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管理

2024-09-25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管理(精选10篇)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管理 篇1

小学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其注重以事件凸显人物的性格品质,重点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眼神)、神态等,开头结尾前后呼应,开篇引人入胜,等等。那么如何写好记叙文呢?

一、拟题是关键。

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1)精练。指标题字数恰当。(2)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3)新颖。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4)生动。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富有情趣。(5)含义深刻。指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

二、立意妥善至关重要。

拟题、审题完毕,就要根据题目要求妥善立意了。所谓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主旨。在记叙文中,“立意”是文章通过写人记事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在议论文中,“立意”指的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编写提纲。

编写提纲的过程实际就是理清思路、安排材料、组织结构的过程。在文章的中心确定下来之后,就要考虑选用哪些材料,怎样组织材料,怎样结构全文。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编写提纲。就像画竹子之前要胸中有样一样,写作之前要先给文章搭个架子,把审题、立意、构思中落实下来的东西用文字条陈出来。提纲要确实反映自己的思路,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点。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提纲有不当之处,还可进一步修改。至于文章细部的安排,可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落实。由于文体的不同,提纲的写法也应有所区别。但编写提纲有一些常见的格式,如记叙文可以按时间、空间的顺序或事件发展的过程来编写。

四、写作过程是重点。

1. 开头和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都可以用在应试作文上。不管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切忌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切忌开篇松散,占去大量的篇幅,虎头豹尾是亮点。

2. 行文内容讲究“猪肚”。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所以,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而是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变化。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是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每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4)记叙要围绕中心安排,详略得当。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5)过渡自然紧密衔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否则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

另外,行文中还要注意语言表达,准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清楚工整,不写错别字。注意掌握时间,限制字数。

五、文章写完以后,一定要检查修改。

修改文章,原则上应从思想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进行,但考试作文在写完后不可能有时间做大的调整、改动,所以,修改的重点应是文面上的问题。对漏字、错字、别字、病句等毛病,要及时纠正,使其减少到最低限度,以期避免不应有的损失。修改的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是“默读”,即逐字逐句读下去,发现问题随时修改。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管理 篇2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技巧

1.扣紧主题,选材合理

文章再好,写跑题也是一分不值,中学阶段,尤其到了高中材料作文成为了主流,虽然说有了一定的选题、选材空间,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很多学生都曾进过“跑题”的误区。其实,很多学生一开始还围绕着主题写,写着写着兴致一来,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写了,越写越偏离主题,最后拉都拉不回来。

2.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在列作文提纲的时候,就应该要考虑各段的详略,如何事事详述不仅字数过多,而且突出不了重点,如果事事都一笔带过,容易写成流水账。因此,在写文章的时候就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这样比例平衡,又能突出主题。比如:详写的时候,把事件发生的环境、人物的表情、语态都做描写,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

3.真情实感,起承转合

记叙文一定要有情感表达,不能单纯的写“我好郁闷”“我好开心”,这种表达反而打动不了读者,很多人被朱自清的《背影》所打动,原因就是《背影》是真情的流露,父子间的真情实感打动了千万读者。文章并不仅仅是父亲爱孩子这么简单,而是有起伏、变化,对于情感细节的处理会让文章更丰富、人物形象更立体。

4,少写对话,多写故事

如果一篇文章总是“他说怎样怎样”“我说如何如何”就变成了剧本,记叙文更多的是对事情的叙述,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故事发展总是要有人交流,但是,在文章中如果照搬,就会让文章的色彩大打折扣。当然这点不能绝对化,精彩的对话也会提升文章的质量,所以,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酌情处理。

语文成绩的三大技巧

第一,提高阅读能力

1、善于用模板

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首先要清楚文章的结构、段落,总结中心思想,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归纳段落大意的常用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记叙文:叙述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抒发了/流露出……之情。

说明文:通过对人物/景物/物品等的描写,表达了/刻画了/抒发了……之情。

议论文:通过对……的议论/评论,意在说明……道理;通过……写作手法,来阐述……道理;通过……例子,来佐证……观点。

2、审清题干

很多学生容易审题不清,这在语文考试中常常会遇到,其中,一大部分同学是因为只读一遍题干就草草作答,所以,题干一定要多读几遍。

当然,语文考试中题干也会给我们一些提示,大家一定要善于抓住这点,确定答题思路,比如:描写某种物品的特性时,可以拿另一种物品来对比、衬托,这样就能很好的契合题意。

第二,提高写作能力

1、列提纲:要养成写作前,构思、列提纲的习惯。考场上,因为时间紧,很多学生不列提纲,这样写作文,只会让作文无结构、无思想、无主题,这种“三无作文”怎么能拿高分呢?因此,不论时间多紧,都要构建出文章的核心思想和大体结构,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引起共鸣。

2、会仿写:仿写并非照搬照抄,而是根据被仿对象文章的思想脉络、写作手法来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仿写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这就像舞台上的演员,模仿动物行走、模仿某一部电影、模仿某一个人,其目的就是锤炼自己的表演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仿写就是这一个道理,因此,对于仿写大家一定要抱着学习的态度,不能嗤之以鼻。

3、勤练笔:“熟能生巧”的道理大家都懂,如果每天坚持一篇高质量日记,积累下来,一定能有效提升写作水平,可是,谁能坚持这样做呢?我相信没有多少人能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写日记,因此,作文好的学生也是凤毛麟角。所以,勤练是写好作文的必经之路。

第三,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阅读、写作等综合水平的体现,平时学校里的演讲、国旗下讲话、朗读比赛,都在有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除了要积极参与这类活动以外,还要多留意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网络社评等,这样在不断的积累中,就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教学略谈 篇3

一、加强扩展语句的训练,丰富句子内涵

“扩展语句”,就是把结构简单、内容贫乏、表达欠具体、描写欠生动的句子或一种简单的情景,通过增加一些词句,使其内容更丰富、更充实,使其表达更形象、更具体、更生动,给人以感性的认识。作文中力求避免句子的主干式表达,应通过扩充定语、状语、补语等丰富句子内涵,使其枝繁叶茂。 如:“阳光照着我的卧室,小鸟扇动翅膀,在树上鸣叫。”扩展为:“清晨,明媚的阳光柔柔地照着我的卧室,轻盈的小鸟翩翩地扇动着翅膀,在树上婉转地唱着歌。”原来全是主干式的表达,通过妙用形容词、修饰语、叠词等,几个词语的插入,声形俱现,文采大增。

二、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章文采

修辞是语言的催化剂,在记叙、描写、说明中运用恰当巧妙的修辞,不仅能增添文采,而且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荷塘月色》为什么能把月色下的荷塘描写得如仙境一般美丽?就是因为巧妙运用了修辞手法。荷叶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可以让人想象荷叶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点缀其间的白色的荷花又是形态各异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上“袅娜、羞涩”两个拟人化的词语,在作者的眼里荷花俨然已是仙子一般了。

三、借用流行歌词,凸现文章亮点

流行歌曲旋律清新明快 ,用词用语脍炙人口,表现了当代社会五彩斑斓的生活,有的歌词意蕴丰富,富含哲理,荡气回肠,魅力十足,若能将它引到作文中来,必将能开拓写作的新天地。借用歌词洗练的词句,不仅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在文章中运用能凸现文章的亮点,增强作品的时代感,使学生的文章能散发出清新的气息,容易和读者产生共鸣。

比如写以“生命”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引用周华健的《真心英雄》:“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写以“人生”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引用郑智化的《水手》:“在受人欺负的时候总是听见水手说,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写《老师》为内容的作文可以引用《老师你好》:“老师是学海的灯塔,学生是扬帆远航的舟,你引航舟行天下,笑看那顺流逆流 ,三尺讲台纵论奇偶,用一生激情燃烧,点亮学子智慧明眸啊!老师你好,老师你好,声声喊不够。老师你好,老师你好,人间真情你最温暖”。

歌曲是学生很容易接受的一种文化快餐,教师在培养学生爱好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意识的关注、吸取歌曲的精华,可作好分类,为将来的写作收集有用的素材,如能善借巧化,定能妙笔生花,写出创新之文。

四、灵活引用古诗词,增添文化意蕴

巧用古诗,能唤起读者美感的共鸣。古代诗句往往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语言优美,酣畅淋漓,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联想翩翩,在作文中适当地引用可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引用和化用充满文化韵味的古典诗词,打开思路,巧妙创设比喻,增添文采。比如,以“生命”为话题的作文,一个学生这样写到: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情怀;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伤感。围绕“生命”这一话题,引用几个著名文人和他们的经典名句构成一组排比,很好地阐释了“生命”的意义。文中的这几句诗都出自初中语文课本,可谓是信手拈来,得来全然不费功夫,但其中的效果不言而喻。

五、穿插描写,使行文生动

在记事中对人物、环境做适当的描写,虽然只是三言两语,却似神来之笔,为平淡的行文增添不少波澜。善于穿插描写,可以使文章“节奏明快”,莫怀戚的《散步》中,作者就是利用两处恰到好处的景物描写,从而使文章呈现出节奏清晰明快的特点。

第一段景物描写是在一家人刚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大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的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第二段景物描写则是在一家人走在乡野的小路上:“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黄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是一口波光粼粼的鱼塘。”这两段景物描写简洁精练,穿插于两个矛盾的解决的过程中,它们不仅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两幅非常优美的背景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对文章中人物的情感的表现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记叙中的景物描写,可以有烘托人物的心情、渲染一定的气氛、设置背景、深化主题和推动情节的发展等作用。

六、以议论、抒情画龙点睛,深化中心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管理 篇4

如此盲目随意、低效无趣的写作教学现状迫使我们思考:在作文教学中, 如何根据教学内容, 恰当地变换一下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热情呢?如何开发写作资源, 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写作环境, 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教学实践表明, 巧借微电影, 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水平。

电影、电视是社会传播面最广的艺术形式之一, 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语言方式、思维逻辑等。正如贝尔斯所言, “当代文化正变成一种影像文化, 而不是一种印刷 (或书写) 文化。”随着“微时代”的来临, 微电影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信息传播方式。微电影播放时间短、直观通俗、故事完整、情节紧凑、悬念迭出、主题深刻, 人们都喜爱看, 学生也不例外。如果微电影能为记叙文作文教学所用, 定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巧借微电影的创作特点, 来指导学生的记叙文写作。

一、巧借微电影的叙事特点, 巧妙安排记叙文的情节结构

文学与影视相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 写作和影视之间有着不少相通之处。“拍什么”和“写什么”, “怎么拍”和“怎么写”之间是可以触类旁通的。记叙文是以叙述的表达方式为主, 以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为辅, 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是用文字来讲故事的,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就是故事性。微电影即微型电影, 是指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微电影在较短的时间 (5分钟) 内用画面的转换和精要的对白来讲故事。好的微电影和优秀的记叙文都是要讲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两者是一脉相通的。这种相通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拍什么”和“写什么”。中考对记叙文字数的要求是600字左右, 短短的600字, 写些什么, 不写什么, 什么内容才是紧扣中心的?很多学生根本都没有想明白就开始写, 该略写的次要内容洋洋洒洒, 该详写的重点内容蜻蜓点水, 结果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微电影根据表现的主题, 撷取最能阐明生活实质的, 最能说明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 乃至最能抒发艺术家自己感受的部分, 组合在一起, 经过分解与组合, 保留下最重要的、最有启迪力的部分, 摒弃省略了大量无关轻重的琐屑内容。

比如微电影《粉色铅笔盒》, 小主人公张小丫, 是一个农村留守儿童, 母亲早年去世, 残疾的父亲为了一家的生计去城里打工。小丫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和同学一样的粉色铅笔盒。电影中选取的是小丫到处捡空的矿泉水瓶的情节, 小丫从盒子里到出一枚枚硬币的情节, 这些情节多次出现, 让观众感受到小丫为了存钱买铅笔盒的艰辛。至于小丫怎么去卖水瓶, 去哪里卖的, 这些对表现主题不重要的情节一概省略。

借用这部微电影, 指导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时要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 以使表现的内容主次分明, 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二是“怎么拍”和“怎么写”。电影和文学都不是单纯的再现, 而是真正的创造。通过蒙太奇手段, 微电影的叙述在时间空间的运用上取得极大的自由。夏衍在《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一书中写道:“蒙太奇就是依照电影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与关心的程度, 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 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 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的发展。”由此可见, 恰当的运用蒙太奇可以充分揭示画面的内涵, 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借用到记叙文写作中就是用一个个与中心有关的画面和故事, 有目的地按照某种方式组接起来, 增加结构的变化形式。

如微电影《一支粉笔画出的舞台》, 一支粉笔, 能够给予一个人多少温暖?不, 它带来的不只是画下来的小方格, 还有一个小男孩挣脱内心束缚的舞台。本片讲述的就是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他用一支粉笔, 一段B-Boy街舞展现出了自己丰富而复杂的心路历程。影片用插叙的方式, 利用蒙太奇手法, 恰到好处地剪辑, 使得原本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有了深层的含义。跳舞的男孩是影片的灵魂, 而男孩的舞蹈则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线。插叙的情节, 也帮助我们走进男孩的生活, 走进男孩的内心深处。影片有四处插叙:第一处是在家里, 父母吃饭时的争吵, 小男孩无力地搅动着碗里的食物;第二处是在教室里, 同学的恶作剧, 小男孩无奈地拾起被扔到地上的文具;第三处是在操场上, 大孩子的欺负, 小男孩用力地推开了人群跑向远处。这三处插叙都是小男孩受到的各种不幸和屈辱, 这些都让小男孩躲在一处无人的长廊里独自跳舞, 他的舞蹈动作笨拙别扭。这时影片第四次插叙了放在小男孩课桌上的神秘的纸条:“不受约束的表达”。这个纸条鼓励了男孩, 他越跳越快, 越跳越好, 伴着娴熟自如的舞步, 他忘记了所有的不快、郁闷和压抑。

学生从这部微电影中可以学到倒叙、插叙的手法, 使文章产生连贯、对比、衬托、悬念等效果, 增加情节的起伏变化, 使文章有波澜, 并为表达文章的主旨服务。

二、巧借微电影中的特写镜头, 提升记叙文的描写能力

特写镜头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用近距离拍摄的方法, 把人或物的局部加以突出、强调的电影艺术手法。特写镜头是微电影画面中视距最近的镜头, 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微电影中需要特写来突出主体, 传达情感。在记叙文写作中同样需要人物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来表达情感或个性, 这时的“特写”就是细节描写。

比如微电影《粉色铅笔盒》, 影片的结局是小丫为了去拾捡马路中间的那个空水瓶, 被车撞死。影片最后的特写镜头定格在一个放大的空的矿泉水瓶和一个粉色铅笔盒, 引人深思。在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小梦想, 却让一个小女孩用生命去换取, 发人深省。这也似乎在呼唤人们对留守儿童要多一些关心和帮助。

再比如微电影《一支粉笔画出的舞台》, 片中有一个特写镜头是小男孩彻底释放自我后的跳舞动作。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 注意男孩的动作、表情的变化, 然后以此为素材练习细节描写。下面是学生的作品:

我继续跳, 手支撑住身体, 脚奋力往上踢, 翻腾, 倒立, 旋转, 旋转到脚着地;再转动, 屈伸, 绕环, 摆振, 波浪形扭动;背部平躺, 撑起, 旋转, 脚缩, 靠拢, 双脚在空中做圆形的划动……方寸之地腾挪跳跃, 我的很重的心愈加轻松起来, 身体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心中涌出从未有过的激情澎湃, 仿佛身体就要随着这飞旋的舞步飞扬起来了。释放自我, 感觉真好!

将影片中的特写镜头与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相结合, 引导学生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时要将人物的重要举止细细分解, 人物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需细致地刻画出来, 从而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 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 这样学生笔下的描写才会变得震撼人心。

三、巧借微电影中的人物塑造, 提高刻画典型人物的能力

人物是微电影剧本描写的主要对象, 是构成微电影艺术造型形象的主题。创作者通过对人物和人物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反映生活, 传达他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是微电影剧本的根本任务。人物形象塑造的关键在于性格描写。优秀的微电影都是成功地塑造了典型人物。记叙文写作中的重要要素就是人物, 通过典型人物性格的刻画, 来表现文章的中心。

如微电影《一支粉笔画出的舞台》, 影片中的重要人物是用铅笔画格子跳舞的小男孩。在片中小男孩遭遇到了各种困境, 家里父母的辱骂, 班上同学的戏弄, 学校里大孩子的欺负。小男孩由开始时的消沉妥协, 到后来用跳街舞的方式来释放自我, 走出困境, 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我引导学生关注片中男孩性格转变, 并以此写了两个片段进行对比, 下面是学生作品:

【片段1】两个调皮的男生随意地蹭过我的桌旁, 我, 不敢正视他们。黑色的手指正从我的桌上慢慢划过, “啪”的一声, 笔袋落地;我小心翼翼地睁大眼, 弱弱地瞪向另一个男同学时, 他已经随意地撮起我桌上的文具, 然后松开手指, 看着文具如自由落体般坠在地上……我能怎么办?面对他们的恶作剧, 除了无奈地垂下脑袋, 低低地叹息一声, 默默地捡起自己的文具, 静静地听着身后传来的快意的笑声, 我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片段2】我感觉我的身体逐渐热络起来。我的脑中只有一个念头, 就是要将心中积蓄的压力全都释放出来。每一次翻腾, 每一个转身, 都使我重负累累的心得到一些解脱。母亲的眼泪, 同学的欺负, 在这一刻都变得不再像从前那样使我叹息, 在这只有我一人的舞台上, 我可以尽情释放。最后, 我看着地上的格子微笑着扯扯衣服, 我心中的阴天终于放晴。

通过对比, 可以感受到小男孩性格的转变。片段1中的小男孩懦弱、无奈, 片段2中的小男孩自信、自强。这种人物性格的改变更好的凸显了影片的主题, 积极面对自己生活中的困境, 释放自我, 走出困境。在记叙文写作中, 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的文章都少不了刻画人物, 学生在刻画人物时常常是千篇一律。写母亲就一定是两鬓白发, 双手粗糙, 为了孩子操劳一生;写老师就一定是呕心沥血, 鞠躬尽瘁, 为了学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样的人物形象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为没有突出人物的个性。而本片中的小男孩给孩子们的印象很深, 说到底还是这个“小男孩”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将微电影中塑造主人公性格的方法, 借用到记叙文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一定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管理 篇5

[美文引路]

小白猪

李捷鑫

小白猪失踪之后,妈一直很气恼。

当初妈决定买这头白猪来贴补家用。爸唠叨半天,说了一大堆。妈气不过了,咬牙用存了很久的私房钱买下。没想到养了几天,因为一时疏忽忘了关猪栅,居然让它逃跑了。妈为此自怨自艾难过了好几天。妈的心情不好,家中静下来,我和爸讲话都得小声小气的。

一个多礼拜后的一天,我在客厅,妈在厨房忙。

突然,“砰”的一声,爸撞开门冲进来。

“看!这是什么!”爸两手举得高高的。

妈双手在围裙上擦拭着,皱着眉从厨房走出来。

“小白猪!”我和妈大叫出声。

爸把它送到妈面前,邀功似的:“我在找到它的时候,脖子上还套根绳子,可能是邻近的小孩抓到了养着,玩腻了才放它回来的。”

接过小猪,妈一遍又一遍地抚摩着它满是泥巴的头,竟流下泪来。

爸走过去,一反平日的粗声粗气,温柔地轻揽着她的肩头:“找回来就好了,有什么好哭的呢。”

妈的脸有些红,轻躲开爸的手,擦擦眼泪,掩饰说:“我看看饭好了没有。”

客厅里只剩下我和爸,他把头舒服地靠着椅背。

“爸,可惜这只嫌小了点儿。”

爸猛地从椅子上跳了下来,难以置信地瞪着我。

我笑笑:“昨天我看到你去找古叔要的。”

“好家伙!”爸摸口袋想找烟,又匆忙把手放下,摇摇头说道,“我从你妈‘配给’我的烟钱里,东扣西扣好不容易才省下来的‘私房钱’。这下倒好,得戒烟了。”

我走到厨房,妈在炒菜。

“好大的油烟。”她撩起衣襟,擦拭一下眼睛。

“你爸和你说些什么?”

“没有。”

“真的没有?”

我心虚地垂下头:“什么也没有。”

“大概是说这只猪怎么弄来的吧?”妈说,“他也真傻,猪是我养的,怎么会认不出来呢?”她弯腰摸摸小猪的头,嘴角含着淡淡的笑意,神采焕发,仿佛年轻了许多:“倒是我和你爸生活了这么多年,居然不知道他有这么好的演戏天分。”

离开厨房,背后传来妈的声音:“告诉你爸,衣橱里有我以前替他存的两条‘长寿牌’香烟。”

门外,爸躺在摇椅上,面对着满天云彩的黄昏。

[精彩例文]

母亲

烈日西斜,小镇的阴凉处挤满了人,虽然是圩(xū)日,但在火辣辣的街道上,做买卖的人却寥寥无几。圩场完全失去了往常熙熙攘攘的景象。

下课了,我走出教室,习惯地向校门口望去。一个头戴草帽,倚着校门门柱的身影跃入我的视线:那不是我的妈妈吗?她并没进校园,像怕被人发觉似的。

我跑到妈妈身边,好奇地问道:“你来赶圩?”我进入初中这两年,妈妈从未来过,今天这么热,她却来了。

“趁赶圩,给你送点米。”

“明天周末,我会回家取的!”我说。

妈妈说:“天热路远,你少跑一趟就少一些辛苦。”说着,她弯下身子,打开篮子,露出了米袋。

“你怎么不进校园到树底下?怎么在这里熬太阳呢?”我埋怨妈妈不懂爱惜身体。

“你们上课,我进去怕打扰你学习。”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剧烈地蹦跳起来,仿佛要蹦出胸口。又问:“你到这儿多久了?”

“不多久。早上放牛回来,吃点饭便赶圩来了。”说着,她从篮子里取出米袋递给我。

我伸出颤抖的双手,接过妈妈辛勤汗水的结晶——一袋满满的母爱。

她一边给我递米袋,一边叮咛:“明天别再跑回家了,少点路上辛苦,多在学校学习。”说完,便提着空篮子赶圩去了。

我久久地伫立着,望着她远去的背影,眼泪不禁簌簌地往下掉,心中体味着“母爱”这一称呼的伟大。

【阅读手记】

恬淡的文笔,质朴的语言,得体的用语,勾勒出一位柔顺坚毅、不辞劳苦的农妇形象。“小镇的阴凉处挤满了人”,一个“挤”字,看似不经意,却写出 了烈日“热”的程度,也反衬出母亲的坚毅。妈妈的话,很朴实,很动人,是“这一个”妈妈所说的话:“我进去怕打扰你学习”,为了不“打扰学习”,宁可在校 门门柱边“熬太阳”;“天热路远,你少跑一趟就少一些辛苦”、“少点路上辛苦,多在学校学习”,没有谆谆诲语,对孩子的关爱却出自肺腑,溢于言表。

[病文分析]

留点感激在心中

我非常感激他,他是我的一位救命恩人,他是一位活雷锋。

记得那次,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绿油油的庄稼翻滚着波澜,我和妈妈到外婆家去玩,回来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个意外。那天,公共汽车的司机不知是怎么 搞的,前面明明停了一辆大卡车,他却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一直开了过去。我当时就坐在司机旁边睡觉,妈妈坐在后面,我旁边坐着的就是那位无名英雄。

汽车就这么一直开着,旁边的叔叔好像发现了什么,猛然,一下子把我的头放在他的身上。车子撞上了。我反应过来时,叔叔已经被飞来的碎玻璃划破了 脸,而我却一点也没有受伤。车上除了司机和那位叔叔之外,都没有受伤。当时如果不是那位叔叔在旁边的话,那么我也就不能坐在教室里参加这次考试了。后来叔 叔把我送到医院里检查,边忙着开药,边和护士说要最好的药物治疗,当时的.场面真是让人感动。妈妈问那位叔叔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叔叔都没说。妈妈还 要给叔叔钱,叔叔微笑着说:“如果我是为了钱才救你儿子的话,我早就向你要了,这只是我在那种时刻应该做的,要是你也会这么做的。”车上的人都说:“这人 真好,像雷锋一样。”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位叔叔,但他那崇高的品德让我佩服,让我感激,我一定要把那位叔叔当作榜样来学习。

【阅读手记】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管理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教学;观察生活

记叙文是作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与质量。记叙文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初中阶段的学生写出文笔优美、叙事清晰的记叙类文章呢?笔者认为,初中教育同仁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尝试:

一、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是提高其记叙文写作质量的有效前提

记叙文是一种以人、事、景、物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体形式,对写作者的观察能力有极为苛刻的要求,要求写作者在具体写作之前率先对要描写的具体对象进行最细致、最深入、最全面的观察。可以这么说,写作者的观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记叙文写作的效果。

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想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质量,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想方设法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对此,笔者采取了随机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的活动:伴随着上课铃悦耳的声音,笔者快速走上讲台,并与学生进行了例常的问候示意。这时,学生精神集中,等待笔者展开新知识、新内容的讲解。可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笔者并没有如同往常一样开始讲解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而是率先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用最精确的语言描述老师刚才是如何推开教室门的?是以何种姿势迈上讲台?又是以何种表情向大家示意问候的?”在诧异中,学生纷纷开始了认真的回忆与思考。可是,由于笔者走进教室、走上讲台、进行示意问候等动作都是学生习以为常的,他们并没有认真观察,自然也难以说出各种具体的细节。记叙文的写作也是一样,没有细致的观察,我们就不能对所要描写的事物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又何谈写出高水平的记叙文呢?希望大家从这次经历中汲取教训,在日后做一个热爱观察、认真观察的细心人,相信,这样对你们记叙文的写作是大有帮助的……”

如此,借助这一随机的观察训练活动就使学生意识到了观察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观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进而为其自身在良好观察能力的帮助下发掘、积累更多的记叙文创作素材、真正写出高水平的记叙文佳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写作资源,是提高其记叙文写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生活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来源,蕴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资源。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展开具体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时必须从初中阶段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实际经验或者亲身体会出发,充分挖掘其中所包含有的有效记叙文创作素材、资源,这既是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来源于生活”正确意识的有效手段,又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得以更加积极、踊跃地发掘自身现实生活中的记叙文创作素材,更是学生完善资源积累、切实提升自身记叙文写作质量的重要突破渠道。

在对这一点形成足够深刻的认知之后,笔者致力于引导学生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记叙文写作资源。如,在《记一场拔河比赛》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笔者并没有在给出学生文章题目之后,就要求他们马上创作,而是充当起了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认真回忆各自参加过的拔河比赛,并踊跃发言说出具体的细节。有的学生回忆道:“拔河比赛中,我注意到参与的队员全都铆足了劲儿,有时甚至能看到他们因为太用力手臂上、额头上的青筋都爆出来了。”还有的学生回想到:“在拔河比赛中,我观察到队员们有时会大力喊口号,一边喊着口号一边用力将绳子往自己所在队伍的方向使劲拉。”还有的学生回顾到:“我印象中最好玩的一次拔河比赛就是对手们全带了一个个搞笑的脸谱,致使在拔河比赛中我们组的队员一看到他们的脸谱就想笑,自然也就使不上多少劲了,虽然最后是输了,但是我们也不生气,反而是肆无忌惮地哈哈大笑,那真是一次有趣的拔河比赛……”

在学生纷纷结合自身现实生活及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拔河比赛回忆的过程中,他们对拔河比赛这项体育活动自然就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以此为基础,他们这次《记一场拔河比赛》的记叙文写作自然是目标明确、情感深厚,而不需要再东拼西凑、生搬硬套、胡编乱写,自然也能写出真正具有水平与质量的记叙文佳作。切实将挖掘学生现实生活资源、辅助开展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帮助学生写好记叙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完成的教学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与努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得便是这个道理。但笔者坚信,只要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努力钻研、勇于探索与实践,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记叙文佳作。

参考文献:

郑小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J].求知导刊,2015(7).

中学生记叙类写作需要虚构 篇7

其实, 写作不仅仅是对现实的认识活动, 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智力活动。学生写作文时, 由于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直接经验少得可怜, 对生活的原样缺少深入的体验, 所以他们很多习作都从优秀例文上得来, 而从书本中获得的间接经验仅仅是经验的“复制”, 全无创作的快感和个性的呈现, 即使如此他们仍很难写出切题的文章来。

我们应该提倡学生适当地虚构。一提到虚构很多人对其就有了芥蒂, 认为中学生写作就应该写真的, 让学生虚构, 这不是造假吗?虚构是什么?就文学理论而言, 虚构则是文学创作中植根于现实而又超越于现实的想象构思。虚构不是摒弃现实, 胡编乱造, 虚构以真实生活为根基;同时, 虚构又意味着对现实的突破和提升, 是人类想象力的最充分的舒展。”就写作而言, 作品内容的真实性不是写作追求的终极目标, 更重要的是读者从中得到最真切、最独特的感受, 从中获得耳目一新的切实体验, 以及备受感动、认同。而文学作品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对应时代而生的情感内蕴、思想境界和精神价值的挖掘、揭示、传递。所以, 我们何不放放尺度让学生适当地虚构, 也许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一个镜头、一句对话、瞬间情景, 加以想象, 扩充成丰富而完整的事件;也许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 可以把它放到自我的生活中去抒写;也许是不同的人经历的事, 可以把它综合到一个人身上来表现。如此, 所记叙的事件会更有典型意义, 形象会更丰富, 内容会更充实, 主题也将更有现实意义。

诚然, 创作中记述真实的事件, 会带给学生切实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但当学生缺乏这类素材, 或者所联系的事件单薄而模糊时, 虚构自然成了比较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通过变形、删减、移植、补充、想象、改造等方式虚构一些内容, 这会使文章更突出, 表情达意更生动。作文虚构也有一些方法, 现将这些成功的例子总结如下, 不妨一试。

一、回首历史, 与历史对话

如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 作者以赤兔马触点, 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吕布、董卓、关羽等人物, 叙写赤兔马为诚信而殒命的感人故事, 想象丰富。作者通过虚构激活写作动力, 丰富了写作内容, 有力地表现了中心思想, 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

二、虚实结合, 从梦境中反观现实

从梦境中反观现实也是一种很不错的虚构方式。如有学生为表现现代中学生对应试教育的不满, 就托梦书意, 在文中写自己恍惚中来到了地狱, 文章这样写道:

突然, 一只大手将我拉进门里, 他随手递给我一个牌子。我一看:考号!怎么回事, 这是哪里?似乎感受到了我的疑问, 只听见那人说:“这里是地狱的考殿, 这年头, 死的人太多了, 严重影响了地狱的治安, 为了整治, 阎王决定再给你们一次机会, 考好了就此还阳。”“什么, 地狱!”我立刻感觉四肢百骸都充满了恐惧, 想到十八层地狱, 我的手心里似乎都沁出汗了。不过我又意识到, 他好像说要考试, 我心里一阵激动, 好像忘记了我有多讨厌考试。来到考场, 我发现了许多人, 呃, 不对, 是魂灵。他们互相谈论着。我看了一下, 大多数都是学生, 和我一般大。我禁不住悲哀起来。

通过虚写, 用幽默诙谐的文字, 深刻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杂取种种, 添枝加叶

托尔斯泰说:“假如直接根据一个什么真人来描写, 结果根本成不了典型, 只能得出某个个别的、例外的、没有意思的东西。而我们需要做的恰恰是从一个人身上撷取他的主要特点, 再加上我所观察过的其他人的特点, 那么这才是典型的东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改造、拼接、更换, 将几个人的特点融于一个人, 或将几件事的情节剪辑组合为一件事, 或将发生在不同时段性质相同甚至相反的事剪辑到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 使人物与事件更具典型性。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 所设计事件就是通过移花接木的方式, 杂取种种, 合成一个典型故事, 使作品更为典型。

当然, 我们在选取一真实事件为模型时, 倘若事件本身简单, 这就需要我们发挥想象, 补充一些细节, 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 使事情具体、曲折、生动。

总之, 虚构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可解决记叙文空洞无物、学生无东西可写的问题。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虚构愈切近真实愈好, 情节愈逼真、愈有可能性, 就愈使读者喜欢。”所以虚构法必须是以自己熟悉的生活, 以一定的生活体验为基础, 合情合理地提炼、概括生活。虚构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也正是虚构的魅力所在。

摘要:虚构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可解决记叙文空洞无物、学生无东西可写的问题。中学阶段的记叙文教学应坚持把写实放在首位, 但必须进行必要的虚构训练, 从实际出发。遵循原则, 即以写实为主, 适当虚构。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管理 篇8

鲁迅先生在《怎么写——夜记之一》中认为, 文学“是创作, 即是他个人的创作”, 允许而且必然要有幻想和虚构, 不能向文学要求“新闻记事”那样的“真实”。鲁迅由此引出一个重要的意见:“一般的幻灭的悲哀, 我以为不在假, 而在以假为真。”

学生的作文当然可以不必拔高到文学创作的层面来要求, 但毕竟也是学生思想的表达, 是精神个体的体现, 当下学生记叙文写作中一定程度上弥散着“以假为真”的现象, 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加以切实的引导, 确会让人产生“幻灭的悲哀”。

在一篇以“微笑”为题的命题作文中, 一位同学为表现奶奶对自己的爱和鼓励, 她写道:

“短暂的微笑, 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

那天, 是我初中将要毕业的最后两天, 而奶奶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可能等不到我拿毕业证书的日子, 但是奶奶却坚持要等到我拿毕业证书那天她才会安静地离去……

终于, 拿毕业证书的日子到了, 我拿到了一本鲜红的本子, 另外还附加了对我在学校表现突出的奖章, 我高高兴兴地拿着它们回去了, 而我走到家门口时, 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冲上我的头脑, 我大声地喊:“奶奶!奶奶!我终于毕业了。”可是我等了好久却没有声音出现在我的耳边。我走进奶奶的房间, 只见妈妈站在一旁, 眼泪充满了眼眶, 我走到奶奶的面前, 对奶奶说:“你的孙女回来了, 毕业证书拿到了, 而且还有奖呢!你醒醒呀!”在我的呼喊中, 奶奶没有回答。而我发现, 在奶奶的嘴角边却出现了一丝的微笑, 我知道, 奶奶一定是因为我拿到了证书, 她知道我不会让她失望的, 她笑了……”

这里姑且不说表达的问题, 单就“奶奶却坚持要等到我拿毕业证书那天她才会安静地离去”, 奶奶去世后“嘴角边却出现了一丝的微笑”等让人难以理解, 甚至恐惧。

在作文教学中, 虽然我们经常强调叙事要真实, 感情要真挚, 但以假为真、虚饰矫情仍然是学生记叙文写作中经常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 学生对写作认识上的偏差和对记叙文真实性的要求理解不深刻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写作是一种表达, 是与“他者”的交流, 是从内心世界向外部世界的发散, 因此关于写作的一个基本认识和态度就是真诚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与情感。在当前的语文教育中, 对这一态度培育不够, 造成了学生说的是他人要自己说的话, 而不是自己想来说的话, 是为了其他目的说话, 而非顺从自己的内心。正如王富仁先生所言:“最大的弊病就是脱离了学生自我需要, 脱离了他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 造成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来表达, 不想说的他却能说得出来, 甚至可能说得头头是道, 但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

作文假大空也与学生身处的现实语言环境有关。现代心理学和话语学说认为现成的、流行的、非个性的话语对人的言语表达有强大的影响力量, 这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还要培养学生抵抗现成话语的自觉。

记叙文的真实要求我们写人叙事必须注意“四性”, 即生活和情感的逻辑性, 背景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叙事者的主体性。

学生以假为真、虚饰矫情的一个常见原因是叙事不符合生活和情感的逻辑性。

任何一篇记叙文都离不开叙事, 写“事”应该求真。记叙文写作本质上是文学创作, 学生作文需要“编故事”, 也可以或应该“编故事”。文学创作对于真实性的要求, 首要的是符合生活和情感的逻辑, 只有符合生活和情感的逻辑, 才能“真实”, 否则就是胡编乱造。

例如一个学生在《永远的怀念》中回忆母亲, 写儿时自己偷偷到小河里游泳, 被母亲发现, “回来时, 不小心被母亲抓住。拉进屋里, 用绳子将我绑了起来, 用木棍狠狠地打了几十下, 几处还鲜血直流。吃晚饭时, 见我还在抽泣, 母亲开始好言细语地对我讲道理, 我感动得眼泪直流, 竟然从来不知道母亲骂我打我是为我好”。写自己由此懂事后的表现, “六年级那年, 我每天都是晚上12点睡觉, 早上总是4点便起床”。写中考时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 “临近中考时, 我病了, 高烧, 我很着急。母亲就守在我身旁, 为我端水, 喂饭, 晚上仍守在我床边———怕我碰脱手上的针, 怕我压着手臂, 怕我掀了被子着凉。……7天, 整整7天, 我在幸福和自责中过了7天, 而母亲7天7夜几乎未曾合眼。后来, 我考上了重点高中, 可我敬爱的母亲却因为过度劳累, 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这篇文章看似深情, 其实虚假。母亲的责打使我“几处还鲜血直流”, 不合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心理;“六年级那年, 我每天都是晚上12点睡觉, 早上总是4点便起床”, “六年级”的孩子“每天”如此, 难以想象;而“母亲7天7夜几乎未曾合眼”“母亲却因为过度劳累, 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不合生活的逻辑, 毫无信度。“我感动得眼泪直流, 竟然从来不知道母亲骂我打我是为我好”, “竟然从来不知”为了强调转变, 其实损害了转变的基础。

学生在作文中忽略生活和情感逻辑的主要原因或是为了突出主旨, 或是为了强调情节的新奇。

如一位学生的作文《心目中的英雄》, 为了表现儿时的自己坚强, 写自己料理生活, 烧好开水一不小心将一瓶水打翻在脚上, 文中写道, “虽然脚上起了几个大泡, 但我没有哭”, 一瓶滚开的水只将脚烫出几个大泡, 让人啼笑皆非。

再如一位学生的作文《感动》, 说一天不断接到一个小女孩的陌生电话, 她将“我”的电话号码当作父亲的电话, 叙说自己的思念, “我”不厌其烦, 只好敷衍她, 当天晚上接到了女孩母亲的电话方才得知原委, 原来小女孩的父亲因车祸去世, 女孩本人又得了白血病, 就在今天得到“父亲”的安慰后安然去世。一个日夜思念父亲的孩子居然不能辨别父亲的声音, 不断的巧合实际营造了一个虚假。

学生作文中以假为真、虚饰矫情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未能考虑到事件的时代性、地域性和叙事者的主体性。

叙事的真实是作者对生活主观评价和主观情感的真实。作文是对生活形象化的反映, 是观念形态的东西, 必须凝聚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而且这种主观的情感, 同作者实际生活必须相一致, 或大体一致。我们评价学生作文的真实性, 一个潜意识的评价参照物是当下学生可能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因此学生作文叙事必须考虑事件的时代性、地域性和叙事者的主体性。

例如《妈妈喜欢吃鱼头》, 通过吃鱼头这一生活细节集中地表现了母爱。姥姥、母亲和妻子为了孩子都说“妈妈喜欢吃鱼头”, 感人至深, 若剥离情节的时代背景, 放在现时的背景下叙说, 就极不真实, 因随着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变化, 鱼头、骨头等确实成了人们的喜爱。

再如一篇据说是江苏2005年高考的高分作文《下辈子还做你的女儿》, 文中写道:因好多年没吃西瓜了, 向妈妈提出了想吃西瓜的要求, 妈妈第二天给“我”买了一个小西瓜。在妈妈从小就不爱吃西瓜的推辞下“我”心安理得地吃完了整个西瓜, 不想在离开家返回校前有事找妈妈, 在灶房“可是, 我分明看到, 母亲正背对着我, 啃我吃剩的西瓜皮……”

有人评点本文的突出特点是感情真挚, “每一笔写下的都是心的呼唤, 每一个字都是灵魂铸就而成, 每一个画面都迸放出无尽的丝丝情思”。其实静心思量, 2005年、江苏、农村, 即使家庭贫困, 说好多年没有吃西瓜, 母亲甚至偷偷啃西瓜皮, 难以让人信服。

也有同学在作文中为了求新求异, 动不动就将事件的时间安置在遥远的过去或未来, 事件的背景安置在遥远的异国他乡, 而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 结果只能是将现时故事生硬地改变时间、变换人名, 不伦不类。

不可否认,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但我们对学生作文真实性的评判中一个潜意识的参照对象是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往往是根据相应区域内绝大多数学生可能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来评判。我校青年教师每年参加高三学生模拟考试, 试卷和学生卷放在一起评判。有一年一位刚刚做了父亲的教师在考场作文满含深情地叙写妻子破腹产的经过, 通篇文章细节描写翔实生动, 洋溢着对妻子的爱, 洋溢着孩子降临给自己带来的喜悦, 作文内容丰富而鲜活, 感情强烈而真挚, 结果却被评了一个极低的分数。很显然, 阅卷教师没有考虑到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有感而发的教师, 故而在这里叙写得越真实评卷老师就会认为越虚假。

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培养写作才能 篇9

一、写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包括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的人也是一样,我们之所以能非常准确地区分出每一个人,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在写人时要仔细观察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抓住他们的个性,才不会出现多人一面的情况。例如,《少年闰土》中对闰土的描写:“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一个银圈,一柄钢叉,一匹猹,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在田间与猹在斗智斗勇,而猹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短短数语,却让大家仿佛看到了少年闰土的反应,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农家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描写人的语言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 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的语言有独白、对话等,有个性、有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声,见其人”的作用。成功的语言描写让我们知道了人物的性格、身份、思想、品质等。例如,我的一名学生写的《我是木偶》一文有一段这样的描写:“我是木偶,我只有笑脸,你永远看不到我哭泣。多少年后,我伫立在和你相遇的那条小路,花儿已在彼岸凋零,落叶见证了春的繁华,我又做了一个梦,我只是一个木偶,我不敢对你说谎,一旦说谎,我的鼻子就会变长。我常常梦见你,在花丛中,陌上生风,是时间的玫瑰。当守门人沉睡,你和风暴一起转身拥抱,老去的是时间的玫瑰;当鸟路界定天空,你回望那落日,消失中呈现的是时间的玫瑰;当刀在水中折弯,你踏笛声过桥,密谋中哭喊的是时间的玫瑰;当笔画出地平线,你被东方之锣惊醒,回声中开放的是时间的玫瑰;镜中永远是此刻,此刻通向重生之门,那门开向大海的是时间的玫瑰。”这段描写用诗一般的语言把自己刻画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木偶”,令读者耳目一新,印象十分深刻,“木偶”这个形象也深深地刻在了读者的脑海中。

一个人的动作行为是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真实的外化,因此, 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把一个人写“活”的重要手段。描写人物动作时,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一连串的动作,我们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个都写出来,而是要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有意义的动作来写,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活灵活现的一个人来。比如《妈妈的爱》一文就这样写道:“妈妈正在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一把伞遮住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身上。”短短两句话,让我们看到了妈妈的爱就是这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在简单的扇着扇子、遮雨中,我们看到母爱是人类最朴素、最本真的情感,不辞辛苦、无私奉献,这就是妈妈。

心理活动是没有声音的语言,在写人物的时候,恰当地写人物的心理,也可以有效地刻画人物。心理描写要真实,要有根据, 心理变化要自然,要合情合理,不能把自己心里想的强加给要塑造的人物身上。把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自然就鲜明突出了。

二、运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的外貌、语言、表情、动作等细小环节做非常细致的描写。小学生作文有时只写一个人,有时也会写两三个人,在写一个人时,可以通过一件事来写这个人。在写事情时,要选择典型的,能反映中心思想、表现人物品质的事情来写。小学生可以选择写小事,虽然是普普通通的小事,但是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当然也可以通过几件事来写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通过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显得有些苍白,不能很充分地反映人的品质,我们就会用几件事来叙述。在《少年闰土》中,作者在文章中讲了四件事,分别是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作者用这四件事来表现闰土的特点,体现了闰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几件事有主有次,有详有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了解了人物的特点,感悟到作者表现人物特点方法的巧妙。

在写两个人时,学生们一般会写成《我和XX》或者《XX和XX》,这是补全题目的作文,可以写我和家人,也可以写同学或者好朋友,还可以写我和老师等等。写这类作文时,要写清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在题目中出现了一个“和”字。例如,在《我和强麦林》一文的写作中,有学生这样写:“我有一个要好的小伙伴,名字叫强麦林。她可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麦林长得机灵可爱,像一个水蜜桃,总是拥有灿烂的笑容。她有一张细皮嫩肉的娃娃脸,洁白整齐的牙齿。同学们看到她长得如此可爱,都说她像个小顽童,你可能不会相信这个小顽童是我们班学习最棒的,还是我们班的读书大王呢。”除通过具体的事例,写清楚我们之间的关系外,还要写出我们之间心中都想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一定要写好两人之间的对话,并且用对话把故事情节顺利展示出来。有时候还可以运用对比描写,两个人之间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要围绕中心事件叙述。

谈高年级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篇10

一、有机交代六要素

写清楚一件事,使读者明白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最基本的要求是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要有机的交代清楚。

习作课前,我出示学生作文中的一段文字:“时间:星期天的下午;地点:补习班;人物:我与郭强强……”然后指导学生修改。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修改。同时,我告诉学生,要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叙述,必须严格巧妙地安排好六要素,写清楚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而交代时间,大可以通过环境气候的描写来使读者明了。例如,上文就可改成:“今天,又是星期天。呵气成霜,冻得人们不敢出门。只有我们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趁大人不在家,借妈妈为我报的补习课为由,与郭强强又溜到了补习班……”

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应根据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重点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明白。但较多的学生都把握不住事情的起因,往往会绕一大圈才到正题。小学生作文常有这样的现象,如写助人为乐的小明,却写自己如何遇难题,又如何绞尽脑汁地想,这就写了两三百字,最后才加了一句:“这时,小明来了,帮我解决了难题。啊,小明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显然,这样的内容明显偏离了主题。其实,交代起因应简洁明了。这篇作文可以改成:“作业时,我遇到了拦路虎,左思右想不得其解。这时,小明来了……”然后,重点记叙小明怎样用各种办法帮“我”的。抓住重点,感情真挚,才能达到给读者一目了然之感,文章的层次也就清楚、明了了。

二、合理构思文章中心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写作宗旨,表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好的文章应具有“凤头,猪肚,豹尾”。而“猪肚”,意在力求文中有“货”,“货”即为了充分说明中心,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一篇成功的记叙文,是通过典型事例让读者品悟中心的。但是,在学生作文中,“有些人说话爱跑野马,闹得‘游骑无归,有些人作文‘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指导学生写助人为乐的他(她)。那么,如何做到不离题,怎样确立文章的中心呢?此时,教师可有意地让学生亲自实践,动笔前指导学生思考:你的作文要突出什么中心?是分担家务,还是助人为乐?是环保意识,还是美好品质?曾经有学生这样写《有意义的一天》:“今天,我在小区玩,遇到好朋友小马。于是,我们一起来到了美乐超市。我买了可乐……她买了棒棒糖……经过半天的购物,我们高高兴兴回家了。”文章一出示,学生们就各抒己见,一致指出该文偏离了中心。是啊,写作应该立足于有意义的方面,通过描写,突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高贵品质等,确立中心后,应紧紧围绕自己的中心加以取舍,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中心。经过指导后,该生通过修改,交来了这样的作文:“今天,我在小区玩,遇到好朋友小马。我们一起来到了王奶奶家。我给王奶奶擦玻璃……她给王奶奶晒被子……经过半天的劳动,我们高高兴兴回家了。”

三、精心设计文章提纲

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是衡量文章成败的又一标准。确立好中心后,应先给自己的作文列个提纲,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合理编排。这样,文章才会有条不紊,清晰感人。我们可以这样设立提纲。

[题目]感人的一幕

[内容]

1.开头:炽热炎炎的夏天,我看到一个年过六十的老爷爷在扫马路。(入情入境,将环境描写得美丽、恰当而感人)

2.重点:老爷爷不怕汗流浃背,把一辆坏车上落下的碎砖块都清理掉。(描写故事,以优美的语句描述事件,将要传达的感情深刻地表达出来)

3.结尾:老爷爷大汗淋漓,看着畅通的路面笑了。我感动了。(用含义深刻的语句,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阐述自己发现的感人之处,再以景物描写前后照应)

起因要简洁,直奔主题;经过要具体,结合一定的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记叙下来;结尾要有力、深刻,或升华主题,或发人深省。

四、潜心描写事件细节

细节描写是指环境、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是文章具体生动必不可少的因素。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看到的事件深入地思考,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适当的环境描写,能渲染人物形象。如写自己擦自行车,放在特热或特冷的环境中,更能深化中心,凸显毅力。适当的外貌描写,即是点睛之笔。如要突出妈妈的辛苦,学生写过这样的文字:“……我猛然发现,妈妈的发间已有不少白发,手都龟裂出血了……”而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也更能刻画人物形象。有学生就如此写自己的爸爸:“这是我爸爸吗?他,蹲下身,使劲搬起一捆布匹,吃力地往肩膀上移,好不容易挪到肩膀上,再慢慢地直起身。”语言、心理,言为心声,是人物真实形象的写照,很好地突出了人物形象,文章感情真挚。

一篇作文,好比一幢高楼大厦,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犹如一层层楼层,要紧密配合,相互照应,即用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这样文章才能显得结构严谨。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上一篇:城市中的配电网络规划下一篇:爱心教育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