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的造价管理

2024-06-09

投资项目的造价管理(精选12篇)

投资项目的造价管理 篇1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江西省投资集团公司的日益壮大,投资项目由原来的规模小、单一型(主要为电力)渐渐转为规模大、多元化型。对投资项目的管理也由原来的托管形式转为自主管理。一个投资项目的管理,取决于项目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确实,就目前的体制和现实而言,我集团公司投资项目的造价管理还处于粗、浅状态,项目管理工作只做到了简单的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及竣工决算。项目只能被动地反映设计和施工,这显然是片面的,不够的,根本不能控制造价,一个项目的造价管理,必须对其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监控。建设项目从设想到建成投产包括以下程序:即项目建议书阶段、设计阶段、工程招标与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相应地,工程造价的确定形成了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标底价、承包合同价以及竣工决算价。这些阶段的造价之间存在着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的相互关系作用。因此,只有做好一个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工作,才能使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 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建设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在决策阶段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拟建项目进行经济评价,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建设方案,并在优化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编制高质量的项目投资估算,使其在项目建设中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目前,集团公司在投资决策阶段,往往项目单位刚刚组建或尚未组建,专业人员难以到位,很难有机会参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因而在投资决策之前一定要委托专业性较强的设计单位或咨询公司来完成可研报告或项目的经济评价。

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设计是在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的安排,也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规划的过程。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能使项目建设缩短工期、节省投资、提高效益。

同一建设项目,同一单项单位工程,可以有不同的方案,从而有不同的造价,因此,有必要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做多个方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益评价,选用技术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即设计方案的优化过程。例如富昌油库迁建项目,设计由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提供,虽然该院是国内同行业的一流设计院,但由于地域差别大、工程规模小、重视程度低,因而设计方案沿用东北地区模式,设计也比较保守。为此,工程招标之前,迁建办在油库领导的带领下,到周边省市油库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及时调整设计方案,更改设计图纸,节约了建设成本。

3 工程招标与承、发包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它是我国建筑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加强建筑市场管理,与国际贯例接轨的重要举措,也是业主择优选择承包单位,全面降低工程造价,规范价格行为,使投资更加趋于合理的较好办法。目前,集团公司投资项目虽然基本都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来确定施工单位和设备材料供应商,但标底的制定基本委托设计单位或有资质的造价中介机构编制,项目单位缺乏审核环节。其实在采用固定合同价的定价方式这一环节尤为重要。

4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实施阶段是建筑物体形成阶段,也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主要阶段。这期间的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要有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并注重相互勾通。业主在这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重点应抓住以下环节。(1)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经济签证。在项目建设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要进行有效控制。这项工作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来自施工方的工程变更,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无特殊情况坚决不作设计变更。对必要的工程变更,应由专业预算人员与施工方当时算清应增减的款项,用先算帐后变更的办法解决,相关人员要督促施工方认真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的记录及签证,减少结算时的扯皮现象。(2)加强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控制与管理。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及相关人员,要深入现场,对照图纸察看施工情况,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做到拨款有度,心中有数,并随时检查进度款运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作出分析、找出原因,及时与项目负责人通气,调整或修正控制目标,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控制,保证施工过程如期按约正常进行。(3)掌握好材料价格信息。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中材料价格的控制是主要的。市场经济为建筑材料的供应提供多渠道,材料品种价格繁多,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及现场管理人员应密切注意市场行情,掌握好材料信息价格及采购“物美价廉”建材的渠道与施工方共同管理,使工程投资得到合理控制。

5 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竣工结算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十分重视的工作。相关审核人员应严格把好审核关,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认真核对竣工工程内容,结算方法、计价依据、取费标准、主材价格和优惠与承诺条件等,是否符合合同条件要求,工程是否竣工验收合格,并客观、公正、合理、准确进行计量审核。(2)要认真检查核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实行监理的工程要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工程量与竣工图相一致,不得重复取费。(3)要在现场认真按竣工图、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进行工作量的核实和原始记录的审核。(4)审核完后,要及时编制符合实际的竣工结算报告,分析投资使用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今后的工作。

综上所述,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是集经济、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重视经济、节约成本,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才能降低工程造价,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投资效益。

摘要:作者就几年基层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经历,结合实例,讲述了从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招标与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造价控制管理。

关键词:投资项目,造价管理,管理人员

投资项目的造价管理 篇2

1将项目管理方法引入科技管理领域的思考

近年来,项目管理作为一种以事件、活动、工程建设项目为单元的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和不同层次培训,走入各个领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种方法也慢慢被引入到科技管理领域,成为加强科技项目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多年前,笔者曾写了一篇《加强项目管理在科技项目中的应用》的文章[1],力推项目制管理,同时也在岗位上努力推进实施项目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实践,既看到了项目管理实施的良好效果,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笔者认为,随着项目管理进入科技管理领域,确实大幅度提高了科技项目管理的计划性和过程控制,以阶段标志性成果为代表的里程碑式门禁管理和以时间阶段划分的计划管理,极大地强化了科技项目的过程管控,满足了时间阶段性计划与财务预算的管理要求。满足了管理层对加强计划管理和获得可见性成果的期待心理,管理者也通过项目计划的进展来认证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在管理层级高度强调计划管理,削减了项目执行层在研发过程中的决策裁量权限,将科技项目的管理特征慢慢淡化,将科技攻关项目作为一个普通事件和常规工程进行管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理念和自由创作,将一个创新的思想者塑造成工程的建造者、事件的执行者,导致一些科研攻关方向和进程为阶段性进展所束缚,一些科研工作为时间控制和事前确定性计划而固化,不能及时调整和改变。强调计划管理和阶段性成果忽视了科技项目创新的探索性本质和不可预见性特征,导致科技管理效能不高。项目管理本是一项较为科学、成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都能显著控制成本、进度,实现目标的管理效果,但对于科技项目如何运用好项目管理,提高科技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和正确运用。

投资项目的造价管理 篇3

关键词:现代项目;管理理念;计量项目;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F426.21;F8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4-0159-02

将现代化管理理念融入到电力计量项目管理工作中,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电力行业计量工作的效率,而且还可以使我国电力企业的生产质量和管理工作得到严格掌控,将电力计量项目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前提下,使我国电力经济快速而平稳地发展。

1 现代项目管理理念的概念

现代项目管理首先要明确的是,项目是为企业服务的。项目是相对独立地、完整地活动或组织,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例如,电力工程项目包括电力工程初期的策划与筹备、电力工程中期的具体建设与后期竣工、建筑工程结束后的资产投入与回报等问题。项目概念与企业不同,项目经理也不是企业的法人(即企业法定代表人),而是法人指定的项目管理人员,其需要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体系、相关操作标准以及整体运行的准则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听从企业的统一指挥。

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主要分为五大方面:

第一,要树立统筹协调的管理理念。统筹管理理念是在项目开始之前,对可能涉及到的因素进行总结,并严格的控制这些因素对项目的影响,避免出现不必要问题。

第二,要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当今社会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发展动力,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管理重点工作,项目管理自然也要将此工作列为重点,加强对项目经理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培训,使人才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运用。

第三,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其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完成工作的目的是满足人的要求,二是一切事情的执行者都是人。

第四,要建立项目执行标准体系,建立项目执行标准既可以有效地规范实际操作的具体内容,又可以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管理成熟度。

第五,是建立經济评价理念,即对项目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核算,针对每一环节作出相应的成本预算,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同时,降低项目成本,从而实现项目收益的最大化。

2 我国电力行业计量项目管理的现状

从我国的电力计量工作的发展来看,经历了很长一段的时间起步和发展,通过相关人员的努力和研发,目前我国的电力计量管理水平有较大的进步,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力系统的的正常发展。在电力系统中,还有许多老旧的设在依然在使用,先进的电力设备使用量不多,在电能计量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导致电力计量管理工作水平停滞不前。

经过相关分析可知,在电力计量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管理方法贫乏、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电力计量设备较为落后

导致我国电力计量设备落后、工作效率不高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在电力计量资源设施的配备中,不仅缺少选进科学的电力计量装置,还存在许多老化和损坏的计量设备,这些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修与更新,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和很大阻碍。

第二,电力计量设备的相关基本信息掌握不全面,对信息的管理较为宽泛,许多基础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全面性,甚至有的信息存在失真的情况,这不仅导致了电力系统对电量和相关经济标准的计算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还使电力计量设备的改造工作难以进行。

第三,对于计量管理设备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做的不到位。目前电力行业在不断的发展,对电力计量设备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需要做好设备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工作,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电力计量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2 计量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首先,在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没有相应的监督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如果人员在管理中出现错误,不能及实地发现并改正,将会给电力计量工作埋下很大的隐患。有些管理人员缺少相应的专业指导人员,未能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出现职责了解不到位的情况。

其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新技术、新设备以及先关专业的技能了解不足,现场验收人员工作经验匮乏,负责检查电能计量设备的人员缺少应有地责任心,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电力计量管理工作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

2.3 电力计量信息管理工作不完善

电力计量信息的管理是电力计量工作的重点内容,目前的电力企业对信息的管理还缺乏科学合理地管理模式,虽然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不能按照制度执行,导致信息的管理和规划既不准确也不全面。由于电力信息的质量不高,缺少对供电管理理论方面和数据方面的支持,使电网系统不能顺利运行。

3 将现代管理理念应用到电力计量管理中的有效实 践策略

将现代管理理念应用到电力计量管理中,不仅可以使电力计量管理工作更具时代的活力,还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以下提出几项具有可行性的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3.1 建立完善地电力计量管理体系

根据现项目代管理理念树立统筹协调的理念,想要从根本上提高电力计量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建立系管理体制,实现岗位责任制,使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在相互监督的同时,保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例如,针对电力计量设备可以建立相应管理制度、检查以及维修制度;供电系统的管理制度、检修制度;对于检查设备的人员需要建立设备检查人员管理制度;电力系统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等。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的奖惩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从而使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

3.2 强化电力计量方面的专业培训

在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中,强调了人力资源和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在电力计量管理方面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要提高。目前,电力计量技术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脚步在不断加快,这就对电力企业中的相关人员提出更改的技术要求,及时掌握先进的电力计量技术的非常必要的。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建立严格的培训机制,无论是技术研发人员还是企业管理人员都需要接受专业且系统的培训,需要注意的是,企业需要根据岗位不同有针对性地建立长期和短期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机制,而不是笼统的进行培训,要将培训工作细化并落到实处。加强计量自动化方面的培训和应用,运用自动化手段对项目的设计、预算、施工、结算等阶段实施实时监控,特别加强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的监控,把握好施工进度,确保项目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另外,对于技术研发人员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达到提高电力计量水平和性能的目的,培养出项目管理综合型人才,进而提高企业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效率。

3.3 加大设备管理力度

设备管理作为电力计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是保证电力计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主要包括对设备档案的管理,定期检查设备的更新情况、购置情况、是否改进改造等。对于设备的检查结果要及时记录,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地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排除故障;设备的传感器及其他部件,需要进行实时地研究与更新,在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的同时,也提高了设备的综合使用性能。项目完工结算前,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监理单位)对项目工程的材料、工程量以及退旧物资进行计算核实,尽量把项目的各个管理过程做细、做好。

另外,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出相应的设备管理体系,制定设备管理目标,强化设备人员培训,做好安全管理的教育宣传工作,并强化检查监督工作,使企业的电力计量设备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项目管理理念的影响下,電力计量项目管理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并在许多具体项目上得到有效地实践。正因如此,抓住电力计量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对电力计量项目进行进一步的管理与规划,不仅可以使计量管理工作高效地进行,而且还可以保证电力企业各在个方面的品质。电力企业相关人员需要对计量项目管理工作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使电力计量项目管理工作得到更为完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方伟,宋昊阳,侯剑华,等.我国项目管理理论研究主题分析——基于 硕士学位论文的科学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4,34(1):110-114.

[2] 岳振宇.基于一体化平台项目的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D].北 京:华北电力大学,2012.

[3] 王冬梅.项目管理应用于事业科研单位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

(8):93-93.

[4] 勾金旺.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5,

(25):59-59.

[5] 龚慈.计量支付模块在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交通计量,

2013,10(4):91-94.

投资项目的造价管理 篇4

一、目前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

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不细, 普遍存在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 外部建设条件不落实、缺项、漏项、盲目决策等问题, 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变更、工程量大量增加, 造成投资失控。

2、设计单位缺乏投资控制意识

设计单位重设计而轻造价, 设计人员缺乏精心设计思想, 片面追求产值, 忽视质量, 没有严格按照批准的文件进行限额设计, 造成工程成本提高, 投资浪费。

3、合同签订不严密

施工合同是甲乙双方互相履约的法律依据, 但不少工程的施工合同签订不严密。如某些工程的承包方式为“包工包料, 一次性包死”, 而结算办法是“按实结算”, 前后矛盾, 无法执行;有的合同干脆就是开口结算, 花多少钱算多少, 造成极大的损失浪费;甚至有的合同不以招投标结果为依据, 而是另搞一套。诸多因素为工程造价的确定留下了许多隐患, 使国家经济受到损失。

4、职能部门及中介机构把关不严

有的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结算弄虚作假, 而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 不知道工程造价如何确定、如何计算, 又不委托有资质的造价咨询单位审查。有的项目竣工结算虽然也送职能部门、中介机构审查, 但职能部门或中介机构不认真负责, 既不深入现场勘察, 也不把图纸与实际对照, 不对工程变更签证及隐蔽工程进行复核, 还有一些审核人员甚至营私舞弊, 搞不正之风, 使工程造价严重失实。

诸多因素造成了工程造价管理不规范的局面, 以致政府投资项目的超概现象居高不下, 高估冒算、项目资金难以控制。这些问题要求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的管理。

二、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决策工作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是建设程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其核心内容就是投资决策, 决策的好坏从根本上影响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主要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 做好项目前期决策工作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 而其中主要是注重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切实把好源头关。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在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多种方案进行科学比选, 使项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 而其中规模的确定、工艺的筛选、厂址的选择、环境的影响、地基处理方案等的确定都牵涉到项目投资的变化, 所以认真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是评价建设项目、开展后续工作的关键。倘若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失误, 就会给国家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损失。因此要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决策阶段的管理工作, 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建设项目进行评审, 把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决策建立在优化评选的基础上, 保证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准确性。

三、加强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工程设计阶段主要包括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据有关资料显示, 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 0%-75%, 而在工程实施阶段, 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25%。显然, 控制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的关键在于设计阶段。

1、加强设计阶段的经济论证

设计阶段决定着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建筑方案、结构方案等。设计方案优化与否, 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因此, 在设计阶段, 应让经济人员积极地参与进来, 不仅从技术上, 更重要的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前提下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在满足工程结构以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依据经济指标选择设计方案。

2、实行限额设计及相应的奖罚制度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要有强烈的工程造价控制意识, 不任意提高设计标准和扩大设计规模, 一切从节约的角度出发, 把技术同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管理部门要严把质量关, 避免出现肥梁、胖柱的超量钢筋以及加大截面和任意提高钢筋混凝土标号等级等现象的出现。同时建立工程造价管理奖罚制度, 一旦突破相应的概算限额, 则必须返工, 返工费由设计单位自负。反之, 若设计中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设计质量得到保证, 又取得了节约投资的良好效果, 则可以从概算的节约部分提取一定比例奖励设计人员, 做到奖罚分明, 进而提高设计人员的投资控制意识。

3、实行工程造价和设计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方法

将设计单位推向市场, 实行工程造价和设计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投标, 将会促使设计人员增强风险意识, 提高设计水平和经济可计算质量, 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四、加强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包括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合同实施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尽管这阶段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不大, 但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却很大, 所以该阶段应严格控制, 使工程竣工结算在项目的投资立项范围之内。

1、全面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制度

工程项目通过公开招投标不仅可以引进竞争机制, 择优选择工程承包单位, 推行公平、公正、公开竞争, 还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成本, 同时也是缩短建设工期、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对承包单位的选择是应该慎重的, 因为承包单位的优劣关系到项目造价控制的成败。要求承包单位具有良好的建设业绩、资信情况、技术装备和足够的技术实力等, 它不仅使承包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实现高效、优质、低耗, 也使承包企业能有实力在工程造价上给予合理的优惠。另外在招投标阶段应认真编制招标文件和工程标底, 做好评标定标工作, 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2、加强合同管理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工程合同是明确甲、乙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它一经签订, 是严格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所以, 首先在合同管理阶段我们必须增强对合同的法律意识, 把握合同条款的内涵, 明确合同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合同文本界限, 做到资料齐全、文字严密, 以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 从而有效地减少、避免施工索赔, 减少工程费用的发生。其次要加强合同的跟踪管理。由于合同实施阶段施工环境因素的变化, 合同纠纷经常出现, 各种索赔事件不断出现, 在承包商提出索赔时应认真分析索赔方案是否合理、合法, 计算是否正确, 依据是否齐全、完善。并能积极地利用合同, 根据相关的合同条款, 对承包商进行反索赔, 达到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3、加强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经审查的工程竣工结算是核定建设工程造价的依据, 也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编制竣工决算和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依据。在竣工结算阶段, 除了审核工程造价是否按合同执行外, 主要是对工程联系单的审核。工程联系单涉及的内容广泛, 有设计变更、施工技术处理、材料及价格变更、施工工期变更等等, 而且绝大部分都与工程造价息息相关, 因此在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对工程联系单的审核尤为重要, 它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

工程联系单的审核包括合法性、真实性、可行性的审核。合法性的审核是指出具的工程联系单必须符合工程施工合同的授权范围和法律、法规以及建筑施工规范的要求, 对变更价款的确定也应按照施工合同文本规定的方法进行。真实性的审核主要是从出单的依据、原因、时间三方面着手, 对存在疑问的工程联系单要深入调查, 分析原因, 判断责任方。可行性的审核主要是从技术角度出发, 判断工程联系单的合理性, 从而准确地确定变更造价。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目前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涉及决策、设计、技术、经济、项目管理等一系列的相关部门, 因此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必须从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进行全过程的系统的实时监管, 避免建设过程中各种损失和浪费, 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建设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戚安邦孙贤伟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供电企业投资项目的管理策略论文 篇5

1.1平衡企业内部矛盾

供电企业投资项目计划管理的进行能够在事实上平衡企业内部矛盾。在项目计划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项目的确立和选择来有效的平衡企业内部的矛盾。因此这也意味着企业管理层在项目选择上需要在考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对于企业投资的项目进行筛选。另外,供电企业在试图平衡企业内部平衡时应当对于现有电网资源的稳定运行和用户急剧增长的用电需求之间的矛盾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有效的减少安全隐患,并且将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核心利益进行适当的平衡,才能够在此基础上选择出最为合适的项目来进一步避免企业内部不合的出现。

1.2增强工程控制力度

增强工程控制力度应当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工作人员在增强工程控制力度时应当对于企业的发展理念进行合理的贯彻。例如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于整个工程进行控制,最终能够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除此之外,在增强工程控制力度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应当注重一项目书和建议书等不同的方式来对于项目建设的现状进行细致的评价,从而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加大对于工程整体的控制力度。

1.3有效识别项目风险

项目风险的识别的进行首先需要大量基础数据和材料的支持,才能够得到精确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的工作。由于项目选择本质上而言就是一项充满风险的工作。因此供电企业在投资项目的计划管理时应当注重及早识别项目工作中的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和其他类型的风险。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进一步识别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电力企业管理层需要对于项目有关的市场、资源、工程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和评价,从而确定项目是否可行或者是在此基础上选择出最佳的投资方案。

1.4提升项目全面性

投资项目的造价管理 篇6

【关键词】投资;项目前期;管理;审批制;核准制;备案制

随着《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深入贯彻,在投资项目管理中,落实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投资管理体制、理念和方法都不断在转变。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立了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政府和其他市场经济主体进行合理分工。因此,针对不同的投资主体,实行了不同的管理制度和方法,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流程,采用了更加有效灵活的管理手段。本文对投资项目前期管理的改革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一、项目前期管理制度和方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1.逐步建立和规范针对不同性质项目的三类项目管理制度:审批制、核准制和备案制。审批制是适用于政府投资的项目,使用财政性资金项目。核准制是适用于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备案制是适用于审批和核准目录范围的企业投资项目。其作用分别是:(1)审批制的作用是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规范政府投资管理、简化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合理划分审批权限、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改进建设实施方式。(2)核准制的作用是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外资项目还包括严格市场准入、管理资本项目、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备案制的作用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确立企业在投资中的主体地位。

2.逐步由相对单一的项目决策模式向综合化、多元化决策模式转变。投资体制改革前的决策模式是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投资体制改革后,采用了新的综合化、多元化决策模式。明确了规划对投资项目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明确了产业政策对投资项目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不仅决策依据多样化,而且决策主体也多样化。

3.进一步规范项目评价、项目评估、项目申请等工作的管理。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实行规范化管理的文件。对核准项目申请报告、评估报告、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外商投资项目、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管理都进行了规范,涉及到内容和深度的要求。咨询工程师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时,要区分两者的不同。

4.进一步明确项目前期管理的责任主体和职能划分。按照现行的规定,发展改革委员会是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牵头负责投资项目的前期管理工作,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和统计等部门分兵把守,从不同的角度对投资项目进行必要的管理。

5.进一步明确项目前期管理的工作程序。在综合化、多元化决策模式下,投资项目的前期管理责任主体呈现多元化,并且在项目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投资项目决策的过程,也就面临工作程序的先后流程问题。不同的项目在三类项目审批制度要求下,其前期管理工作的先后流程有较大的差异,但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必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二、投资项目前期管理的操作要点

2007年1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 (国办发【2007】64號),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的管理工作,以满足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需要。这一通知的精神,集中体现了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实施之后,国家关于投资项目前期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政策和方法,不断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和要求,值得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以满足未来投资项目申报和管理的需求。满足投资项目新开工条件的过程,就是投资项目前期管理要求和完成项目申报的过程。

(一)投资项目获准的所需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土地供应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

2.已经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

3.规划区内的项目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并依照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规划许可手续;

4.需要申请使用土地的项目必须依法取得用地批准手续,并已经签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取得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

5.已经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的规定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6.已经按照规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

7.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依照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已经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并采取保证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的具体措施;

8.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其他相关要求。

(二)投资项目前期管理的联动机制

各级发改委、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和统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明确工作程序和责任,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应尽责任,依法行政。不同性质的项目执行不同的管理程序和申报流程。

(三)项目统计和信息管理

投资项目的造价管理 篇7

1.1 投资决策阶段

工程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 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 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 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据有关资料统计, 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 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最高, 可达到70~90%。因此,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 它直接影响着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 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 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 决定了项目能否存在和继续发展, 也基本预测了项目实施的投资效果和投资效益。该阶段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难点是项目估算和投资选用的数据资料信息。

决策阶段造价控制措施:第一、加强可行性研究论证;第二、科学编制投资估算;第三、加强对项目投资估算的审查;第四、力求把投资打足, 避免钓鱼项目的发生。

1.2 项目设计阶段

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 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控制建设投资的关键。设计是在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实施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安排实施意图的过程, 是工程建设的灵魂, 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环节。设计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 设计是否合理对控制工程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西方一些国家分析, 设计费用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 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可达60~70%。在方案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为35~75%;而到施工阶段, 通过施工组织设计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可见设计阶段对整个建设投资的影响巨大的。就单项工程设计中, 在设计方案中当采用不同的建筑形式、结构形式、不同的层数、层高及不同的组合形式、不同的基础类型时, 都会使项目投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据统计, 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 可降低工程造价5~10%, 甚至可达10~20%, 如某市中心开发区高层建筑, 原设计为刚性片筏基础, 后经监理提出合理化建议改为独立柱基, 仅此一项就节约投资400多万元。也有这样的报道:某工程将原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改为筏板式基础, 仅此一项就节约200万元。因此一个工程在造价上是否合理, 在设计阶段就已基本确定。如果在此阶段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必能起到花小钱办大事, 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1) 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及难点在设计阶段, 从方案到初步设计, 又从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 均可以比较具体、直观地进行造价控制。但长期以来, 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还没有得到足够地重视, 结果出现有些项目设计粗糙, 初步设计深度不够, 设计概算质量不高, 有些项目甚至不要概算, 概算审批走形式, 造成三超现象 (概算超估算, 预算超概算, 结算超预算) 严重。

(2)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措施是合理地确定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目标值以后, 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造价进行控制。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方法有:

1) 政府应加强对设计的监控。首先,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工程设计质量必须进行全过程的严格审查把关;其次, 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情况等进行严格审查, 对拟建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第三, 建立健全设计市场秩序, 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 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投标, 多方案比较, 图纸审查等手段来规范设计市场, 减少黑市设计;第四, 制定完善的设计规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以及考评制度。

2) 引入竞争机制。设计单位或设计方案的选择, 应实行招投标制, 建立健全技术和经济互动式控制机制, 设计单位在内部管理上不但应把设计质量与个人效益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 提高设计水平, 激发设计者以最优化的设计、最合理的造价, 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 引入设计监理。设计变更出现在施工阶段, 其危害性非常大。一是影响工程进度, 二是影响造价。当变更发生在设计阶段时只需更改图纸, 使设计成果更加符合要求;若变更发生在施工阶段, 则可能引起工程返工的浪费, 还会延误工期。为把好设计质量关, 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推行设计阶段的监理, 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 推动整个设计行业质量水平的提高。建设单位可以委托设计监理人员为设计质量把关, 从源头做起, 减少施工阶段的变更。

4) 积极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在实事求是、精心设计并保证设计科学性的前提下, 运用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等方法, 将投资限额分专业下达到设计人员, 按分配的限额设计, 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和管理, 同时也实现了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工程量、概预算指标等各个方面的控制, 克服了技术和经济、设计与概算相互脱节的现象, 严格遵守概算投资限额设计, 既有最佳的经济效果, 又保证工程的使用功能, 既保证了设计质量, 又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5)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法制的建设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市场秩序的根本, 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建设市场上各方主体的积极努力是提高工程建设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 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

6) 在工程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应用价值工程, 既可提高工程的功能, 又可降低工程造价;可在保证工程功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工程造价;可在造价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工程功能;可在工程功能略有下降的情况下使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因此, 设计人员要重视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 要以提高产品价值为目标, 以功能分析为核心, 以系统观点为指针, 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 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效果。

7) 使设计单位成为落实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责任主体。在外部环境的竞争压力下, 真正唤醒了设计单位对造价控制的积极性, 设计单位只有正确处理好技术和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 把提高综合效益、降低工程造价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促使设计单位围绕工程造价控制, 采取相应措施, 建立健全造价控制责任制, 在设计优化时重视经济的比较, 把概、预算的编制质量作为评选优秀设计的重要标准之一, 对于项目造价控制的执行情况, 制定相应奖罚措施, 为搞好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提供严格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

2事中控制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法

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尽管对工程项目投资的影响只占到5~25%, 但对某些在施工过程中变更较多的项目来说, 加强造价管理与控制, 仍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投资效果。在结算审核过程中, 许多工程项目的报审结算价都大大的超出了合同价。例如在某工业区的一个多层通用厂房的结算, 该工程的建筑面积8 350 m2, 合同价为542.50万元, 而在工程竣工后报送结算审核的金额为693.12万元, 其中变更部分超出合同价150.62万元。所以, 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

2.1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及难点

首先是目前的建筑材料市场还不够成熟, 价格比较混乱, 虽然有些材料的材质基本相同, 但是市场价格差异悬殊, 造成工程变更后的材料价格难以确定。其次是设计变更过多, 随意提高设计标准, 增加设计内容。再次是监理单位的工作不到位, 监理日志不能客观反映工程施工过程的真实情况, 存在事后补签证的情况, 造成现场签证不规范。

2.2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

(1) 控制材料用量, 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中材料价格的控制是主要的, 材料费在工程造价中常占有很大的比例, 一般占工程直接费的70﹪左右。因此, 材料价格的高低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 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材料用量控制, 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市场经济为材料的供应提供了多种渠道, 且材料品种繁多, 建设单位应建立项目造价责任人制度, 派专人随着工程进展深入施工现场和进行市场调查, 掌握第一手施工情况和材料信息, 为竣工结算提供有力证据。

(2) 严把设计变更关, 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概算投资内。

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 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制度, 现场如有变更必须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 做到先算账后决定是否变更, 并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如突破总概算必须经投资审批部门重新报批, 以切实防止通过变更设计, 任意增加设计内容, 增加工程量, 提高设计标准, 从而增加工程造价。

(3) 严格现场签证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工程签证, 对于合同施工范围内及风险范围内的施工内容原则上不能签证。业主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督促施工单位尽量按图施工, 对现场材料代用、额外用工、材料价格及各种预算外费用的签证应做到先算账后签证, 随时掌握项目费用变化额度, 对工程造价的增减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际工作中, 经常发现有签证太随意的现象, 甚至出现仅造价增加的变更才有签证, 迫使结算审核人员要通过多次下现场核对变更和清单内容, 才能把工程结算做到位, 大大增加了竣工结算的难度。因此, 严格现场签证管理, 是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4) 认真贯彻执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

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理是督促施工单位按合同办事, 并对建设工程实行“投资、工期、质量”三大目标控制的有效方式。特别是负责投资控制的监理人员一定要提高责任心, 现场监理人员要做到“旁站监理, 跟踪检查”, 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发生的问题, 与设计人员一起制定既科学又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

3事后控制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法

工程竣工结算审核是竣工结算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投资控制的最后一环。经审核的竣工结算书是承包商与业主进行最终工程款结算的依据, 因此应当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

首先应检查竣工工程结算资料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审核是否执行合同约定的结算方法、计价定额、定额的套用、取费标准、主材价格和优惠条款等;第二要认真审核工程量的计算是否准确, 在工程竣工决算书中工程量的计算最容易出错, 特别当变更较多时, 很容易出现重复计算或漏算的情况;第三要认真审核单价:①对直接套用定额单价的, 要审核项目名称和内容与设计图纸要求是否一致;②对换算后的单价, 要审核换算方法是否准确, 采用的系数是否正确;③对补充定额的单价, 主要检查编制依据和方法是否正确, 人、材、机的价格是否合理。第四要详细编制工程结算审核报告, 写明每一项核减或核增的计算结果和依据, 做到公平、公正、科学、合理, 尽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4结束语

笔者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多年以来, 时刻牢记作为一个工程管理人员应尽的职责, 在工作实践中得到深刻体会: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 只有加强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解决好各个阶段管理的重点及难点, 才能使项目投资估算、工程概算、施工预算和竣工结算更趋合理准确, 才能真实而客观反映项目的实际投资额, 有效防止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竣工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发生, 最大程度地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 从而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

摘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及省委实施意见出台后, 加快海西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 政府建设项目的投资与效益倍受关注。本文笔者主要针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分阶段造价控制程序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工程造价,项目投资,控制要点,难点,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赖汝岳.浅谈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广东科技, 2007, (3) .

[2]肖国强.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研究[J].科技资讯, 2010, (21) .

[3]龙江.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策略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 2010, (2) .

投资项目的造价管理 篇8

关键词:政府投资,工程造价,政府职能

1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投资工程的造价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1.1.1 资金拨付体系的缺陷。

对于代建项目资金的管理,不同的地方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方式,如北京市在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建设资金由建设实施代建单位负责管理,代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进度和资金需求,提出资金使用计划,市发改委将建设资金投资计划直接下达给建设实施代建单位,由市财政部门拨付给建设实施代建单位按规定使用。在代建过程中,作为使用单位是接触不到资金的。而杭州市则规定:代建项目的建设资金由建设单位负责管理,代建单位根据工程建设进度提出建设资金拨付意见,建设单位根据代建单位的意见及有关规定及时将款项支付有关单位。建设资金不得通过代建单位支付。

在这种模式下,代建单位完全不与资金打交道。

上述两个地方采用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工程款拨付系统正是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的体现。对于北京市政府来说,更倾向于实施代建制,但是,拨付下去的资金真正的用途,未能通过报表的形式反映出来,对于代建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出现了管理的空白,无法实现有效的监督。而另一种拨付方式直接从财政部门到使用单位。这样的资金拨付体系同样也存在着资金截留问题,而且,这种传统的资金拨付体系,不恰当地增加了使用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权力范围,容易加剧使用单位与代建公司之间的摩擦。

1.1.2 工程造价系统信息的缺失。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确立始于建国初期,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日益复杂,原来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基本上已无法适应于当前的需要。虽然,在我国加入WTO后,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但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目前的工程造价改革步伐并不大,尤其在对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方面。现有的工程造价信息系统的功能比较弱,部分材料价格信息明显失真,而且还滞后。

1.2 建设单位的合同管理薄弱,监督缺位。

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范本》的规定,合同条款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以及表述的原则应当与招标文件一致。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招标文件委托给招标代机构编写并代理工程的招标投标工作;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则是由建设单位合同管理的相关人员,在招标投标工作完成之后与承包商签订。这种时间和空间的错位往往容易造成招标代理机构和建设单位沟通和管理的不一致,为承包商事后索赔创造了可以利用的空间。

建设单位和承包商之间的主观故意也是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的原因之一。由于利益的驱动有的建设单位从感情上就倾向于承包商。“默许”承包商对“低价中标”的工程通过合同的修正来达到“高价索赔”的目的。

2 工程造价投资控制与管理

2.1 转换政府职能,各负其责。

2.1.1 政府职能。抓宏观调控,抓项目前期,侧重于造价管理源

头的控制。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抓好游戏规则和宏观调控,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

政府投资项目首先应起到引导投资向可持续发展、向有利于国家百年大计长治久安的方向发展。项目的前期对工程造价影响作用巨大,在该阶段能降低的工程造价和投入使用后带来的效益显著。工程造价形成以及控制过程包括项目论证、方案比选、组织实施、竣工结算等多个过程。而前期的项目是否可行、规模是否合理、方案是否最优等所产生的影响比后期的组织实施、竣工结算产生的效益大得多。政府投资项目更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前期,这样可以减少风险,提高投资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政府投资项目应靠具体的人来执行。这里所说的“人”是代表政府行使责任的人。政府投资项目的成败优劣就取决于带位人的政策水平和行为动机。应大力推行项目法人制等一系列责任制,将责任人的收入、提升与项目效益挂钩,或按股份做法,由责任人参股,风险与收益共享。

2.1.2 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职能。

造价咨询机构应自主执业,健全规则,确保公正,提升职能。现在,经济类社会中介机构已变为独立的合伙制或有限责任制的组织形式,政府应当倡导并推动这些中介机构形成自主经营、自由竞争、规范运营、自我约束、平等发展的格局。去掉政府色彩、部门影响,让中介机构客观公正执业。政府还应制定并监督资格准入制度、立项稽查制度、运作检举制度、审结卷宗制度的执行。以覆盖从计价到监督、从协调到服务的各个方面。四项制度由不同的责任主体承担,形成既各自负责,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资格准入制度由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承担,以保证参与项目建设各方的主体资格合法与行为合规;立项稽查制度由项目业主及其主管部门负责,以保证立项上马的项目符合国家的投资方向、产业政策及结构调整,实现项目的源头控制;运作检举制度的落实靠公众及舆论,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的投资来源于公众,项目的实施将惠及公众;而审结卷宗制度由造价管理中介机构负责,此项制度既为必经程序,又有利于积累造价资料,充实网络系统的数据库信息。建立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内部协调、保护成员合法权益,加强与社会各界的通力协作,不断提升咨询业的职能水平。

2.2 加强机制建设,提高效率,完善评审指标体系。

政府投资的项目大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应对其主要影响价格作模拟状态分析,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政府的投资行为目的是要得到所需的公共产品,控制指标的设置应具体精细且便于实际操作。

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应创立一种投资控制制衡机制,坚决杜绝超支没有约束、事故没有追究、赚赔没有奖罚等不利于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做法,合理有效地进行项目前期的审核批复工作。

在赋予造价工程师签字权的同时,赋予相应的责任。造价咨询作为独立的中介机构,以其专门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从事协助政府责任人作出判断,负有相应的连带责任,如造成损失,应追究当事人的技术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

政府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 篇9

政府投资项目,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财政性资金进行投资形成的基本建设项目。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需要,规范基本建设投资行为,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监督,提高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会计法》和《政府采购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财政部制定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现行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强化建设单位的财政监督、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基本建设投资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制度的一些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管理的需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需要,有利于项目建设单位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有效节约建设资金,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现行制度的一些规定亟待改进和完善。同时,应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财务管理。

1 政府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方针政策;依法、合理、及时筹集、使用建设资金;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减少资金损失和浪费,提高投资效益。建设单位要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按规定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基本建设财务工作;严格按照批准的概预算建设内容,做好帐务设置和帐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基本建设活动中的材料、设备、各项财产物资及时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定期进行财产物资清查;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基建财务报表。建设单位应切实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两者管理的侧重点不同

财务管理侧重于企业内部管理,而会计管理侧重于会计核算,即对企业发生的一系列经济业务进行客观地记录和反映。

1.2 两者管理的最终目标不同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而会计管理的目标是向各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客观、公正、全面的会计核算资料。

1.3 两者服务的对象不同

财务管理服务的对象是企业本身,因而财务管理者由企业负责任命;会计管理服务的对象是有关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因而会计人员可不必由企业任命,可以由外在服务对象来任命。所以,应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将财务与会计分离。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走出企业财务人员“双重身份”的尴尬境地,为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2 加强投资控制

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一般分为工程投资和其他投资。工程投资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和设备仪器投资。该投资在项目批复的建设内容和概算中已十分明确,应严格遵照执行,如需调整需向上级主管部门备案或专题汇报,同意后方可执行。其他投资主要是指待摊投资。待摊投资是指建设单位按项目概算内容发生的,按照规定应当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的各项费用,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临时设施费等。待摊投资属于建设项目的间接成本,具有开支内容政策性强、费用金额弹性较大的特点。据测算,一般情况下占项目投资总额的比例达10~15%,目前更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待摊投资虽不直接构成交付使用资产,但有助于交付使用资产的形成,是与基本建设有密切联系的支出。下面就建设期存款利息冲减成本和建设期的财政贴息资金冲减成本等问题进行探讨。

2.1 建设期存款利息不应冲减成本

在《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项目存款利息处理。项目存款是指建设项目的所有建设资金,包括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等,其产生的利息收入一律冲减项目建设工程成本。

根据不同建设项目在资金筹集和管理上的区别,国家在基本建设管理中将建设项目分为两大类,即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经营性项目建成后是一个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如冶金、煤炭、电力、建材等项目。非经营性项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益性项目,如科研、文教等项目。对经营性项目而言,目前普遍要求建立资金制度,由于各“拼盘”资金比例不同,资金到位时间不同,将利息收入作为冲减工程成本处理,会产生权益分配不公等问题,尤其是对国家参与的合建项目,国家资金产生的存款利息如作冲减成本处理,将使国家权益受损。对非经营性项目而言,建设项目在建期间的存款利息作冲减工程成本处理,第一,反映移交资产的减少,因此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建设项目的成本;第二,掩盖了存款利息收入的性质。存款利息收入是建设资金运动过程中派生出来的,是资本的增值,其本质仍是资本,可生息的存款是建设单位自筹资金拨款、国家预算内拨款及财政专项拨款等,其产生的利息应首先表现为各类拨款的增加。因此,为体现资本保全原则,真实反映项目投资计划、工程成本的真实性,建设项目在建期间产生的存款利息应区别不同资金来源分别作自筹资金拨款或基建基金拨款增加处理,新设“利息收入”二级科目进行核算。如:某建设项目,最终验收确认完成的投资3904.27万元,其中国拨资金3900.00万元,自筹4.27万元。而该建设项目国拨资金在建设期内所产生的存款利息101.35万元,则该建设项目的实际国家投资应为4001.35万元,实际完成投资应为4005.62万元。按现行的财务规定,该存款利息收入冲减了待摊投资,致使最终验收确认共完成投资3904.27万元,比实际完成投资少了101.35万元。当该项目交付使用后,形成的固定资产帐也就少了101.35万元。如果以后项目涉及到产权转让事宜,就直接影响到该项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因此,建设期国拨资金的存款利息应作为国家投资的增加,不应冲减工程项目成本。

2.2 建设期的财政贴息资金不应冲减成本

在《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非经营项目建设期的财政贴息资金如何处理。非经营项目建设期的财政贴息资金比照经营项目建设期的财政贴息资金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即冲减项目建设工程成本。

因为财政贴息资金的安排所反映的是国家对建设项目的扶持,应视为国家对经营性项目的投入,应正确地核算项目成本。如:某建设项目,最终验收确认完成投资4001.34万元,其中国拨资金2200.00万元,银行贷款1800.00万元,自筹1.34万元。其中向银行贷款的1800.00万元,建设期间实际负担的利息311.40万元,且由国家贴息,如贴息资金作冲减成本费用,则该建设项目交付使用后,形成的固定资产帐就减少了311.40万元。如果以后项目涉及到产权转让事宜,就直接影响到该项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因此,财政贴息资金应作为国家投资的增加,不应冲减工程项目成本。

2.3 待摊投资费用项目应做进一步细化

待摊投资支出虽然不构成建设项目实体,但其费用发生直接与项目建设有关,且弹性比较大,容易乱挤建设成本。因此,对待摊投资反映的内容应进一步细化,对近年来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中发生的一些新的费用,应明确列入建设成本。如:工程招标费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费用,应计入待摊投资;与工程配套的市政建设费、报建费等也应在待摊投资中列明。为了更方便地核算,应把所有的待摊投资明细项目分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工程技术管理费等几大类,在相应增设一些二级核算科目。

2.4 建设单位管理费应严格按比例执行

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建设单位从筹建之日起至办理竣工财务决算之日止所发生的管理性质开支。建设单位管理费以项目投资总概算为计算基数,详见《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建设单位管理费应严格按比例执行,同时业务招待费支出不得超过建设单位管理费总额的10%。

3 细化投资管理

随着国家对基本建设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财政投入的项目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按现行规定,政府投资项目的批准程序首先应有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方可开工。之后,建设单位再委托设计部门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再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至此,项目建设进入实施阶段。项目完工后通过竣工决算审核和现场竣工验收形成固定资产交付。对于工程项目从前期立项到最终竣工验收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因此细化投资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把握建设依据

财务人员应掌握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批复的投资规模、投资概算和建设内容等,将最终批复作为项目的实施和验收依据;掌握项目投资计划和资金拨付情况。

3.2 坚持管理原则

在工作中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各项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按规定办事。做到“专户存储、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全面真实地反映单个项目的资金来源及支出等财务状况。

3.3 加强合同管理

建设工程须实行合同制管理,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艺设备仪器和公用设备采购、大宗材料采购等都要依法订立合同。财务人员要严把付款关,杜绝支付工程款的违规现象。财务人员要对批准的项目概算了如指掌,严格审查所付款项可否列入批准的项目概算中;财务人员要留存项目实施中所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其付款事项是否是所签订经济合同中的事项,并依据合同约定按时支付工程款,这也是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财务人员要依据付款审批程序,对提交的价款支付凭证审查后,方可付款。为此,应建立健全支付工程款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价款支付的条件、方式以及会计核算程序做出明确规定,确保价款支付及时、准确。对由于工程变更等原因造成价款支付方式及金额发生变动的,付款时应提供完整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相关资料,并予以严格审核。财务人员要全程参与项目管理,财务人员应积极与本单位项目管理、设备采购、基建管理和档案管理等部门的相关人员沟通,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并掌握一系列相关信息。

3.4 做好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在项目建设内容完成后,财务人员应与项目管理人员依据项目最终批复情况共同对已完成的建设内容和投资进行确认,项目不要留有结余资金,如需调整建设内容,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调整批复后,尽快实施。项目竣工阶段财务人员要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值得注意的是尾工工程超过项目投资总概算5%,不能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对于新建工程应由第三方提供的工程造价审核。竣工财务决算是对项目投资的全面总结。要进行档案资料归纳整理、帐务处理、建设内容的盘点核实等,做到帐帐、帐证、帐实、帐表相符。对于建设周期长、建设内容多的项目,单项工程竣工并具备交付使用条件的,可编制单项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待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后编制竣工财务总决算。竣工财务决算完成后,财务人员要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通过后,最终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项目进行现场竣工验收。项目验收通过后,财务人员应当及时编制项目资产清单,办理资产交付手续,做好档案移交等工作,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完整性。

4 小结

政府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从项目的立项到最终验收都十分重要。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财务管理部门应全程参与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不断规范和完善基本建设项目的相关管理规定,管好和用好政府投资,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严格控制建设成本,不断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国翔.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研究[J].浙江经济,2003.11.

[2]财政部财建[2002]394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2002.9.27.

[3]财政部财建[2003]724号《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2003.12.10.

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的思考 篇10

项目后评价的涵义

项目后评价是项目已经实施并运营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目标、实施过程、效果、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客观分析总结及再评价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同时项目后评价也是一种项目管理的先进方法。

项目后评价方法的基础理论是现代系统工程与反馈控制的管理理论。

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应把握的原则

1.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应坚持独立性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

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要坚持独立性,不能出现“自己评价自己”,凡是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评估、设计、监理、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等业务的机构不宜从事该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工作,同时,投资项目后评价应坚持客观公正和不受任何内外的干扰,并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要及时反馈到企业决策层和投资项目管理部门,以作为新项目立项和评估的基础。

2.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应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利于定量分析评价。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项目实施过程后评价指标、项目建设财务效益后评价指标和项目建设环境与社会效益后评价指标。

3.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应采用混合价格法

即项目建设期和生产期采用两种不同的价格,计算项目投资总额时,以建设期的资本货物价格为依据计价;计算生产期产品销售收入、年运行费用时,以生产期的价格水平为基价。企业采用混合价格法简单易行,其计算的技术经济指标与实际相符,并体现了市场条件下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效果。

4.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应注重后评价成果应用

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成果的最大价值在于反馈到决策层,用于指导下一步工作。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成果(经验、教训和政策建议)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特别是企业在新投资项目策划时,应参考过去同类项目的后评价结论和主要经验教训。

企业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整体思路

1.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

企业应结合实际,制订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实施办法,确定企业对所属各单位项目后评价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检查与考核;企业所属单位作为项目投资主体,负责项目后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企业投资管理部门负责督促指导单位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

2.确定投资项目后评价的范围

企业要结合实际,明确新增投资项目在项目投产后半年内应组织投资项目后评价。具体单位工程投资项目在100万元及以上,单项工程在50万元及以上,单台设备购置在10万元及以上应开展项目后评价。同时要明确项目后评价由建设单位组织,企业投资主管部门负责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企业工会负责组织对投资项目后评价实行厂务公开,以总结项目建设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投资决策与管理水平。

3.明确投资项目后评价计划和完成时间

企业所属单位每年一季度内应制订本单位的投资项目后评价年度工作计划报送企业投资管理部门备案,明确投资项目应在竣工投产(用)后6~12个月内完成投资项目后评价,最多不超过18个月内(如投资额较大的基建项目)完成项目后评价。

4.规定投资项目后评价内容

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内容主要为投资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建设地点、项目业主、项目性质、特点,以及项目开工和竣工时间;项目决策批准生产能力,实际建成生产能力;项目总投资情况;资金来源计划和实际到位情况;项目运行现状,生产能力实现状况等)、投资项目实施过程评价(包括项目立项、项目决策过程和程序、项目评估与可研报告批复的主要意见、项目勘察、设计、开工准备、采购招标、征地拆迁与资金筹措等情况以及程序的总结评价)、投资项目建设过程评价(包括项目合同执行与管理、工程建设与进度、项目设计变更、项目投资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等情况的总结与评价)、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价(包括项目资产及债务状况、项目财务效益情况、项目财务效益指标分析和项目经济效益变化的主要原因评价)、投资项目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价(包括项目环境效益评价的项目环保设施及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环境影响和生态保护;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的项目主要利益群体,项目建设实施对当地发展的影响,对当地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对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税收的影响)、投资项目可持续性评价(包括根据项目现状,结合国家的政策、资源条件和市场环境对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预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项目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等方面评价整个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和投资项目后评价结论以及主要经验教训(包括评价结论和存在的问题、主要经验教训等)。

5.确定投资项目后评价方法

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分析评价方法应采用对比法,即根据后评价调查得到的项目实际情况,对照项目立项时所确定的直接指标(可研报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宏观目标以及其它指标,找出偏差和变化,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与经验教训。项目后评价的对比法包括前后对比、有无对比和横向对比。

6.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应结合实际建立投资项目实施过程后评价指标(包括生产能力、工程质量、工艺技术装备、污染排放、节能、节水、工期指标等)、投资项目建设财务效益后评价指标(包括投资费用、融资、市场、运营期财务、静态财务评价指标等)、投资项目建设环境与社会效益后评价指标(包括环境控制指标和实际达标情况及单位投资就业率指标)等指标体系。

7.运用投资项目后评价成果

关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探索 篇11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制度措施

一、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伊始,至今已有30年,经济格局逐渐转变向多元化投资发展,工程管理的方式也逐渐增多,以适应经济体系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已成型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管理形式主要有四种,即项目法人型管理、基建处型管理、专业机构型管理及工程指挥部型管理。

(一)项目法人型管理

1996年国家计委下发673号文件推行建设项目法人的责任制,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筹划、运作实行全程负责,包括项目的前期策划、融资、建设施工、后期经营、偿还债务以及固定资产的增值等,项目法人是依照法律设立的单独机构,673号文件明确要求所有经营性的项目必须设立项目法人。实行项目法人管理的建设项目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三峡工程、深证盐田港建设等。

(二)工程指挥部型管理

在项目的建设期间组建的临时机构,机构成员主要是从政府内调来任职,机构的负责人也由政府领导担任,当工程建设结束后机构即时解散。这种管理形式适用于比较大型的建设项目,如大型公共建筑、市政建设、环境工程等。目前有些单位平时建设项目很少,没有常设管理机构,通常在有施工项目时搭建临时的管理机构,也就是筹建处,其管理模式和性质同工程指挥部类似。

(三)基建处型管理

各类行政部门都设有基建处,如教育部门、文化部门、体育部门以及工程项目多的单位,对于设有基建处的单位,行政部门只负责基本的行政管理,工程项目的具体筹划、实施完全由基建处负责。

(四)专业机构型管理

这是随着近几年改革深入,部分省市探索出的一种新型管理形式,功能主要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按照性质可以分为政府机关型机构、事业型机构、企业型机构。

1.政府机关型机构。这类机构由政府部门直接对项目进行全程管理。如部分省设立的省统建管理办公室,统建管理办公室负责对省政府投资的项目进行规划,同时撤销各厅级(除了水利、交通)的基建处,把省内政府投资的项目放到一起统一规划和管理。

2.事业单位型。这类管理机构由政府专门针对性设立,职责就是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一般为非营利性机构,比如上海浦东新区下属的工程管理公司,专门负责上级政府投资的各类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

3.企业型机构。相关政府部门在工程项目计划确定后,将该项目委托给企业,由企业行使业主职能。目前我国这类企业逐年增加,如重庆城市建设发展公司,这是一家专门的项目管理公司,负责接收政府委托的项目并负责全过程的建设。

二、强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各级政府的投资建设项目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投资建设涉及到的领域很全面,如经济、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这些项目的建设对省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建设都有重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直接作用的,同时许多基础设施项目与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百姓开始关注政府的行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质量、工程效益已经成为各阶层激烈讨论的问题。因此如何加强政府管理、提高建设项目的质量值得、同时也必须仔细研究。

1.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节约资源即环境保护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节约资源对中国发展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目前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时常出现经济漏洞,强化政府项目管理,避免基建资金漏洞,管理好项目投资成本,提高政府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强大助推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2.建立公共财政需要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其来源包括税收、债务、国有资产收益、政府费收入等,具有资源配置、监督管理、公平分配、调节宏观经济的职能,政府投资即是集中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活动,包含着政府的调控问题和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问题,是政府积累公共资金不可或缺的部分。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可以促进生产力有序发展,解决市场资源配置问题,促进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符合公共财政的使用倾斜,即向关系民生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等公共事业倾斜,发挥出公共财政的效用,保证其投資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加强管理力度还可以有效遏制资金挪用、虚算高估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公共财产的安全性。另外,政府的投资决策也会相对的更加谨慎,财政分配机制也可以得到完善,使财政更加透明。

3.廉政建设需要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反腐倡廉是党建的重要纲领,加强廉政建设是社会建设的保障,尤其是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开放时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前途。工程建设投入资金大,是易发生腐败现象的薄弱环节,据统计,工程建设中的经济案件占总经济犯罪案件的大半,分包工程收回扣、违规招标、幕后操作、行贿受贿、虚报工程造价等违法行为常常发生,因工程建设经济问题犯错误的政府干部不在少数,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公平竞争,也严重影响了党风、党纪建设,损害了党政府在国民心中的形象。

4.提高政府执行力需要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管理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实际行动,执行力是党和政府顽强生命力的保障,执行力是政府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时必须具备的要素,执行力不强会导致政府的命令无法落到实处,执行者有令不行或有令绕行,最终政府的政策看起来就是虚张声势。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不甚乐观,投资项目管理混乱,各项职能分工不明确,各个部门独立行政,时常发生权限越位现象,或者彼此推脱责任,项目施工工程总管理力度很低,漏洞过多,生产效率得不到提高,每次工程中都问题频出,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损害严重。

5.政府投资效益的增长需要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投资效益的增长需要制定科学严谨的投资计划并严格执行,当前政府忽视投资项目计划的制定,缺少科学依据,在立项前也很少对其进行公示,面子工程较多。政府投资是公共行为,资金都是无偿使用,没有成本利息压力和增值压力,不少政府对扩大建设规模、增强工程质量等方面没有采取有效的管理和制约,预算不准确,投资项目成本难以控制,工期进度一再延迟,浪费了国家资源,无法取得投资效益,极大的困扰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实行工程项目的价值管理,加大力度做好前期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论证和决策。项目管理前期工作主要有: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的初步设计、项目的审批和立项等。项目规划前期耗资并不多,但是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价值的影响重大,关系到工程项目能否顺利进行以及能否获得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看,前期项目规划阶段是价值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可行性报告的研究必须有科学依据,不能够在缺乏详细考察的情况下随便做,缺少论证的报告会引导负责人作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影响工程的建设进程,造成人力、物力等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严重时会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因此,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必须培养政府管理人员的价值管理意识,科学分析、判断形式,采取民主决策制度。具体做法为:

第一,规范政府的投资行为要依靠健全的投资管理制度,依法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投资项目的审核和批复,重点项目、关系民生的项目要确保透明度,在立项前实行公示,确保政府的理性投资、合法投资,行为符合程序规范,避免重复建设投资。

第二,政府投资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严把前期的投资评审关口,做好项目建议书,深入调查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初步设计过程和概预算严格审查,始终坚持“做好评审再立项”,建设项目的比选要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建立完善的项目储备库,把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充实,坚决防止超标、超预算现象的发生。

第三,贯彻好采购制度和招标管理制度,政府在采购时要严格按照规章进行,坚持多比较、优选择,绝对不可以采用发包,对投标单位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信誉审查,防止出现违规的暗箱操作行为,始终坚持“做好评审再招标”,争取从根源上杜绝工程项目采购预算虚算的行为,避免漏算和高估预算,做好节约成本的工作。

2.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中期工作,加强监督职能。首先是强化管理行为,做好对建筑市场的监督工作,对建筑市场上的一些违规、违法行为,比如施工企业挂靠问题、非法转包问题、围标、卖标行为等,要坚决打击,加強对监理公司、工程咨询公司的监管,建立起严格的市场秩序,违法、违规的个人或企业要依法处理,情节严重的企业要吊销其承包、施工资质证书,将其赶出建筑市场;其次是强化对合同的管理制度,让合同的签订行为规范化,签合同之前要仔细认真的审核合同上的条款,避免合同上留有存在漏洞的条款,应该特别注意的内容有:合同是否严密合法、工程质量的约定、工程进度和工程造价的确定和调整、责任范围和义务(包含违约责任承担者)、工程款额拨付方式和时间等,审核好合同条款可以防止合同纠纷造成项目工程延期或者变更造价;再次是要提高责任意识,细化职责分工,目前提倡将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个过程分开,推行代建制,一方面可以发挥出专业项目管理公司的优势,带动此类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节约人力和投资成本;最后,加强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依据“集体研究,逐级审批”的原则,严格审批质量变更,未经审批坚决不能更改,施工中遇到困难及时处理,合理确定、分担责任,控制好施工现场的签证工作,质量就是效益,减少返工就是节约投资成本。

3.强化政府资金的管理,把好政府投资的资金出口。资金是投资的基础,资金管理也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做好项目管理的基础就是做好资金管理工作,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建设资金管理,要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从概算、预算到决算,始终坚持严格审核,严格的财政监督和管理,不能等到竣工后再算账。”想要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必须抓住这三个点:第一把握好资金投资方向,所有申请使用财政资金的规划项目,都要按照原则仔细审查核对,普通项目尽可能的利用社会资金筹建,这样可以调动社会闲散资金的使用,发挥出政府的经济调控职能,还能够减少财政资金的分散;第二是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坚持“做好评审再编制”的原则,依照可行性研究报告、概算以及结合项目的实际进度情况编制预算,做好资金流向记录和使用计划,防止漏算、重复算产生“三超”;第三是做好资金的拨付工作,坚持“做好评审再拨款”的原则,直接按照公共财政支出制度执行投资资金拨付工作,缩减中间环节,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够保证建设用款和工人工资及时到位。

4.落实绩效考核评比,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要对管理进行绩效考核评比,这是投资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实现预定投资目标的必然要求。考评的内容包括项目造价、资金流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经济效益,进行这种综合评估可以从中学习经验,为政府以后更好的进行投资项目管理奠定基础,同时可以优化投资的结构和方向,加强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有效增加项目的投资收益。做好绩效考评工作要重视三个环节,一是完善投资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把项目评价纳入投资项目管理之内,综合考评的范围要尽可能全面,应该涉及到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决策、招投标、资金流动、验收、后期运营和维护、废弃处理等各个方面,对这些环节的经济性、合理性进行全程分析;二是强化政府审核机构的职能,加大政府审核的权利和执行力度,协调好各个部门的评审工作;三是扩大政府评审队伍,加强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优良的评审队伍应该配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并对他们进行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培训,建立一支精良的评审队伍;四是加快评审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推进投资评审信息化,研发实用的评审软件,制定统一的评定指标,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绩效考评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郑凌宇,王长军.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J].华章,2011(18).

2.瞿焱.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财政金融.2007(11).

项目管理中的项目管理文化研究 篇12

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便达到项目要求的过程。项目管理要获得成功, 除了明确的项目目标、适当的项目成员、上级的不断支持、充足的物质资源, 还应该有良好的项目管理文化。

项目管理活动需要建立项目团队, 而团队的高效运作需要完善的组织制度、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各个成员发挥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 所以项目管理离不开文化建设。项目管理文化渗透在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 对于项目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目管理应建立在坚实的项目管理文化基础之上。

1 项目管理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管理是企业界永恒的主题, 而文化是管理的灵魂。任何一种管理模式的形成和应用, 都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导。项目管理也不例外, 项目管理模式的价值导向是科学、人文、技术、团队合作精神的统一, 这是项目管理文化形成的基础。

项目管理文化是指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沟通方式、规则、技巧和文件标准, 以及项目管理特有的管理风格、方法、信仰、价值观, 它是知识、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项目团队成员综合素质水平表现出来的相关能力和态度的整合体, 是指导项目管理进程的内在准绳, 是项目管理组织内特有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 项目管理文化呈现出间断性和连续性统一的特点。项目是临时的一次性努力, 表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性。相应地, 项目管理文化也具有从项目启动时的产生到项目结束时的终止这样的生命周期特征, 并且随着项目的进行发生阶段性变化, 因此, 项目管理文化呈现出间断性和连续性统一的生命周期特征。

其次, 项目管理文化呈现出动态性、学习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项目文化更多地是依靠项目经理的核心作用、价值观及相关制度的存在, 所以人员的正常流动、不同背景人员的组合不会对其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新成员的加入反而使成员们相互学习相互激发, 因此项目文化具有动态性、学习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2 项目管理文化的结构

2.1 项目文化的物质层项目活动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

项目活动的厂房、工地、办公室, 以及布置、卫生、秩序等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人员的效率和情绪, 工作的机械化水平、自动化水平、技术水平也都直接关系项目的产出效率。

2.2 项目文化的行为层项目文化的行为层是全体员工在实施

过程中产生的行为文化, 是项目员工的工作作风、办事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 是团队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在项目管理中, 项目经理的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先进模范人物使项目的价值观人格化, 成为员工学习的榜样;员工全体行为的培养和塑造是项目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项目文化的制度层项目制度文化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 对

项目组织、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即在项目中逐步形成行为规范、人际关系、信息交流方式等, 它包括项目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和项目的规章制度。

2.4 项目文化的精神层首先, 项目组织应当根据项目自身的特

点确认项目的经营哲学, 即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观察和处理各种问题, 使之达到项目目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 倡导和培养适合于项目的价值观, 形成项目活动的生产经营特色和管理风格, 规范项目成员的行为, 让价值观实现巨大的凝聚力。第三, 由于项目是在有限的时间、费用以及其他限制条件下进行的, 所以项目成员应当有敬业和紧迫的精神。

3 项目管理文化对项目管理的作用

项目管理文化对项目团队组织成员的情感以及对项目的理解、态度、预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影响着项目目标的实现。其作用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项目管理文化塑造了项目团队成员共同的价值观项目管

理过程中倡导以人为本、积极参与的开放式的文化氛围, 从而树立共同的价值观, 项目团队成员在共同价值观的激发下, 同心同德, 勇于创新, 向团队目标方向共同努力。

依靠项目团队成员共同的价值观整合资源, 规范和激发项目团队成员的行为, 能够弥补项目技术方法、流程体系、项目组织结构中的缺陷, 从而顺利完成项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计划。

3.2 项目管理文化有助于项目控制机制的形成通过文化引导

和调控, 可以使项目团队成员自觉地在理念上、行动上与项目管理要求保持一致, 形成以项目管理文化为主导的控制机制。在这种机制约束下, 项目团队成员的个体追求同项目目标相一致, 在共同追求下不断提升项目团队的整体行动力。

3.3 项目管理文化实现了团队成员的认同感项目管理作为一

种组织体系的重构, 把所有参与者的多种价值观, 在共容、互补、竞争的基础上, 整合成一个系统。这样, 项目管理文化使项目团队成员对项目组织形成一种认同感, 项目团队成员对项目管理活动更关心, 参与更积极, 自然而然地把自己融入项目团队之中。这有助于增强项目组织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3.4 项目管理文化建设项目团队一般是为了完成特定的项目目标临时组织起来的, 是由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成员构成。

在这样的条件下项目团队成员的协调难度比较大。所以需要进行项目管理文化建设, 以整合项目组织, 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

加强项目管理文化建设,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4.1 争取得到项目执行单位的高层管理者支持。

项目目标应和企业和项目执行单位目标一致;项目计划应是单位全盘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才能得到项目执行单位高层管理者的有力支持。这样人员变动、物资划拨等重要事项才可以得到单位的优先考虑, 加强项目管理文化建设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3.4.2 加强制度建设。

对一些确定性高、重复度高的管理活动可以通过制度来规范, 这样可以减少管理者的工作强度, 提高管理效果。管理制度是行为规范的原则, 制度是意识净化的标准, 制度是工作质量的保证。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作业层, 无论是价值观念的统一还是行为举止的规范, 都需要科学、合理、健全的制度体系, 通过制度的奖惩机制促进项目管理文化、保障项目运行。

3.4.3 提倡项目团队成员共享知识, 相互学习。

在项目团队内部营造学习氛围, 促进项目成员共享知识, 在共享知识的同时, 促进项目成员的逆向思维、立体思维、发散性思维, 产生个体知识的碰撞和交融, 加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样, 项目成员可以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减少组织冲突, 形成创新文化。

3.4.4 推进项目人本文化建设。

在构建人本文化中, 用共有价值观武装员工, 用共同愿景激励员工, 用先进人物感召员工, 靠民主管理凝聚员工, 靠真情关怀温暖员工, 靠文化氛围陶冶员工, 以培育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项目文化。

4 结语

项目管理文化, 作为项目管理的最高层次, 是项目建设的灵魂, 是推动项目发展的动力。项目管理文化建设, 塑造和影响了项目成员的行为, 实现了项目主体严格有效的执行, 确保了项目目标的全方位控制, 为项目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摘要:本文研究了项目管理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把项目管理文化的结构分为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精神层几个层次, 认为项目管理文化的作用是塑造了项目团队成员共同的价值观、有助于项目控制机制的形成、实现了团队组织的认同感。为了建设项目管理文化, 需要争取得到项目执行单位的高层管理者支持、加强制度建设、提倡项目团队成员共享知识并相互学习、推进项目人本文化建设。

关键词: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文化,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桂礼华.谈企业项目管理文化建设[J].法制与社会.2009 (14) .

上一篇:电子半导体下一篇:艺术双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