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控制因素

2024-08-21

关键控制因素(共12篇)

关键控制因素 篇1

摘要:工程造价控制在节约工程成本, 提高企业效益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企业实现科学投资、提高资金回报率的前提基础, 因此, 必须加强完善工程造价控制体系、将工程造价控制理念贯穿于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 实施阶段及竣工阶段全过程、重视审计工作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及以人为本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 企业实现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关键因素

0 引言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为了实现预期经营目标, 相关个人或者部门通过对建设项目各阶段特点和价格因素分析, 利用一定的方法或者手段, 把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过程。工程造价控制就是通过加强建设项目造价的动态监测, 利用有效的控制手段和约束机制, 达到规范建设工程价格行为, 工程造价合理控制的目的。

1 将工程造价控制理念贯穿于项目全过程

整体上来讲, 建筑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及竣工阶段都会对工程造价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实现将工程造价控制的理念渗透到各个环节和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以提高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水平及大大降低整个工程成本, 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1.1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1.1.1 做好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造价控制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项目决策的正确性。只有保证建设投资项目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这样合理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才有意义。因此, 要认真搜集各类资料积极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准备性工作。同时, 加大对项目可行性的研究分析及投资预算的编制工作。其次, 决策阶段投资方案的投资估算是方案选择的关键参考性因素之一, 在决策的最终阶段, 即可行性研究方面, 应利用相关的数据资料和数学模型, 确保投资估算的精确度, 并形成前者控制后者的造价制约体系, 为其他阶段的造价控制提供标准。

1.1.2 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

工程设计阶段主要是对建设项目作全面的规划, 包括对建筑物的结构、外观、平面布置等给予确定, 此是影响项目投资额的主要阶段。因此, 在设计阶段需改变重施工、轻设计的观念, 并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1) 引入竞争机制, 推行设计方案招投标制度, 一定规模的工程都需采取设计招标的方式。 (2) 坚持经济合理、功能适宜、技术先进的原则, 利用价值工程原对所有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综合比较, 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的基础上, 实现经济与技术的有机结合, 从而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合理性, 为工程造价的控制打好基础。 (3) 加强沟通和交流, 对项目的要求必须有深入的认识, 增强设计单位的责任心和经济意识以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施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同时, 建立健全限额设计管理办法, 对于设计方案提出相应的限额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单位对于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的设计内容都需给予明确的数据说明, 改变功能决定造价的习惯作法。

1.2 施工阶段

在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 尊重科学与规律, 克服乱指挥和低水平管理所造成的无形浪费。

1.2.1 施工单位的选择

采取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方式, 严格审核施工单位的资质, 综合考虑施工单位的过往业绩、资信情况、信誉、技术实力等, 慎重选择施工单位, 防止资金不足、信誉不良的施工队伍取得项目建设资格, 影响工程的进展;严格把握工程的招标条件, 保障工程标底的科学性及标书的严谨性、准确性及全面性, 协同相关部门做好评标定标工作;以中标价为基础, 通过谈判和洽商工作签订合同, 同时保障合同条款的严谨细致, 明确各方责任防止发生相互扯皮、责任不清的现象。特别对于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相关条款, 如材料市场价格的取定方法、特殊贵重材料设备的购置需求等都需有详细的解释说明。

1.2.2 严格设计变更程序

严格执行设计变更的相关规定, 强化对设计变更的审查力度。如必要的设计变更必须作好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后, 经相关部门审查签章并出具相应的变更设计图纸及说明后才能变更原先设计, 特别是施工单位及监督方都无权擅自更改设计图。同时, 采用先算帐后变更的办法, 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1.2.3 完善施工过程中各项具体性造价管理工作

提高现场工程签证的及时性、客观性及准确性, 确保签证的质量, 从根本上避免虚假签证产生提高工程造价;督促现场管理人员做好各种记录, 加强施工阶段工程建设管理和监督职能, 防止结算时责任不清所产生的相互扯皮现象;全面准确把握建材市场行情, , 力求达到物美价廉的目标, 实现工程造价的合理化和成本最小化;加强工程施工图预算的审核, 把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与原先的既定目标进行比较, 对于预算超出概算的部分进行认真分析,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材料代用等各种情况, 保证工程造价的科学合理。

1.3 做好竣工结算工作

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 工程竣工结算是核定工程造价依据, 要严格依据合同的规定, 坚持细致认真的态度, 反复审核和核对, 多采用现场核对的方式, 以最终确定最后的工程造价。

1.3.1 准确计算工程量

工程量的多少是工程造价计算的基础, 也是易发生多计工程造价的环节。在此阶段, 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 除了掌握工程量的相关计算规则外, 还需对于工程的设计及施工都需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保障工作质量, 提高工程量审核的准确性。

1.3.2 提高计价的准确性

预算人员要具有高度责任感, 主动深入了解和把握建材市场行情, 对于特殊材料要进行市场询价, 掌握动态价格。同时重点对材料价格的合理性进行审核, 避免施工单位提高价格。

1.3.3 审核各类记录、经济签证、设计变更等的真实性。推行工程结算复审制度和工程尾款会签制度, 从另一层面确保竣工结算的质量。

2 重视审计工作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过程, 要充分发挥工程审计的重要作用。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另一重要手段, 工程造价审计不仅仅只是审核造价的多少,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参与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来及时发现对投资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为项目的建设提供监督、建议和服务, 提高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化, 也大大克服了事后监督的不足和缺陷, 能更好地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具体来讲, 工程审计主要是对于项目的经济技术活动, 如项目可行性、投资预算、设计方案、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进度、工程结算等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等内容进行监督与评价, 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中, 从而对工程造价实现全过程跟踪审计, 保障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及事后审计的有机结合。

3 以人为本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

工程造价控制涉及各个层面和多个环节, 如投资决策、前期规划、施工管理、竣工结算等, 每个阶段都需要相应的人员去完成对应的工作。因此, 只有以人为本, 为员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及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 切实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及综合素质等, 激发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提升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水平, 最大限度地节约工程成本, 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章洁.基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刍议[J].经营管理者, 2010 (5) .

[2]朱全秀.浅谈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消费导刊, 2007 (12) .

关键控制因素 篇2

【摘要】 目的了解煤炭开采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确定其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对河南省某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和检测,分析煤矿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点。结果

16个粉尘作业点中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占69%,18个工种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占67%;检测35个噪声作业点,合格率为80%;4种有毒物质的测试结果全部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该煤矿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和噪声,应加强有关作业工人的防护。为了解煤炭开采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从源头预防和控制职业病,2012年对河南省一新建年产50万吨煤矿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河南省某煤矿目前已建成生产设施及井下采、掘工作面,包括井下 进头、综采煤工作面、生产运输系统、矿井通风系统、主提升厂房等工程。

1.2 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的法规、条例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1-5],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评价该煤矿的总体及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卫生学、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卫生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等。2 结果

2.1 总体布局

该煤矿地面部分分为生产区和厂前区,办公、生活设施以及有关的建筑物单独分离布置;井下部分在井底设有井底车场,其附近设有主变电所、水泵房等,总体布局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2.2 设备布局

该煤矿布置有主井、副井和风井三个井筒,通风采用中央并列式,副井井底建有排水泵房,扇风机和压风机等噪声较大设备均独立设置,设备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要求。

2.3 生产工艺

该项目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综采采煤工艺,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该项目的总生产工艺流程。

2.5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5.1 粉尘

个体采样共测定18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的CTWA浓度,其中6个超标,合格率为67%;定点采样共检测16个总尘作业点, 其中5个超标, 合格率为69%,个体检测CTWA超标的岗位是采煤队的采煤工与刮板司机、掘进队的掘进工、运输队的井上皮带工和杂工以及皮带队的皮带工。

2.5.2 化学毒物

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共4种有毒物质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2.5.3 物理因素

2.5.3.1 噪声

35个噪声作业点中7个作业点超标, 合格率为80%。噪声超标地点主要为采煤队的液压泵站、地面生产系统中机电队的中央水泵房、空压机房和主扇风机房、运输皮带等(表3)。

2.5.3.2 振动及工频电场

掘进队掘进工使用电钻作业时接触的手传振动强度未超过国家标准;高压变电室内工频电场强度未超过国家标准。2.6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2.6.1 粉尘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6]中的分级方法,对建设项目的作业工人接触的粉尘危害进行分级。轻度危害作业的有6个工种,分别为采煤工、刮板司机、掘进工、运输队井上皮带工、杂工、皮带工;相对无害作业的有12个工种,分别为机电钳工、放炮员、通风工、锅炉工、司泵工、机修工、信号工、运输工、铲车司机、井口推车工、把钩工、安检员。

2.6.2 化学物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7]中的分级方法,对建设项目的作业工人接触的化学物的危害进行分级。作业人员接触毒物的危害作业分级均为相对无害作业。

2.7 主要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2.7.1 防尘

在井下采掘工作面、胶带输送机等处的设有洒水器喷雾防尘;回风顺槽、采区回风巷等处设有净化风流水幕;掘进工作面采用湿式凿岩,采煤机采用自动内外喷雾降尘。2.7.2 防毒

在井下各工作面设有局扇,能为工作地点提供新鲜风流;采掘工作面及主要进回风巷内的设备均设有瓦斯断电报警仪;井下人员均佩戴自救器。

2.7.3 防噪声

通风机和锅炉房鼓风机安装有消音器,通风机房、提升机房、主扇风机设隔声控制室;噪声较大的主扇风机、地面空压机、锅炉房设备等单独设置,主扇风机及局扇风机加装隔声罩。

2.8 职业病防护用品

劳资部门有专人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工作,为作业工人发放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有防尘口罩、防护服、棉上衣等。

2.9 建筑卫生学及辅助卫生设施

办公生活区设有行政办公楼、食堂、职工宿舍以及健身场地,行政办公楼采光、照明、通风均满足相关卫生学要求,建筑卫生学和辅助用室的设置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

2.10 职业卫生管理

该煤矿设有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有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制定了职业病防治计划、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等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基本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2.11 职业健康监护结果

本次调查对该企业610名工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体检率为84.7%,体检未发现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表4)。3

讨论

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粉尘、噪声、振动、毒物、高温高湿等职业性有害因素[8],有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职业病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的尘肺病患者中,中国就占了50%[9],其中又以煤矿的尘肺病的发病率最严重,占所有尘肺病人病例的50%[10]。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采煤、钻眼、爆破、掘进、煤的装载运输、破碎和筛选等环节会产生煤尘;噪声主要来源于生产中凿岩、爆破、采煤、运输、通风和瓦斯抽风等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的转动(主风机、压风机、采煤机、皮带输送机、凿岩机等);井下掘进工作面爆破过程中会产生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地面锅炉房中煤的燃烧也会产生这些毒物;振动主要来源于井下掘进工人使用凿岩机、电钻打眼时产生的手传振动;煤矿井下工作场所采掘工作面中还存在高温、高湿等不良气象条件。

关键控制因素 篇3

【关键字】住宅造价;成本控制;结构设计

住宅造价成本是建筑成本中一个关键的环节。住宅造价成本的节省可以使建造成本得到优化。住宅造价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建筑结构设计。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合理的情况下,让住宅造价成本降到最低是论述的重点。只有通过科学的优化设计和合理的控制住宅造价成本,才能让建筑企业和市场竞争有机的结合,才能让建筑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样也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标准及因素

建筑结构应遵循安全、美观、适用、经济、施工简便等原则。这些原则缺一不可。当建筑结构体现出这些原则时,那么此建筑便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建筑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了建筑作品的好坏。

影响住宅建筑设计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一)造价成本的影响

建筑设计所需要的钢材和混凝土都决定着造价成本,所以控制成本就必须解决建筑结构、基础形式、构建混凝土强度等问题。

(二)住宅结构的类型

结构体系的不同影响着工程造价成本的好坏,选出适合的结构体系有利于节省成本。

(三)基础形式的影响

基础形式包括条形基础、桩基础、箱型基础、筏板基础、独立基础、井格基础等。基础形式不同,维护基坑所需要的成本也就不同,同时整体的施工周期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住宅的造价成本也就不同。例如,软土地基处建造住宅,一般考虑剪力墙结构,所采用的形式为条形基础形式。而桩型不同决定梁板的横截面的尺寸,这就要求应该用单桩承载力大的桩型。构件截面、材料性能、结构体系都影响着住宅的成本。

(四)混凝土的强度

由于科技的发展,混凝土的质量越来越好,对于实用、耐久、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材料的选择使得一些建筑的设计风格多样化,结构形式也变得复杂化,需要混凝土的强度也越来越高,致使住宅成本也相应提高。

二、住宅造价成本体现的问题

(一)不能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构设计是否可行

结构设计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每2%的结构设计将会对建筑总成本80%多的影响,表明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结构设计出现了不合理,那么施工成本必然会增加。许多建筑企业就是因为没有全面的发现结构设计的全部因素导致施工成本过高出现亏损现象。

(二)住宅结构的人性化

部分建筑企业为求得利益最大化降低住宅造价成本,导致许多建筑出现问题,无法将其销售。长期的销售滞留导致公司的资金得不到运转,同时浪费国家资源,成本支出增加。

(三)造价成本与结构设计冲突

结构设计是造价成本中关键环节,建筑结构设计的是否合理影响着工程造价的多少。但是,大部分结构工程在结构设计中往往会忽略成本的控制问题,而工程造价作为建筑工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尤为重要,结构设计的成本合理,住宅总成本也会得到节省。具体实践中,不少建筑企业缺乏成本控制意识,认为预算决算可以控制造价成本,忽略了整个阶段中所需要的成本控制,没有认识到结构设计也决定着成本控制,导致消极的管理成本,造成结构设计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将会省下一大部分的住宅造价成本。然而实际情况是,建筑企业在设计住宅时,只考虑预算、竣工成本等因素却忽略了结构设计方面也可以节省成本。从上可以看出,造价成本不能整体化,对于成本的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控制造价成本的方法

造价成本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如何在结构分析中降低造价成本需要注意四个方面:

(一)认清建筑结构属于什么类型

建筑结构的设计前提需要知道建筑的具体结构。通常,我们知道结构体系由竖向分体系和水平分体系。竖向分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水平分体系多数是桥梁结构。两种体系不同则其需要的造价成本也就不一样。在建筑设计中,不仅造价成本需要关注,而且也要考虑建筑设计是否符合这两种体系。当建筑结构设计合理时,造价成本才能达到最低,建筑结构设计才能堪称完美。

(二)建筑结构需要的材料

建筑所需要的材料丰富多彩,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建筑所用到的混凝土的质量越来越好,致使购买混凝土所需要的成本变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建筑工程都必须用强度最好的混凝土。在条件允许下,我们可以适当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将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例如,在一般地住宅建设中,由于开间的面积不是很大,那么所需要的楼板可以用最小配筋率的配筋来设计。用c30混凝土要比c40的混凝土便宜节约,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住宅的成本,也将建筑材料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三)构件的选择

建筑结构体系和构件的好坏决定着住宅造价成本。如果合理的考虑这两个方面,就可以在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中较好的控制住宅造价成本。例如,梁板式楼板具有经济、造价成本低的特点,而其缺点是占用空间多,楼层的数目有一定的限制,楼层的高度也受到限制,无法成为高层住宅建设的理想材料;无梁式楼盖可以承重,多用于框架结构中,对于高层住宅建设是理想材料,但是其材料成本较高;密肋楼盖具有较强的跨度,可以防止楼板因跨度过大造成的自身重量,成本较低,但梁高一定,技术要求高,并且施工复杂;预应力混凝土板适用范围广,可以不考虑梁高,使用比较自由,但成本较大。所以说,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详细谨慎的调查实地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最适合的方案,合理的控制住宅造价的成本,使建筑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四)设计理念的转变

建筑结构的设计离不开合理的设计理念。所谓设计理念就是体现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观点,也就是说,要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进行设计,在设计的同时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禁止使用污染环境的材料。建筑设计不可以为了单纯的设计而设计,要体现出人文文化,让其具有设计的灵魂。例如,设计要采用环保智能的材料,利用智能调节灯、温控洗浴设备、智能空调等设备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可以给人以温馨舒适的环境。另外,设计的合理性还体现在人们的习惯,设计要符合人之常理,避免出现影响人们生活的情况。

结语:

建筑设计在科学性、适用性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建筑企业协调、高效的发展。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就是如何控制住宅造价成本。控制住造价成本可以让建筑结构设计的更加合理。而控制造价成本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要将材料的使用、人性化的設计、实地情况等因素考虑在内。只有将造价成本设计的合理,建筑结构的设计才能堪称完美。提高成本的控制力,选用科学实用的设计方案,对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焱.论述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价值工程,2010(25)

[2]盛玉丰.建筑工程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J].技术与市场,2009(10)

[3]李康平.从寿命周期对住宅建设成本进行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08(16)

关键控制因素 篇4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

1.1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较广, 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 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 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 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

主要包括: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抓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点。

1.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

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事中监控和事后监控。

事前监控制属于预控方式,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强调施工项目质量目标的计划控制;二了是按施工项目质量计划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状态和控制。如编制质量计划、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 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 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制。

事中监控主要是通过技术作业和管理活动行为的自我约束和他人监控, 来达到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目的。事中监控虽然包括自我约束和他人监控, 但是其关键还是增强操作者的质量意识, 发挥其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作用, 即自我约束是根本, 他人监控是补充。在事中监控中施工项目经理应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作用。

事后监控包括对施工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施工质量实际情况与计划情况总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当偏差超出允许范围时, 就应该分析原因, 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以保证工程质量。这就属于工程质量的事后监控。

2施工阶段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方法

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有5M1E, 即:人工、材料、机械、技术、资金、和环境。

2.1对施工队伍及人员的质量预控

人是施工活动的主体, 把好施工人员质量关, 主要是抓好人员资质审查与控制工作, 审查承包单位承担任务的施工队伍及人员的技术资质与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经审查认可后, 方可上岗施工。通过这样的人员的控制使得建筑工程项目所有的施工队伍及人员的资质均符合要求。

2.2所用材料的质量预控

主要可以进行材料设备进场的质量控制和存放条件的控制, 到场的材料设备除应有单位出厂合格证和技术说明书外, 还应按规定进行现场检查, 合格后向监理提出检验或试验报告, 经监理审查并确定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由于质量合格的材料、设备进场后到其使用或施工、安装时通常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 因此还应加强了的材料设备存放、保管条件及时间的监控,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殊材料要有说明书和试验报告, 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等必须进行复试和见证取样试验。当对质量有怀疑时, 就加倍抽样或全数检验。

2.3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预控控制

审查施工机械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性能参数及投入数量是否恰当, 能否满足该工程的要求, 例如垂直运输设备选型, 现场砂浆、混凝土搅拌机选型。

2.4施工方案的质量预控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括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法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正确的施工方法是保证工程按期保质完成的前提。例如, 锚合金门窗安装中, 门窗框与墙体接缝处按规范要求应嵌填矿棉等弹性材料, 其最外面的5mm厚度中应注入密封胶, 但现在很多建筑工程却没有按规范要求去做, 而仅在接缝处嵌填水泥砂浆.不按规范要求施工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的下降。

2.5资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工程的造价有直接的关系, 造价过低, 会增加施工企业经营压力而疏于管理, 材料质量无保证, 甚至偷工减料, 工程的投资价格应严格控制, 应当符合使用要求, 适当的节约而不是盲目的压低造价, 由于部分工程受到盲目压低造价的影响, 造成“低价低质”的局面, 这也是产生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保证工程质量就要适当提高质量通病易发部分的工程造价。在我过有的工程造价也比较低, 但是要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工程造价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对一些由于造价较低而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部位, 应适当提高工程造价, 杜绝一味地降低工程造价, 而忽视工程质量的现象。

2.6施工环境因素的预控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工程技术环境, 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 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 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人文环境, 如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治安、富裕程度等。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 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如气象条件变化万千, 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摘要:就对施工中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做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对影响施工阶段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关键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

行业成功关键因素 篇5

2)制造相关。与制造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有:低成本生产效率;固定资产很高的利用率;低成本的生产工厂定位;能够获取足够的娴熟劳动力;劳动生产率很高;低成本的产品设计和产品工程;柔性生产能力。

3)营销相关。与市场营销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有:快速准确的技术支持;礼貌、周到的客户服务;顾客订单的准确满足;商品推销技巧;有吸引力的款式和包装;顾客保修和保险;精明的广告。

4)技能相关。与技能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有:劳动力拥有卓越的才能;质量控制诀窍;设计方面的专有技能;设计向产品转化能力;卓越的信息管理系统;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

5)分销相关。与分销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有:强大的批发分销商、特定的经销商网络;充足的零售展示空间;拥有自己的分销渠道和网点;分销成本低;物流速度快。

企业选址的关键因素 篇6

假如人力成本在严重侵蚀企业利润,经营者是否应该选择将整个或部分企业迁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地区呢?

当然有可能这么做!但企业选址顾问公司World Business Advisers的总裁比利·乔坎普(Billy Joe Camp)认为,经营者应将眼光放长远,除当地目前的薪酬水平外还应该考虑到现在和未来的劳动力规模和特点。假如找不到足够的合格劳动力,搬过去也没用。他还提醒说,不管在什么地方,薪酬标准往往和行业挂钩,但在某些地区你可以通过工资以外的福利补偿等部分节约成本。

选址策划公司KLG的负责人蒂姆·内提(Tim Nitti)的观点也差不多,他说:“目前企业迁址最重要原因应该是,跟着人才走,除制造业以外。”在人才短缺的地区,人力成本会不断增加,而且人才不足会严重制约企业发展。“我现在几乎完全不考虑什么薪酬水平。”内提说,“我关注的是:能否在这里找到我需要的人才,而且这个地方的,人才市场规模是否会继续发展?这才能帮我控制今后的相关成本,并且招揽到合适的人才来发展企业。”

要对某地的人力资源进行评估,坎普建议加入对劳动力开发成本的考虑。很多地方会提供培训补助或其他支持来吸引企业搬迁,你还需要了解当地工人的职业习惯:“当地工人过去表现如何?”坎普问道,“这里的人有忠于企业的传统吗?这里的人以前是不是在你把他们培训熟练后就开始跳槽?或者是还没有可供参考的历史记录?”

要想找到这些答案,可以请当地的经济开发机构代为引荐现在正在经营中的企业代表,安排一些私人会谈机会。坎普说:“他们会坦诚得令人惊讶。”

假如你要把员工一起带到新地方,那很难压低他们的薪水。但内提认为,在当地市场的薪酬水平超过这些员工现有收入之前你可以不用再加薪,长期来说也能节约大笔成本。在新地方增加人手的成本也会更低。

影响胎指数的因素及关键控制点 篇7

1 胎指数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胎指数 (L/F/Y) 是指每头母猪每年所产窝数。其计算公式:L/F/Y= (365-NPD) / (GL+LL) 。其中, NPD是母猪非生产天数;GL是指母猪从配种到分娩的妊娠天数 (一般是114 d) ;LL是母猪泌乳期天数。从计算公式可知:NPD和LL是影响胎指数的两个主要因素。

2 影响胎指数的两大因素

2.1 非生产天数对胎指数的影响

2.1.1 非生产天数的定义及来源

任何一头生产母猪和超过适配年龄 (一般设定在230日龄) 的后备猪没有怀孕、没有哺乳的天数称为非生产天数 (non-productive days, NPD) [1]。包括必需非生产天数和非必需非生产天数, 其中有3~7 d的断奶至配种间隔是必需的, 叫做必需非生产天数。

非必需非生产天数主要包括7个方面:后备母猪配种时超过230日龄的饲养天数;断奶后超过7 d未发情的经产母猪的饲养天数;返情、流产及产死胎的母猪从配种到再配种的饲养天数;妊娠期因各种原因引起死亡或淘汰的母猪从配种到死亡或淘汰的饲养天数;因子宫内膜炎、腿病及繁殖性疾病等需治疗、护理而延迟配种的饲养天数;正常情期母猪错过适时交配的饲养天数;没有适时淘汰的母猪的饲养天数。

2.1.2 非生产天数对胎指数的影响

以一个饲养规模为2 000头基础母猪的猪场为例, 假设实行23 d断奶。依L/F/Y= (365-NPD) / (114+23) , 当NPD分别为75, 74, 60 d时, 经计算L/F/Y分别为2.117, 2.124, 2.226。即当NPD减少1 d, 胎指数提高2.124-2.117=0.067;当NPD减少14 d, 胎指数提高2.226-2.124=0.102。

2.2 母猪泌乳期天数对胎指数的影响

同样以一个饲养规模为2 000头基础母猪的猪场为例, 假设非生产天数为60 d。依L/F/Y= (365-60) / (114+LL) , 当LL分别为30, 29, 23 d时, 经计算L/F/Y分别为2.118, 2.133, 2.226。即当LL减少1 d, 胎指数提高2.133-2.118=0.015;当LL减少7 d, 胎指数提高2.226-2.118=0.106。

3 胎指数提高0.1带来的效益

从以上举例分析, 可知NPD缩短14 d或LL缩短7 d均可使胎指数提高约0.1。那么胎指数提高0.1意味着什么呢?以每头母猪窝断奶9.5头仔猪的2 000头基础母猪场为例, 从以下6个不同的角度来看胎指数对规模猪场的影响。

(1) 胎指数提高0.1后, 每年非生产天数共可缩短14×2 000=28 000 d, 即相当于多饲养了28 000/365≈77头有效益的基础母猪。

(2) 假设每头母猪年耗费饲料在1 000 kg左右, 每千克饲料的价格是2.5元, 2.5×1 000=2 500元。胎指数提高0.1后, 每头断奶仔猪成本可减少约2 500/ (2.124×9.5) -2 500/ (2.226×9.5) =5.68元。

(3) 胎指数提高约0.1后, 每头母猪每年多提供断奶仔猪 (2.226-2.118) ×9.5≈1头, 则2 000头基础母猪场每年多提供断奶仔猪约2 000头。

(4) 假设断奶至出栏成活率为90%, 胎指数提高约0.1后, 则每年多出栏肥猪2 000×90%=1 800头。

(5) 假设每头肥猪的饲料与药物成本为800元, 市场毛猪价格为12元/kg, 则胎指数提高约0.1后, 可增加利润约100×12×1 800-800×1 800=720 000元。即每减少1个非生产天数, 可增加利润720 000/28 000=25.7元。

(6) 每头出栏猪的利润可增加约720 000/ (2.118×9.5×90%×2 000) =20元。即出栏猪每千克体重的利润可增加约20/100=0.20元, 或出栏猪每千克体重的成本可降低约0.20元, 若市场毛猪价格升高, 差别更大。

4 提高胎指数的关键控制点

依上所述, 可知提高胎指数是挖掘猪场生产潜力的有效措施。因此, 在生产实际中应做好生产记录, 正确计算繁殖母猪群的胎指数, 找出影响胎指数的因素和关键点, 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1 实行早期断奶, 缩短哺乳期

在猪场软硬件都成熟时, 缩短哺乳期对提高胎指数有明显的效果。在养猪生产中应根据饲养管理水平、猪舍条件、母猪体况、季节、地域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断奶日龄。

4.2 后备母猪应适时配种

后备母猪达160日龄后, 应与成熟的公猪充分接触, 每天2次, 每次20 min, 刺激其早期发情, 于第2次或第3次发情时适时配种。

4.3 缩短必需非生产天数

缩短断奶至配种间隔, 在妊娠期间精心控制母猪体况, 在哺乳期和断奶至配种间隔期提高采食量并保证最小的体重损失。初胎母猪及6—9月份断奶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长应特别关注。据肖立平等[2]报道, 及时注射PG600催情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4.4 认真制订和执行母猪的免疫程序

重视后备母猪、经产母猪的免疫接种工作, 特别是病毒性疾病 (如细小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蓝耳病病毒及伪狂犬病毒等) 的免疫, 降低繁殖性疾病引起的流产、返情的发生率。

4.5 重视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临床上子宫内膜炎常导致母猪发情不正常、延迟及屡配不孕。搞好猪舍环境卫生, 做好配种及分娩前后的消毒、护理等工作, 对发生子宫内膜炎的母猪应及时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4.6 降低分娩前死淘率及腿病的发生率

加强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减少应激。若怀孕期间死淘率、腿病的发生率过大需认真查找原因, 对腿病猪应尽早发现, 尽早隔离护理与治疗。

4.7 做好母猪的淘汰更新工作

母猪淘汰的关键时机是在断奶、返情、流产、空怀或患病时, 最好在母猪完成当前胎次 (即断奶) 时及时淘汰生产性能差的母猪。

4.8 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首先应保证精液品质优良, 其次配种人员应有娴熟的技术水平, 及时觉察未怀孕的母猪, 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诱情、激素处理、淘汰等, 减少非生产天数。

参考文献

[1]孔令聪.母猪非生产天数解析[J].养猪, 2005 (4) :16.

关键控制因素 篇8

教学实习作为教学系统中的子系统, 组成要素繁多, 涉及面广。任何一个环节的忽视都可能影响教学实习质量。比方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和信息反馈等。

(一) 实习前的影响因素

1.学校对学生教学实习的重视程度。

教学实习是高职教育进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 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这么重要的教学过程并没有引起一些职业学校的足够重视, 所以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投入不足, 具体表现在学校没有自己的校外实习基地, 也没有和某些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或者校外实习基地很少, 没办法给所有专业的学生到对口的企业中实践, 这样就导致要么不安排学生出去实习, 要么就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到相同的企业进行相同内容的实践, 最终达不到实习的目的。

2.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标准。

学校在选择实习指导教师的时候要有明确的标准和严格的程序, 不仅要管理好学生, 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的具体操作。当然某些学校平时没有重视教师的实践锻炼, 所以往往教师只能起到管理学生的作用。

3.学生的准备

在实习前, 如果学校没有系统地对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目标岗位所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学生没有及时调整好实习心态, 就会导致学生在没有目标、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入实习基地, 影响实习效果。

(二) 实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对实习学生的管理。

职业学校的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力比较差, 如果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 没有严格的纪律, 没有教师的严格管理, 有一部分学生就可能因为缺乏求知欲, 对实习内容不感兴趣, 出现缺勤现象, 那么如果教师或者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理, 最终就可能会挫伤到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学实习的实施, 一般情况下是由指导教师现场指导, 所以实习效果与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直接相关。学校的指导教师很多都是年轻教师, 刚刚迈出大学校门, 就进入紧张的教学工作中, 本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未得到强化, 虽然学历层次高, 但缺乏实践经验, 与所指导的学生不相上下, 加之不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难以胜任教学实习指导。如果由这样的教师带队实习, 势必不但起不到指导的作用, 反而会影响学生实习的兴趣, 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3.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学实习对象是未成年人, 年龄小, 经历的事情少, 思想认识上跟成年人比存在一定的偏差, 所以有时候往往对实习意义的理解不是很透彻, 并不能体会到学校安排实习的良苦用心, 不珍惜这样一个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反而觉得很无奈, 态度不认真, 敷衍了事, 甚至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虚度几个月的大好时光。

(二) 实习结束后的影响因素

1.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

实习的目标能否实现与教师的指导和监督是分不开的, 然而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是否真的严格按照实习计划、教学大纲执行, 效果怎么样, 教师在实习过程中有没有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 对此缺乏评定机制。这样, 就会影响到教师指导实习及锻炼自身实践能力的积极性。

2.对实习学生的考核。

一些学校对实习成绩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定方法, 缺乏最后的审核机制, 没有奖罚制度, 很多学校实习成绩的考核就根据学生实习结束后写的实习报告, 不少学生没有实习却也拿到单位盖过章的“实习鉴定”, 教学实习完全流于形式, 影响到实习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教学实习质量的关键控制点

(一) 实习前的关键控制点

1.选择适宜的实习单位。

职业学校安排学生实习的目的是要通过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使学生更真实地了解企业的工作环节和文化氛围, 对自己将来的专业发展和就业定位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在安排学生实习时, 尽量安排到专业对口的企业,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充分的实践动手机会, 将平时所学的知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学生兴趣才会高。

2.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 明确纪律要求。

为了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应该跟单位针对实习中学生就餐、住宿、交通等方面的安排和管理, 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事先达成协议, 拟订详细的实习工作计划, 明确纪律要求, 在实习动员大会上向学生作详细的说明。这样, 让学生清楚在实习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什么事能做, 什么事不能做, 以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约束自己的行为, 这将为老师的管理带来许多方便。

3.选择好实习指导教师。

一个合格的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 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感, 热衷教学、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的有关规定, 指导学生实习操作并解答学生在实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 这样的教师才能派去指导学生实践。当然, 平时学校和教师个人就应该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4.做好学生的思想和业务的准备工作。

带队教师一定要对教学实习工作的各个环节比较熟悉, 最好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指导教师。在动员大会上向学生讲清教学实习的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了解实习纪律和工作程序;组织学生学习实习大纲并讨论, 使学生从思想上、业务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 实习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规范实习学生管理。

在实习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后, 实习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学生的考核工作, 要求实习生自觉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 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 实行签到制度, 完善实习生请假、销假制度。平时的考核成绩实习结束时都将汇入实习成绩册, 经审核后交回学校评定实习成绩。实习成绩不合格的学生, 必须补完实习或重新实习。

2.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在实习中, 指导老师除了做好实习内容的安排以外, 还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 努力解决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可以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 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 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习中。

3.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发生研究和创新的兴趣, 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就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和钻研。所以, 实习指导教师需要积极地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想象力的空间,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经常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问为什么, 对实习中的具体操作问为什么, 怎样操作才最好、最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自己感知、思考, 才能实现教学实习的真正目标。

(三) 实习后的影响因素关键控制点

1.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

实习结束, 要求指导教师写出一份规范的实习工作总结。实习单位对教师的出勤、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鉴定, 同时采取问卷的形式在参加实习的学生中进行测评。对于工作不认真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处罚, 对于表现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2.对实习生实习成绩的评定和信息反馈。

为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 保证实习效果, 对实习学生的成绩评定。一是实习结束时, 由所在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出鉴定。二是由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评定, 用百分制打分。教师将根据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 给出的平时成绩及实习结束前基本操作的考核成绩, 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汇总, 给出最后得分, 对实习总成绩优秀的学生要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 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要采取重修等惩戒措施。对实习缺勤的学生, 要么不给实习成绩, 要么补修。此外, 实习结束后, 要求每个学生都认真总结思想上和技术上的收获并写出书面总结材料, 互相交流, 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周林泉.中职学校教学实习被忽视的原因及改革途径[J].新课程研究, 2011 (1) .

[2]陈曙娟.HACCP视角下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控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

[3]魏凤娟.当前我国农业院校教学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18) .

关键控制因素 篇9

关键词:工程项目,造价,控制

引言

电网建设工程的施工与其他工程建设有所不同, 工期紧、质量高、专业性强, 这一切贯穿整体施工中, 所以施工方案应优先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合理施工方案、较低的工程造价方案。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通过有效管理来求得效益的最大化, 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始终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 其要点就是利用科学管理方法, 合理确定造价和有力控制造价, 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营效果。

一、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1、投资决策阶段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 通常由建设单位提出投资估算, 内容相当简单, 往往造成漏项。建设单位委托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并编制投资估算, 该投资估算一旦确定就成为该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但是, 该阶段工程量是相当不明确的, 所以在本阶段所作的投资估算的准确性是很低的。

2、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1) 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并保证其准确性。

要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 需要很多资料, 如工程所在地的同期人工、材料、机械市场价格, 建筑、工艺及附属设备的市场价格和有关费用;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等部门发布的价格指数、利率、汇率、税率等有关参数;类似工程的各种技术经济指标和参数等, 同时, 要对国家、行业、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密切关注。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 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2) 做好方案优化。

设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经济意识, 克服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倾向。这就要求技术经济人员当好设计人员的参谋, 及时地为设计人员提供有关经济指标, 协助选出最节省投资的技术方案, 从而节约大量资金。

二、项目设计阶段

1、项目设计阶段目前存在的问题

(1) 设计阶段招标不规范。

设计阶段试行招投标制度, 其目的是设计方案优劣的比选, 但目前招投标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如有的业主单位有意压低设计费;而有的设计单位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谋取中标等。这都使招标的结果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到最后由原来的设计方案的比选演变成设计费用的竞争, 这也为将来在工程实施阶段埋下隐患。

2、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1) 营造设计招标良好竞争环境实现公平竞争。

创建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才能真正选出最优的设计方案。而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必定会为今后的项目实施及造价控制奠定扎实的基础。

(2) 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

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使其发挥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 就是加大设计变更管理的力度。对于不得不产生的变更, 我们要及时的实现, 变更发现的越晚, 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 反之越小。假如在设计的阶段只是做一些修改图纸方面的变更, 别的费用还没有产生, 那么损失是有限的。假如除了产生以上费用, 已经施工的工程仍然要拆除, 那么必将带来严重变更的损失。因此, 为了尽量使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 我们应建立有关的设计管理制度。

三、施工阶段

1、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1) 低价中标遗留问题。

由于不少项目的施工单位是通过低价中标的方法承揽到工程的, 故在施工过程中他们会想方设法增加现场签证及技术变更, 以获得额外收入, 或者干脆就偷工减料, 在材料上充好来蒙混过关, 给工程造价控制方面带来了不少麻烦, “扯皮”事件络绎不绝。

(2) 材料价格管理不善。

材料价格管理方法落后, 材料采购、储存量计算不科学, 不能很好地掌握采购时机, 同样会使材料价格失真, 而建设工程的材料费一般占整个建安费的60%以上, 那么就很难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了。

2、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

(1) 加强工程招投标监管力度, 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在评标过程中, 应在合理低价中标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投标单位的财务状况、社会信誉、资质情况、施工能力、设备状况、业绩等进行综合评定, 以便选择一个既能降低工程造价成本, 又能保证工程按质按时完成的中标单位。

(2) 严格控制签证和技术变更。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持续时间最长, 情况较为复杂多变。这就要求造价控制人员要经常到施工现场了解和察看工程实施情况, 严格核实、规范签证。对隐蔽工程、变更等都要进行现场检验、核实后方可签证。在工程结算的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许多不规范、不完整以及不符合强制性规范要求的经济签证, 甚至有的施工单位利用业主对施工工序以及定额不甚了解而随意增加工程签证的内容。这些都需要造价控制人员通过有效的现场控制, 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3) 严格控制材料费。

建设工程的材料费一般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以上, 而且材料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会发生波动。所以控制材料费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

(4) 做好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造价人员在完成自己负责的每一个项目之后, 都应该及时地把该项目的造价资料按照统一的格式录入电脑的管理系统之中, 为将来和此相近的工程提供借鉴信息。

四、竣工结算阶段

在此阶段, 施工单位在编制工程结算书的时候广泛的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例如:高套定额单价和取费标准等。我们要控制好归集整理时相关的一些因素, 以为竣工结算提供充足的条件。在竣工结算时, 审计人员应坚持按招标文件精神及合同办事, 做到实事求是, 该给的费用就给, 不该给的费用一律不给, 严格把好审核关。

总之, 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项集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系统的工程。只有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 采取科学、合理、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才能将有限的资金合理使用, 从而取得最佳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冯贵良:《加强决策阶段投资控制策略探讨》,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

[2]刘天:《限额设计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新疆化工》, 2003年。

关键控制因素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已经建立的天津市慢性非传染病综合示范社区中随机抽取1542户, 调查人数有效数据为2886人;男性1367人, 女性1519人。城市、农村、滨海新区各1327、1077、482人。经统计分析筛选出超重 (肥胖) 组1473人。

1.2 研究方法

全部调查对象均参加体格检查和膳食调查。剔除出现逻辑错误和缺项的调查记录, 其余记录为本研究分析的基本数据。要求日饮食按平时饮食习惯进食。身高为去鞋、直立的测量值, 体重为空腹的测量值并减去衣物的重量, 计算体重指数 (BMI) 。超重及肥胖的标准是:BMI≥24。膳食调查方法为称重法和连续3日24 h膳食回顾法, 将整理后的数据输入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编制的营养专家系统软件[2]。本次调查选择能量摄入、蛋白质供能比、脂肪供能比、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膳食纤维摄入量、蔬菜水果摄入量作为反映膳食因素的指标。根据上述指标的人群分布及已有的推荐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若干水平组, 然后采用回归模型计算控制混杂因素后超重 (肥胖) 患病率随着膳食结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及不同膳食结构下人群患超重 (肥胖) 的相对危险度, 并进行卡方检验。计算出超重 (肥胖) 患者每人营养素推荐的每日供给量 (RDA) 和实际每天营养摄入量 (DNI) 。将RDA与DNI作比较, 进行t检验, 将超重 (肥胖) 患者每日平均食物摄入量与膳食宝塔进行对比, 进行t检验。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软件为SPSS 11.5。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超重 (肥胖) 患病情况

由表1可见, 天津居民超重 (肥胖) 患病率为51.2%, 城区居民超重 (肥胖) 患病率为54.4%, 农村居民为48.8%, 滨海新区为4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城区患病率最高 (χ2=8.48, P=0.014) ;男性居民超重 (肥胖) 患病率为53.7%, 女性为4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χ2=5.392, P=0.020) ;15~17岁居民超重 (肥胖) 患病率为17.5%, 18~44岁居民超重 (肥胖) 患病率为42.5%, 45~59岁为58.1%, 60岁及以上为5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5~59岁者患病率最高 (χ2=80.014, P=0.000) 。

2.2 能量摄入与超重 (肥胖)

能量摄入越高, 人群超重 (肥胖) 的患病风险越高。将本次调查能量摄入范围分为低、中、高3组, 其中, 当能量摄入少于推荐供给量 (10042 kJ) 的90%者为低, 能量摄入占推荐供给量的90%~100%时为中, 能量摄入超过推荐供给量的100%时为高。结果发现, 3组超重肥胖患病相对风险呈逐步增高趋势。见表2。

2.3 蛋白质供能比与超重 (肥胖) 的关系

将蛋白质供能比分为低、中、高3组, 当蛋白质供能比少于10%者为低、蛋白质供能比为10%~14%时为中、蛋白质供能比超过14%时为高。结果发现3组超重肥胖患病相对风险呈逐步增高趋势。见表3。

2.4 脂肪供能比与超重 (肥胖) 的关系

将本次调查将脂肪供能比分为<30%、≥30% 2组, 结果发现超重 (肥胖) 的发生与膳食脂肪供能比有很强的联系。膳食脂肪供能比≥30%, 即超过推荐比例[3], 使超重肥胖患病风险增加1.36倍。见表4。

2.5 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与超重 (肥胖) 的关系

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的人群组<55% 相比, 随着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的增加人群患超重 (肥胖) 风险降低。见表5。

2.6 膳食纤维与超重 (肥胖) 的关系

膳食纤维是超重 (肥胖) 的保护因素。膳食纤维日摄入量不低于20 g, 可以降低患超重 (肥胖) 的风险。见表6。

2.7 蔬菜水果摄入量与超重 (肥胖) 的关系

我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蔬菜、水果500~700 g[4]。将蔬菜水果摄入量分为<500 g、≥500 g 2组, 结果发现每天摄入500 g及以上的水果、蔬菜, 可以预防超重 (肥胖) 。见表7。

2.8 超重 (肥胖) 患者膳食每人每日营养素DNI与RDA比较

由表8可见, 热能和16种营养素摄入量中, 超重 (肥胖) 患者总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锌、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每人每日DEI与每人每天营养素RDA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小于RDA (P<0.01) 。铁每人每日实际摄入量与每人每天营养素RDA比较, 大于RDA (P<0.01) 。

注:PNI—参考供给量, AI—适宜摄入量;DNI—实际每天营养摄入量;RDA—推荐的每日供给量。

2.9 超重 (肥胖) 患者各类食物摄入量与膳食宝塔的比较

由表9可见, 与平衡膳食宝塔相比, 超重肥胖患者蔬菜水果、奶类, 豆类摄入不足, 鱼虾类、畜肉类摄入过多, 食盐和油脂的摄入量严重超标。

3 讨论

近年来, 肥胖在全球日益成为影响公众卫生的重要因素, 它不再是单纯的美观问题, 而是与多种代谢异常有关, 可导致心血管病及糖尿病发病, 并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的严重医学问题[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饮食结构多为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 体育锻炼不足, 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容易造成人群的肥胖, 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许多研究表明, BMI、腰围和腰臀比例是肥胖和中心性肥胖 (腹部肥胖) 的预测因子, 而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又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6]。因此, 防治超重与肥胖可能改善人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异常, 从而能降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有人[7]观察43例超重者减重前后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尿酸的变化, 认为减重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饮食与超重肥胖关系极为密切。肥胖是一种营养失调现象, 即营养过剩或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国外的研究认为有益于慢性非传染病治疗的膳食因素应包括减低热能摄人, 减少总脂肪, 增加膳食纤维、蔬菜和水果;增加微量营养素, 如叶酸、维生素B6和B12等[8]。

本次调查数据分析表明, 能量摄入越高, 人群超重 (肥胖) 的患病风险越高;这主要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 导致机体过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 且脂肪的聚集已经达到损害健康的程度[9]。随着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的增加, 人群患超重 (肥胖) 风险降低, 膳食脂肪供能比≥30%, 使超重 (肥胖) 患病风险增加1.36倍;但这并不意味着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越高越好, 脂肪供能比越低越好, 因为不平衡的膳食结构会引起人群低体重率的上升和其他许多营养素的缺乏[10], 故合理膳食结构应同时考虑最大程度地预防慢性病和控制营养不良及相关疾病的危害。有研究显示, 可以认为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以55%~65%为适宜范围, 不宜超过75%;脂肪供能比以控制在20%~39%为宜, 超过35%将带来非常高的疾病危险[10]。

膳食纤维是超重 (肥胖) 的保护因素, 本研究显示, 膳食纤维日摄入量不低于20 g, 可以降低患超重 (肥胖) 的风险, 因此, 我们在大力提倡居民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的同时, 还应积极开发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 使其更易为居民所接受。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与肥胖等相关慢性病有很强的联系。WHO报告阐明,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是导致西太地区和全球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说明蔬菜和水果对健康的作用不能忽视[11]。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结合中国居民的食物构成特点而设计[12]。本次研究显示, 超重 (肥胖) 患者膳食搭配的合理性存在诸多问题, 与平衡膳食宝塔还有一定的差距, 如大多数维生素、膳食纤维及钙、锌等多种矿物质摄入严重不足, 而食盐和油脂的摄入量严重超标, 与膳食宝塔的推荐量相比较, 鱼虾类、畜肉类摄入过多, 蔬菜、水果摄入偏低, 奶类、豆制品缺乏, 这就造成超重 (肥胖) 患者营养摄入不全面, 导致人体缺乏某些营养素。脂肪分解的过程中需有维生素B6、维生素B12、尼克酸等营养素的配合与参与, 如果这些营养素的摄入不足, 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体内脂肪的分解, 使脂肪在人体内堆积, 产生肥胖。奶类摄入不足导致1, 25-二羟维生素D3的合成增加, 引起钙流向脂肪细胞内, 促使脂肪合成增加, 水解减少, 最终导致脂肪聚集[13]。这提示饮食不均衡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因此, 超重与肥胖人群必须做到膳食均衡、营养全面。

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居民超重 (肥胖) 患者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 分析天津居民超重 (肥胖) 与膳食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已经建立的天津市慢性非传染病综合示范社区中随机抽取1542户, 共2886人, 分别测量身高、体重, 计算体重指数 (BMI) , 并采用称重法和24 h回顾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膳食调查。结果能量、蛋白质、脂肪摄入越高, 人群超重 (肥胖) 的患病风险越高。随着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的增加, 人群患超重 (肥胖) 风险降低。膳食纤维是超重 (肥胖) 的保护因素。膳食纤维日摄入量不低于20 g, 可以降低患超重 (肥胖) 的风险。每天摄入蔬菜、水果≥500 g可以预防超重 (肥胖) 。热能和16种营养素摄入量中, 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锌、铁、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与每人每天营养素标准供给量 (RDA) 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与膳食宝塔相比, 超重肥胖患者膳食中蔬菜水果、奶类、豆类摄入不足, 鱼虾类、畜肉类摄入过多, 食盐和油脂的摄入量严重超标。结论天津市居民膳食结构与肥胖率升高有内在联系, 所以要针对性地改进膳食结构。

谈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篇11

一、项目团队、顾客和管理层对项目的目标达成共识

项目目标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项目产出物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包括产出物的质量、数量、新科技水平、经济技术效果等指标。例如,对信息系统开发项目,项目目标中应包括系统功能、信息处理速度、可扩展性等度量指标。一类是有关项目工作的目标要求,包括项目工作的工期、成本、工作质量等方面的指标。

为促进项目有关各方就项目目标达成共识,顾客参与,项目经理、项目团队、顾客之间有效沟通,正确计划,清楚的需求描述等都是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在项目提案或项目建议书中所定义的项目目标必须明确、具体,要尽量用定量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使项目目标容易被沟通和理解,‘要使项目团队成员确信项目目标是能够达到的,并且确保每个成员能够结合项目目标确定个人的具体目标,把责任落实到人,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描述项目目标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五项,用英语表示时,首字母合在一起为SMAR'[’(即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测量的;achievable可实现的;relevant相关的;traceable可跟踪的。)。

二、项目计划完备周密

任何项目要保证实现项目目标,必须制定一系列计划,其中包括项目进度计划、成本计划、人力和物力资源分配计划、风险计划、质量计划及项目集成计划等。根据这些计划,就可以对项目的各项活动和任务的完成做出系统的安排。项目经理作为项目计划的主要制定者和决策者,对项目计划工作负有主要责任。

概括起来,项目计划主要有六个方面的作用:1、确定完成项目目标所需的各项任务范围,落实责任,制定各项任务的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2、确定项目的工作规范,遵循的标准,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和指南3、明确项目团队各成员及其工作责任范围以及相应的职权,使每个成员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工作途径、工作期限要求;4、保证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团队成员和项目干系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协作,使得项目各项工作协调一致,增加客户满意度;5、为项目的跟踪控制提供基础6、项目计划在项目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计划批准后应当作为项目的工作指南。制定项目计划必须遵循四个原则:1、目的性原则,任何项目计划的制定都应当围绕项目目标的实现而展开。制定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分析目标,进而找出实现目标所要完成的所有任务;2、系统相关性原则,项目的各个子计划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相对独立,又紧密相关,应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项目计划的任何子计划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它子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进而影响到项目计划的正常实施;3、经济性原则,项目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而且要有较高的效益,因此计划过程是对多种选择权衡、优化的过程;4、动态性原则,由于项目环境不断变化,经常使计划的实施偏离项目的基准计划,因此项目计划要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修改,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完成。项目经理和项目计划制定人员要准确把握项目的环境条件,科学预测,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抓好贯彻执行。

项目计划的形式和工具有多种。项目进度计划,使我们明确不同的工作应当在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候到达里程碑节点等等。常用的衡量进度的工具有工作分解结构(WBS)、甘特图、计划进度网络(PERT/CPM)等。是否按成本计划完成项目是衡量项目成败的重要标准。对项目成本进行计划和控制的工具主要有项目预算、累计费用曲线等。制定人力和物力资源计划是为了在项目工作中有效地分配有限的资源。主要工具有资源矩阵、资源甘特图、资源分配表和资源载荷图等。为全面掌握项目进度、预算和资源利用情况,人们经常把反映进度的甘特图、反映预算情况的累计费用曲线和反映资源分配的资源载荷图画在同一张图纸上,利用同一个时间坐标,以便直观地比较进度、费用和资源信息。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计划和控制,方便快捷,效果不错。

三、项目涉及的所有人员建立稳定而有效的沟通

成功的项目离不开有效的沟通。只有项目团队成员之间、项目利益相关者之间顺畅高效地进行沟通,他们才能了解项目组织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减少误会和矛盾,消除冲突,在项目组织计划和工作任务等方面达成一致的看法,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团结一致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在项目沟通中,除了要遵守一般的沟通原则,还要符合项目管理的特殊要求。一般的沟通原则有六条,1、沟通之前应该将要沟通的内容和时间予以充分明确;2、要根据沟通目的和信息接收者的情况确定出沟通中使用的话语和言词(编码);3、要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方式和环境与氛围;4、在沟通中要认真倾听和观察对方,以确定沟通的效果和分辨对方提供信息的真伪;5、要充分使用反馈这一沟通技术手段,使沟通双方能够相互充分的理解6、要跟踪和验证沟通的效果。项目管理对沟通的要求有4条:1、准确性。一方面,沟通中所传递的信息本身必须是准确的信息,而不能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沟通中所使用的语言和信息传递方式能被接收者所理解,使对方能够获得准确的信息。2、完整性。沟通中的完整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信息的完备性,即所传递的信息应该基本完备,不能留下很大的信息缺口,否则就会使对方难以理解,从而出现沟通障碍;其二是沟通的完全性,项目组织的主管人员要努力为组织的各成员提供他们所需的信息,尽量避免不通过其下级直接同项目团队成员进行沟通的做法。3、及时性。任何信息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实效期,过了一定的时期,就失去了指导决策的作用,从而贻误时机,影响工作。4、注意正确发挥非正式组织沟通渠道的作用。项目管理过程中,总有一些信息不适宜通过正式组织的沟通渠道来传递,此时正确利用非正式组织沟通渠道,能够有效地促进项目目标的实现。

四、项目范围得到有效控制

确定项目范围就是定义项目的工作边界,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主要的项目或交付成果。确定项目范围对项目管理来说有如下作用:一是为项目实施提供任务范围的框架,有助于清楚地分派责任;二是便于确定进度测量和控制的基准,进而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有效的控制;三是提高费用、时间和资源估算的准确性。确定项目范围,需要编写正式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并以此作为将来项目决策的基础。对项目范围进行定义和控制的过程就是项目范围管理,主要包含五个过程:启动、范围计划、范围定义、范围核实及范围变更控制。

启动是指组织正式开始一个项目或继续到项目的下一个阶段。启动过程的主要输出是项目章程。项目章程将粗略地

规定项目的范围,这也是项目范围管理后续工作的重要依据。项目章程中还将规定项目经理的权利以及项目团队各成员的职责,还有项目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职责,这也是对今后各个角色如何做好本职工作作一个明确的规定,以致后续工作可以更加有序地进行。

范围计划是指进一步形成各种文档,为将来项目决策提供基础,这些文档中包括用以衡量一个项目或项目阶段是否已经顺利完成的标准等。范围计划过程的输出主要有范围说明书和范围管理计划。范围说明是在项目参与人之间确认或建立一个项目范围的共识,作为未来项目决策的文档基准。范围说明中至少要有项目论证、项目产品、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目标等内容。范围管理计划是描述项目范围如何进行管理,项目范围怎样变化才能与项目要求相一致等问题的。

范围定义是指将项目主要的可交付成果细分成较小的、更易管理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组要建立一个工作分解结构(WBS)。制定好一个WBS的指导思想是逐层深入。先将项目成果框架确定下来,然后每层下面再把工作分解。

范围核实是指对项目范围的正式认定,项目主要利益相关者,如顾客和项目主办者等要在这个过程中正式接受项目可交付成果的定义。这个过程是范围确定之后,执行实施之前各方相关人员的承诺过程。

范围变更控制是指对有关项目范围的变更实施控制。主要的过程输出是范围变更、纠正行动与教训总结。控制好变更必须有一套规范的变更管理过程,在发生变更时遵循规范的变更程序来管理变更。通常对发生的变更,需要识别是否在既定的项目范围之内。如果是在项目范围之内,那么就需要评估变更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的措施,受影响的各方都应该清楚明了自己所受的影响;如果变更是在项目范围之外,那么就需要商务人员与顾客方进行谈判,看是否增加费用,还是放弃变更。因此,项目所在的组织必须在其项目管理体系中制定一套严格、高效、实用的变更程序。执行好以上项目范围管理的五个过程,就能实现对项目范围的有效控制。

五、管理方面给予有效的支持

一般来说,一个项目经理并不具备制定决策以完成项目所要求的完全的正式的权威。他们需要依赖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管理人员来提供人员和设备、制定政策性决策和清除组织障碍。如果不能使那些传统的管理人员支持自己的决策,项目经理就不能取得成功。

作为职能管理部门,最有效的管理支持就是使项目经理“在正确的时间获得正确的人员”和“基于项目团队实际情况做出及时决策”。作为项目经理,要明白职能管理部门关心项目进展的原因,并了解他们的决策将对项目产生怎样的影响。项目主办者,具有正式的组织权力,是项目获得成功的首要支持力量,其主要工作是在项目规划和实施各阶段进行有效的领导、协调和监督,帮助项目团队取得成功。在项目计划的制定阶段,他们必须建立项目的特色,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帮助项目经理明确表达项目的目标和现实情况,决定为了完成项目需要提供的支持力度。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主办者在一个更高层面上开展工作,他们核查进度、预算和质量中的主要信息,确保项目满足顾客的需要和他们的期望。项目主办者要充分信任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及时而有力地帮助解决项目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积极、主动地出谋划策,必要时亲自参与项目,并愿意承担相关的责任。项目主办者不能被动地观望、指示或指责,更切忌把责任全部推给项目经理或项目团队成员。尤其要注意杜绝和避免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过多干涉项目经理的管理,事无大小,均加以过问。碰到这种领导,项目经理首先要制定一个完整的项目计划,让对方明白自己所为;从组织要一道圣旨(项目授权书),明确自己的权限;按照组织程序定期向其汇报;二是指令朝令夕改,令人无所适从。此举必然影响工作的开展,造成工作暂停或不必要的返工。对此,项目经理要提供充分的项目信息供其决策,关键时刻利用组织程序签下备忘录。三是不充分配置或抽调项目资源,不能把本项目放在重要位置,对项目不能配备需要的人员,甚至随意抽调人员。对此,项目经理必须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支持,努力使项目获得显著成功。否则,没有项目主办者的支持,项目进展将困难重重,甚至变得不可能。

关键控制因素 篇12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建在地形复杂的山区, 所以大大加大了施工难度, 一定要避免一毫差池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展。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层层把关, 同时每个参与者要有严密的思维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是一个涉及全方位的工程系统, 影响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方面。

1.1 水利水电人才

水利水电工程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特别严格。一般需要的是一些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科研、设计、规划、施工和管理等全面的知识, 能在水电、水利等部门从事设计、规划、管理、科研和施工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施工人员作为施工过程中的直接实际执行者, 这里的施工人员不仅仅指苦力劳动者, 而是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 包括设计者, 材料采购者, 材料检测者, 地形勘测者, 规划者, 指挥者和实际施工人员等等人员组成。因此, 所有参与者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坚硬的操作技术。同时也需要提高所有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及身体素质各个方而, 不断组织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准确的掌握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

1.2 水利水电施工材料

材料的选择很重要。狭义上的质量就是指材料的好坏。施工材料应该从采购到利用一个环节也不能出现松懈, 在质量上严格把关, 不能包容一点瑕疵。因为可能就会因为这一点瑕疵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避免以小失大。再一个要用发展的眼光选择材料, 不能为了图便宜选择劣质的材料也不能选择不实用的材料。首先采购时要确保生产厂家的正规与否以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合格。最后科学合理的利用施工材料也很有必要, 尽可能的减少材料浪费和损失, 确保材料的最大利用率, 节约成本。最后还需要有严格的检验机构, 把好材料质量的关, 科学合理的处理剩余材料。

1.3 施工机械设施

施工机械设施是为了代替苦力劳动, 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施工速度, 另一方面是为了借助人力完成高难度作业。首先人是机器的操作者, 一定要在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这就要求机器质量必须是通过国家检验标准的, 再一个要根据使用情况和相关规定定时进行检查, 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使用, 以保证施工安全。其次, 在选择施工设施时, 要注意其性能的合理性, 做到恰当, 不选择不实用的。再次, 价格要合理, 不一定非要选择贵的机械设施。在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实用性和便利性。

1.4 环境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其特殊性, 一般都会建在在路段不平, 地势奇特的山区, 于是也就存在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策略方案很有必要, 不能死板教条。同时也不能破坏其原有的生态和环境, 应该营造一个文明的施工环境。同时要注意不能违反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 避免与当地群众发生冲突。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只有在保证了工程的稳定和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5 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是操作者按照专业人士制定的策略完成施工任务, 施工方法直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方法错误, 下面的执行着就会跟着发生错误。因此在施工阶段要注意在管理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确实可行。从而确保施工方案的正确性。避免因为施工工艺太差, 技术的落后等问题导致工程进度延迟或者搁浅等等。

2 水利水电施工中关于质量问题避免的方案

2.1 人员的专业性

由于水利水电施工的重要性, 必须加强建设队伍的专业性。除了要严格的筛选新的人才外, 还要不断的加强业务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同时要增强所有施工参与者的职业素养, 不仅仅要拥有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技术, 还要要求所有参与者铭记自己肩负的使命, 不为一点私利而抛下国家的利益。还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 把责任细化, 不仅方便管理, 也会避免推脱责任的麻烦。

2.2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检测要建立完善的严格的流程, 比如说“水利水电工程用的石子, 钢筋, 水泥等原材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 见证取样后, 送至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做复试试验, 合格才能使用。钢筋进厂后监理工程师应该对其生产厂家, 各种钢筋的级别, 直径极其报审数量, 核对其合格证, 出长化验单上力学指标极其化学成分是否符合要求, 抽样复试合格单是否合格等等。”[1]进行这样的层层检验, 出现问题的机率就会大大的降低。

2.3 施工环境的保护和控制

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有着其特殊的行业特点, 在施工过程中要结合每个具体的实际施工特点, 进行危害辨识和评价, 从而确保工程施工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等性能, 对风险值较大和重点预防项目, 要特别重视, 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 在不具各安全文明施工条件的工程项目不得开工, 要保证安全投入, 实施安全设施标准化, 营造一个规范文明的施工环境, 使现场具备完善的安全文明施工条件。[2]

2.4 选择合适的水利水电施工工程的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决定着施工质量的好坏, 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实际上就是把施工质量的控制由事后控制转为事前控制, 最大的预防了质量风险。施工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的情形, 采取适合工程本身的技术和方法, 做到确保质量和安全。同时要合理配置水利水电施工工程的活动条件, 要将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有效地控制起来, 确保每道工序质量达到要求和标准。

2.5 加强对水利水电施工工程关键因素的控制

首先是对施工机械设各的控制。要选择与工程相匹配的机器型号等, 能够科学合理地为工程施工建设服务。其次, 要对材料严格管理。材料的好坏对施工质量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 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要选择合格的供货商, , 健全材料取样见证制度。最后, 加强对人员素质的管理和提高。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所有工程参与者进行培训, 必要时要定期的针对指挥者, 领导者进行培训和交流学习, 从而有效地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3 结束语

当前, 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状况, 总体来看是好的, 但不得不说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工程质量问题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也是决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成败的首要问题。作为基础设施之一的水利水电工程, 一定要秉承着对人民负责, 对国家负责的精神, 绝不能搞“豆腐渣工程”, 这是百年大计, 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这就要求参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每一个参与者从始到终严格要求自己, 在技术上多交流多讨论多学习, 把每一个细节考虑周全, 用专业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去完成建设任务, 避免可以避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俊, 王林霞.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J) , 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2012 (2) .

上一篇:薄壁不锈钢管下一篇:学生合唱的起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