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投资效益分析

2024-09-29

温州的投资效益分析(精选7篇)

温州的投资效益分析 篇1

创办于2011年的中华龙舟大赛以龙舟竞渡为内容, 选择在国内中小型的二、三线城市为举办地, 借助央视频道媒介为载体, 逐渐形成并成为国内唯一覆盖面和影响力之最的新兴顶级龙舟体育赛事, 大赛自创办以来就以爆发式的势头迅速发展, 知名度和影响力辐射国内外, 受到各级地方政府和媒体空前的重视, 作为国内唯一的顶级龙舟赛事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各地区和城市竞相追逐、积极申办的目标[1]。中华龙舟大赛的举办把城市政府、企业、群众居民以及消费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政府举办龙舟赛事可以把赛事作为一种政治外交的工具, 赛事平台给各方利益群体提供了合作的良机,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效益也随之产生, 而政府在这种互动形式中会掌握更多税收和财政支出的主动权。[2]承办地方政府都想借助中华龙舟赛事的大舞台来展示地方的综合实力, 扩大城市影响力, 提升城市承载力, 推动城市的整体发展, 因此申请举办中华龙舟大赛的城市越来越多, 申办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申请举办中华龙舟大赛已成为现时期各地方政府关注的热点。

1 中华龙舟大赛创办目的和宗旨

中华龙舟大赛创办于2011年, 赛事每年从1月至12月以分站比赛的形式在国内知名城市巡回举行, 大赛吸纳了拔河、点睛、游龙等传统的龙舟民俗文化元素精华, 比赛由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央视一套并机全程直播, 各类媒体报道覆盖近10亿受益观众, 目前已成功进行5个赛季比赛。中华龙舟大赛创办目的和宗旨是:希望通过中华龙舟大赛在短时间内培养和支持建立10余支成熟的、高水平的龙舟队伍, 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成立相应数量的龙舟职业俱乐部, 从项目长远发展目标规划, 通过打造中国龙舟职业联赛, 借力进一步推广和普及中国的龙舟运动, 将龙舟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 进而为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2 申办城市举办中华龙舟大赛的目的

中华龙舟大赛的举办地都是风景名胜区, 江西的鄱阳湖、贵州铜仁的碧江、海南万宁的和乐风情小镇、江苏武进的太湖湾, 每一座举办城市都具有悠久的龙舟历史文化和保留千年不衰的端午龙舟竞渡的民间传统习俗活动, 中国不同地域龙舟文化需要借助中华龙舟大赛的赛事平台来扩大一座座龙舟名城对外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城市承载力、打响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华龙舟大赛历时5年完成了江、河、湖、海四种公开水域龙舟竞渡的壮举, 尽管比赛大多集中在国内二、三线城市, 但中华龙舟大赛却以自身作为媒介向世界展示了每一站承办城市不同地区的水域特点、文化内涵和地域风貌。江苏月城配合龙舟大赛举办了“水韵月城”生态旅游节, 积极扩大月城镇体育旅游用品行业和旅游产业的影响力;海南万宁借助龙舟赛事改变整个城市的面貌, 促进城市营销, 扩大城市的影响力, 很好地了宣传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甘肃永靖希望龙舟赛事的成功举办打响地方龙舟文化品牌, 推销当地的文化旅游产品;贵州铜仁利用龙舟赛事的直播向全世界的观众展示了铜仁锦江独特的水域环境和大明边城景区的历史文化, 打造大明边城景区的名牌景点, 政府巧妙地将龙舟深化成文化产业, 使文化旅游与体育完美结合;江西鄱阳参与龙舟赛事的举办, 借助赛事的良好契机不断加强对外宣传与交流, 把旅游作为第一产业来抓, 以体育搭台、旅游唱戏的方式全面推介鄱阳湖旅游资源, 唱响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旅游品牌, 全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广东东莞通过龙舟大赛的成功举办, 向全国展示东莞改革创新、和谐文明形象, 推介东莞的独特水乡文化、疍家文化和龙舟历史, 提升城市知名度。

3 温州承办中华龙舟大赛的目的

自2012年温州成功申办中华龙舟大赛以来, 温州市政府把发展龙舟活动、弘扬民俗文化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专门出台文件, 建设龙舟竞赛基地, 成立龙舟协会, 举办龙舟比赛, 希望通过龙舟比赛迸发的“奋勇争先、团结协作”精神, 凝聚力量进一步营造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借此推动温州地区龙舟运动和全民健身事业深入发展, 促进“五水共治”, 改善塘河环境, 重构塘河文化, 建设美丽温州, 丰富市民端午佳节文体生活, 进一步打响“中国龙舟名城”品牌, 助推温州转型发展, 打造龙舟赛事品牌和“看龙舟·游温州”城市名片, 提升温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借助央视直播平台展示温州形象, 宣传推介温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独具魅力的传统龙舟运动以及龙舟民俗文化, 促进温州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4 中华龙舟大赛为温州创造的社会效益

4.1 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温州2012、2014和2015年已成功举办了三站中华龙舟大赛, 具备丰富的办赛经验和超强的组织能力。2012赛季温州站是温州第一次承办全国性龙舟比赛, 也是温州第一次举办央视直播的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表演均为本土节目, 展示了古老的温州传统文化, 以地方、民俗特色为主导, 突出温州本土民俗文化特色, 给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上的龙舟盛宴。2014年赛季端午·温州站世界再次聚焦温州, 温州作为承办方专门组织传统龙舟的“参龙”表演, 并把温州龙舟最精彩的“斗龙”呈现给世界的观众, 百舸争流的恢宏场面让当地老百姓引以为豪, 传统龙舟展示的数量堪称中国龙舟史上的首屈一指, 最具鲜明“温州特色”的龙舟文化彰显无遗, 为中华龙舟大赛增添了无穷的观赏色彩。2015赛季温州站比赛全国多家主流新闻媒体聚焦温州, 多角度、全方位、大篇幅地进行宣传报道, 通过央视一套和五套节目的并机直播, 向40多个国家和地区观众再次奉献了一场精彩的百舸争流水上龙舟狂欢盛宴, 展示了温州形象, 宣传推介温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及独具“温州模式”魅力的传统龙舟运动, 温州政府借助龙舟大赛央视直播和各种媒介宣传进一步提升温州的城市品位和形象, 促进温州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4.2 打响中国龙舟名城品牌

2015年端午节中华龙舟大赛温州站参赛龙舟队总计203支8400多人, 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龙舟盛宴。继2014年赛季端午节的温州站创下了国内首屈一指、百舸争流的恢宏场面的传统龙舟展示之后, 2015年赛季端午节温州站, 参加展示表演的传统龙舟由2014年的80支增加到155支, 可以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龙舟赛事, 温州成功挑战并再次创造“最多参赛队龙舟赛”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打破和刷新了2005年由德国人保持的154支龙舟队参赛的纪录, 进一步打响“中国龙舟名城”的温州品牌。

4.3 传承和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2012年温州站开幕式表演均为温州本土节目, 民俗舞龙表演——“拼字龙”围绕《盛世瓯越龙腾温州》的主题完美诠释了古老的温州文化传统, 以地方、民俗特色为主导, 展现“两岸一水”, 突出温州本土民俗文化特色, 给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的龙舟盛宴。2014年端午节温州站“参龙”表演、端午龙舟文化书画创作展、包粽子等端午民俗活动是温州政府专门为中华龙舟大赛组织的特别节目, 表演独具鲜明的温州特色, 精彩的“斗龙”呈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前来参加、观摩和助阵, 不仅展示了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温州龙舟精神, 也展现了温州人“奋勇争先、团结协作”的无畏精神, 使端午龙舟文化习俗更加深入民心。温州政府借助中华龙舟大赛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温州本土的民俗文化, 传承弘扬龙舟运动, 带动全民健身的积极开展, 使大众体育社会化的道路越走越宽。

4.4 提高地方龙舟竞技水平

成立于2012年的温州华侨龙舟队, 由温州在欧洲多国的华人华侨商会出资组建, 在2012年赛季温州站比赛中, 曾荣获职业男子组200米直道决赛第三名的成绩。2015年赛季温州站共有7支温州龙舟代表队参加比赛各项角逐, 华侨代表队成功闯入男子职业组100米、200米、500米直道决赛, 并在100米、200米决赛中夺得季军, 500米决赛中荣获亚军, 以总分43分的成绩位列男子职业组第二名, 取得总成绩亚军, 实现了温州市参加中华龙舟大赛历史性突破;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一支高校女子龙舟队温州科技学院代表队分别取得了青少年女子组200米、500米直道决赛的季军和100米直道决赛第四名, 获得了总成绩第三的优越成绩;在比赛中各参赛队伍排名成绩总体皆有所上升, 温州龙舟队总体的竞技水平得到提升, 创下新的历史纪录。据了解温州大学龙舟队也在密锣紧鼓的筹划组建当中, 随着大赛竞技水平和品质的不断提高, 温州龙舟代表队会不断增加, 温州龙舟的竞技水平也将得到不断的提高。

4.5 推进城市塘河环境整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身意识的增强, 群众要求开展龙舟活动、发展龙舟运动、弘扬龙舟文化的呼声和愿望日益高涨, 近几年温州政府也把发展龙舟活动和弘扬民俗文化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专门出台文件, 建设龙舟竞赛基地, 成立龙舟协会, 举办龙舟比赛, 着力打造“看龙舟·游温州”的城市金名片, 努力将温州端午民间划龙舟活动打造成温州人民的“水上狂欢节”。温州政府以划龙舟活动为抓手, 借助承办中华龙舟大赛为契机, 利用龙舟大赛筹办工作的推进倒逼“五水共治”, 加快温州各区塘河环境整治和亲水平台建设, 采取各种措施, 做好赛场周边环境整治和塘河的水质改善, 引导沿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自觉履行保护塘河的责任, 加快推进各区塘河沿岸绿化工作, 促进温州城市环境和形象的提升, 竭尽全力为中华龙舟大赛和外地游客提供一个优美的环境。

5 中华龙舟大赛对温州经济效益的影响不显著

随着中华龙舟大赛竞技水平和赛事品质的不断提高, 赛事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日益彰显, 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很多城市通过中华龙舟大赛的举办契机为地方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鄱阳借助中华龙舟大赛的平台获得和25家企业签订工业和旅游项目的投资协议, 贵州铜仁依托龙舟大赛为契机招商引资, 洽谈签订商贸项目20个, 总投资达84.75亿元。[3]尽管赛事的举办受到很多城市和利益主体的积极响应和追捧支持, 但利用赛事举办为契机带动地方或城市发展想获取各方效益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风险的政治决策过程和外交手段, 正面的影响有可能为本地方带来各种福利, 反之则有可能造成公共利益的伤害。政府在满足市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的同时不一定能实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办赛目的, 也不一定能招商引资为地方带来新的投资机遇。中华龙舟大赛的举办使温州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但由于赛事运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比赛是由中央电视台1套和5套直播的国内顶级赛事, 却没有一家企业进行冠名和赞助, 经济效益不明显, 没有良好和完善的赛事市场化运作模式, 只能单纯的由政府供给就会给地方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 所以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必须考虑制定走“以赛事养赛事”的市场化模式, 打造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6 结束语

中华龙舟大赛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和国家体育总局着力打造的背景下, 经济、文化、社会价值日益显现, 很多城市通过赛事的举办使地方各方面都产生飞跃式的发展, 地方政府举办中华龙舟大赛目的是为了满足公众对体育赛事产品的需求, 实现公共利益, 一方面要使龙舟大赛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发展, 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 推动和增加城市基础建设投资, 提升地方的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中华龙舟大赛的成功举办打响本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积极为地方招商引资寻觅新机遇。

参考文献

[1]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124.

[2]卢树平, 彭珊.浅析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及对城市的影响[J].2015 (14) :21-22.

[3]辛梦霞.央视平台上的中华龙舟大赛效益评估.新闻传播, 2014 (2) :9-10.

温州的投资效益分析 篇2

关键词:民间资本,投资体制,温州金融综合改革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 杭州、温州的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特征尤其具有代表性,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间资本的支持, 由此引发的民间资本投资问题也尤为突出。2012年3月国务院决定在温州开展金融综合改革试验, 拉开了民间资本投资体制机制改革的序幕。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至今已有二年, 如何借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有益经验, 结合杭州市民间资本数据分析基础上, 探讨民间资本投资运作的基本模式, 研究其成因、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而形成提升和改造民间资本投资运作模式的相应体制机制, 是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1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进展与成效

自2012年3月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至2013年末, 温州全市拥有村镇银行7家, 境内外上市企业12家, 已开业民间借贷服务中心7家, 民间资本管理公司11家;小额贷款公司44家, 注册资本金108.4亿元。2013年末温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771.16亿元,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821.25亿元, 人民币贷款余额7092.32亿元, 与上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数据来源:温州市统计局《2013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经历了二年的改革和探索,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成效可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1 民间融资的规范化、法制化趋势明显

温州民间金融的总量一直非常庞大, 2011年的规模已达1200亿元, 但民间金融因其自身的隐蔽性和有限性, 潜藏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如曾经出现的抬会事件、挤兑风波以及民营企业主“出逃”事件, 使温州成为了“冒险投机、无序扩张、实业空心化”的代名词[1], 这对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造成了巨大冲击。随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实施, 《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相继出台, 温州民间融资向规范化、阳光化、法制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极大激发了民间融资活力。根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温州市银监分局、市金融办2014年《一季度金融形势分析报告》, 从民间借贷备案看, 自3月1日至4月8日, 全市共备案民间借贷860笔, 总金额约11.66亿元, 其中自愿备案的笔数达到722笔, 占84%, 金额为3.34亿元, 占28.6%。民间借贷的阳光化、规范化趋势明显。

1.2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渠道不断增多

根据国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民营银行、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的相关政策规定, 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政策上已没有任何障碍。借助金融综合改革契机, 温州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温州银行增资扩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等金融机构改制, 做好全国第一批民营银行试点工作, 加快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 并积极尝试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同时建立了颇具温州特色的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 为民间借贷双方提供安全、可靠的交易平台和信用查询信息系统, 每周发布民间借贷利率指数, 引导民间借贷向规范化、合法化发展, 最大限度降低民间借贷的风险。

1.3 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管理机制初具规模

以《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为基础, 结合温州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和金融监管政策, 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设立温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为防范和及时解决民间金融风险, 成立金融仲裁院、金融犯罪侦查支队和金融法庭, 形成一套金融管理体系。并以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和小额贷款公司为基础平台, 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相连接, 加快征信体系平台建设, 初步形成具有温州特色的金融管理机制。

2 杭州民间资本投资的基本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杭州与温州一样, 都是浙江典型的民营经济大市。杭州的民间投资总量不断扩大, 2007年已达832.10亿元, 2009年超过1000亿元, 2011年达到了1738.18亿元, 2012年突破2000亿元。2013年, 杭州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 达4263.87亿元, 民间投资则达到了2275.21亿元, 民间投资总量居全省首位。2014年一季度, 杭州全市民间投资419.03亿元, 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4.9%。

数据来源:杭州统计信息网。

从民间投资的投资主体结构看, 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成为杭州市民间投资的主力。据统计, 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占杭州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58.5%和33.6%, 合计占民间投资比重超九成。

杭州民间资本投资虽没有温州的炒房、炒煤、炒蒜那样疯狂, 但不断积累的民间资本由于没有很好的投资渠道, 存在的“两多两难”问题同样非常明显, 即民间资金多、投资难, 中小企业多、融资难。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14年一季度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显示, 浙江省一季度地区社会融资2638亿元, 广东省为4789亿元, 山东省为4839亿元, 江苏省为5739亿元。浙江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仅为江苏一半, 这也折射出了浙江民营经济特别是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融资的困境。经过调查分析, 本文将杭州民间资本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民间资本投向不均衡

从行业分布看, 杭州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和制造业, 二者合计接近民间投资总量的近九成;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民间投资的比重则不到2%, 教育设施、卫生设施以及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民间投资比重则更少。2014年一季度, 杭州市民间投资总量为419.03亿元,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48.94亿元, 占全部民间投资的59.4%, 剔除房地产开发投资, 全市民间投资仅完成170.09亿元。

2.2 民间投资拉动作用减弱

根据杭州市统计局《2013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分析》, 2013年杭州全市民间投资2275.21亿元, 增长10.5%, 增幅较上年回落7.1个百分点, 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为39.8%, 较上年下降9.8个百分点。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2013杭州民间资本投资较2012年增幅明显回落, 民间投资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有所减弱。

2.3 民间资本投资领域仍有限制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近年来相继出台, 不断拓宽民间资本投资的领域, 但从杭州市近几年民间资本投资的实际情况看, 民间资本仍难以进入部分高回报率的垄断行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政府设置的市场准入障碍依旧存在, 限制了民间资本投资的有效发展。

3 构建民间资本投资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3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估》显示, 企业总体平均利润率为5.1%, 而目前银行贷款的基础利率约为6%, 民间贷款利率约为18%~20%, 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和生存状况可见一斑。尽管国家以及杭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间投资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但杭州市民间投资发展仍存在诸多瓶颈制约。根据笔者对杭州市部分民营企业的调查, 有84.8%的民营企业认为融资难度大、资金筹措难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困难;有83.2%的企业认为政府出台相应的投资优惠政策会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较大影响, 民营企业普遍希望政府在金融、资金、税收等方面加强对企业的扶持。一边是庞大的民间资本“投资无门”的尴尬, 一边却是众多民营企业无处融资的境地, 如何利用好民间资本, 解决好民间资本“两多两难”问题, 是规范民间资本投资的核心之处。

3.1 借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经验, 创新民间资本投资方式

根据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方案的要求, “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 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 规范发展民间融资, ”是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首要任务。已于2014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民间借贷、定向债券融资或者定向集合资金的三种民间融资方式, 并将合会、农村资金互助会的资金互助、企业内部集资三种行为新纳入了民间借贷范畴, 并规定了大额民间借贷强制备案制度。

借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在民间融资方面的成功经验, 根据杭州民间融资的实际情况, 可以通过制定《杭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等来明确民间融资的基本形式, 创新民间资本的融资模式。除定向债券融资和定向集合资金募集两种融资方式外, 将温州民间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合会”制度 (民间俗称“抬会”、“呈会”、“标会”、“互助会”等) 引入民间借贷的合法范畴。通过改革创新民间资本投资方式, 有助于为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融资之间建立对接平台, 畅通社会投融资渠道, 规范民间投资行为。

3.2 加快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 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决定》指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 在加强监管前提下, 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7月提出了“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的指示精神。为贯彻实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杭州市提出了加快地方金融市场建设, 创新金融服务体制机制, 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银行改制转型等。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 在法律和国家政策层面已经没有任何障碍, 中小企业也有对民间资本的迫切需求。“除了传统意义的民间借贷外, 非正规金融机构利率相对过高, 无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只有建立真正意义的民营银行, 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中小企业。”[2]作为地方政府, 需要完善的是如何细化国家政策的配套实施, 规范民营银行、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资格审查, 建立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机制, 形成资本所有者承担风险损失的市场约束机制。全国第一批民营银行试点工作已经于今年3月开始, 试点采取共同发起人制度, 每家试点银行至少有2个发起人。按照确定的5个民营银行试点方案, 浙江的2家民营银行分别由杭州的阿里巴巴、万向控股和温州的正泰、华峰集团联合筹建。杭州在做好民营银行试点工作的同时, 应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股证券公司、保险公司, 探索设立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新型机构。鼓励民间资本以村镇银行等地方小型银行为主体, 探索将金融服务贴近社区, 打造社区银行服务新体系。

除了对金融领域的投资, 民间资本投资需不断加强转型和创新, 从而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以BT (建设—移交) 、BOT (建设—经营—移交) 、TOT (转让—经营—移交) 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如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庆春路过江隧道BOT项目的投资主体, 负责完成整个隧道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移交。加快垄断性行业单位改革, 降低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门槛, 允许民间资本通过联合、联营、集资、入股等多种方式进入, 实现民间投资形式多样化。

3.3 推进民间资本投资的配套制度建设, 加强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规范民间资本投资的风险防范机制。虽然国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设立村镇银行、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 但由于民间资本自身具有的逐利性和盲目性, 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与监管, 将会引发诸多的金融风险。“在制度建设滞后的背景下, 大幅度降低准入条件、大量增加民间资本控制的商业银行, 将会带来巨大的道德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3]急需加强风险自担机制、存款保险制度、民营银行发起人资格审查制度等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保护存款人的合法利益, 提高公众对民营银行的信心, 从制度设计和监管源头上规避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

二是探索形成利率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民营银行因在信用规模和资金来源方面, 无法与国有银行进行公平竞争, 推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民营银行对利率进行灵活定价, 发挥民营银行的经营优势。“民间金融在面向地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 由于中小企业缺少抵押物, 民间金融一般会基于风险因素而要求较高的利率。”[4]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 风险与收益相匹配, 既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也有利于民营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评估体系。中小企业是民间资本投资的主要对象, 但“现有的征信方式效率低下, 亟需建立一个多部门信息采集和资源共享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5]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体系、担保体系等一系列配套工程, 有利于形成民间资本投资与中小企业融资之间信息对称、资源共享, 减少民间资本投资的信用风险, 并进而推动民间信用体系建立。

四是健全民间资本投资的法律保障体系。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民间投融资法, 主要以民间借贷、合同行为等形式规定于《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中。通过制定当地的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地方性规定, 再配合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 以系统性的法律保障制度, 有效遏制民间资本投资的盲目性和隐蔽性风险, 更好地引导民间资本投资趋向合法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顾标, 王修芸.“民企—民资双困境”的破解之道[J].浙江社会科学, 2011 (12) .

[2]张雪春, 徐忠, 秦朵.民间借贷利率与民间资本的出路:温州案例[J].金融研究, 2013 (03) .

[3]周学东.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思考[J].中国金融, 2013 (19) .

[4]李玉, 王吉恒, 孙飞霞.民间金融的规范发展:兼论温州金融改革[J].商业研究, 2013 (02) .

温州的投资效益分析 篇3

股权投资主要是指投资者通过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行为, 从而掌握一定的被投资单位股权, 成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 并按照所持有的股权比例来享有权益并承担责任的一种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 通过股权投资来影响或者控制其他企业, 从而完成自身的经营管理目标, 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投资手段。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为了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并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 国资企业对外股权投资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行为。国资企业对外股权投资有利于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改善经营管理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然而, 国资企业在对外股权投资中, 不断暴露出很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股权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一、国资企业对外股权投资中存在的管理和效益问题

(一) 缺乏清晰的投资目标

投资目标的清晰明确是保证投资行为成功的关键所在, 然而, 中国的国资企业在进行对外股权投资时, 往往存在着投资目标不清晰的情况,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 国资企业在投资行为的考虑时, 除了经济效益以外, 往往还要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以及国家利益, 所以股权投资的目标更加多元化;其次, 大型的国资企业具有跨行业跨地区的特点, 内部经营管理非常复杂, 其股权投资除了要考虑企业总体的利益之外, 还要对于内部各种利益群体的诉求进行考虑和平衡, 因此导致难以确立统一的投资目标。

(二) 缺乏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

中国的国资企业尚不具备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 很多制度都流于形式, 未得到严格的执行和实施。一方面, 国资企业投资目标的多元化决定了企业在制定投资管理制度时的难度;另一方面, 中国的大多数国资企业仍然具有浓厚的行政计划色彩, 其很多决策行为带有行政命令的性质, 这往往导致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这些都使得国资企业的股权投资行为存在着很多违背市场规律的地方, 经常会造成投资效益的低下以及投资行为的失败。

(三) 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

企业在进行对外股权投资的时候, 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 从而保证投资行为的效益。目前, 虽然中国的国资企业在进行对外股权投资的时候都会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 然而, 很多可行性研究工作都流于形式, 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一些企业根据出资的要求或者上级的命令编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造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毫无意义可言。

(四) 并购整合等投资过程管理缺位

中国的很多国资企业在进行并购整合等对外股权投资的过程中, 往往存在管理失位和缺位的情况。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企业一方面要保证被投资对象的独立法人地位, 另一方面投资者享有管理、进行重大经营决策以及获取投资收益的权力。然而, 中国的国资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 对于经营管理基础较好、效益较高的子公司, 往往干预过多, 严重影响了子公司法人的独立性, 影响了子公司的积极性;对于一些经济效益较差的子公司, 往往存在管理缺位的情况。

二、加强国资企业对外股权投资管理、提升投资效益的对策

(一) 建立科学的股权投资评价体系

从中国国资企业对外股权投资中存在的管理与效益问题来看, 建立科学的股权投资评价体系非常必要。首先, 国资企业要根据投资项目性质来进行分类。对于大多数投资行为, 都可以采用财务收益作为投资的评价指标, 对于一些无法采用财务收益作为指标的项目, 要有针对性地使用其他指标来对投资进行评价。在建立投资评价体系的时候, 一定要强化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民主性和效益性, 避免行政干预式的投资决策。

(二) 建立完善的对外股权投资内控机制

国资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对外股权投资内控机制, 从而提高股权投资的管理水平, 提升投资的经济效益。首先, 对外股权投资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应该与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体的, 应该符合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的目标;其次, 企业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对外股权投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内部评价标准的制定应该将股权投资及其活动的特点都涵盖在内, 并要遵守成本效益原则, 从而体现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 还要遵循“谁投资、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 对于决策的责任严格予以明确, 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从而减少决策失误, 降低决策风险。

(三) 加强投资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国资企业在进行对外股权投资时, 一定要加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监督,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监督作用, 加强投资行为的控制。首先, 在进行对外股权投资之前, 要进行严格的投资信息调查、统计、分析和评价;在投资的事中, 要严格地进行财务审计和监督, 并加强过程性审计和监督;还要加强事后的监督, 将责任予以落实。

(四)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大型国资企业的股权投资具有投资面比较广、投资跨度比较大, 涉及的地区范围比较广等特点, 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及监督方式难以对股权投资进行很好的管理。因此, 国资企业应该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 发挥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作用, 对于股权投资项目的运行管理进行很好的监控, 从而提高股权投资管理的效率。

总结

国资企业对外股权投资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资企业一定要加强对股权投资的管理, 提高股权投资的经济效益, 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保证国家的资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琳, 陈维政.企业国有资产的内涵及界定[J].商业研究, 2011, (6) .

[2]孙宪忠.“政府投资”企业的物权分析[J].中国法学, 2011, (3) .

ERP投资经济效益分析 篇4

ERP系统是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其是企业日常办公中经常会应用到的办公协同软件。ERP系统的构建能够促进企业各个部门 (财务部、市场部、生产部等) 之间信息流的传递, 提升企业上下的沟通效率, 从而极大的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 更加易于企业战略目标、长期计划的实现。ERP系统还可以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 内部控制信息的质量, 从而保障一个企业未来发展业务范围和发展方向得到有效的实现。另外, ERP系统还能够提升企业资源的分配效果, 通过利用ERP系统能够实现企业现有资源在整个公司内部得到合理的分配。可以发现, ERP系统对于企业而言拥有重要的作用, 其不仅能够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而且能够在企业与企业竞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 企业投资建设ERP系统, 并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保证系统的合理运转, 这些事项都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去购置设备、聘请人才, 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获得更多的经济流入。那么, 到底一个企业所建立的ERP系统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以及经济利益流入的大小到底是多少, 目前为止并没有统一的评价判定标准。因此, 作者在本文中,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自身从事该行业的多年经验, 对判断一个企业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利益设计一套评价标准。

二、定性效益分析

1. ERP集成效益

ERP系统是将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与系统观的管理思想相互结合的产物。ERP系统涵盖了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内部管理流程。因此, 在对企业ERP所带来的效益进行评价时, 应当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否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制的健全, ERP系统能否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真实性、高质量的信息; (2) 能否促进企业内部信息流的传递, 获取完整的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信息; (3) 能否提高工作的效率。ERP系统能够对现有获取的信息进行自动化汇总、归集和处理; (4) 能否支持企业决策的制定、计划的设定, 其是否能够为这些工作提供信息。

(1) 财务管理效益

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将能够为企业日常管理计划和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财务工作关系到企业利润的真实性程度, 对经济利益流入企业拥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 在对ERP所带来的效益进行评价时, 也需要考虑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效益, 其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其能否帮助企业财务部门获取更高质量的会计核算信息; (2) ERP系统能否自动化及时的生成企业财务管理所需要的信息; (3) ERP系统能否提高企业预算的执行程度, 改善现金管理现状; (4) ERP系统能够健全企业成本管理体系。

(2) 供应链管理效益

供应链管理是保证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所需物资、资源的重要管理工作, 其为企业经济利益的增长提供了现实支撑。在对ERP系统产生的经济利益进行评价时, 应当考虑供应链管理效益, 其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否优化企业物资的库存水平, 实现企业产能的平衡; (2) ERP系统能否优化企业的采购和销售管理活动, 减少物资损耗、丢失; (3) 能够利用ERP系统对企业未来的销售数量和利润进行有效的预测。

(3) 人力资源管理效益

21世纪的今天,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胜出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了人力资源的水平和质量。因此, 在对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进行评价时, 也应当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其评价的标准如下: (1) 能否为企业绩效管理提供信息依据; (2) 能否通过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实现企业制度的落实、人员的管理; (3) 能否在短时间内实现人才实操经验的迅速增长。

2. 定量效益分析

(1) ERP投资效益分析

ERP系统建设资金投入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并不是一种短期的行为, 而是需要在长期内来实现, 并且ERP系统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最大化也并不是短期所形成的, 而是需要对现有ERP系统进行反复的执行和实施才会实现的。ERP投资效益分析的方法是将ERP系统的投资作为一个企业投资项目来进行评价的, 具体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项目实现及其指标的范围;项目投资的资金成本;有关企业当期项目投入的财务分析数据等等。通过获得这些数据, 接着就可以利用净现值法计算出当期ERP项目的投资回报平衡点。

(2) ERP投入效益分析

ERP的投入效益分析是已现实企业实际经济利益增长情况作为评价标准的, 其又在系统管理的基础上, 坚持了科学管理理论, 将企业经济利益增长总额依据不同部门的贡献进行分配, 从而计算出ERP投入所产生的投资报酬率。这一比例计算的依据包括:企业净利润;企业销售量;企业产品单价。具体的分配标准是各个企业部门当期绩效评价的结果。

三、结论

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ERP系统对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战略管理中所拥有的重要地位, 以及其具有的一些作用。为了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应当对现有建立起来的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进行分析。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定性效益分析和定量效益分析两种方法, 用于对企业ERP系统所带来的效益进行评价, 其中定性效益分析包括ERP集成效益、财务管理效益、供应链效益和人力资源效益;定量效益分析包括ERP投资和投入分析。企业在对ERP系统经济利益进行评价时, 应当通过这两个方面来综合评价。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从事企业投资管理经验, 对投资建立ERP系统将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原因、大小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ERP,投资,经济效益,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安然, 马文惠, 杜大志.浅析ERP系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08) .

温州的投资效益分析 篇5

关键词:农村电网,网络投资效益,电网规划,数据包络法,综合评估

0 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农村电网建设的投资力度。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如设计规划不合理;过分注重社会效益而忽略经济效益等。从“建设节约型社会”、提高农网的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科学地评价农村电网的投资效益问题意义重大。

目前的电网评估工作主要是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1];还有学者基于节约的理念,采用层次分析和数据包络法优化网络规划的资金流向和资源损耗[2];对电网的综合评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农村电网的投资效益的量化分析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不需要任何权重假设,不必事先确定输入输出间的显函数关系,避免了其它评估方法在权重选取中的主观因素,减少了误差,丰富了生产函数理论及应用技术。在DEA模型中综合考虑各种经济要素,将其用于投资效益分析,是近年来DEA方法应用的一个新方向[3]。本文针对农村电网经济效益分析的情况以及评估方法自身的特点,应用DEA方法,由农网建设投资费用与其产出的直接效益比率对电网进行量化分析,为减少资源无效投入提供了科学的辅助决策依据。

1 数据包络分析

DEA是运筹学、管理科学和数理经济学交叉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它是由Charnes和Cooper等人于1978年基于“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1.1 C2R模型

C2R模型是运用最广泛的DEA模型之一。带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和松弛变量的数学模型为:

其中:n为决策单元DMU的个数;θ为投入相对于产出的有效利用程度,是决策单元DMU的相对效益值(0≤θ≤1);xij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i种类型投入的投入量;yrj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r种类型产出的产出量;λj表示若干个决策单元的线性组合系数;Sr+与Si-均为松弛变量;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实际应用中可取ε=10-6。

1.2 决策单元的DEA有效分类

根据资源使用情况和θ、Si-、Sr+的取值,可将决策单元分为三类:(1)若θ=1且Si-=Sr+=0,则称DMU为DEA有效;(2)若θ=1且Si->0或Sr+>0,则称DMU为DEA弱有效;(3)若θ

对于一个非DEA有效的DMU0,根据式(1)得到的最优解是DMU0对应的投入产出(Xi0,Yr0)在DEA相对有效面上的投影,即:

“投影”就是该决策单元的最佳投入与产出量。作为改善的目标,原投入与最佳投入的差异∆Xi0可称作“投入冗余”,原产出与最佳产出的差异∆Yr0可称作“产出不足”。

DMU0可通过减少∆Xi0的投入量或增加∆Yr0的产出量改善其相对效益值。

1.3 DEA有效的经济含义

生产函数Y=y(x)表示投入量为x时获得的最大输出,如图1所示,此时生产函数图像上的点(x表示输入,Y表示输出)所对应的决策单元,从生产函数的角度看,是处于“技术有效”的状态[6]。

x∈(0,x1),Y'=y'(x)>0,表示当投入量小于x1时,边际函数Y'=y'(x)为规模收益递增函数,系统有继续投资的积极性;x∈(x1,+∞),Y'=y'(x)<0,表示投入再增加时,收益(产出)增加的效率已不高了,边际函数Y'=y'(x)为规模收益递减函数,已没有再继续增加投资的积极性。

1.4 C2GS2模型

在C2R模型中,生产可能集T满足凸性、锥性、无效性和最小性四条公理。其中的“锥性”就是对于给定的输入输出点,通过有效规模值来外推出T的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

如果不考虑其“锥性”,无论决策单元是否规模有效,只要它位于有效生产面上,其效益指数就为1;增加对权重λj的凸性约束:

就可以将凸多面体生产可能集T构建的C2R模型转化为C2GS2模型[5],仅用来评价其技术有效性。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农村电网建设投入主要取决于变电站和线路的总投资费用,与变电容量和线路长度直接相关。产出指标则需要反映电网投入能够最终转化为直接经济效益以及最大程度满足用电需求的能力。

通过统计分析,利用数据包络分析评价农村电网综合效益的评估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3 算例分析

3.1 基于C2R模型的网络投资效益评估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2R模型,对某省8县市农村电网的网络投资效益进行评估,具体的电网建设投入和经济效益产出数据如表1所示。根据表1所列投入产出数据,利用线性规划软件对式(1)进行规划求解,具体结果见表2、表3。

从表3可知,在8县市中,地区2、地区4、地区5和地区6评价结果为DEA有效,表明以上4个地区的电网建设投入与效益产出达到了较好的状态。既保证了各投入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又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当地用电需要;剩余4个决策单元均为DEA与技术无效单元,说明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组合没有达到最优,存在输入剩余或者输出亏空。从K值可知地区7和地区8的电网是规模收益递增的,表示有继续增加电网建设投入的积极性;而两个规模收益递减的县市表明当前电网建设规模已经过大,继续增加投入时,收益(产出)增加的效率已不高了,即没有再继续增加投资的积极性。

在各地区电网保持目前产出水平不变的前提下,要使DEA无效的决策单元转变成相对有效的单元,应减少相关投入要素,运用“投影”理论,得到的投入要素冗余统计见表4。

由统计可知,效益值偏低的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要素冗余。其中部分地区线路长度冗余占了总线路长度相当大的比重,这与部分农村电网需要突出社会效益而使得线路总体上偏长这一事实相符。

随着决策单元数量的变化,DEA的评估应用范围也可以随之变化。在目前8个县市电网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作者已对某省所有107个县市农网的投资效益情况进行评估计算,并将结果分类排序。从评估结果可以看出,该省107个县市中,共有12个县市为DEA有效单元,其余95个县市为非有效单元。对于所有DEA非有效单元,可以计算得到相应的各投入资源冗余情况以及规模收益情况,相关决策人员可以将此作为制定当地电网中长期规划以及投资措施的参考指标。

3.2 C2R与C2GS2模型网络效益评价的对比

C2R是同时针对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而言的“总体”有效性;C2GS2是评价纯技术有效性的。在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下,C2R的生产可能集为闭凸锥;而C2GS2则反映了规模收益可变的情况,对应的生产可能集仅为凸集。所以,这两种模型计算出各DMU的相对效益值,对应于C2GS2的值应普遍高于C2R的值,这一点可以从表5中数据得到印证。

在C2R模型下,8县市中处于DEA有效区域的县市有4个,平均效益值为0.934。而在C2GS2模型下评价纯技术有效性,所有的县市均处于有效的状态。从纯技术角度(C2GS2)上看,各电网效益值均为1,说明在电网结构,满足用电需求上各县市均具有较好的扩展性,但由于部分电网规模效益情况较差,导致整体评估值(C2R)下降。

表5还给出了在评估各DMU时,不同模型下DEA有效前沿面的构成。在构成有效前沿面上出现次数较多的DMU应具有普遍的市场优势和竞争力。从表5统计可以看出地区5构成有效前沿面的次数最多,所以虽然有4个决策单元在两种DEA模型下效益值均为1,但相对来说,地区5是其中最具有市场优势的决策单元。

3.3 规划方案的网络效益评估与分析

为了合理评估各电网规划方案,将8个决策单元2007年现状电网数据和2015年规划电网的数据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含有16个样本的参考集,对这16个样本使用C2R模型进行评估,评估初值见表1和表6。网络规划方案实施后的网络投资效益比较结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以看出,将现状与规划数据组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评估时,各地区2007年现状电网的投资效益值较表2中的效益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2015年规划网络的效益值则普遍较高,平均变化率达到44.25%。可见当由相关专家对各地区电网做出的“十二五”电网规划方案具体实施后,电网建设规模与相应产出的经济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将进一步得到优化。这既表明了规划方案的有效性,也说明了DEA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 结论

(1)基于DEA的农村电网投资效益评估方法可以得到包括网络投资效益、非有效网络与其理想状况的差距、投入要素冗余以及规模有效性分布等管理信息,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提高电网效益的措施、为制定电网投资和规划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2)将现状电网和规划电网放在同一参考集中进行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可以更直观地看出电网规划方案的实施对投资效益提高产生的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辉,张来,李小宇,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现状电网评估方法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36(14):57-61.LI Xiao-hui,ZHANG Lai,LI Xiao-yu,et al.The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Existing Network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Delphi Method[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08,36(14):57-61.

[2]刘璐洁,胡荣,符杨,等.基于节约理念的配电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J].电网技术,2008,32(16):66-70.LIU Lu-jie,HU Rong,FU Yang,et al.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esource Economy Based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Scheme[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8,32(16):66-70.

[3]Anil P,Feng X M,David L.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lectric Distribution Utilities Based o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2002,17(3):400-405.

[4]Lo F Y,Chien C F,James T,et al.A DEA Study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and Investigate the District Reorganization of the Taiwan Power Company[J].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2001,16(1):170-178.

[5]简志峰.数据包络分析(DEA)及其在成本收益分析中的应用[D].天津:天津大学,2003.

[6]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7]张铁峰,苑津莎,王江涛,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配电线路利用有效性研究[J].电网技术,2006,30(4):97-102.ZHANG Tie-feng,YUAN Jin-sha,WANG Jiang-tao,et al.Utilization Availability of Distribution Lines Based o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6,30(4):97-102.

[8]何晓阳,康庆平,肖贵申.基于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的电网规划[J].继电器,2005,33(10):8-11.HE Xiao-yang,KANG Qing-ping,XIAO Gui-shen.Power Network Planning Based on Reliability of Cost-benefit Analysis[J].Relay,2005,33(10):8-11.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投资效益分析 篇6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作为温州市历史上投资最大、受益面最广的大型水利工程, 直接关系到温州市区及瑞安、平阳、苍南、洞头等地426万人的吃水安全;关系到整个飞云江流域的防洪安全;关系到温州20%国土面积的水生态安全。珊溪水利枢纽控制的水库库容占全市水库总库容80%以上, 其中珊溪水利枢纽控制的水库总库容占全市水库总库容的76.6%, 可以说, 温州市的主要水资源分布在这里。珊溪水利枢纽供水作为全市主要水源, 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水利是公益性极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 具有投资规模大, 建设周期长, 投资回报慢, 财务收益比较低等特点。但水利是对经济社会贡献率比较高的基础性事业, 水利建设投资作为基本建设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动因素。

GDP (国内生产总值) 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一项最重要的指标, 因此在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温州市经济建设的影响时, 这里着重分析水利基建投资对该市GDP的拉动效应。以下对温州市的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对该地区经济建设的拉动效益作分析。

2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投资对GDP弹性分析

水利投资与国民经济产出关系的弹性分析, 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投入产出关系曲线, 以此分析水利投资的相对变化量与国民经济产出GDP的相对变化量的关系。

A Dependent Variable: GDP (万元)

A Dependent Variable: GDP (万元)

A Dependent Variable: GDP (万元)

通过直线回归分析, GDP与水利投资X1、全社会基建投资X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3的关系可分别表达如下: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均通过假设检验, 三式中两个变量的相关性显著, 回归方程有效, 见表2-1至表2-3。由式 (1) 、 (2) 和 (3) 的比较可以看出, 式 (1) 的斜率大于式 (2) 和 (3) 的斜率。斜率反映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也就是说水利投资X1的变化对GDP的影响要大于基建投资X2和固定资产投资X3的变化对GDP的影响。

单位水利投资变化和单位全社会基建投资所引起的GDP变化可分别用弹性系数et和et′来表达:

undefined

式 (4) 、 (5) 中:et为第t时刻水利投资对GDP的投入产出的弹性系数。et′为第t时刻全社会基建投资对GDP的投入产出弹性系数。G为GDP, X1为水利投资, X2全社会基建投资。et和et′的计算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 水利投资和全社会基建投资对GDP的平均贡献分别为0.5350和0.4067, 即单位水利投资和单位全社会基建投资所可以分别引起GDP约0.5350和0.4067个单位的变化, 但不同年份水利投资的弹性差异较大。从水利投资对GDP的贡献来看, 近五年温州市水利投资是逐年增长的, 而水利基建投资弹性的变化则毫无规律, 两者的变化不相吻合。可以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温州市水利投资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已越来越被其他经济增长因素所淡化, 所发挥的作用在减弱。

对照表4, 进一步分析温州市基建投资与GDP的弹性系数, 就与GDP的弹性系数而言, 水利投资要略高于全市基建投资。因此, 可以认为水利投资在全市基建投资结构中是相对活跃因素, 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高于全市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平均水平。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水利投资对GDP拉动作用的大小, 引入“拉动效率”的概念。拉动效率表示GDP对拉动变量的弹性系数与该变量在GDP中所占份额的比值, 计算公式如下:

undefined

(6) 式中: Di为在某区间内GDP对变量的弹性系数;Si为变量在此区间内占据GDP的平均百分比。

根据表5的计算结果, 在1998—2006年间, 温州市水利投资对GDP投入产出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5350, 而水利投资仅占GDP的平均比例为1.17%, 由此可以得到水利投资对GDP的拉动效率为45.84;同样, 温州市全社会基建投资对GDP投入产出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4067, 而全社会基建投资占GDP的平均比例为9.01%, 由此可以得到全社会基建投资对GDP的拉动效率为4.52。

理论上, 若q>1, 则表示变量在这一阶段对GDP的拉动作用是积极的, 超过了自身在GDP中所占的份额;若q<1, 则表示这种拉动作用是消极的, 少于自身占据GDP的份额, 是低效率的。而通过计算得到, 温州市的全社会基建投资和水利投资对于GDP的拉动效率均远大于1, 水利投资对于GDP的投入产出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5350, 而水利投资占GDP的比重相当小, 因此得到的拉动效率高达45.84。这种现象说明建设投资对于温州经济的拉动效应十分显著, 特别是水利建设投资, 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异常活跃的角色, 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高效率的,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是刺激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 能够有效地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3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投资对GDP及产业效益分析

3.1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投资单位效益

在计算出各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投资弹性基础上, 进一步可以计算出各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投资的单位效益, 1996年至2002年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效益计算如下表所示。

3.2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投资产业效益

为求得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投资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带动效益, 在此作如下推导:

undefined

可以推算出,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GDP单位投资效益为:undefined, GDP总效益为:γy;同样,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第一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单位投资效益为:undefined, 第一产业国民生产总值总效益为:γy1。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第二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单位投资效益为:undefined, 第二产业国民生产总值总效益为:γ2y2。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第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单位投资效益为:undefined, 第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总效益为:γ3y3。

由于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效益主要由第一、二、三产业的带动效益构成, 因此我们得到:

γy=γ1y1+γ2y2+γ3y3

上式中, γ, y, y1, y2, y3分别为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GDP的投资弹性、GDP和第一、二、三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已知值, γ1, γ2, γ3为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投资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投资弹性, 为未知值, 为求得该未知数, 需确立三个方程联立解出。由于γ1, γ2, γ3的值是通过多年数据拟合回归所得, 为此, 我们采用平均值来联立方程:

undefined

由于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未知, 在此可以将γ1, γ2, γ3视作常数, 因此, 式子又可以变换为:

undefined

由于只有3个未知数, 因此只需列出三个方程即可求得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第一、二、三产业的投资弹性, 由于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始于1996年, 于2002年完工, 因此采用计算周期为1996-2002年。

undefined

利用上述方程组即可求得γ1, γ2, γ3, 依据统计年鉴给出的数据, 采用上述方程组计算,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温州市三次产业的带动率如表。

数据来源:温州统计年鉴 (2006) 。

由此可以计算出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各地的三次产业的间接效益如下:

从上述分析计算的结果看出,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与温州国民经济投入产出关系密切,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明显的, 1996年至2002年,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带动GDP, 第一、二、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847.9亿元, 60亿元, 472.1亿元, 315.8亿元, 第一、二、三产业国民生产值占GDP比例为15.97%、16.29%、15.99%、15.89%。

摘要:通过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投资对GDP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效益分析, 显现了水利建设投资,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能够有效地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温州的投资效益分析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效益,经济增长

1 前言

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是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 在经济发展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具有调节供给和需求的双重功能, 投资效益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益或社会事业的发展进步, 进而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石家庄市的经济基本上呈现出高积累、低消费、高投资、低效率的粗放经营模式。目前, 石家庄市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投资的高速增长带动经济的成长, 但投资效益低下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而且对全省的经济推动作用也十分有限。要解决投资增长的负效应问题, 关键在于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本文资料来源于《石家庄统计年鉴2008》、《河北经济统计年鉴2008》。

2 石家庄固定资产投资率

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固定资本投资率是反映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指标, 它是指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全部经济增长 (通常用GDP增长) 中所占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本投资率=固定资本投资额/GDP增加额= (报告期固定资本投资额-基期固定资本投资额) / (报告期GDP-基期GDP) 。

如图所示2003年-2008年, 石家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0.02%, GDP增长率为7.45%。固定资产投资与GDP高度相关关, 相关系数为R=0.986。可见固定资产投资在石家庄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据有关资料分析, 在经济起飞阶段, 投资率一般保持在33%-35%左右, 对经济的发展较为有力利。2003年-2008年石家庄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在波动中有所上升, 投资率保持在33%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率较高, 进一步说明了投资在石家庄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贡献。

3 石家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分析

3.1 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效益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效益是考察固定资产投资额和所增加固定资产的关系, 反映固定资产直接投资效益的指标是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反映了各个时期固定资产动用速度, 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某时期的新增固定资产/该时期固定资产投资。

石家庄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波动较大。在2003年基本建设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较高, 达到了48.60%, 与河北省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基本一致。

但在2004年-2008年之间,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在20%-40%之间。这说明有大量的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被浪费, 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3.2 固定资产投资的最终效益分析

本文用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来衡量固定资产投资的最终效益。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是反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所能带来GDP增量, 是全面评价投资效益的综合指标, 用来说明投资规模、投资效益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效益系数 (Et) =某一时期内GDP的增长量 (△Yt) /某一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额 (It)

式中:Et为第t年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

It为第t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Yt为第t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但是应注意的是, 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对当年新增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所起的作用, 有可能由于投资项目种类、政策效应、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存在, 会产生所谓的“滞后效应”。所以, 在研究的过程中, 必须考虑到新增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滞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因此, 考虑滞后因素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可以表示为:

Et-i=△Yt/It-i (i=1, 2)

式中:

Et-i为滞后期为一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 当i=1时, It-1为滞后期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

Yt仍为第t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本文主要研究Et, Et-1, Et-2。

从图中可以看出, 石家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是一个不断波动的过程, 与河北省的波动趋势基本一致。

从图中可以看出滞后期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与同期的波动趋势基本一致, 但滞后期越长投资效果越好。因此要特别注意对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引导, 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 更注意投资效益的有效发挥, 最大限度地使用已投资的固定资产, 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4 石家庄固定资产投资的对策和建议

4.1 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

与河北省相比, 石家庄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 过分地依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注意协调投资、消费、需求三者在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 也会造成投资效益的偏低, 影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4.2 基本建设固定资产使用率偏低

改善投资管理体制首先是宏观体制因素, 今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有些片面地追求规模和速度,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科学决策和管理。其次是政府投资管理问题, 由于投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在建项目投资超预算, 上报审批时压规模, 投入资本部分流失, 致使项目投资效益低。最后是社会投资, 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投资盲目性很大, 缺乏科学的决策。

4.3 合理调整投资结构, 减弱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效应, 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加强

对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 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协调区域发展, 优化区域投资结构;加大投入发展社会事业, 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注意提高集约型投资比重, 把更多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 促进国民收入的快速增加。加强对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引导, 要处理好大中小型建设项目的关系, 以减少投资的滞后效应, 更多的增加国民收入。

参考文献

[1]王海燕, 张春河, 周元鹏.唐山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益[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05, (11) :5-68.

[2]苏银梅.对兰州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评价与分析[J].甘肃科技, 2007, (5) :27-28.

[3]李博.石家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及滞后效应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版) , 2006, (5) :48-51.

上一篇:光纤传输设备下一篇:医药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