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教育之浅见论文

2024-10-02

愉快教育之浅见论文(共9篇)

愉快教育之浅见论文 篇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 对应式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实施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素质教育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注重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把“五育并举, 德育为首”做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为此, 在德育方面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色、适合当代青少年特点的教育模式, 创新教育体系, 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一、实施素质教育、强化育人意识

(一) 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学生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夯实基础知识, 发展思维能力, 培养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综合性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实施素质教育, 强化育人意识, 做为教师应及时注重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多项素质。

(二) 提高学生文化科学技能素质。我国在实施义务教育中, 把文化科学知识做为最基础的知识, 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需要经常用的知识, 必须理解和掌握。在课堂教育中, 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面向全体学生, 让他们积极动手、动脑, 形成一个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 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同时, 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教学中,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 还应有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地使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所谓完整的知识, 不仅包括教材中一个个具体的概念和原理, 还要教给学生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通过实践和技能训练, 使学生通过学习、实践, 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提高综合素质。要让学生以解决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增强了自身的技能素质。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已学到的知识, 掌握必要的技能, 使学生成为高分高能的综合型人才。

二、提高学生情感素质, 建立德育网络平台

其一, 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是以学生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 师生要具备良好的情感素质。情感素质包括学习的态度、兴趣、不怕困难攻克疑难问题的顽强学习意志、勇于进取、敢于竞争的学习精神。在教学中, 应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抵御搓折、困难的能力, 以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

其二, 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需要教师具有很多技巧, 巧妙地将思想素质教育融会贯通于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思想教育因素,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并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优秀思想素质的人。

其三, 建立一体化德育网络, 优化教学结构德育网络是实施德育的一种多渠道、多层次的组织体系, 建立德育网络是德育的特殊要求。现在的学生, 从媒体、家庭、社会获取大量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 为了适应新的情况, 变单一的教育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种教育渠道整合一致, 充分利用社会信息中的积极因素, 抵制和克服其消极因素, 形成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正向合力。同时要重视校外德育网络的建设,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德育网络。通过采取建立校报 (刊) 、宣传橱窗以及学校联系卡等措施以及组织家长到校参加会议和重大活动、定期召开家长会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多维育人、立体管理, 丰富德育内涵

在实施德育工作中要力求做到“三有”, 即有主题、有层次、有实效;突出“四性”, 即思想性、适应性、生动性、全员性。德育活动贵在精而不在多, 既减轻师生负担, 又要受到师生欢迎。一是寓德育于“教学”。学科本身有内在的科学体系和逻辑体系, 同时也蕴含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只要老师在备课中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渗透教育内容, 就可以达到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同步;二是寓德育于“管理”。严格的管理是教育成功的保障。通过制定一系列条例、规章, 健全常规制度, 建立学生教育评比制度,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党爱国的优良品德和环保、卫生意识及竞争合作意识;三是寓德育于“活动”。要建立完善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 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在学校德育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利用组织优势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达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寓品德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寓美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四是寓德育于“环境”。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要对学校环境绿化、美化, 建立体育设施和做到班班有国旗、条幅、一日课堂常规、图书角;校有展评栏、图书馆、设闭路电视和广播宣传阵地及开辟大型德育墙等, 采取各种措施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总之,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强化育人意识, 育人的目的在于培养, 发掘学生各方面素质潜能, 只有努力使素质教育与教书育人结合起来, 切实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按照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认真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 才能培养出综合型、高素质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毛建华, 简宪安·中国城市经济论文选集·北京:中国经济版社, 2006, 8

[2].李芳, 王志国·河北教育, 2007, 5

愉快教育之浅见论文 篇2

摘要

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工程,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以其特殊的优势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对教育的发展将起到就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我校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极好的机遇。如何才能把握并运用好这个机遇,让它真正成为我校教育发挥作用呢?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以资源建设为核心,资源管理是关键。资源应用是落脚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根本。

关键词:

资源建设管理应用

2007年,我校成为远程教育项目学校。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缓释了课堂教学资源需求与教育教学资源匮乏的矛盾。将成为我校培养一批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并能较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综合应用各种教学媒体的骨干教学队伍,通过骨干教师群体,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利用远程资源开展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发挥远程项目资源在社区传播文化知识、科普知识和信息交流的作用。如何围绕“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以资源建设为核心,以资源应用为关键,以提高教育教学为根本”这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使远程教育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下面浅谈点滴体会:

一、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认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变巨大的人口负担为巨大的人力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只有应用好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模式,才能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三个面向”的重要途径。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省教育厅花巨资兴建卫星地面宽带接受网络,其优势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下载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获得先进的教学方法,用以同步教学,实施课堂与资源的整合。较好的解决学校教学资源缺乏及师资培训等问题,有效推进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让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站在教育的同一起跑线上,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远程教育能把最新教育资源以卫星信号的方式用最快的速度传送到每一个需要它的地方去,且费用不受地理因素的限制,这对我们学校无疑是一件省钱省力的好事。

远程教育资源具有以下特点:教育资源丰富,实用性强,资源结构合理,具有权威性,传输方便快捷。既方便老师教学,又极大地开拓学生视野,非常适合我们教学一线。

二、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以资源建设为核心,资源管理是关键

现代远程教育以其特殊的优势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对教育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我校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极好的机遇。如何才能把握并运用好这个机遇,让它真正成为我校教育发挥作用呢?我认为,关键的是把远程教育信息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如何才能使远程教育信息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硬件建设基本按要求到位,接下便是要抓好资源建设,抓好资源管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卫星资源接收平台,准时接收教育资源。

硬件平台搭好以后,资源建设就是最大的问题。资源建设必须保证质量,要符合国家的要求,保证在政治性、科学性上的正确,要严格审查。目前资源建设正在推进当中,教育部电教馆腾图资源中心已经建成了总容量达148GB的教学资源库;中国教育电视台每天安排11个半小时的空中课堂节目和教育部网站信息广播节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数字专用频道也将正式开通,免费向农村中小学提供教育类的资源。尽管如此,适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教育教学的资源仍显不足,所以,要进一步加快资源建设。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开发。

2.分类存储,让教学资源系统化。

接收到的资源我将把它们分类别储存,以便于广大教师、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查看到所需资源。比如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接收到的一些教学实录、同步课堂、优秀教案灯存储到学校类的具体项别中。如长时间后硬盘空间不足,我将定期对一些旧文档刻录成光盘加以保存。

3..组建校园网,共享资源。

远程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是教育资源的共享,这种资源包括师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等。远程教育系统的资源是一种信息,只有充分流动起来形成信息流,并实现有效沟通后,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充分利用现有学校的技术优势和各地丰富的教学资源,形成一个远程教育的大环境、大舞台,让更多的教育资源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形成流畅的信息流,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共享资源的目的。

三、资源应用是落脚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根本,用好用足教学资源。

评价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败与否,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它的应用效益。

1.运用的关键是教师。

加强教师培训是当务之急,参加远程教育的骨干,一要培养助手,二要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方式可以是:自学、集中培训、以赛代训等。培训的内容不仅要进行设备使用的培训,更要教会教师如何整合资源来上课。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必须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骨干教师能制作适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到省里受过培训的资源管理教师,要有步骤地对学校所有教师进行培训。学校要制定详细的教师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对所有教师进行轮训。

2.应用的重点是面向学生

要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让广大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计算机教室也不能仅仅用于上信息技术课,更不能仅仅用来学打字,而要与多媒体教室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共同提高。教室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引导、指导等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

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保证基础信息化工作有序发展。各学校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

中,一定要加强领导,统筹和领导,以要注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结合本校的实际,积极主动的为本校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事来抓,并且要抓紧、抓实、抓细,切实抓出成效。

2、明确目标,制定规划,构建学校基础信息化应用体系。

我们的目标是:随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我校利用各类远程项目资源加快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建成信息网络中心,完善和丰富教育网站资源,并通过天网、地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设我校教育信息资源网络中心,建立学校网站或网页,共享教育信息资源网络中心服务器资源,构建我校初级教育信息网络平台。

总之,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把远程教育这一教育手段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地发挥其内容丰富的优势,全面展现其作用。在信息化的前沿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加强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之浅见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84-01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小学语文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创新教育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终结点。在中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创新教育,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以下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师生关系需要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陶行知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这就是说在理想的教育境界中,师生是在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但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平等”二字。“满堂灌”的形式对学生的存在视而不见,“满堂问”的形式虽有所改善,但教师抛出的一个个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实际就是一个个把学生变成教师见解克隆者的思想圈套,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的屠宰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你——我”的关系。师生共学,教学相长。谁也不是主体,谁也不是对象,谁也不能强行地把自己的意见施加给另一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了自己的教育的责任。只是教师应该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应越来越多地激励和帮助学生思考,渐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二、教学内容需要创新

吕叔湘先生曾说:“小学语文课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小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小学语文。”是的,小学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让他们在这过程中享受到了创新的喜悦,比如广告。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广告的包围中。广告正以它自己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现代人。而很多广告语,生动活泼,形象幽默,“大洋摩托,心随我动”;“安踏,我的选择,我喜欢”;“不做广告的商品,犹如在黑暗中向情人送去的秋波”等等。如果能借助广告语学习修辞,定会趣味横生,还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学生,总是走在流行的前列,学生中,总是最早流行一些新鲜的时尚用语。

三、教法需要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得要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地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位教师在上《五人墓碑记》起始课时,拿了一架托盘天平走进教室,学生大惑不解,小学语文老师又要搞什么新花样?上课一开始,教师在天平两端各放上一张白纸,天平保持平衡。接着,教师问学生,如果在左边纸条上写周顺昌等五人的名字,在右边纸条上写众多凡夫俗子或高爵显位却贪生怕死者,天平仍能保持平衡吗?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就有效地启发学生研究课文,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教学内容,而且从教师这一富有创新意识的教法中领悟到许多有益的成分,萌发了创新的欲望。

四、课堂氛围需要创新

人才可贵,贵在创新与开拓。因此教师应该树立“为创造性而教”的信念,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池。”热爱学生不仅是师德的具体表现,也是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要鼓励学生勤学多问,保护他们的好奇心,解除他们对错误的恐惧心理,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独创性,尊得重他们的创造行为。我们要尽可能地创造新天地,提供各种吸引学生个性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还学生读书、思考、语言训练的自由,给予他们一个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发挥他们内在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手段需要创新

教师授课一直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多了一块小黑板,略显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又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是会腻的,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其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达到了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总之,教学是教和学的双方共同创新活动,只有赋予教学创新生命,才能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得到最好发挥,最终转化成学生的创新思维,它凝聚着学生对知识的热烈渴求,也凝聚着教师对知识的深层挖掘,对教材设计的独具匠心和对学生创新思维明智指导。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同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要创新,要成为创造型人才,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义生. 论创新思维的品质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4.4

[2] 褚志英. 韩广瑞. 用身边的例子教数学. 内蒙古教育. 2003.3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浅见 篇4

一、中小学开展心理教育绝对不是在学校开设心理学课程

目前中小学多数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 但心理教育应以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为目标, 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原理, 对于受教育者的心理发挥积极的干预和影响, 形成、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心理教育必须以活动为主要形式

心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 而是要实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样的目的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使教育内容尽可能直接地与受教育者的自身经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为此, 利用活动教学的形式是必须的。通过讨论、表演、游戏、咨询等多种多样的具体方法, 将生活中富于典型意义的情境引进课堂, 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 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并投入其中, 并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接受相应的教育;通过讨论、交流、学习有关知识, 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辩论、讨论、模拟, 提高自我意识水平, 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等等。

三、心理教育的内容应当以学生的特殊需求为主

心理教育的内容应当是与受教育者现实的心理状况密切相关的, 要从每个年龄段学生的特殊需求出发来选择、安排教育内容, 建立自己的逻辑系统。比如, 对于初中的学生, 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的剧烈变化是他们生活中最具影响力的内容, 因此这一时期的心理教育应当以此为主要内容, 引导他们接受和适应变化;对于高中学生, 升学与就业的压力和选择是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心理教育应当以此为主要内容, 引导他们正视压力和面对选择等等。

1、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是学生赖以成长和发展, 并不断走向社会化的重要土壤, 它是指学校中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全部条件。而学校中客观存在的, 主要由教师控制和把握的, 经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各项条件, 如学校和班级的风气、教师的人格特点、教师的教育方法等等, 它对学生的影响象空气一样, 时刻相伴, 但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渗透, 可以说教师组织下的每一个教育环节, 教师对学校中发生的每一个事件的处理过程, 教师无意识下的一言一行, 甚至一个眼神, 都构成一种环境, 它潜移默化, 日积月累,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究竟产生何种影响, 取决于在这一环境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 其影响可能是积极的, 也可能是消极的。学校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抑制, 就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而这种影响的最直接后果是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2、班级教育心理环境

所谓班级教育心理环境, 主要是指中小学班级教育中出现的能给教师及学生强烈感觉的一种精神表现或景象, 是某种占优势的群体态度和情感的综合反映, 是影响班级教育活动所特有的无形的育人因素。通常, 健康而积极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能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的积极因素。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 学生没有精神压力, 没有心理负担, 心情愉悦, 注意力集中, 师生才能够有效地进行着情感交流。相反, 动辄讽刺挖苦、厉声训斥, 学生情绪自然就冷淡、消极、恐惧不安, 即使班主任理论水平较高, 讲得比较深入, 学生所获也是微乎其微。

3、中学生心理承受力

中学生心理承受力脆弱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是主渠道, 应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主动投入, 积极参与, 从而感受时代的脉博, 体验交往中的情感, 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 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团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知识竞赛、文艺联欢、旅游参观、社会调查、读书报告会等。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 乐意参加群体交往, 增强合作意识;也能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 开阔心境, 理解别人, 并进行情绪上的自我疏导, 进行注意力转移, 以不至于“越想越别扭, 越想越伤心”而导致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

下一个世纪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对人的心理素质的需求也就更高。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才会使学生减少心理、行为障碍, 预防各种精神疾病, 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才会让每一个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成长为合格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浩文:《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探索》, 山西师范大学, 2008年。

[2]李刚璐:《课堂心里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吉林师范大学, 2009年。

中学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浅见 篇5

一、做民族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健康导师

学习中,因语言的沟通上不适应,知识掌握不透彻,学过的内容认知模糊。学生想提高成绩,怎么努力,成绩提高都不明显。造成心理压力大,心理焦躁,提起学习就觉得又苦又累又头痛。为了预防学生出现学习疲劳而厌学或逃学,对这样的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心理负担,鼓励学生学说普通话便于交流,融入集体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灵活,重在培养学习技巧和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讲练结合,教学内容当堂消化,融会贯通,使学生解除学习恐惧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轻松学习。

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曾说:“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用爱的目光注视学生,爱的目光是学生成长的营养液;用爱的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爱的语言;用爱的语言鼓励学生,爱的语言能培养出懂得爱的学生;用爱的渴望调动学生;用爱的细节感染学生;用爱的管教约束学生;用爱的怀抱包容学生;把爱的机会还给学生。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心中有爱,坚持付出爱,总会有回报的。我和高中一名女生谈心交流时她说:小学时她学习成绩平平,家长说能考八九十分就很高兴,她努力做到了。到了中学,学习成绩好了,家长说每次考前几名,就很欣慰,她努力实现了。期间,她进步的原因主要来自老师对她的关爱和信任。但中考中的失误和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导致她对前途灰心,对周围的人和事不满。从此,上课不专心听课,成绩一塌糊涂。我对她进行思想疏导: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希望子女越走越高,越来越好。过了几月,她的学习成绩果然提高了不少。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欣赏自己的学生,看到他们的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特长;并对后进生给予及时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首先,老师是学生的向导,中学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其次,同学间团结互助,能正确认识自我,还要认识和理解他人。另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经常与家长沟通,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从而保证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动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理变化感到困惑或恐惧,有的甚至导致了心理障碍,特别是一些农村的民族学生,因农村的封建和保守思想,从没给孩子进行过生理教育。他们有强烈的“成人感”,情感丰富却又难以驾驭,渴望交往,又有较强的闭塞性。早恋问题是目前中学生中比较普遍的心理困扰,对民族学生影响也大。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分,但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生理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心理上结束了异性疏远期,进入异性向往期,他们对异性的了解欲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几年来各种大众媒体、网络对性的.描写和宣扬,强烈地刺激着中学生早恋。虽会给一些人留下美丽的回忆,可也会逝去不少美好的青春时光。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及时开展青春期生理教育,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进行耐心的教育引导。

三、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民族学生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大部分的学生对挫折不是积极地去面对,而是一蹶不振。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德育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我们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一方面分析学生心理受挫的原因,引导他们正视挫折,使他们的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要教育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如,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给予指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愉快教育之浅见论文 篇6

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继续教育是提升工勤人员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 紧紧围绕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及人才和科教强省战略, 以提高工勤人员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 结合我省事业单位岗位管理需要, 建立覆盖全省机关事业单位, 且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有力的继续教育工作新机制是完全必要的。这充分体现了全员培训、终身培训的宗旨, 是加快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最佳途径。

一、创新继续教育模式

健全继续教育制度。按照全面提高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科学素养和技能水平的总体要求, 结合本地区本部门人才培养计划, 建立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得力的继续教育制度。以全体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为重点, 兼顾编制外合同制工勤岗位人员, 大力开展职业素质提升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逐步健全以全员参加、终身培训为宗旨的, 涵盖技术等级考核、知识更新、岗位技能提升、职业素质培养等内容的继续教育体系。

加强素质教育和技能提升。坚持以能力素质为导向, 强化职业素质培养, 着力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 特别是从事服务及后勤保障工作的工勤人员, 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的同时, 要加强职业素质提升和职业道德培养;对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技能人才, 注重职业道德培养的同时, 大力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深化培训教学改革。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岗位需求和工勤人员的特点, 坚持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 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培训。培训形式可根据工勤人员的工作特点采取脱产和半脱产、自学和统一授课相结合以及网络培训的灵活方式, 妥善解决工学矛盾。整合培训资源、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 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培训对象, 确保每一位工勤人员都能享受终身培训的合法权益, 以不断提高其自身综合能力, 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机关事业单位, 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在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鼓励各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工勤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证书学习, 并将其纳入继续教育体系。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形式, 加快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的技能水平。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单位通过建立技师研修制度等方式, 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制订科学方案

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管理, 科学合理制定符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继续教育实施办法和规定。注重研究和把握新时期继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实施继续教育过程中, 突出重点, 着力提高工勤人员的职业素质, 增强其自我发展和适应能力。

坚持科学规划。要根据继续教育的总体要求, 在综合考虑本地区本部门工勤人员教育培训实际需求、培训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 制订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 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作用, 做好本系统工勤技能人才发展及需求预测, 为完善本地区继续教育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坚持统筹兼顾。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继续教育尽可能与本地区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相衔接, 以保证全省继续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和有序发展。机关事业单位应定期对工勤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工勤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应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聘任技术等级岗位的必要条件, 工勤人员如在一个聘期内没有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或考核成绩不合格, 不能在下一聘期续聘相应的技术等级岗位, 也不得参加晋升技术等级考核。

三、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和质量监督

加强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依托现有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及培训设施, 借助行业培训力量, 大力整合各类培训资源, 加强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师资提升培训和研讨制度, 加快培养一支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传授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 鼓励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担当培训指导教师, 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

强化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监督。要制定相关规定, 明确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师资、设备、场地等基本条件, 严格资质审核认定制度。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督, 严格执行开班动员、过程检查、结业审核三项规定。建立动态管理评估机制, 对培训质量差的培训机构, 要限期整改或取消资格, 对培训质量好的培训机构, 要及时总结经验, 加以推广。

四、培训周期设定

继续教育的实施周期为五年, 这与工勤人员晋升等级年限一致, 凡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晋级考核的工勤人员, 在五年晋升期内必须完成省规定的培训学时, 并取得结业合格证书, 才能参加晋级考核。

五、加强领导

愉快教育之浅见论文 篇7

无论是素质教育, 还是新课程改革, 目前检验其效果的手段主要是考试。从本市近几年的中考来看, 在贯彻新理念的前提下, 为减轻学生负担, 语文试卷命题还是贯彻“以书本为本”的原则, 围绕课文做文章, 课外能力题所占比重极小, 导致部分教师狠抓课本而忽视语文知识的拓展, 阅读能力的提高。甚至不少教师为考试而教, 教学内容围着“中考”指挥棒转, 而忽略一些必要知识的传授, 导致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脱节。

例如, 本市中考考试大纲上对“古代文化知识”“现代汉语知识”等内容明确不作考试要求, 因而很少有初中教师将这些内容作为一个知识点向学生系统传授。进入高中, 当高中教师在教学文言文的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时, 或者在做修改病句练习时, 不少同学茫然无措, 不知如何下手, 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从全局来看, 中考理应成为高考的一部分, 应该更好地为高中的教学服务。而实际上, 因我市中考还不能一下子调整考点, 因此高一语文教师也需将这一知识点及时补好。

同样, “以书本为本”的思想也会制约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实际上, 阅读的能力来自我们高中对课文的细致分析而形成的鉴赏能力, 语言运用则是对课本的接收、吸收、使用的检验, 我们写作运用的手法、构思、材料都可以从课文中得到启示, 但这一切又并不等于课文的翻版, 而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能力的拓展, 我们的教育应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化, 否则学生在各种考试的历程中是走不远的。

因而, 学生刚步入高一时, 我首先指导学生完成以下的能力的衔接:

一、基础知识的补充和拓展

这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由于中考的某种导向作用, 语文基础知识部分有淡化的倾向, 因而不少初中语文教师选择了“能不教就不教, 能回避就回避”的原则, 而高考要求必须具备一些基础知识, 如病句的修改, 如果连主谓宾的概念都不知道还谈什么修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翻译中的特殊句式问题, 如果连名词动词形容词都辨析不出、定语状语判断不出, 那谈什么解决问题;文学欣赏, 如果连衬托对比铺垫等基本概念也没有, 那如何解决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还如何去鉴赏文学中的优美语句?而高中课本的这类知识的传授并不成系统, 而是零散分布, 因而学生一旦接触就会觉得很困难, 对老师的讲评“如听天书”, 从而对语文产生恐惧、厌倦, 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 作为高一教师必须正视这些困难, 利用课堂教学有意识地补充现代汉语语法、常见的修辞手法、艺术手法等知识, 并在实践中不断归纳, 使其系统化、理念化, 这样才能驾驭考试中遇到的具体的字词句的题目。

二、阅读内容的拓展

叶圣陶曾说过:“课文嘛, 无非是个例子。”中考过分重视课文文本知识的掌握, 使很多的同学只把课本当作语文, 而放弃了更广阔的语文空间。而在这一空间里有更丰富的语文现象与写作的素材与模式, 这是课本无法做到的。

因此, 高一教师可以让学生进入阅览室、图书馆。我们不主张高中生的阅读有过多的限制, 除小说、散文外, 其他像我们平时读的报刊、杂志、科普甚至专业书籍、史学、哲学、美学及自然科学的专著, 只要能读得下去, 读得懂, 都可以涉猎一些, 这里的阅读就不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过程, 也是一种培养自己性情的过程。在这里拓展阅读, 一来, 有些东西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我们更能接受它, 也更容易理解或发现其语言现象的正误, 期间也有更能为学生乐于接受的通俗的写作模式。二来, 高中学生也应有一定的思想与审美的深度, 如果对阅读范围进行限制, 可能对学生的知识面与阅读艰涩作品所获得的发现能力培养都不利。

三、写作能力的拓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与学的要求较初中明显提高了一个层次, 但作为高一新生来说, 则要先从表层入手, 循序渐进, 提高写作水平。

进入高一后, 不少同学发现, 高中对文体等的限制取消了, 学生可以拓展写作发挥空间, 可以选择最拿手的文体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但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 可能像失去了方向的船舶一样, 无法入手写作。一方面, 以初中基础写作形成的文体基本写法, 在高中要有所调整, 应学会复杂记叙文的写作, 适当提升写作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 文体不限并不是不要文体, 不能随心所欲。选择议论文体写作必须观点鲜明, 论据充分, 层次分明;选择记叙文体必须结构完整, 语言生动活泼, 多种表达方式要综合运用;散文要“形散神不散”……另外, 学生普遍感到学习任务繁重, 生活比较单调, 因而写作的素材少了, 碰到写作显得非常痛苦。

因此, 高一教师在作文的训练中, 加强文体训练, 重视素材的积累, 引导学生对人生的经历、身边的故事多观察, 多思考, 加强思辨能力的训练, 使文章写得有血有肉, 有情有理。在课时比较紧张的困境下, 加强课外练笔, 集腋成裘, 使高一学生能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写作水平。

摘要:由于初高中教学对语文学习的要求不尽相同, 初中课程淡化、弱化了某些语文能力, 使学生一入高中便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因此针对目前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问题, 教师可指导学生完成以下能力的衔接:基础知识的补充和拓展、阅读内容的拓展、写作能力的拓展。

愉快教育之浅见论文 篇8

一、激发参与兴趣,引导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 能点燃这‘火药’。”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从而进行自主学习。

( 1) 演一演。充分利用学生喜爱自我表现的心理,鼓励学生把教材上的内容表演出来,把课堂变成求知乐园。如教学《西门豹》时,请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西门豹的形象高大起来,让百姓的愚昧凸现出来,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会。

( 2) 画一画。在教学古诗《望洞庭》《望天门山》时,在学生理解了全诗后,请他们自己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并把它画下来,学生画完后,我把他们的画贴在教室里,并给予表扬。

( 3) 议一议。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理,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辩论,也能较好地培养学习该学科的兴趣。如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我让学生就“到底还有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一问题展开 辩论。俗话说 “理越辩越明”,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对这一课的理解也更为深入了。

此外,我还利用自己富有感情的教学语言,赋予抽象的教学内容以生动的故事情节; 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手段、游戏性活动、实践操作活动等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二、提供参与机会,重视合作共享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而新一轮课改所大力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使小组间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那么应该怎样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和整合过程呢?

( 1) 合理分组,规范操作。1分组原则。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编排小组。异质分组就是将学生按照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这样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2明确分工。确保每个成员有“官”做,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主持小组活动的小组长、两名副组长,负责小组的日常检查、辅导作业工作; 再选两个 “噪音控制员”,负责本组的纪律,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就感。3巧妙指点。学生分组讨论时,老师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引导学生确定讨论方法。特别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标新立异的看法,使讨论波澜迭起,让学生茅塞顿开。

( 2) 整合资源,共享成果。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甚至争论,检查学生小组讨论后的成果与质疑情况,呈现问题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通过小组讨论,整合出三个问题:蔺相如手捧和氏璧撞柱子是真是假? 蔺相如与秦王拼命是真是假? 蔺相如怕廉颇是真是假? 然后请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小组激烈讨论后,依次得出了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人,这样整合了资源,水到渠成地完成了 本文的人 物分析。“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交替进行的立体式的交流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以淋漓尽致的张扬、体现,课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多元化感悟。

三、提高参与质量,鼓励探究发展

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平等的参与者和热心的辅导者。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己去解疑,使学生的参与向深层推进,为提高参与质量创造条件。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在讨论完小女孩擦燃五次火柴看到的幻象后,我问学生: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一位学生问道: “如果小女孩的奶奶没去世,小女孩的命运会这么悲惨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正是探究旧社会穷人悲惨命运的课堂生成啊! 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得出的结论依然是小女孩无法摆脱悲惨命运。

四、结语

愉快教育之浅见论文 篇9

愉快教学的内涵主要是指基础教育要按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来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 在这种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进而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在这种愉快的环境中完成, 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来说, 愉快教学模式的内涵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处理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学生学会计算机的使用, 而且还要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进行联系, 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愉快教学”的实践及理论依据

(一) 教育学层面的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我要去学”而不是“要我去学的”的学习思想和情绪, 这种主动性的来源就是愉快的教学气氛和愉快的学习环境。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其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从教育学层面来讲就在于能够运用并掌握学生自身相应的学习规律与发展规律, 提升学生的自主性, 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二) 心理学层面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诸多研究结果证明, 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无忧无虑、轻松愉快的学习, 更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中学生一般都还处于低年龄层,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情绪。如果在一个愉快的教学和学习氛围中学习的话, 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处在兴奋状态, 学生此时的应变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都会相应增强, 学生就会很乐意去接受关于信息技术的新知识。

(三) 愉快教学的实践基础

当前很多学校都开始尝试愉快教学的方式, 从不同角度对愉快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取得的诸多教学成果也说明愉快教学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从另一个层面讲, 愉快教学方式也符合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这种教学模式不单单在我国得到了验证, 同时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得到了印证。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运用这种愉快教学的方式, 可以增强学生自身对计算机知识的认识水平并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可以说, 这种愉快教学模式已经走向了实践, 并成为当前全世界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三、实施“愉快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 结合多媒体技术, 将教学过程生动化

由于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有效结合, 使得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开始受到教师的欢迎。在传统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 教师讲课所用的多是幻灯片, 这就使得教学课堂十分单调和枯燥。而运用多媒体电子教室就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让学生的思维以及五官都有效地调动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新鲜感、直观感, 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否能够将课题成功引入课堂教学, 将会直接影响到这一节课的效果。比如, 教师教授如何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时, 课本上只讲到如何下载, 但是这些枯燥的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如果对内容稍加设计就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比如, 用Realplayer播放一首流行歌曲, 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并使之产生好奇心。学生也希望自己能够播放歌曲, 但是自己的计算机上却没有, 怎么办?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将课题引入课堂了。

(三)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 即将新知识隐含在多个任务或者一个任务之中, 在教师的指导之下, 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来掌握新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就是要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学会自主学习,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进而自主操作、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种教学方式中, 教师不再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调整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 鼓励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

(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也是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对于教育来说也不例外。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自己在学习中的创造性以及自主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形成创新意识。比如, 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迁移到人的四肢等, 这类的比喻方式以及对比方式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不仅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应当运用恰当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种愉快的、融洽的学习氛围, 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主动地去学习。这就要求当前的教育, 尤其是基础教育在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的基础上, 还应当注重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 要将当前的教育活动变成一种愉快的教学活动。

上一篇:多功能作用下一篇:先行者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