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预就业实习

2024-05-27

高校的预就业实习(共5篇)

高校的预就业实习 篇1

毕业生实习基地因为他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被赋予崭新的内涵, 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然而他对毕业生成功就业的积极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因此, 如何加强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 成为就业工作者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

毕业生实习基地为毕业生与企业对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当前, 部分高校同用人单位合作, 建立了毕业生实习基地, 然而这样的实习基地不仅数量少, 而且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在建设和运作的过程中,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 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学校、用人单位、社会已经对毕业生实习基地的重要作用取得了共识, 但由于以前高校和用人单位只是将实习基地作为互相联系的一个纽带, 而不是有别于毕业生传统就业渠道的全新载体, 观念还没有转变, 对实习基地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远远不够。而政府和社会的相关配套的鼓励政策和措施也没有跟上。

(二) 毕业生实习基地作用被单一化。

学校将毕业生实习基地仅仅作为培养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途径, 实习基地在毕业生就业、反馈教学与人才培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被掩盖了。毕业生也只是将实习基地作为完成学习任务的载体, 没有通过实习基地去主动寻找就业机会、提升就业力。而用人单位则视实习基地为和学校联系的桥梁, 其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和检验人才现场的作用也被忽略了。

(三) 毕业生实习基地运作缺乏过程管理。

高校对毕业生在实习基地实习和学习中的动态过程管理很多时候出现了缺位现象, 这导致了毕业生缺乏来自学校的指导和建议, 往往会目标模糊、定位不准, 效果打折;而单位在实习基地运作中也会出现追求目标化管理, 忽视了过程对毕业生的塑造性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毕业生实习基地的建设, 是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内在需要

加强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对于毕业生、学校、用人单位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一) 加强毕业生实习基地的建设, 是毕业生增强自身就业力的必然要求。

我们经常听到用人单位抱怨高校毕业生“眼高手低”、“实际动手能力太差”, 实际操作能力的欠缺成为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最短的那块木板, 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毕业生在进入正式工作岗位之前提供了难得的实战机会, 通过在实习基地中的锻炼, 毕业生的就业力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二) 加强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是毕业生提高就业成功率的迫切需要。

在传统的就业渠道中, 毕业生由于与用人单位之间了解不全面, 往往会凭表面的感性认识错失了就业的机会, 或是签定了其实不适合自己的工作。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 可以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正式签定就业合同前用一个较长时间互相了解的过程, 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等状况有更深刻的认识, 促进毕业生理性就业, 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

(三) 加强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 是学校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必然途径。

实习基地作为毕业生就业成功几率高的一个载体, 为高校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增强与用人单位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学校还可以根据毕业生在实习基地中的表现, 发现寻找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从而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寻求改进, 以制造出更适合社会需求的“产品”。

(四) 加强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 是用人单位提高招收人才素质的重要渠道。

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为用人单位建设自己的后备部队, 提高接收毕业生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通过考察毕业生在实习基地的表现, 用人单位可以确定自己的招聘人选, 并针对这些毕业生个体进行特别的锻炼, 进一步缩短学生到劳动者之间的适应期, 为用人单位带来更好的效益。

三、加强毕业生建设的主要措施。

毕业生实习基地的建设, 目前在多数高校还没有开展开来, 这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

(一) 加强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 需要增强毕业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中,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是主体, 如何发挥毕业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所在。因此, 要加强对毕业生的观念教育, 树立起实习基地就是成功就业的前哨战, 是上岗前最好的培训机会, 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实习基地中应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对毕业生在实习基地中的过程管理, 以免实习基地的作用流于表面。

(二) 加强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 需要学校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

在当前形势下, 学校根据本校毕业生的专业和就业地域意愿寻找用人单位建设实习基地, 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也是用人单位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 学校必须将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作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抓紧抓好, 增强就业基地建设的目标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同时学校需要加强对毕业生在实习基地中的动态监控, 为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收集第一手的资料。

(三) 加强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需要用人单位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用人单位急需转变观念, 明确实习基地作为人才队伍的培养基地和后备库的重要意义, 而不仅仅是同学校联络的一个纽带。因此对实习基地进行大力建设, 提供硬件设施保障, 并配备足够的指导队伍, 这些都可以看成用人单位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长远战略性投入, 这些投入的收获就是符合单位需要的大量人才, 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对整个实习基地的建设往往具有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 加强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 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支持。

政府对建立实习基地的高校和单位可以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优惠, 将之作为鼓励和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一步调动起用人单位建设毕业生实习基地的积极性。整个社会应营造对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有利的舆论氛围, 宣传和倡导毕业生实习基地的建设, 让更多的企业投身进来。

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不仅对毕业生成功就业、用人单位长远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对完善社会就业体系、拓宽就业渠道、高等教育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摘要: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它不仅事关毕业生切身利益, 更关系到高等教育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等多个方面。加强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是对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补充, 对促进毕业生就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用人单位后备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浅析

高校的预就业实习 篇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理事单位:

经研究,拟定于2013年五月中旬举办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坛组织

指导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主办单位: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

二、论坛主题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提升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参会人员

1.教育部及教育部思政司领导;

2.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领导;

3.相关省市及教育工委领导;

4.“2012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获得者和人物提名奖获得者;

5.各省推荐的辅导员骨干;

6.“以文入会”的辅导员。

四、以文入会论文征集

1.论文要求

论文须围绕论坛主题,5000字左右。主标题用小二号方正小标宋简体,主标题下单位名称用小三号楷体,正文用小三号仿宋体,行间距29磅,正文中的一级标题用小三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小三号楷体。

2.选送数量

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理事单位每单位推荐论文1篇;非理事单位由研究会秘书处商请各省地教育工作部门推荐,每省(自治区、直辖市)在非理事单位高校中推荐论文5篇。

3.报送方式

论文电子版请于4月30日前发送至fdycxlt@126.com。邮件主题设置为“××省、区、市(××高校)论文作者及题目”。

4.论文评审

请各地各高校认真组织推荐参会论文,论文第一作者为参会候选人。届时研究会将组织专家对推荐论文进行评选,确定参会人员。

五、联系方式

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秘书处:

田丹丹:0531—88366713,***

王玉平:0531—88361028,***

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

新形势下高校实习就业一体化研究 篇3

一、影响实习和就业的主要因素

就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 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 而作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活动, 实习效果却始终不理想, 未能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就业优势, 因此就其中主要影响大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因素展开分析,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高校方面

就影响大学生实习和就业的主要因素来看, 高校方面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高校课程结构设置还不够合理, 未能结合实习需求进行优化, 所以在更多的时候是强调理论知识的记忆, 而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所以, 课程针对性较差, 未能将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能力;高校扩张政策后, 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 高等教育逐渐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 满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实习岗位需求成为当前高校首要待解决的问题。故此, 高校开始大面积撒网, 寻求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寻找实习基地, 培养大学生实习能力, 为后续就业打下基础;部分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的就业率, 更多时候是从宽容角度出发, 在毕业生实习期间, 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放松对毕业生实习的限制和约束, 加之高校师资力量有限, 对于毕业生实习情况不能实时跟进理解, 导致高校大学生实习质量偏低, 严重制约了实习质量。此外, 由于部分高校自身办学实力和地理位置因素的限制, 对于国内知名企业却难以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制约了学生实习就业的选择。

(二) 实习单位方面

实习单位对于高校毕业生实习重视程度不高, 认为大学生不能对企业做出贡献, 只会徒添累赘和负担, 但是由于实习单位同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所以更多的时候实习工作流于表面, 没有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实习生身上, 培养其实践能力, 提高就业优势。部分实习单位由于企业内部技术含量较高, 害怕实习生会将技术材料泄露出去, 甚至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 所以对于实习生的岗位安排过于随意, 只是安排到一些边缘不重要的岗位, 这样学生就无法接触到企业内部核心岗位和先进的仪器设备, 实习效果偏低, 对于大学生未来就业影响十分深远。实习单位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同时, 却未能制定相应的大学生实习管理制度, 大学生实习与否无关紧要, 只要保证大学生自身安全即可。

(三) 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的因素同样尤为重要, 主要是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自身综合素质高低不同, 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并未能努力学习, 所以到了实习单位后, 有些束手束脚, 缺少足够的能力应对工作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实习信心。同样的, 实习单位对学生的信任度也在逐渐下降, 不敢将实习生安排到重要岗位进行实习。学生由于个体差异, 在面对实习岗位选择方面同样存在差异, 很多实习生选择实习单位的标准不一样, 就业观念较为狭窄的学生和视野开阔的学生, 获得的实习机会同样存在不同。就业观念狭窄的学生, 在未来步入社会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下, 将缺少足够的竞争优势, 缺乏创新。所以, 很多学生如果对于自己的实习标准未能满足, 就会消极应对实习活动, 从而对自我要求变得越来越松懈, 对于一些薪酬福利待遇较差的实习单位, 则是百般想要换单位, 影响实习质量。

二、实习就业一体化构建

(一) 建立实习就业指导机构

就当前我国高校实习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高校应从多方面着手:首先应健全和完善组织结构, 建立实习就业领导小组, 能够吸收更多的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参加, 从而负责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 负责制订实习生的实习计划。将实习教学管理目标转移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方面, 以及实习管理办法和相应的管理条例上, 并签订实习相关合同协议。在实习过程中, 由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跟进, 从而更加全面掌握学生的实习状况, 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有效反馈和解决, 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实习活动,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确保实习效果。

(二) 拓展校企合作网络

高校为了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应同校外企业更深层的联系, 挖掘更多的合作企业, 从而拓展校企合作网络, 构建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平台, 确保大学生能够获得充足的实习机会。对企业规模、信用以及经营实力全方位考核, 以此为基础来选择实习单位, 并给学生提供实习前的培训和岗位补贴等, 从而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 提高实习质量;加强高校的科研力量, 同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同时, 能够获得更加良性的互动, 促使企业在同高校共同培养人才过程中选择更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 聘请更多优秀的企业人才来校指导和交流,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和事业观, 能够明晰社会就业市场现状, 从而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 需要充足的人才支持, 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 企业更加渴求专业能力高、素质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来推动企业的发展。所以,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 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 同高校密切互动, 由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帮助高校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旦大学生毕业后, 即可到该企业参加工作。与此同时, 企业还可以同高校合作, 利用高校选修课的方式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大肆宣传企业经营理念和内部文化, 扩大企业影响力和知名度, 从而吸收更多优秀人才前往该企业发展, 实现双赢。

(四) 完善校企合作制度

实习就业一体化中涉及的内容较广, 包括高校、学生和企业, 所以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需要相应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指导, 确保各方面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有章可循。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合同, 明确人才培养要求, 提供更加优质的社会服务;选择合理管理办法, 明确教师的指导责任和要求, 适当的通过薪酬福利待遇来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完善实习岗位制度, 明确大学生的实习意愿,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实习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在当前新形势下, 高校实习就业一体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背景下, 大学生数量激增, 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所以为了缓解此类现象, 通过构建高校实习就业一体化机制, 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满足企业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实习效果。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 高等教育逐渐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 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 相应的为就业市场带来了严峻的压力和挑战。为了能够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培养更多的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同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构建实习就业一体化机制, 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由此, 本文主要就新形势下, 高校实习就业一体化展开研究, 结合实际情况, 寻求合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

参考文献

[1]李振斌.以就业为导向, 实践“实习就业一体化”[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9 (2) .

高校的预就业实习 篇4

关键词:实习,就业,联动机制,人才培养

当前, 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主要表现为社会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与高校无效供给和社会有限需求与高校过多供给的矛盾。高校与企业建立就业联动机制为解决这个矛盾开创了一个新思路, 而实习又是促进校企交流、增进学生和企业相互了解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所以在新形势下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校企实习就业联动机制十分必要。

1 实习与就业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所谓大学生实习就业联动机制, 是指高校、企业等主体以共同利益与制度约束为基础, 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大学生供需平衡为导向, 共同承担责任, 加强优势整合, 实现互利共赢的一种合作过程和方式。建立实习就业联动机制就是打破人才培养与吸收人才方面高校、企业自身闭环, 加强相互间信息的对称性, 相互借力, 充分利用和发挥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 搭建互利双赢的平台, 使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受益。所以高校、企业、学生构成影响实习就业联动机制的三个方面。

(1) 高校现状。当前各个高校都为人才教育、就业问题采取了很多新的政策, 如实施“1+2+1” (或称“3+1”) 培养模式, 设立“卓越工程师班”, 修订教学大纲,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和学分等, 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就要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 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在短期内适应岗位工作需要, 尽快发挥自身优势得到企业认可成为栋梁之才。但是面对扩招后学生数量的上升, 越来越多学生实习岗位需求的矛盾日益严重, 加上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力量有限, 造成实习管理漏洞较多, 最后为了保证一定的“就业率”数据, 不得不放松对学生的要求, 对一些不严格执行实习管理规定的学生采取宽容的处理方式, 从而影响了实习的质量。同时一些企业因为对这样的学生有看法而采取不接收或减少接收实习人数的措施, 使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逐步紧张。

(2) 实习企业现状。企业历来都把人才队伍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作为加强核心竞争力的手段。然而不是每个企业的各个阶层都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企业上层和某些中层领导, 他们很支持和重视实习工作, 但是实习工作的具体执行是由部分中层、基层一线工人安排和完成的, 这些人员或者缺乏指导经验或者怕耽误产值而排斥学生实习或将学生安排到一些手工、体力操作多的岗位。这样的状况使学生在一线实习时受到一定的阻力。学生一方面由于实践能力的欠缺, 害怕不会操作或不熟练影响生产速度而产生畏惧的心理, 另一方面自身主动学习能力不够, 比较依赖企业指导人员去主动教他们, 如果没有遇到这样的“好师傅”, 他们会产生一定的失落感, 要么每天重复体力劳动, 要么没有事情可做, 从而对实习失去兴趣, 最后影响在企业就业的信心。

(3) 学生现状。学生是就业联动机制的主体对象, 个人思想认识行为偏差较大。一是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念, 就想找环境好的、一毕业就拿高薪的企业, 对普通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和机遇不感兴趣。二是自学能力较差, 思想懒惰, 学习和实习均缺乏主动性, 对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想依赖学学校和实习师傅身上。三是怕苦、怕脏、怕累, 不愿意在某些岗位实习, 或者挑剔实习环境条件, 要求换单位、换岗位, 影响实习质量和实习企业对大学生的看法。

2 建立实习就业联动机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每个企业都面临国内外同行的直面竞争, 需要通过对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创新和培养来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高校应该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把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向社会各行业输送人才的目标, 培养有专业特长、有一定的工程实习实践能力的人才, 满足企业人才需求。高校在新形势下应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校企建立实习就业联动机制, 实现学校和企业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3 实习就业联动机制实现的有效保障

实习就业联动机制作为一种新的责任、利益协调机制, 高校和企业应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 共同营造大学生实习就业的良好氛围。

实习就业联动机制下的高校应重点提供以下保障。

(1) 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保障。学校要想培养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生, 必须建立有一支专业基础深厚的教师队伍, 包括新教工的专业知识提升和专业技能培训, 为了弥补教师在动手能力上存在的不足, 可以聘请企业中有一定学历、经验丰富的人员加入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中。

(2) 学生思想工作的保障。高校的学生工作应针对学生现状采取更丰富有效的措施, 加强学生对实习、就业树立正确思想认识的引导, 引导学生改变懒惰、好高骛远的思想认识行为, 脚踏实地做人做事。

(3) 建立完善的实习管理和考核制度。完善实习管理制度、强化考核方法是保证实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 杜绝实习过程学生的懒散、弄虚作假的现象, 促进学生实习收到学生、企业都满意的效果。

(4) 树立明确的实习内容及目标。学校在派遣实习时, 必须使企业和学生都明确实习内容和要求, 使实习中每个指导人员、学生都知道每个岗位上应该教什么、学什么、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算完成实习等目标,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和学。

(5) 建立就业市场反馈机制。高校要把实习就业联动机制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建立健全就业市场反馈机制, 一方面完善学生实习、就业信息库的数据库建设, 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信息反馈工作, 定期开展企业代表座谈会, 搜集企业对实习、就业的总结和期望, 确保专业教学与实习实践活动紧贴、与市场联动。

企业作为实习就业联动机制的另一个主体, 应该全员转变观念, 自上而下形成一个有效的实习指导体系, 避免实习指导过程管理脱节;将指导学生实习作为相关岗位员工必须完成的一个考核指标;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关系, 请合作高校派遣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定期到企业培训新员工, 加强员工的基础知识, 使员工的综合技能得到提升。

4 结语

实习就业联动机制的建立是推动实习、就业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 校企双方均应建立和明确中长期的战略构架, 将培养与聘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共同使命和目标转化为双方当务之急的具体任务, 并制定落实措施, 搭建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平台,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更好地为行业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励立庆, 王志军.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7 (2) .

[2]蒋华江.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与学生就业联动机制[J].台州学院学报, 2008, 30 (3) .

[3]陶华蕾.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的创建和维护[J].出国与就业, 2010 (9) .

高校的预就业实习 篇5

一、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现状及影响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的一些因素

目前, 整体社会上的就业形势很严峻, 很多人都陷入失业, 农民工、下岗职工、待业青年等, 这使得大学生也自然的陷入找不到工作, 找不到好工作的尴尬中。据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 平均年增长超过28%, 而每年大学生的就业率仅为70%, 这就造成了每年都有很多的大学生滞留成为待业青年, 进一步加大了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影响高校毕业生的一些因素:

1、民办高校的专业受限

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使民办高校无法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行专业设置的灵活调整, 对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的束缚限制了民办高校的发展空间。我国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具有市场性强、偏好热门专业等特点;但是很多专业设置缺乏科学论证, 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并过于雷同。

2、民办教育培养目标体系上还存在一定缺陷

培养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目标不明确, 对于以后的教育工作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民办学校, 各高校面临的生源和市场竞争空前激烈。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现行人才竞争愈加激烈的条件下, 全国人才供求形势和岗位需求都发生了变化, 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调整却滞后于市场变化, 导致了人才市场上的结构性过剩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专业设置过多, 培养目标存在盲目性。前几年在人才市场热门专业和低办学成本的双重驱动下, 许多高校, 尤其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市场需求设置培养方向的新建民办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 不顾自身条件, 盲目争上社会热门专业, 造成部分学科专业规模严重失控的状况。

3、民办高校在就业服务体系方面还存在不足

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不仅需要在课程建设和就业指导队伍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加强, 同时在就业服务手段方面也需要创新。

就业指导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就业指导教育作为当今大学生教育的必修课, 已经在很多学校提上了教学计划的日程, 但是就业指导教育在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 就业指导内容缺乏战略性,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 仅仅停留在向毕业生灌输就业技巧、就业政策等策略性层面, 忽视对其创造性、忠诚度、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意识等的培训, 而这些却是当前企业最需要毕业生所具备的。其次, 就业指导内容缺乏连续性,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决不只是针对毕业生的, 所以我们需要把就业指导科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

就业跟踪服务方面还不够完善。毕业生不是说毕业了离开学校了一切就与学校无关了, 恰恰相反, 毕业生还是与学校有密切关系的, 毕业生就相当于我们的产品, 只有产品好才能带动我们更多的寻找到好的原料。所以, 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 时刻了解毕业生动向, 提供我们优良的服务, 打造好我们的产品, 从而也能更好的提高我们的品牌。但是现如今, 就业的跟踪服务还是比较欠缺的, 我们的很多就业服务还仅仅体现在表面。

4、民办高校的品牌效应还不强

我国的民办教育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政策的提出, 民办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形色色的民办教育机构的存在和发展, 无疑为我国全民教育事业贡献不可忽视的力量。

品牌一般情况下应用在企业文化中, 但随着民办院校的发展, 民办院校各自的特点、特色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这就需要民办院校塑造自己的品牌。西安外事学院常务副院长李玉华同志说:“品牌实际上就是学校的生命, 而品牌的灵魂又在文化, 所以高校要特别重视文化的发展。”民办学校品牌作为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性, 是学校个性化的表现。

然而, 现在民办院校品牌传播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当今社会, 各型各色的广告满天飞, 民办院校的招生广告也是屡见不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许多招生广告并没有起到宣传学校形象、吸引生源的作用, 反而在社会中形成众多的负面影响。随着民办院校的快速发展, 也造成了民办院校的良莠不齐, 某些学校为争取生源不择手段, 虚假甚至欺骗性的招生广告频频被媒体曝光, 严重伤害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更让社会对民办教育产生信任危机。所以我们迫切的需要重整民办教育资源, 建立好各自的教育产业品牌。

5、社会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印象不佳

民办高校的生源总体相对于公办院校来说门槛较低, 这也就使得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学生家长和企业对民办高校的认知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认为比公办的院校要低几个档次。民办高校的孩子大学毕业以后, 由于他们的文凭与国本大学孩子的文凭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而在我国大部分单位对民办教育缺乏深刻的认识, 这样很多单位戴上了有色眼镜, 一看是民办大学毕业的, 可能来面试的机会都不给。这就造成了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更难的现实局面。

二、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推动和拓展就业工作

实习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通过现场观察、调查研究和实际操作, 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知识与动手能力, 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校内实习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是指隶属学校并能提供学生实习、实训、科研、创新活动的场所。

校内实习基地以“服务教学、资源共享、高效运行、科学管理”为原则。必须坚持为教学服务, 把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工作重点。校内实习基地应严格按培养计划的进程进行安排, 按实习大纲的规定进行实习, 并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料和各种相关的实习记录。

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规划, 应从实际出发, 统筹规划, 合理设置。做到设施、设备、技术队伍既满足需求, 又科学合理, 努力提高投资效益。建立完善的校内实习管理规章制度, 使工作有章可循。校内实习基地要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校内实习基地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科学、实验献身的精神, 并且还应具有一定的实验研究、生产开发及管理能力。必须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队伍。校内实习基地要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窗口和样板作用。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协助科研任务的前提下, 要积极开展社会性服务工作和技术开发, 实现“产、学、研”结合。

2、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指为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需要, 根据专业的特点, 由高校与有关校外企事业单位协商共同建立的、具有一定规模并相对稳定的实习场所。双方协商签订《学生实习基地协议书》。学校与教学实习基地共建单位要创造条件, 积极探索使实习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的途径, 做到互惠互利。并对实习学生有关收费应给予优惠或减免。

作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 应能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 其生产正常, 技术和管理先进, 对学生实习比较重视。健全各项安全措施, 切实加强劳动保护, 改善工作条件, 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

3、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意义

(1) 通过实习不断完善和创新专业的教育培养目标。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是“一专多能”。通过学生实习不仅能丰富教学目标, 制定适合市场要求的专业培养方向, 并能使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践, 以及工作岗位的要求结合起来。

(2) 学生通过实习、实践活动, 掌握了专业实际操作能力, 认识了市场对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 更有利于职业目标的规划。学生在实习过程中, 将科学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 学习和了解了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组织管理等知识, 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增加感性认识, 把所学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并获得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的最新信息, 激发学生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 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实习也是学生直接站在就业市场的最前沿, 了解就业市场的一个最佳机会, 掌握了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在思想道德素质、适应能力、沟通能力、薪资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使学生更能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 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3) 有力地推动了就业工作, 拓展了就业渠道。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学习过程中, 也是实习共建单位选拔企业所需人才的一个最直接的方式, 企业在实习过程中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实习学生的德才情况, 更能直接选拔出有利于企业发展需要的, 能真正企业文化的人才, 减少了招聘和培养成本。特别是有的学校的实习基地大都是为“订单式”培养而设置的, 减少学校和学生的就业成本。也出现了同类企业选争聘实习学生的现象。使这些基地成为实习 (实践) 、就业“双基地”。

参考文献

[1]王淑娟.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02) .

上一篇:生态文学批评论下一篇:临床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