神经系统的损伤也相对较小[6]。在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的同时,也进一步减少了患者对镇痛类药物的需求,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采用腹腔镜辅助盲穿法性TAP技术,其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对镇痛药物辅助镇痛的需求极低,但在24~48h时,由于局麻药物效果的减弱,患者对疼痛感的感知度提高,但此时机体逐渐恢复,由于手术造成的疼痛也在逐渐减轻,故对镇痛要求也相对降低。在患者术后24h内,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镇痛的次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同时其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也明显增多,证明采用TAP阻滞技术在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的同时,也可避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采取TAP阻滞联合全麻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在手术中对患者进行TAP阻滞,减少了手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降低了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发生[7],减少了患者在围术期的不良反应及风险事件的发生。由于TAP阻滞是在患者手术完成前进行,避免二次穿刺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腹腔镜辅助TAP技术,一方面不易穿破腹膜,避免误伤腹腔脏器,另一方面可间接观察局麻药的扩散,提高盲穿法TAP技术的效果。此法安全有效,适宜在临床中使用。

参考文献

[1]钟庆,邬瑞刚,何含,等.急诊阑尾切除术中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效果[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5):156-158.

[2]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31-1235.

[3]Rafi AN.Abdominal field block:a new approach via the lumbar triangle[J].Anaesthesia,2001,56(10):1024-1026.

[4]Rafi A.Abdominal field block:a new approach via the lumbar triangle[J].Anesthesiology,2001,56(10):1024-1026.

[5]喻海峰,陈应果,李起,等.老年阑尾炎患者腹腔镜阑尾切除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3):119-121.

[6]王曼.腹横肌阻滞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20(3):336-338.

【辅助平面】推荐阅读:

辅助检修07-17

设计辅助07-19

知识辅助05-18

教学辅助05-20

辅助护理05-23

辅助网络05-25

超声辅助05-26

辅助提取06-12

交互辅助06-24

智能辅助06-27

上一篇:一体化连接下一篇:消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