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指引

2024-07-26

风险指引(共10篇)

风险指引 篇1

银行业随着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 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与运行均面临较大的挑战。如何保障业务的持续运营, 如何支撑银行各项业务的风险管理, 如何保障客户与自身信息的安全, 成为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因此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就显得迫在眉睫。

银监会为加强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能力发布了一系列的监管文件后, 在2009年3月份银监会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以下简称《指引》) 。该《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本文试图让中小商业银行的IT人员了解《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以及如何建立满足《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的信息安全架构。

一、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的理解

本次颁布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共11章76条, 涵盖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各个领域, 同时针对银行现有的组织架构, 对各部门也明确提出了风险管理的要求。下面将主要条款做一个深入的解析。

第一章总则, 明确了指引的目标和适用范围, 指出信息科技是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 在商业银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并包括进行信息科技治理, 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 实现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促进商业银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 推动业务创新, 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 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信息科技治理, 明确提出了信息科技治理的概念, 明确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责任人和董事会的相关职责, 并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设立或指派一个特定部门负责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 并直接向首席信息官或首席风险官 (风险管理委员会) 报告工作。此章最重要的是明确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信息科技部门以及内部审计部门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职责, 互相协作、共同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架构。

第三章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制定符合银行总体业务规划的信息科技战略、信息科技运行计划和信息科技风险评估计划, 制定全面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 建立持续的信息科技风险计量和监测机制。本章是从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门的角度, 提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事前控制 (第一道防线) 。

第四章信息安全, 明确要求信息科技部门负责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职能, 负责建立和实施信息分类、保护体系, 通过建立有效管理用户认证和访问控制的流程保障业务安全, 通过设立物理安全保护区域保障物理安全, 通过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逻辑安全域保障网络安全, 通过操作系统和系统软件的安全控制保障系统安全, 同时加强信息系统、终端设备、传输控制、信息保护等方面的安全, 并对员工进行持续培训, 通过建立信息安全体系, 全面控制信息安全方面风险。此章是参考了国内外信息安全最佳实践 (ISO27000与等级保护) , 针对信息科技部门, 提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事中控制 (第二道防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章系统开发、测试与维护, 明确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规划、采购、开发、测试、部署、维护、升级和报废, 制定制度和流程, 采取适当的项目管理方法, 控制信息科技项目相关的风险。采取适当的系统开发方法, 控制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应制定相关控制信息系统变更的制度和流程, 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可维护性;应制定并落实相关制度、标准和流程, 确保信息系统开发、测试、维护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等具体要求。此章是针对软件开发与项目实施部门, 提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事中控制 (第二道防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章信息科技运行, 明确了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物理环境要求、人员岗位职责要求, 并要求商业银行制定详尽的信息科技运行操作说明, 建立事故管理与处置机制及时响应信息系统运行事故, 建立服务水平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流程, 建立连续监控信息系统性能的相关程序, 制定容量规划应及时进行维护和适当的系统升级, 制定有效的变更管理流程以确保生产环境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等。此章主要参考了ITIL最佳实践, 针对数据中心与运行部门, 提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事中控制 (第二道防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业务连续性管理, 明确要求商业银行根据自身业务的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制定适当的业务连续性规划, 以确保在出现无法预见的中断时, 系统仍能持续运行并提供服务, 定期对规划进行更新和演练, 以保证其有效性。此章主要参考了BCP最佳实践, 针对业务运营部门, 提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事中控制 (第二道防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章外包管理, 明确商业银行不得将其信息科技管理责任外包, 应合理谨慎监督外包职能的履行, 针对外包方选择、外包谈判、外包协议, 外包执行中的信息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此章是针对商业银行各部门的外包合作, 提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事中控制 (第二道防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九章内部审计, 明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业务的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 对相关系统及其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测, 至少应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在进行大规模系统开发时, 要求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参与, 进行专项审计等。此章主要针对内部审计部门职责, 提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事后控制 (第三道防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章外部审计, 明确商业银行在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情况下, 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外部审计机构进行信息科技外部审计。此章主要从外部审计角度, 提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事后控制 (第三道防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指引》解析可以看出, 《指引》的编写借鉴了Cobit, ISO27000, ITIL, CMM, BCP等国内外的最佳实践, 为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明了方向。同时, 本《指引》从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相关的每一个主要部门的角度出发, 分别提出具体的监管要求, 从而使得其具备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二、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依据IT风险管理原则与IT风险管理生命周期方法论, 综合通过差距风险获得的具体需求, 设计、规划IT风险管理的目标框架, 指导IT风险管理机制与体制建设。其目标框架如图1所示。

(一) 组织体系建设

建立IT风险管理组织, 采用条线与层级相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模式;建立常设IT风险管理的专业团队, 采用虚拟团队的方式向全行提供IT风险管理专业服务;并设立必要的实体化专业支撑中心。

(二) 管理流程制定

融合IT风险管理生命周期与主要IT流程, 针对IT操作风险与信息安全风险, 建立总体与具体两个层面的风险管理流程, 明确各层面IT风险评估流程的触发机制, 将风险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确保其有效执行。

(三) 控制体系建立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IT风险管理原则及控制策略设计控制措施, 通过完善的IT风险制度体系加以明确, 并通过风险监测与再评估实现对IT风险控制的持续改进。

(四) 技术架构完善

完善信息安全规划的基础设施/技术架构, 设计IT风险管理技术架构, 并推动安全信息管理技术平台的建设以及推广;通过IT风险管理框架, 商业银行可以形成3道防线。

1. 第一道防线

由策略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构成完备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制与基础安全控制设施, 形成事前防范的第一道防线, 为业务运行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第二道防线

由运行保障体系构成事中控制的第二道防线。通过周密的生产调度、安全运维管理、安全监测预警,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确保业务系统持续、可靠地运行。

3. 第三道防线

由应用恢复保障体系与内外部审计构成事后控制的第三道防线。针对各种突发灾难事件, 建立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性计划, 进行应急演练, 形成快速响应、快速恢复的机制, 将灾难造成的损失降到组织可以接受的程度。通过内外部审计, 保障IT风险管控体系的有效运行。

(五) 利用两种风险控制手段

1. 事件识别

为获得组织的第一手的风险资料, 需要对IT风险事件进行分类, 建立IT风险事件的管理组织与流程, 制定风险事件响应机制。事件的收集与分析也可用于预测未来发生系统故障的可能性, 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

2.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风险评估是指从风险管理角度,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分析信息与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威胁及其存在的脆弱性, 评估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风险控制是对已经评估出来的风险要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的规划与实施, 以建立有效的IT风险控制及日常运作机制, 把IT风险降到组织可以接受的水平。

(六) 利用两种监督措施

1. 风险检查

安全检查工作一般由风险管理部门和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来负责实施, 经常性的检查有利于落实信息风险管理的方针与策略, 及时发现在技术、人员及流程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 也有利于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保证业务的持续运行。

2. IT审计

审核工作是审计机构对组织的信息安全控制措施是否完备所做的鉴证过程。利用审核机制进行独立的体系审核是一种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可以由组织的内部稽核部门阶段性地组建审核组, 培训审核员, 有效地管理在组织中开展的信息安全审核工作, 也可由外聘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组织进行外部审核。

风险指引 篇2

一、风险审核要点

(一)资料的完整性、有效性、合规性

审核被保证人基础资料所反映的成立时间、注册资金、主营资质、股东情况等,确认与工商查询是否一致。对银行征信情况,被强制执行情况进行复核;对被保证人以往业绩,行业不良信用记录情况进行查询,分析其中发现的问题及对保函申请人履约能力的影响等。

(二)被保证人的财务状况

确认审批表数据与企业审计报告一致,针对近期报表分析其资产负债情况,及对项目的影响。如审计报告有保留性意见的,属风险点,应予说明情况。

(三)项目情况

通过查看项目资料披露审批表中未揭示的、与保函责任相关的、可能影响项目履约的信息。如建设资金来源、是否以低价评标方式中标、是否有预付款、是否有垫资要求、是否BT、BOT、PPP项目、是否对保函有特殊要求、招标文件/施工合同中对施工是否有特殊要求等。

(四)保函情况

核实保函的被保证人、受益人、保函金额、期限、责任与审批表表述一致,确认有招标文件或合同依据;

(五)根据承保标准并综合项目风险情况审核反担保的设置

1、按我公司承保条件规定免除反担保,又未见特殊风险情况的,同意免除反担保;对于虽符合反担保免除条件,但因有影响项目履行的风险情况的,可要求提供反担保。

2、对符合提供反担保条件的,审核反担保文件、资料是否齐全,签署是否符合公司要求。对于反担保人为企业的,审核企业基础资料以及其股东会或董事会同意担保的决议,确认其是否资信良好,具有相应偿债能力。对于反担保不符合要求、不合规或有其他重大瑕疵影响反担保效力的,提出修改意见或要求重新提供,反担保不足的,提出补充反担保的意见。

(六)委托保证担保合同

确认委托保证担保合同格式符合公司规范文本要求,审核该合同的填空项(主体、开具保函银行、项目名称、保函金额、期限、保费等)是否正确,有无瑕疵和空白,审核盖章、签署是否合规;

(七)揭示项目风险点及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提出风险控制的补充意见,对于违法违规、风险无法控制的项目提出拒绝承保的建议;

(八)针对1000万元以上的决策会审批项目,风控审核人将根据上述审核内容做出完整的书面审核意见,连同项目审批表及反担保书、面签影像报上级审批。

二、项目风险审核中常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1、关于资质证书

审批表中除反映保函申请人最高资质等级外,亦应反映与承建项目相匹配的资质证书并响应招标文件对于中标人资质的要求,申请供货类保函强调响应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格的要求,资质证明文件提供不完整的应要求补充。

资质证书自发证之日起五年内有效,超出发证日五年仍在使用的资质证书,申请人须提供资质证书继续有效的证明文件(如发证机关网上公示的企业资质)或做出合理的书面说明。

2、项目延期,要求提供业主出具的延期证明,明确延期原因并确认项目延期与保函申请人无关,收集项目延期前工程施工进度资料,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3、续开保函,由业主提供工程延期续开保函的说明,及原保函复印件。说明工程延期续开保函原因、延期期限、承包方对工程延期是否承担责任。了解项目开工时间,工程完成进度情况,提交监理月报,工地会议纪要等反映项目进展情况的资料;了解后期施工安排,了解项目能否在延长工期时间段内竣工。若业主不能提供工程延期续开保函的说明,由项目承办人(业务人员)对项目进行现场调查,并提供署名的项目调查报告。非被保证人原因延期,且上述资料能确认项目履约无重大瑕疵的,方可做出同意承保意见。

4、在项目没有延期的情况下,未按招标文件或合同约定时间申请开具保函/中途开具保函的,应将此类情况记录在项目审批表中;对于超过计划工期50%以上或超过计划开工日3个月以上,才申请履约保函的,应由申请人书面说明原因和施工进度完成情况,提供有关的证明资料,项目承办人(业务人员)应进行了解核实,并在审批表中注明。

5、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的,我公司仅开具预付款保函,项目承办人(业务人员)应了解履约保函是否已由其他担保机构开出,并在审批表中注明。

6、申请出具质量(保修)保函,申请人应按照规定提交申请资料和反担保,同时提供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7、对于项目的中标方式(如低价中标,议标等)、施工地点、工程履约、工程款支付、工期等有特殊情况,保函有特殊要求的(如差额保函/保函金额与招标文件不一致等),业务人员应在审批表中写明情况,由风险审核人结合被保证人资质、资信、履约能力,历史履约记录等情况,评价风险并写入审核意见。

8、关于低价中标(包括最低价中标法、合理低价法,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法等),注重审核中标价与项目预算价或招标控制价/风险控制价所占比例,原则上中标占比低于《工程中标价比例要求》(附后)的项目须提供投标报价说明,了解成本利润构成,结合项目类型,被保证人资质、资信、财务情况综合评价,认为风险可控的,可采取增加反担保等措施承保,认为风险较大的提出拒绝承保意见。

9、在最高院执行网查询保函申请人被执行记录,根据我公司承保条件要求,执行中金额超过800万元(含本数)的,应补充提供反担保。执行记录有下列情况的,须出具说明(如案由、金额、执行情况、履行安排等),已结案的,附随结案证明文件(法院执行终结裁定或被保证人履行法律文书义务的转帐凭证等):

(1)单笔执行金额超500万元,占净资产50%的(查看企业上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或未超过净资产50%,但单笔被执行金额超过800万元的;尽量随附未结案件的生效法律文书;

(2)执行中总金额占净资产75%(查看企业上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以上或执行中笔数超过30笔的;

(3)经查询,企业被列为失信为执行人的。

10、保函申请人有大额(查看企业最近财务报表,总额超过净资产30%的)对外长、短期借款、大额承兑汇票,同时,项目不付预付款,进度付款节点滞后,须垫付前期施工资金的,要针对前期垫付资金需求及资金安排做出说明,针对对外负债情况出具说明,说明其对外借款的债权人、借款类别、用途,还款期限、提供的担保情况等,是承兑汇票还应增加说明向银行提交的保证金比例。以此为依据评价承保风险。

11、银行征信反映保函申请人有多笔、存量大额对外担保的,对外担保存量金额超过其净资产,或存量总金额1亿元(含)以上的,需申请人出具书面说明,说明对外担保产生原因,与被担保的主债务人关系,被担保债务的期限、金额、还款情况等,了解被担保的主债务人资信、偿债能力等,结合保函申请人自身财务状况及项目情况(是否有预付款,是否需要垫付前期施工资金等),判断承保风险,认为风险较大的,做出增加反担保或拒绝承保意见。

12、判断需垫付部分前期资金施工的项目

根据招标文件或施工合同,发包方不支付预付款或工程按节点付款,首次付款节点较滞后的情况(如房建项目达到正负零,装饰装修项目至完成工程量的30%,或安装工程类项目于安装设备到达工地现场后支付首次款项)的,查看保函申请人财务状况,了解项目前期垫资资金需求,评价其垫资施工能力。认为风险较大做出增加反担保或拒绝承保的意见。

13、委托保证合同中的主体,项目信息,保函金额、期限、担保费,反担保内容有误或有不当空白的,要求补充修改,修改量大影响合同的严谨性、有效性的要求重新出具合同。

14、严格按公司工程担保承保标准审核项目的反担保,未提供的要求补充,已提供不合格的要求重新提供,认为风险较大的可要求增加反担保,反担保资料应确保合法有效。附件: 工程中标价比例要求

(试行)

1、有预算价、招标控制价、上限价或参考价的项目(包括招标文件说明在开标时公布的控制价情况),中标比例下限原则上不得低于下述要求:

(1)土建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5%;(2)市政道路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0%;(3)装修装饰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5%;(4)景观绿化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60%;(5)交通设施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60%;(6)桩基础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0%;(7)幕墙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0%;

(8)公路(含高速)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80%;(9)河道清淤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60%;(10)消防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0%;(11)强弱电安装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5%;(12)土石方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60%;

(13)水利水电及堤防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0%;(14)填海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60%;(15)软基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65%;(16)钢结构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85%;(17)市政截污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0%;(18)其他未列举工程:不低于上述价格的70%。

对于低于上述下限要求的项目,须就造价形成情况、主材报价情况、企业应对策略等在初审报告中专门陈述,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风险指引 篇3

【监管】

银监会出台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

10月29日,银监会对外公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下称《指引》)。《指引》在明晰银行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责的同时,进一步规范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多个环节。

《指引》要求,商业银行每季度至少要进行一次常规的压力测试。在出现市场剧烈波动等情况或在银监会要求下,应针对特定压力情景进行临时性、专门压力测试。

银监会要求个人贷款实贷实付

中国银监会10月28日发布《关于征求<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下称《征求意见稿》)。

根据《征求意见稿》,银行发放个人贷款,原则上实行受托支付,也就是由银行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和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直接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

《征求意见稿》强调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贷款,并对个贷全过程进行规范,以堵住个贷违规操作和资金挪用等漏洞。

英监管当局敦促银行立下“生前遗嘱”

英国金融监管当局——金融服务局10月22日公布了一份银行体系改革草案,敦促银行加快立下“生前遗嘱”。

所谓“生前遗嘱”,是指银行在倒闭情况下的分拆计划。金融服务局规定,英国大型银行今后必须详细说明,危机到来时应出售哪些业务以获得紧急资金,同时必须能在破产后60天内完成交易账户清算。

金融服务局说,如果那些重要的银行有了“生前遗嘱”,当危机发生时,就可以快速得到相应的解决,避免影响到经济的稳定性、迫使纳税人为陷入困境的银行埋单。如果银行制订的“生前遗嘱”不能满足要求,那么这家银行就有可能面临传统零售银行业和投资银行业被拆分的命运。

美联储提出银行业薪酬监管计划

10月2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首次对银行业员工的薪酬提出监管要求,以防止这一行业再次出现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过度冒险行为。

美联储的限薪政策计划将涵盖其管辖内的近6000家银行。美联储将可以审查和否决银行业的薪酬政策。

【银行】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建成运行

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设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建成运行,这是继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之后,人民银行建设运行的又一重要跨行支付清算系统。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为电子票据业务提供安全高效、互联互通、标准统一、方便快捷的多功能、综合性业务处理平台。与现行纸质商业汇票相比,其最大的特性就是签发和流转都采取电子化方式,以数据电文来完成。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建成将从根本上解决纸质商业汇票交易方式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风险较大等问题。

朱民出任央行副行长

10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在“行领导”栏目中登出了中行原副行长朱民的简历。

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表示,朱民履新央行副行长后,下一步安排将是被荐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

在港中资金融机构首设私人银行

10月20日,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旗下私人银行正式开业,成为香港首家进军私人银行市场的中资金融机构。

该行自今年4月试营业至今,已实现盈利。中银国际已聘请15名私人银行家,全部来自外资私人银行。开户门槛定于100万美元,目前开户人数560人,资产管理规模为480亿港元。其客户以居住地区划分,36%来自内地。

工行成立伦敦中国城分行

中国工商银行10月23日宣布在伦敦正式成立伦敦中国城分行,标志着工行开始涉足英国市场的零售银行业务。

工行人士表示,中国城分行的成立,是工行在英国深入开拓市场的重要举措之一;该分行将依托工行的经营网络和顾客群体优势,为当地中资机构、华人华侨、留学生和来华投资贸易的英国企业提供服务。条件成熟,工行还将开拓英国本土的抵押等零售银行业务,也不排除将来进行并购的可能性。

工会创业小额贷款推出

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民工自主创业资金短缺问题,银监会与全国总工会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工会创业小额贷款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出工会创业小额贷款这一新型贷款品种。

工会创业小额贷款,将采取在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部分地区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再全面推广的方式开展。试点机构范围暂定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各城市商业银行和各类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试点地区范围暂定为全国9个省20个城市,有关具体城市正在申报确认过程中。

【保险】

保监会放宽保险机构投资企业债比例上限

保监会10月22日公告称,已于日前下发通知,对保险机构债券投资的有关政策进行了调整。保险机构投资企业(公司)债券的比例,由不超过该保险机构上季末总资产的30%,调整为不超过该保险机构上季末总资产的40%。保监会称,此举旨在进一步加强债券投资管理,改善资产配置,优化资产结构,分散投资风险。

AIG台湾子公司竞购战尘埃落定

10月13日,美国国际集团(AIG)与博智投资团签署协议,由私人投资机构博智金融控股有限公司(Primus Financial Holdings Limited)和香港上市公司中策集团组成的投资团,以21.5亿美元获得美国国际集团(AIG)在台湾的子公司——南山人寿的全部股份,创下了台湾岛内金融机构收购兼并的规模记录。

南山人寿总资产逾460亿美元,是台湾第三大保险公司。这也是AIG在金融危机后完成的最大一单资产出售交易。

渤海财险5亿元次级债获批

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5亿元次级债募集申请,日前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按照该计划,渤海财险可发行10年期可赎回次级定期债务,募集规模不超过5亿元。渤海财险因此也成为今年第一家获批次级债的中小财产保险公司。

【证券】

创业板开市遭疯狂炒作

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尽管管理层密集出台多项防止创业板新股首日爆炒的措施,但仍然有六只新股开盘就出现超过100%的涨幅,盘中新股交投活跃,截至午盘,创业板所有新股涨幅均超过100%。首日涨幅超过200%有五只。共有16只新股临时停牌两次,12只新股临时停牌一次。

证监会修改证券登记结算办法

中国证监会10月13日发布修改《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

根据修改意见,包括创投在内的合伙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将可以开设证券账户。这解决了此前拥有合伙企业股东的公司上市的障碍,并为含有创投股东的创业板公司上市铺平了道路。

此前,管理办法只规定自然人和公司法人可以开设证券账户,而合伙企业等属于两者之外的组织形式,缺乏开户依据。

《交易异常情况处理实施细则》发布

沪深证券交易所11月2日分别发布《交易异常情况处理实施细则(试行)》,在总结中国证券市场处理交易异常情况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首次对“交易异常”给予明确的定义,并针对各种可能情况,提出了符合中国市场特点的处置措施和制度安排。

【投资】

百仕通正式成立中国股权投资公司

国际知名的私募股权公司百仕通集团30日在上海宣布,百仕通中国股权投资管理公司正式揭牌,注册资本为1.5亿元人民币。

该基金管理公司将为百仕通即将在浦东设立的首个地区性人民币私募基金——百仕通中国股权投资基金担任投资管理人。

8月14日,百仕通集团表示,公司将在中国募集约50亿元人民币基金,重点投资于浦东及上海周边地区。目前基金的募集工作已经启动,新基金关注各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尤其对中国政府提倡的新能源、环保科技、清洁能源等行业予以高度关注。

【案件】

唐万川等11人被市场禁入

中国证监会10月21日发布公告称,对原德恒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部分高管分别实施三年、五年、十年或永久性市场禁入。

德恒证券公司是“德隆系”的重要关联公司,未获得国家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业务的专项批准,面向社会不特定的413家单位和不特定的772名个人,并以支付3%-22%固定收益率为诱饵,非法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变相吸收公众存款208亿余元,数额巨大,且造成案发后尚有68亿余元客户资金没有兑付的严重后果,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国内最大非法经营期金案一审判决

10月29日,杭州市上城区法院对涉案金额高达580多亿元的国内最大非法经营黄金期货案做出一审判决,浙江世纪黄金制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勇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

风险指引 篇4

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其中,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控原则和内控“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居主体地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下将对《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应用指引》进行详细地解读。

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一、内部环境类指引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内部环境类指引有5项,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等指引。

1. 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企业要实施发展战略,必须要有科学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如果企业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就可能发生经营失败;此外,如果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也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运行效率低下。为防范和化解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这些重要风险,组织架构应用指引明确提出如下要求:(1)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同时强调,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即通常所说的“三重一大”),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2)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3)企业应当根据组织架构的设计规范,对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4)企业拥有子公司的,应当建立科学的投资管控制度,通过合法有效的形式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出资人权益,重点关注子公司特别是异地、境外子公司的发展战略、年度财务预决算、重大投融资、重大担保、大额资金使用、主要资产处置、重要人事任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等重要事项。

2. 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想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制定并有效实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结果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也有些企业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导致过度扩张、经营失控甚至失败;还有一些企业发展战略频繁变动,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最后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制定了发展战略应用指引,就上述重要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1)要求企业健全组织机构,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同时,对战略委员会的成员素质、工作规范也提出了相应要求。(2)明确要求企业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拍脑袋,盲目制定发展战略。在制定目标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3)强调战略规划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明确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4)要求董事会从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等维度,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之后再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实施。(5)从抓实施的角度,要求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6)设立了发展战略实施后评估制度,要求战略委员会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发现明显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要求及时报告;对确需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的情形,明确要求企业要遵循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调整发展战略。

3.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录(任)用的各种人员,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现代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对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起到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果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企业发展战略可能难以实现;如果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则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而如果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又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为防范和化解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重要风险,人力资源应用指引强调:(1)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制定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也就是说,人力资源要符合发展战略需要,符合生产经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尽可能做到“不缺人手,也不养闲人”。(2)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能力框架要求,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聘优秀人才。这项要求实际上意在强调,企业要选合适的人,要按公开、严格的程序去选人,防止“人情招聘”、暗箱操作。(3)企业确定选聘人员后,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用工关系;已选聘人员要进行试用和岗前培训,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4)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机制,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进行严格考核与评价,并制定与业绩考核挂钩的薪酬制度。如何留住引进来的优秀人才,对企业至关重要。这项要求就是对此提出的指引,企业应当予以足够关注。(5)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员工退出(辞职、解除劳动合同、退休等)机制,明确退出的条件和程序,确保员工退出机制得到有效实施。只有退出机制健全,退出条件和程序清楚,才能够防范和化解当前企业人力资源退出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下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为促进和规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我们制定了社会责任应用指引,针对当前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梳理出四个方面的重要风险,即: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产品质量低劣,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资源耗费大,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停业;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针对这些重要风险,社会责任应用指引提出了积极应对措施:(1)要求企业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安全生产。(2)要求企业规范生产流程,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禁止缺乏质量保障、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产品流向社会。(3)要求企业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建立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制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积极开发和使用节能产品,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4)要求企业依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员工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保持工作岗位相对稳定,积极促进充分就业。(5)针对目前少数企业对公益事业(比如接纳大学生实习等)、慈善事业等漠不关心的情况,社会责任应用指引指出,企业应当按照“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社会需求,积极创建实习基地,大力支持社会有关方面培养、锻炼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应积极履行社会公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支持慈善事业。

5.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渗透于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之中,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现实中,有些企业之所以经营不成功,往往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比如,企业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企业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企业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等等。针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重要风险,企业文化应用指引明确提出以下管控措施:(1)要求企业积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充分体现企业特色的发展愿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履行社会责任和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以及团队协作和风险防范意识,以此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企业品牌,形成整体团队的向心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这项应对措施同时也表明,打造企业主业品牌应当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2)要求企业重视并购重组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平等对待被并购方的员工,促进并购双方的文化融合。这是基于当前企业并购实务中企业文化融合过程中特别提供的指引,应引起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3)要求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和垂范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个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这充分说明,企业文化建设既要注重“上下结合”,更应注重企业治理层和经理层的示范作用。(4)要求企业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促进文化建设在内部各层级的有效沟通,并确保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同时,要求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切实做到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员工行为方式,使员工自身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控制活动类指引

企业在改进和完善内部环境控制的同时,还应对各项具体业务活动实施相应的控制。为此,我们制定了控制活动类应用指引,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等9个指引。

1. 资金活动

资金活动是指企业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等活动的总称。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循环的血液,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资金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无一不是重要风险,一旦转变为现实,危害重大。概括讲,企业资金活动面临的重要风险包括: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企业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针对上述风险,资金活动应用指引分别对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活动提出下列管控措施:(1)要求企业根据筹资目标和规划,结合年度全面预算,拟订筹资方案,并对筹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重大筹资方案还应当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全面反映风险评估情况。(2)要求企业对筹资方案进行严格审批后,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筹集资金。同时,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防止资金挪用;确需改变资金用途的,应当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3)要求企业加强债务偿还和股利支付环节的管理,对偿还本息和支付股利等作出适当安排,防止发生违约风险,导致诉讼损失。(4)要求企业根据投资目标和规划,合理安排资金投放结构,科学确定投资项目,拟订投资方案,重点关注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选择投资项目应当突出主业,谨慎从事衍生金融产品等高风险投资。(5)对于采用并购方式进行投资的企业,要求其严格控制并购风险,重点关注并购对象的隐性债务、承诺事项、可持续发展能力、员工状况及其与本企业治理层及管理层的关联关系,合理确定支付对价,确保实现并购目标。这项要求对于后危机时期我国企业境外并购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6)要求企业加强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审批后,与被投资方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明确出资时间、金额、方式、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7)要求企业加强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对于到期无法收回的投资,应当建立责任追究制度。(8)要求企业应当加强资金营运全过程的管理,统筹协调内部各机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切实做好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综合平衡,实现资金营运的良性循环,提升资金营运效率。

2. 采购业务

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在办理采购业务时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致使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造成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为此,我们制定了采购业务应用指引,要求企业加强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风险管控,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1)要求企业的采购业务尽量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2)要求企业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3)要求企业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根据市场情况和采购计划合理选择采购方式,建立科学的采购物资定价机制,并根据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4)要求企业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确定检验方式,由专门的验收机构或验收人员进行验收;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5)要求企业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利,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办理付款。(6)要求企业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退货事宜,及时收回退货货款。

3. 资产管理

加强各项资产管理,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能,有利于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当前,在企业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的管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存货积压或短缺,造成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致使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导致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重要风险,资产管理应用指引针对性提出了如下应对措施加:(1)要求企业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技术和方法,规范存货管理流程,明确存货取得、验收入库、原料加工、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置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2)要求企业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期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3)要求企业加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维护、清查、处置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改造,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确保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4)要求企业强化对生产线等关键设备运转的监控,严格操作流程,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转。(5)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保政策,及时办理投保手续。(6)要求企业规范固定资产抵押管理,确定固定资产抵押程序和审批权限等。(7)要求企业加强对品牌、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促进无形资产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4. 销售业务

销售是指企业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及收取款项等相关活动。企业应当加强销售、发货、收款等环节的管理,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规范销售行为,扩大市场份额,确保实现销售目标。企业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风险主要包括:销售政策和策略不当,市场预测不准确,销售渠道管理不当等,导致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经营难以为继;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账款回收不力等,造成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销售过程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销售业务应用指引就此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1)要求企业加强市场调查,合理确定定价机制和信用方式,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和营销方式,促进销售目标实现,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2)要求企业与客户进行业务洽谈、磋商或谈判,关注客户信用状况、销售定价、结算方式等相关内容,并签署销售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3)要求企业销售部门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开具相关销售通知,发货和仓储部门严格按照销售通知所列项目组织发货,确保货物的安全发运。(4)完善客户服务制度,加强客户服务和跟踪,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5)完善应收款项管理制度,明确销售、财会等部门的职责,并严格考核,实行奖惩。(6)要求企业加强应收款项坏账的管理;应收款项全部或部分无法收回的,应当查明原因,明确责任。

5. 研究与开发

研究与开发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创造新工艺,能够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发展战略实现。但是,研究与开发活动通常隐含着重大风险。比如,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就此,研究与开发应用指引提出了如下管控措施:(1)企业应当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2)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3)企业应当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合理配备专业人员,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研究过程高效、可控。(4)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成果验收制度,组织专业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独立评审和验收。(5)企业应当明确界定核心研究人员范围和名册清单,签署保密协议,并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研究成果归属、离职条件、离职移交程序、离职后保密义务、离职后竞业限制年限及违约责任等内容。研发骨干人员的管理,应当引起研发型企业的高度重视。(6)企业应当加强研究成果的开发与保护,形成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机制,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6. 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是企业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所进行的建造、安装活动。工程项目通常与企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周期较长,并涉及大额资金及物资的流转,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如果工程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很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如果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则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如果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又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倘若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最后,如果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还会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为此,工程项目应用指引明确指出,企业必须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制定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及控制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1)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投资计划,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组织内部相关机构专业人员进行充分论证和评审,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重大工程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集体审议批准;任何个人不得单独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2)企业应当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规范工程招标的开标、评标和定标工作,不得将应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工程肢解为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3)企业应当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明确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和批准,确保概预算科学合理。(4)企业应当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控,实行严格的概预算管理和工程监理制度,切实做到及时备料,科学施工,保障资金,落实责任,确保工程项目达到设计要求。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项目变更的,应当严格审批;重大项目变更还应当按照项目决策和概预算控制的有关程序和要求重新履行审批手续。(5)企业收到承包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开展竣工决算审计,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企业还应当建立完工项目后评估制度,重点评价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和项目投资效益等,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7. 担保业务

担保是企业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向被担保人提供一定方式的担保并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对外担保涉及被担保人和提供担保人(企业)。如果企业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可能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如果对被担保人在担保期内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等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又可能会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如果被担保人和提供担保人在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则会导致经办审批等相关人员涉案或企业利益受损。为此,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担保业务活动,如确需对外提供担保的,应当在担保业务政策及相关管理制度中明确担保的对象、范围、方式、条件、程序、担保限额和禁止担保等事项,规范调查评估、审核批准、担保执行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及控制措施,确实防范担保业务风险。担保业务应用指引就此提出具体要求:(1)企业应当对担保申请人进行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并出具书面报告。企业自身不具备条件的,应委托中介机构对担保业务进行调查和评估。对于符合条件的担保申请人,经办人员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员批准意见办理担保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权限审批的担保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2)企业应当加强对子公司担保业务的统一监控,企业内设机构未经授权不得办理担保业务;企业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的,与关联方存在经济利益或近亲属关系的有关人员在评估与审批环节应当予以回避。(3)企业应当根据审核批准的担保业务订立担保合同,定期监测被担保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了解担保项目的执行、资金的使用、贷款的归还、财务运行及风险等情况,确定担保合同有效履行。(4)企业应当加强对担保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建立担保事项台账,及时足额收取担保费用;规范对反担保财产的管理,妥善保管被担保人用于反担保的财产和权利凭证,定期核实财产的存续状况和价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企业应当在担保合同到期时,全面清理用于担保的财产、权利凭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终止担保关系。

8. 业务外包

业务外包是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承包方)完成的经营行为。目前,业务外包活动已经广泛应用于电信、手机、金融等各行各业,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业务重组、提高经营效率提供了活力。但是,企业在将业务外包的同时,也承担着一些重大风险,主要包括:外包范围和价格确定不合理,承包方选择不当,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业务外包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可能导致企业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业务外包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相关人员涉案。为此,业务外包应用指引明确指出,存在业务外包活动的企业应当着手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业务外包的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相关内容,明确相关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业务外包全过程的监控,防范外包风险,充分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具体来讲:(1)要求企业合理确定外包业务范围,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权衡利弊,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2)要求企业拟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重大外包业务方案应当提交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审批。(3)要求企业按照批准的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择优选择外包业务的承包方,签订外包合同,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外包业务成本,切实做到相关业务外包后的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低于原经营方式。外包业务涉及保密的,还要求企业在外包业务合同或另行签订的保密协议中明确规定承包方的保密义务和责任。(4)要求企业加强业务外包实施的管理,注重与承包方的沟通与协调,并对承包方的履约能力进行持续评估。有确凿证据表明承包方存在重大违约行为,导致外包业务合同无法履行的,企业应当及时终止合同并更换承包方;承包方违约并造成企业损失的,企业应当进行索赔,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9. 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信息对外报告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上市公司而言,财务报告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国有企业,则可能成为政府进行经济决策时关注的重要信息来源。总结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近年来财务舞弊和财务管理失误等方面的案例,财务报告应用指引概括出以下相关重要风险: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遭受损失和声誉受损;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报告使用者的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企业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难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还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为有效防范财务报告过程中的风险,财务报告应用指引明确提出如下要求:(1)要求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时,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和事项的处理,还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2)要求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财务财告,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随意进行取舍;企业集团还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明确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和合并方法,如实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3)要求企业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及时对外提供财务报告;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报告一并提供。(4)要求企业重视财务报告分析工作,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会议,充分利用财务报告反映的综合信息,全面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存在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明确,这些要求也是依据内控五要素中“信息与沟通”的相关规定提出的要求。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在财务分析和利用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财务分析报告结果应当及时传递给企业内部有关管理层级。

三、控制手段类指引

控制手段类指引偏重于“工具”性质,往往涉及企业整体业务或管理。此类指引有4项,包括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指引。

1. 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是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通过将企业的资金流与实物流、信息流相整合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然而,企业要想使全面预算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要特别关注和防范预算管理中的风险,主要包括: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发展;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目标难以实现;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为此,全面预算应用指引要求企业在加强全面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预算管理体制以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权限、授权批准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的基础上,着重做到以下几点:(1)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明确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等内容,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避免预算指标过高或过低。(2)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编制年度全面预算。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对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在综合平衡基础上提交的预算方案进行研究论证,从企业发展全局角度提出建议,形成全面预算草案,并提交董事会审核。企业全面预算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章程的规定报经审议批准后,应当以文件形式下达。(3)企业应当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全面预算一经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必须以此为依据,认真组织各项生产经营和投融资活动,严格预算执行和控制。企业预算工作机构和各预算执行单位还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妥善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4)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对各预算执行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切实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必要时,企业可实行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制度。

2. 合同管理

合同是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包括书面合同和口头合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合同已成为企业最常见的契约形式,甚至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合同经济。然而,合同管理往往又是企业内部控制中最为疏忽和薄弱的环节之一。如果企业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会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如果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又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如果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则会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为此,我们制定了合同管理应用指引,有针对性地提出:(1)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业人员参与相关工作;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存。(2)企业应当根据协商、谈判结果,拟定合同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并严格进行审核。合同文本须报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的,应当履行相应程序。(3)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与对方当事人签署合同。正式对外订立的合同,应当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签名或加盖有关印章。属于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下级单位不得签署。(4)企业应当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漏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商业机密或国家机密。(5)企业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严格履行合同,对合同履行实施有效监控,发现有显失公平、条款有误或对方有欺诈行为等情形,或因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客观因素,已经或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并经双方协商一致,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理合同变更或解除事宜;存在合同纠正情形的,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并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及时报告,协商无法解决的,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6)企业应当建立合同履行情况评估制度,至少于每年年末对合同履行的总体情况和重大合同履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对分析评估中发现的不足或问题应及时加以改进。

3. 内部信息传递

内部信息传递是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十分重视信息与沟通这一控制要素,多次强调内部信息传递的重要性。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内部信息传递应用指引,梳理出相关重要风险:如果企业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可能会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如果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则可能导致企业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如果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则会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针对这些重要风险,内部信息传递应用指引要求企业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明确内部信息传递的内容、保密要求、传递方式以及各管理层级的职责权限等,促进内部报告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内部报告的作用。(1)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风险控制和业绩考核要求,科学规范不同级次内部报告的指标体系,采用经营快报等多种形式,全面反映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2)企业应当制定严密的内部报告流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内部报告信息集成和共享,将内部报告纳入企业统一信息平台,构建科学的内部报告网络体系。(3)企业应当拓宽内部报告的渠道,通过落实奖惩措施等多种有效方式,广泛收集合理化建议。(4)企业应当重视内部报告的使用。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内部报告管理和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反映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协调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各单位的运营进度;企业应当有效利用内部报告进行风险评估,准确识别和系统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内外部风险,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4. 信息系统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篇5

第一条 为加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在中华人尽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资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适用本指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邮政储蓄机构以及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法律、规则和准则,是指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

本指引所称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本指引所称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本指引所称合规管理部门,是指商业银行内部设立的专门负责合规管理职能的部门、团队或岗位。

第四条 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合规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关联性,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一致性。

第五条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于确保依法合规经营。

第六条 商业银行应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并将合规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

合规是商业银行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并应从商业银行高层做起。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确定合规的基调,确立全员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理念,在全行推行诚信与正直的职业操守和价值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促进商业银行自身合规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第七条 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实施监管,检查和评价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第八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与其经营范围、组织结构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

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一)合规政策;

(二)合规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资源;

(三)合规风险管理计划;

(四)合规风险识别和管理流程;

(五)合规培训与教育制度。

第九条 商业银行的合规政策应明确所有员工和业务条线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以及识别和管理合规风险的主要程序,并对合规管理职能的有关事项做出规定,至少应包括:

(一)合规管理部门的功能和职责;

(二)合规管理部门的权限,包括享有与银行任何员工进行沟通并获取履行职责所需的任何记录或档案材料的权利等;

(三)合规负责人的合规管理职责;

(四)保证合规负责人和合规管理部门独立性的各项措施,包括确保合规负责人和合规管理人员的合规管理职责与其承担的任何其他职责之间不产生利益冲突等;

(五)合规管理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六)设立业务条线和分支机构合规管理部门的原则。

第十条 董事会应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负最终责任,履行以下合规管理职责:

(一)审议批准商业银行的合规政策,并监督合规政策的实施;

(二)审议批准高级管理层提交的合规风险管理报告,并对商业银行管理合规风险的有效性作出评价,以使合规缺陷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授权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或专门设立的合规管理委员会对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进行日常监督;

(四)商业银行章程规定的其他合规管理职责。

第十一条 负责日常监督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董事会下设委员会应通过与合规负责人单独面谈和其他有效途径,了解合规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合规政策的有效实施。

第十二条 监事会应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合规管理职责的履行情况。第十三条 高级管理层应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履行以下合规管理职责:

(一)制定书面的合规政策,并根据合规风险管理状况以及法律、规则和准则的变化情况适时修订合规政策,报经董事会审议批准后传达给全体员工;

(二)贯彻执行合规政策,确保发现违规事件时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并追究违规责任人的相应责任;

(三)任命合规负责人,并确保合规负责人的独立性;

(四)明确合规管理部门及其组织结构,为其履行职责配备充分和适当的合规管理人员,并确保合规管理部门的独立性;

(五)识别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合规风险,审核批准合规风险管理计划,确保合规管理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

(六)每年向董事会提交合规风险管理报告,报告应提供充分依据并有助于董事会成员判断高级管理层管一理合规风险的有效性;

(七)及时向董事会或其下设委员会、监事会报告任何重大违规事件;

(八)合规政策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四条 合规负责人应全面协调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的识别和管理,监督合规管理部门根据合规风险管理计划履行职责,定期向高级管理层提交合规风险评估报告。合规负责人不得分管业务条线。合规风险评估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报告期合规风险状况的变化情况、已识别的违规事件和合规缺陷、已采取的或建议采取的纠正措施等。

第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对管理人员合规绩效的考核制度。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应体现倡导合规和惩处违规的价值观念。

第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合规问责制度,严格对违规行为的责任认定与追究,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及时改进经营管理流程,适时修订相关政策、程序和操作指南。

第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诚信举报制度,鼓励员工举报违法、违反职业操守或可疑的行为,并充分保护举报人。

第十八条 合规管理部门应在合规负责人的管理下协助高级管理层有效识别和管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合规风险,履行以下基本职责:

(一)持续关注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最新发展,正确理解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规定及其精神,准确把握法律、规则和准则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时为高级管理层提供合规建议;

(二)制定并执行风险为本的合规管理计划,包括特定政策和程序的实施与评价、合规风险评估、合规性测试、合规培训与教育等;

(三)审核评价商业银行各项政策、程序和操作指南的合规性,组织、协调和督促各业务条线和内部控制部门对各项政策、程序和操作指南进行梳理和修订,确保各项政策、程序和操作指南符合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要求;

(四)协助相关培训和教育部门对员工进行合规培训,包括新员工的合规培训,以及所有员工的定期合规培训,并成为员工咨询有关合规问题的内部联络部门;

(五)组织制定合规管理程序以及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并评估合规管理程序和合规指南的适当性,为员工恰当执行法律、规则和准则提供指导;

(六)积极主动地识别和评估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相关的合规风险,包括为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合规性审核和测试,识别和评估新业务方式的拓展、新客户关系的建立以及客户关系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等所产生的合规风险;

(七)收集、筛选可能预示潜在合规问题的数据,如消费者投诉的增长数、异常交易等,建立合规风险监测指标,按照风险矩阵衡量合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确定合规风险的优先考虑序列;

(八)实施充分且有代表性的合规风险评估和测试,包括通过现场审核对各项政策和程序的合规性进行测试,询问政策和程序存在的缺陷,并进行相应的调查,合规性测试结果应按照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程序,通过合规风险报告路线向上报告,以确保各项政策和程序符合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要求;

(九)保持与监管机构日常的工作联系,跟踪和评估监管意见和监管要求的落实情况。

第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为合规管理部门配备有效履行合规管理职能的资源。合规管理人员应具备与履行职责相匹配的资质、经验、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

商业银行应定期为合规管理人员提供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尤其是在正确把握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第二十条 商业银行各业务条线和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应对本条线和本机构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负首要责任。

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条线和分支机构的经营范围、业务规模设立相应的合规管理部门。

各业务条线和分支机构合规管理部门应根据合规管理程序主动识别和管理合规风险,按照合规风险的报告路线和报告要求及时报告。

第二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合规管理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在合规管理方面的协作机制。

第二十二条 商业银行合规管理职能应与内部审计职能分离,合规管理职能的履行情况应受到内部审计部门定期的独立评价。内部审计部门应负责商业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审计。

内部审计方案应包括合规管理职能适当性和有效性的审计评价,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估方法应包括对合规风险的评估。

商业银行应明确合规管理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在合规风险评估和合规性测试方面的职责。内部审计部门应随时将合规性审计结果告知合规负责人。第二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明确合规风险报告路线以及合规风险报告的要素、格式和频率。

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境外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应加强合规管理职能,合规管理职能的组织结构应符合当地的法律和监管要求。

第二十五条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对合规管理部门工作的外包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负责。

商业银行应确保任何合规管理部门工作的外包安排都受到合规负责人的适当监督,不妨碍银监会的有效监管。

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及时将合规政策、合规管理程序和合规指南等内部制度向银监会备案。

商业银行应及时向银监会报送合规风险管理计划和合规风险评估报告。商业银行发现重大违规事件应按照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规定向银监会报告。

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任命合规负责人,应按有关规定报告银监会。商业银行在合规负责人离任后的十个工作日内,应向银监会报告离任原因等有关情况。

第二十八条 银监会应定期对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报告作为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 银监会应根据商业银行的合规记录及合规风险管理评价报告,确定合规风险现场检查的频率、范围和深度,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二)商业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合规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三)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制度、问责制度和诚信举报制度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风险指引 篇6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合理采购, 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规范采购行为, 防范采购风险,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采购, 是指购买物资 (或接受劳务) 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企业采购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 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 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 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 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二) 供应商选择不当, 采购方式不合理, 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 授权审批不规范, 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 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三) 采购验收不规范, 付款审核不严, 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 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 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 统筹安排采购计划, 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 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 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第二章购买

第五条企业的采购业务应当集中, 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 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 降低采购成本, 堵塞管理漏洞。企业应当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 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 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 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 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 确定归口管理部门, 授予相应的请购权, 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 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 并进行归类汇总, 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计划。

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 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 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 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 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 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第七条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 确定合格供应商清单, 与选定的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 对供应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

进行实时管理和综合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

企业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供应商进行资信调查。

第八条企业应当根据市场情况和采购计划合理选择采购方式。大宗采购应当采用招标方式, 合理确定招投标的范围、标准、实施程序和评标规则;一般物资或劳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询价或定向采购的方式并签订合同协议;小额零星物资或劳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直接购买等方式。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物资定价机制, 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谈判采购、询比价采购等多种方式合理确定采购价格, 最大限度地减小市场变化对企业采购价格的影响。

大宗采购等应当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采购价格, 其他商品或劳务的采购, 应当根据市场行情制定最高采购限价, 并对最高采购限价适时调整。

第十条企业应当根据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拟订采购合同, 准确描述合同条款, 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按照规定权限签订采购合同。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建设进度和采购物资特性, 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 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 确定检验方式, 由专门的验收机构或验收人员对采购项目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验收, 出具验收证明。涉及大宗和新、特物资采购的, 还应进行专业测试。

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 负责验收的机构或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有权管理的相关机构报告, 相关机构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加强物资采购供应过程的管理, 依据采购合同中确定的主要条款跟踪合同履行情况, 对有可能影响生产或工程进度的异常情况, 应出具书面报告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企业应当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 实行全过程的采购登记制度或信息化管理, 确保采购过程的可追溯性。

第三章付款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 完善付款流程, 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 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相关内容, 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办理付款。

企业在付款过程中, 应当严格审查采购发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发现虚假发票的, 应查明原因, 及时报告处理。

企业应当重视采购付款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 发现异常情况的, 应当拒绝付款, 避免出现资金损失和信用受损。

企业应当合理选择付款方式, 并严格遵循合同规定, 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 保证资金安全。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涉及大额或长期的预付款项, 应当定期进行追踪核查, 综合分析预付账款的期限、占用款项的合理性、不可收回风险等情况, 发现有疑问的预付款项, 应当及时采取措施。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 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请购申请、采购合同、采购通知、验收证明、入库凭证、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情况, 确保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

企业应当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 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

风险指引 篇7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增强核心竞争力, 有效控制研发风险, 实现发展战略,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研究与开发, 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

第三条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 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 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二) 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 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三) 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 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重视研发工作, 根据发展战略, 结合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要求, 科学制定研发计划, 强化研发全过程管理, 规范研发行为, 促进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有效利用, 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章立项与研究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 结合研发计划, 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 开展可行性研究,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可以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论证, 出具评估意见。

第六条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 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审批过程中, 应当重点关注研究项目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

第七条企业应当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 合理配备专业人员, 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 确保研究过程高效、可控。

企业应当跟踪检查研究项目进展情况, 评估各阶段研究成果, 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 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 有效规避研究失败风险。

企业研究项目委托外单位承担的, 应当采用招标、协议等适当方式确定受托单位, 签订外包合同, 约定研究成果的产权归属、研究进度和质量标准等相关内容。

第八条企业与其他单位合作进行研究的, 应当对合作单位进行尽职调查, 签订书面合作研究合同, 明确双方投资、分工、权利义务、研究成果产权归属等。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成果验收制度, 组织专业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独立评审和验收。

企业对于通过验收的研究成果, 可以委托相关机构进行审查, 确认是否申请专利或作为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等进行管理。企业对于需要申请专利的研究成果, 应当及时办理有关专利申请手续。

第十条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核心研究人员管理制度, 明确界定核心研究人员范围和名册清单, 签署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保密协议。

企业与核心研究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 应当特别约定研究成果归属、离职条件、离职移交程序、离职后保密义务、离职后竞业限制年限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三章开发与保护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加强研究成果的开发, 形成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机制, 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研究成果的开发应当分步推进, 通过试生产充分验证产品性能, 在获得市场认可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研究成果保护制度, 加强对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及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涉密图纸、程序、资料的管理, 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借阅和使用。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研究成果。

对外投资国别产业指引 篇8

☆主要产业发展目标

(一) 农业

1.建立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基础设施。

2.在农业技术服务中建立公众管理服务系统。

3.提升研究、推广和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水平。

(二) 工业

到2015年, 国内生产总值规模跻身于世界十强, 实现人均国民收入3.5万美元。造船产业保持世界第一, 市场占有率达40%;半导体产业居世界两强, 市场占有率达20%;数码电子居世界第三, 市场占有率达14%;汽车产业跻身世界四强;机械产业进入世界前五;生物产业进入世界前七;航空产业进入世界前八;电子医疗器械成为世界强国;配件材料产业成为世界尖端核心配件材料的供应基地。

(三) 服务业

使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 在发展中国家建立服务业市场并扩大市场份额, 在创业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 立足于亚洲市场, 培育有自身特色的国家品牌形象。

☆优先发展产业领域

2009年1月, 韩国政府通过《新增长动力前景及发展战略》, 将17个产业确定为引领未来韩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产业。具体包括6个绿色技术产业、6个高科技融合产业和5个高附加值服务产业。绿色技术产业包括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低碳能源、高度水处理、发光二极管 (LED) 应用、绿色运输系统、高科技绿色城市等;高科技融合产业包括广播通信融合、信息技术融合系统、机器人应用、新材料及纳米融合、生物制药及医疗器械、高附加值食品等;高附加值服务业包括全球医疗服务、全球教育服务、绿色金融、产业软件、会展业及旅游业等。

☆重点发展区域及相关产业

(一) 个别型外商投资区:

制造、旅游、物流和高新技术研发。

(二) 复合园区型外商投资区:

制造、物流。

(三) 自由贸易区:

一般设在主要机场港口及其配套产业园区, 如仁川国际机场自由贸易区。主要产业包括:制造、物流、流通、贸易等。

(四) 经济自由区:

包括仁川、釜山镇海、光阳、黄海、新万金、大邱庆北等6个经济自由区。各经济自由区重点发展产业如下:

仁川:商务、信息技术、国际金融、观光休闲。

釜山镇海:海运物流、汽车、机械、造船。

光阳:海运物流、原料配件。

黄海:汽车零部件、信息技术、高附加值物流。

新万金:汽车、造船、原料配件、环境友好型产业。

大邱庆北:教育、医疗、服装、信息技术、原料配件。

☆对外资行业准入规定

按照韩国《外商投资促进法》规定的标准产业分类, 在1145个行业中, 禁止外商投资的有60个行业;限制外商投资的有29个行业。

(一) 禁止外国投资行业

韩国对于影响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的领域、不利于国民健康的领域以及违反其国内法律的领域, 禁止外国投资。

具体包括:

1. 邮政业、中央银行、私募基金业、养老金业、金融市场管理业及其它金融支援服务业等;

2. 立法/司法/行政机构、驻韩外国公馆及其它国际与外国机构;

3. 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院、特殊学校等教育机构;

4. 艺术家、宗教团体, 以及产业、专家、环境运动、政治与劳动运动团体等。

(二) 限制外国投资的领域

韩国对限制类领域采取许可方式, 而且有股权限制。主要的限制领域包括农业、畜牧业、渔业、出版发行、运输、输电和配电、广播通信等领域。

☆主要进出口产品

韩国主要出口商品:运输机械、电子配件、产业用电子制品、石化制品、矿物性燃料、钢铁制品、家庭用电子产品、产业机械、和基础产业机械和有色金属产品等。

韩国主要进口商品:矿物性燃料、电子配件、钢铁制品、产业用电子制品、有色金属产品、精密化学制品、运输机械、金属矿物、石化制品和农产品等。

中国向韩国出口主要商品:液晶显示器、半导体、精密化学原料、笔记本电脑、钢铁及非合金热轧钢板等。

中国从韩国进口主要商品:液晶显示器、半导体、无线通讯设备、汽车配件、化工产品等。

☆开展业务的主要中资企业

国家开发银行韩国工作组、中国银行首尔分行、中国工商银行首尔分行、中国建设银行首尔分行、中国交通银行首尔分行、韩国五矿株式会社、中韩丝绸株式会社、东北特殊钢韩国株式会社、中国建筑物资公司韩国支社、深圳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旅行社韩国分社、中国海运韩国株式会社、中国外运 (韩国) 海运株式会社、京东方韩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

马来西亚

☆主要产业发展目标

(一) 农业

保证国家的粮食供应充足, 减少粮食进口, 同时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积极发展经济作物, 通过有效利用资源来扩大农业收入, 提升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

(二) 能源

以最低成本开发本国能源资源 (不可再生的和可再生的) , 保证充足、安全和有效益的能源, 使能源供应来源多样化。促进有效地利用能源, 防止浪费。保证能源供应和使用不破坏环境。

(三) 制造业

1.提高企业的科研和创新水平, 加快技术研发, 增强企业竞争力;

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培养技术型企业家;

3.扩大制造业产品出口范围, 在保持原有出口产品优势的前提下, 增加出口产品份额;

4.保持制造业增长。

(四) 服务业

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将马来西亚发展成为出色的国际旅游观光国, 并使旅游业成为推动马来西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优先发展产业领域

(一) 经济作物种植、深加工。

(二) 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

(三) 替代能源。

(四) 渔业。

(五) 石油化工。

(六) 电子电器。

(七) 机械制造。

(八) 清真食品加工。

(九) 信息技术类高科技产业。

(十) 生物科技业。

(十一) 旅游开发。

(十二) 林产品深加工。

☆重点发展区域及相关产业

(一) 伊斯干达开发区:电子电器、石油化工与油脂化工、食品与农业加工、旅游、创意、教育服务、金融咨询、保健、物流和旅游等。

(二) 马来西亚在其境内设立多个出口加工区, 鼓励企业开展外向型加工贸易。

☆对外资行业准入规定

(一) 限制行业

外商投资下述行业会在股权方面受到严格限制: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电信、直销及分销、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汽车制造及组装等。一般外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50%或30%。

(二) 鼓励行业

马来西亚政府鼓励外国投资进入其出口导向型的生产企业和高科技领域。

马来西亚比较适合外国投资的主要产业包括:1.原材料产品领域, 包括棕油、橡胶以及农渔业;2.石油化工行业;3.电子电器业;4.机械制造业;5.清真食品业;6.信息技术类高科技产业;7.生物科技业;8.产品出口至东盟其他国家的制造加工业。

☆主要进出口产品

马来西亚主要出口商品:电子电器、棕榈油、原油、木材产品、天然气和石油产品等。

马来西亚主要进口商品:机械运输设备、食品、烟草和燃料等。

中国向马来西亚出口主要商品:机械设备、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化学品、轻纺产品等。

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主要商品: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等高科技产品及棕油、天然橡胶、石油、木材等。

☆开展业务的主要中资企业

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中国海运 (马来西亚) 代理有限公司、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济钢 (马来西亚) 钢板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 (马来西亚) 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港湾工程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马来西亚分公司、泰山 (马来西亚) 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等。

柬埔寨

☆主要产业发展目标

(一) 工业

1. 对中小企业实施私有化, 对大型企业引进外资入股;

2. 吸引外资参与工业项目的改造和新建;

3. 重点扶持能源、建材、纺织、成衣、食品加工及化工等行业;

4. 为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政府积极鼓励和扶持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5. 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加强矿产的开发和利用, 推行发展电力战略计划;

6. 有计划的设立工业开发区和农产品加工区, 生产可供出口的产品, 对出口产品达到80%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 全免出口税。

(二) 农业

1.加强和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和水利工程建设, 使用和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设备, 加强对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和优选良种, 提高产量和推动农业现代化;

2.重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3.继续推行渔业改革, 对渔区进行规划并加强管理, 使该资源能为渔民服务。

(三) 旅游业

把发展旅游业与保护国家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起来, 促进文化与旅游事业的发展, 并在旅游领域鼓励私人投资, 重点加强公共设施方面的建设, 使旅游业成为国家外汇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优先发展产业领域

(一) 能源、建材、纺织、成衣、食品加工及化工等行业。

(二) 石油天然气及矿产勘探开发。

(三) 加工贸易。

(四) 农产品加工。

(五) 渔业。

(六) 旅游开发。

(七) 信息通讯。

(八) 人力资源开发。

☆重点发展区域及相关产业

(一)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纺织服装、鞋袜类及相关配套产业、五金机械电子类、家具、木制品、造纸、食品、酿酒、日用品及建筑材料、橡胶轮胎。

(二) 曼哈顿柴桢经济特区:纺织、机械加工制造。

☆对外资行业准入规定

(一) 鼓励投资的领域

《投资法》十二条规定, 柬埔寨政府鼓励投资的重点领域包括: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出口导向型;旅游业;农工业及加工业;基础设施及能源;各省及农村发展;环境保护;在依法设立的特别开发区投资。投资优惠包括免征全部或部分关税和赋税。

(二) 限制投资的领域

《投资法修正法实施细则》列出了禁止柬埔寨和外籍实体从事的投资活动, 包括:神经及麻醉物质生产及加工;使用国际规则或世界卫生组织禁止使用、影响公众健康及环境的化学物质生产有毒化学品、农药、杀虫剂及其他产品;使用外国进口废料加工发电;森林法禁止的森林开发业务;法律禁止的其他投资活动。

(三) 对外国公民的限制

《投资法》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作出规定: (1) 用于投资活动的土地, 其所有权须由柬埔寨籍自然人、或柬埔寨籍自然人或法人直接持有51%以上股份的法人所有; (2) 允许投资人以特许、无限期长期租赁和可续期短期租赁等方式使用土地。投资人有权拥有地上不动产和私人财产, 并以之作为抵押品。

☆主要进出口产品

柬埔寨主要进口商品:石油产品、香烟、白糖、纸张、建材、汽车和电器、日常用品等。

柬埔寨主要出口商品:纺织品、木材制品、橡胶制品等。

中国对柬埔寨主要出口商品: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农产品、船舶和钢材等。

中国从柬埔寨进口主要商品:原木、天然橡胶、锯材、铜矿砂及其精矿、农产品、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等。

☆开展业务的主要中资企业

上海建工集团、中国路桥集团、国网新源 (原中国电力技术进出口公司)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云南建工、红豆集团、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柬埔寨工作组、广东长大集团、广东外建公司、广东万安监理公司、广西有色公司、广西国宏公司、山东华岳集团、中国大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海油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贝尔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汉马投资有限公司、江苏金浦集团有限公司、温州瑞昌投资有限公司、四川路桥公司、中国外运集团等。

老挝

☆主要产业发展目标

(一) 资源开发

1.制定和实施有关能源、矿产电力国家政策;

2.探讨使用其他融资渠道, 建立长期资金安排, 提高本土化程度;

3.建立本国人才资料库;

4.加强地质勘探署的工作, 完成资源普查, 建立固体矿产资源分布和可开采储量的综合资料库。

(二) 农业

1.鼓励和引导农民种植豌豆、核桃、甘蔗和其他经济作物;

2.争取向周边国家出口4.5万头水牛, 15万头猪等, 并逐年递增;

3.进一步发展木薯、大米、植物油、糖、牲畜、经济作物和谷物等, 实现年出口创汇2 000多万美元。

(三) 制造业

1.建立工业园区, 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发展;

2.加强吸引外资, 鼓励合资;

3.强化金融机构在企业融资方面的作用;

4.进行财税改革, 鼓励出口。

(四) 电信业

1.建立国家电信骨干网和卫星通讯;

2.运用财政和金融优惠政策鼓励私人投资;

3.电信产品和设备及其零配件等的生产实现国产化;

4.通过特殊融资方面发展农村无线电话和网络业务;

5.建立工业园区, 为软件开发提供优惠政策和创造有利环境。

☆优先发展产业领域

(一) 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 农作物种植、农产品深加工。

(三) 林产品深加工。

(四) 进口替代加工组装。

(五) 水电建设。

(六) 矿产资源勘探开发。

(七) 通讯、信息技术。

(八) 旅游开发。

(九) 人力资源开发。

(十) 金融业。

☆重点发展区域及相关产业

老挝设立了经济特区、经济专区、边境贸易区, 鼓励开展进口替代加工组装、贸易等。

☆对外资行业准入规定

除危及国家稳定, 严重影响环境、人民身体健康和民族文化的行业和领域外, 老挝政府鼓励外国公司及个人对各行业各领域投资。自2009年7月起, 老挝政府暂停矿产勘探项目的审批, 对已在开采和已完成勘探的矿产开发项目进行集中检查和整顿。

☆主要进出口产品

老挝主要出口商品:农产品、林产品、资源性初级产品。

老挝主要进口商品:工业品、加工制成品、建材、日用品及食品、家用电器等。

中国向老挝出口主要商品:摩托车、纺织品、汽车及底盘、高新技术产品、电线电缆、通信设备、电器电子产品等。

中国从老挝进口主要产品:铜矿砂及其精矿、未锻造的铜及铜材、锯材、天然橡胶等。

☆开展业务的主要中资企业

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五矿集团、山东太阳纸业、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大唐国际公司、上海贝尔公司、中兴通讯股份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水电建设集团、中工国际、三江国际商贸城等。

科威特

☆主要产业发展目标

据科威特2009~2014五年发展规划, 今后5年科威特将启动1 100个建设项目, 投资总额将达1 315亿美元。其目标是实现国家经济多元化、大力发展私有部门, 将科威特建成海湾地区金融商业中心。

☆优先发展产业领域

(一) 石油开采、冶炼和石油化工。

(二) 电子网络建设、电信、环保、先进石油技术等。

(三) 农业和经济作物种植。

(四) 金融服务。

☆重点发展区域及相关产业

(一) 科威特北部:兴建“丝绸之城”, 希望使其成为贸易枢纽。

(二) 科威特自由贸易区:出口导向型加工业和其它服务行业。

☆对外资行业准入规定

2001年3月, 科威特政府制定的《吸引外国投资法》规定, 外国公司不能在石油领域的上游产业进行投资;外国公司在银行业中拥有的股权不能超过49%;外国投资不能涉入保险业;房地产业的投资也只限于海湾6国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 (GCC) , 以下简称“海合会”) :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和阿曼。

根据海合会国家之间的互惠安排, 在医药、法律、工程、会计、咨询领域, 海合会国家公民可以拥有100%所有权。在工业、农业、承包、维护保养、旅游领域, 海合会国家公民最多可以拥有75%的股份。

外国人或外国公司在科威特从事任何商业经营活动或设立分支机构, 必须通过科威特人作代理。除了直接代理以外, 外国人或外国公司也可以与科威特人组建公司, 在科威特从事商业经营活动, 但科威特合伙人的资本金必须超过51%, 银行投资和保险类必须超过60%。

☆主要进出口产品

科威特出口主要商品: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产品等。

科威特进口主要商品:机械、运输设备、工业制品、原粮和食品、服装、纺织品制成品等。

中国向科威特出口主要商品:机械、运输设备、工业制品、家电、服装、纺织品制成品等。

中国从科威特进口主要商品: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产品等。

☆开展业务的主要中资企业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水建设集团中国电线电缆等公司等。

哈萨克斯坦

☆主要产业发展目标

(一) 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 扩大里海、黑海对中国的粮食出口, 力争到2015

年农产品出口占比提高到8%。采取一定措施使畜牧业出口达到国际水准。

(二) 发展建筑业和建材生产, 到2015年实现建材自给率超过80%。

(三) 进一步加快石油加工、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速度。

(四) 发展冶金业和金属制成品生产, 力争2015年使冶金工业的生产和出口翻番。

(五) 加快发展化工、制药和国防工业;到2014年, 实现保障药品50%的市场自给率。

(六) 发展电力和清洁能源生产, 包括发展电网、新建电站、利用风能、太阳能等。

(七) 发展交通、通信基础设施。2009年开始建设“欧洲西部—中国西部”中转运输走廊。发展数字电视, 组织数字电视设备生产。

☆优先发展产业领域

(一) 农作物种植, 农产品加工。

(二) 木材加工及木制品生产。

(三) 纺织品、服装加工。

(四) 建筑和建筑材料生产。

(五) 原油加工和油气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六) 冶金业和金属制成品生产。

(七) 化工、制药和国防工业。

(八) 风能、太阳能等电力和清洁能源生产, 输变电线路建设和改造。

(九)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十)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发展区域及相关产业

哈萨克斯坦南哈州州府齐姆肯特市南方经济特区:纺织服装加工。

☆对外资行业准入规定

哈萨克斯坦国家对外资无特殊优惠, 内、外资一视同仁;鼓励外商向优先发展领域投资, 包括:农业, 林业, 捕鱼、养鱼业, 食品、纺织品、服装、毛皮、皮革的加工和生产, 木材加工及木制品生产, 纸浆、纸张、纸板生产, 印刷及印刷服务, 石油制品生产, 化学工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生产, 其它非金属矿产品生产, 冶金工业, 金属制成品生产, 机器设备生产, 办公设备和计算机生产, 电力机器设备生产, 无线电、电视、通讯器材生产, 医用设备、测量工具、光学仪器设备生产, 汽车、拖车和半拖车生产, 其它运输设备生产, 家具生产, 电力、天然气、热气和水的生产, 水处理, 建筑, 宾馆和餐饮服务, 陆上运输, 水运业, 航空运输业, 教育, 卫生和社会服务, 休息、娱乐、文体活动等。总之, 鼓励外商投资, 没有行业限制, 但是特别提倡外商向非资源领域投资。

在部分经济领域中, 哈在以下领域对外资所占比例有一定限制:

(一) 建筑业。哈萨克斯坦《建筑法》规定, 外国投资者可以以合资企业的形式进入哈萨克斯坦建筑业, 但外资在建筑合资企业中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9%。

(二) 银行业。哈对外资银行的准入仍有限制性规定, 外资银行的资本份额不得超过国内所有银行总资本的25%。

(三) 保险业。哈萨克斯坦规定, 所有合资非人寿保险公司的总资本份额不得超过哈本国非人寿保险市场总资本的25%;合资人寿保险公司的总资本份额不得超过人寿保险市场总资本的50%。

(四) 矿产投资。哈萨克2005年修改的《矿产法》规定, 企业在准备转让矿产开发权或出卖股份时, 哈萨克能源和矿产资源部 (现为石油天然气部) 有权拒绝发放许可证。同时, 国家不仅可以优先购买矿产开发企业所转让的开发权或股份, 还可以优先购买能对该企业直接或间接做出决策影响的企业所转让的开发权或股份。

(五) 土地投资。哈2003年《土地法》规定, 哈本国公民可以私人拥有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 但是外国个人和企业只能租用土地。

☆主要进出口产品

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商品:矿产品、初级产品、石油 (包括凝析油) 、天然气、煤和石油产品、小麦和棉花等。

哈萨克斯坦主要进口商品:以包括小汽车在内的机电产品为主。

中国向哈萨克斯坦出口主要:石油天然气管道、钻机、掘进机、通讯设备、钢材构件等。

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主要商品:原油、铁矿、铬矿、铜矿矿石、加工产品、燃油、铀占、皮革制品、羊毛等毛织物。

☆开展业务的主要中资企业

国家开发银行哈萨克斯坦工作组, 中国银行哈萨克斯坦分行、中石化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和中兴通讯、中石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有限公司、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油集团阳光酒店集团、新康番茄制品厂、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中国地质工程公司等。

吉尔吉斯斯坦

☆主要产业发展目标

(一) 农业

计划在5年内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 并计划成立农业发展基金, 优先提供小额信贷, 用于购买良种及各类农业生产机械;加强与欧盟及中国的合作, 不断推广农业新技术, 建立大型育种基地, 扩大实际耕地面积至126万公顷;以接受国外援助的形式引进农机6 400台。

(二) 水利

加快卡姆巴拉金水库建设, 整合国内水利资源, 计划在5年内全国水电发电量翻一番。

☆优先发展产业领域

(一) 粮食生产。

(二) 水利。

(三) 旅游业。

(四) 交通运输。

(五) 能源。

☆重点发展区域及相关产业

吉尔吉斯斯坦在比什凯克、纳伦、卡拉阔尔和玛伊玛克地区设立了自由经济区, 可以从事的商业活动有加工贸易和制造业等。

☆对外资行业准入规定

(一) 外国投资者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不受行业限制, 可在吉尔吉斯斯坦任何经济活动领域进行投资。

(二) 对外国投资者实行国民待遇。除了在自由经济区注册的外资企业, 其他外资企业一般情况下不享受税收优惠。

(三) 凡在吉尔吉斯斯坦政府鼓励投资的优先发展领域进行投资、以及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发展规划项下对特定区域进行投资, 均可根据吉现行有关法律规定对投资者给予相应的优惠。

(四) 外国人有权在吉尔吉斯斯坦购臵不动产, 但无权取得土地所有权 (可以取得土地使用权) 。外国自然人无权在吉尔吉斯斯坦购臵住宅, 但在吉尔吉斯斯坦注册的外国法人可以按规定程序购买住宅。

☆主要进出口产品

吉尔吉斯斯坦主要进口商品:燃油、煤炭、天然气、汽车、机械设备、化工产品以及食品等。

吉尔吉斯斯坦主要出口商品:以黄金为主的贵金属、部分矿产品、玻璃制品、塑料、皮革原料、皮革制品和牲畜及相关产品等。

中国向吉尔吉斯斯坦出口主要商品:纺织品、机电产品、鞋类、服装、建材、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产品等。

中国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主要商品:废钢、废铝、废铜、铝材、畜皮和毛等。

☆开展业务的主要中资企业

对外投资国别产业指引 篇9

☆主要产业发展目标

(一) 环境产业

建立一个“低碳化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与自然共存的社会”, 并形成能够向世界传播的“日本模式”, 为世界做贡献。

(二) 信息产业发展目标

1.提高效率和生产, 创造新价值;

2.建设健全和放心的社会;

3.建设创造性发展的基础设施。

(三) 制造业发展目标

促进制造业的创新, 对制造业的海外发展进行支援, 促进制造业的高附加价值化, 进一步通过推进制造业对国民生活和环境问题的贡献, 在强化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同时, 谋求日本经济活力的提升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 旅游观光产业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富有魅力的观光旅游景点, 培养能够提高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和振兴旅游业的旅游人才。重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2020年把外国入境旅游人数增加到1 000万人次、把出国旅游人数增加到2 000万人次。

☆优先发展产业领域

(一) 节能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原子能技术等。

(二) 信息技术研发和生产、建设世界最先进的安全驾驶支持系统等。

(三) 机器人、下一代航空机、高端宇宙系统、下一代汽车和医疗器械的技术开发和环境配备等。

(四) 旅游观光。

☆重点发展区域及相关产业

(一) 大阪:生物技术、精密科技、半导体、电子零部件、电子设备等行业。

(二) 神奈川县:汽车、信息技术、半导体、生物科技、环保行业等。

(三) 兵库县:精细加工、组装产业、半导体、再生医疗产业等。

☆对外资行业准入规定

(一) 禁止行业

日本对外国投资实施“原则放开, 例外禁止”的方针, 因此, 大部分行业均允许外国资本自由进入, 目前没有明文规定绝对禁止的行业。

(二) 限制行业

日本对可能威胁国家安全及未实行完全自由化的行业予以限制。根据《外汇法》, 外国投资者获取日本非上市企业股权或上市企业股份超过10%时, 在农林水产业、矿业、石油业、皮革及皮革产品制造业、航空运输业等保留行业, 实施提前申报手续。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规定的“资本移动自由化法则”, 对武器、飞机、核、宇宙开发、电力、煤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铁路等行业, 实施外资管制。2007年9月, 管制行业又加入可能转为军用的碳素纤维和钛合金、光化学镜头制造业等。根据行业法规, 对采矿业、通信业、广播业、水运业和航空运输业, 有具体的外资准入限制。

(三) 鼓励行业

日本中央政府没有特别规定的外商投资鼓励行业;地方政府根据自身行业布局和发展规划, 为形成更好的产业集群效益, 通过提供一站式服务、介绍专家、提供与日本企业同等条件的补贴和优惠税制等措施,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 外国企业对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京都、大阪府和神奈川县等, 如大阪对生物技术、精密科技、半导体、电子零部件、电子设备等行业实施重点招商;神奈川县对汽车、信息技术、半导体、生物科技、环保行业重点招商;兵库县对精细加工、组装产业、半导体、再生医疗产业实施重点招商等。

☆主要进出口产品

日本主要出口商品:运输机械、电器、一般机械、化学制品等。

日本主要进口商品:原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电器、食品、原材料等。

中国向日本出口主要商品:机电产品、服装及附属品、原材料等。

中国从日本进口主要商品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和运输机械等。

☆在日本的主要中资企业

宝和通商株式会社、中国银行东京分行、中国银行大阪分行、中国银行横滨分行、日本五金矿产株式会社、中远日本株式会社、中大株式会社、中化日本株式会社、上海国际株式会社、广东国际经济贸易株式会社、MI C燕明株式会社、兆华贸易株式会社、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日本公司、中联油日本有限公司、日中商品检查株式会社、华宝株式会社、上海集装箱日本株式会社、京林株式会社等。

蒙古

☆主要产业发展目标

(一) 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深加工

矿山开采领域达到高发展水平, 为重工业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到2015年, 纯铜年产量达到40万吨、钢年产量达到50万吨。到2021年, 纯铜年产量达到90万吨, 钢达到75万吨, 从煤炭中提取40万吨燃料和润滑材料。

(二) 加工业

推广高新技术, 增加在国外市场有竞争力产品的生产。重点发展绒、毛加工业, 发展进口替代产品等, 使产业到2015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提高4倍。继续提高高新技术在加工工业的应用, 到2021年, 使符合世界标准的高品质产品的生产得到提高, 对畜产品原料进行完全加工。

(三) 农牧业、食品

1.减少传染病的发病率、传染率, 使牲畜健康, 提高畜产品的生产。

2.通过耕地改造, 增加灌溉用地, 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最终使农业生产得到稳定增长, 改善食品供应。

3.到2015年, 小麦生产比2006年增加4倍, 土豆、蔬菜生产增加1.5倍。

4.推广生物技术、基因工程, 改良牲畜品种, 提高农作物收成。

5.到2021年在食品加工、服务、消费范围内, 创造卫生环境, 为人们提供安全、充足的食品。

(四) 旅游

1.改善旅游区交通、通讯和能源供应, 提高旅客运输和接待能力, 建设大型旅游区, 使游客人数达到100万人次。

2.优化服务质量, 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 创造舒适的旅游条件, 使旅游业成为国家经济的龙头产业之一。到2021年, 游客人数达到200万人次。

(五) 道路交通

1.提高铁路和航空运输的竞争力和效率, 为私人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改善乌兰巴托市的道路网络和公共运输服务。到2015年, 建成8 000公里的硬化路面公路。

2.发展公路和铁路网, 用硬面公路全面连接各地区、各省城和首都;发展航空运输, 扩大服务范围和竞争力。到2021年, 实现与亚洲公路网的连接, 使公路硬化面积达到全国公路总里程的90%。

(六) 电能网络

1.建立蒙古国统一能源网, 提高能源领域的效率和安全保障, 改善乡镇、牧民的电力供应。到2015年, 所有县都具备常用电源并使所有牧民家庭得到太阳能或风能的电力供应。

2.提高蒙古国统一能源网的效率, 实现居民点的稳定供暖。使已接通常用电源的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

(七) 煤炭深加工

1.建立焦炭、煤炭、能源、化工综合体, 在煤炭出口量得到提高的同时, 发展从煤炭中提炼石油和化工产品的工业。

2.建立大型煤炭发电站, 全面掌握从煤炭中提炼石油和化工产品的工业, 使煤炭加工业成为代表蒙古国发展水平的产业。

(八) 信息通讯技术

(1) 创造发展信息通讯技术的良好法律和经济环境;

(2) 积极发展信息通讯技术, 支持社会和经济发展。

☆优先发展产业领域

(一) 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

(二) 绒、毛加工。

(三) 进口替代加工生产。

(四) 畜牧养殖、食品深加工。

(五)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

(六) 农产品、食品深加工。

(七) 旅游开发。

(八) 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九) 电力。

(十) 信息通讯技术。

(十一) 金融。

☆重点发展区域及相关产业

蒙古国计划在中蒙边境东戈壁省建立赛音山达工业园区, 鼓励开展深加工产业。拟在赛音山达工业园区建立焦化厂、煤化厂、炼油厂、炼钢厂等。

☆对外资行业准入规定

根据蒙古国《外商投资法》, 除蒙古国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生产和服务行业以外, 都允许外商投资。除蒙古国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生产、服务的地区以外, 都允许外商投资。蒙古国法律明确禁止的行业是麻醉品、鸦片和枪支武器生产等, 除此之外没有明确禁止投资的行业。

☆主要进出口产品

蒙古国主要出口商品:矿产品、生皮、熟皮、畜毛及其制品、贵金属等。

蒙古国主要进口:机电商品及零配件、能源产品、公路、航空及水路运输工具及其零件、纺织品、化学及化工产品、植物产品及食品、钢材及其制品等。中国向蒙古国出口主要商品:运输工具、工程机械、机电产品、大米、水果、蔬菜、建筑材料、家具等。

中国从蒙古国进口主要商品:矿产品、畜产品、原油等。

☆在蒙古国开展业务的主要中资企业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铝集团、神华集团、内蒙古庆华集团、永晖集团、山东正元公司、中国建筑华海公司、北京建工 (蒙古国) 公司、中国地质工程公司、中国有色建设集团、黑龙江蒙中矿业公司、中蒙石化实业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机构总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

孟加拉

☆主要产业发展目标

(一) 农业

1.增加粮食产量, 确保食品安全。鼓励对稻米的研发。

2.到2010/11年, 粮食作物产量平均增长率达到17.5%, 其中玉米33%, 豆类15%, 油14.5%, 蔬菜16%, 水果和香料9%。鼓励发展玉米、蔬菜、豆、油菜籽和水果种植。

3.鼓励黄麻、甘蔗和棉花等种植经济作物。加强研究高产黄麻种子, 如“kenaf”和“mest a”两个种类及其生产技术。鼓励甘蔗及其他替代品种的生产技术创新。

4.鼓励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

(二) 工业

1.运用食品现代化包装技术, 保证和增加冷冻食品的正常供应;

2.鼓励使用太阳能替代电能, 缩小工业用电缺口;

3.把成衣业和纺织业列为国家重点产业发展;

4.鼓励私人投资港口、电能、交通和人力资源领域, 可采用“建设——运营——所有”和“建设——运营——移交”模式;

5.建立工业园区和特别经济区。

☆优先发展产业领域

(一) 服务业。

(二) 化工业。

(三) 服装纺织。

(四) 农作物种植、农产品深加工。

(五) 建筑业。

(六) 食品加工、食品包装。

(七) 电力开发。

☆重点发展区域及相关产业

Bogr a、Jamal gonj、Khal aspi r、Phul bar i地区:煤炭开发。

Di naj pur县Di ghi par a地区:煤炭开发。

出口加工区:服装、服装饰件、纺织、针织品、毛巾、电子、体育用品、塑料制品、制鞋与皮革等。

☆对外资行业准入规定

(一) 禁止的行业

根据1991年《工业法》 (1992年修订) , 被列为公共投资的领域为禁止私人投资的领域, 包括:枪、弹药及国防机械设备;在森林保护区内的森林种植及机械化开采;核能源生产;有价证券 (钞票) 的印刷和铸造;铁路和航空 (空中货运及国内航空除外) 。除此之外, 其他所有的工业项目均允许私人投资。

(二) 限制投资领域

出于环境保护、公众健康、以及国家利益的考虑, 孟加拉国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某些领域为限制领域。

(三) 鼓励的行业

除了上述五个禁止投资的领域, 外国公司或个人均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进行投资。在互利的基础上, 投资方式可以选择独资, 也可以选择合资。孟加拉国政府鼓励外国投资的领域包括:出口型工业;出口型或替代进口的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孟加拉国自然资源的各类产业;利用孟原材料的基础产业;对现有项目的增产和改进;不按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分类制定优惠政策。

☆主要进出口产品

孟加拉国主要进口商品:基本生活物资、石油及石油产品、钢铁、化肥及化工原料等。

孟加拉国主要出口商品:成衣、轻工产品、冷冻鱼虾、黄麻及黄麻产品、皮革及皮革制品、药品等。

中国向孟加拉国出口主要商品:纺织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化工产品、金属及金属制品、钢铁制品等。

中国从孟加拉国进口主要商品:皮革及皮革制品、纺织品及相关产品、冷冻食品和黄麻等。

☆在孟加拉国开展业务的主要中资企业

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路桥 (集团) 总公司、中国港湾建设 (集团) 总公司、中国工程农机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中国电线电缆进出口公司、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中国电气进出口联营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孟医院、天津机械进出口公司、上海贝尔有限公司、广西路桥公司、第一冶金建设公司、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缅甸

☆主要产业发展目标

实行“以农业为基础的各行业共同发展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鼓励发展私人企业, 积极引进外资, 计划2010~2011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10.7%。

☆优先发展产业领域

(一) 农作物种植和农产品加工。

(二) 电力。

(三) 石油天然气。

(四) 工业。

(五) 矿业。

(六) 运输。

(七) 旅游饭店服务业。

(八) 建筑。

☆重点发展区域及相关产业

土瓦工业区、皎漂经济技术开发区、缅甸木姐105码贸易开发区:加工贸易、边境贸易、物流。

☆对外资行业准入规定

缅甸政府欢迎外国企业到缅甸投资, 根据《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规定, 外资在缅甸可设立合资企业或股份有限公司。如果成立合资企业, 外资比例不得低于总投资的35%。

其允许投资的范围广泛, 包括农业、畜牧与渔业、林业、矿业、工业、能源、电力、交通和通讯、建筑业和贸易等产业。

(一) 农业

1.季节性农作物 (包括木薯粉和烟草) 的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

2.创办种植园 (包括草药、咖啡、茶叶、油棕、园艺等) , 生产、加工和销售其产品。

(二) 林业

1.用缅甸国营企业开采和销售的柚木, 生产和销售基建材料、家具、地板等 (只能与国营企业合营) ;

2.用缅甸国营企业开采和销售的柚木, 生产和销售柚木雕刻的各类工艺制品;

3.生产、加工和销售硬木 (不包括柚木) 、竹子、藤条及其他林产品;

4.生产和销售用硬木 (不包括柚木) 、竹子、藤条加工的建筑材料、家具及其他制品。

(三) 矿业

1.勘探、开采、生产和销售非金属 (煤、石灰石、石膏等工业原料) ;

2.大理石的开采和大理石块、石板的生产和销售;

3.其他石料的开采及其制品的销售。

(四) 畜牧和渔业

1.家畜的饲养、加工、罐头制品及家畜产品的销售;

2.家畜饲料、添加剂、辅料和兽药的生产和销售;

3.饲养、捕捞、加工和销售淡水、咸水鱼虾及其他水生动物 (政府列为科研项目的水域的鱼虾养殖除外) ;

4.生产、加工、销售各种鱼虾饲料。

(五) 工业

缅甸允许外国投资食品、纺织品、日用品、运输工具及材料、建筑材料、纸浆和纸张、化学品、化工产品和医药用品、钢铁、机器和设备等产品的制造和销售。

(六) 石油和天然气

缅甸要求外资以产品分成合同方式 (PSC) 开采原油和天然气。

(七) 电力

自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缅甸全国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 缅甸政府鼓励外国投资者在缅甸投资开发水电项目。

☆主要进出口产品

缅甸主要出口商品:天然气、豆类、服装、柚木、硬木、水产品、生橡胶、大米、明虾、贱金属矿石、芝麻等。

缅甸主要进口商品:精炼矿物油、机械设备和运输设备、贱金属机器制品、电力设备、塑料制品、纺织品、医药、水泥、橡胶制品、纸制品等。

中国向缅甸出口主要商品:机械设备、矿产品、纺织品、电力设备、运输设备、橡胶制成品、塑料制品、化学制品、科学仪器等。

中国从缅甸进口主要商品:玉石、贱金属、木材、鱼虾、天然橡胶、镜片、豆类、服装等。

☆在缅甸开展业务的主要中资企业

中色镍业有限公司、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南亚管道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寰球工程公司、中国石化国际勘探公司缅甸公司、中石油国际 (凯尔) 有限责任公司、中海石油缅甸有限公司、北方石油化工 (集团) 有限公司、中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对外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云南联合外经股份有限公司、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华中电网有限公司、葛洲坝集团、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机械进出口 (集团) 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中国纺织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进出口公司、安徽省外经建设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产总公司等。

尼泊尔

☆主要产业发展目标

(一) 农业未来3年农业目标平均年增长率为5.2%, 初步完成农业商品化。

(二) 水电行业

未来十年新增1 000万千瓦的水电装机容量, 实现电力完全自给并有剩余电力向国外出售。

(三) 旅游业

未来3年尼泊尔旅游业力争实现平均年增长率8.4%, 年平均接纳外国游客70万人次, 创汇3亿美元, 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0万个, 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四) 制造业

未来3年制造业力争达到8.4%的平均增长率。

☆优先发展产业领域

(一) 农作物种植。

(二) 水电行业。

(三) 旅游开发。

(四) 农副产品加工。

(五) 能源。

(六) 道路。

☆重点发展区域及相关产业

(一) 巴尼帕科技园: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 高科技工业。

(二) 巴丹工业区:木雕、铜雕、石雕、地毯、挂毯、毛毯、编织、刺绣和皮衣。

(三) 其他工业区:塑料、油漆、化纤、纺织、医药、家禽家畜和机械加工等。

☆对外资行业准入规定

除个别规定行业外, 外国投资者可在任何行业投资和技术转让;外国投资者可在大中小规模企业拥有100%股份;外国投资需获批准。

(一) 限制外国投资的领域

1.家庭手工业;

2.个人服务业 (例如理发馆、美容室、裁缝和驾校) ;

3.武器、弹药;

4.炸药、火药;

5.与放射材料有关工业;

6.房地产 (不包括建筑业) ;

7.以民族语言或尼泊尔语制作的电影工业;

8.安全印务;

9.印钞和铸币;

10.零售业;

11.国内快递服务;

12.原子能;

13.家禽养殖 (2007年起有所松动) ;

14.渔业 (养殖、捕捞、垂钓, 2007年起有所松动) ;

15.养蜂业。

(二) 可设在加德满都谷地大城市的行业

1.家庭手工业

传统家庭手工业 (制革除外) 。

2.旅游业

旅游代理、徒步旅行代理、宾馆、度假村和餐馆。

3.制造业

除肉类以外的食品加工, 机械设备价值在20万卢比及以下;电子装配;蜡烛生产, 机械设备价值10万卢比及以下;文具 (纸制文具) 生产, 机械设备价值10万卢比及以下;不使用带锯的木制家具生产, 机械设备价值5万卢比及以下;羊毛纺纱;人造革 (树脂) 包生产, 机械设备价值10万卢比及以下;皮革制品, 设备价值在10万卢比及以下;草药加工, 机械设备价值5万卢比及以下。

4.立交桥、写字楼、商务楼和无轨电车修理厂。

(三) 不可设在加德满都谷地市区的行业

大中型化工实验室;机械设备价值在20万卢比以上的车间、工场;钢管板条切割企业;除马萨拉茶、盐、糖、面粉、豆类等的再包装业;电影加工实验室;洗染厂和织物印花企业;冷库。

(四) 不可在加德满都谷地设立的工业

化肥厂;制革厂;水泥厂;大中型炼铁、炼钢和铸造厂;非小型手工和传统方式的纸浆和造纸厂;烧碱厂;炼油厂;大中型印染工业;制酸;发酵和蒸馏工业;大中电镀工业;糖厂;橡胶加工;大中油漆工业;漂白粉。

(五) 不可设在加德满都谷地以外的大城市的行业

1.上述 (四) 所列工业;

2.石头加工 (粉碎) 。

(六) 相关产业对外国人的股权限制

在对外国人开放的领域内, 外国人可以拥有100%的企业股权。不对外国人开放的领域, 近年逐渐松动, 例如贸易、批发、货运、旅游、渔业、管理和工程咨询等企业, 出现了合资合作经营的情况, 外方股权没有限制, 但企业法人必须是尼公民。

(七) 资金汇回

外国投资者, 可按即时汇率汇回:

1.转让股权的收入;

2.利息或股息;

3.偿还外国贷款本息收入;

4.技术转让费;

5.工资、补贴、酬金等收入的75%。

☆主要进出口产品

尼泊尔主要出口商品:钢铁及制品、纱线、羊毛地毯、纺织品、成衣、豆类、黄麻袋、铜器、羊毛披肩、茶叶等。

尼泊尔主要进口商品:石油制品、金银、电机及电气设备、钢铁、车辆、机器及机械设备、水泥及熟料、食用油、药品等。

中国向尼泊尔出口主要商品:化肥、羊绒纱、生丝、家用电器、通讯设备、箱包服装、农副产品等。

中国从尼泊尔进口主要商品:木制品、建筑砖块、神香、食品、布料、铜器、唐卡、生皮、地毯等。

☆在尼泊尔开展业务的主要中资企业

对外投资国别产业指引 篇10

☆主要产业发展目标

2010年出台的阿尔及利亚《2010~2014年公共投资规划》, 宣布国家将在未来5年内投资21.214万亿第纳尔 (合2 860亿美元) , 用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其中9.7万亿第纳尔 (合1 300亿美元) 将用于完成上一个五年计划中, 已经启动的投资项目;11.534万亿第纳尔 (1 560亿美元) 投入新的项目。

(一) 基础设施领域

1.道路和港口 (投资额3.132万亿第纳尔)

(1) 新建830公里路段、完成东西高速公路网;

(2) 700公里国家级公路扩建;

(3) 新建2 500公里路段;

(4) 新建/翻修约20座渔港, 疏浚和完善25座港口;

(5) 改善3座机场设施。

2.铁路和城市轻轨 (2.8万亿第纳尔)

扩大铁路网覆盖范围, 铁路和机场设施现代化改造, 完成2005~2009五年规划中启动的800多公里铁路线建设项目, 至2014年铁路线总长建至10 500公里。

主要铁路建设规划:

(1) 855公里现有铁路线路改造;

(2) 430公里复线建设;

(3) 其他新线路建设1 120公里;

(4) 高原铁路线600公里 (未来将扩至近1 000公里) ;

(5) 南部环线800公里;

(6) 完成正在建设中的828公里铁路线;

(7) 规划中1 400公里铁路线;

(8) 至2015年建成阿尔及尔、奥兰、君士坦丁等17条轻轨线路。

3.教育

(1) 国民教育 (8 520亿第纳尔) :建设3 000所小学, 1 000所初级中学, 850所高级中学, 2 000所寄宿学校, 食堂和半寄宿制学校;

(2) 高等教育 (8 680亿第纳尔) :60万个入学名额, 40万个学生住宿床位, 44座大学食堂;

(3) 职业教育和培训1 780亿第纳尔:220所学院, 82座培训中心和58所寄宿制学院。

4.医疗卫生 (6 190亿第纳尔) :新建172家医院, 45家专科医院, 377家综合诊所, 1 000个康复中心, 17所辅助医疗培训学校。

5.住房 (3.7万亿第纳尔) :200万套住房 (50万套廉租房, 50万套商品房, 30万套安臵房, 70万套农村住房) , 其中120万套将在5年计划期内交付使用, 其余80万套在2014年年底前开工, 于2015~2017年之间交付使用。

6.水资源开发 (2万亿第纳尔) :修建35座大坝, 25座水处理站, 34座污水净化站, 3 000个饮用水入户工程以及城市排水、防洪工程。另将由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融资600亿第纳尔建成8座海水淡化厂。

7.青年和体育 (1.13万亿第纳尔) :80座足球场, 750座社区综合运动中心, 160座多功能中心, 400余座游泳池, 3 500余座游乐场, 230余家青年旅馆, 150余个青年科技娱乐中心。

8.农业和农村建设 (1万亿第纳尔) 。

9.文化 (1 400亿第纳尔) :修建40座综合文化中心, 340个图书馆, 44个剧院, 12所音乐美术学院, 156个科技娱乐中心。

10.公共传媒 (1 060亿第纳尔) :改善广播和电视设备, 改善广电转播网络。

(二) 中小企业发展 (投资额1 500亿第纳尔)

1.建设工业园区, 国家支持企业升级改造, 提供3 000亿第纳尔优惠银行贷款。

2.电站、石油化工和国企升级改造, 提供2万亿第纳尔优惠银行贷款。

(三) 科研和信息技术 (投资额2 500亿第纳尔)

1.科研 (1 000亿第纳尔) :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 建立高校科研基地, 培养和启用更多研究人员投入经济和社会各领域跨学科研究。

2.电子政务 (1 000亿第纳尔) :建立完善各政府部门、地方行政单位 (省、大区、市镇) 网站, 提供400余项网上服务。

3.信息技术设备 (500亿第纳尔) :为在全国教育和职业培训系统内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供设备。

☆优先发展产业领域

1.基础设施 (铁路和公路网、社会住房、学校、医院等) 。

2.工业制造业, 特别是优先发展本地企业。

3.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创造就业。

4.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5.通信和电子信息技术。

☆重点发展区域及相关产业

1.南部和高原地区:支持南部沙漠、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投资南部和高原省份的项目可享受投资法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

2.各省根据自身优势和现有工业基础发展相关产业。

☆对外资行业准入规定

阿尔及利亚对外国投资者实行国民待遇, 外国投资者在阿尔及利亚经营受当地法律保护和约束。投资开展相关法律限制的活动, 须获得政府批准。政府鼓励非碳化氢领域尤其是工业制造业和农业领域的投资。

根据阿尔及利亚政府2008~2009年相继出台的新法规, 所有外来投资必须与阿尔及利亚当地企业合作, 且阿方所占股份必须超过51%。在2009年新政策出台前, 已成立的从事进出口活动的贸易型企业必须向阿方转让30%以上的股份 (海洋航运领域40%以上) ;法规实施前, 已在阿尔及利亚当地注册的外资企业商业注册更改 (经营范围、资质、注册资金变更等) 同样受该条款限制。外国股东转让股份时, 阿方享有优先购买权, 外资金融机构股份转让需经阿尔及利亚银行同意。

所有外国投资项目必须通过阿尔及利亚国家投资委员会审议通过, 并在投资促进局备案。投资项目必须在完成阿尔及利亚投资委员会和投资促进局规定的各项程序后, 方可到各地方一站式窗口申请各项服务 (商业注册、劳务审批、税收优惠申请等) 。外商直接投资和合作投资的项目, 必须在整个运营阶段中有利于阿尔及利亚外汇盈余。

☆主要进出口产品

阿尔及利亚主要出口商品:碳化氢产品, 原料, 半成品、食品。

阿尔及利亚主要进口商品:机械设备、生产原料、食品、药品等非食用性消费品。

中国对阿尔及利亚出口主要商品:机电产品、车辆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钢铁制品。

中国从阿尔及利亚主要进口商品:原油和液化天然气等。

☆在阿尔及利亚开展业务的主要中资企业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信建设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中国冶金科工 (集团) 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轻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地海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鼎国际工程、河南豫非农业水利整治公司、中联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少林矿业有限公司、河北地矿建设工程集团公司、少林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埃索科软木制品有限公司、固美铝型材有限公司等。

埃及

☆主要产业发展目标

(一) 交通

1.整合各种交通方式, 增强交通运输能力;

2.增强私人部门在交通投资中的参与度;

3.重构铁路网络, 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

4.促进港口发展。

(二) 市政设施建设

1.排水建设。计划到2022年时, 农村地区的排水处理覆盖达到100%。

2.饮用水处理设施建设, 包括新开罗、纳赛尔城及周边地区和新阿斯旺城饮用水设施建设。

(三) 电力能源

1.整合电力网络, 发展农村地区的电力;

2.扩展网络, 向周边国家输出电力;

3.发展与非洲国家的联合项目, 促进地区合作;

4.向所有工业、农业、旅游业和服务业提供方便、快捷和稳定的电力供应。

5.在埃及六五计划 (2008~2012年) 发展期间内, 电力行业年均增长9.1%, 增加发电量854.7万千瓦, 将新能源利用比例提高到12%。

(四) 教育建设:2007~2012年新建2 200所学校。

(五) 发展旅游业, 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六) 推动石化工业发展:2002~2021年投资100亿美元, 建设24个项目和3个石蜡生产企业。

(七) 农业和水利灌溉

1.实现农业产值年均3.9%的增长,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

2.保障食品安全, 鼓励农业产品出口, 将农产品出口额提高到50亿埃镑;

3.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改善农村生活水平;

4.发展高效高附加值农业产业;

5.发展西部沙漠地区深度地下水的使用, 对现有水库进行保护;

6.研究东部沙漠地区和西奈半岛深度地下水的使用;

7.研究利用地下半盐水发展渔业养殖和土地开垦;

8.研究洪水使用的可行性, 发展保护措施, 减少洪水对西奈的影响;

9.发展海岸地区脱盐项目, 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

(八) 工业

1.重点关注工程、电子、食品加工、化工产品、医药、纺织、木材和建材等行业;

2.提升新产业发展水平:自动传输、生物科技、基因工程、电子工业和医疗设备;

3.采取新的工业政策, 发展产业集群;

4.鼓励投资园区建设, 以园区吸引投资, 减少金融负担;

5.鼓励工业投资投向新城市、东北海岸地区、上埃及和西奈倾斜。

(九) 油气

1.加强海上和陆地的油气开发;

2.扩展原油的生产水平;

3.鼓励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出口;

4.推动国际石油化工产业技术向埃及转移;

5.增大石油的冶炼能力;

6.扩展天然气项目, 增加天然气在交通和电力行业中的使用;

7.扩展天然气的输送网络建设。

(十) 信息通讯

1.扩展信息工具使用, 建立1 500个信息科技园, 新培训12 500位信息科技领域毕业生;

2.互联网用户年均增长20%, 移动电话用户年均增长25%, 信息通讯领域的公司增长15%;

3.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 旅游业

1.2011/12财年, 旅游人数达到1 400万人次, 人均停留10天;

2.宾馆饭店达到24万间房, 年均增长15 000间房;

3.2011/12年旅游收入超过120亿美元。

☆优先发展产业领域

1.铁路网络、港口、物流等。

2.电力能源。

3.旅游。

4.石化工业。

5.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

6.工程、电子、食品加工、化工产品、医药、纺织、木材和建材、自动传输、生物科技、基因工程、电子工业和医疗设备。

7.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

8.信息通讯。

☆重点发展区域及相关产业

1.苏伊士经贸开发区:纺织、成衣、油气输送管道、汽车及汽配件和电子设备。

2.港口与航运业:东赛得港、Sokhna港、亚历山大港的扩建, 内河航运港Tebeen、Nubareya、Qeena港的建设;

3.路网建设:建设从Ain Sharms-Robeky到Ramadn, 十月六日城内、萨达特城内、亚历山大至Borg Al Arab的212.5公里的铁路;新建开罗到亚历山大、上埃及到红海、Borg Al Arab到Fayoum、Bani Mazar到Bowety、连接沙漠与农业路网的Al-Kanater桥和开矿的路网, 总投资36.9亿埃镑;扩展开罗至亚历山大、开罗环路、Matrouh到Siwa、开罗经伊斯梅利亚到赛得港、开罗到苏伊士、Ain Sokhna到Marsa Alam、Ras Sedr经Tor到Sham El Sheikh、Al Shat到Noweiba、Fayoum到Aswan、Edfo到Marsa Alam的路网。

在今后5年时间内, 将铁路货运量提高125%, 年运输量达到1 500万吨。到2012年, 铁路改造里程达到1 200公里, 新建公路1 700公里, 新建15座高架桥及14座跨尼罗河大桥。

4.开罗、阿斯旺等9个旅游区的开发。

5.南河谷土地开垦开发、西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灌溉和土地复原、阿斯旺和东巴哈里耶土地开垦。

☆对外资行业准入规定

埃及员工在各类型公司中比例不得少于90%;对从事进口业务企业有严格限制, 规定本国人才能注册从事进口业务;军工产品、烟草工业、含酒精的饮品和在西奈的投资需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外国人不得在埃及从事商品流通和批发业务;在埃及开办超市和连锁经营要经过特别委员会审批通过;不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棉花种植业;非埃及人不得从事职业介绍、为企业招募员工、导游等经营活动;政府招标项目中, 埃及投标者享有15%的报价优惠;外资银行不予颁发牌照。

☆主要进出口产品

埃及主要出口商品:矿物燃料、肥料、水果、珠宝、蔬菜、塑料和钢铁等。

埃及主要进口商品:矿物燃料、锅炉机械、车辆及零部件、电机电气设备、钢铁制品、谷物等。

中国向埃及出口主要产品:电机电气设备、锅炉机械、服装、车辆及零部件、钢铁制品、化学纤维长丝等。

中国从埃及进口主要产品:矿物燃料、盐及土石、塑料制品、棉花、铜及其制品、皮革、矿砂、地毯等。

☆在埃及开展业务的主要中资企业

上一篇:计算机专业发展趋势下一篇:生产性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