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体系

2024-07-09

森林经营体系(共7篇)

森林经营体系 篇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即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森林经营特别是商品林经营须能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形势要求探索并构建能促进两体系建设和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森林经营体系, 实现森林多资源永续利用, 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森林资源基础。

1 森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森林经营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 表明缺乏科学的森林经营体系, 森林经营还处于粗放阶段, 不利于快速提升林业产业档次, 不利于发挥森林三大效益, 不能满足两大体系建设和两个根本性转变要求。

1.1 森林经营定向化程度低

森林资源功能是多样性, 某些功能之间是兼容的, 而某些功能之间是相斥的森林资源须定向经营。森林资源定向经营要求:对具体林分都应确定主导培育目标, 对经营范围内森林整体应确定各类森林的合理经营结构公益林的主导目标有水资源涵养保护、土壤保持、保健游憩、风景美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商品林的主导目标有优质太径材生产、一般用材生产、名忧果品生产等森林资源调查中, 森林培育目标以前粗略地五大材种反映, 近年则有所细化, 但用材林仅分一般用材林、短轮伐期用材林两个欢级林种。营林生产中, 部分林分的培育目标或者粗略、或者模糊不清;森林经营结构不合理, 结构优化观念不强, 用材林效益低的一般用材林为主这些现象意味着森林资源培育定向化程度低, 定向经营仍处于低水平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原因是森林经营中没有前瞻性地以林业需求结构变化为引导, 确定并调整森林经营目标。

1.2 森林作业法单一化和简单化倾向

作业法是根据树种和森林类型的特点, 为实现一定的经营目标, 从培育到采伐和更新所采用的一套完整的经营利用作业体系。每一具体林分 (小班) 应按龄级法或小班经营法实施相应的作业法但是, 目前林业生产中太部分林分之间的作业措施并无多大区别, 甚至对风景林更新采用与用材林更新一样的皆伐方式。

1.3 森林经营方法不明确

森林经营方法分龄级法和小班经营法两类, 两者都以小班为单位实施。龄级法的核心是组织森林经营类型, 按照经营类型进行设计, 每一经营类型按龄级设计作业法, 每个小班 (细班) 归人相应的森林经营类型并按龄级套用相应的经营措施。小班经营法的核心是按经营小班进行设计和施工。

2 森林经营体系

2.1 森林经营体系的建立

森林经营体系是将森林自然分类系统和森林经营分类系统结合起来, 采取适宜的森林经营方法, 分级分类组织科学的森林经营系统森林经营体系可按“经营区一林种 (一级或二缀) 一森林经营单位”分级组织。森林经营单位是基本的规划设计单位, 龄级法以森林经营类型作为森林经营单位, 小班经营法以经营小班作为森林经营单位龄级法按经营类型进行设计, 有许多优点:规划设计的工作量大为减小, 而且这种经营方式已基本上能满足森林定向培育、集约经营的需要, 便于森林组织定量化决策。因此, 目前世界各国经营林业大多采用这种方法。龄级法经营在我国林业中仍占主要地位。

2.2 森林经营体系的优化决策

以龄级法为基础的森林经营体系优化决策可通过森林经营类型优化设计、森林经营类型优化组合、用材林森林经营类型年龄结构优化等优化过程实现。

森林经营类型设计即根据经营范围内各小班的立地条件、位置交通条件、林分因子 (如树种、起源等) 、经营目的等因素合理确定森林经营类型种类数量并命名, 科学制定各森林经营类型的作业法。

近年来作者编制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森林经营类型。用材林类有: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实生杉木一般用材林、萌芽杉木用材林、低产杉木临时经营林、松木速生丰产用材林、松木皆伐一般用材、松木择伐用材林、柏木用材林、阔叶速生丰产用材林、阔叶皆伐一般用材林、阔叶择伐用材林。薪炭林类有:松木薪炭林、阔叶薪炭林。经济林类有:果树林、药材林、茶叶林等。防护林类有:松木防护林、杉木防护临时竖营林、阔叶防护林。特用林类有:种质资源林、松木风景林、杉木风景林、垂直郁闭阔叶风景林、水平郁团阔叶风景林、色叶风景林。竹林类有:毛竹风景林、材笋两用毛竹林、材用毛竹林、笋用毛竹林、笋用杂竹林。

3 结语

森林经营体系是森林经理理论和营林生产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以森林经营类型为基本单位的龄级法森林经营体系占有主要地位, 研究并实施科学的森林经营体系将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取得良好效果实施经优化设计的森林经营类型将有效地克服培育定向化程度低、作业法单一化和简单化、森林经营方法不明确等森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森林经营类型的优化组合、森林年龄结构优化, 林种、树种等各种森林结构将得到逐步调整和优化, 林地资源配置将逐步合理化, 从而森林功能将满足社会需求结构变化要求。现代森林经营决策就是采用定量的优化决策方法, 在经营范围内, 构造并求解森林生长经营模型, 优化经营措施, 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同步调整并优化各种森林结构。

安图森林经营局森林经营方案 篇2

1 安图森林经营局存在问题

安图森林经营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部, 是一个以森林抚育、培育后备森林资源为主, 集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为一体的地方性林业企业。长期以来, 该局森林经营粗放, 森林质量不高, 产业结构单一且水平较低, 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滞后, 产业体系不完善;森林资源开发过度, 培育投入不足、森林恢复缓慢;职工生活困苦, 民生问题较为突出, 严重制约了生态安全保障的进行。目前虽然正在逐步开发转型, 但林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等一系列矛盾仍十分突出, 林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3]。

2 安图森林经营局森林资源现状

2013年末, 安图森林经营局经营区总面积109241.0hm2, 其中:林地面积100712.4 hm2, 占经营区总面积的92.19%;非林地面积8528.6 hm2, 占经营区总面积的7.81%。活立木总蓄积1178.50万m3, 森林覆盖率88.99%, 林木绿化率89.85%。

在林地面积中, 国有林地面积100468.3 hm2, 占林地面积的99.76%;集体林地面积244.1 hm2, 占林地面积的0.24%。

在活立木总蓄积中, 国有活立木蓄积1167.83万m3, 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9.09%;集体活立木蓄积10.67万m3, 占活立木总蓄积的0.91%。

截止2013年底, 该局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119.55m3, 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不高;林分平均郁闭度为0.64, 成过熟林干扰和破坏程度较大, 森林的生物量水平不高;幼、中龄林所占比重较大, 占85%以上, 龄级结构不合理;阔叶林所占比重较大, 占93%以上, 林分的树种结构不尽合理。

3 主要建设内容

3.1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1) 国家级公益林建设。

安图森林经营局没有区划国家级公益林。

(2) 省级公益林建设。

本经理期共区划建设省级公益林30685.4hm2。对省级公益林采取更新造林、补植补造、幼林抚育等森林培育措施。同时为培育森林需要, 采取低强度抚育采伐、更新采伐、林分改造及卫生伐等措施, 进行少量木材生产利用。在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 合理利用林地资源, 适度开展林下种植养殖和森林游憩等非木质资源开发与利用。

(3) 县局级公益林建设。

本经理期共区划建设县局级公益林39717.8hm2。对县局级公益林采取更新造林、补植补造、幼林抚育等森林培育措施, 同时为培育森林需要, 采取抚育采伐、更新采伐、林分改造及卫生伐等措施, 进行少量木材生产利用。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 合理利用林地资源, 开展林下种植养殖和森林游憩等非木质资源开发与利用。

3.2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1) 商品林建设。本经理期共区划商品林29478.7hm2。采取抚育采伐、林分改造、卫生伐、封山育林、更新造林、补植补造、幼林抚育等经营措施, 加大森林采伐和森林培育力度, 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在提高森林产出效能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大力发展珍贵树种培育、绿色化苗木培育、中药材、食用菌、天然矿泉水等产业。

(2) 绿色化苗木培育产业建设。本经理期共建设绿色化苗木培育基地1586.6hm2, 其中:移植培育116.6hm2, 林下培育1470.0hm2。以培育乡土特色绿色化苗木为主, 适当引入外来树种, 构建品种多样化结构。

(3) 中药材种植产业建设。本经理期共建设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3808.0hm2, 以培育林下参、天麻、穿地龙、刺五加、党参、灵芝、玉竹、猪苓等道地中药材为主。

(4) 食用菌产业建设。本经理期共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241.0hm2, 以培育黑木耳为主。

(5) 红松果林产业建设。本经理期共建设红松果林基地22914.7hm2, 区域内共有红松2546万株, 其中:已结实122万株, 未结实2424万株。

(6) 山野菜采集产业建设。本经理期共建设山野菜采集基地2074.0hm2, 主要品种有蕨菜、薇菜、猴腿儿、刺嫩芽、小叶芹、大叶芹、山胡萝卜、柳蒿芽等。

(7) 林蛙养殖产业建设。本经理期共建设林蛙养殖基地24013.4hm2, 选择中国林蛙为养殖品种。

(8) 蜜蜂养殖产业建设。本经理期共建设蜜蜂养殖基地2061.3hm2, 选择中华蜜蜂为养殖品种。

3.3 林业文化体系建设

根据国家林业局的要求, 安图森林经营局进行了中心林场区划。该区划将现有7个林场区划为4个中心林场。即屯田中心林场、三道中心林场 (含三道林场、梨树林场、东沟林场) 、长兴中心林场 (岛安林场、长兴林场) 、东明中心林场。

4 效益评价

4.1 生态效益

首先是涵养水源, 森林的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能力逐步增强;其次是水土保持, 通过封山育林、科学营林, 恢复山地植被, 能有效增强拦截地表径流能力, 降低水土流失率;第三是改善气候, 本项目可大大改善地区气候和空气质量;第四是丰富的森林资源,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合理开发利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优越条件, 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 动物种群明显增加, 林蛙、中药材、干鲜果品等林下资源实现恢复性增长。[4]

4.2 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经营方案, 使林农由单一采伐林木获得短期经济效益, 向保护森林、爱护森林、合理开发利用林地的多元化发展目标转变, 为林农脱贫致富提供了机遇。林业棚户区改造工程和中心林场建设工程的启动, 不断完善林区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和提高了林农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风貌, 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4]

5 结语

经营方案以全面深化国有林区改革和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为背景, 立足于森林经营与天然林保护, 森林经营与国有林区改革, 森林经营与转型发展、跨越经营整体统筹、协调推进;着眼于森林经营规划制度、森林经营方案制度、林木良种制度、森林抚育制度一体设计、多规合一, 为走出一条独具安图森林经营局的森林经营路子提供了基本思路。经营方案将作为长白山森工集团安图森林经营局科学经营森林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汤大银.构建林业发展四大体系[J].浙江林业, 2006 (12) :21-22.

[2]黄振英.新形势下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探讨[S].农业与技术, 2012 (8) :80.

[3]李峻, 唐华.论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16) :282.

森林经营体系 篇3

森林抚育是培育和利用森林的主要方式, 抚育采伐和主伐更新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在日常采伐活动中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遵循科学的抚育方式, 使得森林资源没有得到可持续的利用, 也没办法获得更高的效益, 这让人类资源紧缺的问题更加显而易见。

抚育间伐能维护森林的多功能性, 涵养水源, 获得更多的林副产品, 同时缩短林木培育期, 提高林木质量, 更能增强林木抗逆性, 使森林获得多种效益。不同的主伐更新方式也在获取木材的同时确保了森利可持续利用的要求。相反, 如果不进行科学的抚育, 森林的利用率会大大降低, 而且林木质量不能大量达到相应的要求。所以进行森林抚育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间伐的技术措施

2.1 间伐方式的选择

抚育采伐也叫抚育间伐, 以培育森林为主, 有严格选木要求, 所间伐相对于主伐, 更为繁杂。抚育间伐有透光伐、疏伐、卫生伐等, 而根据不同的环境及林龄状况进行选择方式也显得尤为重要。透光伐多在幼龄时进行, 清除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非目的树种或其它植物, 包括一些质量低劣的林木, 因为这个阶段是林分生长的关键时期, 透光伐可以为林分争取更好的生长环境。透光伐包括全面抚育、团状抚育、带状抚育等几种实施办法, 可根据林分生长状况及当地的经济交通等方面确定方案。而疏伐有上层 (伐掉优势木中有缺点的林木) 、下层 (多伐除下层劣势木) 、综合 (上下结合) 、机械、景观等疏伐方法, 多在中壮龄阶段进行, 林分郁闭后, 根据林木生长状况进行分级, 砍除分叉木, 折顶木等生长状况比较差的林木, 保留优良木及对生态物种多样性有利的树种和各种草本灌木, 在人物力和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多用综合疏伐法。而卫生伐是在林分生长期间出现病虫害、风倒、火灾等各种时候进行, 保证林分卫生状况, 使林分有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2 间伐的应用与原则

在整个抚育间伐的工作中, 要遵循砍小留大, 砍坏留好, 砍密留稀, 保持森林生态平衡等原则。可以通过林分生长量下降期, 林木分化程度, 林分直径离散度树冠大小, 林分外貌和经济条件确定是否可以开始抚育。采伐过程管理者根据当地的地形交通状况, 并对比相似情况的林分, 结合自身经验, 综合对抚育工作做一个完整可实施的方案, 并对工作进行时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结合实时状况灵活的解决。

2.3 间伐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天然林均是由多种林木组成的混交林, 抚育间伐通过调整树种的组成, 可以保证目的树种的生长。在天然幼林中通过调控林分密度满足苗木的营养面积, 除去劣木提高林木整体质量, 促进林木生长, 大大缩短了培育期, 能更快的进行主伐获取木材。同时使整个森林的卫生状况更加良好, 森林多种效益得到发挥, 从而在一定意义上使森林得到可持续性的生长利用。

3 主伐更新的方法

3.1 主伐更新的结合应用

主伐是以获取苗木为最终目的, 跟间伐的区别是一般不存在选木问题, 然而产生的采伐迹地的更新是一个急需考虑的问题, 所以主伐之后必须更新, 主伐与更新工作可以综合起来一同考虑进行, 以达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发展。择伐、渐伐和皆伐是主伐的3种不同方式, 择伐是异龄林常用的采伐方式, 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无限期的重复的伐除最老或最大径阶的成熟林木, 择伐多分为群状或单株进行, 采伐单块面积相对较小, 但在其过程中可相对控制面积, 从而使此法不只适用于极耐阴的树种进行林下更新, 同时也能促进喜光树种的生长。而同龄林中常采用的主伐方式是渐伐和皆伐, 渐伐可以看做采伐更新同步进行, 在成熟木的庇护下促进林分更新, 渐伐中的第一第二步, 预备伐和下种伐可看做是促进种子成熟天然或人工促进下种, 伐去部分成熟木使林分结实率更高, 也使种子有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接下来再进行受光伐将部分成熟木伐去使幼苗获得足够光热条件迅速生长, 最后待更新苗木能自由生长后伐掉所有庇护成熟木, 也称终伐。皆伐, 顾名思义, 一次大面积采伐成熟木, 虽然可分带状进行, 但对环境的影响依然是最大的。在采伐之后要考虑到怎样去更新迹地, 更新方式有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等方式, 人工更新自然是最快的, 可多考虑到经济、交通、人力的限制, 并不是所有的林分都能进行人工更新。我国大部分人工用材林多以皆伐方式获取木材并进行人工植苗更新, 例如南方杉木林。渐伐本身在采伐过程就配合人工促进天然下种进行迹地更新, 使森林可持续性经营得到有力的保障。每次择伐之后也应紧接着配合更新, 可根据林分特点采用更新方式, 保障林分处于异龄状态。总之, 主伐要紧密配合林分更新, 以保障林木生长, 不仅重视收获木材的采伐, 更要把更新工作当做一项重要的责任。

3.2 主伐更新的作用

主伐更新在达到利用木材的同时, 使林木得到一定的恢复更新, 给新林分营造良好的环境。特别是用材林,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采伐迹地的立地环境得到再利用, 更长远的保障森林给人们带来的效益。“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给子孙后代谋福利,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也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威胁。

4 保障措施

4.1 政策

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分区施策, 分类经营。根据不同地区政府部门可以以不同的政策去支持和督促森林抚育。从1986年限额采伐制度执行之后, 取得很大的成效, 而基层领导更应以当地的林业状况等综合因素考虑, 进一步落实领导保护发展森林责任制, 将森林采伐与更新紧密结合, 督促加快更新。以法治林, 对滥砍滥伐, 破坏森林资源, 超限额采伐的违法犯罪行为, 依法严肃处理。同时在经济上支持国家林业的建设, 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扩大国有林业企业规模, 努力完善林业产业链。并在基层进行森林防火知识, 森林法等的宣传工作, 使人民群众逐步重视起来, 让全民参与到森林资源保护, 加强林业建设的工作中来。与此同时, 一并将林业的生产效益和产值提升起来。

4.2 技术指导和组织动员

基层工作者对森林的经营管理多从自身经验出发, 并没有一定的技术依据, 所以林业部门应针对性的派遣林业从业技术人员下基层进行指导工作, 特别是采伐更新的工作, 将林业科技运用到实处, 从民众长远利益考虑。同时组织动员基层工作者学习了解基本的林业政策和经营管理的相关注意事项。

4.3 监督

政策实施以后同时需要基层部门进行监督工作, 合理协调和分配采伐限额之后, 对采伐额度进行严格审查, 坚决杜绝有法不施, 执法不严。实行政府协调和市场调控, 从另一个角度监督林业发展, 并保持对资金投入的监督, 使国家扶持资金用到刀刃上。

5 结语

森林保护不等于禁伐, 采伐是“发展”, 抚育是“持续”, 因此要协调持续和发展的关系, 解决利益间的矛盾。加强森林抚育工作的落实实施, 坚持森林可持续经营, 从人类更长远的利益出发, 协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需求关系,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全面发展林业的多样性, 提升林木的质和量, 加强林木更新工作, 这样才能使后代人“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摘要:指出了森林系统的供给能力与森林系统的完善程度有着极其重要的相关性, 而森林抚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木材质量和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性。基于此, 探讨了间伐、主伐的技术措施, 以期为科学抚育森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抚育采伐,主伐更新

参考文献

[1]陈祥伟, 胡海波.林学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3) :243~274.

[2]兆赖之.育林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8) :76~87.

浅析近自然森林经营 篇4

近自然森林是指以原生森林植被为参照而培育和经营的, 主要由乡土树种组成, 且有多树种混交, 逐步向多层次空间结构和异龄林时间结构发展的森林。近自然森林可以是人为设计和培育的、结构和功能丰富的人工林, 也可以是经营调整后简化了的天然林, 还可以是同龄人工纯林在以恒续林为目标改造的过渡森林。

恒续林是以多树种、多层次、异龄林为森林结构特征而经营的、结构和功能较为稳定的森林, 是近自然森林培育和发展的一种理想森林状态, 近自然经营的理论假设, 人类通过经营这个状态的森林, 可以兼顾保持森林的自然特征在一个生态安全的水平之上, 同时又为社会提供森林产品和服务功能, 从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共同的未来》中的, 其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就是可持续发展中的林业部分, 是实现一个或多个明确规定的经营目标的过程, 使得森林的经营既能持续不断地得到所需的林业产品和服务, 同时又不造成森林与生俱来的价值和未来生产力不合理地减少, 也不给自然界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系统多功能及缓冲能力分析为基础, 以整个森林的生命周期为时间设计单元, 以目标树的标记和择伐及天然更新为技术特征, 以永久性林分覆盖、多功能经营和多品质产品生产为目标的森林经营体系。可见近自然森林经营是指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规律, 从森林自然更新到稳定的顶极群落这样一个完整的森林生命过程的时间跨度来计划和设计各项经营活动, 优化森林的结构和功能, 永续充分利用与森林相关的各种自然力, 不断优化森林经营过程从而使生态与经济的需求能最佳结合的一种真正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

2人工林近自然改造

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人工林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但由于长期沿用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 使得我国人工林质量低下, 生态功能较差。针对我国人工林经营中存在的诸如病虫害严重、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彭舜磊等2008 年指出我国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途径与方法。

2.1 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途径

针对不同的林型, 分为2 种情况:一种是对大面积密度较高的人工纯林, 天然更新比较困难, 可以通过团状采伐、单株择伐, 创造林窗 (GAP) , 再遵循林窗更新的规律。模拟天然植被结构, 以人工补植的方式促进其形成近自然混交林。另一种是对更新能力强的人工天然混交林, 由于其自然更新的混交树种的幼苗、幼树数量已经达到近自然林的基本要求, 可采用疏伐的方式促进幼苗、幼树的生长, 实现其向近自然林的顺利过渡。

2.2 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方法

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时应遵循自然更新为主, 人工诱导为辅, 人工干扰抚育的效果应该与自然干扰相类似。目前较成熟的方法有:封山育林法、保育式造林法、保育式疏伐法、带状采伐法、小块状保阔栽针法、采用无主伐乔木作业方式等。

3天然次生林近自然经营的途径与方法

天然次生林近自然经营要主导功能与其他功能兼顾, 保护第一, 生态效益优先, 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遵循自然规律, 充分利用自然选择的作用和结果, 分类经营。主要的经营模式有封禁模式、封调模式、封改模式、封造模式等。封禁模式是指对林地禁止任何人为措施与干扰, 包括清林、抚育、间伐、采运风倒木和枯死木, 即使过熟林成片死亡, 亦不干预, 任其自然演变。封调模式是指对不同近自然林等级的水源保护林实施密度和结构调整等人为措施, 以促进林分向更接近顶级林的等级演替。封改模式:是指近自然度低的天然次生林生态效益低下, 仅靠自然力或人工抚育措施是很难向天然林方向演变, 至少时间漫长。因此, 只有通过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 即封改技术, 提高森林结构的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从而, 使森林的生态功能得到质变的提升。封造模式:对立地条件恶劣, 造林树种选择不当, 形成小老头树之类的残次林, 应选择适生树种或灌木, 采用特殊的造林技术, 重新造林。

摘要:近自然森林经营已经成为当今林业的热点问题之一,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总结, 了解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方向, 深入理解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的内涵, 并指出当前中国营造近自然森林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近自然森林经营,森林可持续经营,近自然改造

参考文献

[1]刘建军, 累瑞德, 陈存根, 等.近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经营管理与秦岭林区森林经营对策[J].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6, 11 (增) :163-169.

[2]张丹丹.近自然林业的经营效益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8.

[3]赵浩彦.近自然森林经营的辅助分析和决策工具开发[D].北京林业大学, 2008.

[4]邵青还.德国:接近自然的林业——技术政策和技术路线.世界林业研究, 1993, 3:57-62.

森林经营体系 篇5

1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含义及特性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基于生态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上, 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功能、过程进行科学的理解, 综合考虑生态需求、社会需求、经济需求, 通过制定目标、合理规划、科学研究、有效实践、有力监测等手段改善生态系统的管理工作, 以确保生态系统的整理性、多样性、可持续性, 提高身体系统的健康活力, 以保障森林能持续的获得理想状态和期望的产品服务。基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含义, 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表现为整体性、可持续性、社会性、适应性和复杂性[1]。

整体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特性, 在生态系统管理中, 必须将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生态过程等当作整体进行思考, 即要重视生态系统的等级结构, 维持生态系统的过程和格局,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要确定生态边界和合适的规模, 要仿效自认干扰机制。可持续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最终目的, 反映了生态系统动态的维持其组成、功能、结构的能力, 保持高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 能持续的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社会性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具有社会性, 生态系统管理要考虑社会价值、组织协调、公众参与、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调等关系[2]。适应性是指将生态系统管理的民主原则、教育、法规学习和科学分析等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可持续地管理资源。复杂性是指森林生态管理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 表现在内部物质循环、信息流、能量转换等关系的复杂性。

2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传统森林经营的关系

2.1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传统森林经营的联系

传统的森林经营主要研究森林的永续利用和其在技术上的反映, 利用社会、经济、生态、科学的原则来管理森林产业, 实现经济目的[3]。传统森林经营的核心理论是“法正林思想”, 该理论是在传统的古典经济学和林业学有效结合的产物, 将森林、林地当中获取效益的资资本, 通过对森林和林地的集约化经营和管理, 不断提高其生长量, 并对林地进行出租获取收入, 增强其经济效益。这种经营管理理念是与工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过去的近20年中, 支配着整个森林经营活动, 其可持续思想的核心是以木材进行生产。而森林的生态系统管理正是起源于这种传统的林业资源管理和利用过程, 传统森林经营理念和方式的发展下, 对森林资源造成的巨大破坏, 推进了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的产生, 促使人类对生态系统管理的认知度不断加深。可见, 传统森林经营是促使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对传统森林经营的传承和发展, 两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联系。

2.2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传统森林经营的区别

虽然传统森林经营是推进森林生态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其表现出来的弊端仍然很明显, 如传统森林经营违背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较低、生态功能低下等。因此, 森林生态系统不仅是传统森林经营的传承和发展, 还是对传统森林经营的改革和创新, 两组具有本质区别。

2.2.1 核心理论的区别

传统森林经营的核心理论即为“法正林思想理论”, 该理论的基础是传统经济学理论, 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4]。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核心理论上是现代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系统理论的有效结合, 注重了生态系统、生态结构、生态过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利用系统的理念和方法来解决森林的生态环境问题, 确保了人与森林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和谐, 维持了森林生态系统理想中的产品和服务。

2.2.2 管理目标的区别

传统森林经营的管理目的是以林产品的产品生产为核心, 将森林生态系统的其他产品和服务归置从属为主, 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向社会提供大量的木材及其他林产品, 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管理目标是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作用出发, 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在社会和自然系统中的服务功能为核心, 向社会输送生态化的、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 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维护森林的生态安全。

2.2.3 经营对象的区别

传统森林经营的经验对象为以乔木为主的植物群落、森林自身的变化、森林资源实物量的保存和增长、森林生态系统物质产品的生产等。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 具体包括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资源, 在生态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 整合生态系统内部再生能力要素, 注重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注重利用外部手段来调控森林资源、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

2.2.4 经营尺度的区别

传统森林经营是基于林班、小组的空间尺度产生的, 经营单位的生产组织方式为林场。而森林生态系团管理的经验尺度是景观尺度, 主要组织形式为社会化、区域化的管理形式。

3 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现代化森林经营策略

首先, 要构建一个时间尺度长、空间规模大的森林生态经营体系。对此, 管理工作者必须广泛的调查森林资源, 明确“景观”在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具体含义, 要在短周期内对集约化的林业和长周期的林业中开展科学有效的实践, 完善生态过程, 要不断跟踪林地上和社会价值方面的数据, 进行分析后确定更为合适的经营体系。其次, 要转变思维方式, 进行系统性地思考。系统性思考与生态系统方法是一致的, 是学习型组织建立的核心基础, 在具体的管理中, 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 将管理重点放在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上来。最后, 要提高每个职工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只有较高素质的职工才能明确系统内的各种关系, 针对自己认知的实际情况, 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促使系统作用的最大化发挥, 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

4 结语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对传统森林经营的传承和发展、改革和创新, 吸收了传统森林经营永续经营的科学成分, 是将传统森林经营在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中的整合和创新, 同时,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传统森林经营在核心理论、管理目标、经营对象和经验尺度存在一定的区别。在现代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推动下的森林经营管理必须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来实现国家森林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傅伯杰, 刘世梁, 马克明.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J].生态学报, 2011, 20 (11) :17-18.

[2]于贵瑞.生态系统管理学的概念框架及其生态学基础[J].应用生态学报, 2012, 30 (5) :26-27.

[3]任海, 邬建国, 赵利忠.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J].应用生态学报, 2011, 15 (3) :14-15.

关于森林经营问题的思考 篇6

1关于森林经营定位问题

过去一个时期, 森林经营未得到足够重视, 重视两头忽视中间经营环节现象非常普通, 这与森林经营没有准确定位有直接关系。过去我们搞的重视生态建设, 提出以生态建设为中心, 这个指导思想是正确的, 但没把森林经营准确定位是导致重视两头忽视中间经营环节的主要因素之一。试想如果不进行科学经营, 生态建设成果如何巩固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应把森林经营与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摆在同等重要位置, 生态建设是中心, 森林经营是基础, 产业发展是保障 (目标) 。

2关于森林经营理论支撑问题

森林经营指导理论发展大致经历3个阶段:法正林理论指导阶段、永续利用理论指导阶段和目前的探索实践阶段。由于人类对森林认识不断深入, 对森林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的森林经营指导理论已不适应新时期现代林业发展需要, 亟待确立新的森林经营指导理论。从国际国内森林经营理论研究成果看,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近自然林经营理论已经比较成熟, 比较适合指导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经营工作, 国家和省级层面应及时确立指导理论, 科学指导当前森林经营工作。以现代林业经营理念为指导, 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不断探索完善本地森林经营技术模式,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3关于正确处理几个关系问题

做好今后的森林经营工作, 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3.1 要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短期效益的关系

培育森林是国家和社会赋予林业人的重要使命, 林业人担负着林业自身发展和为社会提供林产品、生态效益等重要职责, 做好森林经营工作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当前许多森工企业只顾眼前利益, 忽视长远发展, 以牺牲资源为代价, 获取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这种错误的利益观和“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做法,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要及时予以纠正。

3.2 要处理好提高森林质量与促进就业增收的关系

提高森林质量和促进职工就业增收是森林经营工作的两条主线, 也是两大目标。加大森林经营力度, 提高森林质量, 为职工和林农就业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职工和林农富裕了, 就会减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 促进森林质量的提高。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关系。在今后的森林经营中, 牢牢把握住这两条主线,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3 要正确处理经营与保护的关系

经营和保护是培育森林的两大主要手段, 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森林, 发展林业。当前很多地方过分重视森林保护, 忽视森林经营, 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经营导向。现阶段社会对树木、林产品及生态需求日益增加。但受国力影响, 森林的多种生态效益还未得到合理补偿, 林业面临自身发展、企业生存、职工就业、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等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林地收益。片面强调保护, 忽视林业经营只会使问题和矛盾加剧, 延缓森林培育的进程。因此要牢固树立“科学经营是最好的保护”理念, 突破政策和体制障碍, 加快公益林经营步伐。

3.4 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 同时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是森林同时具备并时刻存在的不同属性, 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不矛盾, 完全可以兼顾。要按照“生态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指导理念, 扎实开展好生态建设, 促进林业产业大发展快发展。

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抓住机遇, 扎实开展好今后一个时期森林经营工作。加强森林经营工作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增长、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更是林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林业区和谐稳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国家林业局着手进行规划长远布局、修订技术规程、完善政策措施,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森林经营工作上来。培育森林,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虽然当前面临的形势喜人, 但因过去重视不够, 基础薄弱, 森林经营工作还任重道远。

摘要:森林经营是现代林业发展的中间环节, 阶段非常重要, 关系到森林质量和生态建设的发展。本文就森林经营定位问题、理论支撑问题以及正确处理几种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期提高森林的综合效益。

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初探 篇7

1 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与其他资源相比, 林地资源具有稀缺性, 因此林场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积极推广和宣传集约化经营方式, 创新经营机制, 以实现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把加快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目前, 我国的林场经营规模已经初步统一, 就其发展趋势而言, 未来林场的经营规模只会缩小, 而无扩大的可能。因此, 国有林场要想提高其经济效益, 实现产业化经营目标就必须采用分类经营模式, 以及森林主体功能的差异进行合理分类, 并对不同种类的森林资源进行个性化经营, 有效地提高了林场经营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 在日常经营中林业管理部门不宜过多干预林场的经营, 而应积极发挥林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断开创国有林场建设发展新局面。

2 国有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2.1 森林分类经营可以有效地提升林场的市场化水平

分类经营符合市场规律内容, 它要求林场严格遵照市场经济规律, 根据其经营对象的不同, 选择个性化经营手段, 一方面有效地提升了林场的经营自主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还有效地提升了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社会客观上推动了生产资源的调节和分配, 避免企业因盲目投资造成损失。

2.2 森林分类经营极大地保证了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和保护质量

生态公益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之一, 对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森林资源有效地提升了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 但由于其自身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 因此许多经营主体处于经济利益考虑往往经营意愿较低, 造成林场投入产出失衡。而森林分类经营可以有效地平衡生态公益林的投入产出关系, 进一步明确政府和企业责权, 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力量进行生产经营, 有效地保证了其经营效益, 同时也极大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2.3 森林分类经营可以有效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对国有林场而言, 林地是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在其经营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受现有经营管理条件的制约, 林场在经营时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林地维护上,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林场的经济负担, 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另外, 从总体来看, 当前国有林场的经营效益和资源利用率较低, 没有充分发挥资源效益,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采用分类经营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林场通过科学规划经营战略, 因地制宜, 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极大地提升了森林资源的利用率,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3 林场分类经营措施探讨

3.1 根据林场经营类型进行分类经营

林场在采取分类经营措施之前, 首先要从林场的发展实际出发, 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战略, 分析当前林场在日常经营中的优势和劣势, 再根据林场森林资源的构成结构和经营对象将其划分为两大类, 即商品林经营林场和公益林经营林场。在实际经营中, 经营主体应根据其各自的经营特点, 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一般地, 商品林经营林场以商品林经营为主, 在管理时, 应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根据其实际占地情况合理分配股权, 其经营活动属于国家计划体制内, 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纳入计划管理。而公益林经营林场顾名思义, 其经营活动具有公益性质, 实际生产活动不以获取盈利为目的。因此在管理时, 有关林业部门必须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补偿机制, 以保障其健康长效发展。

3.2 根据森林资源类型进行分类经营

根据其经营范围内森林资源类型的不同, 林场可以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 如那些防护林比例较大的林场可以积极借鉴公益林经营林场的经营模式, 在管理中充分利用国家预算提升其经营管理效益。而那些商品林经营林场在日常经营时可以根据其具体资源品种决定经营方案, 并积极利用国家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实行产业化经营。另外, 国家主管部门可以进一步严格补偿机制, 根据林场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确定补偿方式和金额, 以引导和推动林场的健康发展。严格来说, 任何森林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生态公益功能, 因此, 所谓兼用型森林资源不应再补偿其生态公益功能, 理由是该类森林是有产出的, 其经营投入小于产业, 通过森林生产经营完全可解决投入来源。

综上所述, 以国有林场为单位进行分类经营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势在必行的。我们要保护好森林, 使国有林地能真正的做到青山长在, 永续利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森林作为一种重要环境资源, 可以有效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因此, 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调节功能,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是当前林业部门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就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这一问题作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森林分类,林场,经营,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邢波.浅谈哈尔滨市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措施与可持续发展[J].今日科苑, 2010 (02) .

[2]王建娥.国有林场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初探[J].北京农业, 2013 (12) .

[3]信洪发, 朱敬宇.论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J].农家之友 (理论版) , 2010 (10) .

上一篇:家校通下一篇:措施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