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指引(精选12篇)
应用指引 篇1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政府监管部门将对相关企业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其中,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控原则和内控“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居主体地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下将对《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应用指引》进行详细地解读。
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一、内部环境类指引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内部环境类指引有5项,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等指引。
1. 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企业要实施发展战略,必须要有科学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如果企业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就可能发生经营失败;此外,如果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也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运行效率低下。为防范和化解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这些重要风险,组织架构应用指引明确提出如下要求:(1)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同时强调,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即通常所说的“三重一大”),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2)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3)企业应当根据组织架构的设计规范,对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4)企业拥有子公司的,应当建立科学的投资管控制度,通过合法有效的形式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出资人权益,重点关注子公司特别是异地、境外子公司的发展战略、年度财务预决算、重大投融资、重大担保、大额资金使用、主要资产处置、重要人事任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等重要事项。
2. 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想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制定并有效实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结果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也有些企业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导致过度扩张、经营失控甚至失败;还有一些企业发展战略频繁变动,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最后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制定了发展战略应用指引,就上述重要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1)要求企业健全组织机构,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同时,对战略委员会的成员素质、工作规范也提出了相应要求。(2)明确要求企业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拍脑袋,盲目制定发展战略。在制定目标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3)强调战略规划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明确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4)要求董事会从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等维度,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之后再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实施。(5)从抓实施的角度,要求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6)设立了发展战略实施后评估制度,要求战略委员会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发现明显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要求及时报告;对确需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的情形,明确要求企业要遵循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调整发展战略。
3.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录(任)用的各种人员,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现代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对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起到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果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企业发展战略可能难以实现;如果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则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而如果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又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为防范和化解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重要风险,人力资源应用指引强调:(1)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制定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也就是说,人力资源要符合发展战略需要,符合生产经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尽可能做到“不缺人手,也不养闲人”。(2)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能力框架要求,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聘优秀人才。这项要求实际上意在强调,企业要选合适的人,要按公开、严格的程序去选人,防止“人情招聘”、暗箱操作。(3)企业确定选聘人员后,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用工关系;已选聘人员要进行试用和岗前培训,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4)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机制,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进行严格考核与评价,并制定与业绩考核挂钩的薪酬制度。如何留住引进来的优秀人才,对企业至关重要。这项要求就是对此提出的指引,企业应当予以足够关注。(5)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员工退出(辞职、解除劳动合同、退休等)机制,明确退出的条件和程序,确保员工退出机制得到有效实施。只有退出机制健全,退出条件和程序清楚,才能够防范和化解当前企业人力资源退出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下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为促进和规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我们制定了社会责任应用指引,针对当前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梳理出四个方面的重要风险,即: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产品质量低劣,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资源耗费大,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停业;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针对这些重要风险,社会责任应用指引提出了积极应对措施:(1)要求企业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安全生产。(2)要求企业规范生产流程,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禁止缺乏质量保障、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产品流向社会。(3)要求企业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建立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制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积极开发和使用节能产品,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4)要求企业依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员工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保持工作岗位相对稳定,积极促进充分就业。(5)针对目前少数企业对公益事业(比如接纳大学生实习等)、慈善事业等漠不关心的情况,社会责任应用指引指出,企业应当按照“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社会需求,积极创建实习基地,大力支持社会有关方面培养、锻炼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应积极履行社会公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支持慈善事业。
5.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渗透于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之中,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现实中,有些企业之所以经营不成功,往往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比如,企业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企业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企业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等等。针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重要风险,企业文化应用指引明确提出以下管控措施:(1)要求企业积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充分体现企业特色的发展愿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履行社会责任和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以及团队协作和风险防范意识,以此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企业品牌,形成整体团队的向心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这项应对措施同时也表明,打造企业主业品牌应当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2)要求企业重视并购重组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平等对待被并购方的员工,促进并购双方的文化融合。这是基于当前企业并购实务中企业文化融合过程中特别提供的指引,应引起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3)要求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和垂范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个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这充分说明,企业文化建设既要注重“上下结合”,更应注重企业治理层和经理层的示范作用。(4)要求企业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促进文化建设在内部各层级的有效沟通,并确保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同时,要求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切实做到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员工行为方式,使员工自身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控制活动类指引
企业在改进和完善内部环境控制的同时,还应对各项具体业务活动实施相应的控制。为此,我们制定了控制活动类应用指引,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等9个指引。
1. 资金活动
资金活动是指企业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等活动的总称。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循环的血液,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资金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无一不是重要风险,一旦转变为现实,危害重大。概括讲,企业资金活动面临的重要风险包括: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企业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针对上述风险,资金活动应用指引分别对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活动提出下列管控措施:(1)要求企业根据筹资目标和规划,结合年度全面预算,拟订筹资方案,并对筹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重大筹资方案还应当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全面反映风险评估情况。(2)要求企业对筹资方案进行严格审批后,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筹集资金。同时,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防止资金挪用;确需改变资金用途的,应当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3)要求企业加强债务偿还和股利支付环节的管理,对偿还本息和支付股利等作出适当安排,防止发生违约风险,导致诉讼损失。(4)要求企业根据投资目标和规划,合理安排资金投放结构,科学确定投资项目,拟订投资方案,重点关注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选择投资项目应当突出主业,谨慎从事衍生金融产品等高风险投资。(5)对于采用并购方式进行投资的企业,要求其严格控制并购风险,重点关注并购对象的隐性债务、承诺事项、可持续发展能力、员工状况及其与本企业治理层及管理层的关联关系,合理确定支付对价,确保实现并购目标。这项要求对于后危机时期我国企业境外并购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6)要求企业加强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审批后,与被投资方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明确出资时间、金额、方式、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7)要求企业加强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对于到期无法收回的投资,应当建立责任追究制度。(8)要求企业应当加强资金营运全过程的管理,统筹协调内部各机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切实做好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综合平衡,实现资金营运的良性循环,提升资金营运效率。
2. 采购业务
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在办理采购业务时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致使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造成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为此,我们制定了采购业务应用指引,要求企业加强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风险管控,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1)要求企业的采购业务尽量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2)要求企业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3)要求企业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根据市场情况和采购计划合理选择采购方式,建立科学的采购物资定价机制,并根据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4)要求企业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确定检验方式,由专门的验收机构或验收人员进行验收;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5)要求企业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利,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办理付款。(6)要求企业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退货事宜,及时收回退货货款。
3. 资产管理
加强各项资产管理,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能,有利于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当前,在企业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的管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存货积压或短缺,造成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致使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导致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重要风险,资产管理应用指引针对性提出了如下应对措施加:(1)要求企业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技术和方法,规范存货管理流程,明确存货取得、验收入库、原料加工、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置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2)要求企业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期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3)要求企业加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维护、清查、处置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改造,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确保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4)要求企业强化对生产线等关键设备运转的监控,严格操作流程,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转。(5)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保政策,及时办理投保手续。(6)要求企业规范固定资产抵押管理,确定固定资产抵押程序和审批权限等。(7)要求企业加强对品牌、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促进无形资产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4. 销售业务
销售是指企业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及收取款项等相关活动。企业应当加强销售、发货、收款等环节的管理,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规范销售行为,扩大市场份额,确保实现销售目标。企业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风险主要包括:销售政策和策略不当,市场预测不准确,销售渠道管理不当等,导致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经营难以为继;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账款回收不力等,造成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销售过程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销售业务应用指引就此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1)要求企业加强市场调查,合理确定定价机制和信用方式,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和营销方式,促进销售目标实现,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2)要求企业与客户进行业务洽谈、磋商或谈判,关注客户信用状况、销售定价、结算方式等相关内容,并签署销售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3)要求企业销售部门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开具相关销售通知,发货和仓储部门严格按照销售通知所列项目组织发货,确保货物的安全发运。(4)完善客户服务制度,加强客户服务和跟踪,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5)完善应收款项管理制度,明确销售、财会等部门的职责,并严格考核,实行奖惩。(6)要求企业加强应收款项坏账的管理;应收款项全部或部分无法收回的,应当查明原因,明确责任。
5. 研究与开发
研究与开发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创造新工艺,能够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发展战略实现。但是,研究与开发活动通常隐含着重大风险。比如,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就此,研究与开发应用指引提出了如下管控措施:(1)企业应当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2)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3)企业应当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合理配备专业人员,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研究过程高效、可控。(4)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成果验收制度,组织专业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独立评审和验收。(5)企业应当明确界定核心研究人员范围和名册清单,签署保密协议,并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研究成果归属、离职条件、离职移交程序、离职后保密义务、离职后竞业限制年限及违约责任等内容。研发骨干人员的管理,应当引起研发型企业的高度重视。(6)企业应当加强研究成果的开发与保护,形成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机制,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6. 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是企业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所进行的建造、安装活动。工程项目通常与企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周期较长,并涉及大额资金及物资的流转,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如果工程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很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如果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则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如果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又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倘若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最后,如果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还会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为此,工程项目应用指引明确指出,企业必须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制定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及控制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1)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投资计划,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组织内部相关机构专业人员进行充分论证和评审,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重大工程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集体审议批准;任何个人不得单独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2)企业应当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规范工程招标的开标、评标和定标工作,不得将应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工程肢解为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3)企业应当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明确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和批准,确保概预算科学合理。(4)企业应当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控,实行严格的概预算管理和工程监理制度,切实做到及时备料,科学施工,保障资金,落实责任,确保工程项目达到设计要求。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项目变更的,应当严格审批;重大项目变更还应当按照项目决策和概预算控制的有关程序和要求重新履行审批手续。(5)企业收到承包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开展竣工决算审计,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企业还应当建立完工项目后评估制度,重点评价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和项目投资效益等,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7. 担保业务
担保是企业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向被担保人提供一定方式的担保并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对外担保涉及被担保人和提供担保人(企业)。如果企业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可能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如果对被担保人在担保期内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等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又可能会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如果被担保人和提供担保人在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则会导致经办审批等相关人员涉案或企业利益受损。为此,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担保业务活动,如确需对外提供担保的,应当在担保业务政策及相关管理制度中明确担保的对象、范围、方式、条件、程序、担保限额和禁止担保等事项,规范调查评估、审核批准、担保执行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及控制措施,确实防范担保业务风险。担保业务应用指引就此提出具体要求:(1)企业应当对担保申请人进行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并出具书面报告。企业自身不具备条件的,应委托中介机构对担保业务进行调查和评估。对于符合条件的担保申请人,经办人员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员批准意见办理担保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权限审批的担保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2)企业应当加强对子公司担保业务的统一监控,企业内设机构未经授权不得办理担保业务;企业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的,与关联方存在经济利益或近亲属关系的有关人员在评估与审批环节应当予以回避。(3)企业应当根据审核批准的担保业务订立担保合同,定期监测被担保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了解担保项目的执行、资金的使用、贷款的归还、财务运行及风险等情况,确定担保合同有效履行。(4)企业应当加强对担保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建立担保事项台账,及时足额收取担保费用;规范对反担保财产的管理,妥善保管被担保人用于反担保的财产和权利凭证,定期核实财产的存续状况和价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企业应当在担保合同到期时,全面清理用于担保的财产、权利凭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终止担保关系。
8. 业务外包
业务外包是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承包方)完成的经营行为。目前,业务外包活动已经广泛应用于电信、手机、金融等各行各业,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业务重组、提高经营效率提供了活力。但是,企业在将业务外包的同时,也承担着一些重大风险,主要包括:外包范围和价格确定不合理,承包方选择不当,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业务外包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可能导致企业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业务外包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相关人员涉案。为此,业务外包应用指引明确指出,存在业务外包活动的企业应当着手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业务外包的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相关内容,明确相关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业务外包全过程的监控,防范外包风险,充分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具体来讲:(1)要求企业合理确定外包业务范围,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权衡利弊,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2)要求企业拟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重大外包业务方案应当提交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审批。(3)要求企业按照批准的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择优选择外包业务的承包方,签订外包合同,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外包业务成本,切实做到相关业务外包后的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低于原经营方式。外包业务涉及保密的,还要求企业在外包业务合同或另行签订的保密协议中明确规定承包方的保密义务和责任。(4)要求企业加强业务外包实施的管理,注重与承包方的沟通与协调,并对承包方的履约能力进行持续评估。有确凿证据表明承包方存在重大违约行为,导致外包业务合同无法履行的,企业应当及时终止合同并更换承包方;承包方违约并造成企业损失的,企业应当进行索赔,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9. 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信息对外报告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上市公司而言,财务报告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国有企业,则可能成为政府进行经济决策时关注的重要信息来源。总结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近年来财务舞弊和财务管理失误等方面的案例,财务报告应用指引概括出以下相关重要风险: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遭受损失和声誉受损;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报告使用者的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企业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难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还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为有效防范财务报告过程中的风险,财务报告应用指引明确提出如下要求:(1)要求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时,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和事项的处理,还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2)要求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财务财告,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随意进行取舍;企业集团还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明确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和合并方法,如实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3)要求企业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及时对外提供财务报告;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报告一并提供。(4)要求企业重视财务报告分析工作,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会议,充分利用财务报告反映的综合信息,全面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存在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明确,这些要求也是依据内控五要素中“信息与沟通”的相关规定提出的要求。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在财务分析和利用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财务分析报告结果应当及时传递给企业内部有关管理层级。
三、控制手段类指引
控制手段类指引偏重于“工具”性质,往往涉及企业整体业务或管理。此类指引有4项,包括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指引。
1. 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是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通过将企业的资金流与实物流、信息流相整合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然而,企业要想使全面预算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要特别关注和防范预算管理中的风险,主要包括: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发展;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目标难以实现;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为此,全面预算应用指引要求企业在加强全面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预算管理体制以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权限、授权批准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的基础上,着重做到以下几点:(1)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明确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等内容,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避免预算指标过高或过低。(2)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编制年度全面预算。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对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在综合平衡基础上提交的预算方案进行研究论证,从企业发展全局角度提出建议,形成全面预算草案,并提交董事会审核。企业全面预算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章程的规定报经审议批准后,应当以文件形式下达。(3)企业应当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全面预算一经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必须以此为依据,认真组织各项生产经营和投融资活动,严格预算执行和控制。企业预算工作机构和各预算执行单位还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妥善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4)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对各预算执行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切实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必要时,企业可实行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制度。
2. 合同管理
合同是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包括书面合同和口头合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合同已成为企业最常见的契约形式,甚至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合同经济。然而,合同管理往往又是企业内部控制中最为疏忽和薄弱的环节之一。如果企业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会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如果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又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如果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则会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为此,我们制定了合同管理应用指引,有针对性地提出:(1)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业人员参与相关工作;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存。(2)企业应当根据协商、谈判结果,拟定合同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并严格进行审核。合同文本须报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的,应当履行相应程序。(3)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与对方当事人签署合同。正式对外订立的合同,应当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签名或加盖有关印章。属于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下级单位不得签署。(4)企业应当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漏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商业机密或国家机密。(5)企业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严格履行合同,对合同履行实施有效监控,发现有显失公平、条款有误或对方有欺诈行为等情形,或因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客观因素,已经或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并经双方协商一致,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理合同变更或解除事宜;存在合同纠正情形的,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并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及时报告,协商无法解决的,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6)企业应当建立合同履行情况评估制度,至少于每年年末对合同履行的总体情况和重大合同履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对分析评估中发现的不足或问题应及时加以改进。
3. 内部信息传递
内部信息传递是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十分重视信息与沟通这一控制要素,多次强调内部信息传递的重要性。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内部信息传递应用指引,梳理出相关重要风险:如果企业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可能会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如果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则可能导致企业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如果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则会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针对这些重要风险,内部信息传递应用指引要求企业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明确内部信息传递的内容、保密要求、传递方式以及各管理层级的职责权限等,促进内部报告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内部报告的作用。(1)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风险控制和业绩考核要求,科学规范不同级次内部报告的指标体系,采用经营快报等多种形式,全面反映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2)企业应当制定严密的内部报告流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内部报告信息集成和共享,将内部报告纳入企业统一信息平台,构建科学的内部报告网络体系。(3)企业应当拓宽内部报告的渠道,通过落实奖惩措施等多种有效方式,广泛收集合理化建议。(4)企业应当重视内部报告的使用。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内部报告管理和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反映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协调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各单位的运营进度;企业应当有效利用内部报告进行风险评估,准确识别和系统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内外部风险,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4.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信息内部传递和信息对外报告的技术手段,是企业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内部控制进行集成、转化和提升所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强化内部控制,有利于减少人为因素,提高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应意识到,信息系统自身也存在风险,需要加强管理和控制。首先,信息系统缺乏或规划不合理,可能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其次,系统开发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授权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控制;最后,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信息泄漏或毁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为此,信息系统应用指引应当结合组织架构、业务范围、地域分布、技术能力等因素,制定信息系统建设整体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有序组织信息系统开发、运行与维护,优化管理流程,防范经营风险。(1)企业应当根据信息系统建设整体规划提出项目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人员配备、职责分工、经费保障和进度安排等相关内容,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实施。(2)企业开发信息系统,应当将生产经营管理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和处理规则嵌入系统程序,实现手工环境下难以实现的控制功能。(3)企业应当加强信息系统开发全过程的跟踪管理,组织开发单位与内部各单位的日常沟通和协调,督促开发单位按时保质完成编程工作,对配备的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进行检查验收,组织系统上线运行等。企业还应当组织独立于开发单位的专业人员对开发完成的信息系统进行验收测试,并做好信息系统上线的各项准备工作。(4)企业应当加强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的管理,制定信息系统工作程序、信息管理制度以及各模块子系统的具体操作规范,及时跟踪、发现和解决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信息系统按照规定的程序、制度和操作规范持续稳定运行。(5)企业应当重视信息系统运行中的安全保密工作,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建立不同等级信息的授权使用制度、用户管理制度和网络安全制度,并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避免损失。对于服务器等关键信息设备,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接触。
应用指引 篇2
单项选择题
1、企业为拓宽内部报告渠道,广泛收集合理化建议,可采取的措施有(奖励措施)。
2、为防止泄露商业秘密,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内部报告(保密制度)。
3、为准确识别和系统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内外部风险,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应当有效利用内部报告进行(风险评估)。
4、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内部报告,管理和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严格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企业实现(发展目标)。
5、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均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内部报告工作,重要信息应及时上报,并可以直接报告(高级管理人员)。
6、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是(内部信息传递)。
7、企业应当制定严密的内部报告流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内部报告信息集成和共享,构建科学的(内部报告网络体系)。
8、企业在设计内部报告指标体系时,应当关注企业的(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
9、为定期对内部报告的形成和使用进行全面评估,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报告的(评估制度)。
10、为确保内部报告信息质量,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报告(审核制度)。
判断题
1、企业应当重视和加强反舞弊机制建设,鼓励员工及企业利益相关方举报和投诉企业内部的违法违规、舞弊和其他有损企业形象的行为。(正确)
2、企业对于内部报告反映出的问题应当及时解决,涉及突出问题和重大风险的应启动应急预案。(正确)
3、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内部报告,管理和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错误)
4、内部报告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并随着环境和业务的变化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正确)
5、内部信息传递是指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正确)
6、为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利用,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指引--内部信息传递。(正确)
7、企业应当拓宽内部报告渠道,通过落实奖励措施等多种有效方式,广泛收集合理化建议。(正确)
8、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报告的评估制度,不定期对内部报告的形成和使用进行全面评估。(错误)
9、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可能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不属于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中一定要关注的风险。(错误)
应用指引 篇3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指引;并发症;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130-01
骨科患者多因外伤性疼痛难忍而痛苦不堪,而且由于骨科患者多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也容易造成不良并发症[1]。临床上骨科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研究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详细报告如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护理经验,辅助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科就诊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骨科常规的专科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指引,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不良并发症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轻(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指引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减少了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得到了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充分认可。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指引;并发症;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130-01
骨科患者多因外伤性疼痛难忍而痛苦不堪,而且由于骨科患者多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也容易造成不良并发症[1]。临床上骨科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研究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详细报告如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护理经验,辅助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科就诊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骨科常规的专科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指引,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不良并发症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轻(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指引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减少了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得到了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充分认可。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指引;并发症;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130-01
应用指引 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企业文化,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第三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 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 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
(二) 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 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买现, 影响可持续发展。
(三) 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 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 造成企业损失, 影响企业信誉。
(四) 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 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建设
第四条企业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积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 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企业品牌, 形成整体团队的向心力, 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第五条企业应当培育体现企业特色的发展愿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履行社会责任和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 以及团队协作和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应当重视并购重组后的企业文化建设, 平等对待被并购方的员工, 促进并购双方的文化融合。
第六条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 总结优良传统, 挖掘文化底蕴, 提炼核心价值, 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形成企业文化规范, 使其构成员工行为守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条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和垂范作用, 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带动影响整个团队, 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
企业应当促进文化建设在内部各层级的有效沟通, 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 确保全体员工共同遵守。
第八条企业文化建设应当融人生产经营全过程, 切实做到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 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规范员工行为方式, 使员工自身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熏陶, 全面提升员工的文化修养和内在素质。
第三章企业文化的评估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企业文化评估制度, 明确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落实评估责任制, 避免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第十条企业文化评估, 应当重点关注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履行情况、全体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各方文化的融合度, 以及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应用指引 篇5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业应当明确担保业务的审批权限
B.对于审批人超越权限审批的担保业务,经办人员不受影响,继续办理担保业务。C.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担保业务
D.审批人应当根据担保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
A
B
C
D
2、下列有关财务报告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B.附注应当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相关信息应当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的项目相互参照
C.对上市公司而言,财务报告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D.企业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难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一定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
A
B
C
D
3、下列关于“财务报告编制及其控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财务报告,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随意进行取舍
B.财务报告中数字是经过分类与汇总后的结果,是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高度简化和浓缩的数字,如没有形成这些数字所使用的会计政策、理解这些数字必须的披露,财务报告就不能充分的发挥效用,这些披露是以报表附注的形式反映的 C.财务报告附注应当按照一定的顺序披露 D.财务报告附注的披露没有顺序
A
B
C
D
4、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被担保公司没有按期履行还款协议,则()就成了还款的责任人。A.担保公司 B.被担保公司 C.其他公司 D.第三方
A
B
C
D
5、下列有关“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及时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B.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完成后,应当装订成册,加盖公章,由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名并盖章
C.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报告一并提供
D.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可以随意整理归档
A
B
C
D
6、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应当关注下列()风险。A.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 B.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 C.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 D.以上全部
A
B
C
D
7、下列关于担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被担保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担保企不负有连带偿还责任 B.担保业务部门把担保受益企业的求偿要求提交给部门经理或总经理 C.部门经理或总经理再把索赔通知和担保合同提交给董事会进行决策 D.董事会把经过集体决策的意见传达给担保业务部门
A
B
C
D
8、下列不属于内部报告控制对内容要求的是()A.数据化 B.简明扼要 C.统筹规划 D.避免重复
A
B
C
D
9、下列有关全面预算关键内部控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预算编制(含预算调整)与预算审批相容 B.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不相容 C.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不相容
D.企业应当建立预算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工作中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A
B
C
D
10、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A.10% B.50% C.20% D.80% A
B
C
D
二、多选题
1、预算编制的程序可分为: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以及上下结合式3种方式。《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预算》要求,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应当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综合平衡”的程序进行,其基本步骤包括()。A.下达目标 B.编制上报 C.审议平衡
D.审核批准、下达执行
A
B
C
D
2、信息系统开发必须经过正式授权,具体程序有()。A.用户部门提出需求 B.归口管理部门审核 C.企业负责人授权批准 D.系统分析人员设计方案
A
B
C
D
3、对预算进行调整绝不能随便,应按照严格的程序,严格的规范操作。其程序一般包括()。A.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 B.预算调整的申请 C.预算调整的审查 D.预算调整的报告
A
B
C
D
4、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归纳起来有以下()。A.对担保公司自身的风险 B.对流通股股东的风险 C.对担保链上其他公司的风险 D.对证券市场的风险
A
B
C
D
5、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A.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 B.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C.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D.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一定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
A
B
C
D
6、下列有关财务报告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财务报告,是指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B.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C.附注应当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相关信息应当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的项目相互参照
D.对上市公司而言,财务报告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A
B
C
D
7、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具体要求包括()。
A.企业应当对担保申请人进行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并出具书面报告
B.业应当加强对子公司担保业务的统一监控,企业内设机构未经授权不得办理担保业务 C.企业应当根据审核批准的担保业务订立担保合同,定期监测被担保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了解担保项目的执行、资金的使用、贷款的归还、财务运行及风险等情况,确定担保合同有效履行
D.企业应当加强对担保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建立担保事项台账,及时足额收取担保费用
A
B
C
D
8、研究与开发应用指引提出了()管控措施。
A.企业应当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B.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
C.企业应当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合理配备专业人员,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研究过程高效、可控
D.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成果验收制度,组织专业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独立评审和验收
A
B
C
D
9、上市公司须经股东大会审核批准的对外担保,包括()。
A.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总额,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0%以后提供的任何担保
B.为资产负债率超过50%的担保对象提供的担保 C.单笔担保额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20%的担保 D.对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
A
B
C
D
10、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对照已确定的责任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实施考评。在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时要充分考虑各责任中心的责权利的关系,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A.权责明确、权责相当 B.责任不可控 C.有效激励 D.责任可控
A
B
C
D
三、判断题
1、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要较好地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就必须坚持实施控制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对
错
2、企业编制财务报告,应当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和事项的处理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
对
错
3、对外担保对上市公司的风险是非常直接的,一旦被担保公司没有按期履行还款协议,则担保公司就成了还款的责任人。()
对
错
4、合同是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对
错
5、财务报告,是指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对
错
6、担保申请人同时向多方申请担保的,企业应当在担保合同中明确约定本企业的担保份额和相应的责任。()对
错
7、信息系统,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内部控制进行集成、转化和提升所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对
错
8、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延期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对
错
9、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完成后,应当装订成册,加盖公章,由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名并盖章。()
对
错
10、预算调整是预算管理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方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主、客观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如果片面强调预算的刚性,预算就会变得呆板僵化,妨碍企业的有效运作,此时,预算调整就必不可少;另一方面,预算调整又是一个十分规范的过程,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整,在变化中求不变。()
对
产业指引 篇6
欧洲议会最近批准立法修改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指令(PPWD),减少传统单一使用的塑料购物袋。该指令的颁布,为进一步推广可降解的购物包装袋铺平了道路。
新的立法要求欧盟成员国采取措施,减少轻量级塑料袋的使用,2019年年底减少使用量将达到近50%;2025年年底将减少80%的使用量。新的立法重申可生物降解包装的潜力,并推广使用可降解的购物袋来解决非降解塑料袋消费所带来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可降解塑料袋有很好的生态优势,可按照生物废物分类收集,不必再送入垃圾填埋场填埋。
—可降解的袋子应该设立明确的标志和标签,方便消费者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它们适合作为有机废物收集,从而妥善收集这些袋子,使其可以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处理。
6月起我国食品添加剂标识新规将正式实施
6月1日起,我国食品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GB29934-2013正式开始实施,相比而言新法规更具人性化、科学化、系统化。
据厦门东渡检验检疫局介绍,新法施行前,检验人员是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食品添加剂工作管理规范》(52号公告)来进行监管。就食用香精方面举例来说,新通则与52号公告相比有以下几点需注意:首先,就配料而言,新法规只需要体现食品用香精以及食品用香精辅料即可,不再要求表示具体的成分;其次,适用范围不再区分最小单件包装还是最小单件外还有包装;再次,新法规要求提供给消费者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注明“零售”字样。
应用指引 篇7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增强核心竞争力, 有效控制研发风险, 实现发展战略,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研究与开发, 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
第三条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 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 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二) 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 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三) 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 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重视研发工作, 根据发展战略, 结合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要求, 科学制定研发计划, 强化研发全过程管理, 规范研发行为, 促进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有效利用, 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章立项与研究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 结合研发计划, 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 开展可行性研究,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可以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论证, 出具评估意见。
第六条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 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审批过程中, 应当重点关注研究项目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
第七条企业应当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 合理配备专业人员, 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 确保研究过程高效、可控。
企业应当跟踪检查研究项目进展情况, 评估各阶段研究成果, 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 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 有效规避研究失败风险。
企业研究项目委托外单位承担的, 应当采用招标、协议等适当方式确定受托单位, 签订外包合同, 约定研究成果的产权归属、研究进度和质量标准等相关内容。
第八条企业与其他单位合作进行研究的, 应当对合作单位进行尽职调查, 签订书面合作研究合同, 明确双方投资、分工、权利义务、研究成果产权归属等。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成果验收制度, 组织专业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独立评审和验收。
企业对于通过验收的研究成果, 可以委托相关机构进行审查, 确认是否申请专利或作为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等进行管理。企业对于需要申请专利的研究成果, 应当及时办理有关专利申请手续。
第十条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核心研究人员管理制度, 明确界定核心研究人员范围和名册清单, 签署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保密协议。
企业与核心研究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 应当特别约定研究成果归属、离职条件、离职移交程序、离职后保密义务、离职后竞业限制年限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三章开发与保护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加强研究成果的开发, 形成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机制, 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研究成果的开发应当分步推进, 通过试生产充分验证产品性能, 在获得市场认可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研究成果保护制度, 加强对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及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涉密图纸、程序、资料的管理, 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借阅和使用。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研究成果。
应用指引 篇8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发展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内部会计控制具体规范阶段。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做出原则性的要求。作为《会计法》的配套措施, 财政部从2001年至2004年陆续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试行) 》和十一个具体规范。此阶段发布的具体规范主要针对具体的业务项目, 其目标是防错纠弊, 局限于对会计系统进行控制, 为以后制定应用指引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 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阶段。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起草说明》中的规划, 具体规范初步拟定为二十六项, 分三类: (1) 对与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相关的、可能会对财务报告真实性、可靠性产生较大影响的经济业务事项提出具体要求的控制规范, 包括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成本费用、预算、固定资产、存货、筹资、担保和对外投资、服务外包、对子公司的控制、企业合并和分立、衍生工具、合同和资产减值; (2) 与财务报告编报相关的控制规范, 包括财务报告编制、公允价值、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 (3) 为实现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所必需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制度支持的控制规范, 包括预算控制、人力资源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审计监督控制和中介机构聘用。
第三阶段,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阶段。2008年6月, 财政部对二十二项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 具体规范统一更名为“应用指引”。2008年12月, 新增了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五项内部环境类指引。2009年1月, 修改了货币资金、研究与开发等十项指引。2010年4月, 十八项应用指引正式出台, 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与征求意见稿相比, 其新增内部信息传递应用指引, 删除了货币资金、关联交易、内部审计、对子公司的控制、企业并购和成本费用应用指引, 将筹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合并为资金活动指引, 将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合并为资产管理指引, 对几项具体指引的名称进行了微调。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分类
刘玉廷 (2010) 把应用指引分为三类:内部环境类指引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等五项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等九项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有四项, 即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池国华 (2009) 把应用指引分为三类, 即内部控制环境指引、内部控制流程指引和内部控制手段指引, 基本内容同前者, 主要区别在于, 前者把财务报告指引列入控制活动类, 而后者将其列入内部控制手段类。朱同明、王福胜 (2008) 按层次将应用指引分为三类:第一是企业层次的应用指引, 包括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其控制重点是企业层面的风险;第二是业务层次的应用指引, 包括除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以外的所有应用指引, 重点控制企业业务层面的经营风险;第三是报告层次的应用指引, 主要包括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财务报告等, 重点关注企业报告层面的风险。
本文从内部控制要素的角度, 将应用指引分为四类:一是内部控制目标指引, 包括发展战略、社会责任和财务报告;二是内部环境要素指引, 包括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三是控制活动要素指引, 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四是信息与沟通要素指引, 包括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特点
1. 创造性地制定了三项内部控制目标指引。
(1) 发展战略指引对应“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发展战略目标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目标, 在目标体系中居统驭地位。发展战略指引对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控制做出了全面、具体的规范, 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 (2) 财务报告指引对应“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是内部控制的一项主要目标, 财务报告指引对财务报告事前、事中、事后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控制措施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是对财务报告的全过程控制。 (3) 社会责任指引对应“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和“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两大目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公司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对企业提出的基本要求, 同时,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形象, 逐渐形成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 (王志永, 2008) , 最终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2. 重视内部环境要素的基础性作用。
我国2008年6月发布的《基本规范》借鉴了美国的做法, 将内部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首要要素, 新增了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三个内部环境类指引。 (1) 合理、健全的组织构架是制定、实施、调整发展战略的组织基础, 组织架构应用指引着力解决企业应如何进行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 最终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2) 人力资源应用指引明确了人力资源如何引进、开发、使用和退出等, 其核心是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人力资源制度和机制, 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 企业文化应用指引总结了企业文化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3. 控制活动要素指引仍居核心地位。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 体现了内部控制措施与业务流程的相互结合 (池国华, 2009) , 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必要措施, 历来是内部控制的重点。正式出台的应用指引增加了对无形资产的内部控制, 主要涉及资产管理、研究与开发两个指引。原因在于: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无形资产已经无可辩驳地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日益重要。
4. 意识到信息与沟通要素指引的支撑作用。
财政部增加了内部信息传递应用指引, 突出强调了内部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即内部报告的形成、使用和评估, 并提出了传递过程应当关注的主要风险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为了及时、高效地传递内部信息和对外报告财务信息, 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目前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国际上历来重视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此次财政部专门出台了信息系统指引, 强调从战略的高度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控制企业在信息系统开发、运行与维护环节中的风险, 全面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机制构建战略导向与系统整合.会计研究, 2009;9
应用指引 篇9
一、《指引》规范内容上的疏漏
1. 网上交易。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网上交易涉及的商品范围越来越广、种类越来越多, 交易额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是, 《指引》还只是停留在对传统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上, 对网上销售只字未提,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疏漏, 有可能导致《指引》刚一出台便已滞后。
2. 销售预测与预算。
从目前的《指引》看, 关注的重点是合同的谈判和客户信用调查。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企业, 应该未雨绸缪, 对销售额进行预测并做出预算。尽管宏观和微观各种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实际与预算有差距, 有时甚至是很大的差距, 但一般情况下, 预算可以作为业绩考核的一个参考指标, 并且制定预算本身也会增强企业对于未来的预测意识和预测能力, 这也是内部控制必须做好的工作。
二、现有条款之间的协调性不够
1. 销售的范围。
【原文】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销售, 主要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企业提供服务并收取价款, 可以参照本指引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销售部门应当设置销售台账, 及时反映各种商品、劳务等销售的开单、发货、收款情况。
【分析】这两条内容的不当之处有三点:
第一, 既然第二条明确了销售主要指“销售商品”, 而“提供服务” (服务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商品) “参照执行”即可, 那么正文就应该以“商品”为主, 可以不必再专门提及“服务”, 否则便有了前后不一致之嫌。
第二, 第十五条中的“劳务”是无法“销售”并“发货” (对于劳务, 人们习惯用词是“提供”) 的, 因此有了“劳务”的提法, 反倒给表述带来不便。
第三, 第二条中用的是“服务”, 而第十五条用的是“劳务”。如果一定需要提到, 二者也应该一致才好。
【建议】第二条中, 将“服务”改为“劳务”;将第十五条中“劳务”二字删掉, 相关内容改为“销售部门应当设置销售台账, 及时反映各种商品销售的开单、发货、收款情况。”
2. 商品与货品。
【原文】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销售, 主要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
第五条第四款:销售退回“货品”的验收、处置与相关会计记录。
第六条:防止向未经信用授权客户发出货品。
【分析】第二条采用“商品”提法, 而其余的两条均采用“货品”提法。如果不是出于特别考虑, 不应该出现提法不统一的现象。
【建议】将第五、六条中的“货品”统一改为“商品”。
3. 舞弊与欺诈。
【原文】第一条:防范销售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
第三条第二款: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第三条第四款:合同协议签订未经正确授权, 可能导致资产损失、舞弊和法律诉讼。
【分析】按照新《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舞弊是指“用欺骗的方式做违法乱纪的事”, 而欺诈是“用狡诈的手段骗人”。可以看出, “舞弊”包含了“欺诈”, 因此, 省略“欺诈”不仅简明、准确, 而且保持了各条款之间的一致性。
【建议】将第三条第二款相关部分改为:“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而导致损失”。
三、某些用语不够严谨
1. 会计准则和制度。
【原文】第四条第四款:销售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
第二十条: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分析】企业会计准则是经国务院批复由财政部颁布的, 目前在上市公司强制使用, 在其他企业建议使用;而《企业会计制度》则是财政部制定的, 非上市企业普遍采用。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加快, 《企业会计制度》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指引》的这种提法是否可以反映这种趋势呢?当然, 如果此处的“制度”不是专指《企业会计制度》而是作为各种会计相关制度的统称, 则另当别论。
【建议】将上述两个条款中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改为“国家统一的会计法规的规定”。
2. 信用政策。
【原文】第六条:信用政策应当……就不同的客户明确信用额度、回款期限、折扣标准以及违约情况下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第十条:企业应当建立销售定价控制制度, 制定价目表、折扣政策、收款政策, 定期审阅并严格执行。
【分析】对于这两条我们认为有三处需要改进。
第一, “回款期限”提法不准确。信用政策的要素之一是“信用期限”, 即“允许”买方推迟付款的期限, 而“回款期限”则是指从销售确认之日到“实际”收到款项的时间。这两者是不同的, 买方可以选择在信用期满前或期满后付款, 因此回款期限既有可能短于也可能长于信用期限, 不可混为一谈。并且, 信用政策确定的只能是“允许”的期限, 而“实际”回款期限与“允许”期限是有很大区别的。
第二, “折扣政策”还可以进一步明确。众所周知, 折扣分为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 信用政策中提到的都是指后者。为了明确, 不妨加上“现金”二字。
第三, “收款政策”提法不准确。“款”的范围很广, 只要是涉及金额的, 基本上都可以用“款”来表示;而“账”则非常准确地表明了双方的财务关系。因此, 各教材采用的提法都是“收账政策”, 而不用“收款政策”。
【建议】第六条改为:信用政策应当……就不同的客户明确信用额度、信用期限、现金折扣标准 (此处“现金”二字可加可不加) 、折扣期限以及违约情况下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第十条改为:企业应当建立销售定价控制制度, 制定价目表、折扣政策、收账政策, 定期审阅并严格执行。
3. 专家。
【原文】第十三条第二款:应当征询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
【分析】法律顾问也属于专业人士, 因此《指引》的提法欠妥。另外, 如果觉得“专家”这一称谓的感情色彩较浓, 可以采用更为中性的“专业人士”提法。
【建议】改为:应当征询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士的意见。
4. 营运资产与流动资产。
【原文】第十八条:保证企业营运资产的周转效率。
【分析】“营运资产”并不是泛泛意义上的“用于企业营运的资产”, 同时它也不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会计用语, 而常用的会计词语“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后的差额, 用在这里难以准确表达起草者的本意。
【建议】将“营运资产”改为“流动资产”。
四、病句等其他问题
1. 词语搭配不当。
【原文】第十五条:销售部门应当……由相关人员对销售合同协议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审阅。
【分析】“执行情况”是无法“审阅”的, 动宾搭配不当。
【建议】将“审阅”改为“分析”等词。
2. 措辞欠严谨。
【原文】第二十二条:企业应收票据的贴现必须经由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人员的书面批准。
【分析】“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人员”指代不明, 难以理解。即使改为较为通顺的“票据保管者以外的主管人员”, 也会产生歧义。
第一种理解:票据保管者也是主管人员之一, 但是贴现不能由他自己决定, 而需要其他的主管人员批准。但是现实生活中保管票据的多为出纳人员, 并非主管人员。因此, 这种解释说不通。
第二种理解:票据保管者只是普通职员 (假设是会计部门出纳员A) 。按上述规定, 贴现需要A之外的人 (假设是会计部门普通职员B) 的主管C (假设是会计部门经理) 批准, 而此时该主管C还同样是A的主管, 即C还是“票据保管者的主管人员”, 那么, “以外”所指是何人仍不好理解。
总之, 以上两种理解都无法得出合理的解释。
【建议】请起草者根据原意酌定。
3. 需要斟酌的介词。
【原文】第十四条:销售退回的货物应当由质检部门检验和仓储部门清点后方可入库。……财会部门应当对检验证明、退货接收报告以及退货方出具的退货凭证等进行审核后办理相应的退款事宜。
【分析】第一个分句中的“由”字, 可以表明检验和清点部门, 这没有任何问题。但是, 换成“经”字可能更好些, 一则同样可以表明执行部门, 二则“经……后方可……”更加准确规范。
第二个分句如果进行简化, 则成为“部门对凭证进行审核后办理事宜”, 如果在“对”之前加一个“在”字, 变成“部门在对凭证进行审核后办理事宜”更加规范。
【建议】第十四条改为:销售退回的货物应当经质检部门检验和仓储部门清点后方可入库。……财会部门应当在对检验证明、退货接收报告以及退货方出具的退货凭证等进行审核后办理相应的退款事宜。
4. 多余的标点。
【原文】第五条第一款:客户信用管理、与销售合同协议的审批、签订。
【建议】“管理”后面的顿号应删掉。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会计制度设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于长春.会计制度设计.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
[3].朱荣恩, 徐建新.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6
应用指引 篇10
经营液体化工品、油品的商贸企业与一般商品经营企业一样, 有着存货取得、验收入库、发货、运输、储存、台账记录、核算及对物流供应商进行评审等环节。但是, 由于液体化工品、油品是液态的, 属危险品类, 有部分属剧毒性的特性, 这些特殊性差异就产生了与一般的商品有着不一样的管理要求。以下就液体化工存货管理的各环节提出内部控制的管理措施。
一、存货取得环节内部控制
(一) 国外采购业务存货取得环节内部控制
1. 进口提单审核与处置
国外供货方将货物装船后, 按合同约定可对进口提单中列明的货主 (shipper) 、收件人 (consignee) 作出不同的选择, 下面就不同情况列举不同的审核与处置方法。
(1) 货主为国外供货方, 收件人为空白抬头 (to order) 或购货方的, 该进口提单须有国外供货方背书章, 经审核无误后盖上购货方背书章;
(2) 货主为国外供货方、收件人为银行的, 该进口提单须有国外供货方背书章, 经审核无误后须请银行盖上背书章 (多用于L/C、D/P) , 再由购货方盖背书章;
(3) 货主为购货方, 收件人为空白抬头 (to order) 或购货方的, 经审核无误后只须盖上购货方背书章即可。
经上述审核与处置后才能办理进口提单换取《××港进口货物提货单》事项。
2. 进口提单换取《××港进口货物提货单》程序
购货方或货代 (受购货方委托) 到卸货港凭进口提单换取《××港进口货物提货单》, 在办理完海关和商检申报、缴纳港口建设费、得到外轮代理公司进口放货确认后, 进口货物才能提取。
3. 凭《××港进口货物提货单》到港口提货
提货时须由购货方或货代 (受购货方委托) 在《××港进口货物提货单》上盖章后到港口提货, 购货方应留存复印件备查。
(二) 国内采购业务存货取得环节内部控制
按合同约定取得由供货方编制的经其盖章的货物提单, 如货物存放于第三方的还须取得经由第三方确认的、合法有效的凭证, 到储存地验货。
二、存货验收入库环节内部控制
(一) 供货方提供商检报告环节内部控制
液体化工品商检报告内容通常包括数量和品质报告。液体化工品运输主要以船运为主, 当液体化工品装船完毕后, 供货方需请第三方商检单位进行商检, 供货方应将由第三方的商检报告提供给购货方, 以证明已装船液体化工品的数量、品质符合合同约定, 同时这份商检报告确定了液体化工品的数量、品质风险由供货方转移给了运输方。
在这里需要重点控制液体化工品装船数量与合同约定数量不一致的问题。通常合同约定数为确定的一个整数, 而以泵阀仪器来控制装货流量在接近某个整数关闭阀门时, 由于输送管道受流速、压力等影响, 实际装船数会少于或多于合同约定数。按惯例合同中会注明正负差异率, 使合同履行具有可操作性。购货方须仔细核对商检报告中的数量与合同约定数量的正负差异率。装船数在合同约定数量正负差异率以内的属于履行合同正常;超出正负差异率的应及时分析原因和可能发生损益, 应当即与供货方交涉, 留存双方确认和处理差异办法的依据, 以规避不必要的损失。
在日常贸易中也会发生合理的损失, 当该液体化工品行情发生变化时, 实际装船数在合同正负差异率以内, 其差异率大小仍有可能会给购货方带来不利。例如行情下跌时供货方会将装船数接近差异率上限, 而行情上涨时供货方会将装船数接近差异率下限。
(二) 收货商检环节内部控制
在液体化工品船到港前, 购货方需事先联系第三方商检单位, 以便于船一靠岸即可登船检测, 避免可能发生的“船舶滞期费”。
根据第三方商检报告、供货方提供商检报告和进口提单进行分析, 对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控制风险措施:
1. 风险可控, 可以卸货
商检报告品质与供货方提供的商检报告一致、数量差异在合理损耗之内的;
商检报告品质与供货方提供的商检报告一致、数量短缺超出合理损耗之内的, 请保险公司和外轮代理公司人员到现场勘察确认后即可卸货, 损耗数由保险公司理赔;
2. 其他情况
商检报告数量差异在合理损耗之内、品质与供货方提供的商检报告有差异的, 请保险公司和外轮代理公司人员到现场勘察确认, 品质有问题的货物不能正常入库, 应作为代管货物另存, 待查明原因后作出处理。如属船舱污染所致的由船公司理赔 (品质问题多有船舱污染所致) , 如不属船公司的问题则应由供方负责理赔, 理赔额按货物处理实际损失而定。
(三) 货物卸入储罐环节内部控制
卸货港储罐权属为仓储公司或为客户 (生产厂居多) , 在与仓储公司或客户签订租赁或销售合同中应争取以靠港后船上的检测报告作为交付给仓储公司或客户数量、品质的依据。因为卸货港储罐包括输送管道、泵阀、仪器等属于仓储公司或客户, 这些设施保养好坏、计量准确度等可能会对货物的计量和品质造成数量差异和质量问题。
三、存货发出环节内部控制
(一) 国内销售业务发货与收款环节内部控制
1. 由仓储公司发货的内部控制
国内销售业务按合同约定收到货款、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金额和给予每批次信用额度计算, 开出一定数量的提货单交予客户, 同时将提货指令、提货人、车辆等信息发给仓储公司。由于液体化工品在发货过程难以控制其泵阀的流量, 实际装货数会大于或小于提单数, 因此要做好应发和实发货物数量的控制。
仓储公司发货前要核对提货单、提货人 (驾驶员) 、运输车辆运营证等资料, 核对无误予以装车。装货时要通过流量记录和地磅来控制实际装货数, 以小于提单数控制发货数量。
实际装货数确定后, 物流管理部和业务人员应在业务台账中记录已收款和实际发货信息, 核对合同约定的承诺。
2. 直接卸入客户储罐发货的内部控制
货物到港直接卸入客户储罐的货物在入库的同时也完成了发货过程, 该过程以合同收取货款的约定加以控制, 货物通常是整批销售, 不存在应发货与实发货之间的差异。
(二) 出口业务发货与收款环节内部控制
出口业务按合同约定收到货款 (前T/T) 和信用证后 (其他支付条款易产生收款风险, 如遇逾期收款, 后续处理成本高、程序繁, 建议不采纳) , 开出提货单, 委托第三方进行商品检验, 委托“货代”负责装货、报关 (租船订舱略) , 装船后将装船提单、商检报告、发票、信用证等交银行委托收款。属前T/T方式的, 则将装船提单、商检报告、发票等直接寄给国外客户。
出口业务以信用证收款的, 仓储公司应以开出提货单数中注明正负差异率内 (与合同约定装货正负差异率一致) 控制发货;出口业务以前T/T方式收款的, 仓储公司应以开出提货单数作为上限控制发货。
四、存货储存环节内部控制
(一) 租赁前对仓储公司的评审
仓储公司评价是存货储存环节控制的一个重要控制点, 它对存货储存环节的风险防范有着重要作用。选择仓储公司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1. 评审仓储公司的管理水平
储存液体化工品的仓储公司比普通的仓储公司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国家监管方面应具有管辖地安监局颁发的《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如果仓储公司拥有港口码头的还应具有管辖地港口管理局颁发的《港口经营许可证》;在行业管理方面有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 在评审过程中要到现场查看安全管理设施、管理文件、演习和证照资料等, 科学评审该仓储公司的管理水平。
2. 评审仓储公司的基础设施情况
(1) 贮罐、球罐是否适合存放相关的化工产品;
(2) 中控室是否能实时监控贮罐、球罐的数据情况, 是否安装了监控设施能对关键区域如码头、装卸点、库区大门等进行监控;
(3) 卸货设备、管道设计是否合理, 泵阀的功力、压力能否满足大容量的输送, 输送量大可避免“船舶滞期费”的发生;
(4) 车辆装运的车位数量、装货流量能否满足较大运量的需求, 装运监控设施是否定期检测。
3. 评审仓储公司地理位置的效益
(1) 要满足公司主要客户提货方便, 距离近能减少运输费用;
(2) 仓储公司地理位置要离港口泊位近, 距离近管道输送速度快, 减少管道输送损耗;
(3) 仓储公司所在港口要考虑能停泊业内较大吨位船只, 以满足各类型船只的靠泊, 提高运输效益。
(二) 定期实地盘库环节内部控制
1. 定期盘库的时间确定
定期进行实地盘库周期视收发货的频繁程度而定, 可选择一个月或一个季度一次, 这项工作要与财务季度、半年度和年度审计报告的存货盘点工作相结合, 避免重复盘库。
2. 盘库前的准备工作
盘库前物流管理部应根据库存台账分别与财务存货账、业务部门的业务台账相核对, 列出“已开单未提货”、“已入库未填单”及“损益待处理”等情况, 编制一份按某月 (季) 末时点计算出该仓储公司商品库存数的“存货调节表”。
3. 实地盘库过程控制
(1) 核对仓库台账的收发存数量记录
先核对某月 (季) 仓库台账的收发存数量记录, 按盘库日的仓库存货数量计算出某月 (季) 末时点仓库存货数量, 然后将事先已编制“存货调节表”的存货数量与仓库台账存货数量进行核对, 如有差异应逐笔核对收发情况, 直至找出差异原因, 调整各自相关台账记录。
(2) 核对仓库台账与中控室各储罐的储存数量
核对时先要记录中控室显示仪表中各储罐的液位、温度等数据, 计算出各储罐的库存数, 再将各储罐库存数合计, 与仓库账存货记录进行核对。
(3) 到罐区上储罐顶检测数据并与中控室各储罐的数据核对
先上储罐顶检测液位、温度等数据, 再将检测到的各罐数据与中控室各储罐的数据进行核对。上储罐顶检测液位、温度等数据一个储罐至少要测2次, 如差异较大还需测第3次;同时要记录测罐时点与在中控室核对时点隔了多少时间。
五、存货台账管理环节内部控制
大型企业可能会出现同一商品在物流管理部、财务部和业务部门所记录的存货台账不一致, 这是由于各部门确定商品收发货依据不一样所致。物流管理部以收发货单据为依据;财务部以出入库单和销售发票 (出口货物还要凭报关单) 为依据;业务部门以货物实际到港、离港为依据, 事后根据出入库单调整损益数等。因此, 每月末财务部结账后, 物流管理部、财务部和业务部门必须对各库存商品进行核对, 以财务部账面库存为基准, 核对仓储公司出具的存货证明, 将“已开单未提货”、“已入库未填单”及“损益待处理”等情况列出, 编制成月末“存货调节表”, 并经三个部门经办人员签字确认, 三个部门各自留存一份, 以编制“存货调节表”作为期末时点来控制由于三个部门出入库依据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六、存货核算环节内部控制
(一) 存货计价内部控制
存货计价方法有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个别认定法, 选择何种方法企业可根据自己经营管理的实际与特点而定。加权平均法适合购销频繁、一批购入分次销售、多批购入一次销售、多批购入多次销售且购销量不等的商品业务;先进先出法适合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的商品业务;个别认定法适合整批购销为主的商品业务。存货计价方法一旦确定, 一个会计年度期内不得更改。
(二) 定期进行存货减值准备计提
中国加入WTO以后, 国内外货物价格波动越来越趋向于一致, 为了客观公正反映企业期末存货价值, 企业应定期以国际、国内主要市场公布的该时点商品价格为依据, 对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的商品计提存货减值准备, 以公允反映该商品期末时点的实际价值。
七、定期对物流供应商进行评审环节的内部控制
(一) 对仓储公司实地现场评价的内部控制
1.查看仓储公司经营资质等的更新情况。主要查看的资料是:营业执照是否经过年检、危险化学品经营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各种储罐是否按期检测 (一般两年检测一次) 、各种度量衡仪器是否按期检测 (一般一年检测一次) , 如已取得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证照的, 则要查看这些证照是否在有效期内。
2.在现场核对仓储公司库存台账、中控室存货显示和上罐顶检测储存数据过程中了解其日常管理情况, 检查是否存在管理漏洞或有章不循的现象。
3.现场查看中控室仪器设备、储罐设施、装卸设施、消防设施保养等情况。
4.查看仓储公司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演习等资料。
(二) 综合资料评价内部控制
1.该仓储公司年储存量占本公司经营量之比。
2.该仓储公司年储存费率处在业内何等?其储罐费占公司总储存费比例。
3.该仓储公司装卸损耗率、储存损耗率在公司所租赁储罐的损耗率水平。
4.该仓储公司年储存商品产生毛利。
八、结束语
信仰,指引幸福的方向 篇11
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多,但却很少拨开芜杂的现状,思考这个很基本的问题:我们的信仰是什么?
信仰其实可以很宽泛,它可以是一种主张,一种主义,也可以是一种宗教,或者也可以是一个让你敬畏的人,甚至可以是一种代表着你的终极价值追求的爱好。
社会主流的信仰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更迭,转身回望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一路至今的信仰,能够让我们更加看清信仰的脉络,在当下找寻属于我们的信仰。
在各种价值观冲撞的纷乱当下,信仰能够指引我们走向哪里。
有信仰的人,心灵有归宿,也更容易感知幸福。
70年代:信仰开始接“地气”
关键词:@科学 @实干 @理智 @纯粹
热点人物:@ 陈景润 @ 邓小平 @ 居里夫人
作者:文一元,50 后,现居南京
时光流逝40 年,回望70 年代的信仰,依然嗅得到脚踏实地的气息。
70年代中期,我结束苏北的知青生涯回到了镇江的家。那时候,我们都开始清晰感觉到社会正在酝酿着的变化——保家卫国的革命热情正在慢慢褪色,建设家园的实干精神开始萌芽。那个年代,人们从狂热回归冷静,久违的理智逐渐复苏。
信仰走下神坛,开始接了“地气”。
1978年,邓小平的一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似乎给年轻人们指引了一条方向,让好多年轻人开始重视学习,期待着用科学振兴民族。1978 年的春天,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刊载,我同学从南京买到书之后,骑了大半天的自行车,跑到镇江跟我一起分享这本书。
说起看这本书,还牵扯到很有意思的回忆,因为我的刘海很长,我和同学头挤着头看书,我们看左边页码时,她的头一直挤,把我的头发挤到了煤油灯上,结果我头发被烧焦了一片。不过,我用手捋了一下头发,马上又扎进了书本中。我和同学看完书之后,两个人都是热泪盈眶,当时夜已经深了,可是我们却精神振奋地发誓说要学习科学,以科技报国。
这样的情景,在现在的年轻人读来,可能有些矫情,但是在70 年代后期,科学的确是我们的信仰。而以陈景润为代表的科学家也成为一种信仰,“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开始代替大字报张贴起来,鼓舞人心。而这句口号所造成的影响之一,是七八十年代,许多孩子在被问到“长大后做什么”时,都会铿锵有力地回答“当科学家”。
甚至于那时候名字叫“振兴”、“振华”、“兴华”、“震宇”的人也空前激增起来,甚至许多高楼大厦也都起名为“振华大厦”、“兴华大厦”。
70年代,物质上的匮乏似乎让爱情显得更加纯粹。人们相信爱情,信仰并肩携手是可以共创一番美好未来的。即便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三大件也是小两口共同的奋斗目标。希望照亮了整个社会,孩子们希望能吃上一顿肉,年轻人希望可以看一场文工团的演出或是一场新电影,老人们希望斗争永远离开……
这都是属于七十年代的信仰,让人感到温暖又容易亲近。
80年代:理想主义至上
关键词:@理想主义 @文学 @拼搏奋斗
热点人物:@ 张海迪 @ 中国女排 @ 舒婷 @ 北岛
作者:森进一,60 后,现居成都
站在2013年的开端回望上世纪80年代,那的确是一个令人怀想的黄金时代,仿佛一夜之间,万物复苏,蓬勃生长。所以后来的张立宪先生才要让闲杂人等都闪开,别挡了他飞奔回80年代的路。
人们的信仰,在那个年代是两条并行又交汇的射线,从现实出发,光芒万丈:
拼搏奋斗成为人们最朴实的一种信仰,中国女排靠着拼搏努力而夺得的五连冠为我们找回了丢失已久的自信和骄傲。那时候我们家拥有镇上仅有的两台黑白电视机之一,当电视上传来女排举起奖杯的画面时,围坐在我们家院口的一整条街道的邻里们振臂喝彩,以至于我爸自制的锅盖信号接收器从院墙上震落了下来。
和中国女排一起,身残志坚的张海迪也化身为拼搏奋斗的一种投射。那时候,许多上山下乡的青年们回到了城市,他们需要从头开始,拼搏奋斗作为一种信仰支撑他们走下去,事实上,无数人也确确实实是在中国女排和张海迪的鼓舞下完成了自己的奋斗轨迹。
另一种信仰则是文学。最初文学是一种表达,十年浩劫带来的深重灾难,需要文学的出口喷薄而出,于是伤痕文学诞生了。而表达之后,则是反思以及对未来光明道路的探索,于是朦胧诗派、反思文学开始登场。整整一代人,把文学作为一种信仰,在文学中探求人性,寻找民族与国家振兴的希望,“文学”二字,在那个年代里简直重逾千金。
拼搏和文学就这样相互交融,共同织就出一种理想主义的光辉,流淌进那一代人的血液。
我在80 年代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受教育过程。自从70年代末期“科学的春天”到来之后,我立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最初的人生偶像是居里夫人,当女科学家,为世界文明做贡献。到了80年代,我真正的理想,变成了要做托尔斯泰那样的大文豪,为了能够读到更好的外国文学,1987 年,我在大学志愿表上,郑重其事地填上了英语专业。
大学的那几年里,我们看港产片,迷上山口百惠和小鹿纯子,温习简·爱的爱情平等宣言和舒婷的《致橡树》,诵读北岛、海子、顾城的诗歌,有思想的姑娘们开始热浪汹涌地追逐思想男。
大学毕业后我进了出版社工作,虽然并没有立竿见影地成为一位大文豪,但是理想主义的因子依旧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我在出版社继续读外文书,同时做一些翻译工作,让期待着成为文学家的年轻人读到原汁原味的图书。因为我知道,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里,把文学当成一种信仰,期待着有一天能够读破万卷书之后成为文学大家的,并不仅仅是我一个年轻人。
90年代:信仰在发财致富的路上发酵
关键词:@下岗 @下海 @市场经济 @发财致富
nlc202309020315
热点人物:@ 周星驰 @ 王朔 @ 史玉柱
作者:车晓佳,70 后,现居深圳
90年代,社会开始变得多元化,而在这多元化中,仍然有主流的价值观和信仰,那就是发财致富。当然,那时候的“发财致富”四个字还不像今天这样意味复杂。
90年代初,我们传统的信仰开始被解构,被颠覆,原先的偶像比如张海迪、中国女排,她们身上的光芒开始淡下去,而文学似乎也不再那么走俏,消解深度和意义的“无厘头”时代在周星驰的电影以及王朔对现实的嘲弄中到来。
90年代,我们的信仰是赚钱。90年代中期,我爸妈双双从安徽合肥的那家国企里下岗,爸爸有几个通宵都睡不着,摁熄了一支又一支自卷烟。那时候,像我们一样的家庭非常多,多数同学们和我一样,考大学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成为什么科学家文学家,而是赚钱,赚钱给爸妈养老,让他们能够活得安然活得坦然。
不过,这世界没容我们去改变,父辈已经开始在不甘中起身,搅动现实。
一个多月后,灰头土脸的爸爸鼓足勇气跟妈妈说:“听说现在南方好挣钱,我去南方看看,行的话,就接你们一起过去!”那时,遥远的广东被一个南方的概念所涵盖。没有电话,没有手机,爸爸卷了个铺盖就坐上了火车南下,我记得火车开动的时候,我抱着妈妈在月台上哭得死去活来。除夕前一天,爸爸在我和妈妈翘首以盼的期待里,裹着厚厚的棉大衣回到了家。刚进屋,他就关上门,从棉大衣里掏出一个塑料袋,一层层地揭开后我和我妈惊得瞠目结舌,那是厚厚的一叠百元票子,爸爸说那是15000 元。这相当于爸妈以前三年的收入总和,我们第一反应是爸爸做了什么违法的事。
这些钱填充了我的底气,过完年后我觉得自己上学时腰都直了好多。1996 年,报考大学时,我填报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那时候这所大学刚刚改名。我想学习贸易,做生意,而爸爸已经做起了建材贸易,而且生意越来越大。
下海浪潮吸引了无数的人南下,也让无数人举家南迁,1996 年的秋天,我们举家搬到了广州。许多南下的人回家探亲时,手拿1 万多块钱的大哥大让内地人感受到了“有钱”的具体意义。有桑塔纳从门前经过,里面坐的必定是个“老板”。越来越多的人发财致富,挣钱、下海成为那个年月的关键词。没有能力做生意的,也要跑到南方打工。
深圳变成了各路人马朝圣金钱的圣地。电视剧《外来妹》揭示了当时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人的命运。当时整个广东,仿佛都漂浮着金钱的味道。不光金钱信仰在这里壮大,这里还一度变为了娱乐圈发迹的地方。杨钰莹、毛宁、戴军、林依轮、黄格选……这些曾在90 年代风靡一时的歌手,每一个都在广州被包装认证。
无数的企业家在这里崛起并被神化,神化的背后是人人以致富为信仰的时代背景,曾经梦想当诗人的文学青年或许当了老板,而已不再记得文学曾经才是自己的信仰……
21世纪:信仰去了哪里
关键词:@无信仰 @压力 @虚幻 @房价 @公益 @环保 @有机
热点人物: @ 干爹 @ 表哥 @ 房叔 @ 美美BABY @ 邓飞
作者:杜刀刀,70 后,现居北京
新世纪的到来,把一切都打碎。欲望代替了信仰,生活的周遭成为一个活脱脱的欲望场。
曾经的实干主义、文学梦想、拼搏精神都成了被嘲弄的对象,甚至连发财致富也变成很土的名字,欲望成为最大的信仰。欲望借着流行快消品、快餐文化、房子、车子、干爹等等张牙舞爪,声势壮阔……
年轻人愿意去卖血,只为换取一只叫做“苹果”的手机;愿意去割肾,只为换回一部价格高企的ipad。一款消费产品,几乎就可以成为一种宗教,让年轻人彻夜排队。
爱情和婚姻形态也在欲望里变得扭曲。据说这个时代的奸商是丈母娘,因为她不仅推高了房价,还让那些逼嫁的男子没了应对的章法。以前针对这势利的丈母娘,大不了就是生米煮成熟饭,但如今你就算把生米煮成爆米花,丈母娘和姑娘也依然不会犯傻,时代进步了,没听说吗?
“恨爹不成钢”成为了一个时代下无奈的哀叹,拼爹,拼干爹,成了一种游戏规则。成名,成爹,成干爹,变成了衡量是否成功的标杆。因为这个时代最大的赢家叫做干爹,有个好胸脯的女模特就在网络上高调炫耀她那位擅长“拍胸脯”的干爹,“你们羡幕嫉妒恨吧,我干爹请我吃顿饭都花了三十一万。”“明天干爹陪我去提车,他送了我一辆宾利,还怕我嫌弃!”
我们曾经渴望的21 世纪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但显然,这个梦想如今于身处21 世纪的人而言太小了,男人人们饥渴的是,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多的票子,和更美的女子。如果你对他们说起有信仰的种种好处,他很可能会抬起头,很认真地问你,价格是多少?对于这个世纪的人来说,金钱早已经代替了神衹的存在。
在描写爱情时,七十年代人用情书,八十年代人用吉他,九十年代人用BB 机和手机,在零零年代以后,可以改用张爱玲的一句名言:“爱情变成了一袭华美的睡袍,只不过里面爬满了虱子。”爱情成了真正的奢侈品,情比金坚的爱情,似乎斗不过真金白银的交易,不少人都如同老谋子一样的感叹:“这年头,清纯的女孩越来越少了。”其实,不是她们变了,而是时代变了,因为这是一个没有信仰可以活着,没有钱就寸步难行的世界。
央视记者提着话筒满大街地追问你幸福吗?莫言拿着诺贝尔奖时,说文学因为无用而伟大。微博正成为崭新的媒体,2012 年12月21 日没有成为世界末日……21 世纪的真实面目是一个资讯正在填充信仰的时代,时尚潮流改变人们行为的时代,每个人被信息革命的潮流裹挟着前行,那场景如同狄更斯所说,“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这个年代信奉的是奢侈品、及时行乐、一夜成名……然而与此同时,公益,慈善,环保,有机,又成了很多人不断提及的IN 词。
这个时代,最应该有的那句声音是:“我们走得太快了,需要慢下来,静静地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nlc202309020315
在当下,她们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如果你把一件事当成自己的信仰,那么,你就会希望自己做到完美,你为之付出的一切,都能在苦中品出甜来。
杨丽萍:信仰在,有执念
采访、撰文 /Apple
任何经历都能够带给人正面的力量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也是一个少数人对信仰有执念的时代,比如杨丽萍。
看过杨丽萍孔雀舞的人都会对她的每一个动作念念不忘,她多次登上春晚舞台,将她领略的美好诠释给全国观众,她几乎拿遍了舞蹈界的各种大奖,她就是孔雀的化身,她是个舞台上的神。而对于她来说,这种一辈子心无旁骛的展现,自己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才是她最渴望从舞蹈中得到的东西。
如果说她是个天生的舞者,倒不如说,她对舞蹈的信仰让她战胜了一切。
杨丽萍是云南白族人,她出生的那个村子,人人都喜欢跳舞,不管男女老少,任何时候都可能跳舞,这是他们的表达方式。也许是这种生活环境让她从小就热爱舞蹈,加上聪明伶俐,对舞蹈独特的天赋,很小的时候,她就成为全村跳舞跳得最好的姑娘。
杨丽萍十三岁那年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随后开始了在云南七年的访演生活。这段生活充满了艰辛,他们要去云南各个不同的村庄演出,但村庄与村庄之间根本没有路。演员们自己背着沉重行李徒步穿越原始森林,听起来很酷,其实并不像现在城市人热衷的旅行。原始森林里什么都有,也许冷不丁就踩到还冒着热气的大象粪便、乱窜的蛇、吸血的旱蚂蝗,一路上都是惊险。
访演时,条件很有限,演员们都是跟村民们同吃同住,白天帮村民收庄稼,晚上表演,没有娱乐,休息时间也很少。
任何经历都能够带给人正面的力量,就看你如何去看待它,消化它,吸收它。
这段经历,让杨丽萍见识了许多民族的生活方式,学习了不同的舞蹈,看到了不同民族的习俗和魅力,为以后的舞蹈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信仰给了她最充足的原动力
我们认识杨丽萍,大概是因为她的孔雀舞。那时候她已经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并且小有名气,成为很多人艳羡的对象。可是,杨丽萍觉得央团的训练方式并不适合自己,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也许连舞蹈的热情都会消磨殆尽了。于是她毅然离开,又回到了云南钻研民族舞蹈。当时很多人对于她的决定很不理解,已经走出来了,为什么还要回去过那种苦日子?
但是,杨丽萍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她很对于自然的原生态的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次回来,便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钻研。如果想要坚持自己内心的方向,就必须要放弃一些东西,必须要承受意想不到的辛苦,甚至要能够在逆境中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
如果说《雀之灵》让她成为孔雀公主的化身,那么后来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让她一直以来坚持的东西有了一次最好的展现,所有观看过《云南映象》的人,无一不被这种原生态的美深深震撼。
可是,《云南映象》编排的最初并不顺利,甚至所有的钱都是杨丽萍自己出的。一开始其实有人出钱来发起这件事,但是后来,出资者太多的商业考虑让杨丽萍拒绝了他们的投资。她拿出了自己的钱,全身心投入到《云南映象》的筹备中。这是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去完成。这是杨丽萍对于信仰的执念。
《云南映象》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它所有的演员都不是职业演员,而是来自云南边远村寨的山民,是杨丽萍走村窜寨找来的。山路不好走,交通也不发达,杨丽萍就跟当地的乡镇干部骑摩托车,骑牛骑马,遇到天气不好或者路况不好,就步行,一走就是七八个小时。
谁能想象那个在舞台上如清风拂柳一般的孔雀公主能够在山路上连续走上七八个小时,就为了给舞蹈找到一个合适的原生态演员呢?
但是信仰给了她最充足的原动力。
有信仰的人是远离浮躁与喧嚣的
《云南映象》一举成功,获得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五项大奖,并且在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轰动一时,后来,《云南映象》的国际巡演版《香格里拉传奇》在欧洲、美国巡回演出,杨丽萍因此获得了美国辛辛那提市长颁发的金钥匙奖。
一连串的奖项和观众的如潮反应是对她最好的肯定,也是对她舞蹈生涯最完美的陈述。
杨丽萍说,“舞蹈对于我来说是信仰,对有的人则是谋生工具。”如她所说,如果你把一件事情仅仅当成谋生,那么你付出的所有都会觉得辛苦,委屈,不快乐,尤其是当你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得到跟别人比起来相差甚远的时候,便会失去平衡,更加失去努力的热情。
相反,如果你把一件事当成自己的信仰,那么,你就会希望自己做到完美,你为之付出的一切,都能在苦中品出甜来。就好像很多女孩儿都会做的一件事——减肥,几乎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杨丽萍几乎每天都在经历这件事,为了在舞台上呈现出最好的状态,她对体重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就算是多半斤也不行,虽然观众根本看不到你多了半斤肉,但是,这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有信仰的人是真正安详和宁静的,是远离浮躁与喧嚣的。恰如,杨丽萍。
陈燕:慈善是眼灵泉,让世界流淌爱意
采访、撰文/ 安
现在的陈燕不想返回喧嚣浮躁的生活里去,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在这里有了更悠远的延伸。
从云南的香格里拉到德钦县拖顶乡巴龙村,山路蜿蜒崎岖,海拔高度骤升骤降,转经者们带着一颗虔诚的心走过这些道路,而陈燕,则用慈善往返千余个来回。
9年前,陈燕和这里没有任何交集。那时候,她在广东中山做进出口贸易,生意已经颇具规模,她每天睡得晚起得晚,早上跟姐妹们喝茶聊天,下午搓麻将,晚上泡吧,偶尔去香港购物,动辄就甩掉几万元……
有钱有闲,但是陈燕却越发恐慌:“我才三十多岁,却活得像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我每天究竟在做什么呀?”陈燕开始寻找一种更有意义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于是她背上背包做起了驴友。
nlc202309020315
2004年3月,陈燕来到了云南香格里拉旅行,她一下子爱上了这片静谧祥和的地方,一个月之后,她在这里租下一幢两层木宅,开了一家青稞客栈。
2006年的9月,当地的一个朋友聊天时跟陈燕说,他想办一个慈善学校。因为当地很多老百姓很穷,山多地少,交通不便,小孩子上学很难。于是,陈燕决定去山里看看,她所见到的比朋友说的还要糟糕——山里的村落极为偏僻,无水无电,有些人甚至吃不上饭,很多孩子衣不蔽体。那一刹,陈燕原先几十年构筑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轰然坍塌。
下山的路上,陈燕决定自筹资金,办一所免费寄宿小学。原本以为很简单的事情,执行起来却耗尽心力。当地的官员不相信她,他们不相信一个广东富姐大老远地跑到大山里来,只为办一所免费学校。但是对慈善的执着,让她底气十足地跟当地官员斡旋。
2007年9月12日,陈燕终于拿到了办学批文,并为学校选址在迪庆州德钦县拖顶乡巴龙村。学校取名迪喜慈善学校,在藏文里,“迪喜”的“迪”意味着平安,“喜”意味着快乐,陈燕借这个名字寄意孩子们平安快乐地成长。
陈燕兴致冲冲地回广东找姐妹们筹款,但是她非但没有得到捐助,还被奚落了一番。信仰不同,大家形同陌路。没办法,陈燕只好向社会募款。虽然都是零散的小金额,但资金总算逐渐有了眉目。
经过将近4 年的准备和筹建工作,迪喜慈善学校终于建成并于2011年3月开课。到2013 年的3月,迪喜就两周岁了,80多个孩子渐渐生动起来的笑脸,以及他们爽朗的笑声,是两周年最好的礼物。“很多人会戴着有色眼镜,以为慈善学校的孩子很可怜、很黑暗,但是我们的孩子现在是阳光活泼的。”
现在的陈燕不想返回喧嚣浮躁的生活里去,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在这里有了更悠远的延伸。“一想到我老了以后有这么多的儿女,就幸福得很。”她不是捐了钱就可以放得下的人,慈善成为她执念的一种信仰,让她心甘情愿地用整个下半辈子去践行。
有信仰,更幸福
在失势的时候,信仰带给人力量;在得势的时候,信仰指引方向。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有信仰的人,比没有信仰的人身体更健康、精神更丰富、幸福指数更高。为什么?
其实,从占星的角度来说,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信仰所对应的是人的第十二宫,而一个完整的人,是不能缺失任何一个宫位的内容的——从第一宫到第十二宫分别对应着自我、钱财、手足关系、田宅、子女、工作、夫妻、疾厄、迁移、官禄、福德、信仰。第十二宫是一个最容易被忽略却其实是最直接与幸福感相关的宫位。
当人们缺失了十二宫,缺失了信仰,生活就会索然无味,无论在现实层面是富有还是贫穷、是单身还是有伴侣,幸福感都不会很强。信仰能够指引一种方向,有信仰的人知道去往什么样的方向,所以没有了信仰也就没有了人生的方向,当别人买房,你也为买房奋斗,当你买了房,你发现也不过如此;当别人有高职位,你也在职场拼搏,升职了,你发现不过如此。
所有的一切都会一样,一样的模式,奋斗、得到、不过如此;或者得不到、郁郁寡欢愤世嫉俗。所以无论是什么结果,都已经跟幸福无关。
而当我们有了信仰——无论信仰的是什么,都会让人在追随美好生活的路上,带着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前行。在失势的时候,信仰带给人力量;在得势的时候,信仰指引方向,所以有信仰的人更容易把握住生活的脉络,哪怕是最平淡的生活,他们都能洞见幸福。
书影信仰
推荐人:七月蔚蓝 知名编剧,电影学硕士
《海上钢琴师》
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1998
一九零零,从这个随意的名字到他谜样的身世到离奇的海上一生,都是世人眼底的传奇。他不在乎任何事,唯有指下的键盘。他所需要的,只是一架钢琴。88 个键盘,即使音乐永无止境,键盘永远受他指尖操控。而那未知的大陆于他而言太过庞大。因此,直至轮船沉溺,他也始终没有下船,陪伴在那熟悉的钢琴前面,奏完了生命里最后的一曲。
《密阳》
韩国,导演:李沧东,2007
孤僻的女主人公申爱带着儿子来到小城密阳,希望在这里铺开新的生活。但儿子忽然之间遭遇不幸,使她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直到偶然接触到了宗教。然而,当她在宽恕杀死儿子的凶手之后,发现凶手跟她信了同一个宗教,并早已自我宽恕时,她内心陷入彻底的迷乱和疯狂。
《相助》
美国,导演:泰特·泰勒,2011
她是一个白人,却偏偏对黑人萌发了兴趣,想真实记录下黑佣的生活呈现给所有人。即使遭到朋友的误解、黑佣的排斥、男友的反感以及忽然袭来的恐吓,她都不想放弃,确切地说,这些挑战更坚定了她要写下黑佣故事的信念。她偷偷采访、记录,终于得到了黑佣的信任与支持,并敞开了她们的心扉。黑佣姐妹也终于明白说出事实才能使她们的心灵真正回归。
《树上的男爵》
著者:卡尔维诺(意大利)
事情的起因似乎只是一场赌气,却从此造就了一个传奇。12 岁的柯希莫因为一顿蜗牛餐而愤然离家,住到了家门口的树林上。从此,他在树上生活,捕猎、吃饭、学习、玩耍甚至恋爱,他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份固执坚持到65 岁自己生命的终结,这53 年的对抗改变了他也改变了更多人。
应用指引 篇12
一、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主要内容
组织架构指引着力解决企业应如何进行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 核心是如何加强组织架构方面的风险管控。组织架构指引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指引的必要性和依据, 组织架构的本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应关注的主要风险以及如何设计和运行组织架构等。
(一) 关于组织架构的本质, 可从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两个层面理解
1. 治理结构是企业成为可以与外部主体发生各项经济关
系的法人所必备的组织基础, 具体是指企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 设置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法律实体及其相关的法人治理结构, 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法律许可的框架下拥有特定权利、履行相应义务, 以保障各利益相关方的基本权益。
2. 内部机构则是企业内部机构层面的组织架构。
他是指企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 分别设置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及其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 针对各项业务功能行使决策、计划、执行、监督、评价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从而为业务顺利开展进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提供组织机构的支撑平台。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业务需要和控制要求, 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类型。
(二) 关于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的主要风险
1.从治理结构层面看, 主要风险在于:治理结构形同虚设, 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 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难以实现发展战略。具体表现为:一是, 股东大会是否规范而有效地召开, 股东是否可以通过股东大会行使自己的权利;二是, 企业与控股股东是否在资产、财务、人员方面实现相互独立, 企业与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是否贯彻平等、公开、自愿的原则;三是, 对与控股股东相关的信息是否根据规定及时完整地披露;四是, 企业是否对中小股东权益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 使中小股东能够和大股东同等条件参加股东大会, 获得与大股东一致的信息, 并行使相应的权利;五是, 董事会是否独立于经理层和大股东, 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中是否有适当数量的独立董事存在且能有效发挥作用;六是, 董事对于自身的权利和责任是否有明确的认知, 并且有足够的知识、经验和时间来勤勉、诚信、尽责地履行职责;七是, 董事会是否能够保证企业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 审批企业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并定期检查、评价其执行情况, 明确设立企业可接受的风险承受度, 并督促经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八是, 监事会的构成是否能够保证其独立性, 监事能力是否与相关领域相匹配;九是, 监事会是否能够规范而有效地运行, 监督董事会、经理层正确履行职责并纠正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十是, 对经理层的权力是否存在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2.从内部机构层面看, 主要风险在于: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 权责分配不合理, 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具体表现为:一是, 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是否考虑经营业务的性质, 按照适当集中或分散的管理方式设置;二是, 企业是否对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组织的运行流程等有明确的书面说明和规定, 是否存在关键职能缺位或职能交叉的现象;三是, 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是否支持发展战略的实施, 并根据环境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四是, 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设计与运行是否适应信息沟通的要求, 有利于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在各层级、各业务活动间的传递, 有利于为员工提供履行职权所需的信息;五是, 关键岗位员工是否对自身权责有明确的认识, 有足够的胜任能力去履行权责, 是否建立了关键岗位员工轮换制度和强制休假制度;六是, 企业是否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的权限有明确的制度规定, 对授权情况是否有正式的记录;七是, 企业是否对岗位职责进行了恰当的描述和说明, 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的情况;八是, 企业是否对权限的设置和履行情况进行了审核和监督, 对于越权或权限缺位的行为是否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
二、关于组织架构的设计
组织架构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按《公司法》新设立企业, 以及《公司法》颁布前存在的企事业单位转为公司制企业而言的。已按《公司法》运作的企业, 重点应放在如何健全机制确保组织架构有效运行。
企业在设计组织架构时, 至少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要依据法律法规;二要有助于实现发展战略;三要符合管理控制要求;四要能够适应内外环境变化。
(一) 企业治理结构的设计
1.企业治理结构设计一般要求
治理结构涉及股东 (大) 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独立、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原则, 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等。
在组织架构指引起草调研过程中, 我们发现, 部分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下没有设立“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委员会, 其成员只是“形式上”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难以胜任工作, 甚至也“不愿”去履行职能。比如, 部分上市公司监事会成员, 或多或少地与上市董事长存在某种关系, 在后续工作中难以秉公办事, 直接或间接损害了股东尤其是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再比如, 有些上市公司因为在上市改制时组织架构设计不合理, 出于照顾等方面因素让某人担任董事长, 而实际上公司总经理才是幕后真正的“董事长”。凡此种种, 都值得引起企业关注, 应当在组织架构设计时尽力避免。也正因为如此, 组织架构指引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 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2.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要求:
一是,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设立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应独立于所受聘的公司及其主要股东。独立董事不得在上市公司担任除独立董事外的其他任何职务。独立董事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认真履行职责, 维护公司整体利益, 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独立董事应独立履行职责, 不受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其他与上市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
二是,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特殊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中, 独立董事应当占多数并担任负责人, 审计委员会中至少还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在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中, 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尤其发挥着重要作用。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并代表董事会对经理层进行监督, 侧重加强对经理层提供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监督, 同时通过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工作, 提高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在信息披露、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之间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监督和控制机制。
三是, 设立董事会秘书。上市公司应当设立董事会秘书, 董事会秘书为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并由董事长提名, 董事会负责任免。在上市公司实务中, 董事会秘书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其负责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筹备, 文件保管以及公司股东资料的管理, 办理信息披露事务等事宜。
3.国有独资企业治理结构设计的特殊要求:
一是,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行股东 (大) 会职权。国有独资企业不设股东 (大) 会, 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 (大) 会职权。
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可以根据授权部分行使股东 (大) 会的职权, 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 但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 必须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
二是, 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成员中应当包括公司职工代表。董事会成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但是, 董事会成员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有独资企业董事长、副董事长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董事会成员中指定产生。
三是, 国有独资企业监事会成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但是监事会成员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主席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监事会成员中指定产生。
四是, 外部董事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提名推荐, 由任职公司以外的人员担任。外部董事在任期内, 不得在任职企业担任其他职务。外部董事制度对于规范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决策科学性、防范重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 内部机构的设计
一是, 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 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 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 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 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 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二是, 企业应当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 确定具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 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在内部机构设计过程中, 应当体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 努力识别出不相容职务, 并根据相关的风险评估结果设立内部牵制机制, 特别是在涉及重大或高风险业务处理程序时, 必须考虑建立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分离和牵制, 对因机构人员较少且业务简单而无法分离处理某些不相容职务时, 企业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替代控制措施。
三是, 企业应当制定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 (职) 位说明书和权限指引等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 使员工了解和掌握组织架构设计及权责分配情况, 正确履行职责。值得特别指出的是, 就内部机构设计而言, 建立权限指引和授权机制非常重要。有了权限指引, 不同层级的员工就知道该如何行使并承担相应责任, 也利于事后考核评价。“授权”表明的是, 企业各项决策和业务必须由具备适当权限的人员办理, 这一权限通过公司章程约定或其他适当方式授予。
企业内部各级员工必须获得相应的授权, 才能实施决策或执行业务, 严禁越权办理。按照授权对象和形式的不同, 授权分为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常规授权一般针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程序性和重复性工作, 可以在由企业正式颁布的岗 (职) 位说明书中予以明确, 或通过制定专门的权限指引予以明确。特别授权一般是由董事会给经理层或经理层给内部机构及其员工授予处理某一突发事件 (如法律纠纷) 、作出某项重大决策、代替上级处理日常工作的临时性权力。
(三) 对“三重一大”的特殊考虑
在实务中, 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其他企业发生的重大经济案件中, 不少都牵涉到“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使用”问题。
为此, 组织架构指引明确要求, 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 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此项要求是我国部分企业优秀管理经验的总结, 可以有效避免“一言堂”、“一支笔”现象。特别是, “三重一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三、关于组织架构的运行
组织架构指引明确提出, 企业应当根据组织架构的设计规范, 对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全面梳理, 确保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一是, 关注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履职情况。
就任职资格而言, 重点关注行为能力、道德诚信、经营管理素质、任职程序等方面。就履职情况而言, 着重关注合规、业绩以及履行忠实、勤勉义务等方面。
二是, 关注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运行效果。
这方面要着重关注:董事会是否按时定期或不定期召集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报告;是否严格认真地执行了股东大会的所有决议;是否合理地聘任或解聘经理及其他高级人员等。监事会是否按照规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行为进行监督;在发现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损害公司利益时, 是否能够对其提出罢免建议或制止纠正其行为等。经理层是否认真有效地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是否认真有效地组织实施董事会制定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是否能够完成董事会确定的生产经营计划和绩效目标等。
从内部机构层面看, 应着力关注内部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运行的高效性。从合理性角度梳理, 应重点关注:内部机构设置是否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否以发展目标为导向;是否满足专业化的分工和协作, 有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否明确界定各机构和岗位的权利和责任, 不存在权责交叉重叠, 不存在只有权利而没有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的情况等。从运行的高效性角度梳理, 应重点关注:内部各机构的职责分工是否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调整。特别是当企业面临重要事件或重大危机时, 各机构间表现出的职责分工协调性, 可以较好地检验内部机构运行的效率。此外, 还应关注权力制衡的效率评估, 包括机构权力是否过大并存在监督漏洞;机构权力是否被架空;机构内部或各机构之间是否存在权力失衡等。梳理内部机构的高效性, 还应关注内部机构运行是否有利于保证信息的及时顺畅流通, 在各机构间达到快捷沟通的目的。评估内部机构运行中的信息沟通效率, 一般包括信息在内部机构间的流通是否通畅, 是否存在信息阻塞;信息在现有组织架构下流通是否及时, 是否存在信息滞后;信息在组织架构中的流通是否有助提高效率, 是否存在沟通舍近求远。
当企业发展壮大为集团公司时, 对组织架构进行梳理应给予足够重视。为此, 组织架构指引强调:企业拥有子公司的, 应当建立科学的投资管控制度, 通过合法有效的形式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出资人权益, 重点关注子公司特别是异地、境外子公司的发展战略、年度财务预决算、重大投融资、重大担保、大额资金使用、主要资产处置、重要人事任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等重要事项。这一方面是呼应组织架构设计的要求, 同时也是现行企业实务中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
【应用指引】推荐阅读: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2号10-23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09-1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10-01
5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应用指引之企业文化07-06
内控指引06-03
风险指引07-26
定标工作指引06-06
生产计划指引06-29
工商登记指引10-14
庆典策划操作指引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