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财务管理

2024-10-24

学校财务管理(精选12篇)

学校财务管理 篇1

市场经济条件下, 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双重制约, 学校不仅有管理问题, 还有经营问题。学校经营就是学校组织从自身行为特征出发, 以提高学校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为根本目的, 以学校资源多层次优化配置、整合为基本途径, 所实施的学校经营环境分析、学校经营思想的确立、学校经营目标确定、学校经营策略的选择以及学校经营操作方式等一系列的策划、营谋活动。学校不但可以经营, 也应该经营。

管理与经营的区别

1. 讲效率与讲效益

管理讲效率, 经营讲效益。管理学校, 其核心是提高学校和教职工的工作效率, 目标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而校长关注的是上级的评价和学校的形象。经营学校, 其核心是提高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标指向生存和发展, 校长关注的是教育质量和社会的满意程度。

2.着眼于内部与内外兼修

管理学校, 着眼于学校内部, 办学基本上是封闭的, 校长无权根据市场进行定位, 也无权确定教育服务的对象。经营学校, 办学是开放的, 重在内外兼修, 根据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找准位置。

3.被动与主动

管理学校, 校长习惯于照章办事和贯彻、落实政策, 遇到困难寻求上级的支持。经营学校, 校长考虑的是服务、竞争和生存, 遇到困难找市场, 寻找商机。

4.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

管理学校, 校长主要强调对上级负责。经营学校, 校长强调对下负责, 让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满意。

学校需要经营

1.学校经营有助于解决现存的教育问题

教育供给不足是中国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经营学校不仅能够搞活教育有限的资源, 还能够引进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 增加教育供给,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的均衡化和教育机会的平等, 从而提升我国整个教育发展水平。

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各个学校的教育目标、模式和运作方式大致相同, 整体教育体系缺乏特色、多样和灵活。经营可以使学校教育目标、模式和运作方式呈现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样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将有大幅提高和充分的开发利用。

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缺乏活力, 只有从管理学校走向经营学校, 学校才能被有效地激活, 投资者和校长的办学积极性才能被激发。从管理学校转变到经营学校的过程中, 政府包办的现象将被打破, 办学体制将会走向多元, 从而形成教育平等竞争的平台。

2.经营学校有助于应对严峻挑战

走向市场化的我国经济, 教育却始终守着“计划”的阵地恋恋不舍, 脱离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只有转变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学校方式, 使其向市场经济模式下的经营学校方式过渡, 才能很好地应对全球化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

学校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内教育市场逐步对外开放, 政府、社会、民间组织和个人多种力量参与办学, 办学主体呈现多元化, 学校管理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不仅给学校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也使学校由管理到经营的转变在一些地方成为不争的事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我们也发现现有的学校经营存在严重的两难困境。一方面, 现有教育管理体制与学校自主发展要求存在难以协调的矛盾, 使学校受到来自教育管理体制、上级主管部门等各方面的的束缚和限制, 无法放开手脚自主经营;同时, 由于长期对校长负责制的认识不到位, 使学校经营在实行过程中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另一方面, 许多学校的经营行为尚处于探索阶段, 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必要理论的指导和规范, 带有很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并且缺乏长期的规划, 表现出短期功利性。因此, 我国学校经营行为亟待新的科学理论和教育管理学理论的指导, 以及政府的规范与协调。

学校经营的条件

学校教育服务同时具有公共性和私人性。其公共性是指个体接受教育后, 对国家和社会都会产生正外部效应。接受高质量的人越多, 国民的整体素质就越高, 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也就越强, 从而越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其私人性是指个体接受教育后由于知识积累的增多, 使个人自身能力得到提高, 增强了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进一步使个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得到提高。因此, 学校教育服务既不能看成是纯粹的公共产品, 也不能视为是私人产品, 而是融合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要素于一体的产品。此产品的公共产品要素部分由政府承担, 体现其公共产品属性, 而其私人产品要素部分, 则可以看成私人产品, 运用市场机制, 由私人组织或第三部门来提供。因此, 从学校教育服务的产品属性的重新审视表明:学校教育服务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由政府来承担, 而应该通过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多种渠道共同来提供。允许社会和个人提供学校教育服务, 使学校进入市场进行经营成为了可能。

学校要实现有效的经营, 其基本前提条件必须是对政府、市场、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中, 政府与学校是直接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教育由政府出资举办, 政府履行所有办教育的义务, 也承担所有办教育的责任和权利, 政府扮演着投资者、管理者和办学者三者合一的角色, 而学校虽然能独立地从事教学和研究活动, 但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是政府的附属机构, 被动地执行政府的决策。这种办学模式的弊端很突出:一方面, 政府直接参与学校的内部管理, 使学校完全没有办学自主权, 缺乏办学的积极性和动力;另一方面, 学校封闭式办学, 不能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提供教育服务, 从而导致学校之间缺乏竞争, 办学体制僵化和效率低下。此外, 由政府单独负责提供教育服务, 极大地加重了政府的负担, 难以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服务要求和教育财政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 学校同时承受着来自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压力。来自政府方面的压力在于: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和决策权, 仍然是政府决策的执行者, 政府和学校之间各自的传统角色仍然没有改变。由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缺乏联系, 所以政府所做出的决策往往无法反映真实的市场信息, 学校处于即使政府的决策偏离市场也不得不执行的尴尬境地。来自市场方面的压力在于:学校的封闭式办学逐渐被市场打破, 市场对学校的影响日益加深, 学校虽然有自主发展的要求, 但是由于长期受制于现有的学校管理体制, 从而削弱了它们面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对市场变化难以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政府要改变以前大家长的角色, 不直接干预学校的内部管理, 为学校办学管理提供宏观指导, 通过市场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对学校办学都是必要的, 因为在教育发展过程中, 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 而是一种互相补充和交替发挥作用的关系。学校是独立的办学主体, 同时接受着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社会的监督, 政府和学校都以市场的需求为办学依据, 政府根据市场供求信息制定政策, 用于指导学校办学, 学校根据市场信息及时调整办学策略, 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实施政府的办学意志。

政府、市场、学校关系的重新定位需要的条件

1.政府管理权利重心下移。政府必须将办学权利下移, 赋予学校真正的办学自主权, 对学校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督, 这是学校由封闭走向市场的第一步。

2.明晰学校产权。目前学校普遍存在着学校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 无法实现学校自主经营, 也无法调动社会各界的办学积极性。

3.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建立的新型学校制度。以学校法人制度为主体, 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 以教育管理专家经营为表征, 是实现学校有效经营的制度基础。

4.规范教育市场。规范的教育市场能为学校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保证学校竞争的有序性, 减少盲目性, 是实现学校良性竞争的平台。

5.相关法律保证。要从法律上对政府、学校的权、责、利做出明确规定, 强化学校经营的合法性。

学校经营层次以及主要运作模式

1.学校产品经营

学校产品经营是学校经营的基本模式, 提供产品是学校的基本功能, 现代学校都必须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产品。学校经营中的产品即教育产品, 是指学校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成果, 形态可以是学生, 也可以是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教育产品的属性, 既可以是纯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 也可以是准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的普通教育或私人职业培训等。学校产品经营, 是指学校按照教育市场需求, 以教育资源为基础, 以培养出能够满足教育市场需求的教育产品为基本手段, 以教育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来获取效率和效益的经营活动。学校产品经营的运作模式主要有教育产品开发、教育市场开发、学校品牌开发等。

2.学校资产经营

学校资产经营也是学校经营的基本模式。学校产品经营所依据的是投入到学校中的各种资源, 这些资源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总体, 就是学校产品经营的资产, 对学校资产进行分层面的优化组合和配置, 提高教育产品经营效益, 就是学校资产经营, 学校资产经营中的资产, 是学校所拥有或控制的, 能够满足学校培养教育产品需求的经济资源。学校资产经营运作模式主要包括有形资产经营、无形资产经营、人力资产经营三种形式。

3.学校资本经营

学校资本经营也是学校经营的基本模式。学校资本经营主要是从价值形态进行, 使学校能够突破空间限制, 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 提高学校经营效率与效益。学校资本经营是指以提高学校资本使用效益为目标, 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一种手段, 从不同层次上对学校资本进行运营和有效控制的一种经营活动。其运作模式主要有兼并、收购、联合、托管、租赁等模式。

学校财务管理 篇2

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坚持“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搞好消防工作,杜绝火灾事故。定期对师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加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开设学生消防知识等安全课堂。

2、建立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违反消防安全制度的有关人员将追究责任,并视情节给予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3、加强用电管理,安装电器,布设电线要符合规定。定期检查电线、电器,不得违章用电和使用明火。

4、学校的重要部位要配备齐全相应的消防器材,并保持性能良好有效,存放位置合理。

5、对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等危险物品要单独存放保管,按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实行特殊管理。

6、新建、改建、扩建建筑项目,严格执行安全“三同时”制度。

7、建立兼职义务消防队伍,定期进行安全训练演习。

让学校文化引领学校管理 篇3

一、理念创新一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价值观念。教育理念首先表现在人才观上,它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办学的行动指南,办学水平的高低首先体现在学校有无先进的教育理念上。

福州第十九中学扎根传统、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确立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学校确立了“让每位学生成人,让更多的学生成才”的办学目标,即不但要让学生长大成人,更要让学生成为“负责任、会感恩、会学习、知礼仪、知进退”的心智健全之人;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学校的教育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为其成才奠定基础,进而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专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认真调研,充分酝酿,集思广益,讨论确定了学校的“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具体如下。

首先是确立了“正德尚学,至善唯真”的校训,即端正品德,崇尚学习,以追求真理作为治学的至高境界;其次是确立了“文明知礼,和谐合作”的校风,即有文化、有涵养、举止优雅、谦和有礼,人人友爱和谐,快乐相处,大家志同道合,团结协作;再次是确立了“博以启智,爱以导行”的教风,即用渊博的学识启迪智慧,让学生成为有识之士,用无私的爱心导人向善,让学生成为真诚之人;最后是确立了“勤奋乐学,深思笃行”的学风,即刻苦勤奋,以学为乐,学而深思,努力践行。

学校还专门邀请福建师大文学院的潘新和教授谱写了校歌《古榕树下青葱岁月》。旋律优美、歌词清新的校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十九中学子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为放飞梦想而努力拼搏。此外,各个班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班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全新的教育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为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环境美化——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的物质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绿化情况、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物质文化虽系外在形态,但却昭示出一种文化品位。它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唤起师生对美的追求,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其上进心和求知欲。

近年来,十九中学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不断优化育人环境,竭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学校面貌,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生活环境。如在校园西面与闽王祠相邻的墙边种了一排翠竹。竹以它挺拔清秀、青葱翠绿、刚劲而富有韧性的形象,给人以艺术享受,也让师生从竹的优雅、正直、坚韧、无私奉献、勇于进取等品质中汲取营养,达到由内而外的品格升华。

学校一号楼环绕的中心地带,承担着彰显校同文化、调节校园氛围、放松师生身心的功能。为此,我们以大榕树为中心,建造了一个美丽、温馨的小花同。花圃里的“人人爱花草,学校更美好”,“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等温馨提示与旁边的绿树红花相依相伴,相映成趣。书香气是校园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即使在对口生源日益爆满、校同空间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对图书馆的投入也是有增无减,使这座藏书十万多册的省级中学示范图书馆发挥了它最大的功能,让悠悠书香浸润着师生的心灵。

墙壁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学校在墙壁上设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一训三风”“中小学生守则”等版块,并充分利用墙壁空间,悬挂、书写各类宣传语和温馨提示语,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力争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都能育人”。

学校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悬挂着学生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每间教室门口悬挂着各班的“全家福”照片,照片上摘录着“教师寄语”“学生寄语”。一幅幅书画作品展示了学生独特的艺术魅力,一面面无声的墙壁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彰显了学生独特的时代个性和青春气息。“墙壁文化”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它不仅为学校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启迪了学生的心智。

此外,学校不断强化校园网站建设,充分发挥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使新媒体成为引导和影响校园舆论的重要力量,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校园和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三、活动丰富——突出实践特色

师生行为习惯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我们希望通过创设条件和环境来培养师生的道德意识、道德习惯和对生命的尊重意识。除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外,学校全方位开展科技、文化、艺术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发明展览会和科技创新大赛,累计获得市级以上一等奖40多项,二、三等奖60多项。

每年年底,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都会如期举行,学科活动、爱心义卖会、文艺汇演、十佳歌手大赛轮番上演。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青春,演绎着梦想,传递了敢于拼搏、勇于追梦的正能量。

与此同时,学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成绩喜人。爱心社、“沐风”广播站、“太阳雨”文学社、科技社等众多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活动。其中,“爱心社”和“书画社”先后获得福州市“最受欢迎学生社团”和“优秀学生社团”两项大奖。

学校围绕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素质拓展、传统文化、文明修身、明礼诚信等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开展以“诚信”“节粮、节水、节电”等为主题的班会教育活动;利用升国旗、入团入队等仪式开展爱国主题教育活动,传播主流价值观;以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和历史纪念日为契机,以道德讲堂为载体,开展“九九重阳节·浓浓感恩情”“闽都文化”等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手拉手,文明路上一起走”“邻里守望·情暖榕城”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开设“心语轩”心理咨询室,由专职教师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建立起来的,是靠几代人共同努力积淀起来的。它需要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共同策划、细心培育。只有让学校文化引领学校管理,让管理从“心”开始,由“管”致“理”,才能让学校充满活力,常新常青。

学校财务管理 篇4

一、抓师风,正师德,创良好育人环境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好教育的根本,是创建良好育人环境的保障。抓好教师的师德师风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

1.校长要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的规定,从严治理教育“三乱”,切实推进校务公开;严格落实廉政工作责任,强化工作纪律;切实推进正风肃纪;严格自查自纠,强化公私分明,切实克己奉公,确保全体教职工守住底线、保住名节。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细则,以人为本,依法治校。

2.突出德育首位,深入开展师生感恩教育、行为规范、“三观教育”和“生命教育”等系列活动,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和“阳光理事”工作。以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以“五自五爱五感恩”为载体,以文明礼仪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着力抓好“五小”道德实践活动、德育主题活动和“传统四节”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勤俭节约”“我心中的梦”等主题活动。

二、抓建设,谋发展,创百姓身边好学校

学校办的好不好,要看周边百姓满不满意。学校的发展建设是每位校长义不容辞的职责。对农村小学来说,怎么抓建设,怎样谋发展不是梦想天上掉馅儿饼,而是要本着简朴、人文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办好校园板报、墙报等宣传栏。在教室外墙悬挂学生书法、绘画、剪纸、手抄报等作品。在教室内办好学习园地、好少年评比栏以及名人名言等。要发动师生积极动手,栽种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树苗,花草。维护、修整好现有的绿化苗木。坚持每天一次大扫除,课间轮流小清理,维护好绿色、洁净的校园环境。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调动教职工创作激情,切实举办教职工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不断改善办公条件和学习环境。

三、抓常规,强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认真落实“四查”长效机制,确保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是教师自查,找出问题根源。要解决部分教师教学常规不落实,作风松懈的问题。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对照学校常规管理要求,进行深刻的分析检查,找出问题根源,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实效。确保查找问题彻底,改进措施有效。

二是值周巡查,落实教师一日常规。坚持值周行政、值周教师每天至少两次进课堂巡查制度。学校值周人员不定时进教室,进课堂,进活动场所对教学常规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教师常规落实。

三是部门检查,确保常规质量。发挥教导处、教研组的督导职能,坚持每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六认真”等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照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考核办法,严要求、严考核、严把关,不徇私情,不留情面,不搞形式。确保部门检查落到实处,常规管理质量有所提升。

四是领导督查,弘扬求真务实。校长每天至少进课堂督查一次,教导主任每天至少进课堂督查两次,值周领导每天至少进课堂督查两次。校长对各部门常规管理落实情况不定时抽查,发现问题将对部门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一并严处,确保我校常规管理工作有实效、有新起色。

四、抓安全,保稳定,促进师生和谐共进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谈,农村学校偏僻、面大,留守儿童多,安全压力更大。一是要切实抓好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后勤、保安、值周人员要随时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排查,做好记录,及时汇报,限期整改,确保校园财产及师生人身安全。二是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管。严禁在学校内及校园周边摆摊设点,兜售零食。定期对学校食堂进行检查,规范操作,确保学生饮食安全。三是要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能力。定期聘请相关部门领导进行安全法制讲座;长期公示学校作息时间及安全注意事项;坚持每学期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发放安全告知书;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进行安全知识宣传。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精密、复杂的系统,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校长,管理人员要做到管精理细,既要宏观把控,又要关注细微,从细节入手,把小事做好同样是管理的境界。细化师资队伍管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和干部教师能力素质,提升长效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细化德育工作,实行全员德育目标管理,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突出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情操和日常行为习惯,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细化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常规,规范办学行为,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细化后勤管理,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细化安全管理,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完善学校安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校园的平安和谐。

参考文献

学校财务管理 篇5

为确保办公室安全,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制订本制度。

1、办公室内不准存放资金、存款单、有价证券及其他贵重细软物品。

2、对确需存放挡案资料、各种仪器或其他贵重物品的办公室,必须采取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并由专人管理。

3、办公室内要时刻注意用电的安全,不私自使用大容量电器,要经常检查线路安全,要有控制电源、火种的安全具体措施。

4、每天最后离开办公室的教职员工,必须关好门窗,关闭电灯、电源、水笼头。

5、设办公室安全员,统一管理办公室的安全工作,定期向本室人员进行安全宣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督促检查本室人员做好安全工作,发现问题应及时向保卫处(科)报告。

学校财务管理 篇6

一、正确定位学校文化,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

学校文化的打造非一日之功,它是学校历史的见证,是学校在成功与挫折中历练出来的永不消失的“遗传密码”。这个“密码”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或是否实施“绩效工资”等具体措施而动摇。一个学校,校长可以换了一个又一个,教师可以换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也是毕业了一届又一届,但是学校文化这个“根”却能根深蒂固,愈来愈让人感受到它强大的魅力和深远的感召力。

如何正确定位学校文化,让这种文化在师生心中扎根?这是学校领导需要回答的问题。一所学校,不论地处在城区还是乡村,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不论师生人数的多寡,也不论综合实力的大小,都应该能在学校历史中寻求到一种独树一帜的精神气质,一种永不磨灭的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并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的独特学校文化。所以,正确定位学校文化,让这种文化在师生的心中扎根,就需要学校领导以科学衡量的方式,用睿智的眼光挖掘出学校历史中最能体现学校文化传统的灵魂———科学进取、成人成事、和谐统一的智慧之魂。这“魂”,正是学校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的“魂”。

二、树立全员教育理想,提升学校文化的品位

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中写道:理想是伟大与平庸的分野,理想使人与众不同。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传,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色彩斑斓。不错,教育是一个需要执著地追求理想、不断地超越自我的事业。同样,学校文化也是一个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内的全体人员树立教育理想,并将在为达到这个教育理想而奋斗不息的工作和学习中凝结出巨大的力量,提升起学校文化的卓越品位。

要提升学校文化的品位,学校就应该树立起坚持“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的教育目标,通过现代教育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先进教育理念和思想,推动素质教育和新基础教育改革的宏伟教育理想,构建起学校文化的基本品位。也就是说,全员教育理想当是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主动适应变化了的和变化着的教育实情,科学分析,精确判断,透过现象揭示其本质规律,探寻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树立起全体师生的共同目标追求,使学校文化的品位得以提升,形成一种高瞻远瞩又不脱离实际的文化氛围,并以此铸就学校的品牌优势,开发出适合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遗传密码”———学校文化。

三、坚持独特办学思想,打造和谐的学校文化

独特的办学思想一直是优秀学校和卓越学校领导追求的目标。一个学校的特色往往通过学校分析利弊、大胆探索,寻求最佳教育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中展现出来。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和新基础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坚持独特的办学思想日益受到学校及领导的重视,也成为家长和学生择校的依据,并业已成为社会对学校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改中对课程管理的放权,给学校创造了机会,也为学校打造和谐的学校文化创造了条件。

我们不难看到有这样的学校:生源没有国家级重点中学优越,教师教学水平也达不到省级重点中学的水准,连学校规模还达不到地区级重点中学的要求,但就是这样的学校却找准了自身独特的办学思想———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身体素质好;教师先天素质不够理想,但积极肯干,进取心强;学校规模不大,但设施齐全。基于此,学校立足农村,努力打造学校文化。通过努力,将艺体类,特别是体育类人才托举得很高很高,走出了一条让人羡慕的艺体特色之路。所以,强调独特的办学思想,就是要依据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发展思路,用别具一格的办学思想引领学校的发展,打造出和谐的学校文化,而不受其他因素(包括绩效工资的实施等)的影响。

四、大胆追求勇于超越,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文化滋养着一代代师生,也推进着学校乃至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打造和谐的学校文化,就是要让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走进学校的人都要感受到一种和谐的氛围,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或许只是一句学校的标语,但是它饱含着育人的深情;或许只是一个老师的眼神,但是它有着无比的温存;或许只是学生一言一行,但是它是那样的自然和文明……

温家宝总理勉励青年说:“此时、此地、此身。”而对于学校、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要把握当下,从今做起。学校文化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二要立足本职,拒绝平庸。在平凡的教书育人工作中寻求教育的智慧,追求不断发展着的学校文化,不求显赫与辉煌,但求平凡之中见真谛;三要勇于担当,奉献教育。担当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学生及家长、国家和社会负责任的态度,这就是“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温家宝语)的最好体现。

学校食堂财务管理探讨 篇7

(1) 依法理财的观念淡薄:对中小学食堂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会计工作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工作, 会计人员只要记好帐、管好钱就行了。但凡是个识字的人都能做好会计工作, 根本不需要动脑筋。对资金的正确使用和使用后的效益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致使账外设账、挪用公款、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2) 会计岗位设置不尽合理:虽然各学校规模、大小不一样, 工作任务、工作量不一样, 但不管规模大小, 一般都只设两个会计岗位, 少部分有食堂的学校另设一个伙食会计, 而且各个会计大多身兼几职, 就拿我来说吧, 我现在就负责学校伙食会计, 工会会计, 食堂保管, 还负责整个学校的人事工作。这势必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局面, 出现问题时容易互相推诿, 为一些违纪违法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下面我结合一下目前我们的具体做法来谈一下我对于食堂财务管理的感受:

1 明确学校食堂收入的核算范围

以我们现行的食堂管理办法为例。

伙食收入 (学生伙食费收入、教职工伙食费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学校补助收入、其他收入 (主要包括利息收入、食堂残渣收入、其他零星收入等) 。学校代收学生伙食费等, 应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不得使用“白条据”, 开具收据时, 要填明项目和标准, 收入应及时缴存食堂银行帐户, 并建立伙食收费台账。

(1) 包伙食堂向学生收取伙食费时, 实行按月预收、学期末结算找补的办法。预收伙食费时, 食堂必须向家长公布伙食费收取标准和计划就餐次数, 学期末以每个学生实际就餐次数和期初计划就餐次数的差额为依据, 向学生结算伙食费。结算清单必须向家长公布, 找还结余的伙食费必须由家长或学生本人签名领取。

(2) 零伙食堂应强化窗口监督, 凭票 (卡) 就餐, 所收饭菜票及时全额上缴。

(3) 食堂银行存款所产生的利息收入, 以及包装物出售、饭菜下脚料处理等所产生的收入, 一律记入食堂收入, 不得转移存储。

2 加强学校食堂支出管理

2.1 学校食堂支出的核算范围

加强食堂支出管理首先要明确食堂支出的核算范围。食堂财务必须按照“量入为出、保证质量、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进行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 食堂账只核算为伙食发生的有关收支事项, 非伙食收支事项不得进入食堂账核算。食堂成本支出项目包括两个大类:伙食支出, 其他支出两大类。规范伙食费列支的范围仅限于围绕食堂业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具体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伙食费支出 (粮油、菜金、调料、燃料、水电费等) 这些是直接为学生伙食服务的, 这就相当于直接成本。二是费用支出 (用于食堂的维修费、食堂临时用工工资、食堂物品购置费和维修费、洗涤卫生用品、食堂日常办公用品) , 这跟间接成本有异曲同工之处。三是与食堂有关的其他支出, 其他的与食堂管理费用无关的支出不得列入食堂的支出。

2.2 加强食堂物资采购管理

学校成立采购小组, 物资实行集体采购, 采购小组须有多方代表参加, 不能单独和固定人员采买。每次采购结束时要做好采购记录备查。食堂主要原材料要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定点供应商。要对采购的主要食品索取三证 (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 复印件和质量检验报告。建立和完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及验收制度, 学校食堂物资必须实行双人采购, 且采购人员必须定期轮换。指定专人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 确保质量合格、数量相符。要建立食品质量档案, 严禁采购“三无”食品和质量不合格、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团体采购集中配送。要保证饭菜的数量和质量, 努力做到荤素合理搭配, 品种丰富多样, 满足中小学生的营养需要。

(1) 所有主食、副食、蔬菜等物资材料购入, 必须按实际支付的价格及运费等实际成本计价。物资材料购入时应填制“入库单”, 数量、价格、质量须经食堂有关管理人员验收、过秤, 开具“入库单”后按序入库, 并记入有关账簿。现购现用物资材料的购入和交付使用, 可不通过填制“入库单”与“出库单”, 购买验收后凭采购单及发票经审批后直接列入伙食支出。

(2) 领取主食、副食、蔬菜等物资材料, 必须填写“出库单”, “出库单”须经有关食堂管理人员签章, 并记入有关账簿。

2.3 加强食堂物资出入库管理

严格出入库手续, 加强物资管理, 杜绝物资流失, 减少物资浪费, 购进的物资要有验收手续。非当日耗用的物品要办理入库手续, 领取当日耗用库存物品要办理出库手续。食堂保管员要建好库存账, 每月清查存货, 会计协助监督进行, 盘点库存实物, 并填写盘点清单。会计和保管员应根据盘货清单分别记账调整, 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3 规范学校食堂帐务处理

3.1 加强学校食堂会计队伍建设

学校根据食堂财务管理要求设置总账、出纳、物资保管员等岗位, 且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食堂会计人员可由学校会计人员兼任。专 (兼) 职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要加强财会人员的培训, 定期组织、选派财会人员参加专业及相关知识培训, 提高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不断规范核算工作。

3.2 独立开设银行帐户和设置食堂帐簿

学校食堂要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 并按照“统一管理, 独立建账, 成本核算, 收支平衡”的原则, 单独设置食堂会计账簿, 对食堂收支业务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应设置总帐、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收入支出明细帐、往来明细帐、固定资产明细帐等帐簿, 其中收入支出明细帐、固定资产明细帐采用多栏式帐册, 其他帐采用三栏式帐册。

4 建立全面的监督管理机制

教育局财务科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食堂财务进行专项检查。请各校认真学习中小学 (含幼儿园) 食堂财务帐记帐具体要求, 逐条对照, 先进行自查自纠, 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整改。首先要成立民主理财小组, 民主理财小组组成人员应有教干和教师组成, 并能够切实履行职能, 监督食堂经费收支情况, 防止铺张浪费、贪污、挪用食堂经费以及乱收乱支现象的发生。

其次是建立食堂公示栏, 内容应包括公布每周食谱, 主副食品价格、每月食堂账务, 接受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浅谈学校财务管理 篇8

一、学校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 学校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 在我国的各级学校中普遍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学校在物质采购、资产核算管理、部门预算、经费报销和支取审批等方面缺乏较为全面的规章制度。在财务经费的使用支取上不够公开透明, 其上报的财务报告不够具体。部门间的财务状况缺乏清晰度, 其资金的流向解释不到位, 财务部门的监督作用不能充分的发挥, 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成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 学校的财务管理观念跟不上政府财政管理改革的推进速度

目前, 国家实行学校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财政体制改革, 学校物资实行全面的政府采购, 对财政资金的支取、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逐层推进。然而, 我国学校的大多数财务管理观念和方法的形成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这明显跟不上当前国家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进度和要求。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 学校财政部门轻预算而重决算, 而且只注重预算内的资金, 而忽视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对预算的项目不够细化, 预算支出的标准和定额不够科学合理, 忽视了内部控制度对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三) 收入支出的管理混乱

当前, 我国很多学校的财务工作对资金的收入、支出的管理混乱, 各种瞒报、虚报等违反学校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收入资金的管理上, 有些学校为了自己的私利, 在收费是不按财政或物价部门审批的标准和项目进行收费, “乱收费”现象严重。同时, 在向有关上级部门进行财政报备时, 为了获取更多的财政拨款或是藏匿应上缴的款项, 在制作报告时虚报、瞒报收入, 大量学校“小金库”现象严重。而在财政支出上, 许多学校的财政支出缺乏预算性和计划性, 在学校的物资采购上常常出现盲目购物的现象。同时, 在对外招待和组织活动时, 滥用经费, 造成财务的乱支现象严重。

(四) 资金项目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程序

目前, 在许多学校的资金项目审批过程中, 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现象经常发生, 严重影响和桎梏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开展。一些学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增加生源数量, 盲目的进行一些项目的建设, 其项目资金的审批手续没有严格的相应制度和程序进行制约, 造成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差, 给学校的财政资金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五) 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

目前, 一些学校的财务会计一般是由教师兼职, 其对财务会计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 会计的专业能力普遍较低。在进行财务工作时, 对会计科目和账簿的设置五花八门, 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会计标准和细则。在总账、明细账的设置、统计中, 缺乏全面、细致的数据记录和统计, 导致总账与明细账、现金日记账、库存现金和固定资产等账簿之间的数据不符, 会计记录极其不规范。

二、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要加强我国学习财务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推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健开展, 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 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其教育资金保障体系

国家要建立健全学校财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财务管理过程中各方的义务和责任, 为学校财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明确的法律依据, 从法律上约束和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 避免出现财务资金的侵占、混乱等现象的发生, 从而保证学校财务工作合法、合规的顺利开展。同时, 各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其校内的财务管理制度, 将权、责、利三方紧密的结合起来, 建立以目标责任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 将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的责任具体到个人, 从而督促和激励财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二) 学校要积极转变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

学校要根据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和相关出台的政策, 积极主动地转变自身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 以适应和跟上国家财政改革的推进步伐。学校要严格抓好财务预算工作, 努力提高全体财务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财务工作上的法律意识、成本意识、节约意识、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 从意识观念上规范和提高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

(三) 规范和加强财务收支管理

各学校要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规定开展财务会计工作,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和牵制制度, 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业务申请、实物验收、授权批准、出纳支付、会计复核等不相容环节工作分离的财务管理原则, 严打虚报、瞒报、藏匿收入、违规收费等违规违法行为, 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同时, 要严格采购制度, 对政府采购目录内项目要全部编制预算, 并由政府进行统一采购。

(四) 建立和完善财务审批制度, 加强对审批流程的管理

财务工作中的审核和批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的核心环节, 因此, 学校要加强对财务审批的管理工作。要根据有关法律政策和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学校的财务审批管理制度和审批的手续流程。要制定明确、详细的审批规定和制度, 明确审批环节中各个部门及人员的责任。对需要审批项目的所有文件一定要经过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审查签字才可进入下一环节。同时, 在进行财务审查时, 审计人员要严格的遵循相关审计工作的原则, 把好财务审批关。使学校财务的审批工作真正具备合法性、真实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五) 加强财务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培训, 提高财会队伍的业务水平

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是学校财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条件。因此, 各学校要积极的吸收选用专业的会计人员来进行财务工作, 并且加大教育宣传的力度。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 大力倡导爱岗敬业、依法办事、保守秘密、公开公正等财务工作的思想标准, 坚决杜绝徇私舞弊、监守自盗、行贿受贿等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同时, 还要对在岗的财务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素质培训, 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技能, 普及和推广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逐步实现学校财务工作的电算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

(六) 加强财务监督力度,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财务监督是确保财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各学校要大力的推进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体系, 健全财务管理公开制度, 扎实积极的开展内部审核工作, 并设立财务监督举报电话, 以加强学校财务监督工作的力度, 确保财务工作的合法、真实、透明。

三、结语

目前, 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在改革转变的新时期, 财务管理在学校整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必须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落实和加强学校财务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而促进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带动了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随着各地学校的不断扩建、合并、整修等, 其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日渐凸显, 逐渐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文章就当前我国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以期提高学校的财务工作水平和成效, 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稳定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学校,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安民.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促进学校健康发展[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

[2]李兰.谈学校财务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1) .

[3]刘玉霞.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必须严把“四关”[J].工会论坛, 2012, (8) .

学校财务管理 篇9

1.1 家长缺乏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

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 我国很多家长都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很多家长认为考上重点中学就等于迈出了踏进了重点大学的第一步, 因此很多家长想尽一切办法、动用各种关系让孩子能够读更好的学校, 获得更好的教育。然而, 在孩子们进入学校以后, 部分家长以为学校的管理与自己毫无关系, 尤其是很多中学里学生住校,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便把问题交给学校和孩子自己, 对学校的管理并不关注。这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与考试名次等, 根本不去关心与呵护孩子们的内心成长与真实想法。很少有家长可以做到经常跟学校询问孩子的情况, 并且最终做到可以耐心与孩子们沟通。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淡薄, 甚至没有。

1.2 校方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第一, 学校虽然在规章制度上体现出了要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 但是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很好地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主要原因是学校缺乏与学生家长的日常沟通。第二, 就算学校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 而且家长们也确确实实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但校方未必如实汇报给上级, 甚至采取不管不顾的轻视态度, 最终导致家长丧失了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第三, 有些家长对学校学生的管理建议得到了学校领导等的重视, 但是, 由于现代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 使得一些合理的意见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以上这些情况都会打击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积极性, 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校的管理发展都是相当不利的。

1.3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效性难以保证

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问题方面, 参与途径的单调、参与内容的死板以及提出意见得不到切实落实等一系列问题, 让我们开始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效性有了质疑与思考。一方面, 在我国现在的学校管理方面, 家长参与管理的途径是相当单调的, 大部分学校为家长参与活动只提供一到两次的时间, 参与的内容死板老套, 甚至是流于形式。主要是每学期为数不多的家长会, 家长可以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校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但限于参与范围和规模的狭隘, 家长的意见未必能传到学校管理层那里;另外一种途径就是家长委员会, 但在现实中只是部分代表家长能在这个团体中, 而且疏于家长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这种形式显得流于形式, 很难起到实效。另外, 很多学校在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都喜欢采取向学生家长讲述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 没有为家长提供很好的发言或交流的机会。这样一来, 不仅不利于学校与家长真正意义上的有益于学生成长的交流, 而且还容易导致学生家长产生厌烦的情绪, 极大地削弱了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 对于每次与老师交流的内容也是多年不变的。家长大多数只会关心或询问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表现等问题, 对于正处在青春期里心理敏感的孩子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关注少之又少。

2 改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现状的策略

2.1 营造和谐、轻松的家长参与氛围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面, 同时也是家长的责任。为更好地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 必须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现代管理学认为, 学校内良好的人际氛围, 不仅影响着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态度, 也影响着学校的工作效率。由于家长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人的社会属性方面都具有在群体中获得尊重和关爱等情感需求, 这些需求的满足状况深刻地影响着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因此,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在规范化的同时, 也要注重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人际氛围。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家校交流活动, 如定期开展一些关心学生身心发展的主题座谈会, 举办教师和家长间的球类比赛等形式的联谊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室和家长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2.2 建立健全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

在西方的很多国家,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通过立法的形式以确保其正常实施。比如, 建立向家长报告制度, 通过向家长介绍学生的表现, 参与对学生的管理。目前, 我国还没有一部明确的关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 这给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或对已有的法律法规条文进行修订和说明, 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和义务, 在法律层的约束下确保家长能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 并保证家长参与管理的实效性。

2.3 学校管理层应正确对待家长的管理意见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并不是学校管理的制胜法宝, 同时我们也不能指望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后, 学校中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问题, 也就是说不但要看到其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变化, 也要看到它所带来的弊端。比如说, 很多家长想参与学校管理, 但是不肯承担责任;另外,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后, 虽然在管理和决策中注重了民主, 但家长的很多看法是站在自己的立场, 往往没有考虑和结合学校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制约, 学校的运作成本在无形中造成了决策的滞后性, 影响了管理的效率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 对于家长参与管理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要辩证地看待, 好的要尽力实施, 不合理的则要和家长及时沟通, 共同商量解决。

参考文献

强化初中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篇10

新课改的深入贯彻实施, 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要求学校在管理时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发展中不断深化初中学校管理改革, 促进学校发展。但是在学校管理中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制约学校管理效果, 管理者需要针对这些问题, 强化初中学校的管理, 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

一、初中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学校规章制度管理滞后

初中学校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已经较为完善, 但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和管理相对滞后, 其中缺少必要的学校督管机制, 学校在做某方面的重大事项时, 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影响了对重大事情的及时解决和处理, 甚至有些事情不了了之, 缺少学校监管的机制, 在事情结束后, 缺少对事情的反馈与相应总结, 对于重要资料的整理和收集不规范、不科学, 需要用到这些重要资料时, 往往临时拼凑, 导致敷衍的情况发生。学校应该加大对规章制度的监管力度, 保证制度的执行性和有效性。

2. 学校在强化师资力量方面薄弱

师资是教育的重要保障, 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学校管理时, 需要加强师资的建设工作, 要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特别是欠发达地区, 初中学校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 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初中教育水平, 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体之一, 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不断加强师资建设, 才能保证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 学校管理不重人文关怀

学校管理中, 没有充分地重视人文的关怀。第一, 管理中重视学校的控制和学生的约束, 轻视学校的规划与学生的培养。这导致老师和学生缺乏相应的自由度, 严重制约主观能动性的正确发挥。使得整个学校管理过于死板, 这与新时代的创新趋势和新课标的改革要求相差很远, 阻碍了学校发展。第二, 在日常学校管理中, 轻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 不能正确地认识到学校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 强调学校校园文化, 彰显同学的个性,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和塑造。

二、强化初中学校管理的措施

1. 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 落实制度实施

第一, 建立健全学校各种规章制度。要明确岗位责任制, 做到各自分工和权责明确, 保证学校管理的计划性和可控性;建立对制度落实的监督机制,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教师管理中要制定考勤签到制度, 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强调教师责任;强调学校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二, 认真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把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督导检查上, 鼓励教学探索创新;对于在教学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个人和集体, 学校应该积极地表彰, 并号召各位老师积极学习借鉴。

2. 加强“三个管理”建设, 塑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在学校建设过程中, 要坚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学校主要通过“三个管理”来实现“以师为本”的要求:第一, 加强“情感管理”。学校要重视积极情感的重要作用, 把精神的力量化作一种内在的推动力;对教师的光荣性和重要性, 积极地加以肯定和鼓励, 切实维护教师的利益;树立优秀典型, 鼓励其他老师学习借鉴。第二, 加强“制度管理”。把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充分体现民主和规范;对于制度的施行过程, 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 鼓励教师树立自觉观念。第三, 加强“人才管理”。积极引进吸收高素质人才, 充实教师队伍, 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施行岗位竞争制, 加强教师的再培训和知识拓展, 切实保证教师的与时俱进。

3. 构建和谐校园、美丽校园

学校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校园维护。学校在加强校园管理的同时, 要积极建设和谐校园、美丽校园, 在校园建设中, 积极开展各种文娱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 互帮互助,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完善和提高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学校的植被覆盖率, 建设高水平美丽校园。

学校财务管理 篇11

关键词:预算管理 学校 财务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对旧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完善。一直以来,学校、机关这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因为相对简单,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和政府管理权力的下放,学校成为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学校依法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格局已经形成,学校的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同时,学校的发展和管理决策也越来越倚重财务分析指标,财务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日显重要。而预算是整个学校财务工作的核心,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校经济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财务状况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预算管理的职能

预算管理,不同于传统的财务计划,它考虑的动态因素多,具有高度的总括性,涵盖了学校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预算管理有两项职能,即管理决策和管理控制。学校财务预算是由财务部门筹划后,经由教代会讨论通过的,未来一定期间资金目标规划的财务数据说明和责任约束说明。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其主要特点是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财务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在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财务决策,强化财务控制,借以加强财务管理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带动和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预算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通过预算管理使学校的发展规划得以真正贯彻落实,使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紧密衔接。利用动态预算,使学校规划置于现实中,是落实学校发展规划的有效手段。预算的编制应以学校长期发展目标为基础,使日常的预算管理成为实现长期发展目标的基石。

二、强化学校预算管理的措施

1.重视预算管理,提高业务水平

财务部门是全面负责学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职能机构,是学校预算工作的主导部门。校财务部门必须责无旁贷地把全校的会计工作抓好,杜绝学校收入流失、支出失控现象的发生,使学校的资源配置合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财务部门编制预算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有超前意识。一方面要贯彻积极稳健的原则,另一方面应坚持资金来源的多样化。此外,学校领导尤其是财务主要领导要充分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考核等每个环节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充分认识预算管理在学校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切实做好预算工作,以预算管理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财会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本着对国家、社会、单位和个人负责的态度,在工作上实事求是,在工作方法上注意调整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及财务预算管理水平。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财务工作在性质、目标、服务领域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预算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中学财务人员应当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知识水平。在提高自己职业道德水平的同时,通过在职培训等方式不断地更新知识、拓宽知识和深化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2.预算编制科学化、规范化

在编制预算时,应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既要考虑到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学校财力的实际情况。把学校全部可动用的资金进行综合平衡,编制收支计划,全面反映学校整体的财务收支情况和规模,在保证人员经费的前提下,对能够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办学条件的必要设施给予优先,在公用经费上要向教学一线倾斜。在这个原则下,一方面应当让学校各部门都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促进信息最大范围的流动,使预算编制的沟通更为细致,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过去只是由财务部门完成预算并实施,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合理性,容易造成学校预算软约束。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让学校主要领导参与制定预算并拥有最后决策权,唯此才能从整个学校的大局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要在预算基数的基础上,保持每年有一定的增长,以提高师资建设。学校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负责预算的宣传和有关指标的解释,要积极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只要大家足够重视,共同努力,就一定能编制出科学的预算,促进学校财务目标的快速实现。

3.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发挥控制作用

学校应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好《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内部规章制度,严格预算的约束机制,规范完善学校预算管理工作。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各项预算执行分析考核会议,将预算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对完成指标的给予奖励,没有完成指标的给予惩罚。针对预算执行偏差,各预算执行部门应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其原因,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解决方法或建议,保证学校预算目标得以实现,促进学校不断发展。

财务预算一经确定,相关的各项活动就要受财务预算的控制和约束,做到财务预算渗透到哪里,财务管理就涉及哪里,以形成在学校内全员和全方位置于财务管理之下的局面,建立并完善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预算实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财务预算是经学校最高权力机构讨论研究后决定实施的,学校各部门应无条件地认真执行。因此,要建立并完善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部门要强化财务监督力度,使各部门在实施财务预算过程当中,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办事。总之,学校的一切经济活动必须在财务管理制度许可范围内进行,以保证财务预算顺利地实施。

4.规范预算调整程序

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或是学校战略决策发生重大调整时,预算调整就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保证预算的严肃性,且能使学校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预算调整重点应当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有的学校在出现经费超支情况时,一般只要向分管校领导报送预算调整申请,经分管财务的副校长审批就可以获得追加经费。如此一来预算执行控制就会由于预算调整程序不规范,每年预算调整过于频繁,而使财务处忙于追加、调整、汇总,没有真正起到预算管理的作用。因此,应完善预算的调整程序,该程序应包括预算调整申请、预算调整审议、预算调整批准三个环节。先由预算执行部门提出书面报告,内容包括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客观因素的变化情况和客观因素的变化对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以及预算调整的幅度;再将预算调整申请报送分管校领导,经分管校领导同意后报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财务处)下达预算调整通告进行调整。

三、小结

在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对我国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学校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学校财务工作的新方法,解决学校财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各种措施努力提高教育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校财务管理 篇12

我仔细学习研读此书, 认为该书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第一, 体现了教育改革方向,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党的十八大以来,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成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要求理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 努力提高政府“管”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办”学的规范性、社会第三方“评”价的科学性, 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评价的教育治理新格局。评价作为管办评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改进政府教育管理和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具有引导性和基础性作用, 有利于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学校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当前, 中小学管理评价工作普遍存在着专业研究不深入, 国家政策把握不到位, 对中小学办学实际缺乏了解, 评价人员“评”的能力有待提高等不足, 甚至出现个别评价机构追求功利性的短期目标, 评价工作背离教育根本宗旨的问题, 给教育的改革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 让各方了解中小学校教育实际和教育改革发展走向, 提升社会第三方的评价能力, 成为一件非常重要而迫切的事情。评价作为一种方向性的评判和指引, 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 特别要求客观、科学、公正。要做好评价工作, 首要任务就是明确“评什么”、“怎么评”, 即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法, 这是评价能否客观、科学、公正的前提。对于这些专业问题, 《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给予了科学的解答与说明, 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该书的每个章节都牢牢把握住了教育改革的方向, 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二, 阐述了管理评价内容方法, 系统性指导性强。教育无小事, 事事皆教育;管理无大小, 处处皆管理。中小学管理是复杂、多元的, 只有从生态、立体的角度来加以审视, 才能避免以偏概全。《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一书, 不仅在总体构架上覆盖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从学校治理结构、学生管理、课程教学管理、教师管理、教育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考察、评价中小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而且每个章节都深入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内部各个环节, 使人们对中小学校管理评价能够有全方位的了解, 做到“胸中有丘壑”, 有效避免了“盲人摸象”式的片面评价。

教育法律法规是中小学办学治校的法律基础和政策基础, 是规范和引导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依据。《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一书对涉及中小学管理评价的具体内容, 给出了教育法律法规的出处及具体相关条文, 使读者在评价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循、有法可依, 既省去了烦琐的查经寻典之苦, 又不知不觉地习得教育法律法规之要义, 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三, 提供了大量案例, 鲜活生动可学。每个学校都是鲜活而具体的, 都有特殊的校情、学情、师情。真实的办学情境远没有教科书所描述的那么简单和潇洒, 任何一个管理事件背后都包含了错综复杂的因素。因此, 对学校的管理评价, 既要考虑共性, 也要考虑特殊性。为此, 《中小学校管理评价》增加了大量的鲜活案例, 每个案例都包括“案例描述”和“案例分析”两个部分, 既有详细的案例呈现, 也有案例所带来的启示, 可以使读者在案例的剖析中加深对中小学管理的理解, 提高管理评价能力。

第四, 简洁通俗易懂, 适合不同读者阅读。为了更通俗易懂、更接地气, 《中小学校管理评价》没有使用苦涩难懂的学术性语言和枯燥的政策性语言, 而是致力于用简练、通俗的语言来加以阐述, 与之相关的政策解读也是言简意赅, 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尽管《中小学校管理评价》是从评价的角度呈现, 但不同读者都可以从本书中受益:政府可以从中找到管好教育的启示, 学校可以找到依法自主办学的客观依据, 社会第三方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案例。此外, 本书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 处处体现了育人为本、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找到指导自己工作的精神滋养。

上一篇:心内科护士论文下一篇:高中化学学习策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