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策略

2024-09-15

贷款策略(通用11篇)

贷款策略 篇1

自2008年银监会、央行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小额贷款行业发展迅速。截止到2012年3月31日,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共有4878家。除了各地金融办的审计和财务报表年度审计,小额贷款公司在进行融资、兼并重组等情况下还需要接受专项审计。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属非正规金融组织,不同于企事业单位,国内事务所在进行审计时往往不能掌握很好的方法,在短时期内查出不合规问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本文对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期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做出有益的提示。

一、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分析

截止至2012年3月31日,全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实收资本总数为3871.37亿元,排名前三的省市自治区是江苏省、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贷款余额为4447.25亿元,排名前三的省市自治区是江苏省、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笔者运用2012年3月31日全国拥有小额贷款公司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数据进行相依样本分析。通过相依样本t检验,我们发现,在10%的重要性水平上,各地贷款余额的均值高于实收资本额的均值,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各地区贷款余额显著高于实收资本,说明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很高。成对样本检验结果如下。

鉴于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的现象,我们在对小额贷款公司审计过程中就应该加强对贷款合同的关注,从贷款合同中发现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问题及不合规行为。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二、小额贷款公司常见不合规表现

1.“小”贷金额不小,并且在此基础上实质以更大额贷出,表现为大额拆借现象

经济学家茅于轼指出全国小额贷款公司1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仅占1%。很多小额贷款公司的单笔贷出金额已达到资本金5%的上限,或一个实际贷款人委托多人为其贷款,实际贷款总额超出规定上限。“小额”是小额贷款公司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显著特点,也是维系其长远发展的竞争力,如果脱离这个原则,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资金实力无法与银行相比,如果客户集中度太高,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长远发展。鉴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隐忧,小额贷款公司业务部门挖掘长远客户才是保证小额贷款公司盈利稳步增长的保证。小额贷款中,多数贷出金额要超出50万元,致力于农户和微型企业的贷款比例相对较小,而贷给大中型企业应急使用的比例过大,小额贷款背离初衷,业务范围与国家政策规定不相符合。

2. 不重视风险控制,贷款手续不健全

目前,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公司规模不大,管理上不够规范。小额贷款的组织形式多为股东投入资本后聘请在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相关领域的退休人员进行管理。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规模和稳定性的限制,其吸收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能力受到极大限制。管理层和业务层出现严重脱节,业务骨干较少。业务骨干缺失的直接后果是公司的贷款流程流于形式。例如房屋抵押贷款未到房屋所在地的房屋权属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以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作为贷款证明、以学校等公益性质的房地产作为抵押贷款、由不具备担保资格的人员作为担保人等。小额贷款区别于商业银行贷款的另一显著特点是“迅速”,但相关的风险控制不可或缺,对贷款人资质和抵押资产的质量应进行必要的调查分析,并获取可信的书面材料。

3. 账外利息

账外利息的审计是对小额贷款公司审计的重点,银监会将利率控制在高出银行贷款利率3倍的范围以内,控制利率意在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但不免有些小额贷款公司为牟取高额利润,收取超过规定利率的利息,为急于取得资金的个人或单位贷出资金。

三、审计小额贷款公司重点关注事项

小额贷款公司与一般企业不同,其业务单一,主要业务就是对企业或个人的贷款。针对其特点,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贷款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包括贷款金额规定,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5%;贷款利率规定,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但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现在为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下限为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

(2)关注贷款收回风险,以及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是否保持在100%以上。

(3)贷款是否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

四、需要重点执行的审计程序

目前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组织机构设计较为简单,期间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较小,是轻资产类的公司。根据重要性原则,我们仅讨论对于贷款合规性的审计。

1. 对于单笔金额超过规定上限的贷款的审计

审计人员应该从企业取得包括贷款人详细信息的贷款余额表(一般包括贷款人及其所处行业、贷款金额、贷款余额、贷款期限、贷款方式、贷款利率、展期情况等)。审计人员应对企业提供的电子版余额表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从而发现其端倪。

首先,在Excel中按照贷款人进行排序,查看有无相同贷款人贷出两笔或者两笔以上款项的情况,并核实是否超过实收资本的5%。

其次,对贷款日期进行排序,查看同一日期贷出并且利率相同的款项,通过翻看合同查询担保人或担保资产是否存在相互关联关系,以确定实质上是否为同一借款人。这一步需要审计人员详细查看。如多笔贷款用于同一用途,则会增加贷出款项的回收风险;贷款个人中,判断是否为某一贷款单位的亲属、职工或者关联方,可通过查看合同中贷款人的单位、住址、担保人等进行核实。

2. 对贷款风险控制的审查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审批程序一般如图1所示。

首先,审计人员应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程序通过访谈、了解贷款流程执行情况,判断其内部风险控制的好坏。其次,审计人员应查看贷款合同的手续是否健全。在查看贷款合同时,对于直观异常的文件袋要特别关注,比如文件袋过轻,可能的原因就是贷款相关的证明文件不充足。最后,对担保方式的审查。担保方式为保证的,要审查保证人是否具有担保资格;担保方式为抵押的,要查验抵押合同是否健全,抵押物为土地使用权、房屋建筑物、车辆等的是否已在相关部门进行抵押登记。法律规定应该进行抵押登记的,如果没有登记则抵押合同没有法律效力。

3. 对贷款人还款能力的审查

对贷款人所在行业进行分类统计。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将贷款流向明显倾向于某一行业的的情况下,要分析贷出款项所用于行业所在风险,受国家政策和地方管理措施的调整的影响,行业风险决定贷款收回风险。可通过阅读相关行业政策新闻,同管理者进行交谈,必要时可借鉴行业专家的观点。

审计人员应该通过贷款余额表查找展期贷款,同管理层进行沟通、询问其不能按时还款的原因,推断资金安全性。对于展期贷款,除了解展期原因外,也应重点关注其贷款利息归还情况,以进一步判断其还款能力高低,如展期贷款并不能按期归还利息,还要考虑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充足。另外,对于其它逾期未归还利息的贷款也应重点关注。对于大额贷款,应进行实地走访,在实地走访时,应对担保人资质和担保资产质量进行审查。执行同贷款人或者贷款单位员工询问的审计程序,追踪贷出资金的实际用途,并合理推断担保资产的变现能力。

4. 贷款利息合规性审计

审计人员应在审计现场根据贷款余额表记载信息发出贷款询证函,询证函应该列支贷款截止日期、贷款期限、贷款利率、贷款余额、担保方式等事项。对于贷款询证函的疑问: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在客观上处于绝对劣势的地位,因其对于资金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较之生产制造企业的客户会丧失对立性,贷款询证函的可靠性要低。因此对于合同列示贷款利率的真实性进行求证,需要执行其他替代程序,如在现金盘点时查看保险柜内有无表外利息收入账册、现金数量与现金日记账记载是否相符;在实地走访时同贷款人进行仔细询问、沟通,以判断实际利率。

总之,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审计需要根据其业务的特殊性来进行。对贷款合同的考察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审计人员应该重点关注。多维度对贷款余额表进行分析有助于审计人员有针对性的查看贷款合同,找出有问题的贷款。

贷款策略 篇2

银行首套房首付提高的消息传了许久,近两日内终于变成了事实,虽然不至于有五成那么高,但全国各地多家银行已将首套房,首套房支付提高,工薪一族如何买房用案例为您分享最强贷款购房策略案例分享一

案例:王君了中远两湾城的一套三室户并向交行申请了40万元、20年期的按揭贷款,每月需归还按揭贷款2600多元,约占家庭收入的一半。王君一打理财算盘,觉得尚能应付开销。

由于王君出色,近日被提拔为部门经理,每月收入也随之大幅提高。王君再一打理财算盘,按揭还款只占家庭收入20%。王君想提高每月还款金额,于是他向交行提出缩短借款年限的申请,经交行审查同意后,王君借款年限缩短为10年,每月还款额增加为4200多元,王君仍能应付开销。但是,缩短借款年限后,王君在整个借款期限内可以节省12万元利息支出。

策略:缩短借款期限须符合下列要求:

1、王君需按时足额归还按揭贷款;

2、根据缩短后借款期限计算得出的每月还款额不超过王君家庭月收入的50%,王君须提供相应的收入证明。操作流程(一)王君向交行提出缩短借款期限申请,同时需提供下列材料:

1、《购房抵押借款合同》原件;

2、所购住房《房地产权利证明》原件(若有)。(二)交行审查同意后,有关当事人签订《变更协议》。(三)办理《变更协议》公证。(四)办理借款期限变更登记手续。案例分享二

案例:去年,王君了中远两湾城的一套两室户并向交行申请了按揭贷款。由于两湾城周边环境大大改善,苏州河整治也日见成效,王君父母也不由心动,希望与王君一起搬入中远两湾城,这样原来的两室户不免显得小了一点。于是王君向房产商提出换一套三室户,经房产商和交行同意后,王君办理有关手续后顺利地拿到了满意的三室户,这样三代人就能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策略:

换房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王君须按时足额归还交行贷款;

2、两套住房房价应基本一致;

3、两套住房属于同一楼盘;

4、房产商同意换房申请并签订购房合同。

宁波新楼盘

操作流程(一)王君向交行提出换房申请,同时准备下列资料:

1、《购房抵押借款合同》原件;

2、第一套住房的《房地产权证》原件(若有);

3、第二套住房《购房合同》原件,如期房,应已办妥预售合同预售登记手续。

(二)如交行审查同意,有关当事人签订《变更协议》。

(三)办理《变更协议》公证。

(四)办理贷款保险变更手续。

(五)办理抵押变更登记手续案例分享三

案例:买房时,王君还是一个单身贵族,因此购房合同上只有他一人。一年之后,王君与顾喜结秦晋之好。王君想将房屋作为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于是,王君向交行提出申请,希望在房产证上增加妻子的名字。经交行审查同意后,王君终于如愿以偿。

策略:

增减财产共有人应符合下列条件:

1、借款人须按时足额归还交行贷款;

2、增加财产共有人范围一般仅限于借款人配偶或未婚子女;

3、借款人配偶不得退出财产共有人范围。

操作流程(一)王君向交行提出增减财产共有人申请,同时准备下列资料:

1、《购房抵押借款合同》原件;

2、所购住房《房地产权证》原件(若有);

3、若申请增加财产共有人的,须提供其身份证件原件和复印件、户籍证明、婚姻证明等。若涉及未成年子女的,须提供其出生证或独生子女证。

(二)交行审查同意后,有关当事人签订《变更协议》。

(三)办理《变更协议》公证手续。

(四)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案例分享四

案例:徐先生两年前与儿子一起买了中远两湾城一套住房并向交行申请住房按揭贷款,当时是由徐先生出面向交行借款的。今年徐先生因年满60岁而退休。徐先生与家人商量后决定由儿子继续负责每月还款,因此,徐先生向交行提出变更借款人申请,经交行同意后,徐先生顺利办妥了手续并安度晚年。

策略:变更借款人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新借款人为购房合同上注明的购房人之一;

2、新借款人应具备借款资质和还款能力;

3、借款人按时足额归还借款。

操作流程:(一)向交行提出变更借款人申请,同时提供下列资料:

1、《个人购房

抵押借款合同》原件。

2、《房地产权证》(若有)。

(二)如交行审核同意的,有关当事人签订《变更协议》。

(三)办理《变更协议》公证手续。

(四)办理贷款保险变更手续。

(五)办理抵押登记变更手续。案例分享五

案例:李君一套二手房向交行申请了10年期、20万按揭贷款,每月还款额2100多元,李君觉得日子过得虽然紧了点,但还能应付。一年以后,李君太太不幸失去了。李君顿觉家庭收入十分拮据,于是他向交行申请延长借款期限。经交行审查同意后,王君借款年限延长为15年,每月还款额为1500多元,李君每月还款压力大为减轻,当然延长借款年限后,李君在整个借款期限内要多支出3万元利息。

策略:延长借款期限须符合下列要求:

1、借款人需按时足额归还按揭贷款;

2、如借款人由于重大疾病或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原因,引起经济困难影响贷款偿还能力的,借款人应提供相应的证明。

3、延长后借款期限(含已借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年(二手房不超过20年)。操作流程

(一)借款人向交行提出延长借款期限申请,同时需提供下列材料:

1、《购房抵押借款合同》原件;

贷款策略 篇3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风险; 表现形式; 成因 ;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832.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2)10-0083-06

小额贷款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更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开拓创新。小额贷款公司在这种新的金融服务创新模式下应运而生。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是借鉴国外的小额贷款机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尚处于成长的初期。为了有效促进我国农村的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有效解决“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积极进行了创建小额贷款公司的探索实践,开辟了满足“三农”和中小企业资本需求的新的道路。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飞速发展,民间融资日渐活跃,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小额贷款公司在有效发挥“金融毛细血管”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已经成为民间金融的亮点,凭借着简便快捷的审批手续,大大弥补了传统大型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对短期资金的需求者不能及时发放贷款的不足,为资本金暂时周转困难的企业化解了燃眉之急,成为了一个迅速壮大的行业。我国以正确引导民间资本与快速发展地方的经济为目标,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出现了快速并良好的势头。但由于其正处于起步的阶段,在各个方面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本文立足于我国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简要分析其存在的风险、产生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表现

小额贷款公司正在各地蓬勃的发展,可是在小额贷款公司的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棘手问题,面临着很多纷繁复杂的风险,既包括外部原因造成的风险,又包括内部原因造成的风险。

(一) 系统风险

1. 法律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的成长道路并不长,目前,国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相关规定尚未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资格的批准上实质是行政方面的许可,但是该行政行为的设置缺乏本质意义的法律依据。依据2008年下发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金融方面的业务,但根据的是《公司法》来治理的,《商业银行法》并不适用于小额贷款公司,因此,小额贷款公司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小额贷款公司属于什么性质的机构,若说是银行,它却没有纳入银行监管的体系;若说不是银行,但它又经营与银行相似的金融业务。因此,小额贷款公司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使小额贷款公司面临身份定位不明晰、无法可依的风险。

2. 监管风险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它的试点是在地方政府与央行的大力推动下实施的,这就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由于它行业归属的不确定性,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监管依据、监管方法等方面成为小额贷款公司所面临的难题。从目前的实际情势来看,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机构冗杂,有金融办、工商局等,某些地方政府还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银监会派出机构纳为监管的主体。这样就造成了多部门的分头监管,不但使各个机构在监管的共同方面互相扯皮,而且还会导致监管工作难以细致化和专业化,不仅严重困扰监管对象的运作,而且导致无法及时发现监管对象的风险所在。由于我国的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尚没有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行为方面的监管无参考的依据,不利于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责任认定和统一监管。

3. 利率风险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营利手段是通过发放贷款获取的利息。因此,小额贷款公司的生死存亡是由利率的高低决定的。由于当前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是普通的工商企业,并非金融机构,导致了它的融资成本较高,同时小额贷款公司还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及附加税,形成了运营成本较高的局面。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吸收储蓄存款的业务,储蓄存款的利率大约在3%左右,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相对较低。但是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经营成本较高。“只贷不存”的业务模式的限制性规定使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增加了它的融资成本。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如何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到4.0倍区间确定合适的贷款利率是至关重要的。小额贷款公司面对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也应当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4. 信用风险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尚不能进入征信系统的查询,这让小额贷款公司在掌握客户的商业银行信用情况上举步维艰,也不能向银行一样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级。同时银行也不能充分掌握客户在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信用情况,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够通畅。小额贷款公司为收集企业的信用信息,增加了调查成本,迫使小额贷款公司只能以较高的利率来掩饰信用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信用信息的不對称,严重制约了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小额贷款公司的放贷款项主要是抵押担保、保证人担保等形式,并不是国际通行的信用贷款占绝大部分的惯例。由于信用信息的严重匮乏导致了小额贷款公司将贷款给熟人或亲戚,削减了社会效益。因此,解决小额贷款公司信用信息的征集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 非系统风险

1. 资金风险

按照《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模式定位于“只贷不存”,不能像银行一样吸收公众存款,局限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贷款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瓶颈是由“只贷不存”的经营模式造成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股东和发起人在筹建期间的出资额、捐赠资金、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的资金,不允许向社会筹资,小额贷款公司不能有效吸收农村的闲置资金,资金有限而社会需求旺盛成为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矛盾,影响其可持续发展。①因此筹资成为了小额贷款公司相当棘手的问题,确保资金周转充裕是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风险。

2. 经营业务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业务的范围种类单一,抵御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坚持的经营范围原则有:办理各项小额贷款;办理中小企业发展、监管、财务等咨询服务;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其他金融业务。但本质上,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范围只是局限在“小额贷款”方面,不允许其开展代理客户理财、买卖票据、代售保险、办理贴现等效益稳定、风险性较低的业务,公司的盈利主要依赖于小额信贷的利息收入。信贷产品自身存在高的风险性,单一产品结构与其高风险性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假若出现信贷方面的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在资金方面就会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不能确保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

3. 管理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是新兴的信贷金融组织,其管理水平较低,操作不规范,治理结构有待完善。一是在财务制度、贷款管理方法和贷款流程还处于摸索及修正的阶段,这不仅增加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还制约了其业务的广泛延伸,给管理带来了无序性。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操作主要采用手工操作,工作效率较低,而且放贷机构缺乏风险内控机制,导致信贷管理的手段跟不上小额信贷的飞速发展的步伐。二是专业人才匮乏,这是阻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短板,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及发起人缺乏金融机构的管理经验,其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呈现参差不齐的形势,业务技能水平普遍较差。三是小额贷款公司的制度不完善,虽然国家有规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小额贷款公司执行性差,随意性较大,违规业务操作时有发生。四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结构欠佳,有效制衡存在较大缺陷。小额贷款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放贷决策个人专断,不能严格依照公司制或股份制原则管理。这些风险若不及时防范将会影响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正常有序发展。

二、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成因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自从开展以来,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缺陷,增加了中小企业以及农村金融需求的有效供给。但是就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的观察,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着多种风险,从小额贷款公司诞生的时候就与它的风险形影不离,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 身份定位模糊不清

小额贷款公司在信贷行业作为一个新的生命体,它正处于摸索中的试点阶段,其身份定位类似于“准金融机构”,既不能享有金融机构相关的优惠政策,还会受到金融政策限制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这些就导致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身份模糊,市场定位不明晰,严重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健康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定位是企业法人,它以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设立,但它不是普通的公司,它是以发放贷款为经营业务的,其本质是一种金融行为,但小额贷款公司又不是银行,不可以吸收公众的存款,不具备货币中介的职能。但它是贷款的“二传手”,能够从银行融通资金,只是从银行融通资金的成本较高,与中央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水平接近,并且比例不能超过资本金的50%。小额贷款公司的这种身份上的定位不明确,既不符合实际情况,是以公司之名实行金融之实,也是导致其他相关的制度设计与实际运行相冲突的本质原因。小额贷款公司的身份定位不清楚严重影响其健康、有序和规范的发展。

(二) 信贷资金匮竭

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金以及来源于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的资金,没有资金循环的机制,而有限的自有资金和后续资金的严重不足形成了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举步维艰甚至面临破产的主要原因。信贷资金的匮乏归因于两方面。其一,“只贷不存”的经营业务模式在源头上导致了小额贷款公司信贷资金的匮乏,影响其持续性经营。很多小额贷款公司在发放完资本金之后就认为无“事”可做,没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而市场资金需求量的庞大使自有资金根本就不能为维持小额贷款公司的持续发展。其二,后续资金不充足。 “只贷不存” 导致了小额贷款公司后续资金的严重匮乏, 公司只能通过银行或民间融资的渠道来补充公司的资金,而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仅依靠股东的资本金、捐赠金和来源于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的资本金。小额贷款公司不能进行融资,只能依靠十分有限的资金进行运作,尽管小额贷款公司能够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取不得超过资本净额50%的融入资金,但是商业银行融入资金的成本比较高,由此可见小额贷款公司面对庞大的贷款资金需求显然是杯水车薪。小额贷款公司自身持续发展的运营成本不能依靠吸收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的资本,并且小额贷款公司的筹建周期较长,面临的风险较大,假若没有足够的后续资金为小额贷款公司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这样就会打击投资人的信心,导致后续资金的来源更加凤毛麟角,甚至会造成恶性循环。

以霸州市万利通小额信贷有限责任公司为例②,万利通小额信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28日,是河北省的首家小额信贷组织。该公司是在廊坊霸州两市的市政府、市委、央行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密切关注下,经过霸州市“小额信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严格的筛选和审查形势下注册成立的。其注册资金1.1亿元人民币,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共累计发放贷款1,256笔,贷款累计发放金额190,489.65万元。它以无法获得贷款的且正处于成长初期的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三农、城乡个体经营户创造贷款机会为经营宗旨。弥补了正规金融组织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的空白。就是这样一个小额贷款公司,秉承“以人为本、诚信经营”,有效的开展业务工作,吸收一切可能吸收的社会和金融市场的合法资金,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保证公司拥有充足的資金,广阔的融资渠道。从而为公司的后续资金的来源拓宽道路并且为资金的及时到位奠定基础。若想有效保证公司日后的持续性经营,就必须科学的有效解决“只贷不存”和“后续资金”这两个棘手的问题。

(三) 信用信息不对称

信用信息不对称,严重制约着资金的有效利用,是导致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国外小额贷款公司取得的成功是在社会诚信度较高的环境下实现的,而我国的社会诚信还需加强培育。我国的农村信用体系相对滞后,农户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并没有纳入征信系统,给小额贷款公司收集客户信息带来了困难。在保障效益性的原则下,小额贷款公司效仿正规的金融机构,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在涉足小额贷款的各项业务中缺乏严格的贷前审查、贷中审查、贷后审查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并且与相当一部分被正规金融机构淘汰出局的客户发生贷款关系。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商业银行很难掌握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去向,导致其不能贸然的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投资。因此,形成了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借款人三方之间的信息不通畅的局面,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发生的任何经济业务都是高风险的。

(四) 经营管理不完善

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管理的不完善,主要归因于落后的管理手段跟不上小额信贷发展的迅速更新。小额信贷飞速发展,而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却一直处于摸索和修正的过程,这就严重增加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给管理带来了无序性。小额贷款公司的从业人员多数是没有丰富经验的大学生,或者是公司的法人亲属以及甚至没有金融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这样的人事管理制度势必会造成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混乱的局面,阻碍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代金融业的经营运作需要应用信息系统,但信息系统的开发、对接、运行及其维护则需要充足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投入。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实体规模和资本的有限性,工作效率较低并且错误率较高,这种落后的经营的办公手段不能够满足日常业务的需要及客户的要求,因此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五) 监管主体难到位

从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目前情况来看,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不明确,发展混乱。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包括外部监管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内部监管。小额贷款公司的外部监管机构过多,主要有金融办、工商局、银监会和央行的分支机构,如此多的监管机构到导致了监管工作不能到位,更不能有效保证监管工作的专业化与精细化,最终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小额贷款公司的潜在风险和治理已经存在的风险。内部监管在小额贷款公司这个新兴的信贷行业中根本就没有形成,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没有一个正式的内部监管机构,导致了公司的内部监管职责分工不明,在日常业务活动中监管人员在出现问题时互相推卸责任。外部监管的不到位和内部监管的不建立共同导致了小额贷款公司在面临潜在风险和固有风险时没有意识。缺少明确的监管主体,这样会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的道路中没有明确的路线,只能艰难的摸索前进。

三、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应对策略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小额贷款公司是可以实现的。小额贷款公司要以稳健、审慎为原则,实现企业与政府的良好互动,可以有效地防范风险,如果问题能够妥善解决,风险能够防范及时,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才能更上一层楼。因此针对以上陈述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风险,总结出了与之相关的应对策略,防患未然,临危不惧,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稳固的发展。

(一) 赋予明确的身份性质

小额贷款公司应明确定位,有关部门应当尽快着手修订政策法规,给小额贷款公司确定合法的金融机构身份,让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此制定出更一致、更权威、更详细的法律法规才能够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问题,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有序发展;其次明晰小额贷款公司的企业类型,确定它是属于普通的工商企业还是信贷金融机构;再次明确管理小额贷款公司具体的管理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的定位应回溯到它的起点,它必须坚持服务于“三农”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追求自身的发展和壮大。小额贷款公司是以股东资金和金融机构融资为资本金,是从事专业发放贷款的公司,不需要考虑它行业的特殊性,它也是普通的公司,以资本金自担风险。建议小额贷款公司按照“谁审批、谁承担风险处置责任”为原则,由地方政府进行管理,经营效益好的,让其发展壮大,经营效益不好的,则被市场淘汰,对试点成功的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这样才符合经济运行的规律。

(二) 明确监管机构

小额贷款公司应明确监管主体,明晰监管职责。小额贷款公司的外部监管主体应明确,避免监管机构过多,建议由省金融主管部门作为牵头的主管部门,设立由中国人民银行、工商局、银监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监督管理的联合会议制度,明晰各自的职责,并且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监管部门负责人会议,共同研究分析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面临的多种风险,提出加强监管的建议和策略,实现各部门信息的共享。如央行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资金的去向的实时跟踪监测,银监部门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的审批工作,监测小额贷款公司与其融资的金融机构的关联情况,查处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等,及时认定小额贷款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违法行为。工商部门则负责登记事项、年度检查、合作经营等方面的工作。小额贷款公司的内部监管应当尽快落实建立,在公司的内部设立固定的监管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监督。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有效保障资产质量的安全性,实现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 拓展融资渠道

小额贷款公司在“只贷不存”的业务模式下,要想实现盈利,在务必保持资金流动快速的基础上,还要利用资本市场与民间资本等手段拓宽融资的渠道。小额贷款公司要保持资金流通速度快,就要在贷款的操作上短、平、快。小额贷款公司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可以借鉴国外小额贷款机构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二是实现股东结构的多元化,采取多种创新模式扩大股本金的来源。三是小额贷款公司可与金融机构开展批发资金的业务,使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业务与银行金融业的存款业务取长补短,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承受资金风险的前提基础上,满足小额贷款公司批发资金的需求。四是与外资进行合作,许多国外的投资机构对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有着十分强烈的兴趣,希望人民银行尽快确定小额贷款公司的定位,为其快速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四) 共享信用信息平台

为了保障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借款人三者之间信息的通畅,促进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良性健康发展,应共享征信系统,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信用文化。共享征信系统,首先要完善政府企业信用平台,明确政府的各有关部门的责任,为小额贷款公司无偿提供非涉密性的客户信息资料,当地政府为本地的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网络服务的链接,整合系统的资源,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增加政府与企业信用平台的社会化效应,从而为小额贷款公司正确评估贷款人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资源;其次是逐步建立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征信系统的对接、查询,共享企业的信用记录;再次小额贷款公司要建立信用信息的搜集、信用等级评价系统、构建严密的征信信用体系。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共享资信等级评价的结果,限制和鼓励贷款人按照期限归还贷款。信息披露及时就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根据要求向公司的股东、上级主管部门、接受提供融资的银行业金融组织,相关的捐赠机构,及时披露经中介机构审计的各项财务报表、年度业务经营情况、各项融资的情况和公司的重大事项等信息,在必要时还应向社会进行披露。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信用文化,利用征信大力宣传提高人们的信用观念,形成人人讲信用,人人珍惜信用的良好环境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小额贷款公司的后顾之忧,促進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

(五) 完善經营管理制度

小额贷款公司在立足于“三农”和中小企业服务的基础上,强化公司的经营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其经济效益。小额贷款公司应借鉴先进行业的经验和经营管理方法,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经营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首先要合理配置公司的人力资源,提高小额贷款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门槛,加强和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而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实行公司员工岗位培训制度,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加强对员工职业操守的培养,通过不断完善激励制度,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减少不必要的常设机构,减少公司的运营成本,小额贷款公司可以选择网上虚拟化经营,可以减少公司的经营成本,并且要提高劳动效率。再次,引进电子商务的数据化流动性方式办公,从而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小额贷款公司是新兴的信贷组织,它的成立弥补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空白,使农村地区的金融能够形成一种机制,更好地规范、引导农村资金,它在整个农村金融的体系中具有样板意义。首先,小额贷款公司为民间资本的进入创造了机会,为产业的资本转型开辟了广阔道路。其次,小额贷款公司为发挥“草根金融”的优势树立了标榜。小额贷款公司拓宽了我国农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业和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问题。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符合金融机构多样化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在我国农村金融业取得了创新。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优异互补,不仅活跃了金融资本市场,而且拓宽了我国经济发展所涉及的领域,对促进我国在扶贫、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在全国各地的迅速发展并引起的高度重视可以得知,虽然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但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各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逐步认可,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蓬勃发展为期不远。

四、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从2008年开始试点到现在,在我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没有固有的经验可循,在实际控制风险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认识到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发展情况采取因时而宜,因地制宜的方法和策略,才能真正降低和控制风险,使小额贷款公司朝着预期的目标和使命前进。

(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

1.资金的供求变化

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是由中小企业,三农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而催生的新鲜事物,它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客户对资金的需求,一旦国家政策和外部融资环境发生改变,客户自身的经营能力提高,资金周转完全能够适应生产和服务的需要,需求小额贷款的客户不再需要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支持,那么,小额贷款公司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所以,资金的供求变化直接影响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去向。不过在目前由于小贷市场的资金需求较旺盛,小额贷款公司暂时还不会受此影响。

2.市场竞争因素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对象正是银行不愿授信的客户,小额贷款公司才有了自己的盈利空间,然而,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银行经营起了小额信贷业务,比如农业银行的“农户小额贷款”、汇丰村镇银行的“贷得乐”、邮政储蓄银行的“邮政储蓄小额贷款”、民生银行的“商贷通”等业务,由于银行的资金实力远远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发放利率也抵于小额贷款公司利率,部分客户可能逐渐转向银行贷款,进而节约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同行业的竞争也是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加大的一个因素。正是由于资金的供求变化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小贷业务的加大,使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不确定,同行业之间争客户、比利率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除此之外,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存在,也是小额贷款公司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客观的讲,良性竞争会促进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但对小额贷款公司而言,是必须要承受的巨大压力,经营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二)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

孟加拉国是小额贷款公司的发祥地,中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借鉴格莱珉银行对贷后违约风险的管理模式,在当地设立“线人”以减少小额贷款公司和客户群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对贷后违约风险进行提前预警。柬埔寨国家的阿克莱达银行也是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学习的典范。阿克莱达银行的前身就是专门服务低收入者的小额贷款公司,他成功转变为该国第三大银行的经验,也许能帮助中国的小贷公司解决后续资金来源不足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资金周转不通畅的风险。

[注 释]

①《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②中国贷款网站, http://www.loancn.com, 2009-12-14.

[参考文献]

[1]赵丽娜.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问题与完善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3):55.

[2]王桂林.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城市经济,2010(5):133-134.

[3]郑 鹏.当前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纵横,2010(1):70-71.

[4]杨 晴.浅析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商界,2010(1):47-48.

[5]丁怀寿.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10(1):53-54.

[6]蒙红彤.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发展中遇到的风险问题初探[J].2010(2):63-65.

[7]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缺位探析[Z].财经信息网,2010-10-21.

[8]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Z].2008.

[9]纪映红.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前景刍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181-182.

[10]何双喜,李怀舟.基于供需框架的中小企业贷款难及破解方法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5):582-585.

Research on Micro-Credit Company Performance and Risk Strategies

Kong Weimin1, Liu Haiying2

(1.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Shijiazhuang 050031,China;2.Hebei Normal University , Shijiazhuang 050024,China)

Abstract:The pilot micro-credit company started in 2005 and has made rapid development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he micro-credit company as a new credit company for folk financing has brought a new vitality and opportunity, playing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agriculture"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finding a realistic financing shortcut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redit companies also faces many risks. Thus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gainst micro-credit company risks an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mall-credit companie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has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credit companies and their existing risk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Key words:micro-credit company; risk; form; causes; strategies

学生贷款违约成因及其应对策略 篇4

一、学生贷款违约的成因

1.贷款学生还款意识淡薄。

毕业后有部分贷款学生尚未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 工资收入少, 家庭经济仍处于困难时期, 根本就没有还款能力, 有的甚至连利息都付不起, 这是其一;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工作忙, 常常忘记还款付息时间, 还有的学生平时比较少与银行和学校联系, 不懂得银行还款操作流程, 对还款系统操作不熟悉, 产生“干脆就不还了”的想法;三是出现“银行卡”问题, 如因长期不动账户或没有激活银行卡、可用余额不足、卡号不合法或不存在、客户姓名不符等原因, 造成银行扣款失败;四是学生恶意欠款, 认为政府在校期间代为付息, 政府和高校又支付了风险补偿金, 自己有了保护, 是否还款问题不大, 到时银行会销账的, 思想意识上没有还款的意思, 恶意拖欠贷款。

2.学校诚信教育力度不够。

学校对贷款学生诚信教育不够深入, 宣传教育活动形式简单, 未能从深层次提高学生诚信意识。缺少有关金融知识的培训学习, 学生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 信息动态管理较差。

3.银行跟踪管理工作滞后。

银行缺乏有效的跟踪管理措施, 催款工作不够主动, 还款渠道不畅, 方式简单, 操作系统功能少, 对学生年度还息有关信息传递手段落后。

4.贷款制度设计脱离实际。

实行风险补偿金制度, 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不愿还贷的意识, 认为财政和高校可以为他们解决还款问题。贷款政策对学生还款约束机制不健全, 除了对违约进行罚息和把严重违约学生列入“黑名单”之外, 没有法律上的处罚措施。另外, 贷款期限6年, 相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说是比较短的。

5.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完善。

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完善, 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信用体系, 没有一个统一的信用咨询机构, 而且在立法上还是空白, 有关部门无法对个人失信行为实行约束管理, 导致学生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

二、防范学生贷款违约的策略

1.树立诚信观念, 增强还贷意识。

学生还贷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决定因素最终取决于学生本身。贷款学生一方面要学好专业知识, 积极参加就业创业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增强还贷意识, 提高诚信度, 充分认识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采取的一项重要决策, 是实现我国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必须珍惜这一机会, 感谢党的关怀, 培养还贷意识, 主动还款付息。此外, 要学习金融知识, 了解金融市场信息, 特别是经办银行的有关信息, 加深对银行还款付息系统操作程序的理解和把握, 削除不会操作系统问题而放弃还款或因“银行卡”问题不能操作而推迟还款或拖欠贷款的想法, 增强还款意识。

2.加强思想教育, 注重贷后管理。

高校必须要从多方面强化学生贷款管理。一是提高高校教育水平, 提升学生就业质量。高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就业竞争力。只有提高就业质量, 学生才能有机会增强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二是加强诚信教育。积极探索建立诚信教育的良性机制, 把诚信教育经常化、系统化。结合课程教学, 辅导学生阅读诚信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 引导学生对“诚信”问题进行学术研究, 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长效机制。采取多方式开展诚信知识教育, 如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与金融基本知识竞赛, 使大学生在竞赛中领会金融知识以及国家助学贷款的重大意义。加强国家助学贷款宣传, 在新生入学报到现场, 印制助学贷款知识宣传海报, 向新生对全体师生进行助学金贷款知识和金融知识普及全面教育, 使学生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关政策与申请条件和程序。利用校园网络对国家助学贷款与金融知识的宣传, 如《贷款须知》、《还款须知》及《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校园网上宣传;三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助学贷款是党对贫困生的关怀, 是中央为解决贫困生完成学业而设立的助学政策, 学生应充分认识, 深刻体会, 感谢党的关怀, 回报社会, 贡献社会。结合教学开展学生感恩教育比赛、演讲等形式教育, 做到承诺还款;四是发挥育人功能作用。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学生要树立诚信观念。学生毕业前要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毕业生还款诚信教育。学校在详细介绍还款付息方法的同时, 向毕业生阐明贷款违约不但给自己造成严重后果, 而且将给学校和师弟师妹带来的不良影响, 动员贷款毕业生按时贷款付息。举办签订《还款确认书》仪式, 让学生记住还款的有关事项, 增强还款意识, 培养学生诚信理念;五是建立贷款学生详细电子档案。要做好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管理工作, 如毕业生工作去向、录用单位、通讯方式以及借款学生的住址、联系方式变动情况, 实行毕业生毕业后的动态管理。同时, 做好还款付息催交工作, 对没有按时还贷的学生进行多渠道催收, 包括见证人催收、院系催收、资助中心催收、经办银行催收等, 采取灵活多样的催收方式, 如电话、信函、短信、网上QQ等方式, 降低贷款违约率。

3.规范操作系统, 积极跟踪追款。

银行是借贷主体, 应尽催款义务。一是简化还款操作程序。明确告诉学生还款付息的有关规定, 在网络上公布学生还款付息的操作程序, 特别是提前还款。切实为学生提供简便操作方法, 比如, 异地还款, 异地付息等;二是完善还款操作系统。要更新还款系统的利用功能, 对学生贷款个人基本信息、提前还款操作、扣息操作以及有关毕业生还款付息等功能进行全面的创新, 加强系统管理。确保高校及学生能通过系统可以查询有关贷款情况。科学设计学生提前还款程序运作办法, 及时更新学生“银行卡”的状态, 不能因为“银行卡”及银行系统问题而不能及时还款付息造成违约现象发生;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服务, 积极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学生还款付息的信息平台, 对不能按期还款付息的学生采取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催还工作。同时, 要做好有关坏账、呆账账务处理, 加强贷后跟踪管理工作切实负起追贷应尽义务。

4.创新贷款制度, 建立激励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应根据国情科学设计学生贷款制度。一是降低风险补偿金比例。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 本身就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风险补偿金作为补偿银行贷款的一种“担保”方式, 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设计的, 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风险补偿比例将逐渐缩小, 甚至要取消。因此, 从目前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状况看, 风险补偿金比例应为6%, 实行政府、银行和高校等三方面“风险分担”机制, 各承担2%的比例补偿金;二是延长贷款期限。由于有的就业困难或就业质量不理想等原因, 学生工资收入较低, 生活经济比较困难, 还贷能力有限。因此, 必须适当延长贷款还款期到10年, 比较适合我国目前毕业生情况。此外, 学生毕业后贷款利息率不应按商业银行当期借款利率计算, 年利率应降低为3%比较适合;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建立学生贷款管理激励机制, 实行奖惩制度, 制定国家助学金贷款工作考核办法, 规定具体的考核指标, 每年底高校要将各院系贷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 对毕业生还款情况、违约情况进行通报, 给贷款工作成绩突出的院系和个人物质表彰, 以促进贷款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5.完善信用体系, 加快立法进程。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信用经济。中央政府必须要建立全国性个人信用体系, 将全国个人信息录入网络信息系统, 实现信息共享, 保证学生个人信息进行连续记录, 动态管理, 从而有效地控制贷款风险, 使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全国人大要把学生贷款管理工作提上立法程序, 为有关部门监督学生及时还款付息提供法律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 全国人大加快了法制建设进程, 大力推进各个领域立法工作, 但对学生贷款的法律还是停留在设想阶段上, 没有切实推行学生贷款工作立法。当前, 我国没有法律方面的条款来对学生贷款失信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 助长了学生还款的随意性, 产生贷款拖欠行为, 造成学生贷款违约率高。因此, 必须加快学生贷款立法, 建立贷款约束机制, 提高违约成本, 以确保学生按时还款付息, 降低学生贷款违约率, 促进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平.探析降低高职生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的途径[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

[2]黄震艺.浅析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违约原因与对策[J].价值工程, 2010, (7) .

贷款策略 篇5

(二)中小企业总体资信状况欠佳

从辽宁省中小企业来看,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较小,组织结构变动快,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据调查统计,中小企业中50%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60%以上信用等级是BBB(含)以下。同时,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一半以上的企业产品比较单一,70%以上没有稳定的市场,市场风险很大,经营效益较差,寿命短。中小企业存在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决定了其信贷偿还能力较差。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明显存在跟踪监管难、债权维护难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贷款难也就不可避免。

(三)信息不对称引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金融理论认为,信贷市场是一个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这种“信息不对称”和相应发生的“信息成本”,以及由此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影响到信贷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是信贷配给的大量存在,从而影响到信贷市场运作的有效性。而中小企业层次复杂、良莠不齐,在现阶段信用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部分中小企业的实用主义倾向明显,银行难以获取它们的生产经营信息和资金运用情况,这增加了商业银行贷款审查的难度和监督的成本,势必造成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行为。由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现象在中小企业群体中就更为严重。这就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存在“麦哲伦缺口”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

二、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策略

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商业银行应根据中小企业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特点和规律,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解决路径,进而确保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在确保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按照分类指导、择优限劣、开拓和风险控制并重的原则,积极培育和营销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并明确和遵循以下信贷政策和策略:

(一)分类指导政策

中小企业既有管理和财务制度较规范的企业,也有管理和经营不规范的企业;企业法人代表既有诚实守信者,也有恶意骗贷者;既有市场前景不稳定、效益较差的企业,也有发展前景佳、效益较好的企业,因此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不能一概而论。

商业银行在培育和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时,首先需要对企业经营环境、行业状况和市场的变化等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依此对中小企业分类排队和筛选。在此基础上结合信用等级评定和综合授信,甄别和筛选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进而确定贷款支持的对象和额度。优先扶持那些信用等级较高、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企业;积极开拓那些经营潜质好、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信誉好的强势型企业,选择有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而对那些经营素质一般,特别是处于衰退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则应更多地让市场机制对其进行调节。

(二)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政策

实施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对有市场、信誉好、效益高的中小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扩大授信额度,试办非全额担保贷款,对信用等级优良的小企业可允许发放部分信用贷款。选择资信良好、产供销状况稳定的企业,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融资工具,办理贴现、现和再贴现业务,加快企业资金周转。积极引进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融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办理保付代理、包买票据、福费廷等业务,以适应国内外统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多层次融资要求。对于那些产品有稳定的市场、生产经营规范,对商业银行忠诚度高的中小客户,可以在最高综合授信内循环贷款,一次申请,多次办理借款,减少双方频繁的贷款申报、审查、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方便客户。

(三)风险控制政策

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必须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动态把握客户的信用变动情况,不断淘汰原客户群中的资信欠佳者和信用状况恶化者,维护好与原客户群中资信优良者的关系,不断发展新的资信良好的中小客户。首先,对于中小企业贷款要严格审查,坚决制止重复建设。其次,贷款要落实担保措施,控制信用贷款的发放。对抵(质)押物的评估和抵(质)押率的确定要客观、公正、准确,对担保人的选择标准要从严掌握。此外,需要强化中小企业贷后管理工作,建立贷款监测反馈系统,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跟踪调查和贷款本息的回收、清收和转化不良贷款,切实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林汉川.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

[2]朱光华.民营企业融资的体制性障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9).

贷款策略 篇6

关键词:PPP项目;贷款银行;关键风险

PPP项目融资模式一般不通过政府和贷款银行提供偿还责任担保,又称为“有限追索权贷款”,其项目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对于项目企业来说风险较小,在股本投资人的项目操作中被广泛应用。而相对与贷款银行来说项目投资风险相对较大,本文对PPP项目融资模式下贷款银行的关键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其关键风险。

一、PPP项目下贷款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一)项目特性存在风险。关于项目特性风险,包括总投资额度风险、投资项目稳定风险、投资项目回馈率风险等。对于总投资额度风险来说,若PPP项目计划投资规模过大,且需要通过贷款的方式继续追加投入,那么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会加大,若PPP项目在得到银行所提供的贷款进行融资之后,当银行内的存款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银行资金流动性不强的风险。因此,PPP项目总投资额度过大的贷款额度对银行所造成的风险强度是极其重要的。对于PPP项目投资的稳定性来说,投资项目能否按时竣工是银行按时回收贷款的前提。而在项目运营期间资金流收入的多少也影响着银行贷款的回馈率,这也是银行在PPP项目贷款时所存在的风险。

(二)政府参与风险。PPP项目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参与角色众多、建设时间周期较长,由于PPP项目融资模式的特点,政府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PPP项目要通过政府的许可授权,且在国家经济的政策与调控方面,政府起着主导作用,作为PPP项目的重要参与角色,政府的行为与出行政策会直接导致PPP项目的成功与否。其中政府参与风险包括政策方面失误、审批延误、许可协议失效以及政府决策对项目干预等风险。因此,政府参与风险也是PPP项目下贷款银行考虑的风险之一[1]。

(三)其它种类风险。由于PPP项目种类不同,在向银行提出贷款要求时,可能造成由于银行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匮乏以及对项目知识不了解所导致银行自身风险。其它种类风险还包括PPP项目投资的相关法律不明确、环境方面等风险。在PPP项目进行审批时,若检测出其项目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严重可导致项目强制的取消,同时涉及到银行所提供贷款项目是否有能力按期偿还。其它种类风险也是贷款银行所要关注的风险。

二、银行对PPP项目融资贷款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确保PPP项目融资贷款的偿还策略。PPP项目完成后的收益是偿还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在PPP项目贷款审批时银行要考察项目发起人的能力以及管理技术,考察建筑承包方的以往业绩、资质是否充足,在对这些因素完成考核的情况下,银行才能对PPP项目融资贷款进行具体计划,研究PPP项目的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可控风险安排的可靠性以及检查项目中未出现的风险,对于项目中计划风险的处理及安排进行完善;要求项目拿到政府方面的许可协议文件;对于存在多层次贷款的PPP项目应要求其明确贷款级别,以银行贷款为项目融资中最高级别贷款,其它性質贷款均为次属贷款[2]。

(二)担保措施的确认。落实好项目融资的主要财产以及项目相关权益担保,是预防项目融资贷款发起人存在风险的重要措施。项目融资贷款担保不但要有传统的资产抵押,在此之上还要进行项目股权抵押、项目融资权益转让协议等特殊担保方式。这些担保措施也是PPP项目融资下银行的贷款回收重要保证。

(三)其它风险应对措施。对PPP项目的考核也是银行降低风险方式之一,对项目技术进行考核,其标准为是否采用可行的先进成熟技术,若项目采用的技术为操作复杂或试验性技术都会增加项目风险,导致项目费用以及项目进行周期难以控制。对于此种项目融资银行可拒绝贷款或要求项目发起人在此项目之外提供追索权,使银行在发生风险时权益得到保障。PPP项目进行中银行要控制其账户以及收益现金流,协议其项目收入须储存在制定银行账户;在国外项目建设中,PPP项目公司、项目制定账户银行以及贷款银行要签署书面账户协议,协议内容规定项目收入资金必须优先支付银行贷款本息。在PPP项目中银行要有对项目决策控制的参与权,银行对项目的介入可在项目出现风险或特定情况出现时行使参与权保证银行的债权安全。因此,银行要坚决保留项目的介入权,在项目融资贷款时银行要与项目公司签订银行权利协议,其可限制贷款公司单独处置项目资产。通过以上对策能够有效保障银行权益,同时也是对PPP项目公司的督促和激励。

三、结语

通过本文论述可知,PPP项目融资模式普遍存在风险较多,在贷款后对风险的处理能力较差。因此在银行提供PPP项目贷款以后应采取多种方式避免风险的发生,使用多种策略来应对风险。PPP项目融资模式下贷款银行的关键风险为项目特性风险、政府参与风险与其它环境风险,贷款银行应多注意以上风险,在进行PPP项目贷款时做好防范措施以及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刘峰,刘建安.国际PPP项目融资模式贷款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招标采购管理,2015,01:45-47.

[2]周正祥,张秀芳,张平.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5,09:82-95.

中小企业仓单质押贷款策略探讨 篇7

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 流动资金决定着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 所以现金流常被比作“经济活动的血液”。对于大多数生产流通型企业来说,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手里重货压仓, 手头短期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因此, 如何能够利用动产作为质押物进行融资并实现企业价值的转移和增值引起了企业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作为近年来在我国活跃的一种新型融资手段, 仓单质押贷款对于中小企业有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

仓单质押业务是指货主企业把质押品存储在物流企业的仓库中, 然后凭借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 银行根据质押品的价值及其他相关因素向客户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该业务比较适合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商业银行放贷难的市场现状,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银企之间的矛盾。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 利用仓单质押向银行贷款, 解决经营融资问题, 实现稳健经营, 提高经济效益。

1 仓单质押贷款的供求分析

造成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贷款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信用问题, 即履行还款承诺的愿望、能力和行动。对于有仓单质押贷款申请条件、发展潜力且品质良好的中小企业, 通过仓单质押可以改善其与银行之间的信息结构, 有效解决金融信用问题。对信贷市场进行供求分析, 可以较清晰理解仓单质押贷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1 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解释以麦克米伦为首的金融产业

委员会 (1931) 在调查英国金融业和工商业的基础上, 在其提交的《麦克米伦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 (Macmillan Gap) 。该报告认为, 由于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于金融市场中, 中小企业投资又具有高风险性, 而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者 (即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和借贷市场上的商业银行) 一般又是具有“经济理性”的风险规避者, 偏好于他们认为信誉度高而又风险较小的大企业。因而, 中小企业在筹措日常所需的资金时比较困难, 对外部资金的需求远远大于市场能够提供的数量。如图1所示, 中小企业的有效资金需求与社会对中小企业的有效资金供给将在市场竞争的调节下最终达到一个均衡的结果, 在此均衡点资金价格即利率为r E, 企业部门愿意而且有能力借入的资金总量D1与资金盈余部门愿意并能够提供的资金总量S1相等, 资金的供求平衡数量为QE。如果利率严格控制, 可浮动的区间很窄, 在r1附近, 就形成了融资缺口Q1Q2。对于发达的资本市场来说, 可以通过信用筹资、设备融资、担保融资、租赁融资等方式减轻信贷资本供给的压力。我国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 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这些渠道融资, 把渴求的目光盯在银行贷款上。受金融抑制和信贷紧缩的影响, 银行采取“慎贷”的理性行为, 使融资缺口Q1Q2无法得以缓解。

1.2 仓单质押贷款的效益分析

随着仓单质押贷款的开展, 物流企业对质押物的有效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些信用好、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浮出“水面”, 这样会使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给增加到S2。同时,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中小企业贷款软约束现象也可以部分消除, 而能够进行仓单质押贷款的企业数量会变少, 这样会使整个信贷市场上的信贷需求减少到的D2, 此时信贷缺口缩小为Q3Q4 (Q3Q4

众所周知, 中小企业传统的信贷成本很高, 主要是资信调查的成本高、融资后控制成本高, 并且很难得到银行的信用贷款。仓单质押贷款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资信调查难度, 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 并使银行有效地监管整个业务流程, 使更多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获得仓单质押贷款后, 中小企业盘活了产品库存占用的大量资金, 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 从而取得更多的“溢出效益”。

2 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在信贷市场上寻求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 纷纷推出仓单质押贷款业务,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仓单质押贷款业务实践中,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 需要中小企业逐一分析并得到有效解决。

2.1 发展的不确定性

中小企业多数处于创业及成长过程中, 难免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因此其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脆弱, 经营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经营风险较大, 存在的变数较多, 这对外部融资构成了较大的风险。再加上企业财务不规范, 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正常经营情况, 其信誉、财务、业务状况等信息透明度低, 银行通过企业财务报表获取信息的难度加大, 企业风险难以预测, 影响到银行对企业的正确评估, 使银行不敢冒险放款。

2.2 缺乏现代融资意识

中小企业大多缺乏现代融资意识, 缺乏负债经营的现代经营理念和相应的管理手段, 普遍不能正确认识企业债务与企业经营盈利之间的关系, 不能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待企业债务融资的限度和作用。从企业实际行为来看, 软约束又促进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过度需求。中小企业缺乏现代融资意识还表现为缺乏金融方面的人才, 对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过于生疏, 只能按照习惯思维依赖银行, 仅仅拘泥于银行贷款单一的融资方式, 没有开展其它方式融资的操作能力。许多中小企业不懂得树立和宣传自身的金融形象, 创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用环境和信用机制。这就影响了中小企业通过仓单质押业务取得贷款的选择和判断。

2.3 机会主义盛行

在仓单质押业务中, 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的非对称性, 在两者进行信贷交易的过程中, 企业拥有其盈利水平等方面的更多、更真实的企业内部信息, 处于信息优势地位, 而商业银行不拥有此类信息, 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在缺乏信息约束与制度约束的情况下, 企业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企业故意隐瞒某些不利于自己的信息, 甚至制造扭曲的信息, 或者不履行合同中的规定, 见机行事获得超额利润或逃脱商业银行债务。此外, 多数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数额少、频率高、时间急, 商业银行对其贷款过程需要进行的调查、审查、审批、发放, 对其贷款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影响了商业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2.4 资信等级普遍低

目前, 多数中小企业的业绩和信用不太理想, 并且我国的信用等级制度也尚不完善。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处于竞争性很强的行业, 平均利润率较低,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而且部分中小企业逃避银行债务的情况也较为严重, 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较低。另一方面, 银行现有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对中小企业也相当不利, 在其评定标准中, “经营规模”或“经营实力”所占的比重较大, 而这恰恰是中小企业的弱项。同时, 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价工作不够普及和信用记录缺失严重影响了银行评判企业守信偿债的能力, 挫伤了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积极性。

3 中小企业仓单质押贷款策略

仓单质押贷款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大量资金沉淀的问题, 盘活企业产品库存占用的大量资金,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仓单质押贷款的开展, 使仓储商品成为了质押物, 有效地解决了担保难的问题, 为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供了有利条件, 支持了其业务的快速发展。因此, 中小企业需要制定良好的仓单质押贷款策略, 从而保障企业正常的产销活动顺利开展。

3.1 加强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关系

在仓单质押业务中, 物流企业受银行委托, 对客户质押给银行的处于仓储、运输等状态的货物进行监管, 保证质押物始终处于银行的有效控制之中, 并满足客户物流需求的服务。通过这种质押监管, 物流企业为银行提供资信和管理保证、实物监督管理和实际控制、物流状态信息服务、质押物评估等服务;为融资企业提供协助融资服务、物流服务和信息服务。开展仓单质押业务需要物流企业整合和再造这些信用, 物流企业一方面需要取得银行的授信, 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 即前期为中小企业申请质押贷款提供担保或者以自身担保能力组织企业联保或互助担保。

中小企业要树立现代物流思想, 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 改造升级自身的物流体系, 建立相互的信用机制。这样有助于商业银行充分了解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 降低交易成本, 对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还款能力进行科学判断, 进而构建双方长期合作关系。由于信用机制的重构和再造, 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将会影响对自身的融资业务和物流业务, 从而使自身的经营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即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成本将会提高。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关系, 有助于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机制, 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从而减少中小企业的物流成本, 增加自身的盈利能力。

3.2 建立与商业银行的长期合作机制

在仓单质押业务实际操作中, 风险和收益是影响商业银行进行仓单质押贷款的主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了解抵押物、质物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等, 察看权力凭证原件, 辨别真伪;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库存商品充分的信息和可靠的物资监管, 并协助解决质物价值评估、拍卖等难题。在此基础上, 商业银行开办仓单质押贷款业务可以扩大和稳定客户群, 取得贷款利息收入, 并通过指定仓库、指定保险等形式, 增加其中间业务收入。

商业银行是仓单质押贷款业务的最终决策者, 因此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的信用度是申请贷款的关键因素。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商业银行将会更加注重对仓单质押贷款业务风险进行识别及有效管理, 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因此中小企业要以物流供应链为依据, 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桥梁, 探索与商业银行的长期合作机制, 与之建立长远利益关系, 使中小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成为利益共同体。

3.3 结合自身需求选择适当质押方式

仓单质押贷款适用于有经常性货品贸易、销售量大、动产占比高、现金流量较大、无可抵押固定资产且能提供合规仓单质押的企业, 以缓解其因库存商品而造成的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状况。虽然仓单质押贷款能够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方便, 但是仓单质押也是需要一定的成本和条件。因此中小企业要充分了解仓单质押贷款模式, 结合自身特点, 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此外, 中小企业应分析申请仓单质押贷款会不会降低自身资产流动性。进行仓单质押贷款, 中小企业需要把自己的质押物保存在由商业银行指定的仓库, 并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监管,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货物周转的环节。如果保持或降低企业货物的流动性, 就需要在指定仓库内保持一定的货物存量或者确保销售回笼资金用于归还银行融资, 那么企业质押动产就可以按照事先约定程序进行销售。

总之, 作为一种新兴的业务, 仓单质押在实际业务操作经验积累不足, 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同时由于仓单质押业务涉及法律、管理体制、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因而可能会产生不少风险及纠纷。中小企业应增强仓单质押融资知识和技巧, 熟谙市场游戏规则, 加强与商业银行和物流企业的合作, 采取相应的措施, 降低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交易成本, 从而达到预期效益。

参考文献

[1]孔曙东.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4:72-73.

[2]任杰, 汤齐, 杨宇.物流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意义[J].商业时代.2007 (16) .16-17.

[3]李小飞.论仓单质押业务的开展[J].现代商业.2007 (17) .219-220.

[4]Bob Bernabucci.Helping Customers Cure Cash-Flow Ills Through Bette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The Secured Lender, 2005 (11/12) :62-64.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定价策略 篇8

一、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定价机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体制较为僵化

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定价的依据,还是围绕人民银行出台的利率政策来开展,而在是否符合自身的实际特点上的关注度不够。 在实际生活中,对于资金成本核算、管理费用统计、目标收益、政府政策等因素的考虑不多,使得定价机制的灵活性不足;而在定价方式的选择上,又过于生硬,对农村经济数量多规模小的实际状况考虑不足,仅简单地以是否符合“规定”来操作,造成了一刀切的局面,一些亟需贷款的企业得不到扶持。同时,由于对客户相关信息了解、调查的不足,无法对客户风险进行准确评估,使得贷款的风险增加。

(二)风险意识不够科学

风险意识是贷款定价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定价方式多以固定式为主,这种方式难以满足农业贷款金额少、数量多的实际,在一些贷款项目中无疑增加了贷款的风险。而一些机构往往以稳为主,宁可不贷,也要确保资金安全,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的风险,但却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建立的初衷相违背。另一方面,一些贷款客户,金融知识不足,对于利率等信息的了解关注度不够, 敏感度不强,自身资金的安全性风险增大,加之农村地区信贷资金处于卖方市场,而造成了贷款风险的增加。

(三)定价体系不够完善

贷款定价体系的确定需要多种要素来支持,但由于在信息平台构建、定价机制等方面的因素,定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一是垄断地位与市场因素的矛盾。由于相关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农村垄断地位的存在, 使得贷款定价缺乏市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导致贷款定价的市场化原则失灵。二是信息获取不够全面。受到自身经济实力、人员组成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于基础资料、数据的收集、保存、分析、 处理等能力还比较弱,给予贷款定价的辅助力度不够。三是专业人才缺乏。在农村金融合作机构中不少信贷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不高, 认为利率定价只要按照上级的规定执行就行,而在实际操作中,执行的力度往往不能达到要求,缺乏利率管理的经验和知识,影响了贷款定价工作的开展。

二、影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定价的因素分析

(一)成本因素

成本因素是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定价需要考量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资金成本、资金管理费用成本等内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由于资金渠道复杂、融资难度大,因此资金成本相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较高,而管理成本方面由于贷款客户主要是农户、农村企业,客户群分散,管理过程相对繁琐,费用也就相对较高。

(二)风险因素

贷款本身就存在不少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而言, 这些客户往往是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农村经济行业,而农业的相对于工业、服务业而言,稳定性相对较弱,抗风险能力不强,也就造成了更多的贷款风险。

(三)效益因素

扶持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国策,而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获得必要的利润也是其内在要求,如何将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就成为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贷款定价方面,必须要对两者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实现贷款定价的合理性。

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定价对策研究

(一)注意经济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相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而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其特殊性,在融资渠道、资金来源、投资方向方面更加灵活和多样,因此,在贷款定价机制方面必须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突出灵活性和原则性的结合、经济性和服务性的统一、安全性与风险性的协调。在贷款定价确立的过程中,将综合成本加定价法、基准利率加点法等多种定价方法相互结合,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经济利益与国家对农业政策性扶持的协同,更好的为农村服务。

(二)注重对基础工作质量的提升

一是要加强数据采集整理。逐步建立服务对象的数据采集工作, 密切与市场、相关金融机构信息的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贷款客户资料的整理,掌握详实的资料,提升工作的效益。二是要加强人员素质提高。特别是信贷人员不仅仅要培养相关的金融知识,更要让其了解贷款对象、贷款项目,从专业和实际的角度出发,为贷款定价提供详实信息。三是要建立信用评级制度。有条件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结合实际建立自身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建立自己的违约数据库,积累相关的数据和经验,降低信贷风险,合理区分定价定级,实现贷款定价的科学性。

(三)注重贷款定价模式的构建完善

科学有效的贷款定价模型,是制定合理贷款利率的基础。结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象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模型要以风险和成本因素的计算为基础,通过有效计算贷款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资金成本率和经营成本率,综合考虑目标利润率以及综合影响因素来确定最终贷款利率。而且不仅对定价模型中风险、成本等因素的计算要准确,还要求计算方法和过程简单易懂,具备较强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于丽红.村镇银行贷款定价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2010(9)

[2]尚志.农村信用社贷款模式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

贷款策略 篇9

一、高校贷款风险产生的根源分析

高校贷款风险的产生是由于高校扩招和国家对高等教育财政性资金投入不足共同作用所导致的高等教育资金短缺,其根源是国家对高等教育财政性资金投入不足。扩招需要资金投入,而同期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又严重不足。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0年达到4%”,这个数字也被作为唯一的数字性指标写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要求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1992—2005年期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一直在3%以下。

另外,我国高校经费来源中,财政性经费所占比例从1997年至2004年分别为78.46%、65.03%、62.48%、58.16%、50.5%、47.95%、45.54%,逐年下降;学杂费比例分别为14.87%、13.3%、17.07%、21.14%、26.26%28.85%、30.42%,逐年上升。而我国高校学生人均财政性经费从1999年的10 716元/人下降到2004年的7 274元/人,不到1999年的70%。国家投入不足,一方面导致高校贷款取得不合理,另一方面将资金需求向学生转嫁,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部分本应由国家承担的资金投入责任。

高校银行贷款风险产生的另一参与主体一—银行愿意向高校发放贷款,高校申请贷款也比较容易,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前几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带来高校现金流的大量增加,当时预期这种趋势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会逆转;二是部分银行预期今后财政对高校的投入政策会发生有利于高校的变化;三是银行预期到由于高等教育的特殊性而使得高校贷款风险最终会向政府转嫁,故其风险很小。银行在目前存贷差较大,而企业贷款风险较高并无法转嫁的情况下,向高校发放贷款是一种较好的经营策略。

二、政府规避高校贷款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提高高校财政性资金来源比例

高等教育不属义务教育,需要建立由国家、社会、学生个人共同分担培养成本的机制。按照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学费应为学生培养成本的25%。虽然目前对于高校学生的培养成本没有一个统一而科学的测算,但高校学费应该考虑家庭的支付能力。以2006年为例,我国人均GDP在16 000元左右,高校学费占人均GDP为30%以上,如果考虑学生住宿与生活费用,则比例上升到60%左右,许多家庭根本无力承担,我国高等教育的学费负担过重。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事业投入。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将由去年的1 076亿元增加到1 562亿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投入。加大对高校的财政资金投入,不仅能化解当前部分高校已经产生的贷款风险,也能防止产生新的财务风险,还能解决因高校资金缺乏导致的学生教育负担过重问题。

(二)根据当前高校贷款风险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化解

根据风险的来源可将高校贷款风险分成不同的类型,主要是经营性风险、管理风险、政策性风险、自然风险与经济风险等。经营性风险主要指高校的决策不当而产生的风险;管理风险主要指高校管理混乱而导致的风险;政策性风险主要指国家政策变化对高校产生的风险;自然风险主要是指自然灾害造成财产损失而产生的风险;经济风险主要是指经济不景气给高校带来的风险。

由政策性因素导致的贷款风险应该由政府主动承担,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相关政策、财政拨款补助等方式予以规避或补偿风险损失。

由自然性因素导致的贷款风险可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将其转嫁给保险公司。

由经济周期性波动或经济不景气所导致的贷款风险,其主要承担主体是高校,政府应该研究经济周期性披动,特别是经济不景气对高校财务运行的影响规律及程度,视其影响程度大小来决定是否要强制性要求高校建立相应的积累机制及积累比例,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的方式来防范。

政府应该参与高校贷款经营性风险的监控。目前,部分高校一味地进行办学规模的竞争性扩张,这种竞争的危害比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产生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政府应该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规划方案来引导、监督、控制各高校建设规模,以监控高校贷款经营性风险。对于贷款规模过大、财务负担过重的学校,政府可以通过资产处置、贷款延期等措施,防范贷款风险。

贷款策略 篇10

一、广西高校助学贷款的风险分析

高校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 学生在申请贷款时并没有固定收入保障, 也没有财产抵押, 学生的还款能力要到学生毕业后才能确定, 因此助学贷款比一般贷款有着更大的风险。按照风险承担的主体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社会系统风险、教育系统风险、高校风险、银行风险、贷款人风险。

(一) 社会系统风险

广西仍属于后发展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仍然较多。广西高校存在为数众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他们通过勤奋努力圆了大学梦, 德、智、体等素质都属于社会较高水平, 但面临就业、房贷、婚姻等各项严重压力, 维护他们的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 教育系统风险

高校助学贷款是一项专门针对教育事业的政策性信用贷款, 高校助学贷款的放贷、管理和还贷等每一个环节都与当前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变动息息相关, 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助学贷款的大力支持, 助学贷款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教育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 高校风险

高校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存在管理风险、人才培养风险。一方面高校在助学贷款发放过程中需要协助银行做好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工作, 并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偿还;另一方面学生能否如期还贷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直接相关。如果学生的贷款拖欠率过高, 就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和招生生源。

(四) 银行风险

在我国, 是由商业银行承担助学贷款业务, 而商业银行的本质是自负盈亏、追逐最大化利润的, 这就决定了它在经营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过程中必定会考虑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作为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商业贷款业务, 银行承受的风险远远大于其所获得的收益, 这违背了商业银行的本质特征。

(五) 贷款人风险

学生是国家助学贷款的最大受益人, 也是助学贷款工作能否良性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影响到其就业能力, 进而影响到他的还款能力, 另外, 在我国诚信体系尚不健全的环境下, 学生的个人诚信度影响到其走向社会后是否履行还款协议。

二、广西高校助学贷款风险存在的原因

高校助学贷款本身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存在这样几点:

(一)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我国尚处在“先富带后富”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发展尚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尤其是西部落后地区。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产生国家助学贷款及其各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据统计,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东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例持续显著提高, 西部地区先升后降, 中部和东北部地区持续下降。各地区间的失衡现象越来越明显。

(二) 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

公民诚信一方面需要法律法规的监督制裁, 另一方面更需要社会舆论的监督, 社会风气的制约。我国的公民诚信系统尚未完全建立, 公民的某些失信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但仍存在法律没有牵制的领域, 这需要发挥社会性监督的力量, 我国在这方面仍然比较薄弱。助学贷款是一项小额信用贷款, 需要一个成熟稳定、高效有力的社会环境相匹配。但是, 全国性的公民诚信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建立需要漫长的过程, 因此, 个人信用更多依赖道德水平, 相关的监督力量薄弱给银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三) 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在过去的10年中,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高校招生人数持续上升, 根据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4.2%, 但是教学质量仍然有待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仍然存在规模单一、方式陈旧、主体被动等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三、广西高校助学贷款风险控制策略初探

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严重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工程的顺利开展, 而且其涉及面广, 包括政府、银行、高校、学生本人、学生家庭等诸多方面, 从助学贷款政策制定到具体落实不是银行或高校单方面所能解决的, 需要依靠各方共同承担。因此, 构建一个多位一体的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非常重要:

(一) 制定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

一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制定贫困生认定程序和标准, 为了避免非贫困生混入贫困库, 申请助学贷款挪作他用, 可以建立360°认定程序, 由生源地、教师、舍友、同学、银行等与贫困生有关的人群组成360°认定小组, 全方位筛选;二是大力发展生源地贷款。生源地银行能够较为真实、全面、详细地了解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 这有助于银行回收贷款本息, 有效防止呆账和坏账, 降低助学贷款风险。

(二) 加强社会监督, 建立公民诚信系统

这虽然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 但是其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必须尽快建立公民诚信系统。而从近期工作出发, 一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 这主要由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家T庭i共m同e开s展;二要通过大众新闻媒体大力宣传, 树立诚信典型, 营造“诚信光荣, 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使学生牢固树立诚信意识;三要加强失信行为管理, 使失信行为受到应有惩罚。如在学生毕业离校时由校方出具诚信证明存入学生档案, 对于恶意拖欠贷款或逃款的学生则要将其信息公布到相关网站, 使其受到相应的社会监督。

(三) 建立助学贷款风险预警和监控机制

一是生源地、学校和银行应共同合作严格把好助学贷款的资格审查, 款项使用, 确保学生信息的客观真实, 保证助学贷款的应尽其用。二是建立由教育部门、银行、高校共同参与的全区助学贷款工作协调小组, 制定年度贷款工作计划, 协调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及时发现和解决助学贷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三要建立风险管理预警系统,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各银行间的代理查询系统, 做到风险可知可控。

(四) 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还贷能力, 应改革人才培养机制,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方面加强专业教育, 使学生能够切切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加强专业实训, 使学生学以致用, 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大学生已是我国劳动大军中的一分子, 与其他劳动者共同参与就业竞争, 加强学生通识教育, 摒除“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思想, 使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理念, 更好地接触社会, 融入社会。同时加强学生的三观教育, 让学生践行讲诚信、树新风的理念, 结合助学贷款工作, 开设金融信用、法规课程或专题讲座, 加强信用理论和法律意识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黄亚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在助学贷款中的运用.财务与金融, 2008:6.

[2]董燕雯.强化学校管理、教育、服务功能, 提高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水平.管理方略, 2011:13.

[3]李华林.浅谈国家助学贷款如何进行风险控制.探索, 2008:6.

[4]刘宏波, 刘任.农业高效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控制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

[5]黄莹.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问题的几点思考.学理论, 2010:2.

[6]林莉, 王德斌.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制度的缺陷及对策.广东社会科学, 2010:2.

[7]耿新.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控制研究—基于8所高校的调查。现代教育科学, 2012:1.

[8]王敬华.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中应遵循的原则初探-兼议泰国、新加坡等国助学贷款政策的启示.东南亚纵横, 2008:9.

[9]李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浅析.经济论坛, 2010:10.

贷款策略 篇11

(一) 概述

小额信贷从传统的金融体系发展而来, 为金融服务需求者提供储蓄、保险、贷款等金融业务, 以维持中低收入群体的正常生产经营。对于一些在城镇中自主就业的微型企业或在农村中从事低收入的劳动人群, 他们属于中低收入群体, 虽然有一定的收入和偿付能力, 但由于本身经济比较脆弱, 无法简单地从正式的金融机构中获得金融服务。小额信贷是为这些小本经营企业或微型企业提供金融业务的新型金融方式。

(二) 现状

在全世界范围内银行小额信用贷款根据各国异性的不同有不同的模式, 小额信贷在各个国家的载体也是不同的。其中主要有国有商业银行、人民银行、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银行、非正规的团体、小额信贷银行。小额信用贷款比较典型的机构主要有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孟加拉乡村银行、FINCA (国际社会资助基金会) 村镇银行、玻利维亚阳光银行、小额信贷批发机。银行小额信用贷款有四种比较典型的行为模式, 分别是AC-CION International所倡导的“团结”小组模式、乌干达“村银行”模式、孟加拉乡村银行“中心—小组”模式和印度自助小组模式。

在我国现在有几种很有影响力的银行小额信用贷款模式, 分别是:银行个人贷款模式, 也就是银行直接对个人进行小额贷款;村银行模式, 这种贷款模式是以整个村的信用为支撑来进行银行贷款;银行小组贷款模式, 主要是以小组联保的方式向银行进行贷款;银行混合型贷款, 总体上来说是兼顾前面三种形式进行贷款。除此之外, 我国很多银行进行小额信贷的同时还会借鉴国外的信贷模式。

二、银行小额信用贷款的问题

(一) 管理体制方面

由于我国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时间比较短, 所以具体的管理体制方面相对比较落后。我国大部分银行在小额信贷的利率制定方面依然沿袭着固有的模式, 而且, 在国家相关政策导向下推出的一些小额信贷产品并不是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具体的小额信贷业务上忽视质量,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力银行相关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另外, 我国银行在小额信贷方面的管理手段非常的落后, 与现今我国小额信贷市场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

(二) 信贷需求过大, 资金供给不足

从我国相关银行的贷款资金供给方面来看, 至2002年底,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已经超过5000亿元, 占银行贷款总额的37%, 资不抵债的商业银行也占我国金融机构的55%, 这些巨额的不良贷款严重的影响到了银行的信贷能力。为了弥补我国相关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不足, 央行采取了再贷款的形式帮助商业银行提高信贷能力, 但是, 仍然不能满足信贷市场的需求。

(三) 信用风险方面

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 信用体系还极不完善。由于中国对相关中小贷款者的违法清算、欺诈债权人等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手段, 不少贷款者缺乏信用观念, 短期行为倾向严重, 不仅利用多头开户、无效担保的方式骗取银行贷款, 甚至借其他名义, 恶意逃废银行债务, 这都导致银行在提供信贷支持时变得更加谨慎。

三、应对策略

(一) 完善信用贷款管理, 提高信贷能力

我国相关商业银行应该根据我国中小贷款客户的特点来提供个性化的贷款服务, 一方面完善银行的信用贷款管理, 推出符合客户特点的多种小额信贷产品, 另一方面还应提供优质的具有差异性的金融服务。银行通过相关个性化以及差异化的服务不仅可以深入挖掘小额信贷市场, 还能够完善银行的金融服务产品, 从而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以及信贷能力。

(二) 健全金融体系,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完善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相关的配套政策的支持, 一方面需要建立起商业银行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由于商业银行小额信贷存在着相应的信用风险, 所以需要针对小额信贷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 适当的对小额信贷引入担保机制, 分散信贷风险;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政府对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的扶持力度以及加大对于逃废债的打击力度。

(三) 加强社会信用管理

加强社会信用管理主要是根据当前社会环境建立健全、科学的小额信用贷款评级的授信体系。评级授信是银行小额信用贷款能否健康运作的关键因素, 但是现在我国各个地方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评级授信系统, 贷款者信用等级的评定是依赖于银行评定人员的工作经验, 在银行的实际工作中, 银行人手少工作量大, 加之在小额信用贷款建档的时候是手工进行操作的, 从而使得小额信用贷款的建档、评定和授信的时候都已偏离了原来的信用贷款的准则。我国现在根据社会具体情况制定一套科学、严谨和实用的银行小额信用贷款的评级授信体系, 把小额信贷这方面做好。

参考文献

[1]钱水土, 乐韵.中国小额信贷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05

[2]Copestake, J..Mainstreaming microfinance:soci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r mission drift.world development.2007

[3]黄蕊.小额信贷的商业化、金融化与正规化[J].开发研究.2009;01

[4]杨大楷, 郭春红.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困境与出路[J].上海金融.2007;03

[5]贾峤, 杨恒, 兰庆高.我国商业性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7;11

上一篇:SMA沥青混合料下一篇:变频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