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控制

2024-09-14

因素控制(精选11篇)

因素控制 篇1

PID控制以其算法简单、实用,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且控制效果满足生产要求的特点,在工业过程控制中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策略之一。据统计,目前工业控制器中有90% 以上是PID控制器[1]。依托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对输油管道进出站压力采用PID控制在国内外已经十分普遍,PID控制对输油管道瞬变流控制[2]、 维持压力稳定、降低控制难度和保障管道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PID控制在长输管道领域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且不同管道的设备不同、PID控制器参数配置不同,不同管道的PID控制效果与运行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为此, 笔者对输油管道PID控制原理与影响控制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试探性提出输油管道PID压力控制的标准,以期对输油管道PID参数整定和PID压力控制效果评测提供实际依据。

1PID压力控制系统组成1

现用的输油管道PID控制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上位机压力设定、PID控制器、阀位控制模块和压力检测回路4个部分。

上位机压力设定是调控中心或站控人员向PID控制器下发指令的部分; PID控制器为压力控制的核心,集成在站控PLC中,并与PLC中的模/ 数转换及输入/输出接口等模块配合工作; 阀位控制模块负责接收PID控制器计算出的阀位数据, 控制调节阀阀芯的位移; 压力检测回路是PID控制系统的反馈通道,将被控制点的压力经过测量、 变送发送到PID控制器。

输油管道PID控制系统包含进站和出站压力控制系统,每个控制系统在站控PLC中都对应一个独立的PID控制器。对于不同的输油站场,进站和出站压力控制是可选的: 首站仅设出站压力PID控制系统,末站仅设进站压力PID控制系统, 中间站一般设PID选择性控制系统。

2PID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2.1系统工作流程

PID控制回路结构如图2所示。PID控制器实时获取压力设定值ps与控制点实际压力值pv的偏差e; 以e为输入量计算相应的阀位Cv,并将其发送到调节阀控制箱; 控制箱的动力机构驱动阀杆运动使调节阀实际阀位输出为C'v,进而改变控制点压力。由于压力设定值ps是不变的,而控制点实际压力pv是不断调整的,因此通过压力调整使偏差e逐渐减小,最终趋近于0,实现实际压力趋于压力设定值的目标。

2.2数学模型

PID控制器是对压力偏差信号进行数学运算,是“利用偏差,纠正偏差”的智能模块,其以调节阀阀位为输出的数学模型如下[3]:

式中Cv( t) ———PID控制器计算出的阀位;

e( t) ———压力误差;

KC、TI、TD———比例增益、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

KP、KI、KD———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

式( 1) 、( 2) 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均包括比例、 积分和微分控制部分,在站控系统普遍采用的AB PLC中可以灵活选择以上任意一种表达式。笔者以式( 2) 为例进行阐述。

在压力控制系统中,为减少系统波动,一般不采用微分控制部分,因此输油管道PID压力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为:

其中,KP、KI均大于0。对于进站压力控制有e( t) = pv( t) - ps( t) ; 对于出站压力控制有e( t) = ps( t) - pv( t) 。

2.3PID参数对压力控制的影响

式( 3) 中,KPe( t) 是比例控制部分,输出结果始终与压力偏差成正比关系,只要存在偏差,比例控制部分就会起作用,使被控点的压力向目标压力值变化。KP的大小决定了控制系统响应的快慢,相同的压力误差下,KP越大,调节阀运动越快,但KP过大容易导致压力波动过大或振荡,使系统稳 定性降低; KP越小,系统响应 越慢。是积分控制部分,输出结果始终与压力误差的累积量成正比关系,只要存在压力误差,积分项就会不断累加,进而控制调节阀进行压力调整,直至误差消失或在一定的死区范围内。KI决定了积分作用的强弱,KI越大积分作用越强,压力波动增大,导致系统稳定性降低; KI越小积分作用越弱,系统消除误差的时间越长[4]。

在管道现场设备参数相同的情况下,PID控制器的效果由KP和KI两个参数共同决定,PID整定的过程即确定KP和KI的过程[5]。目前PID整定方法主要有理论计算法和经验试凑法,理论计算法需要大量的计算,且计算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现场修正[6]。因此长输管道PID整定选择经验试凑法。

3PID控制效果分析

影响PID压力控制效果的因素较多,主要有管道工艺、运行工况、自动控制参数和人为因素。 管道工艺包括站内管道口径、调节阀流量特性、站内管线长度及站内摩擦阻力等; 运行工况包括油品物性、上下游压力平稳程度、调节阀阀位区间及调节阀旁通阀开度等; 自动控制参数包括PID控制器参数、站控PLC扫描周期、PID控制器计算周期、压力采样精确度及电液伺服执行机构特性等; 人为因素有压力调整幅度及压力调整时间间隔等人为误差。

不同因素对PID压力控制效果的影响程度也是有差异的。站内管道长度、管道口径、油品物性及摩擦阻力等因素主要影响压力波的传播速度, 进而影响PID控制“快”的效果,但站内压力传播时延较小、压力损失较小,且对同一条管道某固定站场而言以上因素都是基本固定不变的,是PID控制器需要适应的,因此以上因素对PID控制效果的影响程度较小。调节阀站控PLC扫描周期、 执行机构特性及调节阀流量特性等是按照相关标准确定的,因此对PID控制效果影响程度也较小。 上下游压力平稳程度及压力采样精确度等对压力控制“稳”的效果影响较大,管道初始状态不平稳或者压力检测失真,容易造成调节阀在PID控制器的作用下频繁动作,导致管线压力无法平稳,甚至诱发事故。压力调整幅度、压力调整时间间隔、 阀位区间及旁通阀开度等属于动态因素,随时都可能变化,因此对压力调整“稳、准、快”的效果具有综合影响,压力调整幅度过大或时间间隔较短容易导致调节阀调节过快,造成管线压力波动,甚至严重水击; 等百分比调节阀位于低阀位区间时, PID压力调整较快,影响稳定性; 旁通阀开度过大会降低PID控制器在整个压力控制系统中的作用。PID控制器参数对压力调整“稳、准、快”的效果具有综合影响,并且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需要设置的参数主要包括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及死区压力值等,合理的参数设置与PID程序能够克服其他各种因素对压力调节的影响,保证输油管道压力调节实现“稳、快、准”的目标。

4PID压力控制的标准与应用

PID压力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分为动态过程和稳态过程。对输油管道压力控制来讲,动态过程是指在测量点压力基本稳定的情况下,PID控制器接收到新的压力设定值或测量点压力受到干扰而波动时,压力值从初始值到最终值的过程,也叫瞬态过程; 稳态过程是指在新的压力设定值或扰动下,当时间趋于无穷时,测量点压力波动的表现方式。

4.1PID压力控制标准

为便于对PID控制器的实际控制效果进行分析,笔者选取了多条在役原油管道多个站场的PID控制器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与调控运行经验,提出了输油管道调节阀PID参数整定标准。

PID压力响应曲线如图3所示。可见,压力趋势在人为压力调整或受到压力干扰后,被控点的压力趋势是收敛的,并以压力设定值ps为收敛值,高频等幅振荡与发散均不符合稳定标准; 延迟时间Td为实际压力pv变化到压力调整区间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约15 ~ 30s; 上升时间Tr为实际压力从初始压力值p0第一次调整到压力设定值ps时所需要的时间,约30 ~ 100s; 峰值时间Tp为实际压力经过ps到达第一个峰值( 一般也是最大峰值) 时所需要的时间,约50 ~ 180s; 调节时间Ts为实际压力到达并保持在ps± 20k Pa范围内所需要的最短时间,约60 ~ 200s; 稳态误差e为经过Ts时间之后,实际压力与ps之差的绝对值,即压力偏移量,要求e≤20k Pa; 超调值 σ 为实际压力偏离ps的最大压力值,需控制在50k Pa以内。

标准的选用需满足: 初始状态,被测点压力稳定或小幅波动; | ps- p0| ≤0. 2MPa,即压力调整幅度需限制在0. 2MPa以内; 压力调整时,调节阀阀位高于10% ; 调节阀旁路无流量。

4.2PID压力控制标准的应用

从多条在役管道的PID压力控制试验中提取数据,绘制的压力响应曲线如图4所示,对各曲线提取的特征数据见表1。



可以看出,图4a的动态特性基本满足生产要求,但是最终压力呈等幅振荡,不符合稳定标准; 图4b从上升时间和调节时间来看,调节速率过快,且超调值过大,最终压力呈等幅振荡,不符合标准; 图4c是收敛的,超调值与稳态误差在生产允许的范围内,但是压力调节的速率太慢,影响生产运行效率; 图4d是收敛的,超调值与稳态误差在生产运行的范围内,且压力调节速率适中,满足生产运行需求。

5结束语

输油管道PID压力控制对输油管道平稳运行和风险辨识具有重要作用,KP和KI是决定PID控制效果的重要参数,合适的KP和KI能够增强PID控制器在管道设计参数时的可靠性。PID压力控制标准的提出对PID控制效果做出了规范,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判断输油管道PID控制效果是否令人满意的依据。后续需要进一步探讨压力响应曲线与KP、KI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试验总结输油管道不同压力曲线下PID参数的调整方法,进而为PID参数的整定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Basil H,Moayed A M.Fuzzy PID Controllers Using FPGA Technique for Real Time DC Motor Speed Control[J].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2011,2(3):233~240.

[2]房旭鹏,熊伟,魏晓宁.长输管道瞬变流控制研究[J].油气储运,2009,28(2):26~30.

[3]郑辑光,韩九强,杨清宇.过程控制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01~104.

[4]何军红,尹旭佳,史常胜.PID控制算法在西门子PLC中编程及实现[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2,(5):79~82.

[5]韩叶飞,方刚,胡永祥,等.座舱功能试验压力控制系统建模与PID控制器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45(7):1074~1079.

[6]白志刚.自动调节系统解析与PID整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24~25.

因素控制 篇2

一 目的

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积极防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企业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与环境保护(环境因素)有关的所有办公、施工、生产经营活动,也适用参与公司承建项目工程施工的协作单位、协力队伍。

三 环境因素

本公司办公、施工、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环境因素包括:噪声排放、废气(粉尘)排放、废水排放、废弃物排放、油品泄漏、辐射污染、资源和能源消耗。

其中,重要环境因素有:噪声排放、废气(粉尘)排放、废水排放、废弃物排放、油品泄露、辐射污染。

四 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

1、噪声排放

噪声排放主要存在于打桩施工、混凝土搅拌和振捣、切割机操作、砂轮磨削、钢筋加工、木工电锯电刨操作、电钻操作、剪板机作业、发电机运行、施工机械使用、运输车辆使用等作业环节。

工地噪声排放要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标准要求,公司本部办公生活区噪声排放应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要求。

主要控制措施:

⑴ 施工场界设置1.8m高封闭围挡,作为隔音墙;

⑵ 打桩施工噪声较大的施工尽量安排在昼间进行,如因工艺技术原因需要连续施工,应向当地主管部门申请后方可施工;

⑶ 对于能固定使用的强噪声设备,应将其安装在工作棚内;钢筋及钢板加工房、木工房等采取围护,不足时采用降噪围帘;

⑷ 定期对混凝土振动器进行保养和维修,振捣时注意不振钢筋或模板,防止振动器空转;用低噪声震动棒代替高噪声震动棒;

⑸ 施工现场的强噪声设备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并采取降低噪声措施;尽量避免同时开启噪声较大的设备;

⑹ 机动车辆、空气动力机械设备等安装排气管消声器;在公司本部办公、生活区内行驶的机动车辆,禁止鸣喇叭;夜间车辆进入工地时,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做到轻拿轻放;

第 1 页

⑺ 对空调、风机等噪声明显过大的设备进行检修或更换,降低噪声排放; ⑻ 购买和租用机械设备,应对其环保性能(如噪音大小等)进行评审,综合考虑性价比情况,避免购买和使用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设备;

⑼ 采用耳塞、耳罩、耳棉等个人防护用具。

2、废气(粉尘)排放

废气(粉尘)排放主要有土石方作业、混凝土搅拌、砂浆搅拌、物流运输产生的粉尘,木工房锯木末扬尘,水泥罐(库)水泥粉尘,混凝土切割、凿除产生粉尘,建筑拆除和装修产生粉尘,煤烟、油烟等,施工机械、车辆尾气,文印设备臭氧排放等

废气(粉尘)排放排放应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要求。主要控制措施:

⑴ 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土方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采取覆盖、固化或者绿化等措施;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现场洒水降尘和及时清理浮土;

⑵ 施工中尽量保留原生植被和树木,高大树木进行迁植或修剪高出部分的枝干,减少施工对地表原生植被的破坏;

⑶ 混凝土搅拌站、堆料场、材料加工场应设置在居民区的下风向;

⑷ 拆除建筑物、构筑物时,采用隔离、洒水等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将废弃物清理完毕;施工现场土方作业前采取先洒水等防止扬尘措施;

⑸ 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运输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不得超量运载,装载物要低于槽帮0.15m;

⑹ 施工现场出入口处采取保证车辆清洁的措施;

⑺ 在混凝土搅拌、砂浆搅拌施工处,设置彩带布进行围护,安装喷雾降尘设备,防止粉尘外泄;或在拌筒上方和地面料斗侧安装吸尘罩,在拌筒出料口安装挡尘用的活动胶皮护罩,每天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扫;

⑻ 木工房附近未围护的,设置彩带布进行围护防止锯木末扬尘,每天进行清扫; ⑼ 水泥罐周围设置彩条布进行围护,水泥库袋装水泥进行覆盖,防止水泥粉尘外泄,定期清扫;

⑽ 爆破作业时采用水幕降尘,确保作业面粉尘浓度达标;

⑾ 锅炉使用优质煤,减少煤烟;使用燃气、电等清洁能源,安装油烟污染防治设施; ⑿ 施工机械、车辆安装排气净化装置,加强保养和维修;

⒀ 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油漆、涂料及其他工程用化学品,用无毒或低毒物代替苯作稀释剂;

⒁ 做好空调、文印设备等的保养和检修,淘汰落后设备,空调禁止添加添加氟里昂制冷剂,使用环保产品替代;

⒂ 新购或租用机械设备应对其环保性能(如废气排放情况)进行评审,避免购买和使用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机械设备。

第 2 页

⒃ 施工现场及办公、生活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搞好环境卫生,防止各类恶臭气体排放。

3、废水排放

废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和现场清洗污水、建筑施工废水。废水排放应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主要控制措施:

⑴ 施工现场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施工污水经沉淀后排人市政污水管网或河流;搅拌站、桩基施工等,设专用沉淀池,冲(钻)孔泥浆池采用砖、片石或砼砌成,其容积为一般为冲(钻)孔容积的2倍,泥浆池不能发生渗漏;

⑵ 油料和化学溶剂等易燃物品设专门的库房,地面应做防渗漏处理;

⑶ 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实验室废液排放前经酸碱中和稀释等方法处理;

⑷ 食堂的污水设滤网,滤掉显见悬浮物,并经隔油池去油后排入污水管道,定期清理滤网和隔油池;食堂冲刷灶具、器皿使用无磷洗涤品;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设置过滤网,并与污水管线连接;

⑸ 工地厕所设化粪池,化粪池做抗渗处理。

4、废弃物排放

废弃物包括危险废弃物、一般废弃物、可回收废弃物。危险废弃物有废化学试剂稀料、废涂料、沥青渣、废油漆、废油漆桶、化学试剂包装物、石棉废物、废油棉纱、油手袋、油抹布、废电池、废油、废墨盒、矽鼓等;一般废弃物有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砖渣、石渣、落地灰、淤泥等);可回收废弃物有废桶、废编织袋、废铁、废铁屑、废纸、更换后的水、暖、电器材料等。

主要控制措施:

⑴ 根据废弃物的类别设置垃圾箱(桶)或分类堆放,放置于相关区域,放置废弃物的容器或堆放地设置明显标识,一般场所设置的垃圾箱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

⑵ 各单位、各部门指定专人收集可回收的废弃物,统一进行处理,并做好统计和记录;

⑶ 施工现场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并应及时清运出场;施工生产中产生的各类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由负责该项工程作业人员或由项目部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清运至指定的工地垃圾站;

⑷ 所有施工船舶配置垃圾收集器,禁止向河流、湖泊、水库等抛弃、倾倒废弃物; ⑸ 食堂外设置密闭式泔水桶,并及时清运;

⑹ 对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物品要对放置的容器加盖,利用场地堆放的,设置防护栏或加顶棚,有条件的利用封闭的房屋仓库等,防止因雨、风、热等原因而产生二次污染;

⑺ 各单位建立危险化学品报废管理制度,建立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信息登记档案,并于每季度末报工程管理中心备案,其中包括种类、特性、产生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情况等。

第 3 页

⑻ 放置危险废弃物的容器,设置特别标识,防止该废弃物的泄露、蒸发和其他废弃物相混淆;化学危险品废弃物需按照其特性分类放置,特别是性质相反的物质,不能混放,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⑼ 各单位设置专门场所集中保管危险废弃物,并登记造册,定期交有资质的单位或部门处置,如在当地无法处置,定期集中交回公司本部处理,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报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跨设区的市级以上行政区域转移的,并应当依法报经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可转移;

⑽ 废弃物的运输应按规定要求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运输;危险品的运输,还应对其是否具有该废弃物经营资质,运输设备、处理能力等是否符合要求等进行确认,并与其签订正式运输协议,明确职责和责任。

5、油品泄漏

油品泄漏包括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使用中的漏油,设备、材料维修中油品泄漏,油品运输、储存中的泄漏,模板使用油品养护产生漏油,刷油漆作业产生油漆泄漏等。

主要控制措施:

⑴ 执行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加强日常检查,保持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防止运行中产生油品泄漏;

⑵ 对设备、材料进行维修、保养时,应认真操作,并采取使用接油槽、接油盘等措施,防止油品泄漏;接收到的油品,应回收利用,或进行集中处置,不得随意倾倒;

⑶ 使用油品养护模板、刷油漆作业等,应按操作规程谨慎操作,油品不得泄漏而造成污染;

⑷ 作业余剩的油品,按规定退库,废油桶、废油刷、油棉纱、油手套等也应交回集中处置;

⑸ 沾有化学品、油类等的地面、容器及各类工具,应先对表面的化学品、油类进行处理,再用无磷洗涤用品清洗;

⑹ 各单位存放油品应设专门的库房,库房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地面做防渗处理;油品入库时,应严格检验其数量、包装情况、有无泄漏等;油品入库后应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在储存期内定期检查,发现其品质变化、包装破损、渗漏等,及时处理。

⑺ 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油品、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落实专人负责日常管理,购买、运输、储存、领用、退库、废品处置等环节,都必须进行业务登记、记录。

6、辐射污染

在公司施工、生产经营、办公活动中,造成辐射污染的有核子密度仪和X光探伤仪的使用、电弧焊接、使用放射性建筑材料(如砂石、装修砖材)、电脑显示器产生辐射等。

主要控制措施:

⑴ 核子密度仪和X光探伤仪的使用单位,要制定严格的安全和防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及辐射事故应急措施,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领取许可证;

⑵ 对直接从事操作射线装置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第 4 页

⑶ 对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的,立即进行整改; ⑷ 在使用射线装置的场所,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入口处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⑸ 射线装置使用场所,设置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⑹ 射线装置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运输射线装置的工具,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或者显示危险信号;

⑺ 在室外、野外使用射线装置,按照国家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划出安全防护区域,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必要时设专人警戒;

⑻ 进行手工电弧焊、对焊作业,应采取屏蔽措施,防止弧光对环境的影响。⑼ 购入砂石、装修砖材等建筑材料,应向销售方了解材料的放射性情况,避免购入和使用超标准的放射性建筑材料;

⑽ 购买、使用合格的电脑产品,合理操作,减低辐射危害。

五 一般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

资源、能源消耗属于一般环境因素,公司通过制定目标,分解指标,加强管理,杜绝浪费,有效利用废弃物,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目的。

主要控制措施:

⑴ 对各单位资源、能源的消耗在责任成本中核定其指标,对公司机关办公用品消耗核定费用指标。

⑵ 公司宣传等部门通过内部网络、简报、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节约资源、能源消耗,杜绝浪费,实行清洁生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提高员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在其工作中自觉执行。

⑶ 水、电的使用要加强日常管理。照明、空调、热水器、取暖器等耗电设备、设施应根据需求使用;采用节水式水龙头;生产用电应严格遵守电力管理法,树立安全、高效、低耗的原则,保证正常生产节约电能;办公、生活用电,做到人走灯灭,及时关掉不用的电器设备;控制电炉、电热水器等耗电设备的使用;自觉降低空调用电负荷,合理调整空调室温,使用空调时关闭门窗,能不用空调的尽量少开空调;将空调温度从正常习惯温度调高1℃至2℃,无人的场所或人员离开后禁开空调。如发现设备、设施损坏,如水管线、水龙头发生渗漏等,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维修。

⑷ 对于耗能量大而效率低的设备,按规定申请进行改造或更新。

⑸ 在施工和生活用水、用电场所设置节水、节电标识,提醒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节约能源,降低消耗。

⑹ 优化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资源投入,节约能源。

⑺ 项目部、资产经营单位要建立专门制度,对各部门(尤其是协作单位、协力队伍)工程物资的领用、保存、使用等加强监管;要按规定定期进行经济分析,统计资源、能源消耗情况,分析是否符合责任成本要求。如存在浪费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生活施工用水、用电情况,宜每月进行统计和分析;

第 5 页

⑻ 社管中心每月统计公司总部生活用水、用电情况,并根据当月具体情况分析能源的消耗状况,如存在浪费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⑼ 节约办公用纸,对纸张尽量双面使用,包括双面打印。如可行,提倡使用电子网络进行文件的编制和发布。

⑽ 积极开展废物有效利用,并进行统计。在施工过程、经营管理中,对于可以回收利用、重复使用的资源、物资,应积极进行修旧利废、综合利用。

⑾ 各单位、部门每年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汇总,评估评价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包括废物有效利用率)和目标完成情况,提出改进要求。汇总材料当过后10天内统一报工程管理中心。

控制危险因素,预防中风再发 篇3

董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神经内科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兼秘书、神经康复学组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脑血管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疑难杂症门诊)、周三上午(专家门诊)

预防卒中再发——2007全国中风防治行动

2005年、2006年,《大众医学》杂志与赛诺菲-安万特制药公司联手,推出预防中风(卒中)的系列普及教育活动,邀请国内权威专家畅谈心脑健康、中风防治,并成功举办了全国公众中风防治健康知识竞赛、“我为中风防治献一计”网上调查等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今年10月和11月,我们将再次与赛诺菲-安万特制药公司联手,推出“预防卒中再发”的系列教育活动。因为中风作为人类健康头号杀手,不仅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再发率也相当高。有报道称,中风后30天内,10%~15%的患者会再次发生中风;中风后第一年的再发率为12%,第二年为15%,中风后5年的再发率高达30%。对中风患者而言,如何预防再发是头等大事。

此外,2007年10月17日,我们还将邀请神经内科专家坐堂《大众医学》健康热线(021-64848006),为读者提供中风防治的健康咨询。如果您不慎错过了这次机会,您还可以拨打全国免费电话800-820-8884(每天上午9:00~下午5:00),同样会让您受益多多。

生活实例:“无知无畏”导致中风“一发再发”

48岁的赵先生年纪虽不大,却已经是神经内科病房的常客了。两年前,他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10分钟”去医院就诊。幸运的是,在去医院途中,赵先生的手脚就都能活动了。医生告诉他,他这种情况属于TIA(俗称“小中风” ),虽然没有后遗症,但由于他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血糖也已达到正常高限,今后发生中风的风险很大,建议他积极治疗、坚持服药。可赵先生根本没把医生的话当回事。出院后,医生开给他的药没有按时吃,让他按时复诊也没去。之后的半年里,赵先生又相继发生了两次“小中风”,不料他依然无动于衷,不以为然。几个月前,赵先生因突发“脑梗”被收治入院,一侧肢体偏瘫了。医生告诫他说,出院后一定要按时服药、定期复诊,把血压、血脂和血糖都控制好,否则中风还会发作。这一次,赵先生总算把医生的话记住了,回想起自己当初的无知,后悔莫及……

医生分析

多项研究表明,已发生过中风的患者面临着更高的再发血栓性疾病的风险。中风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3倍,再次发生中风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9倍。“小中风”患者发生中风的概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3患者会在两年内发生中风,1/3患者会不断发生新的“小中风”。更值得注意的是,若中风患者同时合并多种促发中风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肥胖等,则再发危险性更高。赵先生的遭遇在临床上并不鲜见,如果他能在初次发病后引起足够重视,接受积极治疗,接下来的不幸完全可以避免。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中风的再发率那么高,有没有办法可以预防呢?”回答是肯定的。专家建议,要预防中风的发生和再发,控制好危险因素是关键。在中风的诸多危险因素中,有些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比如年龄、性别、遗传等,但也有很多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如血压、血糖、血脂、吸烟、体重等。中风患者若能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就能将中风的再发风险降到最低。

中风恢复期,做好6件事

1. 控制血压

随着血压升高,中风再发风险逐渐增加。专家建议,中风患者每天应坚持测量血压,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把血压保持在140/80毫米汞柱以下。同时,减少盐的摄入(每天少于6克)也有助于血压的良好控制。

2. 定期查血脂

新近的研究发现,中风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再次发生中风的风险,同时能降低主要冠脉事件如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他汀类药物除通过降脂作用降低中风再发风险外,还可能通过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等途径降低中风再发风险。专家建议,中风患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LDL)控制2.6毫摩/升(100毫克/分升)以下。若同时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则应把LDL控制在2.06毫摩/升(70毫克/分升)以下。

3. 定期查血糖

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者的2~4倍。无心脑血管事件史的糖尿病患者在未来8~10年中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高达20%。已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未来再发的危险超过40%。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糖代谢紊乱患者发生或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很大。专家建议,无糖尿病史的中风患者应定期(每半年)检查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若发现有血糖升高,应积极治疗。合并糖尿病的中风患者,更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降糖治疗,并监测血糖。

4. 戒烟限酒

吸烟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吸烟使中风风险增加2倍。饮酒过量使中风风险增加2~6倍。专家建议,中风患者应戒烟限酒。每日饮酒量,红酒不超过50毫升,啤酒不超过500毫升,尽量不喝白酒。

5. 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是每个中风患者都必须坚持的治疗。常用药物有氯吡格雷(波立维)等。此外,合并房颤的中风患者还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口服抗凝治疗。

6. 坚持功能锻炼

目前主张,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锻炼越早越好,锻炼时应量力而行。完全偏瘫的患者可在家属帮助下做一些患肢的被动运动。手脚未完全瘫痪的患者则应多活动患肢,如抬手、伸腿等。若有条件,可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

专家提醒:三种做法不可取

1.脑子里没有“预防”这根弦

中风以后,不少患者及其家属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功能恢复”上,他们非常关注怎么才能使偏瘫得以尽快康复,有没有一种药能彻底治愈中风,但却并不太在意为什么会发生中风,以后还会不会再中风?这是一种很普遍的认识误区。其实,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种药物对偏瘫具有决定性的康复作用,也没有一种药有所谓的“治愈”中风的作用。中风以后,只要没有严重并发症,并遵医嘱做好功能锻炼,偏瘫肢体的功能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作为患者,最需要关心的应该是——中风怎么会发生,如何才能让中风不再发生?

2.定期输液防中风

不少老年中风患者认为,定期去医院打点滴,输入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可以降低血黏度、预防中风。其实,这种做法并无科学依据,并不能起到任何预防作用。

3.该吃的药不吃,不一定要吃的药狂吃

小议桥梁施工控制的影响因素 篇4

结构参数是施工控制中结构施工模拟分析的基本资料,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构参数是桥梁的施工控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实际桥梁结构参数一般是很难与设计所采用的结构参数完全吻合的,总是存在一定的误差,施工控制中如何恰当地计入这些误差,使结构参数尽量接近桥梁的真实结构参数,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构参数主要包括:

1.1 结构构件截面尺寸

任何施工都可能存在截面尺寸误差,验收规范中也允许出现不超过限值的误差,而这种误差将直接导致截面特性误差,从而直接影响结构内力、变形等的分析结果。所以,控制过程中要对结构尺寸进行动态取值和误差分析。

1.2 结构材料弹性模量

结构材料弹性模量和结构变形有直接关系,对通常遇到的超静定结构来讲,弹性模量对结构分析结果影响更大。但施工成品构件的弹性模量(主要是混凝土结构)总与设计采用值不完全一致,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进度作经常性的现场抽样试验,随时在控制分析中对材料弹性模量的取值进行修正。

1.3 材料容重

材料容重是引起结构内力与变形主要因素,施工控制中必须要计入实际容重与设计取值间可能存在的误差,特别是混凝土材料,不同的集料与不同的钢筋含量都会对容重产生影响,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更换材料或者是材料变异较大时)要根据施工进度作经常性的现场抽样试验,对其进行准确识别。

1.4 施工荷载

在所有自架设体系中,都存在施工荷载,这部分临时荷载对受力与变形的影响在控制分析中是不能忽略的,一定要根据实际取值。

1.5 预加应力

预加应力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考虑的重要结构参数,但预加应力值的大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张拉设备、管道摩阻、预应力钢筋断面尺寸、弹性模量等,施工控制中要对其取值误差做出合理估计。

2 施工工艺

施工控制是为施工服务的,反过来,施工的好坏又直接影响控制目标的实现,除要求施工工艺必须符合控制要求外,在施工控制中必须计入施工条件非理想化而带来的构件制作、安装等方面的误差,使施工状态保持在控制之中。

施工是设计意图实现的关键,好的桥梁设计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桥梁施工技术来支持。另一方面,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为桥梁设计意图的实现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手段,为新结构、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障。桥梁施工技术包含施工设计计算、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控制等诸多内容。其中,施工控制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始终贯穿于桥梁施工中。

3 施工监测

桥梁施工控制又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这一点对于大跨度桥梁更为突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每一阶段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目标值是可以预计的,各施工阶段结构的实际内力和变形是可以监测得到的,这样就可以较全面地跟踪掌握施工进程和发展情况。当发现施工过程中监测的实际值与计算的预计值相差过大时,就要进行检查、分析原因,采取及时必要的措施,否则将可能出现事故。例如,跨径548.64m的加拿大魁北克桥曾在施工中两次发生事故,该桥采用悬臂拼装法施工,当南侧桁架,决架设完毕时,突然崩塌坠落,原因是桁架悬臂长度太长 (悬臂长度176.8m) ,靠近中间墩处的下弦杆受力过大,致使下弦杆腹板失去稳定而引起全桁架严重破坏。尽管造成事故的原因是设计问题,但若当时采取了施工控制手段,在内力较大的杆件中布置监控测点,当发现异常现象时,及时停工检查,就不会发生突然崩塌坠落事故。由此可见,为确保桥梁施工安全,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桥梁监测包括结构温度监测、应力监测、变形监测等,是桥梁施工控制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因测量仪器、仪器安装、测量方法、数据采集、环境情况等存在误差,所以,结构监测总是存在误差。该误差一方面可能造成结构实际参数、状态与设计或控制值吻合较好的假象,也可能造成将本来较好的状态调整得更差的情况,所以,保证测量的可靠性对施工控制极为重要。在控制过程中,除要从测量设备、方法上尽量设法减小测量误差外,在进行控制分析时必须将其计入。

4 结构分析计算模型

无论采用什么分析方法和手段,总是要对实际桥梁结构进行简化,建立计算模型。这种简化使计算机模型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误差,包括各种假定、边界条件处理、模型化的本身精度等。控制中需要在这方面做大量工作,必要时还要进行专门的试验研究,以使计算模型误差所产生的影响减到最低限度。

5 温度变化

温度变化对桥梁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影响很大,这种影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不同时刻对结构状态(应力,变形状态)进行量测,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施工控制中忽略了该项因素,就必然难以得到结构的真实状态数据(与控制理想状态比较),从而也难也保证控制的有效性。所以,必须考虑温度变化影响。温度变化相当复杂,包括季节温差、日照温差、骤变温差、残余温度、不同温度场等,而在原定控制状态中又无法预先知道温度实际变化情况,所以在控制中是难以考虑的(要考虑也将是非常复杂的)。通常都是将控制理想状态定位在某一特定温度下,从而将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相对排除。一般是将一天中温度变化较小的早晨作为控制所需实测数据的采集时间。但对季节性温差和桥体内温度残余影响要予以重视。

6 材料收缩、徐变

混凝土桥梁结构,材料收缩、徐变对结构内力、变形有较大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施工中混凝土普遍存在加载龄期短、各阶段龄期相差大等引起的,控制中要予以认真研究,以期采用合理的、符合实际的徐变参数和计算模型。

7 施工质量管理

桥梁施工控制的对象就是桥梁施工本身,施工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桥梁施工质量、进度等。特别是施工进度一旦不按计划进行,必然给施工控制带来一定难度。以悬臂施工的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桥为例,如果梁相对悬臂施工进度存在差别,就必然使两悬臂在合拢前等待不同的时间,从而产生不同的徐变变形,由于徐变变形较难准确估计,所以容易造成最终合拢困难。

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是对施工全过程的各工序进行检查、监督和管理,消除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使所建造的工程符合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的要求。桥梁施工控制就是对桥梁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变形及稳定进行监控,使施工中的结构状态处于最优状态,保证施工过程安全和成桥状态 (包括内力和线形状态) 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总之,桥梁施工控制与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保证桥梁建设质量的手段。桥梁施工质量控制重在“微观控制”,而桥梁施工控制重在“宏观调控”,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补充与前提。

参考文献

土地测绘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篇5

关键词:土地测绘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S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041-01

土地测绘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求掌握多方面知识,土地测绘是指使用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子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主要工作是进行地籍测量控制点、界址点的实地选点、埋石以及运用操作经纬仪等仪器对土地及其附属物的量距、水平角、垂直角、水准测量进行观测。目前,土地测绘主要是向国土资源部提供数据信息,在测绘中要做高质量、高效率,定期完成工作任务。测绘成果不仅会影响测绘信誉,也会给社会群众带来较大的影响。

1 土地测绘的影响因素

土地测绘会直接影响到土地的利用效率,据研究表明,影响土地测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土地质量测绘的过程中,影响土地测绘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测绘技术环境因素、测绘作业因素和测绘生产管理环境因素,以及其他不同的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产生变化时,都会加大土地测绘工作进行的难度,最终会影响测绘的结果不准确,使土地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所以,要优化环境的管理,用先进的测绘技术提高测绘工作效率,按照相关的策略规定展开土地测绘工作,减少环境因素给测绘工作带来的影响。

1.2 测绘方法的影响

土地测绘的方法有很多,操作方法是否得当,操作的每个步骤,都会影响到土地测绘的结果,因此,正确的土地测绘方法对测绘工作来说很重要。一个完整的测绘项目是由不同的工作程序组成,每道工序都会影响土地测绘的结果,要提升土地测绘质量,就要引进先进的测绘技术,学习新的工艺,不断创新完善测绘方法,提高综合水平,通过有效的方法,才能完善土地测绘工作。

1.3 人为因素的影响

人为因素对土地测绘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人作为一切生产活动的主导者,也是土地测绘工作的实施者,要做好对自身的管理,严格按照执行规范进行测绘工作。在土地测绘工作中,主观上的决定因素都来自于人类的决定,不管是数据处理还是测绘报告,都需要人来进行造作控制。测绘工作者的技术和综合素质,都会影响测绘工作的质量。测绘单位应该雇用专业的技术人员,严格把关技术人员的招聘,要求聘用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和综合素质高的工作人员,这样对单位来说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公司的发展。同时,也改善了人为因素对土地测绘工作的影响。

1.4 仪器设备方面的影响

仪器设备是保证土地测绘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工具,设备的先进与否,会影响人的主观判断,造成测绘结果不精确。另外,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是否便捷,设备类型是否适合工程测量需要,能否达到客户要求的效果等原因,都会影响到土地测绘的结果。所以,在选择仪器设备时,要选择质量好的、精确度高的和性能好的,最大限度保证测绘质量。

2 提高土地测绘质量的控制措施

2.1 提高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则

在土地测绘工作中,为了提高土地测绘的质量,要有防范性原则,要做到预期检查、中期检查,加强对测绘工作每个环节的控制;执行质量第一的原则,重视客户和土地管理部门的意见,每项测绘工作都要按照施工质量要求完成;真实性原则,土地测绘的到的数据要真实可靠,测绘者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2.2 改善土地测绘环境,优化仪器设备

测绘的环境对测绘质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要关注测绘周围环境的变化,测绘工作要根据周围的环境,来改善测绘的方法,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减少环境对测量质量造成的影响。测绘中使用的仪器设备,要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如果发现损坏或零件缺失,要及时进行更换。测量仪器和设备要进行及时更新,选择高质量的仪器设备,有助于提高测绘结果的准确性,优化土地测绘的方法,从而提高测绘工作的质量。

2.3 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改进测绘方法

测绘单位要聘用专业的技术人员,要求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测绘单位要加强对测绘人员的培训,要让测绘人员了解熟识测绘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步骤,提高测绘人员的工作效率。要求测绘人员、质管部门人员、相关技术人员等具备上岗资格证书。在进行土地测绘工作时,要明确测绘的目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化的测绘方案,做到设计合理、操作便捷和切实可行,用多种措施提高测绘工作质量。

2.4 综合开展土地测绘检查

综合开展土地测绘检查工作是控制质量的关键,要把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从多个不同方面进行测绘工作质量的管理。工作中虽然运用了现代化信息测绘技术,但是测绘检查工作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工作中能否做到综合检查,直接影响到工作成果的好坏。通过综合开展测绘检查工作,有助于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及时的解决问题,遏制问题的蔓延,避免造成工作中不必要的麻烦。测量工作检查应该在工作中至始至终的进行,每完成一段项目,在确认检查无误后,再进行下一项测绘工作,综合开展土地测绘检查有利于提高土地测绘结果的精确度。

土地测绘工作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保障建设等多种社会建设,是现代化社会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进行土地测绘工作时,要重视环境因素、人为因素、仪器设备因素以及其他多种因素对土地测绘质量的影响,认真遵循土地测绘工作中提出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土地测绘工作的效率,全面提高土地测绘质量,促进土地测绘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术东.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

[2]任晓江.论土地测绘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33).

监理的人为因素控制分析 篇6

关键词:人为因素,控制措施,成因

1 概述

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实施质量、进度、费用三方面监理工作, 质量监理是核心。工程质量是施工中形成的, 不是检验出来的, 管理重点应从施工后的检验转到施工前和施工中的控制和指导, 贯彻以防为主的原则, 工程质量也随着客观的条件而变化, 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必须加强动态管理, 必须控制人为错误并保证工程安全。

2 人为错误的成因及对工程的影响

人为错误就是以人为因素导致的不正确的事物、行为。人为错误与误差存在本质的界限, 在土木建筑工程中, 有关规范、规程与规定的要求被视为可接受程度的界限, 界限以内称为误差, 所有不满足上述有关要求的行为与结果均可定义为人为错误, 人为错误正是土木建筑质量控制的重点。

在现代质量管理体系发源地日本, 1995年阪神大地震中仍暴露了许多土木施工中的人为错误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 由于人为因素引发的工程事故也时有发生。

我国目前经济、技术与发展速度虽然是突飞猛进, 但水平还是相对较低, 土木工程总体技术与管理水平落后,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工程项目骤增, 人工短缺, 大量农民涌入土木工程的最基层, 缺乏必要的培训和管理, 造成建筑施工领域的从业人员素质下降, 人为错误产生是一种必然性。

结构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即建筑阶段、正常使用阶段和老化阶段, 结构最危险的阶段不是建成之后的正常使用阶段, 而是建设阶段和老化阶段,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 我国工程近90%的工程事故发生在建设阶段。建设阶段多数来自于设计、施工的失误和疏忽, 老化阶段主要来自各种损伤的积累和正常抗力的丧失;而造成维修和改造费用高、风险率高的为建设和老化阶段。控制人为错误, 提高工程质量并保证工程安全是监理工程师的职责。

整个工程过程中, 任一时刻的承载体系都是同已建成的部分结构的构体和临时支撑体系组成, 同时建筑材料的性质如混凝土强度和变型摸量也随时间变化。由于结构形状的不断变化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临时负荷, 不仅给负荷的估计和计算带来了一定困难, 而且会使某些构件上的荷载超过设计值。结构上的变化是与施工工艺紧密结合的, 因此该阶段也是人为错误发生率较高的阶段。

一般设计单位提出的施工图纸并不考虑具体的施工方法, 选择施工方法的职权由施工单位掌握, 而施工单位一般又不掌握设计的计算书, 因此施工方案和进度的确定全部由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据经验决定, 而我们的技术人员平面的概念强, 三维的概念差, 正常使用和抗震的概念强、施工过程的安全分析和耐久性的概念差, 对材料受力的概念强、对材料的时间和温度效应的概念差, 这些都会造成制定施工方案时的不安全隐患。

人为错误受人的信息感觉、信息加工与决策、记忆及行为功能制约, 并随时受到自身各方面状态与周围环境影响。同一人在两次重复工作中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较小, 不同人在完成同样工作时犯相同错误的可能性则更低。因此, 人为错误可以通过工作的自我检查与外部检查来控制。在施工阶段采用自检、互检、质量检查、质量验收等程序。从理论上讲, 经过多次反复细致的检查, 发生的人为错误可以被发现并采取及时合理的措施消除其不利影响。如果加大足够的检查力度并增加足够的检查次数, 从理论上可以消除人为错误, 但检查力度与检查次数的增加意味着人力与物力投入增加, 且检查力度的增大并不一定与人力物力的投入成正比, 它需要有必要的检查技术手段作保证。

在施工中, 有些人为错误是直观可见的, 如构件的外观尺度, 混凝土浇注前钢筋的数量、位置等。而有些人为错误不是直接表现在外观上, 如混凝土强度不足, 混凝土内部振捣不密实等, 这类人为错误, 目前还缺乏可靠的检测技术手段, 如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判定, 混凝土实际强度的现场无损检测。由于人为错误的发现相对于操作的完成有很大的时间滞后 (如通过试块来验证混凝土实际强度) , 所以只能严格按照实验室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施工, 准确计量, 对搅拌机操作工和振捣工要求持证上岗, 并采取现场旁站、巡视与实验相结合。

3 控制人为错误的具体措施

首先, 我们要保证监理队伍的高素质, 监理工程师要具有丰富的施工、设计、试验检测经验, 经培训后持证上岗, 定期考核其工作能力及业绩。

其次监理工程师必须对承包商的人员所受的教育与训练程度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对投标文件和施工方案的机械设备、数量及完好程度进行核实, 对进度进行控制, 进度过快必然忽视质量及安全, 产生人为错误。严格审查开工报告中的施工方案及技术保证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 大跨径桥梁、深基础等不断出现, 其中一些项目是承包商的总工程师从未做过的, 存在再学习的问题。通过分析工人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为错误的发生几率、人为错误的影响程度以及建筑结构的自身特性, 通过经验和施工调查, 总结出了不同工序以及完成工序的不同时间过程中人为错误的发生的可能性、错误的明显程度等规律, 确定检查的时机、部位、内容与力度。具体规定何时检查、在何处、检什么、如何检、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检查出问题如何处理等细则, 即为监理工程师提供依据。

第三, 对承包商的自检体系的完备程度和工作力度核实, 对质量检查人员采取每月定时打分, 对不合格者坚决不用, 消除有令不行等事件的发生。

第四, 因监理工程师的知识领域往往具有不完整性、不一致性、不易加工性和不准确性, 所以对一般性工程可以由主管驻地监理批示, 驻地办主任审核, 对重点工序要经现场分析, 搜集资料, 开会讨论再决定。

另外, 监理工程师应做到了解工地具体施工情况, 掌握第一手资料, 做到眼勤、腿勤、嘴勤。采用每人主管一段, 相临驻地监理日常相互巡视, 发现问题及时主动制止, 但不处理 (以免造成多头指挥, 施工单位处理方法多样, 不易过程控制) , 马上同该段驻地监理商议处理方法, 不能处理就向驻地办主任汇报, 直到总监。

4 结论

某导弹振动控制影响因素探究 篇7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条件

振动类型为随机振动。振动条件为:Y向振动T分钟, 三点控制, 其中三个传感器分别粘在前舱上方壳体向后移L1, 后舱上方后端面前移L2, 振动台面, 控制方式采用三点平均控制。

图1所示为某导弹的振动功率谱。

1.2 试验设备

1.2.1 振动系统

振动系统是以激励器为原型开发而来的现代振动设备。振动系统的频率范围为2~2 200Hz, 能够实现自动或手动控制, 加速度波形良好, 适合产生试验所设定的随机波。

振动系统主要由控制装置、功率放大装置、振动台体、冷却系统、信号反馈系统, 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等组成, 振动系统及产品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各种情况下, 采集振动数据, 将振动数据经过傅里叶变换转化成相应的能量谱数据, 通过等效加速试验的处理方法, 将处理过的数据转化为控制仪可以识别的试验参考谱, 直接导入到控制仪里。控制仪根据参考谱生成相应的控制电流信号, 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后直接作用于振动台, 振动台产生动作。反馈系统采集振动台的运动信号后反馈给控制仪, 控制仪对控制电流进行修正, 使振动台的运动参数与参考谱基本一致, 让被测产品始终按照参考谱的要求进行振动测试。

振动台系统参数为: (1) 额定随机推力, 160k N; (2) 额定加速度, 980m/s2; (3) 额定速度, 1.8m/s; (4) 频率范围, 2~2 200Hz; (5) 台体重量, 12 000Kg; (6) 额定位移, 51mm (p-p) ; (7) 最大负载, 2 000kg; (8) 台面尺寸, Φ640mm; (9) 活动系统, 158kg; (10) 最大输出功率, 180k VA; (11) 信噪比, ≥65d B; (12) 冷却方式, 水冷; (13) 冷却水流量, 480L/min; (14) 冷却水温度, 32℃; (15) 振动台台面漏磁, ≤10高斯; (16) 功放效率, ≥96%; (17) 功放频响带宽, DC~10 000Hz; (18) 功放波形失真度, <1%; (19) 功放信噪比, ≥65d B; (20) 输入阻抗, ≥10kΩ。

1.2.2 振动夹具

振动夹具为产品专用振动夹具, 铸铝材质, 一体式铸造结构设计, 如图3所示。

2 试验过程

利用专用振动夹具, 对不同控制点位对振动控制的影响进行分析。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 分别为使用铝制夹具、使用铝制夹具并更改台面控制点位置。

2.1 第一阶段

图4为使用专用振动夹具, 采用三点平均控制方式的各通道功率谱。其中三个传感器分别粘在前舱上方壳体向后移L1, 后舱上方后端面前移L2, 振动台面 (偏离台面中心) 。

图4可以看出, 在500Hz、1 000Hz、1 800Hz和1 950Hz处控制通道均有尖峰, 设置控制量为6.42g (RMS) , 实际控制量为7.30g (RMS) , 三通道传感器监测振动量值分别为11.36g (台面) 、6.11g (前舱) 和3.49g (后舱) 。

2.2 第二阶段

图5为第二阶段的各通道功率谱。与第一阶段相比, 区别主要在台面的控制点设置在振动台台面中心位置。

图5第二阶段功率图谱

从图5中可以看出, 在500Hz控制通道有一个尖峰, 设置控制量为6.42g (RMS) , 实际控制量为6.55g (RMS) , 三通道传感器监测振动量值分别为11.76g (台面) 、5.87g (前舱) 和3.40g (后舱) 。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数据分析

表1为两阶段振动试验的试验数据。

分析两个阶段的试验方法和条件, 产品振动的条件为前舱、台面和后舱三点平均控制, 其中前舱和后舱控制点的位置已明确, 台面未明确为唯一位置。第一阶段的试验中为了便于传感器的粘接, 台面控制点选取在了台面的边缘;第二阶段的试验中将台面控制点设置在了台面的正中心。

选取台面不同的控制点位置, 对振动的综合控制谱影响不同。由试验可以看出, 在相同夹具、相同控制方法下, 激励点选择的差异使振动控制存在较大的差异。试验验证了台面控制点的不同位置对振动的综合控制谱的影响, 摸索出了最优控制点位置。

由于振动台体结构原因, 振动台面各点相对于激励点的反馈是不同的, 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样, 激励点的选择对于振动控制谱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3.2 影响因素分析

被测产品的结构为细长杆, 振动夹具对台面的低频激励传递效果较好, 但对于高频部分激励传递效果较差。由于是采用台面、前舱和后舱三点平均控制的方式, 因此台面作为激励点需要补偿前舱和后舱两处激励的不足。因此台面的中高频部分 (即400Hz~2 000Hz) 均高于设置值, 也即是夹具自身传递高频特性较差, 越接近后舱, 高频端振动量级越小。

由以上试验可以看出, 产品自身结构、夹具设计结构和试验控制方法三方面综合限定了振动试验的控制可靠性。在产品结构、夹具结构和试验控制方法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 选取适当的振动激励点, 对振动试验的控制可靠性有着极大的影响。

4 结论

通过对某导弹振动控制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 可以看出在使用单台激振的试验方法时, 要综合考虑被测产品自身结构、夹具设计结构和试验方法三方面的因素, 从而达到增加振动系统控制可靠性、提高被测产品测试安全性的目标。

在产品结构、夹具结构和试验控制方法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 选取适当的振动激励点, 对振动试验的控制可靠性有着极大的影响。

摘要:在某导弹振动试验过程中, 经常出现因振动系统控制超差和振动夹具的不当使用而导致的产品振动量级放大、振动试验的控制量级超差等问题, 从而导致振动试验无法进行甚至损伤振动产品。因此, 探索出某导弹的振动控制影响因素, 进而保证产品在振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振动系统控制的可靠性, 提高振动测试的效率是重点研究项目。

关键词:导弹,挂飞振动,功率谱密度,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姜同敏.振动冲击试验夹具设计制造技术[M].航空制造工程.1997, 5.

[2]GJB150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S].

因素控制 篇8

1不确定因素费用投入的原因分析

(1) 政策性增支。

它是运行成本增支的主要部分。主要包括维简费、安全费、折旧费、材料费、电力费、住房公积金、养老统筹、企业年金等, 年度内集团下达各项指标时, 往往对这些政策性增支因素预留空间很小, 基层管理难度很大。例如:住房公积金、养老统筹金、企业年金的扣缴每年都要调整, 由矿负担的部分从成本中列支。物资管理中的大宗材料、综机配件, 年度内价格调整幅度较大, 特别是钢、管材的价格受市场供求影响最大, 涨幅难以预测。电费支付情况受政策性涨价因素控制, 高峰期用电费用增支, 用户无能为力, 只有被动接受。

(2) 零星工程 (单项工程) 费用的投入。

主要包括安全治理项目, 井上、下质量达标返修工程, 技术改造项目, 地面抢修改造工程等。它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议临时决定的工程项目投入, 也称“拍脑袋”工程。这些项目的投入既没有论证, 也没有评估, 缺少科学性, 工程无计划, 无预算, 无审批, 无验收, 只要经费支出。如:地面抢修和返修工程, 施工前项目缺少科学论证, 没有预算, 没有组织联合验收, 不达标工程和不合格工程没有按措施规定施工, 形成二次工程费用的投入。年初计划下达时没有这些项目, 这些项目就没有资金来源, 实施后加重了成本的承受能力, 造成成本超支。

2人为因素的影响

(1) 地测及设计方面。

在测量煤种储量及设计论证时, 因人为因素造成测量设计储量与实际储量不符, 工作面可采储量减少, 设计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相差太大等, 导致采面搬家次数增加, 运行成本中采面安装费超支。

(2) 工程施工管理。

采煤工作面不沿底见顶采, 工作面残留浮煤, 采出率低, 掘进工作面不严格执行设计支护方式和开掘施工措施, 报废工程多, 质量合格率低。

(3) 设备的选型管理。

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在井上、下大型设备的选型时, 所选设备与工程实际服务对象、工作环境等参数出入较大, 形成“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长期运转既浪费电费, 又增加了设备的折旧费。

(4) 煤质管理。

采掘单位在施工过程没有严格执行煤质管理措施, 灰分超计划, 割煤机没有沿顶底板割煤, 炮采工作面打眼角度不准确, 掘进工作面没有执行煤矸分掘分运措施, 排矸系统不完善, 没有严格执行顶板支护措施, 冒顶漏矸时有发生, 施工过程中随意留顶破底或留底破顶施工。运输单位没有落实专车专用, 矸煤混装。巷修工程使用胶带、刮板机装运矸石等都会降低煤炭售价, 增加成本。

(5) 物资修理加工管理。

主要有生产物资的小件加工、回收复用加工等, 由于工人业务素质和加工设备方面的原因, 未执行物资管理中“矿能加工的物资不外购, 能维修的不外委”的措施, 形成修理费用的增支。

3加强成本管理的措施

(1) 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提升成本管理水平。

对因政策性增支造成的成本压力, 要认真判断分析, 及时向上级部门建议调整经营指标。对安全费用和职工各项基金的扣缴, 集团年度下达经营指标时要重点考虑, 给基层管理预留空间大一点, 同时要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开发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对矿井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材料、电力、煤炭质量及供求等, 逐步构建“面向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成本管理系统”。运用不断完善的成本管理信息手段, 吸收运行成本的管理理念, 完善构成大成本要素的各项制度, 将降本增效管理的视角延伸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对物资购进价格、煤炭销售价格和煤炭市场需求信息, 要科学分析、预测、提出措施反馈给有关领导, 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 达到降低投入和损失的目的。提前预测各类物资价格走向, 研究政策性增支因素, 当市场供需波动走势较大时, 要采取措施, 规避风险。

(2) 严格计划管理, 减少单项工程的投入。

计划部门在编制年、季、月度生产计划时, 要权衡各个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计划汇编后要经矿管委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年度计划中各类单项工程项目涵盖率不能低于90%, 做到早计划, 早预算, 增补计划要严格控制。单项工程所发生的费用, 不得超过计划部门的计划指标。

(3) 加强物资需求计划和消耗定额的管理。

物资需求计划年度内准确率要在90%以上, 计划执行率要达到100%, 并把“两率”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实行内部物资调剂制, 物资使用单位的专用物资, 因上报计划不负责任错报、多报, 且采购部门已按计划采购到货的, 除非特殊情况必须使用, 否则按资金占用额的10%对单位进行罚款, 无法调剂使用的均按原值赔偿。物资定额是指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材料、设备配件及其他辅助材料的量化消耗。定额人员要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 了解生产工艺、施工措施、地质结构等技术参数, 深入现场及时补充完善物资的定额标准, 杜绝消耗无定额、考核无依据现象。逐步将成本管理从控制支出消耗转到经济技术结合型的轨道上来, 不断优化采区巷道布置, 以定量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4) 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提高管理水平。

地测部门要为设计及施工单位提供翔实的地质资料, 及时向施工单位提供地质构造信息。设计部门要按地测部门提供的各项数据进行科学设计, 采区设计方案要进行经济技术对比和分析, 降低万吨掘进率, 减少掘进费用对成本的影响, 体现出设计方案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安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遵循工程设计“三同时”的原则, 即主体工程的配套安全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设计的各项施工数据要可靠、准确, 各项措施要合理, 便于操作。要定期召开技术分析会, 讨论地质构造, 对复杂的地质构造要进行集体会诊, 把无效进尺降到最低, 提高资源采出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实施办法》, 加大奖惩力度, 杜绝重复工程和报废工程的投入。

(5) 加强煤质管理, 提高煤炭销售价格。

施工部门要根据当月实际生产情况, 制订切实可行的煤质管理措施。主管部门要以灰分为考核指标, 根据公司下达的质量计划进行分解, 对回采、开掘工作面下达毛煤质量考核指标, 并以此作为考核依据。实行煤质管理风险抵押办法, 对相关部门及人员采取不同的抵押标准。落实“责、权、利”的相互统一, 调动全矿干部职工重视煤质管理的积极性。

4结语

因素控制 篇9

在推行建设工程招标代理中,针对代理服务水平不高,代理工作不规范等现象,对招标代理机构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加大指导力度,积极帮助招标代理机构整改和提高,使代理程序进一步规范,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在规范招标投标行为和提高招标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断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评标标准,推行建设工程无标底招标办法,丰富竞争投标的公正内涵。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方式,建立工程造价市场监督管理机制,是对建设工程承包交易行为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进行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实践证明,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一方面在缩短招标时间、保证招标质量、遏制腐败现象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企业真正比实力、比造价、比信誉,丰富了投标的内涵,增强了竞争性、公正性。招标代理机构属于中介机构,企业性质,可以说完全是以盈利为目的,他们为了自身的生存利益,毫无条件的满足业主的意图,甚至不讲职业道德,互相串通,为业主单位制造一种非常隐蔽的表面上又非常讲程序的代理过程,是工程招投标中腐败产生的根源。结果,建设业主可以把招标中的一些核心机密告诉他们所选择的投标企业(选择的几个企业实际是相互帮助),使整个投标企业互相之间根本无法公平竞争。

2 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及预算和前期准备工作控制

预决算漏洞目前以经济标为侧重的评标办法,价格是招标竞争的核心问题。一些业主单位采取将工程肢解发包,明示或暗示设计、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任意压缩工期,降低建设工程质量或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还有的暗示或明示预算人员有意提高造价或降低造价,按照规定,工程预算又不能强制送审,这样完全可以达到人为目的。因此对于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或业主标底),要达到保密,要做到公正,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就只能强制送审。而工程决算,是最后阻止工程腐败的一道防线,也是关键的一道防线,目前多数地方是以财政一家决算单位为准,极不科学和规范,这些都是造成人为因素的可乘之机。对于工程决算,应参照于预算程序,由几家监督单位现场监督,临时抽调几个专业人员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分项决算,做到公平、公正,杜绝腐败黑洞的产生。

2.1质量监理和投资控制不能分开

监理单位(管理单位)应有质量否决权,要通过经济手段对工程质量实施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监理单位(管理单位)的权威更加确保工程质量。

2.2工程资金的管理

应该由建设管理单位掌握和管理资金使用情况。一项工程通过招投标,甲乙双方签订合同书后,一是按工程造价拨30%预付款;二是按工程进度拨款;二是工程竣工,达到验收标准,验收后,剩余工程款扣除保修金,一次性结算工程款;四是保修金按工程造价5%计取,保修期一年。

3 探索和实施市政道路投资项目“代建制”

随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模式正由“建设、监管、使用”多位一体的模式向“投建管用”职能分离的模式转化。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对直接投资的项目管理方式实行“财政投资,政府管理”的单一模式,通过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管理模式,实现政府投资项目专业化建设管理,并最终达到控制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目的。据了解,近年以来,全国各地像上海、重庆、成都、深圳、北京、广州、贵州、苏州和厦门等地方均已开始了“代建制”的试点。笔者通过对各地试点情况和实践经验的比较分析,认为主要可以归纳为上海模式、重庆模式和深圳模式二种。从目前各地的实践经验来看,上海模式和重庆模式是比较成功的。深圳模式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和困难,不是很成功。原因在于工务局统管了所有的代建项目,权力过分集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严重挫伤了使用单位的积极性,甚至出现了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不能完成的现象。深圳模式属于一种“交钥匙”总承包形式,不通过招投标,统一由工务局代建,实质上是既没有被代理单位,又没有代建单位。上海模式和重庆模式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代建制”模式。本文认为,在“代建制”模式中应该存在五大主体:政府、业主/投资方、代建单位、设计和施工承建商、使用单位/运营单位。这五大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政府成立投资公司作为项目业主/投资方,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对建设项目和建设市场进行监管;业主/投资方按照招商合同负责选择代建单位,并对建设项目进行融资和按照合同拨付建设款项,接受财政部门审核;代建单位按照与业主签定的合同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并接受政府和业主/投资方的监管;设计和施工承建商按照合同负责进行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并接受代建单位的管理;使用单位或运营单位最终使用或运营竣工后的项目,并在使用或运用过程中接受政府和业主/投资方监管。

参考文献

[1]张彩芳.浅谈地方道路建设中的质量控制[J].交通标准化, 2007, (8) :201-202.

液压系统泄漏的因素与控制 篇10

【关键词】:液压系统固体颗粒 密封件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TH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184-02

一、泄漏的危害

三漏(漏油、漏水、漏气)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旧是工程机械的顽疾,尤其是液压系统泄漏影响着系统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造成油液浪费、污染周围环境、增加机器的停工时间、降低生产率、增加生产成本及对产品造成污损,因此,对液压系统的泄漏我们必须加以控制。

二、泄漏的因素

通常液压机械所用的液压油,均由于使用与管理的不当,使可继续使用的油成为废油,不但造成无谓的浪费,增加了维护成本,更造成环境的污染。几乎所有的液压系统的泄漏都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1)液压系统固体颗粒污染,导致密封件及配合件相互磨损;(2)设计及制造的缺陷;(3)冲击和振动造成管接头松动;(4)油温过高及橡胶密

封与液压油不相容而变质。

三、泄漏因素及控制措施

(一)液压系统固体颗粒污染的分析和控制

1.液压系统污染物的来源液压系统的污染源主要有潜在污染物、再生污染物和浸入污染物。液压系统中的污染物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固体颗粒、空气、水、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等,其中,固体颗粒污染发生的最为普遍。

2.固体颗粒的危害与产生的原因 (1)固体颗粒的组成

主要由剥落物、胶质、金属粉末、空气中带来的粉尘、砂子、研磨粉、沉积物和纤维等组成。

(2)固体颗粒的主要来源

①系统硬管管道内壁附着的片状铁锈,酸洗后残留在管内的化学药品类;②硬管在切割和套丝等加工过程中存留的铁屑;③密封件、密封圈残渣;④高压软管总成内部灰尘及部分接头部位残留胶状碎片;⑤液压系统装配现场由于环境因素进入管道内部的石子、尘土等,这种情况并不多见;⑥液压元件内部存留的型砂残留物、加工铁屑、密封残渣等。

(3)固体颗粒污染的危害

①粘着和堵塞过滤器孔眼和各种间隙、通道,从而使液压泵运转困难,产生气蚀和躁声;②破坏润滑油膜,增大机器的摩擦力和磨损。磨损会导致液压元件产生泄露,效率降低,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损坏;③加速密封材料磨损,增加外泄漏量;④部分或全部堵塞液压元件的孔隙,使控制元件动作失灵;⑤固体颗粒中的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粒子会对油液的氧化,变质起催化作用,油液的氧化将劣化油液质量,降低润滑性能,导致密封件或运动部件磨损加剧,使泄漏发生。

3.防污措施

(1)设计阶段的污染控制

在设计阶段,应慎重选用易于產生颗粒杂质而污染系统油液的装置、结构等。如从控制固体颗粒污染角度,宁可选凸缘连接结构而少用管接头,因为装配维修时管接头产生大量磨屑;油箱呼吸口设计位置高一些,并尽量掩蔽些,以防雨水和灰尘侵入;软管可选用加衬里的油管等等。在设计阶段最重要的是滤油器的设计和选择。

(2)制造阶段的污染控制

外携外购件如各种阀、高压软管、缸等以及液压油要严格进行进厂检验。关键件需进行加载、抛光和清洗。除外购的液压元件以及一些软管外,在现场配制的液压管道必须经过酸洗除锈。管道按以下工艺流程进行:脱脂、酸洗、中和、钝化、干燥、涂油、封闭。酸洗前应将经过脱脂处理后的管子用净化压力水冲去关内外壁的碱性溶液和洗去油污。所有密封面、丝扣等必须涂油覆盖以后才能进行清洗。

(二)密封件质量保证

1.减少动密封件的磨损(1)消除活塞杆和驱动轴密封件上的侧载荷;(2)用防尘圈、防护罩和橡胶套保护活塞杆,防止磨料、粉尘等杂质进入;(3)设计选取合适的过滤装置和便于清洗的油箱以防止粉尘在油液中累积;(4)使活塞杆和轴的速度尽可能低。

2.设计及制造缺陷的解决方法

(1)液压元件外配套的选择在液压系统的泄漏中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新产品设计、老产品的改进中,对缸、泵、阀件、密封件、液压辅件等的选择,要本着好中选优、优中选廉原则慎重的、有比较的进行。

(2)合理设计安装面和密封面。当阀组或管路固定在安装面上时,为了得到满意的初始密封和防止密封件被挤出沟槽和被磨损,安装面要平直;密封面要求精加工,表面粗糙度要达到0.8μm,平面度要达到0.01/100mm,表面不能有径向划痕,连接螺钉的预紧力要足够大,以防止表面分离。

(3)在制造及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关键表面磕碰、划伤,对装配调试过程进行严格监控,保证装配质量。

3.减少冲击和振动

(1)使用减震支架固定所有管子以便吸收冲击和振动;(2)使用低冲击阀或蓄能器来减少冲击;(3)适当布置压力控制阀来保护系统的所有元件;(4)尽量减少管接头的使用数量,管接头尽量用焊接连接;(5)使用直螺纹接头,三通接头和弯头代替锥管螺纹接头;(6)尽量用回油块代替各个配管;(7)针对使用的最高压力,规定安装时使用螺栓的扭矩和堵头扭矩,防止结合面和密封件被蚕食;(8)正确安装管接头。

4.对静密封件的要求

静密封件在刚性固定表面之间防止油液外泄。合理设计密封槽尺寸及公差,使安装后的密封件到一定挤压产生变形以便填塞配合表面的微观凹陷,并把密封件内应力提高到高于被密封的压力。

5.控制油温防止密封件变质

密封件过早变质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油温过高。温度每升高10℃则密封件寿命就会减半,所以应合理设计高效液压系统或设置强制冷却装置,使最佳油液温度保持在65℃以下,工程机械不许超过80℃。

四、结论

泄漏产生的原因和主要部位在液压系统中,从元件到辅件,从油箱到液压泵、液压缸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泄漏问题,造成泄漏的原因也很多,本文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振动和冲击。(2)由间隙变大而使产生泄漏或者使得泄漏增加。(3)从实际维修中发现,液压系统中的颗粒物污染是加剧间隙增大和密封件失效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徐灏.机械设计手册(第五卷).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95.

[2]马福安.机修手册(第7卷、第8卷).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93.

影响冷拔油缸质量的因素及控制 篇11

冷拔加工具有生产效率高、表面质量好、机体强度高、无屑加工、材料利用率高等特点, 在冷拔无缝管、冷拔不锈钢管、冷拔圆钢、冷拔卷管等相关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冷拔无缝钢管在液压油缸领域应用广泛, 用冷拔工艺取代了原有的调质、镗孔等复杂、低效、高能耗的工艺过程, 为近年油 (气) 缸行业所普遍接受。但冷拔工艺看似简单, 其实它具有不直观的特点。随着近年冷拔产品市场的不断升温, 对冷拔设备和工艺的探究显得非常必要。

2 冷拔加工的工艺现状

冷拔工艺用于油缸等的生产加工, 近年持续走热, 但由于生产线总造价较高 (一般在数百万) , 技术相对封闭, 缺乏系统的可操作的理论指导, 同时冷拔设备生产厂家的冷拔管生产经验往往相对不足。对冷拔工艺方面的投入和研究尚未引起相关企业的足够重视, 一些较成规模的冷拔管生产企业, 由于技术力量、试验条件、资金投入及经营意识的制约, 往往停留在对量的追求上, 对产品内在品质及成因关注不够, 这些都是市场初期的表现。基于上述原因, 冷拔管 (缸筒) 的整体生产工艺水平一般, 高端产品欠缺。

3 影响冷拔管等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及控制

为了做好而不仅仅是做成冷拔产品, 近年来我们在冷拔工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并对影响冷拔产品质量的诸多要素归纳如下。

3.1 管坯质量

主要指管坯的材质、表面质量、内部是否有微伤、夹杂夹皮、壁厚差、螺纹线凹凸度、内外圆同心度、余量、硬度、延伸率及力学性能等。为此必须根据要求选择管坯, 并对管坯质量做全面的检验, 保证管坯合格。

3.2 模具形状尺寸和质量精度

模具尺寸设计与控制, 主要指模具的外形、变形区角度、定径带尺寸、模具的材料、硬度、表面精度、减摩性、内外模的相对位置度要素的设计与控制等。

模具的尺寸 (含角度等) 和制造误差是影响拔制力、工件最终尺寸、均壁效果及工件表面质量的关键要素, 须根据具体的产品和工艺确定模具的尺寸和制造公差, 在模具的材料选择及热处理方面, 本着如何提高模具寿命、提高减摩效果、确保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等, 选择模具材料和制订热处理工艺。

模具的相对位置的不同, 同一副模具, 可拔出不同的工件尺寸。模具的定位及方式, 内外模的相对位置等, 对工件尺寸、拔制力及整体质量等有着明显的影响。合理确定模具位置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3.3 冷拔机的结构

主要指冷拔机的同心度、模具截面与拉杆的垂直度、整体刚度等。为此、我们一般采用自由浮动方式, 利用两点一线的原理解决同心度及垂直度的问题, 这对于保证工件的直线度、圆度等, 比机械强制式可靠。但是如果在拉拔时不能对工件进行有效夹紧, 不仅影响操作和安全, 也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误差。因此夹紧系统应确保不产生夹扁、夹偏等现象, 且自动夹紧与自动拔塞, 效率高, 工件端部变形小。

3.4 前处理质量

前处理质量主要指酸洗、磷化、皂化的质量, 其中酸洗质量会影响管坯的表面洁净度、氢脆性、生产效率等, 磷化质量会影响表面润滑程度、抗腐蚀性能等, 皂化质量会影响拔制力、防粘连、防划伤的水平等。总之, 前处理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工件的润滑、拔制力、表面质量和成品率、模具寿命、生产效率、防腐性能等, 为了顺利地拔出合格的产品, 必须把好前处理质量关。合理的磷化配方, 均匀的加热、稳定的温度控制, 可有效保证磷化、皂化质量。另外, 采用表面隔离法, 可减少酸雾等的污染, 用中和法既可降低用水量, 亦可减少酸的污染。

3.5 拔制余量及道次

拔制余量大, 成品强度、硬度高, 均壁效果好, 而脆性、应力大易变形, 且道次多, 有时需中间退火等, 生产成本高;拔制余量小, 则强度、硬度、均壁作用等不足。拔制余量不合理还会影响成品的尺寸误差等。故总余量及每道次的余量在工艺上都要有合理的安排。

随着热轧管规格的加大, 尺寸档次拉开较宽, 在没有合适管坯的情况下, 如果拔制道次太多, 必然会加大成本, 影响效率。我们在实现大口径油缸的一次大变形量拔制方面有所突破, 可一道完成正常2~3道次的变形量。另外, 在余量制订和分配等方面, 应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效率。

3.6 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直接影响产品的应力、硬度、强度、塑性、耐磨性、耐疲劳性、碳及合金含量的稳定性、形状尺寸稳定性、生产效率等。为此, 必须根据使用要求、材质、拔制过程变形率、应力大小等制订热处理工艺方案, 合理安排热处理的工序排次、加热方式、温度、时间、冷却方式等。

4 结语

通过生产线设备设计、制造、模具设计、产品生产工艺等方面不断尝试研究, 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在总结国内外同类生产线设备及工艺的基础上, 从贴近我国管坯、材料、成品要求等生产实际出发, 设计制造冷拔生产线, 制订产品工艺措施, 以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效率, 生产出优质的油缸产品及其它冷拔产品等。我们还专门成立了相关设备工艺研究机构, 在冷拔油缸及其后续加工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摘要:利用金属学、冷挤压加工、热处理工艺学等原理, 通过对生产线设备、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过程控制, 前处理、拔制过程、热处理等工艺的合理制订, 原材料选择及试验结果的经验积累等, 不断探索冷拔油缸加工的工艺过程, 可明显提高冷拔油缸的加工质量。

上一篇:建筑中水利用下一篇:不对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