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就业

2024-10-02

青年就业(精选12篇)

青年就业 篇1

本刊讯近日, 成都青年 (大学生) 创业就业百事通热线启动仪式隆重举行。成都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市总工会主席包惠及相关领导,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副总经理靳华勇和信产 (号百) 公分司负责人出席启动仪式。成都青年 (大学生) 创业就业百事通热线以共青团成都市委现有创业信息发布体系和成都各区县创业园专业咨询电话为基础, 依托四川号码百事通信息服务系统, 实现全市创业信息快速汇集, 第一时间通过114呼叫中心发布。据悉, 双方还将以本次合作项目为基础, 推进创业孵化平台打造。

青年就业 篇2

青年就业困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贵港市青年就业的调查报告

者 学籍批次

林政文 0809

广西平南奥鹏学习学习中心 层

次 专

业 指导教师

中心 专升本 行政管理 刘颖

摘要

青年劳动者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青年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对于贵港市来说也不例外。贵港市通过开展送就业政策、送职业指导、送培训信息等活动来促进青年就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贵港市青年的价值观与就业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对贵港市青年就业现状、观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就当前贵港市青年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的分析了贵港市青年就业问题难的原因,并试图寻求帮助解决青年就业困境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青年就业 困难 对策

目录

一、贵港市青年就业中存在的问题................................................1

(一)大学生就业难.........................................................1

(二)青年移民群体就业难...................................................2

二、贵港市青年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2

(一)劳动力供求总量和结构矛盾.............................................2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构性失调.............................................2

(三)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3

(四)企业部分用人机制不利青年就业.........................................3

三、促进贵港市青年就业的主要对策..............................................4

(一)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4

(二)推进青年创业行动.....................................................5

(三)组织引导农村青年流动就业.............................................5

四、结束语....................................................................5 参考文献......................................................................6

青年就业困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贵港市青年就业的调查报告

当前,全球最突出的发展问题是就业与失业。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事关重大。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也相当严峻,表现为三大问题: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正当人们高度关注下岗再就业和劳动力转移时,青年的就业问题日趋突显,青年失业现象越来越严重。但对青年就业问题却还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青年就业问题应当受到特别关注,因为青年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青年失业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造成失业者丧失收入来源,生活水平下降;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青年时期是一个人选择职业道路、获取工作经验与技能、形成自我价值、开始自立并真正融入社会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就业经历可能对其将来乃至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会影响青年的过渡和社会化,影响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并可能由此引发一系列其它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同时对于社会来说,青年失业是对宝贵的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因此,青年失业的危害性是巨大的,而促进青年就业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近年来,贵港市为了促进青年就业,通过开设青年创业大讲堂、给大中专毕业生提供见习培训基地、为青年创业提供金融服务等贵港青年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并结合创建“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青年培训基地”等多种形式,帮助广大城乡青年创业就业。2009年贵港市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投入8000多万元扶持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返乡农民工3.8万人,帮助46.6万返乡农民工重新就业, 创办就业创业服务连锁超市岗位4836个。本文通过对贵港市就业的调查,发现以下问题:

一、贵港市青年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目前总量过剩失业仍然是青年就业中的主要矛盾,但是青年中的本科以上学历人才的失业则主要是结构性失业。近几年,不仅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研究生也开始面临失业的问题,这标志着我国开始面临全方位的就业压力。不过,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2008年工业发达国家的这一数据为30%以上。在贵港市也不例外,在调查中发现,贵港市大学生就业首选机关单位,企业单位对大学生吸引力较小,青年中出现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的失业并不是就业机会不够造成的,而是他们的素质结构、操作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在择业上存在观念认识上的问题等原因造成的。归根到底,还是高校办学体制和就业分配体制改革不到位,用人单位对大中专毕业生不尽合理的期望问题等等。从1996的99.7%下降到2009年42.9%。全市国有企业1998年接收大中专毕业生381人,1999年接收291人,到2008年只接收46人。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不转变就业观念,不愿到农村基层、生产一线、个体私营企业工作,向往在大城

市和城区工作,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留在本地就业。由于人才补充不力,一些单位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现象,削弱了发展后劲。

(二)青年移民群体就业难

目前贵港市常年外出就业的农民工达到80.1万人。贵港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有四个特征十分明显:年轻化、低素质、流动性、无保障。贵港市农村中绝大多数青年劳动力都在东部沿海地区打工。他们在城市寻求生存与发展,但学历水平、劳动技能、资源获得等低素质状况,使他们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无法摆脱城市边缘人地位。他们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常年滞留城市但并不迁往城市,处于移而不迁的流动状态。他们置身城市生活,却没有城市户口,根本享受不到与城市户籍身份相连的就业、住房、医疗、子女教育、教育培训等体制保障。

贵港市数以万计青年农民、城镇下岗失业青年、残疾青年等。由于贵港市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这些长期处于“体制外”的青年难以享有体制内的各种社会福利,加上自身知识、能力缺陷,他们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其中最困难的部分是农村青年和城镇失业青年,他们收入水平低而且不稳定,常常需要接受社会救助。他们与青年精英群体恰好构成同一坐标系的两极。他们最渴望平等的教育、平等的就业机会、平等的社会保障。他们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问题。

二、贵港市青年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各国在解决就业问题的时候,有两个主要的关注群体,其中之一就是青年。贵港市青年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劳动力供求总量和结构矛盾

这属于青年失业的宏观根本原因。城镇劳动力供给包括三大部分:新成长劳动力、全国城镇退伍转业军人和“农转非”劳动力、城镇结转和新增下岗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中绝大多数是应届毕业生,一般都在25岁以下,是新增青年劳动力的主体,另外两部分劳动力中也包括一部分青年劳动力。除了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也比较突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变化越来越快,青年作为接受新事物能力最强的人群,其技能提高和变化速度却没有跟上社会需求步伐。贵港市企业则面对“高端没人做,低端挤破门”的无奈,青年求职者则面临“高端不会做,低端不肯做”的尴尬。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使青年就业问题在供大于求的基础上雪上加霜。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构性失调

贵港市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构问题主要反映在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结构上。在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是因为某些专业过剩致使一批大学生成为失业者,一方面是由于某些技术工种断档而导致技术工人严重不足。从中不仅可以窥见教育结构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国家在制定当年的招生计划时缺乏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高校对人才的专业培养也没有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和要求来进行,招生和专业培养往往落后于市场的变化和需求,这一状况并没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呈现好转的迹象,致使贵港市人力资源结构失调。一是学历结构不合理。高学历人才较少,低学历人才较多,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仅有3351人,仅占6.91%,而专科以下学历的有45171人,占93.09%。二是能级结构不合理。

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的人数分别为976人、18584人、26274人,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为1:19:27,与公认比较合理的1:3:6的比例有较大的差距。而且还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粮食作物专家比较多,经济作物专家比较少;中专以下学历的多,本科以上学历的少;在县级以上单位的较多,在乡镇基层站的较少。

在贵港市城镇经济活动人口中,受教育水平为初中、高中和中专这几个群体的失业率较高,而受教育程度更低的人口群体,失业率反而较低。失业率最低的群体出现在受教育程度最低的“小学及以下者”和最高的“大学专科及以上者”两个极端上,而且受教育程度与失业之间的上述关系没有表现出很大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失业的可能性越小,但观察贵港市城镇失业和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并没有出现上述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一种非线性关系。原因在于这是强调应试教育忽视技能培养造成的结构严重失衡,致使他们既在学业上无法提升又欠缺职业技能,难以被用人单位吸收。

(三)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调配实行的是政府统包统分,城镇人口一旦就业就如同端上了“铁饭碗”,工作稳定而衣食无忧,加之贵港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人们自然而然地对职业有了“好”和“差”、行业有了“高”和“低”之分。因此,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双向选择”求职时,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就业观念的影响,往往仍然愿意到收入较高、单位发展前景光明的单位就业,而不愿到与之对应的“差的职业”、“差的工作岗位”去就业,或愿意到国有单位就业而不愿意到非国有单位就业。

另外,自古就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在这样的土壤中,白领和蓝领的提法自然很容易生根,并且或多或少地被赋予了某种“中国特色”。在人们的观念中,蓝领就意味着吃苦,一辈子干粗活、重活;蓝领就意味着受穷,薪酬待遇很低;蓝领还意味着人生价值不高,社会地位低下,永远称不上人才。要摆脱当蓝领即“劳力者”的命运,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是上学读书,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是这种价值观的集中反映。从相当一部分人“奋斗到本科毕业怎么还要当蓝领”的说法,不难看到这种观念至今仍有较大影响。正因为对蓝领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所以“白领”职业一直是被青睐的职业,尤其是青年人,更想做干净、轻松的白领工作。不少学生对“蓝领”工作不屑一顾,学机械的不愿下车间,学建筑的不愿下工地,学管理的不愿跑市场,即使是半年或一年的试用期,也有“不堪忍受”而跳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这一现象,有媒体称之为“蓝领恐惧症”。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青年择业时对“白领”工作趋之若鹜,而“蓝领”工作却门庭冷落,造成了就业挤压局面,因而产生了青年就业困难问题。

传统观念影响了人们对职业或行业的评价标准,也使得贵港市青年在择业时具有较高的择业期望而挑剔工作,自身条件较好的劳动者“有业不就”,自身素质较差的劳动者也“有业不就”,其后果导致个人的职业选择性失业的增加。

(四)企业部分用人机制不利青年就业 1.企业的“高学历消费”倾向

贵港市对学历的盲目高追求己经呈现出“势不可挡”的“壮观”局面。某些职位根本不

需要那么高的学历,却要求高学历,还美其名曰面子问题。同时不少企业在招聘员工时热衷于攀比高学历,一些工作只需要专科生做就足够,却偏偏招本科来做;本来中专生就可以做的工作,却招大专生来做,甚至一些餐饮行业的保安、服务员也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这种企业用人“高学历消费”倾向,对青年求职产生一定的导向。各类应届毕业生求职时呈现出专科生跟技校生叫劲,本科生跟专科生叫劲,研究生跟本科生叫劲的趋势,使青年求职时难以正确定位,造成盲目求职和高学历人才过剩假象。

2.企业设置“经验准入”门槛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在雇佣员工时常常要求有工作经验,可以“拿来就用”。这种“拿来主义”将很多涉世之初的青年求职者拒之门外,尤其是毫无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种现象是由于企业对青年缺乏了解,如果企业雇用他们替代原有人员,尽管可以减少工资成本,但却要增加一系列劳动转换成本:解雇成本、招聘成本、新工人的培训成本、新老工人之间的协调成本。企业在决定雇用低工资工人之前,必须权衡上述劳动转换成本与低工资带来利润增加的相对大小。所以青年尤其是刚毕业的青年因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很可能使企业劳动转换成本较高。

企业的“高学历消费”和“经验准入”用人机制,对青年就业非常不利。在当今企业为主要用人单位的形势下,这种用人机制加大了青年就业的难度。

三、促进贵港市青年就业的主要对策

促进贵港市青年就业,可以从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推进青年创业,提供积极的就业服务,引导农村青年流动就业等方面入手。

(一)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我国在城镇全面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对所有新生劳动力普遍进行1—3年的就业前培训和职业教育,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控制,未经必要的培训不得就业。因此贵港市可以将劳动预备制度的实施对象定位于城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工作或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

1、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职业培训资源,贵港市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开展对劳动预备制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比如与贵港市岭南工业学校联合办学,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为服装企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设计人才、管理人才,设立服装设计、缝纫、电子商务、计算机等多个针对服装产业的专业,每年能招收500余名初中毕业生就读。通过培训,这些农村青年能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为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2、实行就业准入控制,劳动预备制人员培训或学习期满,取得相应证书后,方可就业。

3、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贵港市对参加劳动预备制人员培训所需经费,原则上由个人和用人单位承担,但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劳动预备制度是为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后备军而建立和推行的一项新型劳动制度。贵港市应这项制度把加强对新生劳动力的培训同对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效调节结合起来,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同促进他们实现就业较好地衔接起来。

(二)推进青年创业行动

贵港市青年创业意识淡薄,创业文化贫乏,知识和技能单一,就业、创业信息不畅,创业资金缺乏等因素,也阻碍着广大青年的创业行动。针对这些原因,贵港市共青团利用自己的组织优势发起并不断推进青年创业行动。最初的促进青年创业行动是为了配合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变输血为造血。

2009年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8835个,提供见习岗位279059个,贵港市有9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提供466个见习岗位。同时团市委将联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全市1万名农村青年提供就业创业培训,为青年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帮助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企业搭建了一个选人用人的平台。青年到企业参加见习,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见习人员的机会,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满足企业的扩张性需求。同时青年也可以充分地了解企业,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双向选择的成功率

(三)组织引导农村青年流动就业

贵港市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就业”的方针,将农村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考虑城乡的就业问题。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积极采取措施,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有利条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今年贵港市制订出台推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完善激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市财政安排500万元设立市级创业基金,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大力支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鼓励各类人才以技创业,扶持转业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及下岗人员自主创业,扶持农民种养创业。

四、结束语

解决青年就业难的问题,必须从导致就业难的根源入手。从政府的角度考虑,就是在发展经济、即保持经济以较高速度增长的同时,为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并彻底解决青年就业过程中的制度性、体制性障碍,给青年就业创造没有后顾之忧的政策环境;加强政府在青年就业工作中的宏观调控作用,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规范青年就业市场,强化用人单位就业责任,为青年就业创造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吴森富,青年失业现象、原因及对策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2。2.吴森富,青年失业问题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3。3.秦建国,我国青年就业问题研究综述,青年探索,2006。

4.王霆、曾湘泉。青年就业——我国就业战略研究重点的转移,理论与改革,2006。5.程浩。职业教育对农村青年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社会科学论坛,2006。

6.周海旺、何玮娜。上海青年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当代青年研究,2007。7.丁太魁。农村青年就业的机遇、挑战和对策,经营与管理,2007。

8.张婷婷。青年就业:中国就业面临的新难点,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9.邓伟志。解决青年就业要“两手抓”,探索与争鸣,2008。

延迟退休会增加青年就业 等 篇3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老年人就业的增加不仅不会对年轻人就业产生负面冲击,还会促进年轻人就业。在近日清华大学就业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专家介绍,课题组通过控制变量法,采用回归分析,使用1990年、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利用养老保险的制度安排特征,估算了55~64岁男性和50~59岁女性这些高年龄段人口就业对中、青年人(20~24岁)就业的影响。结论显示,高年龄段人口就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使中、青年人就业增加0.59~0.82个百分点。

骂人为何用“猪狗”?

感恩为何用“牛马”?

马牛羊猪狗鸡,为六畜。将情感色彩加于六畜,这和春秋战国的结盟、祭祀以及诅咒有关。结盟、祭祀仪式上,要用牺牲做供品,以取悦和取信神灵。颜师古解释说:“牺牲,牛羊全体者也。”就是说,要整只的牛羊。其实,现代考古发现那时候的结盟和祭祀的“牺牲”,不仅仅有牛羊,还有马。1965年出土的“侯马盟书”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古人看来,牛马羊三者,远比猪狗鸡干净。而古人的诅咒,也有隆重的仪式,不像今人那样随意。诅咒要借助神灵的力量,让神灵来惩罚所诅咒的人。猪狗鸡在古人的眼中,也许是镇妖魔去邪恶之物。犹如今天一些地方,仍然有用“狗血淋头”的方式,诅咒别人永不得超生。就这样,“猪狗不如”的咒骂,“做牛做马”的感恩,绵延传播了几千年。

穷人的孩子更孝顺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埃米施的研究表明:财富越多,相应地,子女就越不孝顺。埃米施说,和穷人相比,有钱人在养孩时往往给子女提供更多的金钱和帮助。然而在孩子身上所起的作用,却好像正相反。是什么使得富人的孩子不够孝顺呢?埃米施解释说,这里有两个可能的经济学原因。第一个是由于收入的增长,他们尽孝道义务的边际成本也就同样提高。有钱孩子的时间用在了开游艇泡嫩模,这些愉快的时间用在陪家人聊天上就好像变得很不值得。并且,既然亲自看望可以用电话问候代替,那么接下来就会连电话都懒得打了。另一个原因是来自于一个叫“策略遗产理论”的经济学边缘分支。富人家的孩子们只会付出确保其获得一份合理比例的遗产所必需的孝顺,在这里,孝顺更多是一种交易。这也是穷人的孩子更孝顺的原因,他们没有财产继承,不需要策略,亲情是他们最大的财富。

澳大利亚:宠物比人多200万

澳大利亚动物保健联盟的调查显示,澳洲是全球宠物饲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宠物数量甚至比澳洲人口还多200万。数据显示,澳洲大约63%的家庭共饲养了超过2500万只宠物,其中包括420万只宠物狗、330万只宠物猫、1070万条宠物鱼、480万只雀鸟,以及220万只小型哺乳类动物和爬虫类动物。70%澳大利亚人表示,他们对宠物的信任度远高于对自己朋友。此外,澳大利亚人对所饲养的宠物十分关爱,他们不但注重宠物的健康,还为宠物购买美食和玩具。宠物主人甚至还为它们购买保险、带它们去中医针炙和水疗。因此,澳洲与宠物相关的行业每年能为经济创造80亿澳元。

中国人在国外花钱最多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中国已经是游客在国外

消费额最大的国家。2012年,中国游客的国外开支达1020亿美元,比2011年增加了41%。2000年,中国游客的国际旅行总次数仅为1000万次,2012年增长到8300万次,12年翻了7倍多。在境外花费总额列第二和第三位的德国和美国,分别是838亿和837亿美元。排名第4到第10位的国家分别是英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

韩国六成父母渴望生女儿

在韩国,“重男轻女”的思想已成为历史,若只生一个孩子,60%以上的韩国家庭更希望是个女孩。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以韩国19岁以上成年男女2537名为对象进行调查,发表了《韩国人意识和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当理想子女数为1名时,66.2%的韩国人更希望是女孩。若理想子女数为2名,94.3%的韩国人希望是男女各1名,当理想子女数是3名时,58.4%的韩国人希望是男孩1名。女孩2名。韩国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4名。由于韩国今后未婚人口将不断增多,出生率的前景也并不乐观。

埃及发现新法老王坟墓

近日,美国及埃及考古学家联手合作,发掘出一位前所未知的法老王坟墓,专家估计该墓距今可能已有3650年以上的历史。据报道,美国宾州大学考古学家与该部合作,在埃及南部索哈杰市附近,发掘出这座埃及16王朝时代法老王的坟墓。考古团队由墓壁的象形文字解读,这位法老王叫席湼布凯。埃及官员表示,席湼布凯法老王墓的出土,可以让后人窥知那段错综复杂的历史。

古代如何禁止婚礼大操大办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严禁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也备受全社会瞩目。古代是如何禁止婚礼大操大办奢侈之风的呢?在先秦时期,古人结婚并不提倡互相随礼,《礼记·郊特牲》中说“昏礼不贺,人之序也”。先人为什么要求“昏礼不贺”?他们认为结婚是“人之序也”,即人生的一个自然传续过程。所以,先秦时期民间的婚礼大多都很俭朴,一般不会大操大办。不仅如此,现在农村仍在流行的结婚时吹吹打打那一套,即用来调节婚礼喜庆气氛的奏乐程序也都不要,用古话来说,叫“昏礼不用乐”。

何谓南腔北调?

北方方言品种单一,覆盖面却大得吓人。除广西、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外,长江以北,长江以南镇江到九江,云、贵、川,湖北大部,湖南西北,广西西北,都是北方方言一统天下。北方方言虽说也算得上是五花八门,但语法结构差别很小,词汇方面比较一致,语音分歧也不很大。也就是说,腔都差不多,就是调门不大一样。区分各地方言,只要琢磨那调就行了。南方那边就复杂多了。仅仅广东一省,就至少有3种方言:属于粤语的“白话”(广州话)、属于闽语的潮汕话和梅县一带的客家话。南方方言不但调不同,连腔都不一样。比如吃饭的“吃”,北方人说起来,怎么听也是“吃”,也就是调门有高有低,声调有长有短。南方人呢?说什么的都有,七、恰、夹、塞、噎、携,反正不是“吃”。

【文稿】李 莉

【责任编辑】蒲 晖

青年就业 篇4

青年个人的的就业决策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这两个因素有关。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的收入效应是当个人陷入贫困成为低保对象时, 将会得到相当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救济, 个人即使不工作也能获得一定的收入。收入效应通常用替代率来衡量, 即个人或家庭获得的低保救助相当于其工资的百分比率。替代效应则指由于工作导致收入的增加, 按规定低保救助金将会减少, 从而降低了个人不工作的成本或工作的效益。替代效应通常用边际有效税率来衡量。边际有效税率是低保对象参加工作后, 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 其救助金应相应扣除的比例。

边际税率指当工作收入增加时所获低保金减少的比例, 在我国是100%;替代率则是指个体在不工作时获得的社会保障及救助金额与工作收入的比例。依照微观经济学关于劳动供给的分析框架, 有以下假设:经济中个体的行为遵从理性, 目标是最大化其效用函数U (C, L) , 其中C代表以货币计算的消费品数量, L代表享受闲暇的数量, 以时间计算。效用函数满足

>0, >0, 并且闲暇是正常品, 其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零。为方便讨论, 假设不存在禀赋。

最低保障线为DB, 工资率为w, 个人可利用时间为T:

实施低保政策之前, 个体的预算约束为w L+C=w T;

实施低保政策之后, 预算约束变为w L+C=w T+max{DB-C, 0}。

对收入效应的分析表明, 个人或家庭随着低保收入的上升, 其工作意愿会相应地减弱。即替代率越高, 工作意愿越低;替代率越低, 则工作意愿越高。对替代效应的分析则表明, 扣减的边际有效税率越高, 则个人或家庭就业的意愿越低, 越容易产生福利依赖思想和行动。

另外, 从分析中也可以看出, 当边际税率为100%时, 如果个体在低保之前选择的工作收入低于低保线, 则他的意愿劳动供给将减少到0, 也就是完全不参加工作。

从这个理论模型中, 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 替代率的增加倾向于导致劳动供给的减少, 也就是说, 低保政策的实施将减少低收入人群的劳动供给, 低保线上调时, 对劳动供给的负激励效应也将增大。 (2) 在100%的边际税率下, 享受低保的人群将完全退出劳动市场。

因此, 在短期内政策应着眼于解决一些较为细节的问题, 比如将家庭规模因素纳入低保制度、扩大附带福利政策的适用范围等, 使低保制度更加细化、合理化。长期内如果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可以参照发达国家的类似政策将低保标准调整至平均收入的50%左右, 使其符合贫困群体的发展需求, 同时引入“工作福利”政策以降低对就业的负激励。为减小“福利断口”, 可以考虑直接使相关救助货币化, 或是建立最低生存所需费用+教育券+医疗保险+其他补贴、总额与发展标准相当的的低保标准,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取消或弱化政府直接介入的配套福利政策。

二、家庭规模效应影响分析

家庭规模对需求具有较大的影响, 因而也影响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一般来说, 家庭需求会随家庭人数的多少而发生变化。家庭规模越大, 所需支出的数量越大, 需求的增加与人数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 但不是成绝对的正比例关系。随着家庭规模的增大, 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 所需支出的增加量会逐步减少, 呈现出增速递减的现象。在经济学中, 家庭中每增加一个人所需增加的支出的数量, 通常用当量等级或当量弹性来衡量。在计算时, 一般以单身标准为1, 每增加一个人所需增加的支出的弹性在0~1之间变化。如公式B=B1×SE所示。

其中, B为单身标准, E为需求弹性, S为家庭中的成员个数。根据Atkinson等人对OECD国家做的调查研究显示, 在与单身人士的生活标准保持一致的情况下, E的值大致为平方根。例如, 假定单身标准为100, 则两人家庭的需求标准为100×20.5=141, 三人家庭为173, 依次类推便可。

然而, 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的是按人头计算的救助标准, 并没有考虑家庭规模的变化给家庭总开支带来的规模效应。例如, 三人户的家庭中, 所得低保收入为一人户的3倍, 大大超过最低工资收入标准, 致使三人户家庭中即使有某一成员能找到工作也不愿意就业的现象。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设计没有考虑家庭的规模效应, 既不能有效地节约低保救助资金, 同时, 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低保对象的工作意愿, 可能导致“失业陷阱”和“贫困陷阱”。“失业陷阱”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低保对象本身素质较低等原因, 低保对象也许只能从事一些非全日制工作, 月收入可能低于最工资标准。对于规模在2人以上的家庭, 由于难以找到工资水平较高的工作, 他们参加工作的动力不强, 宁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也不愿意寻找或从事工作, 从而陷入“失业陷阱”。“贫困陷阱”是指由于我国低保制度实行的是100%的有效边际税率, 因此, 对低保家庭来说, 有人就业并不能有效地增加家庭的收入或只能增加很少的收入, 因此, 低保对象参加工作的意愿不强, 长期处于贫困状况, 陷入“贫困陷阱”。

摘要:本文就低保政策对青年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设计没有考虑家庭的规模效应, 既不能有效地节约低保救助资金;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低保对象的工作意愿, 可能导致“失业陷阱”和“贫困陷阱”。

青年就业创业思路 篇5

根据团县委(全青字[2010]8号)文件《关于在全县开展青年就业创业专项行动调查摸底的通知》精神,大墅镇团委于2月2日-2月25日在全镇村(居)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了调查,此次共调查青年266人,其中需技能提升培训的89人,需小额信贷22人;需团组织提供资金扶持22人、提供技术培训33人。

在我镇当前青年就业创业中存在以下问题

1、大多数青年从事技术含量低的苦力工。

2、青年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劳动技能欠缺现象。

3、观念陈旧落后影响青年就业、创业。

4、相关政策不到位、资金不足,使服务青年就业工作缺乏长效机制。

2010年大墅镇团委将在青年就业创业方面做好如下工作:

1、不断提高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对农村青年进行以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加工营销和就业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2、加大对青年就业观念的引导力度。广泛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深入做好思想发动工作,进一步引导青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树立起自主择业、灵活择业、自主创业等新的观念。

3、做好服务工作,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利用板报、横幅、标语、宣传单等方式迅速有效地传递用工信息、发布创业项目,构建起服务农村青年的全方位立体平台。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青年的创业素质

青年就业 篇6

团省委于今年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在今年6月前实现市州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建设集中挂牌,年内实现县(市)覆盖面达到30%。为全面贯彻落实全会工作目标,团省委先后在黄冈、襄阳主持召开全省市县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建设座谈会、全省共青团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现场推进会,对市县青创中心建设进行调研推进。各地迅速行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平台怎么建”、“人员怎么配”、“资源怎么筹”、“工作怎么推”等“四个要素”,提出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积极推动基层探索实践,着力突破了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建设瓶颈。截止目前,全省14个市州已全部建成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麻城、郧县、宜都等一大批县级青创服务中心建设也取得阶段性成果。

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作为各级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大厅,将成为开放性、一站式、公益化服务平台。旨在为广大青年大力提供就业指导、就业推荐、技能培训、社会招聘会、校园招聘会、人事代理、劳务派遣、实习见习、创业培训、创业辅导等服务。截至目前,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先后在武汉、咸宁、随州、黄冈、天门及相关高校共累计举办青创工程——新春送万岗大型招聘会、青创工程——湖北大学生就业见习双选会等各类就业见习招聘会60多场次,直接服务求职人员10万余人,接待各类创业咨询及诊断服务1000余人次,为做好当前我省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作出了积极探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下一步,团省委青创中心将整合省市县三级青创中心工作资源,逐步实现服务共联、信息共通、资源共享、政策共推、项目共创的功能,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一条龙”的公益服务。

青年就业 篇7

1.1“三农”问题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而解决“三农”问题则可以实现基础强、国家盛和社会安的良好局面。现在, 农村已经成为新的就业创业阵地, 农村青年已经成为新增就业创业的生力军。因此,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 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需求, 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和长治久安的需求。

1.2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

如今, 随着农村青壮年农民的外出打工, 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就是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对接。只有抓住农村青年群体, 鼓励并服务农村青年返乡就业创业, 激发农村青年的创业激情和潜力, 才能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3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是共青团服务职能和政治属性的重要体现

团十六大以来, 团中央高度重视共青团推进青年就业创业的职能, 将其作为共青团服务党政工作大局的重要切人点, 和履行服务青年义务和维护青年权益职能的重要着力点。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是共青团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途径和共青团职能的重要体现, 更是共青团扩大在农村影响力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 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2 开展校地合作, 探索构建“3+X”模式

以温州市平阳县为例, 通过与温州高校开展校地合作, 针对农业大镇, 搭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平台, 探索构建“3+X”模式, 充分利用高校教育科研的师资建立就业创业导师团队, 以就业创业项目为载体, 以农业基地为依托, 以农户 (或农村专业合作社) 为合作对象, 建立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基地, 开展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帮扶工作。

“3+X”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模式中的“3”是指“导师+项目+基地”;而X是指团队, 包括农业企业 (专业合作社) 或农户等。该模式既是农村青年成功创业的有效载体, 也是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具体见图1所示) 。

3 结合平阳实际, 实践“3+X”模式, 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

“3+X”模式通过政策解析、创业培训、导师带徒、科技帮扶、项目培育、典型示范、资金支持等方式, 组建一系列志愿服务队伍, 开展一系列专业培训, 培育一系列创业典型, 争取一系列信贷支持等措施, 进一步提升农村青年创业创新能力, 全面活跃青年创业创新热情, 从而把青年创业创新行动不断引向深入。

3.1 成立导师团, 帮扶青年就业创业

平阳团县委开展校地合作, 联合温州高校组建一支青年创业导师团, 通过专家讲座、专题论坛、互动交流、技术培训、项目推介、动态信息共享等多种形式, 深入宣讲创业富民政策, 积极引导青年创业, 激励青年创业热情, 提升创业青年综合素质和能力。

3.2 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孵化创业项目

针对各级团组织在服务月活动中挖掘的典型创业项目及创业团队, 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开展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导师带徒、基地孵化、通信联络等“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培育一批创业创新项目, 培养一批创业创新人才, 加以辐射带动广大青年投身创新创业, 缩短创业周期。

3.3 围绕服务主题, 推出服务措施

坚持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为重点, 深入青年群体, 整合有效资源, 选择服务载体, 开展主题活动, 集中开展“四个系列”主题服务措施, 即组建一系列志愿服务队伍, 开展一系列专业培训, 培育一系列创业典型, 争取一系列信贷支持。

4 结语

“3+X”模式是依托温州高校就业创业导师团队, 开展就业培训和创业教育, 引进农类高职院校的农业科研项目, 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业创业项目,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推动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 促进当地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该模式切实提高农村青年素质, 开发创业潜能, 实现“先创业带动后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参考文献

[1]张辛欣.国家启动农村青年创业就业行动[J].农业知识 (瓜果菜) , 2011 (3)

青年就业 篇8

关键词:法国青年节,就业政策,《代际合同》,启示

一、法国青年就业情况

根据OECD数据显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法国人均GDP在欧洲各国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受后经济危机的影响,截至2010年,法国人均GDP在欧盟成员国中已经下降到第11位。据推算,到2020年,法国将面临220万高技术工人和230中低技术工人的职位空缺。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老年人和青年人低就业率是导致法国经济萧条的主要原因[1]。

目前,全球经济危机已逐渐消退,各国经济处于复苏阶段,但经济危机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消退。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 ,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严重下滑 ,导致失业率持续攀升。就目前的数据显示,法国青年失业问题非常严重,2000年到2010年间,法国18岁至29岁的青年贫困率从16%增加到18%,2010年末,大约有190万15~29岁之间的年轻人被社会称为“尼特族(NEET)”,这些年轻人想要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是非常困难且漫长的一个过程[2]。

法国15~29岁的就业率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的47.8%下降到2009年的46.6%和2010年的46.8%;失业率从2008年的13.2%上升到2010年的16.4%;15~24岁的就业率从2008年的32.4%下降到31.3%; 失业率从13.2上升到21.4%;15~64岁之间的就业 率和失业 率在2008年和2010的比例之 差分别为0.96%和2.1%。从下表数据可以看出, 三个年龄段的就业率从2008年到2012年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失业率也有明显的上升,但15~24岁之间的青年失业率是最高的,从2008年到2010年,上升了4.3%。由此可以得出,法国青年的就业情况在整个就业环境下是糟糕的。

资料来源:Youth Unemployment and Youth Employment Policy [0B/OL]. http://library.fes.de/pdf-files/id/09474.pdf

二、 法国青年就业政策的演变

为了遏制失业率的攀升,稳定社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陆续颁布了多项就业政策,以促进法国青年就业,提高国民经济收入水平。主要分为调整企业结构、政府经济补贴和加强职业培训, 使法国青年在面临就业选择和被选择时更具主动性,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一)调整企业结构。

1.《迪特雷伊法》。

2003年,法国出台了《迪特雷伊法》,该法以当时负责中小企业事务的部长雷诺·迪特雷伊(Renaud Dutreil)的名字命名。此法健全了小企业的管理制度,推动了私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建立。这种类型的公司比普通公司规模小,创办的门槛比较低,注册程序也比较简单,因此该法为许多未就业的青年和失业者提供了一种积极的自主创业形式, 激发了青年的创业热情。

2.《首次雇用合同法案 》。

2006年3月 , 法国总理 德维尔潘 向议会提 出“首次 雇佣合同”的新劳动法案。法案规定:法国2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在与26岁以下青年签订雇用合同后的最初两年内, 可以随时将其解雇,并无需说明解雇原因。作为补偿,被解雇者不仅可以获得企业的违约金,还可以向政府申请460欧元的经济补助[3]。

(二)政府经济补贴。

1.“青年挑战计划”。

1986年,法国提出“青年挑战计划”,由法国国民教育学院承担。此计划提出的初衷是让青年创业行为规定在一定范围内, 后来逐步发展到对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在研究过程中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包括提供资金支持,目的是培养青年人独立自主的创业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挖掘个人潜能。

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政府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创新。目前政府拨给该计划的预算是每年500多万欧元, 该计划的宗旨是让青年人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4]。

2.《促进青年人就业法 》。

1997年10月16日 ,法国颁布了《促进青年人就业法》,其主要内容是给26岁以下的青年失业者和待业者创造就业条件。在1997年到2002年间,法国政府为青年提供了35万个工作岗位,涉及行政、服务、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性质的工作岗位[5]。

该法案的具体措施为:雇员工资的80%由政府承担,20%由各用人单位承担。青年就业合同签订的期限为5年,政府提供工资补贴的期限也是5年,合同到期后,由双方进行协商之后决定是否续签[6]。

3.“帮助困难青年就业计划 ”。

2006年4月10日 ,希拉克总统发表声明 ,“帮助困难青年就业计划”取代“首次雇佣合同法”。主要以财政补助的方式刺激法国企业尽可能多地雇佣16岁至25岁低学历、居住在敏感社区或签署“融入社会生活合同”的青年人[7]。

(三)职业培训/学徒制。

从19世纪中叶起, 法国开始以国家法令形式干预学徒制,尤以1919年的《阿斯蒂埃法案》为标志。法国的学徒制分为高中和高等教育两个层次,涵盖法国国家职业资格(NVQ)2-5级工作项目 , 在维系青年与工作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8]。

纵观法国政府颁布的关于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的法案,比较典型的关于职业培训和学徒制的法案主要有:1971年法国颁布了《职业教育方向法》和《学徒训练改革法》;1975年《哈比改革》;1978年《继续教育法》和《就业训练法》。

近年 ,法国于2009年4月出台针 对青年失 业的《青年 法案》,多种措施推动学徒制工作。法案的内容主要为:第一,为了促进学徒制与就业之间的联系, 学校向学生提供到工作单位的培训机会。任何公司在2010年6月之前雇佣青年求职者,该公司可以免除缴纳一年的社会保险。此外,50人以下的小企业会得到1800欧元的额外补助。第二,政府出台措施推动企业把26岁以下的雇员由青年实习工作合同转为正式合同的,将得到1000欧的补贴[9]。

三、法国青年就业最新动向

2012年12月12日 ,法国劳动就业部、培训部联合发布了一项新的促使青年就业的法案———“代际合同”(The GenerationContract), 其主要目的是向青年就业者传授工作经验并保持企业的活力,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目前看,只有一半的法国青年(26岁以下)与雇主签订了正式就业合同(CID: Contract of Indefinite Duration),也就是说 ,还有一半青年的工作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中。代际合同主要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两端力量互相传递有无,即经验和科技的传递,以加强青年劳动力和老年劳动力之间的沟通。代际合同的颁布的目的在于使大众转变观念,使青年工作由“威胁者”和“消耗者”转变成为“促进者”和“投资者”,以推动法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到2020年,大约有超过500万的劳动力将退休,同时,有近600万的高校毕业生将走上工作岗位。合同要求 ,为了更好地调整劳动力市场结构, 每个企业和公司都要为分析本公司青老年工作者的就业现状, 所要传授的工作经验和科技知识具体是什么,以及尽可能地做到公司男女比例适中。合同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合同的制定依据是公司的规模大小,企业规模越大,则与员工签订无期限合同的限制就越少;雇佣少于30人以下的企业,政府将给予财政补贴,每名持有CID合同的全职就业者每年将得到2000欧元, 财政补贴的对象是针对青年职员或者公司具有老资历的老员工 (但超过57岁以上的老员工则不享受此财政补贴);第二(补充协议),就业岗位和就业技能之间的关系应相辅相成、互相完善;给予中小型企业足够的空间去界定雇员的年龄;第三,若雇佣超过300人以上企业没有与雇员签订就业的书面合同,则该企业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第四,此合同得到了宪法和劳动法的保护,目的是使“代际合同”更具有实施性;第五,在2013年9月30日之前,各企业和公司务必执行“代际合同”,雇佣超过300人以上的企业若不与其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将给予处罚[10]。

四、启示

(一 )健全市场体制 ,优化市场结构 。

法国政府在健全劳动力市场体制,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方面一直做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并为青年求职者提供跟踪式的求职咨询及提供全面的求职信息。法国政府还与就业机构、工会及其他机构进行合作和对话,以平衡“促进就业”和“就业保护”之间的关系。《首次雇佣合同 》的流产 ,说明两者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将必然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引发民众的连连抗议。

(二 )提供财政补贴 ,反对就业歧视 。

法国政府把对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补贴贯穿就业政策的始终,这种经济上的补贴,并不仅仅是财政支持,更是一种无形的投资。青年刚从学校走向社会,缺乏经济实力及社会经验,政府为其提供经济帮扶,有助于梳理就业信息。有些用人单位基于就业者不同种族、地域、性别、残障、年龄等原因,对求职者区别对待。政府应加大力度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遏制就业歧视,对此类企业应予以处罚。

(三 )鼓励青年创业 ,创办职业培训机构 。

青年就业 篇9

据悉, 这是自2011年以来, 四川移动搭建移动互联网孵化平台, 持续为社会青年、大学生创业者、中小创业企业免费提供从技术课程、创业指导、技术孵化及信息交流的“百万青年创业计划”的活动之一, 在此过程中, 四川移动被团中央、中国移动授予百万青年创业计划首期三年优秀组织奖。

为加强移动互联人才培育, 促进高校学生就业, 四川移动先后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建设、挂牌中国移动互联网孵化基地, 通过常态化校园宣传和免费KAB课程教育等方式与高校联合推进孵化基地运营工作。特别是2013年, 四川移动还先后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和宜宾学院等10余所高校开展超过25场校园宣讲活动和KAB培训课程, 覆盖全省重点高校上万学生, 在四川高校学生中掀起“移动互联网创业潮”。

四川移动还利用自身优势, 以孵化园、软件园区为阵地, 联合园区管理方搭建本地移动互联网创业信息交流平台, 通过常态化开发者沙龙活动柜, 挖掘社会类企业、个人优秀开发者。仅2013年下半年, 四川移动在高新区天府软件园就举办开发者沙龙9场, 话题覆盖电子商务、分发渠道、产品设计、广告联盟等多个话题, 吸引众多开发者参与关注。为切实解决西部地区创业团队的发展难题, 四川移动还从北京、上海、广州的发达地区请来了风投公司, 为创业团队带来项目资金投资、市场渠道引荐、潜在客户对接等众多资源, 推动技术创新的资金链支持。

青年就业 篇10

2003年8月18日,国家劳动部将速录师作为新职业面向全国推广,并出台了《速录师》国家职业标准,速录师成为一门新兴的高智型服务行业。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兼备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速录师,全国各省高校均推出与速录相关的专业,并且都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

目前,我国专业速录师人才的缺口很大。据不完全统计,河北速录师需求缺口高达3-5万人,而具有会议速录能力的速录师仅仅10人左右。南京地区能够与声音同步记录的速录师仅两三名,而在三星级以上级别酒店举办的会议、论坛不下400场,按照每场需要一名速录师来计算,每天南京至少需要400名速录师,而市场上速录师的供应量连需求的1%都不到。除此之外,网站访谈、电视台直播、作家协助写作、司法机关审案、市民论坛等,现在都有这方面的需要。面对速录师缺口如此巨大的态势,速录专业毕业的学生专业对口就业一次性签约率却不足30%。全国市场上也仅有几百名速录师能够独立完成大型会议速记任务,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一些中小城市对速记服务的需求也很大但却经常存在无速记员可以聘请的现象。另外,现有的速录员多数集中在法院等国家机关,社会上从事商业服务的速录人员数量更为稀缺,所以速录员在未来十年里需求量更会大大增加。据业内预计,大型会展,论坛,集体会议,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影视字幕,会议记录,法庭记录及党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的文职岗位,全国的需求量可达50余万人。

2 速录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分析

为了调查速录专业毕业生的择业观及就业方向,我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以我院已经毕业的2013届—2015届三届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我于2016年3月发出245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213份,回收率为86.9%,本次调查问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院速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其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根据2013届—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速录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国家机关、教师及其他方向。其中,国家机关主要涉及公安局、法院、检察院记录员等方面的职业。教师主要包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等本专业及非本专业的教学或行政工作。其他方向中包含国家公务员、自主创业以及与速录无关的职业。

根据调查,90%的学生认为现在的人才市场当中对速录人才的需求是具有综合素质的速录人才。76%的同学认为最需要速录人才的行业是法院等国家机关,其次是各单位的文秘职业。75%的同学认为目前人才市场上,速录人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并不多,这也说明了我们学院在速录人才培养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数学生对工资薪酬的期望是3500—5000元,其次是3000元以上。毕业后同学们都是倾向去企业,一大半同学选择职业的原则是薪资待遇,一部分同学选择是为工作稳定,一小部分同学选择是源于兴趣爱好。超过93%的同学认为用人单位最在乎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次之是发展能力,也有部分同学认为用人单位关心毕业院校的名气。对于专业不对口,有很多同学认为对就业造成一定影响但还是可以接受的。几乎没有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对他们就业有多大帮助,这就说明在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这方面我们学院做的还是很不够。对于速录专业,大家基本认为是很有前途的,但很少一部分人认为想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速录师很难。求职当中最困扰学生的是大家认为对除了速录以外的其他专业知识了解有限,这说明学院对速录专业学生的培养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除速录外的大学专业课学习一般或者能过就行,但是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在毕业之前就取得中级速录师资格证,但认为必须取得高级速录师资格证的同学并不在多数。这说名速录专业的学生只注重速录能力的培养,忽略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2013届—2015届毕业生认为速录专业还是很有前景的一个专业,但认为学院没有在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给予充分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且在专业课设置上还是与同学们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缺乏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其他能力,学生只锻炼了速录技能,而且水平有限。所以学习速录专业的学生应该更加注重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并且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去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社会速录行业存在如此多缺口的情况下,努力挺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完善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为自己的就业增加更多的砝码。

3 速录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对策

当前,速录专业的毕业生正在逐年增多,要提高速录专业的就业能力,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建立起优秀的速录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课程设置。

3.1 正确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专业技能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也不清楚自己除了上课以外要做哪些积累,并且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就业意识不强,觉得家里可以安排好一切;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就业观念相对保守,就业目标只为改善现有生活,没有长期职业目标。

首先,确立职业目标和路径。明确自己的近期职业目标、中期职业目标和长期职业目标。然后进行倒推,如果长期职业目标确定自己要成为高级速录师,并成为速录界的大咖,那么中期目标就要设定自己的自己的入职起点和具备能力,进而初期目标就应规划好在校期间应当储备综合知识和塑造高级技能。其次,制定好自己的行动计划。目标不只是说说的口号,要通过计划和行动来实现,制定计划时一定要务实。再次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评估、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路径和职业计划,及时认清自己欠缺的部分,并作相应补充。

3.2 建立优秀的速录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课程设置

速录专业的培养目标:面向内蒙及周边区域,以司法系统书记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高级速录师、文秘为次要工作岗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精通速录技能,熟知法学基本理论,掌握秘书职业技能,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在司法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速录和文秘相关工作,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文字、图形、图像等信息处理工作及能够熟练操作、维护各种办公设备的“懂法律、会文秘、精速录、有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大多数学生认为在校期间专业课安排上有些课程相关性不强,实战较少,结合调查问卷,就业指导课没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且相关专业课与社会需求脱节,使学生对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

因此,学院应该创新速录人才培养理念,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的速录专业培养方案,将双证教育(毕业证和专业技能证书)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建立速录人才专项培养模式,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的速录专业人才。同时,学院应利用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域优势及地方政策,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创造更多校外见习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实践技能,增强同学们对速录专业的认同感和提高同学们的从业渴望。在校内,学院也应为速录专业学生搭建不同岗位的实验室,如:模拟法庭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法律知识和庭审术语,从而提高庭审记录的效率;建立秘书实务实验室,可以让学生在离校前接触到实际的办文办会流程,熟练掌握打印机、复印机等常用办公设备等等。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从而侧重自己的就业方向,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日益增加的就业竞争,我们学院的速录专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并没有凸显其优势。这就需要学院积极探索,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方面,建立优秀的速录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课程设置;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引导学生正确做好本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峰,郭建如.高职院校培养方式变革与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基于闽南科技学院的调研[J].教育学术月刊,2014(5).

[2]黄艺俊.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对策探究[J].山西大学学报,2014(11).

[3]任鹤飞,王育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转换思想观念[J].2015(8).

[4]黄敬宝.就业假说——人力资本论的一种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7(10).

[5]张海燕,刘丹.浅谈速录专业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0(7).

[6]王壮.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时效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10).

[7]亚伟.高校开设速录技术应注意哪些问题[DB/OL].2016(5).

[8]关于速录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研究[DB/OL].

青年就业 篇11

S4YE通过与公立、私立部门的利益相关者开展实际研究和积极行动,大规模推进创新性解决方案。联盟基于实用主义理念,整合以“联系、学习、杠杆”(Link, Learn, Leverage)为核心的“3L”路径,增加青年人的就业机会。S4YE的干预工作将向那些把解决青年就业挑战作为国家优先战略的国家和地区倾斜,包括中东、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加勒比海、亚洲等地区。在未来十年,将有超过10亿人进入劳动力市场,需要每个月创造5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才能消化新进劳动力人口。然而,全球有大约6亿未就业青年既不在学校接受教育,也没有接受培训;同时,青年人的失业几率是成年人的3倍多。

世界银行社会保护与劳动局局长阿鲁普·巴纳吉(Arup Banerji)、S4YE委员会成员表示,世界银行的目标是在2030年为处于全球人口底层40%的群体消除极度贫困和促进共同繁荣。提供就业机会是分享发展红利和帮助脱离贫困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加大对青年人(特别是极度弱势群体青年人)的就业投入,是该进程的重要环节。

青年就业 篇12

一是城市情结较浓。大学生以职场新人的身份迈入社会时, 他们务实努力, 内心有着较高的职业理想, 并非常希望把所学知识有效运用到工作中。但是当从学校生活的中心降落到职业等级的边缘, 在基层被人“指使”“支配”做这做那时, 他们内心便萌生着失落感甚至是委屈感。因此, 在择业时, 他们普遍倾向于大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二是求稳情结较浓。有的人认为, 选择职业就是选择一生。在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目中, 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是稳定的象征, 工作稳定, 能解决编制, 能保留干部身份, 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不会下岗等。因此, 在择业时倾向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 而不愿意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单位, 特别是非公有制用人单位就业, 想去自主创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三是自卑情结较浓。大学毕业生对外在就业市场的残酷竞争现实也是深刻感知的。他们也经常在自问:社会还有多少饭碗留给我们呢?因此, 部分大学生缺乏自信, 对自己的能力不太肯定, 在用人单位面前往往出现怯场, 无法积极准确地推销自我, 展现自我, 因而, 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第一深刻印象和认可。当在择业市场受挫后, 部分大学毕业生产生悲观情绪, 感觉就业无望, 对找工作不够主动, 要么是依赖有组织的供需见面会试试运气, 要么是在家苦苦等待所谓的机遇降临。

二、共青团组织引导青年学生转变就业观的方法

1. 加强思想教育, 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新型就业观。

开展思想教育是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所在。一是在教育中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鼓励青年学生在基层的建工立业中实现人生抱负;二是紧密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大力加强学生的“三观”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确立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 坚持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 不断增强创业意识, 切实转变就业观念, 确立起“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择业观;三是加强就业形势政策教育。要针对当前经济形势, 帮助他们正确分析面临的就业形势, 积极调试自我, 特别是避免说教式的思想教育, 站在青年学生的角度, 用身边就业创业的成功青年为个案, 进行案例教育, 同时加强心理辅导, 树立学生信心, 从而使就业观念教育能够真正深入人心, 取得实效。

2. 发挥校园文化引导功能, 引导青年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 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实的就业创业形势之间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消除这个心理落差, 主要是靠市场机制来调节, 但是, 不能忽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引导作用。一是发挥典型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培养、选树优秀青年典型, 是共青团组织教育青年的有效途径。团组织通过表彰宣传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典型, 用身边典型的成功经历来教育和带动青年, 努力营造“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基层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专业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下乡进村、开展技术服务和咨询活动, 从而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 促进青年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意识的形成。三是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通过举办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 提高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引导他们从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转变。

3. 加强青年学生就业指导, 引导青年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就业观念的成功转变离不开就业工作的指导。共青团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加强青年学生的就业培训指导。一是加强学生就业能力指导。要深入开展调查摸底, 了解掌握青年的就业愿望和需求, 通过开展就业指导与咨询、专题讲座、形势报告会、就业技巧与礼仪培训、模拟招聘等活动, 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提高就业能力。二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职业定位。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作用, 依托学生职业规划社团这一载体, 广泛动员各方力量, 从青年自身的实际及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 帮助青年制定有科学依据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青年职业规划的指导, 帮助青年充分、正确地认识自身条件, 以此作为设定职业生涯目标、路线及策略的基础和起点。

摘要:解决青年学生的就业困难与失业危机, 促进青年学生充分就业, 是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学生, 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本文在分析目前青年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误区基础上, 提出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引导青年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就业观,高校共青团

参考文献

[1]张志平.新形势下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引导[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2) :5808-5809.

上一篇:养老服务体系研究论文下一篇:高中数学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