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林设计(精选12篇)
人工林设计 篇1
吉林省作为重要的森林资源续存基地, 人工林的持续稳定发展直接关乎吉林省经济的发展及木材资源的供应, 也是维持人民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而针对各林种的设计则是人工林营造发展中的重点, 对各林种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森林资源增产增收, 同时也能改善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在人工林建设活动前, 必须对当地的环境状态和环境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得出精确的数据, 为各林种的选择和使用建设提供科学性的参考。
1 农田防护林的设计
农田防护林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吉林省农业发展状况而言, 营造农田防护林的主要目的在于使风沙得到有效控制, 调节区域的气候, 防止气象性灾害对林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农田防护林的设计是吉林省人工林营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农田防护林的设计不仅是对人工林资源的丰富, 也是对吉林省农业发展的保证, 具有双向效益。农田防护林在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林带的方向、林带的宽度及林带的结构, 明确农田防护林的设计密度。
首先, 林带方向要与盛行风向平行, 且靠近农田区域;其次, 林带的宽度要根据具体的农田面积而定, 一般而言, 林带的宽度为3~4 m;最后, 林带的结构是农田防护林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林带结构要与农业发展相一致, 并适应人工林的特点。农田防护林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水资源是农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资源, 而由于农田防护林储水、蓄水的强大功能, 农田防护林营造完成后, 局部气候得到改善, 空气湿度大为增强, 同时地表蒸发量增大, 地表径流增多, 虽然没有改变大范围地区的降水条件, 但使局部地区的降水条件得到优化, 使水资源的储存量大大增加。各片农田防护林共同发挥作用, 长此以往, 吉林省农业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也将大幅度提高。农田防护林的优化设计强大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人工林发展也向着规模化、产业化及信息化方向推进。因此, 要加大新型机器和森林资源设施的研发, 首先在一些地区开展科技试点工作, 然后推广到全国地区。
2 水土保持林的设计
水土保持林, 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 保护与合理利用人工林地区水土资源, 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 以此增加地区植被覆盖率, 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林种。在进行水土保持林设计时, 要建立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既是水土保持林优化设计的前提, 也是保证环境状态调查结果科学性、权威性的重要保障。首先, 对于设计水土保持林的环境各项指标做出检测, 获得有关试验数据, 并进一步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空气洁净度、微生物含量、植被覆盖率、植物种类数和负离子浓度等多项指标, 在对以上指标进行科学衡量后, 形成科学数据, 供有关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及研究。其次, 水土保持林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吉林省的地形地貌条件, 吉林省地区多为平坦的平原地区, 地形地貌条件较为适宜水土保持林的生长;同时, 在一些地形条件恶劣的地区, 水土保持林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地形的坡度和侵蚀程度。此外, 林带宽度一般设置为10~20m。为防止出现土壤侵蚀状况, 要结合工程措施进行设计[1]。水土保持林的合理设计有利于保护森林中物种的多样性, 使人工林区域的气候变得温和湿润, 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趋于平稳, 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 以此改善人工林区域生态环境, 提高吉林省的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减少荒漠化、盐碱化、沙尘暴、旱涝无度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 当自然灾害发生作用时, 水土保持林可以减轻由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水土保持林的设计不仅是对人工林林种的丰富, 也是减少人工林损耗、节约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
3 防风固沙林的设计
防风固沙林, 是指通过降低风速、防止或减缓风蚀、固定沙地, 以及保护耕地、果园、经济作物、牧场免受风沙侵袭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产生风沙的原因主要有2个。第一, 自然原因。区域的气候干燥, 降水量少, 植被稀疏, 在大风的作用下沙石集聚形成沙地。第二, 人为原因。由于人类过渡采伐森林资源使得森林资源储量大大降低, 森林的生态效益大大降低, 使得区域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在进行防风固沙林的设计前, 首先要对区域环境状况进行分析。环境的状态主要包括环境承载力、环境压力及环境响应能力3个方面。防风固沙林的设计要考虑到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 同时要选择合适的区域种植, 并且要选择适合的林种, 防风固沙林一般设计在外围地区。对于吉林省而言, 防风固沙林的设计对于人工林营造具有以下效益:首先, 防风固沙林的优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态环境承载力, 扩大了环境的有益影响;其次, 防风固沙林的优化设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即增强了生态环境的负荷, 甚至引发盐碱化等不良自然灾害;最后, 防风固沙林的优化设增强了环境响应能力, 是社会公众进一步明确环境质量的测量指标,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保护[2]。防风固沙林一般设置在植物的外围, 起到保护植被, 减少风沙侵袭的作用, 此外, 防风固沙林的林带结构应使用紧密型结构以此减少风沙灾害的侵袭。
4 结语
吉林省在营造人工林时对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及防风固沙林时进行了一系列设计, 发挥了农田防护林稳定农业生产、水土保持林保持水土及防风固沙林防止风沙侵袭的功能, 使吉林省人工林资源发挥了最大效益,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既符合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理念, 也是吉林省人工林资源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治良.浅谈营造不同效益人工林的规划及设计[J].民营科技, 2011 (9) :117.
[2]2 0 1 4年《防护林科技》总目次[J].防护林科技, 2014 (12) :112-127.
人工林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材新增的内容,是人工智能模块的起始课,其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走近人工智能,更多地感受计算机科学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同时通过对现代人工智能代表性事物的了解,更好地促进学生融入到探索与发现人工智能的学习中。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只基于应用本身,对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发展历史是比较模糊的。同时,学生对于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计算机发展、机器人、编程知识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知识之间是相对割裂的。所以,可以通过资料收集、交流讨论、对比想象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运用阅读、音视频文件、讨论交流、对比想象等方式,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感受人工智能的作用,通过讨论分析其特性,培养信息意识。3.辩证认识人工智能对社会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树立AI时代信息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了解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2.了解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及其重要性。3.了解人工智能的分类,感受生活中的人工智能。难点:知道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通过视频的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体验式学习、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等形式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手段: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师课件展示。【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人工智能吗?今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2.视频中说到,人工智能已走进我们的生活,那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它和人的智能有什么不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板书:初识人工智能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把抽象的信息呈现出来,变成和学生生活相关联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新授
1.人工智能初体验。
(1)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第一部分内容,结合刚刚观看的视频和你的了解,对比一下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小组讨论:你觉得它们的区别在哪儿?人工智能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2)学生探索、讨论、汇报。(3)师生共同小结。预设答案:
(1)区别:人工智能能像人那样思考,但没有情绪。
(2)优点:人工智能稳定性更强,反应更快,不受情绪的影响。(3)不足:人工智能不真正拥有智能,也没有自主意识。2.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
(1)你觉得研发人工智能需要依靠哪些科学知识呢? 学生汇报。
(2)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科学。当然,它还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如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等。那么你知道第一台计算机吗?你知道人工智能之父是谁吗?他提出了什么样的理论呢?请你在网络上搜索和整理相关资料。
学生搜索资料,阅读理解并进行汇报。师生小结:图灵,以及图灵测试相关内容。
(3)计算机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为实现人工智能提供了一种媒介。依据图灵测试的内容,我们也来做个小实验,实验要求如下:
A.场内,选择一名同学进行提问,一名同学进行问题和答案的传递。B.场外,选择一名同学回答,同时利用在线聊天机器人进行回答。C.场内,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实验结束后,学生上台交流感受。根据出题情况,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很多,但教师可以从题目回答的内容方面,或从整体的测试效果上进行比较和引导。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视频和对书上文字的感知,初步了解了人工智能概念后,再结合收集的网络资料,并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小实验进行图灵测试,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人工智能的同时,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3.人工智能发展史。
(1)从刚刚的实验我们可以确定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密不可分,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史,那么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呢?请你利用手边的资料和网络找一找,看一看。
学生搜索资料,阅读理解,并进行汇报。师生小结:人工智能的发展史。
(2)我们对比一下计算机的发展史和互联网的发展,你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生小结: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使人工智能起源并进入黄金年代。1983年,阿帕网各站点通讯协议统一采用TCP/IP,这标志全球互联网的诞生。民用的互联网又一次让人工智能繁荣起来。1993年,随着网络开始普及走向大众,人工智能发展越发迅猛。所有的科技发展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认知,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发展史,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方式,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融合,共同发展的。
4.人工智能的分类
(1)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国务院也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你知道人工智能的分类吗?我们现在常说常见的人工智能大多处于分类中的哪一种类型?
学生分组搜索网络资料并汇报。
(2)你觉得未来将实现的强人工智能会是怎样的呢?对我们的生活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设计意图】从教材引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畅想未来,努力提升。
三、总结拓展
城市环境中人工水景的设计策略 篇3
关键词 城市环境;人工水景;问题;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6.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0-3
1 人工水景概述
1.1 人工水景概念
人工水景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是基于现代人们对于水的依赖和向往,利用水进行环境空间的艺术创造,常见的人工水景有喷泉、瀑布、水幕等。
1.2 人工水景功用
1.2.1 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人工水景不仅是城市整体环境的一部分,为城市增添美丽的景观,其本身作为一种空间艺术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如它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物而存在,塑造城市独特的人文环境[1]。
1.2.2 提高空气质量
人工水景能够吸附浮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的质量。城市喷泉等水景通过高速运动的水体能够分解产生大量的负离子,增加了空气中的负离子的同时,也使空气变得湿润,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1.2.3 反映精神风貌
水景作品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往往能够反映了一个城市一定时期的特色。每个城市都具有他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城市人工水景的设计或多或少会受到城市文化的熏染,在设计过程中很自然的融入城市的浓郁的地方特色,与当地人们的精神风貌相得益彰[2]。
2 城市人工水景建设现状与问题
2.1 城市人工水景设计原则
2.1.1 可持续性原则
当前,城市水景景观水源获取途径比较单一,城市景观用水基本上都是取自自来水。因此,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设计城市人工水景只有遵循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才能更高效、更和谐的使用水资源,用最少的水,设计出最美的水景观。另外,在我国很多城市,人们不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致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因此,在城市人工水景设计上,必须具有科学性、生态性,走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坚持生态平衡性,做到与环境的和谐[3]。
2.1.2 符号化原则
优秀的水景设计,不仅要有新颖美丽的外在美,还要有深刻的内涵。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在城市水景观设计中应按照符号学的理论把它应用到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当地的特点。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许多事物都在渐渐远去,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会消亡。因此,借助于现代的科学技术,以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设计水景观的立足点,既能够做到历史文化的传承,又可以体现城市的现代感。
2.1.3 参与性原则
现代水景观的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美的欣赏,更多的是参与其中,体验亲近水的乐趣。基于这种理念,与传统水景不同,现代的城市水景设计特别注重调动人们的参与性的,尽量创造亲近水、戏水的景观。如城市广场水景,它在处理水体边缘的设计上会有一个自然的过度,尽可能做到减少人与水景之间的障碍,在感官上让人对水景观有一种亲近感,拉近观赏者与水景观之间的心理距离。
2.2 城市人工水景面临问题
2.2.1 用水问题
通常来说,城市人工水景观区域具有一定封闭性,且水域面积较小,自净能力较差,时间一长水体很容易产生富营养化,水质变差,甚至会有异味,不及时处理情况就会越来越坏。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多数城市水源污染严重,城市生活用水水质出现问题。而城市人工水景观长期使用的是自来水,不仅使得城市用水更加紧张;同时,也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增加了负担[4]。特别是一些大型喷泉,本身水资源消耗量就大,利用后的水也多直接排于下水道,二次利用率很低。显然,长期使用自来水作为水景观用水是不切实际的,没有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2.2.2 设计问题
现阶段,现代设计分工越来越明确,具有高素质的综合设计素质人才缺少,加上从国外引进的优秀景观理论没有系统性、完整性,不能给我国景观设计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因此,目前的水景观设计存在很多问题。一些水景观设计者缺乏科学的设计理念,没有做到统筹全局,简单把景观设计独立出来,不注重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和谐等问题。另外,水景观设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往往只是单纯的为建造水景而建造,很少从人们的现实需求出发,忽视了人们的感受,如很多水体边缘出现硬质结构将观赏者与水景观生硬隔开,亲水平台没有了亲水性。
2.2.3 维护问题
现阶段的水景观水体的过滤处理大多数还是采用工业用膜过滤的方法,但这种处理方法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包括水量处理、电费、人工费用等。此外,保持水景观的完整与清洁有赖于观赏者自身的素质。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城市的居民缺乏公物爱护意识,或意识不强,城市中乱扔乱丢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这不仅影响了水景的美观,而且不及时清理时间一长水体景观就变为垃圾池、臭水池等,使治理工作变得更加艰难。
3 城市环境中人工水景的设计策略
3.1 坚持水景设计可持续性原则
首先,在水景用水方面应提高雨水利用的意识,不断开发利用雨水的新方式、新方法,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合理规划建造城市雨水收集设施,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如建筑物屋顶的雨水收集,建筑屋顶分为平顶屋面收集和脊式屋面收集,平顶屋面收集比较简单,雨水只需要通过雨水斗、雨水立管和过滤器就可以实现收集,而脊式屋面收集则还需在屋檐下安装水平管,然后将其连接到落水管上就可以完成雨水收集。其次,循环使用水资源。在水景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采用水循环设备,降低水景观的用水量,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如水景观可以通过水粟进行水池内部循环,既可以节约用水,又可以形成优美的喷水景观。endprint
3.2 提升水景设计可参与性程度
提升人们对水景观的参与度,有利于其公众娱乐作用的实现。因此,水景观在水体的边缘部分应该有很自然的过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是无池岸和与护栏,直接将平台伸入水中,这样人们就可以不用越过障碍到达水边,实现与水的亲密接触,如典型的有旱喷、滩景等形式。流动的水作为一种自然界中本身存在的元素对人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人们可以尽情戏水感受水流过手指的惬意与水亲密接触,在创造戏水的条件的同时,也要增加对观赏者的吸引力,保持好水体的清洁程度,及时进行日常的维护与管理,以保持对观赏者的吸引度。
3.3 提高水景设计师的专业素养
设计师的设计工作应当有一个整体的设计观念,考虑全局。在城市水景设计过程中,应当从该城市的地域特点和人们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出合理的景观作品。设计师应当加强理论知识储备,学习掌握一定的景观生态学知识,景观工程知识以及对城市规划的了解。同时,景观设计工作并不孤立,它所要用到的知识涉及到很多学科,如美学、文学等,设计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这样设计出的景观会更加就艺术气息。其次,基于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的问题,在培养景观设计人才方面过度重视理论的学习,应当加强设计师的实践能力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成为优秀的高素质设计人才。
3.4 做好城市水景治理维护工作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一个好的水景景观作品,少不了建成之后的养护与管理,因此,应制定有效合理的维护管理程序,做好水景景观的养护工作。首先,在现有的条件下,各城市应实行水景观的养护专人负责制,就某一景观分配固定的人员进行管理,定期查看景观设备的运行状态,检查管道有无损坏,记录并及时报修。定期清理污垢,打捞漂浮物,保持水景观的水质清洁度,使其能正常运行。其次,开发利用新型的水质净化技术,提高水质净化效果。如人工生物浮岛技术,它是一种生物生态设施,通过水生植物、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吸收、分解等,实现富营养水体的生态治理。这种治理方式不仅外观造型新颖,而且结构稳固,可以长期循环使用。
4 结语
城市人工水景的建设应从设计与维护两方面抓起,坚持可持续性的设计原则,开源节水,科学管理,为城市建造美丽的水景观,也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利,秦柯.现代水景设计探析[J].山西农业科学,2008(1).
[2]谢荣幸.对我国城市人工水景设计的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谢梦婕.试论水景的可持续设计[J].工程科技,2009⑷.
[4]赵婷.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景绿色设计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浅谈营造人工林时对各林种的设计 篇4
1.1 林带的方向。
林带的方位和走向是否合理, 对防护作用有直接影响。农田防护林的主林带, 应该按照垂直于害风的方向设置。但由于地形、地物的限制, 林带往往不可能完全垂直于主害风方向, 面要有一定的偏角。
1.2 主带间距。
主带间距是根据造成风沙灾害的起沙风速, 林带主要乔木树种防护成熟年限的高度, 以及害风季节平均风速的有效防护距离来确定的。
1.3 林带的宽度和网格。
林带宽度是否合理, 不仅关系到科学利用土地, 而且关系到林带的结构和防护作用。实践证明, 林带的防风距离和防风效率, 与林带宽度并不成正相关。即不是林带越宽, 防风距离越大和防风作用越好, 而是林带过宽, 防风作用反面降低。这是因为林带越宽, 透风系数越小, 不仅占地多, 还会出现紧密结构的缺点。当然, 林带过窄, 透风系数过大, 也达不到控制风害的要求。
1.4 林带的结构。
不同的造林密度、林带宽度和树种组成, 就形成不同的结构, 产生不同的防护效果。一般用林带的逶光程度, 即疏透度来区别林带的结构。疏透度是林带纵断面上透光孔隙的面积与纵断面总面积之比。
2 水土保持林的设计
根据营造部位和防侵蚀作用的不同, 水土保持林的设计有以下几种:
2.1 分水岭造林, 出于地形条体的限制和农田分布的关联, 基本是沿着分水岭设置林带。
其宽度应根据灾害性质和土地利用情况来决定。以防水蚀为主的林带要宽些, 以防风蚀为主的林带要窄些。林带宽度一般为10~20米。
2.2 水流调解林。
在坡地上, 为拦截坡地上.部的雨水或融雪水, 分散水势, 减缓径流, 增强渗透, 变地表径流为地下水, 要营造水流调节林。
2.3 梯田埂造林。
梯田埂造林部位是在埂外坡中部, 顺圈埂走向成带状分布。灌木带的宽度要根据埂外坡的宽窄确定。窄埂坡种植一行, 越过2米的埂坡种植2~3行, 株距0.5米, 一毅带宽占埂坡宽的一半为宜。
2.4 固沟林。
侵蚀沟是由沟顶、沟底、水道、沟沿、沟坡、沟日翻冲积扇组成的。针对侵蚀沟各部位的状况, 为了防止土壤侵蚀扩大, 控制水土流失, 必须结合工程措施营造固沟林。
3 防风固沙林的设计
防风固沙林带的设计。防风固沙林带, 一般都设在被保护物的外缘。从防风作用来说, 林带的方向以垂直于主风其效率最高。从防沙作用来说, 林带通常多顺沿保护地沙害方向的外侧设置, 走向不一定垂直或通直, 但弯曲度也不要过大, 林带结构宜采用紧密类型。防护林带的设计规格, 必须根据主害风方向, 沙源状况, 以及防沙的需要和条件, 结合其他固沙措施综合考虑。
4 村屯绿化的规划
树屯绿化的内容要点:
4.1 环村林。
在村屯四周营造5~7行的环树林带, 或结合修筑环村路, 在路两侧各植树2~4行。环村林设计规格要整齐划一, 宏伟壮观。树种要乔灌结合, 花树合理搭配, 形成绿色树墙。
4.2 街道绿化。
村屯内道路较宽的每侧可植树2行, 路较窄的每侧植树1行。
4.3 家庭院落绿化。
房前屋后要有规划的种植针、阔乔木和果树, 既美化庭院, 又生产本材、果品。
4.4 隙地绿化。
要充分利用村内和林边隙地, 营造片速生丰产林。
4.5 农村公园。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课程设计解读 篇5
1.设计任务 1.1 设计题目 1.2设计要求 1.3设计任务 2.方案设计 2.1原理
2.2 具体设计方法 3.系统实施
3.1 系统开发环境 3.2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3.3处理流程图 3.4 核心源程序 3.5系统运行结果 4.开发心得
4.1设计存在的问题
4.2进一步改进提高的设想 4.3经验和体会 5.参考文献 1.设计任务 1.1 设计题目
在一个3*3的方棋盘上放置着1,2,3,4,5,6,7,8八个数码,每个数码占一格,且有一个空格。这些数码可以在棋盘上移动,该问题称八数码难题或者重排九宫问题。
1.2 设计要求
其移动规则是:与空格相邻的数码方格可以移入空格。现在的问题是:对于指定的初始棋局和目标棋局,给出数码的移动序列。
1.3 设计任务
利用人工智能的图搜索技术进行搜索,解决八数码问题来提高在推理中的水平,同时进行新方法的探讨。
2.方案设计 2.1 原理
八数码问题是个典型的状态图搜索问题。搜索方式有两种基本的方式,即树式搜索和线式搜索。搜索策略大体有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两大类。盲目搜索就是无“向导”的搜索,启发式搜索就是有“向导”的搜索。
2.2 具体设计方法
启发式搜索
由于时间和空间资源的限制,穷举法只能解决一些状态空间很小的简单问题,而对于那些大状态空间的问题,穷举法就不能胜任,往往会导致“组合爆炸”。所以引入启发式搜索策略。启发式搜索就是利用启发性信息进行制导的搜索。它有利于快速找到问题的解。由八数码问题的部分状态图可以看出,从初始节点开始,在通向目标节点的路径上,各节点的数码格局同目标节点相比较,其数码不同的位置个数在逐渐减少,最后为零。所以,这个数码不同的位置个数便是标志一个节点到目标节点距离远近的一个启发性信息,利用这个信息就可以指导搜索。即可以利用启发信息来扩展节点的选择,减少搜索范围,提高搜索速度。
启发函数设定。对于八数码问题,可以利用棋局差距作为一个度量。搜索过程中,差距会逐渐减少,最终为零,为零即搜索完成,得到目标棋局。
3.系统实施
3.1 系统开发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SQL Server 200X
3.2 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该搜索为一个搜索树。为了简化问题,搜索树节点设计如下: struct Chess//棋盘
3.4 核心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const int N=3;//3*3棋盘
const int Max_Step=30;//最大搜索深度
enum Direction{None,Up,Down,Left,Right};//方向 struct Chess//棋盘 { int cell[N][N];//数码数组
int Value;//评估值
Direction BelockDirec;//所屏蔽方向
struct Chess * Parent;//父节点 };
//打印棋盘
void PrintChess(struct Chess *TheChess){ printf(“----------n”);for(int i=0;i printf(“t”); for(int j=0;j { printf(“%dt”,TheChess->cell[i][j]); } printf(“n”);} printf(“tttt差距:%dn”,TheChess->Value);} break;case Left: t_j++; if(t_j>=N) AbleMove=false; break;case Right: t_j--; if(t_j<0) AbleMove=false; break;};if(!AbleMove)//不可以移动则返回原节点 { return TheChess;} if(CreateNewChess){ NewChess=new Chess(); for(int x=0;x { for(int y=0;y NewChess->cell[x][y]=TheChess->cell[x][y]; } } else NewChess=TheChess;NewChess->cell[i][j]=NewChess->cell[t_i][t_j];NewChess->cell[t_i][t_j]=0; return NewChess;} //初始化一个初始棋盘 struct Chess * RandomChess(const struct Chess * TheChess) p=NULL;queue do{ p1=(struct Chess *)Queue1.front(); Queue1.pop(); for(int i=1;i<=4;i++)//分别从四个方向推导出新子节点 { Direction Direct=(Direction)i; if(Direct==p1->BelockDirec)//跳过屏蔽方向 continue; p2=MoveChess(p1,Direct,true);//移动数码 if(p2!=p1)//数码是否可以移动 { Appraisal(p2,Target);//对新节点估价 if(p2->Value<=p1->Value)//是否为优越节点 { p2->Parent=p1; switch(Direct)//设置屏蔽方向,防止往回推 { case Up:p2->BelockDirec=Down;break; case Down:p2->BelockDirec=Up;break; case Left:p2->BelockDirec=Right;break; case Right:p2->BelockDirec=Left;break; } Queue1.push(p2);//存储节点到待处理队列 if(p2->Value==0)//为0则,搜索完成{ p=p2; i=5; } } else { //打印 if(T){ /*把路径倒序*/ Chess *p=T; stack while(p->Parent!=NULL) { Stack1.push(p); p=p->Parent; } printf(“搜索结果:n”); while(!Stack1.empty()) { PrintChess(Stack1.top()); Stack1.pop(); } printf(“n完成!”);}else printf(“搜索不到结果.深度为%dn”,Max_Step); scanf(“%d”,T);} 3.5 系统运行结果 4.开发心得 4.1 设计存在的问题 完全能解决简单的八数码问题,但对于复杂的八数码问题还是无能为力。4.2 进一步改进提高的设想 可以改变数码规模(N),来扩展成N*N的棋盘,即扩展为N数码问题的求解过程。 2、内存泄漏。由于采用倒链表的搜索树结 05.参考文献 [1]王汝传.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123-130.[2]刘榴娣,刘明奇,党长民.实用数字图像处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2000:12-25..[3]丁兆海.Delphi基础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4]王小华.Delphi 5程序设计与控件参考[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70-120.[5]赵子江.多媒体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18-130.[6]段来盛,郑城荣,曹恒.Delphi实战演练[M].北京:人民邮政出版社,2002:80-95.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关键词】人工堆造山体;景观;设计 1.铁岭凤冠山地理概况及区位特点 铁岭位于东经123°51′,北纬42°37′,地处亚欧大陆东部,中纬度温带地区,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夏季多刮湿热的偏南风,其特点是:寒暑变化明显,四季长短不均,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炎热多雨,春季多风少雨,秋季天高气爽。年平均降水量682.7mm,无霜期108~148d。 凤冠山距铁岭新城区中心3㎞,与莲花湖湿地相邻,正对新城区规划中轴,这一区位赋予凤冠山景区独特的场地地域特征。 2.人工堆造山体的概况 2.1工程概况 铁岭凡河新区凤冠山工程是一座人工堆造的山体景观工程,位于铁岭县凡河镇得胜台北侧,莲花湖南侧,整座山体面积约79.1公顷,地面平均标高为53.2m,山体设计标高93m,占地约43.9公 顷,堆方量600万立方米,微地形设计最高点标高60m,堆土高度7m。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本工程建设场地范围大,山体北部和东部距莲花湖较近,山体东南脚坐落鱼塘内,凤冠山山体的基础为水田,地下水位高,表层土主要是含水量大的种植土和粉质粘土层,具有中等压缩性,且粉质粘土层厚度在0.4~5.8m,厚度差别较大,均匀性较差,山体西侧区域自然地面埋深约2m以下分布有一层灰黑色粘土层,厚度在0.3~2.6m土质较软,为软弱土层,压缩性高。 3.山体堆砌技术方案与施工技术措施 3.1山基强夯 (1)清基:根据不同部位有机物存在厚度不同,清基厚度控制在20~50cm之间。 (2)回填平整:清基完成后向强夯范围内按每层厚50~60cm 进行两次分层回填,采用大马力推土机摊铺至平整,并用16t以上振动碾碾压4~6遍,分层回填处理后使场地平整。 (3)强夯施工。 3.2山体堆砌 (1)山体堆筑以振动压实为主,实现分层压实的要求,每层须铺厚度按60cm,采用推土机摊铺,16t以上振动压路机碾压6~8遍。 (2)BSP夯实工艺作为补强加固措施,对压实效果不好及压实困难的区域进行深层处理,确保压实质量,山体牢固。 3.3山体堆筑表层控制 山体表层土采用较适宜植物生长的种植土,在山体表层深层0.5cm范围内,压实系数按0.8控制在边坡处可采取以下措施: (1)山体表层用16t以上振动压路机碾压遍数比正常振动压实减少1~2遍。 (2)在保证山体稳定的条件下取消BSP在这一区域的强夯作业 3.4山体堆筑密度试验结果 经过对山体分割取样后,用环刀密度试验法检测,结果为:平均干密度1.76g/c㎡,平均含水率16.9%,压实率97%。 4.人工堆造山体土壤结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1土壤状态 自然状态下土壤有表土和心土之分,土层不同、成分不同,对植物生长作用不同,人工状态下土壤为混合土。 4.2土壤硬度 植物生长对土壤硬度有一定要求,如松类、银杏、元宝树、云杉等树种在土壤硬度超过14㎏/cm2的地方,几乎没有根条,人踩踏和机械碾压下的土壤硬度可达到100㎏/cm2以上,对植物生长不利。 4.3土壤湿度 土壤含水量达最大持水量的60~80%时,最适宜植物根条生长,人工堆造山体持水量仅为16.9%,对植物生长不利,很多植物在此不能正常生长。 4.4土壤的透水、透气性 5.地城性景观特色结构的形成 5.1基于规划定位基础上景观特色的规划 5.1.1景观特色 凤冠山位于新城区北部边缘的地理位置以及比邻生态环境优美的莲花湖的环境条件,凤冠山的整体设计风格定位为自然生态的野趣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登高俯瞰整个城市,欣赏莲花湖生态景观,同时享受大自然的好去处,公园内无须设太多的人工造景,以整体山形植物造景为设计重点,结合山形在山顶以及山脉降起部位,共七处设置了供游人观景休息的平台,七个平台采用相同的设计手法,以凤尾羽毛的椭圆形为设计元素,设置了休息廊架、座椅、种植池等休息设施,同时通过在花架、铺地、植物等方面,采用不同的材料品种及颜色体现各平台的不同主题。 5.1.2植物景观规划 (1)植物材料选择原则。 造林树种选择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应根据立地条件,参照森林植被演替规律及其演替阶段中森林群落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引入目的树种。 1)适地适树和特性协调的原则。根据立地分类,按照适地适树和特性协调的原则选择目的树种。坚持造林地立地条件与树种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一致性,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 2)充分重视种间关系。该项目区绿化的目的是建立结构稳定、生态功能完善、景观符合城市绿化要求的森林群落,因此确定造林树种时必须注意乔木和灌木及各类乔木树种的合理配置关系。 3)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参照地带性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选择有价值的、适生的、接近演替顶极的乡土建群种或优势种和经驯化能适应该地生境、能正常完成其生长发育过程的优良外来树种,尽可能考虑生长速度快、落叶多易分解、根系发达、病虫害少、耐荫、耐干燥、耐瘠薄、扩繁能力强等特性的乔木、灌木、草本。 4)重视树种选择的景观效果。在绿化的重点地段选择外观漂亮的树种,同时考虑树种的季相变化,实行常绿与落叶混交,色叶与绿叶相间,达到景观美的效果。 (2)植物选择和景观分区。 凤冠山的植物配置是凤冠山景观的重点,考虑到当地的植物系属长白山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的交错地带,其中最大的特点是针阔叶混交林,本地的油栎混交林有其独特的的景观,枫树、杨树、柳树、山杏在山区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花灌木的占有量增加了绿化景观的层次。人工堆造山体的立地条件对植物的选折有一定的限制,植物配植根据凤冠山的山形特点,以及它在整个城市景观中的重要位置,采用四季季相不同的乔木大面积片植,形成壮观的凤羽飘逸的带状纹理的大地景观,而在游人活动以及地势较平坦的位置,采用细腻的设计手法,以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围合出开阔或半开阔的活动空间。详见如下鸟瞰图: 凤冠山鸟瞰图 (1)春景植物主要有:洋槐、稠李、海棠、山桃、毛樱桃、暴马丁香、大花溲疏、紫叶李、山樱桃、文冠果、毛山楂、白丁香等。 (2)夏景植物主要有:旱柳、绦柳、杨树、小叶白蜡、水曲柳、刺槐、山皂角、辽东栎、蒙古栎、榆树、桑、悬铃木、糠椴、紫椴、栾树、胡桃秋等。 (3)秋景植物主要有:白桦、毛叶黄栌、火炬树、茶条槭、色木槭、鸡爪槭、元宝枫、八角枫、水杉等。 (4)冬季常绿的植物主要有:臭冷杉、黑松、油松、丹东桧、红松、云杉、白扦云杉、青扦云杉等。 根据四季的景观特点,结合地形和景点,将凤冠山分成四个植物景区。 (1)桃花坳。 在凤冠山南北两侧有一个凹陷形成一个浅浅的谷状,在这个位置栽植成片的山杏、山桃、毛樱桃春天粉红一片花香四溢,是春季主要的观景点。 (2)杨柳屏。 在凤冠山东南侧一直延伸到北侧沿湖一带栽植杨柳树,柳树长长的枝条低低的垂在水面上,微风吹来随风轻轻摆动,用来体现夏日的悠闲与舒适。 (3)香枫品秋。 在凤冠山西南侧大面积的栽植枫树、栎树,形成浓烈的秋季景观。 (4)撷翠园 在凤冠山北侧栽植松柏树,掺杂栎树,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油栎混交林特色,冬季白雪皑皑,这里的苍松翠柏更能体现北方的冬季景观。 植物的选择充分考虑了人工堆砌山体的土壤条件,根据不同的地形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造景,做到乔灌草相搭配,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不同季节景观的季相变化,营造了“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艾淑杰.破坏山体植被快速恢复的生态设计[J].硕士学位论文. [2]陈辉跃.闽南裸露山体整治与植被恢复技术初探[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19(1):59-61,68. [3]陈波,包志毅.国外采石场的生态和景观恢复[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5):72-74. [4]李根有,屠娟丽,哀建国,周文声,陈超龙.山体断面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及种植措施[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19(1):95-99.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的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据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我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十分突出。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1]。国家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滇池的“十一五”规划计划投资183.3 亿元,到2009 年底,已完成投资123.8 亿元。但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效果仍不尽人意,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2]。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净化水体的功能。近年来人工湿地系统逐渐发展,成为净化水体,防止水体污染的新方向。人工湿地系统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系统,人为提供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以起到降解去除污染物及净化水体的作用[3,4],在公园景观水体净化方面成果尤为显著,既能净化水体,又能美化环境。但是现有的人工湿地系统占地面积较大,处理效率不够高,具有潜在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此外,我国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限制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因此需要寻求新的设计方案来提升人工湿地的功能,扩大其应用范围。 2 水上立体人工湿地设计 人们通过设计立交桥来缓解交通用地紧张的情况,通过设计立体农场解决未来粮食危机,而在解决污染水体时,水上空间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和利用。如果可以在水上建立人工湿地,则能充分利用水面上的空间,加强对自然生态和自然湿地的维护并减轻其压力,同时加快现有人工湿地自然化进程,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以湖泊人工湿地设计为例,在水面上构建钢架结构,建立人工湿地平台和廊道,将水提升至最高点,再逐级向下流动。引水口同时与湖泊水体和排污口相连接,以达到稳定进水的要求。 参考地面人工湿地的设计思路[5,6,7,8,9,10],本着资源循环利用的清洁生产理念,设计金字塔式的结构,由上至下逐层建立以垂直潜流型、水平潜流型、表面流型为主的湿地,在其上种植合适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植物以去污能力强且可利用的生物质能源植物为主,并辅以景观植物,提升湖泊的立体景观效应。填料的选择主要考虑通透效果和生物附着效果,填料以适合支撑的廉价砾石为主,根据不同的水质特点和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填料,或者组合填料。在水平流湿地中可以考虑以富营养化水体的底泥作为填料混合体的一部分,以减少底泥对富营养化的贡献。在立体式人工湿地的底层将水流集中以管道群方式流向湖泊,造成水的搅动,提高湖泊水体的复氧效率,促进水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以起到加速降解污染物的目的。同时将水上的湿地系统与其下的水面和水下湿地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水面种植浮水植物,在水下种植沉水植物,可以构造高效的立体人工湿地系统(图1)。 该设计用ProE5.0系统在Windows7.0系统操作下完成。首先用泵将水提升至顶端配水塔,再由配水塔将水均匀分配到第一层湿地,即垂直流湿地的4个小单元中,污水流经该层湿地部分净化后,由收集渠收集污水,将其分配到第2层的湿地,即水平潜流型湿地的4个小单元中,再次经过部分净化后同样以类似的方式流入第3层湿地,即表面流型湿地中。3次净化后的污水经收集以管道群形式排入水体。水面辅以具有漂浮性质的填料,种植湿地植物后作为第4层湿地。水下则可以选择种植沉水植物,更进一步净化水体。 在该设计中将湿地系统立体化、模块化,湿地系统分为5个层次,水上为人工湿地主体系统,由上至下分别设计为垂直潜流型、水平潜流型为主的人工湿地,水面和水下分别是水面浮水植物区和沉水植物区。水上立体式人工湿地通过模块化后,根据湖泊水体污染面积及污染程度可以建设不同数目的模块单元,对于面积大且污染严重的湖泊建立“水上人工湿地群”,使不同的单元组合起来以达到高效快速净化水体的功能。此外,在农村生活污水和面源、点源污染水体排入环境之前可通过该湿地模式进行预处理,以免引起地下水污染,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促进生态高值农业的发展。 3 结语 水上立体式人工湿地减轻了自然湿地的压力,既保护了自然湿地,又与自然湿地互补增效,该技术不向水体投放任何化学试剂,不将污染物输入它处,不产生二次污染,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和谐统一。目前国内的人工湿地设计和运行理论发展较快,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但是在水上建立立体人工湿地仍然会面临资金和技术的困难,这种设计理念和思路可以缓解现阶段建设湿地用地紧张的局面,有利于促进人工湿地标准模型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人工湿地设计思路,有助于推动人工湿地系统的推广应用,是一项创新性的直接治理富营养化湖泊和修复水体的生态技术。 摘要:指出了随着我国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不断加重,居民饮水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人工湿地系统作为净化水体的一种技术手段,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因占地面积大且受气候影响大等因素限制了其发展。探讨了一种利用水上空间建立立体人工湿地的新思路,用于加强维护自然湿地,加快现有人工湿地自然化进程,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和解决湿地用地紧张的情况,以提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功能,扩大其应用范围。 关键词:水体污染,立体式人工湿地,设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2012-07-01].http://jcs.mep.gov.cn/hjzl/zkgb/2011zkgb/201206/t20120606_231040.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EB/OL].[2012-07-01].http://www.caep.org.cn. [3]张清.人工湿地的构建与应用[J].湿地科学,2011,9(4):374~377. [4]何明雄,胡启春,罗安靖,等.人工湿地植物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利用潜力评估[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17(4):527~531. [5]蒋绍阶,黄新丽,向平,等.水流注入方式和填料层高度对人工湿地流态的影响[J].湿地科学,2012,10(2):170~175. [6]郑春雨,王光华.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功能微生物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2012,10(2):243~249. [7]魏成,刘平,秦晶,等.不同基质和不同植物对人工湿地净化效率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28(8):3691~3697. [8]聂志丹,年跃刚,金相灿,等.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中试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2007,28(8):1675~1680. [9]Yalcuk A,Ugurlu A.Comparison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for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J].Bioresource Tech,2009(100):2521~2526. 测定弹丸飞行速度是衡量武器系统技术指标的一项重要参数,在靶场测试中常常需要测试弹丸的初速。在靶场测试领域,天幕靶是一种常用的光电触发设备,两台天幕靶与一台测时仪配合就可以实现弹丸飞行速度的测量,它由镜头、探测器、放大电路以及相应的机械结构组成。由于天幕靶采用光电转换非接触测试原理,测试精度高、适用范围广,日益受到靶场使用者的欢迎。 由于自然光是天幕靶工作的光源,那么自然光的变化势必影响其工作性能,在天空亮度高低2个极端光照条件下天幕靶的工作性能比较差。光照强度极强时环境的背景噪声很大,将会产生干扰现象,而在光照强度较低的情况下,虽然背景噪声很低,但弹丸过靶的信号也相应减弱,也降低天幕靶的探测灵敏度。 本设计提出用LED作为天幕靶的人工光源,来代替自然光。从而解决了天幕靶不能在阴天或室内测试的问题。 1 天幕靶工作原理 天幕靶是以光电转换为基础的探测仪器。以天空亮度为背景,用光学成像透镜和置于透镜焦平面上的狭缝在天空中形成光幕,进入光幕的光能经光学变换汇聚到光电转换器件上,当运动物体进入光幕时,遮挡部分投射到狭缝中的光能,使光电转换后形成一个波动,通过放大整形电路输出一个脉冲信号,完成一次测试功能。 当弹丸通过光幕时,弹丸遮住部分光线引起光通量变化,由此引起探测器上的光电流变化并输出电脉冲利用两套同样的天幕靶并接入测时仪,通过输出的电脉冲启动测时仪和停止测时仪可得到弹丸通过两天幕靶的时间,测量两靶距,即可算出弹丸速度[2]。按下试计算: v=s/t. 式中:s为起始靶和停止靶间的距离;v为弹丸起始靶和停止靶间的飞行速度(m/s);t为测时系统测得的弹丸在起始靶和停止靶间的飞行时间[3]。 天幕靶是一种光电靶,其利用太阳光在大气中散射而形成的自然光为光源。天幕靶对弹丸材料没有特殊要求,对弹丸飞行没有干扰,具有其它区截装置所没有的特殊优点。 图1为光源所形成的面幕。 如图2,根据透镜成像原理,发光体ab所成的像为a′b′。如在像前装一个光阑,则只有光阑上狭缝所允许通过的光才能成像于c′d′。如对准c′d′安装一个光敏元件,它所接收的只是垂直于纸面方向(与光阑狭缝平行),宽度为cd的一条光幕的光。当弹丸飞过该光幕时,弹丸的影像将使照射到光敏元件上的光通量发生变化,使光敏元件产生的电信号发生变化,发出区截信号。因此,天幕靶是以天光形成的光幕为区截面的,故而有此名称。 2 人工光源的设计 2.1 人工光源的选择 当在室外天空亮度高低2个极端光照条件下,选择适当人工光源代替自然光。寻找一合适可控光源,能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产生可调光,照射天幕靶,如寻找合适阵列光源代替天幕,以便天幕靶在天气不好或夜晚也可正常工作。反射式光源为首选,如不成功可选择透射式光源。 2.2 发光器件的选择 发光器件是天幕靶用室内光源设计中非常关键的部分,首先它要满足足够的亮度,又要具有使用寿命长,耗电量低和体积小的优点。经过比较,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能满足要求,且发光二极管的制造工艺已相当成熟,天幕靶的光敏器件接收的是可见光,因此选择白色发光二极管,其外形有多种形式,比较适合应用在天幕靶光源上的有2种外形:子弹头形和平头圆柱形。这2种形式的发光二极管所具有的共同性能是亮度高,消耗功率低,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能提高光学设计和机械设计的灵活性。它们的区别在于平头形没有聚焦透镜,而子弹头形是在头部加入了聚焦透镜,因而两者发出的光束有所不同。子弹头形的半功率角2θ1/2=8°,平头圆柱形的半功率角2θ1/2=23°[4,5]。在此设计的光源中采用的是平头圆柱形发光二极管,因为光束比较宽,在满足测速精度的条件下可以使2个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距大一些,以减小安装难度。 2.3 驱动电路 根据天幕靶的工作原理"要求光源发出的光强必须稳定"因此采用恒压恒流源来驱动。经过试验比较,由集成稳压块和精密电阻构成的恒压源效果最好。 3 整体结构 天幕靶的视场是一个扇形区域,为了充分利用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光源应该是一个弧形的线光源。把光源做成一个整体的弧形在加工和装配上比较困难,为此,采用了由许多很短的直线光源拼成长弧形光源的方法,该光源可以通过安装孔固定在天花板、墙壁或者根据特定需要制作的架子上,如图4所示。 4 实验结果 当天空亮度低于120Lux时,用天幕靶和设计的弧形线状LED光源组成的测速系统进行实验。图5为没有使用人工光源与使用人工光源的天幕靶输出信号对比图。 (a) 正视 (b) 侧视 5 结论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证明了该光源的可用性。在阴天或室内时,为天幕靶配备使用弧形线状LED光源,可以增加天幕靶的灵敏度、提高天幕靶的分辨力。扩展了天幕靶的测试范围,克服了天气状况对天幕靶使用的限制,方便了天幕靶的全天候测量以及在室内的测量。 参考文献 [1]邵泽波.无损检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5. [2]王铁岭.天幕靶精度分析[J].兵工学报弹箭分册,1987(2):39. [3]李翰山.高洪尧.天幕靶精度测量系统改进研究[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1997,17(1):30. [4]《无线电》编辑部.无线电元器件精汇[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52-153. 南京某小区为高档别墅, 在荒坡地上挖掘出一个人工湖, 面积约为12 000 m2, 水深为0.50 m~2.0 m不等, 总容积约为15 000 m3。水体补充水源采用附近一水库的水, 其水质为地表水Ⅴ类。 小区四周为市政道路, 大气污染一般。湖的南边为自然的小山坡, 大雨时会有部分洪水冲进湖内, 其余三边为亲水别墅, 有截流措施, 因此, 总的地表径流污染不严重。湖底土壤为黏土, 与外界的地下水几乎没有连通。 由于本项目属于高尚住宅小区, 水质要求较高, 设计要求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要求;另外根据景观规划要求, 人工湖应为生态景观水体。 2 方案选择 2.1 生态自净法 通过水生植物、动物来构建生态系统, 辅以曝气机和生物浮岛来加强水体的生物化学分解能力, 主要依靠水体的自净能力。 其工艺原理为: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沉降、降雨) →人工湖→微生物分解。 水体自净能力主要依靠微生物的分解能力, 但在城市中, 孤立的人工湖, 其水体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量很难大于外来污染物的量, 并且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弱, 水质仍然无法保证。 曝气机只是增加水体的溶解氧, 而且其运营动力也很大;生物浮岛是微生物的一个载体, 强化了微生物的水处理能力, 但只能解决局部水质问题。 微生物试剂皆由温室中培植, 很娇嫩, 在自然界中会迅速死亡, 存活期太短, 周而复始地向人工湖中布撒均匀并非易事, 还有微生物的分解物, 可能会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 再次导致水质变坏。而且这些生物在减少藻类的同时, 本身也会排泄相当量的营养物, 这意味着同时有较大比例的营养物进入矿化循环而没有真正被去除, 其水体内的底泥会越积越多, 含富营养物质的底泥在一定条件下会释放出氮、磷, 成为水体的内源性污染源, 然而底泥挖掘工程巨大, 挖出的底泥难以进一步处理。由于底泥中氮磷的吸收和释放过程复杂, 还可能破坏水体底部生物和水生植物环境, 将深层底泥暴露, 使其中所含的氮磷溶解到水体中, 而在一段时期内加深水化。 水生生态十分复杂, 在人为强烈干扰下, 将造成系统不稳定, 难以控制, 不属于当地自然种群的引进生物可能留下长期隐患。因此, 采用生物控制时必须仔细考虑带来的不利生态后果。 综上所述, 采用生态自净法, 虽然投资较少, 平时的维护管理费用也较低, 但是处理水体有着极大的风险, 不宜采用。 2.2 物理法 采用水力曝气过滤机或石英砂过滤砂缸, 通过不断的循环过滤, 再辅以消毒, 主要依靠过滤功能去除污染物。 其工艺原理为:进水→过滤机过滤 (去除污染物) →出水。 物理法强调的是过滤, 其原理是通过石英砂等粒状材料滤层截留去除水中颗粒杂质, 在去除COD, BOD, 藻类等污染物的同时, 也把水中的微生物等一起去除了, 从而造成水体完全丧失自净能力。现在有一种水力曝气过滤机, 虽然增加了曝气功能, 但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过滤功能, 并且过滤机内也不适合生物的生长, 因此也无法保持水体的自净能力。 由于水体丧失了自净能力, 为了保持水质, 就需要不停的循环, 从而减少水中的污染物。根据工程实际经验, 一般为2 d~3 d, 其循环流量较大, 从而造成能耗较大, 这就是现在很多水景建成后很少开启的原因。 无论是水力曝气过滤机, 还是石英砂过滤砂缸, 都是大型机械设备, 不仅投资较高, 还得设置专门的设备间, 在景观设计时很难处理。 综上所述, 采用物理法处理大型景观水体的日常维护成本较高, 初次投资也较高, 而且水体也丧失活性, 因此也不宜采用。 2.3 人工湿地法 人工湿地法是生物法和物理法的结合, 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 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湖水通过系统时, 经砂石、土壤过滤, 植物多种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 湖水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转化或分解, 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其工艺原理为:进水→人工湿地 (去除或分解污染物) →出水。 与生态自净法相比, 通过人工湿地强化外来污染物的降解, 稳定可行, 水力负荷大, 可以抵抗一定的瞬时污染物冲击, 湖水内循环可以让水体处于一种有序、缓慢的流动状态, 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另外, 从湖底抽水可以降低底泥的量。 与物理法相比, 物理法属于机械过滤, 而人工湿地更多的是依靠微生物进行分解, 湖水通过人工湿地过滤后, 水中仍然含有大量的微生物, 水体仍然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虽然人工湿地法也需要循环水泵, 但其循环周期比物理法大了很多, 根据工程经验, 当水温大于25 ℃时, 其循环周期不宜超过10 d, 当水温小于25 ℃时, 循环周期可以适当延长, 温度越低则循环周期越长。 为了达到水质要求, 又为了减少维护费用, 采用人工湿地法更经济合理。 3 人工湿地的设计 3.1 湿地类型的选择 人工湿地主要分为自由水面湿地 (地表流式) 和地下水流湿地 (潜流式) 。 地表流式人工湿地, 类似于稻田, 污水流进湿地停留若干天后排出, 水力负荷较低, 占地面积较大, 且不易控制, 一般不宜采用。 潜流式人工湿地根据水流形态又可以分为水平潜流、垂直潜流、波形潜流、下行上行复合潜流等, 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大, 对BOD, COD, SS, 重金属等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好, 且很少有恶臭和孳生蚊蝇现象, 主要由植物、填料床和布水系统三部分组成, 种植的植物有芦苇、美人蕉、灯心草等, 可以对绿化景观起补充作用。 为了减少占地面积和有效地结合景观, 本工程采用潜流式人工湿地。 3.2 工艺参数的选择 1) 循环周期。 为了保证湖水的水质达到要求, 综合考虑污染物浓度、藻类的控制、感官指标等因素, 根据工程经验, 湖水的循环周期定为10 d, 则循环流量为1 500 m3/d, 折合为62.5 m3/h。 2) 湿地面积。 湿地面积按水力负荷法进行设计, 一般为0.8 m3/ (m2·d) ~1.25 m3/ (m2·d) , 根据经验, 本工程湿地面积按1.25 m3/ (m2·d) 设计, 则人工湿地面积为1 200 m2。结合景观要求, 人工湿地分两块设在湖边, 一块面积为700 m2, 另一块为500 m2。 3) 水泵选择。 水泵的扬程对能耗影响较大, 应尽量减少扬程的能耗, 但也要考虑水泵的磨损造成扬程下降的影响, 经计算选择水泵的扬程为7 m。 3.3 补充水的处理 补充水为地表Ⅴ类水, 而湖水要求是地表Ⅲ类水, 为了避免二次污染, 应将补充水处理后排到人工湖内, 其处理方式也采用人工湿地。 其工艺原理为:补水→人工湿地 (去除或分解污染物) →出水。 人工湖的水量损失包括水面蒸发和池体渗漏, 根据工程经验, 每日最大蒸发量按8 mm/ (m2·d) 计算, 最大日蒸发量为96 m3/d, 最大日最大时蒸发量为4 m3/h。池体作了防渗漏措施, 可以不计池体渗漏损失, 因此总的水量损失为96 m3/d。 人工湿地面积也按水力负荷法进行设计, 按1.0 m3/ (m2·d) 计算, 其湿地面积为96 m2, 与循环水的湿地合建, 且合用一套水泵。 3.4 其他相关设计 为了形成良好的湖水内循环, 水泵吸水点和人工湿地出水点分别设置在人工湖的两端, 水流形态为顺流式, 尽量避免死水区, 因为如果某个区域的水得不到交换, 则容易出现富营养化, 形成点污染源。 3.5 运营管理的要求 根据工程经验, 人工湿地采用间歇式运行更有效, 这样让人工湿地有一定的时间自我修复, 从而减缓堵塞, 保持湿地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正常情况下, 每块湿地每天运行8个周期, 每个周期为3 h, 每个周期内运行1.5 h, 再停止1.5 h。两块湿地提升泵的装机容量均为62.5 m3/h, 电机功率为3 kW, 另外配有备用泵。 由于外界条件原因, 水质突然恶化时, 可以增加湿地工作时间, 或同时启动备用泵, 以增大循环流量;水质较好时, 为节约能耗, 可以减少湿地工作时间。 4 经济分析 正常情况, 两台水泵每天分别开启12 h, 共72 kW/h, 按1元/度电计价, 约72元/d, 全年约26 280元, 但这只是理论分析, 估计实际运行费用会低于这个数。 5 结语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框架结构, 柱底最大荷载标准值Fk=5 000 k N。 二、基础设计 结合实际情况, 该工程不宜采用独立基础。所以, 笔者采用密实卵石为持力层摩擦端承桩, 如图1所示, 粗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可以采用一柱一桩式结构, 而且该工程勘察深度内, 未见地下水, 适宜采用人工挖孔桩。考虑到黄土状粉土湿陷性对桩的负摩阻力, 工程应做好地面散水及排水。 三、桩基施工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 准备相关资料。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基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危房、精密仪器车间等的调查资料;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桩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报告;有关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 (2) 选择钻孔机具及工艺。应根据桩型、钻孔深度、土层情况、泥浆排放及处理条件综合确定钻孔机具及工艺。 (3) 制订质量管理措施。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 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质量管理措施, 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施工平面图——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机械设备、备件、工具、材料供应计划;桩基施工时, 对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雨、防台风、爆破作业、文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按有关规定执行;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季节性施工的技术措施。施工前应组织图纸会审, 会审纪要连同施工图等应作为施工依据, 并应列入工程档案。桩基施工用的供水、供电、道路、排水、临时房屋等临时设施, 必须在开工前准备就绪, 施工场地应进行平整处理, 保证施工机械正常作业。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 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 施工中应经常复测。用于施工质量检验的仪表、器具的性能指标, 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4) 采取安全措施。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 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 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电葫芦宜用按钮式开关, 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 并应有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 m时, 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 风量不宜少于25 L/s;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 护栏高度宜为0.8 m;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 不得堆放在孔口周边1 m范围内, 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遵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要注意安全用电, 井下照明应采用12 V以下安全灯。 2. 施工过程的控制。 (1) 准确定位基准桩。开孔前, 桩位应准确定位放样, 在桩位外设置定位基准桩, 安装护壁模板时, 必须用桩中心点校正模板位置, 并由专人负责。第一节井圈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 mm, 井圈顶面应比场地高出100~150 mm, 壁厚应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150 mm。 (2) 修筑井圈护壁。修筑井圈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护壁的厚度、拉接钢筋、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 mm;每节护壁均应在当日连续施工完毕;护壁混凝土必须保证振捣密实;护壁模板的拆除应在灌注混凝土24 h之后;发现护壁有蜂窝等现象出现时, 应及时补强;同一水平面上的井圈任意直径的极差不得大于50 mm;安装护壁模板必须用桩心点校正模板位置。 (3) 灌注混凝土。灌注桩身混凝土时, 混凝土必须通过溜槽。当落距超过3 m时, 应采用串筒, 串筒末端距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 m, 也可采用导管泵送;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 (4) 保证桩端部扩大头安全。上部框架绝大部分荷载都由桩端部扩大头承担, 因此桩下部扩大头施工桩基施工的关键环节, 应严格按设计要求, 保证桩头嵌入层密实卵石0.8 m, 扩大头直径1.3 m, 挖至设计标高终孔后应清除护壁上的泥土和孔底残渣、积水, 并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 应立即封底和灌注桩身混凝土。在施工中还要安排专职技术人员监督开挖土层的地质状况, 并备有人员应急上爬梯, 遇见异常情况可及时处理, 确保施工安全。 (5)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人工挖孔桩施工时, 一旦遇到不利的地质条件, 除制订单桩的施工措施外, 应该合理安排人工挖孔桩的施工顺序, 这对减少施工难度起到重要作用。在制订施工方案时要依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 统筹安排, 在可能的情况下, 先施工较浅的桩, 后施工深一些的桩, 先施工外围 (或迎水部位) 的桩, 后施工中部的桩。 3. 成桩后质量检验。 施工中要做到每根成桩都具有钢筋加工检验记录、混凝土拌和物质量记录、混凝土试块资料及桩身完整性检测资料。 关键词:大直径人工挖孔桩;离析;加固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75-2 0 引言 现在各种增强和锚固等施工工艺和加固措施的水平变得越来越高,在处理大直径挖孔桩混凝土离析问题的时候,利用各种检测方法将工程的严重程度、缺陷位置、嵌岩深度和岩性、地质情况等确定下来。随后以桩的受力特性为根据实施桩基加固设计,加固方案除了要能够使桩的耐久性和承载力要求得到满足之外,还要对已施工基桩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严格的控制由于事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1 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山西吕梁离石大土河100万吨焦化工程中的精煤大棚,该工程为一大型储煤设施,原设计结构形式条形基础上部设间距3m的框架柱,柱上部为球型网架结构。该工程于2005年投入使用。该工程东北部分坐落在深杂填土层上,原设计3:7灰土换填深度没有满足实际要求,最终导致该部位产生大面积不均匀沉降,使大棚产生了严重裂缝,影响了工程的正常使用,后经业主、设计院、勘探单位及我方共同研究讨论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即在条形基础的下部每一根柱的处置位置做人工挖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的终端深度必须进入持力层1.5m,这样每根挖孔桩的深度将达到20m左右。桩径为1.2m,扩底桩径为2.5m。 2 离析的特点和导致离析事故的原因 2.1 离析的特点分析 首先,该工程事故的特点就是桩身底部离析,其主要与水下浇筑措施不力以及较高的地下水位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其次,其中具有60%的桩基混凝土离析部位具有小于两米的厚度,而这一特征将地下水的主要影响范围反映了出来,在不断浇筑桩身混凝土的同时,比较容易保证中上部混凝土的质量[1]。 2.2 导致离析事故的原因分析 通过现场调查和取芯检测结果发现,有下面3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该挖孔桩的混凝土离析事故: 首先,过高的地下水位,以及比较落后的降水和排水手段:也就是说太低的排水速度会导致不能够进行半干孔或干孔作业,也无法采用浇注水下砼等工艺开展施工,只能够采用强行浇筑的方式,这样就很容易导致粗骨料和细骨料分离,最终引发严重的离析现象。 其次,混凝土下料口在浇灌的时候与浇筑面之间具有太远的距离,这样就很容易导致骨料与砂浆离析,同时如果没有很好的振捣部分桩身混凝土,也容易导致离析问题[2]。 再次,施工单位忽视了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质量,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混凝土浇筑在具有较高地下水位情况下的施工技术,在施工现场没有具备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或者对工程进度进行片面追求等都是造成离析事故的重要原因。 3 加固思路 在计算和复核桩身出现离析的Ⅳ类基桩的抗拔承载力和抗压承载力之后,对比其设计承载力,最终决定选择如下思路对其实施加固。 首先,如果与原抗拔承载力设计值相比,桩身混凝土完整部分具有较小的抗拔承载力/1.2,这时候应通过桩体内增设抗拔锚杆的方式对其实施加固,以计算承载力特征值/1.2与抗拔承载力的设计值的差值大小为根据将抗拔锚杆的数量和形式确定下来。 其次,如果与原抗压承载力设计值相比,桩身混凝土完整部分具有较小的抗压承载力/1.2,这时候应通过桩体内增设微型钢管桩的方式对其实施加固。要使微型钢管桩在上部完整桩身混凝土、底部完整岩石中分别进入,这样就能够对抗压承载力和抗拔承载力进行有效增强。 最后,如果与原设计承载力设计值相比,桩身混凝土完整部分具有较小的承载力/1.2,这时候在原则上不对其进行处理,为了能够使桩底的密实性得以提升,可以选择高压注浆的方式加强其桩底部分。 4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离析事故加固设计和施工 在具体的加固施工中,因为需要在桩内进行二次高压注浆、微型桩和抗拔锚杆施工,涉及较多的施工工艺,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对加固的设计意图具有深刻领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从而确保获得理想的加固效果。 4.1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离析事故加固设计 通过设置桩内抗拔锚杆的方式加固抗拔桩,以现场的施工条件和抗拔承载力差值为根据选择了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就是利用直径36mm钢筋作为锚杆主体,其具110mm的成孔直径。以相应的建筑基础设计规范为根据计算其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也就是280kN。以其承载力差值大小为根据可以将一到两根锚杆设置在每棵桩内; 第二种形式就是选择5根Φs15.2 钢绞线作为锚杆主体,其具有220mm的成孔直径,确定为700kN的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采用桩内增设微型钢管桩的方式加固抗拔抗压桩和抗压桩,微型桩具有127mm的钢管直径、10mm的壁厚以及220mm的微型桩成孔直径,其分别具有540kN和750kN设计抗拔、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4.2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离析事故加固施工措施 采用增设抗拔锚杆对既有基桩进行加固的时候,可以对基桩中原钻芯检测孔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以此为基础予以钻孔处理,直到不小于设计锚固长度入中风化岩深度为止。在完成抗拔锚杆成孔之后,将二次高压注浆管以及钢绞线或者主体钢筋放入孔内,直到钻芯孔底。将撑力环设置在抗拔锚杆主体钢筋周围,每个撑力环具有1.5-1.8m的水平间距;需要将对中装置设置在钢绞线上,每隔150cm的距离将一个扩张环设置出来,将导向锚设置在前端。在具体的注浆施工中,第一步要将普通注浆管下放到孔底,然后将微膨胀水泥砂浆灌注进去,直到灌满位置,采用0.2-0.5MPa的注浆压力。在完成低压注浆的24小时之后,选择二次高压注浆管实施高压注水泥浆的施工,采用2.0-3.0MPa的注浆压力。采用微型钢管桩对桩身进行加固的时候,需要在桩心的位置成孔,具有22cm的成孔直径,在达到中风化岩锚固长度后,继续进行20cm的成孔。在完成清孔之后,将碎石放入到底部的20cm的位置,将二次高压注浆管和直径 12.7cm的钢管同时放入进去,在碎石层的顶部放置钢管,在孔底伸入高压注浆管[3]。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中风化岩由于受压作用下的钢管而被切割和破坏的现象。如果在桩身中部出现混凝土离析的问题,这时候就可以将微型钢管桩设置在桩身的上部,然后在承台50cm的部位深入微型钢管,将高强度法兰盘焊接在钢管顶部,这样就能够利用微型桩将上部荷载很好的传到下部完整的桩身上。如果基桩单纯的采用高压注浆进行加固,这时候通过原取芯孔将二次高压注浆管插入进去,使其达到孔底,完成注浆施工之后即可。与此同时,只需要通过低压注浆封堵取芯钻孔针对桩身完好的Ⅱ类基桩进行处理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4.3 加固检验 为了对加固设计方案和施工质量进行检验,首先实施了加固试验桩的施工,分别施工了两颗具有220mm和110mm直径的微型钢管桩和抗拔锚杆。为了对是否达到要求的抗拔锚杆的锚固力进行验证,将封闭阀门设置在两种抗拔锚杆上,然后只针对其中的锚固段其施注浆施工,在经过28天的时间之后,对其实施单纯的锚杆抗拔试验,在完成抗拔实验之后再实施其余的注浆施工。直接按照设计方案针对微型桩抗压承载力加固进行施工,在其符合强度要求之后对其实施基桩的抗压静载试验。上述的检测结果显示施工质量和设计方案均符合承载力的要求。在完成全部的基桩加固施工之后,随机地在不同的加固方案中抽取若干实施验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均符合相关要求。 5 结语 人工挖孔灌注桩在具有较高地下水位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混凝土离析事故,本文提出的加固方案能够使抗拔抗压桩、抗压桩和抗拔桩的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且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实现了设计思路,通过检验表明采用该加固设计方案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能够很好地解决离析问题,而且还可以对既有桩基进行充分利用,并且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加固施工费用。 参 考 文 献 [1] 王帅.浅述人工挖孔桩基础在开工前的组织和技术准备工作[J].黑龙江科学,2016(03). [2] 覃海凤.人工挖孔桩在琼中县上安乡什联村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运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6(04) . 一、店内空间中照明设计的类型 (一) 服装店内部空间照明光源设计有三种基本类型 自然光、人工光以及二者相结合的混合光。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光是太阳光, 是一种最自然最环保的照明方式;人工光照明在室内设计中可称为艺术照明, 在室内环境中的美化作用也非常重要;自然光与人工光的混合照明方式在服装零售店中也是经常被采用, 人工光和自然光可以相互辅助来塑造空间。 (二) 人工光照明设计是服装零售店中主要的照明方式 人工光源是三种类型光源中最普通而且变化最丰富的一种。在服装零售店这一特定的空间范围内, 自然光的运用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虑, 首先采光窗口朝向南面的情况, 阳光中的过于偏暖, 反之北面光线过于偏冷。其次, 天气的变化及阳光的时差性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而人工光照明具有可操作性并变化丰富, 所以人工光成为了这一特定空间中的主要照明方式。 二、人工光的主要照明方式 服装零售店内空间一定要有充足的照明来展示商品。照明形式多种多样, 大体上可以分为基本照明、局部照明和装饰照明三种。 (一) 基本照明 基本照明在设计中也被称为整体照明, 即整个零售店的内部空间照明。基本照明的作用是把整个店内空间照亮。基本照明的程度要适当, 避免观众在进入店内时有着严重的明暗适应, 从而让消费者产生反感心理。 (二) 局部照明 与基本照明相比, 局部照明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根据服装的陈设设计的需要, 最大限度的商品或者其他的重要部分, 完整、真实地呈现出商品的形象。局部照明的强烈定向光泽可以突出服装的立体感和质感。 (三) 装饰照明 在服装展示空间中装饰用的照明, 并非直接显示展品, 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照明功能, 而是用照明的手法来渲染环 责任编辑:陈贵娟 境气氛, 创造特定的情调, 展现店内气氛。在服装零售店内可运用泛光发生器和霓虹灯等, 来营造出精致的艺术气氛。为了避免人们的眼睛疲劳, 装饰照明灯具不宜兼作基本照明或局部照明。 三、艺术照明的作用 (一) 突出店内空间层次 在现代服装零售店空间的艺术照明设计中, 运用人造光源的抑扬、主次、虚实以及控制投光角度和范围, 以建立光的构图、节奏等手法, 可以强烈地渲染空间的变幻效果, 改善空间比例, 限定空间领域, 增加店内空间层次, 明确商品展示的空间导向。同时还可以通过明暗的对比在一个特定环境亮度较低的背景中突出“明框效应”, 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视觉注意力, 从而强调空间中的主要照明趋向, 引导消费者的视线跟随灯具的走向而达到所刻意创造的空间。 (二) 装饰美化店内空间 人工照明的装饰效果可以通过灯具的自身塑造、质感以及灯具位置的排列组合对空间起到装饰和强化艺术表现的作用。为了营造出比较有艺术性的环境气氛, 把灯具的选择和室内体形量形状相协调, 可以更加方便更有效地体现出光的装饰表现力。 艺术照明的装饰作用除了与灯具的造型有密切关系外, 也要与店内空间的形、色相协调在一起, 充分地考虑光色因素, 更利于空间的气氛和情趣。除此之外还应当使艺术照明设计充分地满足实用和审美两方面的要求。 (三) 渲染店内空间艺术气氛 艺术照明还可以用以渲染零售店的空间艺术氛围。灯具的造型和斑斓梦幻的光, 都可以起到渲染空间环境气氛的作用, 从喧闹的城市进入温馨的服装展示空间。灯饰、灯光所带给室内空间环境的不仅仅是照明, 而是也可以带给人们温馨宁静或热烈华丽的气氛。在服装零售店的空间环境中, 各式各样的灯具造型配以适当的光影效果, 使购物者在其空间内体验到服装这一现代产品的美感和光影的耐人寻味。 四、结论人工堆造山体特色景观工程设计 篇6
水上立体人工湿地设计探讨 篇7
天幕靶人工光源的设计 篇8
某小区人工湖水处理设计探讨 篇9
人工挖孔桩设计施工研究 篇10
人工林设计 篇11
服装零售店的人工光照明设计 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