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质量点控制

2024-08-01

关键质量点控制(共12篇)

关键质量点控制 篇1

现代制革工业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制革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制革质量管理水平仍处于相对较为落后的状态,尤其表现在皮革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水平较低。在皮革生产实践中,对制革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都是非常必要的。

1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质量的概念也随之不断地深化发展,主要经历了“符合性质量说”、“适用性质量说”和“广义质量说”三个阶段。ISO9000:2000标准中关于“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该概念含义广泛,既反映了要符合标准的要求,也反映了要满足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是一种广义的质量概念。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以及质量改进等活动。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发展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质量概念,提升了满足要求的重要性,拓宽了满足要求的范围,强调质量主要来源于顾客需求;

(2)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制造阶段,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提前到事先控制;

(3)引起效率低下和不良质量的原因主要在于整个质量管理系统,而不是员工或其它。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称之为“质量管理三步曲”,足见质量控制在质量管理中地位之重要。质量控制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不仅限于生产领域,而且适用于产品设计、生产原料采购、服务的提供、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的配置等组织的所有活动。

质量控制并不是检验,质量检验只是质量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质量检验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为鉴别功能、把关功能、预防功能和报告功能等。质量检验的基本要求是:产品满足相关规定;产品符合具体技术要求;判定产品质量状态;提供检验硬件技术支持;判定批产品质量等。

2 制革过程质量控制

制革过程质量控制是指为实现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系统的过程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生产合格产品创造有利的生产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预防或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2.1 控制方法

制革工艺操作是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的复杂的生产过程。制革过程由若干工序组成,应当遵循将下道工序作为顾客的原理,依据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制定好各工序的质量标准。标准化后,应依文件规定确定生产工艺,选择最佳化工材料配伍及适宜的工艺参数控制范围。

制革过程质量控制应坚持生产现场管理,以5M1E作为基本查检项目,采用PDCA和SDCA改善循环,进行看板目视化管理,实现生产现场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常用工具与技术包括: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散布图、控制图、分析法、调查表以及过程决策程序图、网络图、矩阵图、亲和图、流程图等。

2.2 数据采集

系统采集生产实践中检验的各类有价值的数据,建立科学的数据库,形成信息源,将其作为制革过程质量控制的分析依据,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所采集的数据应当符合客观性、可控性、重现性、可评性等特点。质量特性的检验方法一般包括:感官检验法、物理检验法和化学检验法。

数据的主要类型为计数型数据、计量型数据和评价型数据。计数型数据是指不合格产品数、不合格数等计件、计点的数据。计量型数据是指时间、温度、液比、pH值、重量、产量、收率等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评价型数据则是指等级或优劣排序等经评判得到的结论性数据。

由于皮革产品的特殊性,即皮革的外观、手感等诸多质量特性缺乏统一的科学仪器检查,而只是凭经验者主观感受来加以判定,所以在制革过程中评价型数据是较多的。对于皮革产品的评价型质量特征,应当尽力将其系统化、标准化、数量化,以便于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如染色中染料力分和色光的测定[1],以及革身丰满度、柔软度及弹性的测定等;再如应用折射仪[2],通过测定折射率判断浸水程度,控制浴液吸尽率等。

2.3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证实所进行的质量控制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评价在何处可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性。

控制图是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工具,是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从而检查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管理图。常规控制图的种类见表1。

根据控制图可以判定过程是否异常。若判异后,可结合质量改进的其它适用性工具进行综合分析,查明异因,采取措施,加以消除,实现过程稳定。在过程稳态,可对过程能力进行评价,分析质量变异的偶因,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优化系统,实现过程能力充分(1.33≤CP<1.67),完善生产过程。

3 生产实践中制革关键技术质量控制

3.1 组批控制

原皮的缺陷[3]可能产生在生长时、剥皮时以及保存时。制革厂原料皮的保存必须严格控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保存过程中缺陷的出现。原皮组批是制革的基础,其关键性不同一般,直接决定着成革质量。根据原皮状态及特点,包括产地、品种、大小、屠宰时间、储运时间、伤残状况、重量、水分等,进行组批,确定生产工艺路线。可以选用调查表对原皮状态进行检查统计,再结合运用其它工具如排列图与因果图等分析原皮特点,采取相应对策,最终确定生产工艺。

在制革过程中,不仅原皮浸水需要进行组批,在其它许多工序中同样也需要考虑组批问题,如浸灰组批,去肉、片皮组批,脱灰、软化组批,复鞣、染色组批,涂饰中组批等。组批质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3.2 厚度控制

厚度均匀的产品是成品质量的基本要求。不仅要求每张成品厚度的部位差在允许范围内,而且还要求批产品内以及批产品之间的厚度差异也都应当在允许范围之内。在皮革生产过程中,对厚度产生直接影响的工序是片皮、削匀、复鞣填充、磨革、熨皮、压花等。其中尤以片皮和削匀为主,应当对此二工序的产品厚度进行严格控制。可以选择直方图与控制图等工具进行厚度控制,实现生产在线监测,稳定产品质量。应当特别注意,片皮的厚度要求及削匀的厚度要求与最终成品的厚度要求之间是既存在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所以质量标准不是统一的,应视生产具体情况而定。

3.3 湿操作工艺控制

皮革生产在水场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液比、温度、pH值、水分、重量、化工材料用量、时间和机械作用等。这些工艺参数就是对水处理各工序进行质量控制的重点所在。各工艺参数之间,并不是独自完全孤立的,而是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可以选择因果图、散布图、矩阵图等工具进行质量控制,分析质量特性波动的决定性因素,加以改进。而对于温度、pH值等计量型数据参数,还可以选择直方图、控制图等工具,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排除其一种因素引起质量特性波动时,其它工艺参数的相关性,以致于管理系统可以对异因作出果断判定,及时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稳定。

3.4 干操作工艺控制

皮革生产在干态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温度、水分、压力、化工材料用量、时间和机械作用等。这些工艺参数就是对干整理各工序进行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应对生产中所涉及的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其中对水分的控制尤为重要,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可以通过湿度计直接测量出坯革的水分,读取数据。宜选用调查表、直方图、控制图等工具对各工序中水分进行质量控制。水分对成革质量影响涉及干燥、回潮、摔软、绷板、磨革、喷涂、熨皮等干整理的大部分工序,其对于每个工序产品的质量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

4 结论

质量控制强调过程控制,过程质量控制应当做到: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应急。

保证皮革生产过程质量稳定,必须实现皮革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将皮革生产过程中的评价型数据转化成计量型或计数型数据,更便于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在制革中导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及科学分析检测系统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减少主观性质量不稳定因素,进而减少质量波动。采用具备自控装置的转鼓进行自动化生产,采用计算机配色,实现调色数字化管理,采用配有微波或探头装置的检测设备进行质量检查等,都起到了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作用。

将制革关键技术环节作为质量控制点,以点带面,有助于全面提升制革质量管理水平。

摘要:本文对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检验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概述;对制革过程质量控制中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制革关键技术质量控制的方略。

关键词:制革,技术,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俞从正,王坤余.皮革生产过程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24-125.

[2]马建中.现代制革技术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62.

[3]张文熊,常新华,冈村浩.制革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0.

关键质量点控制 篇2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一、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1、我部总公司通过ISO992质量体系认证,我们的质量方针是:建桥筑路。每人每岗每工序,按规范作业,持续提高,全心全意创精品,让业主满意。

2、质量目标

我部在本工程上的质量目标是:创五个一流。即一流的内在质量,一流的外观质量,一流的沿线设施,一流的环境景观,一流的档案管理。

二、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过程

本项目工程由若干个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通过由工序质量保分项工程质量,分项工程质量保分部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保整个标段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同事质量控制过程中也是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查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在施工开始时做好工程评定单元划分,以便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2、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

影响施工质量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既:“人、机、料、法、环、”,施工过程中紧紧围绕五个影响因素,采取因果分析图的方法。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3、质量控制的原则

为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采取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1)坚持“以技术人员为核心,广大职工为主体”;

(2)坚持“以预防为主”;

(3)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4)坚持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4、各分项工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三、质量保证措施

1、抓好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深入贯彻执行GBT/T19002-ISO9002质量体系,结合本工程的合同要求,将总公司质量体系延伸至本工程项目中。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组织生产,开展日常质量活动,并通过开展内部质量审核认证体系的有效运行,从而实现质量目标。

(1)对全体职工进行质量教育。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2)制订质量大纲,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图纸会审、坚持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坚持施工技术交底、坚持技术培训),把好“五个关”(施工程序关、过程控制关、操作规程关、原材料检验关、工序交接关);

(3)制订奖罚办法,把每人所在的岗位所承担的工程质量好坏与经济效益挂钩;

(4)做到“五不施工”(图纸不明、设计意图不明、材料质量不满足、设备不完善、工序交接不清),执行“三检一评”制度(三检:自检、互检、专业检查,一评:质量等级评定);

(5)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工序质量的好坏,施工操作者是关键。

施工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工种,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工种岗位的实践技能,必须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施工操作中,坚持“本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

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做到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办法,确保施工质量。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落实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督促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

推行工序作业样板制,以点带面,达到全面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作业的目的。对质量要求高或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的部位和工序,应制定专门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并作为施工组成部分。施工前,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对施工队、班组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检查、指导;

(6)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a.施工期间如发现工程质量事故,应对事故现场摄影或录像,对重大事故要保护现场。项目经理应立即报业主、监理工程师。随后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分析,拟定处理方案和预防措施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b.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后,项目部应遵循“三不放过原则”。即不查清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不受到处罚和职工未受到教育部放过,防范措施不具体不放过;

c.发生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如有下列行为应加重对直接责任者的处罚; d.对已发生的质量事故处理要做到:事故原因有结论,处理有结果,纠正和防范有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2、工地试验室配备足够的测试人员及检测仪器,全面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并按照现行的部颁规范、规程的要求,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认定,指导施工生产;

3、配备一定的质检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程序,接受现场监理工程师的抽检,并与监理工程师共同把好质量关;

4、钻孔灌注桩时施工,派多名技术人员现场监督,对桥梁的预应力施工派专人负责;

5、结构砼施工采取:

a.结构外露砼表面采用大块钢模板或涂塑板施工,浇筑砼前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 b.浇筑砼过程中避免砼浆溅在模板表面。当砼落差较大时,使用串筒;

c.新浇筑的砼适时采用洒水或覆盖保温的办法,养生至少延续7天;

d.预应力张拉采用应力控制为主,以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偏差满足±6%以内要求作比较核实,并定期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

e.存料场地面做硬化处理,防止泥土污染原材料。

四、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质量点控制 篇3

关键词 纺丝可纺性 聚合物流量 喷淋压力 供料泵压力

0 前言

在腈纶生产过程中原液制备是一重要环节,原液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纺丝的可纺性及纤维质量。由于原液工艺流程生产线基本处于全封闭状态,所以原液制备过程的稳定性对保证原液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原液制备过程的稳定呢?人在生产中的至关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并有效规范其行为作用,就要保证管理监督到位,即规章制度执行落实到位。

1 对淤浆制备过程的管理

原液下料流量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原液质量。下料流量变化,导致聚合物与溶剂配比不均,造成原液质量指标原液固含量超标,产生质量波动的原液,影响纺丝线可纺性、纺丝质量指标,如强断裂度、伸长CV等。过去传统的控制方法是原液在平衡生产(如纺丝正常换头、换旦或紧急情况下)时采取以控制淤浆罐D-704、原液储罐D-707液位稳定为主,随意调整聚合物下料量的方式,使在调整聚合物下料量的过程中原液固含量、落球粘度等指标随之波动变较大,影响纺丝可纺性、丝束质量;对此我们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控制方式,即稳定聚合物下料量不变,在保证罐体及搅拌器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扩大淤浆罐D-704、原液储罐D-707液位控制范围以增加缓冲时间,通过D-704、D-707更大空间的液位浮动平衡生产,这样在原液过程控制初始阶段——淤浆制备,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聚合物流量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人为频繁调整造成的原液过程控制不稳定,固含量、落球粘度等原液指标波动,从而保证并提高纺丝可纺性、丝束质量。

但是人的执行力是打折扣的,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新的控制方法执行到位,不打或少打折扣呢?规定下发后一段时间内(一周)为宣传阶段,要保证监督、检查到位,随时发现随时提醒、纠正,以此提高操作人员对新规的认识,加深印象,弱化习惯性思维在大脑内印象。第二阶段为巩固阶段,经过一周时间,多数人已经能执行到位,在该阶段在保证监督检查到位同时,还要辅助奖惩机制,对极个别执行不好的进行考核,对执行好的进行奖励,正所谓“抓两头带中间”,通过对人的行为规范,从而实现对工艺生产控制稳定的有效管理,最终达到质量管理的目的。

2 生产能力调整时溶剂喷淋压力的管理

稳定、合适的溶剂喷淋压力是聚合物混合、溶解的关键。不稳定的、过高或过低的喷淋压力,都无法保证聚合物混合溶解效果,也就制不出合格甚至更好的纺丝原液。喷淋压力不稳定忽高忽低,聚合物混合不均匀;喷淋压力过高,聚合物、溶剂飞溅,造成混合室挂壁,易堵塞喷嘴,形成不稳定聚合物、溶剂流;喷淋压力过低,聚合物无法得到完全、充分接触、混合;上述三种情况均严重影响聚合物溶解效果,造成原液指标波动,甚至导致工艺、质量事故。影响纺丝可纺性、丝束质量,缩短原液滤机及纺丝喷丝头换布周,增加成本。而稳定、合适的溶剂喷淋压力是聚合物混合、溶解效果的关键。如何才能保证稳定、合适的溶剂喷淋压力呢?这需要我们以一名服务者的角度和对下道工序负责的态度去考虑,如何逐渐改变操作者的传统观念,使操作变得更加人性化,又保证生产安全稳定。因为再先进的装置设备最终的操作者依然是人,一旦操作者思想观念发生改变,那么执行起来将会顺利很多,使新的规定操作得以执行。对此通过在现场增加仪表,对静态混合器P-706喷嘴进行了重新布置,使现场人员操作时更加直观,又减少了调整频次,虽然缩小压力控制范围,但大大提高原液制备平衡能力灵活性、稳定溶剂喷淋压力。并且制定下发了《聚合物流量、溶剂喷淋压力与纺丝线能力对应表》,使现场操作人员只需凭此表即可实现应对任何情况下原液产量与纺丝开线能力的有效结合,甚至可以实现新学员2~3月即可应对纺丝开、停线情况下原液的产能平衡能力,缩短学习周期,提高效率。

3 供料泵出口压力的管理

原液过滤也是原液制备过程中一重要环节,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纺丝可纺性及喷丝头换布周期。在平衡生产时淤浆泵出口压力的变化将影响滤饼形成及滤饼状态,影响纺丝可纺性及丝束质量。原液淤浆泵出口压力对原液过滤效果的好坏起着关键作用。为了减小淤浆泵出口压力变化对原液滤机的影响,为最大限度避免人为操作而带来的剧烈压力变化对滤饼影响,在此通过消化吸收现有装备的先进设计理念,采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程序软件,避免了以往人为因素干扰,使系统及滤机滤布前后压力呈均匀的缓慢的线性曲线变化,从而保证了原液过程控制中原液过滤机前后压力的稳定性,提高了原液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制定相应的规章,还要有效监督并使其执行到位。

而管理水平的提升,也需要对现有工艺控制的不断攻关和改造。通过多年对进口工艺、装置的学习、消化、吸收,根据我公司实际生产、环境情况对现有工艺装置进行改造和攻关,其目的就是解决问题,消除按部就班来的工艺装置与我公司实情不符的问题,包括工艺控制中的不稳定,人机协调的不匹配使等。一些因此影响生产、质量稳定的因素经过改造和攻关得以克服,解决。

通过加强对上述关键过程管理和技术改造,纺丝线可纺性单线高速持续时间最多达48小时以上,偶而出现所有线高速持续时间均超过24小时,甚至48小时以上情况。而经过2010年8月以来的又一次质量攻关,更是取得了好成绩,并达到公司领导之前既定的目标效果。不仅产品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所有参与攻关的管理人员及现场岗位人员的管理及解决稳定的能力水平均的到较大提高。改造后纺丝线可纺性单线高速持续时间最多达120小时以上, 80%以上生产线高速持续时间超过72小时,甚至96小时以上情况。

穴盘苗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篇4

穴盘是工厂化穴盘育苗的重要载体。按取材不同分为聚苯泡沫穴盘和塑料穴盘。由于轻便、节省面积, 塑料穴盘的应用更为广泛。塑料穴盘的尺寸多为54厘米×28厘米, 一个穴盘可有50、72、128、200、288、400、512个育苗孔。穴盘孔数多时, 虽然育苗效率提高, 但每孔空间小, 基质也少, 对肥水的保持性差, 同时植株见光面积小, 要求的育苗水平要更高。

2. 基质选择和配比

适合穴盘苗根系生长的栽培基质应具备:保肥能力强, 能供应根系发育所需养分, 并避免养分流失;保水能力好, 避免根系水分快速蒸发干燥;透气性佳, 使根部呼出的二氧化碳容易与大气中的氧气交换, 减少根部缺氧;不易分解, 利于根系穿透, 能支撑植物。过于疏松的基质, 植株易倒伏, 基质及养分易分解流失。根据这些特点, 穴盘育苗主要采用轻型基质, 如草炭, 蛭石, 珍珠岩等。三种物质的适当配比, 可达到最佳育苗效果, 也可因地制宜, 调整配比含量, 如南方高湿多雨地区可适当增加珍珠岩的含量, 西北干燥地区可适当增加蛭石含量。目前我国也已开发出对应的专用育苗基质, 并在生产中取得很好效果, 如沈阳农业大学开发的系列蔬菜育苗专用基质。

3. 水质要求

水质是影响穴盘苗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穴格基质少, 对水质与供给量要求极高。水质不良对作物将造成伤害, 轻则减缓生长降低品质, 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

4. 播种和催芽

穴盘苗生产对种子的质量要求较高, 蔬菜穴盘育苗通常需要对种子进行预处理, 方法包括精选、温烫浸种、药剂浸 (拌) 种、搓洗、催芽等。

5. 水分管理

大规模育苗下, 在维持正常生长及防止幼苗徒长之间, 水量的平衡需要精密控制。穴盘苗发育阶段可分4个时期, 每期对水量需求不一。第一期是种子萌芽期, 对水分及氧气需求较高, 以利发芽, 相对湿度维持95%~1 0 0%, 供水以喷雾粒径15~80微米为佳。第二期是子叶及茎伸长期 (展根期) , 水分供给稍减, 相对湿度应降到80%, 使基质通气量增加, 以利根部生长。第三期是真叶生长期, 供水应随幼苗成长而增加;第四期是炼苗期, 应限制给水以健化植株。除此之外, 在实际育苗中水分供应还应注意:阴雨天日照不足且湿度高时不宜浇水;浇水以正午前为主, 下午3点后绝不可灌水, 以免夜间潮湿徒长;穴盘边缘苗易失水, 必要时进行人工补水。

6. 施肥

工厂化穴盘育苗, 由于容器空间有限, 需及时补充养分。目前市售的水溶性复合化学肥料, 具有各种配方, 皆可溶于灌溉水中进行施肥, 十分方便。在穴盘育苗上经常选用氮磷钾含量20-20-20、20-10-20、14-0-14、15-0-15、25-5-20、15-10-30等配方的完全复合肥料, 依不同作物、不同苗龄交替施用, 若以营养液方式高频度施用, 其浓度在25~350毫克/公斤。子叶及展根期可用复合肥氮磷钾含量为20-5-20或20-20-20的复合肥料50毫克/公斤, 真叶期用量可增为125~350毫克/公斤, 成苗期目的是健化幼苗, 应减少施肥, 增施硝酸钙。施肥管理需使育苗基质处于适当离子含量与电导度, 应定期测定EC值, EC值愈高表示基质中营养元素浓度高, 幼苗会产生盐害凋萎, 或抑制幼苗正常生长, 须用清水大量淋洗基质, 把多余盐分洗出。

7. 矮化

可利用控制光强、温度、水分等方式矮化秧苗;也可使用生长调节剂控制植株高度。常用的生长调节剂有B9、A-rest、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另外, 农药粉锈宁的矮化效果也很好, 但不宜应用于瓜类, 否则易产生药害。B9 (比久) 的化学成分容易在土壤中分解, 因此通常用于叶面喷施, 使用浓度为1000~1300毫克/公斤。A-Rest既可浇灌也可喷施, 施用浓度为50~150毫克/公斤;矮壮素的使用浓度是100~300毫克/公斤;多效唑一般使用5~15毫克/公斤, 烯效唑的使用浓度是多效唑的一半。

8. 炼苗

电线电缆检测关键环节及质量控制 篇5

摘要:电线电缆检测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食品药物的安全。电线电缆也是我们国家日益强盛,经济日益发展的一个重要标识。但是在电线电缆市场上还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它的检测问题,以及质量的合理控制。因此对电线电缆的检测一直是我们需要加强和提高的一个部分。在很多的行业里,电线电缆有一个美称,他们被称作我们工业的神经,直接关系到各个行业能力的发挥,因此加强对电线电缆检测问题,做好相关的法律规定,保证其有一个合理公平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者与购买者都能各得所需,打造一个质量监管成熟的机制。电线电缆的检测也是关乎我们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 电线电缆

质量监管

监管系统一

电线电缆

1.1 电线电缆的种类

目前市场上电线电缆种类繁多,一般情况下电线电缆在人们的理解上是,输电。但是这种观点太狭小了,就如坐井观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电线电缆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比如他的耐磨性,还有抗压性,环保功能,防高温等一系列问题。如果电线电缆在哪一方面不达标,那么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就会遇到诸多的麻烦与问题,因此我们加强对电线电缆的检测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因此我们要了解每一种电线电缆的特性还有功能,同时我们也要了解他的缺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电线电缆的功能性。

1.2 按用途分类电线电缆

电线电缆如果按用途分类我们大体上可以这么划分,比如说我们日常经常见到的电线,他们多用于单纯的导电,因此这种没有任何绝缘装备的电线,被我们称作裸电线。第二种多用于发电机,还有就是变压器中的电线,他们一种特点就是缠绕式,这种方式的用途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电。因此这种线它有一个文雅的名称叫做漆包线,磁感线。第三种,当我们需要传输大功率的电时,这时需要大功率的电缆,这种电缆一般都有绝缘配置,因此被称作绝缘电缆。第四种,就是我们日常通信所用到的电线及电缆。这种电缆也是日常见的比较多的,我在这里就不在赘述了。第五中就是各种电器中,所用到的电线电缆,比如用于加热的,我们日常常见的取暖装备等等。综上所述,不同的电缆都有它的不同用途,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电线电缆的特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它功能得到充分额发挥。

二 电线电缆的质量监管

2.1 质量监管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良性发展,都需要监管。电线电缆也不例外,是不是电线电缆没有发现就不要监管,答案是否定,没有发现问题并不是不存在,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质量监管部门就需要假设一些问题,我们众所周知所有行业都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电线电缆行业也是不例外的,因此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合理的维护企业的利益达到双赢,这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监管存在的重要意义了。有一些企业凭借着以往的良好业绩赢得了免检的资格,那么这个时候是不是我们就应该放松对其的监管呢?当然不是,如果我们一味地放任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经不住利益诱惑的企业,就会生产一些质量不达标的产品,这样就会为我们日后的生产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因此加强对产品的监管,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2 监管的方式

最为常见的监管方式就是产品的抽查,根据抽查者的不同,我们大体分为,国家的抽查,地方的抽查,在这就是市场的抽查,其中力度最为强大的就是国家的抽查,它具有强制性,也可以跨越省份地方的的限制,具有总揽全局的作用,因此加强国家检查力度,还有惩罚的力度十分重要,如果只是查出问题,而不是采取严厉处罚措施,那么企业也就不会对自己的过错有一个深刻的反省,所以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就不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此查出是一个方面,同时处理又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地方的抽查,各个地方对本地区的产品进行检测,然后各个省份根据审查所得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对同一种产品,同一种规格的电线电缆进行比较找出不足,及时进行改正。一旦查出问题,为了保证市场上产品的质量,因此被查出问题的厂家就要及时的更新设备,对以前的生产过程,生产材料,生产的材料设备进行及时的检修查出问题及时进行整修完善。检测作为一种比较好的监督手段,所以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市场的正常运行,十分必要。三 质量控制 3.1 加强质量监管

质量问题是各个行业都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根据我国当前电线电缆市场的情况。加强对电线电缆的监管十分必要。根据监管的主体不同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为政府监管,还有非政府监管。政府监管主要有各个部分的监管,比如工商局,质监局,建设局等等一系列问题。非政府的监管,有行业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第二个社会的监管,个人,媒体,社会公众的监管。这是我们监管的一个方面。还有十分重要的方面的监管,那就是法律监管,法律的监管是比社会监管更具影响力的监管,市场本身存在缺陷性,因此单靠市场本身的自我调控还有监管,并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市场监管的重要保证,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保证监管的顺利进行。这种多元式的监管,能保证我们电线电缆市场的合理运行。

3.2 政府,市场,企业的监管

政府,市场,企业的监管三者缺一不可。它们使我们电线,电缆市场能够顺利开展与进行。先说政府,政府主要通过监管来维护各方的利益。从而保证还有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政府监管具有具有强制性,预见性。当检测出问题的时候,相关的法律的条款,保证了我们政府执法的威力,能有效的处罚违法行为与人员。市场的监管,主要是电线电缆各个企业本身组成的一个监管机制,他们根据实际水平制定一个标准,从而形成各个企业生产的一个行业的标准,这是企业的一个自律的行为,也是企业的一个自愿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市场约束力,从而把市场的各个行业纳入了自我管理的体系,第三种就是社会的监管,还有社交媒体的监管,这是对国家监管,企业监管的一个补足说明,三者相互配合才能为我们打造一个合理市场。

结论

我国电线电缆检测以及质量的控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保证我们市场的成熟发展,加强对电线电缆的检测力度势在必行,质量的保证有助于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因此为了解决我国电线电缆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同时利用政府,市场,企业,个人等多方面的监管与控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维护电线,电缆的良好市场。同时完善我们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也应该及时的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属于我国自己发展计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的促进电线电缆市场的发展,能够让广大人民感受到他的良好秩序。

参考文献

关键质量点控制 篇6

关键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质量监督;检验手段;质量控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5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6-014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6.070

电力资源是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资源,作为传输电力的物质载体和主要媒介,电线电缆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应用体现在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大到宏观经济的发展,小到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离开了电线电缆,国家经济建设不可能做到又好又快,甚至是使整个国家瘫痪。我国目前使用的电线电缆存在结构简单的缺陷和问题,使得其自身的质量和性能得不到足够的保证,人民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会直接受到其影响。就目前来说,由于电线电缆产品的利润收益十分可观,很多电线电缆制造和销售企业应运而生,由于竞争极为激烈,许多不负责任的企业通过偷工减料等不法手段制造电线电缆,有的大幅度降低电线电缆的价位,市场上因此出现了很多质量不过关的劣质电线电缆,使得市场的落后性、滞后性、盲目性的弊端更为明显,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1 电线电缆产品的主要检测项目以及检测手段

1.1 电线电缆的绝缘电阻检测

现阶段市场上电线电缆的绝缘性能检测也就是指绝缘电阻的检测试验。在一般情况下的正常工作基础上通常就是测量该电线电缆产品所产生的泄漏电流来进一步有效实现产品绝缘电阻的检测试验。电线电缆产品在其检测绝缘电阻之时,通常就是采用高阻计法,也就是电压-电流方法。

1.2 电线电缆的结构尺寸与标志检测

顾名思义,所谓的电线电缆的实际结构尺寸检测试验,指的就是对电线电缆产品的大小、外观、绝缘厚度、外形和结构进行细致的检查,除看其是否满足国家的规定和行业标准之外,还要对企业名称、电压等级以及型号进行详细的标注,连续性和清晰度需要得到保证。

1.3 电线电缆的阻燃特性检测

在这里需要对电线电缆的延缓火焰检测试验进行概念上的说明和明确,指的就是在满足规定的实验标准之下对电线电缆的阻燃特性进行测试,如果式样在燃烧的时候将火源撤掉,式样上的火焰依然在特定的范围内并且自动熄灭,也就是说其具备蔓延和阻止的性能。

1.4 电线电缆的耐火特性检测

究竟何为电线电缆的耐火特性检测呢?其主要含义就是在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之下,将电线电缆试样放入火焰中进行充分的燃烧,依然可以保证在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性。仍旧能够得出的结论就是:在被燃烧的条件下,电线电缆在一段时间之内不会停止工作,工作性能保持正常。

2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2.1 大力查处以次充好现象的发生与出现

检验检疫部门以及在位人员应该在其位谋其政,严格检查与检测流通的产品,从源头处和产品流通过程中严把电缆电线产品的质量大关,使国家和人民用着放心,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产品检验工作要统一进行,遵循国家和国际双重的质量检验标准,确保万无一失。

2.2 通过加大宣传增强企业和消费者对电线电缆产品的认知

消费者是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使得电线电缆市场朝着合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离不开消费者的参与和努力,之所以电线电缆产品销售市场会发生不合理竞争,一方面是要归咎于生产企业缺乏足够的责任感,另一方面消费者不能辨别真伪也是重要因素,所以,消费者要自觉地接受指导,改变对电线电缆产品以往的错误认识,不再使恶劣产品的流通肆意而行。

2.3 检测机构与生产企业加强沟通与交流

电线电缆的生产与制造并不是任何地区都能够开展的,因为这项工作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有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缺乏制造电线电缆的企业单位,就算存在,规模也比较小,对电缆电线的检测自然而然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检测方法和手段是比较落后的。如果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大力加强检测机构与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监管部门与电线电缆生产制造商保持密切的联系和畅通的沟通,在共同的努力下严把电线电缆质量大关,从最大程度上保证进入市场的电线电缆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国家

规定。

2.4 生产企业需要深化加强对于原材料质量的把控

导体与电缆料是在电力系统建设中电线电缆产品的核心原材料,作为电线电缆产品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其质量得到重视和保证势在必行,毕竟只有从源头处加大查处和保证,才能更好地确保电线电缆的质量,采购原材料的时候要严格选择具有产品出厂质量合格证书的生产厂家,在正式使用之前要进行进一步的质量检测,只有达到相关规定和标准才能允许正式投入使用。

2.5 生产企业需注重本身的学习与发展

电线电缆制造企业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研发电线电缆质量检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健全和完善电线电缆产品的质量检测和控制系统,一旦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发现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立即做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和系统学习来增强对质量问题的认识。

2.6 生产企业加强企业管理建设企业文化

电线电缆产品的制造需要很多个机构和部门共同协作完成,为了保证制造效率和质量,需要不同的部门之间开展密切的配合和紧密的协作,保证各个部门或岗位上的各种人员在其位谋其政,防止权力交叉、权力空位现象的出现和发生,一切生产和制作流程与环节都要按照相关细则和规定来开展,加大对工作岗位的监督与管理,为了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做到奖罚分明,此外,人力资源部门要懂得吸引人才,完善人才机制,严禁采用任人唯亲的制度,遵循一切优秀人才为我所用的原则,促进企业的发展。

2.7 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需加大监管力度

电线电缆生产企业一方面要注重自己的经营与发展,此外还要主动接受当地政府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要努力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要消极被动地接受监管,要积极主动,这是促进自己长远发展的必要举措。而政府作为一个地方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政府机构以及在职人员要对加大电线电缆产品的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的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一个熟悉的认知和准确的把握,认识到监管工作对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政府机关应该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为了保证电线电缆等危险性产品的安全要大力进行监管,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敦促电线电缆产品生产企业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严格查处违法竞争、恶性竞争等行为的发生,一旦发现,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罚,以期达到杀一儆百的

效果。

3 结语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与高效进行,也为了保证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得到很好的保证,做好电线电缆产品的质量监督与检测工作不仅是极其必要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作为电线电缆制造和销售企业,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即使电线电缆制造与销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也不应该通过以次充好、非法竞争等手段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这样做无异于自毁前途,所以,为了促进自身的长远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当依靠提高电线电缆产品的质量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作者简介:赵燕(1986-),女,内蒙古阿拉善人,宁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线电缆及相关产品检测。

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篇7

(一) 审计计划阶段。

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是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下, 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 保证在给定资源的条件下充分履行审计职责。

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龙头, 是质量控制的源头, 是整合审计资源的关键, 为审计质量控制和考核提供依据。计划安排得科学与否, 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与质量的好坏。切实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 对于明确审计方向和审计重点, 整合审计资源, 提高审计效率, 实现审计目标,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 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过程, 简单地说, 就是对照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等审计评价标准, 对审计实施方案规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审查与核实的过程。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完成审计实施方案所涉及的工作内容, 主要包括实施审计事项的查证、收集审计证据材料、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等, 并进行有效的审计现场管理。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是对审计工作方案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督, 对提高审计质量、减小审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三) 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报告应当内容完整、事实清楚、结论正确、用词恰当、格式规范。审计报告的质量优劣与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证据与结论的匹配性密切相关。这里主要从审计评价、审计查出问题和处理处罚意见、审计建议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1、审计评价意见部分。

根据国家审计准则要求, 审计组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 以审计认定的事实为基础, 在防范审计风险的情况下, 按照重要性原则, 从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方面提出审计评价意见。

2、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和审计处理处罚意见部分。

这是审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查出问题的表述及定性、处理是整个审计报告的核心, 反映了审计工作成果, 直接决定了审计报告的质量水准。

3、审计建议部分。

这是指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情况, 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 为加强财政财务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有针对性提出的改进工作的措施及办法。针对问题和苗头提出的审计建议对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在严肃查处的基础上“对症下药”, 从源头上提出防范的措施和建议, 促进被审计单位遵守财经制度, 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二、关键环节存在的审计质量问题

近年来, 审计质量状况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但缺乏严格的审计质量控制程序, 审计行为不规范, 审计质量难以得到全面保证, 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审计质量问题具体在审计计划、审计现场实施、出具审计报告等几个关键环节表现为:

(一) 审计计划阶段存在的问题

1、立项前的调查研究不充分。

审计计划的前期调查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至关重要。然而,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 大部分时间集中在实施阶段, 对审计项目立项前的调查研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导致审计计划安排随意性较大, 重点不突出, 缺乏长远性、科学性。

2、审计信息化技术在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应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部分审计机关未建立审计对象基础数据库, 未能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和规划, 审计监督全覆盖缺乏技术保障。当前, 相当一部分被审计对象管理松弛, 利用计算机犯罪的事件屡屡发生, 而且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和隐蔽, 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大。

3、缺乏对审计项目计划执行过程的精细化跟踪和管理。

目前, 我国审计项目管理缺乏统一的审计规范和具体的管理标准, 在审计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对审计项目时间的管理没有具体的管理规范, 项目实施的时间随意性大, 容易造成审计效率低下;缺乏对审计项目后评估的足够重视。

(二) 审计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

1、审计证据不足。

审计取证是审计工作的核心部分, 是决定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但从目前来看, 审计证据缺乏适当性和充分性的情况还普遍存在, 影响了审计质量, 增大了审计风险。其中, 最主要的是证据资料不充分问题, 有的属于未取得核心证据, 有的属于证据间缺乏联系性, 难以形成证据链。

2、问题定性不准确。

定性准确不仅是国家审计准则的基本要求, 也是对被审计对象的负责。但从目前来看, 定性不准确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一种是取得的审计证据不支持现有的审计结论, 将应定性为彼结论的定性为此结论;一种是审计结论缺乏定性依据, 同时也无通用标准, 主观认为是问题就得出审计结论;一种是定性依据不准确, 引用法规不当, 应引用法规错误或者所引法规已废止、失效。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审计项目质量。

3、审计程序不规范。

程序合法是实体权力行使的必要条件和保证, 实践告诉我们, 要获取可靠、充分适当的证据, 不仅要求审计人员紧密结合实际, 按照规定程序取证, 更需要采取一些灵活的方法和策略, 如果获取的审计证据是足够的、充分的, 才能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

(三) 审计报告阶段存在的问题

1、审计评价意见存在的问题。

一是评价意见千篇一律, 缺乏针对性;二是审计评价不当, 对事实表述不清, 措辞不当, 夸大或者淡化了问题的严重程度。有的针对未经审计的或缺乏证据支撑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 不利于规避审计风险;三是审计评价意见与报告查出问题相互矛盾影响审计报告质量。

2、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和审计处理处罚意见部分常出现的问题。

一是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不进行归纳分类, 全部简单罗列, 未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编排顺序, 导致重点和主要问题不够突出;二是查出问题定性依据的法规引用不够恰当和准确;三是审计处理处罚意见不恰当, 留下审计质量隐患。

3、审计建议常出现的问题。

一是提出的建议没有针对性, 与审计查出的问题没有关联性, 泛泛而谈;二是建议没有可操作性, 没能明确应该怎样做, 如何整改。类似的建议如“建议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建议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等等, 这样的审计建议放之四海而皆准, 缺乏实际作用和效果性。

三、把握关键环节, 提高审计质量

(一) 审计计划阶段

1、加强立项前审计调研, 探索建立重要资讯的收集和评估机制。

结合经济发展状况, 全面分析和掌握国家的有关宏观政策措施和目标要求, 充分论证审计项目计划的可行性, 注重实现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与中长期审计项目计划的衔接, 挖掘审计项目的重点和审计实施的切入点, 增强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严肃性, 较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2、结合信息化建设, 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审计项目选项机制, 推动审计信息技术在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应用。

建立审计对象基础数据库, 根据审计工作需要, 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和规划, 把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审计次数、历次审计结果以及各种违纪违规情况归入电子资料数据库并随时补充和完善, 以保证审计对象相关信息的完整和齐全, 为审计监督全覆盖提供技术保障。

3、推进审计计划规范化建设。

对照国家审计准则, 制定独立的审计项目管理规范, 进一步规范审计计划管理行为。加强精细化管理, 强化审计计划实施过程控制, 综合统筹, 整合审计资源、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和审计技术方法, 保证审计工作有序、高质量运行。

(二) 审计实施阶段

1、审计证据的获得和加工, 是审计现场实施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按照国家审计准则要求, 审计证据应具备相关性、可靠性, 即取得的审计证据应真实、可信、充分和完整, 且与审计事项及其实现目标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审计人员需要在明确审计目标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 确定应获取哪种审计证据, 并研究通过何种渠道取得以及如何取得, 并对获取的审计证据进行充分和必要的分析。

2、审计组应在查清审计具体事项的基础上, 全面、完整和准确的反映被审计单位所存在的问题, 并对问题定性进行分析和判断, 确保问题定性准确。

对审计查出问题应引用准确和恰当的法律法规, 避免出现法规引用与审计事实不对应的问题, 使审计质量监督更加规范有效。

3、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取证应严格按照程序, 依法依规进行。

审计过程中, 有效的审计现场管理对确保审计质量至关重要, 使用外部人员专业鉴定和中介机构、内审机构有关工作结果作为审计证据的, 应当对其结论的相关性、可靠性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 审计报告阶段

1、审计评价部分的撰写, 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以及综合能力。

审计组应当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适当或者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 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另外, 应注意审计评价不能与审计结果相矛盾。

2、对于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和审计处理处罚意见部分。

报告中审计查出问题应按照审计实施方案中审计事项的先后顺序进行归类整理, 并做到重点内容突出、结论正确。处理处罚意见应明晰审计职权范围, 对属于审计职权范围的, 直接提出处理处罚意见, 否则, 提出移送处理意见。另外, 应注意对同类问题处理处罚的一致性, 不能出现问题性质相同而处理处罚不同的情形。

3、审计建议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做到切实可行。

应该针对具体部门、单位, 关联查出的具体问题或审计事项, 指出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管理, 需要健全和完善的法律、规章和制度, 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令第8号.

[2]崔振龙.继续加强:“人、法、技”建设全面开展审计质量控制.中国审计, 2004.13.

关键质量点控制 篇8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

1.1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较广, 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 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 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 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

主要包括: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抓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点。

1.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

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事中监控和事后监控。

事前监控制属于预控方式,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强调施工项目质量目标的计划控制;二了是按施工项目质量计划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状态和控制。如编制质量计划、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 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 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制。

事中监控主要是通过技术作业和管理活动行为的自我约束和他人监控, 来达到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目的。事中监控虽然包括自我约束和他人监控, 但是其关键还是增强操作者的质量意识, 发挥其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作用, 即自我约束是根本, 他人监控是补充。在事中监控中施工项目经理应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作用。

事后监控包括对施工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施工质量实际情况与计划情况总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当偏差超出允许范围时, 就应该分析原因, 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以保证工程质量。这就属于工程质量的事后监控。

2施工阶段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方法

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有5M1E, 即:人工、材料、机械、技术、资金、和环境。

2.1对施工队伍及人员的质量预控

人是施工活动的主体, 把好施工人员质量关, 主要是抓好人员资质审查与控制工作, 审查承包单位承担任务的施工队伍及人员的技术资质与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经审查认可后, 方可上岗施工。通过这样的人员的控制使得建筑工程项目所有的施工队伍及人员的资质均符合要求。

2.2所用材料的质量预控

主要可以进行材料设备进场的质量控制和存放条件的控制, 到场的材料设备除应有单位出厂合格证和技术说明书外, 还应按规定进行现场检查, 合格后向监理提出检验或试验报告, 经监理审查并确定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由于质量合格的材料、设备进场后到其使用或施工、安装时通常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 因此还应加强了的材料设备存放、保管条件及时间的监控,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殊材料要有说明书和试验报告, 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等必须进行复试和见证取样试验。当对质量有怀疑时, 就加倍抽样或全数检验。

2.3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预控控制

审查施工机械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性能参数及投入数量是否恰当, 能否满足该工程的要求, 例如垂直运输设备选型, 现场砂浆、混凝土搅拌机选型。

2.4施工方案的质量预控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括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法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正确的施工方法是保证工程按期保质完成的前提。例如, 锚合金门窗安装中, 门窗框与墙体接缝处按规范要求应嵌填矿棉等弹性材料, 其最外面的5mm厚度中应注入密封胶, 但现在很多建筑工程却没有按规范要求去做, 而仅在接缝处嵌填水泥砂浆.不按规范要求施工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的下降。

2.5资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工程的造价有直接的关系, 造价过低, 会增加施工企业经营压力而疏于管理, 材料质量无保证, 甚至偷工减料, 工程的投资价格应严格控制, 应当符合使用要求, 适当的节约而不是盲目的压低造价, 由于部分工程受到盲目压低造价的影响, 造成“低价低质”的局面, 这也是产生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保证工程质量就要适当提高质量通病易发部分的工程造价。在我过有的工程造价也比较低, 但是要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工程造价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对一些由于造价较低而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部位, 应适当提高工程造价, 杜绝一味地降低工程造价, 而忽视工程质量的现象。

2.6施工环境因素的预控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工程技术环境, 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 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 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人文环境, 如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治安、富裕程度等。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 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如气象条件变化万千, 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摘要:就对施工中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做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对影响施工阶段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关键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

生产制造中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篇9

1 关键工序的确定

利用改进的田口质量损失函数来确定关键工序, 其衡量标准为:损失越小, 产品质量越好, 损失越大, 产品质量越差。确定关键工序的具体确定方法如下[7,8]:

假设产品的特征值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N (μ, σ2) , 对于生产制造中存在的多工序过程, 设一条生产线有n道工序, 其中的第i道工序的质量损失为:

式中:Ai0为假设产品丧失功能时第i道工序的损失;ki为第i道工序的质量损失系数;Tiu为第i道工序中产品规格的上限;Til为第i道工序中产品规格的下限;Ti为第i道工序的质量特性的目标值, 也可理解为顾客的要求、偏好或期望等;Yi为第i道工序的质量性能。

其对应的数学期望为:

其中, 假设各工序的实效损失相等, 即Ai0=A0, 质量损失系数也相同, 即ki=k, 则生产线的总质量损失的数学期望为:

工序i对应的质量损失度为:

这里的质量损失度li满足以下条件:

根据算出的质量损失度li, 可判断损失度最大的工序即为影响该生产线产品质量损失的关键工序。

2 关键工序的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图

直方图又称质量分布图, 是质量控制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直方图是一种几何形图表, 它是根据从生产过程中收集来的质量数据分布情况, 画成以组距为底边、以频数为高度的一系列连接起来的直方型矩形图。通过观察直方图的形状, 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 预测生产过程的质量。直方图的绘制方法[9]:

(1) 找出全体数据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R=max-min

(2) 确定数据分组数m及组距h。一般分组数m取4~20。若数据个数为N, 可近似取则h=R/m。

(3) 确定各组上、下极限。第一组的下限值为全体数据的最小值min, 其它组的下限值则等于其相邻的前一组的上限;各组的上限值等于其相应组的下限值与组距之和。

(4) 计算各组数据频数f1, f2, …, fm, 并以组距为底边, 各组频数为高, 画出一系列矩形, 得到直方图。

工序质量控制就是利用统计规律来判别和控制由系统原因造成的质量波动, 并保持工序处于控制状态的过程。控制图是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在平面坐标系中确定特性点, 然后描绘出一条质量特性波动折线, 同时还要在坐标系中, 建立3条具有统计意义的控制线:中心线 (CL) 、上控制线 (VCL) 、下控制线 (LCL) 。通过控制图可以进行工序分析, 分析工艺过程是否稳定, 此外, 通过控制图还可以控制质量状态, 发现并及时消除工艺过程的失调现象, 预防大量超差产品的产生。

3 实例

以某生产厂为例, 该厂以生产冷轧辊为主, 冷轧辊的生产制造分为机加工和热处理两个过程。机加工车间的主要工作就是粗车、半精车、精车、粗磨和精磨以及检验和包装入库;热处理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调质处理 (淬火+回火) 、淬火、矫直、冷却。

在检验中, 对工作辊关键工序参数进行测量, 得到一组数据如表1, 依据直方图绘制方法得表2频数分布表及直方图图1。

由图1可知, 该直方图类型为双峰型, 即直方图出现两个顶峰。其原因:一方面是把不同的材料、不同加工者、不同操作方法、不同设备生产的两批产品混在一起而造成的, 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 即测量时的读数不精确和失误造成的。同时, 由图2极差控制图和图3均值控制图可知, 所有数据都处于受控状态, 所有检测点都没有超出控制界限, 没有异常情况发生。

根据分析结果, 要求员工应按照规定分类摆放成品, 做到不混摆、不错摆;不同材料的产品应做记号, 方便操作者识别, 轧辊转移时, 应方便下一工序的操作者识别;在测量时, 检验员要认真负责。从这几个方面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4 结论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运用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可以减少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工作损失, 提高产品质量及工艺管理水平。本文探索了一条从确定产品关键工序到关键工序质量改善这一系统化的质量改善过程, 为实现企业效益提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贾玉.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分析系统建模与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6 (4) :85-86.

[2]金春玲.生产过程中的统计过程控制[J].质量与管理, 2007 (9) :51-54.

[3]王丽颖, 郭屹巍.基于工序质量控制的相似工序成组方法[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08, 29 (4) :37-40.

[4]江树基.机械制造业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J].叉车技术, 2005 (2) :22-24.

[5]李树兵, 马萍.浅谈如何确定关键工序[J].化工质量, 2002 (6) :27.

[6]杨承先, 张琦, 李焕良, 等.基于AHP方法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决策研究[J].矿山机械, 2004 (2) :57-59.

[7]王立岩, 唐加福, 宫俊.冷轧辊生产中机加工环节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 2009, 30 (6) :786-789.

[8]魏世振, 韩玉启.过程能力指数在质量损失研究中的应用[J].管理工程学报, 2002, 16 (4) :64-66.

关键质量点控制 篇10

1 套管质量与质量控制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物理、化学、功能等)满足要求(明示的、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和期望)的程度。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通过采用技术或其他手段满足质量要求。

套管的质量是指套管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套管特性包括:材料性能、结构尺寸(几何、螺纹)、结构性能(密封性和连接强度)及使用(上、卸扣特性)性能;要求包含对标准的符合性(明示)和满足现场使用的要求(隐含)。套管质量控制则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来确保套管满足使用的要求。

良好套管质量控制过程包含两方面:生产质量,满足标准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可用性,有利于现场操作;使用质量,与套管生产质量具有良好的匹配。因此,特殊螺纹套管质量控制不仅取决于生产厂,还取决于用户如何使用,是生产厂和用户共同的责任。

2 特殊螺纹接头套管质量控制过程

特殊螺纹套管生命过程从确定需求开始,经历适用性评价、采购、生产、使用4个阶段,通过过程跟踪,形成封闭的循环系统,也形成了特殊螺纹接头套管质量控制过程,如图1所示。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质量控制水平不断提高,效果愈明显。以下对各过程进行分析。

2.1 需求确定

满足需求是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明确的需求有利于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特殊螺纹接头套管需求主要包括:为什么选用特殊螺纹接头?所选特殊螺纹接头应具有什么样的特性?需求的确定主要是用户的责任。

在需求确定过程中,用户需要明确尺寸规格、服役的环境和载荷情况。尺寸规格主要由井身结构决定,主要依据油、气井的目的。服役环境情况决定套管材料的选择,例如:具有腐蚀环境的井况需要选用耐蚀合金材料,根据腐蚀程度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耐蚀材料。载荷情况与接头类型相联系,接头类型决定了套管的生产的难易程度及合格率。

2.2 适用性评价

需求确定了待选套管、待选套管的使用工况和服役环境,但两者能否匹配,匹配程度如何,则必须进行适用性评价,因此,适用性评价是特殊螺纹接头套管质量控制的第2个过程。

适用性评价主要检验特殊螺纹套管在特定工况条件下的使用性能,包括材料性能的评价和使用性能的评价。材料性能的评价主要侧重于环境的适用性,评价重点在于腐蚀性能,并且可预测寿命。使用性能评价主要侧重于整体性能的评价,主要采用全尺寸试验的评价方法。现有全尺寸试验技术足以模拟套管服役过程中的各种工况,并且通过对评价套管的跟踪不断完善。

值得说明的是,适用性评价主要解决技术可行性的问题,主要由具备能力的第三方承担。

2.3 采购过程

采购过程主要解决订货问题,涉及用户、生产厂和第三方检验和/或监理。特殊螺纹接头套管不同于API螺纹接头,不同生产厂有不同的标准。特殊螺纹接头套管具有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制造过程复杂,需要协调的问题较多;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随后将会出现一系列的争议。

从图1可以看出,如果需求作为起点,采购过程正好是中间环节,可见采购在套管质量控制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采购过程主要解决订货标准和生产厂选择问题。

特殊螺纹接头套管订货标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材料性能和整体性能指标和检验。对于材料性能而言,若采用API规定的材料或钢级,可采用API标准,若需要特殊的规定,可采用附加的补充技术条件;若采用非API的钢级和材料,则需要商定材料性能指标,当采用耐蚀材料时,除商定材料性能指标外,还需确定检测方法,尤其腐蚀介质的选择。对于整体性能指标而言,需要对密封包络线和极限载荷进行规定,而密封包络线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由于接头几何参数影响整体性能,订货标准必须规定结合参数公差,且不大于适用性评价采用的公差。

适用性评价解决了技术的可行性问题,一般情况下,可生产满足技术可行性产品的不只一个生产厂,因此,需要对生产厂进行选择。对于用户而言,合适的生产厂是产品质量保证的前提,为此,实施制造厂准入检验制度,对企业的生产必备条件及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量化考核,同时采用全尺寸试验的技术手段检验套管使用性能,以考察批量生产能力。

2.4 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主要解决套管质量稳定性问题,主要由生产厂承担。特殊螺纹接头套管生产过程需要确定材料体系,并选择合适的生产工艺,确保材料性能满足订货技术条件。研究几何尺寸,尤其螺纹参数的控制范围,制定内控标准,不仅需要满足订货技术条件要求,还要满足使用要求。特别注意,内控标准应严于订货技术条件。

特殊螺纹接头套管不同于其他产品,要求质量100%受控,一根套管质量直接影响一口井的寿命,为此,生产厂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严格执行。为了加强质量控制,可采用第二方和第三方的监督模式,如,对套管实行驻厂监造,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质量。对未实施驻厂监造的套管产品,建议进行验证试验。

2.5 使用过程

生产过程保证了套管能够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即满足套管明示要求。实践证明,符合标准要求的套管,如果使用不当,依然发生失效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规范使用过程,精心操作,才能达到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

使用过程质量控制分为3个阶段,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加强套管使用前检验可以避免生产厂漏检、运输过程损伤等质量问题,主要检查特殊螺纹接头的外观,尤其确认密封面没有损伤,对于耐蚀材料特殊螺纹接头套管,除检查接头外,还要检查套管管体的外观质量。

使用过程主要控制套管下井过程质量。特殊螺纹套管接头与API不同之处在于密封面,因此,套管下井过程中必须保护好密封面,确保密封面没有损坏。为了保证套管接头的密封性能,应严格控制上扣速度,尤其在内、外螺纹密封面接触的前后。上扣时,应采用扭矩仪,真实记录上扣曲线,上扣扭矩应控制在生产厂推荐的范围内,并且上扣曲线上能够清晰地反映台肩扭矩。

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更好的确定需求,用户应该跟踪套管的服役过程,记录套压的变化以及油管起下过程发生的异常现象,同时能够跟踪产出液的变化。

以上分析了特殊螺纹接头套管质量控制过程,阶段不同,责任主体不同,只有不同主体紧密结合并不断跟踪分析才能够完成质量控制任务。

3 特殊螺纹接头套管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质量控制与成本息息相关,前述分析表明,特殊螺纹接头套管质量控制过程复杂,难度大,全面质量控制将会引起成本大幅度的提升,为此,抓关键环节,理顺管理线条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思想认识

做好特殊螺纹接头套管质量控制工作,首先需要提高思想认识。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套管的使用性能能够满足要求,并在油、气井使用寿命内不发生失效。通常,生产厂认为符合标准或技术条件要求就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检验合格在使用中就不会出现问题,若出现问题,应是使用者的责任,大部分的争议也在这两个方面。大量实践表明,标准符合性与适用性不同,检验与使用不同。为了确保标准符合性和适用性、检验和使用的统一,需要进行大量的模拟试验,目的在于评价套管选择的正确性,并对套管柱设计进行验证,同时试验结果也可用于指导套管的现场使用。此外,模拟试验也是套管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3.2 选用

特殊螺纹接头套管选用是套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正确的选择既可以保证套管的安全使用,又可以节约套管的采购成本。套管选用主要解决套管性能与使用工况的匹配问题,有两方面的因素,需求和套管性能。

前文所述表明,需求决定了套管的选择,明晰的服役环境和工况条件是正确选择套管的关键。在服役环境和工况条件不明确的情况下,如探井,应考虑最苛刻情况,此外也可根据套管的性能进行逆向选择。事实上,逆向选择更容易实施。

3.3 标准

特殊螺纹接头套管涉及材料和结构两个方面,其标准应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规定。由于特殊螺纹接头套管的特殊性,不会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但应坚持以下原则。

材料性能。若采用API或ISO标准规定钢级或材料,则按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若采用或API或ISO标准材料,则须按照服役环境条件进行评价,并由双方共同确定,建议由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第三方研究机构组织实施。

结构性能。特殊螺纹接头通常为专利产品,具有独特的结构性能,一般采用生产厂的企业标准,但应提供以下信息及证明资料。

一个较详细地关于螺纹、密封面、台肩和管体尺寸设计特征的说明;一个有代表性的接头截面图表,从而确定拉伸、压缩、内压、外压和弯曲的临界值;一个过程控制计划,这个计划应当详细说明适用的标准和程序,产品生产和检测的相关控制序号和版本号;以书面的形式提供上扣参数,包括螺纹脂的类型、用量和应用方法,以及上扣速度、所需的抬肩扭矩值、最大和最小最终上扣扭矩值及上扣扭矩损耗。这个书面的文件还应当包括控制程序、版本和生产厂的控制计划;接头的修复和修复方法的说明,说明中还应包括程序号和版本号;根据拉伸、压缩、内压、外压和相对于管体的弯曲度提供一个接头性能表;应当充分的考虑接头包络线的载荷,使得载荷能够充分的说明试样实际性能与最小性能即名义等级的关系;明确接头极限载荷值,使得极限载荷能够充分的说明试样实际性能与最小性能即名义等级的关系。

证明材料应以技术报告形式提供。

3.4 适用性评价

适用性评价分为两个方面,即环境适用性和载荷适用性,目的在于满足特殊螺纹接头套管使用性能,评价过程应尽可能接近实际工况。

环境适用性评价。环境适用性评价通常采用NACE评价方法,采用小试样的方式和标准的腐蚀液,在规定应力水平下保持一定的时间,检测其耐蚀性能,全尺寸模拟试验成为发展的趋势。

载荷适用性评价。载荷适用性评价通常采用API RP 5C5/ISO13679[7],API RP 5C5第3版以前版本主要进行工况模拟试验,侧重于使用性能的评价,API RP 5C5第3版侧重于管子和接头本身承载能力评价,进行载荷适用性评价时,需要综合两个方面,尤其对于工况条件比较明确的情况,简化试验过程,节约时间和成本。

适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有:耐蚀性能;上、卸扣性能;密封完整性和结构完整性。耐蚀性能主要确定套管适用的环境,密封完整性通过试验参数和试验程序评价能否用于特定工况,结构完整性主要测试接头承载能力。

载荷适用性评价试验过程主要包括:确定工况,进行试验分级,确定试验方案;试样准备含材料选择、样品加工;上、卸扣试验;密封性试验即包络线试验和失效试验也就是极限承载能力试验。

4 实例

2005年,某油田公司对某区块进行开发,该区块具有腐蚀环境,且为气井,井深在6 000m以上,确定了技术套管的规格,委托管研院完成技术套管的质量控制,为此,管研院与油田公司签订了一揽子合同,包括套管选择、适用性评价、驻场监造及现场监督,结果如下:选用某生产厂抗硫特殊螺纹接头套管;对该套管材料腐蚀性能评价,保证套管满足环境要求;对套管接头进行全尺寸试验,评价其上、卸扣性能,密封性能、连接性能及抗挤毁性能;制定了驻厂监造质量计划和监造实施细则,进行了套管生产全过程监造,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并达到套管订货技术指标;监督现场下井;生产的1 500t套管至今未出现任何问题,达到了质量控制的目的。

5 结论

本文给出了特殊螺纹接头套管质量及质量控制的定义,分析了质量控制过程和关键环节,并给出了一成功的范例,可得出以下结论:

(1)特殊螺纹接头套管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在于满足适用要求,是生产厂和使用者共同的责任。

(2)特殊螺纹接头套管质量控制过程主要有需求确定、适用性评价、采购、生产和使用,这些过程通过跟踪形成闭环系统。

(3)特殊螺纹接头套管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包括提高思想认识、选用、标准和适用性评价。

(4)实施特殊螺纹套管质量控制可取得良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高连新.WSP特殊螺纹接头油井管的研制[J].石油机械,2003(9):33-36.

[2]许志倩.非API标准Big Omega特殊螺纹接头连接性能数值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2009(6):34-39.

[3]廖凌.汉廷特殊螺纹接头油套管的技术特点与应用分析[J].钢管,2009(4):44-47.

[4]王善永.几种特殊套管螺纹接头[J].石油矿场机械,2005(4):83-85.

[5]高连新.石油套管特殊螺纹接头的密封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05(3):216-219.

[6]杨智春.特殊扣套管接头的应力及密封特性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4(7):771-773.

关键质量点控制 篇11

关键词:南水北调 关键部位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099-01

南水北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质量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生命,容不得一丝疏忽,要始终把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任务,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努力把工程建设成为一流工程、精品工程、人民群众放心的工程。本文就南水北调渠道工程施工中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控制预防措施。

1 土方工程

土方工程主要包括土方开挖和土方填筑,土方开挖和土方填筑的质量制约着工程的许多后续环节的施工,在这个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土方填筑必须选择经鉴定的可利用土料,结合现场试验和设计要求,选择最优的施工参数进行施工。

1.1 土方开挖

容易出现的问题:边坡及底板超挖、欠挖,未预留保护层。

控制预防措施:(1)首先测量人员准确放样,定出渠道开口边线位置,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开挖高程、开挖边坡、保护层厚度,着重检查是否存在超欠挖现象,测量是否有放样及校核两道程序。(2)加强汛期、永久排水设施管理,规划好排水通道,如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截流沟和防护堤。做好边坡防护,防止成型边坡坍塌,造成质量缺陷。

1.2 土方填筑

容易出现的问题:渠道填筑密实度不够,填筑坡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填筑料不符合设计指标要求。

控制预防措施:(1)认真进行生产性试验,优化碾压参数。对开采区的植被、覆盖层等无用料层先行剥离处理。(2)土方填筑中,以控制碾压参数为主,按规定的错距宽度进行碾压,低速行走。(3)设置洒水专业队伍,控制土料的含水率接近最优。(4)在填筑期间或填筑以后,发现有污染的填料予以全部清除。

2 地基处理工程

2.1 强重夯地基处理

容易出现的问题:夯击次数不足、落距不够,夯锤落地不平稳造成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等。

控制预防措施:(1)强、重夯开始时起吊钢丝绳应该与夯锤连接紧密并保持平衡。(2)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正确。如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及时用壤土将坑底整平重新夯击。(3)严格控制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夯击土坑下陷深度用水准仪测量控制,必要时进行整平。

2.2 挤密砂石桩地基处理

容易出现的问题:桩体倾斜,点位偏移,成孔深度不够,孔径不足,出现空桩、断桩,填料质量差等。

控制预防措施:(1)每根桩施工前严格控制桩机沉管的竖直度达到规范要求。(2)对测量已进行的放点位置进行圈点固定保护,不得私自移动。(3)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控制每根桩的成孔深度,施工前做好相应的标记,配合质检人员及监理人员做好复核检查。(4)严格控制碎石料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含泥量不大于5%。

3 砂砾料垫层铺设

容易出现的问题:砂砾料级配、含泥量及铺设厚度。

控制预防措施:(1)材料要求:①由实验室严格控制砂砾料的进场验收。②加工好的砂砾料分类堆放,不得混杂,并需要防止分离。③砂砾料运输和卸料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防止颗粒分离。运输过程中砂砾料要保持湿润,对卸料高度加以限制。(2)施工质量控制:①砂砾料填筑严格按照施工详图中所示的层次、级配、厚度和范围进行。②在铺筑砂砾料的第一层时,检查地基面平整度,若有的部位需要填平时,用第一层料对地基面进行填平找齐。③妥善保护压实后的反滤层,不允许破坏。在砂砾料面上施工下一工序前,先对砂砾料进行检查,如有损坏,立即修补至合格。④预留排水孔采用预埋PVC管成孔,埋管至反滤层以上达到设计要求。孔内充填砂砾料。排水孔、排水管在施工中必须保证不被堵塞和破坏。⑤在反滤层铺筑完毕,下一道工序施工前需在其上摆放跳板供人行走和进行施工活动,不允许直接在反滤层上行走或堆放其他物料。

4 复合土工膜铺设

容易出现的问题:接缝搭接及检查,接缝布置不复合要求。

控制预防措施:(1)由质检部及实验室严格控制土工膜进场验收,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土工膜及时清退出场。(2)在每层复合土工膜被覆盖前需要目测有无漏接,拼缝有无烫损,有无褶皱,铺设是否平整等。(3)复合土工膜剪裁整齐,保证足够的黏(搭)结宽度。(4)复合土工膜铺设力求平顺,松紧适度不得绷拉过紧;土工膜与土面密贴,不留空隙。(5)接缝布置,坡面不允许有纵缝。

5 保温板铺设

容易出现的问题:保温板衔接不紧密、不平整,未固定。

控制预防措施:(1)严格技术交底制底,加强交底资料审核。(2)做好材料采购质量控制和检验检测工序,清楚各项技术指标。(3)严格控制保温板衔接宽度、平整度等要求,规范化施工。

6 混凝土工程

6.1 混凝土浇筑

容易出现的问题:蜂窝、麻面、孔洞、漏筋、破损掉角、裂缝、错台等现象。

控制预防措施:(1)原材料控制:对进场原材料做好质量验收工作,严格按照南水北调要求检测频率进行取样检测,经检测合格的原材料方可用于施工,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及时清理出场。(2)混凝土拌合控制:①严格控制砼拌和计量设备,控制计量结果在允许偏差范围内。②严格按实验室提供的配料单进行配料,不得随意更改配料单。③施工过程中,及时测定骨料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拌和用水量。(3)混凝土浇筑控制:①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度不得超过2m。②采用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浇筑层高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③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不得漏振。④加强砼的养护,控制砼处于有利于硬化及强度增长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⑤对浇筑完成的砼做好保护措施,避免损坏,影响外观质量。

6.2 预应力混凝土质量控制

容易出现的问题:強度不够、模板版面粗糙、预应力张拉裂缝等现象。

控制预防措施:(1)预应力筋张拉前,根据构件混凝土的强度试压报告,当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方可施加预应力。(2)制梁台座为砼台座,台面铺设钢板,底模按设计要求设置预设反拱度,制梁模板采用钢模,确保梁体光滑。(3)施工过程中的浇筑必须严格分层,即:首先,在侧模上标出内模底的相对位置,然后浇注底板砼到内模底高。(4)张拉过程中,必须将所有张拉设备清理干净,安装就位;检查所有管道的接口是否牢固密封;(5)预制板的安装直至形成结构整体各个阶段,都不允许板式支座出现脱空现象,并应逐个进行检查。

7 结语

关键质量点控制 篇12

1 原味柚子皮加工质量关键控制点确定

1.1 工艺流程

原料 (柚子皮干片) 选择→复水、漂洗、脱水→盐水煮制→冷却漂洗→脱水→护色→漂洗、脱水→糖水煮制→干制→包装→成品。

1.2 危害分析

根据原味柚子皮工艺流程, 从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危害3个方面来对各工序进行危害分析, 各工序对产品质量 (形状、口感、色泽、产品得率等) 的影响程度, 以确定产品质量关键控制点[2]。具体分析见表1。

1.2.1 CCP1原料选择

柚子是加工原味柚子皮的主要原料, 其品质影响到原味柚子皮的品质。尤其是当前现有的加工设备还无法解决例如原料的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等问题, 柚子卫生质量是决定原味柚子皮卫生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 控制好柚子原料的卫生质量是加工出合格成品的前提条件。所以, 柚子卫生质量的控制是原味柚子皮加工的第1个关键控制点。

1.2.2 CCP2盐水煮制

柚子皮的苦味是制约原味柚子皮加工的一个重要障碍[3]。现有研究表明, 柑橘类苦味物质主要是黄烷酮糖苷类化合物和三帖系化合物, 主要代表物为柚皮苷、新橙皮苷、柠檬苦素和诺米林等[4,5,6]。围绕柚子皮的苦味适度去除与保留, 许多学者进行广范的研究, 盐水煮制法以经济、生产方便操作而得以应用。所以, 盐水煮制是加工的第2个关键控制点。

1.2.3 CCP3护色

柚子皮在加工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保持品质的生理生化反应, 包括酶促和非酶促褐变, 长时间与空气接触易发生褐变, 品质口味下降, 失去其应有的品质特征。因此, 原味柚子皮的加工需要进行护色处理。所以, 护色是原味柚子皮加工的第3个关键控制点。

1.2.4 CCP4糖水煮制

柚子干皮经上述各工序处理后, 口味上保留了淡淡的柚子皮味, 组织上较柔软。为丰富其口感及缩短生产周期, 赋予产品弹性, 色泽鲜亮的目的, 糖水煮制法满足其工艺要求, 边煮制边加糖, 时间短又利于控制果片的软烂状况。所以, 糖水煮制是原味柚子皮加工的第4个关键控制点。

1.2.5 CCP5干制

柚子皮的干制处理, 是指将浸糖后的加工产品脱去一定量的水分, 而又尽量保存其原有风味且满足成品贮藏要求的一种加工方法, 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它是一个复杂的热、质 (水) 转移过程, 涉及到热的传递和质的外移两方面[7]。干制温度、湿度及时间的控制, 对产品的品质、得率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干制是原味柚子皮加工的第5个关键控制点。

2 原味柚子皮加工过程质量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2.1 柚子皮干片原材料的控制

柚子干片由柚子皮经分切, 烘干或晒干而成。控制原材料卫生质量的参照依据是NY/T 868《沙田柚》与NY/T 1264《琯溪蜜柚》标准, 主要控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污染, 根据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的第三方原材料检测结果及自行随机抽检进行检测, 并做好相关记录, 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确保收购柚子的卫生质量。

2.2 盐水煮制

为适度去除柚子皮中的苦味物质, 将5倍于原料 (经复水、漂洗及脱水后) 重量的1.5%盐水煮开, 加入柚子皮, 待煮开后以小火煮制, 时间从加入柚子皮起共煮制30min。捞出放入冷水中冷却, 之后用清水漂洗2到3次。

2.3 护色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 控制焦亚硫酸钠的用量。将脱了水的柚子皮放入2倍的0.5%焦亚硫酸钠护色液中护色2h以上。将护色好的柚子皮用清水漂洗到无明显硫味, 之后于脱水机中脱水2min备用。

2.4 糖水煮制

采用糖水煮制工艺既提高生产效率又能衬托出柚子皮特有的风味。将2.5~3倍的糖水煮开后加入脱了水的柚子皮, 开始计时, 煮制10min, 加入10%的白糖, 继续煮制10min, 再加入10%的白糖, 1%的柠檬酸, 0.05%的山梨酸钾, 继续煮制10min, 连糖液一起倒出放入干净的桶中浸渍2d。这样生产的原味柚子皮成品色泽自然、组织柔软、风味浓郁。

2.5 干制

为了满足产品的贮藏保质以及口感、形状达到质量要求, 必须控制好烘干时的温度及时间。因此笔者采用了可以控制温度、湿度、时间, 热源为蒸汽的干制设备来进行烘干, 将浸渍好糖液的柚子皮捞出沥糖液, 摆放晒盘, 入干制设备, 干制参数设定的温度为55℃~65℃, 相对湿度50%~80%, 时间8h, 到水分在20%即可。

参考文献

[1]邓桂兰, 魏强华, 刘冬梅, 等.柚子皮的综合利用研究[J].食品工业, 2013, 34 (9) :180-184.

[2]刘功德, 苏艳兰, 黎新荣, 等.番木瓜果粒加工质量关键控制点的确定与控制[J].食品科技, 2013, 38 (9) :315-317.

[3]李志航, 廖李, 乔宇, 等.柚子皮的脱苦保脆工艺[J].食品科技, 2015, 40 (8) :64-68.

[4]Yusof S, Ghazali H M, Kind G S.Naringin content in local citrus fruits[J].Food Chem, 1990 (37) :113-121.

[5]元晓梅, 刘贵贤.比色法测定柑橘饮料及桔皮制剂中总黄酮含量[J].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6, 23 (31) :13-21.

[6]王志国.微生物与柑橘汁脱苦[J].食品科学, 2000, 21 (11) :10-14.

上一篇:应用代理下一篇:灌溉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