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记叙文亮起来

2024-09-14

让学生的记叙文亮起来(共9篇)

让学生的记叙文亮起来 篇1

在教学中,我发现刚刚踏入高中校门的高一学生写记叙文只是完成了对事情的叙述,整篇文章干巴巴的,平淡而乏味,缺少让人眼睛一亮的精彩之处,也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很多学生也反映完成八百字已经很困难,要出彩更是难上加难,实在不知如何下手。那么如何训练学生,让他们的记叙文血肉丰满、立体可感呢?

一、转变观念,要有读者意识。

学生写作时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明明心中有千言万语,而落到纸上的却不及内心所想的一半或者更少。造成这种情况固然有表达水平的原因,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读者意识,忽略他人的感受,认为我说得很清楚了,你应该理解,却忘记了别人不是你,没和你一起看,一起听,一起感受。

比如有一个学生写自己在外公去世后去看外婆的事情,我在批改时是能感受他对外公的思念及对外婆的同情与担忧的,但他也只有几句话的叙述,没能展开,没能充分表达心中的感情,使得文章止于平平。问他:“你为什么不敢正视外婆?”“因为外公去世后,家里的一切好像都没变,又好像全变了。”“没变的是什么?变了的又是什么?”“没变的是家里的摆设:院子里外公种的丝瓜已经爬满院墙,葡萄架上挂满一串串玛瑙似的葡萄,外公最爱的唱机还放在床头……变了的是迎接我的不再是外公爽朗的笑声,而是外婆更苍老孤单的身影,也没人再用粗糙的还沾着泥巴的手抚摸我的头,也没人再在兴致来了时拉着我说咱爷孙俩杀一盘……”“你所说的这些只有自己知道,读者知道吗?”看他有些发窘,我告诉他:“很多时候我们会进入一个误区,总觉得我说的别人一定可以懂。其实不然,要想别人理解进而感动,需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手中的笔去还原,通过描绘去传达。”谈话过后,这个学生把文章又写了一遍。我看了以后很震惊,文章多了很多细腻却绝对真实的描写,这些描写中蕴藏的浓浓的情感让我深受感动。手主办的“墙报”上发表习作,学生会觉得格外亲切。

我们必须用整体的观念、综合的方法来研究语文作文教学训练的问题,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把训练与写作,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训练整体,才能真正改善学生不知写什么、怎样写的情况,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

四、探索批改途径,有效提高效率。

科学有效地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传统的批改都是教师的“一言堂”,不论是什么批改标准,学生都得被动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任何话语权。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而这个“频改”,却是作者自己的“改”,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因此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写好文章的必要一步。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要求学生每写好一篇文章都要分成三个层面的评价,即互评、自评、师评。在评价前要先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并要有总体要求。第一步互评:作文写好后,先在班级内互相交流评价,写出评语,打出等第。第二步自评:在互评的基础上,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参考别人的评价再次思考,并在文章下面写下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词语段落等,并再次写上评语等第。第三步师评:由教师作最后的评价。教师这一遍的批改至关重要,既可以检查上两次的互评自评环节学生是否用心,又可以参阅评价意见提出更中肯的建议。这样不厌其烦地

在写作时,不能只是把事情说清楚就可以了。想要让读者感受你所感受到的,使读者读后脑海里出现的东西和你要表达的吻合,就要有读者意识,在叙述过程时要停下来“看”,也就是要把你司空见惯的而读者却不了解的内容描绘出来,而这些描写往往会成为文章的精彩之处。

二、感受生活,以生活为源泉。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很多作文题也要求联系生活实际,但学生写作时仍然空话、套话连篇。为什么会这样呢?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套用一下,就是“生活不是缺少感动,而是缺少感动的心灵”。

现在的学生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埋首在书本与习题之间。他们很少有时间关注身边的生活,对外界的感受力变弱甚至变得迟钝。比如很多学生喜欢以父爱或母爱为题材写作文,但写出来的大多是“妈妈(爸爸)很爱我,她(他)对我的爱似海深”等套话,再不然写爸爸妈妈雨中送伞,抑或是“我”生病了,深夜送“我”去医院等初中乃至小学用了无数遍的素材。我在讲评作文时,问学生写了那么多次的东西,再一次写不腻吗。学生都笑了,说实在没什么可写。所以,我交给学生一个作业:这周周末回家时,仔细观察你父母的容貌、身材、衣着(越细越好,能细到每一条皱纹,鞋子是否变形更好),以及父母在看到你回家时的眼神、说话的语气、做的饭菜等父母做的一切有关你的事情,细致地记录下来。返校后,很多学生来找我谈心,告诉我原来父母是这么辛苦,这么爱他们,自己对父母是多么漠视,把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是多么不应该。这一次的作文也写得十分成功。我趁热打铁: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我们笔下的素材,至于用什么,怎么用,则要看你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了。让自己的心灵时时充满感动,就能从鲜活的长久坚持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因此,教师重视和强调对学生作文的评析,既可以使学生学会正确修改作文,又可以让学生对作文活动产生兴趣,让作文兴趣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最好的老师”。总之,作文教学中,作文评语这片天地值得好好利用,及时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自由的对话,用情用心去浇灌这一片沃土。

叶圣陶先生曾经把作文与做人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既是作文的需要,又是做人的需要。写作的源泉来自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只有真情才能动人。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勤于钻研、勇于探索、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体验,才能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世界是无穷的,生活的魅力也没有止境,只有让学生们用自己年轻热情充满生命活力的目光去用心感受,用细腻善感真实的心灵去感受,去大胆发现,那么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他们的,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一定能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

[2]中外教学研究,2007,7.

[3]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

[4]新课程研究,2011,9.

[5]语文教学之友,2011,10.

中学生如何写好记叙文

张洁莹

(大连市弘文中学,辽宁大连

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说,语文方面的提高重点是写作。因为它涵盖了听说读写几大方面的要素,又因为学生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复杂化与多样化,所以他们的意识形态中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具有独特的视角。但他们多数不愿写,或是写不出好的文章。这里我谈谈如何对中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

从年龄上来看,学生只是孩子,人生阅历太少,情感领悟力太弱,对事件的感悟往往淡漠,甚至视而不见,见而不记,记而不悟。从间接经验的阅读量来说,首先是现在的孩子的学业的压力太大,课内课外排得不透气,没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即使有,也统统被玩耍消耗掉了。其次从主观能动性来讲,刺激他们去主动阅读的因素太少了,因此现阶段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只能处在浅层次。

一、写作的规范性。一篇记叙文必须有清晰的六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尾。其中要花大量笔墨叙述清楚事件的经过,而结尾应像响铃儿一样余音绕梁,使人回味无穷。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必须字面整洁、书写认真,同时结构完整,有题目,有简要的开头,有充实的叙事部分,有有力的结尾。当然,中间又可以再分段,或用上过渡,使结构更灵活、顺畅。

二、叙述事件的个性化。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都有着相似的本质。父母的爱,老师的关怀,学业的压力,朋友的理解和误解,人生的迷惘,如果你用大众的眼光来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自己半夜12点发烧,母亲冒雨背我上医院,然后一夜未合眼。所谓的独创性,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细线条的事件,一定要细,细到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不自然的表情,甚至透过眼睛去猜测他的心理,同时利用自己对他的了解,去感受她内心细微深刻的感情,鼓励学生用真心,写真事,表真情。“如母亲粗短不漂亮的手不时地在我的额头上摸一下”,“外边的风呼吼着,母亲背着我,喘着粗气,把他身上的那件大格子外套拽下来盖在我头上”,“病房的墙很白,正如一夜未合眼的母亲的脸色”。找好情感表现点,做一个会观察,会留心,会铭记的有心人。

三、懂得装饰。红花需要绿叶配,美女也要好裙衫,何况是悦人视野的文章呢?它也要给人撑开一些亮色,这时候景物的描写必不可少。自然与人类共存于地球之上,成了人类情感的生活中发掘鲜活的素材,你的文章怎能不出彩?

三、立足教材,以经典为榜样。

有了读者意识,有了感动的心灵,还要有表达的技巧,这就要从教材中学习了。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但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是“教”文章,而非“学”文章,学生能体会文章的美,却很难在写作中运用所学文章的写法,所以教学时教师的点拨就特别重要。

1. 学习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

比如,很多学生写自己的心情时,只会写“我很失望”“我很郁闷”这种抽象的概念,让人感觉干巴巴的,索然无味。而教材中很多文章在这一类表达上有形象而精彩的描述。如张洁的《我的四季》:“我恨过,恨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怎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短短的六十字就把“我”希望、焦灼、失望、绝望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形象化的语言可以收到如触其物、如览其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2. 学习准确而精当的用词

准确的语言不仅能真实地表情达意,还含有丰富的意蕴。

见证者,稍有生活阅历的人都知道,自然的色彩取决于人的心情,明亮或暗淡,温暖或冷漠都发自于人的心灵,所以不要把自然丢弃,它是你写作时的最好的朋友。“阳光一点一点地泄进我的屋子,我翻了一个身,他又追了上来,他抓住了我的脚趾头,他又爬上了我的脸,我笑着抱住了阳光。”“身旁的柳树无精打采地低着头,沉默无语,雨水顺着他的枝条滴落,一滴又一滴,像我伤心的泪。”物语无声,但却又是最大的声音。“蓝天上的云一朵朵,调皮地你追我赶,兴致勃勃地向南面奔去,风儿在他们的耳畔唱歌,花儿使劲地摇着脑袋,互相问候,花儿是热情的一族,因为春天就要到了。”景物的描写有时放在开头,营造一种氛围;有时放在行文中,烘托人物的心情;有时放在结尾,使文章意味深长,增强文章的丰富性。景物的描写也有几点问题要注意,所选取的景物一定要有代表性、特殊性、对应性,也就是说选取的景物必须与文章总体情感氛围一致,这样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效果。

四、表达上的注意点。表达方法中的记叙是最常用的,用来叙述事件,交代要素,一般来说是不会出现问题的。而作用显著的表达方式是描写,也是文章能否出彩的关键因素。如: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描写的运用使文章更加血肉丰满。场面描写要烘托一定氛围,有横式、纵式,空间感较强;景物描写呈现的是图画式的效果。而人物描写是最丰富多彩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细致入微地传达出了人物的性格与情感。而细节描写,可以说是抓拍瞬间的画面,虽然小,但却能说明问题。细节的把握是需要独具慧眼的,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剩下的表达方式就是议论和抒情。他们都可以升华作者的感情,点明中心。抒情的运用使文章更具有情味,情感的表达更加直接,可读性强。议论是分量最重的表达方式,它能直接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可以和叙事相结合。可以边叙边议,可以先叙后议,可以一事一议,可以几事几议,经常用在结尾,有点明主题的作用。

中学生作文写得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着大量的阅读量,形成了一定的语感,有一定的积累量,语言运用起来得心应手,生活中又养成了敏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而相反的另一些学生只能通过基本的训练来提高作文的质量。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分阶段、分项目地完成。

比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个活物。”一个“轮”字,既写出了祥林嫂当时的生存现状,更可以看出她对生活已失去希望,以及完全麻木的精神状态。

3. 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是语言艺术。恰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情感也更浓烈,从而产生艺术美感。如王实甫《长亭送别》中写崔莺莺送张生的心情:“听得到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作者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崔莺莺内心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无奈、怨恨、伤感等复杂的心情。再如朱自清的《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排比、顶真、拟人化手法把春天繁花似锦、争奇斗艳的盛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心中有读者,眼中有生活,再加上形象而恰当的语言表达,学生写作记叙文就不会再凑字数,文章就会“亮”起来。

让学生的记叙文亮起来 篇2

目标预想:设计好开头和结尾,为文章增色 说说下面文章开头的特点

1.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 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谈毅力》

2.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

3.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学会挑战》

4.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纵然雨雪风霜,太阳每天都不辞劳苦地升起,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可轻言放弃。《贵在坚持》

万事开头难,作文也是如此。起好头,能为顺利地展开文章打下基础。古人写文章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是很有道理的。一个能让人“一见钟情”,引发别人无穷遐思的开头,往往能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特别是在应试作文中,“凤头”更能牵引阅卷者的目光,让你的文章脱颖而出。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

所谓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罗嗦重复。如: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有的家幸福美满,有的家快乐温馨,有的家团结和睦,有的家冷清寂寞。同样,我也有一个家,但我的家却不同于别的家,我的家讲究民主、热爱科学。《我有这样一个家》

若要问我有怎样一个家,我可以用一句话回答你,我有一个讲究民主、热爱科学的家。

本来只需用一句话就能写清楚的内容,偏偏要在前面加上这么多啰啰嗦嗦的叙述,使开头显得拖泥带水。把废话尽数删去,显得直截了当、干净利落。

所谓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所谓美,就是开头能给人以美感。首先,我们可以运用形象的描写,如:

1.透过窗口,我看到槐树花又开了。开得依然那样洁白,晶莹,清香。《槐树花》

2.终于,在茫茫一片昏黄的路灯光里,出现了51路公共汽车那臃肿的身躯。在夜幕里等了一个多小时的人们开始活跃起来。《挤车》

其次,我们可以借助恰当的修辞及引用诗文。如:

1.母爱像长河一样源远流长,像山泉一样清新甘甜。我也是一个沐浴着母爱阳光的幸运儿。《无尽的爱》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每当我想起这句诗,眼前就不禁会浮现起那圆圆的脸,那流动飘逸的字母,耳边又想起那有特点的钱氏口语。《良师》

常见作文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式

开头不绕圈子,直接点题。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概要介绍,直接人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如:

1.日子淡了又淡,天空高了又高。夏日来了…… 《夏日》

寥寥数十字,将夏日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直奔主题,引人入胜。

2.窗外,雨打芭蕉;帘内,一灯如豆。掬一杯清茶,捧一本好书,独守一次静谧的夜。《雨夜》 开头仅用两句话,简明扼要而又韵致无穷。

3.王婧,我读初二时的班长,尽管我俩分别一年多了,但班长的轶事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有这样一位好班长》

二、描述渲染,展示文采式 a.写景状物,渲染气氛

开头从写景状物人手,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展开故事。如:

1.花开的季节,到处芬芳飘香,而我却无心观赏,因为此时我失去了同窗好友——强。《同窗好友》 2.夏日的夜晚,很深。偶尔传来水中的蛙声和树上的蝉声,微风吹过,送来丝丝凉意。我久久不能入睡。很偶然,我的处女作登报了。那时我高兴极了,甚至忘乎一切。我竟飘飘然地傲慢起来。直到今晚,才发现自己似乎缺少了什么。《忏悔》

b.排比、比喻入题,文采斐然(话题作文常用此法)

排比比喻结合使用,能增加文章气势,朗朗上口,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用来状物,能景象纷呈;用来叙事,能酣畅淋漓;用来说理,能气势磅礴;用来辩论,能排山倒海;用来抒情,能汪洋恣肆。

1.若能掬起一捧月光,我选择最柔和的;若能采来香山红叶,我选择最艳丽的;若能摘下满天星辰,我选择最明亮的。也许你会说,我的选择不是最好,但我的选择,我喜欢。(《我的选择,我喜欢》)

2.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果实压满枝头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的舒展眉头……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什么是幸福?》 c.对话开篇,引人入胜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妈妈的唠叨是我每天都能听到的音乐。

清晨,当闹钟的‚叮叮‛还没响时。妈妈就开始唠叨了:‚起床了没有,怎么灯还没有亮?再赖床就迟到了‛。‚用热水洗脸‛‚被叠好,不许偷懒。‛每天她都不厌其烦,唠叨个不停。于是乎,我闭着眼睛也要先把灯打开,强打精神回答妈妈一声声的唠叨。不起来,赖在被窝里,也得抓紧时间穿衣服。妈妈的唠叨真烦人!可仔细想想,若没有这些唠叨,我又怎会准时告别甜美的梦乡?……《妈妈的唠叨 》 d.铺陈事例,巧妙点题(话题作文常用此法)

选择是难的,更何况是心灵的选择。高渐离为了荆轲,他选择了死;马本斋的母亲为了革命,她选择了牺牲;祝英台为了真挚的爱情,她选择了化蝶。在这友情、亲情与爱情之间的选择,他们是这样做的——(《生死之间》)

e、对称开篇,整齐明快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奉献》)f..妙引诗词名句,凸显底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李后主的感悟;‚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的感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徐志摩的不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又是苏东坡的坦荡……(《美丽的离别》)

三、抒情议论,情感导入式

用几句简要的议论、饱含深情的笔墨来作文章的开头,或感染读者,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

1.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西天的浮云就会牵动我心灵的翅膀,引着我纷乱的思绪飞翔到那浩渺遥远的地方,去寻找爸爸……

爸,您能看见我吗?您孑然一身,飘荡在天国,能照顾好自己吗?姐姐、哥哥和我现在都好,家中只是难为了妈妈。《爸爸,我对您说……》

作者真情的倾诉,把读者带入了作者的情感世界,为文章营造了一种凄婉悲凉的气氛。让读者跟着作者的思绪去品味失去爸爸后妈妈的艰辛、妈妈的坚强、妈妈的孤独,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2.爷爷,你是我最爱的亲人。我的童年是在您那边度过的。是您拉着我的手,教会我走路;是您使我从小就懂得不少道理。爷爷您是我幼年成长的拐杖。《爷爷》

四、设置悬念,引人人胜式

设置悬念是故意留下疑团,以激发读者的心理期待的一种开头方法。开头设置悬念,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去思考,起到引人人胜的效果。如:

1.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天,那个烟雨蒙蒙的日子里那暖暖的笑容……

《那雨,那笑容》

那雨,那天,那笑容的特殊性在哪里?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2.挂钟不慌不忙,有节奏地走着,‚滴答,滴答……‛都快4点了,妈怎么还没回来? 《担心》 五.巧用题记,揭示题旨式

设置一个富有意蕴的题记,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题记对文章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它简洁,意味深长或富有哲理或文采飞扬.让人如食甘果,如饮冽泉.如:

小练习:分析下列开头使用了哪种方法

1.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无怨无悔,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2.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毅力。

3.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有大狗,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让他各自用上帝给他的声音。人,最要紧的是看重自己。

4.她叫王芊芊,我读初二时的班长,尽管我俩分别一年多了,但班长的轶事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有这样一位好班长》)

5.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它梳妆;新月上来了,群星为它做伴;春花开了,绿叶为它映衬;鸟儿鸣唱,蟋蟀为它拉琴……天地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爱的故事。(《关爱永远》)

6.‚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无拦的天空的荫蔽?‛每当我读到冰心老人讴歌母亲的这段话,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矮小瘦弱却独自一人挑负全家生活重任的母亲。(《母爱无边》)

结合上面所学知识给下列作文拟个开头,并说明你运用了哪种方法?

1、《 父爱如山》

2、《风雨同‚桌‛ 》

3、《清晰的面孔》

4、《善待痛苦》

5、《美丽的残缺》

6、《我说‚减负‛ 》

7、《‚好雨知时节‛》

作文结尾技巧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请看近年中考满分文的结尾技巧。

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旨(这种结尾法,适合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技巧二: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我们不需要守那些规矩,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让那陈旧的观念束缚着,不要随便改变自己,请记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选自福建省中考满分文《给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

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还可以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上面小作者真情呼唤,言为心声,表现了自己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第二段小作者言词急切,个性十足,表情达意毫无遮掩,向所有的同龄人发出了真情的呼唤,有力的突出了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憾。技巧三: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生活了吗?

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你看,在上面一段文字中,作者在结尾巧妙发问,引发读者思考,将文章的意蕴加以深化。体现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不同的评价造就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选自湖北省中考满分文《哈哈镜中的我》)

这段结尾针对老师的评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先用排比句的形式说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不必磨灭学生个性,最后再以问句结束,启示人们进行思考,深化了文章的内涵。技巧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5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更多的人可以读书,我必须放弃!(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选自四川内江中考满分文《创造美好的明天》)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这里列举几例分别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同学们应加以学习,此外,引用的范围可大些,如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技巧五:抒情议论,点明题旨

就是把感悟的东西用浅显明白的话解说出来。抒情议论都可。

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花样年华》)

这两段文字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技巧六: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

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己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选自湖北省仙桃市中考满分文《在阳光下成长》)

这段结尾突出阳光的作用,将阳光与成长结合在一起,暗示自己成长道路虽不平坦但充满阳光,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既照应了主旨,又显得情韵深厚。

技巧七: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这是与直述胸臆思维相反的一种技法,就是不把意思明白说出,蕴含在所描写的形象里。给读者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如《两颗蒲公英种子》便是:

种子老二孕育的新种子成熟了,它望着纷纷离己而去的子女,忽然想起了种子老大:‘哥哥在哪里‚它也像我一样落在草原上,这么快就生养了如此多的子女吗?‛

这里“纷纷离己而去的子女”“它也像我一样落在草原上,这么快就生养了如此多的子女”,一个是隐含话题“位置和价值”;二是隐含主旨:一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他的人生命运、生命价值也会不同。

技巧八:绘神特写,强化感受

就是巧妙地截取人物瞬间的神情,作点睛式的勾勒,让读者由此而窥见人物丰富复杂而又微妙的内心世界。安徽考生佳作《“什么?”——“是这样!”》:

‚铃铃铃……‛‚什么?考试结束了?‛我惊讶道。转念一想:‚对,是该这样!‛

让学生的记叙文亮起来 篇3

一、立足文本特色语言, 品言得言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其实, 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 一只眼睛注视思路, 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 得意又得言。”

1.抓传神词语, 品言得言。余秋雨先生在回读者熊泽民先生的信中说:“世间文字已经太多, 我们要带着对中国文字的恭敬, 认认真真地琢磨几遍, 才值得他人去读。”可见作家对词语的运用是仔细揣摩过的, 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也要带着对作者的恭敬引领学生对灵动的词语认认真真地琢磨几遍, 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如《乡下人家》中“……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 爬上屋檐”, 作者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乡下人爱种瓜的情景, “攀”用得特别传神。在教学中, 我用字理与学生分析理解“攀”字的用意, 作者为什么不用“爬”而用“攀”呢?我让学生观看“攀”字的古文图, 通过看图析解, 学生明白原来“攀”字下面是两只象形的手, 这个字表示两只手顺着旁边的树干努力向上爬的意思, “攀”字有一种向上的精神, 有一种动态美在里面, 比“爬”字更生动、形象。通过这样教学, 使学生对特色词语的形象有了直观的印象, 感受到了作者用字的准确、生动, 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 注意抓住关键词品读咀嚼, 这些意象会逐渐进入到学生的语言仓库中, 真正实现得言。

2.抓特色句子, 品言识形。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 内涵只有有心人得之, 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因此, 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揣摩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比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如《慈母情深》中有这样的句子:“背直起来了, 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 我的母亲。褐色口罩上方, 一对眼睛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我的母亲。”这句话将“我的母亲”放在每个动作的后面, 整齐匀称又富有节奏韵律。我让学生思考: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写出这个意思呢?我出示学生平时习惯写的句子“母亲的背直起来了, 转过身来了, 褐色的口罩上方, 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看着我”。我让他们对比读一读。学生很快明白, 句子通过一而再重复“我的母亲”, 更能突出母亲的辛劳、母亲的爱, 更有感染力。这样, 学生领悟到特色句子的表达技巧, 实现了识形。

二、关注文本特色语言, 习言得言

练笔比日记更有针对性, 比作文更能激发学生写的欲望与激情。所以要指导学生把作文语言写得精彩, 应该把指导做得细一点, 步子迈得小一些。

1.写细致之言。灵动的文字总缺不了细致的描写。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 “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这句话如果是我们的学生写出来就是“他挖了很久”。在教学时, 我先让学生观察这句话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用不断加强的语气来读这句话。通过观察与朗读, 学生明白这些不断递增的数字使语气不断增强, 显示了父亲高大的形象。然后我让学生用如此的方法扩写“他等了很久”这句话, 学生马上说出很多句子。有的说:“我等了10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50分钟, 汽车还没有来。”有的说:“时间过了一天, 三天, 半个月, 一个月, 他还没有收到来信。”这样的练笔, 学生准确、形象地掌握了细致描写的方法。

2.习特别句式。学生作文干瘪的主要原因是文章句子太平淡, 没有起伏。有人做过统计, 作家余秋雨先生的文章, 每三句就有一句精彩的句子。对于小学生来说, 虽然没有必要达到这个境界, 但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引导。如《慈母情深》中, “母亲说完, 立刻又坐了下去, 立刻又弯曲了背, 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 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一连串的动作描写, 四个“立刻”的连用, 让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母亲的辛劳与生活的艰辛。在教学时, 我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句式, 用上四个“时而”说老师上课的情形。这样的练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特色语言表达的技巧, 久而久之, 学生会逐步形成大家风范。

3.学修辞添彩。在一篇文章中, 能用几个甚至一个恰当的修辞就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如《花钟》第1自然段:“凌晨四点,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 艳丽的蔷薇花开了笑脸;七点, 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 午时花开了……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这段话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各种花开的时间与特点。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体会写作手法后, 出示语境“梨花开了”“荷花开了”“菊花开了”, 让学生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这几种花开的时间与特点, 学生们很快学会了表达的方法。如“十二月, 梨花在寒冬中睁开了眼睛”“夏天, 荷花张开了笑脸”“秋天, 菊花舒展优美的身姿”。这样的练习激活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使文本语言转化为个性的语言。

4.练幽默情趣。幽默能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如《猫》中, “可是它又那么勇猛, 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 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还有,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 “我小时候的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 也是又高又直, 到后来, 碰了几次壁, 就把鼻子碰扁了”。这些句子, 平实中显幽默, 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体会句子的幽默点, 在平时的写作中, 我要求学生多用些幽默的语言。

5.仿特色结构。学生表达无序也是现在学生作文的通病之一, 抓住教材中的段式进行指导, 有利于学生把握语言的规律。如《泉水》中, 课文第2~4自然段结构相仿, 写出了泉水多、清、甜的特点, 在教学时, 我这样引导学生:作者是怎么写这几段的呢?先写什么, 然后写什么?让学生读懂构段的方法后, 紧接着, 我提供图片, 让学生仿写一段结构相似的话。

这样, 通过迁移式练笔, 使学生的语言积累得到了有效的运用, 这种仿中有创的练习, 使学生发展了思维, 实践了语言, 创造了语言。

三、关注文本标点符号, 练特色表达

标点符号也是一种语言, 正确、生动、灵活运用标点符号, 能让文章增色不少。如《穷人》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 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嗯, 揍我一顿也好!”托尔斯泰用了4个问号, 6个省略号, 3个感叹号, 表达了桑娜犹豫、自责、紧张的内心。教学时, 我先让学生读这些句子, 看看发现了什么。再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最后我让学生用上省略号、感叹号、问号写一段自己心情复杂时的句子。通过练笔, 学生领悟到用标点符号的作用不仅仅是停顿, 还可以增强语气, 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如何让简历亮起来 篇4

1.专业比院校重要

除了少量有招聘校园精英传统的企业以外,在大部分的人事主管眼中,所学的专业要比所毕业的院校更为重要。作为招聘者,当然希望能找到专业对口的求职者。所谓专业对口,就是求职者在大学校园里所攻读的专业和我们所招聘的职位相一致。例如,招聘工程师岗位,就要求求职者必须是大学相关专业理科毕业的,基本不可能会招聘一个文科毕业的求职者。

相反,毕业院校的排名,是一流名校还是普通院校,重要但不是那么重要。只要专业是一样的,差别之处最终还是取决于人本身。在富有经验的HR眼中,院校只反映你的过去―――也许你的成绩很好,读了名校,但这也只反映你读书很好而已,和你的工作能力没有丝毫的关系。而作为企业,更看中的是你能否适应公司的工作岗位,是否具备工作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这更多是由人的性格、处事风格决定的。甚至更过一些,有些名校毕业生在简历中过于倚重自己的名校光环,反而个人实力平平(例如是否有社会实践、是否有实习经历、是否曾担任校内学生工作等等),那么他很有可能败给一个综合素质高的普通高校毕业生。

2.技能证书和获奖证书

对于职场新鲜人来说,如果在校期间,能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相关企业或工作岗位的实习经验,那么你所做的工作内容、做出的成绩、自己的心得体会等,都应当是简历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如果有可能,附上对方单位提供的实习证明更好。

但话说回来,毕竟不是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完成大学课程的同时,还有余力去参加太多类型的实践或实习工作的。专业资格证书、获奖证书此时就多多益善了。不要小看了篮球获奖、演唱比赛夺冠之类的证书,有些单位在招聘人的时候,还是颇为看重求职者是否多才多艺的,运动、文艺这样的“软实力”,在其他专业技能同等的情况下,绝对会为你加分。

资深职场人

基本上,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就可以归入职场资深一族了。但其实,通过投简历而非猎头、其他人脉资源介绍等方式来跳槽、寻找新工作机会的人,在职场中也还算不上是特别高阶的。那么同样,对这类人群来说,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住人的简历也非常重要。

1.工作经验,细节取胜

不要仅仅简单地抄写招聘广告中关于工作性质描写的条条框框。人事主管们最感兴趣的是你近年来的工作经历,所以请把重点突出在最近和最相关的工作经历上。

为了说明这些经历给你带来的经验、心得、人脉,你需要的不是简单地列出你的工作职位。可以用bulletpoints的形式,阐述你的具体职责,描述你的工作内容(以显示与当前这份工作的相关性),突出你所完成的特殊贡献,比如业绩增长百分比、客户增加数,赢取的奖励等(以显示你的个人能力及过去的成绩)。记住描述要一目了然,清晰且不乏细节。

2.不留空白,不找借口

简历中如果出现太频繁的跳槽经历,或者每份工作的在职时间太短(两年以下为“短”),那么除非有非常充分的理由或者每个新东家都是如微软、宝洁等级别的大公司,否则会让对方严重质疑求职者的稳定性。同样的,个人经历之中若出现大段的留白,无论你的解释是“出国深造”,还是“旅行”,又或者是“全职妈妈”,这都会成为人事部门比较忌讳的一段经历。

对于这些情况,从长远来说,应当对自己有职业规划,尽量不要用跳槽来解决事业不顺利的问题。而眼前就简历而言,太短的工作经历(半年或以下),不妨干脆略去不写(适当拉长前后两份工作的时间,补上这个空白期,对简历做适度美化)。与申请职位相关的工作经历,则尽量详细描述,占主要篇幅,让HR把焦点集中到你的优势领域。

至于跳槽的理由,不要用“老板能力差”或“薪资不理想”这样负面的理由,而是从双方的契合度、职业发展的匹配度等方面,去表现自己的进取心和积极性。

所有职场人

无论对于哪一类人群来说,在制作简历的时候,都有一些共通的轨迹可循。

1.简单明了

一份好的简历,首先应该包含这几个基本要素:年龄、性别、学历、联系方式;工作经验的诠释,如工作时间、负责过的项目等;如果能够针对性地提一下对该份工作的求职意向,证明你并不是漫天撒网一样随意海投简历,而是相当认真地对待这一份申请的,那么就更好了。

但是要知道,成千上万份简历,要先通过人事专员的筛选,才会到达人事经理的手中。一般情况下,简历的长度以A4纸一页为限(***明、技能证书、近照等应另设附页,不应和简历混为一谈),以能让人在十秒钟内看完所有重要信息为标准。简历越长,被认真阅读的可能性越小。高端人才有时可准备两页以上的简历,但也需要在简历的开头部分有资历概述。

另外,在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简历的时候,仔细排版后,应在正文和附件两处都能被阅读。如果在招聘信息上对方单位写上了通信地址,那么在发送求职邮件的时候,另外邮寄一封纸质信件到公司。这样的做法,证明你有足够的求职热情,有机会格外受到人事部门的青睐。

2.真实可信

简历中,一定要如实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因为,作为招聘者,会从各个方面去验证你所说的话。更不要试图编造工作经历或者业绩,谎言不会让你走得太远。许多大公司(尤其是外企)在提供OFFER前会根据简历和相关资料进行背景调查(例如要求你写上工作经历的证明人,提供联系方式等等)。即便你的简历经过了第一步筛选,伪造的经历在后续的面试过程中,也绝对经不起富有经验的人事主管的推敲和追问。

当然,真实性并非意味着把缺点及不足和盘托出,你可以选择突出哪些内容或忽略哪些内容,例如把一次团队工作中,同伴的收获也可以成为你自己的心得―――只要你确定,你了解过程中的所有细节。

此外,不要为了追求个性化而太过特立独行,别人用word你用PPT,别人附上证书你偏附上视频什么的―――除非你申请的就是个要求特立独行的工作,否则画蛇添足的危险性更大。

如何温暖你的简历

第一招:选一张微笑的工作照。

微笑是最善的亲近。因此,选一张微笑的工作照,即使相貌一般,也能提亮你的气质,让人心情愉悦,愿意接纳。同时,照片一定要注意清晰,背景干净,并根据应聘行业或岗位的风格特点选择相应的照片,大多数行业或职位选择工作照都是最保险的选择,不防一试。

第二招:写一段个人点评放到工作信息条目前。

简历里的信息量比较大,如何让招聘专员快速锁定自己,技巧就是把个人点评突出来,放在工作信息条目前,一方面有利于招聘专员抓取你的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也从心理上更为亲和的向对方推销了自己,为自己增加印象分。

第三招:挑一些关键词并一定要加重它!

让学生的记叙文亮起来 篇5

关键词:灰色学生,教师关注,生物教学

一般而言, 大多数老师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处于“两端”的学生身上, 这样就导致处于中间层的学生缺少必要的关注, 让他们变成了班级中毫不起眼的“灰色学生”。这些学生难道真的是灰色的吗?事实并非如此。只要留心观察, 我们会发现他们身上有着很多教师所不了解的亮点。据笔者观察, 在班级中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非常专注自己的学习, 这就导致他们往往兴趣点较少, 知识面较窄, 对于集体的关心也明显不足。而“灰色学生”则不太一样, 他们不会把全部精力投放到学习上, 而且可能会有各种家长和教师认为是“不务正业”的爱好, 恰恰是这些爱好使得他们的知识面较为广泛, 并且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关心同学和集体。他们之所以在班级中表现得碌碌无为, 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认可。他们缺少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施展才华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要从态度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给予这些“灰色学生”更多的关注。进入高中以后, 生物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这个时候学生很容易出现分化, 教师及时加强对“灰色学生”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 教师要给“灰色学生”更多情感上的关注。进入青春期以后, 学生在心理上会变得更加成熟和敏感, 每个学生都渴望被他人尤其是来自教师的关注和肯定。笔者以前在每次考试结束以后都会找一些学生来谈心, 其中有那些成绩很好, 但此次考试发挥不太理想的学生, 也有一些成绩出现明显下滑的学生, 还有一些考得特差的学生, 但却很少找那些成绩上下浮动不大又很安静的学生来谈心, 每次给这些学生写评语的时候, 都是“成绩稳定, 仍需努力”之类的话。事实上, 笔者对这些学生的了解很少, 反思下来, 其实这是对此类学生的忽略和不公平。换个角度来看, 这些学生之所以总是表现得平平无奇, 与缺少教师的鼓励和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 这类学生一般基础都较好, 如果教师在平时再给予一些情感上的关注, 他们很容易进步。而教师如果忽略了, 有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 出现下滑现象。因此, 现在我已转变观念, 努力在心理上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再在平日多抽些时间与“灰色学生”进行交流,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发扬他们的优点, 效果显著。

其次,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针对“灰色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 分层教学理念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常规的分层教学往往都是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 分别是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而笔者认为这三个层次中都有一些性格外向, 表现突出的“亮色学生”和性格内向, 处于背景状态的“灰色学生”。所以我又再针对此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如我班有个不善言语的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 她在大多数学习的时候都表现得十分优异, 完全可以划入优等生行列, 但偏偏就有那么几个章节, 该生却掌握得很差, 尤其是涉及到遗传规律的部分, 更是感到异常吃力。而这种学生一般不会主动与同学交流更不会向老师请教, 所以我在遗传规律的复习中会再制定针对她的计划:如适合她的问题提问, 关注她学这部分知识的反应, 请哪些这部分知识学得好的学生主动帮助她等。这样, 有计划的实施后, 该生这部分知识进步显著。更可喜的是, 她还逐渐会去帮助他人学习其他章节的知识了。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要时刻掌握每个学生的信息,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想办法帮他们找出问题, 解决问题, 促进他们更上一层楼。

最后,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给“灰色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一般来说,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总是喜欢提问那些成绩很好或者表现较为活跃的学生, 偶尔教师也会提问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 目的是为了提醒该类学生认真听课, 不要在下面开小差, 而对于中规中矩听课记笔记, 又不愿意主动发言的学生, 教师却很少提问到。试想一下, 坐在课堂下面看似很安静的学生, 他们真的没有表达的欲望吗?他们真的没有什么想法吗?恐怕事实并不是如此。作为教师, 要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多给这些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例如,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 有很多学生分组实验的机会, 在以往我都会让一些成绩优异, 表达能力强或者成绩较差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当组长, 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如今, 为了让“灰色学生”也有机会展现自己, 我在分配实验任务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向那些成绩平平, 且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那里倾斜, 几次实践下来, 笔者发现, 这些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操作规范, 程序严谨, 表现越来越好。再如我们有个原来生物整体成绩较差, 不太自信, 沉默寡言的学生, 他的遗传系谱图的知识却学得特好, 我多次让其他学生向他请教, 鼓励他讲给其他学生听, 他看到自己的小成功后又去努力学习生物其他部分的知识, 成绩进步较大。这就是教师关注, 同学互助所产生的好的效果。

总之, 作为教师, 我们要明白“灰色学生”并不应当是灰色的, 在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发现去学习的闪光点, 因此我们一定要给予“灰色学生”更多的关注, 让他们能够真正的闪闪发光。

参考文献

[1]张云.关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灰色学生”[J].新课程·中学, 2012年第9期.

[2]章剑和.关注“灰色学生”[J].教育文汇, 2002年03期.

让新闻的“眼睛”亮起来 篇6

一、揭示新闻内容, 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

新闻标题能用最精炼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事实报告给读者, 这就是它的提示功能, 是一种事先的预告。读者读报有这样的心态:认为有价值的信息, 编辑一定会写进标题之中, 如果这条标题很一般, 内容想来也不会精彩。如:

鞍山市清理侵犯公益性文教场所的商业活动 (引题)

不能容忍在烈士头上跳舞 (正题)

这个标题精当地概括出了新闻的主题:鞍山市清理公益性文化和教育场所中的娱乐、营业活动, 关闭了在烈士纪念馆内的一家娱乐健身场所, 义正辞严地揭示了“不能容忍在烈士头上跳舞”的观念, 引导人们思考物质文明的繁荣是否要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的严肃问题。标题直接反映该消息重大的主题, 切中时弊。

二、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论, 渗透着编辑记者的观点、倾向和感情。

所谓评论功能, 就是标题在提示事实的同时, 进一步揭示新闻的本质, 指导读者了解新闻的意义, 分辨新闻价值的大小, 借此表明编辑记者的态度和立场。如:

北京永定门小学少先队员利用课余时间到天坛公园擦去一些游客在回音壁上留下的不文明痕迹, 报纸以《多可爱的红领巾多可憎的“留名者”》为题, 热情赞扬了少先队员的美德, 倡导了文明新风。

三、吸引读者, 增强新闻的阅读率。

标题的表现形式是否生动优美, 也是能否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在表现同样内容的情况下, 标题字句简单、浅易的, 比复杂、艰涩的吸引力大;具体形象的, 比抽象概括的吸引力大;具有广泛兴趣的, 比专业性强的吸引力大。如:

有一年四川下了场好雪, 报纸以《巴山蜀水瑞雪纷飞》为题, 勾勒出一幅具有诗情画意的雪景, 这无疑要比只说“四川下雪”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 要想让标题为新闻增辉添色, 吸引读者一路看完, 就必须体现出以上的作用。那么, 如何让标题画龙点睛呢?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准确、鲜明、简洁。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标题时要非常确切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 标题中对事物的判断要在消息中找到充分的依据, 绝不能出现题文不符、题不对文、二者完全脱节的情况;观点突出, 明确地表示倾向, 爱憎分明, 一针见血地把问题的关键揭示出来, 标出新意;言简意赅, 能用一个字, 决不用两个字。

诚然, 一条精彩的标题只是揭示出新闻事实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让新闻的“眼睛”亮起来, 还应该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 标题还应该力求生动、新颖, 也就是将标题做得有生气、有趣味、有新鲜感, 最好带点文采。通常可以使用比喻、对偶、对比、借代、排比、拟人、感叹、回文、双关等修辞手法, 或运用谚语、成语、古典诗词等, 让标题生动起来。还可妙用诙谐幽默的语言, 使标题通俗风趣, 让受众赏心悦目, 回味悠长, 产生强烈的观看意愿。

1. 比喻, 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

去说明和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化抽象为具体, 变枯燥为生动。如:“天价纱布”暴露出制度伤口之大

踢了十三年的“皮球”进了门

集装箱“蜗居”强制清除

2. 比拟,

借助想象力, 把物写成人或把人写成物。如:

挡了信号灯, 绿化树盼“剪发”

山鸡“带路”捡到一棵灵芝

3. 排比, 以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

语气一贯的三个以上的并列词句, 表达同一性质、同一范围的内容, 以达到集中说理、充分抒情的目的。如:

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单位建文明城市

4. 对比, 利用纵比、横比、表扬、

批评等形成鲜明对比。如:

狗咬人——没事, 人咬狗——罚款

玩具论斤卖质量难“够秤”

5. 谐音, 通过音同、意不同的字词,

从一层意思推论到另一层意思。如:

有“礼”走遍天下

游客海边“与浪共舞”

6. 双关, 使一语具有两重含义。弦外有音,

使标题生动并富幽默感。如:

有欺诈怎“安然”无诚信“安达信”

难怪总“卡”车限高桥真有问题

7. 衬托, 使相互排斥的事物相互映衬,

增强语言的鲜明性。如:

老师随意缺课学生回家自修家长困惑—— (引题)

上课咋也“缺斤少两” (主题)

太阳能路灯有人安缺人管 (主题)

15盏灯刚换了一年就瞎了7盏身价比普通路灯高出两三倍 (副题)

8. 感叹, 运用感叹句把深沉的思想或强烈的感情,

用一种呼声或类似于呼声的词句表达出来, 可以加重语气, 如:

跑!跑!跑! (正)

东北敌军官兵纷纷跑到解放区来 (副)

9. 回文, 也叫顶针, 将前一句尾部与后一句头部的词语颠倒重复, 富有回环往复的情趣, 以趣取胜,

吸引读者。如:

不交房子摘帽子摘了帽子还得交房子

人才开创事业事业造就人才

1 0. 反复, 就是为了强化一种思想感情,

加深读者印象, 将标题中的单词或词语重叠使用, 增强效果。如:

化肥, 化肥, 你在哪里?

农民:空等几天无半两

贩子:运了一车又一车

干部:送了一包又一包

用心对标让员工的眼睛亮起来 篇7

面对成绩, 城郊供电所所长郭虎年道出了心里话:“多年来, 城郊供电所坚持不懈开展台区同业对标, 助推综合管理水平直线上升, 在提炼班组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等工作的亮点上下功夫, 要求员工珍惜岗位, 努力工作, 精益求精, 为供电所管理贡献力量, 体现自身职业生涯规划。”

标准化建设工程开展以来, 该所坚持同业对标, 丰富其内涵和外延。开展指标对比分析, 明确差距, 寻找能够为自己所用的最佳管理实践, 实现了绩效的良性循环。通过围绕“现状分析、选定标杆、对标比较、最佳实践、持续改进”5个阶段, 找出供电所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 持续开展同业对标, 提升各项管理水平。

2014年, 城郊供电所结合“夯实基础、提升管理”活动, 按照新的同业对标指标体系, 对供电所台区同业对标工作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修订了《城郊供电所台区同业对标管理办法》和《城郊供电所同业对标指标体系》, 建立健全每周指标动态跟踪、月度同业对标情况分析、季度重点工作通报等机制, 全面开展同业对标业绩指标和绩效管理指标的“争优夺标”竞赛。设置了涵盖基础管理、安全生产、营销管理、优质服务和农网改造升级等的业绩指标, 每月将工作任务量化于指标评价体系, 并在次月8号生产例会上将上月实施业绩对标和管理对标竞赛的结果进行排名并予以公示, 同全员绩效奖金挂钩, 以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月度竞赛结果确定生产组、营销组、服务组的专业排名, 选树月度业绩或管理对标“标杆”。让台区责任人找出自身管理“短板”。对于排名落后的台区责任人, 由供电所所长、专业组长和标杆台区责任人进行具体、全面的督导检查, 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明确改进方向和目标, 帮助其制定整改计划, 全面落实各项对标工作, 拓展对标深度, 推进管理创新, 促进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在所容所貌方面, 该所针对硬件设施差、员工宿舍管理薄弱的现状, 对进出办公区的道路进行了硬化, 对企业文化墙进行更新更换, 组织全所员工对宿舍进行现场检查评比。该所的所容所貌在公司的排名榜上, 位次有了明显提高。

该所从对标小指标的源头抓起, 加强各个专业的管理与提升, 加强对权重大的指标、失分多的指标诊断分析, 有针对性制定提升计划, 立足长远, 分步实施, 稳步推进。

点燃探索火花, 让课堂亮起来 篇8

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 有这样的一句话, “四周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在课前备课时, 我觉得这句话如果让学生单从表面理解, 一定会“离题万里”, 故在教案设计时特别作个批注。果不其然, 当学生读到“四周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句时, 有个学生举手问:“老师, ‘碰壁’是什么意思?”我没急着回答, 而是笑着对大家说:“问得好, ‘碰壁’是什么意思呢?我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这一问,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课堂掀起了议论热潮:

生:我从字典中了解到:“碰壁”比喻遇到严重阻碍或受到拒绝, 事情行不通或办不成。

师:鲁迅为什么“碰壁”?

生:因为鲁迅喜欢看书写文章, 眼睛近视了, 所以碰壁。

生:因为鲁迅年纪大了, 周围一片漆黑, 眼睛看不清, 所以碰壁。

生:因为那个时候, 晚上没有路灯, 不像现在的晚上灯火辉煌。

……

看着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我适时地出示课件, 用课件展示鲁迅先生的生活环境———鲁迅生活在战乱年代, 他所写的文章大多是揭露反动统治者的丑陋面目, 号召民众奋起战争。他的笔就像锋利的匕首, 深深刺入敌人的心脏。反动派非常惧怕他, 限制他发表文章, 还处处迫害追杀他。在这种形式下, 鲁迅先生巧妙地和敌人展开斗争。他的文章, 尤其是写的杂文, 像一把把锋利的刀直插敌人的心脏……学生联系这个资料, 反复诵读句子, 茅塞顿开:

生:因为反动派想要抓捕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所以“碰壁”。

生:因为旧中国的政治腐败, “四周黑洞洞”的就是指当时的社会黑暗, 鲁迅先生办事不容易, 生命有危险, 所以叫“碰壁”。

师:是啊, 这句话是鲁迅先生十分风趣的说法──“四周围黑洞洞的”指旧社会的黑暗, “碰壁”指革命者受到敌人的迫害和追杀。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鲁迅明明知道自己时时都会遭到迫害, 却还这样说, 反映了鲁迅先生……

生:非常幽默。

生:用乐观的态度同黑暗势力作斗争。

师:真是纸上得来真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来大家对这句话的理解非常到位, (我又顺势引导) 那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 有没有“碰壁”的故事?

学生畅所欲言, 思维的闸门一下开了。举出了生活中各种“碰壁”的事例:如找工作的时候有碰壁的时候;追求自己的梦想, 不能实现有时碰壁;有时写作文觉得自己写得很完美, 但不被选用, 觉得是碰壁了等等……

评析与反思

语文教学一方面要舍得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动笔、去实践;另一方面应跳出传统的语文教学框架的束缚, 组织学生主动感悟、大胆质疑、自主发现、主动交流。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以前在推敲关键词语或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教学中,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 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直接提出, 然后按照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让学生去套。含义深刻的句子我就把意思抄写在黑板报上, 形成统一答案让学生抄写后背下来。表面上学生好象整体掌握了, 但在实际操作或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学生推敲重点词的能力和感悟句子意思的能力显得很薄弱, 思维能力空间窄小。

巧妙导学,让语文课堂亮起来 篇9

然而, 过犹不及的是有些学校规定教师讲课不许超过几分钟, 否则该课就会被评定为不合格。笔者以为, 学生固然是学习的主体, 但教师的引导依然不可少。近年来, 笔者尝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导学, 教学效果较好, 深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有了教师的巧妙导学,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更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巧妙导学, 可以让语文课堂亮起来。那么, 何时进行导学以及如何导学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一.新课导入开头处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的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 如用故事或谜语导入、现场激疑激趣导入、借助多媒体用图片或音乐导入、由大家关注的新闻热点导入、由以前学过的课文导入……但不管运用哪种方式, 目的是一样的, 那就是吸引学生,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授《观沧海》一课时, 我借助了多媒体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雄浑的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我相机导入:“同学们, 今天, 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曹操的一首乐府诗《观沧海》。首先, 请几位同学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曹操的印象。”接下来的整整一节课, 同学们都处在兴奋且投入的状态, 效果很好。又如, 教授《口技》时, 由人们对口技这门艺术的评价导入:“一张口, 两三件道具, 四方宾客, 听得五体投地、六神无主, 心里七上八下, 好似九死一生, 真乃十全十美。大家猜猜看, 这段话是对何种艺术表演形式的评价? (学生齐声回答‘口技’) 对, 今天, 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场精彩的听觉盛宴——《口技》。”同学们一下子瞪大了好奇和期待的眼睛急切地等待新课的开始。由上两例可以看出, 一节课的导入成功与否对于整堂课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导入语要精练、设计要巧妙, 切忌啰嗦冗长、故弄玄虚。否则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 进而影响整节课的效果。

二.中间环节过渡处

一节课往往由几个环节组成。精心设计各个环节的衔接, 或是现场生成巧妙的过渡语, 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无痕地成为一个整体。也许有人会说, 有这必要吗?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出来, 学生不就自然而然地去思考回答吗?其实不然, 当学生尚处于对上一环节的内容消化吸收时, 教师紧接着很突兀地抛一个新的问题, 来不及“切换”的思维, 一定不会让你等来满意的结果。反之则会事半功倍。笔者教授《观沧海》一课时, 在“初读全诗”、“听朗读录音”、“介绍背景”这三个环节之间, 分别加上了这样的导学语, 它们是“同学们刚才初读了全诗, 下面我们听一下朗读录音, 听听录音里是怎样朗读的”。“同学们, 听完录音, 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如此壮丽、气势恢宏的诗篇的呢?”如此, 几个看起来互不搭界的板块就被导学语巧妙地衔接起来, 既显示了教学环节的无痕递进, 也更具条理性,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出现问题卡壳处

课堂上, 学生无法理解老师提问的意图, 导致无法回答或是理解有偏差答非所问, 出现教学卡壳的现象并不鲜见。适时、巧妙的导学往往能化解学生无法回答问题的尴尬, 引导他们打开新的思路, 起到启发、点拨思维的作用, 让学生产生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的感觉。教授《天上的街市》一课, 当笔者提问这首诗中哪些内容是运用了联想、哪些内容是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时, 50%的同学说对了, 但有人说都是联想, 也有人说都是想象, 还有的同学正好说反了。我没有从专业术语的角度, 将“联想”和“想象”的定义说给学生听。而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适时导学——“请大家听老师举两个例子。第一, 假如今晚是八月十五, 我由今晚又圆又亮的月亮想到了去年的今日全家人团聚的情形, 我说这里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第二, 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 梦见在座的同学们两年后都考取了理想的高中, 我说这是想象。请大家分析一下这两例的不同之处。”沉默不到三十秒, 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 我叫了一个平时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 他说:“第一个例子是由‘什么’想到‘什么’, 两者有关联, 所以是联想;而第二个例子中想的内容似乎不受限制, 只要合情理就行, 我认为是想象。”说得多好啊!接着, 同学们顺利成章地区分出了诗中何处运用了联想, 何处运用了想象。这样的导学是成功的, 这样的记忆是深刻的, 由此获得的知识也是难忘的。

四.向外拓展延伸处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意思是说, 教学中除了教材, 我们尚需要向教材以外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时, 导学得巧妙, 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向纵深。教授诗歌《在山的那边》时, 学生已经演读全诗完毕, 但笔者不满足于学生会读甚至会背, 很希望学生能从这首诗中获得点什么。于是, 在学生声情并茂地演读之后, 我这样引导他们:“同学们个性化的演读让老师也浮想联翩了:在山的那边, 有一望无际的大海;在山的那边, 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在山的那边, 有鳞次栉比的大厦;在山的那边, 有太多太多……那些就是心中的大海呀!同学们, 能否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读完这首诗后所受到的启发呢?”结果,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畅所欲言, 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人生就像是翻大山,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经历种种困难, 只有战胜困难的大山, 才能到达胜利的海洋, 也许在翻山的过程中会经历失败, 但是我们应该坚持不懈。”有的学生说:“除非你住在海边, 否则, 要想看见波澜壮阔的大海, 就必然要经过长途跋涉, 翻越一座座崇山峻岭。其实人们心中都有一片海, 它的名字叫理想。只有那些在勤奋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的人, 一路向前, 才见到了波澜壮阔的海洋。只有实现了理想, 实现了人生价值的生命才是没有遗憾的生命。”……如此, 巧妙的一个导学, 让拓展延伸成为这节语文课一个耀眼的亮点。

五.收束全文深化处

上一篇:盈余管理监管下一篇:空间的嬗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