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信息

2024-09-21

翻译信息(精选12篇)

翻译信息 篇1

摘要:翻译的实质就是译者对语言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并把这种收集、整理、分析、处理结果传递和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过程。要搞好英汉互译必须正确把握两种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所蕴涵的各种信息, 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方法, 完整准确地传递和转换原作的信息, 使译作达到信、达、雅高度统一。

关键词:翻译,信息,转换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就翻译的这一经典定义而言, 不仅涉及语言所表达的内容, 而且涉及语言本身。从翻译表面来看, 它是一种语言活动, 但从其实质来讲, 则是译者对语言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 并把这种收集、整理、分析、处理结果传递和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过程。如果从信息论的这一角度来认识人类的翻译活动, 那么, 翻译的定义可以这样来下, 翻译即是译者运用一种语言去解读另一种语言的信息传递和转换实践。

语言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工具和产物, 是一种信息综合体, 不同民族的语言对信息的综合方式各有不同, 但不同民族语言所综合的信息具有同一性, 这是因为人类的思维是以客观存在为基础的, 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 不同民族所认识的客观规律最终是一致的, 因此, 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或者说所综合的信息, 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 或者说将综合的信息传递和转换出来, 是完全可能的, 这就是翻译的基础, 现就英汉两种语言的信息综合方式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以便为更好地进行英汉互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关于翻译的标准问题

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提及翻译标准, 业内人士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标准, 而且后人在翻译标准问题上也做过了种种的研究探索与阐释, 综归起来都万变不离其宗, 从现代翻译来看, “信、达、雅”标准在内涵上也得更新和发展, 翻译在笔者看来虽然天然就在于带有二次创作的成份, 但它毕竟不是创作, 翻译就是翻译, 因此, 翻译以“信”为首, 所谓“信”,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讲, 就是要全息反映原作, 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和增删, 除反映原作所叙述的事实、事理、描写的景物等内容信息外, 还要反映作者在叙述、说明、描写过程中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流露的感情色彩信息, 在此基础上, 还要反映原作的风格信息, 包括民族风格信息、时代风格信息和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信息等, 总之, 原作是怎样的, 译作也应该是怎样的, 尽可能全信息、全方位、全面地还其本来面目。笔者此处强调翻译“信”为首, 并无肆意贬低“达、雅”之意, 除了“信”, 全息忠实于原作而外, 文理顺畅贯通与高品位的语言规范, 也是一个优秀的翻译工作者所追求的境界。

2 英汉语言基本构成单位信息对比

英汉两种语言, 因其起源不同, 发展历史不同, 发展环境不同, 文化底韵和内涵不同等诸多不同因素共同作用, 使得两种语言在基本结构单位, 包括语音、语义等语言的组织形式、结构、内涵上所综合的信息存在着较大差异。

2.1 语音和语义所综合的信息比较

从语音的角度来研究, 汉语语音的特点是声调起伏, 属于声调信息型语言, 每一个词自成一个音节, 每一个音节有不同的声调, 每一种声调都承载不同的意义信息;英语则属于语调信息型语言, 其语调是重要的意义信息区别特征, 如:She is ill.表示肯定她生病了, 而She is ill?则表示怀疑或询问她是否生病了。如果音段音位正确而语调不正确, 往往会引起歧义和误会。

语义信息的不同,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义场的不同, 例如:在汉语中, 亲属名称细致而周全, 语义信息比较狭窄, 而英语中的亲属名称词汇则粗略和笼统, 语义信息较为宽泛, 英语“uncle”一词的语义信息涵盖了汉语的“叔父”、“伯父”、“舅父”、“姨父”、“姑父”, “aunt”一词的语义信息涵盖了汉语的“伯母”、“婶母”、“姨母”、“舅母”、“姑母", 从汉语亲属名称中可以得到有关姻亲关系或者血缘关系的信息, 而英语亲属名称词汇则缺少这种信息。再如:英语的“brother”、“sister”、“gun”、“marriage”等词汇, 涵盖了汉语“兄弟”、“姐妹”、“枪炮”、“嫁娶”等语义信息, 从汉语“兄、弟”和“姐、妹”可得长幼信息, 从“枪、炮”可得轻武器和重武器信息, 从“嫁、娶”可得送出去和接回来的信息, 而表述这些概念的英语词汇则不能得到这些信息。

2.2 字词句所综合的信息比较

英汉两种语言高词义信息对等的字词是大量存在的, 它们在任何场合下所承载的信息都不会变化。但英汉两种语言词义信息不对等, 甚至相互找不到对等词义信息词汇的情况大量存在。如:

overkill (核弹超过军事目的的过度杀伤力)

plumber (指“五角大楼文件”泄密事件后白宫设立的专门特工机构)

汉语中的“四书”、“秀才”、“白话文”、“风水”、“太极拳”等大量带有中国文化内涵信息的词汇, 在英语中也很难找到信息对等的词汇。

英汉两种语言的构成成分中, 有时虽然在语义上相对应, 但在其蕴含的感情色彩信息却不同, 如:英语的“peasant”、“intellectual”和“propaganda”, 分别与汉语的“农民”、“知识分子”和“宣传”在语义上相对应, 而感情信息却不同, 英语这三个词均带贬义信息, 而汉语这三个词则没有贬义信息。

另外,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各自均拥有大量最富表现力的惯用语、成语、典故等, 它们饱含着历史的、文化的、时代的信息, 对它们决不可等闲视之。例如英语中的

1) Fish begins stink at the head.

2) Look before you leap.

3) Let sleeping dog lie.

决不能照字面意思, 望文生义, 将 (1) 译为“鱼臭先臭头”, 将 (2) 译为“先看后跳”, 将 (3) 译为“不要把狗吵醒”, 一定要搞清楚其中饱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才能将其正确地译为“上梁不正下梁歪”、“三思而后行”、“莫惹事生非”。

3 翻译中的信息处理要根据翻译对象而定

一般地说, 翻译就是翻译, 但在翻译中能否容忍译者再创作成份的存在, 在翻译界也是争论不休的, 这就是翻译中译者能否增加新的信息的问题。依笔者来看, 翻译中的信息处理要根据翻译的具体对象而定, 如果你进行的是文学著作翻译, 那么信息处理的灵活性和翻译中二次创作的能动性均有较大的发挥余地;如果你进行的是科技翻译, 那么, 翻译中信息处理的灵活和二次创作的能动性均应有所收敛, 只要能按原作信息顺畅通达地阐明原作的自然现象、客观规律、科学结论, 就没有过多的必要进行“二次创作”。

综上所述, 翻译就是语言和内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传递和转换过程, 关键要把握好两种语言及其所表达的内容信息的对等性, 在此基础上, 是否进行二次创作, 或进行多大程度的二次创作, 视其具体翻译对象而定, 只有这样, 才能最终冲破“信译难美”和“美译难信”的两种极端, 使译作臻于完善, 达到“信、达、雅”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1983.

[2]胡永红, 王道英.对比语言学与英语教学[C]//四州省高等校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翻译信息 篇2

图式作为康德之哲学认识论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中心概念,从哲学和心理学领域进入语言、信息和文化领域,为翻译提供了宏观视域,开拓了新的理论解释空间.翻译是以原文本为一端、以译入语读者图式为另一端双向的意义构建过程,涉及横向参照与纵向追踪两个维度,译文是原文信息在译语文化图式中的语境化,是隐文本和显文本经同化与顺应后平衡的产物.图式作为一种隐性信息和文本的显性信息共同构成翻译的对象.图式不仅参与原文向译文的.显化赋形,也构成文本翻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对仅以显文本为出发点的忠实和主观性等理论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作 者:王克友 王宏印 WANG Ke-you WANG Hong-yin  作者单位:王克友,WANG Ke-you(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王宏印,WANG Hong-yin(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071)

刊 名: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3)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图式   信息   翻译过程   文本  

翻译信息 篇3

【关键词】《红楼梦》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 文化信息处理

一、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

作为文化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巴斯奈特认为:“翻译永远不会在真空里产生,它总是发生在一个连续体中,译者受到各种文本内与文本外制约因素的影响。”他认为,翻译绝对不是一种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植根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巴斯奈特指出语言与文化间联系紧密,并进一步论述了文化翻译观的具体含义:首先,翻译应该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而不是停留在以前的语篇之上;其次,翻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译码,更重要的还是一个交流的行为;最后,翻译不应局限于对原文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里功能的等值。

二、《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处理

1.物质文化信息的处理。例如描写王熙凤的装扮时,曹雪芹写到:头上带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杨译:Her hair-clasps,in the form of five phoenixes facing the sun,had pendants of pearls.Her necklet,of red gold,was in the form of a coiled dragon studded with gems.

霍译:Her chignon was enclosed in a circlet of gold filigree and clustered pearls.It was fastened with a pin embellished with flying phoenixes,from whose beaks pearls were suspended on tiny chains.Her necklet was of red gold in the form of a coiling dragon.

凤姐的“金丝八宝攒珠髻”不仅有金丝制成的八宝小装饰品装饰,还缀有金银丝穿珍珠而成的珠翠的发髻。“八宝”又称“八吉祥”,是轮、螺、馓、盖、花、罐、鱼、肠八种实物的佩饰,因以金丝制成,故称“金丝八宝”。“攒珠”是珠饰,意为满髻戴着“金丝八宝”等珠饰。杨译为“gold-filigree tiara was set with jewels and pearls”。很明显,杨先生译文的意思是一种装饰有珠宝和珍珠的“冕”状头饰,也就是置于头顶的,而不是原文中盘在脑后的假发。而霍译为“Her chignon was enclosed in a circlet of gold filigree and clustered pearls”,霍克斯译本的意思是由金丝和珠翠围绕的脑后的发髻。依照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应该说,霍译基本把原文的意思译准确了。

2.精神文化信息的处理。例如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

杨译:”Your uncle's observing a fast today,” said Lady Wang.

霍译:”Your uncle is in retreat today,” said Lady Wang.

东方文化里,人们在祭祀、礼佛或举行隆重大典前,要斋戒,即吃素忌酒,独处静养,屏除杂念,以示虔诚。而在西方宗教文化里却没有斋戒习俗,所以霍克斯将“斋戒”译为 “is in retreat”。而 “retreat”实际上是指 “retirement for a time for a religious meditation”,只表示独处静思,整洁身心的意思,没有准确传达出原文含义,因此导致了原文民族文化意义的亏损。而杨宪益则采用了“observing a fast”,这样处理不仅将东方人的宗教习俗传达给译文读者,而且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意义。

三、启示

1.在翻译文化观下,译者应冲破文本转换过于狭窄的框子,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拓展翻译研究的范围与领域。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翻译只是语际间的转换,翻译研究就是探讨如何译,如何译得好等应用性的理论。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人们对于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本质有了充分认识。由此,翻译的概念得到了外延与扩展。译者无论是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还是在翻译研究中,都应该注重文化对翻译的影响,追求语言与文化并重,而非一味重视文本或语义的对等。

2.在翻译文化观下,译者应重视和彰显自己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翻译理论中,译者是一个被动的转述人,他必须根据语言的规律循规蹈矩地探索意义,保证译文与原文最大限度的对等。然而,根据苏珊·巴斯奈特的理论,翻译不是简单的文本转述过程,是一种能动的文化阐释和创造。译者对原文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对语言表达有自己的取舍、爱好,在再现原作的过程中无疑会加进去自己的创造性理解和主观性阐释。有些作品经过译者创见性的翻译,其价值得以延续和存活,有时优秀的译作甚至能帮助原作在译入语中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和流传。因此,译者获得与译者平等的地位,译作也可具有与原作同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Bassnett,S.&Lefevere,A.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and Education Press,1990.

[2]Yang Xianyi &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78.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4]廖七一等.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汉英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策略 篇4

翻译的产生源于不同语言的国家, 民族, 地区之间交流的需要。它是一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 为方便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和传播文化而进行的一种语言活。翻译学是一门开放灵活, 复杂多样, 动态发展的学科, 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对其他学科具有较大的依赖性。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 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是世界第二大语言, 因此英汉翻译的发展空间是极为广阔的。然而, 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语言逻辑、表达方式等的不同, 常常会给翻译带来阻碍。致使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息丢失和多余。

二、翻译中冗余成分存在的客观性

翻译具有双重语言交际特点, 是两级信息传输系统。要求译者必须对原语和译语都充分理解, 掌握其内容, 形式和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不是直观简单的逐个编码, 而是对信息进行筛选, 重组和加减的复杂过程, 使信息的接受者不仅仅理解文字表层意思, 更让其明白和理解文章的思想观点和内涵意义, 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信息论告诉我们, 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干扰的无法避免, 信息发送者为了保证信息的顺利准确传递, 总是在编码时对信息进行重复和叠加, 超过接受者的实际需要, 这些多出来的信息被称之为冗余信息。从信息论的角度可以把翻译解释为译者破解原有信息并进行重新编码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冗余信息的存在是普遍且必要的, 译者在破解原有信息进行编码时,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真正意图, 总会信息添加和减少一些信息。适当的冗余信息可以帮助读者跨越文化障碍, 突破逻辑思维的限制, 顺利地进行阅读和理解文章。 但是冗余信息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读者的接受性低, 翻译质量差。

掌握同一种语言的人们总是可以进行顺畅的交流, 促使其交际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冗余成分。语内交际中的冗余成分总是恰到好处, 能够帮助信息接受者准确理解信息。在语际交际中, 不同语言具有其各自的编码和特征, 不同语言中冗余成分是不能通用的, 若将A语言中的适度冗余成分强加到B语言中去, 结果往往是冗余成分不再适度, 出现过多或不足。因此,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交际, 调整和变换两种语言之间的冗余成分使其保持适度是其重要任务。

三、汉英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策略

3.1汉语和英语特点分析

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风格, 思维方式, 语法结构等方面。首先, 汉英两种语言好比是柔美婉约的女子和阳刚爽朗的男子。汉语婉转含蓄, 措辞讲究, 注重意合; 英语简洁明快, 直观清晰, 注重形合。其次, 中国自古以来, 文人墨客在写作时都喜欢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用具体代替抽象。而西方国家一直以来重视哲学的发展, 人们哲学意识较高, 常常辩证的思考问题, 思维方式倾向抽象化。

再次, 英语与汉语可谓是一静一动, 在英语中名词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动词, 常常出现动词的名词化现象。汉语中动词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句子中经常出现动宾结构, 连动式等, 并且没有形态的限制。最后, 汉语句子中经常让一些有生命的东西充当主语, 而英语却喜欢用没有生命的抽象概念做主语。

3.2汉英翻译中单个词语的冗余

译者的翻译不是逐个词汇的对应, 而是在等值的原则下, 强调适度冗余的使用, 这也是为什么优秀的译文总稍长与原文的原因。鉴于上段提及的汉英差异, 因此在汉英翻译时, 总会出现冗余度的不对等。

汉语中存在大量范畴词, 虚词, 修饰词等, 这些词虽没有实质意义, 但常常有助于语气的表达, 其常常表现为同一词重复, 同义词累加。在汉译英的时候, 绝不能照搬到英语中去, 必须进行删减, 以免造成冗余过度。在英译汉的时候, 必须重视和保留这些词汇, 增强语气, 加强修辞效果, 实现传神达意和等值转换的目标。另外, 汉语中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说法和习惯用语, 在英语译文中, 不能仅仅传达其表面意思, 需要适当增加阐释, 补充冗余。使读者能够理解到汉语中蕴含的意义。

3.3句子中冗余信息的处理

英语中长句的使用比较多, 但句子通常简洁直观, 没有多余重复现象。汉语常使用短句, 但喜欢运用修辞手法和修饰语, 来增强表达效果。因此并列, 叠加, 重复现象比较多。 汉英句子的翻译, 要建立在对整个句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从语法和内容上进行等值转换。对于冗余不足时, 在句法上可以对省略成分进行补充, 化整为零, 增词加注等。在内容上面通常采用描述性表达方式, 解读深层含义, 使隐含的意义和文化内涵显现出来。在英译汉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冗余不足的情况, 因此需要根据句子意思补充主语, 关系副词, 潜在含义等, 增加了信息传递的容量。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 要注意减少语气词、范畴词和修饰词等无实际意义的词汇, 避免冗余过多。如果将汉语中的词语进行照搬的话, 冗余过多, 会让读者觉得用词堆砌, 繁琐啰嗦。故译者必须对冗余成分进行调整变换, 维持冗余平衡。 此方法对于诗歌的翻译具有重大意义, 诗歌因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规律, 在写作手法上存在大量修辞手法和同义词替换, 因此在翻译时应对其进行筛选和精简以减少冗余。但其在内容常常运用典故, 寓情于景, 蕴含情感。因此, 在译文中应对其进行引用典故进行补充说明, 对其表达深层情感进行阐述解释, 确保读者能够理解诗歌寓意, 体会诗歌意境, 明白作者的内心情感。

总而言之, 汉英翻译中需要译者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情况, 从句法结构与语义内容两方面进行改变和调整冗余部分。从而保持冗余度平衡, 使翻译出的文章句子通畅, 逻辑性强, 并考虑到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最大程度的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

参考文献

[1]文军.冗余信息与翻译中的省略[J].中国翻译, 1999 (3) :20-22.

外文文献及其翻译电子政务信息+ 篇5

1.政府信息化的含义?

政府信息化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等诸方面进行优化、改造的过程。2.广义和狭义的电子政务的定义?

广义的电子政务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党委、人大、政协、政府、司法机关、军队系统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活动。(电子党务、电子人大、电子政协)

狭义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的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3.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

①:政府部门内部办公职能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②:政府职能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有权限的实时互通的信息共享;

③: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和企业间开展双向的信息交流与策; 4.理解电子政务的发展动力?

①: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②:政府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③:信息化、民主化的社会需求的推动; 5.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

模式有:1.政府对公务员的电子政务(G2E); 2.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 3.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 4.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G2C); 6.电子政务的功能?

①: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公成本;

②:加快部门整合,堵塞监管漏洞;

③:提高服务水平,便于公众的监督; ④:带动社会信息化发展; 7.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政府公务员与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足;

②: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性标准;

③: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改革远未到位;

④:电子政务整体应用水平还较低;

⑤:政府公务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⑥:电子政务立法滞后;

⑦:对电子政务安全问题缺乏正确认识; 8.政府创新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是指各级政府为适应公共管理与行政环境的需要,与时俱进的转变观念与职能,探索新的行政方法与途径,形成新的组织结

构、业务流程和行政规范,全面提高行政效率,更好的履行行政职责的实践途径。

内容:政府观念改革和创新、政府管理与创新、政府职能与创新、政府服务与创新、政府服务改革与创新、政府业务流程重组与创新、工作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9.政府流程优化与重组的概念?

是指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翻新,以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重大特征上获得明显的改善,并强调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获得巨大提高。

10.政府流程优化与重组的步骤?

①:制定计划; ②:优化与重组准备; ③:审视现有流程; ④:重新设计; ⑤:实施新流程; ⑥:评估反馈;

11.政府流程优化与重组的方法?(尤其是流程图法的掌握41页)

方法有:流程图法、角色行为图法、IDEF系列方法、统一建模语言法、Petri网方法、工作流方法、柔性建模技术

.12.理解“三网一库”?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54页)

“三网”指:内网、外网和专网;“一库”指:政务信息资源库

内网即机关内部办公网,以政府各部门的局域网为基础,建立在保密通信平台上,主要运行党政决策指挥、宏观调控、行政执行、应急处理、监督检查、信息查询等各类相对独立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外网即公共管理和服务网。建立在公共通信平台上,主要用于政府信息发布,向社会提供服务。

专网即办公业务资源网。链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机关,上下级相关业务部门。根据机构职能在业务范围与内网有条件的互联,是吸纳地区级别涉密信息共享。专网与内网之间采取逻辑隔离。

政府信息资源库,包括党政和各行业的业务数据和管理信息。它分布于三网之上,按密级和使用要求为不同用户服务。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有信息资源元数据库,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供各部门访问。包括:人口信息,法人单位信息、自然资源信息、空间地理以及宏观经济数据等。他在数据存储、备份的基础上,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和公众提供数据共享、数据交换和决策支持服务。它采取自顶向下的层次结构,分为国家级、省市级和地级市GDC,分别负责本级或本行业的数据服务。它存储的信息主要分为:基础型、公益型、综合型信息。它采取统一的目录服务体系。

13.电子政务系统的层次模型?

它自下而上可分为:网络系统层、信息管理层、应用服务层、应用业务层。层次模型框架:电子政务标准和规范体系、面向电子政务的安全体系。

14.了解VPN?了解OSI即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7个紧密层次)?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即虚拟专用网,它采用了一种称为隧道(Tunnel)的技术,使得政府和企业可以在公网上建立起相互独立、安全、可连接分支机构、分布式网点和移动用户的多个虚拟专用网。

OSI参考模型,即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

OSI的框架模型分为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15.TCP/IP协议簇的内容?

TCP/IP是互联网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协议,它实际上是包含多个协议的协议簇,起源于美国国防部。可以映射到4层:①网络访问层,负责在线路上传输帧并从线路上接收帧;②网际层,进行路由选择;③传输层,负责管理计算机间的会话,包括TCP/UDP两个协议;④应用层。16.数据存储与备份?

数据存储备份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全系统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他的存储介质的过程。

数据存储备份的介质:磁盘阵列、磁带库、光盘塔或光盘库、光盘网络镜像服务器。17.单点登录技术?(84页)

单点登录(Single Sign On),简称为 SSO,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企业业务整合的解决方案之一。SSO的定义是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通常情况下运维内控审计系统、4A系统或者都包含此项功能,目的是简化账号登录过程并保护账号和密码安全,对账号进行统一管理。18.了解内部公文处理应用?(87页)

发文管理、收文管理=======自己看书本,懒得打字。19.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的内容(DSS)?城市应急联动(106页)?

内容为:制定决策方案、下达决策指令、执行决策指令、系统反馈和修正。20.移动政务的应用?

应用方式:基于消息的应用(典型代表是基于短信的应用,形式为短信预警、短信公告、短信通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GPRS/CDMA乃至未来的3G/4G数据传输技术的应用);基于位置的应用(利用GPS定位或者移动网络自身定位)21.政府信息资源的构成?

内容构成:①政府决策信息;

②为社会各界服务的信息;

③反馈信息;

④政府间交流; 22.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及步骤?

内容为:根据行政机关的级别确定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公开的信息。

步骤:见书129页

23.以政府信息资源的目录服务体系为依托的信息交换?

交换体系是以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支持区域、跨部门政府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的信息系统。

交换流程为:需求方:需要资源的部门系统提供资源请求;

交换平台;目录服务;提供方:交换平台根据目录返回结果定位资源。

24.一站式服务的形式?(142页)

一站式服务的特点为:以网络为工具,以用户为中心,以应用为灵魂,以便民为母的。

形式有:以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提供政府网上服务,提供全面的政务信息,政府资源共享,个性化服务(据功能)25.政府电子化采购的流程(145页)?

流程步骤为:生成采购单、发布采购需求信息、供应商应标、网上开标与定标、签订采购合同、供应商供货、货款结算和支付 26.电子政务安全问题产生原因?

①:技术保障措施不完善: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软件系统存在缺陷;网络的开放性

②:管理体系不健全:组织及人员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策略有漏洞;缺乏应急体系

③: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健全;安全标准体系不完整、电子政务的信任体系问题 ④:社会服务体系问题

27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是什么?

需求是:保护政务信息资源价值不受侵犯,保证信息资产的拥有者面临最小的风险和获取最大的安全利益,使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应用服务和信息内容为抵御上述威胁而具有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的能力,从而确保一个政府部门能够有效地完成法律所赋予的政府职能。表现为:信息的真实性、保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28.了解几种网络安全技术?

A.防火墙:①:一般分为数据包过滤型、应用级网关型、代理服务器型。

②安全策略是:一切未被允许的都是禁止的;一切未被禁止的都是允许的。

B.电子签名技术:是将摘要信息用发送者的私钥加密,与原文一起传送给接收者。接收者只有用发送者的公钥才能解密被加密的摘要信息,然后用HASH函数对收到的原文产生一个摘要信息,与解密的摘要信息对比。如果相同,则说明收到的信息是完整的,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修改,否则说明信息被修改过,因此数字签名能够验证信息的完整性。

C.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需要使用一对相关的密钥:一个加密,一个解密。分为两种基本模式:加密模式和验证模式

D.入侵检测系统:是依照一定得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的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类型有: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方法有:基于特征的检测、基于异常的检测、完整性检验。E.防病毒系统:分为主机防病毒和网络防病毒。主机房病毒式安装防病毒软件进行实时监测,发现病毒立即清除或修复。网络防病毒是有安全提供商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针对网络进行全面防护。F.漏洞扫描系统:功能有:动态分析系统的安全漏洞,检查用户网络中的安全隐患,发布检测报告,提供有关漏洞的详细信息和最佳解决对策,杜绝漏洞、降低风险,防患未然。

G.安全认证:用户访问系统之前经过身份认证系统,监控器根据用户身份和授权数据库决定用户能否访问某个资源。电子政务系统必须建立基于CA认证体制的身份认证系统。数字证书用来证明数字证书持有者的身份。

29.PMI与PKI的概念和区别?

概念:PKI即公钥基础设施,又叫公钥体系,是一种利用公钥加密技术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提供一整套安全基础平台的技术和规范,采用数字证书来管理公钥。

PMI即授权管理基础设施,是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向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授权管理服务,提供用户身份到应用授权的映射功能,提供与实际应用出息模式相对应的、与具体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无关的授权和访问控制机制,简化具体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区别: ①:解决问题的不同。PKI解决对身份的认证问题。PMI是身份认证之后,决定你具有的权限和能做什么的问题。

②:证书不同。首先,公钥证书必须包含拥有者公钥,属性证书而是有一个到证书拥有者的链接。其次,证书的有效时间不同,属性证书时间比公钥的有效时间短。

③:管理部门不同。公钥证书和属性证书的管理颁发部门有可能不同。

④:体系结构类似。PKI是从根CA、下级CA、注册中心到最终用户,PMI是从信任源点、授权服务中心、资源管理中心到最终用户。

30.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的主要内容?

内容为:①: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

②: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法指南;

③: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④: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

⑤:电子政务数据元:设计与管理规范;

⑥: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

31.阐述电子政务中你了解的信息技术?(详细介绍见199页)

政府网站建设技术:Web技术、XML技术、网站IA技术、分布式计算机模型。Web技术:建立在客户机模型上,以HTML和HTTP协议为基础,能够提供各种网络服务的、一致的用户界面的一种信息服务系统。Web的开发平台有ASP,PHP,JSP,ASP.Net。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模型有:静态模型、动态交互型模型、电子政务企业级模型。

地理信息技术:是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网络等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性应用技术。(GPS、RS、GIS技术)。应用在环境、自然灾害、资源管理、城乡规划、农业方面。

政务智能技术:是指政府机关用来对各种政务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策略、过程和工具,核心使命是帮助政府管理者做出及时、正确、可行和有效的决定。核心技术是:数据仓库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知识管理技术。

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一种对知识的组织和再组织,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知识挖掘,以及对人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由智能代理、文档转换接口、内容管理、知识发布与共享、决策支持组成。

政务网格技术:就是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协议规范、数据库等资源和网格技术,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智能信息平台。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做到服务点播和一站式服务。存在的问题是:资源共享安全性问题、政务网格的建构问题、网格技术的协议与标准问题。

协同办公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支持的环境下,一个群体协同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分为:基于工作流的协同办公技术、基于角色网络的协同办公技术、基于多Agent的技术的协同办公技术、基于P2P技术的协同办公技术。32.电子政务系统项目建设过程?

一般包括:项目准备、项目启动、项目采购、项目实施、系统评价

33.电子政务系统项目管理的内容?

包括:需求管理、风险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集成管理、文档管理。

34.电子政务评价模型内容?电子政务系统的评价?见书268页

评价模型:评价方法、评价基准、评价数据、评价指标是核心四要素。

①:评价方法:主观赋权法(如层次分析法)、客观赋权法(如因子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

②:评价基准:内部基准和外部基准。是电子政务评价的参考点。识别前进方向和目标

③:评价指标:是评价模型的骨架。分为:通用类指标、专用类指标、评议类指标

④:评价数据:是评价结果产生的源泉。数据分为定量数据、定性数据。

翻译信息 篇6

【关键词】英语 翻译角度 文化信息传递

一、英语翻译的主要作用

翻译的工作内容是通过翻译语言,把原来的语言准确地传达出来,具有一定的传译性,同时也是一项是传递信息的活动。翻译工作涉及到的行业和学科很广,例如语言学,社会学,音乐学,心理学,逻辑学等等都需要翻译人员的参与,所以翻译工作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艺术性。翻译工作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能够让异语读者能够获取和原语读者一样的信息和感受。所以,翻译工作对于文化信息传递是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和作用的。优秀的翻译作品不仅能够准确地翻译原来的语言意思,同时还可以对原语的思想核心进行提炼和升华,令异语读者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原语的文化思想和核心。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自己国家或者种群中特定文化概念的语句,这些语句的准确意思只有在这一特定文化信息中才是最明白的,如果放到其他的文化背景中,将会导致翻译问题的出现。举个例子,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其文化背景、文化体系以及审美情趣都是截然不同的,这就造成了这两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导致在英语(汉语)中经常会有一些语句在汉语(英语)中不能够找到相对应的词语。当然,这种文化差异并不仅限于英语和汉语中,在不同的语言中都会存在这一情况,甚至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都会出现这种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极容易导致翻译工作出现困难,本文将会从英语翻译角度简单分析文化信息的传递。

三、翻译应适当把文化信息异化和归化

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语言所承载的意义将会根据不同的文化思想而发生改变。尽管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对于同一样事物,不同文化思想所引起的联想都是不同的。举个例子,“月亮”会让中国人想到嫦娥奔月或者故乡情义,但是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并没有这种联想。所以,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异语文化思想的核心,把翻译的内容是当地进行异化和归化。

1.异化。异化,就是在源文化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参照原语的文化和原作者的遣词造句的方式,进行翻译工作,其中,“反翻译”的翻译概念就是根据异化的思想提出的。这是美国的韦努蒂提出的,通过刻意在目标语言的文本中突出原文在风格和其他方面的异质色彩。而我国的作家鲁迅就是异化派的代表,他主张“宁信而不顺”的翻译主张,同时还认为翻译工作是“必须要有异国情调和洋味”。

2.归化。所谓归化,就是以目标语的文化思想为基础,主张译文要尽可能地适应目标语的文化吸习惯,为读者消除所有语言文化的障碍和困难。美国归化代表人物的奈达,他提出了在翻译工作中应该达到“动态对等”的概念,而我国归化派的代表人物是钱钟书,他认为翻译工作的标准应该是“化境”,也就是在把作品从一种文字转变成另一种文字的时候,既不能因为两种语言之间习惯不同所造成的差异而造成有牵强附会的翻译痕迹,同时又能够完全保留原有作品的冯文,这就是翻译工作的最高标准。

四、实现文化信息等值传递的英语翻译技巧

根据上文提到的异化和归化原则的翻译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采取以下英汉翻译技巧让能够有效实现文化信息的等值传递:

1.直译。直译。直译是将原语中的文化信息按字面意义直接译为目的语。例如: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The Americans have sprinkled some relief flour in Peiping,Tientsin and Shanghai to see who will stoop to pick it up.Like Chiang Tai Kung fishing they have cast the line for the fish who want to be caught.文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采用了直译的方法,有利于保留原文的形象,具有异国情调。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可以保留原作的“情调”和“丰姿”。但是直译不等于机械地死译,直译的内容必须使读者能够根据上下文领会译文的含义。否则,直译就无法实现文化意义的有效传递,阻碍跨文化之间的交流。

2.用目的语的文化替代原语文化。由于人们所生存的客观世界是相似的,对许多的事物具有相同的概念认识,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也就是说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同一个事物或概念。例如,英语中“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和汉语的“一箭双雕”所用的喻体不同,但表达的含义是相同的,都表示“一举两得”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目的语的文化替代原语中的文化,更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五、结语

源语和目的语语言文化的差异问题是翻译,尤其是文学文本的翻译中最大的难题。从语用前提对称的角度来看,翻译中文化差异可以归结为源语和目的语之间语用前提的差异或不对称。所以,翻译人员在处理这些与源语和目的语相关的语言内和语言外的文化差异问题时,也应该从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语用前提出发,尽量地寻找语用前提意义对称的语言文化要素,使译文传递给译语读者的文化信息接近或等同于源語读者所能获得的文化信息。

参考文献:

[1]邹常勇.从语意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视角看林译《浮生六记》中文化信息的传递[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4(05).

外宣文本翻译的关联性信息和价值 篇7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全球化不断推进。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举世瞩目。可见对外宣传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中文外宣文本的翻译活动也越来越必不可少。然而, 以占统治地位的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的传统翻译方法对外宣文本的翻译指导是不尽人意的 (张琳琳, 2005) 。原因有二:其一, 由于英汉各属于两个相差甚远的语言体系, 绝对对等并不存在。其二, 外宣文本如广告宣传是一种有目的的宣传文体, 如果在翻译时盲目寻求形式对等, 不仅很难达到交际目的, 甚至造成原文的曲解误导。

本文以外宣文本中有代表性的旅游景介文本为个案, 剖析外宣文本翻译的目的—交际策略原则与原文信息性质和价值之间的关系, 探究外宣文本的翻译方法, 特别是目的—交际策略在外宣文本翻译中的重要意义。文章指出, 翻译目的论和交际论在所有外宣文本翻译中都有其价值, 把握关联性信息及其价值是达到外宣翻译目的的重要策略。

二、目的—交际翻译策略

人类行为方式分为言辞的和非言辞的, 行为对象分为人和物, 无论是哪一类行为都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就翻译行为而言, Nord (2001) 区分为三种目的:译者的一般目的 (如赚钱) :目标文本的目的;某种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笔者认为, 翻译过程存在两种目的:直接 (译者) 目的和间接 (交际主体) 目的。直接目的是译者追求上乘的译文质量, 从成功的劳动中获得满足和喜悦。上乘译文指其内容与源文相当, 其文体风格与源文相似, 其修辞、逻辑、美感、关联度与源文相仿;间接目的是主体人希望译品达到交际功效。交际功效指译品传达出他所需的基本信息、关键信息, 语言形式和风格能诉诸主体人的感觉需求, 使之“有所思, 有所悟, 有所动, 有所为” (Newmark, 2001) 。

对外宣传翻译目的性很强, 不同领域对外宣传的目的各有侧重。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城市发展、环境卫生、企业等对外宣传, 其翻译行为主体 (或委托人) 的目的在于通报情况、证实事实、传播观点、加强沟通、增进了解、树立形象等, 以期获得最佳宣传效应, 实现友好往来;其受众主体 (读者群体) 的目的则在于了解他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生活时尚等相关信息, 满足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就招商引资而言, 翻译行为主体 (或委托人) 的目的在于引起外商潜在投资兴趣, 以期获得开发项目和引进专门技术;其受众主体的目的则在于了解或寻找理想的投资环境或合作伙伴等, 获得最大投资回报。旅游对外宣传翻译的目的在于吸引更多海外游客, 促进他们对我国自然美景、人文景观、民族文化习俗的了解和喜爱, 以扩大当地旅游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受众的目的在于了解旅游地或旅游项目的特色性、观赏性、移情性、知识性等。概括地说, 对外宣传翻译目的就是获得最佳社会效应 (曾利沙, 2005) 。

要实现最佳效度就应明确相应的翻译策略———信息突出原则和经济简明原则。要做到信息突出、经济简明, 翻译时译者须对文本信息的关联性和价值作出判断, 这同时又是外宣文体翻译的一个难题。而交际翻译策略要求译者成功建立读者—译者—文体关系, 即必要时译者须以“读者为中心”。与传统的文学翻译观要求对源语和源语作者忠实, 在源语和目的语文本之间取得最大限度的形式、内容和功能上的对等不同, 交际翻译策略注重译文能否反映出读者所需的基本信息, 中心信息, 能否对其产生交际功效。

三、旅游景介文本的翻译要求

旅游资料包括景点介绍、宣传广告标语、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古迹楹联解说等各方面的内容, 而其中尤以景介最具旅游文体特征, 也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 (贾文波, 2004:106) 。旅游资料的翻译目的就是要让外国游客读懂看懂并喜闻乐见, 获取相关的文化风貌方面的知识。为了使旅游景介翻译有的放矢, 译者就必须充分了解翻译目的是什么。动笔翻译之前, 译者应该得到一份说明翻译目的的“翻译要求” (translation brief) , 包括译文的预期功能、译文的预期读者、译文接受的时间和空间、译文的传播媒介等。否则, 翻译就成了无的放矢的盲目行为 (陆国飞, 2006) 。

1. 译文的预期功能:

即译文和原文的功能基本相同, 注重在译文中发挥原文的“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前者指译文要介绍的有关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知识, 后者指译文要推介和提升外宣对象的形象。汉语景介文本的主要阅读者为国内及懂汉语的华人读者, 故更侧重呼唤功能;而译文目标为让更多的外国游客了解外宣对象, 并采取行动, 故更侧重信息功能。

2. 译文的预期读者 (target addressee) :

译文的读者是来中国旅游观光的国外人士。根据Newmark (2001:15) 对读者的分类方法, 汉语旅游景介英译的预期读者可分为三类:学者型读者、受过良好教育的普通读者和受教育不高的读者。无论何种类型, 他们的认知结构因缺乏有关中国语言、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预设知识, 故必要时应补充背景知识等关联性信息。

3. 传播媒介一般是旅游宣传册子、宣传画册等, 大多

图文并茂, 外国人士能从精致的照片中领略到景点的美丽景色, 因此, 译文要尽可能言简意赅。任何对预期读者无用的多余信息都应该删除。故在翻译过程中区分和正确把握文本信息的价值度, 对信息内在关联性处理便至关重要。

笔者将以旅游外宣文本为个案, 就外宣翻译的目的—交际策略原则与原文信息性质与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 探讨外宣文本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四、个案分析

例1:在四川西部有一美妙去处。它背依岷山主峰雪宝顶, 树木苍翠, 花香袭人, 鸟声婉转, 流水潺潺。它就是松潘县的黄龙。

译文:One of Sichuan’s finest spots is Huang long (yellow dragon) , which lies in Song pan county just beneath Xuebao, the mainpeak of the Minshan Mountain.It has lush green forests filled with fragrant flowers, bubbling streams and song birds.

例1为名胜黄龙的简介, 主要具备信息功能与祈使功能。译者把价值度最高的信息———名胜“黄龙”调整于句首作为主题句, 达到了宣传黄龙、引起读者共鸣的交际目的。紧接介绍景点的重要信息“树木苍翠, 花香袭人, 鸟声婉转, 流水潺潺”。“Lush green forests, fragrant flowers, bubbling streams and song birds”, 单独成句, 不仅突出了信息的价值, 而且较好地达到了“呼唤”读者行动的目的。相反, 价值度不高的信息“背依岷山主峰雪宝顶”则由一个定语从句经济统筹。

例2:岱山岛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又称“蓬莱仙岛”, 因秦始皇遣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上岛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而得名。全县532个岛屿, 星罗棋布, 犹如朵朵荷花, 散落在碧波万倾的东海之中, 素有“海上仙境”之美誉。主要景点有浦门晓日、石壁残照、鹿栏晴沙、南浦归帆、燕窝石笋、白峰积雪、双龙戏珠、观音驾雾、竹屿怒涛、九子沙滩等“蓬莱十景”。摩星山景区仙茶满坡, 山顶新建的“华藏世界”堪称我国人文景观一绝。

原译:Daishan Island, also called“Penglai Fairland”, the province-level scenic resort, consists of 532 islands.These islands are like a flake of lotus leaves scattered on the East China Sea.It is known as“Fairyland on the sea”.On the island there are ten spots.The newly built“Huazang World”on the hill may be rated as unique in China. (《舟山旅游》P39)

改译:Daishan Island, also called“Penglai Fairyland”, is a provine-level scenic resort, whose name originates from the legend that Emperor Qin sent the necromancer Xufu to lead thousands of virgin boys and maidens to the island to look for the elixir of life.Consisting of 532 islands, Daishan County looks like lotus flowers spreading all over the vast expanse of the blue water in the East China Sea.The county boasts of ten scenic spots, including the Morning Sunrise in Pumen, the Sunset on the Stone Wall, the Lulan Sunny Sands, the Returning Sails in Nanpu, the Edible Bird’s Nests and Stalagmites, the Snow-Covered Mountain Peak, the Two Dragons Playing with Balls, Guanyin Mounting the Mist, the Billows Raging Around the Bamboo-Covered Island, and the Jiuzi Sandy Beach.The newly-built“Huazang World (AllMirrored Hall) ”on the hilltop of Muoxingshan scenic spot, is covered with fresh tea trees on all its slopes, is seen as unique in China.

例2目的是为了向读者推介景点岱山。原文措词平实, 除了“海上仙境”等几个感观性强的词以外, 更多则为说明性比较强的介绍性词汇。翻译时如不进行一些处理, 很难达到吸引读者宣传旅游的目的。由文中可知, 原文价值度较高的信息为“蓬莱仙岛”、“海上仙境”、“蓬莱十景”、“华藏世界”等。原译文仅平铺直叙“蓬莱仙岛”, 过于简单, 并未突出其“仙”———“因秦始皇遣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上岛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而得名”。改译文中信息“whose name originates from the legend that Emperor Qin sent the necromancer Xufu to lead thousands of virgin boys and maidens to the island to look for the elixir of life”突出了该关联性信息的高价值度, 达到了旅游资料翻译的宣传和交际目的。改译文“like lotus flowers spreading all overthe vast expanse of the blue water”、“fresh tea trees on all its slopes, is seen as unique in China”清晰地将高价值度信息呈现在读者眼前, 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而原译文给读者的无非是几个枯燥无味的地点名词, 更不用说用此翻译作旅游宣传。由此可见, 区分关联信息的价值度, 并将此策略应用于旅游资料翻译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例3:普陀山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温和湿润, 四季宜人。岛上植被丰茂, 种类繁多, 有“海岛植物园”之称, 尤为引人注目的“千年樟”, 树干周围有七米多, 伟枝横空, 苍劲挺拔, 冠盖数亩, 生机勃发, 还有“普陀鹅耳枥”, 虽貌不惊人, 却属当世罕见珍木。此外, 有野茶花和水仙花, 特别是“普陀水仙”, 为我国水仙三大名品之一, 古树珍木, 奇花异草, 把名同普照陀装点得更具迷人魅力。

原译:Mount Putuo belongs to the subtropical marine monsoon climate.It is cool in summer and warm in winter, mild and damp, and pleasing in four seasons.It is known as a“botanical garden on the sea island, for various kinds of vegetation on the island are plentiful and luxuriant.Especially the spectacular”thousand-year-old camphor tree“whose tree trunk is 7 meters in circumference, hardy and old great branches shooting into the sky, capping several mu is thieving with life.Besides, the“Putuo Hornbean Tree”belongs to the rarely precious tree in today’s world though its appearance is not pleasing to the eye.Furthermore, precious flowers are wi ld camellias and narcissuses, especially for the“Putuo narcissus”which is one of the three famous ones in our country.Embellished with ancient and precious trees, and marvelous flowers and rare plants, Mount Putuo looks more beautiful than ever. (《普陀山》舟山市普陀山管理局编, 145字)

改译:Mount Putuo has long been known as a“botanical garden on the sea”for its variety of plentiful and luxuriant vegetation, as its climate is mild and damp in all four seasons due to its location in the subtropical marine monsoon region.The spectacular“thousand-year-old camphor tree”and the rare“Putuo hornbean tree”, which are the treasures of this area, are especially eye-catching.Besides, it has wild camellias and narcissuses, and particularly the“Putuo narcissus”, which is rated as one of the three great famous narcissuses in China.Indeed, the mount is an attractive place, charmingly decorated with old trees, exotic flowers and rare plants. (106字)

例3着重介绍了旅游胜境普陀山宜人的气候, 引人注目的“千年樟”和“普陀鹅耳枥”。气候“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温和湿润, 四季宜人”, 信息重在“温和”和“宜人”。四季宜人已含春、夏、秋、冬之意, 故翻译时可根据其价值度对信息作出相应处理。若“四季”为高价值度信息, “春、夏、秋、冬”价值度几乎为零。原译文将其逐句翻译为“Itis cool in summer and warm in winter, mild and damp, and pleasing in four seasons”并未突出原文信息价值度, 且有冗繁之嫌, 不能达到旅游景介翻译的要求和目的。改译为“its climate is mild and damp in all four seasons”, 信息突出, 言简意赅。“普陀鹅耳枥”一句, 信息焦点在关键词“引人注目”———“千年”、“七米多”、“伟枝”、“苍劲”、“冠盖数亩”, 原译文将信息全部罗列, 无视其轻重主次, 累赘且抹煞了原文信息的宣传价值。改译后译文充分体现了原文的关键信息, 高价值度信息成功灌输到读者心中, 并引起共鸣, 这无非是外宣资料的翻译所要达到的效果。由此可见, 旅游资料译文让读者感同身受尤为重要。

例4:阿霸州风光秀丽, 山河壮美。座座雪峰耸入云霄, 原始森林遮天盖地, 花团锦簇, 叠溪遗迹神秘奥妙, 瀑布溪流蜿蜒跌宕, 高山湖泊灿若明珠, 藏羌村寨别具一格, 肥沃河谷瓜果飘乡。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of Aba Prefecture feature towering snowclad mountains, crisscrossing rivers, and boundless forests and grassland.On this fertile land are peculiar geological ruins, fantastic streams and waterfalls, alpine lakes, and Tibetan and Qiang villages.

对原文信息作初步分析:阿霸州风光———美 (雪峰、原始森林、鲜花、叠溪遗迹、瀑布、山湖、村寨、瓜果等) 。其最高价值信息显而易见。译文将“beautiful”置于信息之首, 给游客以美仑美奂之感, 同时也达到译文呼唤功能, 引起读者共鸣。随后进一步将读者心中的迷团解开:美在何处?几个并列成分“towering snowclad mountains, criss-crossing rivers, and boundless forests and grassland”将阿霸州风光的美呈现在读者面前;译文“fantastic”将低价值信息“跌宕”、“灿若明珠”、“别具一格”和“瓜果飘乡”囊括其中, 经济简明, 精练达意。

例5:杭州因有美丽的西湖而成为著名于世的风景旅游城市。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写到:“东南形势,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娇,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崖。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译文:A place of scenic beauty in the southeast

The metropolis in the region of the Three Wu’s,

Qiantang has flourished since ancient times.

Clouded willow trees and bright painted bridges,

Windbreak window draps and kingfisher-feathered curtains,

A hundred thousand houses clustered high and low.

Towering trees line the sandy bank,

The raging tide rolls upward like frost and snow,

The heavenly moat stretches to the horizon.

The market filled with tiers of pearls and gems;

Households overflowing with silks and satins,

Contend in wealth and luxury.

旅游文本特别是文化古迹的翻译经常有古诗词出现, 这是译前处理的一个难题。《望海潮》一词译为现代文可理解为:东南形势重要, 湖山优美的地方, 三吴的都会, 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 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 房屋高高低低, 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 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 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 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 争讲奢华。译文较清晰地对原文进行了处理, 形式和内容与原文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结语

旅游景点翻译虽不同于文学等其它语篇翻译, 但同样有一个美学标准和文化观念问题, 同样要考虑文本的功能特征和翻译策略, 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笔者认为汉语景点的翻译应该先把握其特点, 突现其“呼唤”功能和信息功能, 以读者获取译文信息为目的。因汉语旅游文本强调“呼唤”功能, 而英语译文更侧重其信息功能 (前文已阐明) , 翻译时需对文本进行处理。剖析原文信息的关联性, 对其价值进行译前分析和处理, 是旅游文本翻译的重要策略。外宣资料类别繁多, 但目的都在宣传, 翻译目的论和交际论在所有外宣文本翻译中都有其价值, 把握关联性信息及其价值是达到外宣翻译目的的重要策略。

摘要:对外宣传翻译目的就是获得最佳社会效应。要实现前者就应明确相应的翻译策略以达到信息突出、经济简明的效果。因此, 翻译时译者须对文本信息的关联性和价值作出判断。本文通过案例剖析, 就外宣翻译的目的—交际策略原则与原文信息性质和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文章指出, 翻译目的论和交际论在所有外宣文本翻译中都有其价值, 把握关联性信息及其价值是达到外宣翻译目的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翻译,外宣文本,目的—交际策略,关联性信息和价值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Nord, 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4]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5]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6]陆国飞.旅游景点汉语介绍英译的功能观.[J].外语教学, 2006, (5) .

[7]曾利沙.论关联性信息与价值.[J].中国科技翻译, 2006, (5) .

[8]张琳琳.广告文体的语言特色及其翻译.[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9]张基珮.外宣英译的原文要适当删减.[J].上海科技翻译, 2001, (1) .

[10]普陀山.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管理局印, 1993.

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的转换 篇8

关键词:商务英语,英语翻译,文化信息,转换,分析

一、商务英语翻译的语言特点

商务英语属于英语中的一个大的部分, 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所以我们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时候要先充分了解商务英语的特点, 在商务英语中, 它的英语语言要比其他的英语语种更加专业, 在商务英语的交流过程当中会用到大量的商务方面的专业术语, 而且在对文章或者信函进行翻译的时候还要了解一下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 让人民能够有了解的时间, 因为有的时候较为直白地对信函或者文章进行翻译的时候有可能会偏离信函的本来含义。商务英语语言的准确性是非常高的, 它不同于其他的英语语种, 有的英语是属于口语范围的, 说起来比较随意, 这类英语语言只是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但是商务英语不同, 商务英语是专属于商务领域的, 因此它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 绝对不能够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因此, 在商务信函和商务合同当中含糊其辞是绝对不可行的, 在对其进行翻译的时候要将文化背景考虑进来, 这样才能够确保翻译的完整性, 而且商务英语的语言还要礼貌、得体, 也正因为商务英语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商务英语翻译当中文化的重要性。

二、文化信息转换概述

文化的转换最早起源于解构主义兴起的时候, 它主要是以解释哲学为主要的基础, 同时也是文化批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随着翻译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 文化对翻译的制约作用和翻译对文化的转换现象逐渐突显了出来, 人们基于此种情况, 开始对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审视。文化的转换主要是指在翻译的过程当中, 非常注重文化这一方面的内容, 而且还会根据不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的特点对原文以及目标进行等值的转换, 最终达到成功翻译的目的, 这也是商务英语翻译文化信息转换的真正含义。

三、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影响

1. 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表现

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其语言文化的, 而这一语言文化也是整个国家人民日常生活、宗教信仰以及价值体系的一个综合性的反映, 文化会让不同民族的语言都能够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首先, 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当中, 词语的翻译是有很大差异的, 因为国家不同、文化不同、人们在观察方式和思维转换上都是不相同的, 所以在英语的翻译过程当中就会存在翻译的不全面等问题。其次, 商务英语句子的翻译, 在国外的语言上比较强调的是客观层面上的陈述, 文本非常简洁, 整个文章中的感情色彩比较少。但是, 在我国的语言上是比较注重意向性, 并没有时态和语态上的变化, 整个文章的感情色彩比较重。

2. 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第一个影响是翻译文章的精确性, 由于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 所以在语言文化上就会有差异, 最终也就使这两种语言在翻译上会出现一定的差异。第二个影响是文化翻译对翻译中提出较高的文化素质要求, 说白了就是要求我们的翻译者要充分地了解语言国家的相关文化, 了解各个国家之间语言的差异, 最大限度地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 只有这样, 才能够确保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商务英语翻译中出现文化转换的原因

1. 对颜色的不同文化理解

文化代表这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 而不同文化的人对颜色的认识虽然是有一部分的共同点, 但是他们对颜色的感觉却是不同的, 有的地方甚至对颜色的感觉是相反的, 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其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所决定的。比如说英国人将红色视为不吉利的颜色, 是血腥、残暴的象征, 而在我国, 红色却是非常喜庆的颜色, 中国人在结婚的时候都会穿红色的衣服, 而且中国人在经商的时候也会放红色的鞭炮, 预示开门红。此外, 一些西方国家会将白色视为纯洁美好的象征, 但是白色在中国人的眼中确实有不吉利的含义。这就是颜色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感觉, 说白了也就是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

2. 对数字的不同文化理解

在西方国家, 十三一直都是非常不吉利的数字, 主要是因为十三对应的是圣经中耶稣的十三个徒弟, 第十三个徒弟犹大出卖了他, 所以十三一直都是西方国家所避免的数字, 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 十三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数字, 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但是随着近几年受西方国家宗教的影响, 我国也在或多或少地避免着十三这一数字。此外,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 九这一数字因为与长长久久的久同音, 所以在我国九通常被代表长久, 希望的是长长久久, 平平安安, 但是九这一数字在其他国家就没有这一层面的含义, 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时间较长的原因。其他的国家还没有延伸出这方面的含义。

文化的差异会受到社会制度以及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有可能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比如说原来语句中所指的对象在翻译之后的语句中消失了, 不存在了, 造成这一情况只有一种可能, 就是被直接忽视掉了, 这在大部分的商务英语翻译当中都会出现此类情况。再有就是原语中其文化在实际的概念上是有非常明确的实体的, 但是在翻译之后, 对这一实体没有加以区分开来。

五、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转换的策略

1. 实施变通和直译的方法。

如果说形式上贴近的译文对所指的意义会产生误解的时候, 此时我们的翻译工作者一定要对译文的文字进行变通处理, 让翻译出的含义与译文的含义相吻合, 也可以保留直译, 但是在保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加上脚注来解释有可能会出现的误解。

2. 对词汇进行适当的调整。

如果说形式上贴近的译文有可能会导致原文联想层面的误解, 那么就要对译文进行相应的调整来真实地反映原文所联想的内容。我们举个例子, 中国有一个名酒叫杜康酒, 这酒是以我国历史上的酿酒高手杜康的名字命名的, 如果将这酒的名字翻译成英语的话就是音译的Dukang, 一些英语国家的人们在见到这一名字的时候会将它与酒联系起来, 也只是这样而已, 所以说杜康作为商标走向国外, 它的文化信息并没有走向国外去。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 将杜康酒的商标改为古希腊的酒神的名字Bacchus来作为杜康酒的商标, 这样的话, 文化信息就实现了很好的转换, 因为古希腊酒神的名字, 西方人基本上都是知道的, 这就和我国的人知道杜康是一个道理。

3. 对语篇进行调整。

一篇文章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一定会出现语码, 因此要求我们的翻译工作者在词汇、语法以及语篇等多个层面都要做相应的调整。比如说Nike这一商标, 它在西方人的眼中代表的是吉祥的含义, 在我国被音译为了耐克, 作为一个体育的商标, 也表现着耐克体育用品耐用、高端的含义, 耐克一词可以说是比较好的翻译, 但是还有一层含义没有被翻译出来, 那就是英语单词Nike所包含的文化层面的信息, 在西方国家人们的心中Nike就是指的Nike女神, 但是在翻译的过程当中, 这一层面的含义被忽视了, 出现了文化信息的丢失。此外, 出现差异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各个国家风土人情、民族地理的不同, 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 要求我们的翻译工作者一定要在国外文化和自身文化中找到一个共通的点, 但是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不可改变的, 所以共通的地方非常少, 那么我们的翻译工作者就要尽量让两种文化接近, 以达到文化信息转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瑞明.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差异与融合[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3) .

[2]陈宏薇, 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翻译信息 篇9

1 电影语言的文化性

1.1 语言、文化与翻译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一大障碍。任何译者都必然会遇到它。这是因为不论笔译还是口译都是借助语言来完成的;而语言本身就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与容器[2]。而且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即“语言与文化的联系既多样又广泛。毫无疑问,学者、作家及社会活动家的写作活动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它对语言规范的发展有着影响。[2]”从翻译的角度来看,文化差异往往通过对两种不同语言文字的比较与对照得到真实的体现,而译者必须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各民族的适应度和可接受度[3]。如某部影片出现对白“He committed the seventh commandment”,如果翻译成“他犯了第七诫”,这样对有深厚西方文化社会背景的观众而言,估计不会有任何的麻烦,但是对普通的中国观众来讲,什么是第七诫,看不懂的。

1.2 东西方文化及语言差异

东西方文化渊源不同,导致两种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汉英两种语言都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不同。形式上,汉语是以方块字为特征的表意文字,意形结合体,具有形象性和可解性。而英语是以字母为特征的表音文字,具有抽象性和不可解性。从内容上看,尽管汉英两种语言对某一事物或思想的基本释义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但是隐形内容的延伸及联想意义却是迥然不同的。例如,“red”在汉语中有“火红”“热情”的意思,而在英语中却有“革命”“暴乱”之义。因此,在进行电影翻译时不能按照英语的字面意义去翻译,而要根据语境、语义、语篇,通过直译、意译、缩译(即在翻译过程中舍其形而取其义,透过源语的表层结构直接道出其深层含义)等手法将源语翻译成中国观众所熟悉、所能接受的译语。例如,在《阿甘正传》中,小阿甘和珍妮在校车上相识,珍妮邀阿甘坐在她旁边,从此两人成为好朋友。阿甘独白了这样一句话,

From that day on,we were always together,Jenny and me like peas and carrots.She taught me how to climb。

译文:从那天起,我们总是在一起。我们形影不离。珍妮教我爬树。

这里,不可译成“像豌豆和胡萝卜一样”,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可在欧美国家中,豌豆和胡萝卜常用在一起做菜,原文用此形容两个人关系亲密,在译文中,只能改用意译,易于观众理解。

1.3 电影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

电影作为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一般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或重大的历史事件。电影对白必然为电影的主题服务,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对白必定深深地打上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烙印。可见,在电影翻译中也存在汉语与英语相互影响的现象。电影作品的翻译在文化传播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语言翻译的功能是符号转换,就是把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4]。翻译既然是沟通语言的桥梁,必然与两种语言及其所属的文化紧密相关,而语言本身与文化密不可分,因此翻译既是语言的交流,又是文化的交融[5]。文化与传播互为存在条件,翻译具有文化和传播的双重性,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5]。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将中国传统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让中国译员译成“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已成为翻译界之美谈,而美国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白雪公主》以及《狮子王》更是风靡于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

2 动态—功能等效原则

奈达关于“动态等效”(dynamic equivalence)、后改称“功能等效”(functional equivalence)的翻译理论,对我国当代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所谓动态等效(即灵活对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发语的信息[1]。在动态对等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即不拘泥于形式对应。这一动态对等、灵活对等的翻译理论所提出的开放式的翻译原则,形成对中国传统译论关于静态分析翻译标准格局的一大突破。

奈达的翻译理论,归根结蒂,可以用译文必须让读者透彻地理解(complete intelligibility)来高度概括,只有让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达到透彻的境地才能最终求得动态的对等,让译文读者做出与原文读者基本一致的反应[6]。可以说,奈达是翻译史上第一个把社会效益(读者反应)原则纳入到翻译标准之中的。因此,如果译者遇到照原文形式直译容易使读者感到“笨重”或容易引起误解的地方,就必须改变原文的形式,适当调整或改变形式是符合这一原则的。可见,“动态等效”既重视对源语信息的“忠实”(奈达曾提出要用“对原作意图的领悟”来代替“准确”、“忠实”等概念),又要求译语符合规范和习惯,在保持语义对等的前提下调整源语的形式。

在电影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中,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注定了字幕对白原义与译文之间的偏差,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部分语义的改变和丧失。但只要能够在整体上忠实地传达原作意图和功能,使得观众在看懂字幕对白译文时产生类似原文的预期效果,就不失为成功的翻译。电影翻译中的信与不信,文学的成分要高于语言的成分,因为影片的艺术风格、时代气息、编剧和导演的意图都是翻译时要考虑的主要方面[7]。好的译文是根据源语言所处的具体语境,对其做恰当的改动和变更,使语言的前后连接更通顺合理,更符合中国观众的语言习惯和逻辑思维习惯,而不会破坏源语言的本义[5]。以影片片名的翻译为例,Titanic直译为《铁达尼号》,既和发音相似,又能表现出该船的庞大、豪华;Tarzan直译为《人猿泰山》,泰山和Tarzan的发音相似,又能表现出主人公的强壮、敦厚,为了避免误解,加上了“人猿”二字,准确地表明其特殊经历;而Gone with the Wind被意译为《乱世佳人》(原作被译成《飘》),都是对内容进行最佳概括,既能一目了然,又能引人入胜,实为翻译作品之佳作。

3 功能等效原则在电影翻译的跨文化信息转换中的运用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文电影对白翻译中大量跨文化信息的转换对译者的文化素养和翻译技巧提出了挑战。本章将从形式和功能的角度来分析电影翻译中的跨文化信息转换过程,从而总结出在进行此类翻译的三种具体手段。

3.1 保留原片的语言形式,忠于电影源语的文化内涵

奈达曾声明:“任何信息可以用一种语言表达也就可以用另一语言表达,除非形式是这一信息最重要的成分。”多年来,翻译界一贯倡导的原则就是在形式和功能上都要最大程度的忠实于原文。根据功能等效的原则,译者就应该在目的语中最大程度的使电影对白从形式和功能上得以再现。若能做到这一点也就达到了最理想的功能等效。虽然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距,要达到最理想的等效非常之困难。要做到这点,译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要准确的理解英文原文,即电影翻译应准确理解原文,正确传达语意。如,电影《木乃伊归来》中的一句台词“He went out west”,从直译的理解来看,就是“他去西部了”或“他去西方了”。可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就要结合电影的情况来处理。该影片中,这个提及的“他”,其实已经去世了,很显然,应该译为他已经死亡了,这样便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西方极乐世界有点不谋而合。

如果遇到翻译不通或不确定的地方应该仔细查阅工具书,弄清电影表现的社会文化背景,千万不能望文生义。若遇到涉及文化背景的句子,在翻译中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表现出很怪异的意思,让人摸不着头脑。电影《钢木兰》中有这样一句对白“An ounce of pretension is worth a pound of manure”,原译者译成:“一份自命不凡能够换得一份收获”。从表面看是正确的。但是原片中这句对白的背景是:谢尔比认为在自己的婚礼上,妈妈请了九个女傧而显得过于虚荣,于是引用了一位诗人的话来讽刺她,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一盎司虚荣能换得一磅大粪”。所以如果直接翻译,更能体现原作者对虚荣的痛恨之意。

3.2 保留电影源语的功能,填补隐含的文化信息

可是,由于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实践中,要使电影对白的转换达到百分百的对等并非易事。英语电影对白中常常含有英语俚语、典故、俗语,以此传递特定的文化信息,这样有时会造成译入语观众对剧情理解的障碍。由于不同国家之间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在源片中一些信息是隐含的,这些信息对共享同一种文化的人来讲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于不同文化的人,这些不言而喻的东西有时却是费解的。这样,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就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填补,如,电影《乱世佳人》发生在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的爆发改变了女主人公Scarlett的命运。她在战争中葬送了她的第一任丈夫,一夜之间成为寡妇。在这之后的一个募捐舞会上,一直钦慕她的男主人公Rhett戏弄她说:“The war makes the most peculiar widow.”(战争造就了最特别的寡妇)随后Rhet提出捐150美元,条件是要Scarlett作他的舞伴,主持人说“She will no consider it.”而Scarlett却出人意料地应邀而舞,下面是Rhett和Scarlett在跳舞时的一段对白。

RHETT:We've sort of shocked the Confederacy,Scarlett.

SCARLETT:It's a little like blockade running,isn't it?

RHETT:It's worse.But I expect a very fancy profit out of it.

SCARLETT:I don't care what you expect or what they think,I'm gonna dance and dance.Tonight I wouldn't mind dancing with Abe Lincoln himself.

瑞德:我们让那些联合政府的人大吃一惊了,思嘉。

思嘉:这有点像突破防线,是吗?

瑞德:也许更糟,但我想从中得到更可观的收益。

思嘉:我不管你想得到什么,或者他们怎么想,我要跳舞,跳舞。今晚就是和亚伯拉罕·林肯跳也不要紧。

如果我们不了解美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清教传统和当时南方的社会背景,就根本无法体会Rhett的世故和辛辣,以及Scarlett对传统的叛逆和勇敢。

3.3 改变原片文化信息的形式以适应观众的欣赏习惯

形式固然重要,但功能还是优先于形式。好的形式能更有效、更充分的传递功能。在翻译研究中,一向强调要忠实于原文功能,这是一定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但要做到忠实于形式却仿佛难得多。在以上两种情况中,无论形式是被保留还是被改变,功能意义都得以表达。可是,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我们要不得已舍弃原文的形式。可见,译者放弃原文形式而表达出其功能是更适合目的语读者的。从而,选择摒弃原文形式,而创造另一种新的形式,以保留原文最基本的功能。

电影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是较难处理的,源片中可能会有很多特定文化意义的词语,是译语文化中较陌生、难于理解和接受的,这时就要求译者对特定文化进行消化和选择性再现,及时有效地使译文与观众沟通,满足观众的情感需要。例如:

Please come here.I beg.In the name of Christ.(选自电影Brave Heart)

请过来吧,求你了,快点吧/过来,过来,过来吧我的小祖宗!

原文的末尾是请求或命令的强势语,与基督或基督教没有丝毫关联。再看字幕翻译:“请过来,我求你,以基督的名义。”我国的主流文化是非宗教文化,难怪这样的译文不地道。叫孩子“小祖宗”倒可以,《红楼梦》里贾母等人就是这样叫宝玉的。

4 结论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它既重视对源语信息的“忠实”又要求译语符合规范和习惯,在保持语义对等的前提下调整源语的形式。在动态等效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即不拘泥于形式对应。

电影作品翻译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翻译,它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是一种语言与文化的再创造过程。译者在进行电影翻译时必须关注跨文化之间的信息转换,从观众欣赏的角度出发,结合一定的翻译技巧,根据电影的文化特点和具体的语境、在接受语中寻找和源语信息尽可能接近、自然的对等话语,从而尽可能完美地再现原作意图和功能。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58-61.

[2]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28-29.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33-34.

[4]谭载喜.奈达论轮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38-39.

[5]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101-103.

[6]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86-87.

翻译信息 篇10

1 汉语古诗中人称信息的表达方式

汉语古诗格律严谨, 对字数和用字都有严格的要求, 遣词造句时受到很大限制。古人做诗的目的多以叙事抒怀为主, 依据诗的主题内容决定人称信息的表达, 比如写景抒情诗中通常不含或含有较少的人称信息, 而咏史诗中则含有较多人称信息。由于汉语古诗多不以平铺直叙为主, 而更强调含蓄, 因此对于人称信息的表达也时常不直接体现在语言中。人称信息

在汉语古诗中的表达方式可归纳为三种:明示, 暗含, 替代。其中, 明示的人称信息最易辨认, 通常直接使用表达人称信息的名词或代词。暗含和替代两种方式所表达的人称信息则通常需要根据语意结合语境进行推导。下面就这三种表达方式分别加以说明和讨论。

1.1 明示

明示, 最直接地表达人称信息, 通常包括人名、职务、别称和称谓、人称代词等。这类表达方式按所表达的内容又可分为三种:一、因用典而提及古人, 这一种表达方式多为名词, 以直接使用人名或称谓居多, 如“岑夫子, 丹丘生” (李白:将进酒) 用人物的别号, “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临终歌) 用人物的名字;二、诗人自称和称呼对方, 这一种表达方式多为人称代词, 偶用人名, 如“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用人称代词“我”, “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赠汪伦) 用人名“李白”指称诗人自己;三、吟咏对象, 即诗中所提及的除前两种外的人物, 亦即交际中的间接参与者, 这一种表达方式多为名词, 或确指, 或泛指, 确指时以人物的身份和职务为多, 如“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用人物的职务, “行人刁走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李颀:古从军行) 用人物的身份,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用名词“人”做泛指。对于以上三种表达方式而言, 诗人对信息的传达、对诗歌意境的塑造以及诗歌创作格式的要求对语言的选择起到了限制作用, 如“李白乘舟将欲行”一句, 与“我乘舟将欲行”在人称信息的表达上并无分别, 但考虑到诗歌字数和韵律的需要而选用人名而不是人称代词, 使用人名也更像是由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叙述。

1.2 暗含

暗含, 多为副词, 常作状语, 如:“欲行不行各尽觞”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 “同是宦游人” (王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一类表达方式中, 又尤以“相”字使用最多, 其具体使用情况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指人与人之间, 如“儿童相见不相识” (贺知章:回乡偶书) ;另一种指人与物之间, 如“相看两不厌” (李白:独坐敬亭山) 。“相”字的使用, 是诗人在提及自己时的一种灵活的语言表达, 同时又涉及所吟咏的人或物, 充分体现了诗歌言简义丰的特点。虽然“相”字本身并不包含任何的具体人物所指, 但依据上下文语境, 却大多涉及诗人自己这一人称信息, 因此在对诗歌的理解和翻译时需酌情补足暗含的人称信息。除了以状语暗含人称信息外, 诗歌中使用的大量无主句也暗含人称信息。这种情况也极为常见, 主要因为汉语形式相对灵活, 允许无主句的大量存在, 使诗歌因字数限制或表意需要而不得不减少字数时便常选择省去主语, 但这给诗歌的理解与翻译带来了难度, 如“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张偶书) 。此外, 在对人物进行描写时, 比如提到身体部位或衣着饰品时, 也通常暗含了所有者的信息, 在翻译中经常通过修饰语补出, 如“玉颜不及寒鸦色” (王昌龄:长信秋词) 中要补出谁的“玉颜”。

1.3 替代

替代, 通过描述身体部位或衣饰或所有物等内容来传达人称信息, 与修辞格中的借代近似, 这种情况需要根据语境确认人物信息, 如“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 以坐骑“猎马”代指猎户;再如“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中的“人面”代指诗人所遇之人。

2 人称信息的语用解读与翻译对策

汉语属意合语言, 汉语古诗具有用语简练而含义颇丰的特点, 又因为中国文化注重含蓄而使诗歌语言更多隐晦的特征。因此, 许多信息, 尤其是人称信息, 大多隐藏在语境之中而并非直接表达。英语属形合语言, 即使诗歌这种注重简练表达的文体形式, 其语言也多具有完整的句子结构, 符合语法规则, 主语很少省略。对于上述分析的人称信息的三种表达方式, 汉诗英译过程中通常采取不同的翻译对策。

明示在翻译中通常以直译为主, 译文中多用名词或人称代词直接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人称信息。但是, 这样的直译并不是字字相对的死译, 而是基于对原诗人称信息的充分理解和准确表达的基础之上。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中的“古人”并没有简单译作the ancient men, 而是译为the great men of the past, “来者”也没有译作the men to come, 而是译为those of future years。原诗中的“古人”一词, 并非指所有先于诗人存在的古人, 而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萧涤非等, 2004) 。该诗是诗人因进言遭拒并被降为军曹后, 因屡遭挫折而觉报国无望, 登上幽州台时所发的感慨。因此, “古人”是诗人对先贤的追思。由此可见, 对于汉语古诗的人称信息, 不但要掌握字词的本身意义, 还要依据上下文以及写作背景等宏观语境进行理解, 这样才能做到准确的翻译。再如“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赠汪伦) , 句中“李白”是诗人的自称, 通常说话人的自称都是使用第一人称代词, 称呼听话人或第三方时才使用名称, 此处因为考虑到诗歌字数与韵律的要求。译文为I, Li Bai, sit aboard a ship about to go (许渊冲, 2000:189) 。用第一人称代词I标明是诗人自称, 用Li Bai做同位语与原诗对应, 既体现了说话人的角度, 也保留了原诗的人称信息, 同时又满足了六音步的音节数量, 可谓一举数得。

暗含在翻译中通常以转性译法和增词译法为主。转性译法就是“在翻译过程中, 根据译文语言的习惯进行词性转换” (冯庆华, 2002:66) 。增词译法则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 (同上:58) 。暗含的人称信息通常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 如“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 , “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从词的构成来看, 两句诗中的“相见”和“相看”基本一样, 但所指不同, 这是依据在宏观语境下对诗歌的具体分析。“相见时难别亦难”译为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 (许渊冲, 2000:565) , 将副词“相”转性译为介词短语for us;“相看两不厌”译为Gazing on Mount Jingting, nor I/Am tired of him, nor he of me. (同上:181) 其中“相”转性译为人称代词I, 并增译出him, he, me以符合英语的句法结构。再如“独”字的使用,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译为Here and now I alone shed tears. (同上:35) 其中增译出“独”所包含的人称信息, 即诗人自己I。对于以无主句形式暗含人称信息的情况, 汉语古诗的“作者在许多诗中是毫无疑问的主语, 而在古诗中由于字数, 韵律的需要, 主语常常省略。在英译本中考虑到读者的理解问题, 人称代词经常被添加来作主语。” (周晓博, 2012:259) 如“誓扫匈奴不顾身” (陈陶:陇西行) 增译出第三人称主语they, 译作They would lay down their lives to wipe away the Huns. (许渊冲, 2000:587)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则增译出第一人称主语I, 译作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同上:141) 替代在翻译中或用意译, 或用直译加增词译法的方法。意译如“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 “猎马”与“牧人”相对, 实际指猎户, 因此译作the shepherd drives his herd homebound;/The hunter loads his horse with game. (同上:11) 其中“猎马”意译为the hunter, 是译出其所包含的人称信息, 两句中各增译物主代词his, 既符合英语表述的习惯, 又满足了音步的需要。直译如“人面不知何处去” (崔护:题都城南庄) 中“人面”虽指诗人曾邂逅的少女, 但仍直译为pink face, 同时增译定冠词the以与前文呼应, 该译文仍保留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汉诗中的人称信息, 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 须以不同的翻译方法进行处理, 但准确的翻译则必须以在语境下对原诗的正确理解为前提。

3 结束语

本文从语用学视角对汉诗中人称信息的表达方式和翻译对策进行了分析, 指出汉诗中人称信息的三种表达方式为明示、暗含和替代, 在翻译中需要依据语境和译文表达的要求而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本文仅是语用视角下对汉诗英译的初步探索, 以期对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Leo Hickey.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曾文雄.语用翻译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3]莫爱屏.语用与翻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李占喜.语用翻译探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4.

[5]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学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6]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

[7]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 2000.

[8]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翻译信息 篇11

关键词:翻译 文本解读 信息论 全信息

翻译的本质乃是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信息论翻译研究大都直接挪用了香农的信息概念和通讯系统模型(即信源→编码→信道→解码→信宿)。香农的信息论实际是研究的是语法信息,以随机和统计为本质。但“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以创造为特征,所以,传统的信息论并不适用于翻译研究。全信息是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它所涵盖的内容比香农的信息概念多了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从全信息理论出发,文本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文体信息与语言学信息

文体学根据现代语言学的原理对语言的各类文体进行调查和描述,所以,文体信息表现为语言学信息,但又不是语言学信息的全部。

1、语音信息:语音是语言的基础,并渗透到文字描述的各种形式。重音、节奏及与语音有关的修辞手段如音韵、拟声等都是原作者的创作意图,携带有信息,是译者解读原文时不可错过的信息。

2、词汇信息:词汇的拼写或组成方式本身就附带信息。词汇有七种意义,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感情意义、回应意义、搭配意义和强调意义。不同语言的词汇七种意义也不一一对应。在翻译时值得关注。

3、语义信息:在翻译过程传递语义信息是最重要的,是翻译的基本要义。翻译研究者奈达等及信息理论研究者曲炜、朱诗兵都认为:语义也是可以用信息来描述的。语义信息包含词汇意义信息,句子语义信息、段落整体意义信息及语篇语义信息。理解信息,提取信息,其实就是理解意义,表达意义。

4、语法/句法信息:英语中时态及数的变化、虚拟语气、主动被动形态,句子的“多枝共干”结构和汉语句子的“竹节”式结构等语言现象都在传达着一定的信息。对于综合型意合类的语言,语法/句法信息尤其重要。语法/句法信息是准确解读和表达意义的关键。

5、符号/语相信息(语言形式)信息:翻译主要是处理符号并力图保留由符号表现出来的符号方面及其他语用和交际方面的诸种特性。原作者展示语言的形式特点,以便产生某种修辞或美学效果,如双关、回文、建行模式的变异、形状诗等。由此而反应出的信息在译入语中尽管有时很难找到对应的表现形式,但是还要作为努力的方向。

6.语境/语用信息:语境/语用信息不专指一种具体信息。语用学将言语与语境联系起来, 是一种动态研究, 着眼点放在言语交际的明示-推理过程。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识别和处理信息时,语篇语境中各种信息的最隹相互关联值得关注。语境包括言内语境(上下文)及言外语境(情景与文化)。

二、文化信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经常被定义为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活动。因此文化信息对于正解解读原文有着重要的意义。

1、意识形态信息:批评语言学认为:“语言运用所表达的是对我们表述现实具有干预作用的意识形态形式;不同的语言形式或用法因为被使用的语境和交际目的不同而包含不同的意识形态意义”。全信息理论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因而可以把意识形态意义涵盖其中,尤其需要注意那些不被明示的隐藏在语言表达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意识形态信息是文化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包含政治倾向、思维方式、道德伦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审美信息:审美信息主要存在于文学作品中,通过各种物质性因素如音韵、对称、错落、节奏等种修辞手法等来实现。审美信息有多层性、模糊性和民族性。翻译中进行美学信息处理时,不是简单地复制、替代和转换,而是一种翻译美学的综合加工。

3、意象信息:源语文本中意象信息是文化信息和美学信息中的重要的部分。意象是人类认知现象,也是信息。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世界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的感觉。不同民族的人会对一形象产生相同、不同或完全相反的认识,如“夹着尾巴”与英语的“with the tali between the legs”(狼狈不堪)的引申意义并不完全相同。(谭载喜,2005:85-86)。

4、情感信息:情感信息主要存在于文学作品中。文学作品是作者内在情感的流露。不同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不同语言的读者对同一事物所产生的情感有些情况下不同,甚至相反。如对于狗、龙、西风、某些数字和颜色中国与英语国家的人好恶不同。

三、互文信息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旨在强调文本与文本间的相互指涉、感应、接触、渗透、转移等作用”。“互文性是语篇的基本特征”,文本的写作是一个嵌入互文性隐喻的过程,而文本的解读则是一个调动互文性、产生互文性的运动过程。离开的互文性信息,文本的意义将无法被真正理解。为了正确全面解读文本,译者必须要追踪原文的互文线索,把握原文的互文用意。

文本的“解读就是从文本中获取意义的一种认知活动,解读的核心是意义的提取”。本文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解读文本,是因为“相对意义而言, 信息更具客观性”。翻译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再現原文的整体信息(或意义),而不是原文的符号。翻译文本的解读使用全信息概念是因为它是认识论意义的概念,具有开放性,可以使文本的解读更全面深入。它(信息)可以由不同的载体用不同的方法来载荷。文本中的各种信息在翻译过程不总是一一对应地在同一层次得以传递,可以通过转化、替代、补偿等多种方式加以整合。这一过程是译者主体性及创造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平.信息不对称、意义、认知与翻译研究[J].外国语, 2003(2)

翻译信息 篇12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

1.无人称性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当中,句子当中没有人称代词是最为主要的特点。其主要是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当中的一些科技事实、科学发现等客观事物进行描述。在科技文献当中,主要是对客观事物、自然规律、科技活动结果等进行报告,因而具有无人称性的特点。大多数句子都是无人称的句子,使用代词、直接事物、相关代词等作主语。例如,“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NOT gate is to produce an output signal that is opposite in nature to the input signal.”句子中的:“function”就是主语,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特性。又如,“If you know the frequency,you can find the wavelength.”虽然句中出现了“you”,但是在翻译当中,应当将其省略,翻译为“如果已知频率,就能够求出波长。”

2.专业性强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是科技英语中的重要分支,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介绍,因而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些专业性,能够通过语句、词汇等进行体现。在语句当中,词汇是基本的元素,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中,专业词汇更是多不胜数。例如,“The most obvious advantage is that the oscilloscope shows waveform,frequency and phase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amplitude of the voltage(or current)being measured.”这一句子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其中的“amplitude”“phase”“frequency”“waveform”“oscilloscope”等词汇,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3.准确性和严谨性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中,通常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反应,因而具有较为严肃的态度。所以,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中,不能对个人主观意识进行掺入,必须准确、客观的描述客观事物。在理论阐述中,需要具有严谨的逻辑。例如,“The farad is the capacitance of a capacitor with a potential difference of one volt when it is charged with a charge of one coulomb.”在句子中,对于元件、数字的表达,并没有使用“about”等词汇,而是十分准确、严谨,这样才能够让读者正确的理解句子含义。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的词汇

1.词汇特点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当中,很多希腊语、拉丁语的词缀、词根等,都包含在技术词汇当中。例如,拉丁语词素“tele-”,代表“远程、遥”的意思,具体的词汇有“telemeter”“teleportation”等。“multi-”表示“多”的意思,具体词汇有“multimode”“multimedia”等。根据相关的统计能够看出,在一万个普通英语词汇当中,超过70%的科技英语词汇,大都是拉源于希腊语、拉丁语。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当中,会涉及到复杂的原理、设备、材料等,将相关的词组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才能够对具体的意思进行表达。所以,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词汇当中,包含了很多的合成词。如“firewall”“feedback”“input”“waterproof”“flip-flop”等。另外,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当中,还包含了很多缩合词,如“LCD”“GPRS”PCM”等。此外,还包括一些拼凑词,如“transistor”等。还有一些计量单位等词汇还是一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如“newton”“ohm”“hertz”farad”等。

2.词汇分类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词汇中,根据不同的内容表达,可以划分为功能词汇、普通词汇、次技术词汇、技术词汇等。其中,功能词汇包含副词、冠词、连词、介词等词汇,在句子当中,对重要的结构信息进行提供。例如,“be”“are”“for”“that”“is”“to”“and”“in”“of”“the”等。普通词汇指的是一般性日常使用词汇,如“large”“thousand”“energy”等,这些词没有特定的专业含义。次技术词汇是为了解决现有词汇难以准确描述的一些形状、特征、性质等,通过对已知词汇新技术词义的赋予,形成次技术词汇。例如,“The translation of codes occurs in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句子中的“translation”表示的是“转换”的意思。技术词汇通常知识应用在专业范围当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很强的专业性。技术词汇具有准确性、唯一性、复杂性等特点。例如,“Variable resistors are also called potentiometers.”句子中的“potentiometer”“variable resistor”,都属于专业词汇,通常制造专业技术的表达中才会得到应用。

三、电子信息工程次技术词汇翻译

1.次技术词汇翻译中的专业影响

在进行次技术词汇翻译的过程中,根据译文的不同领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化。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当中,包括了计算机类、通信类、电子类等多种不同的学科。而且,由于次技术词汇自身兼具普通含义、专业含义,因而在实际翻译当中,应当把握不同的专业影响,进行更加准确的翻译。例如,“The area served by mobile phone systems is divided into small areas known as cells.”句子中的“cell”,就是一个次技术词汇,其原意为“小室、牢房”,而这一句子属于通信领域,因而应当将其翻译为“蜂窝”。如果是在建筑学领域,应当翻译为“隔板”,在电子学领域,应当翻译为“电池”,在生物学领域,则应当翻译为“细胞”。又如,“phase”一词,在军事学领域中翻译为“战斗阶段”,在天文学领域中翻译为“周相”,在动物学领域中翻译为“型”,在土壤学领域中翻译为“分段”,在电子电工学领域中翻译为“相位”。

2.次技术词汇翻译中的方法策略

翻译作为一个选择的过程,翻译目的会对翻译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翻译当中,应当对目的语读者对疑问的可接受性和可读性加以重视,体现出连贯性的原则。另外,应当注意译文对原文的忠实,不能存在主观臆造的情况。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次技术词汇的翻译当中,应当确保良好的准确性、地道性、精炼性。在翻译当中,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及要求,对意译、音译、半型半意译、转译等方法进行应用。例如,“The light perceived by the human eye is measured in units called lumen-hours.”其中“lumen”的原意是“内腔”,而在光电子学领域当中,则应当音译为光通量单位“流明”。另外,“pound”一词,原意为一种英国使用的货币“英镑”。而如果应用在电子领域当中,则应当翻译为“磅值”,主要是对线条的粗细进行描述。

四、结论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点,因而在翻译当中,应当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进行了解和掌握,并且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够进行准确的翻译。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当中,次技术词汇是一种重要的词汇类型,此类词汇除了具有特定的专业含义以外,还具有日常应用的普通含义。因此,在次技术词汇的翻译当中,应当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影响,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翻译,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锦菁,刘学莘.面向国际化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反思及策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05):54-58.

[2]何燕,张继东.框架语义学视角下的科技英语次技术词的词义探究方法[J].东华大学学报,2013,(03):157-163.

[3]胡家英,庞坤.框架语义学视角下科技英语新词特征及翻译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06):78-82.

[4]贾晓云.“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词汇翻译中的运用[J].语文学刊,2015,(04):11-13.

[5]汪希伟,赵茂程,徐幼林.面向实战的机械工程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设计[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5,(08):26-28.

[6]马咏梅.土木工程科技英语翻译理解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03):132-135.

[7]李大鹏.电子信息专业科技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激励式教学特点与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1):185+187.

上一篇:内容形态下一篇:内容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