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风险

2024-10-10

外包风险(精选12篇)

外包风险 篇1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 企业物流业务外包也不例外。一方面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项目已经成为了增强竞争优势跟节约成本的主要源泉, 慢慢地变成了发达国家用于物流运作的关键形式。另一方面, 物流外包项目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 也极其不确定, 特别是对于企业跟物流服务业务来说, 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并且二者之间的信息资源也不尽相同, 这样就会对企业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在长远的未来, 专家学者应该要积极针对问题, 进行分析、探讨, 以求得到最有效的发展前景。

1 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项目的优越之处

1.1 可以节约在物流业务中的项目成本

跟企业自营的物流业务比较起来, 第三方的物流供应服务商所运用的运输系统和分销网络模式都相对完善, 而且组织企业进行物流活动项目也比较有经验, 专业性更强。由此可见, 实行物流业务外包活动, 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很多因需要运输设备或者仓库或者其它物流储存设施所要耗费的投资成本。

1.2 可以分担企业物流外包项目的风险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柔韧性

通过物流外包业务, 企业就便于企业跟用户两者间独立拥有的一些储存跟运输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分散了一些因政府、市场跟财务等项目因素所产生的不利风险, 进一步推进了整体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增加了市场供应链的柔韧度, 使得企业可以更适应外界所发生的环境变化影响。

1.3 可以对物流业务的客户需求快速地做出一定响应

在现阶段的信息化社会, 各企业间的竞争点主要是在时间跟速度两方面的竞争力, 第三方物流业务供应服务商依靠其在专业方面跟规模效应方面的优势之处, 能够对客户的需求快速做出一定回应。而且正因为物流外包业务愈加明显的优越之处, 愈加多的企业都比较偏好这一点, 慢慢地这已经成为了物流业务运作的一个主要渠道。

2 影响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的因素分析

2.1 在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项目风险认知上存在着一定分歧

对于企业物流外包业务全过程里所存在的一系列风险以及主要风险成因, 各学者在认知力上有着很大的分歧点。另一方面, 物流外包业务风险通常缺乏比较科学的划分标准, 有的仅仅简单从外包业务的风险来源跟外包全过程的一个角度出发进行最基本的分类, 根本就不进行比较深层次的划分, 就使得分类比较随意, 从而阻碍了对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的深入性研究。

2.2 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风险项目的研究内容有一定局限性

与企业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相关的资料信息, 大部分是针对外包业务风险问题里某一特定方面, 所以比较局限在解决个别问题跟研究定性项目上。通常是对于物流外包业务过程里所存在的风险跟控制防范措施研究得比较透彻, 而对外包业务风险的定性定量跟实证研究就比较表面化, 尤其针对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调控管理的实证性研究到现在还空白着。

2.3 对于外包风险的控制防范措施缺乏理论性分析

跟物流风险控制防范措施相关的文献资料很多, 可惜的是, 这些资料多数是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描述的, 没有一点理论性分析论述, 特别针对物流外包业务的风险成因及后果两者间映射联系, 以及物流外包业务风险成因跟防范风险措施两者间的相互对应, 都缺乏了理论性基础知识。

2.4 缺乏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风险项目管理的整体性研究

目前已经有少部分文献在讲述企业的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管理这类问题, 还借鉴了风险管理知识的一般理论概念和方法模式, 并且探讨了企业内部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的识别方向、分析、评价决策、预警及防范控制问题, 却在一定程度上缺少比较完整系统的风险识别模式, 在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的预警评价系统构建上, 在风险定量模型的分析研究上都相对欠缺, 到现在还没有构建起绝对准确的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框架结构。

3 对企业物流外包项目风险进行控制防范的措施

3.1 加强对物流业务外包风险项目的重点研究

对物流在外包业务风险上的深入研究作为目前企业有效控制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的一大前提基础。只有深入剖析企业物流外包业务实际风险, 才能掌控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的成因和发展趋势, 提出最为有效的防范手段。研究通常强调下面几点:

第一, 加强研究企业物流业务的外包风险项目因素。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的一系列因素不单单会影响到物流外包业务里的各项活动, 还会对整个物流外包运作系统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要积极地进行探索, 对所有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 对各风险因素带来的影响做出评测, 再弄清出怎样根据不同类别的风险因素来避免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并分担风险。

第二, 加强研究企业物流业务的外包风险项目管理。现阶段获得的研究成果只包括了对风险识别与简单应对、对风险的评估测定、对风险的项目管理等, 而对于内部企业环境、业务目标设定以及信息资料的沟通等一些方面的研究还是较为薄弱, 有的还是一片空白。所以, 应该对这部分知识加强研究、探讨。

第三, 加强研究企业物流业务的外包风险项目中的预警机制。现代社会, 对于风险预警机制的深入研究, 已经广泛开展运用, 可对于物流外包业务风险这一方面,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性理论成果, 但有的却没有一点实用性, 都缺乏了实证性的探索。由此可见, 要对物流外包业务的风险预警机制加以深入、实际的探讨。

3.2 注重对企业物流外包项目风险的有效识别跟测估

风险识别就是指项目管理者要预先识别出风险的来源途径, 要确定出风险发生的前提条件, 描述出风险的基本特征, 最终评价业务风险的主要影响。所谓的风险识别跟决策评估作为风险防范的基本前提。现阶段, 理论界跟实务界对于物流外包业务所存在的风险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力, 可对风险的预测评估以及管理的深入研究却比较局限。在我国的企业界中, 评估物流外包业务的风险率, 很多都是依靠企业内部相关人员的实际经验跟物流提供业务商的企业信誉来估测风险的, 从而缺乏了完整系统的管理体系跟方法模式。最开始要对物流外包业务风险加以识别, 然后创建物流外包业务风险评估的整体指标系统, 进一步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物流外包业务风险评估的模式, 企业就可以利用这一评估模型来确定所有风险指标的权数, 按所有评估对象的得分指标最终求出综合性的评估数值, 并为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奠定坚较为扎实的基础前提。

3.3 把握好物流外包项目全过程里的各个细节性环节

物流外包项目通常能分成事前的、事中的跟事后的这三项。事前的是指对部分物流服务业务提供商进行选择;而事中的是指在外包业务过程里跟提供服务商的关系调节;事后的是指对服务提供商获得的绩效加以评估。由此可见, 事前必须要选择那些诚实守信、业务能力强、条件比较优越的外包物流服务供应商;而事中项目应处理好在外包业务里跟提供服务商之间的合作关系, 让彼此间建立起最基本的信任, 不断进行协调, 最终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在事后, 就要考核提供商所获得的绩效成果, 从而确定是否还应该继续合作下去或查看是否有理赔事项。

3.4 强调对物流业务外包项目的有效控制

想要控制避免物流外包业务风险, 就应该对外包项目进行全盘监控。也就是说, 企业就算已经跟第三方的物流供应客户商签订了相关协议合同, 也不可以直接甩手不管了, 不能任由第三方进行单方面业务操作处理, 而应当要全方面地监控外包业务绩效, 另一方面还应该及时地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数据给他们做参考。而且对于物流作业具体流程的制订、对信息渠道的确定、对操作指引的编制等一系列问题, 最好都要跟第三方物流客户商进行探讨, 让双方都能参考并使用。并且对于外包伙伴所获得的业绩, 要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再制订统一的业绩标准。

4 结语

综上所述, 物流外包业务不仅只带给企业很多的好处, 更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所以, 针对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风险项目, 要仔细分析其存在的优越之处和不足点, 从而为企业管理工作服务。

摘要:现阶段, 物流外包业务发展迅猛, 使得外包业务风险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各理论界跟实务界的高度注目, 渐渐地, 更多的人都投入到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去。先分析了企业物流业务实行外包的利于弊, 针对一系列的不利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供应链,局限性,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永胜, 刘萍萍.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研究述评[J].中国流通经济, 2008, (11) .

[2]张洁.企业物流外包的利弊分析及风险防范[J].中国商贸, 2010, (6) .

[3]许芳, 徐国虎.物流业务外包企业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基于委托代理的视角[J].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5, (5) .

[4]唐凤秀.工业企业物流外包风险防范[J].物流科技, 2009, (7) .

外包风险 篇2

——以物探培训中心为例

物探培训中心主要负责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员工培训项目的具体实施,履行集团公司赋予的国际化人才培训中心和物探技术培训中心职能,承担集团公司各类培训项目。为进一步做专、做强培训主营业务,优化用工模式,按照集团公司《关于促进业务外包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公司关于业务外包相关工作要求,中心将部分餐饮、住宿、会议服务、物业等项目进行了外包,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以物探培训中心业务外包工作为例,对业务外包各个环节风险及控制措施做一分析。

一、业务外包的内涵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整合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企业为了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将其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完成。

二、业务外包流程

业务外包流程主要包括: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审核批准、选择承包商、签订业务外包合同、组织实施业务外包活动、业务外包过程管理、验收等环节。

如图所示。

业务外包基本流程图

三、业务外包各环节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一)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

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和业务外包管理制度,结合确定的业务外包范围,制定实施方案。

主要风险:缺乏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导致制定实施方案时无据可依;业务外包管理制度未明确业务外包范围,可能导致有关部门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将不宜外包的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实施方案不合理、不符合生产经营实际或内容不完整,可能导致业务外包失败。

主要控制措施:

①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根据各类业务与核心业务的关联度、对外包业务的控制程度以及外部市场成熟度等标准,合理确定业务外包的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相关内容。

②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的业务外包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同时确保方案的完整性。

③根据企业预算以及生产经营计划,对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 进行深入评估,包括选商、成本效益及风险、合同期限、外包方式、员工培训计划等,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二)审核批准

审核批准,是指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业务外包实施方案。

主要风险:审批制度不健全,导致对业务外包的审批不规范或业务外包决策出现重大疏漏,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未能对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进行合理审核以及做出恰当判断,导致业务外包不经济。

主要管控措施:

①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的审核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查和评价外包实施方案时,应着重对比分析该项目在自营与外包情况下的风险和收益,以确定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②企业分管财务经营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参与重大业务外包的决策,对业务外包的经济效益做出合理评价,同时将方案提交领导班子研究、审批。

(三)选择承包商

选择承包商,是指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业务外包实施方案选择承包商。

主要风险:承包商不是合法设立的法人主体,缺乏应有的专业资质,从业人员也不具备应有的专业技术资格,缺乏从事相关项目的经 验,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甚至陷入法律纠纷;外包价格不合理,业务外包成本过高导致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存在接受商业贿赂的舞弊行为,导致相关人员涉案。

主要管控措施:

①充分调查候选承包商的合法性,是否依法成立、合法经营,是否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和固定的办公场所;是否具有相应专业资质和技术实力(包括其从业人员的履历和专业技能);是否具有企业市场准入手续。

②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业务外包的人工成本、业务收入、人力资源等指标进行测算分析,合理确定外包价格。

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规定的程序和权限,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招投标等适当方式,择优选择承包商,避免相关人员在选择承包商过程中出现受贿和舞弊行为。

(四)签订业务外包合同

企业签订业务外包合同时,应约定业务外包的内容和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服务和质量标准,保密事项,费用结算标准和违约责任等事项。

主要风险:合同条款未能针对业务外包风险做出明确的约定,对承包方的违约责任界定不够清晰,导致合同纠纷和诉讼。

主要管控措施:

①在订立外包合同前,充分考虑、识别出业务外包方案中的重要风险因素,通过合同条款予以有效规避或降低。②在合同的内容和范围方面,明确承包商提供的服务类型、数量、成本,明确界定服务的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费用等细节。

③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明确企业有权督促承包商改进服务流程和方法,承包商有义务按照合同协议规定的方式和频次,将外包实施的进度和现状告知企业,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有效沟通。

④在合同的服务和质量标准方面,应当规定外包商应达到的最低服务标准、要求及如果未能满足标准实施的补救措施及违约责任。

⑤在合同的保密事项方面,应具体约定对于涉及本企业商业秘密的业务和事项,承包商必须履行保密义务。

⑥在费用结算标准方面,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

(五)组织实施业务外包

组织实施业务外包,是指企业严格按照业务外包制度、工作流程和项目实施计划,组织业务外包过程中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分配。

主要风险:组织实施业务外包的工作不充分或未落实到位,影响业务外包过程管理的有效实施,导致难以实现业务外包的目标。

主要管控措施:

①制定业务外包实施全过程的管控措施,包括落实与承包商之间的信息资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保密管理等机制,确保承包商在履行合同时有章可循。

②做好与承包商的对接工作,通过培训等方式确保承包商充分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质量要求。同时保持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以便 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业务外包过程存在的问题。

③梳理有关工作流程,建立对应的即时监控机制,及时检查、收集、反馈业务外包实施过程的相关信息。

(六)业务外包过程管理

业务外包过程是指承包商持续提供服务的整个过程。

主要风险:承包商在合同期内因市场变化等原因不能保持履约能力,无法继续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导致业务外包失败和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承包商出现未按照业务外包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持续提供合格的服务等违约行为,导致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

①在承包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承包商的履约能力,对其履约能力进行持续评估,采取承包商动态管理方式,对承包商开展日常绩效评价和定期考核。

②建立即时监控机制,一旦发现偏离合同目标等情况,应及时要求承包商调整改进。对业务外包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充分预计,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制定临时替代方案,避免业务外包失败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而造成重大损失。

③切实加强对业务外包过程中形成的商业信息资料的管理,发现有确凿证据表明承包商存在重大违约行为,导致业务外包合同无法履行的,应及时终止合同,并指定相关部门按照法律程序向承包商索赔。

(七)验收

在业务外包合同执行完成后需要验收的,企业应当组织相关部门 或人员对完成的业务外包合同进行验收。

主要风险:验收方式与外包成果交付方式不匹配,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使验收工作流于形式,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

①根据业务外包成果交付方式,可以在整个外包过程中分阶段验收。同时根据业务外包合同的约定,结合在日常绩效评价基础上对外包业务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基本评价,确定验收标准。

②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如人事、财务、安全质量等相关人员,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对承包商提供的服务进行全面审查和测试,确保服务符合需求,并出具验收报告。验收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立即报告,查明原因,视问题的严重性与承包商协商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

③根据验收结果对业务外包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做出总体评价,据此对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

离岸服务外包风险及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离岸服务外包;风险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离岸服务外包在国际分工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据IDC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中的IT服务和业务流程服务支出合计约为10187亿美元,这在全球经济形势较乏力的情况下是非常可观的。

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离岸服务外包的活动中来并从中获得巨大经济利益,但同时,由于离岸服务外包的风险,一部分参与者者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分析和研究离岸服务外包的风险,不仅对发包方有利,而且能促使接包方改善外包条件,降低风险,从而提高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竞争力。因此,对于离岸服务外包风险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离岸外包风险

按照风险产生的来源,可将离岸服务外包的风险分为三类:外部风险、契约风险和经营风险。

(一)外部风险。外部风险是指参与离岸服务外包主体之外的风险来源,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

1.自然环境。离岸服务外包所依赖的基础条件是信息通信,尤其是网络通信。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可以表现为对设施的影响和对人的影响。对设施的影响包括台风、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可以对通信设施造成直接破坏,从而造成电力和通讯的中断。另一种则是直接对人的影响,特别是大规模的疫情爆发,这将会导致接包地的工人暂停工作,而发包方的管理人员也会因为疫情而无法入境。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包括一国的经济状况、经济体制、经济政策以及市场环境。其中,经济状况、经济政策以及市场环境对于服务外包影响重大。经济政策中,国家对于某产业的支持力度极大地影响着服务外包,一些国家的学者认为,服务外包会造成本国就业机会的丧失,因而国家制定了抵制离岸服务外包的经济政策。市场环境包括市场竞争、行业规则、规范法规等内容。

3.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包括国家政治格局的调整、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国际冲突以及国家政策调整。一般而言,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的国家和地区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发生政变、战争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国家的政策法规可能会对离岸服务外包造成巨大影响。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互联网通讯有严格的限制,使得跨地区的互联网自由通讯无法实现,这将极大地影响发包方与接包方的沟通。

(二)契约风险。离岸服务外包是一种跨国的委托与代理关系,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等,发包方往往存在有限理性,接包方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机会主义,从而使缔结的服务外包契约存在着风险。离岸服务外包中一旦发生契约风险,维权过程会非常困难,因此契约风险在离岸服务外包中影响巨大。契约风险贯穿了整个服务外包过程,即缔结契约之前的逆向选择风险,缔结契约过程中的不完全风险以及缔约之后的道德风险。

1.逆向选择风险。第一种风险来自于发包方的有限理性,即发包方既不能掌握完整的市场信息,也不能在掌握信息之后做出最优决策。市场信息的不完整,以及离岸服务外包地域巨大的特殊性,都使得发包方难以掌握真实的市场信息,只能从有限的既有信息中进行筛选。即使在筛选之后,发包方往往也难以根据自身需求和接包方的资料进行评估,从而做出的决策只能是主观上满意而非客观上最优。

第二种风险来自于外包业务的特殊性。例如一些企业不具有核心技术,或该环节也非企业核心项目,企业便会选择将这些项目进行外包。由于研发项目具有其特殊性,即产出结果的不确定性,双方都很难在契约中写明最后所能得到的结果。一旦产出结果不尽如人意,发包方也很难以此为理由挽回损失。

第三种风险来自于接方包的信息外溢。当接包方和发包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等时,就可能产生逆向选择的问题。由于接方包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他们可能会夸大自己的承接能力或是鼓吹信誉度等。发包方最终只能依靠价格进行决策,很可能因此选择了低价低质的企业,而那些有着更强承接能力的企业却因为价格劣势被排斥出市场。

2.契约不完全。在缔结契约时,契约双方都试图通过契约来约束对方行为,但是契约的局限性在于,其无法包含所有可能的状况,尤其是在离岸服务外包活动中,由于国别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更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出现,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契约中的空白将成为契约双方纠纷的重点。如果采取非常细致的手段签订契约,则可能发生契约成本过高的情况。

3.道德风险。在履行契约的时候,由于发包方无法时刻监测接包方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即使出现问题,发包方也很难及时得到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这就助长了一部分接包企业的机会主义。由于缺乏监管,接包方可能虚报工作绩效、降低服务质量以及泄露商业秘密等,由此对发包方带来利益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发包方无法了解接包方具体的服务过程,因而无法对服务外包进行监管,从而导致服务外包失控。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服务外包双方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策略失误、外部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营甚至破产,从而导致无法履约的风险。这一风险对接包方和发包方来说都可能造成巨大损失,接包方一旦无法正常运作或破产,其承担的服务外包活动即会中止,并且由于跨国经营带来的监管乏力,对发包方造成的损失很可能难以得到弥补。

三、控制离岸外包风险的对策

(一)慎重选择外部环境。针对外部环境所带来的风险,外包企业可以通过慎重选择加以规避。通常建议在寻找有资质的接包方时,应当以离岸外包服务发展较成熟、政治环境稳定、经济条件完善的地区为主要目标,此外,还应根据自身外包业务内容,评估自然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加以抉择。

(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由于信息的不对等是造成离岸服务外包活动纠纷的重要原因,所以外包企业在参与外包活动时应当尽可能地搜集相关信息。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如地区行业协会或国际行业协会等,作为会员的企业可以分享和使用外包过程中的信息,建立“黑名单”及“白名单”,以作为选择企业的参考内容。

(三)标准化外包流程。通过建立外包流程的国际标准,能够减少在缔结契约时的成本和弥补空白,更能够在发生业务纠纷的时候,公平地裁定责任。建立标准化外包流程,一方面要针对契约内容进行标准化,另一方面要根据外包业务内容进行标准化,这需要离岸外包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四)加强外包管理。发包方将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之后,要采取有效的监管和控制措施,以防出现“放养”的状态,从而造成外包失控和道德风险的产生。在发现企业有经营风险的时候,应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欢进,黄玉杰,杨柳婧.服务外包契约风险的成因及其治理机制[J].湖湘论坛,2013年3期,91-97页.

[2]黄玉杰,王文卓,张国梅.服务外包风险的控制机制研究[J].企业活力,2009年9期,22-25页.

[3]朱四明,朱晓明.服务外包风险动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理论与实践,2011年5期,87-88页.

[4]郑了.国际服务外包承接风险与防范的宏观化研究[J].国际商贸,2014年11月,117页-118页.

企业信息系统外包的风险 篇4

企业信息系统外包, 是指企业借助外部力量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方式。具体说, 就是企业在规定的服务水平基础上, 将全部或部分支持生产经营的信息系统作业, 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性公司, 由其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稳定的管理, 并为企业提供需要的信息技术服务的行为。企业通过外包, 可整合利用外部的信息技术资源,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控制经营风险、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每个经济主体都掌握着充分的信息, 处在信息对称的地位;每个经济主体都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提供同质化的产品, 都不具有垄断竞争的能力。因此, 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上, 想要长久维持企业竞争优势是不可能的, 因为信息很快会被其他企业获得, 最后平均利润为零。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 都或多或少具有某些竞争力。但是, 竞争相对充分的市场可看做完全竞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存在的都是那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而竞争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延伸性且不为其他企业所模仿的, 因此核心竞争力不可以外包, 企业的主业也不可以外包。企业信息系统外包的不仅是企业不擅长经营的, 而且是没有成本优势的业务。根据企业信息外包中的用户和供给商, 信息外包关系可分为几种模式:

1.一个客户一个供给商的单一外包关系

这种模式是指一个客户只与一个供应商打交道, 该供应商为客户提供从简单的工资支付等会计核算到复杂的企业资源计划的全菜单服务。提供这类服务的供应商大多拥有市场优势和专业知识优势, 小企业难以与其竞争。典型的这类企业有IBM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安德森咨询公司、EDS (电子数据系统公司) 等。

2.一个客户多个供应商的多供应商关系

这种模式是指一个客户将信息系统外包给多个信息服务商, 各服务商专注于自身擅长的领域提供信息服务。一个客户多个供应商有利于该客户形成竞争优势。当一个供货商供货不足时, 客户可选择其他供货商给予供货, 而供应商则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3.多个客户一个供应商的协包关系

这种模式是指当多家企业有同样的信息服务需求的时候, 为了增强讨价还价的能力、共担风险、通过买方的规模经济以降低成本, 几家企业就会形成购买者联盟, 共享各自的资源, 在信息服务上进行谈判。与一个客户多个供应商相反, 供应商拥有规模优势, 可以阻止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

4.多个客户多个供应商的复合外包关系

这种模式是指多个用户向多个供应商外包信息系统, 各供应商进行合同谈判, 处于平等的地位。供应商划分不同层面的需求, 然后各供应商负责一部分。例如, 安德森公司联合GE (通用电气公司) 为全美七大保险公司提供信息服务, GE负责基础设施服务和信息系统维护, 安德森公司负责信息技术和应用服务。

企业信息系统外包风险的种类

1.技术风险

主要是指外包供应商的系统出现故障、不能使用新技术、不能对其系统进行有效维护、过度依赖供应商的风险。过度依赖供应商会使用户企业不能了解供应商的技术架构和实现细节, 导致在信息系统维护方面处于被动地位。

2.业务风险

主要是指业务需求与信息系统不一致导致的信息系统重新设置而增加预算成本的风险;供应商缺乏安全意识, 泄露企业机密信息的风险;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不配套导致的信息系统重新开发、延长工期而增加项目预算的风险。

3.管理风险

主要是指选择供应商的风险、监督管理风险、合同风险、增加成本的风险。供应商的好坏取决于它的人力资源、业务知识、技术储备、信用度、经营能力等。错误选择供应商会使企业项目预算增加、成本增加。在信息外包的情况下, 用户企业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 防止其发生道德风险。

4.合约风险

信息系统外包最常见最重要的就是合约风险。合约风险主要是发生在签订合约以后、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供应商的隐藏行为。不同的风险因素, 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见下表) 。

显然, 由于信息系统外包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 因此会出现不同的风险。归纳为两条主线:一条是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条是因信息技术落后所导致的技术风险。这些都可能成为企业长期发展中的障碍, 企业要特别关注。

企业信息系统外包合约风险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1) 信息不对称导致产生代理人的隐藏行为的代理问题。在委托-代理关系中普遍存在着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在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后, 因委托人无法辨别代理人的努力程度, 使得代理人不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 给委托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在信息外包中, 客户十分关注硬软件成本的降低, 可是在固定价格合约中, 供应商享有全部节约成本的好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 需要建立激励机制, 以使代理人在获得利益的同时, 按照委托人的期望行事。在信息外包中, 可在合约设计时建立成本节约分享机制, 使得供应商和客户都可享受降低成本的好处。具体做法是, 先对供应商节约的成本进行投资, 然后再分摊。

(2) 逆向选择导致市场失灵。由于客户无法或者需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充分了解供应商, 因此可能产生逆向选择———选择不能胜任本企业信息外包的供应商。例如, 供应商对自己的某款应用软件的技术和成本了如指掌, 而客户则希望供应商展现其竞争优势, 然后进行评估, 这就可能使供应商虚夸成本。而客户按照同类项目、统一定价, 使得成本较高的供应商退出市场, 成本较低的供应商充斥市场。解决这个问题, 可采取公开的市场拍卖的方式进行招标, 以使供应商不得不公开其成本结构, 企业可在竞争价格上享受低成本信息服务。

(3) 人的有限理性导致不完全合约。客户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 会尽可能地将有利于各自的条款写进合同, 人的这种认知的有限性使得管理者无法预知一切的可能性。就算可以预测, 也无法明确规定应履行的义务, 不可能对双方的行为进行完全的监督, 即行为的不可观察性。环境的变化也使得预测双方的行为更加困难, 因此不可能设计一个能规定对方所有可能行为的完全合约, 现实中的合约都是次优合约。

(4) 关系专用性投资和在谈判机会主义。在信息外包中, 供应商有时为了满足客户对技术、设备的要求, 会建立专门用于该项投资的资产, 而因该资产在其他方面的用途具有局限性, 只有必须放弃一种生产类型或在新交易中增加一定的成本, 才能使关系专用性资产用于其他交易。而对客户来说, 除了该供应商可以为其提供该种服务外, 不再有类似企业可以提供同一种服务, 结果使得双方相互依赖。例如, 从IBM与国际系统公司的外包关系看, 国际系统公司为IBM建立了专门的集成电路, 而由集成电路发展出来的专业技术很难用于它的其他产品生产, 结果该专项技术就形成了关系专用性投资, 造成了国际系统公司在关系专用性投资方面对IBM的严重依赖。同样, IBM也对国际系统公司严重依赖, 因为其他供应商在集成电路方面都不能提供同一种服务。信息外包关系中的这种相互依赖, 可能会使其中较为强势的一方利用对方的战略脆弱性, 违背合约条款进行重新谈判、重新定价, 而占用该过程中产生的可占用准租。占有讨价还价优势的一方大多数情况下是供应商。因为在信息外包中, 供应商为了服务于一个特定的客户, 会根据其信息服务需求进行一次性投资, 而客户选择供应商的不方便性, 会使供应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不断要求以延长合同期限、增加服务条款而得到补偿, 客户则被供应商“套牢”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是, 建立纵向一体化将外部风险内在化, 或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约。

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及应对策略 篇5

一、企业管理中的外包模式的由来:

资源外包这种管理模式首先是在实践领域兴起的。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柯达公司。1989年柯达将自己的信息部门委托给了IBM等两家公司。当时柯达面临着计算机设备投资的增加和从自动相机领域撤退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选择了外包。柯达与IBM的契约为10年,合同总额达10亿美元。柯达在实行业务外包的同时,将计算机设备出售给IBM,将信息部门的350名员工也转籍到IBM。此举将柯达信息部门的计算机关联投资减少了90%以上,年运营成本也减少了20%。这一成功的尝试引发了业务外包的高潮。一时间,美国出现了大量的外包现象,企业、医院、学校甚至政府把整个项目交给专门从事某种业务的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外包影响到日本、欧洲,全球外包业

务急剧增加,外包成为一股潮流。

所谓“外包”,即组织把某个项目或者工作内容交给专门从事这种工作的公司。通过外包那些企业自身缺少能力或能力不强的部分,企业可以专注于能创造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优

势的业务,而将其他业务委托给比自己更具成本优势和专有知识的企业。

二、HR外包的产生、界定及发展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组织对人力资源的获取、维护、激励、运用与发展的全部管理过程与活动。早期的HRM主要集中于人员的招聘、选拔、分派、工资发放、档案保管等事务性活动。随着外部环境的变迁和企业竞争的加剧,绩效评估、激励制度的设计与管理、员工发展、企业文化的营造等战略性活动逐渐纳入到HRM的体系中。HRM由一种维持与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具有战略意义的职能。同时,随着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出台与完善,HRM的事务性工作越来越繁杂,HR人员的大部分时间用于事务性工作的处理中。一般来说,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员工有60%的时间用于管理(即我们这里说的事务性工作),30%的时间用于咨询,仅有10%的时间用于战略思考。我们也经常听到来自人力资源经理的一个说法:“我只能在五点之后才能处理核心业务,在五点之前我都被行政性事务给湮没了”,得HRM在支持企业战略决策中的作用大大下降。HRM职能重心的转移与事务性工作不断繁杂使得HR外包成为可

能。

所谓HR外包,是指企业根据需要将某一项或几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外包出去,交由其他企业或组织进行管理,以专注于HR的核心战略性活动,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国际数据公司(IDC)的资料表明,2000年美国在人力资源服务方面的花费超过了227亿美元,其中,HR是该领域中增长最快的部分,2000年美国HR外包达到25亿美元。而国际数据公司对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市场的最新预测表明,人力资源服务方面的收入到2006年将达到560亿美元,且HR外包将继续是人力资源服务消费中增长最快的领域。HR

外包受到越来越多的公司管理层和人力资源主管们的青睐。

三、HR外包的优势分析:

HR外包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公司管理层和人力资源主管们的青睐是由于其至少有以

下四方面的优势。

(1)大幅度地削减了企业的业务成本。对于企业来讲,从专业咨询公司那里获取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和高质量的服务,远比企业自身拥有庞大繁杂的人事管理队伍更能节约成本。1997年,Mckinsey公司调查研究表明,球财富500强企业通过人事外包而使其劳工成本削减了25%—30%。

(2)HR外包也减少了HR经理人员花费的时间,使其有可能更集中力量于核心业务;国外HR人员与员工的比例通常是1比100,而在国内这个比例却在1比30左右。因为国外

企业已纷纷将部分HR工作进行外包管理,从而使得HRM摆脱了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企业将

注意力集中在核心工作上。

(3)专业咨询公司和HR外包服务商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一

点对于管理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小企业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4)企业希望能通过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给员工提供更满意的服务。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把员工当成企业的内部顾客来对待,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与忠诚感。

四、HR外包的风险分析

尽管HR外包可以给企业带来诸多利益,但是实践中也不乏失败的案例,这说明企业在实施HR外包的过程中也存在风险。

(1)外包服务商选择方面的风险。选择HR外包服务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提升核心竞争优势,企业的生产流程都相对严谨,它要求外部资源能面向企业实现共享和优化,并且要保证信息的真实传递。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无法真正了解外包商的经营业绩、社会声誉、发展状况、成本结构等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以致外包前未能筛选合适的外包商,造成逆选择的结果。外包后,外包商也可能发生未尽力执行受托工作的道德

危险。

(2)文化差异的风险。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HR外包一定程度上更是企业与外包商之间的一种合作行为,合作过程中必然产生文化的交叉与碰撞。若外包商在提供服务时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文化,则会造成服务质量与效率的下降,引起发包方企业员工的不满。此外,目前在我国虽然有较多外资HR外包商,但是由

于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他们常常“水土不服”。

(3)来自企业经营安全方面的风险。外包时企业与外包商在合作过程中有关企业的信息透露是必然的,例如,在培训过程中,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如企业文化建设、团队建设、产品技术创新、企业的经营理念、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根据调查得出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等一系列与保密和特色有关的内容,一旦泄漏将给企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另外,在我国,目前尚无完善的法律法规去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行业的运作,如果出现外包商因经营不善而倒闭,那么企业的合法权益将得不到保护。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和随时都有可能发

生的问题都给企业增加了经营安全上的风险。

(4)来自员工方面的风险。外包对于企业及员工而言确实是一种变革,原先的管理流程、职责分配、汇报关系及个人的职业发展定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自然他们产生各种顾虑和猜疑也是在所难免的,然而这些猜疑和顾虑的存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从而加剧企业内部人员的流动,导致新一轮矛盾的加剧和内部冲突,不利于企业各部门开展业务,使得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效率下降。另外,还应该注意内部员工和外部人才的平衡问题。由于外包是利用外部人才来承担企业的内部职能,在外包的同时,若忽

视了内部员工的作用,则会挫伤他们的工作热情,这样的后果将十分可怕。

五、HR外包的风险规避策略

(1)选择合适的HR外包商。A、要考虑外包商给出的价格,因HR外包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节约成本,只有当R/C<1 时才应进行外包。(R、C分别代表企业不外包时所获得的收益和付出的成本)。B、为消除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选择,企业应确立对外包商的合理选择流程。首先企业应当识别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与同行业企业相比处于劣势的业务,其次对这些业务是否适合外包进行评价。外包商的选择可以从信誉、成本、实力、行业知名度及与企业文化的兼容性等方面进行考虑,根据企业外包业务及企业实际情况的不同,企业选择外包商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应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不同业务的各指标设定不同的权重,为圈定的可选外包商综合评分,最后与评分高的外包企业签订外包合同。C、为降低道德危险,企业可以在契约中提供适当诱因,给予外包商一定激励措施,同时在外包后加强监

督,抑制代理厂商的机会主义行为。D、仅靠能提供低成本优质服务的服务商的信誉无法有效地降低外包的风险,企业必须用具有法律效力的外包合同来约束服务商的行为。外包合同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也是维护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可靠凭证,它是外包成功的必要条件。E、企业亦需拟订退出机制与备援方案,以备在HR外包商的服务无法改善时,转换代理厂商或

收回自行处理。

(2)在文化差异上,企业应与外包商密切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弹性处理人力资源业务。同时,在选择外包商时应注意对其文化的考察。

(3)为抵御来自企业经营安全方面的风险,企业应认真确定HR外包的具体项目。借鉴美国马里兰州大学学者David Le Park 和 Scolt Snell创立的人力资本雇佣模型理论,HRM各项活动可按照战略性价值高低和独特性的强弱进行划分,战略性价值越高越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和能力,独特性越强越需要较高水平的人际关系技巧。独特性强往往是指具有很强的企业个性特征,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活动,这种业务不易于普遍推广,对外包服务提供商不易达到规模经济,企业如果将其外包,必然引起成本的上升。独特性弱的活动,意味着完成这些活动不需要高水平的人际关系技巧,多数是一些事务性的、可以程序化的活动;战略价值高,意味着对企业推行竞争战略的能力有直接影响,这一类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虽然关系到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或数据库升级逐渐标准

化因此适合外包。

(4)HR外包是对企业原来HR流程的一次变革,面对变革,不同的HR员工反应不一,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在HR团队中,一些人习惯于事务性工作的处理,他们通常是HR外包的阻力,因为外包将可能使他们失去工作或损失相关利益。而另外一些人更偏好于HR战略性工作的思考与执行,但他们却常常被一些事务性工作缠身,这些人通常是HR外包的推动者。对于前者,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其他部门为他们寻找事务性工作予以安置的同时,为其规划一个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为其留意更适合他们的机会。对于后者,企业在HR外包后,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回归HR的核心战略性活动,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借鉴。

六、HR外包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企业HR外包的项目应做动态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经验曲线会越来越陡峭,越来越多的成本低质量高的HR工作可以从市场中获得。因此企业应根据HR及公司总体

战略对外包项目做动态调整。

(2)加强员工对HR外包的认识与理解。HR外包是一种变革,但有很多公司、很多人不太喜欢改变。即便现在的一些流程、一些管理出现问题,但他们如果觉得这些问题是可以接受、可以容忍的话,他们就很可能不会采取主动的姿态去改变一些

东西。特别是员工对HR外包有极强的抵制情绪时,外包效率将极大下降。

(3)对于同一项HR工作,在一个企业外包成功的复制到另外一个企业不一定适用。故企业在选择外包项目时,除了参考外包决策矩阵的原则外,还应综合考虑企业战略、员工特

点、企业文化等多种因素。

(4)HR外包并不是将工作负担移转给服务商,而是连结服务商的工作能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HR外包之后,企业还需要很多日常的管理工作,也需要适时监控外包服务

企业业务外包的风险博弈分析 篇6

一、企业与承包商的博弈类型分析

企业与承包商的合作,其目的是双方都是为了通过合作使自身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因此双方在利益分配上必然带来博弈的问题,也就必然会出现一些博弈行为及博弈现象。基于这一观点,就上述提及的风险展开讨论。

企业与承包商的协作实际上就是博弈,协作均衡、稳定与博弈均衡存在着天然联系。就行为主体方面而言,参与人是企业与承包商或合作商,即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决策主体;决策变量就是主体选择行为的概率选择变量,对企业而言,是选择外包还是合作的概率选择变量,对承包商及合作商而言,是选择与外包企业积极合作以圆满完成任务还是未完全付诸努力致使不能按时按质地完成任务的概率选择变量;战略是企业选择行动的规则,即企业应该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行动;信息是企业在竞争中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其他企业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支付函数就是企业协作中获得的效用水平,是每个企业真正关心的东西;结构是企业与承包商感兴趣的要素的集合;均衡与稳定是企业与承包商的最优战略或行动的组合,本质上是双方在合同协议条款中所反映的状态。

从双方合作的过程来看,企业不愿在签订合作合同、协议后,再陷于由于承包商未能履行协议,而加以反击。因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承包商未能履行协议必有其自圆其说的原因,在这种清况下,即使企业打官司,对承包商加以制裁,也势必造成时间、成本上的浪费,这必将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对企业自身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承包商也会出于企业的报复而蒙受一定的损失。因此,双方势必在合作谈判的初期进行周密、详细的谈判,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这从博弈分类上符合“静态博弈”的条件。关于承包商的特征,成本、效益平衡点,及真正的企业实力等方面的信息,企业不可能掌握的非常充分,从而获得准确的知识。因此可以认为双方的合作属于“不完全信息博弈”。

1.问题描述。不失一般性,本文假设企业在就某一业务进行外包的可行性分析,并假设企业若不外包该业务也要选择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其中,若企业选择外包且在外包过程中承包商积极合作并圆满完成了任务,则企业将获利m(万元),承包商也将获利n(万元);如若承包商由于其它原因未能圆满完成任务,那么企业的收益为x(万元),而承包商的收益为y(万元),这是企业选择外包将出现的局面。反之,如企业放弃该业务外包而改为合作生产,那么此时若得到合作企业积极协作,企业仍可获利a(万元),合作企业也可获利b(万元);而若合作企业同样由于其它原因未能圆满完成任务,则企业会因此收益c(万元),合作企业也将因此收益d(万元)。因此,相应的盈亏矩阵表如下:

2.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从上述问题描述可知,企业对承包方的预期收益是不确定的,承包方是否积极合作取决于其承包业务所获利润的高低以及承包方的信誉程度。企业作为一个理性行为个体,无疑会追求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因此,假设企业以θ的概率选择外包,以1-θ概率不选择外包而选择合作;承包方以λ的概率选择积极合作并圆满完成外包任务,以1-λ的概率选择未能圆满完成任务,这样企业期望收益函数为:

1(θ,λ)=θ〔λm+(1-λ)x〕+(1-θ)〔λa+(1-λ)c〕

其中,企业采取外包将获得的收益函数为:Eθ(θ,λ)=λm+(1-λ)x

企业采取合作将获得的收益函数为:E1-θ(θ,λ)=λa+(1-λ)c

企业要采取业务外包而非合作,则将有如下关系:Eθ(θ,λ)≥E1-θ(θ,λ)

令Eθ(θ,λ)=E1-θ(θ,λ)

则有:λm+(1-λ)X=λa+(1-λ)c

c-x

得出:λ*=———————

(m-a)+(c-x)

同理,承包方期望收益函数为:

整理得E2(θ,λ)=λ〔θn+(1-θ)b〕+(1-λ)〔θy+(1-θ)d〕

其中,承包方积极合作并能圆满完成任务而获得的收益函数为:

Eλ(θ,λ)=θn+(1-θ)b

承包方因其它原因未能按时按质完成任务而获得的收益函数为:

1-λ(θ,λ)=θy+(1-θ)d

承包商若要采取积极协作争取圆满完成任务,则将有如下关系:

有Eλ(θ,λ)≥E1-λ(θ,λ)

令Eλ(θ,λ)=E1-λ(θ,λ)

则有:θn+(1-θ)b=θy+(1-θ)d

d-b

得出:θ*=———————

(n-y)+(d-b)

则企业对承包商(或合作商)业务外包不完全信息的Nash均衡点为:

d-bc-x

(θ*,λ*)=————————,————————

(n-y)+(d-b)(m-a)+(c-x)

上式表明企业业务外包、承包商(或合作商)之间的博弈采取混合战略,同时企业是否外包业务的意愿程度取决于θ*的增大。可以看到,当θ*→1时,有n-y→0,表明企业是否选择外包取决于承包商在企业外包过程中采取积极合作和未积极合作两种情况下所获得的收益是否接近,因此,当y→n时,企业将选择业务外包。同理,承包商选择积极合作并力争圆满完成任务的意愿程度取决于λ*的增大,可以看到,当λ*→1时,有m-a→0,表明承包商是否积极合作并能圆满完成任务取决于企业在该条件下,外包和合作所取得的收益是否接近,因此,当a→m时,承包商将积极合作并力争圆满完成任务。

命题延伸:企业引入激励机制,会增加外包成功的可能性,并促使其在合作过程中积极合作,有利于企业的业务外包取得成功。

这是因为,假设企业为了激励承包商(或合作商)承包外包业务,并在承包过程中与该企业积极合作,如果承包商圆满地完成了所承担的业务,从而使企业在业务外包上取得了成功,那么企业承诺给承包商w(万元)的奖励,以激励承包商重信誉、守合同。这样按上面的博弈模型的描述,此时企业的期望收益函数为:

1(θ,λ)=θ〔λ(m-w)+(1-λ)x〕+(1-θ)〔λa+(1-λ)c〕

其中,企业采取外包将获得的收益函数为:Eθ(θ,λ)=λ(m-w)+(1-λ)x

企业采取合作将获得的收益函数为:E1-0(θ,λ)=λa+(1-λ)c

令Eθ(θ,λ)=E(θ,λ),

c-x

得出:λ=————————

(m-a-w)+(c-x)

显然;上式由于w>0,则λ>λ*,说明企业对承包商引入奖励激励机制时,承包商积极合作并圆满完成任务的概率大于自然类型的选择,会努力配合该企业从而促成了外包的成功,进而减小了外包的风险。

二、结论与建议

企业业务外包是节约成本,增加利润的有效经营方式。在与承包商的合作关系中,承包商努力合作的程度当然取决于其自身的意愿,但这种意愿的高低与企业自身的收益紧密相连。企业应使承包商看到:企业在外包和合作两种方案中所获的收益相差并不很多,而不会出现当企业从外包中的收益远大于通过合作的收益时,而承包商的收益并无太大变化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发生。这样,承包商才会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与企业合作,近而完成企业交给的任务。相反,如果企业总是试图尽量压低承包方的利益,一味只顾自身利益最大化,或在与承包商的谈判中过于追求通过外包获得的收益而忽视通过合作获得的收益,并同时还期望得到承包商积极合作,那只是一厢情愿,其面临的风险是:势必会陷入承包方不真正合作,以至不能按时按质地完成任务的困境,从而达不到业务外包的真正目的。

此外,在与承包商的合作中,适当引入奖励激励机制。虽然会使自身损失一小部分利润,但却可以规避承包商不合作的风险,进而使外包得以顺利实施,以达到企业业务外包的真正目的。

企业财务外包风险问题探析 篇7

一、企业财务外包风险类型

(一)国家政策法律风险

任何一个企业的财务外包活动都是在一国的法律制度框架之内开展,因此企业的财务外包决策以及财务外包活动的开展会受到国内政策的调整和法律制度的影响。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去引导和规制财务外包活动开展,因此企业往往所理解的财务外包服务质量水平和财务外包服务商所提供的实际财务外包服务之间存有较大的出入,无先例可参照解决财务外包中出现的问题,导致财务外包的风险加大。

(二)经济社会风险

国际经济社会环境和国内经济社会环境是经济社会环境的两个主要的内容。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国际金融秩序的变化和产业链的调整等都会对财务外包带来一定的风险。而财务外包服务也当然地会受到国内的行业标准、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革的影响。

(三)外包市场风险

现阶段我国的财务外包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缺乏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对服务水平、方式以及价格进行评定,没有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再加上有的外包服务商信誉较低,很容易发生外包服务商泄露商业秘密的情况。

(四)企业自身风险

众所周知,企业的财务信息对于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企业在财务的外包过程中失去企业自身的独立性,而过份地依赖于外包服务商,则会增加企业风险。很多企业的综合实力比较薄弱,起点低,一般而言,这些企业也不具备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因而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如果这些企业将其财务管理的部分业务外包给财务外包服务商,虽然一方面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专业化程度提高,但另一方面不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五)服务商风险

由于财务外包业务主要是由财务外包服务商来承担,其财务外包的服务质量、水平以及信誉会决定整个财务外包的发展,因此财务外包服务商会给财务外包带来风险。现阶段,财务外包的从业人员以及财务外包的代理机构通常没有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没有先进的管理运营模式,从业人员没有相应的资质,因此严重影响了其提供的财务外包服务的质量,给选择财务外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六)信息不对称风险

财务外包服务商对于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是基于企业所收集和提供的原始的财务数据以及信息的基础之上,因此导致服务商和企业之间信息存在不对称的情形,则可能致使企业无法确定服务商外包业务中的成本等问题。现阶段,一般是根据工作时间以及业务量来计算外包费的,而企业不享有监督服务商的权利,所以使得外包服务费很难具体确定。

(七)服务商道德水平风险

财务信息中包含了企业大量的商业秘密,因此财务外包中保密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选择财务外包所要面临的风险之一。一般仅有企业内部或者高管才可能知道的财务信息,但通过财务外包,则服务商也就掌握了企业财务信息,因此增加了企业财务信息以及商业秘密外泄的可能性。因此服务商的道德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道德水平低的服务商泄露的企业财务信息,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八)企业关联方风险

企业的关联方会在企业财务外包的过程中牵涉其中,此时企业的商业关系涉及到企业的关联方。正是由于企业关联方的介入,导致在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现阶段,应付账款托收承付业务已经开始在我国的财务外包市场上出现,承包方负责支付发包方未来要支付的账款。无论是发包方在第三方付款后才支付货款方,还是发包方预先支付第三方部分货款,两种情形都需要承包方必须自己垫付一定的资金,如果企业出现资金问题,则承包方需要承担巨大的债权债务风险,不利于双方的顺利合作。现阶段,我国并未制定完善的外包法律制度,因此很能对债权债务进行分离,如果让服务商只负责委托付款工作,则可能由于存在一个债权,两个实体的问题,而阻碍业务的实现。

二、企业财务外包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对企业财务外包的认识不足

现阶段,很多企业领导认为将企业的财务活动外包出去,会给企业的商业秘密带来泄露的风险。另外,财务外包这种财物管理模式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暂,且国外大型企业的财务外包开展的比较顺利,因此国内基本上形成了中小企业不适合财务外包的认识,总而阻碍了财务外包在中小企业应用和发展。因为受到企业财务信息蕴含企业商业秘密,是企业的重要机密观念的影响,使得企业领导在进行财务外包的时候过于谨小慎微,从而导致外包的机构不能对委托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又因为财务外包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外包机构与委托外包企业的领导层沟通不畅,导致财务外包的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二)对财务外包服务公司的了解程度不够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外包的过程中不能全面地了解提供财务外包的服务商,这是导致很多企业在企业财务外包的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开展财务外包的过程中需要对服务商进行充分的了解,主要掌握其服务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开发客户的能力、社会关系、流程改进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信息。其中财务外包服务商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是两个较为重要的因素。若缺乏对外包服务服务商的了解,则可能导致将财务外包给没有相应服务能力的财务机构。因此进行财务外包之前应该充分了解服务商的具体信息,选择专业技能好、服务能力强的外包公司,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够节省企业的成本。

(三)过分注重成本而忽视服务质量

降低和节省企业经营成本是企业选择财务外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通过外部的专业机构来承担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方面能够节省信息系统的购买以及维护费用,另一方面能够降低人力成本。在具体进行财务外包服务商的选择方面,不能仅服务价格这个角度作为唯一的参考标准,因为不同的服务商可能在提供同一内容的服务时,价格也存在着差异。当然,在价格较低的情形之下,可能使财务外包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四)财务外包活动灵活性不足

财务外包活动的缺乏灵活性主要体现在沟通障碍和时效性不强两个方面。部分企业领导对财务外包存在错误的认识,而导致其为了完全的降低企业的负担,将全部的财务工作都外包出去,自己企业的财务工作只负责对财务报表上的利润这一指标进行掌控。根据外包合同,财务外包专业机构仅仅负责完成财务外包合同上约定的事宜,而对相关的事项直接忽视。因此使得整个企业的财务工作缺乏连贯性,制约和阻碍了企业财务工作的整体性。

(五)财务外包活动存在粗放式外包管理的特点

很多企业采用财务外包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其企业的人力资本以及运营资本。成本节约的比率和外包的业务,以及财务外包服务商与效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然而不同的业务所得到的结果也存在差异。这说明在具体的外包实践中需要加强企业与财务外包服务商之间的联系,加强企业的外包管理工作。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控制外包,则其管理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应该根据外包的目标来制定外包政策,选择外包方式,确定外包的范围,加强对服务服务商的监督和控制,通过贯彻和落实外包的各个环节以及步骤,从而使外包的效益得到有效的发挥,促使外包效益的最大化。

(六)财务外包制度与法规有待完善

我国财务外包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暂,尚未构建完善的财务外包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首先,对于财务外包机构,我国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制。未建立相应的市场准入制度,从而导致财务外包机构质量良莠不齐;缺乏财务外包机构的运行管理制度,导致财务外包收费标准混乱;缺乏财务外包机构的退出机制,导致财务外包的服务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其次,未建立对财务外包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缺乏完善健全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未明确规定从业人员的具体的业务范围,也无相应的资格认定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认定。总而言之,不管是对财务外包机构还对财务外包的从业人员,都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其行为进行规制。

三、企业财务外包完善对策

(一)制定财务外包相关法律法规

现阶段,我国对外包尚缺乏系统全面的法律规制,仅有零散的条文涉及外包。至于在实践中如何处理外包问题则缺乏操作性强的解决措施。尤其是对于财务外包而言,其法律规定尚处于空白。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具体针对财务外包地相关指导政策,为企业财务外包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保证市场的公平有序性。

(二)综合考察财务外包服务商的选择

财务外包开展的成功需要以服务质量高的外包服务商作为前提保证。现阶段,对于我国企业而言,选择国内的外包服务商一般成本比较低,对我国法律法规比较熟悉,灵活性比较高,但是由于发展历史短暂,不具有丰富的经验。相对而言,国际上比较著名的服务服务商祺服务质量比较高,拥有丰富的服务经验和手段,但是其成本比较高。因此企业在选择财务外包的服务商时,要根据具体的外包需求,充分考察服务商服务质量、市场成熟度以及服务经验等方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服务商,从而保证外包的目标能够得以实现。

(三)加强财务人才培养,避免过度依赖

由于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高技能人才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应该充分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培养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企业的财务外包战略的实施需要以发达的网络通信技术作为前提条件,依靠网络通信技术将外包服务商与企业进行连接,能够促进信息的流通。一般而言,大型的外包服务具有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和设备,因此要提高企业的财务人员的信息技能,从而加强与外包商的对接工作。如果长期地进行财务外包,企业可能存有依赖性,导致对企业的财务和相关业务发展不利,影响企业的独立决策以及操作的能力。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外包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不要过度依靠外包服务商,要在外包服务商的帮助和支持下,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组织框架,发展和壮大企业本身。

(四)完善财务外包合同,构建信息安全堡垒

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通常掌握了企业大部分的商业秘密。企业经营策略、业务计划以及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是企业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必备要素,如果企业将财务外包出去,有可能导致商业秘密外泄,因此企业在选择财务外包的服务商时,应该将服务商的保密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考察因素,为企业的信息安全以及商业秘密构建一个安全堡垒,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

(五)提升对财务外包商的监管力度

在财务外包过程中,由于外包服务商与发包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容易滋生外包服务商的道德风险问题,可能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外泄。因此发包企业与外包服务商应在合同中订立保密条款,同时发包企业应建立一个专门的监督小组,对外包服务商的行为进行监督,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外包服务商进行协调和沟通,督促其改进,防止泄密等问题的出现。具体如下:首先,在外包合同中明确规定对外包服务商的保密义务,并通过监督小组对其进行检查和监督;其次,企业应树立并完善财务理念,构建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再次,在外包合同中应该就怎样避免外包服务商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明确约定。在审核服务商提供报告的过程中,应该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避免触犯法律的底线。

参考文献

物流外包风险的防范策略 篇8

(一)外包的含义

外包的英文术语是outsourcing,该术语是在Prahalad和Hamel(1990)所著的《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首次被提出的,意为到外部寻找企业所需的资源,即外部资源利用。

西方学者对外包的定义有很多种。Loh和Venkatraman(1992)认为:外包是指外部供应商从事与企业整体或部分生产设施相关的物质或人力资源活动。Quinn和Hilmer(1994)提出外包是将企业的技术和资源做最适当的有效配置,以产生最大的效益,具体做法是将企业的资源集中在企业的核心活动,将非策略性需求及不具有特殊能力的业务由外部提供。Lei和Hitt(1995)认为外包是“依赖于外部资源制造部件或从事其他增值活动”。Lever(1997)认为外包是以供应商的服务取代目前由公司内部执行事业活动的能力,以及通过对原先负责业务活动的人员重新安排岗位而削减原来的业务单位。Richard L Dunn(1999)把外包定义为:“特指把企业内部能完成的那些活动通过长期合约的形式交给外部组织”。

国内学者严勇、王康元(1999)指出“外包是把一些重要但非核心的业务职能交由公司外部的高级外包合作伙伴去做,把企业内部的知识和资源集中于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上,为顾客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满足”;徐姝(2003)认为“外包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仅保留其最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而把其他资源借助于外部的专业化资源予以整合,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其自身持续性发展的一种战略管理方法”。

虽然这些定义不尽相同,但其本质是一致的。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定义的基础上,笔者将外包定义为: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二)物流外包

将外包引入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了物流外包的概念。所谓物流外包,即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3PL)运作。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掀起的集中核心业务的管理热潮,物流外包日渐成为西方物流理论和实践的宠儿。据美国某机构对美国制造业500家大企业的调查,2002年,65%的企业将国内物流业务交给了外部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承担,如果加上国际物流业务的外包,则有77%的企业实施了物流外包。在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比例也高达76%。在日本,第三方物流在整个市场中的比重则达到了80%。然而,在中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3年的调查统计,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交由第三方物流承担的比重仅仅占22%。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们也开始了对此问题的探索,并逐步被社会认识、了解、认可和进一步采用。

二、物流外包的优势

(一)物流外包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

资源的有限性往往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利用物流外包策略,企业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如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使其不断提升,从而确保企业能够长期获得高额利润。

(二)物流外包有利于企业减少投资,降低成本

通过物流外包,制造企业可以降低在物流过程中所支付的成本,从而改善公司的盈利状况,把更多的资金投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上。

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化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节省费用,使企业能降低成本。

(三)物流外包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

物流供应商与客户之间通过建立战略伙伴或者联盟的关系。物流供应商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管理物流业务,通过全球信息网络使客户的供应链管理实现完全的控制,减少物流的复杂性;通过遍布全球的运送网络大大缩短了客户的交货期,帮助客户改进服务,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为客户定制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使其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物流外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作柔性

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于大量的非特长业务都由合作伙伴来完成。物流外包企业可以精简机构,金字塔状的总公司———子公司的组织结构,让位于更加灵活的对信息流有高度应变性的扁平式结构,从而解决由于规模膨胀而造成的组织反应迟钝、缺乏创新精神的问题。这种组织结构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具有生命力。

三、物流外包的风险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物流外包在给企业带来收益机会的同时,也蕴含着较高的风险。因此,企业在实施物流外包战略之前,需要对物流外包的潜在风险做详细的分析,制订应对策略,有效地控制物流外包的风险。

(一)物流外包商的选择风险

物流外包决策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包给谁的问题,即物流供应商的选择。在外包服务商的选择中,企业冒着很大的决策风险,它不仅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还可能导致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丧失,可谓“一招不慎,全盘皆输”。因此,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商是企业实施物流外包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企业若想取得物流外包的成功,必须有一套有效的决策机制来支持,要谨慎、有系统地实施外包。

1. 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物流外包商逆向选择的风险。

在物流外包过程中,由代理问题导致双方目标的不一致、信息不对称,每一个外包商都知道自己在承担外包业务上的真实水平,并都宣称自己是最好的,而企业却不可能从外包商处得知关于其真实水平的正确、完整的信息。这样,由于企业与外包商之间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导致市场失效,从而使企业有可能错误地选择了素质较差的外包商,使物流外包的优势不能得以发挥。

2. 少数量外包商的风险。

少数量外包商指的是市场中值得企业信赖的、有信誉的、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可供选择的外包商数量较少。这样,企业在外包商选择中有较大的局限性,在合约的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并且,在转换外包商时将面临较大的困难和较高的成本。最终,企业可能在整个外包合作和外包的再次决策中遭受对方机会主义的威胁。

(二)公司商业机密泄漏的风险

物流战略是一个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后,由于物流外包商承担着执行这一战略的职能,通常对企业的战略都会有很深的认识,从采购渠道的调整到市场策略,从经营现状到未来预期,从产品转型到客户服务策略,物流外包商都可能得到相关性的信息。使用物流外包策略,使企业核心战略被泄漏的风险增加。

另外,客户信息也有被泄漏的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客户信息对企业而言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如果客户资料被泄漏,带来的损失是难以计算的。由于物流外包商通常并不只是面对一个客户,当信息在更多的企业间共享时,企业的商业机密被泄漏的风险就会增大。

(三)过分信任依赖外包商的风险

如果企业对于选择的外包商比较满意,就可能对外包商的工作比较放心,导致对其过分信任,过分依赖。长期依赖某一个物流外包商对企业的资本投资、效率提高具有潜在的好处,但同时又会使物流外包商滋生自满情绪而让企业难以控制。外包商与企业毕竟不是一个盈利组织,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会借助这样的信任损害企业的利益。

(四)企业内部员工抵制的风险

企业物流外包,必然会影响到企业中一部分员工的自身利益,如物流外包后,一些员工可能被辞退,或者被换岗。如果对该部分人员处理不当,很可能对所有员工都产生影响,从而给企业造成较坏的影响。

(五)合同协议方面的风险

如果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则在本企业与接受外包业务的第三方物流外包商之间必须签定一系列的合同或协议。合同是最终确定双方合作关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这实际上也是企业与物流外包商之间形成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但由于现实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与物流外包商相比往往处于不利的位置,而有些企业又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在合同签订上,往往依照外包商提供的标准合同草率签定,从而导致在实际外包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不利于委托商的情况。

(六)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的风险

在采用物流外包的情况下,由于物流外包商介入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及服务等各个环节,成为企业的物流管理者,这使得企业自身对物流的控制力下降,在双方协调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则可能会出现物流失控的风险,从而使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降低。

综上所述,物流外包虽然具有成本节约等方面的优势,但同时隐藏着潜在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物流外包时必须谨慎,在考虑物流外包优势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其潜在的风险,以系统的、长期的观点来进行物流外包决策,并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来防范潜在的各种风险。

四、物流外包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识别企业的核心业务

外包本身并不是企业发展战略,它仅仅是实现企业战略的一种方式。企业应深入分析内部物流状况,并探讨物流是不是企业的核心业务;企业还应确定是否存在有能力和可供选择的物流外包商,这关系到企业是否实施外包。否则,实施物流外包不仅不能成功,反而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二)选择合适的物流外包商

一般说来,对物流外包商的选择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质量,主要指物流外包商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质量;第二是报价,主要指物流外包商为完成企业所要求的工作任务而提出的报酬;第三是能力,主要指物流外包商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或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等;第四是服务,主要指物流外包商是否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第五是资信;主要指物流外包商的资产规模、信誉程度和以往业绩等。为选出合适的物流外包商,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为减少外包商选择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风险,企业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甄别机制来区分高水平与低水平的外包商。例如,企业可要求外包商执行某些特定的任务步骤,如要求外包商设计标书,并就企业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答复等,以便于对外包商能力进行深入洞察。另外,企业也可运用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如,为外包商提供与其外包执行结果高度相关的报酬或进行长期合作等来鼓励高质量的外包商投标,而能力有限的外包商和服务质量达不到较高要求的外包商,将由于害怕投资得不到补偿而退出竞争。

(三)企业应建立对物流外包活动的动态监控机制

任何一个理性的盈利组织都会努力为自己争取足够多的利润,如果在没有监管或者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他们能够通过隐藏信息和行动来节省成本或者得到更多的报酬。几乎所有的外包商都会存在这种机会主义心理,尤其是当企业给予他们的报酬不能达到他们理想的水平时。因此,企业实施外包的过程中不能对外包商放任自流,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监督与激励。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包括建立对外包商的绩效评价机制与监督体系、积极鼓励外包商向企业反馈意见并迅速做出反应,以及主动让外包商知道其从改革中所能得到的收益,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四)在企业内部进行充分的沟通

企业物流外包可能会受到企业内部作业流程的制约,以及员工的抵制。因此,企业应主动与员工沟通,可以选择部分在团队中有影响力的员工参与到整个外包的规划当中,让他们了解公司物流外包的优势,并迅速传递有关信息。公司还应妥善处理好原物流部门人员的安置工作。

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如何在无缝衔接的基础上调整业务流程,进行职能变革;如何对外包的物流功能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控;企业文化是否鼓励创新与变革;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变革持何种态度等。

(五)由专业人士参与签订明细的合作协议,防范合同风险

企业为了防范合同风险,首先要慎重选择代表企业签定合同的专业人员,这些人员首先要具备专业的法律素质,具备一定合同签定经验和物流外包知识;其次要有良好的沟通和谈判能力,在与外包商协商交流过程中不至于处于劣势;最后这些人要对企业有一定的忠诚度,并能够将明确规定的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责任等最终落实到纸上。恰当的合作协议是物流外包实施的依据,因此合作双方必须制定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合作协议,并在合作过程中认真执行。协议中的工作范围是物流外包最重要的环节,应对其中的服务范围、作业时间、作业方式、服务费用等细节做出详细规定。此外,还应制定解决冲突的方案,并应明确终止合作时的有关条款,有效约束双方的合作,在合作中增进双方的信任。

摘要:物流外包既关系到整个物流市场的规模,也关系到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方向。为防范物流外包风险,应合理地配置资源,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物流外包,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夏春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兵,郭彩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杨英,霍国庆.企业信息技术资源外包及其风险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1,(3).

[4]王焰.企业物流外包的启示[J],中国商贸,2001,(2).

[5]冯巧根.论业务外包中的风险防范[J].中国流通经济,2002,(6).

物流外包风险管理分析 篇9

物流外包是指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精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于专业的物流公司运作。企业物流外包与否,取决于通过外包能否真正降低企业成本。外包是一种长期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可以在企业之间形成一种超企业界限的合作关系。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外包正迅速被企业所认可。

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选择第三方承担物流服务将成为一种普遍选择,其伴随而来的风险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进行有效的物流外包风险管理将直接影响企业领导的科学决策。

物流外包风险纷繁复杂,主要包括体制变化风险、业务失控风险、服务质量低而造成的风险、合同责任不明确而造成的风险、信用机制缺失而形成的风险等几个方面。

二、物流外包的风险分析

1. 体制变化风险。

许多寻求物流外包的公司,经常会遇到来自企业内部一些部门的抵制与反对,因为他们目前从事的工作很可能会被第三方物流所取代,物流外包意味着有不少员工将面临换岗、改变工作隶属关系、甚至被辞退解雇,这会引起企业内部的动荡与不安,对企业的领导人来说意味着风险巨大。对那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若不是形势所迫,一般不会选择通过物流外包的方式来改变现有的业务模式。

2. 业务失控风险。

很多企业都明白一个完善的供应链物流系统,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把这些物流功能的控制权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显然存在业务失控的风险。而且供应链流程的不少功能需要与客户直接打交道,企业担心如果失去内部物流能力,而过度依赖第三方物流公司,一旦第三方物流公司出问题,企业的经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3. 合同责任不明风险。

这是由具体外包细节以及工作范围划分不明确而造成的风险,工作范围的确定是物流外包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指物流服务要求明细,即对服务的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费用等做出明确的规定。物流服务商都明知其重要性,却没能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去完成合同所规定的全部内容。

4. 资格审查不严,评标体系不完善而造成的风险。

在招投标的过程中,选择了服务质量低且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这些公司,往往抓住多数企业在处理外包时,不以服务为导向,把短期利润看得很重的心理诉求,为了得到更多的客户以扩大规模,获取更多收入,在履行完毕一个合同前就经常签订或转移到另外一个项目上,一旦获得了客户,完成合同、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与动力就荡然无存。甚至有的供应商为了赢得业务,在没有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前,根据客户的要求即匆忙提供服务。有一些比较紧急的业务,如相关的运输业务,第三方物流公司商务人员向客户口头承诺后,并未签订书面协议即转交操作人员,这些操作无章可循,无法对其进行监控,导致业务操作失控,服务质量并非客户所预期,业务合作难以为继。

5. 信用道德缺失而形成的风险。

第三方物流委托合同完全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的,是一种委托与被委托、代理与被代理的关系。运输费率的协商、所有权的转移、货款及佣金的结算往往涉及多方面的主体参与,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作基础,仅凭第三方交单结算甚至由第三方代为收款,所造成的信用道德缺失风险,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2008年年终岁末在青岛地区,发生一起为客户提供服装配送代为接收货款的物流公司卷款20余万元潜逃案例,让一些服装经营业户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6. 物流服务标准不完善而造成风险。

在国内第三方物流市场没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反映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力的数据相对很少。生产企业所能参照实行余地十分有限,一旦出现违约纠纷,将给人力、财力造成巨大的浪费。

三、风险的防范与对策

国内的物流外包举步维艰,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物流外包受到了严峻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任何企业很难独善其身,制定相应的对策,正确地防范物流与化解外包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1. 正确理解物流外包的实质,把握现代物流的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企业物流外包尽管将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经营,但自主权仍在企业一方,并不存在物流控制权完全失控的问题。在确定实施物流外包时,可以考虑将自己的薄弱环节交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而将拥有丰富经验的环节仍留给自己,保持原有的核心能力。

2. 物流外包项目对外招标投标时,严格审查物流供应商的资信、业绩、规模、物流网络及持续经营的能力。第三方物流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强有力的核心能力与规模经济效益,能够提供最大的客户价值。在物流市场上的最终赢家,是那些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年复一年地进行持续改善和为客户增加价值的公司。拥有规模经济效益与完善的物流网络,可以给物流公司提供一个获利的战略平台,在此之上具备开发或者收购相关的物流服务能力,就能够提供价格低廉的物流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物流企业持续的经营能力。而那些规模较小或者利润微薄的公司,将被价格战摧垮,或者被其他公司兼并。

3. 建立与第三方物流公司良好合作伙伴关系。首先要做到利益共享,从而在企业间形成良好合作的基础。在寻找合作伙伴时,首先要了解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是否拥有可以满足外包项目所需要的组织架构,其次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签定必要的法律文件,讨论全部服务项目细节、拟定工作范围。外包项目进行招标投标时,对标书的制作要由聘请专业人员来设计与编制,它包括一般性条款和工作范围等。工作范围应该具体规定想要什么,物流服务公司在投标时,应给出明确答复,并对标书提出建议或意见,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回复应当满足标书所列举的服务要求。在给供应商召开项目招标会时,要让物流服务供应商了解项目的背景和理解标书的内容,互相对标书的理解能够达成一致,那么外包成功的概率就高。

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在企业与物流供应商、各个成员之间信息的有效管理及相互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得成员之间分享信息,实现最佳生产计划,降低库存要求,并更好地协调整个过程的产品移动,使得所提供的最终产品的成本降低。衡量物流外包的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尽管准确地衡量信息技术对物流成本的影响比较困难,但物流业务外包能够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成本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5. 充分利用保险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保险起到了分散社会资源集中运作的优势,又体现出现代社会互助精神的价值。从风险本身发生的性质来看,保险尽管不能根治风险的发生,但保险能够分散风险发生时被保险人的损失。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从事业务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如地震、泥石流、暴风雪的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所造成的风险。企业在进行物流外包时,在合同条款内明确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采取保险的策略予以转嫁。我国深圳等地一些保险分公司已在积极探讨个性化的现代物流保险方案。比如,这些方案将保险责任起讫期间延长为“门到门”条款。这些方案的推出是对现代物流保险的有益尝试。全国最大的非寿险公众公司中国人保财险在保险业内率先推出《物流货物保险》和《物流责任保险》两个全国性总颁条款,从而满足了现代物流业务的发展需要。

四、结束语

军事物流外包风险及防范 篇10

1 正确认识军事物流外包

1.1 军事物流外包

军事物流外包是指军队后勤及相关部门为获得比自营物流更多的优势,把军队的后勤保障中非核心的后勤保障工作外包给合作企业,即第三方物流(如供应商、承包商等)。外包的理论基础是战略管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目的在于提高军事物流活动的军事经济效益。

1.2 军事物流外包是后勤保障改革的有效途径

1.2.1 有利于整合后勤分离资源,实现后勤保障的效益的集约化,挖掘后勤保障潜力

通过后勤外包,把军队与地方连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军队资源与地方资源的共享。减少了军地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率。从军队角度看,军队通过后勤外包给地方后,可提高地方资源为军队服务的利用率,从而极大挖掘后勤保障潜力。从企业角度看,与军队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2.2 有利于提高保障效率,提高后勤生存能力

后勤保障必须依托社会,充分利用国家力量,发挥社会各系统的保障合力。将军地通用的后勤活动,交由地方来组织实施,使后勤资源蕴藏于社会之中,可更好地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后勤外包给地方,可以减轻后勤负担,精简机构、缩小后勤摊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重要物资、重点部队和重要环节的保障,提高保障效率,并且减少了后勤系统的暴露概率,减轻后勤防卫的压力,提高后勤生存能力。

1.2.3 有利于促进后勤技术改造,实现后勤信息化

随着军事网络的不断完善,军事后勤完全有能力引入和开发军事物流信息系统,建立分布式的地理、人员、物资等信息数据库,以多种手段虚拟物资筹措、存贮、配送、供应的全过程,提高物资筹措速度、配送可靠性、降低成本。军事物流外包有利于运用国家的整体资源,借用更多的民用领域的优势力量和资金参与到军队后勤建设,从而可以大大加快军队后勤建设的步伐,加速现代后勤的建设步伐。

2 军事物流外包的风险来源

物流外包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军事物流外包的实施,因受到各种政治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2.1 管理风险

一方面,我军后勤必须对军事物流拥有强大的管理和控制能力,然而实行军事物流外包时,后勤部门与物流服务商形成契约关系,对物流服务商的指挥与控制也是通过合同管理的方式进行,与自行保障时对部队后勤人员的强制性相比,指挥协调的难度大大增加,后勤保障的顺畅运行面临巨大考验。

另一方面,物流服务商是经济主体,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在军事效益与其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可能损害部队利益而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2 合同风险

主要是合同不规范。表现为:工作范围不明确,即物流服务明细表包括作业时间、方式、内容不明确,导致双方责任不明确,出现问题纠缠不清;合同定义不明确,造成对条款的解释出现歧义,又没有补充条款加以说明,从而产生合同纠纷;合同谈判准备不充分,委托方往往对隐藏成本、信息缺乏了解,落入合同陷阱。

2.3 过度依赖风险

因为联盟稳定性与交易费用的考虑选择单一的物流外包商,使得外包物流供应链上出现独家物流服务商包揽的现象,致使过于依赖物流服务供应商。而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服务地域和管理能力的有限性,可能在某些地区的物流服务中给我军带来物流服务风险。长期依赖某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我军后勤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具有潜在的好处,但同时又会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滋生自满情绪而难以控制。

2.4 信息风险

军事物流外包时,平、战所需信息量完全不同,信息量大小以及对信息的时效性要求不同,差别非常大,这是我国当前落后的物流信息技术所不能满足的,信息沟通不畅风险十分巨大。

同时,我军后勤部门由于对第三方物流承包商缺乏全面的了解,因此在定价、谈判、合作过程中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军队可能花了高价却购买了“劣质服务”;在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过程中,由于不可能详细地了解物流运作全过程的信息,物流服务商有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降低服务质量,损害我军的利益。

再者,军事物流外包时,信息管理能力不足,导致合作过程中大量军事信息需要被物流承包商掌握,信息泄露风险也随之增大。

2.5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的存在是由于合作的双方是各自独立的利益体,合作时会隐藏不利于自己的信息,行动上作出不利于对方的行为,这在合作的过程中始终存在。对于第三方物流承包商,主要是出于机会主义的动机,不是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而是投机取巧。对于我军后勤部门,主要是个别人员的道德素质不高,从中谋取非法所得。

当然,一般情况下风险都是存在的,它不是是否实施军事物流外包的决定性因素,而是需要在军事物流外包时特别予以注意并加以克服的内容。但在当前环境下,上述这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大,将严重影响军事物流外包的预期效果,并有可能适得其反。

3 风险防范

3.1 提高物流外包管理、控制能力

提高对服务商的管理能力。通过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对物流服务商进行考核,关键要建立全面、客观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考核对服务商进行系统、准确的评价,考核标准要完整、明确。

物流外包后监控要到位,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同时要服务到位,避免因服务商重视程度下降,工作没有到位产生的各种问题。

3.2 加强军事物流外包合同管理

合同要建立激励机制,合同要体现全面性、严格性、灵活性的原则,建立专职的合同管理队伍,设计全面准确的合同条款,聘请专家参与谈判,建立合同跟踪管理制度,规范信息交流。

可以先进行合同的试运作,时间长短根据合作业务的复杂程度而定,让服务商对物流业务有一个了解熟悉的过程,再切换到正式合同来运行。

3.3 加强军事物流外包信息管理机制

信息的共享和沟通是外包成功的关键,我军后勤的需求要及时告知服务商,让服务商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上级请示处理。信息共享和保密机制沟通到位,泄露军队机密要承担法律责任。

3.4 严格筛选物流承包商

物流外包决策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包给谁的问题,即物流供应商的选择。首先需要对外部的潜在物流供应商进行调查、分析、评价,调查物流供应商的管理状况、战略导向、信息技术支持能力、自身的可塑性和兼容性、行业运营经验等,评价其从事物流活动的成本状况,评价其长期发展能力,评价其信誉度等。特别是对于物流供应商的承诺和报价,我军后勤部门务必认真分析衡量。在评价的基础上,对潜在的多个物流外包伙伴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适合企业需要的物流企业。

3.5 设立素质高的外包专员

我军后勤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外包项目小组,小组成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道德素质。物流外包专员的职责是监控服务商的运作,担任物流顾问。主要负责促进服务商服务水准的提高,对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摘要:军事物流外包是当前军事物流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之一。后勤保障要适应新的战争,需要引入第三方物流,进行物流外包,为实现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保障,提供新的支撑点。然而物流外包是一把“双刃剑”,带来效益的同时也蕴含大量风险。文章从军事物流外包含义出发,分析了军事物流外包风险成因及方式,并且提出了几点防范措施。

关键词:军事物流,物流外包,物流外包风险

参考文献

[1]罗朝晖,董鹏,李建民.美军物流社会化保障实践及对我军的启示[J].物流技术,2005(9):190-193.

[2]李加,王思昌.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研究[J].物流科技,2005(10):47-48.

浅析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和对策 篇11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力服务外包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生存压力,技术的更新周期,产品更替的速度以及人员的流失。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面对众多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自身的职能也有所变化,从传统的事务管理朝着战略规划和服务方向发展。为了能够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运作效率,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外包作为一个新兴的产物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了解并接受。作为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必然能够给企业带来众多的优势。首先人力资源外包可以给企业节省成本;其次可以借鉴成功案例,简化并统一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再者,优化企业内部的结构,提高运作效率。在享受人力资源外包带来的利益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忽略在选择人力资源外包时所带来的风险,尤其在项目实施前期,相关风险评估报告,可行性报告和应对措施将帮助企业在综合分析利弊后作出正确的答案。那么在选择人力资源外包的时候应该关注那些风险呢?

一、人力资源外包范畴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运作模式和强弱点,运用20/80原则,甄选出能够充分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部分,予以重点规划和发展,从而将那些重复性较高和相对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予以外包。在企业不同的周期可以选择不同的外包内容。企业自身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也会影响相应的外包范畴,比如企业的创业初期,相应的规范仍处于建立初期,人事管理实务也不是太繁重,就不必实行外包。在高速发展期,可以将招聘和员工的录用和退工予以外包,从而将精力放在人力资源规划上,在企业发展的衰退期,由于事务性工作下降,为了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可以考虑由企业内部完成相应的管理实务。总之,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调整人力资源外包的范畴。选择好外包服务的范畴后,需要详细的定义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同时附上期望达成的目标。以上所述的内容将成为人力资源外包合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份不清晰的人力资源外包合同将会给双方的合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引发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二、外包服务商选择风险

在定义好了外包内容后,选择一个适合的供应商将会大大提高项目成功的几率。一个适合的供应商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领先的管理理念,还可以帮助企业理顺内部复杂的业务流程。(1)选择人力资源外包供应商不应仅仅依据对方的知名度和规模,而是要选则能够匹配企业自身的供应商。目前人力资源外包市场上不乏能够支持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外包公司,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需要充分所外包的服务内容从而选择相对应规模的供应商。(2)选择人力资源外包供应商不应仅仅依据对方所能够提供的服务,还要验证供应商和企业自有的企业文化的契合度。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和方针,在外包相应的服务同时,需要让外包公司充分了解,同时企业也需要衡量外包公司所提供的新的流程是否匹配企业现有的指导方针。(3)选择人力资源外包供应商不应仅仅比对外包价格,还要考量供应商的服务响应能力,尤其是应对紧急事务的处理能力。服务指标体现了一个人力资源外包供应商的综合素质,大型的供应商在提供服务内容的同时还能够提供一份详尽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这将为企业提供很好的考核依据。一个合适的供应商将会使人力资源外包项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要慎之又慎。

三、信息保密风险

在开始实施人力资源外包的阶段,企业往往考虑那些信息需要提供给供应商,如果提供了该信息,是否有泄露的风险。这个问题对于薪酬福利外包的项目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公司的薪酬福利的制定往往是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规模而制定的公司内部政策。根据员工的绩效和工作内容在公平合理的原则上体验了相应的竞争性。不适当的内部披露会打破企业内部原有的平衡,引起不必要的攀比,从而降低员工的士气。不适当的对外披露则有可能使企业失去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所以一份适当的信息保密协议将有助于双方在具体事务合作的同时,严格遵守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使双方的合作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四、内部人员沟通风险

在人力资源外包项目实施的初期,如何做好内部员工沟通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作为整个项目的实施负责人,在项目实施的周期应该对于项目的进度,计划和结果予以时的沟通。项目实施初期,通过项目启动大会使员工能够了解到公司战略规划和长期发展计划以及带来的变化,使员工充分了解该项目实施的意义,与此同时,对于受影响的岗位予以及时通告,并为响应员工提供的岗位及在就职的岗位培训。在项目实施期间,及时和相应员工做好工作交接的步骤,在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同时,不影响团队的士气。在项目验收阶段,及时通告实施结果。不畅的沟通将会是团队产生相互猜忌和排挤,使员工丧失原有的归属感,不必要的人员流失甚至会延缓项目的进度甚至项目的失败。

五、外包绩效评估风险

一个成功的人事服务外包不仅仅体现在运作成本上的节约,更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效性上。高效性的衡量需要企业具备一整套完善的考核体系,具体体现为日常事务的完成率,及时性和满意度。在日常合作中,通过相应的工作列表追踪相应的工作进度,定期的会议和沟通会帮助外包商了解企业的侧重点,从而调整和优化工作序列表。季度和年度的人力资源外包供应工调研报告通过了解相关业务部门和员工对于现有外包供应商的满意程度,并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员工的意见提出相应的改进意,制定明确的改进时间表。对于仍没有达标的外包供应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解除合作合同并更换供应商。

人力资源外包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风险同在。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外包的时候更多的应该是关注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在充分认知风险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外包计划,这样才能够通过人力资源外包加速人力资源内部的流程改造,提升企业内部的运作效率,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庄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及其风险防范对策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7(12)

[2]王东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风险及规避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2010(11)

银监会警示金融外包风险 篇12

近期, 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下发了一份《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指引 (征求意见稿) 》 (以下简称《指引》) , 首次对金融服务外包提出具体要求。

《指引》明确, 银监会有权要求服务提供商接受外部机构的审计, 并且将与其派出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对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外包服务活动风险情况进行延伸检查。

据了解,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行业规模已达150亿元。银监会认为, 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信息科技外包服务集中交由少量服务提供商承接而产生的风险, 可能造成集中性的服务中断、质量下降、安全事件等。

据了解, 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和银行之间的合作基本上是靠双方制定的合同来约束, 但事实上, 最终出现风险之后大多由银行来承担。

此次, 银监会针对金融服务外包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包括“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并对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外包服务活动风险情况进行延伸检查。”对于风险较高的信息科技外包服务, 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可暂缓、中止服务, 直至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服务提供商有效改正。

上一篇:管理规范下一篇:网络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