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预就业模式

2024-09-17

实习预就业模式(共4篇)

实习预就业模式 篇1

一、环境艺术专业行业状况

“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 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 包括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环境艺术, 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 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 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 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 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政项目、房地产项目的大量开发, 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线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环境艺术专业涵盖了从过去的室内设计到今天的室外设计、广场设计、园林设计、街道设计、景观设计等全方位多范围领域设计。设计也由过去偏重硬件设施环境转变为重行为、生理、心理环境创造等更广泛更深意义的范围。

二、环艺专业教学模式与顶岗实习模式的有机结合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非基础教育学校学生毕业前通常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 方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 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 即在校学习2年, 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 带薪实习, 如果胜任用人单位可直接安排就业。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 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 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 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着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所以, 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顶岗实习、就业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体, 迅速建立适应市场人才需求机制, 确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模式, 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制定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势在必行。应形成以“工作室制教学”为载体, 以教学团队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适合教学的社会实际项目, “专业教学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专业、基础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能力训练工作化”的教学方法, “过程管理公司化”的考核机制为内涵的“职业化教学”特色。通过校企合作, 建设与企业运作模式基本相同的实训基地, 引入企业工作的流程和生产模式, 实训基地完全与社会企业接轨,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 充分运用企业的资源, 努力实现企业资源的“共建、共管、共享”, 满足学校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 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训员工, 实现校企双方共赢, 努力实现实训室进企业、课堂进工地等合作模式。将项目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感受企业的环境和工作氛围。培养适应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实践能力强,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努力使顶岗实习基地, 完全能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 为就业作好心理准备, 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顶岗实习与就业的一体化

工作室教师在带领学生承接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等项目, 让学生在真实项目的设计与施工监理中领会掌握专业技能, 提高职业素养的同时, 应事先拟定顶岗实习计划, 结合顶岗工作完成毕业设计, 就顶岗实习单位的实际项目进行调查和论述, 并结合所学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岗前培训, 对顶岗实习的意义、目的、实习内容、实习地点、实习单位、就业岗位、实习进度、时间安排与进度实习指导与管理、顶岗实习纪律和安全要求以及顶岗实习提交材料要求等做了详细的布署。

另外, 要做好顶岗实习准备, 在校内成立了顶岗实习指导小组, 由资深教师负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专业指导与企业协调工作。根据环艺专业顶岗的分散性质, 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采取了网络、电话通讯以及实地探访、学生返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得以保证。工作经验和一定的劳动报酬。校企作出评价和改进建议, 提升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双方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相关共同指导, 共同管理, 共同考核, 学生毕业前通过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的“顶岗工作鉴定”。

最后, 实习结束, 要举行顶岗实习成果汇报会。首先学生返校, 带回他们的实习成果, 由毕业生陈述自己在顶岗实习的感受。随后, 同学们展示了个人在企业的成果图片、实际项目的佐证材料等。接着, 老师结合在公司顶岗实习的实际项目与下企业指导情况, 提出的相关问题, 就学生的答辩情况给予相关的意见。最后, 师生双方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学生也可以给学院的专业教学、专业课程设置等提出了改进意见, 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就业紧密结合, 充分运用了“顶岗——就业一体化”的顶岗实习模式。实习结束后学生应上交如《顶岗实习联系函》、《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学生社会实践证书》、《实习成果证明与实习成果证明》、《就业信息表》等材料。从而, 力求达到企业、学生、学校三满意。

四、结语

总之, 以上教学设想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引入各方资源, 把教学、研究、生产、专业培训、顶岗实习与就业融为一体。由企业合作, 引进“真实项目”, 再由项目组织相关课程, 促使课程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团队成员, 都按照项目课程的程序进行组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将全面向学生开放, 高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在实训基地中完成顶岗实习, 他们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实践, 在干中学、学中干。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 学生既提升了专业能力, 又加强了职业能力的训练, 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成果将得到实用性的升华。顶岗实习学生将独当一面, 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拥有团队精神的思想意识、拥有综合的职业素质、拥有超强的职业技能、将会把我们的实习与就业很好的融为一体。

摘要:随着现代化的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到了各高校的重视, 各高校纷纷成立了环境艺术专业或相关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环境艺术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但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因此, 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顺利择业与就业,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艺术专业,顶岗实习,预就业

实习预就业模式 篇2

协议书

甲方: 电子信息学院学生(以下简称甲方)

甲方: 姓名:性别:联系电话:

家庭住址:家庭联系电话:用人单位名称(全称):乙方:电子信息学院(以下简称乙方)

为做好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探索双元制办学模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响应国家教育部关于“将学校办到企业,将企业办到学校”的号召,维护毕业生、用人单位及学校的合法权益,经甲乙双方同意达成以下协议:

一、二、甲方被用人单位预录用,经甲方自愿申请和学校同意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实习。甲方同意到用人单位实习,接受用人单位的考核管理,完成实习期间的各项任务,经考核合格,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按规定时间到用人单位报到参加工作,服从用人单位安排的具体工作岗位。

三、甲方在实习期间,必须完成学校所有考试课程和考察课程,并且必须参加学院的统一组织的考试并通过方可毕业;其它实训课程成绩将由企业实习的成绩代替,实习成绩记入学籍册,实习考评成绩如有不及格不得毕业。四、五、六、甲方因属在校学生,仍将继续参加学院的各种评优,组织发展等活动,按时交纳应乙方负责处理预就业阶段的有关事项,定期收集甲方在用人单位的表现情况,协调甲方须严格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坚守岗位,不得无故与单位终止实习合同,否则交学费等费用。甲方与用人单位的关系,负责乙方的毕业派遣手续办理。

视同不履行协议,实习成绩不合格,乙方不再推荐实习单位并按违约处理,延期发放毕业证;甲方自己联系的单位学校也不予以派遣。若甲方在实习期间有违纪行为或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用人单位有权辞退甲方,乙方也将不再负责推荐就业单位。

七、八、甲方在离校实习期间要严格按章办事,认真执行岗位安全要求,对因实习期间(离离校实习期间,甲方应每个月定期向带班老师、毕业设计老师等人,汇报工作、学校期间)因个人原因而出现的安全问题,甲方本人应自负其责。

习等情况,实习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如有变动,须及时报告给带班辅导员,按时完成毕业前的学业要求。

九、协议书经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乙方(盖章)

实习预就业模式 篇3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校厂融合;实践考核;文化建设

随着高职示范校和示范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改革已成为各个高职院校建设的基本工作。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从2007年开始,结合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项目,进行了连续5年的“校厂融合”顶岗预就业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对深化高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改革思路

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主要指导思想,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的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专业实践教学标准建设。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实施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实训、实习、生产环节循序渐进,探索建立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校中厂”和“厂中校”的“校厂融合”模式,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实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环节和办法,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同时,与多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结合协议,按照企业需要开展面向企业的职业培训和技术开发。

目前专业已在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开展合作,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将企业的部分设计项目带入课堂,由学生在设计师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逐步实现“校中厂”。我们规划在未来的3年内,与原有的合作企业在更加深入地推进校企合作基础上,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企业,如吉广传媒集团、中兴通讯、吉林广电集团等企业建立新的合作开发平台——“厂中校”,实现实训、就业全过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二、建设内容

1、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比重,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实践教学应该既包括综合实训教学又包括实习教学,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达到培养能力与素质的目的。实训教学包括培养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环节、技术应用能力环节和综合职业能力环节,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应占有一定多的课时比例,并贯穿于整个学生的教育学习全过程中。实习教学则包括社会调研、生产实习、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真正融入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将在校所学的知识理论和技能与职业岗位真实工作能力相互转换,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将对企业文化理念、设施设备、生产工作流程、规章管理等内容的有真正的了解和掌握。

2、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实行课堂企业化管理,探索建立“校中厂”

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实训中引进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真实环境、真实项目、真实身份、真实压力”的课堂管理方式,实现课堂管理企业化。

为了保证教学的实施与改革,学院按计划投入教学设备,并适时进行了更新和升级,在学院实训设备统筹共享的前提下,基本可以满足学生完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有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活动。逐步建立了具有模拟和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中心),满足了学生在校学习先进技术的需要。在下一步的教学实践改革中,我们计划由学校提供管理和场所,由企业提供实训设备、技术资源和培训师资,校企联合办学,组织实训,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为学生在校内的实训创建真实的职场氛围,了解企业文化,强化岗位训练。

3、创建稳固的校外实训与就业基地,拓展实践教学渠道,探索建立“厂中校”

在校处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同时充分发扬自身的特点,并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广泛与企业联合建立生产实践性教学基地,以使学生尽可能零距离地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培养出真正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接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强化工学结合办学思路,让行业企业充分参与学校教学过程,拓展实践教学的渠道,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提高高职实践教学质量。

为更快使本专业学生融入企业工作环节,适应企业需求,在我专业现有的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正积极争取与更多企业建立起稳固、长期、对口的校外学生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有质量地按照规范、系统的训练原则进行真实岗位技能操作训练。以缩短课堂学习与岗位工作、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达到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专业已与14家省内外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较早地开展了真实项目实操训练,利用校外实训,使学生充分认识生产操作过程并完成生产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开展实践教学,将学校教学环节转移到企业生产一线,与企业密切合作,在实践实训的方案设计与具体实施、教学指导师资的人员配备、协作管理、实习规章制度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改革,以实现“厂中校”的建立。

4、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建立有效的实践考核教学管理文件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根据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经验,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具体情况,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应该具备教学、培训、科技开发和生产四位一体的功能,有完备和科学的实训基地教学文件来规范和指导实践教学。我们目前建立了完整的实践考核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文件,结合行业企业技术规范和要求对本专业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形式、考核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完全接轨,以最大限度的适应职业岗位的技能标准、社会需求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5、加强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在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期间,我们就要建设实训基地文化,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具有校园文化氛围和企业文化氛围相融合的环境熏陶,在企业文化氛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实习预就业模式 篇4

摘 要: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实践需要农业工程人才做支撑,本文探索了农业工程类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各环节的改革措施,提出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关键词:教改探索;农业工程;一体化

构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模式,改变以往毕业设计教师出题、学生选题、侧重理论、缺少实践支撑的模式,从企业生产、人才需求出发,提出“一体化”模式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合理选题、设计形式多元化、校企联合指导、调整毕业设计时间、优化毕业设计内容和评分标准等措施,使毕业设计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大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缩短就业的适应期,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无缝衔接。

一、毕业实习改革探索

毕业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与社会深入接触的良好机会。毕业实习之前,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参观和调研的机会充分认识本行业的情况、特点、企业需求以及当前的业界形势和各项政策,据此初步形成毕业实习意向。

1.顶岗实习

学生进入企业直接从事岗位工作,与工人同吃住。为使学生能胜任岗位工作,在岗位的选择上需反复论证。学生顶岗实习有一定压力和工作强度,实习之后学生对工作、就业会有深刻的认识,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打下扎实的基础。

2.注重工艺训练和设备的使用

在学校,更多的是理论学习和基本原理的验证。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应注重农业生产工艺的训练以及现代化农机设备的使用。

3.校企合作

校企优质资源联合,学校的优势在于师资,企业的优势在于设备和生产制度,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1.小组合作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的内容可联系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进行选择。研究内容、设计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做得好的毕业设计项目能直接服务于社会实际生产。考虑到学生的特长爱好,通常把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合作完成实际项目的毕业设计。学生根据确定的毕业设计方案进入实习企业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校企“双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

有条件的高校可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与本校教师共同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实现校企“双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校企联合指导,指导方式多元化,力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追求实效。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有大致的阶段划分,但无须明确界限,应根据当时具体环境灵活掌握。

3.建立品牌毕业设计题目库

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筛选、凝练和总结,各小组均选出一些毕业设计题目,建立品牌毕业设计题目库。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进行评价。以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学院与相关企业联合设计了一些品牌项目,如“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实现电梯的基本升降控制、无线报警控制、视频监控等功能;“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实现土壤的墒情信息、环境参数信息智能监控,并可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监控;“食品包装生产线监控系统”,实现食品的称重、传送、包装智能监控;“智能楼宇监控系统”,实现安防监控、智能照明、智能门禁监控等功能。

三、就业拓展探索

1.与相关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协议

我国正处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期,现代化农机、农建、农村新能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业工程类人才需求量大增。高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有利于促进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的提高。农业建筑、农业水利、农业水电、农业物联网、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农业电气化等农业工程类专业的订单式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多方面共赢。

2.实现以专业为背景的创业

当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给个人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会。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发展更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具有农业工程类专业背景的学生创建现代化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农业服务类公司拥有独特的专业优势,促进就业的多元化。我校近年来创建了一大批与农业科技相关的公司,并对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子提供了多方位的支持。毕业生陈飞宇参加全国创业大赛赢得8100万元的巨额意向融资。

3.国外就业拓展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各类人才培养和应用都处于世界的前列。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海外发展大有所为,世界上很多国家对我国的农业人才青睐有加。

四、“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探索

1.一体化模式的内涵

所谓“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即学生可以根据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和岗位,结合生产实际中的具体课题确定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也可以根据毕业设计题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毕业实习工作,积累经验并为就业做好准备。

2.一体化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模式对指导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条件的高校也应支持本校教师去相关的工厂、企业开展实验进修。为确保一体化模式的有序实施,指导教师应协调好学生的毕业实习及设计项目和企业生产需要之间的关系,落实毕业实习内容和毕业设计项目。同时,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方案论证、督促检查,并与企业导师一起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

3.一体化模式实施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前期参观和调研阶段。学生在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相关企业参观和调研。通过参观和调研充分了解行业现状及生产特点,对职业发展意愿进行自我调整,以便为后面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确定目标。

第二阶段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目标的设计阶段。在前期实地参观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根据专业知识学习情况、自身意愿和企业要求,确定毕业设计题日、毕业实习地点和未来就业方向或单位,并对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方案进行具体修正。

第三阶段是针对具体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针对性实习。学生的毕业实习和设计实行“统一导师制”,即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师也同时负责该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教师的主要工作包括专业知识学习的指导、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指导、就业及职业发展引导等。

4.一体化模式的评价体系

建立契合一体化模式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指导本模式的修订。在“一体化模式”下,质量评价体系应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分配,应体现三者结合的程度,并综合考察人才质量与自定目标的符合程度。

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对农业工程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是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廖晓纬.校企合作低成本高效率毕业实习的一种新模式[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4(1):131-133.

[2]武卫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53-155.

[3]黄运茂,田允波,许丹宁. 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0,23(增刊):107-111.

上一篇:渠道灌溉下一篇:排水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