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性肝切除术(通用7篇)
规则性肝切除术 篇1
肝脏为腹腔最大实质性器官, 具有重要生理功能。肝癌为常见恶性肿瘤, 患者生存率低[1]。为提高患者生存率, 本研究探讨了不规则肝切除治疗肝癌临床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肝癌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差异, 分为试验组 (33例) 和对照组 (32例) 。两组均行B超或CT确诊为单发或多发单叶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合并不同程度肝硬变。对照组男30例, 女2例;年龄33~72岁, 平均 (53.61±2.36) 岁;分期Ⅰ期21例, Ⅱ期11例;病理诊断肝细胞癌31例, 混合细胞癌1例。试验组男30例, 女3例;年龄34~71岁, 平均 (52.24±2.31) 岁;分期Ⅰ期21例, Ⅱ期12例;病理诊断肝细胞癌32例, 混合细胞癌1例。两组年龄、性别、分期和病理诊断结果等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规则肝切除手术;试验组采取不规则肝切除治疗, 用两尖端可挂线钢针预置缝线, 在肿瘤外2 cm处进针, 贯穿肝脏, 两端均挂线后带出, 在肿瘤周边预置缝线数针, 最后相邻两线互相打结, 达到止血目的, 不裂开肝组织。在距离缝线肿瘤侧1 cm用刀将肝被膜切开, 再用刀柄慢慢切割肝组织, 若有胆管和血管必须进行结扎。整体切除肿瘤肝标本后, 对创面进行彻底止血, 检查有无肉眼可见瘤组织, 并进一步处理, 量少可用电刀切除或烧灼[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术后住院时间、3年生存率、术后并发症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与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3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3年生存率为84.85% (28例) , 并发症发生率为3.03% (1例) ;对照组3年生存率为69.75% (22例) , 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 (4例) 。试验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肝癌为常见恶性肿瘤, 其恶化程度高、生长速度快、生存期比较短、预后差[3]。目前, 随着B超、甲胎蛋白 (AFP) 等诊断技术不断发展, 肝癌早期确诊率不断提高。手术切除是治疗早期肝癌的重要手段, 但传统肝叶切除的切除率比较低, 患者术后生存率无明显提升, 病死率高[4,5]。因肝癌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肝炎和肝硬变, 且肝储备功能差, 采用不规则肝切除替代规则性肝切除, 可简化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在实现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肝组织, 提高远期生存率, 降低复发率[6]。
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 术后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说明不规则肝切除治疗肝癌临床应用效果确切, 手术用时短、出血少、3年生存率高、并发症少,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了解不规则肝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肝癌患者65例,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 (33例) 和对照组 (32例) 。对照组采取传统规则肝切除手术;试验组采取不规则肝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术后住院时间、3年生存率、术后并发症率。结果试验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不规则肝切除治疗肝癌临床应用效果确切、手术用时短、出血少、3年生存率高、并发症少, 值得推广。
关键词:不规则肝切除,肝癌,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刚, 王恺, 黄明文, 等.大肝癌规则性肝段切除与不规则肝切除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 2007, 34 (4) :306-307.
[2]王恺, 王刚, 黄明文, 等.大肝癌规则性肝段切除与不规则肝切除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 2007, 34 (6) :330-333.
[3]任柯, 陈小华, 何德山, 等.不规则肝切除加区域性缓释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48例[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8, 14 (4) :27-28.
[4]何晓顺, 巫林伟, 郭志勇, 等.挽救性肝移植治疗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1, 32 (6) :343-346.
[5]董科, 俞小炯, 熊伟, 等.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在二期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3, 12 (8) :620-623.
[6]叶朝阳, 林伟广.不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小肝癌36例临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5 (2) :173.
规则性肝切除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2例, 其中男性19例, 女性3例;年龄22~54岁, 平均37.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时17例, 车祸伤4例, 重物撞击伤1例;腹腔出血量:2例患者1000m L以下, 10例患者1000~1500m L, 7例患者1500~2000m L, 3例患者2000~2500m L;休克:本组共有2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致伤损伤:脑部软组织挫伤5例, 胸外伤10例, 脾破裂6例, 小肠破裂4例, 骨盆骨折3例, 股骨骨折2例。
1.2 肝脏损伤部位和程度
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 (AAST) 制定的肝外伤损伤分级:Ⅲ级14例, Ⅳ级7例, Ⅴ级1例, Ⅰ级、Ⅱ级、Ⅵ级患者均为0例。按损伤部位位于的门脉段分类:右前叶上段9例, 右前叶下段4例, 右后叶上段5例, 右后叶下段3例, 左内外叶交界处1例;损伤肝叶分类:右肝叶14例, 左肝叶7例, 累积两叶1例。
1.3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不规则肝叶切除术。麻醉成功后, 消毒铺巾, 探查腹腔。探查腹腔同时以纱布压迫肝脏损伤部位控制肝叶出血, 探查完成后, 剪开肝周韧带, 游离肝脏右叶或左叶, 完全暴露受伤部位后, 迅速阻断肝门, 钝性分离切除损伤及失活组织, 尽可能保留无损伤的肝组织, 操作完成后, 结扎切面部分胆管、血管, 彻底止血, 取带蒂大网膜覆盖肝组织切面。切面下、肝下置引流管。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术后合理用药、正确治疗、精心护理, 18例患者痊愈, 2例患者并发胆瘘, 经保守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死亡, 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 ;无1例患者并发术后出血、肝脓肿。
3 讨论
3.1 肝损伤分类标准
目前学术界主要采用1994年美国创伤外科协会 (AAST制定的肝脏损伤分级将肝损伤分Ⅵ级:Ⅰ级:裂伤:被摸裂伤, 裂伤部位的肝脏实质深度<1cm;血肿:主要位于被膜下, 面积小于肝脏表面积10%。血肿:被膜下, 占肝表面积10%~50%;实质内血肿直径<10cm。Ⅱ级:裂伤:肝脏实质部位的裂伤深度在1~3cm;血肿:主要位于被膜下, 其面积占肝脏表面积的10%~50%。Ⅲ级:裂伤:肝实质部位裂伤深度>3cm;血肿:血肿位于被膜下, 面积超过肝表面积50%, 可伴有实质内、被摸下血肿的破裂。Ⅳ级:肝脏实质破裂部分累积肝叶25%~75%或者某一肝叶内有1~3个Couinaud段受累:Ⅴ级:血管损伤主要是近肝静脉损伤, 即损伤累及肝静脉主支或者肝后下腔静脉。肝脏实质破裂部分超过肝叶75%或者某一肝叶内超过3个Couinaud段受累。Ⅵ级:血管:肝撕脱。肝脏损伤相当于或超过AASTⅢ级时, 即为严重肝损伤[2]。
3.2 迅速正确诊断
根据患者腹部外伤史及临床症状 (短时间内出现休克、腹膜炎刺激征等) , 腹腔抽出不凝血液, 超声发现腹腔内活动性出血、肝叶、肝段回声异常、肝包膜连续性中断等, 即可明确诊断[3,4].诊断明确后, 对症处理轻度合并损伤, 即行肝叶部分切除术术前准备, 有休克时应积极抗休克治疗。3.3准确掌握适应症, 及时手术严重肝损伤患者常常伴有大量出血, 术中处理较为困难, 同时可以伴发较多的术后并发症。本组患者的腹腔出血量仅有2例患者在1000m L以下, 并且, 本组患者共有2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休克, 因此, 及时、高效、准确治疗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本组22例患者均进行了急诊手术, 均运用不规则肝叶切除术治疗严重肝损伤, 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组患者术后治愈率高, 死亡率低, 并发症少。因此, 我们可以认为不规则肝叶切除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严重肝损伤的方法。但是, 能够取得这样的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准确掌握、运用不规则肝叶切除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适应症具体如下: (1) 损伤创面不规则, 损伤、坏死肝组织较多; (2) 肝损伤部位的出血经各类有效止血措施仍不能有效控制出血者; (3) 局部肝组织遭受毁损性伤害。
综上所述, 对于严重肝损伤患者, 迅速正确的诊断, 同时严格掌握不规则肝叶切除术治疗严重肝损伤的手术适应症, 就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孟超.肝脏外科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6:501-503.
[2]黄志强.肝脏外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98.
[3]董家鸿.肝外科治疗的现状[J].中华创伤杂志, 2000, 16 (2) :71-72.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2例, 女63例;年龄17~72岁, 平均年龄44岁。其中发作过急性胆管炎者52例, 急性胰腺炎10例, 既往行胆道手术者21例, 包括胆囊切除术6例, 胆总管探查术10例, 左肝外叶切除术5例。115例中肝功能异常者34例。
1.2 结石分布
本组患者术前均经B超、CT和 (或) ERCP、PTC、T管造影中的1项或多项以明确诊断, 其结石分布为:左肝胆管结石91例 (79.13%) , 其中左肝外叶结石17例, 左肝内、外叶均有结石74例;右肝胆管结石18例 (15.65%) , 其中后叶结石11例, 前、后叶均有结石7例。双侧肝胆管结石6例 (5.22%) 。
1.3 手术方式
行左半肝切除术74例, 左外叶切除术17例, 左内叶切除术5例;右后叶切除术11例, 右肝部分切除术6例, 右半肝切除术2例。115例患者中行胆肠内引流术10例。5例以前行左肝外叶切除术, 本次行左肝内叶切除。与其他手术联合方式:有6例附加右肝管或肝总管狭窄切开成形Roux-en-Y空肠吻合术;有4例附加胆总管 (肝总管) 横断与空肠Roux-en-Y吻合内引流术;附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52例;有1例先后5次行胆道取石手术及内引流手术, 再次复发, 反复感染, 笔者切除左半肝, 取净胆总管内结石, 探查胆总管下端通畅, 拆除原胆肠吻合, 放置T管后恢复正常胆汁引流通道后痊愈出院;有2例辅以术中胆道镜取石。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该组115例手术经过顺利, 无大出血及手术死亡, 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 经救治痊愈。发生胆漏5例、胆道出血3例、膈下脓肿2例、伤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炎性肠梗阻1例, 其余经保守治疗痊愈。
2.2 随访
94例患者获得6个月~18年随访, 按文献[2]标准评定手术效果, 远期疗效优良者84例 (89.36%) 。经T管造影、B 超或CT检查发现肝内残留结石10例 (残石率为10.64%) , 其中左叶4 例, 右叶6例, 经胆道镜取石治愈4例, 手术处理6例。结石残留主要原因是肝切除范围不足, 遗留有病灶的肝胆管所致。
3 讨论
肝胆管结石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胆管梗阻、胆道感染及肝实质病变, 这种变化的特点是病变沿胆管树呈严格的区段性分布。因此, 降低术后结石残余率有赖于术前诊断的正确性、对肝内结石的分布和胆道树的了解 (如有无合并胆管狭窄、狭窄的部位和胆管无解剖异常等) 、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和术中应用超声、胆道镜协助取石。其中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影响术后是否有结石残留的关键因素。大量临床病例表明, 治疗肝胆管结石要达到去除病灶, 取尽结石, 通畅引流的目的, 肝切除术可完整切除病变肝脏及狭窄胆管引流的区域, 清除结石及感染病灶, 是最佳的治疗方法。肝切除的适应证有: (1) 明显纤维化、萎缩之肝段或肝叶; (2) 二级以上肝胆管狭窄和 (或) 全程型结石; (3) 合并肝内胆管出血; (4) 慢性肝脓肿形成; (5) 胆道完全梗阻或合并胆瘘; (6) 高度怀疑有恶变; (7) 为显露左、右肝胆管切除lVb或V肝段。本组肝切除者远期优良率达89.36%。单纯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对肝内结石的治疗有明显的局限性, 它不能消除胆管病变, 而且取石过程中全靠术者的经验, 有一定的盲目性。对单纯的局限于左外叶胆管结石行左外叶切除已足够, 对于非局限于左外叶的肝内结石, 特别是左内叶和右后叶结石, 单纯肝左外叶切除和胆管切开取石, 往往难以取尽而导致术后反复胆管炎发作, 多数需再次手术。本组左半肝切除术74例, 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存在于3级以上胆管内的结石很难取尽, 3级以上胆管狭窄也很难彻底解除, 故手术后仍可再发胆管炎和结石复发, 本组行肝段 (叶) 切除19例, 手术标本可见不同程度的肝内胆管节段性纤维化狭窄或扩张, 有些成为囊肿样扩张, 其中1例术后病理报告为左肝外叶胆管癌, 用肝部分切除的方法, 达到彻底清除病灶, 防止结石复发、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
右肝管结石中右肝切除仅占5.72%, 而左肝高达94.28%[3]。除右肝管结石病例较少外, 主要原因是:右肝管深、变异多, 肝脏“萎缩-肥大复合征”所致逆时钟转位及门静脉高压症致侧支血管密布, 增加了手术进路及显露的困难, 以及右肝叶/段切除技术还未普及等。尽管如此, 对右肝管结石的肝切除治疗亦应持积极态度;只要余肝代偿功能好, 肝切除范围应包括结石与狭窄肝管在内的整个病灶。本组右半肝切除2例, 占1.74%, 比例较低;但右肝段切除17例, 占14.78%, 尤其右后叶切除11例, 占右肝切除的2/3, 应当说其针对性更强了。
本组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术后胆漏和膈下积液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左外叶切除高, 经充分引流后均治愈。以下措施能减少肝切除并发症的发生:复杂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常发生肝功能衰竭、胆漏、膈下积液、积脓、右胸腔积液、坏死组织脱落、长期引流不愈合等。为此应注意: (1) 术前准确估计肝储备功能, 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避免急性炎症期行肝切除术, 可先放置PTCD或ENBD引流胆道, 待炎症消退后1个月, 最好急性炎症期控制后3个月行根治性治疗[4]。 (2) 术中使用广谱抗生素。 (3) 术前应仔细分析胆道影像学资料, 以了解胆道有无解剖变异, 避免术中误伤胆管。术中尽可能作标准肝段或肝叶切除, 避免残留血运已受破坏的残肝组织, 仔细结扎肝断面的管道, 彻底止血。
参考文献
[1]黄志强, 刘永雄.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40年回顾〔J〕.肝胆胰脾外科杂志, 1997, 3 (1) :2-4.
[2]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法的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4, 14 (3) :136-138.
[3]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的肝切除术〔M〕//黄志强.当代胆道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429-437.
规则性肝切除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临床患者病例, 共抽取86例, 其中采取肝切除术进行治疗者45例, 未实施肝切除者41例。肝切除组中有男18例, 女27例, 年龄31~76岁, 平均 (51.4±13.7) 岁;未切除组中有男19例, 女22例, 年龄33~78岁, 平均 (53.1±13.4)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所抽取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成两组, 一组为肝切除组, 一组为未切除组。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3]。
1.2.2 治疗方法
肝切除组:患者给予全麻处理后展开肝切除术。主要术式包括左外叶切除、左半肝切除、双侧多肝段切除、右肝段切除、右半肝切除。未切除组:全麻后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或胆肠吻合+胆总管取石, 部分患者接受肝门部肝胆管狭窄整形[4,5]。
1.3 疗效评价标准
优:通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小或者是存在轻微的症状;良:存在间歇性腹痛发作, 不存在比较严重的胆道感染症状, 仅给予一般治疗便能够得到改善;差:患者的发作次数相对较多或者是临床症状相对较重, 需要休息或者是接受住院治疗[6,7]。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肝切除组患者的治疗的优良率为97.78%;未切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经统计发现肝切除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者2例, 发生胆漏者3例, 发生肝断面感染者1例, 共6例发生并发症, 发生率为13.33%;未切除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者4例, 发生胆漏者3例, 胆道出血者4例, 肺部感染2例, 共13例发生并发症, 发生率为31.71%。肝切除组治疗安全性较未切除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肝胆管结石的病理变化具有病变沿胆管树呈现严格的区段性分布的特点, 一般会伴随有病变胆管树的多重狭窄, 很容易发生长期反复发作的胆管梗阻以及感染现象, 从而导致受累肝叶或者是肝段为单位呈现出局限性分布的不可逆性的损害。即便是将结石取净, 由于内有对肝胆管病灶进行根本解除, 很易引起复发[9]。其为引起胆道再手术率高的直接因素, 同时是胆道外科治疗的一个难点。然采取肝切除术不但能够去除含有结石以及相应病变的肝叶, 又可以将狭窄胆管予以去除, 能够达到“去除病灶、取尽结石、矫正狭窄”的治疗效果, 为现阶段对肝内胆管结石进行治疗的最有效的方法。所以, 以肝叶或者是肝段为单位实施规则性肝切除, 将病变胆管树及所引流的肝脏区域予以完整切除, 为获得优良治疗效果的基本条件与关键[10,11]。该研究中, 45例肝切除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较未切除患者高, 且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表明, 采取肝切除术对肝胆管结石进行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石刚, 李敬东, 陶涛, 等.多肝段联合切除术在双侧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0, 22 (3) :210-212.
[2]周飞国, 刘才峰, 黄亮, 等.多处肝切除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的并发症分析及防治[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9, 21 (2) :110-112, 117.
[3]李铮良, 夏中平, 罗世云.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2) :166-167.
[4]肖金桥.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8) :130.
[5]余一平, 张从雨, 汪东树, 等.肝叶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J].中国基层医药, 2005, 12 (7) :815-816.
[6]张凤瑞, 彭利, 王顺祥, 等.肝切除术治疗区域性肝内胆管结石[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1, 22 (6) :347-348.
[7]黄奋, 邝才湜.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611例临床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0, 9 (2) :180-181.
[8]金晓波, 梅一军, 兰跃福, 等.肝段 (叶) 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0, 2 (2) :777-778.
[9]余再斌, 李向国.规则性肝段 (叶) 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26例的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 2011, 19 (3) :216-217.
[10]张学文, 杨永生, 张丹.肝内胆管结石分型及治疗方法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9) :77-78.
规则性肝切除术 篇5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肝叶切除,护理
肝内胆管结石在临床是常见病和多发病, 急性胆管炎发作和术后结石复发、残留对预后和治疗效果均有较大的影响[1]。但因肝内胆管解剖复杂及病理改变严重, 外科治疗存在一定难度, 肝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但是术后易出现感染、出血、胆漏等并发症, 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经护理研究发现, 有效的护理可以规避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效果。我科近年对肝内胆管结石肝叶切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56例, 均行肝叶切除术。男29例, 女27例;年龄19~68岁。其中右半肝切除术5例, 右后叶切除术6例, 非规则性右肝部分切除术19例, 左半肝切除术11例, 左外叶切除术1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措施如下。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肝叶切除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恐惧心理, 担心全麻手术能否顺利进行, 有无生命危险, 术后疼痛能否忍耐以及担心手术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等。护理工作的重点应是对患者多关心、安慰, 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 让患者了解手术方式, 手术的必要性, 必要时请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 以减轻或消除其焦虑心理。
2.1.2 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及治疗:
肝叶切除患者术前要进行多项常规检查, 检查前1d应告知患者检查的项目及注意事项, 检查后将结果及时告知患者, 并观察检查后可能产生的不适和并发症, 如 ERCP 检查后, 应嘱患者禁食2h, 同时要观察有无出血、感染、胰腺炎等并发症出现。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病情观察:
患者术后回监护室, 给予吸氧, 氧浓度为2~4L/min, 进行心电监护, 每30~60min测量呼吸、脉搏、血压1次直至病情稳定。全麻患者未清醒前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以防呕吐引起窒息。注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如SpO2<90%, 应及时查找原因, 加以纠正[2]。
2.2.2 饮食护理:
术后严格按医嘱进食, 肠蠕动恢复, 肛门排气后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饮食, 逐渐进半流质、普通饮食, 注意观察患者食欲情况, 有无腹痛、腹胀等, 部分患者由于腹水引起腹胀, 不思饮食, 经对症处理, 调整饮食, 症状及时减除, 保证患者营养的供给。
2.2.3 引流管的护理:
加强引流的护理在本组中意义尤为重要。术前一般留置胃管和尿管, 术后根据病情及手术情况留置胃肠减压管、腹腔引流管、胆道引流管、空肠造瘘管和导尿管。应明确各引流管的留置目的, 熟悉不同管道引流液的正常颜色、性状和量。各管道应妥善固定, 避免滑脱, 避免牵拉、扭曲和受压, 保持各引流管通畅。每天更换引流装置并保证无菌操作。胃肠减压可吸出胃肠道的积气和积液, 从而降低胃肠道内压力, 避免妨碍手术视野的暴露和术后胃肠胀气。胆道引流一般采用T管。每天更换引流袋并详细记录胆汁量、性质、颜色等以便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
2.2.4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 出血:术后应卧床24h, 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并观察腹腔引流管或胆道引流管引流液颜色, 术后引流液的颜色变化一般为鲜红色-淡红色-淡黄色。若引流液持续为鲜红色, 每小时引流量达到150~200ml以上, 持续3h, 且引流管温热, 应警惕是否是腹腔内出血, 应立即报告医师以作相应处理。 (2) 胆瘘:术后每天观察引流管的位置、通畅度、引流液的量和颜色, 若腹腔引流液为金黄色, 提示可能是合并胆瘘, 需进行引流液胆红素检查。若引流出大量胆汁或患者有不明原因的剧烈腹痛, 首先考虑胆瘘的可能[3]。
2.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出院后随访1个月,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疗效判定:优为无临床症状, 恢复正常工作;良为偶有较轻的胆管炎症状, 能正常生活及工作;差为胆管炎发作较重或较频, 有时需住院, 甚至手术治疗;死亡为随访期间患者死亡。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疗效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9.3%, 高于对照组的78.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2 术后并发症
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 低于对照组的28.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3 对护士工作满意度
干预组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发病率较高, 手术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较好方式之一, 要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工作不容忽视。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 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心理护理, 术后加强管道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手术的耐受性[4]。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患者对临床护理的要求日益提高,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把心理护理融入到日常护理的每个环节, 为患者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从而使护理工作达到减轻痛苦、增进健康和保护生命的目的。
临床护理工作中, 由于护理人员重视做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给患者做好必要的解释说明工作, 以更好地配合治疗;术后注意听取患者的不适主诉, 密切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的性状, 保持引流管通畅, 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能及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达到医治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清泉, 王兴国, 刘竞芳, 等.肝尾叶胆管结石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总结 (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1, 7 (5) :295-296.
[2]万莉.肝内胆管结石肝叶切除术后护理 (J) .现代医药卫生, 2003, 19 (12) :1624.
[3]梁力建, 李绍强.关于胆肠吻合一些问题的思考 (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4, 24 (1) :41-42.
规则性肝切除术 篇6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再生,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肝脏疾病行肝切除术后, 肝细胞数量大幅减少, 各种生物信号进行反馈调节, 以促进增殖和分化的肝细胞增殖, 以达到快速返回到原始状态和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肝脏目的, 此过程称为肝再生[1]。肝脏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的优点, 在临床上对治疗肝脏疾病具有积极作用。近几年来, 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调控机制在小鼠实验中取得一定程度上的进展, 本文就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做进一步探讨, 现综述如下。
1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调控的效应细胞
人体的肝脏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具有能力的肝细胞非常少, 在肝脏疾病患者行肝切除术后, 剩余肝组织细胞获得可再生的特异性功能, 从而肝脏恢复回病变前的形态[2]。此过程参与的细胞包括肝细胞、窦内皮细胞、胆道上皮细胞和枯否细胞的效应细胞的肝切除术调节后肝细胞再生[3]。肝细胞在术后第1天达到增殖高峰期, 肝细胞在肝脏再生的主要是效应细胞。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非实质细胞分泌多种活性物质, 促进肝细胞再生因子繁殖, 对肝脏再生具有正面影响[4]。
2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的途径
2.1肝脏细胞再生的启动阶段
2.1.1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因子是与相应受体结合, 产生胞内信号, 从而激活转导转录因子, 这些基因组变化对肝再生的研究中观察到的启动阶段提供了数据。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相互依存是肝细胞再生的主要方式。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在启动阶段发挥重要作用[5]。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肝切除术后1h即已升高, 时间较肝细胞DNA合成期更早。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一种库普弗 (Kupffer) 细胞产生的多效应的细胞因子, 主要通过两个细胞突触来传递信号, 肝细胞中的启动阶段, 广泛参与促进肝再生反应[6]。研究表明, 小鼠肝部分切除后, 在肝再生中TNF-α受体1缺陷的显著表现并不是在肝再生后。这项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肝再生激活是主要通过与TNFR-1结合而发挥作用。许多慢性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暴发性肝衰竭和TNF信号传导途径失调的发病密切相关。一项研究报告说, TNF-α也可以通过诱导转化生长因子-α在肝组织修复的表达[7]。肿瘤坏死因子-u03b1不直接促进肝细胞的有丝分裂, 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可以发现, 可加强其他生长因子如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的直接促有丝分裂作用。因此, 启动阶段因子α肝再生过程中不直接启动, 但许多同时参与急性时相反应的细胞因子[8]。
2.1.2白细胞介素6。急性反应后能迅速增加在肝再生中的白细胞介素的参与是生物因素, 主要是从肝细胞开始的, 主要是Kupffer细胞。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IL6R绑定和激活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的JAK;通过磷酸化的JAKSTAT3活化的活化, 增强激活的STAT3和其他转录因子的表达, 用相同的生长因子促进肝细胞增殖的影响[9]。大量的研究表明直接启动因子白细胞介素6促进肝再生, 而在早期肝再生反应中, 肿瘤坏死因子α和其受体相结合的阶段涉及重要的转录因子在肝再生全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2肝脏再生的繁殖阶段
2.2.1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 与其受体C-Met。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第一个已知在肝再生中的传播阶段中的细胞因子中的一个重要的作用, 刺激成熟肝细胞和有丝分裂促进作用的因子的成熟和分化。肝细胞生长因子主要由肝脏非实质细胞, 如Ito细胞、库普弗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组成, 外面的肝肺、肾和脑组织还可以生产。研究表明,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内小鼠肝部分切除术后可能在第一个小时内明显上升, 然后逐渐下降。研究发现, 小鼠肝细胞生长因子直接进入门静脉, 也可以发现, 肝细胞和肝实质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增加[10]。大量资料证明肝细胞生长因子在肝切除术后肝细胞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HGF和c-Met受体, 除了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 还诱导c-Met受体蛋白的构象变化, 从而使受体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促进肝细胞生长的组合[11]。肝细胞生长因子和其受体蛋白在肝再生的过程中是具有重要价值。
2.2.2去甲肾上腺素。早些时候的研究表明通过作用于肾上腺受体α1可以放大表皮生长因子与肝细胞生长因子有丝分裂信号的作用, 直接对肝细胞有丝分裂不采取行动的是去甲肾上腺素。实验结果表明, 在肝再生早期肝细胞的分离及体外培养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局部β在肝实质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抑制作用。去甲肾上腺素作为生长促进剂, 破坏生长因子和生长抑制因子的平衡, 并启动肝细胞从G0至G1进行繁殖生长[12]。此外, 跑步者去甲肾上腺素也增加, 表皮生长因子与原癌基因的表达导致十二指肠腺分泌。上面的描述证据去甲肾上腺素是在促进肝再生中的积极作用。
2.2.3表皮生长因子 (EGF) 与其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因子促进肝细胞的有丝分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是一种多功能配体介导的跨膜糖蛋白, 位于染色体短臂癌基因表达产物第七。EGFR的配体包括TGF-α和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在氨基酸水平上与肿瘤坏死因子α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同点, 与受体结合相互竞争[13]。研究已经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胞外结合位点, 分子的二聚化反应组合后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酪氨酸激酶被激活的是细胞内段, 可有效催化磷酸受体的特定氨基酸残基。细胞内的磷酸化可以识别并将绑定到包含的蛋白质受体SH2域以磷酸化, 原因信号转导最终达到的目的是促进肝再生[14]。研究表明, 在小鼠实验中, 表皮生长因子对培养的肝细胞直接刺激有丝分裂原的作用。对肝脏疾病患者行肝切除术后血浆中表皮生长因子水平不会升高, 然而EGFR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会在肝切除术后30min内增强, 并在1h达到高峰,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是促进肝脏再生的重要生物因子。
2.3肝脏再生的终止阶段
卵圆细胞:卵圆细胞是参与肝脏再生终止阶段的主要细胞因子, 主要分布于胆囊外的胆管内, 由胆囊分泌进入肝脏, 而达到促进肝细胞再生的目的。这些卵圆细胞在肝脏发生病变后, 行肝切除后, 活性明显增高。在研究中, 对肝切除的大鼠进行进行性观察卵圆细胞水平, 可明显发现卵圆细胞水平呈抛物线型变化, 同样的原理适应于肝脏切除的人类。有研究显示, 对于肝脏切除的患者进行卵圆细胞监测, 几乎所有患者在肝切除术后1d内卵圆细胞计数达最高值, 然后随着肝脏形态功能逐渐恢复而恢复到正常水平[15]。卵圆细胞促进氧化物酶体增殖分化, 使受体信号通路被激活[16]。研究显示, 肝脏切除的家兔, 在术后12h内卵圆细胞水平增高, 卵圆细胞促进了肝脏的修复。因此大量临床资料表明, 卵圆细胞也是肝再生调控中必不可少的生物因子之一。
3结语
规则性肝切除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资料源于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行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55例, 女45例;年龄35~77岁, 平均 (56.2±11.3) 岁;病程为0.5~3年, 平均 (1.9±0.1) 年。其中左肝管内结石49例 (占49.0%) , 右肝管结石32例 (占32.0%) , 左右肝管内结石19例 (占19.0%) 。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①肝内胆管结石;②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外胆管或者胆囊结石, 肝内结石并发急性胆管炎经保守治疗 (主要包括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与鼻胆管引流) 炎症消退时间≥1个月择期手术者。
1.2.2 排除标准
①单纯性的胆囊结石患者;②肝内结石并发急性重症胆管炎症而行急症手术患者;③肝内结石并发Caroli’s疾病;④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症患者[4]。
1.3 手术方式
行左肝外叶切除患者数43例 (占43.0%) , 左半肝切除术患者数19例 (占19.0%) , 右侧肝段 (Ⅴ~Ⅷ段) 切除术患者数为15例 (占15.0%) , 右半肝切除术患者数为14例 (占14.0%) , 左外叶+右后叶切除术患者数为9例 (占9.0%) 。配合胆道镜将结石取尽, 行留置T管术患者为88例 (占88.0%) , 胆肠内引流术患者数为8例 (占8.0%) , 行脾脏切除术患者数为4例 (占4.0%) 。
1.4 治疗效果评价
优:术后症状完全消失;良:患者上腹部偶尔出现不适症状, 但是不需要对其进行特殊的治疗;差:术后仍然存在腹痛、寒战以及发热等方面的症状, 需要住院进行治疗。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由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及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计算,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计算, 多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本组100例患者均获得1年的随访, 随访率100%。术后B超及T管造影观察结石残留率为12.0% (12/100) , 11例经T管胆道镜取石均获得痊愈 (占11.0%) , 再发胆道感染3例 (占3.0%) , 总体手术治疗优良者96例, 治疗优良率96例, 优良率为96.0%。
2.2 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见表1。由表1可知, 经单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术后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两组患者的既往胆道手术史有无、术中是否输血、是否合并胆肠吻合、手术时间、术前患者血浆中的白蛋白含量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然后对上述经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 既往胆道手术史与手术时间两个方面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肝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治疗效果是众多方法中最好的。由于肝脏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和生理方面的复杂性, 使得肝切除术后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尽管近年来肝脏手术技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的进步, 使肝切除术后致命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下降[5]。
尽管近年来肝脏手术技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的进步, 使肝切除术后致命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下降, 但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在18.9%~53.3%, 该比例与本研究报道一致[6]。
本研究主要对临床治疗效果、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包括单因素分析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结果显示:总体手术治疗优良者96例, 治疗优良率96例, 优良率为96.0%;单因素分析, 筛选出了既往胆道术史、术中出血、术中胆肠吻合、手术时间以及术前白蛋白五个因素为危险因素, 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最终筛选出既往胆道术史[β、S.E.、Wald、P及OR (95%CI) 分别为0.892、0.128、53.821、<0.05及1.92 (0.82, 1.77) ], 手术时间[β、S.E.、Wald、P及OR (95%CI) 分别为0.525、0.038、10.132、<0.05及2.62 (0.95, 3.77) ]。
综上所述, 胆内胆管结石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胆道手术以及手术时间, 应对这两个方面加以注意, 提高手术技巧以及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最终降低或避免术后发生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刘金有.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78例术后并发症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20) :3099-3100.
[2]黄益领, 陈志敏.肝部分切除结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9) :2678.
[3]吴友峰.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 2012, 5 (1) :37.
[4]付顺军, 李少强, 梁力建, 等.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0, 16 (5) :325-327.
[5]汪光云, 陈敏方.肝部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4) :577-578.
【规则性肝切除术】推荐阅读:
规则性肝切除12-30
规则就是规则08-01
平面规则性11-22
结构的规则性10-02
心有规则 行守规则演讲稿07-30
名词复数的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09-25
议事规则07-03
结算规则10-14
社会规则01-15
规则空间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