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社区

2024-07-18

贫困社区(精选4篇)

贫困社区 篇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的同时,也使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形成了城市中的诸多的贫困者,贫困和贫困救助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贫困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个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我国对“贫困”的认定一般以民政部门的标准为依据,也就是按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每月生存所必需的热量、食品、交通、住房、水电煤气费等,再根据所在城市的物价水平划定一个最低线,在这条线之下的就是贫困。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9月,中国城市低保对象约2500万,如果包括流动人口的贫困人数超过了3000万,预计今后每年新增城市贫困人口数不少于70万。根据辽宁省民政厅的统计,截止2010年底,沈阳市人口约835.9万人。其中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约132.5万人,约占沈阳总人口的18%,低保边缘户人口约88.3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2%。

1 城市贫困群体致贫原因

1.1 失业

随着社会的转型,沈阳市失业人口也呈相对上升趋势,根据沈阳市扶贫办公室的权威数据显示,仅沈阳市和平区某街道因失业造成贫困的有700多户,约占全区贫困人口的40%,由于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居民生活一直无法脱贫。由于失业,不少家庭出现入不敷出情况。调查中发现,在因失业而陷入贫困的低保户困难家庭中,家庭经济支出主要用于“日常开销”的比例达到71%,低保边缘户家庭中,用于“日常开销”的比例达89.2%。家住铁西区的裴女士46岁,95年失业,由于小孩身体不好,就没再工作。其丈夫也失业5、6年了,单位倒闭,一分钱也没有,身体又不好。女儿上中学三年级,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虽然国家对低保户有一定的补助,但并没有使裴女士一家脱贫,仅有的一点补助还不够孩子交学费的,因此,这么多年生活一直非常艰难。

1.2 是残疾或疾病

截至2011年,沈阳市残疾人口约1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左右。铁西区残疾人口数量就相当庞大,其中一个街道就有残疾人口712人,约占该街道总人口的1.3%,因残疾、疾病造成贫困的就占全区贫困人口的20%以上。铁西某社区54岁的夏女士身体残疾,行动不便,爱人在世时,不让她出去工作。爱人病故后,自己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居委会干部替她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她个人现在的生活节约一点也还能过得去,但是没有多余的钱供孩子读书。现在孩子在读大学,如果经济状况没有改善,孩子将面临辍学的危险。

1.3 子女上学

沈阳市因子女上学造成贫困的家庭占贫困家庭的30%左右,有31.9%的低保家庭全家的经济支出主要用于“孩子上学”。被调查的低保边缘户有32.4%用于“孩子上学”。和平区某社区的康先生48岁,他与爱人双双下了岗。孩子今年读中学了,学费很贵,而且还要买各种教材,又要参加各种补习班,一切开销都很大,想省也省不了,因此经济状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全家就以康先生做临时工挣来的钱维持生活。

1.4 单亲或老年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离婚率的上升,因年老、单亲而造成的贫困与日俱增。仅和平区某社区因年老、单亲而贫困的家庭就站全社区贫困人口总数的30%,由于看病吃药的钱占贫困家庭日常开销的63.8%。某社区的张女士52岁,结婚不到两年就与丈夫离婚,自己带着儿子生活。又由于11年前下岗就一直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仅以给别人做保姆维持家计,生活一直贫困。快30岁的儿子不仅没有工作,而且日常开销却很大,根本不照顾母亲。张女士由于年老腿脚不灵便,因此生活十分困难。

在这些城市贫困群体中,一部分家庭原本生活状况不错,由于失业、年老、疾病等变故,成为贫困群体。还有些贫困家庭是上述多个原因交织在一起构成的贫困,这就使其生活更加困难。

2 城市贫困群体社区救助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现行的社会救助政策和措施主要有为贫困群体提供就业岗位和医疗保障,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还可以通过身份证明享受社会福利,同时政府又为贫困居民开设扶贫超市和公共图书馆等,并且在节假日等特殊日子为贫困户送去米、面、油、衣物等生活用品,我国现行的社会救助办法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贫困群体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但是,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在城市贫困群体救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救助工作仅停留在政策执行层面,社区主动性发挥不够

虽然社区对于所辖贫困居民救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基本都是基于国家政策,在民政部门或社会福利机构规定和支持下执行落实的救助工作。多数的贫困群体救助还缺少从社区居民生活出发,主动帮助社区贫困居民排忧解难,社区在贫困救助中的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

2.2 缺少部门之间的有效分工合作,社区救助工作充分实施受到限制

在对贫困群体实施救助中,社区内各部门之间局限于机械分工,完全在自己职责范围之内孤立地开展工作,社区救助部门的不同工作环节缺乏有效结合和部门之间交流合作,使得救助范围狭窄,救助工作进展缓慢。

2.3 救助工作政策掌握不灵活性,边缘困难群体很难获得救助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和低保边缘户的资格均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有些家庭因为其中的个别条件不符合,而无法获得救济,而他们的生活确实很困苦。面对这种情况,社区往往束手无策,无法帮助这些被排除在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以外的贫困群体,在贫困救助中就会出现帮扶不够的现象。

2.4 救助方式比较单一,注重物质帮扶缺少精神慰藉

城市的贫困群体是社会生活中的弱者,不但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也同样要承受着比常人更大的精神负担。在针对贫困群体的社区救助中通常关注的是贫困群体的生活救助和物质帮助,而忽略了心理抚慰和精神慰藉。社区工作者与困难群体缺乏有效沟通理解,因此,有时会造成受助群体对社区工作者的抵触情绪,给社区救助工作的开展制造障碍,进而致使一些特殊贫困群体不能得到及时的救助。

3 完善城市贫困群体社区救助的对策

3.1 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横向救助体系

社区是对城市贫困群体救助的基本单位,贫困群体的救助工作要想有效开展,必须搭建一个以社区为中心的救助平台。以社区为中心,政府有关部分、民政机构、相关社会团体等各个组织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横向的社区救助体系,各部门之间互相合作,通过社区,在最大的范围内帮助城市贫困群体。并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实际,针对不同贫困群体的需求,开展不同的救助工作,更好的改善社区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

3.2 形成社区救助与自我救助相结合的模式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助人自助乃救助之本。对城市贫困群体实施救助的关键是要将社会救助与自我救助相结合。因此,社区在实施社会救助各项政策的同时,要从贫困家庭自身实际出发,帮助贫困家庭解决生活困难等现实问题的同时,应该引导贫困家庭转变生活观念,唤醒其自立自助意识,并帮助他们提升自我生存能力,增强自身发展的潜力,通过促进贫困群体自力更生,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体的贫困问题,从根本上摆脱受贫困的处境,避免出现返贫现象的发生。

3.3 建立社会救助与相关优惠政策并行的长效救助制度

为保障贫困群体救助工作的及时高效,应建立“市区(街道)政府—社区—居民”三级贫困救助网络一体化的救助管理与操作体制。即,市区贫困救助机构统揽各项救助工作,并由街道具体分派政策措施、统筹管理;社区具体落实各项救助管理措施,针对具体问题采取不同的救助措施,形成救助工作平台;在社区居民积极配合下把临时的暂时性贫困救助措施办成长效贫困救助体系,使救助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并通过社区充分调动本区居民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参与,同抓共管,协力合作,配以就业保障、医疗救助、心理辅导等相关优惠政策,使以社区为中心的贫困群体救助体系充分发挥作用,并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

3.4 建设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骨干的社区救助队伍

助人既需要奉献爱心,也需要专业技能。对城市贫困群体实施救助尤其需要专业技巧。社区工作者开展的社会救助仅仅凭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单纯依赖一些以往的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的助人方法与技能,也需要有关政策和理论的支持。否则可能会甚至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因此,对城市贫困群体的救助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应当根据贫困群体救助对象和工作任务量,适当聘用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助人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对贫困群体实施专业的社区救助。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能及时总结实践经验,进行推广,提高救助实效,有利于形成一种稳定的社区救助工作机制。

摘要:论文在界定及贫困标准的基础上, 分析了城市贫困群体致贫原因, 找出在对城市贫困群体实施社区救助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完善城市贫困群体社区救助的对策。

关键词:贫困群体,社区救助

参考文献

[1]史柏年.实惠保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2]唐军.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与社会救助制度[J.]江海学刊.2001年第2期

[3]雷钊.城市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

[4]陈夏芸.构建和谐完善的城市社区救助体系[J.]海峡科学.2007年第6期

[5]林抗铭.城市居民最慨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4期

贫困社区 篇2

在2014年新春佳节期间,为切实解决玉泉社区困难户的生活难题,让他们过上一个幸福安康的节日,玉泉社区书记唐洋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分别慰问了社区的高龄老党员,给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米、油等慰问品;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春节慰问,送去了米、油以及现金等,让他们过上一个舒服快乐的春节。

听闻社区老党员陈伯乐身患重病,在医院卧床不起,昂贵的医药费已经让家庭疲惫不堪,玉泉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于2014年2月11日到医院亲切的慰问了陈伯乐,并且送去了节日的问候,祝福他早日康复,承诺社区将利用自身资源,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贫困老党员和空巢老人对玉泉社区的慰问行动满怀感激,纷纷表示感谢社区领导的关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在此,希望此类特殊家庭能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在政府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过上幸福生活。

玉泉社区居委会

贫困社区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抽样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变量, 采用立意抽样方法选定研究对象。选取邯郸市4个区, 每个区分别选取2个工作开展比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共调查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 调查对象

(1) 邯郸市卫生行政部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负责人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的贫困人口209人。

1.3 调查工具及质量控制

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 经过专家讨论与论证, 设计了《邯郸市城区贫困人群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效果评价访谈提纲》和《贫困人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知晓、利用与满意度评价情况调查表》。所有调查均由课题组成员现场访谈完成, 访谈过程无诱导, 结果真实。

1.4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归类分析及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 对各区访谈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邯郸市城区贫困人群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实施概括

为体现贫困人群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及可及性, 邯郸市在社区卫生服务运机机制方面的主要改革措施可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2.1.1 健全政府补偿机制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2009年邯郸市按照10元/人/年的标准进行拨款 (2008年为8元/人/年) ,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辖区的贫困人口进行补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政府补偿金对贫困就诊病人实行减免制度;贫困人群到居委会办理低保证, 免费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并获取200元/年补偿基金 (2008年为100元/年) 。补偿基金与基本医疗保险金共同构成个人账户, 用于门诊、住院或家庭病床费用的支付。

2.1.2 强化服务功能机制

贫困人群承担着更大的生活压力和经济负担, 往往忽视自身健康。邯郸市加强对贫困人群进行健康普查, 建立健康档案及慢性病的系统化管理, 及时筛查常见病和多发病, 重点关注慢性病;推行社区家庭医生、家庭病床护理制, 提供低收费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减少慢性病人的住院天数, 有效控制由于高额住院费用而放弃治疗的现象, 促进贫困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

2.1.3 开展服务定价减免机制

包括对贫困人群实行免挂号费、诊疗费,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免住院起付标准费, 部分疫苗免费接种, 对残疾人免费专业医生指导康复训练等;并有各种化验、治疗、检查费减免50%等。减免金额由民政局设专项拨款补贴服务中心, 事实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贫困人群的服务定价减免制度, 是政府补偿贫困病人的另一种形式。

2.1.4 实行双向转诊机制

贫困人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 签订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协议书, 并凭借首诊记录单、双向转诊协议书、低保证可在上一级医院享受邯郸市规定的住院费用优惠政策, 住院费用仍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报销。病情好转后转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治疗的病人, 依然享受低保优惠政策。出院后在家疗养的病人, 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状况登记, 中心可提供家庭医生、家庭病床护理等, 进行持续性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

2.2 改革实施情况评价

贫困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满意度评价, 见表1。

数据来源:邯郸市卫生局

表1示2009年贫困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率达86%, 服务定价满意度达84%, 均高于2008年评价结果。经统计学分析, 两年机构知晓率无统计学差异 (χ2=2.049, P>0.05) , 机构利用率有统计学差异 (χ2=20.210, P<0.05) , 服务定价满意度有统计学差异 (χ2=30.872, P<0.05) , 总体评价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 (χ2=3.582, P>0.05) 。

表2示城区贫弱居民对社区卫生机构各项服务定价的满意程度有差别。

3讨论

3.1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率, 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机构作用

本研究显示2009年贫困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率显著高于2008年, 两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主要表现为贫困人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率、住院人数显著增加, 到中心体检和各项检查项目也有不同程度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最大的优点在于费用较低、服务灵活, 能保障低收入人群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3]。

3.2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 体验政府政策关怀

2009年贫困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定价满意度较2008年有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对药品收费定价满意度较高, 对化验费定价比较满意。邯郸市实施贫困人群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服务定价减免机制, 取利于民, 让利于民, 使贫困人群充分享受公共卫生公益性原则, 体验政府政策关怀。

4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4.1 政府缺乏持续稳定的补偿机制

政府每年的补偿基金根据财政收入而定, 随机性强, 缺乏稳定性, 导致贫困人群不能长期有效地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应建立政府资金长效补偿机制, 要有稳定的经费保障, 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和医疗救治的功能, 真正体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原则。

4.2 服务定价优惠上限政策制约贫困人群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积极性

邯郸市对贫困人群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实施了补偿和减免机制, 但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则没有服务定价优惠。且规定每年每人仅享受300元以内, 超过部分不再享受优惠政策。这种限制政策制约了贫困人群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积极性, 尤其是慢性病及残疾的贫困人群。应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定点服务范围, 降低贫困人群就诊的个人自付比例, 取消服务定价优惠上限限制, 充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对贫困人群的优惠政策。

4.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贫困人群的预防保健工作开展较少、不全面

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应是贫困人群中备受关注的群体, 其健康保健状况应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视。针对贫困人群中有慢性病及残疾的个体充分实施社区家庭医生、家庭病床护理制, 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连续服务, 开展积极有效的预防保健, 提供收费相对低廉的治疗和护理, 体现社区卫生服务“守门人职责”。

4.4 流动贫困人群应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

目前开展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多以本市居民为主, 而针对贫困人群的社区卫生服务优惠政策仅针对社区卫生中心辖区内的贫困人群。流动人口的流动性使他们失去了在户籍地应有的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又不能享受居住地的优惠政策, 如何将流动人口中的贫困人群纳入城市居民医疗救助范围, 尽快建立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全国联网制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城市贫困人群社区卫生服务救助是一项重大的系统性工程[4]。对贫困人群提供长期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救助, 可以提高贫困人群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减少贫困人群因疾病带来的经济、心理负担, 增强其自信和自尊, 打破“疾病-贫困”的恶性循环, 改善贫困人群的健康状况, 增强贫困人口的社会融合度, 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5]。

参考文献

[1]向春国, 朱春秋, 阎正民.界定贫困的标准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 (6) :368.

[2]严非, 尹文强, 丁国伟等.社区卫生服务任城市医方救助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3 (5) :21.

[3]尹利军.中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贫困救助项目简介.中国健康教育[J].2004, 20 (5) .

[4]李莎.聚焦医疗救助[J].医院管理论坛, 2004, 4 (90) :17.

社区慰问贫困户工作简报 篇4

春节将至,为充分体现佳德社区对辖区贫困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爱护,1月14日下午,佳德社区联合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慰问辖区低保户、残疾人活动。低保户今年21岁,父母离异,是个智力二级残疾人,无劳动能力和经济收入,父亲身体不好仅靠打工维持家用。社区为他送上了冬衣,新城卫生服务中心送去慰问品和春节的祝福,还为他上门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此次慰问活动,让这些贫困户、残疾人切实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心和爱护。春节前佳德社区还将陆续走访、慰问辖区困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上一篇:水泥特征下一篇:体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