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价格改革

2024-08-07

服务价格改革(共12篇)

服务价格改革 篇1

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卫计委、人社部、财政部发出《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出到2020年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通知》规定,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其中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和其他市场竞争充分、个性化需求较强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落实市场调节价政策。

《通知》要求,各地要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及当地政府补偿政策,重点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要改革医疗服务项目管理和定价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收费数量,扩大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收费范围。要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和医药费用控制,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违规收费行为,确保区域内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民日报)

服务价格改革 篇2

据国家发改委消息,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卫计委、人社部、财政部发出《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出到xxxx年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通知》规定,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其中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和其他市场竞争充分、个性化需求较强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落实市场调节价政策。

《通知》要求,各地要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及当地政府补偿政策,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空间,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要改革医疗服务项目管理和定价方式,国家负责制定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服务,地方确定医疗服务收费的具体项目,逐步减少按项目收费数量,扩大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收费范围。要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和医药费用控制,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违规收费行为,确保区域内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通知》强调有关部门和各地都要切实履行责任,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工作。要坚持协同配套,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形成政策合力。要坚持统筹兼顾,统筹考虑各方面利益,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要坚持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确保改革平稳实施,防止价格异常波动、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此外,《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协同推进改革、出台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时,同时公布医保支付和医疗控费等措施。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明显缓解,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20xx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xx岁,比20xx年提高xx岁,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至30%以下,为近xx年来的最低水平。

近日,由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财政部、国家卫计委、人社部“三方五家”联合发布的一份医改研究报告指出,20xx年至今,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基本实现了医保全民覆盖,低收入人群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自付费用在卫生总费用中占比下降。中国向实现全民健康覆盖迅速迈进。国家卫计委统计公报显示,20xx年我国病人费用涨幅低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同时,个人卫生支出比重继续下降。在全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占xx%,较上年下降xx个百分点,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启动国家药品谈判,让患者吃药更便宜。今年xx月xx日,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向社会公布,其中有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与之前公立医院的采购价格比较,3种谈判药品价格降幅均在50%以上,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趋同。

服务价格改革 篇3

2016年,宁夏自治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目标为3%以内。为保持宁夏自治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顺利实现年度价格调控目标,宁夏自治区物价局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

(一)强化价格形势分析和研判

为保持全区经济及价格持续稳定,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宁夏自治区物价局建立价格形势分析机制,按月、季度对全区价格形势详细分析,对引起价格波动的因素进行解剖,并强化对后期价格走势的研判工作,同时,根据价格波动原因,积极向自治区政府提出价格调控的政策建议。代自治区党委、政府起草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实施意见》(送审稿),明确了价格调控的方向、任务、手段等内容,这将是宁夏自治区推进价格改革和调控的纲领性文件,确保宁夏自治区各项价格调控措施抓细、抓实、抓到位。

(二)建立健全价格监测分析预警体系

加强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监测预警,强化对电煤、钢材、铁合金等工业用品价格监测和分析,密切跟踪西北五省农副产品价格运行情况,及时向自治区政府报送主要商品价格分析报告。为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在门户网站上每天公布银川市北环批发市场价格,积极探索建立宁夏自治区五大地级市批发市场价格大数据库,及时发布宁夏自治区各市蔬菜价格变动情况。同时,完善了价格监测品种、指标体系,构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系统平台,实现自治区与定点监测市、县(区)三级监测数据信息互联互通。

(三)构建稳定农副产品价格长效机制

宁夏自治区价格调控实现了“两手抓,两手均强劲”。宁夏自治区一手抓菜农收益,开展蔬菜价格保险增强菜农抵御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2015年,宁夏自治区蔬菜价格政策性保险工作涉及11个市、县(区),保险面积达12626亩,参保品种11个,惠及550家农户及合作社,稳定了种植预期,促进农民增收。一手抓市民生活,通过平价政策保障其生活质量,真正实现惠民、利民、便民。2015年至2016年6月,宁夏自治区通过年度考核和不定期考核取消了26家平价商店资质,进一步提升了平价商店的质量;运用价格调节基金1118余万元巩固宁夏自治区25个市县(区)171家平价商店建设成果,增强了宁夏自治区价格调控的能力;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政府主导国有农贸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国有农贸市场稳定物价的“桥头堡”作用。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改革,培植增长优势

(一)积极主动落实自治区主要改革任务,增添企业发展动力

1、攻坚克难,输配电价改革取得新突破

通过制定方案、成本监审、报国家发改委批复等环节,宁夏自治区输配电价改革全面落地实施,实现电价管理方式的重大创新,打破了电网企业在购电、售电两侧的“双重垄断”。对属于网络型自然垄断的输配电价环节单独核定了输配电价,由过去核定电网企业购售电价格、电网企业获得差价收入的间接监管,转变为以电网有效资产为基础对输配电收入、成本和价格全方位的直接监管,改革红利用于减轻全区大工业企业电费负担约7.6亿元,为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2、坚持不懈,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

全面清理涉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宁夏自治区物价局配合财政厅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的重要工作。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央取消5项,暂停征收7项,对小微企业免征4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自治区取消9项,降低标准13项,免征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稳步推进价格改革,为实体经济减负增效

1、开展电力直接交易工作

积极会同自治区经信委开展电力直接交易工作,在2013年试点基础上,降价幅度和参与交易的电厂和用户不断扩大,2014年平均降价1.75分/千瓦时,2015年平均降价2.9分/千瓦时,2016年1—5月平均降价5.62分/千瓦时,向参与直接交易的电力用户企业让利近6.5亿元,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对调整宁夏自治区工业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

2、下调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

2015年11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从11月20起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宁夏自治区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由2.21元/立方米降为1.51元/立方米。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宁夏自治区物价局于同日起对非居民用天然气分类销售价格进行了下调,价格水平总体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年降价金额约为12亿元左右,有效降低了宁夏自治区工商企业用气成本负担。

3、下调铁路运价,降低物流成本

为进一步发挥铁路运力资源优势,促进宁夏自治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切实减少企业物流运输成本,经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宁夏自治区物价局出台了《自治区物价局关于调整宁东铁路有限公司运价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从2016年1月1日起将宁东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运价由0.23元/吨公里下调至0.19元/吨公里,起码运距由50公里降为40公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惠,实行量价挂钩阶梯运价政策,降低运价政策措施按2015年运量为基数测算,全年将减轻企业负担约1亿元。

(三)多措并举,全力完成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任务

1、大力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执法,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2016年,宁夏自治区物价局紧紧围绕“转变价格监管职能,充分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核心工作。一是拓展价格监管工作新模式。围绕重大节日重点时段对市场价格行为进行监管巡查,严厉打击价格欺诈、串通涨价、价格垄断、乱收费等不正当价格违法行为,通过政策宣传、提醒告诫、纠正规范等措施,较好地优化了宁夏自治区市场价格坏境。二是加大反价格垄断执法力度。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价格垄断案件线索收集制度,对宁夏枸杞协会对十大品牌企业同规格同等级的产品统一定价的倡导思想进行了约谈和告诫,积极开展各类市场中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价格垄断行为的执法实践。三是落实各项价格专项检查。按照国家部署,组织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银行收费、药品价格、环保电价、教育收费等专项检查,并加强12358价格举报投诉信息平台建设,严肃执法,推行执法公示制度,通过对环保电价、教育收费处罚结果“双公示”,积极有效的惩戒了价格违法失信行为,有效维护了公平的市场价格秩序。四是确保价格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及时跟进开展国家和自治区各项价格简政放权、收费减免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查处阻碍、拖延和截留改革措施的价格违法行为,加强对放开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市场价格体系建设。

2、落实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增强发展动力

2016年1月1日,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3105号)精神,宁夏自治区5000大卡电煤价格同比降低27.91元/吨,折合标煤(5500大卡)价格降低39.07元/吨。按照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降低宁夏自治区燃煤发电上网电价0.0116元/千瓦时,同时降低宁夏自治区一般工商业电价0.0316元/千瓦时(其他空间用于支持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设立工业企业机构调整专项资金),为宁夏自治区一般工商业用电用户减少电费支出1.73亿元,有效的减轻了宁夏自治区中小企业负担。

3、严管自治区定价目录项目,释放发展活力

在已经实施的2015版《宁夏回族自治区定价目录》基础上,明确实行定价目录动态调整,对宁夏自治区价格改革成效和市场竞争程度定期评估,适时调整具体定价项目和管理方式,切实将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同时,明确了凡是政府定价项目,一律纳入政府定价目录管理,并逐项明确具体定价内容和范围,确保目录之外无定价权。

4、深入推进经营性收费和中介收费的清理工作,激发企业能量

服务价格改革 篇4

关键词:医疗服务,价格,成本

一、制定合理、科学医疗服务价格的必要性

医疗服务是指医疗机构组织医务人员利用医疗仪器和技术向患者提供医疗诊断、检查、治疗等的劳动消耗, 医疗服务价格是对劳动过程中所耗费人力、物力的价值补偿。本文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在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 分析了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存在的问题, 对医疗价格缺陷的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提出了构建合理的医疗价格收费体系的对策。建议建立良性、灵敏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和调整机制, 改变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情况。

目前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较低, 而实际医疗成本却不断上涨, 主要是医疗单位使用的医用材料、水、电、煤等消耗品均在不断增长, 运营成本增加。市场配置医疗资源, 应按市场价值规律来确定收费价格, 而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与价值背离愈来愈大。同时现行医疗收费价格定价不合理。我国仍然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制定医疗收费价格, 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是以政府定价为主, 而且审批权都集中在省、市级政府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根据内外界实际发生变化的条件, 对医疗收费标准作必要及时的调整, 这不适应市场经济对医疗价格改革的要求。这种现象如长期不予改善, 一会造成医疗单位严重亏损;二会造成医疗单位乱收费、多收费现象的发生, 严重阻碍医疗单位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此外, 现在医疗卫生系统出现的种种弊病和痼疾, 几乎无不与不合理的价格政策相关联。现行的医疗收费标准中, 与技术劳务相关的价格过低, 而且各级医院间价格差距不大。以北京市为例, 不管哪一级的医院, 普通门诊挂号费几乎都只是1元, 阑尾切除手术费一、二、三级医院的收费分别是180、216和234元, 只有几十元的差价。这就造成大医院门庭若市, 医生疲于应付, 80%~90%的病人实际上并非需要在三级医院就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基层医院却门可罗雀, 人力物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分级医疗制度无法得以推行。又如远远低于运行成本的住院床位费 (15—30元/天) , 也是目前各医院平均住院日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由于技术劳务项目的定价过低, 价格和价值严重偏离, 医护人员的技术性的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 阻碍了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由此可见, 医疗服务价格的不合理成了医院体制改革的最大障碍, 如果我们能够突破医疗价格改革的难关, 理顺医院收费标准, 必将一通百通, 医疗服务体制中的种种痼疾就可迎刃而解。国家计委、卫生部就提出关于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意见, 指出要“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 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其实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并不等于医疗费涨价, 而是利用价格的杠杆引导医疗服务向合理的方向进行, 既能使医院的经营得到合理的补偿, 保证医疗事业能持续发展, 又能有效抑制医疗费用的上涨, 减轻病人的负担。

二、医疗服务价格与实际成本存在的问题

医疗服务人员接受培训周期长、知识更新快、劳动时间长昼夜不分、行业风险高、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 是一个典型的高风险、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但是, 目前的医疗价格收费标准却难以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 和实际劳动付出存在严重的背离。医院技术人才留不住, 供需矛盾加剧。北京市现推行的“优质护理”改革, 相关试点医院和医护人员也在倾力而为,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 是服务改善了, 但护理收费却仍沿用10年前的低标准。收费难题如果不能解决, 这项旨在改革医院护理模式的新尝试, 前景恐难言乐观。但要解决问题, 卫生部门说了不算, 得需要多部门协调, 难度不小。目前护理费、治疗费、门诊诊疗费成本与价格严重倒挂, 而药品价格却虚高, 这是本市新一轮医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 为使护士的工作价值在报酬上得以体现, 江苏等地已尝试将护理费用提高, 该省3家试点病房的等级护理收费从之前的每床每日10元、6元、3元, 分别提高至90元、60元和30元。

以北京市三级甲等机构常见病“急性阑尾炎”的收费为例, 手术虽小, 仍需要两到三个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器械护士、巡回护士配合完成, 北京市定价收费标准为:234元, 而且包含手术过程中所需的辅料、手术膜、消毒用品等消耗物品。6个医务人员大约1-2小时的劳动, 扣除手术过程中所需的消耗、水、电等费用。严重低于医疗成本。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医疗机构购置了大量大型医疗设备 (多数为进口) , 如CT、ECT、超声、磁共振、伽马刀等, 迅速有力地改善了医院的诊断治疗技术, 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 成了我国医疗技术现代化的标志。但是另一方面, 对于使用大型设备的新增服务项目, 设备成本部分往往核算偏高, 导致定价大于实际成本。根据湖南的调查, CT检查每一部位收费320元, 而社会平均成本仅95.24元;用伽马刀治疗每次收费高达2万元人民币, 而实际成本为8159元。由于价格和成本的偏离, 大型设备这棵“摇钱树”, 成了医院补偿医疗亏损的又一主要经济来源。这种由利益驱动的行为导致了医疗设备配置的明显不合理性, 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 大量的、并非必要的、收费昂贵的大型设备检查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 推动了医疗费用的上涨。

三、成本核算与价格制定的必要性

2004年, 有学者采用“技术比价系数分摊法”的计算模型, 以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含量为切入点, 通过综合评估不同医务人员之间技术含量的比价关系, 具体测算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中的人力成本, 并与目前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 目前的收费标准远远低于直接人力成本。

在现行条件下, 医务人员人力成本的消耗不可能从其劳务价格上得到补偿, 也不可能从医疗服务的收费价格上得到补偿, 造成医疗服务工作量越大, 人力成本消耗越多, 越不能得到补偿。这种不合理的“倒挂”现象使得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不到价格上的承认和体现, 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不但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 而且间接导致一些不正当的医疗异化行为的出现。

目前, 我国对医疗价格的制定方法采用的是“成本分摊、按项目收费”的办法:即计算医疗卫生单位在对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所耗用的直接成本费 (包括医用卫生材料、低值耗材、消毒剂、敷料) 和间接成本费 (包括煤、水、电、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行政管理费) 等的总和。一般情况下, 由物价管理部门 (发改委) 和卫生管理部门 (卫生局) 共同制定, 发改委是主要制定者。但是, 由于医疗机构和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及物价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价格的制订者不可能了解医学知识, 对于不同诊治手段的难易程度、风险大小、劳动强度了解不足, 最终定出的价格肯定和价值不符, 严重背离。从理论上来讲, 制定价格的成本应是社会平均成本, 且是一种“应该成本”, 而不是“实际成本”。如何正确评估技术劳务成本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得不到“应该成本”, 那么按照医疗服务成本定价就是空话, 如果仅仅按照目前的实际有形的消耗品的成本定价, 技术劳务价值肯定被低估。

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是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的重点。首先, 必须完善政府定价组织体系, 改变政府定价的方式。价格的制定不能由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盲目的审核、批准, 应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 发挥行业专家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 建立生产制造、商业流通、临床使用、技术标准、质量检验、成本审计等多方面参与定价的组织体系。完善药品、医用耗材的价格监测办法, 及时掌握了解生产成本、市场价格动态, 为政府定价提供客观依据。针对当前生产经营成本严重失真, 价格虚高等问题, 通过严格报价、核实、批准、监督四位一体的价格监控环节, 建立严格的成本鉴定体系, 对成本资料的真实价值进行核准, 抑制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成本, 形成科学合理的市场价格, 并逐步建立成本制约机制。要实行政府调控和市场调控相结合, 对基本医疗服务价格要由政府统一管理, 对特殊医疗服务可由医院自由定价, 引进价格竞争机制。价格管理要灵活、及时, 并且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对药品建立报价、核实、批准、监督四位一体的价格体系, 价格主管部门定价必须如实核实生产成本, 建立严格的成本鉴定体系, 组织有关专家对成本资料的真实性进行鉴定, 建立成本与物价的联动机制, 促进生产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国产、进口、合资药品一视同仁, 统一税率。国家对药品生产的控制应主要集中在新药审批上, 鼓励和保护新药的研发, 对于疗效确定、具有创新技术的药品定价时要重视技术加权, 适当提高价格。对以次充好、以旧翻新的药品坚决予以控制, 把仅改变辅料或者改变剂型的所谓新药从新药审批的范畴剔除。在药品价格管理中, 专利药与仿制药、品牌药与非品牌药的价格应拉开一定差距。对仿制药的价格也应采取按研发时间延长逐步递减的办法定价, 以控制仿制药的盲目发展, 激励制药公司加大对新药研发的投入, 有效改变目前仿制药品低水平重复、无序竞争的局面。

四、解决医疗服务价格的对策

长期、灵活的价格调整机制是对价格调整不能一步到位的补救, 是科学合理价格体系的重要保障。

服务价格改革 篇5

2016年07月06日 11:23

来源:发改委网站

原标题: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6]14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卫生计生委(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价格、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按照《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要抓紧制定改革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部门分工,加强政策衔接,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形成改革合力,确保改革平稳实施。

二、各地要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统筹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并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政策同步实施,确保群众费用负担总体不增加。

三、此前有关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政策规定,凡与本通知不符的,以本通知规定为准。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卫生计生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2016年7月1日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价格机制改革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推动医疗机构建立科学合理补偿机制,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医疗服务价格尚未理顺,管理方式仍需改进,价格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为深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同步强化价格与医疗、医保、医药等相关政策衔接联动,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

(二)基本原则。

坚持调放结合。按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求,科学核算医疗服务成本,控制医药费用总量,优化医药费用结构,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合理确定医疗服务政府定价范围,充分发挥行业监管、医保控费和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价格合理形成。

坚持协同配套。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药品流通体制、医保支付、分级诊疗、医疗行为监管等改革协同推进、衔接配套,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形成政策合力。

坚持统筹兼顾。落实政府投入责任,正确处理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保障医保基金运行安全、提高群众受益水平的关系,统筹考虑各方面利益,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坚持稳步推进。加强整体谋划,把握好时机、节奏和力度,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及时完善政策,确保改革平稳实施,防止价格异常波动、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主要目标。到2017年,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改革医疗服务项目管理,改进价格管理方式,结合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到2020年,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积极探索建立通过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

1.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对人力消耗占主要成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可探索由政府主导、利益相关方谈判形成价格的机制。2.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及其他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严格控制特需医疗服务规模,提供特需医疗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具体医疗服务项目,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医药部门,根据本地区医疗市场发展状况、医疗保障水平等因素确定,并在2016年底前向社会公布。

3.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落实市场调节价政策。基本医保基金支付的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医疗服务,由医保经办机构综合考虑医疗服务成本以及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与医疗机构谈判合理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价格合理形成。

(二)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及当地政府补偿政策,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空间,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分级定价,根据医疗机构等级、医师级别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对医疗服务制定不同价格,拉开价格差距,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做好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等政策相互衔接,保证患者基本医疗费用负担总体不增加。

(三)改革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国家负责制定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统一项目名称和服务内容,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服务,并作为确定医疗机构收费项目的依据。各地依据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确定本地区医疗机构服务收费的具体项目。2020年前,形成全国统一的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并实行动态调整。坚持鼓励创新和使用适宜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受理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医疗新技术尽早进入临床使用。

(四)推进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改革。扩大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收费范围,逐步减少按项目收费的数量。到2016年底,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实行按病种收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价格法的规定,授权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并做好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五)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医疗服务,要按照“管细、管好、管到位”的要求,加强医疗服务成本监审和价格监测,完善定价过程中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医疗服务,医疗机构要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合理制定和调整价格,并保持相对稳定。加强医药费用控制,各地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医疗保障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本地区医药费用总量,明确控费指标,确保区域内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价格监督机制,发挥12358全国价格监管平台作用,依法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部门分工。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要求和职责分工,及时细化落实改革措施。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研究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定价方式,合理确定和调整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强化价格行为监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加强行业监管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定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政策措施,在2016年底前建立健全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总费用、次均(床日)费用、检查检验收入占比、药占比、门诊和住院人次等指标定期通报制度,督促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费用清单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和医疗机构控费意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部门要做好医保与价格政策的衔接配合,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并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费用控制,制定医保支付标准的政策措施。

(二)协同推进改革。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加快药品流通体制、医保支付制度、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等改革,推动建立经营规范、竞争有序、服务高效的药品流通新秩序和合理用药、合理诊疗的医疗机构内在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减轻患者费用负担。各地价格、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中医药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研究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具体方案,出台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时,同时公布医保支付和医疗控费等措施。

(三)鼓励探索创新。鼓励地方按照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在推进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及控制医药费用、强化社会监督、发挥商业保险作用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累经验,促进改革整体推进。充分发挥第三方在规范医疗服务项目、核算医疗服务成本和开展政策评估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促进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更加客观、公正、规范、透明。

(四)做好跟踪评估。各地要建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督导、考核和评估机制,加强对改革进展和效果的跟踪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推广好的做法。要密切关注改革后医药费用变化情况,防止出现其他方面未见到实际效果,医疗服务价格却大幅上升,群众和全社会医疗负担加重的问题。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研究分析,提出解决措施。要建立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第一时间研究处理社会反映的问题。

(五)加强舆论宣传。强化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准确解读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措施,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凝聚各方共识,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涉及面广、影响大、情况复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改革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改革中出现的重大情况,各地要及时报告。

答记者问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出《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坚持调放结合,强化政策联动,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就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问: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放开了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有力促进了医疗机构新型补偿机制的建立,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医疗服务价格尚未完全理顺,管理方式仍需改进,价格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价格机制改革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印发的《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28号),已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列入价格改革重点任务,并明确了改革目标和实现路径。按照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要求通过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为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此次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医药价格的重要内容,也是2015年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姐妹篇。通过改革,将逐步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医疗卫生特点的医药价格管理体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问: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根据价格机制改革和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改革医疗服务项目管理,改进价格管理方式,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到2020年,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积极探索建立通过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

《意见》从5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任务。一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和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落实市场调节价政策。二是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及当地政府补偿政策,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空间,动态调整价格,逐步理顺比价关系。三是改革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国家制定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服务,各地确定具体收费项目。及时受理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促进医疗新技术尽早进入临床使用。四是推进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改革。扩大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收费范围,逐步减少按项目收费的数量。各地可结合实际,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授权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五是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加强医疗服务成本监审和价格监测,完善定价过程中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等制度。强化医药费用控制和价格行为监管,合理确定医药费用总量,明确控费指标,依法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

问: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答: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涉及面广、影响大、情况复杂,因此在改革中必须强化价格与医药、医保、医疗等政策的衔接联动,以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总体负担不增加。一是协同推进改革,形成政策合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薪酬制度、药品流通体制、医保支付、分级诊疗、医疗行为监管等改革衔接配套,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特别强调医保支付、医疗控费政策必须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同步出台、同步实施。二是明确部门分工,落实改革责任。围绕改革要求和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了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并落实到具体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主要是统筹研究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和定价方式改革,强化价格行为监管;卫生计生部门主要是制定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强行业监管和医疗机构管理;医保部门主要是做好医保与价格政策的衔接配合,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监管,制定医保支付标准的政策措施。三是稳步有序实施,及时完善政策。要求加强整体谋划,把握好时机、节奏和力度,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同时加强跟踪评估,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研究分析,提出解决的政策措施,以确保改革平稳实施,防止价格异常波动,加重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问:如何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答: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医疗服务价格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改革充分考虑到社会和群众承受能力,采取了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方式,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一是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对于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弥补一部分,并采取有升有降的结构性调整。二是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最终实现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基本理顺的目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是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不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

问:如何确保改革后患者费用负担总体上不增加?

答:为确保改革后患者负担总体上不增加,《意见》明确了“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原则,提出了多项配套保障措施。主要有:一是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医疗服务价格的部分,主要通过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以及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的空间,以确保医药费用总量维持平衡。二是与医保支付政策进行配套衔接。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要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总体上不会增加。三是强化医药费用控制,要求各地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医疗保障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明确控费指标,确保区域内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早在2015年10月,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定期公示主要监测指标,建立医疗费用监测和考核机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每个患者对医疗费用的感受会有所不同。

问诊?棉花目标价格改革 篇6

2014年4月,国家宣布取消实行了三年的棉花临时收储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经过一年的实施,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从目前来看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棉价已开始与市场接轨,行业市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机制正在逐步形成,棉花产业链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但需要关注的是,在棉花产业迈进新时代的进程中,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离真正意义上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还有一定距离。

今年是全国上下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同样,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推进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棉花目标价格实施一年之际,审视这一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将有利于棉花产业链明晰下一步的走向。

棉花价格开始回归市场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效果显而易见。

《纺织服装周刊》记者在新疆调研时了解到,目前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效果,多家纺织企业和新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表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使国内棉价与国际市场有所接轨,棉花价格逐步走上了市场化的轨道。

新疆鲁泰丰收棉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新疆阿瓦提县,是一家具有年产皮棉2万吨和高支纱3000吨能力的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李玉章表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对于纺织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从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实施,更有利于纺织企业提升竞争力。”李玉章说。

据相关数据显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国内皮棉现货价格由2013年9月份的19152元/吨,下降为2014年底的13600元/吨,而国外同期棉花进口价约为13700元/吨,差价缩小效果十分明显。

石河子市是新疆纺织产业的重要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市先后引进了华孚色纺、山东如意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纺织企业落户。截至目前,石河子市拥有规上纺织企业20家,环锭纺产能达到193万锭,气流纺2.69万头,毛巾生产能力8300吨,产能居全疆各地州市第一,已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棉纺生产基地。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当地棉花产业实现了“双赢”。

“棉价基本上开始与市场进行了接轨,既消除了国家收储造成的棉价过高的问题,又保护了广大棉农的利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常委、副师长张广新表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秘书长郝佩祥认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国内棉价已开始与市场接轨,国家托底造成棉价过高的问题也不复存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农价处处长刘卫东指出,2014年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后,政府不再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棉花生产加工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棉花价格由市场形成,扭转了前几年临时收储产生的“政策市”,国内棉花价格逐步向国际市场接轨,以市场供需为基础的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初步建立。

成效二 纺企运行成本降低

用棉成本是纺织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占到了70%以上。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棉价逐步与国际棉价拉近,纺织企业用棉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够降低企业的用棉成本。” 部分纺织企业负责人认为,随着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实施,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拉近,企业运行成本下降了很多。

张广新表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使棉花平均价格同比下降了6000多元/吨,有效降低了纺织企业的原料成本,增强了纺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后,棉花价格由市场形成,市场棉价已经和国际棉价进一步靠拢,企业用棉的成本大概下降了30%以上,纺织企业竞争力得到逐步增强。”刘卫东指出。

成效三 棉花质量有所提高

新疆是中国最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到了全国的一半以上,但是经过三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后,棉花质量大幅下滑,使得纺织企业生产受到很大的制约。

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实施后,棉花质量较以前有所提升。据一些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反映,以前采购回来的国储棉几乎不能用,棉花里面什么都有,而现在棉花干净多了,质量提高了不少。

与此同时,部分轧花厂负责人也表示,现在企业很重视质量,质量不好的棉花现在根本销售不出去了。

郝佩祥指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棉农关注市场,提高了棉花质量,有利于企业开发高品质产品。

“从目前来看,棉花生产加工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更加重视产品质量的管控,入库的棉花质量要好于往年。”刘卫东强调,尽管目前受到不利天气的影响,但是入库的棉花质量仍好于去年。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2月份,新疆全区白棉三级以上比重超过90%,棉花平均长度值28.82毫米,较上年度平均值提高0.29毫米,马克隆A级、B级所占比例为85.65%,较上年度提高5.21个百分点,平均断裂比强度为27.92厘牛每特克斯,较上年度平均值提高0.52个百分点。

成效四 棉农收入有保障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棉农由于对改革试点的认知度不高,部分棉农甚至抱有“赌一把”的心态,但经过持续的宣传引导,以及补贴的逐步兑现,棉农已经普遍了解并接受现行的政策,认为现行的政策顺应了市场规律,势在必行。

张广新指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棉农可以更合理地安排施肥、洒药等田间管理活动,农资价格趋于理性,棉花售价有政府补助,棉农收入更加稳定。

需要关注的是,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过程中,对棉农的补贴发放尤为重要。

郝佩祥介绍,2014年国家初步按照974万亩、154万吨核定新疆建设生产兵团棉花补贴资金96.5亿元,平均兑现标准5620元/吨,折合籽棉2.25元/公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补贴方式有别于自治区的补贴方式,是以各师皮棉产量作为分配补贴资金的唯一依据,各师团场再按棉农交售的籽棉兑付补贴资金。

nlc202309030611

“春节前,已将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全部拨付给各植棉师,各师团场也已将补贴资金兑付给棉农。”郝佩祥说。

据刘卫东透露,中央财政从2014年11月3日起已经给新疆分四次拨付共计139.3亿元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补贴资金,目前这些这些补贴资金已基本兑付给种植户。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研组近期在南疆植棉大县麦盖提县的托万库木库萨尔村了解到,今年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棉农的收益,补贴已经分三次发到棉农手中,其中面积部分两次合计补贴234元/亩,产量部分补贴660元/吨,但有些村民由于手中缺乏相关收售凭证,产量补贴部分未能拿到,大部分村民希望下一年度的棉花直补都能按照面积补贴。

除了新疆外,内地各省也相继对棉农发放了补贴。根据已出台细则省份的亩均补贴折算,内地除山东、江苏、江西每吨棉花的平均补贴分别达到2411元、2710元和2105元外,其他省份补贴均低于2000元/吨。

入库公检成诟病

随着改革深入推进,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在取得初步效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各相关方仔细研究并进一步解决。

问题1入库公检手续多费用高

按照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规定,经过资格认定的棉花加工企业须将加工好的成包皮棉按规定时间全部存入指定的新疆棉花专业监管仓库,并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进行入库重量检验、取样以及后续仪器化公证检验,然后才能进行销售。

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据了解,公检棉花在监管仓库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入库费、检测费、保管费、保险费、出库费、配合公检搬倒费、混批棉花的整理费、炸包、散包棉花的复包费以及露白棉包的缝包费等等,直接给棉花加工企业增加费用合计200~400元不等,该部分费用加工企业将会计入生产成本,从而转嫁至纺织企业身上。

除了增加不必要的费用外,入库公检流程复杂、繁琐,增加企业排队等待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棉花流通速度。此外,还存在组批不合理,所有棉包不是按质组批,而是采取流水组批,一致性不好,同时纤维长度、“三丝”、短绒率等一些重要指标却不在棉花品级检验标准中,导致用棉企业无法按需采购,大部分纺织企业购棉还得自行检验。

一些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些年来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让企业举步维艰,好不容易盼来了棉花市场化,但是现在又增加了入库公检等繁琐的过程,使企业又增加了不必要的费用。

“强制入库公检,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打乱了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界线,打乱了市场主体协定的平台,剥夺了供用双方自主权,阻碍了棉花流通和交易。”新疆石河子八棉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安平表示。

问题 2棉花销售受阻

对于棉花销售企业来说,市场观望情绪浓厚直接导致的就是棉花销售困难。

“目前销售是最大的问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麻公司总经理梁东亚在近期召开的一次行业会议上指出,2014年兵团植棉面积1115万亩, 棉花产量达到了176万吨,是面积产量最大的一年,但是176万吨目前销售只有47.8%,其中不包含向各师团已收购的棉花,销售压力较大。

据了解,目前新疆棉花主要的渠道仍是以内地为主,国内现货棉价依然要高于进口及国际棉价,企业购买国内棉积极性不高,棉价不断下跌,已经出现了购销价格倒挂,成交量萎缩的情况。从整个新疆棉花销售上来看,目前销售率只有58%左右。

业内人士指出,棉花目标价格新政实施后,棉企、纺企开始采取稳扎稳打的办法,谨慎销售与采购,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易出手。此外,当前的经济环境也制约了纺企的快速增长,因此下游纺企需求没能更好地释放出来。

梁东亚表示,201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针对目前棉花生产情况进行调整,下调棉花面积200万亩,减少幅度20%以上,产量将从176万吨调整至130万吨。

问题 3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一方面使国内国际棉价拉近,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棉花价格呈现出一路下滑的趋势,纺织企业在用棉上采取了随用随买的方式,市场观望情绪十分浓厚。

相关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企业都不敢多买棉花,怕棉花价格继续下滑,增加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

据了解,目前国内棉花价格维持在13500元/吨左右,这比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时期已经下跌了近6000元/吨,但与国际棉价还相差2500元/吨左右。与此同时,新疆籽棉的平均收购价也由2013年每公斤8.7元左右下降至2014年的每公斤6元左右。

据相关业内人士分析,未来棉花价格下行的趋势不会有太大改变,而纺织企业的观望情绪将会继续延续。

问题 4政策出台时间晚

虽然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各项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各项政策措施基本落实到位,但是由于之前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时间较晚,具体的政策宣传、人员培训、种植证明发放、加工企业资格认定等一些前期工作无法提前开展。

刘卫东指出,尽管各级政府大力推动改革试点工作,但是部分工作由于缺少政策细节指导或仓促进行而操作不到位。希望在相关政策的出台上,能够尽快公布,便于更好推动相关工作。

不遗余力加强优质棉基地建设

目前,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刚满一年,尚处于磨合期,但是对于整个棉花产业链来说,应尽快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提升棉花质量,不遗余力加强优质棉基地建设,保障棉花产业链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建议1提升棉花质量 打造优质棉生产基地

价格改革 篇7

2015年12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下调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结构优化。根据发电成本变化情况,从2016年1月1日起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降低约3分钱,降价金额重点用于同幅度降低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支持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并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支持地方在淘汰煤炭、钢铁行业落后产能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等。同时,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对高耗能行业继续实施差别、惩罚性和阶梯电价,推动产业升级。

医疗服务价格黏性分析 篇8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人们的健康水平日益提高, 但医疗费用支出的上涨速度, 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 医药卫生消费支出己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一大消费。据2008年七月《中国医药报》报导, 全国住院和门诊费用高达5千亿元, 人均年医疗费用近400元, 同时, 医疗费用每年还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其中医疗服务费用每年上涨的幅度达14%。医疗服务费用的大幅度上涨, 大大加重了贫困群体的经济负担。在我国目前的医疗费用的筹资结构中, 个人的直接付费部分仍然高达52%, 距离一个合理的医疗费用风险分担机制仍然相差很远。在过去的20年间, 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却在逐年下降, 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则急速攀升。居民卫生支出比例实际上是以平均每年接近2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上升。这就给居民就医造成很大压力。政府试图干预医疗服务定价等方面来减轻就医费用上涨的压力, 但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那么为什么医疗服务价格易涨不易跌?

二、医疗服务价格黏性分析

价格黏性是指价格易升难降, 或者价格一旦上涨后, 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缓慢回到原来的价格水平。对于医疗服务行业, 假设医疗服务定价没有外界强制性手段干预, 主要是依靠市场需求进行调整。由于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 会使医疗服务市场不同于其他的商品市场。

1、医疗服务市场的不完全性

医疗服务行业是技术含量要求很高的行业, 医生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职业训练才能行医, 所以医疗领域的进入存在很强的专业技术壁垒, 这使得医疗行业天生就具有较强的垄断性。虽然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多种多样, 不同种类的医疗服务形成了不同的市场供求, 有各自相应的市场结构, 但是医疗服务的技术壁垒造成医疗服务垄断程度会逐步提高。根据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寡头市场的行动者是很难主动降价的, 而垄断市场的行动者可以自主定价, 医疗服务的供给者对于不同需求者, 可以做到实行一级价格歧视, 获得最大的消费者剩余。在这样的市场中, 价格机制失灵, 价格高度失真, 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在医疗服务市场, 信息不对称、技术垄断等多种原因使其成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即使有外界强制力量的干预, 也消除不了医疗服务市场的这种特性。因此, 由于垄断成份的存在意味着医院等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力量。从医疗机构追求利润角度说, 他们是没有意愿在控制价格的能力范围内选择下降的方向。

2、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1) 医疗服务需求心理、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 医疗服务市场中的消费需求具有及时性和不可预见性。作为医疗服务的需求方—患者, 一般都是在已经生病的情况下才产生了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在专业限制和生病非人为可控因素影响下, 一般会给患者心理形成暗示: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是否接受医疗服务, 也不可能像对其他商品一样, 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对医生的购买诱导进行数量修正甚至拒绝接受, 从而导致绝大部分消费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表现出很强的“黏性”。同时, 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 消费者购买商品总存在着“价高质优”的心理。尤其在医疗服务市场中, 这种消费心理普遍存在, 主要是专业与信息高度不对称, 人们通常只能通过医疗服务价格判断医疗服务水平。因此, 这种扭曲的需求心理, 客观上支撑着医疗服务价格, 使医疗服务机构没有降低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机。

(2) 需求弹性分析。医疗需求是人们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对医疗服务的需要。它包括人们有需要的欲望同时具有支付的能力。国外许多研究人员对消费者的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与价格变化的反应做出研究。早期的研究得出了许多不同的医疗服务的价格弹性, 其绝对值大约在0.1-0.5之间。美国兰德 (Land) 公司,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进行了一个大型社会试验, 得出了一个大约为-0.2的医疗服务价格弹性, 即医疗服务价格上升10%会导致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下降2%。同时, 波利 (Pauly1986) 考察了许多实证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 当医疗服务的价格下降时, 需求量将增加, 但增加的幅度不大。这说明医疗服务价格的需求弹性很小。也就是说不论医疗服务价格上升或下降, 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变化不大。在现实世界中, 医疗资源是稀缺性的, 即医院和医生的数量是有限的, 因而医疗资源的供给是稀缺的, 而且医疗市场提供的产品具有异质性, 要根据不同的病人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在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中, 医疗服务价格就是这种稀缺程度的度量。因此, 医疗机构总是倾向于提价。那么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是否能给医疗服务机构增加收益呢?

在追求目标利润的条件下, 从医疗服务机构角度去研究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曲线, 如图1所示。假如, 医院对医疗服务价格提价, 在需求线上需求状态由B点到A点, 即价格由PB提高到PA, 需求量从QB降到QA, 以面积代表收益, 则收益由PB-BQBO变成PAAQAO。因为医疗服务价格缺乏弹性, 因此其弹性绝对值小于1, 从B、A两点间的弧弹性绝对值小于1,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4) 式用面积表示为:

从 (6) 式中可以看出QBQAEB围成的面积小于PAPBEA围成的面积, 最终得到PBBQBO围成的面积要小于PAAQAO围成的面积。这就是说对于医院提高医疗服务价格, 总收益是增加的。从上面的分析看, 医疗服务机构在降低医疗服务价格方面是没有动机的。这就使医疗服务作为弹性较小的商品, 其价格面对医疗服务需求变化易涨不易跌, 从而表现出很强的“黏性”。

3、医疗服务成本

医疗服务成本是指医疗服务机构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料价值和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具体包括医疗服务物力成本和医疗服务人力成本。医疗服务物力成本又包括:医疗服务中的各医疗材料消耗, 如一次性注射器, 消毒剂等;医疗服务中的各医疗用建筑、医疗器材损耗折旧维修, 如诊室、CT机等固定资产的损耗;维持正常医疗活动所耗费的能源, 如水电费用等。医疗服务的人力成本它包括两部分:一是维持医务人员自身及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如医疗服务人员的工资、津贴和各类保险;二是为了使医务人员掌握一定医疗服务的专业技能所必需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这些医疗服务成本在医疗机构的营运过程中必须得到补偿。首先补偿的来源就是医疗服务收费。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 物价等因素不断上涨, 客观上必然刺激医疗服务成本的上涨。医疗服务机构运营即使利润很低, 也是不能低于医疗服务成本运营, 因此医疗服务价格下降被封底。

三、结论

医疗领域的服务同普通商品最大的差异就是普遍存在着政府干预的广泛性、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但是, 这些活动并没有否定供求关系。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医疗服务价格具有很强的黏性。医疗服务价格作为居民医疗卫生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医疗改革中控制医疗卫生费用上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医疗服务价格易涨不易降的特性, 单纯控制医疗卫生费用上涨, 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医疗机构方面考察, 目前, 我国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收入占整个医疗机构收入的比例不到50%, 政府对医疗服务限价后, 从补偿医疗服务成本的角度, 他们会另辟蹊径去寻找收入来源。例如出现提高药价、诱导就医等, 医疗卫生费用总体上还是不能降低。

正是由于医疗服务市场存在上述特征, 因此, 矫正市场失灵并保障个体能够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是政府应有的职责。医疗服务一方面要求政府的介入保证公平, 另一方面也要求减少资源浪费, 提高效率。因此, 要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 看病贵”的问题, 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重要逐年增加。政府在建立健全初级医疗服务体系同时, 要充当医疗服务的购买者, 即购买超出居民承受能力部分的医疗服务费用。

摘要: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其中改革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医疗服务费用降至我国民众能够承担的范围内, 但实际情况是医疗服务费用仍在快速增长并且超过民众收入的增长速度。探求其中原因是价格本身具有黏性, 而医疗服务价格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 表现出极强的黏性, 从而使得医疗服务价格易涨不易跌。

关键词:医疗服务价格,黏性

参考文献

[1]李贺:医疗服务行业定价高的经济学分析[J].中外企业家, 2007 (10) .

[2]王根贤:关于医疗需求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 2007 (5) .

[3]唐立健:农村合作医疗需求价格弹性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07 (4) .

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 篇9

一、充分认识能源价格机制改革的迫切性

长期以来, 为了促进消费和出口, 在能源政策方面我国实行的是低价能源政策, 低价能源政策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它的消极影响也是明显的, 它间接地推动了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不利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而目前我们的能源消费结构中80%以上是依靠化石能源, 而化石能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其开发和利用不是无止尽的, 我们必须从经济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考量能源的价格政策, 以期用科学合理的政策来引导能源消费,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

我国能源储量比较丰富, 水能资源和煤炭探明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位。能源资源总量约4万亿吨标准煤, 居世界第三位。煤炭保有储量为10024.9亿吨, 经查可采储量893亿吨;石油的资源量为930亿吨, 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约150亿吨, 而且可采资源约有3/5有待探明。天然气的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但我国因人口众多, 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1%, 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 石油仅为1/5。我国1997年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3.34亿吨标准煤, 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1.165吨标准煤, 不足世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2.4吨标准煤的一半, 居世界第89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年人均能源消费量将逐年增加, 到2050年将达到2.38吨标准煤左右, 相当于目前世界平均值, 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对能源的需求, 我国石油的经济可采储量约15~20年, 煤炭的经济可采储量约70~80年。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2、未来能源需求较旺。

能源的消费大体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 当然这几年能源的消费强度有所降低, 但能源的消费增长大体在9%左右。2008年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 煤炭约占70%, 石油约占19%, 天然气约占3%, 水电风电核电约占7%, 能源消费增长为4.0%。受金融危机影响, 预计2009年我国GDP的增长将在8%左右, 我国能源消费增长将在5-6%左右, 能源消费总量约为30亿吨标煤, 2010年我国GDP增长将有所放缓, 预计在9%左右, 能源消费增长将在8%左右, 能源消费总量约为32亿吨标煤, 2010年后随着经济的复苏, 能源消费的增长将在9%左右。

3、能源消费的环境压力较大。

能源的消耗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在我国, 能源消费高度依赖于煤炭的消耗, 环境问题更为突出。1987~1991年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高达76%, 而1995年世界一次能源构成中, 这一比例只占27.3%。近年来, 我国煤炭消费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 2008年为70%。同石油、天然气相比, 煤炭的能源利用效率要低8%~10%, 而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要严重得多。我国主要的污染物, 包括总悬浮颗粒物 (TSP) 、二氧化硫 (SO2) 、氟氧化物 (NOx) 以及温室气体 (CO2) , 其主要来源均为煤炭的燃烧和利用。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我国能源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我国二氧化硫的环境容量只有1200万吨, 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世界第一, 2005年为2549万吨, 2006年为2587万吨, 2007年为2468.1万吨, 比上年减少4.7%, 2008年为2321.2万吨, 比上年下降5.95%。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容易形成酸雨, 酸雨使土地荒漠化, 地表水被蒸发, 造成严重缺水和沙尘暴。如果没有有效措施, 预计2020年每年将排放2750~3560万吨, 亚洲将有大面积区域跟着中国一起下酸雨。

4、开采和运输成本不断增加。

我国能源赋存特点是富煤少油缺气, 石油和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90%左右, 其中煤炭消费在能源结构中约占70%, 而煤炭和石油的赋存条件不够理想, 煤炭的地下储藏主要集中华北、西北地区, 而距离经济发达的华南、华东地区路途遥远, 给交通运输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我国煤炭资源的储存条件给生产和运输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一是我国煤炭生产的自身条件比较恶劣。首先, 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受断层、褶皱、岩浆侵入、煤层厚度变化等影响, 煤矿井下开采条件复杂。选择适宜的采煤技术、工艺和采煤设备的难度较大。其次, 生产和工作环境恶劣。井下瓦斯突出和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我国大部分的井工煤矿为瓦斯矿井。大中型煤矿中, 高瓦斯矿井占20.34%, 突出矿井占19.77%, 小型煤矿中, 高瓦斯矿井占15%左右。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 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强, 瓦斯涌出量将进一步增大, 瓦斯灾害的治理越来越成为煤矿灾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安全生产的压力较大。由于我国煤炭的赋存条件较差, 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据统计, 2007年在全国25.38亿吨的煤炭产量中, 具有安全生产能力的只有一半左右, 包括部分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在内的多数煤矿, 安全生产的基础仍相当薄弱。由于我国煤炭的赋存条件较差, 再加上安全投入不足, 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统计显示, 近几年由于我们重视了煤炭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事故有所下降。2008年我国生产煤炭27.93亿吨, 增长4.1%, 煤矿事故死亡人数3300人。[3]目前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占全球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三是运输瓶颈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和电煤的供应。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区, 全国五大产煤省山西、内蒙、河南、安徽、黑龙江五省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0%以上, 特别是山西、内蒙是我国电煤的主要产地, 华东、广东、华中地区电力用煤主要靠这两省供应。山西省电煤外运占到全国电煤的40%左右。目前, 山西、内蒙等省北煤南运主要靠铁路, 一是大秦线, 从秦皇岛转水运, 每年运输能力仅2.5亿吨到3亿吨。二是京广、京沪、京九三大铁路干线运输线, 每年运输能力约5至6亿吨。三是公路运输, 约1亿吨左右。因此, 目前北煤南运的输送能力在9至10亿吨左右, 输送能力缺口2至3亿吨。如果出现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 铁路、公路受阻, 势必会对电煤的长距离运输带来严重影响。

从以上四个方面来考虑, 便会发现, 我们并不具备实现低价能源政策的条件, 必须加快能源价格改革的步伐, 通过市场定价来推进能源的节约和合理使用。

二、积极推进电力和天然气价格改革

目前能源价格改革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首先, 价格水平在低位运行。受金融危机影响, 近期我国价格总水平持续低位运行。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745亿元同比增6.1%, 居民消费价格 (CPI) 总水平同比下降0.6%, 工业品出厂价格 (PPI) 同比下降4.6%。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1%, 其中6月份下降1.7%。8月份,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2%, 环比上涨0.5%, 8月份,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7.9%, 环比上涨0.8%。[4]可见, CPI和PPI的降幅收窄, 2009年和2010年可能仍继续处于低位运行。其次, 而随着政府应对危机一揽子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 我国经济企稳向好, 为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第三, 我们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经过30年的改革,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大大增加, 2008年我国GDP达到30万亿元, 财政收入6.13万亿元, 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 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 位居世界第一, 社会保障体制逐渐健全完善, 这些都为价格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四, 我国大多数群众生态意识增强, 对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能够逐步理解和支持。

能源价格改革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首先, 体制机制存在障碍。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价格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环节、一个方面, 在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尚未到位以前, 价格改革难以单兵突进。其次利益多元格局存在制约。价格改革实际是利益格局的调整, 往往涉及中央、地方、部门以及国家、企业、个人多个层面, 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的利益主体对改革的认识和要求存在较大差异, 这就加大了改革的难度。第三, 能源价格改革要受到社会承受能力的制约。目前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电力、天然气等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行业, 这些领域与企业生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由于我们长期实行低价政策, 现行价格水平明显偏低, 推进这些改革, 价格水平客观上存在上涨压力, 相应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个人和社会各方面的负担, 并且由于这些处于垄断行业的社会公用企业内部利益机制不健全、不科学, 管理不到位, 一些群众就会把价格的上涨归结为社会公用企业的分配问题和管理问题, 价格改革必定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阻力。

尽管如此, 我们必须把握机遇, 积极化解各种复杂矛盾, 努力推进能源价格改革。

首先, 我们要积极推进电力价格改革。电力价格改革主要内容是上网、输配和销售电价改革。目前我国的上网电价已由过去的单一制电价改革为两部制电价。所谓单一制电价, 就是按长期边际成本法计算发电企业的社会平均电价, 以此为基点, 允许企业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 即以纯电量作为计价标的, 而两部制电价就是由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两部份构成。两部制电价有助于电厂实现合理补偿成本和合理确定收益, 两部制电价对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降低电力投资风险有一定促进作用。目前电力价格改革的关键是推进销售电价的改革。目前我国的销售电价对企业实行的是差别电价, 差别电价就是对电解铝等6个高耗能行业用电, 区分淘汰类、限制类、允许和鼓励类实行差别电价。对普通居民用户实行电量电价并配之以峰谷电价。目前我国的电价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我们应对销售电价制度进行改革。笔者认为, 对企业要加大差别电价的力度, 要通过电价制度改革限制高耗能企业的发展。对普通居民用户在推行峰谷电价制的同时, 要积极引入分段电价制和季节电价制。所谓分段电价制就是一种递增性的电价制度, 即根据住宅用户用电的电量实行电价递增, 可将用电量分为三段。假设, 每月每段100瓦, 第一段是维持人民最低生活水平的绝对需要量, 采用较低电价, 第二段按市场平均成本定价, 第三段是200瓦以上的用电量的电价, 以高于市场成本的价格进行定价, 以促进能源的节约使用。而季节电价制, 是为了缓和夏天高峰负荷时供电方发电机组不足以满足需方负荷而造成的设备过分滥用而设定的电价, 在夏季加收一笔反映供电成本季节特别费用的较高价格。分段制电价和季节电价制有助于促进能源的节约使用和减轻供电企业和电网的负荷。同时, 要积极推进大用户直供电改革, 减少中间环节。

二是努力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上游供气企业与下游用户 (包括城市燃气公司) 的协商定价机制, 供需双方按照可替代能源比价、市场供求关系自主确定天然气价格, 政府只监管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管道运输价格。我们要逐步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同时简化价格管理, 理顺天然气价格, 保持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合理比价, 以增加国内天然气供应, 抑制不合理需求, 促进全社会节能降耗。

三是对可再生资源的上网电价, 如太阳能、风能的上网电价要给予政策优惠。2009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 (发改价格[2009]1906号) , 完善了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明确规定Ⅰ类资源区为0.51元, Ⅱ类资源区为0.54元, Ⅲ类资源区0.58元, Ⅳ类资源区为0.61元, 政策的扶持力度虽有所加大, 但从新能源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说, 其运行成本相对较高, 为了支持新能源的发展, 我们还应加大扶持力度, 即从税收、价格、金融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价格机制改革是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核心, 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在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况下, 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 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煤炭价格改革, 全面实现市场化, 积极推进电价改革, 逐步做到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和配电价格由政府监管, 通过价格杠杆来引导生产和消费, 推进节能减排,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冯永锋.2008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完成减排任务[N].光明日报, 2009-7-24.

[2]林艳兴.我国煤矿事故起数死亡数大幅下降[N].北京日报, 2009-9-6.

4项交通类服务价格放开 篇10

2014年11月下旬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8个文件,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下放1项定价权限。其中包括4项具备竞争条件的铁路运输价格、国内民航货运价格和部分民航客运价格、港口竞争性服务收费等交通类服务价格。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放开铁路散货快运、铁路包裹运输价格,以及社会资本投资控股新建铁路的货物运价、客运专线旅客票价。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通知,放开集装箱装卸、国际客运码头作业等劳务性收费,以及船舶垃圾处理、供水等服务收费价格,由现行按作业环节单独设项收费改为包干收费、综合计收,不得另行对货主和旅客收取费用。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联合制定港口收费规则,进一步规范港口收费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通知,全面放开民航国内航线货物运输价格;放开101条相邻省份之间与地面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形成竞争的短途航线旅客票价;对继续保留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国内民航客运票价,改由航空运输企业按照国家制定的规则自主制定、调整基准票价。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要求地方放开铁路客货运输延伸服务收费和邮政延伸服务收费等9项商品和服务价格,鼓励市场通过竞争提供质优价廉的多样化服务,拉动消费。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省级行政区域内执行的短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权限下放到省级管理。

价格改革步伐加快成效显著 篇11

一、放开52项商品和服务价格

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大幅减少政府定价范围,2014年以来已放开52项商品和服务价格,其中11月下旬以来放开了26项。主要包括:种子、桑蚕茧、两碱外工业用盐、烟叶、民用爆破器材等价格,医保目录内低价药品、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等医药价格,全部电信业务资费,铁路散货快运、铁路包裹运输、社会资本投资控股新建铁路的货物运输和客运专线旅客运输、全部民航国内航线货物运输、港口竞争性服务等交通运输服务价格,以及报关、专利代理、房地产和土地价格评估、会计师、税务师、律师等专业服务价格。放开上述商品和服务价格,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有利于调动经营者积极性,撬动社会资本加快进入相关领域,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保障消费者选择权利。

二、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试点

贯彻落实2014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部署,在继续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基本口粮安全的基础上,开展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制定并发布2014年棉花、大豆目标价格,制定相关改革试点方案,批复试点地区具体实施方案,合理引导市场价格形成。改革试点总体进展顺利,市场活力逐渐增强,企业效益提高,改革效果初步显现。

三、完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

坚持市场取向,在暂不具备放开价格的领域,采取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或开展试点的方法,培育建立竞争性市场体系。同时,进一步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能减排。(1)水资源价格。按照“十二五”末水资源费调整的指导标准,督促地方加快调整步伐。出台南水北调东线一期主体工程运行初期供水价格,并实行两部制水价。出台居民用水阶梯价格政策,全国约30%的设市城市已推行阶梯水价制度,节水效果明显。(2)电力价格。启动深圳市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建立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激励和约束机制。利用电煤价格下降腾出的电价空间,将燃煤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0.93分钱,进一步疏导环保电价矛盾。对立窑水泥生产企业生产用电实行更严格的差别电价政策,每千瓦时加价0.4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水电、风电、抽水蓄能等价格形成机制,出台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促进清洁能源发展。(3)天然气价格。按照与可替代能源保持合理比价关系的原则和区分存量气、增量气分步推进的改革思路,将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再提高0.4元,为实现增量气与存量气价格并轨的改革目标奠定基础。全面推行城镇居民用气阶梯价格政策,已在5个省份多个城市实施。(4)环保收费。提高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实行差别化收费政策,加大征收力度,提高收缴率,合理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初始价格,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主动治污减排。此外,根据2013年3月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2014年18次调整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其中下调14次、上调4次,汽、柴油价格累计每吨分别降低2050元、2205元,大幅降低了经济运行成本。

四、进一步理顺铁路运输价格

2014年和2015年分别将国铁货物统一运价每吨公里提高1.5分和1分钱,理顺了铁路与公路等的比价关系,同时将铁路货物运价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上限控制,为铁路运输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形成合理运价水平创造了政策空间。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最大限度地缩小政府定价范围,最大力度地改革定价机制规则,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开透明。一是进一步放开价格,修订政府定价目录。落实好各项已经出台的价格放开、下放政策。再分批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价格,将能够由地方管理的定价项目一律下放。结合改革进展情况,修订发布新的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中央定价目录具体项目减少60%以上,地方定价目录具体项目减少不低于30%,将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二是完善资源环境和铁路运输价格形成机制。组织开展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督促地方将水资源费、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到位。扎实推进深圳市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研究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实现存量与增量天然气价格并轨,积极推进天然气交易市场建设。完善促进节能环保的电价、供热价格、污水处理费等政策。三是全面推行居民阶梯价格制度。完善居民生活用电阶梯价格制度,全面实行居民生活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促进资源节约。四是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完善集体审议、专家论证、公众参与制度,推进政府价格管理权力规范化、法律化、透明化,真正让价格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政府定价成本监审规则,强化成本约束,提高政府定价科学性,真正管好管到位。放开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同时,制定相应价格行为规则和监管办法,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

王永治:价格改革三步走 篇12

弹指一挥间,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已经过去, 这使得绝大多数商品已经完全靠市场定价。但是仍有部分资源能源、自然垄断性产品, 以及未有完全市场化的领域, 仍存在政府定价。有的还存在严重的双轨制或者多轨制, 比如房价。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下一步的经济领域改革进行部署, 其中价格改革将是重要的内容。和上个世纪80年代不一样, 目前价格改革已经不是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 但是其重要性仍不可低估。

如何看待下一步价格改革, 其重点领域在哪些方面, 如何推进这些领域的改革, 我们对原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前身) 副院长、中国价格协会会长王永治进行了专访。

王永治曾在国家物价局工作, 任政策法规司司长, 多年来对于价格改革做了深入的研究。

下一步价改从三方面进行

问: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价格改革, 下一步价格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王永治:我这里讲的价格改革主要是商品、服务价格的改革, 不包括要素价格改革, 因为这涉及到利率、汇率、土地、工资等方面的改革, 问题更复杂。

价格改革的目的是理顺价格, 使价格发挥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到20世纪末, 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都已放开,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 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价格环境。价格改革功不可没。进入21世纪除极少部分可以放开但还没放开或完全放开的价格, 需要继续改革放开价格外, 价格改革的主要任务已经转为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价格调控、价格监管机制体制。

我认为下一步价格改革的目标, 应该是完善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的以市场为主形成价格的机制和保障其正常运转的价格调控、价格监管的机制体制, 以促进科学发展、稳价安民。

这里还要强调说一下, 深化价格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既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形成价格, 又要加强改进政府调控监管, 两者都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遵循价值规律, 两者都不可偏颇, 都不能动摇。

既要反对市场失灵, 也要反对政府失灵, 两者都不能放松。另外, 对价格波动要作具体分析, 属于正常的波动或市场能自我调节之平衡的, 政府就不要或少干预;属于异常的波动, 政府应进行必要的干预, 但在供求趋于平衡时, 要及时取消临时干预措施。

问:下一步价格改革的重点在哪?

王永治:下一步价格改革要从三方面进行。

第一是要对可放开还没放开的价格, 继续推进改革, 在条件成熟时, 放开价格由市场调节。比如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方面已有不少推进, 市场化程度逐步加大, 将来条件具备时, 可以进一步放开, 由经营者根据政府制定的规则自主定价,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则进行监督检查。煤电价格长期放而不开, 近年已实实在在放开, 由市场供求调节的格局已确定,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是一些具体问题。

第二, 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规定的。就是要在价格形成中体现资源价值和环境价值, 即资源税费和环境损害成本, 以及人工成本中足额的劳动力价格, 总之, 价格形成中要反映完全成本。

第三, 就是完善价格调控和价格监管机制体制。要使价格发挥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必须使价格在正常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由供求形成。阻碍竞争的垄断价格行为和欺诈等不正当竞争的价格行为, 都会造成价格扭曲, 不能使资源合理配置。

因此, 必须有保障市场竞争正常进行的价格调控和价格监管。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是当务之急, 是当前价格改革的重中之重。但是对于深化价格改革的任务来说, 我认为应包括以上三方面内容。

渐进、有序、有重点

问:对于资源能源产品等价格, 下一步的改革应怎么改?对于阶梯价格制度你怎么看?

王永治:实施阶梯价格制度作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措施, 是跨出了重要的一步。资源性产品价格是基础性价格, 影响面大;而且, 这些产品成本, 涉及到资源税费和环境损害成本, 情况也比较复杂, 难度比较大。所以对其出台一直比较谨慎。可是, 不推进改革, 不利于节能减排、经济结构调整, 影响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所以,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一个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问题。实施阶梯价格制度, 是从现实出发, 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可行的举措。既推进了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又促进了节能减排, 还减少了对中下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

下一步要考虑的, 是要进一步完善价格阶梯制度。我认为, 不论基本需求部分, 还是非基本需求部分, 都要保证成本补偿, 但可以在利润率上有差别, 基本需求部分可实行低利润率, 实行低价;非基本需求部分利润率可高些, 价格也可高些, 以适应不同层次需求、不同收入水平的状况。另外, 对基本需求的标准、阶梯的划分, 也需根据实施的成效及情况的变化, 研究完善。

最后, 价格调整要考虑到群众的承受能力。但缓解对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主要通过提高收入水平, 如最低工资水平、低保水平或者其他形式来弥补。这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问:对于存在自然垄断的价格改革, 比如像供暖、成品油、电的价格, 如何更好反映实际成本, 比如煤价降了, 供暖价格未降, 居民不理解, 对此怎么看?

王永治:前几年煤炭价格涨, 但是供暖价格没有很好联动。对经营企业发生的亏损, 不少地方采取政府补贴方式进行部分弥补。但是这个办法是不能长期下去的, 价格迟早要理顺, 要逐步解决的。当然从群众来看的话, 煤价下跌的话, 供暖价格也要相应下降。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作具体分析, 看看目前供暖的煤炭价格下跌, 相对于目前供暖的定价成本, 是否仍然较高, 再来确定是否需调价。

为此要对成本进行监审, 慎重决策, 并向群众公开, 作解释, 不能简单化。

这里说明一个问题, 在价格问题的处理上, 第一、价格要及时理顺。该调不调, 价格矛盾越积越大, 理顺时就难度大;该降不降, 群众的意见会比较大。第二、涉及群众利益的价格, 调价时不仅要考虑群众的承受力, 而且要考虑对群众利益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利益的影响程度及补偿问题。

因为对群众来讲, 价格涨了之后他支出是增加的, 如果收入没有相应增加, 那么他的感受会明显。总之, 看价格要联系多方面因素考虑, 只讲价格就不易讲清了。

问:上世纪80年代价格闯关失败, 对今天改革有何教训?

王永治:对上世纪的价格闯关应该做全面分析。价格闯关, 意图就是长痛不如短痛, 想尽快理顺价格关系, 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 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转型。所以当时价格闯关的主观意图是好的。同时应该肯定当时有价、税、费、工资联动的方案, 即有总体设计、顶层设计。所以当时闯关的设想, 第一, 意图是好的, 第二, 改革的决心是大的, 第三, 考虑到整体的设计, 有联动的措施。

当然存在问题:第一, 闯关方案存在全面出击、想毕其功于一役、过猛推进的问题。第二, 闯关方案存在对群众接受程度持别是心理承受力估计不足的问题。第三, 闯关方案是内部研究, 没想到被传出去, 误解为要全面涨价了, 导致了群众恐慌, 造成错觉, 引起抢购, 以图手持货币保值。正由此, 中央及时停止了闯关方案的出台, 是正确的。这不能叫闯关失败, 因为并未实施, 只能叫闯关方案停止出台。

从总结经验来讲, 价格改革一定要有总体设计, 考虑价、税、费、工资等相关措施联动;改革一定要有决心, 但要渐进、有序、有重点地推进;要考虑后续的影响, 特别是对群众生活的影响要有足够的估计, 并做好宣传解读、舆论引导工作。

引入竞争机制

问:过去许多改革很难推进, 比如说, 电信携号上网、自由转网, 一直没推, 还有电力竞价上网也都没有实现, 这些怎么看?

王永治:这与供给方处于垄断地位有关, 说明要下决心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电信现在不是要让民营进入吗?民营进入之后要互联互通, 宽带接入口价格问题会比以往更加突出, 不能搞价格歧视。因为这种宽带接入口价格具有垄断性, 但现在是行业自己定价, 必须改革, 调整为价格主管部门定价。至于电价没有竞价上网, 这与电力产业管理体制, 电厂跟电网的关系还没有理顺有关。

应该讲, 政府还是要管垄断性行业定价的, 但是要解决怎样引入竞争机制的问题。比如现在, 铁路还是垄断经营, 客货运价格还不能放开, 但可以考虑采取上限的定价方式, 给铁路经营企业有一定的灵活性, 由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来调节。

问:现在有很多涉及到改革, 怎么房价越改越高?你对此怎么看?

王永治:房价问题比较复杂, 它是由几部分构成的, 涉及到土地的供应价格、市政建设的配套设施费用、税费、建筑安装费用及建筑商、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费用和利润等问题。

当前一线城市房价疯涨,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投资和投机的虚假需求, 大大超过了真正的消费需求;再加上有炒作的因素, 又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关系等。情况确实复杂, 水很深, 难度大。对房价改革的艰巨性, 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最近习总书记强调, 从我国国情看, 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供应体系。这是十分正确的。可否考虑在不同层次需求中, 对基本改善的需求, 比如年青人结婚后需要抚养子女或者赡养老人的改善住房需求, 给予充分关注, 这是当前比较突出的矛盾。对这部分需求的房价, 要加强调控监管, 具体方式可以进一步研究。

问:出租车是公益行业, 还是垄断行业, 能否市场化促进竞争?

王永治:出租车也是个复杂的问题。首先是怎么来定义我国出租车行业的性质, 究竟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是否带有公益性质?如果作为公用事业, 价格应该加强管理, 同时要加大扶持力度。这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现在是有不同看法的。第二, 出租车的乘车价格要以成本为基础, 有合理的利润。第三, 交通系统中有公交、地铁、出租车等交通工具, 不同的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收入水平选择不同方式出行, 所以就存在公交、地铁、出租车的比价问题和公交、地铁司机与出租车司机收入水平的比较问题。总之, 需要综合考虑。

在一些国家, 一般的私家车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续拿到经营牌照, 作为出租车使用, 存在着市场竞争。而在我国出租车的经营权是拍卖的, 长期又不作调整。当前可先对出租车经营权拍卖体制进行改革, 引入竞争机制, 公开拍卖。至于是否放开经营权还可进一步探讨。

问:价格调控要不要管奶粉、方便面等小事情?

王永治:对于康师傅、奶粉还有酒业经营者的价格违法行为, 不应就产品大小来讨论是否要查处的问题。只要违法, 损害了消费者和经营者利益, 就要查处。而且要明确, 政府管的是查处价格违法行为, 并不是干预经营者对这些产品的自主定价权, 更不是改由政府来定价。

问:我们说要素市场化, 包括土地、资金等等, 而现在比如不能同地同价、同工同酬的问题, 降低了效率, 您怎么看这一类问题?

王永治:土地是否市场化, 怎样实现市场化, 这是需要认真考虑、深入研究的问题。随着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 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在进行转让;随着城镇化的推进, 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开发房地产, 土地产权发生了转让。土地转让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矛盾突出, 有些地方甚为尖锐, 已不能等闲视之, 需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有人主张土地私有化, 可是土地要自由上市、自由买卖, 将会产生更多问题, 要慎重。

比较现实的考虑, 是土地转让引入竞争机制, 有控制地、有序地逐步扩大自由度。对土地拍卖, 要公开、透明。对集体土地产权转让价格要公正, 要合理补偿, 决不能侵害农民利益。要加快制定有关法规, 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

问:现在老百姓觉得听证会以后还是会涨价, 对听证会有意见了。

上一篇:绩效考核制度下一篇:酒店员工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