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方式(精选12篇)
学校领导方式 篇1
当今时代, 创新是一种时尚, 思想要创新, 工作要创新, 学习要创新, 教学要创新等。在这种潮流的驱使下, 不可避免地使得一些人对创新的理解和追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甚至走入误区。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 创新的理念对指导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是有好处的。但是实现创新, 并使这项工作产生好的、积极的作用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本文就实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创新应注意和解决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
1 正确的认识创新是实现创新的前提条件
这是一个追逐时尚的年代, 各种各样的时尚词汇对人们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 大多数人会随波逐流。创新就是众多时尚词汇之一。领导者迫切希望提升自己的工作绩效, 当然这样做最终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回报。他们将创新作为一种时尚、一剂灵丹妙药, 认为只要自己在工作中能够大胆地改革, 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甚至是颠覆传统的新颖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式, 就可以立竿见影地收到好的效果, 就是创新了。尽管这些创新事实上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 甚至未必是合理的。但是因为创新是时尚, 表面新颖就达到目的了。至于变革之后的效果, 有一些在短期内是不能够明显地体现出优劣的, 即便是效果欠佳, 领导者也总是会为自己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就是这样的领导作风, 使得组织成员感觉到安全, 而不是人人自危;感觉到平静祥和, 而不是心惊肉跳。因此, 作为一个领导者, 对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追求创新的想法本身是无可厚非的, 但在实施创新之前, 一定要让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 考虑一下创新的必要性, 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 否则创新会成为一项破坏性的工作。在制定创新策略时, 要把改造作为首选, 改头换面作为其次;要把实用放在首位, 把新颖性放在次要地位;把追求组织成员的满意度放在首位, 把追求个人的业绩和回报放在其次, 一个领导者如果仅从个人利益着想实施工作, 必定会造成人心涣散的局面, 这样的领导在岗位上也待不长久;最后要以注重实效为首, 把追逐潮流放在其次, 也就是说领导者不能在创新工作中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追星族。
2 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实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创新
2.1 领导者要有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 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
领导者对于自己的职责首先要有清楚的认识。不论在工作中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主动加以解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最有效的工作原则。千万不要为自己找借口, 不要推卸责任。有了问题, 特别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有一种态度永远有效, 那就是永不放弃。没有人与生俱来就有好的态度和不好的态度, 但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却可以决定他的人生。新东方的校训里有句话“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人生终将辉煌”。这句话看似悲壮, 却是如此地耐人寻味。面对工作中的困难, 没有抱怨, 不推卸责任, 抱着一颗积极的、永不放弃的心, 把职责作为一切行动的准则。这样的领导, 这样高贵的品质, 可以影响组织的全体成员, 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 激励他们不断地进取。
2.2 领导者应该始终表现出工作的热情, 带着热情去工作
热情是一种美好的情绪, 是对人、对事、和信仰的强烈情感。热情可以使人对一件平实的工作产生激情, 热情可以创造改变现实的事迹。没有人喜欢与愤世嫉俗的人打交道, 冷漠悲观的人也不可能胜任领导的岗位。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下班后, 不论是对下属还是客户和朋友, 时时向别人传递你的热情, 人们会从你的身上看到自信和信心,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喜悦的习惯呀。任何一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一个创意的实现, 都需要借助热情这种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每个人都有热情, 领导者要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带动员工的热情, 这是决定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创新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
2.3 不要在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很多领导的工作压力大, 工作效率高, 也可能是某一段时间工作太累了, 于是在工作的间隙想放松一下, 听听音乐, 玩玩游戏, 或者找人闲聊。这些事情事实上也是很常见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你当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效率, 所以工作时间的放松和休闲会给人一种懒散、不重视工作和无事可做的印象。前面我们讲过, 领导者的职位意味着责任, 这种工作是非个人的。如果认为领导者就是管理别人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树立良好的形象, 维系和谐的上下级关系, 是领导实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领导者要想实现自己的工作设想, 实施改革, 成就创新, 就必须要从细节上注重自己的言行, 于小事处见精神。良好团队精神的形成都是从点滴小事做起的。
以上这些习惯是领导者实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创新的必要条件。这些习惯看似平常, 但要真正做好是不容易的, 是需要领导者用心修炼的。就象柴米油盐这些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一样, 大多数的人可能关注营养品、保健品更多一些, 疏不知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没有补养品、奢侈品, 但是不能没有这些常常被我们忽视的生活必需品, 它们才是决定我们健康生活的最重要的东西。
3 领导者的执行能力是实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创新的重要因素
任何一个美好的设想如果没有完美的执行, 设想就可能变成空想。领导者强有力的执行能力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创新设想能否实现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一个组织能否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领导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一项具体组织事务的表现及其结果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出领导者的执行能力和水平。领导者提高工作执行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 领导者本人要对自己的组织具有很强的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忠诚, 或者几乎接近于一种信仰。无条件地维护自己的组织, 为组织服务, 然后再把自己的这种态度想办法被组织的成员所接受和认可。作为领导者本人, 这种要求是角色本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对于组织成员, 这种忠诚态度的获取是需要领导者下一番功夫的。团队吸引力的核心动力往往是无形的, 是一种威信, 令人感到自豪的感觉, 充满希望的期盼等等, 而非物质的、有形的因素。领导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把物质利益的吸引作为树立企业文化和建立组织责任感的重点是不会收到好的、长久的效果的。要想实现创新, 领导者必须从员工的内心需求和诱因入手来分析问题, 这是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根本。
其次, 领导者的个人能力在提高组织执行能力方面也很重要。作为领导者往往需要具备比较全面的能力。比如对待人和事的客观公正的态度, 善于协调各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 善于解决难题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应对突发事件处变不惊的态度等等。一个人的能力取决于他的综合素质, 并且往往是长年的生活经验培养和塑造的一种品格, 很难在短期内形成, 当然也很难改变, 这样的能力是基础。还有一种能力叫做专门能力, 就是可以通过学习和交流, 自己挖掘和培养起来的, 也是领导者区别于他人的关键点。这方面的能力促成领导者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形成独特的工作作风, 也是领导者展现个人魅力和吸引团队成员的重要方面。专门能力往往成为关注一名领导者业绩的焦点所在。因此领导者应注重发挥自己的闪光点, 全方位培养自己的能力, 这样才能够吸引人, 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设想得到更好的执行。
总之, 实现领导方式与领导方法的创新是一项涉及领导者个人和组织全体成员等多方面因素组合的系统工程。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领导者同他所在的团队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增强组织成员的忠诚心, 提高组织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激发成员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使每个成员都想方设法的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良好的习惯是实现创新的基本保障;此外, 领导者的执行力也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领导方式,领导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美) 费拉尔, 凯普.没有任何借口.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校领导方式 篇2
201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省委书记卢展工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近日,一直在反复拜读,深思默想,内心颇为激动。文章提出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命题,思考了“领导干部应该怎么转、怎么做”的问题,强调了“发展目的必须明确,头脑清醒至关重要,正确思路应当持续,方式方法亟待改进”的要求。文章言语质朴,思想深远,对我个人未来工作具有很强指导性,在这里,我谈一些内心的感想和体会:
一、要勤学善思,不断强化发展为民意识
卢书记文章中开篇就阐述了:“发展的目的就是为民”,这一个质朴的道理指出了我们所有工作的归向,这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的工作是否促进了发展,是否促进了为民发展?同时,指导我在今后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要勤学善思,勇于创新,在未来的工作中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为民意识。结合自身工作,就是要认识到作为从事基层党建的组工干部,虽不直接抓经济发展,但我们的工作和经济工作不是“两张皮”,绝不能游离于发 1
展之外,自觉地把工作放在服务发展的大局当中,放在服务群众的大局当中,努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为发展为服务群众出谋划策、积聚力量、营造氛围。
二、要常念忧患,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冷静
卢书记在文章中,深刻批判了当前“看好不看坏,算得不算失,报喜不报忧”的问题,言语切中要害,针砭时弊。在面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问题中,又阐述了要毫不动摇,持续发展的要求。读到这里,我对照自己,比照工作,深深感到自己欠缺了“生于忧患”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摸着石头过河的路途中也必然会有打滑的脚步。怎样避免问题的出现,这就要求我们要常念忧患,心存谨慎,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客观认识到自己面对的问题,冷静正确的判别自己应迈入的下一步。结合自身工作,就是要进一步多正视工作中的“短板”,从基层党建的薄弱领域主动出击,从党建工作的落后单位主动抓起,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加大工作力度,保持工作韧劲,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要真抓实干,努力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学校管理的信息方式 篇3
■
知识类信息注重存储扩容。毋庸置疑,校长的管理能力是与他的知识储备密切相关的。眼下,中小学教师严重缺乏阅读量、中小学校长读书少的现象广受诟病。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坚持阅读,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与管理思想、方法相关的各类信息。当下,一些校长为校内教师和管理人员开列书单,一些学校组织校内的管理人员、教师开展读书交流会等活动,这对于促进校长本人和校内教师群体知识类信息的吸纳与储备大有裨益,值得广大校长积极参考。
政策类信息注重深层解读。解读教育政策是校长的一大基本功。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每年都会出台大量的各类政策,其中有一些政策会对当下产生一定的影响,另有一些政策则会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后,从国家到地方先后组织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学习和培训活动,对于国家政策进行多方位的解读。在这些学习活动中,有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和校长对于教师流动,敏感地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研究,意识到这将是今后学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及时地准备策略与举措。南京市从2014年起开始试点教师的“区管校用”,即由区教育、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对教师资源统一管理,由学校对教师资源分别使用。这一模式打破了人才的学校所有限制,引导、鼓励和促进了广大教师进入人才市场,实现了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这成为今后教师流动的良好开端。由于部分校长此前已经有了深入的思考和充分的准备,因此可以从容而积极地面对这一变化,并以此作为学校再发展的新起点,及时调整学校发展思路,积极做好校内教师的合理调配,为学校的后续良性发展开启了全新视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舆情类信息注重多方兼顾。报纸、杂志、网络、电视、校内舆情、社会舆论都是舆情类信息的来源,都需要校长及时关注。这方面尤其涉及招生、考试、师生评优等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舆情,校长更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重视了,才能够发现问题,才能够更进一步妥善解决问题。而在这一类的信息收集中,作为校长必须注意兼听则明这一原则,力求客观、准确。绩效工资改革、教师岗位职称晋升、工作质量考核与评价等管理工作中的大量鲜活例子证明,校长一旦忽视了舆情信息,有可能导致学校管理工作陷于被动甚至混乱。
■
在学校里面,有大量的信息是量化的,还有大量信息是可以通过量化的方式来体现的。校长对于校内这些信息的分析和评价必须秉持公正、立足客观,同时兼顾工具先进、手段科学。
在当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教师素质的提升和教师的职业化发展,而广大教师对于自身的岗位晋升、评优评先、质量考核更为关心。以往常见的举手式推选方式、领导拍板式推选方式,已渐渐演化为“民主测评+量化打分”模式。这当中的“量化”即是信息分析的一种方式。而在质量评定中,也有一些学校尝试引入更为科学的先进评价方式。例如有学校仿照托福、SAT、雅思的标准分计算方式,对于学科成绩考核以统计学方法处理,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更加科学地呈现出学生个体、学生群体的学科成绩的真实状况。
校长们常常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到底是有个过程不太令人愉快的最佳结果好,还是有个令人满意的可以接受的结果好?许多优秀的校长对于自己学校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理想化的设计,但是,面对学校发展的实际现状,他们无一例外地采取了同样的办法:首先让学校发展、师生发展能够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过程和可以接受的结果。这看起来是一种妥协,但又何尝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如果学校一直在稳步迈向愿景目标,在良性发展的持续进程中,校长何必另起炉灶,再搞一套?当上级主要领导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教育发展思路,明智的校长常常会选择与上级保持方向上的一致,而对于那些“有思想”、热切期望体现自我教育理想与价值追求的校长来说,此时是不是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呢?而面对太多信息、拥有更多选择的时候,是不是反而产生了“一种无法应对现状的感觉”?一些校长身处这样履职环境的时候,适时采用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的SWOT工具进行诊断,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风险、优势、劣势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明晰学校发展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而后进行最简单、最直接、最理性的选择,确定远期发展规划,调整近期发展目标。在规划与目标的实施过程中,适当掺入自己的教育思想,计划好每一个阶段的工作进展,并通过校内的有力执行去逐个实现阶段目标。从一些成功校长的领导实践来看,这种做法更加切实可行。
■
学校每天都要面对大量新产生的信息:人、财、物、事的信息,各处室、年级组、学科组的信息,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的有关信息,等等,包罗万象,信息的累计量也在不断增加,而校长所接触的这些信息中,许多与学校档案重叠,也有少量属于仅供校长知晓的涉密信息、敏感信息。纷繁复杂的信息常常使校长处于一种混乱状态,表现为乱糟糟的办公桌、电脑桌面,更可怕的是校长脑袋中的大量信息处于混乱存储状态。对于信息的分类整理应当是有序的,如同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有序摆放一样,丰富的信息资料也需要分类整理、有序存放。
信息的整理其实从校长上任之初就已经开始了。俗话说,好的开端,成功一半,抓好源头对于工作的全面开展,意义重大。当企业开始构建供货商信息系统时,一般厂商都只以客户类别去区分系统,但广达电脑公司考虑到未来海外市场不止在美国,于是宁愿在开始阶段多花时间,把客户类别再依照国别划分。后来市场多元化时,这家公司因为基础扎得够稳,“往上盖”的速度自然比别人快,后来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大笔记本电脑研发设计制造公司。这个例子对于校长有序整理信息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
■
在某种程度上说,对于信息的获取、统筹、指导实践的能力,是一名校长履职能力的重要标志。校外各种信息的获取与判断,校内师生成长需求与实际情况的信息获取与判断,学校及师生发展的重大决策,本校师生的有价值的探索成果向外宣传,都需要校长进行信息统筹。广泛阅读,参与各类教育研讨活动,保持与上级领导与学校管理者队伍的良好沟通,深入师生了解实情,都是信息来源的基本渠道,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信息统筹,始终都是在校长睿智的大脑中完成的,体现了校长工作的创造性和不可替代性。只有成功地进行信息统筹,才能让校长真正体现出自身的重要性,他不仅是学校的“CPU”,更是“President(总裁)”兼“CEO(首席执行官)”。
成功的信息统筹,往往表现为校长决策时能够自如、稳妥地驾驭信息。信息统筹的意义可以从学校面临的危急事件中看到,某民办初中有个单亲女生,周末在家跟妈妈闹意见,妈妈一气之下,只身返回了老家,并关闭了自己的所有通信工具。这个学生一时想不开,欲跳河,被路人拦下送到派出所。校长得悉后立刻安排专人,把孩子接回学校;他在第一时间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后,立即安排专人加以疏导和抚慰。一周之后,孩子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在这个例子中,校长所进行的信息统筹非常成功,决策执行及时而有效,不仅挽救了一个学生的生命,挽救了一个家庭,也避免了学校因为这样的事件而产生负面影响。
■
注重稳定。在学校领导与实践中,信息传送的渠道多样,主要包括对外宣传、网站文献、家校沟通、会议庆典等。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信息传送必须注重内容的把握,首先必须确保学校大局的稳定。几年前,曾有一所市郊学校为教师建设集资房,而在建的房屋数量比缴费的教师数量少两套。校长原本已经与隔壁的开发商谈妥以集资建房的价格再购两套,以顺利完成这一批次的房屋分配,但是广大教师不知道这个应该及时传递而不应该被保密的信息,生怕自己得不到房子,于是在临近分配的前夕,纷纷迅速出手抢占房屋,导致校内管理出现严重混乱,并进一步导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产生纷争。校长由于信息传递出现的重大失误而导致工作极端被动,在广大教师面前顷刻失去了可信度,直接带来了个人声誉和学校声誉的双重受损,给学校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严重阻滞了学校发展。新校长到任后,花费数年时间才疗愈此伤,但由此波及的暗伤的治愈,还需要更加长久的时间。
把握时机。在当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中,越来越多的校长意识到,学校的发展,师生的成长,必须讲究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来不得半点糊弄。优秀学校的发展,无不都是在厚实的基础上沿着既定方向逐步成长起来的,所以许多优秀学校的现任校长,很少避讳前任校长的功绩。例如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前后几任校长,时常在学校重要的时间节点上邀请总校校长、分校的前任校长来学校督察,开设讲座,为师生颁奖,与师生座谈,这不仅是对总校校长、前任校长的尊重,也是对他们正确决策的执行状况的一再检视,还是对学校自身发展方向以及每一个脚步的自我肯定与自我认同。同时,这更是借机对广大师生的一种宣告:学校的发展将一如既往,不会发生重大的偏差。这一套措施,从学校成立之初,就一直贯彻下来,给学校的持续发展带来了稳定与高效。联想起来,这也就不难理解,优秀校长为什么常常利用一些重要的时机,例如开学典礼、表彰大会、毕业典礼等时机,给广大师生发表重要讲话,因为这些都是校长传送信息的大好时机。
重在引导。对于校长而言,信息的传送并不仅仅是“发声”,而是要利用发声来引导广大师生朝某一个方向前行。例如,关于教师的岗位职务晋升,许多校长都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达到晋升条件的教师人数往往远远多于允许晋升的名额限度。而实际上,作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岗位管理的实施有利于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激发教师活力,有利于校际教师流动、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打破教师职业终身制、建立教师退出机制。这些年来,从人社部、教育部出台有关政策,再逐级出台如何操作的文件,直到学校进行具体实施,前后时间跨度很长,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不断被释放的过程。一些校长对于此类信息关注度不够,或者根本就是严重缺乏这种信息逐步输入、吸收、理解与应对的意识,没有利用这一大段时间对教师进行渐进的宣传与教育,结果导致大量教师仍然停留在“排排队、吃果果”的意识层次上。这就使得一旦岗位管理的实施办法正式出台、竞争上岗的操作方法正式公布,一些学校立刻“炸了锅”,甚而导致教师群体与校长正面冲突的现象发生。对职称评定、岗位管理、绩效工资等几者之间的关系应认真梳理,妥善解决这一难题。
学校领导方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640例,按是否自愿参加孕妇学校分为对照组456例及试验组184例。对照组孕37~41周,平均38.6±2.1周,年龄21~43岁,平均25.6±2.4岁;试验组孕38~41周,平均39.3±2.2周,年龄21~43岁,平均25.6±2.4岁;两组产妇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剖宫产指征及既往心理疾病等,两组产妇孕周、年龄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自愿参加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包括向孕妇讲解有关分娩的知识,安排孕妇参观产房,观看分娩录像,医生、老师向孕妇讲解经阴道分娩的好处以及剖宫产的利弊,消除孕妇的恐惧心理;指导孕妇分娩时的呼吸技巧练习、孕妇母乳喂养技巧以及躯体放松方法。对照组未参加孕妇学校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产后喂养情况。分娩方式包括经阴道自然分娩、剖宫产;喂养方式包括纯母乳喂养等母乳喂养方式,纯母乳喂养是指除母乳外不添加任何辅助食品、饮料及水,可在医学指征允许下添加少量维生素。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对照组剖宫产251例,占55.04%,经阴道分娩205例,占44.96%;试验组剖宫产76例,占41.30%,经阴道分娩108例,占58.70%;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1
对照组6个月内母乳喂养362例,占79.39%,其中273例为纯母乳喂养,占59.87%;试验组6个月内母乳喂养166例,占90.22%,其中136例为纯母乳喂养,占73.91%;两组6个月内母乳喂养方式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孕妇分娩是自然现象,但分娩带来的恐惧、期待、不安等情绪影响孕妇的心情,给分娩造成一定不良影响[3]。开展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可以消除孕妇对分娩的恐惧以及不安,促使产妇保持精神愉快,做好心理、生理准备,降低剖宫产率。孕妇学校采用实例结合模拟操作的授课方式以及通俗易懂的授课语言实施健康知识教育,便于孕妇接受和效仿,因此孕妇学校是孕妇备孕期间了解产科相关知识的最好途径[4,5]。实施健康教育可以让孕妇提前了解分娩方式以及喂养方式对母婴的影响,部分产妇惧怕经阴道分娩疼痛,学校健康教育可以增加分娩镇痛技术内容,促使产妇了解分娩镇痛技术的相关知识,增强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降低剖宫产率。或增加医生授课或电视播放录像等方式,让产妇提前了解分娩过程[6,7]。
此研究表明,参加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的试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目前剖宫产率过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指导产妇掌握孕期保健、产时以及产后健康知识,减轻产妇心理负担,提高其经阴道分娩的信心,促进自然分娩;还可以降低外界环境对产妇的影响,纠正剖宫产以及自然分娩的认识误区,减轻孕妇心理应激,从而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孕妇分娩后6个月内试验足母乳喂养率及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母乳含有大量免疫物质以及生物活性物质,可充分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从而有效改善婴儿的健康状况。学校健康教育可以提前指导孕妇进行母乳喂养的方法,提高孕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
综上所述,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经阴道分娩率及产后母乳喂养率。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及喂养方式的影响。方法:我院640例住院分娩产妇按是否自愿参加孕妇学校分为对照组456例及试验组184例,对照组未参加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试验组自愿参加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以及喂养方式。结果: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6个月内母乳喂养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孕妇参加学校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及产后母乳喂养率,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孕妇学校,自然分娩,母乳喂养
参考文献
[1]罗淑媛,宋伟峰,关北平.孕晚期孕妇接受孕妇学校健康教青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7):232.
[2]刘红军,季秀娟,李岩,等.孕产期知识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及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6):856-857.
[3]颜玲,陶水英,朱兰英.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7):78-79.
[4]徐群芳,丁晓芬,沈建芬.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状况调查和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11:1357-1359.
[5]辛奇芳.孕妇分娩认知及其分娩意愿的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2:3315-3316.
[6]王朋.产前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4,10:109-110.
学校领导方式 篇5
之后,自2010年12月22日至2011年1月21日河南日报陆续刊发了9篇署名“何平”的系列争论文章,深入论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何平九论”紧扣河南发展脉搏,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8个方面,深入地阐述了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深刻阐释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在中原经济区起步之时,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何平九论全面、准确、系统地传达了省委的重要精神,黄钟大吕,鼓舞人心,为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了一次较好的思想和舆论准备,引起了前列的社会反响。、领导方式转变是一个重大课题,必须加以细化、深化、并内化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实现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起。一是强化发展意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离开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到科学发展上来,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二是要强化忧患意识。要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大势所趋,更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切实树立起“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强化忧患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三是要强化攻坚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必然会经历一段“阵痛期”,也难免会付出一些必要的代价。必须充分认识到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要有打一场攻坚战的准备,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转变发展方式就是一场攻坚战,把基础打牢,一步一步往前走,而不能为了出成绩走捷径,从而给经济发展留下毒瘤。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一要勤于学习。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学习已经成为各级干部履职尽责的迫切需要。实现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要从学习入手。端正态度,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习惯,时刻增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真正把学习当作政治责任和终身任务。要学好理论,打牢理论功底,始终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要钻研业务,提升服务方式、增强领导能力;要拓宽知识面,不断补充新的科技、经济、文化、专业知识等;要注重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积极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变成领导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变成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行动。二要善于思考。能否善于思考决定着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在转变领导方式中,要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经济趋势、市场规律、社会热点、思想潮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综合加工,不仅善于发现新特点、新问题,而且能遵循客观规律和思维规律,拿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举措,真正通过学习思考,使自己成为爱学习、善思考、会工作的新型干部。
创新管理模式,升级领导方式 篇6
于海发 ,益道书苑企业大学校长、首席研究员,前远东大学执行校长。曾任国企营销总监、民企事业部总裁、北大《中国访问》执行主编、多家知名企业的首席顾问,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大学的探索者、实践者和研究者。自入北京大学研修至今一直孜孜不倦,致力于“企业之道”的探索,对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海尔、通用等企业的先进经营模式和理念做了深入考察研究。2013年在上汽引进推行“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被工信部列为全国试点单位。学习和研究了“IBM制作的关键时刻”“对卓越的投资”“4D领导力”等美国版权课程,掌握了美国版权课程的制作方式和商业模式。
开发出经典微教材“五方领导力“和”经营体管理模式”,为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了实际有效的学习教材和应用方案。
我们处于一个深刻变化的时代,迫切需要用新的思维方式来取代旧有的商业思维,我们需要摆脱单纯的危机应急管理,取而代之以新的模式。
大转型:塑造新模式
早在2011年,我国以及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就已经认识到变革旧理念、开拓新模式的迫切性。在“中外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之路暨中澳企业文化2011北京报告会”上,大家达成的基本共识是:“转型”不只是中国企业的挑战,也是全球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而2012年冬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被确定为“大转型,塑造新模式”。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解读论坛主题时表示: “我们处于一个深刻变化的时代,迫切需要用新的思维方式来取代旧有的商业思维,我们需要摆脱单纯的危机应急管理,取而代之以新的模式。”
2013年博鳌论坛年会期间,索罗斯说:“没有哪个时期像现在这样渴望一种新模式的出现。”
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直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力求找到最适合自己长期发展的经营模式。特定的环境和时代背景,曾使中国的民营企业获得了比较特殊的发展经验。比如,我们是在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中,在有限的时间里,集中精力全面开发市场和服务客户,相对于国外同行业的成熟企业,我们拥有“小而全”的经营模式。
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民营企业把握住了市场机会,创造了众多传奇。但是需要看到,这些成功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中国低劳动力成本的基础上的。中国企业拼的是“硬实力”,而发达国家的企业多以“软实力”见长。尽管如此,2007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很多小微企业更是不堪重负一蹶不振。未来,我国企业将面临人力资源优势逐渐消失的局面,不能再依靠“人口红利”发展企业,如果不研究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管理模式,就无法获得新的发展机会,甚至可能丧失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
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升级管理模式,是当前的官、产、学、研的基本共识。在2013博鳌论坛年会“就业与教育”的大学校长论坛上,笔者提出“没有教材的超越就不可能有大学的超越”“没有模式的超越就不可能有企业的超越”,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认同和支持,也成为了笔者和益道书苑团队刻苦研发并投入实践的巨大动力。
做开发新模式的试水者和领跑人
商业模式释放“资本”的力量,管理模式释放“人本”的力量。组织管理的经典理论来自中国的《孙子兵法》和《论语》。目前,基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实践的管理模式正在形成和发展,一部分先行的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
“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是上汽自主开发的管理模式,已取得了巨大成功,是中国企业管理模式转型升级的成功典范;海尔集团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是海尔管理转型的最佳实践,而且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研究、借鉴并藉此创新,是新理论、新方法能够产生的永恒法则。益道书苑创始人、首席专家在充分研究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上汽的“人人成为‘经营者’”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自主开发的“益道微”模式,以“自主决策成主角,自主经营有主体,自主创造要主动”为核心思想,遵循互利双赢的原则和方向。“益道微”模式通过“自主经营体”的制度设计和文化建设,把市场化的机制充分引进到企业内部,把企业组织划分成若干个能够自主经营的交易主体,实现“人人是领导者、人人是执行者、人人是创造者”。通过自主开发的21张报表和信息化的平台建设,为企业达到效益最好、效率最高、效果最佳提供经典方案。
升级领导方式:尊重人、培养人、成就人
管理模式的改变和创新,需要企业管理者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更需要企业员工的支持。随着80后、90后成为职场核心人才,中国的企业管理更注重“解放创造力,释放人的能量”,这也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及时升级管理方式。
尊重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不可阻挡的步伐。80后、90后是未来的希望,他们有机会也有意愿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学习,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需要“被尊重”的成长环境,他们无需“忍辱负重”,他们期待“自主创业”和“自主创新”。现在的管理者由此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已成了不争的事实。营造一个“尊重人”的企业环境是当代企业家和经理人必须学习的课题。
培养人,这是企业大学存在的核心价值。企业培养人才就是为了推动业务增长和人才成长,因此企业大学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事业发展”为目标来设计学习项目、训练项目和辅导项目,通过“微教材·好导师·新教法”的系统规划,创建企业的第二条生产线,开发“学、会、用、教、创”的人才培养路线图,实现企业发展与人才成长同频共振。
成就人,这是人才在企业中成长的最后一公里!一个不能成就人才的企业只能依靠“资本”的力量,雇佣有限的打工者为企业创造“剩余价值”。当一个企业真正具有国际视野,制定先进的企业制度,营造一个成就人才的环境,才能吸引高端人才。
转变领导方式须优化心智模式 篇7
转变领导方式既是一个实践中的问题, 体现在具体工作的贯彻落实上, 更是一个理念上的命题, 体现在转变理念、优化领导干部心智模式上。心智模式决定行为方式, 可以说, 转变领导方式关键在于优化领导干部的心智模式, 只有在心智模式上实现突破与革新, 才能实现领导方式的转变, 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心智模式是学习型组织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范畴, 是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经验、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维认知方式和思维惯性。其表现为个人在与之相关的外部事物变化时, 做出的第一反应, 或采取措施应对环境变化的思维定式, 以及由这种思维定式决定的思想、心理、行为的转换方式。领导者心智模式就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或在指挥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某种特定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工作经验等, 它具有显著的心理和行为的倾向性。领导者的心智模式决定着其行为方式。有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就有什么样的领导方式, 也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
当前, 一些领导干部存在一系列心智模式的定式问题, 影响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譬如部分领导干部有“好看”情结, 缺乏正确的“政绩观”, 淡化“执政为民”的基本信念, 喜欢“形式”, 忽视为民众办“实事”。一说发展, 习惯于用“包装”塑造形象, 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总想用“最新”的, 忽视“适用”的、“实用”的。部分领导干部有“好利”情结, 缺乏正确的“经济观”, 缺乏科学完善的“目标体系”。为了突出政绩, 有些领导干部片面追求GDP、忽视民生问题, 忽视社会经济的“均衡”与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有些干部存在“专权”情结, 缺乏正确的“权力观”, 淡化了“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为谋”的公仆意识。领导干部凭着感觉抓工作, 决策时往往自以为是, 把自己的假设合理化, 凭感觉和个人兴趣决策。如此等等。
上述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的心智模式问题其共同特点就是在心智中没有科学发展的理念, 即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所以在政策制定、决策以及实施过程中往往潜意识地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 统筹兼顾。因此, 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 要通过优化领导心智模式促进领导方式转变, 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是强化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广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二是在实践中反思。反思是改善心智模式的前提和基础。有些领导干部自我反思能力不足, 出现问题时不能首先自检, 习惯于把责任推给别人, 把精力用于处理问题的方法及结果上, 不能通过问题学到一些东西。这种心智模式常隐藏在内心深处, 不易被察觉, 也很难受到检视。因此, 实施反思心智模式, 必须建立组织的工作检讨机制, 并制度化。只有在实践中反思, 才能在反思中提升领导水平。
学校领导方式 篇8
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首先要正确理解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党的领导方式, 即是党根据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社会事务等对党的自身领导活动的客观需要所采取的领导体制、机制、途径、手段、方法的总称;党的执政方式是指执政党领导和控制国家政权的范畴, 是指执政党在实施国家领导中所采取的行政体制、机制、途径、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党的领导方式与党的执政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一面体现在:从产生的顺序来说, 是先有党, 后有政, 先有领导方式后有执政方式, 所以党的领导方式是执政方式的前提和基础;从侧重点来说, 全面执政前, 党活动的主要方式是领导;全面执政以后, 党活动的主要方式是执政, 领导主要通过执政来体现, 所以党的执政方式是领导方式的体现和归宿。区别体现在:领导方式具有直接性特点, 通过党的路线、政策和群众运动, 直接对党员、群众进行动员、组织和领导;而执政方式具有间接性, 它不应越过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而要求全社会直接贯彻党的决定和指示, 而应遵照宪法和法律, 通过国家权利机关来治理国家, 党自己不直接履行政权机关的职能。领导方式可以灵活变化, 具有多样性, 而执政方式呈现出规范性、稳定性和程序性。
2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第一, 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 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要求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随着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第二, 当代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新科技革命, 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中国加入WTO、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等。这一切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挑战。当今世界的竞争, 已不仅是经济、科技、军事的竞争, 同时也是政治的竞争, 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竞争。第三, 当今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人们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上呈现出市场化、国际化、多样化、多元化等发展趋势;在公共管理制度和方法手段上呈现出规范化、公开化、法制化、服务化等发展趋势;在社会阶级构成上出现了许多新的阶层和组织, 社会结构呈现多样化, 利益群体出现多元化。这些变化, 都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第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党的领导与执政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长期形成的不区分党的领导和执政、权力过分集中于党委、以党代政等体制方式上的问题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党委包办代替、事无巨细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既没有很好地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人民团体和其他各种组织的职能作用, 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甚至产生一些无谓的矛盾、摩擦。这些情况表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 已经非常紧迫地摆到了我们面前。
3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应着重解决好的问题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应着重解决好三方面问题, 即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与国家行政权力系统的关系问题、党与法的关系问题。
3.1稳固党的执政基础, 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本质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将近60年, 执政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不但传统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工农联盟, 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动态, 社会上也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这些新发展和新动态客观上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与时俱进, 进行执政思维的调整, 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来稳固党的执政基础, 巩固执政地位。历史已经证明,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 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能否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样, 人民群众所要获得的一切权力和利益, 又必须通过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来保证和实现。要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民主观, 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要健全人民民主的具体制度, 包括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 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问题,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切实解决人大职权“虚化”现象, 要逐步实现依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的政治制度来治理国家;完善多党合作制, 扩大党际民主, 最大限度地发挥参政党的参政议政功能;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 让人民群众成为监督的主体;建立官民联动、上下协调、公开透明的运作机制, 政府定期向人民汇报执政情况, 实现政务公开化;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始终做好“八个坚持和八个反对”, 切实贯彻“执政为民”的要求。3.2厘清职责, 处理好党与国家权力系统的关系。在我国, 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表现如下:首先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领导者, 应充分发挥对国家机关的领导作用;其次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被管理者, 应当自觉地遵守国家机关的管理, 在国家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从本质上讲, 党的领导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从内容上讲, 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领导的统一;从范围和层次上讲, 党的领导是其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宏观指导。明确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今后, 党与国家权力系统应做到;党政职能定位, 权责分开, 还权于政, 各司其职, 建立一个既能坚持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又能使政府独立负责地工作的体制模式。明确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各自的职责, 形成总揽不包揽、协调不替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工作格局。党委的主要工作是集中精力抓好党的建设, 制定大政方针, 提出立法建议, 推荐重要干部, 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总之, 党委今后要从单纯控制变为引导监督, 从无所不为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3.3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处理好党与法的关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必须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是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根本要求。一方面, 党必须善于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 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 变为国家意志, 来实现对国家的政治领导。另一方面,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所有党员和党的干部都要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绝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关键在党要依法执政。具体体现为:权力的交替与授予, 要做到有章可循, 不随意;规范好党与法的关系, 领导人与公众的关系, 要做到法高于党, 法大于权, 以民为主, 为民谋利;党和国家要务要逐步实现依法实行党务、政务公开;人事工作要以民选官为主, 做到依法选任、逐步向选举型社会转变;人与制度的关系, 通过加强体制、制度和法律建设来保证;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要以体制外部的异体监督为主、以公民权利制约公共权力为主;正确处理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要从靠政策治国, 转向主要靠法律提高全党依法治国的能力;决策要实现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领导方式和手段要实现科学化、现代化, 尤其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如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 是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的重大课题之一。我们必需认真探究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才能始终获得人民的拥护。
参考文献
[1]李忠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深刻内涵[J].半月谈, 2004, 17.[1]李忠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深刻内涵[J].半月谈, 2004, 17.
[2]田广清, 孙学敏.论执政党的两种服务——领导与执政的异同及服务方式变革[J].理论探讨, 2004, 2.[2]田广清, 孙学敏.论执政党的两种服务——领导与执政的异同及服务方式变革[J].理论探讨, 2004, 2.
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方式变革 篇9
领导方式, 是指在特定环境中领导者所采用的作用于被领导者的行为方式。每一个领导在对待下级和部属时, 都拥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对这些态度和行为进行抽象, 就可以总结出不同的类型和模式。
传统的企业管理常常是“管理过度”而“领导不足”。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要求传统企业转型的同时, 领导方式也要随之转变。要把各行其事的众多部门整合为一体, 既保持员工个人和团体的高效率, 又重整对外关系和创造新机遇。Yukl和Lepsinger (2006) 认为, 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可能拥有解决组织所有难题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术, 因此包容其他拥有相关知识和不同观点的人是组织的根本要求。知识经济引起的这种组织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同样也要求领导方式应该发生相应的变革。
二、影响领导方式的因素
1、领导者自身的素质。
领导者的价值取向、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即调控和驾权的能力、领导者对下属的信任程度、领导者对领导方式的偏好、以及领导者的安全感, 都影响着领导方式的选择。
2、企业工作任务的状况。
具体包括:决策目标的明确程度、工作任务的确定程度、任务的难易程度即结构状况、技术要求、奉献程度等、任务的重要程度、完成任务的急迫程度、可供选择方法的状况等。
3、企业员工的行为。
企业员工的行为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心理状态;能力水平;工作态度;对任务目标的理解和熟悉程度;是否有习惯性的被领导方式。其中, 最重要的是员工的心理状态。他们对于上级和自己应该怎样做都有自己的想法, 领导者对影响员工行为的因素理解得越深刻, 就愈能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使下属更有效的工作。员工是否主动要求有比较多的独立性、是否准备好承担决策的责任、是否比较能够接受独立性、以及是否充分具备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经验等因素, 使领导者考虑着是否让职员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
4、企业环境状况。
同独立的个人一样, 组织也有自己的价值准则和传统, 它们同样会影响到组织成员的行为。包括企业内部环境状况和外部环境状况。内部环境指组织内各个单位的规模、地理位置和对于组织内外安全性的要求、组织层次、组织文化。外部环境大体可分为正常时期、非常时期、和转变时期。
三、知识经济时代领导方式的变革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传统企业在领导方式上转型, 实行决策知识化、民主化, 要求每个员工都有参与领导的机会, 要求企业最高的领导者是集中领导, 集中员工智慧, 以身作则, 组织员工扩展自身的创造力。
1、由权力强制型向人格魅力型转变。
权力强制型的领导方式是依据法定权力来实现的, 只要处在领导者的位置上, 就拥有相应的职权。这时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服从主要源于他至高无上的职权, 而与他个人的品行、能力无关。
在知识经济时代, 现代民主领导体制日益完备, 对领导者法定权力约束极严, 同时, 被领导者民主意识在觉醒, 不再简单的敬畏职权, 他们更乐于追随那些人格高尚、能力出众的领导者。领导者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以卓越的品质和非凡的领导力去感召和吸引被领导者, 以得到他们自觉自愿的追随, 从而提高领导效能。
2、由控制管理型向激励引导型转变。
在传统的金字塔的组织结构中, 领导者多采用独断型的领导方式。独断型领导者以大权独揽的方式对下级进行领导, 将决策权高度集中在自己的手中, 下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而随着职工素质的提高, 他们的独立性增强, 他们对工作有自己的想法, 喜欢自己解决问题, 这时, 独立自主的工作使他们感到了自我价值的满足, 工作不再仅仅是他们谋生的手段, 而“是在组织内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 以控制为主要特点的刚性管理方法将越来越不管用, 而代之以激励引导为主要特点的柔性领导方式会更受欢迎。
3、由个人英雄型向团队合作型转变。
习惯中一直把组织的目标和希望都寄托在某个能力出众的领导者身上, 而领导者本人也不自觉地按这种模式来塑造自己, 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 能运筹帷幄, 把握全局, 善于解决使部下为难的任何问题, 永远掌握真理。但随着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与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结合, 管理活动日趋复杂, 单靠领导者个人的经验和技能去领导已不太可能, 领导者必须要注重团队的作用, 充分发挥组织成员中每个人的潜能, 学会欣赏别人, 学会与人合作, 学会与懂得授权。
参考文献
[1].黄世虎.现代企业领导方式的选择.理论与改革, 2001/3
学校领导方式 篇10
1 研究方法
1.1 材料
由于没有现成的高校领导方式问卷, 在借鉴国内外领导方式问卷以及其他有关领导方式的研究文献基础上, 制定访谈提纲, 对12名有着不同教龄的高校教师进行访谈。然后对访谈的结果进行归类、分析与整理后, 选取了出现频次最多的20个陈述, 经过整理后形成40个项目两个维度 (任务和关怀) 的高校领导方式的初步问卷。
将编好的项目依据构想的两个维度分成两个分量表, 并给出每个维度的具体含义。然后请高校教师和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共10人, 对问卷中的项目进行集体讨论。讨论发现, 一些项目存在语义重复的问题。因此经过大家集体表决将一些与其他项目有语义重复, 并且表述不太好的项目, 从问卷中删除。这样就只剩下22个项目 (任务维度:12个项目;关怀维度:10个项目) 。经预测探索性因素分析余20个项目构成正式问卷。
本研究中领导方式界定为高校教师感受到的上级领导的关怀表现方面和教师感受到的上级领导对待任务的态度表现方面。任务指的是高校领导者对于学校工作的重视, 即对于学校目标达成的要求;而关怀层面则是指高校领导者对于教师需求的满足、尊重与信任, 让教师有参与决策的机会, 鼓励双向沟通。
教师组织承诺指教师对学校教育组织目标、信念、价值、文化的认同, 愿意为学校付出心力, 努力工作, 并希望留在学校服务的意念。它共有感情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机会承诺和经济承诺五个构面。本研究采用卢光莉修订的高校教师组织承诺量表[1], 该量表共30题。在本研究中问卷的信度分析采用内部一致性α系数, 5个因子感情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经济承诺和机会承诺α系数分别为0.846、0.796、0.879、0.889和0.798。
1.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分为预测和正式调查两部分[2]。预测发放高校领导方式问卷200份, 回收189份, 其中有效问卷153份。回收率为94.5%, 有效回收率为76.5%。正式调查了湖北、江西省10家高校, 包含重点本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专科院校、民办大学。总共发放教师组织承诺、高校领导方式问卷4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23份, 回收率80.75%。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LISREL8.30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修订后的高校领导方式问卷描述性统计结果及信效度分析
从表1看, 高校领导方式问卷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21、0.840, 总问卷的α系数为0.899。由此可见, 高校领导方式问卷的总体信度均较好。
2.2 高校领导方式与教师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
运用正式问卷数据对高校领导方式与教师组织承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下表2所示。从表中所呈现的相关结果可知:高校领导方式各维度与教师组织承诺变量有非常显著的相关,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各问卷具有较高的同时效度。
2.3 高校领导方式对教师组织承诺的预测作用分析
采用多元回归检验高校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对教师组织承诺变量的预测作用。考虑到各人口学变量对教师组织承诺的影响, 决定采用层级回归的分析方法, 控制人口学变量的作用, 将高校领导者的领导方式作为预测变量, 将教师组织承诺变量分别作为因变量, 进行回归分析。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的影响下, 高校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对五个效果性变量的回归方程都达到了显著水平, ΔR2也都达到了显著水平。
具体分析得出, 任务和关怀对教师的感情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任务和关怀对教师的经济承诺和机会承诺的预测作用却不显著。
3 结语
(1) 自行编制的高校领导方式问卷各项指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2) 我国高校教师在组织承诺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其中在理想承诺和经济承诺两个因素上高于总体, 承诺水平较高, 而在规范承诺、机会承诺、感情承诺三个指标的得分低于总体, 承诺水平较低。
(3) 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之后[3], 层级回归分析发现, 任务和关怀对教师的感情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说明教师感受到领导者的领导方式任务和关怀程度越高, 教师的感情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越高。任务和关怀对教师的经济承诺的预测作用却不显著。出现这一结果, 可能是由于学校这个特殊的组织与自负盈亏的企业是有很大差别的, 教师的经济收入与领导是没有太大关系的。任务和关怀对教师的机会承诺的预测作用却不显著。出现这一结果, 可能是由于教师的机会承诺和教师本身的科研能力、教学技术水平有关, 与领导方式没有太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卢光莉.高校教师组织承诺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开封:河南大学, 2005.
[2]孙桂苓, 刘婷婷, 王晓雯.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 2008 (12) :1414~1415.
学校领导方式 篇11
德育教育人本化方式新局面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压力,这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德育教育,对德育教育漠不关心。学校要想搞好德育教育,必须要了解高中生的特点,要转变过去德育走过场、德育重教轻学的旧观念,要转变德育教育理论说教的旧方式,要坚持人本化德育理念的指导,采用重实效的德育教育方式,从而实德育教育的突破,开创中学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一、树立人本化教育理念,倾心关注学生发展
1.德育教育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人性化理念最根本的内涵就是尊重和爱护学生,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也必须要坚持这个立足点。在德育工作中要尊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独立思想,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发言权,保证学生的精神自由,要允许学生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同时,要关爱学生,把学生当作需要帮助的孩子对待,用爱浇灌德育之花。
2.德育教育体现对学生的引导价值。人本化理念归根结底就是以学生为本,要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将来发展的重要引导作用,要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目标。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发挥德育教育的引导作用,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中发挥德育教育的引导作用,逐步让高中生生养成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反省,引导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
3.德育教育要体现对学生的帮扶价值。德育教育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那么要体现其对学生的帮扶作用,必须要坚持人本化理念的指导。要针对高中生的需要建立起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德育教育机制,要关心高中生的日常困扰,关心学生的德育现状,关心学生的志愿和报考,真正发挥德育服务学生的作用。
二、注重内容和方式创新,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一)开发校本课程,为德育教育培土
校本课程是在尊重本校实际基础上,利用本校的教师资源和其他资源开发而来的,能够为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扎实的理论课程体系指导。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充分了解该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从中发现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在开发校本课程时针对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体现德育教育的适用性,从而更好的解决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
2.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即通过德育理论知识学习,能够初步掌握马哲和政治法律及社会道德等基本知识,并适当的拓展对学生有益的人际交往知识。还包括能力目标,即通过德育学习让学生具备能够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制定情感和态度目标,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和道德观,能够树立为社会服务、为国家献力的奋斗目标,并自愿遵守社会公德,自愿传承传统美德。
(二)搭建生活平台,为德育教育助力
中学德育教育不应该剥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坚持德育走入生活、生活中进行德育,只有实现二者的融合和互动,才能确保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发挥。中学德育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轨迹、思想动态。要围绕他们生活中面临的现实的压力、烦恼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疏导心理问题,培育他们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要围绕他们的政治困惑和对社会及当前政治局势各种问题的迷茫开展政治教育和法律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让他们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新世纪公民;要围绕他们关心的高考、专业报考和志愿填报等问题开展教育,让学生能够提前做好高考前的思想和心理准备,能够从容的应对高考和专业选报。
(三)采用多种形式,让德育教育开花结果
有了校本课程做依托,有了生活化的教育助力,如果能够创新德育教育形式,必将促成德育教育开花结果,最终实现实效性。具体可以开展以下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
1.利用各种载体实施德育教育。新时代网络媒体的出现给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在德育教育中,中学要善于利用当前的各种网络资源,包括学校网站、学校论坛、校友QQ群、班级QQ群等,包括微信、微博、博客等互动平台,包括微电影等资源。要将德育教育内容通过这些平台进行传播,提高传播的时效性,提高传播的影响力。
2.利用各种活动提高德育成效。
(1)开展德育之星评选活动。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浓郁的追星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以成为德育之星为目标,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自觉的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自觉的遵守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主动的办好事、做好人,营造出一种争当道德标兵的氛围。
(2)开展德育教育宣传月活动。在德育教育宣传月,可以以德育为主题举办征文比赛、举办演讲活动、举办各种联欢活动。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强烈德育意识,让他们自觉地将德育学习与日常的专业学习和其他学习结合起来,深化德育教育效果。
中学德育教育实施中一直坚持的都是师本化的理念,这种理念下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各种德育理论和德育知识。这种理念下的德育课堂必然是僵硬的,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也无法让学生学有所得。而人本化的教育理念下,德育是围绕学生的发展这个核心开展的,坚持实效性为目标转变德育教育方式,能够提高实效性,能够充分发挥德育对高中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毕晓媛.论在新时期如何开展学校德育教育工作[J].科技创业家,2012,(24).
[2]邹鑫.浅析中职“德育行为异化生”转化的实践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2011,(14).
学校领导方式 篇12
关系攻击是有目的地操纵和破坏他人的关系从而伤害他人的行为, 它可以是直接的, 也可以是间接的。国内外关于中职学校关系攻击受害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几乎是个空白, 笔者通过筛选关系攻击受害学生, 了解他们的应对方式, 以期帮助他们在人际交往时采用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
二、研究方法
(一) 被试
笔者采用随机整群取样的方法, 对某省7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施测, 共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913份。研究求出所有学生在关系攻击受害问卷上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本研究问卷的平均分数为35.78, 标准差为7.81。问卷得分在平均数一个标准差以上的被试为关系攻击受害学生, 即在关系攻击受害问卷总分大于44分的学生为关系攻击受害学生, 从679名有效被试中共鉴别出107名关系攻击受害学生, 其中, 一年级学生48人, 二年级学生59人;男生36人, 女生71人;班干部37人, 非班干部70人。
(二) 研究工具
笔者参考国内外关系攻击的相关量表编制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关系攻击受害问卷, 包括四个维度, 共18个题项, 采用5点记分。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0。应付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等编制, 共62道题目, 由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六个分量表构成。
(三) 研究程序及数据处理
研究以班级为单位, 利用学生自习课时间采取纸笔测验的形式集体施测, 统一指导语, 当场收回问卷,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 关系攻击受害学生应对方式的总体特点
由表1可知, 关系攻击受害学生采用的成熟型应对方式主要以解决问题和求助为主, 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以退避为主, 自责居于最后一位。
(二) 关系攻击受害学生与非受害学生应对方式的比较
由表2可知, 关系攻击受害学生在解决问题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非受害学生;关系攻击受害学生在合理化、自责、退避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非受害学生。
(三) 关系攻击受害学生应对方式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
1. 不同年级、性别关系攻击受害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
研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一、二年级性别关系攻击受害学生应对方式各维度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可知, 关系攻击受害学生在应对方式在年级、性别得分差异均不显著。
注:**表示p<0.01, ***表示p<0.001
2. 是否为班干部关系攻击受害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
班干部在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和幻想的均值上都高于非班干部, 而且在求助因子上显著高于非班干部, 在自责和退避的均值上都低于非班干部。
四、讨论
(一) 关系攻击受害学生应对方式的总体特征及其与非受害学生应对方式的比较
中职学校关系攻击受害学生面对压力和困难时, 能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多地运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问题解决进行应对, 较少运用自责的应对方式去获得暂时的解脱。这可能与大多数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及应对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有关。但同时也应该看到, 关系攻击受害学生的退避因子得分排在第二位, 说明尽管关系攻击受害学生面对压力和困难时能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由于被同伴长时期地排挤、孤立, 产生了对自己应对能力的信心不足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感, 导致了他们同时会更多的考虑退避, 甚至幻想的消极应对方式。
相对于非受害学生, 关系攻击受害学生更多地使用了消极的应对方式。原因可能与他们所面临的压力与认知发展特点有关, 在经历了人际压力后, 内心会有孤独感, 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排斥, 沉重的压力可能使他们的应对方式趋于消极。此外, 从关系攻击受害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来看, 经常遭受同伴攻击的关系攻击受害学生会更多地认为是自己本身的问题而不认为是关系攻击者的问题, 从而采用退避、自责等应对方式。因此, 我们应该合理引导他们最大程度地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尽可能少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形成一种积极应对风格, 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努力地去解决问题, 和同伴和谐相处。
(二) 是否为班干部关系攻击受害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
【学校领导方式】推荐阅读:
领导方式转变05-17
班级领导方式11-26
情感教学的领导方式05-12
领导喜欢的工作汇报方式08-29
领导方式转变 持续发展之源10-09
学校中层领导聘书08-28
学校领导毕业留言07-17
学校领导民情日记08-27
学校领导自荐材料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