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综合改革

2024-08-09

服务业综合改革(精选11篇)

服务业综合改革 篇1

7月12日,上海市卫计委召开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研讨会,宣布首批试点的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已实质启动。截至6月底,首批签约居民超过24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超过20万人,已签约居民年内在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就诊占78.55%,在签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占60.8%。

一年前,上海启动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础的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推行“1+1+1”(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区级医院、一家市级医院)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并在已启动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步开展“延伸处方”政策。目前,已开具“延伸处方”13665张,金额249万多元。据悉,上海全市将复制推广首批试点经验,对申报参加第二批试点的1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调研督导,推动第二批试点工作。(新华网)

服务业综合改革 篇2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郭益寿

(2011年2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动员大会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安排部署我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认清形势,鼓足干劲,奋力推进我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一会儿,康市长和省发改委田处长还要做重要讲话,大家要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性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服务业尤其是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反映了21世纪全球范围内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征,积极推动服务业发展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市各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两抓整推”工作思路,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实施振兴工业“6+2”行动计划,发展“一特四化”现代农业,工业和农业达到了相对较高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市服务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起步晚、规模小,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效益增加和工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的重要“瓶颈”。为此,我市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提高服务业为工农业生产配套服务的水平,走出一条工业、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并进的新型产业化道路。

第二,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内容。服务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现代城市又为发展服务业提供了重要平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提升城市配套功能,有利于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有利于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而使城市更具竞争实力和发展活力。如果离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没有服务业的支撑,就无法建设一个兴旺发达的现代城市。“十二五”期末,预计我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0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4%。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更大范围内快速流动和融合,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服务业的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在加快城市开发建设的同时,大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形成服务业与城市化相互支撑、互为推动的良好格局。

第三,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任何一个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不仅是经济总量扩张的过程,更是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服务业创造的是绿色GDP,能源、资源占用少、消耗低,且大多数属于清洁产业。据统计,相对于每万元增加值,服务业用电量是工业的15%,占用资本是工业的60%;服务业每万元增加值所造成的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到制造业的6%和7%。因此,大力发展旅游、商务、文化等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对于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是富民惠民的重要途径。发展经济,富民优先。服务业具有门类广、领域宽、劳动密集程度高的显著特点,以及门槛低、回报快、风险小的行业优势,在增加就业、推动创业、致富百姓方面具有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我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21.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9.2%,高于第二产业22个百分点,发展潜力和就业空间很大。可以说,服务业是城乡居民创业的大舞台,也是城乡居民增收的好路子。

二、准确把握我市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我市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有利条件多,空间潜力大,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区域位臵重要,商贸物流作用突出。我市地处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四省区交汇要道,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在酒泉交汇,商贸物流业具有承接东西、辐射南北的重要地位,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优势明显。我市文物古迹众多,已查明文物点1156处,以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锁阳城、航天城为代表的众多旅游景点遍布境内,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景观,是甘肃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最具人气的西部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旅游品牌魅力城市”,这为我们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三是新能源快速崛起,配套服务急需跟进。我市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是国家规划建设的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国务院制定的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中,将酒泉确定为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风电装备生产基地和太阳能光伏、光热产品研发制造基地。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风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今年,全市风电装机将突破850万千瓦,光电装机将达到200兆瓦;2015年,风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光电装机达到2000兆瓦。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急需发展与之相配套的研发、咨询、检测、认证、培训、维护等服务业。四是工业快速增长,生产性服 务空间较大。目前,我市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形成了新能源、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筑建材、矿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酒泉工业园区综合实力已达到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上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34个省级开发区前列。工业较快增长,为发展物资采购、供应、仓储、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拓展了空间。五是农业水平较高,产业化服务条件较好。全市有耕地226万亩,亩均耕地产出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棉花、制种、啤酒原料、瓜果、牛羊肉等农牧业产品品质优良、商品率高,是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这为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创造了条件。六是消费潜力较大,生活性服务需求较强。境内及周边有28家大型企业和科研单位,职工收入水平较高,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和生活消费支出明显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服务业发展的潜力较大,这为提升城市生活服务水平、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我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增长速度不够快,发展规模不够大,总体水平不够高。从总量规模上看,我市服务业增加值与发达城市相比规模小、水平低,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远远不足。从行业结构上看,传统服务业占主导地位,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结构性矛盾突出。从企业层面看,服务业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集中程度低;经营范围狭窄,缺乏多元化、一体化、集团化经营的能力和体制;经营方式落后,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特许经营等先进经营方式比重低,现代化程度低、效益不高。

面对我市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紧紧抓住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实干意识,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我市服务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明确思路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省委“中心带动、两翼起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新能源配套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农业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着力实施“两抓整推”战略,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具有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新能源基地、文化旅游名城、特色农产品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城市生活服务示范区,把我市建成立足本地、服务周边、辐射西北乃至中亚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总体目标是:通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力争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并驾齐驱、互动发展,酒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显著提升,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抓特色培育,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新领域。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比较优势发挥得越充分,个性特色培育得越鲜明,区域经济发展就越有生命力。相反,没有特色的发展就不会有可持续发展,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要按照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飞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较高的现代农业水平等三大区域经济特色,走有酒泉特色的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之路,做强“三大板块”:一是构建新能源配套服务中心。把我市建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研发、质量检验、检测认证、高效维护、人才培养的基地。二是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构筑文物古迹、航天科技、石油工业、民族风情、生态观光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三是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构建集生产、营销、科技、信息、金融保险、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农业服务体系。

2、抓项目建设,夯实服务业发展基础。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是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达到试点目标的重要载体。要牢固树立抓项目、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加快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结构作为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抓手,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下最大的功夫、花最大的力气,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和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引进和建设一批投资大、带动强、效益好的大项目。市上已筛选确定了酒泉风光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家风电设备监督检验中心等33个服务业重点支撑项目,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积极配合,开辟“绿色通道”,实行跟踪服务,培育新的服务业增长点,促进服务业上规模、上水平。要按照一流标准,瞄准一流水平,精心策划,积极争取在我市举办一些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商贸、文化、体育活动及高端会议,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抓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保证。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提高行政效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要积极培育和完善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体系,调整优化服务业资源,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只要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要完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服务业价格和收费政策,实行有利 于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发展的土地政策。要不断开拓新领域,拓展新空间,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信息传媒、商务服务、娱乐健身、卫生保健、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不断培育更多的服务业增长点。另外,还要加快培育一批创新性、高成长型的服务业企业,通过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发展、做大规模、打响品牌、抢占市场,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产业竞争力。

4、抓薄弱环节,逐步消除服务业发展的“短板”。必须进一步找准薄弱环节,突破制约难题。一要提升商贸流通业。大力推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联盟发展。着力培育高层次、规模化、集约型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商贸流通业扩规模、上水平。二要壮大现代物流业。围绕优势产业发展,着力提高风电设备、能源、化工、建材、矿产、农产品等大宗货物的运输保障能力,形成集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三要发展金融保险业。完善地方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争取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积极筹建酒泉银行。到2015年,全市金融机构由目前的27家增加到32家,为建设甘肃西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奠定基础。四要提升信息服务业。以建设“数字酒泉”为目标,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快信息资源开发,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

5、抓人才聚集,努力构筑强大的智力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以人才为支撑。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 观念,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加快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掌握现代知识、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形成与我市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多门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健全和完善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相适应的教育、培训体系,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进入服务业领域就业创业。要进一步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建立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使我市成为人才聚集和创业之地,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服务业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强化措施,全力推动我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一要加强领导,靠实责任。为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市上决定成立服务业综合改革协调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和政策研究,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为确保试点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市政府确定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日常事务;市工信委、旅游局、农牧局、财政局、商务局、科技局、交通运输局、金融办等8个部门和单位分别牵头负责新能源装备制造配套服务、现代旅游、农业生产服务、财税服务、生活服务、科研服务、交通物流、金融保险等8个方面 的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关工作机构,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服务业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臵,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机制,层层分解目标,确保责任落实。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市发展改革委和8个牵头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确定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责任科室,责任到人,一抓到底;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全力以赴抓好服务业综合改革相关工作,在全市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互相衔接、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要加大资金投入,市上已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6000万元,加大对服务业发展关键领域及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各县市区也要加强资金投入,各个部门都要积极向上争取,强化对服务业发展的扶持。统计部门要认真研究并借鉴外地经验,尽快研究制定既符合统计口径又能真实反映我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果的统计体系。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试点工作的各项扶持政策、服务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要科学规划,加强引导。服务业门类众多,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搞好分类指导。要充分考虑我市的地域特点,依托比较优势,把握发展规律,聘请高水平的机构和专家,高起点、高标准 搞好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要加快《酒泉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引导全市现代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各县市区和牵头部门要根据总体规划和各自实际,编制区域规划和行业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在用足用活用好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充分调动全社会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

三要更新观念,创新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开阔眼界,创新思路,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发展服务业的好经验、好做法,紧密结合实际,消化吸收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积极引导全社会真正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重视、关心、支持和参与服务业发展,努力形成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部门之间、县市区之间、行业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服务业资源的优化配臵和有效利用。要加强与其他试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借鉴成功经验,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四要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加快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都已明确,各项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实打实、硬碰硬,干出成效,干出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真正把服务业综 合改革的各项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认真研究,精心部署,采取得力措施抓好落实。要坚持抓重点、抓难点、抓关键点,切实解决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广大干部职工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努力营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业发展环境。市政府督查室、市发展改革委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要建立完善定期检查和考核奖惩的机制。要加强责任追究,对于领导不到位、工作推进不力,或推诿塞责、应付了事的县市区、部门、单位和个人,要严肃问责。

同志们,加快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努力开创我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服务业综合改革 篇3

[关键词]河南省;中心城市;服务业;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2.019

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率为44%,低于全国城镇化率近10个百分点。[1]作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骨干的河南省18个省辖市,总体上规模偏小,功能结构单一,竞争力偏弱,影响制约着河南省的城镇化进程。在服务业方面,2013年河南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2%,低于全国14.1个百分点。鉴于此,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同时,河南省也提出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构建“一极两圈三层”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2]因此,研究河南省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对于加快推进河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服务业发展步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相关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如杨行昌[2]、孙鸣浦[3]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董伶俐[4]、商勇[5]、王泉泉[6]从宏观上对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做了全面分析;邹坦永[7]、刘文桂[8]从发展拐点和路径的角度,对河南省服务业转型升级进行了研究;郑云[9]、杨讯周[10]从河南省中心城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角度,分析了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综合已有文献看,目前针对河南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定性分析方面,而定量分析研究较少。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引入河南省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研究,选取城市服务业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益、潜力4类指标,构建河南省中心城市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再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其服务业水平进行分类,最后根据其所处的层次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设计指标时从总体系统出发,分层次地分析影响总体性能的相关因素,按照下层指标服从上层指标及综合最优原则,确定并建立总体系统评价指标和递阶层次结构模型,通过测量和评估整体中的各个因素对系统的影响来综合判断给出结果。具体步骤包括: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计算相对权重,计算综合权重且排序。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由于它在处理复杂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军事、运输、农业、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根据产业经济学评价产业发展的指标,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本文选取规模、结构、效益、潜力4个指标。需要说明的是,为准确反映河南省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本文主要分析河南省17个省辖市城区(济源市因规模较小,除外)服务业的发展情况,所用的数据只包括市辖区,不包括市辖县。

1.服务业发展的规模指标

除了使用服务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就业人数这2个传统指标来反映服务业发展规模外,我们又增加了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城市GDP和城市人口这3个指标,分别反映城市服务业增长速度、城市的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

2.服务业发展的结构指标

服务业发展的结构选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服务业与第二产业的比例3个指标来反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GDP,服务业就业比重=服务业就业人数/总就业人数,服务业与第二产业的比例=服务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

3.服务业发展的效益指标

服务业发展的效益选用人均服务占有量、服务业密度、服务业综合生产率3个指标来反映。人均服务占有量=服务业增加值/城市人口,人均服务占有量高意味着服务业发展的绝对水平高;服务业密度=服务业增加值/城市面积,反映服务业在一定区域空间内的分布状况,服务业密度越高,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就越高;服务业综合生产率=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就业人数,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服务业总体生产率的高低。

4.服务业发展的潜力指标

服务业发展的潜力选用城市人均GDP、城市职工平均工资、城市化率、地区人均GDP、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这5个指标来反映。人均GDP和城市职工平均工资都反映了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这与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城市化率=城市非农人口/城市总人口,城市化率越高,越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动力和基础;地区人均GDP、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可间接带动城市服务业的发展。

5.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首先,根据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情况和服务业发展阶段,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然后,结合各分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对指标权重进行调整;最后,得出规模指标、结构指标、效益指标和潜力指标权重值分别为0.3、0.2、03、0.2。由此,我们构建出河南省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结果分析

通过综合评价结果,我们可以将河南省17个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划分为4个层次。

第一层次:郑州。在河南省17个中心城市中,郑州作为省会城市,优势明显,各项指标均排名第一,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洛阳。作为省会城市,郑州经济实力强,服务业规模大、层次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城市不可比的。

第二层次:洛阳。洛阳作为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好,地位仅次于郑州。除结构指标外,其他指标均位居第二,各项指标也比较均衡;但在绝对值方面与郑州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结构指标方面还存在劣势。

第三层次:新乡、南阳、安阳、开封、三门峡、平顶山、焦作、信阳。这一层次的8个城市,得分差距不大,实力相当。排在前面的新乡、南阳、安阳、开封4市,都是历史悠久、开发比较早的城市,城市功能较为完善,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排在后4位的三门峡、平顶山、焦作、信阳,除信阳外,都是新兴的工业城市,也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自身和服务业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而信阳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服务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第四层次:商丘、漯河、周口、许昌、驻马店、濮阳、鹤壁。这7个城市中,前5位城市的得分非常接近,与第三层次的城市差距不大。其中商丘、周口、驻马店都是豫东豫南的人口大市和农业大市,农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和服务业都需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比例,以带动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同时,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工业化加速发展,都为城市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漯河和许昌城市规模较小,但产业结构相对均衡,服务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加之区位优势明显,城市服务业也具备加速发展的条件。濮阳和鹤壁城市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也面临资源枯竭的难题,城市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四、对策和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为推动河南省中心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郑州、洛阳应进一步发挥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凝聚作用和引领带动作用,发挥在城市服务业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郑州应在商贸、物流、房地产、金融、会展、旅游等方面发挥优势,进一步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提升服务业综合效益。同时,应发挥科技、教育、文化等要素集聚的优势,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实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洛阳应进一步扩大服务业规模,改善服务业内部结构,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壮大金融、会展、商贸等服务业,实现城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第二,新乡城市基础较好,综合实力较强,仅次于郑州、洛阳。应充分发挥这一综合性优势,进一步壮大二、三产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城市品位和层次。南阳、安阳、开封3市历史积淀、文化底蕴深厚,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挖掘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使其与现代城市发展相结合,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服务业。

第三,三门峡、平顶山、焦作、濮阳、鹤壁5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城市布局、产业结构、服务功能上都存在先天不足。因此,这些城市在发展服务业时,既要依托原有产业,积极发展相关服务业,又要减少对原有产业的路径依赖,另辟蹊径,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焦作市可以积极发展旅游业,实现城市服务业转型升级。三门峡位于豫、陕、晋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可以积极发展物流、商贸等服务业。平顶山、焦作应尽快实现与郑州的立体交通对接,承接郑州辐射,改变区位劣势,实现城市服务业跨越发展。濮阳、鹤壁应积极向安阳靠拢,打破交通瓶颈,扭转城市服务业落后局面。

第四,信阳、商丘、漯河、周口、许昌、驻马店6市中,许昌、漯河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较强,应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口和规模,实现集聚效应。信阳、商丘、周口、驻马店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应加快工业化进程,以第二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河南省政府可采取扶植倾斜政策,帮助这4个农业城市壮大经济实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第五,夯实城市产业基础,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各中心城市都应推进城市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建设互动发展。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以商贸、物流、金融、信息、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

第六,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要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善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使河南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尽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为城市服务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谷建全,王建国.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杨行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南省现代服务业评价[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29.

[3]孙鸣浦.河南省第三产业行业发展的综合评价[J].河南社会科学,2011(5):192.

[4]董伶俐.河南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商论,2009(11):92.

[5]商勇.河南省第三产业现状及问题[J].统计与咨询,2010(3):32.

[6]王泉泉.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现状与重点行业选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5):28.

[7]邹坦永.河南省服务业发展拐点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31):138.

[8]刘文桂.河南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2011(8):105.

[9]郑云.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与调整的战略取向——以河南中心城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0(5):103.

[10]杨讯周.河南省城区经济转型升级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6):14.

第一层次:郑州。在河南省17个中心城市中,郑州作为省会城市,优势明显,各项指标均排名第一,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洛阳。作为省会城市,郑州经济实力强,服务业规模大、层次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城市不可比的。

第二层次:洛阳。洛阳作为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好,地位仅次于郑州。除结构指标外,其他指标均位居第二,各项指标也比较均衡;但在绝对值方面与郑州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结构指标方面还存在劣势。

第三层次:新乡、南阳、安阳、开封、三门峡、平顶山、焦作、信阳。这一层次的8个城市,得分差距不大,实力相当。排在前面的新乡、南阳、安阳、开封4市,都是历史悠久、开发比较早的城市,城市功能较为完善,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排在后4位的三门峡、平顶山、焦作、信阳,除信阳外,都是新兴的工业城市,也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自身和服务业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而信阳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服务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第四层次:商丘、漯河、周口、许昌、驻马店、濮阳、鹤壁。这7个城市中,前5位城市的得分非常接近,与第三层次的城市差距不大。其中商丘、周口、驻马店都是豫东豫南的人口大市和农业大市,农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和服务业都需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比例,以带动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同时,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工业化加速发展,都为城市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漯河和许昌城市规模较小,但产业结构相对均衡,服务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加之区位优势明显,城市服务业也具备加速发展的条件。濮阳和鹤壁城市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也面临资源枯竭的难题,城市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四、对策和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为推动河南省中心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郑州、洛阳应进一步发挥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凝聚作用和引领带动作用,发挥在城市服务业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郑州应在商贸、物流、房地产、金融、会展、旅游等方面发挥优势,进一步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提升服务业综合效益。同时,应发挥科技、教育、文化等要素集聚的优势,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实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洛阳应进一步扩大服务业规模,改善服务业内部结构,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壮大金融、会展、商贸等服务业,实现城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第二,新乡城市基础较好,综合实力较强,仅次于郑州、洛阳。应充分发挥这一综合性优势,进一步壮大二、三产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城市品位和层次。南阳、安阳、开封3市历史积淀、文化底蕴深厚,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挖掘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使其与现代城市发展相结合,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服务业。

第三,三门峡、平顶山、焦作、濮阳、鹤壁5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城市布局、产业结构、服务功能上都存在先天不足。因此,这些城市在发展服务业时,既要依托原有产业,积极发展相关服务业,又要减少对原有产业的路径依赖,另辟蹊径,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焦作市可以积极发展旅游业,实现城市服务业转型升级。三门峡位于豫、陕、晋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可以积极发展物流、商贸等服务业。平顶山、焦作应尽快实现与郑州的立体交通对接,承接郑州辐射,改变区位劣势,实现城市服务业跨越发展。濮阳、鹤壁应积极向安阳靠拢,打破交通瓶颈,扭转城市服务业落后局面。

第四,信阳、商丘、漯河、周口、许昌、驻马店6市中,许昌、漯河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较强,应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口和规模,实现集聚效应。信阳、商丘、周口、驻马店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应加快工业化进程,以第二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河南省政府可采取扶植倾斜政策,帮助这4个农业城市壮大经济实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第五,夯实城市产业基础,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各中心城市都应推进城市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建设互动发展。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以商贸、物流、金融、信息、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

第六,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要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善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使河南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尽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为城市服务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谷建全,王建国.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杨行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南省现代服务业评价[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29.

[3]孙鸣浦.河南省第三产业行业发展的综合评价[J].河南社会科学,2011(5):192.

[4]董伶俐.河南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商论,2009(11):92.

[5]商勇.河南省第三产业现状及问题[J].统计与咨询,2010(3):32.

[6]王泉泉.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现状与重点行业选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5):28.

[7]邹坦永.河南省服务业发展拐点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31):138.

[8]刘文桂.河南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2011(8):105.

[9]郑云.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与调整的战略取向——以河南中心城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0(5):103.

[10]杨讯周.河南省城区经济转型升级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6):14.

第一层次:郑州。在河南省17个中心城市中,郑州作为省会城市,优势明显,各项指标均排名第一,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洛阳。作为省会城市,郑州经济实力强,服务业规模大、层次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城市不可比的。

第二层次:洛阳。洛阳作为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好,地位仅次于郑州。除结构指标外,其他指标均位居第二,各项指标也比较均衡;但在绝对值方面与郑州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结构指标方面还存在劣势。

第三层次:新乡、南阳、安阳、开封、三门峡、平顶山、焦作、信阳。这一层次的8个城市,得分差距不大,实力相当。排在前面的新乡、南阳、安阳、开封4市,都是历史悠久、开发比较早的城市,城市功能较为完善,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排在后4位的三门峡、平顶山、焦作、信阳,除信阳外,都是新兴的工业城市,也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自身和服务业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而信阳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服务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第四层次:商丘、漯河、周口、许昌、驻马店、濮阳、鹤壁。这7个城市中,前5位城市的得分非常接近,与第三层次的城市差距不大。其中商丘、周口、驻马店都是豫东豫南的人口大市和农业大市,农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和服务业都需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比例,以带动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同时,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工业化加速发展,都为城市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漯河和许昌城市规模较小,但产业结构相对均衡,服务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加之区位优势明显,城市服务业也具备加速发展的条件。濮阳和鹤壁城市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也面临资源枯竭的难题,城市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四、对策和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为推动河南省中心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郑州、洛阳应进一步发挥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凝聚作用和引领带动作用,发挥在城市服务业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郑州应在商贸、物流、房地产、金融、会展、旅游等方面发挥优势,进一步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提升服务业综合效益。同时,应发挥科技、教育、文化等要素集聚的优势,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实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洛阳应进一步扩大服务业规模,改善服务业内部结构,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壮大金融、会展、商贸等服务业,实现城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第二,新乡城市基础较好,综合实力较强,仅次于郑州、洛阳。应充分发挥这一综合性优势,进一步壮大二、三产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城市品位和层次。南阳、安阳、开封3市历史积淀、文化底蕴深厚,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挖掘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使其与现代城市发展相结合,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服务业。

第三,三门峡、平顶山、焦作、濮阳、鹤壁5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城市布局、产业结构、服务功能上都存在先天不足。因此,这些城市在发展服务业时,既要依托原有产业,积极发展相关服务业,又要减少对原有产业的路径依赖,另辟蹊径,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焦作市可以积极发展旅游业,实现城市服务业转型升级。三门峡位于豫、陕、晋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可以积极发展物流、商贸等服务业。平顶山、焦作应尽快实现与郑州的立体交通对接,承接郑州辐射,改变区位劣势,实现城市服务业跨越发展。濮阳、鹤壁应积极向安阳靠拢,打破交通瓶颈,扭转城市服务业落后局面。

第四,信阳、商丘、漯河、周口、许昌、驻马店6市中,许昌、漯河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较强,应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口和规模,实现集聚效应。信阳、商丘、周口、驻马店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应加快工业化进程,以第二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河南省政府可采取扶植倾斜政策,帮助这4个农业城市壮大经济实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第五,夯实城市产业基础,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各中心城市都应推进城市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建设互动发展。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以商贸、物流、金融、信息、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

第六,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要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善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使河南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尽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为城市服务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谷建全,王建国.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杨行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南省现代服务业评价[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29.

[3]孙鸣浦.河南省第三产业行业发展的综合评价[J].河南社会科学,2011(5):192.

[4]董伶俐.河南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商论,2009(11):92.

[5]商勇.河南省第三产业现状及问题[J].统计与咨询,2010(3):32.

[6]王泉泉.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现状与重点行业选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5):28.

[7]邹坦永.河南省服务业发展拐点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31):138.

[8]刘文桂.河南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2011(8):105.

[9]郑云.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与调整的战略取向——以河南中心城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0(5):103.

服务业综合改革 篇4

2007年上海市某区(以下简称A区)为了进一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分别由区财政和区卫生部门对辖区内3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绩效评价。评价内容涉及对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服务效率、综合满意度、实施创新项目状况和经济运行状况的评价)。通过评价,A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和经济运行状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为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为了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评价能综合反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入与产出、反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功能的发挥状况,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课题组对2008年A区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现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1 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化与发展

在2007年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基础上,2008年A区社区卫生服务继续深化改革,“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得到深入发展。

1.1“六位一体”服务的平衡发展

2008年,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卫生服务发展更加平衡。除在完成日常诊疗和慢性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外,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真完成了手足口病的防治任务,对公立和民办幼托机构上门进行消毒隔离指导和教职工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做好病例的随访工作;新开展孕产妇艾滋病的筛查工作,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纳入早孕保健的常规工作;在“三鹿”奶粉喂养婴幼儿事件协查中,紧急组织人员连夜对社区内0~3岁儿童电话问卷调查其喂养情况,确保患病婴幼儿及时就医。

除上述工作外,A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根据各自的优势和所在区域的特点,承担和开展了一系列业务工作。一些社区开展团队抑郁情绪管理,通过量表测试、有效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放松训练和个别心理咨询等方法,帮助焦虑、抑郁情绪人群找出情绪异常的根源,并正确认知和应对焦虑、抑郁情绪,帮助居民降低焦虑度和抑郁度,传授正确舒缓压力和健康成长的技巧,以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家庭幸福度。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伤害监测站以完善伤害监测的登记制度;设立老干部保健联系卡,以便于老干部与全科医师的联系。A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02”监测点、鼠疫监测点、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点、食源性疾病临床监测点、社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点、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示范点。从2009年起,临海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海警边防支队组织志愿者,开展“相约20日”活动,利用各自的专长,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健康保健及其他便民服务。

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功能的发挥,使A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较好地应对区域内常住人口多、流动性大及人员结构复杂的常见疾病的防治需要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应急处理的需要。

1.2 不断提升卫生服务能力

为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功能,A区还加强了社区卫生科研和人才建设,组建了区域性医疗卫生联合体,推进了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在A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2008年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报局级科技项目61项,其中局级科技项目立项13项,区科委立项2项;77名中青年骨干成为A区社会发展局的重点培养对象。在A区政府科教兴医政策的推动下,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内部的科教管理制度,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研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A区区域性医疗卫生联合体的建设,使二级医院首席医师下社区开展教学、查房及业务指导,部分检验项目实现了互认,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级医院建立了检查、检验的快速通道,方便了病人就医。信息系统的建设,使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管理系统(LIS)、医院放射管理系统(RIS)、医生工作站和健康档案等信息系统更加完善。

1.3 郊区镇村一体化管理

2008年,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努力参与推进郊区镇村一体化管理,重点关注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卫生资源合理利用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等问题。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专人指导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并积极组织乡村医生业务培训,下乡为参保人员体检,对外来人口进行性病和艾滋病普查。

此外,有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联合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成立了一支由计划生育干部和技术服务人员组成的队伍,按照便民利民的原则,定期进社区、下农村(尤其是外来流动人口集聚地)进行各类宣传教育服务,形成了计划生育一站式服务,提供新婚和孕产妇免费技术服务等。其中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街道民政、残联合作,搭建了100 m2以上的临时用房,开设了市民健康体质测试站,将体育锻炼、行为干预作为健康教育的一种延伸,并与街道计生办合作开展计划生育咨询和外来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检测,将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范围扩大到社区外来人口。

2 社区卫生服务的创新与探索

2.1 中医药进社区

自2007年A区启动“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重点)区”的创建活动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管理部门加强了中医药进社区的推进工作。2008年,“A区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推进工作会议”的召开,使A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示范区的创建目标明确、计划落实,加强了标准化建设和中医业务培训。2008年,A区共举办4期社区中医临床“三基”培训班,有3 000多名社区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并通过了考试,其中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顺利通过了上海市中医药服务达标建设项目单位的中期评估。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服务已扩展至中药、针灸、推拿、拔罐、敷帖、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敷和导引等。另外还出现了如高血压中西医结合一体化防治和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菜单式服务等个性化中医服务。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在原健康档案系统中增设了中医健康档案的内容,或将中医药服务与社区的六位一体服务相融合。

2.2 社区戒毒康复

在A区及街(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与社区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和辖区警署警员密切配合,为戒毒人员提供社会、心理和生理的康复服务。在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对戒毒病人的脱毒治疗、应急救助、心理咨询、医疗指导、转诊服务和尿样检测工作,为社会稳定和病人的康复做出了贡献。

2.3 社区服务一体化探索

2008年,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争创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了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使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设施与人员配置能适应社区便民服务的需要。2008年,部分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尝试社区服务一体化的探索,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与街道的残疾人康复服务、老年日托所的服务相结合。服务站在迁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之后,充分利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设施与平台,进而可以更方便地为区域内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指导,为老年日托所的老人提供便利的医疗保健服务。

3 社区卫生服务未来发展的原则

经过2年的社区卫生综合改革,A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前提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以将工作重心转向社区卫生服务本身,致力于向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当前,社区卫生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如何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进一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的作用,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在内涵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值得不断探索[3]。

3.1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

强化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是政府对医疗卫生宏观调控的主要职能,也是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的关键[4]。我国新医改方案已明确提出,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和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A区应通过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才培养、设备及设施建设、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等能符合政府宏观调控的要求,以及社区公众的期望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需要。此外,我国各级政府应明确投入责任,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及其相关的激励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卫生、财政和人事等各相关部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应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通力合作,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协调性。

3.2 坚持创新探索、深化服务内涵

在现有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成果的基础上,A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以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化服务内涵,提高服务品质,把创建活动变成解决基层实际问题、满足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过程[5]。在创新探索中,还应重视各种单一服务项目的整合,使社区卫生服务侧重于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反映社区卫生服务的连续性和综合性特点。

4 坚持城郊协调、统筹发展

由于人口结构、经济水平和地区特征等原因,目前,城区和郊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水平尚存在一定差异。为了使城郊社区卫生服务能够协调发展,体现基本医疗服务提供的公平性,政府应统筹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注重拓展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促进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要改革农村镇、村卫生机构的运行管理机制,在资源分配和绩效考核中考虑城郊社区卫生服务的现实差异,促进郊区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2006.

[2]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局,等.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关于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指导意见[Z].2006.

[3]姚建红.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2):65-67.

[4]庞连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7):659-661.

服务业综合改革 篇5

市政府:

2010年1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附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对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实施方案明确了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

和政策措施,并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申报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接到通知后,我委与新区管委会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

国家将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一

是培育主体功能突出的国家或区域服务业中心。方向是选择集聚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服务等服务行业的地区,通过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业化水平高、影响力大的服务企业或机构,逐步形成国家或区域服务业中心。二是建设生产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方向是以工业园区或产业聚集区为重点,针对工业园区或产业聚集区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研发设计、信息咨询、检验检测、节能环保等配套生产服务业,促进相关生产服务企业或机构集聚化发展。三是创新生活服务业发展方式。方向是支持具有自然、人文、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但不适宜大规模发展工业的中小城市,大力发展旅游、养老、文娱、健身等生活服务业。四是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方向是建立传统交易市场与新型商业业态相结合、有形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流通体系。五是科学调整服务业结构和布局。方向是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制定优化服务业结构和调整布局的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增强城市服务业辐射带动作用。

二、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意义

一是提高知名度,促进区域发展。国家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列入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地区,将极大的提高地区知名度,并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加快发展。二是政策支持。对列入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地区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国家层面解决的,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研究并尽可能予以解决。鼓励试点地区服务领域技术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知识产权交易活动。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投资技术创新型企业,符合规定的可以享受创业投资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二是资金支持。国家将安排4亿元资金用于试点地区服务业重点项目和新兴服务业发展。

三、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申报条件

一是申报试点区域应是县级(含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或产业园区。二是申报试点应具有全国或区域领先的相关产业基础,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影响力大等优势。三是申报材料齐全。包括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请示、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保障措施涉及的相关承诺文件等。其中试点方案要思路清晰、定位准确、远近结合。保障措施方面要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建立强有力的服务业领导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

四、我市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我委经过认真研究,认为××*新区具备申报条件,应以“创新服务业发展方式”为切入点开展申报工作。近期,我委与省发改委进行了沟通,省发改委已明确表态全力支持××*新区申报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并承诺河北省只申报××*新区一家。

五、下步工作建议

申报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意义重大,若××*新区成为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将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将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申报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范围广、任务比较繁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

1.成立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协调机构。这既是申报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必备条件,也是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市政府应尽快召开专题会议,确定服务业发展领导协调机构和责任分工。并建议设立服务业发展办公室,适当提高行政级别(威海市、石家庄市为正县级),统筹协调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

2.组织力量开展申报工作。国家发改委要求4月30日前报送申报材料,考虑到省发改委初审和协调时间,我市应于3月底前完成申报材料准备工作。时间紧,任务繁重,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编制试点方案、市政府需要出具相关承诺文件。建议市政府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由牵头部门负责申报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3.落实申报工作经费。申报工作需要聘请专家编制试点方案,还需要开展前期推进工作,建议市政府帮助解决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申报工作经费200万元,并按照国家发改委“试点区域要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并逐年扩大规模”的要求,增加市本级财政预算中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

二〇一〇年二月十日

电子综合设计课程创新改革 篇6

【关键词】电子综合设计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系统化 教学改革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general problems in electronic comprehensive designing course, this paper proposed a new systematic reform scheme including basic courses, comprehensive project design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improvement of student?蒺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prehensive designing,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ve ability, systematism,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41-02

电子综合设计是一门具有极强综合性的实践类课程,区别于一般的课程实验,它更多地考察学生综合动手设计能力,需要学生前期具有各类电子技术知识的积累和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使用能力[1]。

1.课程现状分析:

许多大专院校都开设了电子综合设计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动手设计能力,由于各种原因,课程并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总结为以下几点:

(1)电子综合设计是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各类电子基础课程的扩展和提升。但目前电子综合设计课程普遍缺少与基础类课程的关联性,不利于学生对开发技能的进阶学习。

(2)电子综合设计课程时间周期较长,参与人数较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较为复杂的课题设计,需要一大批掌握综合设计能力的老师全程指导,目前的现状是大学教师普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的开发能力也较为单一,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3)电子综合设计考察的是学生对于各项电子开发技能的综合应用,课题的设计应覆盖更广知识面。而目前设计的课题很少从综合的系统设计层面考虑,不能让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

(4)大多数院校多以配套实验教材作为学生信息资源,实时性较差,很多时候会出现一本实验教材使用很多年,学生设计完全跟不上电子技术的更新。

2.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2.1 教学改革目标分析

作为一门实践类课程,需要充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体,发挥学生在教学体系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学改革从以下三点目标开展:

(1)建立创新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机结合,通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保持课程教学连贯性,使学生尽可能的掌握多种开发技能。

(2)将教师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相结合,以评价体系作为辅助,通过项目开发、专业技能的定向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形成一个有层次的教学梯队。

(3)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2],开发涵盖广范围专业知识,迎合社会技术热点,具有实用价值的系统性课题;建立电子综合设计信息数据库,缩短学习入门时间,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新设计上。

2.2教学改革方法实现

教学改革主要从四个方面实现:基础课程建设改革、实践项目改革、评价体系改革和信息资源改革。

(1)基础课程建设改革:综合各门相关课程的特点,建立各门课程实验的关联性。如前所述,电子综合设计课程是各门基础课程设计的扩展和提升,可以将电子综合设计的内容划分为多个模块,根据模块的不同功能和不同的难度分解在不同的课程设计内容中。在电子综合设计课程阶段,综合应用各种开发技能,将每种模块功能实现提升,同时整合各个模块完成较大规模的系统设计。

(2)实践项目改革:课题的设计结合当前的技术热点,更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竞争力[3]。考虑到电子综合设计的难度分配,将整个电子综合设计分解成两个教学单元:第一个教学单元完成系统基本功能的设计;第二个教学单元以实现的基本功能为平台,学生自主实现创新性设计。

(3)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双向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对课题的评价、学生对老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老师对学生课程完成质量的评价、学生评优。根据学生对课题的评价,对课题内容进行更新或者淘汰,有利于课程自身的发展;学生对于老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有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评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优化设计能力。

(4)信息资源改革[4]:改变传统编写实验教材的方式,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将每个课题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包括必要开发工具及其使用指南等,同时数据库能够实现实时更新。学生在进行课题设计的时候能够通过访问数据库查阅所需要的资源,缩短学习入门的时间,提高设计的效率。

3.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电子综合设计与实践课程在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一种创新性的改革方案,通过分别对基础课程建设、实践项目、评价体系和信息资源进行改革达到提升电子综合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淑珍,杨士强在硬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计算机教育,2012(19):39-41.

[2]苏小红, 梁佳, 童志祥. 发掘本科生创新潜能, 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J]. 计算机教育, 2009(19): 4-9.

[3]范伟, 黄贤英, 徐世军.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思考. 计算机教育, 2011(17): 13-15.

[4]陈新龙,胡国庆.电工电子层次化E-Learning的提出及其建设.现代教育技术.2010(20):82-84.

作者简介:

服务业综合改革 篇7

本文旨在通过对克拉玛依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场调查,分析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所产生的成效及未来发展需进一步关注的问题,为克拉玛依市和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研究内容与方法

课题组查阅了2009—2013年克拉玛依市卫生局相关文件和统计报表,并对克拉玛依市内的所有1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6个服务站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2009—2013年各社区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状况、 设施设备状况、医疗卫生服务状况及对未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建议等。采用SAS 9.3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2研究结果

2.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人口

2013年克拉玛依市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所(克拉玛依区5所、白碱滩区3所、独山子区2所、乌尔禾区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共服务户籍人口29.11万人,常住人口26.77万人。

2.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状况

2013年底,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卫生人员468人,比2009年增加20.62% ;卫生人员中,卫生技术人员占92.31%,其他技术人员占2.56%,行政人员占2.78%,工勤人员占2.35% ;4类人员分别比2009年增加22.38%、-14.29%、18.18% 及10.00%。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师)占41.20%,护士(师)占35.42%,医技人员占23.38%。

2013年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技术人员中,40岁以下者占37.96%,本科及以上者占36.11%, 高级职称者占3.70%。与2009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员配置有明显改善(表1)。

2013年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流入24人, 其中87.50% 为新毕业生 ;流出17人,其中88.24% 为正常退休。分析显示,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较好的人员稳定性,能够吸引部分新毕业生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2.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备设施状况

2013年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均固定资产金额为1 123.77万元,比2009年增长3.03倍 ;平均房屋建筑金额为764.95万元,平均专业设备金额为313.27万元,比2009年分别增长8.50倍和2.37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备与设施有明显的改善。

2013年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置了1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配置最多的有9台,主要包括全自动生化仪、全血分析仪、尿常规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笔记本式便携超声仪、双能X光骨密度测量仪、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听力筛查仪、视力筛查仪、牵引床、骨质疏松治疗仪、激光组合系统、牙科综合治疗仪等。

2.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状况

2013年,克拉玛依市有1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2009年增加了3所。2009年和2013年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中机构医疗服务状况见表2。

2013年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见表3。与2009年相比,公共卫生服务量显著增加, 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了从业人员的体检项目、 儿童脑瘫康复、高危儿早期干预、感觉统合训练、基层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等服务。

2.5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运行状况

2013年克拉玛依市2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平均卫生人员数为5.91人,比2012年增长4.84%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占95.38%,其他技术人员占4.62%。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 (师)占38.65%,护士(师)占35.46%,医技人员占25.71%。

2013年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师)中, 45岁及以上者占68.76%,本科及大专学历者占72.91%, 副高级和中级职称者占58.33%。

2013年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固定资产总额为3 118.66万元,比2009年增长109.66% ;专业设备金额总额为614.21万元,比2009年增长28.69%。社区卫生服务站已拥有了基本的医疗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快速血糖仪、糖化血红蛋白仪、血压计、胎儿监护仪、超声诊断仪、 心脏监护除颤仪、电动吸引器、超短波治疗仪、急救插管箱、医用供氧箱、电针治疗仪、超声雾化器、温热磁场治疗仪,个别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拥有全自动生化仪、全自动血流变仪和急救车等。

注 :服务量的增长率为2009—2013年的总和的增长率 ;服务费用的增长率为2009—2013年的平均值的增长率

注 :增长率为2009—2013年总和的增长率

2013年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提供了门诊医疗服务43.43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了34.22%。

2.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评价与建议

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认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与设施较合理,但是医务人员的配置上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 :(1)人员编制尚不足, 没有按服务人群数配置相关医务人员,公共卫生医师缺乏 ;(2)信息资源没有共享,重复工作较多 ;(3)部分医务人员年龄偏大,公共卫生工作繁重、要求高、压力大, 且辖区面积大,医务人员出现了厌倦情绪 ;(4)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较低,中高级职称者比例不足 ;(5)员工的继续教育不足,全科医师工作能力的培养仍倾向于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的培养 ;(6)绩效考核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应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

3讨论与建议

3.1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机构,其服务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本次研究显示,2013年克拉玛依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覆盖了市内所有街镇,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适宜、服务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且2009—2013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人员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增加均在20% 以上,卫生技术人员的结构明显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吸引部分新毕业生进入工作。此外,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服务站的一体化管理,也使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师大多拥有本科或大专学历,且大多具有中级或副高级职称。

2009—2013年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固定资产成倍增长,专业设备金额大幅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备和设施配置良好,不存在因设备落后、基础设施滞后等对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制约作用。

2013年克拉玛依市的卫生事业经费为8.18亿元,比2009年(4.58亿元)增长了78.60%。可见,近年来克拉玛依市的政策支持与财政投入,已明显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提升。

3.2社区卫生服务吸引了更多的病人

随着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市政府制定的多项针对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弱势人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惠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吸引了更多的病人。2009—2013年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门诊人次总数分别增长76.39% 和34.22%, 病人满意度从92.82% 提高至96.35%。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经历改革后,能够为居民提供更便利、更实惠、更贴心的医疗服务,医疗费用的增长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承受的范围,为居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实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如果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能够建立更通畅的双向转诊,可能会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到社区就诊。

3.3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拓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应完善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1]。在政府财政的保障下,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社区的便捷性、连续性、综合性等特点和优势,对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或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 采取了早期检查、定期观察、合理用药以及行为生活方式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

2009—2013年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防治和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成倍增长。并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拓展,新增了从业人员的体检、儿童脑瘫康复、高危儿早期干预、感觉统合训练、基层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等服务。但是,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未开展肿瘤病人的随访,可能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水平尚不能达到肿瘤病人随访的要求有关。

3.4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2006年,中央编办、原卫生部、财政部、民政部联合出台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为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编制设定提供了指导。但是,各地区受区域经济状况、人员编制与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状况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数总体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职称偏低较普遍,而且卫生技术人员的年龄偏大[2,3],地区差异较大。虽然2013年克拉玛依市每万人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按户籍人口计算为0.38) 和每万人口的社区卫生中心卫生技术人员数(按户籍人口计算为14.84)均显著高于同期的广州市(分别为0.13和5.95)[4],但克拉玛依市人口密度小,辖区面积大,卫生技术人员的年龄相对较大,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且卫生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增加了社区信息输入的工作量,使克拉玛依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5]。如何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适应需要的、足够的卫生技术人员,是未来社区卫生发展的关键。

服务业综合改革 篇8

1.1 三亚市担保业发展现状

2008年至今, 历经五年左右的时间, 三亚市担保体系逐渐建立起来。根据三亚市财政局提供的资料显示, 截至2012年12月底, 三亚市共有4家小额担保公司 (基本情况见表1) 。从贷款规模上看, 2008~2011年三亚市小额担保发展缓慢, 平均每年的担保额只有345万元 (具体情况见表2) , 但2012年三亚市政府出台《三亚市农民小额贷款财政贴息和奖补资金实施办法》后, 三亚市担保业发展迅速, 全年担保金额达到4827.57万元。

数据来源:三亚市财政局。

数据来源:三亚市财政局。

1.2 三亚市担保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政府扶持、市场推动的共同作用下, 2012年三亚市担保业发展迅速,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2.1 缺乏风险分散机制

课题组成员通过三亚市担保机构相关人员了解到, 目前三亚市担保机构在与银行签订的合同条款中, 资金风险是由担保机构独立承担, 缺乏相应的风险分散机制。但在国际上, 担保风险是由担保机构与合作银行之间共同承担, 其中担保机构根据担保贷款的规模和限期承担一定比例的资金风险, 一般承担70%~80%的比例, 剩下的由银行承担。由于我国缺少明确的制度规范, 同时三亚市担保机构的实力较弱, 在与银行合作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 较难取得银行的信任, 因此三亚市担保机构被迫承担了全部的风险。这样造成了担保机构权责的不对等, 弱化了银行对提供信贷企业的评估监管, 同时也制约了三亚市担保业的发展。

1.2.2 存在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运作规范、完善的监管制度, 目前三亚市部分担保机构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关联企业担保、操作程序不规范等行为。其中, 有些规模较小的担保机构业务操作程序缺失、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 风险识别、控制能力较差, 甚至有时不开展担保业务, 仅开展一些投资咨询业务, 这些问题影响担保行为的正常运作, 阻碍三亚市担保业的发展。

1.2.3 缺乏专业性人才

由于担保业务的专业性, 要求担保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各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市场化背景下, 以专业化的人才管理模式下, 三亚市担保业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但是, 目前三亚市担保机构的规模较小、人数较少、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 这就加大了担保面临的风险, 同时也是三亚市担保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综上所述, 三亚市担保业虽然发展迅速,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政策法律、法规, 市场环境、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存在一些问题, 并且这些问题会阻碍三亚市担保业持续有效的发展。

2 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发展经验借鉴

1974年, 台湾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保证经济的发展, 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 已经建立了高效稳健的运营机制。笔者通过总结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发展经验, 希望能为三亚市担保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2.1 基金发展以政府主导

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发展主导者是台湾政府, 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 基金的控股股东是政府。1974年, 台湾政府与金融机构、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 其中台湾政府出资额占出资总额的60%, 并且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其控股股东的地位。

第二, 基金的运营受政府部门监管。从设立至2003年5月, 基金主要是由“财政部”负责监管;之后, 台湾当局为了确保信用担保制度与产业发展方向相适应, 将基金改由“经济部”负责监管。

第三, 建立持续的资金补充机制。为了保证基金的持续发展, 台湾政府利用财政资金, 建立了持续的资金补充机制, 为基金的运行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并且还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和中小企业经济情况, 调整对基金的出资额度。

2.2 基金建立了科学的风险分担机制

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建立了银保合作的风险分担机制, 降低基金面临的风险水平, 具体来说, 其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 引导银行参与到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发起设立中来, 使其成为基金设立的发起人之一, 同时也为基金的后续资金补充提供保障。

第二, 加强与银行机构的合作, 增大与银行的合作规模, 增加与银行的业务合作范围。

第三, 建立银保合作的风险分担机制, 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与合作银行通过合同约定, 各自承担一定比例的信用风险。一般情况下, 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通过综合考虑中小企业的行业性质、发展前景以及资金用途等因素, 对其担保的贷款承担50%~80%的风险。也就是说, 当担保贷款发生违约时, 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只需要偿付担保金额的50%~80%, 剩余的则由合作银行机构承担。这样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加强对借款企业的评估和动态监测, 从而提高担保贷款的安全性, 降低担保贷款的风险水平。另外, 对符合政府经济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的行业, 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会承担较高的保证比例。

2.3 基金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以保证其日常经营健康有效的进行。

第一, 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 董事会由董事与监察人组成, 其中, 董事由出资单位根据出资比例委派, 监察人由基金的监管部门委派;在董事会下设总经理, 其主要负责推动基金的业务。

第二, 实行审、保、偿三权分离的制度。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通过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 形成相互配合、互相监督的关系。其中, 由“审查部”负责办理对担保对象的资格进行审核, 由“保证部”负责办理担保对象融资项目的保证业务, 由“代偿部”主要处理担保授信对象的信用恶化以及贷款逾期等相关事宜。

第三, 明确规定担保贷款的各类指标。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明确规定不同行业的单家企业担保贷款的金额上限、企业资产负债比率等指标, 尽可能地降低担保贷款的风险水平。

第四, 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建立了良好的外部监督机制, 确保其稳健的运行。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通过建立官方网站, 让社会公众能够明晰基金的申请条件、申请手续、运作的模式等基本情况, 而且还定期公开基金的获批企业数量、担保贷款的规模、担保资金的使用情况等信息, 这样使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运作公开化、担保资金的使用透明化, 保证其健康发展。

3 三亚市担保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总结三亚市担保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然后借鉴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发展经验, 认为三亚市担保业未来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3.1 建立政策担保与商业担保结合的担保体系

三亚市政府可以借鉴台湾担保业的经验, 完善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 同时将政策担保与商业担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对三亚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建立持续有效的资金补充机制, 将三亚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资金补充和扩充列入三亚市政府的财政预算, 不断壮大其资本实力, 为其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基础。

二是加强政策性担保与商业性担保机构的联系, 鼓励和支持三亚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等政策性担保机构通过参控股、联保、担保等运作方式, 推进商业性担保、互助担保体系的建设。

3.2 建立银保合作的风险共担机制

三亚市政府可借鉴台湾的做法, 引导商业银行加强与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 建立银保合作的风险分担机制。首先, 在市场化条件下, 引导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加强银行对信用担保机构的信任。其次, 需要鼓励和引导银行参与控股信用担保机构, 使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形成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关系。最后, 根据风险水平, 鼓励和引导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确定合理的风险分摊比例, 共同承担信贷风险, 这样加强银行对授信企业的监管, 加强对企业的信用监督, 形成更加安全有效的“保—贷—还”运行机制。

3.3 加强信用担保机构的内部管理

为了规范三亚市担保机构运作不规范的行为, 需要建立健全内控机制, 这样不仅可以强化信用担保机构的内部管理, 还可以提升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具体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要求信用担保机构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规则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明确分工, 制定合理有效的内部决策监督机制。

二是设立审、保、偿三权分离的运作体系, 将担保业务按资信评审、项目审核、后续偿还等流程设立部门, 明确各自的职责, 严格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加强对担保项目的管理。

三是明确规定各类担保贷款的指标, 通过明确规定各类单家企业的担保贷款金额上限、担保期限等指标, 保证信用担保机构稳健经营。

3.4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为了保证三亚市担保业未来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 需要加强对担保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 加强对担保业从业人员的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 提升担保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其次, 采取从外引进担保业高端技术人才, 充实三亚市担保业人才队伍, 为三亚市担保业发展夯实基础。

4 结语

受三亚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政策的影响, 2012年三亚市担保业发展迅速,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缺乏风险分散机制、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 对此, 笔者通过借鉴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发展经验, 为三亚市担保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 帮助三亚市担保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促进三亚市的经济增长。

摘要:自2010年被列为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以来, 三亚市担保业发展较为迅速, 对该地区的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所获得的数据资料, 分析了三亚市担保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借鉴台湾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经验, 提出了通过发展担保业进一步支撑三亚现代服务业改革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三亚,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担保业,对策

参考文献

[1]王传东, 王家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 2005 (10) .

[2]田疆.促进我国担保业发展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7.

[3]张文棋, 陈文.台湾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运作及借鉴[J].福建金融, 2009 (7) .

[4]王海民, 徐鹏.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31) .

[5]史志贵.担保业与银行合作制度建设及协调机制探索[J].生产力研究, 2010 (10) .

[6]陈雯.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24) .

[7]赵爱玲.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 2011 (12) .

服务业综合改革 篇9

一、立足实际, 积极探索推进区域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建设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 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 西南与缅甸山水相连, 是“一市连三国, 一江通五邻”的特殊地区。普洱作为一颗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绿海明珠, 是“彩云之南”的面积大市、生态大市、资源大市、边境大市、民族大市、文化大市。也是发展相对滞后的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全市辖9县1区, 国土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 2014年底总人口达259.4万 (全市有14个世居民族、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辖内有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等四个县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 国境线长486公里;沿边四县2014年底总人口84.83万, 占全市总人口的26%, 总面积15598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底, 全市有思茅港和勐康2个国家一类口岸、孟连国家二类口岸以及18条对外陆路通道。201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4.69亿元, 居云南省第8位。截至2015年6月末, 普洱市辖区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8家, 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国商业银行4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城市商业银行1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11家。现有证券业金融机构2家。共有19家保险公司。此外, 普洱市共有28家小额贷款公司, 有投融资服务类企业68户 (含融资担保、投资咨询、投资信息服务等) , 资产管理类企业15户, 典当类企业5户, 基金类企业7户 (含管理公司及合伙基金) 。

2013年以来, 立足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普洱中支统筹辖区金融运作, 加强内外协调运行, 突出区域特色与优势, 整合资源, 创新机制, 探索实践, 使辖区落实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 创新机制, 积极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

一是通过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在实现沿边县边境沿线自然村惠农支付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 孟连县农村信用社以及农业银县支行针对边境临界区域合理布放POS机具和“智付通”转账电话, 为境外客户提供有效非现金支付工具。二是积极探索边境居民人民币结算服务范围, 为境外企业和居民提供边境金融服务。孟连、西盟、江城等边境县银行机构积极探索为境外居民及非居民进入境内提供有效的账户结算服务。三是有效搭建与境外银行结算平台。自2012年农业银行孟连县支行与缅甸邦康市商业银行搭建起结算平台以来, 结算业务量及金额逐年增加。2014年, 结算业务量186笔, 金额5.93亿元, 比上年增长2倍。该结算平台的搭建并随着孟连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加入, 在服务全市边境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 为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降低结算成本, 提高盈利能力, 以及促进涉外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有益的创新经验。四是有效促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累创新高。2014年全市跨境人民结算量761笔、金额13.63亿元, 同比增长95.83%, 全市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624笔、金额11.87亿元, 同比增长1.68倍。全市服务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量30笔, 金额2141万元, 同比增长72.94%。五是积极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014年8月, 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普洱市中心支局批准孟连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以及完成相关赋码工作后, 该社系统已成功接入人民银行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间接申报系统, 成为全市首家开办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二) 改善服务, 构建完善沿边地区支付清算体系平台

一是积极推动建设沿边地区惠农支付服务点。通过人民银行统筹运作, 普洱辖区按照“周边群众有需求、资金安全有保障、经营规范有条件”的惠农点推广原则, 积极推动沿边地区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速度, 截至2014年末, 普洱市沿边四县共建成448个惠农支付服务点, 惠及40个乡镇、280个行政村、3286个自然村的农村居民, 惠农点在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160%, 实现沿边地区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取现、转账、消费、查询和缴费等惠农金融服务。二是努力改善沿边地区银行卡用卡环境。经过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银联云南分公司和各商业银行 (信用社) 的共同努力, 首次在沿边县———澜沧县建立了县级刷卡无障碍示范街, 积极拓展了特约商户数量, 增加了POS机具, 有效改善沿边地区居民用卡环境和受理环境, 促进银行卡这一非现金支付工具在沿边地区的普及。三是加大银行卡功能纵深应用。通过在沿边地区广布惠农点, 采取多种措施加大银行卡功能纵深应用, 构筑起各方沟通与合作的桥梁, 把惠农点发展、银行卡推广与涉农补贴发放结合起来, 在沿边农村地区推广银行卡这一非现金支付工具。辖内沿边县———澜沧县和孟连县农村信用社创新开展“折转卡”迁移工作成绩突出, 将惠农一折通账号迁移到金碧惠农卡上, 使其具有代理发放财政补贴支付业务的功能, 以“一卡通”替换“一折通”, 切实解决一人多折、挤占柜台资源、自助设备闲置、惠农支付服务点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截至2014年末, 两县完成折转卡15.44万张, 占两县农村信用社总发卡量的47.67%, 银行卡与农户数量比例为0.97∶1, 在沿边地区已基本实现了银行卡普及于民。

(三) 积极指导, 加快农村信体系建设步伐

2014年末, 全市共为44.43万农户建立信息档案, 占全市农户总数的82.4%。评定信用农户32.17万户, 占建档农户的72.41%。评定信用组3831个、信用村270个、信用乡镇8个, 为42.79万农户核贷104.5亿元。镇沅县作为普洱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县, 已实现了农户信用信息电子化, 全县共完成9个乡镇、109个行政村、4.1万农户的建档工作, 评定出4个信用乡 (镇) 、64个信用村、25755户信用户。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 为有效推进全市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突出重点, 努力推进特色工作上水平

普洱市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作为西南沿边开放特殊区域, 普洱既有资源禀赋、生态环境、民族文化、沿边开放的独特优势, 同时也受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制约———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 基础薄弱, 产业滞后,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显现欠发达局面。

今年以来,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年初视察云南强调指出“云南要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 普洱中支认真落实金融支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 立足实际, 抓重点、出实招, 接地气、创特色, 积极探索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新举措, 进一步增强基层人民银行履职效能。

(一) 突出“一个导向”, 强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立足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 辖区金融保持“绿色信贷”持续增长。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落实绿色产业贷款余额约190亿元,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0%。

(二) 把握“两个关键”, 强化特色金融运作

1. 强力推进辖区邮储银行完善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 以及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运作, 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今年上半年辖区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余额16亿元, 其中邮储银行落实贷款余额超过8亿元;与此同时突出资源特色, 落实林权抵押贷款余额22亿元, 保持业务平稳运行。

2. 强力推进西盟孟连民族特困地区安居工程建设。

着力统筹协调推进———在政策宣传、产品创新、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财政补贴等方面进行统筹协调, 整合资源, 定向扶持,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着力强化金融服务管理———在服务方式、流程设计、通行文本、贷款承诺等方面, 做到通俗易懂、方便快捷、灵活多样、利惠于民;着力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统筹落实“安居工程建设与‘三权三证’抵押贷款推进相统一, 安居工程建设与用活信贷政策工具相统一, 安居工程建设与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统一, 安居工程建设与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相统一”, 在探索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 做出新模式、打造新亮点;着力夯实农村产业发展基础———引导农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积极推进“三权三证”工作, 因地制宜的支持好当地产业发展, 促进农户创收增收, 真正做到脱贫致富;着力加强工作的研究反馈———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当地人民银行的沟通、反馈, 定期报送工作动态, 加强宣传工作;着力做实挂钩对口支持———引导督促辖区各银行机构做实做好对口挂钩工作, 发挥样板示范效应。

(三) 引导“三个率先”, 打造金融服务产品新亮点

1.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率先探索, 推进沿边金融服务取得新突破。澜沧县农村信用社全省首创农户资产公证贷款、境外替代种植农户订单合同质押贷款, 墨江县农村信用社在全省创新推出“烟草合作社贷款授信”模式;

2. 引导辖区银行在全省率先开展咖啡仓单质押融资业务, 探索缓解企业“融资难”新途径。

3. 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与地方工会合作在全省率先推行“工会会员普惠卡”, 营造支付服务新平台。

(四) 推进“四个机制”, 确保金融支持创业小微贷款服务提质增效

协调落实推进征信查询前置制度、申请现场查验制度、跟踪调查制度、定期 (半月) 反馈报告制度。

(五) 统筹“五个措施”, 做实金融定向支持景谷“10.07”地震灾后重建工作

围绕金融支持景谷地震灾后建设重点工作, 市县人民银行加强政策落地、窗口指导以及内外协调, 引导金融机构积极作为, 实现金融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整体合力。

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2014年“10.07”地震发生以来至2015年6月末, 普洱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灾后重建贷款13亿元;

2.提升政策工具运作效应。通过争取上级支持, 首次启动央行政策工具, 向景谷县农村信用社定向发放1亿元支农再贷款, 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作保障;

3.强化定向调控管理。今年二季度对景谷县农村信用社的定向追加调增合意贷款额度3.5亿元, 合理把握灵活调控, 对其新增合意贷款在“确保全部用于支持灾后重建”的前提下, 允许额度控制进度提前运作;

4.突出盘活存量导向。明确要求农村信用社按照盘活原有存量与人民银行增加合意贷款额度1∶5比例, 定向配置增加民房重建贷款;

5.加强银政协作。市县人民银行加强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协调, 有效推进实施贷款贴息, 设立重建贷款风险保证金, 建立人行、金融机构、政府三方相关信息沟通机制等措施。

(六) 探索“六个突破”, 深度推进边境区域金融工作的取得新突破

1.增强县级人民银行前沿履职新思路。孟连支行立足勐啊口岸推进创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 对统筹孟连金融机构落实沿边金融改革工作有了新的定位;江城支行针对立足“中老越三国边境金融合作”推进沿边金融开放所具备的优势、存在困难以及今后工作有了新的思考;澜沧支行和西盟支行围绕澜沧新机场建设对今后边境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在完善县域金融服务及支持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面也有了新的构想。

2.市县人民银行的统筹协调推动孟连县农村信用社与税务、海关实现新合作。成功代理缴纳关税业务, 成为全省首家代理缴纳关税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截止2015年6月末, 共办理代缴关税业务82笔, 金额1670余万元。

3.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探索跨境金融业务拓展新途径。今年5月, 孟连县农村信用社通过与缅甸邦康银行沟通合作, 成功办理了云南省首单Shibor定价跨境人民币约期存款业务, 成为地方金融机构参与Shibor定价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创新成果。

4.扩展沿边金融服务建设新平台, 继去年孟连农信社开办跨境金融业务后。今年7月江城县农村信用社顺利通过验收, 成为普洱市第二家获准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5.加大引导推进银行机构主动参与沿边金融开放基础建设有了新进展。促成云南富滇银行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程序, 开展针对孟连“边合区”机构网点口岸布局工作。

6.积极应对沿边跨境金融新情况。今年6月初, 针对境内机构跨国投资缅甸邦康市成立东南亚联合银行 (系缅甸第二特区设立的首家正规商业银行) , 辖区人行密切关注并及早研究后续边境金融运行中与人民币对外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及现钞运作、跨境企业贷款与实体融资、跨境投融资与离岸金融等方面的运作趋势。

三、现阶段普洱辖区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面临的困难问题

当前, 受外部环境影响以及辖区客观实际的制约, 普洱市经济发展及金融运行与全国全省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特别是在经济总量效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模结构、金融运行质量等方面, 整体缺陷凸显。由此, 使普洱市在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与建设上面临较大挑战, 也使辖区人民银行履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一) 区域经济运行不容乐观

普洱市经济总体呈现浅层次开放发展态势, 传统性一产占比突出、低产值产业格局凸显, 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产业链短, 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瓶颈制约。在我国经济加速转型换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 全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较为薄弱。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为项目支撑不足, 尤其是大项目少, 难于支撑投资增长;水利、非电工业、综合交通、水电等重点行业投资下降, 支撑减2弱0, 1增5长年后第劲不10足;期二下是地旬方刊财政运行困难较大, 受“营改增”时税制改代金理跨境融人民币业务收费较高;三是人民币现钞通过N正O规.途10径, 出20入1境5革 (、总小微第企6业04税期收) 优惠等政策性减收影响, 全市地方公共T财i政m收e入s F“in难a”n。“c普e洱沿边金融运作模式”的 (业C务u核m心ul就at是iv境e内ty外N银O行.间60需4相)

上半年完成21.8亿元, 同比仅增长4.4%, 与此同时, 在支出方面普洱市今年进入政府性债务还债高峰期, 全市到期需偿还债务达74.4亿元 (其中市本级44.1亿元) , 加之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等刚性支出增加, 财政面临巨大收支矛盾压力;三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今年以来受宏观市场环境影响, 全市现有1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除煤矿企业因整顿停产外, 尚有10户非电工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电力、建材、化工、煤矿和林产工业等企业产值均呈下降局面。并且, 受财政筹措资金能力减弱影响, 市县部分项目资金配套压力大。此外, 受市场、融资等方面的原因, 导致企业投资意愿弱。

(二) 辖区金融运行困难凸显

一是存款增长形势不容乐观。全市银行机构上半年新增存款达到13.1亿元。但剔除特殊因素, 上半年全市新增存款仅为0.1亿元, 同比少增12.1亿元。6月末, 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超过100%的有5家, 个别法人机构流动性紧张, 对其正常业务开展已产生了影响;二是受区域经济运行环境制约, 新的投资增长点难以有效实现, 有效信贷需求减少致使信贷投放后劲不足, 进而影响实体企业生产性投入意愿下降。并且, 过去拉动普洱市银行项目贷款主要靠水电、交通建设的投资, 目前水电投资已接近尾声, 新的投资增长点还未形成。此外, 部分储备项目, 融资的前置条件准备不充分, 如环评、土地报批, 抵押物等不落实, 由此导致项目贷款与投资下降严重影响银行资产运行。此外, 部分新开工建设项目落实不力以及一些在建项目施工进度迟缓, 导致信贷资金难以及时跟进。上半年辖区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511.4亿元, 新增贷款35.7亿元, 同比仅增加3亿元, 同期贷款累放增加额与上年水平相比减少8.6亿元;三是银行业不良贷款持续反弹。上半年, 普洱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呈持续上升态势, 6月末, 全市不良贷款余额11.7亿元, 比年初增加3.3亿元, 增长38.9%, 不良率达2.3%, 部分银行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 经营策略更加审慎, 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信贷准入条件、降低了授信额度, 反向制约我市信贷投放;四是影子银行风险不容忽视。近年来普洱市辖内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 以及互联网金融、资本管理公司、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创新组织快速发展, 但由于体制机制影响, 对其监管缺位、失位, 一些机构违规操作, 部分影子银行的风险向银行业传导, 已经影响到我市部分银行机构的信贷资产安全;四是受外部市场“高杠杆”的影响, 少数获贷款主体将部分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关联企业渠道, 改变贷款真实用途, 违规进入高风险行业, 导致部分信贷资金运行面临潜在风险。

(三) 区域沿边跨境金融互动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双边银行开展金融合作“难”。现阶段普洱与毗邻国家经济金融交融较为密切的是缅甸掸邦第二特区 (佤邦) 。尽管2011年以来缅甸政府加快推动民主化进程, 但缅甸掸邦第二特区 (佤邦) 仍属于高度自治的地方民族武装地区, 地方武装与政府武装冲突频繁, 政治、经济环境不稳, 双边银行金融合作存在较大政治风险。加之对方商业银行为私人银行性质, 政策多变且随意性强, 资金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 境内银行、企业通过对方银行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意愿较低, 境外企业也疑虑在我方银行开立账户与办理正常结算业务面临诸多政治的及法律的风险, 导致中缅边境双边银行合作较难深入开展;二是银行渠道跨境人民币结算“难”。中缅边境地区跨境金融服务水平较低, 业务品种十分有限。据统计, 我方孟连县边民互市区农行、农信社设2个网点, 缅方边境地区仅有1家地方性商业银行 (邦康市商业银行) 开展常规业务, 而对于新设的“东南亚联合银行”其系统框架和运营模式仍需观察。因此, 尽管双边银行已搭建了跨境人民币结算平台, 但由于缅方银行尚未加入国际清算体系, 只办理存、贷款业务, 且仍采用原始手工记账处理方式, 电子化程度极低, 导致双边银行资金清算、业务合作较为困难。此外, 缅方银行办互调运人民币现钞互补清算头寸, 如果跨境调运大额人民币现钞的渠道不畅, 将影响到结算平台的正常运转。而目前双边银行尚未开展人民币现钞调运业务, 并且受政策因素制约, 大额人民币现钞出入境没有真正实现便利化, 制约了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同时, 按现行管理规定居民个人携带人民币现钞限额为2万元, 此限额很难满足边境贸易和替代种植业务资金需要, 使得许多企业和个人只能通过非正常渠道携带人民币现钞出入境, 导致大量的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脱离监管;四是跨境支付结算管理“难”。由于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 国内金融机构要把更多先进的银行自助终端设备投放至境外仍困难重重。境外机构和居民对中方银行并没有完全信任, 对其运转在中方银行系统的资金仍心存顾虑。并且, 由于缺少有效证件, 境外居民无法开通网银、手机银行等高效便捷非现金结算平台, 始终偏好现金交易结算。据孟连县农村信用社实地调查了解, 由于银联有对珠宝业和奢侈品需向商户收取1.5%的手续费且不封顶的规定, 邦康市安装该社POS的珠宝商难以接受, 使用率不高。此外, 因支付结算渠道不畅通及境外银行手续费过高, 使用人民币的高成本催生了诸多“非正常”领域, 特别是境外第三方POS机具 (绝大部分POS都类似于“微付通”、“支付通”这样的第三方支付设备) 套现尤为凸显。据邦康市公安局初步排查情况, 邦康市有130多家商铺安装有POS设备。由于外来POS机在当地长期处于失控和无监管状态, 2014年末在邦康市连续发生10余起不法分子利用自购POS机为客户提供取现业务时盗取客户银行卡信息和密码, 在异地非法复制盗刷的案件, 受害人全部为在邦康暂住经商的中国人, 由此呈现边境区域支付监管“真空地带”。

(四) 区域沿边经济金融合作环境与平台建设滞后

普洱辖区分别与越南、老挝和缅甸三国接壤。其中, 江城县与越南、老挝接壤, 西盟、孟连、澜沧三县与缅甸接壤。受特殊地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人文交流等多重因素影响, 普洱辖区推进沿边经济金融合作存在较大差异。一是双边金融发展状况差异大, 金融合作基础条件较差, 开展双边 (多边) 金融互动及人民币跨境结算难度大。另外, 中、老、越三方政府涉边事务会晤机制虽然基本建立, 但多局限于商业贸易领域以及特殊的社会交往互动, 未深度涉及金融领域, 对比日益繁荣的边境贸易经济往来, 金融合作更显滞后, 这与中、老、越边境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不相称;二是边境金融服务滞后。如江城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涉外金融服务的品种、工具与途径十分有限, 特别是与老挝、越南金融机构均未建立任何代理关系, 边境地区银行结算渠道不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深入开展。据当地人民银行调查研究反映, 与江城县接壤的老挝约乌县虽设有老挝发展银行、财政银行和政策银行3家机构, 但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网络化程度低、金融服务功能弱。此外, 西盟县、澜沧县目前尚未形成沿边金融基本服务与开放建设的工作格局;三是沿边金融机构缺乏国际金融管理人才。西盟县、澜沧县、江城县虽属普洱沿边县域, 但受经济、民族、边偏等因素制约, 加之毗邻国家的特殊落后环境的影响, 沿边金融合作与业务发展缺乏基本运行平台, 由此导致县域金融部门涉边网点布局滞后, 长期以来缺乏开展国际金融业务的操作与经验, 相应的管理人才也较为稀缺, 一般从事外汇业务 (也仅限于较为浅显的边境基本业务) 网点人员未参加过系统的外汇业务学习培训, 工作连续性不足, 更谈不上熟悉和掌握系统的外汇政策知识以及超前的涉外金融理论。因此, 国际金融管理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沿边县域金融服务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此外, 普洱市辖内沿边县级人民银行也普遍人员偏少, 加之人员素质、工作环境、履职工作的局限性等因素, 也制约了县支行前沿履职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工作建议与思考

(一) 有效完善金融支持重点与政策体系

要建立对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和风险补偿政策, 增强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要突出普洱区域金融支持重点, 有效把握金融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 加大以生态有机为重点的绿色农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绿色工业、以旅游文化为重点的绿色服务业、以 (无量山哀牢山) 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绿色走廊等业态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推动普洱绿色经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积极推进区域投资环境建设,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根据县域实际情况, 科学决策经济布局, 引进和开发特、优、高效产品, 打造市场化、规模化、效益化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 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以此助推区域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建设取得实效。

(二) 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沿边跨境金融服务与合作的运行平台

要深入探索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机制, 畅通结算渠道。要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 鼓励金融机构围绕沿边经济金融环境条件合理布局业务网点, 有序布放安装POS机、ATM机等便捷金融服务设备。要鼓励金融机构实施跨境区域设立机构, 并通过设立外币代兑点, 为边贸企业结算与汇兑本外币提供方便。要积极稳妥探索人民币现钞跨境流入流出工作机制, 有针对性地扩大境外人民币输出, 提升区域 (国际间) 人民币覆盖和运用效能。要以人民币兑换相邻国家货币为突破, 推动建立区域银行间本外币交易平台。

(三) 探索建立沿边金融改革风险防范机制

要通过以政府主导、金融机构配合, 搭建与毗邻国家 (或区域) 的边境地区银行间金融管理合作平台。要针对跨境资金流动、跨境人民币现钞流入流出、跨境居民边境账户结算、跨境投资与债务运行、跨境贸易真实性等方面状况, 建立有效监测和预警机制, 及时进行风险提醒。要加强针对境外区域反假人民币、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方面的金融监管合作, 强化防范和打击力度, 维护区域跨境经济金融秩序的安全和稳定。

(四) 切实提高地方政府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效率

立足于政府搭台统筹协调, 建立和完善由人民银行、金融机构、海关、边防、商务、税务、外事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 定期加强沟通与协作, 及时分析和研究工作推进情况, 及时反馈和化解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有效建立和完善信息互通机制, 共同为推进边境发展谋合力。

(五) 进一步把强化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服务业综合改革 篇10

(一) 社有资产审计进一步深化。

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 各级内部审计机构把社有资产审计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 从摸清家底到提升社有资产运营质量, 逐步探索和改进社有资产审计监督方式, 形成了社有资产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多种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 大大提高了审计监督的效率和效果, 促进了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2011年至2013年, 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社有资产审计项目达7 527项。仅2013年, 山东、山西、江西等省社开展社有资产审计项目就超百个, 广大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对所属企业的改制、兼并重组及增资扩股, 组织资产评估、清产核资, 有效控制和防范了社有资产流失风险。甘肃省张掖、武威等区社开展了63项清产核资审计, 界定产权, 清理债权债务, 为资产重组提供真实依据。部分改制完成较早的省市, 重点开展了产权多元化下企业资产负债的审计, 及时掌握社有资产的运营状态和运营情况, 促进所属单位加强管理, 提高效益, 维护社有资本权益。对基层社的资产审计逐步得到重视和加强。如长春市双阳区社对8个基层社、农安县社对5个基层社、榆树市社对12个基层社的社有资产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

(二) 效益审计进一步加强。

从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看, 现代内部审计服务正在向多元化发展, 职能已经从以前的合规性检查, 逐步转型为协助单位提高绩效、提供增值服务。近年来, 年度经济效益审计在全系统中普遍开展, 形成了一些成熟做法, 积累了一定经验, 审计结果不仅是企业经营者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如安徽省社采取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式, 把年度经济效益审计和报表鉴证审计相结合, 把企业整改结果与绩薪兑现相结合, 凸显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广东、黑龙江、浙江、吉林、山西、陕西、河北、湖北等省社每年根据企业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开展绩效审计, 收到了较好效果。在审计实践中, 有些地方采取定人定企业的办法, 随时跟踪检查企业经济活动情况, 以服务为导向, 侧重管理和效益。据不完全统计, 2011年至2013年, 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绩效审计项目12 363个, 占全年审计项目的比重近30%。内部审计正在由传统的“审计督导型”逐步向“审计服务型”转变, 这一转变使审计部门在化解重大业务风险、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 发挥了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完善。

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的重要环节, 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建设的有效手段。近年来, 各级内部审计机构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根据自身实际,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加大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和对权力运行的制约, 不断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为组织人事部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干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审计范围不断扩大。经济责任审计在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较早, 重视程度较高, 各级理事会、管理层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监督、评价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重要抓手, 审计对象已覆盖了所有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审计内容不断深化。审计中, 更加关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各级理事会重大决策部署情况, 更加关注领导干部遵纪守法情况和重要投资项目的建设及管理情况, 更加关注遵守有关廉政规定情况。湖北省社出台《省直社有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 从维护资产安全、遵守法律法规、实现经营目标、保证信息真实四个方面, 对各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予以认定和评价。河南省社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对直属单位负责人坚持三年一轮审, 大幅提高了任期审计覆盖率, 取得了较好效果。

协调配合机制逐步建立。目前, 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逐步健全完善, 大部分省级社都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分工负责、分类督办的原则, 依据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能。

(四) 项目审计进一步推进。

近年来, 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 不断增强对供销合作社的资金投入, 有力支持了供销合作社的现代流通网络建设。2007年至2013年, 中央财政共安排“新网工程”专项资金61.5亿元, 各地财政也安排了大量的配套资金。政府大力支持, 有力推动了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发展, 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 初步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各级供销合作社内部审计机构积极服务项目建设, 进一步加强了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 加强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 不仅督促有关单位做到专款专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而且对资金使用效益初步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促进了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广东省社监察审计室会同有关部门、处室对全省系统2012-2013年省级“新网工程”、“农超对接”项目进行全面摸底, 及时出具检查结果, 针对存在问题督促落实整改。福建、江西等省社也开展了以项目资质审核、资金使用与管理、效益评估等为主要内容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促进项目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申报、使用财政资金。

近年来, 各级内部审计机构还根据本单位、本部门需要, 组织开展了合同审计、采购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招投标审计、基建审计、安全管理审计等多种形式的审计, 帮助本单位管理层预防和控制经营风险, 强化管理, 提高效益。

(五) 审计运用效果进一步提升。

各级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加大跟踪整改力度, 促进了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 完善内控, 防范风险。随着审计工作的逐步深入, 内部审计成果也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管理层的重视, 被积极运用于经营决策、业务活动和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 在查处违规、堵塞漏洞、服务管理、支持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社党组、理事会高度重视内审结果, 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 完善制度, 强化管理和责任追究;并在召开的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上, 专题研究审计整改工作, 深入分析问题成因, 明确整改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 推动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

(六) 做好内审工作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内审机构队伍稳中有升。大部分省级供销合作社和所属大型企业集团都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自身监管要求, 设立了符合本单位经营管理需要的独立内部审计机构。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3年底, 全系统共有内审机构3 171个, 其中独立内审机构774个, 比2007年提高11个百分点;拥有内部审计人员6 150名, 其中专职人员1 454名, 比2007年提高7个百分点。如黑龙江、贵州、甘肃等省社都是近年来设立的独立内部审计机构;一些大型企业集团自成立起就内设了审计监督部门, 如中国供销集团、安徽辉隆集团等;一些省社虽没有专门的机构, 也都明确了专人负责内部审计工作, 配备了专兼职内部审计人员, 审计独立性得到增强。二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促进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近年来, 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制定了近百项内部审计制度, 规范了从审计立项到审计结果运用等各环节的流程和要求。如安徽、黑龙江、江苏、重庆等省市供销合作社内部审计机构先后制定关于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聘请中介机构审计等多项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使内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内部审计理念和方式方法不断创新。中棉集团审计监管部树立审计无边界的理念, 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全方位多视角的审计,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预防、服务和增值作用。安徽、河北、黑龙江等省着眼于解决审计任务重与人员不足的矛盾, 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 促进了审计工作效能和审计质量的提高。广东省社对直属企业全部实行信息化管理, 实时监控投资、资金流向等, 内部审计人员借助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强审”, 随时了解企业财务数据, 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近年来, 全系统内部审计在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各级供销合作社党组 (委) 、理事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也得益于全系统广大内部审计人员奋力拼搏、求真务实、勤勉尽责。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 当前全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还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地内审工作发展不平衡, 独立内部审计机构较少, 专职审计人员较少, 难以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占比较大, 内部审计转型需进一步推进。三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较慢, 内部审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需进一步提高。四是审计结果的运用程度需进一步提升等。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 逐步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 为综合改革和经济发展服务

当前,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重叠加的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观点、新思路、新要求, 各项工作和措施陆续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年初,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都对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专门作出重要批示, 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也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

全系统按照“改造自我, 服务农民”的总要求, 全面部署深化改革工作, 采取积极措施, 妥善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努力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1-9月份, 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24 756.7亿元, 同比增长16.3%;汇总实现利润总额181.2亿元, 同比增长14.7%。

经济越发展, 越需要加强审计监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把审计监督提升到国家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高度, 用专门的段落对审计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 为推进依法审计指明了前进方向, 赋予了审计工作新的使命。近期, 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 从总体要求、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强化审计监督作用、完善审计工作机制、狠抓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提升审计能力、加强组织领导等七个方面, 对审计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 《意见》要求审计机关把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作为一项日常工作, 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凡是涉及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都要接受审计、配合审计。

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保障国家及本单位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保障社有资产安全完整的重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 以及国务院即将出台的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 同样对全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积极探索。当前, 综合改革是供销合作社的首要任务, 各级内部审计机构要从供销合作社发展全局角度, 充分认识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总社决策部署上来, 积极参与改革, 服务改革, 更好地发挥审计独特优势, 以高质量的审计成果助推改革, 当好“倒逼”改革的推手, 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 迎接新的挑战。

三、围绕中心,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全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 依法履行审计职责, 加大审计力度, 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措施落实情况, 以及项目资金、社有资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 从更高层面上分析问题、提出建议, 督促整改, 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供销合作事业健康发展服务。

(一) 加大对中央决策部署和总社具体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 助推综合改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全面部署, 国务院对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意见。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 既要注重经济领域的监督, 又要注重权力、政策的多方位监督。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加大审计力度, 持续组织对供销合作社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 重点关注政策落实情况和财务管理薄弱环节, 做到审计监督不留死角, 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在审计全覆盖的前提下, 重点加强专项审计调查工作, 揭示和反映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潜在风险和重大体制机制问题, 对不合时宜、制约发展、阻碍改革的做法、办法, 坚决予以披露, 并督促其立即整改, 促进政策落地生根, 并推动制度规定的改进和完善。

(二) 加大对改革改制中重点环节的审计力度, 维护社有资产安全。

对社有资产进行有效监管, 是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应尽职责。截至2014年9月底, 全系统资产总额已达11 131.3亿元, 其中所有者权益达到2 804.7亿元, 是2000年518亿元的5.4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 “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 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在新形势下, 混合所有制已成为企业改革、改制的重要形式。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形成上下贯通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上取得突破, 这必然涉及到社有资产运营体制变革和资源整合, 不可避免地涉及资产股权的变动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社有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管理层次的多级化, 跨行业、跨地区的控股公司的日渐增多, 这些都要求各级内部审计机构要加大对改革改制中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债务重组、重大资产交易等环节的审计力度, 摸清家底, 把好关口, 看好社有资产, 维护社有资产安全完整。

(三) 加大对经营成果和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力度, 促进提质增效。

要不断深化对所属单位的经济效益审计, 深入分析所属单位的经营状况, 找准审计切入点, 抓住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重大问题, 审深审透, 做到既关注结果, 又关注过程, 重点揭示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 造成的效益低下、损失浪费等问题, 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及时发现和指出发展中的风险隐患, 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推动被审计单位加强风险管理, 完善内控制度和考核激励约束机制, 把相关制度落到实处。

要加大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力度, 保障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各级内部审计机构要密切关注财政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 选择一些投资规模大, 辐射带动力强, 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项目、重点资金, 突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 及时发现和揭示存在的风险隐患, 加强管理, 完善内控制度, 推动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

(四) 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力度, 推进履职尽责和反腐倡廉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赋予审计部门的法定职责。各级内部审计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定, 进一步提高认识, 准确把握新内容和新要求, 力争在审计的深度和质量上有新的突破。要从原来的“有离必审”逐步向任中审计推进, 通过强化任中审计, 实现“先审后离、先审后任”, 尤其要加大对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任中和离任审计力度, 着力检查领导干部的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 促进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加大揭露重大违规违纪问题, 促进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制观念, 正确行使各级理事会、管理层赋予的权力。要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约法三章”等作为重点审计内容之一, 揭露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 促进廉政建设。要与纪检、监察部门密切配合, 建立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手段互补的监督运行机制, 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制约和防范作用。

(五) 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 提高审计效果。

李克强总理指出, 要把审计整改工作做为推进改革的“催化剂”, “倒逼”改革和创新。要求“对于审计出的问题, 不仅要列出整改的任务清单, 排出时间表, 逐个对账销号, 更要建立起整改的长效机制”。尽管近年来, 全系统审计整改工作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 但在部分单位, 审计整改一直是个薄弱环节, 重审计、轻整改, 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指出, “审出问题不整改等于没审”, 审计的目的就是发现问题, 促使整改纠正。要充分认识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 积极争取本单位领导的支持, 推动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审计整改单靠审计一个部门很难解决问题, 要建立审计整改结果报告、督查、联动、通报等制度, 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通报审计结果, 研究解决审计整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落实审计整改责任, 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形成整改监督合力。

四、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审计能力

(一)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目前, 各级供销合作社及所属单位普遍存在独立审计机构少, 合署办公机构多, 专职审计人员少, 兼职审计人员多的情况。要加强审计工作宣传, 使各级领导不断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从而更加理解、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 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要求,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完善监督体系, 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门审计机构和专职审计人员。要支持和保障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和岗位资格、后续教育等培训,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广大内审人员要爱岗敬业, 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 抛弃陈旧的审计理念, 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内部审计发展规律, 在实践中, 不断创新审计内容, 创新审计方式和方法, 提升审计能力。要正确处理监督别人与接受监督的关系, 不能带情绪、带偏见审计, 严格遵守审计纪律和廉政规定, 廉洁从审。

(二) 加强内部审计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服务业综合改革 篇11

近年来, 理论界对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如何开展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 二是部分地区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实践经验总结及效果检验。关于如何开展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 研究人员主要从创新障碍 (夏彦, 2010) 、服务渠道体系 (李剑峰、王延涛, 2010;郭兴平, 2010) 、抵押担保方式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 2010;高文丽2010) 、农村金融服务规范化与金融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2003;张长全, 2003;孟飞, 2009) 、农村金融工具创新路径 (马海滨, 2010;丁竹君, 2010) 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关于部分地区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实践的经验总结与效果检验方面, 理论界认为, 通过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 有效化解了农户与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瓶颈,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张智富, 2009;王岩岫, 2009;浙江银监局, 2010;李明昌, 2010) 。

以上对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规范性分析和实践性分析, 在相当程度上准确揭示了当前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方式、方法、政策措施与实践经验。但是, 已有文献对欠发达地区的河南省农村改革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研究较少, 因而难以准确反映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绩效、特征与实践经验。本文通过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 (以下简称试验区) ——信阳市 (下辖八县二区)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绩效的实际调查, 试图探析在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欠发达地区,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基本特征、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2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的绩效

2.1 创新农村信贷产品, 增加了“三农”资金供给

2009年7月河南省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推进会在信阳市固始县召开以来,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金融机构全面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工作。相继推出了支持劳务经济类、创新抵押担保类、信用共同体+信贷类、订单农业类等8大类20项农村金融创新产品, 其中回乡创业贷款、劳务输出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率先在全省推广。2009年发放创新类贷款38.6亿元, 有400余家企业和3万多农户直接受益 (见表1) 。

2.2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有效改善了农村金融服务

(1) 创新抵押担保方式, 切实解决农户融资“瓶颈”。

“农民贷款难”主要是因为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担保物——农民最具有价值的土地、房屋和宅基地, 均不能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针对农村抵押物不足和抵押范围狭窄的问题, 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特点,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各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担保方式, 扩展抵押担保物范围。按照“组建一级集团、实施两级担保、构筑三级网络、发展四级信用”的构架, 组建了信阳市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了市县乡三级担保网络, 出台农村物权确认和抵押担保暂行办法, 使全市担保机构担保基金规模达6亿元。积极扩大抵押范围,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先后将农村承包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存货、农业订单、农机具等动产和各种权利纳入农村金融的抵押品范围, 切实解决了长期制约农村金融的抵押担保瓶颈。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服务。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积极推动金融机构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农村信用社以“阳光信贷大厅”为依托, 开辟小额农贷的“绿色通道”;农业银行信阳市分行为弥补农村网点不足, 以“惠农卡”为载体, 推行流动网点、自助网点等服务;邮政储蓄银行信阳市分行在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同时, 采用下沉营业网点来拓展金融服务辐射范围;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也以自已的网络持术优势为农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3) 加强信用工程建设,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试验区成立以来, 积极开展信用升级和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活动, 促进了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人民银行信阳市中心支行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进信用工程建设, 多次召开信用工程推进会, 深入开展信用乡、信用村、新用户建设活动。同时加强信贷征信体系建设, 完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 诚信的金融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提升与优化。截止2009年年末,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共评定信用乡26个、信用村353个、信用户47万户, 有51.04万户借款人进入了全国信用信息库, 固始县还获得了2009年度“中国金融生态县 (市) 区”的称号。

3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特征

3.1 采用了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型的供给主导型改革创新模式

供给主导型改革创新模式的典型特征是自上而下与行政推动,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服务方式创新的实践充分体现了该种特征。2009年2月, 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省银监局、河南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河南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实施意见》, 正式启动了河南省农村金融创新试点工作, 信阳市被列入河南省农村金融创新的试点地市。2009年, 河南省全省创新工作试点推进会在信阳市召开, 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大农村金融改革, 实施信贷产品创新, 创新农村资金投入机制。在此背景下, 信阳市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创新领导小组, 各县 (区) 都成立了由县 (区) 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新试点领导机构, 形成了以政府主抓的工作机制, 出台了《信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奖励办法》、《信阳市农村物权确认和抵 (质) 押担保暂行办法》等多个政策性文件, 为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构建了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体现了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行政推动性特征。

3.2 吸纳性创新多而原创性创新少

(1) 形式创新占较大比例。

形式创新指那些不具实质性内容, 只注重称呼的创新, 如支持劳务经济类贷款, 试验区推出的创新品种有“回乡创业贷款”和“劳务输出贷款”, 但由于此类贷款是根据特定的群体进行冠名, 把劳务人员贷款归集于一个品牌, 仍然面临着如何创新品种、切实突破瓶颈制约、扩大贷款支持回归企业与劳务人员的问题, 因此, 此类创新仍停留在形式和表面上, 不具实质性内容。截至2009年底, 劳务经济类贷款余额为16亿元, 占全部农村创新贷款的36.1%。

(2) 一些品种已存在, 创新特征不明显。

如创新担保体系类的担保公司贷款、农户联保贷款, 在全国及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 均早已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此类贷款不应归于创新贷款行列。截至2009年底, 担保类贷款余额15.3亿元, 占试验区农村创新贷款的34.5%。

(3) 较好的创新品种分散于各个试点县 (区) , 尚未全面推广和广泛运用。

试验区各县 (区) 除固始县作为河南省创新试点县开展了多个创新品种外, 其它县 (区) 基本只有1-2个创新品种, 且处于试点阶段, 有的县 (区) 甚至只有形式创新品种和担保体系类创新, 金融创新品种未大规模推广运用制约了金融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重要作用。如订单质押贷款仅在商城县试点开展, 土地经营权质押贷款仅在商城县和固始县试点开展, 企业经营权质押贷款仅在固始县和淮滨县试点开展, 动产抵押贷款仅在固始县和淮滨县开展等。

3.3 金融产品的创新以信贷产品创新为主

农村金融产品包括储蓄产品、汇兑产品、理财产品、信用卡产品等。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集中在信贷产品创新上, 如回乡创业贷款、国外劳务输出贷款等, 而储蓄产品、汇兑产品、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的创新缺乏。

4 进一步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的建议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的实践, 极大地改善了农村资金供应机制, 拓宽了农村融资渠道, 优化了资源配置, 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经济发展, 需要进一步拓展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的创新领域, 提升创新层次。一是要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由行政推动下的供给主导型向需求诱致型创新模式转变, 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成为创新主体, 通过执行差别财税政策等措施, 减轻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的成本。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创新的方向, 要围绕着农村经济改革、当地农村特色、支农政策的配套落实和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内容开展创新, 拓展创新的领域。三是要拓展金融产品创新的品种。在负债业务方面, 在原有基础上, 突出新的存款品种, 开发多功能帐户, 提供丰富多样的存款服务。资产业务方面, 增加贷款品种, 大力发展票据贴现, 将小额信贷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水平提高和农村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 加大对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包括资本市场、银行间市场的金融工具创新力度, 如企业债券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短期融资债券、商业票据、上市融资 (A股、中小板、创业板等) 和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新农村建设债券) 、信托基金等创新品种。四是要构建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保障机制, 建立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环境支持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 建设农业生产要素流转平台,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执法体系, 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 规范企业改制和破产程序, 建立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考核激励办法, 设立创新专项奖励基金, 对考核优秀机构除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外, 还与各种政策扶持挂钩。

参考文献

[1]贾蕊.供给主导模式下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与思考——以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为例[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1) :77.

上一篇:复杂形态下一篇:保障性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