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展馆

2024-06-07

教育展馆(共9篇)

教育展馆 篇1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 (IIME) 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GMER) 和我国教育部、卫生部拟订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试行) 》也彰显了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大量医学院校在注重医学教育的同时开展各种文化教育, 推进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广西医科大学在近几年的改革实践中, 依托医学展馆和文化长廊, 探索出一条文化教育与教学科研有机结合的路子。

一、建设展馆式文化教育的背景和思路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提出了医学生必备的7种基本核心能力 (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 及60条要求 (认识医学专业的基本素质, 包括这一专业基本的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等) , 规定所有国家、学校培养的医生都要达到医学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的一定要求, 成为国际公认的21世纪新型医学人才的必备标准。我国教育部、卫生部拟订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试行) 》中, 对医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也作出明确规定。

国内外医学生通用能力新标准的相继实施, 是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技术 (工程) ”模式的需要, 这对医学生包括医学科学知识在内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精湛的临床技能、高尚的医德医风, 还要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相较之下, 我国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三点式”即教师—课堂—课本的“千人一面”, 尤其是“三段制”教学模式即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 既统一又单一, 导致了“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人文;重权威、轻创新”等现象的出现, 已经不再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引起的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

基于上述背景, 广西医科大学围绕医学模式变化对医学知识、能力、水平、态度提出的新要求, 以全球医学教育标准为参考, 以我国教育部、卫生部拟订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试行) 》为方向,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专业教育的结合, 坚持“医学教育‘小展馆’, 校园文化大课堂”的工作思路, 根据自身的办学宗旨、发展历史、专业设置, 按照“人体结构、功能与疾病相结合, 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和防病治病知识相结合, 疾病防治与地方特色结合, 经典知识与科学研究新成果结合, 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的理念, 建成了学校校史馆、医学史馆、人体与疾病展馆、教学成果展馆、博雅文化长廊、红色文化长廊等永久性、开放性的医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场所, 并依托医学展馆和文化长廊, 探索出一条文化教育与教学科研有机结合的路子。

二、展馆式文化教育助推医学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广西医科大学在推进和实施展馆式文化教育的工作实践中, 立足实际, 展现特色, 打造品牌。

(一) 建立医学展馆“课堂”, 大力推进医学专业教育与科普的无缝结合

医学展览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展馆以医学形态学知识为主, 包括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与胚胎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和病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已成为广西医科大学开展素质教育、医学科普教育、专业教学、为学校大学生提供和实践科研计划的重要基地。如广西医科大学的人体与疾病展馆, 就是根据人体各系统器官划分为心血管系统展厅 (心脏与循环) 、消化系统展厅、呼吸系统展厅、生殖内分泌系统展厅、神经系统展厅、运动系统展厅、蛇类展厅等 (目前已建成心血管系统展厅和蛇类展厅) 。各展厅以人体各个系统为主线, 以器官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及其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临床诊疗为核心, 综合展示医学与相关生命学科的基本知识, 形成一个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全新科普展示体系, 整合展示人体各系统典型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和诊疗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提高人群的防病治病的知识与意识。在教学展示时, 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影像、模型、实物、仿真的人体疾病模拟系统、图片与文字, 联系各门医学基础与临床专业学科, 在保证展示权威性的基础上, 增加展示的互动性、趣味性, 如其中的仿真人体疾病模拟系统可以触摸分辨各肋骨、肋间隙以及进行智能化心肺听诊。在进入病例软件系统后, 可按菜单操作, 并使用听诊器在仿真模拟病人的不同部位进行听诊, 显示器上则出现相应听诊内容和说明, 还能触摸到心尖搏动以及各种细震颤, 如同在真实患者身上听诊, 与疾病安全地零距离接触。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建立相关网页, 扩大其影响力和辐射面。

形体和实物的展示, 有历史与教学相融合的部分, 如广西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的历史展厅记录了广西医科大学病理学科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史。展示内容包括历史沿革、人物介绍、教学和病理检验设备与病理记录资料等实物展出。同时还有学生在学习中完成的作品, 如组织与胚胎学模型展示厅收藏的就是广西医科大学学生自由组合 (3~5人) 制作的优秀细胞组织学模型, 包括细胞连接、分子筛、破骨细胞超微结构 (皱褶缘与骨质关系) 、胶原纤维超微结构、骨骼肌纤维超微结构、心肌闰盘、突触、有髓神经纤维、长骨骨干等, 形成了“在环境中学习, 在实践中体验, 在生活中成长, 课堂内外相对接”的医学教育模式。

(二) 以校史与发展成果展馆为基地, 广泛开展校史校情和专业思想等专题系列教育活动

广西医科大学校史与发展成果展览馆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该馆以图片和文字展览为主, 辅之以丰富的校史实物资料和珍品档案以及其他展览手段, 全面反映了广西医科大学76年的发展历史和成果。校史展览馆既是宣传学校、联系校友、活跃文化、传承未来的基地, 更是弘扬医学、医术、医大精神, 对广大师生开展人文精神和人文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通过重要纪念日开展一系列医学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知国知校、爱国荣校, 使医学生的民族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加强, 学习热情得到迸发。

(三) 以文化长廊为依托, 努力开辟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文教育“第二课堂”

广西医科大学建有博雅文化长廊和红色文化长廊, 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近年来, 围绕学校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专业建设、社会实践等主题, 组织出版了近600版 (块) 图文并茂的厨窗展览。实践证明, 文化长廊不仅是校园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而且是校园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和专业知识等育人功能。通过由各学院、社团以不同的教育理念自己组稿、编辑、画图, 既让学生增长了知识, 培养了动手能力, 又在思想上受到了教育, 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开展展馆式文化教育以来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通过“医学展馆和文化长廊”建设, 使广西医科大学形成了以医学史、校史为背景, 以器官结构、功能为基础, 以疾病发生、发展和临床诊疗为中心内容, 以文化长廊为依托, 医学教育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环境和格局, 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 发挥了医学教育文化品牌在医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广西医科大学的部分展馆采用现代技术多种手段进行展示, 让参观浏览者不仅能通过多渠道和不同的方式接受了解医学科普知识, 还可以利用人体疾病模拟仿真系统达到互动的目的, 与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发生机理安全地零距离接触, 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 发挥了医学教育文化品牌在服务社会大众医学中的科普功能

目前, 广西医科大学的系列展馆已成为服务社会大众的医学科普展馆, 每年有近万人参观, 目前网页的点击浏览人数近10万, 受益人员包括:社会民众, 大、中、小学生与医学生以及各种参观人员。通过参观学习, 提高了公众防病知识, 增长了健康智慧。

(三) 发挥了医学教育文化品牌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助推”作用

现在不仅广西医科大学教师在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时能够利用这些展馆, 学生在课余活动中也能够利用这些展馆。展馆已经成为强化医学生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群体防治等现代医学意识, 启迪创新意识与批判性思维, 感受动手实践、人际沟通、团队合作与收集应用信息魅力的留连忘返的重要园地。

四、展馆式文化教育推进医学专业教育的主要经验

建设这些医学知识展馆, 不仅将医学知识形象化, 而且形成了广西医科大学的特色教育文化。其主要经验有:

经验之一, 医学教育文化品牌的形成, 源自于历史长河中广西医科大学改革发展与建设的“深厚积淀”。永久性的文化教育载体, 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 一方面, 这既是学校76年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造就本省人才, 为本省之用”的办学传统, 重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自身办学特色、追求卓越、努力打造民族地区高等医学教育文化品牌的结果, 同时也是学校注长期注重以人文和科学精神浸润校园、辐射社会, 着力培养大学人文精神, 不断创新校园文化, 构筑大学精神, 造就知行统一、德才并进的10余万名优秀人才的智慧结晶。

经验之二, 医学教育文化品牌的形成, 源自于历届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师生的倾情参与。多年来, 学校提出并实施“文化校园”工程, 把文化校园建设列入学校的重点工作进行规划、部署和安排。同时, 广泛深入开展了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 使文化教育不断得到加强。重视情理交融, 强调润物无声。“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学校强调把文化教育的穿透力同情感的震撼力与专业知识、专业思想、职业道德有机结合起来, 并连续多年坚持开展“医大之春”系列校园文化活动, 广大师生积极参与, 既建设了“文化校园”, 也为文化教育品牌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验之三, 医学教育文化品牌的形成, 源自于学校“厚德励志, 博学弘医”的校训校魂。广西医科大学坚持“医以德为本、从医德为先”理念, 坚持爱国、爱校、荣校相结合, 医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 拓宽教育渠道, 创新教育形式, 丰富教育内容, 多方面开拓学生人文社会领域知识, 在增设多门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同时, 特别注重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 “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 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一大批专家、教授、名师扎根壮乡, 勤恳执教, 献身教育, 诲人不倦, 德业双精, 他们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 形成了“厚德励志, 博学弘医”的榜样, 成为医学教育文化品牌的“灵魂”。

参考文献

[1]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要求[J].医学教育, 2002, (4) :23-25.

[2]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试行) 》的通知 (教高[2008]9号) [S].2008.

[3]周烁, 贾国葆.关于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 (1) :83-84.

教育展馆 篇2

安全警示教育展馆解说词

大家(各位领导)好!欢迎来到龙煤矿山建设有限公司安全警示教育展馆参观指导!我是解说员***。

安全是一支笔,它描绘着生命中精彩的画面;安全是一首诗,它吟颂着人生的平安绿洲;安全是顺畅的船,它承载着人生航行的旅程;安全是和熙的风,它吹拂着企业发展的春天!

煤炭开采是高危行业,数十年来,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发生的各类矿难,夺去了无数矿工兄弟的生命。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在龙煤矿山建设公司党委、龙煤矿山建设公司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各级部门的鼎力协助下,通过参与建设的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龙煤矿山建设有限公司安全教育展室落成了!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本展室的第一版块——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温家宝总理也曾强调: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指向1-2)原国家副总理李鹏也非常关心煤矿安全发展,到鸡西矿务局荣华新区视察工作; 2005年7月16日已卸任的朱镕基同志在鸡西矿业集团杏花矿视察工作。(指向1-3)国家安监局局长骆林在某煤矿安全视察时提出:降低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进一步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国家煤监局局长赵铁锤也曾指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员工生命高于一切。(指向1-4)龙煤控股集团有关领导曾亲临现场规划合作新区;龙煤控股集团公司总经理孙永奎在我公司董事长张毅的陪同下视察井下掘进工作面。(指向1-5)市委常委鸡西分子公司总经理孙若山在龙煤矿山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毅的陪同下到荣华立井检查安全工作。龙煤矿建董事长张毅和副总经理郝良文深入井下现场指导安全工作。

下面请观看第二版块——掌握规律,降低事故。大家都知道,煤矿有五大自然灾害不容忽视,其中被称为煤矿头号杀手的就是“矿井瓦斯”。瓦斯是采掘过程中产生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的总称。其性质无色、无味,对人有窒息的作用。并且具有燃烧性和爆炸性。在日常工作时,如果热源温度达到650℃—750℃、瓦斯浓度达到5%—16%、1

氧气浓度大于12%时,就会引起瓦斯爆炸。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瓦斯爆炸呢?

(一)防止瓦斯积聚,加强通风,防止瓦斯超限。

(二)防止瓦斯引燃,严禁和杜绝一切非生产性火源,严格管理和限制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火源和热源。

在知道了怎样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煤矿粉尘”。煤矿粉尘就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的各类固体物质细微颗粒的总称,包括煤尘和岩尘。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必须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如果空气中氧气浓度大于18%,再有一个能点燃煤尘爆炸的热源就会引起煤尘爆炸。我们再进一步的学习一下防止煤尘爆炸的措施:其中包括减尘技术、降尘技术、除尘技术、消除落尘、撒布岩粉、防止煤尘引燃并且严格管理和控制热源。

我们通过讲解掌握了这六大要领这后,请大家随我一起来到“矿井水灾”的展图前,矿井水灾是指地表水、老窑水、孔隙水、裂隙水和溶岩水突然溃入井下,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严重损失的我们称之为矿井水灾。要想处理矿井水灾我们必须牢记七个大字“防、排、探、放、疏、截、堵”。

在牢记了这七个大字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矿井火灾”。矿井火灾是指发生在煤矿井口附近威胁到矿井安全生产和井下人员安全,造成财产和煤炭资源损失的火灾。想要预防井下火灾的发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禁将烟火带入井下;

(二)井口、通风机房周围20米处严禁烟火;

(三)矿井上下有消防材料库,设置井下消防供水系统;

(四)井下和井口房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等工作。

(五)设置防火铁门;

(六)井下严禁存放易燃物品。

(七)严防产生电火花。

与前几项自然灾害同样会威胁到我们矿工兄弟生命的还有顶板事故。顶板事故是矿井开采过程中的采掘工作面或在已掘的巷道内所发生的冒顶、片帮、掉渣等造成人身伤亡和生产事故,统称为顶板事故。预防顶板事故的措施有加强敲帮问顶;及时支护悬露顶板;还有炮采时装药量要适当,避免崩倒支架;最后采煤机过后要及时擦顶带压移架。

做为一名合格的乌金开采者,在熟悉了煤矿五大灾害以及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让我们一起来到第三版块——“时刻牢记血的教训”。本版块总结了六个典型案例,都发生在我们矿建战线。我们一起来回故一下案例一:由放炮引起的事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直接原因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

在付出了这么多鲜活的生命之后,我们要牢记矿工兄弟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为后人敲响的警钟;让安全思想在每个员工的脑海里根深蒂固。走过了煤矿的五大灾害,又吸取了血的教训以后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本展室的第四版块——“综合治理,科学发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为确保安全生产而确定的指导思想和

行为准则,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综合治理是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在安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煤矿的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是矿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准则,是矿工保证自身安全、他人安全和矿井安全的先行条件。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安全规律、提高生产技能、强化安全意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实施科学现代化管理,推广应用安全科技成果。努力打造出一支本领过硬、技术精湛、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我们讲了这么多,就是一个目的,要让安全思想在每个员工的脑海里、心田里安家落户。请大家随我一起走到本展室的最后一大版块——“安全文化,入脑入心”。安全是“1”,其它都是“0”,如果首居第一位的“1”都保证不了,那后面的“0”又意义何在呢?所以说忽视安全就是对生命的蔑视,煤矿最大最危险的隐患也就是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行为!就像这条树根原理和链条原理一样。根深才能叶茂,安全以人为本,人以素质为本,只有打牢安全根基才能固本强身。违章操作就是对自己的犯罪!犹如堤坝原理一样,千里之外堤溃于蚁穴,安全无小事,任何细小局部的隐患都会威胁整体安全。一个木桶盛水多少,取决于质地最差和最短的木条。100名员工中有1人发生“三违”,安全度等于0。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木桶原理。麻痹大意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要让安全变成每个员工的自觉意识,安全规章转化为员工的行为习惯,如果每个员工都像这只漏斗一样只会开口待哺,那就走进了教育误区,我们要打开尽可能多的融入通道。让每个员工都做到自己的安全自己管、他人的安全我也管,矿井的安全大家管;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正如安全球体原理所说的,安全工作如同推球上坡,众人协力,推动力越大,球体上升越高,势能越大,稍有懈怠松动,球就下滑。安全工作上的任何放任、撞运气、甚至放手不管,安全的球体必然怠速滚下,砸伤压坏的首先是推球人,因为他是安全责任者。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安全十戒,“戒难、戒满、戒松、戒浮、戒懒、戒麻、戒躁、戒散、戒粗、戒蛮。”必须坚持做到排查现场隐患时用显微镜;事故分析处理时用放大镜;制定安全规划时用望远镜的三镜原则。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准确的把握煤矿事故的11种易发期。在此,本展厅还为大家展出了许多关于煤矿安全的标志和避灾线路图。此图是由红色灯光和蓝色灯光组成,红色代表是火灾;蓝色代表是水灾,如图所示,发生火灾时大家要往下巷撤离,因为火灾发生后产生的气体会向上弥漫;如果发生水灾,大家就要向上巷方向撤离,因为水是往低处流淌的。

相信此时大家的心情一定是感慨万分!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铜为镜、可正衣冠。总结事故教训,可以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遵章守纪是幸福的保障,违纪违规是灾祸的开端。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居安思危、反违章、除隐患、提高自我保安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因为安全是家庭的保障、安全是幸福的源泉、你的安全是企业的主旨;你的安全是父母以及妻儿亲属永远的牵挂;关注安全,珍惜生命,促进生产是大家的共同期盼;平安是幸福、平安是快乐、平安是国家、集体、企业最大的效益;平安是你、我、他永远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希望通过今天的参观和学习,能使大家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指导实践。从而带动矿工兄弟保证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生产、实现龙煤矿山建设公司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谢谢大家!

教育展馆 篇3

随着会展业的发展, 展示设计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互动体验”作为新生的艺术形式得到了人们的欢迎, 其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展示中增加互动性、体验性, 能更好的让观者主动去了解和接受展示信息, 使展示与受众的交流更加充分、深入、流畅。根据廉政教育展馆的自身特点, 加入互动体验的具体应用, 能更好的突出本质、表达主题、深化中心, 从而达到更好的信息传达效果。

一、廉政教育展馆设计现状

1. 廉政教育展馆的快速发展

廉政教育展馆种类繁多, 近年规模在不断扩大。2008年启动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命名工作, 在一些基地原有的基础上新建、改建、廉政教育展馆。2010年中央纪委监察部命名第一批50个全国廉政教育基地。这些基地中有反映党革命斗争和建设历程的纪念场馆;有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和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崇高风范的纪念设施, 以及一些各地新建廉政教育主题场馆。现今各个地区都在大力开展廉政教育基地建设。以河南为例, 全省18个地市均已建立了设施齐全、功能齐备的廉政综合教育基地。2010-2012年间在建的廉政教育基地数目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大, 2012年河南已经进行了第三批廉政教育基地的命名工作。政府对廉政教育展馆建设, 使廉政教育基地在完善廉政内容、突出廉政主题、提高教育效果等方面有较大进步。

空间布局的合理配置是表现结构设计美学的表现途径之三。如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其主体结构几乎裸露的外表, 建筑形体简单, 不加装饰, 利用钢、玻璃和大理石的本色和质感, 灵活多变的空间设计, 使我们能切身体会到空间结构设计的美感以及简洁高雅的气氛。也充分体现了密斯的名言——“少就是多”。因此合理的利用空间、设计空间, 在建筑结构允许的前提下的建筑作品, 会有不一样的美感和韵味。

最后便是高科技和新材料的运用。高技术风格建筑表现出不

2. 廉政展馆展示设计现状及问题

在现有展馆中, 展示形式上多采用图文并茂, 结合实际案例的展览方式。展陈实物较少, 陈列水平较低、阅读性文字较多, 多为阅读式的、系统性的表述, 缺乏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展示形式比较单一。在展示色彩的运用上多采用红色, 反面案例多采用蓝灰色调;在造型上, 多为简单的装饰性造型, 缺乏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简单, 缺乏感染力;在空间环境上, 空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缺乏深入的设计和空间互动意识;在艺术形式上, 一些展馆采用了雕塑, 场景复原, 人机交互等手法, 但大多都是直接运用, 不能达到深入互动, 缺乏对受众情感的呼应及内心的深入触动。在廉政教育展馆设计时, 设计人员没有完善的受众研究资料可供参考。展示设计多是设计师自身经验认识以及同政府部门的沟通中达成。缺乏对展览直接受众的深入研究, 不能对直接受众的需求、心理意识有一个确切的把握, 展示设计往往不能深入人心、不能让受众对展示信息有深入的认同。使得现今廉政展馆的建设不能达到很好的信息传播效果, 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虽然廉政教育展馆设计融入了新媒体的运用, 可以有更多的互动形式, 但互动形式缺乏创新, 不能给予受众深刻的体验, 达不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二、互动体验已成为一种趋势

1. 互动体验在廉政教育展馆中的应用是时代的要求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展览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众人的质疑。展览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 而今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和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近乎零成本的、快速迅捷的收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再来看展览, 这种高费用、高投入、长时间的信息传播模式是否已经显得过于笨拙陈旧, 而将被时代淘汰。面对时代对展览的猛烈冲击, 以阅读为主要传播信息模式的展览将在不久的将来彻底被时代淘汰。信息正越来越多的通过更加快捷的方式传播, 实体展览主题正逐渐变为某种理念或精神, 展示内容也逐渐由具象变为抽象。实体展览的存在更多的意义在于对“精神”的表达。而这种对某种理念、某种精神的传播需求, 需要对人们内心情感和感受等有深入的互动、特别的体验达到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使其触及心灵。总而言之, 现代展览的发展向着“反阅读”、由具象到抽象的方向发展, 注重对受众情感、精神性的感召, 互动性, 体验性已经成为展览的发展趋势。廉政教育展馆的建设要具有时代性, 不能脱离

同的建筑美学, 而高水平的施工是高技术设计的重要保障。新的材料也为更多的建筑提供了可能性, 只有拥有技术支持, 才能满足设计师最建筑的奇思妙想, 创造出令人称赞的建筑作品。

总之, 一个好的建筑作品需要建筑师与工程师紧密合作, 越是好的作品, 建筑师与工程师所达到的默契程度越高。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尽量考虑结构的合理性, 结构设计师应不断寻求结构设计美学表现途径的多样性。两者的配合将在未来的建筑道路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时代的诉求。廉政教育展馆的本质也在于其精神性。要达到良好的情感感染力、精神感召力, 使得观者有深刻的认同感, 互动体验成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2. 互动体验在廉政教育展馆中的应用是受众的需求

随着我国的发展, 人们对于求知与审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展览展示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那种以文字、图片、实物为主的展示方式, 忽视观众的心理感受, 陈列设计缺少生动性, 展示又缺乏个性, 设计者仅从文本或实物出发, 过于强调事实性考证和结构性分析或是过于强调历史的连续性、知识的系统性而忽略向人们展示相关信息的趣味性。观众往往被当作说教灌输的对象, 忽略了其作为“审美主体”的能动性, 观众与展览的交流被弱化。那种封闭式、经验型、直观再现的展示设计, 已经不能符合参观者的需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要求展览朝着对人的心理, 人的情感, 人的精神的感召上出发。互动体验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要, 通过人们参与互动, 通过体验来传达信息, 使参观者的角色不仅仅是“观众”, 也是“受众”和“参与者”。能接受信息的也就不再只是视觉, 还涉及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甚至心灵, 人们成为展览的一部分参与其中, 与信息载体进行多方面、多方式的交流, 是理性与感性的交织, 是身、心、境达到彻底融合的全方位的感受。廉政教育展馆的观众主要是政府机关等公职人员, 这些受众普遍具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精神需求。互动体验更容易让受众理解展览要传达的信息, 它的融入是必要的。

三、互动体验在廉政教育展馆设计中的创新

互动体验在廉政教育展馆设计中的应用应针对廉政展馆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 互动体验要依托受众心理的深入研究

互动体验的研究要依托于对人的研究, 使得互动体验能够寻找到合适的方式。有句话这样说:即使是一位伟大的设计师, 如果他的心中没有使用者, 没有一颗为客户着想的心, 也无法真正地走进人们的心中。创造更好的互动体验, 就要研究使用者。在廉政教育展馆的使用者, 应该是展馆的直接受众, 即参观者而不是组织建设的政府机关。廉政教育展馆在设计展开之前, 应该对真实受众做出翔实的研究, 真正了解受众所需, 了解他们的具体心理状态, 为他们考虑, 然后再进行大胆的创新。这样的设计必定是没有成见的, 也许不炫目华丽, 也许外表上没有新意, 但是它一定能使受众乐于接受, 使信息传达更为顺畅。

2. 互动体验创新要挖掘深度体验

有个针对关爱盲人主题的展览。这个展览的名字叫“黑暗中的对话”, 其展出的只是提倡关注盲人生活, 给予残障人士工作机会的公益理念。深度体验所达到的触及心灵, 深入人心的效果足以让其他媒介望尘莫及。对这个展览的跟踪调查中:100%的参观者在5年之后都不会忘记展览及解说员的名字, 其中90%的人更加关注盲人的生活, 52%的人向他人推荐了这个展览, 34%的人愿意再次参加, 特别是带上家人及同事。在日常生活中, 你可能会忽略甚至排斥一位盲人的需要, 而在黑暗中, 你体验到正常人是如何“失明”的, 盲人又是如何引导这组“失明”的人完成整个展览。这种角色的互换增加了人们对彼此的需要感。参观者也通过在黑暗中失去优势而显得脆弱的经历, 对盲人多了了解和尊重。在廉政教育展馆的互动体验性设计中研究深度体验的方式, 从深层次来挖掘受众的心理情感, 运用深度体验的方式传播信息能使信息的深度传递深至人们的思维逻辑和情感精神。

3. 三元素相交融塑造完整的互动体验

从上海世博会的展示设计来看, 其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即建筑、展陈、展品, 三个核心元素正在逐渐融为一个整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层层递进”转为“相互融合”, 直至成为一个完整的交融体。信息传递的任务也从“展品”转为由这个三者合一的“交融体”来完成。在现代一些展馆的建设中, 还存在许多形神分离的问题, 这种老化的展示设计方式已经阻碍了参观者在展馆中的整体体验性。廉政教育展馆的建设中三元素的关系需要引起重视, 一些展馆存在很严重的形神分离问题。在廉政展馆的设计中形神分离的问题强烈的提醒我们, 一个展馆的展示内容要和其建筑形式一样的别出心裁, 努力营造完全的参观体验。在廉政展馆的建设中, 需要合理的考虑展馆、展览内容、场地环境这些元素, 使它们相互交融, 使得参观者一入馆区范围就能体验到一股浓浓的主题气氛。

4. 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随着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建筑科学及其他相关技术突破性进展, 展示设计在新材料、新媒介的应用上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展示设计中多媒体的运用能以很便捷的方式为参观者提供互动体验。多媒体展示通过影像和网络技术扩大了互动体验的方式、传播的效果。观者能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体验来感受展示的效果, 使自身的活动也成为展示活动的一部分。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观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 使他们通过各种感知方法对展示信息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提高了信息传播质量, 拉近了观众和展览之间的距离。多媒体技术繁多, 在进行廉政教育展馆设计时可以合理选用, 另外新材料的运用也给展览带来了许多惊喜。廉政教育展馆设计要在深层把握展示内容和研究观众及社会需求变化的前提下, 不断探索并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 营造出更多、更美、更有品位的交互体验的展览。

5. 互动体验要彰显廉政主题的精神性

展示设计的根本原则在于:一切努力都是围绕着要传递的信息和表达的主题来进行的。与此背离的一切, 即使设计再新颖独特, 也是徒劳且多余的。这就需要在设计展览形式时要抓住展览的“本质”。这个“本质”是时代所要求的、具有当代性的。抓住廉政教育展馆的本质还在于其核心精神。在互动体验的应用上对廉政教育展馆的本质把握, 才能抓住问题的根本。廉政教育展馆的本质在于其精神性的传达, 互动体验要注重对其本质精神的传达。廉政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也不只是服务于政府。这种展馆展厅的设计在凸显廉政本质上, 怎样表现与大众的亲近, 为大众服务, 表达对大众利益的关切, 能更好的升华展馆诉求。这需要在很多设计上取之于民, 还之于民。使大众的生活空间与廉政教育展馆领域相互渗透, 紧密相连。不仅使城市生活“渗”入了展馆, 同时展馆中的廉政文化内容也“溢”向了城市, 即使不去参观展厅也能够在这种文化氛围的陶冶中感受廉政文化的教育。

6. 互动体验要结合地域特色

廉政教育的展馆建设不能千篇一律, 要具有特点特色突出自身优势。地域文化特色是在当地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中反映出来的蕴含深厚文化意义并极具个性色彩的特质。地域文化是当地人文精神的集中反映, 是当地民风民俗的浓缩, 是当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高度概括。它是一个地区本质区别于另一地区的显着标志。在全国都在大力建设廉政教育展馆之时, 各地展馆的建设要突出自身的特色, 基于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善于创新, 突出自身长处。互动体验的应用也应基于其当地地域文化特色, 从地域文化特色入手研究互动体验的创新方式, 也不失为一个方向。互动体验与当地地域文化融通, 更接近当地受众的喜好, 使当地的受众易于接受, 廉政信息传播相应也会更加顺畅。

摘要:随着国家廉政文化建设的推进, 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廉政基地展馆的建设, 廉政展馆设计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从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入手, 阐述互动体验在廉政基地展馆设计中的必要性, 结合廉政基地展馆展示设计的自身的特点, 分析实现互动体验的思路, 探究互动体验在廉政基地展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廉政基地,展示设计,互动体验

参考文献

[1]周艳阳.体验[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2

[2]戴力农.当代设计研究理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教育展馆 篇4

经过中组部严格遴选,由中共毕节市委组织部主办,毕节党建网、毕节试验区网承办的“文朝荣精神教育基地——党性教育网上展馆”入选全国“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近日起在《共产党员网》上集中展示。

为了展示我市近年来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的成果,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通过网络学习,增强党性,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中共毕节市委组织部精心谋划、制作了“文朝荣精神教育基地——党性教育网上展馆”,并于9月1日上线试运行。“文朝荣精神教育基地——党性教育网上展馆”包括生平简介、光辉事迹、纪念相册、影音视频四大版块,通过图文并茂、音视频交互的方式,生动讲述了文朝荣老支书的感人事迹,系统诠释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的文朝荣精神,在广大基层党员中引起强烈反响。正如黔西县林泉镇党员杨帆所说,“通过这种形式学习文朝荣老支书的精神,比现场学习氛围更好,感悟更深……”

在三个月的试运行中,在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的直接指导下,“文朝荣精神教育基地——党性教育网上展馆”历经5次修改完善,最终与“遵义会议纪念馆”、“中共遵义县委党校”携手脱颖而出,荣膺全国“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

我国最大地震展馆在唐山建成 篇5

据了解, 该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分为科普展厅和纪念展厅两部分。地震纪念展厅位于地下一层, 主要展示唐山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 以及震后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壮举。展厅包括序厅和劫难篇、救灾篇、自强篇、振兴篇、发展篇六部分。展览设计突出了1976年的历史特色和唐山大工业文化背景, 共展出照片近500幅, 实物近300件, 复原式景观4组, 蜡像30余尊。

地震科普展厅内设大型地震科普知识展览区, 分为地震科学展厅、地震活动观测展厅、地震灾害防御展厅、地震紧急救援展厅和人类美好梦想展厅, 并建有4D影院、地震模拟器、防灾体验教室等。

展馆中的新媒体艺术 篇6

关键词:科技,艺术,综合感官效应

新媒体也称第四媒体、数码媒体,以网络作为传播媒介。与以纸为媒介传播的报纸,以电波为媒介传播的广播和以电子图像为媒介传播的电视,以上三代媒体相比较而言,新媒体更为先进、更具弹性、广度也更深,依托此基础产生的艺术,也同样是随之动态发展的,并且涉及着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的知识,成为可以带给观众,极具震撼的多种感官的综合体验。这一快速、强大、极具吸引力的表达工具开始逐渐被运用于方方面面,展馆设计便是其中之一。对于展厅的设计可以充分地将新媒体艺术得以运用,而新媒体艺术又通过数码动画、影像制作、电脑编程、光电技能、声音媒介等种种媒介形式将展馆营造出适宜的“场”效应,满足作者与观众、作品与观众间的深入交流,即心灵的对话。

以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日本长久手市馆为例,虽然各国已在经济及工业、科技等各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这些或多或少建立在牺牲生态平衡的代价之上。本应给予人类更为舒适、怡人环境的科技进步,在今天不得不成为威胁生态的又一重要因素。此展馆就以“自然、人、技术”为关键词,探讨三者之间错综而又直接的联系,进一步突出爱知世博会的主题:自然的睿智。展馆的内部以交错相间的管状再生纸材料作为竹子原形,既体现了其竹林的自然意味,又在材料的选择上呼应了技术二字,将自然与科技的内涵相融,不得不为设计者细腻的心思所折服。馆内同时运用着各种光影技术,并且配以声音、气味等多感官体验,使得抽象与具象结合,让人切实感受到身处竹林之中,实现了超越常规的高水平艺术效果。虚幻的光之森林在灯光、图像的掩映下,渲染着不同的气氛。或浓烈、或阴郁、或生机勃勃、或满目萧索,不论何种的表现形式、表达方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回归,同时提醒着人们,人类的科学技术成果必须和自然紧密结合。

同为爱知世博会展馆之一的加拿大国家馆,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展馆分为两个展示空间,相对独立却又在光影、声色方面彼此呼应、补充与统一。一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馆内的墙面,其选用了半透光钢丝网材料,并根据易折皱的特性,在灯光的映衬下形成多向反光面,层次重叠,光怪陆离,使墙面有了“陡崖”之感,这也是设计师的匠心所在,具有表现力的材料选择,合乎材料特性的具体使用,都让整个展馆的氛围更上一层楼。从地面到天花,它以双层并列倒挂的形式,组成巨幅面幕布,伴着绚丽的灯光与强劲的音乐渐起,幕布上时而劲水涌流,时而碧天飞鹤,时而苍林郁翠,时而花香鸟语,而幕墙后方也排列着数个电视机,五位加拿大人与自然的故事正在娓娓道来,整个展馆在展馆主体内容的基础上配以合乎氛围的声、光及其他烘托、渲染主体的装置、布景,使展馆被赋予了轻松活泼的艺术氛围,这种综合的感官体验,让观众更能切身体会到身在自然的趣味,也直点爱知世博会主题,告诉我们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地球。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在科学与艺术的紧密结合下,新媒体艺术应运而生且现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展馆以新媒体艺术作为表现形式,使展馆形成巨大的号召力、吸引力,同时赋予作品感染力、亲和力,从而使观众更具想象力、感应力,引导观众融入环境,与环境对话、连结、互动,充分使作者、作品、观众三者进行直接的交流,以获得新的认知方式与内容及其真切的感受,这不仅满足了观众生理及心理的诉求,他们对作品的内化感受更是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内涵。在展馆设计领域的新媒体艺术范畴中,如何引导观者参与作品的行为,如何让作品与观者意识的得到转化,如何将新技术恰如其分地应用于艺术之中,这应该是艺术家、设计师在创作时所关注的重点之一,同时应注重“与时俱进”的科技这一技术依托,将艺术与科学、创意与技术进行整合与创新,用诱发观者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元感官的,这种更直接更生动更易被观者接受的媒介方式传播艺术知识,以改变创作者与受众的关系,使受众不仅是欣赏者,更是参与者,甚至是发起者。

参考文献

[1]陈小清.新媒体艺术的心理体验设计[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陈小清.新媒体艺术设计概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熊澄宇.新媒介与创新思维[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教育展馆 篇7

现代社会的发展激发了人们对艺术人文素养的追求,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文化市场、艺术场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熠熠生辉的多元化艺术形式拉开了视觉文化时代的序幕。上海作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拥有着丰富多元的艺术展馆资源,特别是2012年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开馆,更是让众多深藏于库中的精品展现在世人面前,体现了上海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和追求。如今,学校美术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和教室,充分发掘和利用社会美术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艺术场馆已经成为美术教育转型期的一个重要标志。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艺术展馆的文化资源,丰富学校美术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能让学生在真实的艺术文化学习情境中,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审美视野,提升艺术综合素养。然而,现实并不乐观。此前,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的毕加索画展门票尽管买一赠一,但真正进入展馆体验的学生却寥寥无几(笔者对本校三至五年级学生的调查,只有不到5%的学生有过参观艺术展馆的经历)。即便身处展馆中,由于解说、导览等成人化、专业化的讲解也依然使学生们觉得距离遥远,内容枯燥。面对空前繁荣的文化现象和学生们对艺术展览疏离淡漠的情绪,作为基层教育者的我们不禁思考:我如何发掘和利用社会美术资源?美术课堂教学如何与社会美术资源相结合?这需要我们既热情又理智地去应对。

一、寻找适合学生的艺术展馆资源

艺术展馆的资源多元而丰富,但并不是都适合小学阶段的孩子。开发这些资源时,我们要思考哪些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审美情趣,能提高审美能力,促进技能提升?我们尝试了以下两种途径:

首先,开发教材中和艺术展馆资源相匹配的题材。教材中有不少题材是各展馆的精品资源。如,上海博物馆中的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中华艺术宫中的吴冠中作品展、上海博物馆中的元明清景德镇瓷器展中都有教材涉及的作品。课内外资源的充分利用,能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更加充分的体验。

其次,开发艺术展馆资源中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作品。在参观艺术博览会时,许多学生被法国艺术家Val的雕塑所吸引。“我喜欢它,挺快乐的感觉”“作品人物特别小,像小人国”“铜做的,为什么有的光滑,有的粗糙呢”?这些作品体现的积极情感和孩子们产生了共鸣,他们开始试图解读其造型语言。基于此,我们开发了“与Val对话”单元,深入地分析其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从而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美术学习效度,增强学生对美术展馆体验的兴趣。

二、探索开发艺术展馆资源的方法

艺术展馆资源的利用面临着诸多的客观问题,如学业负担重,没有足够的时间现场体验;学生群体大,组织外出参观有难度等,教师应主动寻求一些适切的方法,有效推进对展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面对学生群体大,组织外出参观有困难的问题时,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能让人人参与成为可能,使交流和互动更加广泛和立体。卢浮宫、中华艺术宫等国内外知名的艺术馆,都有网上的“数字美术馆”,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在虚拟馆中身临其境地欣赏到分布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各展馆中的珍贵艺术作品。

如:“走进艺术馆——探寻中华艺术宫”这一单元,我们带领学生参观数字美术馆,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展示方式上的局限,特别是3D实景浏览和高清赏析能让他们在虚拟美术馆中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作品欣赏。那些过去只能隔着玻璃才能欣赏到的名作,现在只需轻按鼠标就可以在数字美术馆中清晰呈现出它们的每一处细节。结合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多媒体资源,作品背景资料能更详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对作品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有了质的飞跃。这样的形式不光使参与其中的学生受惠,更达到了“小手牵大手”的效果。通过“博客”等形式使很多学生的家长也参与其中,与学生进行热烈互动,并且促动了学生和家长自发地前往中华艺术宫,进行实地参观,使虚拟走向现实。

2. 开展“五步操作法”

“五步操作法”是我们组织、实施开发艺术展馆资源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即“考察记录——梳理研究——感悟体验——展示交流——总结评价”。

以“与Val对话”单元为例。第一环节,组织学生(四年级学生)观摩、采集、分类整理Val的作品及作品资料。第二环节,引导学生从Val作品的材质、题材、形式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即材质选择及运用特点,题材和文化象征特点以及艺术表现的独特方式和形式语言的特点。第三环节,组织学生开展对各类材质的物理特征的探究,并进行“材料和肌理”“材质与感受”(比如沉重与轻快、坚硬与柔软、粗糙与细腻等物理及心理的感受)的讨论。第四环节,引导学生针对Val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类与自然关系”进行思考,分析表述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存、相互依赖、和谐相处”等理念,并举行交流会发表思考的成果。在前几个环节的活动后,师生共同进入了“与Val对话”雕塑展的创作环节。师生收集了各类不同质地的材料,进行人物与背景(底座)组合的综合材料雕塑创作,制作了各种不同意境的作品。最后的一个环节就是将学生的“与Val对话”的综合材料雕塑作品集中于校园内,并在作品的下方附上作者的创作体会(作为学生评价教学活动过程的文字材料),供全校学生观摩欣赏。

这类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依据,遵照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结合美术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3. 鼓励校内外联动

美术课堂是开发艺术展馆资源的主阵地。艺术社团、雏鹰假日小队、全校性的春秋游活动、文化周主题活动、艺术家进校园等活动,都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我们已经成功开展了由家长组织的“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主题队会,并开展了“相邀中国馆”“对话毕加索”“福娃参观大师作品展”雏鹰假日活动等。其中,在四年级“探寻中华艺术宫”的单元学习中,有50%以上的家长和孩子进行了网络互动,活动很好地连接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化态度与接近艺术的生活习惯,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三、开发艺术展馆资源需要关注的问题

开发艺术展馆资源是促进学校美术教育效果的有效实践,要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开发艺术展馆资源的实践研究要注意实效性。艺术展馆很少有专门为中小学生设立的展览,其内容未必都适合学生的审美需求,教师应谨慎地选择所开发的内容,要以兴趣为切入口,选择合适的艺术展馆资源,做好课程的设计,使不同年龄段、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较大的收获。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开发艺术展馆资源的实践研究既要立足国情,也要放眼世界。教师在开发展馆资源时必须考虑如何掌握好本土文化和异国文化、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量和度。教师要做到适度、适量地开发艺术展馆资源,力争在有限的时空内,使学生有最大的收获。

开发艺术展观馆资源的实践研究需要中小幼的纵向衔接,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教师必须提高课程意识,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丰富个人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维、借用适当的工具,做好社会、学校、家庭的桥梁。

教育展馆 篇8

1 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

地下建筑的主要特点:

(1)由于地下建筑密闭,窗、门均较少,火灾一旦发生,烟气不易排除,从而造成高温烟气的堆积。这将产生高温和低能见度,对人员的生命安全都是致命的威胁。

(2)一些地下建筑是作为商业、娱乐等用途的,可燃物密集且种类多,一旦火灾发生,很容易造成火灾快速蔓延。地下建筑空间隔断较少,这无疑加大了火灾蔓延的力度。火灾一旦发生,短时间内就有可能发展成大火。

(3)地下建筑的密闭性同时造成了其光线不好,人员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很容易造成恐慌,从而影响判断力,对疏散造成不利影响。

(4)由于烟气向上发展,与地下建筑内人员的疏散方向一致,这也将危及疏散人员。

(5)救援困难也是地下建筑火灾的一大特点。地下建筑进入通道较少,不易进入;火灾发生后烟气容易积聚加之光线差,影响救援人员对建筑内人员位置的判断,很容易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上述火灾特性造成地下建筑内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应采取有别于地上建筑的疏散策略。

2 工程概况

某展馆地面以上高5.8 m,地面以下6 m,为一单层地下展览类建筑。建筑内部为一矩形通透大空间,两侧布置有若干主题展厅、商店及咖啡厅,中间为主通道。该建筑的疏散出口布置均匀,疏散宽度满足规范要求。其中北侧一个主疏散出口宽4.8 m,南侧两个疏散出口各宽1.8 m,五个专用疏散通道均匀布置在展馆两侧,各宽1.8 m。这些疏散出口均位于-6 m标高位置,直通室外或其他安全区域。另有一敞开楼梯连接至南侧0 m标高出口直通室外。展馆平面如图1所示。

由于考虑到展馆功能要求和视觉效果,该展馆未设计封闭楼梯间,其0 m标高位置的一个通向地面的出口,仅通过一敞开楼梯与展馆地面连接。按照最初的疏散策略,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出口均可用于人员疏散。然而在发生火灾时,烟气在热驱动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并在展馆顶部蓄积,在烟气量较大情况下,烟气下沉速度较快,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影响到展馆中位于0 m标高位置的人员。因此,该展馆中此处通往0 m标高位置的敞开楼梯能否用于疏散、需要满足何种条件才能保证该疏散路径上人员的安全是主要研究内容。

笔者利用场模拟软件计算该展馆在典型的火灾场景中烟气运动的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0 m标高位置出口的安全性,提出切实可行的疏散策略。

3 数值模拟

笔者采用火灾模拟软件FDS 模拟该地下展馆烟气运动情况。

3.1 火灾场景设计

通过分析烟气运动对疏散策略的影响,选取一个典型的火灾场景即展品火灾进行分析,火源位于中央展厅,如图1所示,可燃物为展厅内的临时展台,火灾为快速火,α取0.046 89 kW/s2。该场景考虑最不利情况,首先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失效,参考《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中对无喷淋的公共场所的规定,设计为8 MW。其次考虑机械排烟系统失效,发生火灾后烟气将不能被排烟风机排出至室外而在展馆顶部蓄积。选定此种最不利的火灾场景,烟气生成量大,沉降速度快,对0 m标高疏散出口的影响也更快、更明显,既有利于对火灾危险性的分析,又不失其可信度。

3.2 烟气运动情况分析

发生火灾时,室内可燃物在被点燃并着火燃烧之后,形成一个气相火焰。火焰上方是羽流,由浮力驱动的热气流形成。燃烧区域内,可燃物的燃烧放出大量热量,形成了局部的高温环境。由于热烟气与周围环境空气之间存在温差,热差动力形成了对烟气的浮力驱动,使得烟气从火焰区直接上升形成羽流热烟气层的竖直运动。

羽流在热差动力影响下持续上升,进入新鲜空气所占据的火焰上部环境空间,同时,空气从四周以湍流流动的形式被卷吸进羽流柱中,补充燃烧消耗掉的氧气。浮力羽流在最初的阶段沿垂直方向向中庭顶部运动,在强烈的卷吸作用下表现出一定的横向扩展。当羽流撞击到展馆顶部,垂直方向运动受到限制,羽流改垂直运动为水平运动,横向扩展变得显著。而随着扩展行为的深入,它的速度呈递减趋势。由于排烟系统难以将烟气及时排出,随着火灾发展,烟气将逐渐填满展馆顶部空间并开始沉降,烟气层高度逐渐降低。

在该陈列馆中,一方面其顶棚具有一定的蓄烟空间,可以延缓烟气的沉降,对于火源附近区域,此范围内烟气密度较大,且保持着较高的温度,能够在顶棚下蓄积;另一方面,由于其空间较大,烟气在其内部长距离运动后远离火源,并在此过程中与空气充分对流换热,导致温度下降,因此远端的烟气沉降较为明显。

在设计的火灾场景中,火源发生位置位于陈列馆中部,而所要考察的0 m标高楼梯位于陈列馆一侧,该楼梯出口由于标高较高,且距火源较远,在火灾发生后不久即会受到沉降烟气的影响。

图2为210 s时展馆2 m标高处的能见度等值线图,其考察的是影响0 m标高位置人员的烟气能见度情况。可以看出,展馆内烟气的沉降速度很快,在210 s时即已填充满其顶部空间并沉降至2 m标高位置处。

火源周边一个半径约10 m的圆形区域,由于距火源较近,烟气温度较高,因此沉降不明显,能见度尚能维持在10 m以上,而其他区域,尤其是边墙区域,横向运动的烟气受到边墙限制,加上被周围空气冷却,沉降非常明显,因此这些区域的能见度也降至10 m以下。其中,0 m标高出口位置,其周边基本达到危险状态,烟气沉降已威胁到利用出口疏散的人员。而对于远端区域,由于烟气的横向运动速度有限,在210 s时尚未达到该区域,因此能见度尚处于较为理想的范围。通过该能见度云图可以看出,受沉降烟气的影响,利用0 m标高出口进行疏散的人员,可以利用的安全疏散时间十分紧张。

图3为750 s时展馆-4 m标高处的能见度等值线图,该高度的能见度等值线图考察的是烟气对位于-6 m标高人员的影响。可以看出,由于陈列馆空间较大,顶部的蓄烟能力可以保证在750 s时-4 m标高处大部分区域能见度保持在10 m以上,仅部分边墙区域能见度降到10 m以下。可以看出,使用-6 m标高位置出口进行疏散的人员,可以较晚地受到烟气层的影响,在火灾情况下有10 min以上的安全疏散时间可供利用。

可以看出,由于该地下陈列馆的建筑特点以及烟气在该陈列馆中的运动特性,0 m标高位置处首先会受到烟气影响,而后烟气大量在顶棚下方蓄积,只有小部分继续沉降,影响到-6 m标高位置出口。由于0 m标高位置处的出口为一敞开楼梯,无法为人员提供保护,烟气一旦沉降至这个高度并达到危险状态时,人员直接受到烟气的威胁。而位于-6 m标高位置的人员,一方面由于烟气沉降至-4 m标高位置处的时间较晚,另一方面疏散通道与陈列馆通过甲级防火门分隔,从而使-6 m标高位置处人员的疏散安全性得到较大保证。

4 人员疏散情况分析

在实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人员在疏散时路径的选择是充满随机性的。在该展馆中,由于0 m位置疏散出口的一些特殊性,导致其极有可能成为人员在火灾中的优先选择路径。

(1)0 m标高疏散口在正常状况下是该展馆的主入口之一,大量游客经由该入口进入展馆参观。在紧急情况下,人员都有通过自己熟悉的路径进行疏散的倾向,因此展馆中大量由该入口进入的人员均有较大的可能性仍然选择该出口进行疏散。

(2)由于该展馆为地下建筑,其 -6 m标高位置的出口均是通往其他地下区域,间接与地面连通。而0 m标高位置出口则直接与地面连接。位于地下建筑中的人员,意识中均以到达地面为紧急情况下的疏散目标,而该出口是最直接、最直观的实现该目标的一种途径,因此极有可能被较多数人选择使用。

(3)人员的从众心理会导致在已有较多数人员选择0 m标高位置出口疏散的情况下,更多的人会被引导向该出口,使得该出口的使用人数进一步上升,疏散完毕时间进一步增加。

烟气运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烟气是由顶部向下逐渐蓄积,因此由2 m和 -4 m标高处的能见度云图可以看出前者先于后者达到危险状况,0 m标高位置出口的安全性低于更低位置的出口,也就是说较低位置出口处有更加充裕的疏散时间。但在该建筑的疏散中,一旦上述情况中的一个或几个出现,将会使得0 m标高处位置出口造成人员拥堵;同时该处为一敞开楼梯,且未针对该出口可用疏散时间短这一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这将会导致使用该出口疏散人员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由此可见,该建筑疏散系统的弊端是在0 m标高疏散出口的安全性没有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仍会有一定数量人员在紧急情况时选择该出口进行逃生。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更为合理的疏散策略,保证人员疏散的安全。

5 可用疏散策略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该展馆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疏散策略,提高火灾过程中人员疏散的安全水平。

(1)利用烟气控制系统增加该出口的安全性。

由于火灾中启动机械排烟系统,导致室内形成负压。此时可在该出口位置增设机械补风口,结合该出口的自然补风效果,控制火灾中烟气的蔓延方向,保证该出口有充足的可利用安全疏散时间。同时辅以合理的疏散导流安排,引导人员均匀地通过各出口疏散,避免某一出口出现疏散人员过多,疏散时间过长的情况。

(2)由于该展馆0

m标高位置出口在疏散过程中会较早地受到烟气威胁,而实际可能发生的火灾是无法预测的,在该出口可利用的安全疏散时间无法提前获知的前提下,利用该出口进行疏散将无法保证人员安全。因此展馆内的人员疏散导流标志应引导人员通过-6 m标高位置的各个出口进行疏散,放弃0 m标高位置出口的使用,杜绝危险情况的发生。

6 结束语

分析了某展馆 -6 m标高位置和0 m标高位置两种疏散出口在火灾过程中的安全性及其成因,根据该展馆人员疏散过程的特点,提出了两种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疏散策略,为提高该展馆人员疏散的安全性给出了方法,并为同类类似建筑的疏散设计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李铃,李默.地下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初探[J].科技信息,2007,(18):105-110.

[2]薛华培.简论地下空间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J].地下空间,2003,(23):323-326.

[3]王莹.浅析地下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J].内江科技,2007,(4):109-111.

[4]丁谢镔.基于FDS的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16):66-71.

[5]李引擎.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教育展馆 篇9

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新展馆是2006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共同下达的省市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一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会议展览中心。该项目是由德国GMP建筑事务所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的大型公共建筑。其会展主体建筑总面积为151866m2。展厅一层,包括7个规格完全相同的展厅,可搭建4000个国际标准展位。项目由2006年7月开始施工,到2007年3月一期竣工。从设计开始到一期工程的完成,全过程不到一年,对于这样一个大型会展建筑,速度成为该工程的关键词。

项目位于西安历史老城以南,直接靠在重要的南北轴线长安南路和三环路边。在该地块上的东南角有一条东北——西南的地裂缝,除了原有会展中心旧馆外还有一些旧建筑。

在长期规划中,高速公路以南、围绕着会展中心,将会形成一个拥有旅馆、娱乐设施、餐饮业、住宅公寓和办公建筑等的会展小城。

二、方案概要

2.1总平面设计(图1)

与原有展馆的接驳:场地北侧为原展馆,在不破坏原有前广场的基础上,一条南北走向的交通长廊将现有的展厅与新会展中心连接起来。该连廊垂直于电视台与原展馆的轴线。这样新展馆的中廊、电视台与原展馆轴线、南北长廊形成两横一纵的布局。这种理性布局即保持了原有展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又很好地组织了与新展馆的联系。

地形地貌条件控制:该地块在东南角一侧有一条地裂缝。因此,设计将7座新展厅沿东西走向的会展中廊排列。各展厅交替布局,使得基地面积得到充分利用。

在城市规划上,作为一座水平展开的标志性建筑,与坐落在展馆前广场正西侧的电视塔相呼应。成为该地区的地标。

展厅布局:将多个同样的展厅沿一条功能主轴线排列,可以高效率的组织交通,保障私人及公共交通的畅通,搭展和拆展各不干扰。

在基地南侧将建设两座含有维修车间、海关、仓库等功能的单层建筑,建筑面积各为650m2。在地裂缝上将建一个开敞式的垃圾及包装材料堆放场。

2.2展馆建筑

地上部分:

展厅(图2,3):布局采用双排式,7个相同的展厅由一条中廊隔开,北面4个南面3个。展厅错开排列,这样的布置有利于连续顺畅的参观流线。每个展厅为一个设计单元,7个相同的单元组成整个会展。便于快速施工及将来的独立使用。72m X144m的无柱展厅,展厅最小净高14m,也可用于举办其他活动,如体育活动、音乐会等。每个展厅面积各约为10300m2,能容纳约570个展位。所有展位均由地坪下每隔9m设置的管沟提供所有必要的水、电、通信等。主管沟由中廊的设备房引出,到达展厅中部,然后向东西向展开,从主管沟顺着展位的布置,再分别向南北向延伸出。每两排展位,共用一条设备管沟。新会展中心的屋顶采用圆筒式钢结构屋架,结构轻盈、形式独特。北面和南面的山墙设计为玻璃幕墙,与其对比,侧立面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实墙。沿侧立面设一个大型的封闭式通风道,由它为展厅冬天供暖,夏天供冷。展厅设计了天窗及侧高窗,解决了采光与通风。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能源。

中廊:会展中部为长380m宽42m的会展通廊。其东、西面为宽敞的入口大厅,内有售票处、登记处、问讯台、存衣间和入口检查。三座带有室外餐厅的绿色内院吸引来访者逗留憩息,赋予整个会展中心一种舒适、明朗的氛围。在入口处和内庭院里设置雕塑式的问讯台以及快餐出售柜台等室内建筑体,以进一步强调会展通廊轻松的气氛,与展厅强调功能的造型设计新成鲜明对比。中廊两侧宽为12m的条形建筑的底层和一层内设有技术间、卫生间、仓库等辅助用房。通廊采用混凝土结构加快工程进度。

地下部分:

设备房:会展中廊条形建筑,在-10.00m和-5.00m层面内安置电、给排水、暖通的所有设备机房。一条宽3m的地下管沟将各个设备机房以及设备机房和各展厅下的管沟连接起来。

地下车库:在-5.50m和-10.00m这两层各设有一个能容纳500个车位的地下车库。进出车库将经设在东、西入口处的两个机动车出入口。车库有4座电梯供来访者直接进入两个入口大厅的非安检部分。地下车库的交通设计避免了车流的交叉点,但星岛系统保证了高峰时间交通的通畅、迅速。

2.3交通设计

外部交通(图4):

交通网络:该地块坐落在高速公路和三环边,与跨区的高速路及机场有着最方便快捷的联系。西面为长安南路、北面的现有道路以及东、南面各宽40m的两条会展新路保证了各种交通工具在空间上的互不干扰,从而保证交通的有效运行及高效率。这四条道路构成了一个围绕会展中心基地的环道即会展外环道,从而保证了会展流能被迅速、有效的引向每个入口或机动车驶入。经会展外环路,出租车、大巴及私家车等均可到达三个主入口处的下客区。私家车依靠交通引导系统被引向四个机动车驶入。

地铁:地块西北部设一地铁站。新、老展厅之间的交通拱廊延长至北面的道路,这样能使来访者最方便快捷的到达会展中心。

公共汽车及大巴:目前主要的公共汽车路线沿长安南路行驶,在新的西入口的南北两侧设有公共汽车站。保证乘坐大巴及公交的来访者经过最短的路径直接进入入口大厅。

出租车:出租车的下客区和侯客区位于新的东、西入口的南面和北面。此外,在交通拱廊的北延长线上加设一个出租车点。

内部交通:

货流:该项目中的布展、拆展的货流与人行交通完全隔开。规划有4个机动车安全检查驶入口:南面的三个展厅将经南面的新道路和两个机动车入口进入供货区而予以供货。在布展、拆展期间,南面的私家车停车场将临时作为货车的等候区。供货区的宽度为23m,保证大货车可以在区内掉头;北面的4个展厅的供货通过西面长安南路边的入口,以及东南面的新建道路边的驶入口;原展厅也可通过东面的新建道路而到达(图5)。

人流:从西面道路进入会展的人流,可以在原前广场落客或在新展馆的中廊西侧广场落客。贵宾车由东侧道路进入在中廊东侧入口前落客后仍由东侧路口驶出或停在VP处(图6)。

车辆停泊(图7):

小轿车停放:来访者和参展者的私家车停放在会展中心的南、北面。北面设680个、南面432个车位;有498个停车位的地下停车库在新会展的中廊下。小车可由东、西两面驶入。停车后,来访者可以直接由地下车库内的电梯进入连个入口大厅。除此之外,参展者还可以在紧邻展厅的供货区内停车。这里共设468个车位。小车停车位的总数为2078个。

货车停放:南面的小车停车场在布展及拆展期间将临时用作200辆货车的等候区。

三、消防设计(图8)

展厅:

每一个展厅(10150m2)为一个防火分区,再将每个展厅沿竖向划分为4个展区(每个约2500m2),展区之间以6m通道分隔,并在两侧设有两个直通室外的出口;每个展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防火隔离区。展厅顶部和纵向两侧设自动排烟窗,火灾时自动开启,上部自动排烟窗面积为展厅地面面积的2%。

中廊部分:

会展中廊部分上下联通,面积迭加后共设了三个防火分区。中廊净高12m,中部设三个以玻璃幕墙围合的内天井,设开启的天窗和高侧窗。

各展厅之间的连接建筑:

各展厅之间的连接建筑分别自成一个防火分区,各防火分区与展厅共享疏散出口。

地下停车库:

地下停车库设置在展厅中廊的下方,共两层,每层设5个防火分区,面积控制在4000m2以下,每个防火分区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疏散出口,最远点距疏散口的距离不超过43m。地下车库采用机械排烟。每层地下停车库两侧还分别设置了两个戊类库房。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控制在2000m2以下,每个防火分区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疏散出口,其中一个为直接对外出口,另一个为开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戊类库房同样采用机械排烟。

南北两侧地下设备用房:

南北两侧地下设备用房按10m高的空间来划分防火分区,北侧为7个防火分区,南侧为4个防火分区。

设备管廊:

与南北各展厅相连接的7个设备管廊,分别且成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控制在500m2以内,设两个直通室外的独立的疏散口,同时在与相邻分区的防火墙上设甲级防火门连通。

四、景观设计

中廊景观:一条石质的河道从东侧的会议中心经过展览厅前场地蜿蜒曲折地流进长廊中。运用重复的手法在内院反复出现,然后跨过西边的前广场延伸到电视塔那边的公园。河道似流动的线条,使方整单调的广场与内院充满生气(图9)。

五、快速设计与快速建造

为适应快速设计与快速建造的要求,展厅的模块式设计是西安会展建筑设计上的最大特色,即每一个展厅的规模,长宽比例、服务配套设施、各项设备的组合控制及消防疏散的形式均采用相同的功能块设计。展厅平面好像一枚印章按S形以观展线路进行合理的组合,使每个展厅自成体系,即能够独立运作,又可和可分,体现现代会展中心灵活、弹性、实用以及均好的特点,设备控制也是按照每两个展厅一套控制模块进行设计,地下层设备用房及布管隧道的布置均采用模块式设计,各展厅之间可通过连接建筑进行连通,连接建筑为会议功能,各展厅之间的连接建筑也是相同的模块,可根据展会规模的不同进行组合,整个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的平面设计就是模块式的装配设计,这种模块式的设计首先是满足现代会展“公平”的经营理念,同时展厅的模块式设计又使得大部分建筑构件如:钢结构、幕墙等可以在工厂里进行预制,有利于节约建设成本和时间成本,方便展馆在短时间内快速搭建。

六、与境外事务所合作心得

从设计到一期工程竣工仅十个月的时间。联合设计团队主设计方是德国的GMP,施工图配合方是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之间的配合成了工程进度的又一关键。

华工院在方案阶段介入,为方案的完善、稳定及确保符合国内的各项规范提供另外有力保证,例如在中廊的防火分区划分上,在地下车库的布局设计上,双方都进行了多轮的讨论,以确定合理方案,保证从方案到施工图的顺利过渡。

GMP作为主设计方能在初步设计阶段分步骤提供有关建筑、结构、设备室内设计、照明设计以及室外景观设计的全套概念方案,对整个过程起到良好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双方约定每两个星期巡场一次,现场通过拍照片记录下需要整改的部位,由GMP整理成报告发给华工院及施工单位,逐条进行修改直到完善。

七、分期建设

新会展中心将分两期建成,2007年3月完成一期工程包括北面四个展厅及中廊,一期工程规划完成新旧展厅结合实现独立运作。

在现有医院拆迁完毕后将开始二期工程,建造会展通廊、地下车库及三个南面展厅。预计2008年8月会展中心全部竣工。第三期工程为展厅东面道路的会议大楼,会展大楼将丰富西安会展中心的功能。两个中心相辅相成,更好的促进经济腾飞。

参考文献

[1]任力之.东莞国际会展中心设计.建筑学报,2003(5).

[2]徐晓梅.布里斯班会展中心.建筑创作,2001(4).

[3]何江玮,谢建华.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设计.广西城镇建设,2005(8).

[4]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方案文本.

上一篇: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分析下一篇:思维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