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三人行

2024-06-10

设计三人行(精选12篇)

设计三人行 篇1

1 引言

随着市政交通网络的覆盖,越来越多的人行天桥、立交桥出现在了城市交通密集的地区,不仅解决了行人过街的安全问题,同时加强了建筑物之间的联系。钢结构以其强度高、重量轻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城市桥梁和大跨度公路桥梁中。黄翊对钢结构在人行天桥应用中的优势进行了研究[1]。他通过将现浇混凝土结构、钢桁架结构的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的人行天桥作比较,提出钢结构应用于大中跨度天桥具有极强的优越性,并总结了钢结构应用于人行天桥的施工技术要点。王升堂结合钢结构自身的受力特点,对钢结构人行天桥在市政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他结合建造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海边的钢结构人行天桥Helix Bridge的难点问题,总结和阐述了钢结构在解决人行天桥问题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钢结构人行天桥施工的要点[2]。笔者依据城市人行天桥的相关设计规则[3],对济南市润华汽车城处待建人行天桥进行了结构计算分析与设计,对钢结构人行天桥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推广。

2 工程概述

润华汽车城人行天桥位于济南市经十西路主干道,附近有两个居住小区,人流、车流量都很大,是为了解决行人过街问题和保障行人过街安全而设置的跨路人行桥。人行天桥在设计构思时,考虑到地处润华汽车销售商业圈和中国重汽集团驻地,采用金属感强、浑厚坚韧和硬朗的桥型,整体效果如图1所示。

该桥采用跨径23m+35m+20.5m三跨钢桁架桥,桥面净宽3.8m,桥下净高5m,造型高4.5m,自动扶梯宽1.2m,自行车坡道与梯道宽3.5m。

3 结构选型

3.1 基本参数

1)结构布置图

该桥采用跨径23m+35m+20.5m三跨钢桁架桥,依照相关规范[4,5]进行结构布置。结构布置详见图2所示。

2)构件截面形式

腹杆系杆件截面,除中间支座处交叉腹杆为HW200×200×8×12,其余HN200×100×5.5×8,材料Q235B。上平联杆件截面,弦杆口340×200×12×10,材料Q345B;横杆和斜杆均根据文献的相关规定[6,7],经计算,桥体所受荷载情况如下:为HN200×100×5.5×8,材料Q235B。下平联杆件截面,弦杆口340mm×200mm×16mm×12mm,材料Q345B;横杆为H200×150×6×8,材料Q235B。

3.2 计算模型

利用3D3S9.0软件,建立了空间三维计算模型。杆件全部采用杆单元,钢管柱下部与桩承台刚接,上部与桁架铰接。图3给出了有限元建立的空间计算模型示意图。

4 静力计算与分析

4.1 荷载取值

4.1.1 永久荷载

天桥顶板恒载标准值:1.00k N/m2(不含结构自重);

桥面恒载标准值:2.50k N/m2(桥面铺装,不含结构自重);

4.1.2 活荷载

天桥顶板活载标准值:0.50k N/m2;

桥面活载标准值:5.00k N/m2(人群荷载)。

4.1.3 雪荷载

基本雪压:0.40k N/m2。

4.1.4 风荷载

基本风压:0.45k N/m2。

4.1.5 温度作用

温度作用:按升温25℃,降温25℃考虑。

4.1.6 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地震烈度7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0.10g,第二组)。

自重由程序自动考虑,其它荷载直接手工导到杆件和节点上,然后再进行空间结构分析。

4.2 荷载组合

计算时主要考虑以下荷载组合:

1)1.20恒载+1.40风载工况

2)1.20恒载+1.40活载工况+1.40×0.60风载工况

3)1.20恒载+1.40×0.70活载工况+1.40风载工况

4)1.20恒载+1.40活载工况+1.40×0.80温度荷载

5)1.20恒载+1.40×0.29活载工况+1.30水平地震

5 计算结果及设计验算

5.1 内力计算结果及验算

通过计算分析,构件在各种荷载组合工况下,最不利内力设计值和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表1给出部分构件在各种荷载组合工况下的最不利内力设计值和验算结果。表中轴力以拉为正、压为负。

5.2 位移计算结果

在人群荷载作用下,桥面最大竖向挠度为:14.9mm<l/600=35 000/600=58.3mm,满足规范要求。该人形桥竖向第一频率为0.125s,不会在人行走时产生共振,满足规范要求。

6 结语

钢结构人行天桥与公路桥有所不同,结构自重较轻,一方面导致人群荷载和恒荷载接近,容易导致行走时引起结构共振而产生较大晃动;另一方面风载下也容易振动。本设计采用钢桁架结构体系可以增大主体结构竖向和侧向刚度,减轻结构的振动。由于本结构造型需要,腹杆采用菱形,需将节点按刚接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黄栩.钢结构在人行天桥应用中的优势[J].广西城镇建设,2009(5):82-84.

[2]王升堂.钢结构人行天桥的实际应用研究[J].桥梁与隧道工程,2011(19):112-114.

[3]CJJ69—1995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S].

[4]CJJ11—93城市桥梁设计准则[S].

[5]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6]CJJ77—98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S].

[7]JTJ004—8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S].

设计三人行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视死如归、匍匐、无边无垠”等词语,并自觉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情节,体会人物形象与作者蕴涵在其中的情感。

3、了解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学习红军战士为了救助战友、为了革命的胜利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4、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学习红军战士为了救助战友、为了革命的胜利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录像或图片组,学生看完后回答问题。同学们所看到的画面都是什么特定时期,那些人发生的事情?通过课下搜集资料讲一讲你所了解的长征过草地时红军的生活情况。

二、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人物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根据三个人物在互相救助的过程中的关系,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本问题也可留作课前预习内容,课上小组讨论片刻即出示小组讨论结果。

全篇课文分23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至4自然段):身为指导员的王吉文在身负重伤体力不支的情况下背通讯员小周艰难地行进。

第二部分(5至19自然段):途中遇到垂死的黄元庆,王吉文忍着伤口的剧痛艰难的轮换背小周和黄元庆行进,终于疲惫不堪晕死过去。

第三部分(20至23自然段):小周和黄元庆两人匍匐前行,并吃力地拖着晕倒的王吉文继续向前行进。

三、感悟人物品质。

三个身负重伤的战士一同行进在这茫茫的沼泽地上,伤口还淌着鲜血,饿了就抓把身边杂草野菜充饥,几天没饱饱地吃过一顿热饭,但是他们却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没有彼此放弃,互相关心着,鼓励着继续前行。同学们再次回到这个故事中,回到这三位红军战士的身边,找出在他们之间让你最感动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体会处境的艰难下彼此的关心与扶持。

第2、3自然段:“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再休息„„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几天来,他一直用这种办法给自己打起”,“„„支撑不住了„„头开始发晕,腿也软绵绵,脖子„„伤口„„”王吉文故意把声音提高„„为了不让小周那双溃烂的脚落到泥水里,他把小周的身体用力往上托了托。”

第5、7、8、9、10自然段:“小周喊了声„„王吉文连忙凑近他,亲切地问道„„王吉文安慰他说”。面对两人的关心,黄元庆却认为自己不行了,便委托王吉文把枪支上缴,并把自己的绑腿送给小周,“深情地”劝慰小周好好活下去继续革命。

第12至17自然段:“王吉文心里一阵酸楚„„忽然想出了办法。他兴冲冲地抓起小样瓷碗„„果断地说:‘黄元庆同志,我以指导员的身份命令你走!’他背起黄元庆,对小周说‘你在这里等着,我一会儿回来接你!’说完便大步向前走去„„把黄元庆放下来,然后走一段回头路,再背上小周继续赶上去。一趟,两趟,三趟„„脚下的泥水也好像更软了,眼前的景物渐渐变成了两个,身子晃荡得厉害„„胸前的伤口却剧痛起来,痛得他忍不住叫了一声„„黄元庆看见了,立刻惊叫‘指导员,放我下来!’„„眼前一阵昏黑„„”

第20至23自然段:“王吉文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仰面躺着,身子却在缓缓地移动„„黄元庆和小周并排匍匐在草地上,„„”

正是三人彼此的关怀和帮助,让我们原本感到有些悲痛的场景却显得充满了力量和希望,让人振奋,让人热血激荡。所以伤痛都融化在三人的温情中,只看到天蓝得那么炫目,白云轻轻掠过,大雁们也从头顶轻轻滑过。

四、整体回文。

同学们把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五、阅读拓展。

人行天桥的改造设计施工和监控 篇3

近些年在城市道路拓宽和加设路口跨线桥等改造项目中,已建人行天桥常常成为制约条件,如桥下净高不足、桥墩占用车行道等。作为道路改造工程的特殊节点,天桥改造应服从于工程的总体布置,在满足工程项目所预定的交通改善目标的前提下,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改造方案的合理性:①现状天桥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往往难以保证,改造方案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保证改造实施过程和建成使用中的安全性;②天桥改造方案应考虑施工的快速、方便,减少对交通的影响;③天桥改造事实上改变了原桥的施工顺序,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工况下结构内力、变形和超静定结构次内力的变化;④应明确施工过程监控的重点部位,事先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以下就笔者承担设计任务的两个工程实例分析说明天桥改造工程的方案确定、设计计算、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工程实例一

厦门市某人行天桥为中承式全钢提篮式两铰拱桥,拱跨51.162米,由于路口跨线桥的实施,天桥下净高不足,需抬升1.8米。

2.1 改造方案

根据结构体系特点,该天桥改造主要有两种思路:主梁抬升和整体抬升。主梁抬升方案即保持拱肋和基础不变,主梁抬升后重新用吊杆连接。该方案无需改造拱肋和基础,但由于拱肋内倾,造成主梁抬升后桥面宽度减小、吊杆及其连接构件、拱梁结合部、横撑构件均需改造等诸多问题,且结构受力体系有较大变化。整体抬升方案即拆除拱脚,对拱肋和主梁整体抬升,拱座加高后重新连接拱脚。该方案改造量小,施工方便,但水平推力对基础产生的弯矩增大,经计算,现状桥的桩基础能满足受力要求。因此,从施工方便性、使用功能、工程经济性等方面比较,整体抬升方案均优于主梁抬升方案。

2.2 改造设计

天桥结构计算在多方了解原桥施工工序和确定改造工序后,按实际施工顺序建立工况:拱肋安装→主梁安装→拱梁连接→挂索→落架→加二期恒载→千斤顶加载(拱梁结合部)→加临时支撑→解除拱脚、柱脚约束→抬升后重新约束→拆除临时支撑。根据各工况计算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施工阶段各单元应力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并且有较大的富余量;②抬升后成桥状态各单元应力与原成桥状态比较相差不大,说明该施工顺序对结构产生的二次力较小,施工后结构能很好地恢复到原桥的内力状态;③千斤顶加载状态和解除拱脚、柱脚约束状态,拱肋最大应力从拱脚转移到拱梁结合处,主梁产生一定的拉应力,但最大应力仍维持较低水平。④千斤顶加载对拱脚有很好的卸载作用;⑤吊杆应力变化不大,不需要重新调索。

2.3 改造施工

天桥抬升施工在拱梁结合部架设贝雷门架,采用千斤顶提升配合螺杆锚固、逐步抬升方式进行。由于拱梁结合部难以设置抬升托架构件,设计对着力点位置与结构内力的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着力点距离拱梁结合部越远,对桥梁内力状态的改变越大,施工过程构件变形对成桥状态产生的次内力也越大,千斤顶加载对拱脚的卸载作用也越不明显,可能出现拱脚约束难以拆除的情况;当该距离大于3米时,结构应力不安全;当该距离小于1.5米时,影响较小,结构仍可确保安全。施工时实际提升着力点位于拱梁结合部距梁端方向1.5米处的主梁上,并在该处主梁加设了临时横梁和梁拱连接构件,增加横向整体性和拱梁结合部刚度。

天桥改造施工要点还包括以下内容:①设置揽风绳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桥梁的侧向稳定,揽风绳一端固定在拱顶,一端用卷扬机牵引,提升过程中,揽风绳的松放与桥梁抬升配合;②根据计算,拱脚卸载时每个提升点加载值约为460kN,各千斤顶应同步加载,防止因偏载造成部分插销无法敲出的情况;③拱座加高采用植筋技术;④拱脚插销和预埋件重新制作,预埋件按提升后拱脚位置精确定位;⑤主桥提升前梯道采用吊机拆卸至周边空地,梯道墩柱接长后,重新吊装。

2.4 施工监控

天桥抬升施工进行过程监控,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拱脚卸载过程对提升拉杆进行应变监测,保证四个千斤顶同步加载并控制载荷大小;②拱脚卸载过程对插销位移监测,确定插销是否松动;③插销拆除前后进行拱脚位移监测;④提升过程中提升拉杆应变、提升高度和同步性监控;⑤拱顶横向偏移量监控。对于拱脚卸载时提升拉杆的应变值以及拱脚位移值的监测结果与计算结果符合较好,说明计算模型反映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

3工程实例二

厦门市某建筑连廊上跨道路,该连廊为带悬臂的门式框架结构,主跨9.7米,两侧悬臂各3.15米,桥面宽8米,连廊与建筑间设有构造缝,因道路拓宽需要,两侧立柱各需外移2.45米。

3.1 改造方案

连廊改造主要有两种思路:拆除重建和“加梁换柱”。由于连廊与建筑分离,拆除重建方案施工方便,安全实用,容易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缺点是工期较长,造价较高。“加梁换柱”是指将原连廊的桥面部分搁置在新建的支撑结构上,拆除旧的墩柱,从外形上看,增加了纵向的梁,而将柱子向外侧移动了,故称之为“加梁换柱”。两种方式均为可行方案,最终实施采用了“加梁换柱”方案,主要原因是道路拓宽本身影响了周边居民的利益,连廊的拆除较难取得业主的同意,从而容易造成工期拖延,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加大,而“加梁换柱”方案主要结构在工厂制作,现场施工快速,基本不对周边居民产生影响。“加梁换柱”方案的主要缺点在于新增结构与原有结构在景观上难以协调,设计考虑从构造上简化新增结构,从色彩上与原结构统一,从而达到在视觉上淡化新增结构的目的。

3.2 改造设计

原连廊上部为鋼筋混凝土结构,由2道纵梁、6道横梁和面板组成格构板,两道纵梁与柱固结,形成门式框架结构,因此即使改造后按原固结点位置支撑纵梁,纵梁受力也无法与原受力状况完全一致。而且连廊修建年代较早,其配筋情况已难以准确获得,因此对原连廊上部采取多点支撑(6道横梁位置)方式搁置在新建支撑结构上,大大减小了其跨径,确保原结构安全。新建支撑结构采用框架结构,由纵梁、横梁、桥墩及基础组成。纵梁全长15.72米,跨径14.4米,两道纵梁间距6米,采用焊接钢板箱型梁,截面高度为0.8米,宽0.6米。横梁采用钢管,在支撑原结构的各支点位置设置。墩柱采用φ700x25mm钢管,内填充C30微膨胀混凝土。新建结构基础需在原连廊下施工,且管线多、和两侧建筑距离小,因此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桥位处地质条件差,存在下卧软弱土层,设计对扩大基础进行压密注浆地基处理。

3.3 改造施工

施工过程首先进行地基处理和基础施工。因在原桥下施工,墩柱、纵梁、横梁等钢构件在工厂预制后,现场采用小型机械吊装,焊接成型。支点安装是本天桥改造的重点,原混凝土结构刚度大,而新增钢支撑刚度相对较小,如单纯采用加设支点后拆除原立柱,则钢梁产生变形后梁端支点承担大部分反力,跨中支点基本无反力,从而原混凝土梁形成类似简支梁的受力形式,虽然混凝土梁进一步变形将达到多支点支撑的连续梁受力形式,结构安全可保证,但结构裂缝的出现对外观和防水都有影响。为避免出现裂缝,设计要求在支点设置前进行预变形施工,即在各支点位置设千斤顶,逐步、反复调试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变形值,从而实现在原立柱拆除后各支点反力较均匀,使混凝土梁达到连续梁的受力状态。同时,由于预加了支点反力,立柱拆除前其内力已很小,起到卸载的作用,避免了意外的发生。支点采用环氧树脂填充,环氧树脂达到设计强度后解除千斤顶,之后拆除原立柱。

表一支点反力和变形设计值

支点编号支撑力(kN)挠度(mm)备注

1911.2支点由西至东编号;施工按3、4——2、5——1、6顺序反复加载调试;预变形值按计算挠度的80%控制

2262-5.9

3185-12.1

4185-12.1

5262-5.9

6911.2

4结束语

浅谈人行道绿化设计 篇4

1 单排行道树

通常在人流量较大, 空间较小的街区采用。行道树间距宜为5~7m, 周围砌筑1.5m×1.5m的方形树池, 树种采用干直、冠大、树叶茂密、分枝点高、落叶时间集中的乔木, 一个街区最好选择同一树种, 保持树型、色彩等基本一致。

2 双排行道树

人行道宽度为5~6m, 门店多为商业用户, 人流量较大, 采用单排行道树绿化遮荫效果差, 布置花坛又影响行人出入, 在这种情况下, 可交错种植2行乔木。为了丰富景观, 可布置2个树种, 但在冠形上要力求协调。

3 绿化带内间植行道树

当人行道宽度为5~6m且人流量不大时, 可在人行道与车道之间设置绿化带, 绿化带宽度应在2m以上, 种植带内间植4~5棵行道树, 空地种植小花灌木和草坪, 周围种植绿篱, 这种乔灌草结合的方式, 不仅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而且极大地改善了行道树的生长环境。

4 行道树与小花坛

人行道较宽, 人流量不大时, 除在人行道上栽植1排行道树外, 还要结合建筑物特点, 因地制宜在人行道中间设计出或方或圆或多边形的花坛。花坛内可采用小乔木与灌木和花卉配置, 形成层次感, 也可用花灌木或花卉片植成图案.

5 游园林荫路

《自动人行道》教学设计之二 篇5

一、教学目标

1、感受飞速发展的经济与科技给人们创造的美好生活,极力学生要不断创新。

2、学会课文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的”“都”,理解并积累词语。

3、会用“相当于”“差不多”写句子,初步学会打比方的句子。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自动人行道的特点和作用。

5、结合课文,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教学难点:“相当于“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的”、“都”,理解并积累词语。

2、会用“相当于”、“差不多”写句子,初步学会打比方的句子。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自动人行道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你乘过电梯吗?谁来说说电梯的样子和作用?

2、今天我们又要来认识一种新型的电梯。(板书:自动人行道)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课文。

2、听后说说对自动人行道有哪些新的`认识。

三、自学课文。

1、师生共同商量拟定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自主汇报学习成果:你学懂了什么?(你想把哪个字、词教给大家?)

2、教师随机加以指导或强调:

(1)读准字音:型、增、景(后鼻音)。

(2)教学多音字。

的 dì (  )  都 dōu (  )

de (  )  dū (   )

(3)注意形近字的区别

形 速旅 购

型 束族 钩

(4)强调“港”的写法:“港”字右下部分是“横折横、竖弯钩”三笔。

(5)随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五、研读第1、2段。

1、自动人行道是一种特殊的电梯,是一种特殊的人行道。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自由读课文,划划有关的句子。

集体交流。

2、细读重点句,理解课文。

问:读了这两段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号又从脑袋里冒出来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穿插解决下列2个重点句的理解。)

(1)“它是一条大型自动传送带,有人叫它平面电梯。”

A、重点理解“大型”、“传送带”这些词语。

B、为什么有人叫它平面电梯?

教师随机以课本为利,演示电梯的垂直运行和自动人行道的平面运行,帮助学生理解。

C、特点:平面运行(板书)

(2)“它像一条长龙穿行在高楼大厦的峡谷中,给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A、重点理解“穿行”、“峡谷”、“增添”、“亮丽”等词语。

B、读读、比比下面的句子。

自动人行道像一条长龙穿行在高楼大厦的峡谷中。

自动人行道像一条长龙卧在高楼大厦的峡谷中。

长长的自动人行道穿行在高楼大厦之间。

通过研读、比较,体会文中的句子。用“长龙”、“峡谷”这样的比喻,写出了自动人行道的“长”。用“穿行”写出了它的“活动”。教师随机可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高楼大厦的峡谷中”。

C、指导朗读:注意句子的停顿,用朗读表现它的“长”与“亮丽”。

D、概括特点:长(板书)。

六、小结并完成作业。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相关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飞速发展的经济与科技给人们创造的美好生活,极力学生要不断创新。

2、结合课文,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通过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继续研究“特点”,学习第3段。

1、自动人行道还有什么特点呢?自由读读上节课研读的几个句子。

研读重点句,理解课文。

(1)“自动人行道分快速道和慢速道。”

A、理解“快速道”、“慢速道”的词义。

B、自动人行道的快速道、慢速道分别是怎样的速度?

自由读读文中有关句子,然后集体交流。

C、找找“相当于”的近义词。(与……差不多)能不能换成“等于”?(不能)

“三人行” 篇6

杨瀚森的古城情结

李永成

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栉比鳞次的现代化高楼大厦和灯火辉煌的夜色交相映衬,把我们的城市装扮得更加亮丽繁华。

在这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交替的时刻,过去古老城镇的老屋、青石小街、沧桑古桥、渐渐地离我们远去……

我深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每当我忆起童年生活的小院、老街,便将好友杨瀚森的作品细细地琢磨一番。

补锅,1998年,成都,李永成摄

那一幅幅照片,记录了逝去的岁月中优雅的古镇,蜿蜒的小街,宁静的四合小院。也记录了平静安祥的成都平原上勤劳朴实的人们,更记录了我与他孩提时代生存的空间。

老屋下的街沿上留有他童年玩弹子的小坑,青石小街上印有他上学时踏过的足迹……

长大了,大街小巷又成为他为生活奔波的路径。

从幼儿时的顽皮嬉戏到念书、工作、安家,都是这些老式的房屋在为他遮风挡雨。他在回忆少年时光的同时,更留恋逝去的老城,创作的灵感也就由此而生。

他用镜头来扫描,让菲林来储存。不论是繁忙的昼,寂静的夜,他总是随身携带着相机、脚架和闪光灯,经历了十个冬去春来,掠过无数的阴晴雨雪。他以“收藏家”般的敏锐眼光,搜集了数以万计的老城遗影,将新老交替凝成永恒。

成都大同巷,1993年,杨瀚森摄

在他的照片上,我能见到老成都人悠缓的生活节奏和浓郁的文化氛围。青砖素瓦、斗拱飞檐、画栋雕梁、错落有致的各类旧式建筑,雨后铮亮的青石小街宁静清新,府南河边的民居古雅质朴,攀树掏鸟窝的孩童,赋闲安坐的茶客,相聚促膝谈心的邻里……

我深信,他用心灵去触摸的这个城市的图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像窑酒一样,越陈越香。

古亚东的探索之路

杨瀚森

1995年大年初一,劳顿一年的我利用难得的假期,为赴云南创作,挤进车站排队购票的行列。

“喂!朋友,你到哪里去?”一个陌生的青年拍打我的肩膀,希望与我们同行,我问他想去哪里?“你们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就这样,我与这位性情自由古怪的陌生人成了伴旅。

成都水津街,1996年,杨瀚森摄

原来他约了女友计划大年初一去昆明,但女友失约,孤独的他落魄地拿着两张作废的卧铺票和充足的旅游食品,在无奈中发愿要跟今日所见的第一个背摄影包的人随便往哪里走,于是我便成了他的“对象”。检票登车后,一路谈笑风生,辚辚车声,淡化了他的不快。

那次出行又有缘与摄影家陈轲先生和杨恭洁老师邂逅在赴女儿国泸沽湖的班车上,我们一行六人,一路风尘,沐浴着天光水色,感受着创作的欢欣。

从此,我们从影友成了好友,常常相邀于陈轲老师家中,观摩新作,交流摄影的经验与技艺。

卖草鞋,1996年,成都,李永成摄

亚东自幼习画,曾就读广西艺院和川师大艺术系。这为他在摄影构图、影调和色彩处理上,扎下了坚实的根基。

由于日常工作繁忙,他倍加珍惜每次创作机会,对拍摄题材总是多方观照,深思熟虑。

他集中自己难得的休假,深入到康巴地区,一扎就是几十天,高寒缺氧并没有削弱他创作的激情。那独特的建筑、雕花、彩绘唐卡等民间艺术和寺院跳神、辩经、灌顶、传法的每一个细节,都尽收于他的镜头。

古亚东没有心醉迷目于绚丽多彩的高原风光和奇风异俗,他始终注视着深邃的藏族文化。

曾听他讲其作品《呼唤》的创作经历:那是他在得到一位活佛的特许,进入喇嘛闭关的禁地,亲眼见到闭关三年的修行者出关时的情景。经历长期独处山洞苦修的僧人,在修行圆满获准出关的时刻,犹如脱胎换骨般的兴奋,身跃于山峰峭壁之上,呼天唤地。他被修行者的毅力和成果所感动,深得启迪,发誓摄尽嘎拖寺的所有,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整。从此,他数次前往德念山,用七千多个画面,将藏族文化的“博物馆”嘎拖寺描述得系统详尽。

呼唤,嘎拖寺,古亚东摄

渐渐古亚东不再以获奖为目的,而是更注重自己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完整性,决心做一个“炒长线”的摄影家。

他曾对我讲:“摄影本来就是语言,跟说话一样,是信息的传递方式,将选择的题材拍完整,就象说话需讲述清楚一样。我不求从上百张照片中被人选中一张获奖,但愿用几个胶卷就能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

李永成眼中的川西坝子

古亚东

大约是1995年春节后,在一次影友聚会中,我第一次见到李永成。当时,众多影友都在品评外出拍回来的作品。有的高谈阔论,有的颔首称颂,不一而足。

静思,嘎拖寺,古亚东摄

唯有坐在一个不起眼的位子上的他,没有言语。眼见众影友一幅幅构图精美、色彩亮丽的风光片,他那羡慕、钦佩、羞涩的目光交织在一起,几欲起身向热闹中心挤去,却又捏着照片不敢挪步。看得出,他对自己没有把握。

出于好奇,我主动向前与他交谈,并提出要拜读其作品,却不想把这位仁兄的脸窘得通红……

后来我才知道他在金融系统工作,爱好摄影已有时日。

由于工作原因,他没有更多的时间远足,去寻觅绮丽风光和民族风情。自搞摄影始,他就利用点滴的业余时间凭借他长期在近郊工作时对农村社会的了解,以一颗平常心介入到最平凡的生活角落。川西坝子成为他这几年拍摄的专题。

油灯,嘎拖寺,古亚东摄

川西坝子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她得益于秦时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旱涝保收,物产丰富。同时,川西坝子又因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外界交流、联系相对闭塞,加之一年大春、小春两季田间劳作时间不过三月,因此,当地居民富足得其闲,居闲得其乐,生活节奏缓慢而安宁。

李永成关注着这种生活,并锲而不舍地投入到这个题材的拍摄中。日积月累,他的影集逐渐盈溢着浓郁的乡情,散发出川西坝子黑土的芳香。

某异型钢桁架人行桥设计 篇7

四川省都江堰“壹街区”是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市的成街区开发项目。为满足蒲阳河两岸人流通行,新建蒲阳河1号桥,桥梁位置重要,景观要求较高。

通过方案比选,桥梁最终采用单跨异型钢桁架结构。钢桁架又分为主桁架及附属桁架,共长43.2 m。桥面桁架旋转的空间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富有动态的结构,使行人拥有了持续变化的视觉体验。钢桁架造型新颖独特,配以红色亮丽涂装,美不胜收。桥梁建成后效果如图1所示。

2 结构特点

普通断面钢桁架桥在我国应用较广,该类型钢桁架桥结构简单,受力明确,施工方便。而断面扭转的异型钢桁架桥相比各方面就要复杂得多,表1对此进行了对比。

异型钢桁架桥的复杂特点,对桥梁的设计以及加工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主要技术标准及指标

1)设计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

2)桥面通行净宽:4.8 m。

3)设计荷载:a.恒载。主桁架采用Q345B钢材,桥面系支撑桁架采用Q235B型钢,钢材重度取78.5 kN/m3。桥面系木板重度为6.0 kN/m3。栏杆按3.5 kN/m计。b.活载。人群荷载取4.0 kN/m2。c.温度荷载。整体升温26 ℃,整体降温29 ℃。

4)抗震标准: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动峰加速度值为0.2g。

5)设计水位:为698.005 m(1956年黄海高程系),桥下无通航要求。

4 结构布置

桥位处河口宽38 m,桥梁计算跨径39.6 m,加上桥头3.6 m,桁架桥总长43.2 m,其中附属桁架长度14.4 m。梁底高出设计水位1.67 m。

桥梁按正交布置,桥面不设纵、横坡,桥头设人行踏步及坡道与地面接顺。

桥梁主体结构采用异型断面钢桁架,桥面系为型钢支撑加木地板。下部结构采用直壁式桥台,基础为扩大基础(见图2)。

4根通长主桁杆截面为边长0.5 m的正方形,为适应整体截面扭转,有3根主桁杆正方形截面四边绕杆轴扭转渐变。

主桁杆之间设边长为0.2 m,0.3 m的两种正方形斜撑杆。下弦杆之间设边长0.3 m正方形底横杆。桁架节点间距1.8 m,节点及各杆端内部设加劲板。

桥头附属桁架为普通矩形断面钢桁架,桁架各杆件截面同主桁架。附属桁架与主桁架焊接固定,长度14.4 m,为主桁架增加稳定。

桥梁上部钢桁架均采用Q345B全焊钢结构,钢桁架在工厂部分预制,现场拼装,最后整体吊装就位。整体吊装重量约178 t。钢桁架就位后焊桥面型钢和栏杆,铺人行道木板。

5 计算分析

1)静力分析。

整体结构分析程序采用MIDAS/Civil 2006。钢桁架桥各杆件均采用梁单元模拟。成桥阶段及使用阶段的钢桁架内力、应力状态按初等理论进行有限元计算。

结构自重及人群活载按程序加载,桥面系、栏杆等按外荷载作用在结构上。

桥梁计算模型如图3所示。

通过计算,在恒载+活载的基本荷载组合下,异型桁架上弦杆最大压应力为70.3MPa,下弦杆最大拉应力为60.0MPa。底横杆最大压应力为60.6MPa,最大拉应力为52.2MPa。

斜撑杆最大压应力为138.5MPa,最大拉应力为109.6MPa。斜撑杆最大应力仅发生于桁架东侧未扭转梁端,可见桁架整体受扭转动趋势。

附属桁架最大压应力为72.4MPa,最大拉应力为81.7MPa。

恒载+活载下,桁架跨中最大位移为3.2cm=L/1 237.5<L/800,桁架结构刚度较好,满足规范要求。

2)稳定分析。

稳定计算模型活载按照对桁架压力最大原则加载布置,结构一阶屈曲失稳安全系数为106,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

3)特征值分析。

桁架自振频率计算采用有限元计算,结构第一阶自振频率为3.27Hz,自振周期为0.305s,满足规范要求。

6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桥梁的景观要求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本文所介绍的异型钢桁架桥造型独特,新颖美观,极富创意。

相比普通断面钢桁架桥,异型钢桁架桥杆件构造,节点连接,结构受力均较复杂,加工制作难度也较高。由于桥梁断面往一侧扭转,桁架整体也是扭转受力,未扭转梁端部分斜撑杆受力较大。异型钢桁架的上下弦杆、其他部分斜撑杆以及其他杆件受力不大。同时为增加桁架整体稳定,需要在异型端增设附属桁架。通过计算分析,该异型钢桁架桥强度、刚度、稳定与自振频率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吴冲.现代钢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3]苏彦江.钢桥构造与设计[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胡晓娟,何志军,丁洁民.某博物馆入口大厅钢结构分析与设计[J].结构工程师,2008(6):13-18.

城市人行道设计的初步探讨 篇8

人行道指的是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1]。人行道是市民外出的必经之路, 是一个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对人行道的要求不再是仅仅步行的需求, 更多的是把人行道看作是城市公共空间中重要组成部分, 从人角度出发, 强调功能的多样性, 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行道设计在满足人行道基本功能的同时, 要充分考虑人行道的美观, 行人的舒适度, 以及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让使用者感觉到安全、舒适、和谐的设计。人行道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周围环境质量与市民生活品质, 研究人行道设计为提供舒适步行环境、营造和谐宜居城市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 人行道现状

人行道不仅仅作为人行通道, 还是展示城市景观的主要途径。近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飞速前进, 机动交通迅猛发展, 导致车辆与行人之间的矛盾加剧, 给人行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 我国城市人行道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基本功能的需求, 但设计时考虑不周全、不完善, 仍存在诸多问题:

1) 设计中仅满足交通这样单一的功能形式, 忽视以人的行为角度来考虑的功能需求, 例如展示、零售、休息、交流功能等等。

2) 设计施工不严谨, 经常出现积水 ( 如图1 所示) 与垃圾随处丢弃现象 ( 如图2 所示) ; 忽略环境设施建设, 如指示牌、照明设施等; 造成了行人使用上的诸多不便。

3) 人行道景观形式单一, 缺少绿化设施, 风格不统一。同样, 有限的景观设计有时会带来安全隐患, 例如人行道两侧种植的行道树, 在夜晚会因为茂密的树叶遮挡观望的目光, 使得行人缺乏安全感。

3 城市人行道设计原则

3. 1 功能性原则

人的活动本身决定人行道不同的功能需求。人行道设计要建立在人群的感受基础上, 充分考虑不同视角的使用特点, 尝试多样的功能布置, 创造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功能空间, 不仅为人们提供轻松舒适的公共场所, 还要尽一切可能创造人与人互相交流的机会, 让人们在户外的丰富生活中找到存在感。

3. 2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对于人行道设计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如果无法保证安全则人行道也失去意义所在。首先要保证连续畅通的路径和视线, 构建无障碍人行道, 应对雨雪天气要考虑防滑铺装、排水设施、增派维护人员等; 其次路边设立防护栏杆与隔离带, 应对夜间行走要充分考虑夜间照明等。

3. 3 环境性原则

环境性原则体现在设计应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环境与生态条件, 顺应地形, 使设计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尽量降到最低;同样, 环境性原则也可结合国家先进科技, 使用节能材料, 安装智能系统, 使行人体验节约智能便捷的生活方式; 并考虑未来可持续性, 留有发展余地。

3. 4 美学性原则

人行道设计还应遵循美学原则, 创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 构思精巧别致的景观小品。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 给人以美的享受, 提高人行道景观空间的品质。审美的对象不仅仅包含物质层面, 甚至更加延伸到精神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通常与城市的历史、街道的文化、居民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 对行人的精神及心理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独特的街道文化、鲜明的设计思想等, 都将加强行人行走其中的体验与感受, 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

4 城市人行道设计的几点建议

4. 1 协调比例尺度

良好的尺度感是城市人行道设计的基础, 人行道设计空间尺度的适中有助于提高行人步行体验的舒适度与享受程度, 给人视觉上的稳定性, 使人行走其中安全愉悦。由于人行道是以人的活动为主体, 则空间尺度的确定应以人作为基本尺度参照物。过窄的人行道会导致行人密度过大, 人们不能自主控制步行方向与速度, 基本没有驻足休息的可能; 或者由于人行道两侧建筑过高, 遮挡阳光, 使行人产生压抑心理暗示等。这些不仅使得交通受阻、景观品质下降, 甚至可能还存在安全隐患, 不利于身心健康。街道宽度与建筑高度比例在1 ~ 3 之间较为适合, 比值过大会没有归属感, 而比值过小又会使人感觉压抑。人行道宽度以人流量为首要决定因素,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 人行道每股人流按照0. 75 宽度进行设计; 一般来讲, 8 m ~ 12 m的人行道就可以很好满足行人通行, 承担功能需求; 其次公交地铁换乘站点, 座椅垃圾箱等环境设施同样影响着人行道宽度的设置。

4. 2 美化景观环境

1) 节点设施。人行道设计在满足多样功能与适宜尺度的基础上, 更需要设计一些节点来增添人行道的生机。节点不一定是广场, 可能是某一雕塑标志, 也可能是某一富有历史人文特色的建筑, 或是街道转角处, 也或是地面铺装的特殊处理等, 它构成了人行道景观的特征性标志[2]。成功的节点设计能够吸引行人, 为人们丰富多样的公共生活提供多样平台, 同时提高景观质量。雕塑、景观小品等一些细部景观设施可以打破人行道原本沉闷乏味的环境而使之更富有生活气息, 并成为吸引人们的地方。通过对细节的处理来引导人们自发的形成和参与各种活动, 促进人们的交往与交流。细部景观设计应考虑整体性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力求简明、别致、富有意境特色, 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内容, 强化活动空间。

2) 植物绿化。植物绿化为人行道设计的可持续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植物所围合的绿色空间可增加环境的舒适与安全度, 改善沿线环境; 而且减少能源消耗, 吸收净化雨水, 也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帮助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 ( 见图3) 。除了提供生态环境效益, 绿色空间同样对都市行人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影响, 大大提高了行人进入体验的感受。人行道植物设计应是结合街道的规模与形式, 经过深思熟虑产生的乔灌草搭配组合, 不同的搭配产生的空间效果也不同; 例如列植在人行道的乔木可以引导人流、遮阴避阳, 灌木绿篱可以起到分隔与围合空间的作用 ( 见图4) , 片植的草地可柔化空间、改善小气候; 植物的美化使得行人在行走过程中身临其境忘却城市喧哗, 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精神疲劳, 恢复平静专注。

3) 铺装设计。铺装设计是行人步行过程中舒适安全的保障, 它能为行人创造出一个连续的行走景观视觉体验。材料的选择、安装的质量、细节的把控, 这些共同决定建设人行道的安全、耐用、美观性能。在人行道铺装设计中, 不同的铺装颜色图案可以区分不同的功能类型, 也可强调美化不同空间, 例如, 建筑的入口, 交叉的路口等, 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铺装颜色图案进行界定划分, 铺装图案色彩设计要与周围环境相结合, 搭配城市文化, 街道特性等因素考虑。人行道细节材料的选择上, 应首选使用抗压、防滑、耐久性及透水性良好的材料 ( 见图5) 。

4. 3 增加活力业态

一条好的人行道, 不仅仅是满足通行的需要, 它还要联系周围环境, 要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关注与活动, 保证使其充分发挥价值。吸引人们前来活动除了优美的景观环境,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取决于人行道两侧的建筑类型与使用程度。一般来说, 商业形式的建筑类型更加能够吸引大量的人流, 增加人行道的活力, 得到更多的关注。在人行道设计中尽量增加人行道两侧业态设置, 这样不仅可以使人行道的人气增加, 促进行人的活动, 在人流量增大的同时, 也从侧面上增加了这条街道的安全性; 同样, 也只有保证人行道的安全, 行人才会选择外出, 在人行道上进行活动与交流。人行道的安全保障仅仅通过相关部门的监管是远远不够的, 而路上的行人、餐馆用餐的顾客与店铺的老板给予人行道持续不断的监视, 是增加人行道安全性的另一项有效措施, 它弥补了监管人员工作的疏忽漏洞, 有效的减少诸多暴力事件的发生 ( 见图6) 。

4. 4 完善环境设施

人行道上要设置必要的环境设施, 比如休息座椅、标识牌、垃圾桶等, 不同的环境设施一方面可以丰富功能, 给行人带来诸多便利; 另一方面可以吸引人群, 增添人行道的生活气息。例如, 座椅的提供可以延长行人停留时间, 也可让行人在行走的同时, 能够随时休息等待, 在休息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交往交流, 放松享受街头生活。座椅设计时可考虑分为临时形式与永久形式, 永久形式指专门为行人休息提供设置的椅子、凳子 ( 见图7) ; 临时形式包括两种, 一种指本身有其他功能特性, 而在人流量增多时又可以作为休息设施承担加大的人流量, 如台阶、树池、花盆等 ( 见图8) ; 另一种指的是可移动座椅, 可移动座椅可根据行人的个人喜好变化来安排, 放置在阳光或阴凉处、独座或群座等, 满足不同的行为心理的需求, 提高了公共空间的灵活性。完善环境设施同样要因地制宜, 应根据功能需求与人流量来布置。例如, 公交车站是人流聚集的重要场所, 人们在这里停驻分散, 作为人行道的重要节点空间, 在设计上应考虑结合公交车站附近的报刊亭, 小卖部等一些服务点, 提供休息、展示、宣传等功能的环境设施, 更好的促进交流, 增添活力。

5 结语

人行道不仅仅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一部分, 是人们相互交往沟通的平台, 用于美化城市的关键要素, 更是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不断的发展, 对人行道设计的关注点将更多的转移到人的行为心理需求, 发挥其功能的更大价值, 创造舒适宜人的公共空间, 提高城市活力。文章通过对人行道设计提出粗浅的分析总结, 希望使得今后的人行道设计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思考。

参考文献

[1]刘衍志, 赵文涛.缓解诸暨市道路交通拥堵对策研究[J].科技通报, 2011 (7) :12-13.

关于城市人行天桥设计的一些探讨 篇9

近年来,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我国城市交通日趋发达, 为提高城市路网的通行能力、确保行人过街安全方便, 城市人行过街设施的建设日益增多, 其中主要的就是人行天桥的建设。城市人行天桥的建设对提高车辆运行速度、实现人车分流、改善交通拥挤状况, 提高城市居民步行质量等有良好交通和社会效益, 因而越来越受到城市建设部门的重视。本文结合笔者参与完成的一些天桥设计, 对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

2 天桥选址

城市人行天桥大都位于商业繁华区, 人流、车流集中的地方, 这势必造成用地紧张的问题, 而用地紧张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天桥梯道的落地位置, 进而决定天桥整体的选址。影响天桥梯道设计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踏步高度、宽度;二是梯道的宽度。

根据《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 (CJJ69-95) “……踏步的高宽关系按2R+T=0.6m的关系式计算……”“梯道坡度不得大于1:2……手推自行车及童车的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4”, 以及天桥净空大于5m的要求, 天桥单个梯道的长度如果考虑人、车混行的话基本要达到20m以上, 两边合起来就有40m以上了, 这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心是很难有如此大的空地范围的。个人认为在一些用地紧张的地方, 人、车混行的梯道可以适当考虑1:3的坡度, 梯道长度就可以缩短5m左右, 在广州市大金钟路人行桥的方案设计中由于用地紧张就采用了这一坡度。

梯道宽度设计根据规范桥面净宽最小为3m, 依此计算, 梯道宽度应为天桥净宽的l.2倍即3.6m;而一般人行道宽度为3~5m, 如单侧设置梯道则人行道全部或

------------------------------------------------

潮, 这也是吸取神户地震的教训而采取的一项积极措施。这种公寓抗灾功能强, 具备共同的储备粮仓库、抗灾饮用水井和紧急医疗救护室, 甚至拥有供直升机起降的场地。

日本神户地震还给建筑师们留下一个重要的思考题:建筑物、桥梁和其他建筑结构的设计仅考虑到防止生命损失是不够的, 还必须使它们达到在地震以后能使城市继续运转的要求, 诸如能源、通信、供水等现代“生命线”, 必须具备更强的抗震防灾能力。日本目前已建立了一套电脑化的地震报警系统, 能在大地震发生几秒钟内切断煤气、水、电等公共设施的供应。同时, 日本正在普及用于公共机构和住宅的独立单元式安全供电、供水等设备。

同时, 日本法律在建筑物抗震、防火等安全性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日本《建筑基准法》规定, 新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 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在日本, 一个建筑工程要获得开工许可, 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报告书要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 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 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比例。普通的一座八九层公寓楼, 其抗震报告书动辄厚达两三百页。建筑抗震报告书经过相关部门确认无误后, 建筑才能开工。严控新建房屋质量的同时, 不少地震多发国家还十分注意对危房进行加固, 防患于未然。

我国的建筑行业在防震抗灾上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这是一笔来之不易的宝贵财富, 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技术更是可以借鉴。在科技发达的今天, 改进现有的抗震技术手段, 完善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将是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一件迫不及待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地理》———《解密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

[2]《南京日报》———《地震关注房屋质量日本的楼盘防震设计》

大部分被侵占, 这在规划部门是很难通过的, 这个问题在广州市大金钟路人行桥的方案设计中就遇到过。最终造成天桥选址的极大困难, 最终只能另选桥址, 重新进行方案设计。个人认为, 规范中这条值得商榷, 对于天桥的人流量, 应该是两个方向机会均等, 完全朝着一个方向的概率比较小, 因此, 一侧的梯道宽度应为半桥宽乘以适当的增大系数 (如1.2等) 。

一般天桥的选址应优先考虑满足交通需要和行人的便利。但是, 对于城市中心区, 由于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限制, 以及地下管线等的影响, 通常桥址的确定几乎很少能达到理想状态, 只能在结构设计和实际地形上找到妥协点。对于桥梁设计师, 应尽可能克服设计上的这些困难, 多察看现场, 掌握现场地形, 不应盲目采用旧的地形图, 或简单设计致使施工难度加大, 造成大量的地下管线搬移或者周围建筑物的拆迁。通常城市中的地下管线搬迁费用和建筑物的拆迁费用都是非常巨大的。作者参与的广州市沙太路人行天桥的设计就因为附近商场的部份拆迁无法进行, 最终只能重新选址, 既重复设计, 又浪费时间。因此, 天桥在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中就应尽可能从各方面收集资料, 前瞻性地予以考虑, 不要将问题和困难留给下一阶段, 避免重复劳动。

3 天桥景观造型

城市人行天桥大都位于中心区, 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关注, 人们除了要求它安全方便, 还希望它美观, 能够融入整个城市环境中去。

3.1 天桥外观建筑造型

天桥跨越城市道路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跨越路口和跨越道路.跨越路口一般有十字交叉口、三叉路口、复合 (畸形) 交叉口等。天桥平面布置主要有“U”形、“Y”形、“x”形、“圆”形、“八边形”和“工”字形等形式;跨越道路则多采用“一”字形布置.天桥平面布置应遵循“简单、对称”的原则, 争取与周围建筑物协调统一, 曲线过渡自然圆顺。

天桥的建筑设计还关系到天桥的利用率问题, 如果天桥的兴建能够将道路两旁的建筑连为一体, 人们通过天桥可以穿梭与各商场办公楼之间, 那就可以真正发挥天桥的人行作用了。这方面, 在香港就做得很好, 其天桥大部分都是连接各大商场与办公楼之间, 人们可以不用下地就穿梭其间, 大大提高了天桥的利用率, 但是国内大部分城市这方面做得不够, 如广州大学城几十座天桥, 仅有广外一座天桥将教学楼与宿舍楼连为一体, 利用率高, 其余天桥均如同虚设, 行人少之又少。

3.2 天桥上下部选型

对于城市人行天桥, 一般希望天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小, 通常采用“隐蔽法”或“融合法”, 使桥“藏”或“融”于周围环境中, 即要求天桥具有简洁的特点。根据美学上“简单即美”的原则。天桥宜采用形式简单的主梁及墩柱。通常, 天桥主梁可以采用梁式结构、刚架结构、拱式结构和斜拉结构等。其中前两种用得较多, 后两种用得较少。我国城市人行天桥通常采用梁式或刚架式, 其中以梁式居多。

梁式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 小跨度可以采用预制板, 大跨度可以采用现浇板。通常, 预制板由于悬臂较短, 美观差一些;现浇板可以采用同钢结构一样大甚至更大的悬臂, 使得天桥显得轻盈美观。梁高可以取用跨度的1/25~1/35。采用混凝土优点是费用小, 养护方便, 寿命长;缺点是施工工期长、施工噪音大。此外, 它还有一个常被人忽略的优点, 即混凝土优异的适模性, 很容易浇注出需要的形状。

时下, 天桥由于跨径的增大, 工期的要求, 越来越多采用钢结构, 甚至连梯道等均采用钢结构。钢结构天桥多为箱型断面。一般梁高采用跨度的1/30~1/40, 简支梁高一些, 连续梁小一些;箱梁底宽一般为桥梁全宽的0.5~0.6倍, 悬臂长为桥梁全宽的0.25~O.20倍。悬臂横向加劲板当桥梁整体采用包装装饰时常采用弧形, 以便整个箱梁包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当桥梁不包装时, 加劲板多采用倒T形断面。

墩柱通常与主梁采用一样的材料。现在由于工期的要求, 越来越多采用钢管柱, 钢管柱一般采用混凝土灌芯, 以增强抗冲击力。墩柱一般采用圆形和板式, 上下等截面。采用混凝土的话, 出于美观的要求现在也越来越多采用花瓶式桥墩。

3.3 天桥绿化设计

天桥绿化是指利用植物材料, 在人行天桥两侧设置花槽进行栽植, 形成绿化和美化景观效果的过程。天桥绿化是城市立体绿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天桥绿化具有为城市降温散热、加湿、区域间隔热和隔音、净化空气等惊人效果, 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美化生活空间、增加城市特色。

城市寸金寸土, 天桥绿化利用天桥主梁和梯道两侧的空间, 不增加占用土地, 提供了一个解决城市居民改善生态环境与平面绿化面积不足矛盾的方法。国内有部分城市实施了天桥绿化, 所用的植物多种多样, 其中华南地区 (如广州) 用簕杜鹃效果较好。笔者到目前为止所参与的大部分人行天桥设计, 如福建泉州市温陵路人行天桥、广州市沙太路人行天桥, 均采用了簕杜鹃作为绿化植物。

天桥绿化越来越得到城市建设部门的重视, 除了对新设计的天桥要求实施绿化外, 对早期的天桥也逐步实行绿化改造。由于天桥绿化是在特殊环境下实施, 所以在灌溉、种植基质、养护管理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对天桥绿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⑴在今后的天桥设计中, 既要考虑天桥的功能结构, 同时也要考虑景观形式的设计, 为美化、绿化天桥提供场地;

⑵改进天桥植物的灌溉系统, 如采用微喷灌系统等, 既节约水资源又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⑶改进植物的施肥方法, 选择保水保肥能力强、轻质价廉、适合植物生长的基质进行天桥绿化种植;

⑷因地制宜, 选择对环境适应较强、且形态优美的植物品种对天桥进行绿化;

⑸切实做好天桥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形成一套科学的天桥绿化养护技术支持系统。

4 天桥结构设计

天桥和一般桥梁在结构设计上大同小异, 但须注意以下几点:

4.1 预拱度

对于连续梁的预拱度, 应在结构重力下足以抵消结构重力的挠度, 使桥面保持平顺。特别注意不能在中墩处使桥面形成尖角。对于钢结构, 有人建议计算挠度时不考虑纵向加劲肋的作用, 理由是纵向加劲肋变形不符合平截面假定, 笔者以为值得探讨。由于存在间距2~3m的横向加劲肋的约束限制, 纵向加劲肋不会产生挠曲变形, 故在计算挠度应计入其作用。其实, 纵向加劲肋作用通常也是很有限的, 一般约在3%~8%, 很少大于5%。

对规范中计入全部静活载的规定, 笔者觉得偏大。天桥规范中人群荷载取用5k Pa, 远较一般公路桥梁的3~3.5k Pa大得多, 而且通常使用中也很难达到那么大荷载。按此设置的预拱度, 特别对连续梁其线型很差。建议对简支结构, 可按规范采用;对连续结构, 可按全部静活载的40%~5O%采用。

4.2 钢结构动力分析

根据《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为避免共振, 减少行人不安全感, 天桥上部结构的竖向自振频率不应小于3Hz”, 这一点越来越得到重视, 笔者认为除了在结构计算上满足此要求外, 构造上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如在钢结构顶面设置一层钢筋混凝土层采用剪力钉或者焊接一层钢筋网来连接, 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增大自振频率。

4.3 管线处理

这是天桥设计中最富创造力的地方之一。很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与基础有干扰的管线, 通常处理的办法也无外乎是悬挑、穿心和架空等。但由于各种各样的限制因素, 一般很难满足规范要求的各种构造要求和设计细节, 这就要求设计者根据对规范的理解和工程实践经验, 灵活、变通乃至创造性地采用一些方法, 满足特殊的需要。墨守常规, 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解决的方法是应该提高预见性, 在方案设计时, 就应预见到这种复杂性, 并采取一些针对措施 (如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管线摸查) , 否则, 会引起大的设计变更。

5 天桥人性化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关注各种人性化设施, 天桥也不例外。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 笔者设计中经常碰到的审查意见, 天桥设计中容易被忽视的人性化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在天桥落地处, 以及各平台处, 距坡道与梯道0.25~0.50m处应设提示盲道。

⑵人行天桥下面的三角空间区, 在2m高度以下应安装防护栅栏, 并应在结构边缘外设宽0.30~0.60m提示盲道。

天桥人性化设计的另一重要部分就是设置自动扶梯和垂直电梯, 但是由于造价的原因往往无法一步到位, 所以基本上都只是预留电梯位。笔者在广州多年所见的人行天桥中, 亦只见过位于中山大道西华景路口的一座人行天桥设置了垂直电梯, 且能够正常运行的。

6 结语

我国人行道铺面设计及施工概述 篇10

由于铺面材料及铺面设计不断地研究与创新, 使得现行市区人行道铺面已呈多样化。为使我国人行道铺面进一步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国外现行人行道铺面简要介绍, 从设计施工探讨比较, 就现阶段问题进行讨论并做成建议, 为我国人行道的设计施工提供研究参考。

1 市区人行道铺面设计

现行我国人行道铺面材料, 主要有混凝土、砖材、沥青、天然石材及人造面砖等五大类

1.1 人行道铺面设计准则

(1) 人行道应为连续铺面, 且与相邻基地公共人行步地道坪高程齐平, 车道穿越时其铺面可考虑连续铺设。

(2) 地坪铺面尽量采用透水性的构造铺面。

(3) 人行道铺面构造应坚实平顺且为防滑材料;伸缩缝宽度应小于2公分, 以避免行动不便者拐杖或手杖陷入缝中。

(4) 人行道内的人孔、手孔等孔盖应调整与铺面齐平, 且孔盖边缘收边材质应与铺面材质谐调。

(5) 铺面材料应符合各类人行空间的需要, 如人行密度高之地区应采用坚固厚实之材料。

(6) 铺面材料的选择可考虑地方特色。

(7) 在同一剖面上搭配不同铺材时, 其厚度应相近, 以减少多次施作之繁复及增加造价。

(8) 在坡度转换处及转角地点宜采用尺寸较小之材料, 便于转换、收边之施作, 减少现场切割的需要。

(9) 在宽度足够的人行道上, 铺面材料尽可能将公共设施带区分出来, 以保障身障同胞行走安全。

1.2 人行道铺面设计问题探讨

(1) 铺面材料:使用混凝土铺面除施工较为简易外, 且成本较低, 但极易因工作性欠佳与捣实工作的疏忽致而产生蜂巢、孔洞、不平、裂纹、斜面及空鼓等缺陷;另完成面倘因使用频率低亦易产生青苔, 不仅景观不雅且容易使人滑倒情事;另与建物衔接处如未妥设界面处理, 在细腻上会有所打折, 直接影响都市景观。而铺设高压块砖, 一般市民接受度较高, 对都市整体景观而言, 价值感会提升, 但相对施作造价及维护成本较高。至于透水砖部分, 因须配合渗水需求, 故强度无法提升, 仅适合于使用强度较低之红区或公园设施区内。铺面材料的特性比较详如表2。

(2) 设施带设置:以往人行道上设施杂乱, 行人行走困难, 为求行走空间净空, 故设计时将相关设施统一迁移至规划设施带内。由于人行道改善为依现况办理, 在各类设施均已定型, 于现有空间范围内整合移动, 确有其主、客观之困难因素存在, 惟设计时对于设施物不凸出地表铺面, 诸如瓦斯、自来水开关阀, 均仅要求调升降;至于台电之变压器占用人行道部分, 除前述之困难外, 配置用地取得亦非短期所能解决, 此乃一缺陷, 亟待后续改善;另人行道内之街道家具系由各单位视需要而设置, 较缺乏整体设计, 为提升都市景观, 应纳入统一设计, 目前已有单位推行认养或外包维护, 可提供市民良好的服务, 并对企业商业广告空间活络商机共创双赢。

(3) 缆线管路:有鉴于人行道铺面之破损, 管线挖掘乃为主因, 故于设计规划初期, 即依需求预先埋设管路, 供做尔后缆线布设使用, 减少完成铺面挖掘案件发生, 该等管路预埋完成后, 即采以出租方式, 对象以有线广播电视、行动电话、固定通信网路业务等公司。

(4) 车行斜坡道:供学校大门、侧面及住家与商家申请合格使用。

(5) 行道树保护:设计时应与权责单位会勘, 确定树穴内填置土壤别及外围结构, 防止灌浆渗入树穴内之土壤, 另为防止施工机械损伤树干, 特别将树木以草席包覆。

(6) 铺面坡度:设计最佳横向坡度采以2%对泄水及行人行走为最佳, 惟人行道与骑楼衔接或人行道本身常有高低差情形严重, 有关骑楼高低问题应由建管权责单位分年整顿各干道两侧改善。而人行道横向坡度, 基于人行安全考虑, 经测试不同坡道行走感觉后, 原则上决定, 超过6%坡度的人行道不适合人行, 改以阶梯衔接方式改善。

2 人行道铺面之施工问题探讨

2.1 现行施工方式

为维持良好铺面质量, 除了铺面材料选择得当之外, 更须搭配适宜之施工方式。施工方一般分为软底 (干式) 、硬底 (湿式) 二种方式, 近来有针对特殊环境提出硬底软面施工方式。

透水铺面设计除了要求材料的透水效能外, 施工方式也是决定透水效率之关键, 目前, 最常采用的透水铺面施工法为透水单元块砖以软底施工法施作。

2.2 施工材料问题探讨

2.2.1 铺面混凝土

人行道更新使用混凝土铺面, 设计需要抗压强度, 但是一般混凝土铺面常因工作性欠佳与捣实工作的疏忽而造成蜂巢、孔洞、麻面、裂缝、及空鼓等缺陷现象, 其不仅折损结构强度外, 对整体景观及使用也有影响, 有关表面缺陷原因及避免方法, 应包括材料使用及施工管理。

(1) 施工捣实不良, 造成表面蜂巢或下雨而使表面粗糙劣化。

此部分造成的原因, 材料方面, 因混凝土运送距离过长、或施工人员贪图较佳工作性, 而擅自施浇筑时加水, 致而加大坍度;另对浇置捣筑之计划未重视, 施工草率造成铺面缺陷连连;另为求赶筑进度, 浇筑时未考虑天候状况造成完成铺面受雨侵蚀而使表面粗糙劣化。

(2) 混凝土浇置面修饰造成缺陷。

当铺面混凝土浇置完成后, 即着手做表面修饰, 只要基于暴露之混凝土浇置面如不适当修饰, 即会使其表面质量恶化。有关修饰方法计有刮板、镘板、镘刀及特殊修饰等, 由于水泥砂浆过少时镘平困难, 砂浆太多时, 过多之水及细粒料将浮在表面并形成一层高水灰比之低劣水泥砂浆, 当表面干燥后会有松砂、龟裂及与底下分离之现象, 为使刚浇置好之混凝土表面能维持适当含量之水泥砂浆, 配合予以修饰是必须的。

(3) 混凝土浇置面龟裂。

新浇置混凝土发生龟裂主要原因计为干缩、塑性收缩、模板变形及钢筋上混凝土下沉等, 有关发生原因、造成形状、影响层面及防止方法。

2.2.2 预铸高压混凝土块砖

预铸高压混凝土块砖, 材质系由波特兰水泥、硅砂、坚硬耐久之大理石、蛇纹石、花岗石或其它坚硬耐久之天然石等碎粒及各种添加剂, 经拌合、浇置、机械高压成型养生, 颜色依设计要求, 表面需经喷砂处理而成。

高压块砖铺设应考虑整体景观, 配合外围环境做适度考虑, 一般采用大块砖 (60cm×60cm) 是最能达到平整与稳固, 惟缺点为施工搬动不易, 如采小块砖 (30cm×30cm以下) 施工, 较易有松动及不平之情形。块砖铺设成功关键在于底层水泥砂浆配比与完成铺面之敲实作业, 后续养生维护措施也属其作业要件。

一般块砖铺设问题为不平、松脱、收边不细腻, 故作业时除底层混凝土应确依规范予以要求外, 1∶3水泥砂浆之配比, 拌合及浇置后之刮平, 时间及面积应予控制, 以免拖延失水, 造成粘着度之损失, 铺设块砖时应自一端开始且应有水平线控制, 完成应予敲实加强粘贴程度。至于块砖之排列方向, 倘采斜角则应考虑施工性及材质损耗度。

2.2.3 渗透性铺面块砖

预铸高压混凝土透水砖制品基层材质为水泥、碎石。面层则为水泥, 粗硅砂、色料组合, 经高压强力振动, 使面层与底层紧密结合, 种类计有一般高压块砖及连锁式地砖, 底层分采回填碎石及无细骨材混凝土, 前者应注意地基整平夯实, 铺设衬垫砂, 并设置水平基准标线, 面层透水砖应注意控制间隙并以砂浆或细砂填缝最后则以震动机压实;后者应注意底层路床夯压面不织布透水层之铺设。

透水砖铺设之底层采回填碎石砂土, 因都会区管线密布夯实不易, 故甚易完成后极短时间即造成铺面下陷情形;而改良采回填无细骨材混凝土因其于砖面与底层混凝土间之砂浆层预留条状空隙, 甚易填满或重物辗压破碎造成砖面松动情形。

3 结论与建议

(1) 人行道设计应朝与邻近环境结合一体, 并系统化的改善。

(2) 加强对材质及施工方式研究, 期能满足于时间、成本及质量之需求。

(3) 人行道范围内挖掘案件之挖掘范围及修复面积等管理机制。

(4) 目前人行道铺面及结构均采统一规格, 由于路床受管线埋设影响变化甚大, 可采以统包方式, 即集中大面积由承商自行设计后, 再由主办单位审核, 同意后施工, 并依实计价。

参考文献

[1]何鑫, 曹霞, 张欣红, 等.浅谈透水人行道结构的设计及工程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8 (6) .

[2]卢超妍, 朱建峰, 吴国葵.市政道路透水人行道结构设计的科学应用[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09 (4) .

[3]蒋佩莹.用于铺设在人行道上的透水面层类型[J].中国市政工程, 2009 (3) .

[4]王淑娜.人行道花砖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住宅产业, 2005 (9) .

[5]刘远才, 朱德滨.城市道路人行道铺装[J].林业建设, 2000 (1) .

[6]汪广丰.城市人行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城乡建设, 1999 (12) .

转行三人行 篇11

职业经历:

1986年,在燕山石化任仪表监控师,历时十年,平均月入三千;

1995年,离开燕山石化,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任教授,传授中国传统文化;

2003年,辞去教授职位,回国创办鹿鼎信息策划有限公司,并被海南省海口市政府聘为海口市市区规划总策划师,月收入过十万。成功案例:为鲁能集团“优山美地”别墅项目做销售策划,该项目销售额已达14亿。

王凤麟转行语录:“人转行就好比蛇蜕皮、蝉脱壳,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会特别脆弱,若挺不过去,失败就会比转行前更惨痛。人一生转行最多不要超过四次。”

“虽然我转了几次行,而且跨度很大,但我是干一行爱一行。”王凤麟对自己的敬业品格颇为自豪。而正是由于这种性格,王凤麟在他的事业进程中虽并无较大跳跃,但却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分外扎实。

第一份工作:燕山石化仪表监控师

1986年大学文科专业毕业的王凤麟却被分配到燕山石化监控仪器、仪表,成天和温度、压力等数字打交道。“我边干边学,边学边干。”由于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些机器,他拜老员工为师,很快就掌握了技术要领。这份工作王凤麟一干就是十年。

第二份工作:加拿大大学教授

虽然王凤麟和冷冰冰的机器打了十年交道,但他的兴趣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易学上。经历了一番波折,他终于能从事与自己的爱好相关的工作了。1996年他受聘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说来奇怪,中国传统文化当时在国内是遭到歧视的,但在国外却很受尊重。”王凤麟在加拿大如鱼得水,平时讲课传授中国传统文化,闲时也为企业做策划。在异国他乡白手起家的王凤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一次聚会上,加拿大移民部部长都邀请他加入加拿大国籍。“因为我切实能为当地企业带来好处!”王凤麟非常自豪地说,“当时我对自己的工作挺满意,心想再也不会转行了。”

第三份工作:回国创业

“人一过三十,思乡的情绪就越来越严重。在国外,由于文化底蕴等各种原因,你无法与身边的人进行真正的内心沟通。”事业蒸蒸日上,王凤麟的孤独感也与日俱增。2003年,他回国,创办了鹿鼎信息策划有限公司,开始一心一意从事自己心爱的策划事业。不仅取得了企业的信任,而且在学术界也独树一帜。2004年 11月,在中国策划年会组委会评选的中国十大人生策划专家活动中,王凤麟教授荣膺榜首。

《钱经》:你如何看待人们的频繁转行?

王:转行要命啊!人转行就好比蛇蜕皮,在刚开始一段时间里都会特别脆弱。我赞成渐变式的转行,而不是从自己本来熟悉的行业猛然跳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人一生转行最多不要超过四次。

《钱经》:你认为什么样的人需要转行呢?

王:当你所从事的行业或是所处职位毫无发展潜力时,就必须转行。比方说你从事的是弓箭制造业,那我劝你赶紧转行,不然你拿弓箭射飞机去吗?

《钱经》:你认为转行前需要人们做哪些准备呢?

王:自己先要想一想自己适不适合要转去的那个行业,也就是俗话说“你有没有那个命”。你不能让哑巴去学唱歌,瘫子去学田径吧。

《钱经》:转行之后,人最需要做的是什么呢?

王:转变思维模式,要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新环境里。

《钱经》::如果转行失败怎么办?

王:反省自己,但不能钻牛角尖。接着继续寻找适合自己的。

《钱经》:你每次转行都挺成功的,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王:当然有,最大的困难在于人际交往上。我以前的人际关系很简单,但转行之后一下子变得复杂了很多,同时扮演了太多角色。我当时内心其实很痛苦的,每天都在惶恐中度过。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我才适应过来。

《钱经》:你满足今天的状态吗?

王:我心目中的成功人士必须具有五商:“健商”——身体要健康、“情商”、“逆商——顶得住一切压力”、“财商”——要会赚钱、“智商”。这五商具备,我才觉得他是成功的。我还没有达到,要继续努力。

陈军:工作玩乐两不误

职业经历:

1995年,在广州汽车博览中心任销售主管,年薪20万;

1997年,回北京与朋友共同创业,成立北京东方高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和财务工作至今,身价百万;

2005年,斥资二百多万在北京郊区自建“waitinghere”餐吧,并代养宠物,尚未盈利,预计2007年年底收回成本。

陈军转行语录:“我转行做投资咨询时,这个行业才刚刚起步,所有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什么可以眼热的。但我做过充分的调查,对此行业十分看好,再加上咨询业需要的沟通技能恰巧是我的强项,因此我义无反顾地扎进去了。

“我很幸运,每份职业都是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的,并且做得都不错。”陈军把今天的成就总结为是自己的命好,这是一个平和、内心充满感恩的男人。

第一份工作:汽车销售主管

由于特别喜欢汽车,因此陈军大学一毕业就找了份跟汽车有关的工作,在广州汽车博览中心任销售主管。“我很喜欢那份工作,但实在忍受不了广州潮湿闷热的气候。再加上广州夜生活特别晚,而我约客户商谈都要适应他们的习惯,每次都陪到晚上两三点,熬不住。”自幼在北京长大的陈军,无法适应南方的生活,一年后回到了家乡。

第二份工作:创业,分管人力资源和财务

1997年,原本打算继续从事汽车销售工作的陈军看到了另外一个新兴行业——投资咨询。他和朋友合伙创办了北京东方高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我对专业的金融知识研究不够,但与人沟通是我的强项。”于是陈军分管了公司人力资源和财务工作,负责公司内部管理。他说起自己的公司分外自豪:“我们的收费在同行业是算最高的,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碰到过其它公司都头痛的回款问题。这说明客户对我们的服务是很满意的。”现在公司越做越大,国外著名企业像LG、壳牌公司来中国寻求机会都慕名而来。“我想这份工作我会一直做下去,让这个企业存在40年、60年、100年……”陈军满脸笑意,充满憧憬。

第三份工作:自建“waitinghere”

餐吧,并代养宠物

“建立这个餐吧的初衷是为了给我参加的越野俱乐部成员提供玩乐场所。”一次意外,陈军脚踝骨骨折,做了八个小时的手术。躺在手术台上的他突然意识到人的生命太脆弱,也太短暂,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无限的精彩。于是他下定决心“不能做工作的奴隶,要抓紧一切时间去享受人生”。病好后,陈军加入了越野俱乐部,从此爱上了充满冒险和挑战的越野自驾游。“我们成员出去玩有一个特别困难的地方,就是吃饭的时候没地方停车。”陈军说,如果出去50人,那就有50辆车,哪个饭店能给我们留这么大的地方啊。于是他萌生了给伙伴们建立餐吧的念头。再加上陈军特别喜欢狗,尤其是巨型犬。但北京市区严格的管理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狗的自由,因此他一直都有在郊区买房的打算。他在看房的过程中,无意中相中了小庄镇的一块地:“我想,还不如把这块地买下来,自己盖房子呢。又能建餐吧,又能建个大狗舍。”就这样2005年10月,“waitinghere”餐吧诞生了。“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这里都特别热闹,朋友们都把家小带来,还有很多狗,最多的一次来了70多只狗,那场面可真够热闹的。”

“至于代养宠物,这完全又是一个偶然。”陈军有过出差时,暂时把狗送到寄养中心的经验,知道那是多么令人不放心的事情。于是刚开始朋友把自己的宠物寄养在他这个餐吧的时候,他欣然接受了。“刚开始是不收费的,就当帮朋友的忙。可随着寄养的宠物越来越多时,朋友们都劝我收费,不然以后都不好再寄养了。”

“有了这个餐吧,在这里生活,与繁华若即若离,我的心情变得特别好。”陈军显得很满足。

《钱经》:你如何看待人们的频繁转行?

陈:我是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如果应聘时接到两年内换了三个工作以上的求职人的简历,那么我都不会给他面试的机会。太频繁的跳槽、转行我认为是对自己对公司都不负责任的行为。

《钱经》:你认为什么样的人需要转行呢?

陈:轻易不要转行。只有在你遇到瓶颈而又不知道何时才能突破时,才需要考虑转行。千万不能跟风。看哪行热就做哪行。

《钱经》:你认为转行前需要人们做哪些准备呢?

陈:先要对自己想要进入的行业做一个深入的了解。因为很多行业存在着“潜规则”,你表面看着该行业好像很风光,但事情往往出乎你的意料之外。人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哪种虫子,要爬哪棵树。

《钱经》:转行之后,人最需要做的是什么呢?

陈:要尽快适应新环境。平时可以多参加公司培训,和同事多交流请教。

《钱经》:如果转行失败怎么办?

陈:转行之前一定要考虑好失败的事,正所谓“未虑胜,先虑败”。这样失败时才容易度过难关。如果真的确定失败,那么越早退出越好。

《钱经》:你满足今天的状态吗?

陈:说实话,我比较知足了。我满意我的工作,我有很友好的同事,还有自己惬意的私人空间,我真的知足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维续目前的状态。

廖晓义:发乎于心不役于物

职业经历:

1977年——1983年,四川大学哲学教师;

1986年——1991年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1996年至今 创建并发展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致力于大众环保宣传教育;

2000年5月18日,廖晓义荣获有“诺贝尔环境奖”之称的2000年度苏菲环境大奖,这是中国的民间环保人士第一次获得国际环境大奖。

廖晓义转行语录:“或许在别人眼里我为环保放弃了大好的事业前程,可我恰恰不这样认为。我的择业标准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做社会欢迎的事、与好人一起做事。环保完全符合这三个条件,所以不管别人说什么,我服从于我的内心。”

“很多人说我傻,我觉得他们才不可理解。对有的人来说,环保是他们的事业,但对于我而言,环保是我生命的意义、快乐和寄托,它是我终生的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有什么傻。”廖晓义如此这般地道述自己的职业选择。

第一份工作:四川大学哲学教师

“这份工作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我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流。”成绩优异的廖晓义毕业后留校任教。生来内向甚至小时候还被误以为患了自闭症的她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没有办法,刚开始我只有硬着头皮上。当年我刚教书的第一个学期,学校进行无记名的优秀教师评选,我们系里有7个老师当选,我就是其中一个。”虽然时光已走远,但廖晓义回忆起来还是觉得很有滋味。

第二份工作: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那段日子太舒服了。每周就上一天班,查查资料,写写文章。”廖晓义哈哈大笑。在一个平和的环境里研究喜欢的哲学,她本以为生活就会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下去。可廖晓义的命运在看到她一位好友的论文后改变了。论文这样写道:地球正在被人类自己的发明创造毁灭,人类不会再有下一个千年。她看完后,觉得这位朋友太悲观了,人类有那么强的生存力量,完全有能力解决面临的问题。为了说服这位朋友,廖晓义开始查找相关资料,并从朋友那里借到两本书,其中一本是《江河碧水万古流》。从这本书里,廖晓义第一次知道人类居住的这颗星球,正面临着比政治、经济问题更大的挑战,那就是环境问题。从水到森林再到大气,污染处处俱在……。 就这样,廖晓义非但没能找到说服朋友的有力证据,反而因朋友的一句话、一本书,被“招安”了。 “面临这个问题,总得有点行动吧。其实很简单,一旦你明白之后,就想为地球母亲做点什么,就像孝敬自己的妈妈一样。”

第三份工作:创建并发展北京地球村

环境文化中心

廖晓义早在1990年就开始从事民间环境教育活动,独立摄制环保电视系列片。制作电视片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廖女士很清楚如果要拍摄一部电视纪录片,她将面临的是什么,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她用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的个人积蓄,开始了环保系列片的拍摄,纪录片开始拍摄之后没多久,便由于资金的匮乏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为了挽救即将夭折的环保纪录片,廖晓义四处奔走筹措资金。在她的努力下,终于有几位金融家肯出资50万元人民币支持她进行纪录片的拍摄,廖女士最终完成了她的第一部很有影响的电视作品《地球的女儿》。

廖晓义进行北京垃圾状况的社会调查,并深入到社区和学校倡导垃圾分类。她向北京市长刘淇提交了绿色社区推广方案,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奥申委的重视和采纳。廖晓义提出的绿色社区的基本模式是绿色建筑、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绿化和环保设施。1999年4月在廖晓义的努力下,她所创办的民间组织地球村在延庆县井庄镇2800亩的环境教育培训基地诞生。

《钱经》:你如何看待人们的频繁转行?

廖:这是大大不妥的。我的择业标准是这样:做自己喜欢的事、做社会欢迎的事、与好人一起做事。我最反对择业一切向钱看,哪里钱给得多就去哪。

《钱经》:你认为什么样的人需要转行呢?

廖:一是从事因时代变迁而被淘汰的行业的人;二是要提高自己能力的人。

《钱经》:你认为转行前需要人们做哪些准备呢?

廖:选择行业时不要为自己想得过多,这样转行后才容易成功。

《钱经》:转行之后,人最需要做的是什么呢?

廖:学习!缺啥补啥,一定要非常勤奋地学习。而且要坚持不放弃。

《钱经》:如果转行失败怎么办?

廖:那能怎么办?!总结教训、抓住下一次机遇。

《钱经》:你满足今天的状态吗?

某风景区人行悬索桥设计构思 篇12

关键词:人行悬索桥,设计理念,主缆,桥面系,锚碇,风缆

前言

视所处环境的不同, 人选悬索桥可以做成多种桥型以满足地形要求。当桥梁两边有较坚硬的山岩时, 还可以直接不修建桥塔而将主缆锚固于岩石上, 节省了大量的造价。同时, 人行悬索桥经常被用于建造城市景观桥或公园景观桥, 因为其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以及外部曲线, 与外界环境融合的非常和谐, 因而人行悬索桥兼具桥型美观的特点。根据工程实际所处的地形及地质条件, 通过设计优化选择悬索桥桥型。下面主要介绍改桥的总体布置、主缆、风缆、桥台及锚碇的设计。

1 工程概况

某风景区人行吊桥跨越水库北侧峡谷, 是景区内水库北侧连接观光步道与水库坝顶的人行专用桥梁。桥梁东岸经隧道通往坝顶, 西岸连接沿库区北岸光道步道, 该桥是风景区为观光道避开不稳定山体而设。拟建工程场地为构造剥蚀、侵蚀溶蚀中山峡谷地貌, 河谷大致呈“V”字型, 两岸基岩裸露, 第四系河流阶地不发育。通过优化对比, 选择悬索桥中跨跨度78m, 桥面净宽2.0m, 主索矢跨比为1/14.18, 全桥设2根主缆。每根主缆由139根准5mm镀锌钢丝组成, 主缆成品索外包双层HDPE护套;桥面系为由工字钢横梁与槽钢纵梁组成的纵横梁体系, 桥面板为木板;在桥梁两侧各设置一组风缆, 风缆采用直径为32mm的AB类镀锌钢丝绳;桥塔造型采用门型塔, 基础采用扩大基础;东西两个桥台高程一致, 东岸直接锚入岩体, 西岸边跨长3.02米。桥型立面布置图见图1所示。

2 设计理念

2.1 总体设计

与大跨公路悬索桥相比, 人行悬索桥的跨度要小得多, 一般在30M到120M左右, 桥面宽度也较窄, 一般在1.8M左右, 加劲梁高度很小 (h/l<100) 或者不设加劲梁, 因此又常简称为柔性吊桥。这种桥的特点是充分发挥高强度钢索受拉强度大的特点, 不需要特别高的桥塔 (矢跨比一般较小) , 就可以架设大跨径的桥梁, 桥面系构造简单、加工容易、耗钢量低, 桥梁架设和维护方便、桥型美观, 但是桥梁的刚度也较低。通过对桥址的勘察, 结合风景区的特点, 最终选择桥梁跨度78m的单跨悬索桥, 西侧设塔, 东岸直接锚固岩体中, 桥面系采用柔性全漂浮体系, 主跨跨径78米, 主缆矢高5.5米, 矢跨比为1/14.18, 跨中主缆中心至桥面高1.85米, 东岸主缆直接锚固于山体, 西岸边跨长3.02米。全桥布置35对吊索, 吊索间距2.0米。采用柔性桥面系, 桥面设置预拱, 从跨中0.5米按抛物线型渐变。主缆锚碇均采用岩体锚索。桥下两侧各设置一组风缆, 风缆拉索间距为4米, 风缆采用空间曲线, 曲线平面内矢高3.9米, 分布在桥梁两侧, 用拉索钢丝绳连接横梁和风缆, 抗风缆两端与预应力锚杆连接。

2.2 主缆材料

主缆又称大缆, 通过塔顶鞍座悬挂在主塔上并锚固在两端锚固体中的柔性承重构件。除承受自身恒载外, 主缆本身又通过索夹和吊索承受活载和加劲梁 (包括桥面) 的恒载。除此之外, 主缆还承担一部分横向风载, 并将它直接传递到桥塔顶部。主缆有钢丝绳钢缆和平行线钢缆等, 由于人行悬索桥的荷载等级低, 所以人行悬索桥一般选用钢丝绳作为主缆。

主缆横桥向间距2.5米, 主缆线形采用平面布置, 主缆采用高强镀锌平行钢成品索, 全桥设2根主缆, 每根主缆由139根准5mm镀锌钢丝组成, 钢丝标准强度1670Mpa。主缆成品索外包双层HDPE护套, 外侧PE为白色, 两层PE间设置隔离层以延长拉索使用寿命, 单根主缆无应力长82468mm。主缆在索塔顶设主索鞍。通过连接装置将主缆与锚索连接。主缆采用冷铸墩头锚具。

2.3 桥面系

加劲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桥面并防止桥面发生过大的挠曲变形和扭曲变形, 桥面活载及加劲梁和桥面板的恒载是通过吊索和索夹传至主缆。同时加劲梁是承受横向风荷载和其它横向水平力的主要构件, 人行悬索桥荷载等级低, 刚度要求也较低, 加劲梁一般采用纵横梁布置的形式。桥面系横梁采用工字钢, 纵梁采用槽钢, 桥面板采用145×50mm防腐木板, 桥面木板与纵梁之间用普通螺栓连接, 桥面纵向设置预拱, 从跨中0.5米按抛物线型渐变。

2.4 锚碇

锚碗是主缆的锚固体, 是主缆中的拉力传递给地基基础的构件。通常采用的有重力式锚旋和隧洞式锚碗。重力式锚锭依靠巨大的自重来抵抗主缆的垂直分力, 水平分力则由锚碗与地基之间的摩阻力或嵌固力来抵抗。隧洞式锚旋则是将主缆中的拉力直接传递给周围的基岩。根据桥址处的地质特点, 两岸主缆均采用预应力锚索锚碇, 通过连接装置将主缆与锚索连接, 锚索锚在两侧的岩石上。锚索采用剪压式预应力成品锚索, 杆体采用无粘结环氧涂层低松弛钢绞线。

2.5 风缆

风缆系统主要是抵抗桥梁的横向风荷载, 保证桥梁的横向风载稳定性。本桥位于峡谷口, 邻着水库, 因而风载比较大, 为了保证桥梁的横向风载稳定性及抗风能力, 同时兼顾桥梁的美观, 本桥在桥梁两侧下方各设置一组风缆, 风缆采用空间曲线, 曲线平面内矢高3.9米, 风缆两端锚固在桥梁两端的岩石上, 通过风缆拉索将风缆与桥梁连接, 在弱风情况下, 风缆拉索基本不受力, 只有在大风情况下, 风缆拉索才会真正起到稳定桥梁的作用。拉索采用镀锌钢丝绳, 风缆拉索间距为4米, 风缆采用镀锌钢丝绳, 直径为32mm, 风缆两端与预应力锚杆连接。

3 结束语

人行悬索桥具有造型美观, 工程造价低, 施工方便等特点, 能适应山谷、河谷中的跨越能力, 在现代的小区、公园及风景区越来越受欢迎。文章讨论了某人行悬索桥的总体设计及局部构造细节设计, 文章所提及的垂跨比设计、主缆锚固系统及风缆系统设计对于同类桥梁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人行悬索桥参数分析与优化设计[D].杭州:浙江大学, 2010.

[2]某人行悬索桥的设计与构思[Z].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03[4].

上一篇:税务系统下一篇:中日关系的关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