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运行

2024-09-28

质量体系运行(精选12篇)

质量体系运行 篇1

摘要:企业在取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后, 应正确对待所取得的证书, 并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质量体系能够持续有效的运行。结合工作实际情况, 对维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几种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质量体系,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持续改进

0 引言

近几年, 企业中普遍掀起了建立质量体系, 实行第三方认证的热潮, 并且许多企业已经取得了认证证书。这标志着这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事实证明, 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对企业获得顾客信任、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是企业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然而, 通过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仅是企业达到国际标准要求的最低起点的一个证明, 在取得认证后, 企业不应出现自满或松懈的情绪, 在肯定证书作用的同时, 还应对ISO9000系列标准有一个全面和不断深化的认识, 面对动态发展的客观环境, 如何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是值得企业关注的问题。

1 正确对待质量体系认证

企业通过认证, 表明企业建立的质量体系满足和符合IS09000族标准的基本要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质量体系的第三方审核是由外部独立的审核认证机构对企业现场及体系要素进行的抽样检查, 根据抽样检查的结果来判定企业的质量体系合格与否。这其中必然具有一定的风险, 因为没有抽到的部门或要素不一定不存在问题。所以说, 企业仅仅以认证审核中出现问题多少来判定自己的质量管理水平或要素的受控情况就可能出现偏差。 (2) 实践证明, 即使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 质量体系在实际运行中, 同样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并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才能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并逐步向更高的质量管理目标迈进。

2 如何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最根本要求是:“应该做到的要写到, 写到的要做到, 做到的要有记录”。除此之外, 为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企业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2.1 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定期、不定期的检查, 实施有效的质量监视和测量, 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一项重要质量活动。质量监视和测量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 对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要素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视, 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对监视或测量中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 要查明原因, 及时制定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尽快解决, 并对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此外, 应适当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尽可能多的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 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从而确保所有的工作都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 使得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实现管理工作的动态进行。

2.2 加强内审和管理评审, 建立自我完善机制, 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实施内部审核, 是为了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有效,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以确保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管理评审则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体系变更、过程和产品的改进, 资源的需求, 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做出评价。因此, 内审和管理评审是企业内部对质量体系评审、检查、评价的方法, 是实现企业自我完善的重要管理手段。

要抓好内审和管理评审, 首先要从时间上予以保证, 应制定出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时间计划, 务必按期进行。第二, 从人员素质上予以保证, 要求具有一定能力, 经过培训并可以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参加。第三, 做好审核及评审前的准备工作, 在内审和管理评审前, 应制定出文件化程序, 并准备好内审和管理评审所用资料。最后, 对于内审和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应进行跟踪验证, 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2.3 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文件, 确保体系文件持续适宜有效, 使其为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依据。

质量体系文件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法规, 应进行不断完善, 使该文件在符合ISO9000标准的同时, 又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

随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运行, 可能会由于不同原因而需要对作为质量体系文件化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进行修改和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修改和完善, 最终都是为了保证质量体系文件的适宜性、有效性、符合性, 并使这些文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体系的运行效率进行的, 但是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进行的修改, 都应是严肃的, 经过严格审批的。

2.4 继续加强教育和培训, 增强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 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为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做好准备工作。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之本, 企业质量的进步关键在于整个员工素质的提高, 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构建, 提高各级人员的质量意识, 业务素质、事业心、责任心、职业道德以及适应本职工作的能力。因此, 企业应将教育培训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

在质量意识教育方面, 应围绕企业制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质量方针、目标的宣贯和质量意识、名牌意识教育, 大力培植企业的质量文化, 通过多种渠道向员工灌输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 从而使质量意识、名牌意识深深植根于员工的头脑中, 形成质量潜意识, 自觉把质量意识、名牌意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在质量培训方面, 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认真研究制定员工的培训目标和规划, 建立完善培训机制。对企业员工, 分类别、分层次地进行教育培训, 不断对员工知识技能进行更新和补充, 努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岗位技术骨干。使员工业务素质和岗位技能大大提高, 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为企业名牌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5 坚持持续改进, 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一个体系要有活力, 必须具备不断完善和适应变革的能力。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最终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持续改进的对象可以是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等。为了做好持续改进, 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 建立质量目标, 作为业绩评价准则。质量目标为持续改进指明了方向, 同时将质量目标按职能和部门逐层分解, 并以此为依据, 通过实际结果与评价准则的对比, 也可对各部门的业绩做出客观评价。此外, 应注意将质量目标尽量量化, 以便准确考核与评价。

第二, 建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机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充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才能为充分地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发现问题机制应包括: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监视和测量而发现的问题, 审核中发现的问题, 在质量记录中记录的问题等。提出问题机制包括:操作人员在具体应用时对体系的符合性提出的问题, 质量改进时提出的建议性问题等。建立解决问题的机制, 应首先明确解决问题的责任;其次应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统计, 并以统计分析结果作为评价各部门业绩及进行收入分配的依据;接下来通过分析, 将信息转化成经验, 根据实际需要再将有关经验形成文件, 然后通过文件实施, 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最后应通过业绩评审, 对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责任人进行培训或调整。

第三, 通过对顾客满意的信息、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内部审核、市场调查等信息的收集, 运用统计技术将有问题或有潜在问题之处进行数据分析, 明确改进区域, 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第四, 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贯彻预防为主的质量意识。围绕组织的方针目标和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或潜在的问题, 及时分析原因, 制定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对确认有效的措施按规定纳入质量管理体系。除此之外, 应注重贯彻预防为主的质量意识, 企业在不断制定防止再发生的纠正措施的同时, 必须在整个质量体系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 积极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认真分析产品的规范及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所有过程、操作、质量记录和顾客意见, 确定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 并根据已出现的问题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预先消除一切可能产生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的因素, 保证同类的不合格不会发生、可能出现的不合格不会出现, 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为企业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并为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提供可靠保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企业在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后, 应采取有效措施, 将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避免言行不一、行政命令代替程序、只说不做、只做不记、随意性强、概念模糊等情况发生, 确保“应该做到的要写到, 写到的要做到, 做到的要有记录”, 并将ISO9000系列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 逐步完善, 不断探索新的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质量管理方法, 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使质量体系步入良性循环。为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获得顾客信任、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学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理解与应用[M].知识产权出版社.

[2]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预备知识培训教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M].中国人事出版社.

质量体系运行 篇2

公司于2012年4月5日成立,2013年6月1日建立立并实施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通过1年的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各部门建立健全了各项有关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较好地完成了本部门的质量目标;公司通过组织员工学习ISO9001:2000标准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加深了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化运行,能够满足顾客要求及法律法规要求。

按照公司计划,内部审核小组2014年2月17日---18日对各部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内部审核;公司3月16日举行管理评审会。其目的是评价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各部门都能充分认识和理解本部门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要求,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实施基本能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在内审提出文件的管理发放和归口在行政财务部。公司设置部门与公司的运作有不符合,公司设置的安装部、维保部、技术部、质检部归口工程部统管。公司设置的供应部、新梯销售部、维保营销部应归口销售部统管,建议合并为营销部。所提问题需要在管理评作出确定,内审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各部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希各部门针对这些问题尽快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保障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行政财务部一季度培训计划一次,实施一次。计划外派培训两人,各部门按照培训计划,为相关人员执行了送外培训,安全教育、技能培训等都在相应的实施,并通过信息传递,工作接口的沟通,使各部门成为一个整体,做到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努力把公司的质量提高。通过体系运行质量的不断提高,公司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服务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办公设施和基础设施得到有效的识别,施工设施按施工需要进行增补,办公环境也有所提高。

销售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顾客满意度进行了调查,满意率达到了100%,且无顾客投诉;将销售信息收集后进行了分析,降低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加强了信息质量的控制,了解每个工程按土建施工进度,资金情况进行了了解和分类,侧重地对工程进行洽谈。对标书和合同进行了评审,以满足顾客所提出的要求为中心,重点评审合同的价格、付款方式、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对采购进行了控制,对供方的产品质量、价格、服务、信誉和以往合作的经验进行评价,满足要求的列入合格供方名录。对业务员进行了培训,部门之间得到了有效的沟通。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销售部需改进和完善的有:

1、作出详尽的市场调研报告,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2、采购验证放行应有具体的措施,合格供方评价应加入验证标准。

3、制订完善接受公司提供产品的所有客户的跟踪记录。

4、加强目标市场和公司产品的前期策划工作。

工程部在体系运行中,通过对产品实现过程的有效控制,使顾客满意度得到了提高,但有个别的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维修保养技能参差不齐,在以后的培训中,我部将进一步加强员工的技能和素质培训。安装的流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施工工期有计划进行,施工过程有预期安排,安装工艺、施工过程有安装部的检验和确认,相关记录准确。现场库房得到合理控制,施工人员得到了相应的培训。

安装维修部需改进和完善的有:

1、加强安装工艺和技术的培训。

2、加强维修保养的前期策划分析工作。

3、加强本部门的内部管理工作。

4、部门的培训应有针对性和连续性,并做好记录。

工程部对各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检查监督,具体为对安装工程每月执行一次安全检查,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安装一次交验合格,不合格报告跟踪率完成100%,对内审中产生的不合格项进行了分析,并监督执行了纠正措施。对文件和资料的发放,外来文件的受控得到有效的实施。对公司的整个体系运行起到了监督和改进的作用。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各部门的技术支持,检验工作的合理性,计量器具的检定等按标准的要求取得了初步有效的成绩。并将通过管理评审,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加以评价和改进,使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充分、适宜和有效。

工程部需改进的有:

1、加强现场技术支持,员工培训应更接近实际。

2、对公司有关部门产品实现的资料进行规范。有关产品实现的资料应备份存档,以便于以后的继续使用。建立健全发放制度。

2014年3月15日重庆胜菲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管理评审会议纪要

时 间:2014年3月16日 地 点:公司办公室 主持人:李天荣 参加人员: 会议记录: 会议内容: 1、17:00,会议开始。李总特别强调今天管理评审会的目的,并要求各部门一定要紧密结合公司和本部门的实际,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多提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各部门主管一定要树立持续改进的理念,提高纠正、预防和控制的能力,切实加强管理力度,强化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才能确保公司QMS的有效运行。2、17:15,肖奎对公司QMS运行的基本状况和实施效果,并结合公司内审、上次管理评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他指出:“通过公司全体员工的细致工作和各部门的互相支持配合,各部门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试运行情况整体效果不错,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也以按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组织标准等制度办事。各部门在QMS的实际运行中、内审中暴露一些小问题,提出一些持续改进的建议。并不是做得很好了,希各部门对提出的建议进行认真总结,逐条逐项进行的整改,各部门主管人员必须加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和总结,长期树立持续改进的意识,真正作到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所要求的相符合。” 3、19:00,公司各部门主管提出本部门在QMS的实际运行中提出的一些情况。

财务部袁红发言:财务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各种税收制度,严格按照公司质量体系运行。

行政部毛忠英发言说到:“我部在一季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内审,提出的以下两方面建议。

(1)对员工每次培训的考核情况记入员工的个人档案,以便进入年终考核。现以将员工每次培训的考核情况记入员工的个人档案。

(2)对施工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及维护应作出规定

销售部肖奎发言说到:“我部通过公司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的学习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内审,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我部通过对问题的认真分析总结,结合工作实际以作出了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1)、作出详尽的市场调研报告,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2)、采购验证放行应有具体的措施,合格供方评价应加入验证标准。

(3)、制订完善接受公司提供产品的所有客户的跟踪记录。

(4)、加强目标市场和公司产品的前期策划工作。

安装刘世芳发言说到:“我部通过公司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的学习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内审,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我部通过对问题的认真分析总结,结合工作实际以作出了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1)安装的工艺和技术水平是否达到顾客满意的要求。

(2)我部将加强现场施工的检查监督力度,强化施工工艺,规范操作过程。在部门培训中进行针对性训练。

维保部倪春伦发言说到:“我部通过公司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的学习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内审。我部门应:

(1)加强维修保养的前期策划分析工作。制订详尽的保养计划提前提供给客户;并向客户提供详细的预防性修理计划,以优质的、全面的服务,为公司签订保养合同打下基础。

(2)加强本部门的内部管理工作,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

工程部刘世芳发言说到:“我部通过公司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的学习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内审。我部应在文件运用和管理上提高。”具体如下:

(1)注重质量检测和过程验证,质检部应充分发挥技术检验优势把握产品合格交付。

(2)对公司所有有关部门产品实现的资料是否进行规范。有关产品实现的资料应备份存档,以便于以后的继续使用。(3)编写产品实现的方案应指定专人,方案策划的输入应收集甲方信息作为依据。所有产品实现的计划(输入信息)应集中在表格上,方案的确认如有必要需顾客审批认可。我部已制订由领班编写,技术部审核、工程部经理批准。

(4)公司记录应完整,确认时间应有先后顺序。检测记录应用测定范围的数值(实测值为准)表示。在工作中按程序进行。4、21:00,李总总结会议情况,对公司各部门作出要求和指示。并对公司目前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QMS的运行情况作出评价。他指出:“公司全体员工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为工作指南,强化了自身的质量意识,坚持以顾客的满意为工作核心。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公司目前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落实和QMS的试运行情况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公司目前各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和资源配置基本能保证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公司QMS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通过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状况和今天会议的情况,各部门对质量管理体系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强化了质量意识,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严格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规定的要求运作是市场各方的期望,是公司发展的必然。希望各部门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总结,建立健全持续改进的机制,以客户的期望作为各部门工作的目标。各部门主管必须带头学习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让公司所有员工了解和理解质量管理体系内容,在工作中严格按程序、标准及各项安全、技术规程办事,切实贯彻落实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保障公司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及QMS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5、21:30,李总对各部门提出改进意见:同意文件的管理发放和归口在行政财务部。安装部、维保部、技术部、质检部归口工程部。供应部、新梯销售部、维保营销部应归口销售部。“

1、有选择性地对员工进行外派资格培训。

2、加强工程部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培训,强化管理控制,并加强对质量的检查考核工作。

高等教育与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ISO9000;有效运行

一、国内外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现状及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处于政府主导的传统管理模式,政府握有主要决策权,高等教育建设“中央一套,地方一套,低水平重复建设”,高校间竞争机制匮乏,资源配置较为被动。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生存的高校,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资源浪费,教学质量普遍较差,人才输出更是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0世纪90年代,政府针对上述弊端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调整方面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革,最终形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以省级政府统筹为主的新型管理模式。中央权利的下放刺激了民办高校的发展,同时使我国产生了一批学科设置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人才资源丰富的综合性大学。民办高校的产生迅速展现出了较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高等教育竞争机制的产生。

市场决定需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逐步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科学管理的新体制。该体制下政府为高校建设提供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财政支持,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其进行质量监督与评估,高校负责本身内部质量建设与管理,高校自治趋势愈发明显。其实,国外各地高校治理大多也是采用政府间接管理和高校自治相结合的模式,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以及决定大学董事会成员的方式影响大学的策和行为,通过拨放教育经费对大学进行间接调控和管理,政府本身对高校不进行直接管理。

经过多年的探索、调整与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很多高校为了充分发挥本校特色,合理地开发配置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纷纷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加强高校内部质量管理。

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指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及相关工作的发展,以利于国际贸易的交流和服务,并发展在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活动中的合作,以促进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全球化。由ISO/TC176制定的一系列关于质量管理的正式国际标准、技术规范、技术报告、手册和网络文件等为其正确运行提供了相应的标准,同时也促进了质量管理的国际化发展。ISO9000质量管理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注重过程控制,倡导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是以预防为主并能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

三、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在高校管理中的优越性

高校与企业相同,都是为了输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目前我国高校产品主要有高等教育服务、高校毕业生及其他知识形态类产品。其中高校毕业生既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又是高校输出的产品,他们享受高等教育服务的同时又影响高校产品质量。知识形态类产品主要包括发明创造、学术论文发表、科研项目成果等。高校的项目研究不同于企业,企业着重于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并要求产品拥有高的性价比和市场占有率,高校则更多偏向于技术创新、预先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成本控制的要求相对较低。

高等教育质量包括能为高校直接带来收益的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具有双重性的毕业生质量,能够提高高校声誉的知识形态类产品质量,它是高等教育满足社会要求的程度。然而,受服务对象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教师授课质量不稳定及科研团队能力不同的影响,传统的经验管理很难发挥其优势来提高教育质量。因此,要想保证和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必须实施对服务提供及技术研究全过程的规范管理,建立系统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将零散无序的工作有效组织起来,使工作过程规范化、程序化,使教学服务从学科开设、教师培训等方面上得到保证,使知识形态类产品从立项、开题、设计、生产等全过程各方面得到控制。

ISO9000所提供的管理模式是系统的、规范的、通用的管理模式,它通过有效的内部管理达到提升组织服务质量的目的,因此高校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后会更容易科学管理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提高组织运作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通过体系运行,大学内部管理权利得到巩固,学校质量意识得到重视,教学能力得到提高,科研管理得到规范,从而使教育服务、毕业生及科研创新质量得到提高。实行ISO9000质量管理有利于规范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有利于提高高校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需求与期望的能力。在国际平台,一些国家的教育机构对申请留学的外国学生有强制性规定,他们要求这些学生的学历或学位必须是由经过国际质量认证机构认证的学校授予,因此,实施ISO9000还有利于加强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高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几点建议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符合高校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从类型上可分为文、理、工、农、医、师、林、财经、体育、艺术、民族、综合和特殊院校,各院校办学特色不同,学科设置各异。然而,许多院校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过于被动地采取统一的体系模式,非但没有提高教学质量,反而阻碍了学校正常发展,导致院校机构繁杂,质量目标不明确,体系运行作用小等问题。因此,高校不仅要培养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忠于高教事业的教师队伍,还要建立一套注重资源配置,机构设置精简,学科优化,展现本校特色和文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合理的内部管理,更好地满足社会、服务社会。

2.注重过程管理,调动全员参与。明确高校内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过程,并通过控制过程得到结果。然而过程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全校各层次人员的总体能力,因此高校应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民主的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发挥个人才干,最终达到共同改进和发展的目的。

3.合理科研项目管理。首先,质量管理体系机构的设置要有利于科研的管理,保证行政机构能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避免繁杂的行政管理束缚科研的发展。其次,制订合理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实施过程管理,保证学术自由及科研程序化与规范化。最后,建立良好的科研评价机制及奖惩制度,对评估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以便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对评比优秀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增加下年项目申报的优势。

4.避免出现程序文件“两张皮”现象。根据体系要求建立完善学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应的记录表格,积极开展人员培训,落实相关人员对程序文件的理解及使用,严禁日常工作脱离文件规定,避免平时用一套检查时补一套的“两张皮”现象。学校应按时组织开展质量监督,规范管理行为,记录管理过程、评价管理成效,努力向办学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前进。

5.增加评估的透明度。体系评价:根据学校目的和需要制定合理的质量体系评估标准,解剖体系运行的所有过程,从“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做得怎么样”方面进行体系评估,确保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及有效性。教学评估:为了避免教学评估活动流于形式,制定合适的奖惩制度,调动全员参与,采用透明的公示办法,在评估中增强各部门上进心。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要求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高校应把不断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与竞争力,将输出高素质人才和高科技产品作为永恒不变的目标,持续改进,不断更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孔一枚.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比较[J].理论探讨,2008(22):93-95.

[2]张雯.ISO质量管理体系引入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的必要性[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7):56-57.

[3]盛浩.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途径探究[J].职业,2008(36):78-80.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探析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贸易的快速发展, 各行各业的检验、检测领域不断扩大。为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职能, 统一行政审批程序, 实现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有效监管, 提升我国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推动国内实验室与国际实验室接轨, 2006年2月, 国家质检总局以86号令颁布了《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此《管理办法》, 国家认监委发布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在资质认定管理工作中发现, 虽然《评审准则》对19个要素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但对于如何建立符合《评审准则》要求的质量体系并实现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各实验室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 甚至有些实验室感到茫然而束手无策, 疲于应付, 照搬别家质量体系, 造成“两张皮”现象。针对上述现象, 本文为实验室提供一套符合《评审准则》要求且具广泛性和操作性的“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方法”。

质量体系的建立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公正、准确、可靠, 就必须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各种环节进行全面控制, 建立质量体系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此。因此, 实验室应首先建立质量体系。建立质量体系应把握3点:一是符合性, 即质量体系一定要符合《评审准则》的要求, 对19个要素的全部条款均应描述和体现。如实验室为同时满足实验室认可的要求, 按GB/T 27025-2008建立质量体系时, 一定要将《实验室资质认定 (计量认证/审查认可) 特定要求》19条写入质量体系, 并列出条款对照表, 同时满足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的要求。二是完整性, 即质量体系一定要从机构、场所、项目和人、机、料、法、环、测等各方面、各环节精心设计, 真正实现对所有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 不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采取纠正措施。三是适宜性, 即质量体系一定要满足内外部环境和实验室自身发展的要求, 尤其要结合自己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切不可照抄照搬。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服务的宗旨和方向, 质量目标是欲实现质量控制程度的量化度量, 它应具有可测性, 即具体的量化数字;可实现性, 即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有能力实现;可挑战性, 即需经一定努力方可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是质量体系的核心, 质量体系应围绕这一核心进行建立、运行和评价。它既是实验室内部能力的定位, 也是对外能力的宣称。因此实验室应非常慎重地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一是要坚持最高管理者主持制定。二是要符合实验室自己的实际情况, 并可真正量化统计, 切不可不假思索地照搬。三是要满足客户要求、社会需求和实验室自身发展。

机构设置和职责分配

实验室应设置所有和检测结果相关并满足质量体系要求的机构部门, 包括业务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检测实施部门等, 并根据程序对所有影响检测质量的活动进行控制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的原则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及相互关系。同时还应规定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 包括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授权签字人、报告审核人、质量监督员、内审员、设备管理员、资料管理员、材料管理员等。

编制质量体系文件

管理体系通过文件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体系文件一般分为3个层次。质量手册是实验室的内部“法规”, 也是应长期遵循的文件, 位于体系文件的第1层次;程序文件规定实验室质量活动的方法和要求, 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 位于体系文件的第2层次, 内容与质量手册的规定相一致;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规章制度、标准、操作规程等为第3层次。实验室在编制体系文件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覆盖《评审准则》的所有要素条款, 尤其是条款, 不得遗漏, 否则就是质量体系不完全符合《评审准则》要求, 对于不适用条款也要编条款号并进行不适用说明。二是要紧密结合实验室的实际, 不得照抄照搬。三是对于未形成程序文件的工作一定在手册中明确职责和步骤 (如质量监督等) 。四是注意各层文件之间要有接口, 能够上下衔接。五是体系文件编制完毕后, 最高管理者组织相关人员反复讨论和修改, 然后宣传贯彻并试运行。一般情况下, 在外审前应试运行6个月。

质量体系的运行

在建立质量体系时, 要把所有影响检测质量的活动的控制责任和发现问题进行纠正的责任落实到相关人员和部门, 这些责任的实施过程就是质量体系的运行, 实施记录就是运行质量体系的证据。

实施质量控制活动

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各司其职, 按体系文件中的规定和程序, 从人、机、料、法、环、测几个方面对所有影响检测质量的活动进行控制:

(1) 人员岗前资格确认和人员培训程序;

(2) 仪器设备服务及采购管理程序、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程序、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标准物质参考标准管理程序、量值溯源程序;

(3) 材料服务及采购管理程序、样品抽取及管理程序;

(4) 检测方法的选择与确认程序、开展新项目程序、检测方法偏离程序、文件控制程序;

(5) 环境控制及保护程序;

(6) 合同评审程序、检测程序、数据保护程序、记录控制程序、结果报告管理程序。

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为防止失控, 相关部门和人员各司其职, 按体系文件中的规定和程序, 诊断质量控制活动中的不符合工作, 及时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

(1) 质量监督, 按手册中规定;

(2) 内审和管理评审, 内审程序、管理评审程序;

(3) 结果质量控制, 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4) 申诉与投诉, 申诉与投诉程序;

(5) 纠正, 纠正、预防措施和改进程序。

记录

记录是运行质量体系的证据。按体系文件规定的表式文件, 对质量控制活动和发现不符合项并纠正的活动进行记录, 归档保存。

结束语

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简介 篇5

自公司2011年通过质量体系监督检查以来,康隆公司严格按照质量手册、质量程序、作业指导书三个文件要求,严格执行各项工艺纪律,抓好产品检验与质量过程控制,规范各项记录台账,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现将一年来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

产品一次检验合格率100﹪,产品出厂检验合格率100﹪ 将质量目标值进行分解,根据作业指导书要求对各工序产品进行检测,每月对产品检测频次与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保康隆公司质量目标顺利完成,产品质量较稳定。

二、生产计划完成情况:

根据公司下达的年度生产计划,确定各品种的年度生产任务,结合各车间各工序的生产能力,按月分解,通过对月度生产计划完成率的考核,保证生产计划按时间进度完成。

严格执行公司下达的每周生产计划,根据半成品库存及生产计划品种,及时调整拉丝圆织品种规格,保证后道工序的生产,跟踪每天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确保周计划的按时完成。

三、抓好产品检验,加强过程控制,稳定产品质量

加强原辅材料检验与验证,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要求,对产品取样做到随机抽取,抽样数量不低于标准,做到一批一单,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对不合格产品一律拒收,把好产品质量源头关。做好产品的过程检测,对扁丝、编织布、涂塑布等品种各项指标实行跟班检测,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车间,出现指标偏差要求车间及时调整,跟踪复检,直至正常。每月对扁丝、编织布、成品袋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及时掌握产品质量情况,控制丝的偏差,缩小产品物理性能指标波动,稳定产品质量。各车间按要求做好产品外观质量巡检,保持现场清洁,抓好产品防护,确保产品外观质量合格。对日常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汇总分析、跟踪整改情况,整理出每月质量通报下达各部门。严格执行产品最终检验规程,对成品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合格后放行。

四、设备运行情况及生产环境的控制

加强设备管理,根据设备的运行周期与运行状况,制定设备年度检修与保养计划,将设备日常维护保养作为设备的重点工作,按月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组织维保检修,及时消缺设备存在的问题,使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以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制定检验测量设备周期检定计划,按时对检测设备、电器仪表及特种设备进行检验与校验,保证其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涂塑机切边功能运行较好,彻底解决短纤袋内边膜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通过更新小四梭等设备,提高布面外观质量,降低单位能耗,提高班产量,提高工作效率。公司添置扁丝周转箱,大膜周转箱代替原料袋包装方式,解决扁丝薄膜在搬运周转过程中的丝的损伤,保持产品清洁,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现场便于定置化管理。

在公司不断改善现场环境的同时,注重平时日常清洁生产管理工作,抓好中间产品的防护,避免产品污染造成浪费,通过对现场地面 卫生机台卫生检查考核,保持后道工序生产现场处于清洁状态,以满足清洁生产的要求,规范职工劳保着装,严格执行车间清洁生产管理规定,不断提高产品清洁生产。

五、工艺纪律执行情况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客户要求,对切片袋短纤袋印刷内容要求改变,对拉丝、薄膜、打包带工艺参数进行调整,按公司生产部安排,做好工艺调整后工艺验证的具体工作,及时记录相关数据,调整相关工艺参数,上报公司生产部门,修改文件,指导现场生产,保证生产现场作业文件的有效性。通过每月综合检查与日常检查,对全厂各项工艺参数、工艺记录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以保证工艺纪律的严格执行。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结合产品特性与季节的变化,调整原料配比与工艺参数,以满足产品在各季节质量要求,稳定产品质量。

六、存在问题:

1、存在记录不及时不规范,部分仪表出现偏差维修不及时的现象,不合格品登记台账不全面,现场清洁生产不能持之以恒,时紧时松,产品清洁生产需常抓不懈。

七、改进措施:

1、进一步完善现场清洁生产管理规定,制定完善相关检查考核制度,加强检查考核,确保各项制度有效执行。

质量体系运行 篇6

【关键词】领导重视;关注顾客;有效采用方法

ISO9000标准把质量管理定义为“指导和控制组织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实践证明,企业要出好产品,必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从企业如何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来提高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做以下具体分析:

一、在生产过程中,真正的提高管理是一系列的实际行动

首先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对管理体系给予高度重视,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生产应有的资源,在质量达不到目标要求时,不断进行分析、改进,如一些中小型企业认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如产品遇到质量问题,他们宁可停产整顿经济遭受损失,也不能因为完成生产进度而放弃对质量的要求,所以这些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攻关,查找原因改进提高,使企业很快发展壮大起来。

领导要为全体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和谐的工作气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鼓励员工的贡献,形成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

二、企业为研究顾客目前和潜在的需求来提高质量,应把产品开发作为质量管理重点

所以,先进的企业重视市场调研开发,保证产品从开始生产就得到保障。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既是其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也是保证质量要求,事实说明,企业依存于顾客,顾客是每一个企业存在的基础。因此,企业应调查和研究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把它转化为产品质量要求。如海尔集团通过调研研制出双开门冰箱和冰箱的软冻层结构,从外观形体和适用度满足了顾客的需求,产品很快占领市场,收到良好的效益。而有的企业不思进取,只追求现有的质量和数量,产品长久得不到改观,因落后于市场和顾客的需求而失去市场份额,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建立及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运用的方法。

1、第一方法:“过程方法”。(输入—过程—输出)企业生产中的每个环节都会发生,企业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采用过程方法,按照已建立好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去完成,识别顾客要求—将顾客要求转化为产品要求—产品设计—物资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从原材料验证到组织生产的每个环节,最后到产品出厂,可以把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控制的更好,更高效地得到预期结果。

2、第二方法:五要素控制法。在生产过程中,运用“人、机、料、法、环”五要素控制法几个影响质量的要素有机协调配合,例如:建筑施工企业要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策划“人”具体表现在确定施工人员的组成、人员如何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策划“机”具体表现在使用哪些施工机具、特种设备如何管理、检测设备如何检定、设备如何管理和维护,策划“料”具体表现在施工中需要使用哪些材料、材料如何进行验收、材料如何防护,策划“法”具体表现在施工中采用的工程质量方法及保证措施、策划“环”具体表现在规定环境保护措施、安全保护措施、防洪应急预案等。

3、第三方法:“5w1H”管理法。通过管理(组织、计划、协调、指导、检查和督促),使企业与质量有关的关键岗位都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以“5w1H”为何做?做什么?谁来做?如何做?何地做、何时做?为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依据,来规范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以此来不断改进,提高质量。只有建立好一整套管理体系,控制好整个生产过程,才能保证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4、第四方法:“PDCA循环”持续改进法。持续改进的关键是持续和循环。质量管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需持续长久运行,企业的管理者不能满足于现状,在管理上忽冷忽热,应不停顿地周而复始运转,企业领导需和员工一起不断努力,改进和超越现状。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包括:了解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和分析结果,把更改纳入文件等活动。通过计划、执行、检查、改进,不断体现PDCA循环,才能使员工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提高,实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逐渐消除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中的错误和缺陷以及生产过程的低效率等。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例如施工企业的策划:具体表现为企业对每项具体工程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实施:具体表现为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需填写的记录如开工报告、图纸会审、施工过程中要建立施工记录、进场材料验证、进场设备验证、技术环境安全交底,监理旁站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分部分项检验记录等,检查:内审、管理评审、质量检查、安全检查、监理检查、对分包单位检查等,改进:对内审及常规检查发现的问题运用纠正和预防措施,通过风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问题的原因“举一反三”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这些记录可对发生的不合格进行追溯查询,寻找不合格产生的原因,以利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才能保证质量。所以建立体系文件很重要,管理手册对每个活动过程作了描叙,程序文件对重要环节做出规定,特别是三层文件的记录更需详尽,如果管理体系成了事后补充记录来应付,生产和管理出现严重的“两张皮”现象,管理体系没有起到有效作用,企业的管理就不会得到明显提高。

总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采纳国际惯例已成为各企业生存之道,社会在发展,顾客的需求在改变,企业应紧跟时代的潮流,满足社会和顾客需求,不断改进和淘汰旧的工艺产品,有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着手,全方位、系统的对产品生产的各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引进新观念、新产品、新工艺,提高我国产品质量,规范产品生产过程,不断持续改进,逐步提高管理水品,企业才能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郭原林.成功企业启示录ISO9000.北京国经兆维期刊,2005.6.

[2]郭原林.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国煤炭企业的实践研究.北京国经兆维期刊,2006.3.

作者简介

质量体系运行 篇7

1 现状

在质量体系建设项目上,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有效的得到贯彻执行。例如: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强度不够,建设、运营指令仅接近工作的表面。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有些部门照搬一个共同的项目规划方案,工程和技术交流笼统,一般审查和检验标准不规范,质量控制点的管理不合理,关键部位有失控现象,分项质量评估的不客观、不及时。存在质量、素质不稳定的施工队伍。同时,在施工方法的初步阶段,项目经理负责制并非十全十美。

2 分析

2.1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工作效率,是建立企业的一系列标准,在商业体现为,所有方面的质量管理的综合性企业质量水平,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综合管理是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质量意识

综合业务管理,将决定公司的崛起和发展的质量,而企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将决定项目和工程的质量。而与国际上一些工程承包商相比发现,我们的部分业务,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该项目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强,且工期时间观念大于质量观念。

2.1.2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自我改进和自我纠正能力

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资源是所谓的实施质量体系的要求。公司的质量体系主要是满足内部管理需要的设计、施工,使质量体系有效的运作,是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该系统将是完美的组织结构调整、改善的程序,具体更加严格的过程控制,资源优化配置等。但是,大多数企业只是提高他们的一个或几个关键要素,并没有完成真正的建设整体全面的质量体系认证。

2.1.3 质量和成本的下降是否会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

随着用财务数据来测量质量系统的有效性是重要的。探索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确保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积极作用,优化在该项目的总成本,是以质量的确保为前提的。建筑企业探索对商业经济分析搜索价值工程管理、质量问题和质量成本管理问题。如何做好质量控制和经济分析的质量相结合是大多企业面临着的新任务——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

2.2 质量标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以现场求市场发展应坚持质量第一。质量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这是基于施工第一线出发,生产、开工并严格按照ISO9002标准,是采取有效的第一线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严格控制,这样,项目才可以真正保证质量并得到改善提高。

3 对策

1)在这个阶段,企业贯彻标准对施工企业提高工程质量不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认真贯彻“三检查”。特别是分项目工程的评定,我们用事实说话。项目工地之间的各项制度要结合起来,关键在质量管理建造业的就业机会,某些类型的审计制度应该采取领导签字,质量检查员施工检查,并作出书面记录和徽标。为了避免虚假的反馈和质量控制不合标准的建设,真正做到“三不放过”。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四个严格”,坚持“严格”,并强调这个词的严重性。

为了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作,以及一些基于ISO9004-1管理标准的推进,促进管理水平,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和机制。从现代企业角度来看,通过ISO9000系列标准的执行情况应该是企业的基本要求。ISO9002S是一个合格的外部质量标准,而通过ISO9004内部管理标准就要真正做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客户都满意的服务”,唯有内抓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方面,在对质量有影响的主要活动进行适宜的控制,如对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及其操作人员、程序和管理,机械、设备、材料,施工工艺,试验方法,环境条件和其他因素,分析和验证,并作出必要的控制和记录的核查。另一方面,公司的质量体系是经济因素,即财务报告系统活动的质量。完善的质量体系是在风险、成本费用和利润的基础上考虑使质量控制最佳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提高质量和成本效益这个核心问题而展开一场活动,以继续向企业不断靠拢的业务为目标。

2)市场的营销质量不能忽视。该项目主要市场营销职能是:项目的组织结构,传达甲方(业主)的所有要求和施工规范,公认的设计图纸和规格,并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认真履行以市场为基础的功能。而且还应注重客户的反馈意见。为了提高市场营销、质量,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份额,可以从资料收集、分析、解释、核查所有正在进行的监测和信息反馈系统,并对项目业主的满意情况采取加强管理的做法。

3)材料的采购严格控制,提高采购质量。作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采购、质量、供应对其有直接的影响,材料人员应记入该项目的材料进场记录并进行经济审查,并将试验结果及时提交技术人员和质量检查工作人员。

4)深化改革,切实提高工程质量,一线工作,提高静态和动态管理,质量相结合。建立稳定劳务的基础,并严格按照合同法的要求,坚决杜绝转包,只允许使用劳务用工就业。对于一个固定的劳务基地,企业应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有效的管理。该项目将加强控制,通过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的关键数据,特别是在关键部分的实施,加强监督和人事管理的特殊类型。要坚持严格的选拔,定期评估,优胜劣汰的最佳生存方式,特别是债券,期权资助的项目,坚持以劳动力成本和工程质量,依法履行其浮动。此外,该项目是要加强团队建设质量监督和检查制度。

要认真贯彻落实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加强技术交底这项工作。每个项目的技术部门对每个工种,每一道工序都要组织每级的技术交底,包括专业技术员对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组长对作业工人的技术交底。为了质量的重要保证,工人入场前,项目部对其有效的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一定要要求实数交底,不能采取会议形式,而要以工地培训班的形式进行,要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责任。因技术措施不当或交底不清而造成的质量事故的责任,在落实质量责任制的具体做法上,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可签订施工责任合同,分工种(岗位)细化各项指标,突出以安全达标情况、质量创优情况及成本降低率为奖惩兑现的主要依据,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对质量监督、管理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4结语

施工企业在通过国家标准执行情况的文件认证,数据管理,要求明显,但在施工过程管理的效率较差,并在这一过程需要较长时间转变。作为一个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标准的基本要求,施工企业应确保该系统的运作更加有效。深化改革,从转变经营机制,粗放型向集约型质量管理的变化。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公司要特别注意改善,尽可能实现与社会的满意输出目的的优质客户满意度,使客户对业务表示满意。

参考文献

物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探讨 篇8

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改善物业管理与服务的有效途径

按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与运行物业管理与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是将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物业管理与服务领域的应用, 是对物业管理与服务适应于国家政治与经济改革、增强物业所有利益相关方满意程度的大胆尝试。

1.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宗旨是通过持续地满足顾客需求, 增强顾客满意度, 而GB/T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则在此基础上还考虑了有效性和效率方面, 将顾客满意和产品的质量目标扩展到了包括相关方满意和组织的业绩提高的程度, 而物业管理与服务的宗旨也是首先在保证业主 (顾客) 满意的同时, 进而达到相关方满意。

2.保持物业管理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I S O 9 0 0 1国际质量体系实际上是保证物业质量和设计质量一致的监控体系。有了这个体系, 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服务质量就多了一份稳定性和保障性。在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中, 要求企业首先要做到质量目标与质量改进策划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 应立即制定改进措施, 实现滚动式提高;对不合格情况制订预防措施, 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 防止不合格情况发生;同时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使业主的投诉和建议能得到及时反馈, 促进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在质量管理领域, 当前国际上用于提升各类组织质量与业绩、增强顾客满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国家或区域质量奖评价准则、ISO9000族标准、6SIGMA。但应用最为广泛的是ISO9000族标准, 资料显示, 机关、学校、事业、服务企业通过认证呈上升趋势。这充分表明, GB/T19001已经在服务类型的组织中发挥了作用。

4.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组织的基本质量管理要求, 是从基础管理工作抓起, 强调建立系统化的体系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进行规范与控制, 这对尚不成熟、有待完善与规范的物业管理与服务来说, 无疑是最适宜的。

5.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测量、分析与改进要求, 不但为物业管理与服务工作了解差距、找到原因、实现与时俱进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 更能使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并最终实现业主与所有利益相关方满意的目标。

6.增强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 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当前, 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业主委员会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聘物业管理企业, 招标单位或业主委员会对物业进行招标时, 除了对投标物业管理企业的资金、人员、技术、力量、管理服务水平有要求外, 大多数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必须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因此, 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已经成为招标人、采购人对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质量衡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也成为物业管理企业在市场上参加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的“质量基石”和“金字招牌”。

二、物业管理适用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关键点

1. 明确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制定

物业管理企业是服务性企业, 它所提供的产品, 就是向业主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物业管理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根据服务行业八大需要 (物美与价廉、及时与周到、安全与卫生、舒适与方便、热情与诚恳、礼貌与尊重、亲切与友好、谅解与安慰) 和六大特性 (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文明性) , 研究、识别、确定业主的需要和期望, 结合物业管理行业和本企业特点,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这样的方针和目标应是被全体员工广泛接受、理解的, 应是被业主和社会广泛认可的。

在方针/目标的内容上, 应体现企业对物业服务质量的承诺, 强调顾客 (业主) 至上。目标应围绕方针, 尽量量化, 可以设置“服务的总满意率”、“报修的及时率”、“房屋主体及公共设施的完好率”、“清洁的及时率”, 以及“对所管物业的评优承诺”等质量目标。

在方针/目标的实施上, 应大力宣传, 不仅使组织的所有员工理解和贯彻, 还应向业主或业主委员会和社会公开, 体现组织的服务承诺和社会义务。

质量目标如何进一步细化、分解呢?笔者认为, 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设置"质量指标"的概念, 对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分项目地展开, 最终分解到班组甚至个人。这样做, 可以使每一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也可以使服务的对象 (业主) 深刻感受到物业服务的持续改进。

2. 编制规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制定应依据“管理的系统方法”的质量原则, 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三个层次的文件。体系文件的制定必须确保职责体现过程、资源管理过程、产品实现过程、测量分析与改进过程这四大过程的实现。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必须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遵守“写所做的, 做所写的, 力求简洁”的原则, 在编制中尽量结合工作内容采用日常工作中的语言, 使手册和程序文件具有符合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作业指导书也是企业的各类管理制度汇编, 用来指导、规范、约束员工的工作。编制作业指导书应遵守“每岗位规章制度要齐全, 只要岗位在, 谁做都一样”的原则, 其中应包括各类管理办法、岗位职责、操作规范、考核办法, 作业指导书应具有实用性和易懂性。

3. 制定合理的全员培训措施

依据I S O 9 0 0 0质量管理体系中“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的质量原则, 制定合理的全员培训措施。培训方案可依据企业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发展的需要来制定, 培训内容可以是管理理论, 也可以是专业技能, 或是内部规章制度的学习等;培训也可依据岗位需要分层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 如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专题讲座等;也可根据工作职责分层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 如对基层服务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结合工作特点和需要分别进行培训。

4. 组织内部相互沟通的形式和方法

物业管理企业内部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职责分配及服务提供, 要根据服务对象 (业主) 的需求和期望及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应规定各自的工作内容应达到的水准, 尤其应注意协调管理处与公司、专业班组 (部门) 与管理处、各班组之间的关系, 明确各自的职责和相互间的接口, 避免遇事谁都不管或谁都去管的极端做法。

物业管理企业需要与社会各个方面打交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 每个员工都是公关人员。对外如此, 对内亦然。2 0 0 0版ISO9001标准要强调内部沟通 (5.5.3) 。物业管理企业应建立内部沟通机制和程序, 将其纳入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范围、内容和工具等。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全员参与的体系, 及时进行有关企业的发展、方针/目标、服务理念等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使员工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显得尤为重要。

5. 开展符合行业特点的品质督导工作

物业管理的产品是服务, 服务的特性在于产品提供是一个过程, 因此服务品质的监控应该是动态的。物业管理的主要顾客接触点在于服务现场, 在于一线员工。所以在企业内开展有效的、动态的、持续的品质督导尤为重要, 它不同于体系内审, 品质督导更多的体现在质量管理体系的保证层面, 通过督促指导, 监督考核的方式落实和保证各岗位质量要求。物业管理品质督导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日常督导和专项督导, 根据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计划督导和突击督导。

6. 应注意资源管理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物业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的对象可以是员工、行业信息 (包括业主信息、社会信息等) 、供方 (原材料供应商、物业服务分包方等) 、基础设施、设备、工作环境以及财务资源等。控制的关键在于利用资源使业主满意。可以根据业主的需求, 根据合同要求配置、调整资源。物业管理是一项涉及多种专业的行业, 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并胜任本职工作。对员工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的培养更是物业管理企业不能忽视的。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程序, 控制、满足资源的要求。

三、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1. 合同评审

物业管理企业的台同评审范围, 一级为各类租赁 (企业如有该项业务范围) 和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标书或合同的草案、业主公约及正常服务范围以外的业主/住户的服务需求记录。其内容和形式复杂, 进行合同评审的方式也可有多种, 如授权不同级别的人员审核, 会议的确认、会签等。因此必须明确哪些需要进行合同评审, 如何评审。

2. 采购

在实施采购控制程序时, 对物资的采购, 物业管理企业一般采用定点的做法, 即指定几家常用物资种类较为齐全、信誉较好的市场 (如国营五金店) , 把它们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作为物资供应点。遇到零星采购, 采购人员就不一定会“舍近求远”到合格供应商处购买。那么, 如何保障采购的物资能符合规定的要求, 如何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文件中应有相关规定。此外, 对于物业管理服务项目分承包方 (如清洁公司、电梯维护单位等) 的选择和评审中, 应建立分承包方档案;每年组织对合同期在一年以上的合格分承包方进行一次年度复审;对《合格供应商/分承包方名单》定期更新, 实行动态管理等工作均不能忽视。

3. 供方合作

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涉及社会资源广泛, 提供服务灵活的产业。涉及的采购种类多, 供方多。另外, 由于物业管理采购产品多为易耗品或日用品, 供方准入门槛低, 售后服务差, 市场上供方良莠不齐。还有一些服务性供方, 其产品提供过程就是服务提供过程, 涉及法律风险多, 对顾客服务质量影响程度高, 对组织的服务成本影响大。因此, 实现良好的供方合作战略, 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 能有效控制法律风险、服务质量和服务成本。

4. 过程控制

物业管理企业在编制《过程控制程序》文件中要反映出对影响过程质量五个因素 (人、机、料、法、环) 的控制以及参照政府有关规定合理收费并定期向业主管委会汇报的承诺。对各类意外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也应有文件规定。

5. 顾客服务

扎实基础服务:物业管理基础服务作为物业管理企业必须为顾客实现的服务内容, 是物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和核心工作。因此, 在推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必须扎实基础服务内容, 明确服务要求, 理清基础服务脉络和流程, 用严谨、高效的过程服务, 规避法律风险的发生。

6. 开发特约服务

物业管理行业应始终以顾客为导向, 持续把握和分析客户需求, 以满足客户持续增长的期望为使命。基础服务仅是顾客需求的低限, 而物业管理特约服务渲染着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内涵, 通过服务创新, 服务过程创新, 给顾客提供超越顾客期望的特约服务, 实现顾客持续的认同和追随。

四、坚持强调持续改进

对物业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应首先建立自我完善机制, 如按5.6管理评审、8.2.2内部审核、8.5.1持续改进、8.5.2纠正措施、8.5.3预防措施等条款的要求建立相应的文件化程序。企业应建立开放式的信息收集、沟通系统, 对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和数据, 根据8.4条款“数据分析”的要求进行统计分析。企业应注意利用平时在各类检查活动、服务提供过程、内审、业主投诉等记录中的信息和资料, 分析服务的开展情况、水准、内部管理水平。“持续改进”要求企业对员工提供适宜方法和手段的培训, 使每一个员工将服务、服务过程、体系改进作为自己的目标。在企业内部沟通中, 应确定改进的目标, 及时通报改进情况, 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提高、完善。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和质量成本控制, 保持和提高物业管理质量要求, 通过流程优化, 降低成本、规避风险, 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 建立企业质量文化, 凝聚企业质量文化氛围, 充实和丰富企业文化, 提高和强化企业的核心能力。

对物业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应首先建立自我完善机制。“持续改进”要求企业对员工提供适宜方法和手段的培训, 使每一个员工将服务、服务过程、体系改进作为自己的目标。在企业内部沟通中, 应确定改进的目标, 及时通报改进情况, 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提高、完善。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 持续满足顾客期望的、潜在的需求, 持续保持顾客的高满足度、高认同度, 最终达到顾客的持续追随。C H F

参考文献

[1]张新峰.企业怎样搞好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J].安装, 2005 (4) .

[2]杨俊平, 龚爱民等.物业客户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金牌服务精英制胜技巧[D].黑龙江文化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4.1

质量体系运行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站2005年1月—2008年12月总采血量228 737 U (1 U=200 ml全血) 。血液报废来源包括实验室检查不合格、质控质检、血液成分分离、血液采集等。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我站采血控制、血液成分制备控制和血液保存发放控制情况, 观察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前后血液总非正常报废率及采血非正常报废率 (采血不足量、凝块) 、血液成分制备非正常报废率 (纤维蛋白析出、破袋) 、血库非正常报废率 (医院退血、库存过期) 等质量测量指标的变化。

2 结果

2005—2008年各项血液非正常报废数量及报废率稳定保持在较低水平, 血液总非正常报废率低于我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目标值 (非正常报废率<0.9%) , 见表1。

3 讨论

我站的质量体系文件自2004年10月编制完成后, 为确保工艺流程改进以及国家卫生部“一法两规” (《血站管理办法》[1]、《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3]) 要求的需要, 经历了多次修改, 通过近5年运行实践证明, 这一质量管理体系对整个采供血过程的质量保证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员工质量意识明显增强, 各项记录规范、完整, 可追溯, 血液报废率显著下降, 顾客满意率上升。按照PDCA循环不断推动血站在质量管理、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上迈上新的台阶。

3.1 领导重视亲抓, 全员积极参与

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命线, 建立并有效运行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是保持这一生命线畅通无阻的根基。采供血工作各流程环环相扣, 上一流程的输出是下一流程的输入, 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覆盖血站各部门, 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整个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一法两规”和ISO 9000标准, 都特别强调领导者的管理职责。规范中明确指出:法定代表人为血站质量第一责任人, 负责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监控和改进。国内外长期实践证明, 领导者只有直接参与到体系的策划、批准和颁布, 制订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定期听取质量汇报, 切实履行职责, 组织全体职工学习体系文件, 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岗前技能等方面培训, 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和参与到体系建设中来,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质量体系的贯彻和实施。

3.2 理顺组织结构, 加强体系监控

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执行质量体系文件来实现的。质量管理是确定质量方针、建立质量目标和职责, 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监管、质量评审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质量管理重要的是通过理顺组织结构来加强体系监控, 准确地讲, 一个质量职能部门可以负责或参与多个质量活动, 但不要让一个质量活动由多个质量部门来负责。为此, 我站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形成三级质量监督网络, 结合考核检查、质量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活动, 创建“零缺陷”[4]质量文化, 建立激励机制, 严格奖惩, 实施全程动态监控, 确保采供血各项活动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从而实现了从事后把关向事前预防, 从结果监管向过程监管的转移。

3.3 坚持四个原则, 完善质量体系[5]

始终坚持质量管理者应独立于执行工作的直接责任之外, 不虚设的原则。这样便于全盘考虑, 从全局指导设计并组织制定切合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及相应的检查考核标准, 也便于质量监督考核工作的进行以及按质量规范建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否则工作中就会缺乏权威感, 顾虑较多, 不利于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

始终坚持部门的设置要有利于质量体系实施、运作、考核管理并满足采供血功能需求的原则。明确各部门职责与权限, 特别是管理职能部门要定责清、定权足。给予的职责要相应伴随权力的授予, 权限与职责相适应, 权限与职责相互统一。

始终坚持开展全员培训的原则。我国的采供血机构, 长期以来基本处于“行业垄断”地位, 建立质量体系使职工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 但自觉性和持续性较差。对此应充分利用血站工作人员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75学时的岗位继续教育的规定[1], 开展持续性、实用性、针对性的新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 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岗位职责和各类规章制度及相应岗位SOP, 安全卫生与职业暴露等培训, 增强自身业务技能, 加强体系实施约束力, 使体系运行进入良性循环。

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在质量体系文件的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全体职工在工作中遇到质量问题时, 应将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积极反馈, 以便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加强信息管理, 不仅是体系运行本身的需要, 也是保证体系文件有效运行的关键。所有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都应按体系文件要求, 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处理和归档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2005:11-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006:4-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2006:5-9.

[4]王军, 陈晶, 骆眩, 等.“零缺陷”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8, 15 (5) :57-58.

质量体系运行 篇10

我公司在1994年获得ISO9002:1994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2000年进行了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转换, 2003年对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保三个体系进行了整合并通过审核认证。多年来QHSE体系的实施运行对提高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起到了保证和促进作用,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公司实施了“走出去”发展战略, 工程项目遍及祖国各地给QHSE体系的运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如信息反馈不及时、机关与基层体系运行不一致和项目分散、路程远考核难度增加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三个结合”的有力措施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水平, 进一步推进了公司整体管理和工程质量的提高。

2 坚持机关与基层相结合, 实行体系运行上下一体化

我们把体系管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基层单位, 从管理体系文件的制订和完善到具体运行, 上下有机结合打造全公司整体运行新格局。

2.1 构筑从机关到各基层单位协调有序运作体系文件

我们认真总结近年来QHSE管理体系运行的经验和教训, 在职能划分上进行逐条分解落实到12个责任部门;使机关各责任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 每年对第三层次管理文件和第四层次记录进行修订完善, 目前三体系管理办法共23个, 管理记录共53个, 从根本上保证了管理体系上下互动一体化运行。

2.2 搭建上下一体运行的管理平台

公司成立了以经理为首的QHSE体系运行管理委员会, 下设了质量节能管理科为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QHSE管理体系的运行管理。还组织制定了QHSE体系职责、内容及程序, 并配套制定了奖惩及责任追究制度, 使QHSE体系管理有章可循地实施运行。每月23日定期开QHSE管理工作例会, 统一协调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出问题点有针对的进行改进, 从根本上保证体系运行的整体优化。

2.3 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在一体化运行中的作用

公司领导首先从资源的管理上, 从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给予了充分的保证, 公司每年投入设备资金平均在4000万元, 同时紧紧抓住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业务素质, 每年年初做培训计划针对机关各专业管理人员包括技术质量、施工管理、预算、材料等, 针对基层操作人员包括电焊、管工、铆工、起重等人员进行培训平均每年投入在350万元, 不仅从根本上保证一体化运行而且促进了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 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注重体系运行有效性

我们从日常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中分析查找管理体系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在具体实施上分层次强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有力地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

3.1 强化公司机关管理体系的运行

公司机关对基层单位和项目体系运行担负着指导和管理的职能, 起到了主导作用但是运行过程中发现横向科室之间的交叉管理发生扯皮, 重要内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点肤浅, 从这些现象看出主责部门对体系理解不到位。为此我们对相关人员单独培训, 按照主管体系内容逐条进行解读, 直至完全理解为止, 对主责部门的职责列入到部门岗位职责内指导体系有效运行。

3.2 强化基层的管理体系运行

分公司在体系运行中担负着管理和实施的职能, 但在运行中我们发现有的材料进场 (部分甲供料) 没进行验收、技术质量资料存在与工程不同步、社会项目设备使用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归根结底在于管理上问题即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专门对施工队长、技术质量人员、材料员等分系统进行了培训, 对设备管理专门出台了社会项目管理办法等手段。在施工的高升5万立方米轻烃工程严格按照体系进行管理, 实施程序化, 赢得顾客满意, 实现试运投产一次成功。

3.3 强化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运行

管理体系的运行落脚点在工程项目上, 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时常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焊道成型差、合格率低、附件焊肉不够、毛石砌筑缝隙超差、电缆保护端头不做喇叭口等, 其原因是操作者技能差和不按标准规范施工所致。对这些问题采取了在全公司内开展整治“低、老、坏”活动, 同时对电焊工进行脱产培训并与奖金挂钩, 对责任心差不按标准施工的行为加强监督处罚, 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充分认识体系管理人人有责,

4 坚持管理与监督相结合, 提高体系运行水平

我们在管理体系运行中强调这一点, 目的在于提高管理层次把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导入体系运行中, 促进和推动管理体系运行水平的提高。

4.1 实行方针目标管理节点考核

公司在体系管理上确定了四项质量目标围绕目标值的实现年初下达了工作计划, 对质量目标进行细化指标并层层分解到了各公司和工程项目。各级领导对过程中目标值出现的偏差及时进行分析纠偏, 主管部门每季度对各单位进行鉴定考核, 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使工程质量处在有效的体系控制之内。公司每年对完成目标的单位给予质量风险兑现和质量嘉奖, 奖金在20万左右有力的推动了体系运行上水平。

4.2 针对共性重点问题集中进行解决

在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公司定期组织内审和管理评审, 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决。今年对主要工种的技能差和对设备维护保养的知识匮乏、小工程顾客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进行重点解决。公司专门拨出10万元对电焊工、管工、起重工进行培训, 请设备专家讲解设备维护保养知识。对顾客服务从前期储备到过程跟踪服务发展到后期拓展服务由生产部门组织认真听取顾客意见、收集在服务方面的不足进行持续改进。华锦输油管线工程和海洋装备制造总厂地面工程都给顾客留下很好印象, 业主又多给出了82km管线的工作量。

4.3 应用先进管理方法, 提高体系运行质量

公司在管理体系运行中推行零缺陷管理和卓越绩效模式等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追求卓越绩效, 从改变人的思维模式开始改变人的行为习惯, 不仅促进管理体系运行质量的提高, 而且带动了企业整体管理上档次。西气东输二线管道Ф1219×22工程通过项目建立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运行机制, 采用RMD先进技术实施零缺陷管理, 焊接射线检测合格率达到99.45%, 实现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施工, 赢得顾客的表扬。

以上是我们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以来的一点体会, 如何提高体系的运行水平还要结合各企业自身实际, 但要清醒认识到取得体系证书实质只是公司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不断改变自己的市场策略, 依时而变超时而变, 才能百战不殆。

摘要:学习和贯彻质量管理体系已被众多企业所看重, 成为企业证明自己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一种标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各行各业将加快推进质量体系进程, 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水平更加迫切。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高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镜.《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1]李镜.《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探讨电缆施工安全与质量运行 篇11

【关键词】电缆施工;安全;质量运行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型电缆的电压等级逐渐增高,电缆品种越来越多,促使电缆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由于电缆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跟不上电缆品种、电缆附件发展的速度,在运行中常因电缆施工质量问题威胁着电缆线路的安全经济运行。

1.电缆材料质量问题

1.1先天性结构缺陷和制造缺陷

造成电缆先天性结构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设计部门对电缆的使用条件和环境考虑不周或情况有变。二是由于在新标准中引进了U0/U的概念,致使不少10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地系统,错误地选用了6/10kv等级的电缆。三是由于电缆供货型号不齐,敷设时只以截面为准互相代用。引起电缆制造缺陷的原因较多,主要是制造工艺落后、原材料欠佳、检测手段不严、包装运输不妥等,其中最严重的是橡塑电缆不怕水,进入一些水分也不要紧,但在长期运行中会出现水树枝现象,其对电缆线路的危害一般运行6~10年后才会发生,而且一旦发生很可能造成电缆报废。

1.2附件质量问题

近年来由于电缆使用量的增加,电缆附件生产厂也愈来愈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

1.2.1粗制滥造。

1.2.2随意扩大使用范围。

1.2.3资料不齐、工艺混乱。

1.2.4材料匹配性差。

1.3金具质量问题

有些生产厂家不了解接线金具的连接机理,如在生产接线端子时不按有关规定执行,使结构尺寸不合理,特别是因管壁厚度不合标准造成压接不牢;材质不纯造成压接处开裂;接线端子连接孔与设备接线孔及连接螺栓不配套,都会严重影响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

2.电缆敷设质量问题

2.1机械损伤多

传统的以钢丝绳牵引电缆的敷设方式最大缺点是整根电缆的张力都集中在牵引头上,若遇电缆长、路径转弯多、环境复杂时电缆越拉越重,易出现端头破损,沿线电缆外皮挂裂等损伤。随着电缆截面的不断加大,铜芯电缆的增多,钢绳牵引不公难惟达到蛇形敷设的要求,甚至在建筑物的伸缩缝和电缆转弯处或穿管处都未留下必要的裕宽,在运行中易造成损伤。严重时还会将油纸电缆的铅包、交联电缆的屏蔽层拉裂、拉断。

2.2弯曲半径小

这主要是人工敷设时方法不当引起的,有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购进散装电缆,敷设时也不采取措施,而是直接拖拉电缆,常会因绞拧严重造成弯曲半径小、弯曲次数多,致使绝缘受损,为了应付交工检查,又将弯伤处弯曲半径放大。

2.3电缆敷设不规范

厂矿直理电缆多数情况土质不佳,铺砖盖砂要求不严,甚至多根电缆相互挤压,埋设深度、电缆走向与图不符处也很少标明,对今后的故障查找,地质变化等问题很少考虑。

2.4电缆固定不合要求

特别是没有金属铠甲的电缆在竖井上部及急转弯处的夹具配置,只考虑紧束力,而忽略电缆热伸缩效应,造成电缆屏蔽层损伤或变形过大。更有甚者用铁线直接捆绑电缆,会造成横断面变形乃至PVG护套开裂、金属护层应力集中、绝缘损伤。

3.电缆接头质量问题

3.1接头制作工艺不佳

3.1.1误伤电缆。在制作接头时,锯伤或扭伤电缆铅包而未发现,在竣工试验时不会被青击穿,而在运行后才造成渗油或受潮。

3.1.2带材绕包差。在电缆接头制作中,绝缘带绕包不平整或存在气隙,运行中因局部放电,气体发生游离使接头寿命缩短。

3.1.3加热不均。在热缩热接头制作中,不严格执行有关规定,随意变更有关尺寸。加热收缩时温度控制不好,加热不均匀,造成绝缘管收缩不均,尤其在必须密封部位,局部加热过度,会便热缩管明显老化、起泡、损伤。

3.1.4剥切不细。由于橡塑电缆材料密实、硬度大,有的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粘附紧密而专用工具尚不完善普及,造成剥切困难,易损伤线芯,也难保证绝缘层表面平整光滑。

3.2导体连接不牢

因为无论直流或交流耐压试验,只是对电缆线路的绝缘进行测定,而对于电缆接头电阻过大及接头发热严重等缺陷很难发现,所以电缆接头连接质量不佳,是电缆线路难以发现的陷患,对电缆的安全运行威胁很大。导体连接不牢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压接质量和连接质量问题。

3.2.1导体压接质量问题。

3.2.1.1接触面不洁。接管内壁常有杂质、毛刺和氧化层存在,未清除。

3.2.1.2接管不到位。压接时接管窜位或线芯安插不到位,仅靠金具壁厚导电。

3.2.1.3压接机械强度差。由于橡塑电缆线芯一般为压紧园形线芯,而市场供应的连接金具还是以扇形标准生产。所以管型部分内径较大,如果压接机具吨位不够或选用压模配合不当,就会造成压接效果不好,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机械强度。

3.2.2导体连接质量问题。

3.2.2.1接触面加工不细。对设备接线处或接线端子的接触面,形成的氧化层、污物凹凸不平,尖角毛刺清除不彻底,研磨不平整就连接,都会造成接触不良。

3.2.2.2螺栓垫片使用不当。随意使用薄形平垫或用较大规格的垫圈代用;不按力矩要求紧螺母;有的螺栓真径小、长度短,甚至不用平垫、弹簧垫,这样时间不长就会发热,造成连接处严重变形。

3.2.2.3端头引线短。由于引线过短,接线时难以搭弓,连接时又强行弯曲或扭转端子方向,使接点受力变形,连接处应力过大,易使刀闸瓷瓶窜位造成刀闸操作不便。

3.3密封不严

3.3.1清洗不净。主要是密封部位有油污,油纸电缆封铅有杂质,热缩材料密封处有灰尘,清洗时没有选用专用清洗剂,使用不洁汽油或酒精,造成杂质不能彻底清除和滞留在附件内而影响密封性能。

3.3.2粘接不牢。主要是电缆附件的密封部位与电缆本体的复合界面处的接触面,没有打毛或未露出光亮的金属面,也会因密封材料的性能与电缆热胀冷缩系数相差较大,产生气隙使粘接力减小。

3.3.3材料乱用。有人将油纸电缆常用材料和附件,用于橡塑电缆接头;或将橡胶带、密封胶等不耐油的材料用于油纸电缆。由于两种材料的硬度、膨胀系数、粘接特性等性能指标相差较大,或耐油性差,很快老化,都会造成运行后密封性能极不稳定。

4.改进措施

4.1为确保施工质量,有关部门应归口管理,对电缆附件生产应制定统一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和通用性。

4.2加强施工人员的业务技术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了解介质的击穿机理和特点,加强责任心,自觉的强化质量意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搞好质量控制。

非电气安装专业队伍,不得从事电缆施工安装。未经专门训练,对电缆结构和电缆附件性能不了解,对安装工艺不熟悉的人员不得单独从事电缆接头制作。

4.3对电缆附件和连接金具的采购,其型号规格必须与电缆本体材质和连接部位配套,质量必须可靠,严防假冒伙劣产品混入。

4.4尽可能减少电缆中间接头。电缆接头质量再好也是线路的薄弱环节,因此,设计及施工人员应尽可能采用整根电缆,有条件时应定心采购,以降低安装费用,增强电缆线路的供用可靠性。

5.结语

总之,电缆施工安全与质量运行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其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电缆施工安全与质量运行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受到预期当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相关人员应在掌握电力电缆的施工技术要点的前提下,立足于电力电缆工程的安全管理要点,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以期切实保证电缆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章元兵.电力工程电缆施工及安全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4.

[2]苏进胜.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2010,30.

[3]胡学鹏,王松臣.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质量体系运行 篇12

一、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ISO9000 族质量管理标准作为一种国际化标准,具有较高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较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将ISO9000 族质量管理标准引入党建工作,其方法是把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与以往成功的党建制度、工作实践、特色活动相结合,把党建工作纳入标准化、科学化、体系化管理的轨道,形成完善的党建工作实践准则和长效机制; 其核心是按照“5W1H”原则对党建工作进行策划,采用“PDCA”方法实现党建工作持续改进,通过流程控制、痕迹管理、标准化考核、持续改进等环节真正把党建工作做好做实。

二、党建质量管理体的摸索实践

一是在体系策划上,要摒弃照猫画虎、生搬硬套的拿来主义,始终坚持“继承创新、简便实用”的原则。在搭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一方面注重继承以往党建工作好做法、好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吸收、借鉴、引用IS09000 质量标准的先进理念和手段,旨在形成“事事有标准,处处有规矩,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党建工作格局。

二是在体系建立上,要坚持删繁就简,对党建工作各项制度、规定、流程进行系统梳理归纳、整合优化,建立兼具科学性、规范性、创新性的党建工作《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既要做到党建工作全覆盖,又要具有适宜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在体系运行中,要立足实际操作,着力解决党建工作融入不够、实效不强、定量不足等问题,通过抓实“五个环节”打好体系推行“组合拳”。一是写所需。就是针对完成工作质量目标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方案。使每项工作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何时干、干到什么程度、如何督导检查等都一目了然。二是做所写。就是按照拟定的策划书和各自的职责、程序,认真组织实施,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三是记所做。就是将工作实施过程完整记录下来,作为工作过程实施和衡量工作质量的依据。四是审所记。就是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党建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审核,验证其符合性和有效性。五是改所审。就是对审核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通过持续整改提升工作效果。

四是在体系审核上,要探索建立“内外结合、上下共审、单位互审”的监督检查机制。“相互审”,基层单位之间相互审核,变“内审”为相对的“外审”,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上审下”,由上级党委牵头对各单位进行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限时整改。“第三方审”,由外部权威认证机构对党建体系进行审查并持续改进,促进党建工作按体系在“PDCA”过程控制下规范运行。

三、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助推党建工作上台阶

一是由围绕型向融入型转变,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相融互动。要坚持质量方针和目标必须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相一致原则,确保企业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高度融合。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把经营管理和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分解至各级党委、基层支部、党员个人,把党建考核与绩效考核相互融合,让党建工作的融入型更强,融入方式更明确,融入效果更直接。

二是由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确保党建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党建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要把党建工作的目标变成具体的指标,并把指标进行量化分解、落实到各个层次,改进以往党建工作定性多、定量少的问题,统一工作程序和工资标准,变抽象为具体、变定性评价为定量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三是由随意性向规范化转变,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通过流程再造和制度梳理,规范各项业务流程,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权限、工作内容和具体要求,制定了检查标准,明确考核时间及考核依据,使党员心中有目标、部门工作有依据,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良好运行机制。

四是由经验型向标准型转变,形成一套抓党建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党建各项工作按照“PDCA”要求运行,应用闭合循环和持续改进的特点,实行程序化控制、标准化考核、持续化改进,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再解决”,让党建工作进入不断旋转循环,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模式,形成了一种持久的落实力和蓬勃的创造力。

上一篇:毛细管色谱柱下一篇:花卉的秋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