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模式

2024-10-03

防范模式(共12篇)

防范模式 篇1

急诊护士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工作, 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及遭受意外的人群。护理工作急、忙、多学科性, 是极易出现护理差错的地方。所以如何掌握正确的差错分析方法, 发现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显得尤为重要。20世纪末, 日本医疗事故委员会提出SHEL模式, 即S-soft:软件部分, 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H-hard:硬件部分, 工作的场所;E-environment:临床环境;L-litigant:当事人及他人。认为医疗事故的形成主要受上述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通过这些因素的分析, 找出事故的原因并制订相应对策, 可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1]。而事故均缘于差错, 因此发现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缺陷以改进不完善的地方, 有利于有效控制护理质量。

现将我院急诊科2007年发生的50例护理差错用SHEL模式进行分类分析如下, 以供同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我院急诊科共发生护理差错50例, 根据评定标准, 其中, 47例为一般差错, 3例为严重差错。

1.2 差错分析方法

对50例差错进行月份分布分析 (表1) , 差错类别构成分析 (表2) , 用SHEL模式对50例差错发生的不同原因进行分类分析 (表3) 。

差错的分类原因分析时同一差错可能有多个原因存在, 将原因归类为个人因素和客观因素, 以便针对原因处理。个人因素指业务素质与能力, 客观因素包括工作场所、临床环境、管理因素、忙碌、患者因素等。

2 结果

2007年我院急诊科发生差错50例, 其中严重差错3例。2008年1~10月共发生差错18例, 无严重差错, 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3 讨论

3.1 全年差错随月份的变化趋势

由表1可知, 11~12月差错发生率最低, 6~9月差错相对较高, 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天气炎热, 护理人员易疲劳。 (2) 工作量增多, 每年6~9月我院急诊科患者最多, 工作量最大, 而实习护士未下临床, 护士人数相对不足。从而出现差错随工作量增多而增多的现象。 (3) 年底院内各种检查频繁, 且年终质量评估在年底, 科室重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3.2 差错分类分析与防范

3.2.1 抢救药品、仪器未处于备用状态

由表2可知, 药品、仪器未备好占24%。这类差错可通过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予以避免, 但有时由于工作繁忙仅流于口头交接, 或匆忙中不仔细, 增加了差错的发生率。根据临床实际工作情况, 可将各类抢救药品、仪器建立统一记录制度, 除每天定时清点、检查外, 增加每周定期总检测一次, 并两人核对签名。半年请医疗器械的专业检修人员检测一次各种仪器及时查找问题, 并注明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养成定时检修的习惯。

3.2.2 法律意识淡薄、各项规章制度未落实到位

由表2可知占28%。主要是查对不严格, 仅凭主观经验行事, 交接工作不到位, 如特殊的治疗 (甘露醇的应用) 、检查需在特定时间完成, 未仔细向有关人员交接, 工作流程欠规范。可通过制订严格而简洁的交接班流程, 能有效避免差错。如交接急诊留观患者流程规范:阅读留观医嘱→确认对应患者→确认输注何种药物包括名称、剂量、浓度、滴速等→现患者的主要症状及生命体征→确认正确后在医嘱后签全名及时间。流程规范可避免交接不严密带来的差错。

3.2.3 院前急救疏忽大意

由表2可知占8%, 院前急救突出一个“急”字, 现场处理时常不能全面检查, 易忽视某些部位的检查。如外伤时, 包扎了两处明显流血的伤口, 而忽视了头发浓密的枕部伤口;腹痛患者隐瞒病史, 否认有外伤史而忽视了动态的生命体征监测, 最后B超确诊脾破裂时血压降至90/60 mm Hg (1 mm Hg=0.133 kPa) 。工作环节的不完善, 可通过建立急诊患者评估表, 从生命体征至体格检查逐项列出, 并标出选项, 医务人员只需打勾, 快速而全面地记录病情, 危重患者可每15~30分钟评估1次, 清晰而完整地提供动态病情变化情况。

3.2.4 急救能力差、急救知识不全面

由表2可知占22%。由于疾病是突然发生、突然加重, 如严重的多发伤及心跳呼吸骤停, 护理人员往往不知所措, 没有重点及次序。护理技术下降, 穿刺不能一针见血、心肺复苏效果不佳、口咽通道不能正确应用致气道未完全开放、对脑外伤患者未及时观察瞳孔变化发生脑疝。急救知识涉及面广、难度大、面临问题随时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公式。可通过加强自我学习、参加科室及院内讲座、并建立个人工作记录本, 每天审查、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 才能逐步提高个人能力并拓宽知识面;在工作安排时可通过高年资与低年资护士共同工作而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院内及时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培训利于护理人员掌握新的医学知识。

3.2.5 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

由表2可知占8%。急诊患者或家属由于病情急、重而心情焦虑。一方面由于护士缺乏社会经验及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面对提问时回答生硬、简单、易引起患者或家属的反感甚至出现过激言语, 而另一方面由于护理工作繁忙, 护士无法与之进行过多的沟通, 使患者及家属不满意而致引起护患纠纷。改进护患沟通是我们需要做的重点。首先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态度;其次要为患者提供专业知识帮助, 如颅内高压呕吐的患者可告知头偏向一侧, 避免呕吐物误入气管, 引起窒息, 再次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的咨询, 如病区环境, 检查科室位置, 必要时为患者提供一些生活必需品, 也可将各种指示牌做得更醒目、更人性化, 便于患者及家属晚间在院内寻找要去的地方。

3.2.6 护理记录的质量问题

由表2可知占10%。护理记录要求规范、客观、连续、真实、准确、及时性。当抢救患者时只注重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而对护理记录的及时性、严肃性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易致字迹潦草、涂改较多、病情描述不确切、医学用语不当、动态观察不及时、用药观察记录不及时等。解决办法一是统一护理记录书写标准, 加强护理文书书写培训, 及时学习各种文书书写规范的改进并相应地改进工作;其次是合理安排充足的人员上班, 分工明确, 有辅助人员参与抢救并记录, 为当班护士提供第一手资料, 及时准确地书写抢救记录包括时间记录到分、药品写全称、单位名称清晰可辨、用医学术语。

3.3 用SHEL模式分析不同原因及防范

根据SHEL模式对差错原因逐个调查分析发现, 差错原因除当事人业务素质和能力有关 (S) 占100%, 还与临床环境 (E) 占40%、当事人及他人 (L) 占80.6%、工作场所 (H) 占50.6%等有密切关系。除S外的三种因素可以通过管理系统的改进、流程优化、加强科室团队建设、业务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改进。发现管理体系的缺陷并加以改进有利于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对错误的认识分个人观和系统观。个人观认为错误是个人原因引起的;而系统观认为错误的原因主要在于系统的问题, 这些因素包括工作环境中错误反复发生的隐患, 以及引起这些错误的组织程序[2]。当错误发生后, 事情的关键不是追究谁犯了这个错误, 而是弄清系统出现什么问题以及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

1999年, 美国IOM的报告中也提出多数的错误是由于护理体制的疏忽, 而不是个人的粗心, 这也是美国护士协会 (ANA) 长期以来所持的观点。每一名护士在一生的职业生涯中, 很难做到丝毫没有疏忽[3,4,5], 因此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 对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 临床上要大力倡导缺陷分享文化, 正确正视错误的危害性, 认识它的客观性, 不确定等特征, 并认真分析原因做好防范[6,7]。倡导积极安全文化, 并形成一种氛围, 人们愿意报告异常事件及未遂过失, 并从错误中学习。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差错的原因及SHEL模式在分析差错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07年我院急诊科发生的50例护理差错的随月份分布、护理差错类别构成分析, 以及用SHEL模式对护理差错进行分析, 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在全院交流。结果:2008年1~10月发生差错18例与2007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结论:倡导缺陷分享文化, 重视对系统的改进, 分享缺陷经验, 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关键词:SHEL模式,急诊护理差错,差错分析,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杨辉.浅谈急诊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14) :1839-1840.

[2]阳世伟, 郑碧霞, 陈晖.SHEL模式在分析护理差错事故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8 (3) :64-66.

[3]刘义兰, 张亮, 王桂兰, 等.对我国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9) :827-829.

[4]程丽萍, 曹秀黎.护理管理制度是护理差错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5) :26-27.

[5]张道红.输液治疗中的护理差错原因分及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7, 19 (6) :559-561.

[6]武玉梅.护理安全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6) :86-87.

[7]刘波.院前急救护理不安全因素探讨及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 2008, 15 (6) :63.

防范模式 篇2

日前,有报道称中国证监会已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土豆网等互联网企业境外上市情况的汇报》的报告,报告针对国内企业用VIE模式在境外上市的情况,建议国务院采取行动,治理VIE这种有争议的公司结构。报告还建议此类公司应该先获得商务部的批准许可,才能以此模式在境外上市。

据披露,在我国境外上市的40家互联网公司中,几乎都存在“协议控制”现象。近期,其他非高科技领域的传统企业也越来越多地采取这种非股权控制模式。截至目前,上述协议控制模式几乎完全规避了商务部、发改委及证监会的相关审批。真正让VIE这种投资方式为公众所知,是不久前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马云在支付宝分拆事件中捅破了“协议控制”这层窗户纸,引起了互联网业、投行界以及美国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但监管部门一直未就协议控制明确表态。

有关报告指出,“协议控制”实质上规避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对外资并购的规定。如不明确制止,将来外资企业均可以“协议控制”不属于并购为由,规避国家对外资并购的管理,还可被用来逃避外汇监管、向境外逐步转移资产。此外,这种模式还被指违背外资行业准入政策。

对此,已于9月1日开始实施的《商务部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首次将“协议控制”纳入监管范围。《规定》称,应从交易的实质内容和实际影响来判断是否属于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

虽然沈丹阳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目前还不知道这个VIE的报告”,但他表示,对于VIE模式,目前还没有法律规定,也没有法规和专门政策加以规范。商务部和有关部门将研究如何防范这种做法。

“协议控制模式”也即市场所称的“新浪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通过合作协议的方式,境外壳公司实际控制境内牌照公司(为保护境外壳公司投资人的“安全”,通常牌照公司的全部股权也被抵押给技术公司,进而由壳公司全权控制),将收入和利润转移到境外壳公司,规避了外资机构不能拥有网络内容服务商牌照(ICP)的问题(即互联网络的外资行业禁入政策),使外资机构得以大量进入原本对其封闭的互联网行业,并控股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防范模式 篇3

关键词 工程量清单 清单计价 风险 对策

工程量清单计价法是改革和完善工程价格管理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计价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新的计价法的实施在我国建筑市场起了积极的作用,其在缩短工期、节约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等有着显著的优点。在清单报价时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是为了维护招投标双方的利益,那么何谓风险?清单计价中主要有哪些风险因素?可以采取哪些相应的策略使风险发生的可能和损失降至最低?如何促进清单计价法的顺利实施等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清单计价模式的基本理论

工程量清单是按照招标要求和设计的施工图要求规定将拟建招标工程的全部项目和内容,依据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划、统一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编制规则要求,计算拟建招标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数量,作为招投标文件的一部分,这是编制标底和投标报价的依据。

清单计价法的特点:

(1)传统的定额计价法是工程的工程量分别由招标单位和投标单位分别按图计算。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则因为投标单位根据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自主报价,各企业站在工程量清单统一的基础上公平竞争。

(2)工程量清单报价法一般采用综合单价形式,综合单价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和利润,并要考虑风险因素。工程量清单报价直观,单价相对固定,能反映工程的个别成本和实际造价。

(3)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投标,一般采用合理低价报价中标法,既要对总价进行评分,也要对综合单价进行分析评分。评标时,标底价是作为市场参考价或业主的拦标价,仅起控制作用,这样可以预防企业在投标过程中过度压价。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中的风险分析

风险会造成工程的目标不能按期实现,效益降低,现代项目管理中,我们一定希望能过一定的风险研究和分析方法来找出控制风险的对策,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减少可能的经济损失。

(一)工程量清单招标中招标方的风险

(1)计价规范不健全。对于清单计价法本身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我国颁布了相关的计价规范,但是规范分类并不细致,门类也不全,因此对于招标文件的工程量清单来说往往项目特征描述不具体,使报价人员因理解的差异无法确定工作内容和费用组成,不仅给评标工作带来困难,不利于造价的控制和清单法的顺利实施。

(2)工程量清单编制不完善。对于工程量清单编制的不完善一般分为的情况有:业主急于开工,没有达到一定的设计深度就开始准备工程量清单的招标;设计单位自身设计图纸中的问题较多;招标人委托的中介机构相關人员的素质较低。这种情况下投标人会无法准确及时的核实工程量,增大了投标报价的风险,

清单的缺陷会为投标人利用不平衡报价提供了条件,在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争议纠纷,影响正常的施工;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特征表述不清会给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偏离实际,最后增加索赔处理的难度。

(3)评标过程中的风险。由于现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有的投标单位为争取中标,甚至报价可能会低于成本价,一旦报价过低,技术水平又不高的企业中标,在之后的施工过程中为争取利润,可能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强行索赔等情况发生,给业主带来损失。

(二)工程量清单招标中投标方的风险

(1)清单风险。投标方投标报价准确性的重要依据就是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的正确理解,对于招标文件的内容,要认真看待,有不明确的要请示招标方,如果擅自理解可能因为理解错误导致报价误差较大。

(2)报价风险。许多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内部定额,那么投标报价可能不会反映自身的施工水平,报价就有一定的随意性,如果报价高于自身的水平,可能会损失利润,或因为低于成本价而丧失中标机会;如果报价低于自身水平,可能会因为报价高于竞争对手而失去有利润空间的中标机会。

(3)评标风险。尽管因为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所有投标单位公平竞争,而事实上目前的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等现象,有的投标方可能会和招标方关系密切,了解的内部消息更多,在投标中占有相当优势,会发生围标、陪标和内部定标的现象,给其他投标方造成损失。

(三)合同类型的风险

签订的合同类型直接影响到了招标方和投标方风险的分担,所以合同的类型也是双方要考虑的风险因素。

总价合同:在合同中确定一个工程总价,承包商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内容,在清单计价模式下签订这种合同,那么因价格上涨等引发的风险将转移给了承包商承担。

单价合同:可以分为固定单价合同和可调单价合同。许多承发包双方之间常采用的是固定单价合同,那么就是由业主负责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承发包双方在合同中约定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计算方法,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综合单价不再调整,施工单位就要承担价的风险,这种合同类型比较合理的分担了双方的风险。

三、结论

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因其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而成为现在建筑企业改革发展的趋势,新的计价法的实施对各参建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方面影响的是工程量清单报价的质量水平和之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造价控制。所以虽然清单报价法比传统的定额模式进步,但是在我国清单计价还不是很完善,整个报价和应用过程中有许多未能解决的问题和各种风险因素,各企业都应该正确应对计价方式的变化,加强管理,提高竞争水平,争取获得最大利益。

参考文献:

[1]GB50500-2003,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

[2]金幼君.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40-43.

[3]闫瑾.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4]谭大璐.工程估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防范模式 篇4

1 护理管理中的护理风险识别

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地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遇到许多可能造成护理风险的事件。如未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发错药、交接班不清楚造成治疗错误,或护理操作技能不过硬或成功率低,而造成患者躯体上的痛苦,或刚擦拭过的地板造成患者摔倒等等。管理者要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分析产生护理风险的原因,查阅有关文献,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正确识别目前存在与潜在的护理风险。见表1、2。

2 护理风险的原因剖析

2.1 护理规章制度执行方面

护理工作细致而繁琐[2]。尽管护理工中有许多明确的规章制度与操作常规,但部分护士未严格按照执行,以至造成护理风险的发生。

2.2 护理技术方面

个别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不过硬,经验不足或协调能力不强等原因,而造成护理风险。特别是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技术要求提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更高的护理技能,从而导致护理风险增大。

2.3 护理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素质或人员数量方面要保证满足护理工作的要求。当前,护理专业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要求都有较大提高,要根据技术的进步与专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人员调配,注重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护理安全的有力保障。

3 健全护理风险管管理机制

有关专家指出: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必定存在医疗风险[1]。虽然护理风险事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

3.1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

本院实行三级管理责任制,成立了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量控制小组,以及由高级技术职称组成的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加强护理风险的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工作。

3.2 持续完善护理风险监控机制

护理部每季度展开护理安全教育讨论会,详细分析护理过程与环节,评价、监测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寻找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和改进措施,制定护理应急预案,要求护士从法律角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技能,正确执行护理操作和书写护理文件。护理部经常深入到科室,与科室护士一起进行护理风险防范座谈会,找出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组织并参与护理缺陷与差错分析,把平时发现的违规操作事件及时通报,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探寻护理风险的潜在因素,进行防范教育。并将风险防范作为各项管理者的考核内容,要求和检查护士长的科室管理、夜查房及节假日期间等护理工作,大大地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3.3 强化护士业务与素质教育,提高防范风险“免疫力”

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成正相关。抓好护士的素质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免疫力”。面对护士法律意识和防范风险能力不强的状况,在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同时,从提高法律意识入手,全面培训护士,举办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学习班。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及有关安全知识,使护士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制度等都是在履行法律职责,都是在保护患者和保护自己。.

本院护理部鼓励护士在职教育,以自学为主,倡导自学内容与工作目标相结合,实践技能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开展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专科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加强年轻护士的带教工作,实现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适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及质量把关[3]。临床开展新项目,预先组织学习有关新知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新项目的安全开展。结合临床上的风险苗头或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防患于未然。

3.4 加强护理规章制度的改进,以提高安全系数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医院的护理工作,分析了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重新修订了本院的护理安全制度10余项,制定了《节假日科室安全规定》。其目的是要求护士长在节假日前做好护理安全各方面的人员准备、物质准备等工作,规范了节假日的护理管理的相关制度。制定了《病区安全细则》,以利科室防火、防盗等,风险及时处理和及时上报制度、实习带教制度、制定了患者告知书、签字制度、陪伴制度等,着重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多事之地、多事之人、重要之物等的管理和检查力度,为护理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小结

本院通过科学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更进一步健全了护理管理机制,以及持续的质量改进。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防范意识及护理质量改进,护理业务能力均不断增强,多年来无护理事故的发生,护理投诉及纠纷明显减少,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上升。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只有不断地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风险意识和能力,才能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摘要:目的利用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正确识别现有与潜在的护理风险,建立风险管理组织,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正确识别现有与潜在的护理风险,加强护士素质教育与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结果护理差错发生率由0.015%下降至0.002 8%,住院患者满意率保持在96.0%以上。结论利用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防范,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 343.

[2]孙玲芳.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2,18(3):59.

防范模式 篇5

网格广州

2015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州实地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情况。他说,必须改善农民工、城市困难群体生活条件,努力提供均等化基础公共服务,为他们的纵向流动提供公平机会。

而2014年11月,广州市发布通告,要求外地人口来广州,应当自到达居住地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向所在街道、社区等管理机构申报登记。房屋出租人、物业、中介、用人单位也有责任协助登记。

“落地签”政策引发舆论热议。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开门迎客”,到“以证管人”“以房管人”,广州的流动人口治理模式变迁,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城市化蜕变的阵痛。

稳住“流动”的广州

在经济改革带来“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的时代背景下,外地人与广州的关系曾出现了最为自由宽松的状。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在磊/广东广州报道

山东姑娘徐文玲最近特意约朋友一起吃了顿饭,以纪念她来广州生活的第十个年头。

徐文玲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她渴望能像本地人一样享受到广州的公共服务保障,但繁琐的手续让她对“办事窗口”望而却步。“这让我始终觉得自己是外地人。”

令她烦恼的这些“麻烦”,目前在广州有望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化解。

在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道盘福社区,面积0.01平方公里的两个机关宿舍大院内,专职网格员张思君每天都要对11栋居民楼巡访一遍。

自从小区入口墙壁上贴出印有她电话号码的宣传海报后,这位挂着绿色标牌的广东女孩就开始走家串户。

张思君负责的是一个包含200户居民的网格。2万多个这样的网格,将广州揽在一起。

借助移动智能技术,广州正探索网格化精细管理,在“麻雀式”微观网格内培育大城市的熟人社会。而张思君的工作正是在网格化管理中最基础的一环。

网格员就是“微政府”

广州市番禺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恒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为了简化流程,缩短居委会到住户的最后一百米距离,送服务上门,在网格化管理框架内,他们开发了“网格化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在移动客户端装载APP程序即可操作。用户点开平板电脑上的应用图标,就会出现“我的任务”“网格信息”“办事指南”“信息采集”等19个事项条目,囊括涉及流动人口事务的所有政务信息。

届时,徐文玲只需点击“办事指南”中的“流动人口服务”项目,“流动人员居住登记”“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等之前需要到职能部门办理的事项,都详尽列出所需材料、办理流程、文件依据等内容。

其中,“办理流动人口一孩生育登记”的“所需材料”中,明确指出需要《广东省居住证》。

继续打开《广东省居住证》的链接,《广州市流动人员/居住证信息登记表》的电子版出现在屏幕上。张恒说,网格员只需携带移动终端上门服务,两项业务在家里就可办结。

网格员与居民面对面的每一次交流和服务,就意味着一次政府和市民的沟通,或者一次市民参与社会事务的“微治理”。

“每一个网格员都是一个‘微政府’。”张恒说。系统的前期数据依靠已有的“民生档案”导入,后继的完善、更新,就要寄希望于网格员在一线的采集能力。

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道是最早尝试网格化管理的街道办事处之一,张思君负责的是这个街道内盘福社区的第二网格。她说,已经摸索出不少同陌生人打交道的小窍门,“心态摆正,耐心办事,戒备慢慢就消除了。”

“只要你放心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我们来给你跑腿。”张思君告诉本刊记者,一个新住户搬进来之后,以前可能会有“计生”、“流管办”等七八个单位上门查访,现在只需一名配备平板电脑的网格员即可。

为什么200户一个网格

张思君短发、微胖,微笑里流露出亲和力。通常,每到一个新住户家中,她都会掏出随身携带的8.9寸平板电脑“唠叨”一番。按照每栋楼6层高、每层18级楼梯来算,她每天要爬1000多级楼梯。为了照顾上班族的作息,每周还要在夜间时段拜访住户。

敲门、入户、取得信任,是每一个网格员最基本的职业技能。

盘福社区第二网格最新的“搬进搬出”等人员流动信息,都会被张思君通过移动客户端一五一十上传至后台系统。

经过网格员们孜孜不倦的“扫楼”,人口数据库日益充盈。甚至,在部分数据完备的小区,网格员可以调出出租屋的户型图,将合租户的管理细化到房间。

张思君对自己网格的情况了如指掌。“这里有18个沙井盖、4棵树、6个花坛……”不疾不徐地报出一串数字后,她翻出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确认一番,再向《瞭望东方周刊》说出最重要的人口数据:总共11栋不超过7层的楼房里,住着214户,共计903人,其中育龄妇女128人,流动人口有84人。

这应是广州城市治理的最小单位。

2014年,《广州市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总体方案》下发,拟在2016年底建立一支专职网格员队伍。将全市近500万户居民,以200户为单位划分成2万多个“网格”,进行精细化管理。

2014年7月,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会议上,解释了为什么以200户为单位建立基本网格:“一个网格员负责200户,一个月就基本把网格内的户主都记住了,3个月基本可以了解每户的状况,半年则可以数出每家每户的家庭成员。甚至有多少外来人员,多少出租屋,租金多少,都清清楚楚。”

广州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处长李伟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0户是非常微观的社区,可以实现服务市民的“最后一百米”。

李伟光说,按照“采办分离,一格一员”的原则,每个基础网格都要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全广州市需要2.1万名网格员。

专职网格员队伍可以通过整合现有街道聘用人员组建,人手不足还可向社会招聘。“比如,黄埔区的长洲街道整合了23个人,另外还公开招聘了27个人。”他说。

率先进行试点的六榕街道,还在完善网格员绩效考核,每个网格员每月薪资或上调300元至500元。

从自由放任到防范管控

在广州,“商贾聚焉,百货骈集”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空前复杂,流动人口总量的无节制膨胀、无规则迁徙,共同倒逼着城市管理模式向精细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伊始,人们远远没有预想到,人员高速流转之后所带来的社会治理难题会如此棘手。

1980年,根据原外经贸部规定,广交会可以同港澳台地区和旅居海外的华商洽谈内地台湾之间的贸易。其时,广州已经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当年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专门制作了一部以广交会为背景,反映经济体制改革新气象的影片《客从何来》,这部电影的主题歌便是著名的《迎宾曲》。

“花城百花开,花开朋友来。”很多人对上世纪80年代广交会的人山人海的场面记忆犹新。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蔡禾告诉本刊记者,在经济改革带来“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的时代背景下,外地人与广州的关系出现了最为自由宽松的状态,市场经济使个人权益慢慢摆脱了“属地原则”的局限。

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广州。1988年,广州流动人口达到117万,1993年达到170万之多。

经过短暂的自由放任,流动人口问题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遭遇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州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转向防范管控型。

1996年,广州市制定实施对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的三年规划,落实市、区县、镇街三级管理机制,各居委、村委成立出租屋治安管理小组,并建立对出租屋和暂住人员的日常管理登记和电脑管理制度。

到2001年,广州设立出租屋和外来暂住人口管理小组2199个,管理人员11671名,其中专职户口协管员3383名,各区公安分局与市局之间对出租屋和租住人员的资料基本实现联网管理。

同样在2001年,广州开始对流动人口实施IC卡暂住证管理。2005年5月1日,《广州市房屋租赁管理规定》实施,确立“以屋管人”“人屋同管”、动静结合的流动人员管理方法。

怎么能不出门就解决问题

“对于流动人口,要么是以证管人,要么是以房管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黄石鼎,曾主持过《广州市流动人口IC卡管理创新研究》课题研究,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转变发生在2003年以后,课题组发现流动人员的办证率逐年下降。

广州2001年推出IC卡暂住证时,《收容遣送条例》尚未废除,它是IC卡暂住证制度的主要法律支撑。2003年《收容遣送条例》废除后,处罚手段没有了,IC卡暂住证的功能更多地转向服务。

近两年,广州的流动人口数量达到顶峰。2014年4月,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局长陈绍康通报,截至2013年底,广州登记在册流动人口686.7万,按照一定的漏登率计算,实际居住的流动人口约837万,比常住人口(832万)还要多出5万。

不仅体量庞大,人口结构也空前复杂。以张恒服务的番禺区为例,全区户籍人口81.7万,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113.6万;番禺是广州南端著名的“睡城”,居住在此、在广州老城区上班的“钟摆人群”为80多万。

在番禺丽江花园小区租房子住的刘琳,就是昼出夜伏的“钟摆人”,很难融入周边生活环境。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由于大部分政府部门周末休息,办事要请半天假专门跑一趟,“万一证件没带齐,就只能多等一周再向老板请假。”

除此之外,番禺区人户分离人口又有50万,还有大学城的学生、教职员工20万,以及数量庞大的港澳人员、外籍人士。他们可能面临的问题并不比刘琳少。

“人太多了,管理压力特别大。”张恒说,如果沿用旧思路,需要投入更多财力、人力,效果却未必好。

模式创新更应看成是在严峻新形势下的倒逼促成的。

“花了很多心思,怎样能不出门就把问题解决了。”张恒说,在成员不够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提供持续、便捷公共服务的成本也在增加。

现代都市的“熟人社会”

网格员的重要职责,就是通过“扫楼”采集信息。事实上,公安、计生等政府部门对人口信息的收集早已在进行,但很多信息并未共享。

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造成政府耗费大量资源去核实居民信息。“信息孤岛,是推动网格化管理的最大障碍。”广州市番禺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恒说。

广州市也意识到,横亘在网格化管理面前的这一难题必须破除。李伟光透露,一个名为“入格事项”的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凡是需要纳入网格化管理的事项,各部门必须提供相关数据信息。

“不把信息给出来,就不给钱,这是市长说的。”李伟光告诉本刊记者,他们也十分注重信息安全的保障。首先,数据库会有一个权限设置,不是任何一个层级的管理人员都可以看到所有数据,移动设备上也会采用一些可靠的保密技术。

张思君告诉本刊记者,专职网格员要经过专业培训才可以上岗,培训内容就包括详细的信息安全保障。上岗前还要签署保密协议。

经过梳理,社区治安、出租屋管理等12大项121小项城市管理事务,以及民政、计生、人社等社会管理类10项78小项事务,将全部纳入网格员的日常管理。

李伟光说,经过培训,加上运用一些数字化手段,网格员基本都可以胜任网格化管理的工作,因此招聘时对文化水平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大专、甚至高中毕业即可。但是,推行网格化管理,要求网格员与居民“打成一片”,所以对政治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据他介绍,适当放宽学历限制,也是希望辖区内的居民应聘网格员,“彼此熟悉了解,便于开展工作。”

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丛林,将市民分割成为原子式的陌生群体,这也是城市治理的症结所在。而0.01平方公里的“麻雀式”网格,使得在局部范围内培育熟人社会再次成为可能。

“培育熟人社会,属于更深范畴的社会治理。”李伟光说,广州近年来一直在推动熟人社区的建设,划拨专门经费,为社区提供更多的文体活动,培育小区的社会组织。此外,还组建社区议事平台,让包括非户籍人口在内的居民共同协商小区事务。

李伟光说,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社区内的成员的互动、交流活跃起来后,居民投入的资源,甚至超过了政府投入。关键的问题在于,要把握住社区居民共同关心的焦点。

而网格化管理的革命性在于,在一个微观社会里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入口。

非洲人在广州

在广州的非洲人数量到底有多少?李志刚说,广州市公安部门给出的数字是1.6万?2万,这是一个比较可信的数。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在磊 特约撰稿李振/广东广州报道

20岁的餐厅服务员小萍性格爽朗,从湖南岳阳老家到广州刚刚3个月,已经与店里的老员工打成一片。

招呼完一拨客人,她又让贵州收银女孩再检查一遍自己现学的“速成英文”。小萍的英文发音里,混杂着若隐若现的“非洲口音”。

这并不影响她与客人进行基本交流。很多像尼日利亚人马杜这样的老主顾,都能讲一口地道的“广东普通话”。

马杜说话时,舌头怎么也打不起“卷”,总是不由自主地伸长舌头抵住齿龈,把“吃饭”这样的字眼读成平舌音。但诸如“靓仔”(帅哥)、“两公婆”(两口子)、“没所谓”(无所谓)等粤式词汇,他都能脱口而出。

每次点餐,小萍直接将马杜与他的广东妻子,引至他们习惯的倒数第一排餐桌前就坐。这家位于广州地铁二号线三元里站C2出口的非洲饭店,成为在穗非洲人的一个聚集点。

与自己的孩子交流都有问题

店里的大厨阿发本名阿尔法,架不住店里伙计老谢、七哥拿他生疏的汉语发音开玩笑,干脆起了这样一个非常广东的名字。凭借语言优势,他有时还会客串“跑堂”,为餐厅里几乎清一色的非洲顾客点餐、上菜。

“不要问我工资,我不是打工的。”阿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不是餐厅的服务人员,而是老板特地请到中国来帮忙照看生意的。

最近阿发肩上的担子重了不少,因为这家快餐店的老板艾克,正在为挽救自己即将崩溃的跨国婚姻而焦头烂额,疏于管理饭店事务。

“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是要离婚。”尼日利亚人艾克来中国已十几年,在广州的黑人商界小有名气,熟悉的朋友纷纷为他的情感挫折而忧心。

从事中非贸易多年的女商人何保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广州的非洲人虽然很多,但圈子就那么大,很多人、很多事都无法保密。而每一个异乡打拼者的人生际遇,其实都大同小异。

何保愉是广州增城人,她的布隆迪老友处巴、麦迪娜夫妇在广州的小北也开了一家非洲餐厅。通过这对朋友,何保愉认识了自己的先生,布隆迪黑人黄涛。

在何保愉、黄涛位于广州小北天秀大厦的贸易公司,本刊记者见到了已经为非洲老板工作8年的湖北襄阳人郭书国。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广州的非洲人最开始只能“跑单帮”,奋斗好多年才开得起自己的贸易公司,而有实力开餐厅的黑人则少之又少。

然而,在外人看来事业有成的处巴、麦迪娜烦恼并不少。

虽然在广州打拼多年,但处巴和妻子仍不会讲中文,英文也只略懂一点,平时两人只用布隆迪的一种土语交流。而他们的大女儿泰雅、小儿子杰德在中国出生、长大,能说流利的普通话、英语,但已经不会说非洲本土语言。

“他们与自己的孩子交流都有问题。”何保愉说,泰雅8岁,杰德6岁,都在中英文学校上学。他们的父母非常担心孩子长大后,会完全不适应布隆迪的生活方式。

与非洲人打交道的默契

在何保愉看来,泰迪、杰德除了肤色不同,生活习惯上与中国小孩完全没有差别。

泰雅剪掉了适合非洲人发质的小辫子发型,留起了齐刘海,杰德则热衷于收集班主任奖励的小红花。在何保愉的办公室里,张贴着姐弟俩荣获的“阳光宝贝”“立定跳远冠军”奖状。

两个孩子吃馒头,喝稀饭,讲普通话,但是带着湖北口音,因为在他们家工作了近十年的保姆是湖北人。泰雅和杰德还会随保姆回湖北老家过春节。

“只要摸透脾气,非洲人其实很好相处。”郭书国说。在广州,非洲人与中国人亲密相处的故事并不少。

马杜的孩子也在中国出生长大,能说一口地道的粤语。马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1998年来到中国,是到广州闯荡的最早一批非洲人,开始做摩托车配件贸易,后来转为护肤品,因为做生意,在广东江门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劳红,结婚后在江门买了房子。

虽然中国话说得很好,但马杜看不懂汉字,所以劳红也是他生意上的好帮手。

从事非洲签证中介服务的柳松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非洲人大量进入广州后,因为语言、文化上的隔阂,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心。实际上,到广州淘金的非洲人都是为赚钱而来,本着和气生财的原则,绝大部分人都会遵纪守法。“能发财的都是按照中国人的规矩办事、不乱来的人。”他说。

柳松曾是援非技术人员,援建项目完成后留在尼日利亚创业,回国后选择落脚广州。

他曾想向政府建议,设立专门的非洲贸易城以便集中管理,但这个想法在何保愉看来不现实,也没必要。她说,经过多年的磨合,政府管理人员、大厦物业,以及保安、非洲人的雇员,都已经形成了与非洲人打交道的默契。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李志刚,是最早研究“非洲人在广州”课题的专家。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广州的小北路已经形成了包容非洲人聚居生活的氛围,这种“社区感”的形成并不容易,需要时间的积累,“这恰恰是管理上成功的一面”。

中非跨国婚姻大量出现

李志刚在调研中发现,广州的中非混血儿童以5?7岁居多,这是因为2008年以后,签证制度相对严格,为了延长签证时间,一些中非跨国婚姻开始大量出现。

那么,在广州的非洲人数量到底有多少?李志刚说,广州市公安部门给出的数字是1.6万?2万,这是一个比较可信的数据。“网上传的几十万,应该是‘候鸟式’的非洲人,常住广州的没那么多。”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目前在穗的非洲人已遍布非洲54个国家,留学生群体也来自52个国家。其中,广州市越秀区和白云区是非洲人在穗集散地,60%居住在白云区的三元里和越秀区的小北两个核心区域。

何保愉对本刊记者说,三元里的非洲人以来自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的群体居多,在小北活动的非洲人多来自乌干达、布隆迪等东非国家。

虽然非洲人社区越来越成熟,但非洲人也“越来越谨慎,不太愿意讲。”李志刚说。

他告诉本刊记者,2005年,在广州的非洲人群体刚刚开始被媒体关注的时候,人们抱着“欣喜”的态度去看待新事物、新现象,但随着媒体曝光越来越频繁,一些问题被放大,造成了外界对他们的一些误解。

在李志刚看来,远渡重洋来到广州的非洲人,大多具备吃苦、奋斗的“正能量”。他们在各自的国家也属于中产以上的阶层,身上有富于折腾、冒险的“企业家精神”。他们到广州寻找机会的同时,也把非洲这个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开放给了中国。

正是由于与非洲老板建立起默契合作关系,郭书国攒够了在老家湖北襄阳买房子的本钱。“像他这样,给非洲人打工在老家盖房子买房子的人不少。”何保愉说。

当然,非洲老板在促进中非贸易的同时,也赚取了可观的利润,这也是广州的非洲人群体越来越大的原因。而对于黄涛来讲,他来广州生活则是因为爱情。

黄涛7岁时父母死于当地的战乱,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将他送往意大利后,他被米兰的一家教堂收养了9年。此后,黄涛先是重返故土,又去迪拜谋生,最后跟何保愉留在了广州。

黄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正在考中文版的驾照,努力融入广州的生活。

公共服务是社会稳定之本

“三日内登记”的要求一直都存在,全国各地都一样,并不是最近提出来的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在磊/广东广州报道

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流动速度加快,人员流动、迁徙变得异常频繁,相应的城市管理水平却难以及时跟进。针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如何得到较好的保障?现阶段流动人口治理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政府如何去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未来流动人口治理的趋势又是什么?《瞭望东方周刊》就此专访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黄石鼎。

“三日内登记”的要求一直都存在

《瞭望东方周刊》:近来,广州市政府网发布规定,外地来穗人员到达居住地三日内需向有关机构报到,并登记信息。广州为什么会忽然出台这样一个引发争议的规定?

黄石鼎:首先,“穗府36号文”不是新鲜事物,“三日内登记”的要求一直都存在,全国各地都一样,并不是最近提出来的。

再者,这里边体现出的是越来越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思路。我们常说,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要实现均等化,但是到底要给多少人提供服务?他们是谁?年龄结构是怎么样的?他们什么时候来,又是什么时候走的?等等,这些基本情况要了解到位。

例如,一个地方要提供基础教育设施,如果放在以前,只要统计一下这个地方的户籍人口,就可以推算出一年有多少学龄儿童,以此为依据修建学校,提供学位。

问题是,现在城市的状况变复杂了,除了常住人口,广州还有一半的流动人口,他们很多人是没带小孩的,有的小孩还是“候鸟儿童”,这种情况下该怎么提供公共教育服务呢?

跟常住人口比起来,流动人口是流动的,这些信息自然很难被人掌握。交通、医疗、社会保障,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对流动人口的地域分布,年龄结构这些信息不了解,怎么可能“对症下药”提供公共服务?登记的规定也是这种治理思路的延伸,还是希望能拿到这部分数据。

《瞭望东方周刊》:这是不是意味着,随着城市管理压力增大,广州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尺度会越来越紧。

黄石鼎:以后是收紧还是放松,这个很难评价。一个城市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城市里路越修越多,交通却越来越拥挤,因为人太多了,导致投入不断加大,公共服务水平反而不断下降。

而且,广州的流动人口治理形式是非常严峻的,压力非常大。我们调研的数据是,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了一比一,流动人口有800多万,这个体量是非常大的,而且类型也越来越复杂。

但是,获取信息,不仅仅是对社会治安的控制,很重要的原因是为公共决策提供依据。当然,随着技术进步,完全可以采用移动终端、智能网络等灵活的方式去做这些事情。至于很多人担心的信息安全,也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有法律法规来保障信息安全。

如何消除不稳定因素

《瞭望东方周刊》:既然服务这么重要,为什么还是会看到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权益未能得到很好保障的现象?

黄石鼎:流动人口在一个地方得不到应有的服务、保障,就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

可是,怎么样能让流动人口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这里有一个关键性问题,目前我们国家的财政体系是“分灶吃饭”,各家各管自家的娃,修路也好,建学校也好,用的都是地方财政的钱。

比如,一个湖南户籍的小孩,到广州来读书,这笔公共教育支出谁来掏呢?如果所有人一视同仁,全部实现“市民化”,广州的财政是支撑不起的。

《瞭望东方周刊》:流动人口来到一个城市工作,也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也理应分享到发展带来的成果。

黄石鼎:是这样的,但是现在我们国家的城市治理还精细不到这种程度。因为,还有很多人是没在当地交税的,如果一刀切,全部都做到本地市民待遇,就会导致落后地区的人口源源不断地向发达地区流动,城市规模无限膨胀,最后瘫痪。

这就造成一些作了贡献的人群,暂时没办法享受到相应的服务。目前能想到的办法是积分制,根据你在广州生活的年限、交税年限等等,综合多方条件,给你一个积分,积分累计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享受更多到医疗、教育保障。

市场手段可平衡人口结构

《瞭望东方周刊》:总体来讲,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之间的区别应该是越来越小的,这在哪个方面最显著?

黄石鼎:在政治层面,会让更多的流动人口参与到城市发展的决策过程中来,赋予他们更多的政治权益。比如说,流动人口可以参选人大代表,参与到社区基层治理,等等。

《瞭望东方周刊》:未来广州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会是什么趋势?

黄石鼎:在理念上,城市管理会越来越文明,会渐渐地从过去单纯的管理,向服务转变。服务是首位的,手法也会越来越柔性。

防范模式 篇6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风险;防范

Risk and Prevention Analysis BOQ mode

Zhang Hong-yun

(Shanxi Six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Taiyuan Shanxi 030024)

【Abstract】In our current market system under the mode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BOQ, construction companies an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need burdened with a great deal of risk, which in today's construction marke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occupy a dominant position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in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which led to the need to face the risks and difficultie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encounter on the construction side the BOQ mode under the risk and take th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investigate and discussed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e BOQ use and enhance their own competitiveness.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Key words】BOQ;Risk;Prevention

进入21世纪以来,建设部基于宏观调控以及市场价格机制的基础之上,颁布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程招投标的发展,但也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比如工程量清单下招、投标的辅助管理机制不完善,采取措施不及时等问题。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施工企业如何做好风险防范、选择一个合理的投标方式和报价策略,在实现科学、准确报价的同时,又能提高招投标过时中标的概率,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已经成为了施工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企业能否在残酷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有位置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工程量清单模式之下的施工单位所面临的风险

风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情况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当实际结果和期望结果之间发生变化时,预示着期望值和实际结果发生偏离现象,而偏离程度则反应出风险是大还是小。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的推行和发展,加剧了招投标过程中,建设方和施工方所面临的风险。再加上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体制存在一定缺陷,处于不利地位的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1.1 投标风险。

(1)现阶段,我国在招投标的过程中使用工程量的清单计价模式,简单来讲就是在相关条例和标准下,施工企业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报价的行为。但是,由于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残酷,再加上建设企业的一些特殊要求,导致施工企业如果报价过高时,就会出现落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若报价过低时,往往和招投标过程中的一些政策和法规不大相符,就算勉强中标,也会因为报价过低,会对以后的生产、施工过程中带来巨大的困难,不仅企业的经济收益小,甚至会出现亏损现象。而在招投标过程中,影响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招标的方法以及技巧。

(2)招标文件作为招投标过程中的重要文献资料,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向投标方提供招标工程的一些信息资料和数据,规定和统一投标的相关准则、步骤以及中标以后,所需要签署合同的主要事项、所承担的权利以及义务等内容。但是在现阶段建筑市场中,招标人占据主导地位,经常发生在制定招标文件时,内容条款过于苛刻,比如招标人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避免风险等,设置了一些不合理的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施工方的风险,但为了能中标,有些施工企业也只好忍气吐声。

(3)在实行工程量的清单计价方式以后,建设企业和委托机构需要按照规定向施工企业提供详细的工程量清单。但是,我国的中介委托机构普遍存在专业水平过低等现象,清单编制人员的专业水水准不高、责任心差、再加上编订清单的时间紧促,因此,导致清单在编订过程中经常出错误,造成清单中的工程量和实际工程量出现偏差。如果将清单中的工程量进行实际调整,很有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原有施工项目清单变更、工程单价变化等。进而加剧了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4)一个项目工程的招标、投标过程中,能否将报价以及投标方法和技巧运用的恰到好处,是和该项目工程在中标以后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相关的。所以,在工程招、投标过程时,施工企业应掌握好报价的策略和技巧。现阶段经常被使用的投标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不计利润型方式、低利润型方式、赢利为主型方式等,投标报价技巧有:不平衡报价法、多方案报价法、突然降价法、先亏后赢法等。施工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能否按照企业当前的实际经营状况、发展现状、财务管理水平、企业的目标定位以及投标的工程状况等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报价策略和技巧,不仅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更是对企业能否在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1.2 管理风险。

(1)施工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能否满足工程清单实施的要求,是施工企业面临的又一个风险。在项目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之所以采取工程量清单的招投标方式,是因为它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要具备高水平的管理模式以及综合型的管理人员。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模式落后、管理人员冗叠、整体素质低下等问题,与现在先进的项目工程管理模式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企业定额是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量清单实施的前提,反映了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以及专业技术水平。当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没有设定企业定额,这就导致施工方在进行招投标过程很难精准的估算出整个工程所需要的总体费用,也就很难预算出工程报价和工程实价之间的偏差是多少;也就无法通过强化施工组织、创新施工技术等方式来节约施工成本。这些现阶段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都会成为阻止它们继续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

2. 风险防范措施

2.1 做好相关文件内容以及投标报价方法的研究工作。

(1)施工方在进行工程报价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关文件内容的研究工作,比如招标文件的内容、施工合同的主要事项等内容的研究和分析工作。当招标文件中涉及到招标人提供的一些现场资料时,作为投标人的施工方一定要加注一条“对这些资料数据进行相关了解并需慎重思考”的条例,并将这些条例在报价表以及施工方案中反映出来。同时,施工企业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仔细分析和辨别,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尽可能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2)在投标过程中,施工方需要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现场施工状况以及施工经验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查、核对。这环节中要着重注意清单中所隐藏的一些内容,在进行工程报价时一定不要忽略掉这些内容,同时要合理利用清单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尽可能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利益。此外,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使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方一定要在相关的文件中进行标注和注明,并详细阐述自己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施工技术的专业性、工程报价的科学性等内容,进而有效的规避因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节省工程投资预算而和其他施工企业因报价相差太大而造成失标的现象。

(3)投标的过程中,面对不同项目工程和竞争企业时,施工方一定要依据自身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目标定位,在考虑到企业自身优劣以及市场竞争残酷的基础之上,结合项目工程的总体特点,按照工程建设的类型、施工环境等来制定合理的投标策略。

2.2 优化和完善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

(1)现阶段,科学的项目工程管理模式都比较注重项目管理内部的组织结构优化以及管理人员的激励奖惩制度的建立。科学的项目工程管理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所以,我国的施工企业应该尽快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经营方式、降低管理成本、重视合同管理。在整合企业有限资源的基础之上,优化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从而实现施工企业的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的转变,并优化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

(2)在这个环节中,施工企业还应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工程量清单的计价模式下,对项目工程的造价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专业的造价技术人员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懂得相关的工程技术,将经济和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并把财务、经济、法规等专业知识,应用到现实的工作中去。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在不断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搞好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的同时,做好企业内部的定额工作,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发展策略。

3. 总结

工程量的清单计价模式在我国发展的并不成熟,尚处在初级阶段,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不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的同时,总结和吸取投标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和研究,做好企业的风险防范工作,进而使施工企业在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参考文献

[1] 史迪. 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投标报价[J], 科技传播,2010(18) .

[2] 王辉. 建设工程投标报价的编制方法[J],工程与建设, 2008(05) .

防范模式 篇7

关键词:信息网络,风险防范,体系,措施,策略

一、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模式

风险防范措施管理人员通过利用风险防范的方法可以降低风险等级。风险防范最常见的措施有下列六种, 分别是:

1.1风险假设。风险假设就是将潜在的风险安全控制起来, 将其安全等级降低至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1.2风险规避。在未识别出风险时, 消除其原因或者后果。而一旦识别出风险也可以通过放弃系统部分功能或者关闭系统的方式来实现规避风险。

1.3风险限制。限制风险主要靠安全控制来实现。由于系统始终存在漏洞, 因此需要安全控制来削弱由系统弱点、漏洞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1.4风险计划。在风险出现前, 提前规划出一套风险削减方案, 对安全控制进行优先排序、实现和维护。

1.5研究和了解。通过加强对系统缺陷以及漏洞的研究, 来提前修正, 以此来削弱风险带来的影响。

1.6风险转移。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损失, 以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 最常见的就是购买保险。

想要完全解决所有的风险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我们要将风险按照可能造成的影响严重程度进行划分, 以便于根据不同危险程度采取不同安全产品来进行防范。

二、风险防范策略

2.1加强物理安全防护等级。通过将内部网络间接连接到网络上就可以实现物理隔离, 这就是物理安全防范措施。通过物理安全防范可以实现保护工作站、网络服务器以及路由器等硬件免受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唯有将公共网与内部网物理隔离开, 才能够保证内部网络免受黑客等的入侵,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安全, 并且更有利于管理人员的控制、管理。

2.2防病毒技术。计算机病毒难以根除, 具有强大的攻击性, 可以破坏计算机中的应用程序, 甚至可以删除文件、格式化硬盘, 因此现阶段防范计算机病毒是保障信息网络安全的重点。通过多年的科学研究, 现阶段已经有三种常见的病毒防范技术, 分别是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网络消毒。

2.3施行身份认证。通过确认操作者身份来保证网络安全的技术称之为身份认证技术。常见的身份认证有两种方式, 分别是主机之间的认证、主机与用户间的认证。主机与用户之间的认证可以通过设置密码、用户生理特征、智能卡等多种方式进行设置。

2.4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现阶段使用频率最高的安全防范技术。防火墙技术的技术核心就是通过构建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来尽量保证用户的网络安全。防火墙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需求来控制网络域间的信息安全, 并且防火墙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攻击能力。现阶段防火墙主要有三种, 分别是:全状态包过滤型、包过滤型以及代理服务器型。

2.5采用入侵检测技术。用户采用入侵检测技术后, 就可以及时检测到系统中的异常现象, 并及时报告, 继而达到保障网络安全的目的。

2.6漏洞扫描技术。通过对电脑进行全方位的检测, 及时更新漏洞补丁, 完成修复就可以减少黑客利用漏洞发动攻击的几率, 继而达到保护用户网络的目的。

2.7合理的管理措施。通过多方面的安全管理措施, 例如:完善计算机管理技术, 建立管理机构, 加强用户安全教育等方式来预防和控制病毒与黑客给用户带来的影响。

2.8使用信息加密技术。在网络中, 每个用户都使用了大量的应用程序以便于工作、生活, 因此为了保证个人、工作方面的隐私被泄露要采用信息加密技术来保障网络安全。

二、结论

信息网络安全是我们当前需要多方面共同协作才能达到的一个目标, 为了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 我们不仅仅需要开发新型防控技术, 更需要的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模式, 通过防范模式的建立, 同时采用多种手段来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此外, 国家也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 来保障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志国.简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的必要性[J].中国科技纵横, 2012, 8.

防范模式 篇8

合同管理,是指合同当事人为实现合同目的,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依照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合同准备、谈判、签署、生效、执行、变更、解除直至纠纷解决、权利救济的整个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民商事法律行为及管理行为。

1合同风险识别

根据合同涉及的业务流程,依次在合同招投标、合同订立和合同履行三个主要的环节识别了16 个风险点,见表1。

2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合同管理往往仅限于合同审查,缺乏全过程管理

合同审查只是合同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 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占据着合同管理工作的大部分时间, 但合同管理并不等于合同审查。 但在大部分企业里合同管理往往只局限于合同审查,缺乏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 如,对所签订合同涉及的相对方的信用评估,缺乏有效事前管控;对已签订合同的履行情况,缺乏有效地过程监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为了抢得订单存在着大量的先干后签的现象,对于此类合同,合同审查就形同虚设,无法起到合同审查的事前监督作用,无法有效地防控其存在的法律风险,无法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纳入到有效的风险管体系中来, 加大了企业的法律风险系数。 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不仅存在于书面的合同中,也存在于合同之外,如合同相对方履约能力的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主体和内容的变更及合同欺诈行为都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法律风险。

2.2 对合同管理缺乏深刻认识,部门、人员配备不合理

当前, 有些企业还不能从战略的高度分析和认识合同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缺乏对合同管理职能的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 甚至有些企业对于有关合同管理工作往往会放到企业中的综合办公室或企管计划部中由一个人来负责;没有建立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和规范工作程序,没有认识到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企业的法务部门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其主要表现有:首先,无法介入日常业务和管理活动,找不到从“救火”到预防的有效途径;其次,在合同审查中提出的问题和审查的周期往往被业务部门视为迅速完成业务的绊脚石;最后,内部法务工作的深层次价值受到质疑,法务部门不断地被事务化、被动化。由于对合同管理部门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不合理, 合同管理最终就仅仅成为了合同审查,被动地成为流于形式审查。

2.3 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还没有充分利用好信息网络资源, 相互协调、配合机制也不完善,对于合同履行中的进度控制、问题解决等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由于日常合同管理工作缺乏信息化手段的有力支撑,已严重制约合同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其主要表现为:

(1)由于每年签署的合同类型多、数量大,对合同签订、审核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控制的难度较大。

(2)由于合同管理缺乏信息化手段的有利支撑,对合同相关的统计分析效率低下,无法对各类合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难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防范法律风险的发生。

3合同管理实践

A公司是一家国际化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涉足轨道交通、风电、工程塑料、绝缘材料、环保水处理、汽车等行业,预计“十二五”末销售过百亿,该公司采用事业部制管理方式,其中主营轨道交通减振和风电减振行业的甲事业部历年来在营业收入、回款、利润等方面都是公司的排头兵,在经营管理方面业绩显著。 该事业部约有300 家客户和320 家供应商,客户、供应商规模参差不齐,属性各异,即有大型国有企业,有小型代理商企业,也有个体户,但历年来合同纠纷甚少。 甲事业部的合同管理模式如下。

3.1 建立合同管理的组织保障

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牵头对合同进行全过程、综合管理使合同管理逐步向合同审查前、审查后延伸,把合同管理与企业的综合计划、绩效考核、各部门间职责协调结合起来,该部门需履行以下职能:

(1)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奖惩。

(2) 参与合同的谈判、 起草、 审查和审批, 规范合同文本, 制定示范合同文本库。

(3)定期对合同履行、变更、解除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处理合同纠纷。

(4)开展合同签订、履行、协商、联络等环节证据的留存与收集工作。

(5)定期分析和提炼合同法律风险点,撰写合同管理年度报告。

(6)进行合同风险管理策略和危机预案的制定工作。

3.2 建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信息技术是加强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其快速的数据传送、 准确的分析统计和全面的跟踪功能可以在日常的合同管理工作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对合同的动态控制管理、 提高履约率是合同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公司按照“集权决策、分权管理”的原则,建立了一整套合同管理部门统管、各职能部门分管、具体承办人专管、上下成线、纵横成网、相互协调配合的公司内部合同管理体系,使合同管理工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落到实处。

合同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签约相对方管理。 在对方当事人信息中,把对方当事人的营业执照、资质情况,许可证、履约能力等背景资料一并纳入程序管理,为谈判、合同签订等提供依据,以防止诈骗合同,合同主体不规范等情况发生。

(2)合同流转功能。 合同流转功能自动地将合同处理事务传递给有关职能部门实施工作流管理, 使审查人员能随时签批合同文件,获得有关合同信息和背景资料。 合同审查审批签转表详细记录项目编号、合同编号、名称、基本情况、类别、价款、谈判成员等合同基本信息以及审查审批各个环节对合同文件提出的修改意见,由合同经办人实施修改,便于日后查询,理清责任。

(3)合同履行过程展现功能。 可将合同对应的发货信息、开具发票、收回款项、对方签收、合同变更、相对方评价等以合同编号为维度进行展现,提供了全流程监督功能。

(4)合同统计、分析功能。 可按合同承办部门、合同性质、合同编号进行合同数量和合同金额的分类统计,并可按月、季、年来统计。 每个合同都有唯一编号,查询方便,为做好合同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工具。

(5)合同标准文本库功能。 为方便管理人员快速编写合同而设置的常用合同范本,包括公司常用合同标准化文本和国家、行业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 范本门类齐全,规范有效,即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经办人员录入的工作量,又降低了法律风险。

(6)转授权功能。 人员职位、授权权限变化和人员调动、出差等情况,都可以通过转授权功能予以解决。

(7)合同归档、查询功能。 有关人员可在权限范围内查阅合同相关资料。

4结语

合同管理已成为企业运作法治化的标志, 加强企业的合同管理对于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减少经济纠纷,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依法订立并履行合同、提高合同履约率、促进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 监控企业的经营风险、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合同管理必然贯穿于合同签订前的事前防范、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事中控制及事后补救的整个过程。 通过加强企业合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法律风险的事前防范与事中控制, 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法律纠纷、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通过分析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阐述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分享某上市公司(简称A公司)的某事业部(简称甲事业部)在合同管理上的经验,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合同管理体系,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防范模式 篇9

企业兼并、资产重组乃市场经济之常态, 也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具体表现方式之一。房地产项目收购, 又称房地产项目转让, 其实就是房地产行业内的企业兼并、重组等。所谓房地产项目收购是指, 转让方将自己的房地产项目以一定的市场价格转让给受让方的一种商业行为, 项目转让后, 受让方成为该房地产项目的所有人 (或者国有土地使用权人) , 转让方在取得了一定的转让价款的同时也随即失去了被转让项目的各项开发权益。广义的房地产项目收购可分为项目资产收购 (即在建工程收购或者烂尾楼盘收购) 和项目公司的股权收购两种方式, 其中按照收购股权的比例和方式的不同, 项目公司股权收购又可分为全部的股权收购、部分股权收购以及增资扩股等三种形式。为方便讨论, 本文将重点讨论资产收购和项目公司全部股权收购 (以下简称“项目公司股权收购”) 的情况。

顾名思义, 项目资产收购就是受让方以一定的市场价格购买转让方尚在开发中的在建工程 (通常是烂尾楼盘) 的一种市场交易行为。资产收购后在建工程即剥离了原来的项目公司 (即转让人) , 同时受让人成为了被转让项目新的开发主体, 简而言之, 项目资产收购的结果就是被转让项目的开发主体发生了变更。就房地产开发市场而言, 若不对房地产项目转让加以限制, 则很容易滋生“炒卖地皮”的违法投机行为, 从而会严重干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 政府对项目转让尤其是资产收购规定了一定的限制条件,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8条规定, “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 转让房地产时, 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 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 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 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 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 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转让房地产时房屋已经建成的, 还应当持有房屋所有权证书”。

对于上述两个项目资产转让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 项目资产转让时必须“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其中, “开发投资总额”是否包括土地出让金, 曾经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笔者认为, 这里的“开发投资总额”不应包含土地出让金, 因为就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而言, 土地出让金占房地产开发总成本的比重不断增加, 土地成本已达总成本百分之50%左右的观点业已成为业界共识。也就是说, 仅仅土地出让金一项就远远超过了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25%, 故若“开发投资总额”包含土地出让金的话, 则投资者只要交纳了土地出让金也就满足了转让条件, 显然不能有效制止“炒卖地皮”现象的发生, 这明显与立法目的不符。

房地产项目收购的另一种模式——项目公司股权收购, 是指受让方通过收购项目公司股权的方式达到控制被转让项目的目的, 收购完成后, 项目公司原股东 (即转让方) 获取股权对价后撤出项目公司, 受让方依法取得项目公司股东地位, 从而控制项目公司的运营管理。这种转让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 项目股权收购只是项目公司的股东发生变化, 而法律意义上的开发主体并没有发生变更。由于项目公司股权收购并不影响项目公司的开发主体地位, 项目开发中的各种证照、法律文件等, 只要在有效期内均无需进行任何变更, 因此可以为项目开发节省大量时间, 不但有利于投资者迅速回笼资金, 而且也有利于开发产品尽早上市, 赢取市场先机。此外, 项目公司股权收购模式, 在一定意义上规避了房地产项目转让需“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规定, 对于完成投资较少又急需转让项目的投资者来说, 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房地产项目收购模式的利弊及风险防范

首先, 一般来说, 房地产项目收购的实质是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在建工程的转让, 因此资产收购是房地产项目收购最直接的方式。这种收购模式的优点至少有以下三点:第一, 不收购项目公司股权只收购项目资产, 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项目公司或有债务的影响。由于项目资产收购不涉及股权变动, 只是项目公司对其资产 (土地或者在建工程) 出售, 项目公司的一切债务仍由原项目公司承担, 对于受让人来说, 项目公司资产收购不会因原项目权利人或项目公司的债务或潜在债务 (如担保等) 而影响、妨碍、拖累项目过户后的开发行为, 无疑可以降低商业风险。第二, 项目资产收购可以使受让人少交企业所得税。由于资产收购费用可以计入被收购项目的开发成本, 受让人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可以事前扣除, 因此减少了受让人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第三, 项目资产收购有利于树立受让人的企业形象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项目资产收购后是以受让人的名义进行后期开发及销售工作的, 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受让人的商业信誉进行后期经营, 另一方面开发项目的不断增加又可以提升受让人的品牌信誉等。

项目资产收购方式存在上述优势的同时, 还存在以下劣势:一是, 如前所述项目资产转让会受到投资规模的限制, 若未完成总投资额的百分之25%, 按照法律规定禁止项目资产转让。二是手续复杂、耗时较长。由于项目资产收购实质是开发主体的改变, 因此收购完成后要从立项开始, 对项目建设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环节逐一办理变更手续, 有的甚至还有可能面临被调整用地面积、容积率、土地用途等经济技术指标的风险。三是交易费用较高, 项目资产收购属于不动产交易, 买卖双方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税费, 例如增值税、契税、印花税、营业税等。

其次, 项目公司股权收购是通过收购股权的形式达到控制项目资产之目的, 因此其与资产收购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项目公司股权收购的优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 可以规避项目资产转让中要求完成投资总额百分之25%的法律规定, 有利于投资者尽早转让项目;第二, 收购手续简单, 与资产收购相比无需办理土地或者在建工程的过户和各种证照的更名手续, 只需交易双方签订股权转让合同, 并办理相应的工商登记变更手续, 收购手续相对简单;第三, 节约时间、缩短了开发周期, 由于项目公司股权收购只是投资者 (股东) 发生变化, 开发主体并未发生改变, 故办妥股权转让手续后, 新投资者只需要实际出资便可继续开发经营, 既方便又快捷, 尤其是对于不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的投资者来说, 不但省去了办理土地或者在建工程的过户手续, 而且避免了重新成立项目公司的繁琐过程, 无疑会节省时间、缩短开发周期;第四, 节省交易税费, 由于项目公司股权收购不涉及开发主体的变更无需办理资产过户手续, 因此收购项目公司股权也无需缴纳不动产交易的契税。

虽然项目公司股权收购具有上述优点, 但我们还必须清醒认识到, 项目公司股权收购方式亦有利有弊, 其不足之处有二:一是与资产收购方式相比受让方的交易风险加大。项目公司股权收购完成后, 原股东 (即转让方) 获得转让金后撤出项目公司, 新股东 (即受让方) 进入项目公司并继承原股东的权利义务。若原股东故意隐瞒项目公司或有债务, 对新股东来说极为不利, 稍有不慎很有可能陷入项目公司或有债务纠纷的陷阱。二是不利于树立新股东的品牌效应, 众所周知, 目前我国房地产公司的开发资质与该公司完成开发总量密切相关, 完成开发总量越多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资质也就越高。由于项目公司股权收购不改变原开发主体, 虽然新股东实际完成了被收购项目的开发工作, 但仍不能计入新股东的开发业绩, 所以不利于新股东商业信誉的提升。

最后, 对于参与房地产项目收购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 房地产项目收购既存在机遇也充满挑战。毋庸讳言, 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完成房地产项目收购, 是摆在每一个参与房地产项目收购企业面前的重大难题。笔者认为, 房地产项目收购最大的商业风险来自于被收购项目的或有债务和转让人的欺诈行为两个方面。

或有债务主要是指尚未到期的债务或者将来债务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无意外将来一定会发生的债务, 只是这类债务的数额尚未最终确定。由于或有债务是未来发生的债务, 在房地产项目转让时尚未发生, 所以极易在项目收购中遗漏或者被转让人隐瞒, 倘若受让人稍有差错就可能在项目收购后陷入无休止的债务纠纷之中。或有债务的处理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在房地产项目收购的前期筹备阶段, 聘请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对待收购项目进行收购前的尽职调查, 以摸清被收购项目的真实财务状况;二是起草完备的项目收购合同, 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收购中明确约定转让人对或有债务承担连带担保义务, 尽量采取受让人预留履约保证金的方式以制约转让人。

转让人欺诈行为是房地产项目转让中又一个重要的法律风险,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转让人故意隐瞒现存债务;二是利用曾经控制项目公司公章及财务资料的便利虚构债务;三是假冒项目公司印章伪造项目公司债务。笔者认为, 针对上述情况最好的应对办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完善收购合同条款, 增加转让人恶意违约的成本;另一方面加强对项目公司印章的管理, 在签订收购合同的同时就共管公司印章, 或者销毁原印章重新启用新印章, 同时在收购合同中约定, 除印章共管前或者启用新印章启用前已经发生的所有债务外均由转让方承担。

三、房地产项目收购中的税务筹划

房地产项目收购税务筹划就是指在项目收购中合法避税而非逃税, 以达到尽量减少交易成本的目的。

欲通过税务筹划达到在房地产项目转让中合理避税之目的, 首先, 必须了解房地产项目转让中的税种, 通常来说, 房地产项目转让可能涉及的税种有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契税、印花税等。其次, 之所以存在合理避税的空间主要是因为我国现行税法存在不合理的双重征税现象。例如, 在项目资产转让中, 项目公司收到资产转让款后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项目公司将这笔转让款向其股东分配时, 股东还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双重纳税之嫌。最后, 值得注意的是, 通过税务筹划工作可以使纳税主体在交易双方之间发生变化, 虽然在项目收购中纳税总额并未减少, 但是这样就可以使特定交易主体达到合理避税之目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该问题, 笔者特引述以下具体案例来介绍房地产项目收购中税务筹划的操作方式:

甲房地产公司 (以下简称“甲公司”) 欲收购乙公司持有的A公司100%股权。A公司为房地产开发企业, 总资产6000万元, 净资产5000万元, 应收账款4000万元, 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主营业务利润-10万元。根据评估公司的评估, A公司总资产1.1亿元, 总负债1000万元, 净资产1亿元, 总共增值5000万元, 增值率100%。在此案中, 若甲公司按公允价格 (即A公司评估价值) 收购A公司, 则乙公司首先交股权转让的所得税, 同时按税法规定吸收合并视作子公司按公允价值出售转让全部资产, 被吸收合并的A公司也需对增值部分缴纳所得税。这样就产生了双重征税问题, 交易成本中就增加了一次所得税纳税额。

但如果我们事先经过税务筹划, 完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项目收购之前, A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协议将乙公司持有A公司股权期间的增值 (即5000万元) 先行转给乙公司, 虽然5000万元实际是由甲公司承担, 但是表面上看是由A公司向乙公司支付的, 因此A公司可以将此作为项目成本来抵税。这样A公司就可以免交增值部分所得税, 当然, 乙公司仍然要对其实际收到的5000万元纳税。

防范模式 篇10

高校二级化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上的一种新形式。随着二级管理的逐步推进, 高校管理无疑面临着二级化管理带来的廉政风险挑战, 如廉政风险形式多样化、风险点分散、风险防控机制薄弱等。 在二级化管理过程中, 风险防范工作应得到重视和积极构建。 只有在推进二级化管理的同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才能减少和控制诱发腐败发生的风险, 保障二级化管理顺利进行。

1 高校二级管理的廉政风险特点

当前高校的二级化管理主要是党政联席会的院长负责制, 基于党政联席会的院长负责制主要还是科层管理, 是一种垂直式的以行政权力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党政联席会下, 二级学院的管理机制逐步层级化、行政化, 加上学术机制不健全, 导致在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为本[1]。

高校管理应是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但是党委和行政为主的纵向管理体系存在权力化倾向, 导致无法充分发挥 “学校—学院—学科”的横向管理系统的功能。以行政权力取代了学术权力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二级化管理过程容易出现职责与监督不统一, 权责不一致现象。在二级管理运行中, 廉政风险产生基于以下三点。

1.1 二级管理缺乏完善的组织架构, 忽视廉政机制建设

高校二级管理很细且复杂, 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 二级管理重要的是制度制定和执行, 院系的各项教学活动和行政工作顺利开展需要有完善健全的二级管理体系来保障。在实践中, 二级化管理中各教学单位和管理部门权力运行制度制定不够规范, 如缺乏完善的二级管理机制、二级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 二级人事管理、财务管理, 缺乏公开透明和有效监督。同时, 在相应的二级管理机制建设中忽视廉政机制的建设。 二级化管理既要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 又要保证权力的高效行使。这需要有完善的组织构架和权力监督机制, 如果组织架构不清晰, 各部门的权限设定模糊, 忽视廉政建设, 容易造成各办事部门互相推诿, 推卸责任, 导致行政低效率, 这与二级管理的初衷相悖。

1.2 二级管理执行力低,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二级管理是在遵循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根据本学院的目标和特点制定具体的管理方案。 二级管理执行力低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二级管理在依赖校级层面提供部署、要求和指导的基础上, 缺乏创新, 对其二级经费使用、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教学行政事物等独立管理权上管理效果不显著, 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可行的、能带来高效率的管理方案。 其次, 忽视二级管理的制度化、流程化建设, 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对工作流程不熟悉。 有的业务工作流程不够规范, 有的工作流程未经决策和批准, 有的工作程序缺失, 有的工作流程前后矛盾, 这些二级管理过程的低执行力的特点给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二级管理中的低执行力是缺乏有效监督所致。二级管理后, 学校层面的监察监督部门对二级管理监督只有宏观的规制, 因此, 对二级化管理的有效监督需要制定具体的监督办法, 才能保证管理有效进行。

1.3 二级管理权力化, 忽视违反廉政的责任追究

高校二级管理重行政管理轻监察工作, 存在行政管理权力化的倾向。 对二级管理自主权的规范和限制缺乏明确规定。 即对权限设定不明确, 对“责任到人, 任务明确”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高校的二级管理廉政风险防控过程中, 必须明确规范权力岗位的权责, 把风险控制在岗位设置前, 对权力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设定具体明确要求。 二级行政管理权力化还表现在对违反廉政的责任追究缺少明文规定, 由于对责任追究没有相应的程序和后果规定, 滥用权力的后果不受惩罚, 违反廉政的成本就会被违反者忽略不计, 违反廉政风险可能性将增大。

2 高校二级化管理实践中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

2.1 完善二级管理制度, 建立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2.1.1 完善二级管理制度构架, 提供廉政机制建设制度基础

完善“学校—学院—学科”的管理构架。 在二级管理中, 二级行政管理机构应明确本身的职责, 发挥服务和监督功能, 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机构, 为教学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是其存在的依据。 首先, 制定完善的二级管理制度和管理职责, 规范二级管理工作流程, 为廉政勤政提供制度基础。 其次, 根据学院的学科发展情况, 完善岗位设置, 特别是教学管理岗位, 推进学科专业化管理。

二级单位要明确职责, 认识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完善防控措施, 在微观上层面上主动开展风险防控工作。 在发挥二级管理自主与独立优势的同时, 强化监督评价机制, 真正落实实施二级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 如黎明职业大学在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形成学校管理制度汇编的基础上, 完善学校二级管理制度, 在制定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的同时, 制定管理监督办法。

2.1.2 重视廉政意识培养, 落实廉政思想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从学校层面到二级单位监督本部门本单位的员工遵守学校规范, 加强廉政思想教育。积极探索廉政思想教育的有效方式, 并形成长效机制。从思想意识上加强廉政建设, 降低廉政风险。一是对全体教职员工的廉政教育, 举办定期讲座, 包括期初、期中、期末的廉政讲座, 宣传反腐倡廉信息。二是对新进教职员工和拟提任干部的廉政教育和培训, 提高廉政意识, 通过入 (任) 职前一对一谈心谈话、座谈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促使其认同并融入学校的廉政制度, 支持参与廉政建设。总之, 积极引导全体员工知悉廉政制度, 了解监督方式, 参与监督过程。 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廉洁意识在高校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2.1.3 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契机, 加强二级管理的廉政文化建设

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加强廉政文化教育。首先, 学校层面上加强宣传教育, 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教育契机,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以网站宣传、制度汇编、文件通知、会议讨论、专题报告等形式加强高校的廉政勤政制度建设。其次, 二级单位以学校政策为指导, 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 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如廉政进课堂活动、 师生廉政文化活动月 (主题演讲、辩论塞、 书画展、 知识竞赛、 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 等。 同时, 把廉政文化教育渗透在学科建设、专业活动、科研活动中, 提高全校师生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视和参与广度。

2.2 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 提高二级管理实效

为保证风险防控机制的有效性, 关键要保证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工作的连续性, 充分发挥风险防控的防患于未然的积极作用。具体包括:事前风险排查 (查找风险和风险评估) →事中网络监督 (监察动态化) →事后专项审计 (找出问题, 解决问题) 。

2.2.1 建立二级单位廉政风险排查制度, 以廉政促勤政

根据学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方案, 建立二级单位廉政风险排查制度, 每学年初对二级单位做好单位廉政风险登记, 管理人、财、物的二级单位个人岗位廉政风险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廉政风险点及具体防控措施, 纪委及纪检监察部门将登记表汇总分析。在每学年末检查各单位的风险防控情况, 总结各单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做好及时通报制度和检查纠正工作。

2.2.2 开展年度廉政风险评估和年报编制, 保证监督机制的科学有效性

编制廉政工作年报是披露和预防高校权力运行腐败风险发生的有效方法。年报内容通过审计、干部考察、民主测评、效能监察、纠风治理、信访举报和案件分析等全面收集廉政风险信息, 定期分析和研判, 编制廉政风险评估年报, 包括制度廉洁评估、权力行使廉洁评估、责任追究制可行性评估等。对可能出现的引发腐败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风险预警, 发挥年报的总结和预防效果。

2.2.3 完善廉政风险监督网络化建设, 提高动态监察实效

动态监察是应对廉政风险的有效方法, 可以防止制度静止化, 确保监察的有效执行。建立信息沟通反馈机制, 加强对廉政风险的动态监控。通过网络监督, 包括网上信息公开、实时电子监察等方式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视信息化网络建设, 以OA办公系统和权力流程为基础构建网络操作平台, 完善公众参与监督机制[2]。 如建立学校资产管理网络化系统, 资产采购管理软件系统能充分发挥防止资产转移流失的问题。 各二级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能同时查看监督资产去向, 为廉政风险防控提供了信息公开及监督。

2.2.4 开展专项监察审计, 促进二级纪检监察工作精细化

高校的事务性工作多而杂, 以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 促进纪检监察工作精细化。在做好日常检查监督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经常性的专项检查监督。 先让检查对象开展自查, 提交自查报告。 如黎明职业大学在2015 年初对9 个单位的11 项工作进行权力运行流程执行情况的检查, 自查报告中发现相关单位问题及高风险环节, 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把风险控制在发生之前。 再如开展相关工作经费预算和使用的审计检查, 包括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审计、学生活动经费使用情况审计、 技能竞赛专项费用使用情况检查审计等。根据审计结果及反馈情况, 做好制度的廉洁评估, 并制定相应的具体防范措施。

2.3 规制二级管理职权, 执行纪检监督责任追究制

二级管理主要特点是权力下移, 这里的权力包括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行政权力是与职位相联系的制度化了的权力, 学术权力是指学术管理的权利, 主要指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学位授予以及招生就业等方面的管理权力[3]。管理主体的自由裁量权在缺乏有效监督情况下容易导致权力滥用的廉政风险后果。

2.3.1落实二级管理权力运行规范化, 有效控制廉政风险

权力是产生腐败的重要源点, 防控廉政风险, 必须紧紧抓住规范权力运行这一核心。通过规制职权, 有效防控, 保证权力在制度框架内正常运行[4]。 规制职权是建立风险防控的制度保障, 规制职权可以有效地把防控廉政风险和提升工作效能结合起来, 促进高校二级管理工作制度化和法制化。 落实权力运行规范化, 首先, 把权力运行流程化和公开化。 在保证权力正确行驶的同时促进权力运行公开化, 将权力运行和风险防范措施同时进行。 制定各二级单位的权力运行流程图, 包括权力的类别、 权力行驶依据、权力运行流程描述、责任承担、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等, 并且在校务公开栏网络公开, 接受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 通过权力运行流程图也把业务操作程序化, 通过程序化减少利益相关方的腐败机会。 其次, 建立督查督办反馈制度。权力部门的权力行驶在接受广大师生监督的同时, 也接受监察部门的督查, 须对重大事项的推进情况和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监察部门。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承办单位, 形成廉政勤政意识, 提高办事效率。如合理配置二级单位党政班子成员权力, 落实二级单位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黎明职业大学制定《黎明职业大学关于党总支纪检委员职责、权限与管理的规定》, 明确规定了二级学院党总支纪检委委员的职责、权限, 规定支部纪委委员列席学院党政联席会议, 把校纪委委员的监督监察工作具体落实到了各二级单位, 充分发挥党总支纪检委员的作用, 促进了学校、学院纪检监察工作的纵向管理, 完善廉政风险的防范监督体系。

2.3.2 完善内部监督体系, 明确责任追究

监督为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刚性约束[5]。 在高校二级化管理过程中, 为发挥监督机构的有效监督作用, 一是, 保持监督机构的独立性, 提高监督效力。监督的实质是对权力运行的规范和制约, 是对权力滥用的有效遏制[6]。 重视监督机构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监督机制。 二是, 拓宽监督渠道, 重视内部监督的公开性。 如充分发挥高校的群众监督的合力作用, 以提高监督的实效性。在权力运行中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 主要包括决策过程的公开, 执行过程的公开, 保证决策结果公正执行。以公开透明的态度有效引导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权力运行的全面监督。 三是, 成立二级学院监督工作小组, 以改变当前监督力量不足, 监督不够深入的现状, 扩大纪检监察工作网络。 选聘二级学院纪检监察员成立监督工作组, 与校纪委、纪检监察部门形成垂直工作关系, 建立紧密工作联系。保证二级监督深入化, 也为纪委更好地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奠定了组织基础[7]。

明确责任追究是指对负有失职、 失察责任的岗位干部和领导, 要追究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增强责任追究的强制性, 谁主管, 谁负责, 层层落实, 坚决杜绝“特例”、“下不为例”“集体负责”等现象, 切实做到岗位职责明确、廉政风险清楚、化解措施得力、防控管理到位[8]。 黎明职业大学先后研究制定 《黎明职业大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黎明职业大学廉政勤政责任追究实施细则》, 提高各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规范行为, 严格自律。

3 结束语

当前高校应积极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方法, 探索建立风险防控的有效机制以促进高校二级管理顺利进行。 高校管理者应认清高校权力运行的复杂性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紧迫性, 把针对二级化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特点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级化廉政风险防控重点是把廉政与勤政制度建设想结合, 即在提高二级管理工作实效的同时, 建立完善的体系化的二级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1]赵军.基于学科组织的高校二级学院领导管理体制架构研究[J].教学研究.2011 (1) :8-11.

[2]缪雄平, 郭赛玉, 陈秀敏.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4 (1) :124-126.

[3]陈美霞.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研究[J].学校管理, 2014 (2) :213-214.

[4]李卓.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 2015 (1) :24-25.

[5]杨明.依法治校视角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9) :528-532.

[6]曲雁.高校权力运行的内部监督机制研究[J].学术交流, 2014 (1) :198-201.

[7]李伟.派驻二级纪工委创新高校纪检体制[J].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 (10) :54-56.

防范模式 篇11

关键词:临床心理学;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模式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去研究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思路。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1]在我国,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也日益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杨鲁静、徐光兴( 2009)提出在积极心理学导向下,学校心理学应将预防医学、公共教育与心理咨询和矫治整合为一个体系,以素质教育为大目标, 从分级预防的角度来开展学校心理学的工作。随着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不断深化,也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诸多启示。

一、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心理健康教育课模式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积极行为干预和支持模式也是美国目前十分广泛的一种教育模式[2]。该模式认为教室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教育场所。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得到及时疏导,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让学生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举止适度等,让学生拥有一个乐观健康的精神状态。

2、建立心理辅导室

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3]。

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因人而异,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因材施教。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心、让学生个别咨询,对他们进行个体指导,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定期检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本着科学的态度,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情况等进行检测,对检测出心理健康指数比较低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提高工作针对性,有效地减少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4]。

3、学校-家庭模式

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是学校心理健康社会工作研究的一个主导取向[5]。这个模式要求学校和家庭都促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帮助建立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在国外,社区工作人员负责对全体社区成员进行心理培训,并陪同心理健康全职服务人员深入学校和进行家访,他们是开展心理健康干预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学校与社区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可以通过与家长的合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举行家长座谈会,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主题的家长培训学习活动等。

家庭环境和父母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应携手父母,家校共建,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如学校可以联合村民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输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常识,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又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需要一个文明、和睦、愉快的家庭环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学校、家庭、社会缺一不可。其中, 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 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流程中,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又是目前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均不多见[6]。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家长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日益重视, 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 很多家长都认为这是学校的责任, 从而导致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严重匮乏。因此, 关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4、学校-社会模式

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营造社会的良好心理环境。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外界的人际交往不断增多,对社会各方面的接触也越来越广泛。学校周边的不良环境,时刻侵蚀着学生纯洁的心灵,学校应当配合地方政府、公安、工商行政部门,彻底清理学校周边的非法摊点、商铺、网吧、游戏厅等,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校周边环境,使之服务于学校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资源。

二、结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仍将是心理健康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新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进程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9,(10).

[2]吕婧.从宏观到微观: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启示[J].德育心理,2012,(10).

[3]郑晓边.学校心理辅导应三级预防 提高实效[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8).

[4]张冲,孟万金.国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6,(3).

[5]潘珊红.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6]俞国良,董妍.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12,(6).

防范模式 篇12

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经营期间都会遇到贷款难、资金少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业务是金融业务与物流业务共同创立的产品,为解决此问题提供科学的策略。农产品企业运用物流仓单质押方式向金融企业贷款,得到流动资金,而银行在开展此业务时,也要担负较大的风险,所以分析仓单质押盈利的模式和防范风险的措施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仓单质押的定义和实施此业务的意义

分析仓单质押的定义内涵是研究其盈利模式和防范风险的基础与前提。按照行业准则和法律规范,仓单质押是物流企业存储、管理客户的商品,货主可以运用物流企业提供的仓单为凭证,在金融企业申请货款,银行可以按照商品具有的价值为其发放货款。《物权法》中明确规定,仓单具有出质权。企业可以运用提单、仓单、存款单、本票、支票、汇票等出质,当事人必须签订相关的书面合同。如果有权利凭证时,当质权人得到凭证时便建立起了质权;如果缺少权利凭证时,从相关部门办理登记时便建立起质权。

当拥有现货的企业交割回款时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可以通过仓单质押业务获得资金,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新方式。科学、合法的运用仓单质押,可以维护银行、物流企业、货主三方利益,使其获得共赢[1]。仓单质押业务的作用和意义特别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货主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凭借仓单质押业务将担保物提供给银行,能够得到周转用流动资金,以达到更新设备和拓宽经营规模目的,妥善解决目前经济环境中企业难以融资的问题。2)对于物公司来说,办理仓单质押业务能够让其成为银行和货主都信赖的企业,使其成为物流供应链的重要环节,提高和银行等金融企业的联系,以得到更多商业机会。同时仓单质押业务的发展会提高配套设施的服务作用,增强仓储业务附加值,将更多货主参与到物流体系中,增强其综合价值与核心竞争力。3)对于金融企业来说,科学、完善的仓单质押业务,让金融机构得到新的放贷业务,增强仓单质押业务标的物的种类,仓单的特定性和稳定性较好[2],进而减少金融企业信贷风险。

2 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的盈利模式

2.1 第一种仓单质押业务的盈利模式

此模式的流程是先质押货物、然后仓单质押、接着发放贷款、最后多次或一次还款。流程是以银行、物流企业、货主为核心进行的。

农产品企业是为物流提供商品的货主,其固定资产中能够进行抵押的部分比较有限,从金融企业得到贷款较少,也难以运用股票、债券等融资方式。农产品企业的货物流通较快,企业资产中大部分是应收单据、仓单、提单等权利单据和存货,运用仓单质押的方式能够得到贷款,降低运用非正规方式融资的成本,进而让农产品企业获得更多利润。此模式具有的优势在于:1)存贷差减少费用支出;2)银行得到借贷利益;3)银行部分风险分担给物流企业,提高贷款安全性;4)银行通过物流得到很多企业信息,减少信息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现象。

2.2 第二种仓单质押业务的盈利模式

在第一种模式的基础上拓展地理位置而形成第二种盈利模式,此模式将银行信任的仓库作为第4个主体。物流企业按照农产品货主的具体情况,优化自身资源或者运用货主仓库资源,对质押进行就近管理,减少成本。此模式与第一种模式的盈利点基本相同。其主要差异在于,首先模式一中物流公司提供仓库,而模式二中外部单位也可以提供仓库,让物流企业更加中立和专业。其次模式二中物流企业以就近存货为原则,最大程度减少货主成本,以货主利益为着重点,使其更具人性化。

2.3 第三种仓单质押业务的盈利模式

模式三最明显的是重视物流企业、农产品货主、银行等各个主体间区别化和特定化关系,程序方面出现一些回溯与逆转,所以此模式是上述两种模式的发展与完善的结果,是对传统仓单质押流程的合理简化,以充分提高运作的效率。金融机构按照物流企业资产负债、经济现状、规模、业绩评估出该物流的信用额度[3],并以信用程度制订出其相应的贷款数额,物流企业按照此贷款额向农产品货主提供多种多样的质押服务,并对质押与存货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而金融企业只具有金融服务和信用评估的职责,不承担监管货物的责任,更能体现出专业化的市场经济原则。

和前两种模式相比较,第三种模式中三个主体的盈利点在于,首先其降低传统质押业务中不必要的环节,增强农产品企业的运作效率。其次物流企业从整体上运作仓储、质押以及申请贷款等业务,增强资金回笼和融合的效率,让质押业务更系统、更快捷。最后提高金融机构监控质押贷款过程的实效性,让其业务更具灵活性,并减少信贷风险。

3 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的风险防范策略

3.1 仓单质押存在的风险

银行和物流公司在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时要面临两种风险。首先是技术层面的风险,其概念是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农产品提供商因为没有全面的技术支持而出现的风险。如缺乏完善的网络信息体系,导致信息落后、信息缺失而出现的风险;因为缺乏完善的评估体系或全面的评估技术而产生的风险等。其次是市场风险,是指因为农产品保值能力而产生的风险,如金融汇率变化或质押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化,改变其原有的变现能力而导致的风险。此外还包括因为客户信誉度和货物合法性而导致的信用风险,因为合同条款和质押产品所有权而导致的法律风险,因为经济环境和制度政策出现变化而导致的社会风险,以及仓储风险和管理风险等。

3.2 防范仓单质押风险的策略

3.2.1 银行与客户间要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

信用与监管风险、仓单风险、资信风险都有着特别紧密的关系[4]。物流企业是联系金融机构和农产品货主的桥梁,要在实施仓单质押活动中整合信用体系。物流企业是以货主代理人的身份对仓库中的货物进行监管,所以物流企业和农产品货主间要建立起较强的信用。银行实施质押借贷业务时以仓单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为基础,就是以物流企业信用为前提。物流企业则凭借自身实力建立起较高的信用,能够运用银行和货主的信任开展仓单质押活动。

3.2.2 确定质押商品的范围和价格

物流企业评价自己的管理能力和仓储水平是否能够符合货主提出的要求,并帮助银行开展好限制商品的相关工作。因为仓储条件的影响,现在很多实施这项业务的仓库都选择不易变质、价格变化小、方便处置、用途广泛的农产品货物。随着管理经验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更多农产品货物可以进行仓单质押业务。综合评估货物价值需要对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分别是货物属性、客户实力与信用、货物价格波动情况。现在由金融机构决定价格,但物流方是货主和银行都信任的代理方,所以在制订价格时也具有提供参与和监督的功能。而今仓单质押业务获得各方青睐,银行会提高仓储的信誉额度,也许会将确定价格的权力交与仓储方。

3.2.3 提高对仓单的管理

仓单就是农产品企业将产品存放在仓库中,由仓库出具说明货物具体情况的单据。此单据具有独特的作用与功能,属于有价证券,能够实施质押,开展资金通融业务,并辅助进行交易,减少成本并增强交易效率,是运行仓单质押活动的法律凭证。所以仓单管理是必须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3.2.4 释放仓单质押货物

因为一张仓单上的全部货物是各个时期按照不同销售进度运用不等量的多张分提单进行释放的,所以当银行批准质押的仓单可以放款后,信贷管理人员就要根据仓储地、金额、日期、编号等明细账释放货物。每次释放,都要在仓单上详细的记录下相关信息,直到销售完成并收回所有货款为止。

3.2.5 质押商品的处置与监管

物流企业是深受农产品货主和银行信任的第三方,其具有特殊的使命。所以在进行仓单质押业务时,要完备各种手续,根据合同内容行使权利。在物流方面,一是要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制订协议,开具能体现此货物已抵押在银行名下的专用仓单,并在银行指定保险公司对此货物进行保险。二是物流企业要和银行签订保证书,以保障货物具体情况与仓单记载的信息相符,并拥有完备的手续。在货物质押期间,没有银行同意不可以将货发给借款人或其他人。客户只能在银行的监管下,根据仓单内容进行提货。

在处置货物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如果货物的市场价降低却还没到贷款期限,银行就是要求贷款者提高风险保证金,在双方约定日期前没有追加保险金;或者贷款到期,监管账户内的余额难以偿还本息,而且农产品企业没有其他资金补充进来,银行都可通过第三方,对没有销售的货物以市场市场价为基础下浮价格进行销售,直到银行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

3.2.6 物流企业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仓储能够优化、改善业务和管理流程,其信息化包括和监管机构、客户、合作伙伴开展信息化的协同作业,以及提高内部流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协调作业能够对物流的服务和网络进行整合与优化;内部信息化能够更好地进行内部操作与管理;信息化能增强工作效率、提高沟通质量,减少风险[5]。

4 结束语

农产品物流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是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筹集资金的新方式,也是银行和物流企业全新的利润增长点。物流企业开展农产品仓单质押需要银行、物流与农产品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盈利模式。仓单质押能够加快资金回笼的速度,对完善物流链、提高企业融资、拓展银行业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风险,需要运用科学的策略进行预防和控制。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仓单质押会得到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为各个主体赢得更多的商机和利益。

参考文献

[1]裴炳和.仓单质押贷款操作与风险研究[J].物流科技,2011,34(4):51-53,78.

[2]乔薇.仓单质押业务的运作模式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J].科技信息,2011(12):141,144.

[3]庞燕,易君丽.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的风险防范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8):7-9,34.

[4]庞燕,潘永婷.面向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物流金融盈利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3,32(8):80-83.

【防范模式】推荐阅读:

如何防范07-15

治安防范07-16

山火防范05-08

纠纷防范05-10

防范特征05-19

监听防范05-20

问题防范05-21

相关防范05-23

政策防范06-23

防范监测07-11

上一篇:管理学类下一篇:基于检测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