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选择(共5篇)
座位选择 篇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也是我国教育界研究的主题[1]。高校理论课堂教学一直是传统教学的主要方式, 也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2]。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研了解学生理论课选择座位的状况, 分析讨论创新理论课教学应创新教务管理方法、强化高校教师授课基本功、创新评教机制、打破座位分布差距, 以提升理论课授课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分层抽样的方式, 从甘肃省11所高校随机抽取1 84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研究学生理论课选择座位的动机及相关认知情况。
1.2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查阅文献, 自行设计“高校学生理论课选择座位情况调查问卷”。向甘肃省11所高校的大学生发放问卷2 000份, 回收1 845份, 有效回收率为92.25%。 (2) 现场调研。对发放问卷的11所高校个别学生进行访问和实地调查, 核实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3) 文献资料法。
2 结果
2.1 学生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对象共1 845人, 其中男生786人, 占42.60%, 女生1 059人, 占57.40%。
2.2 学生理论课选择座位情况 (见表1)
3 讨论
理论课座位选择与课堂设置枯燥、教育创新不足、教学形式简单、教学手段单一有关。在问卷调查及现场调研中, 我们发现, 一半以上的学生以教师授课是否生动, 课程是否重要来选择座位。通常情况下, 对于感兴趣、教师授课方式生动的课程, 学生更愿意选择前排座位;对于以单纯多媒体授课, “填鸭式”教学, 教师语言表达枯燥的课程, 学生则会选择后排或中间的座位, 睡觉、玩手机者偏多[3]。要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降低座位分布差别, 就要灵活教学管理机制, 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加强教学评估、教学改革, 确保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公平地享受教育资源。
首先, 对于高校教务管理者来讲, 如何根据授课内容安排好授课地点及提供相应的授课条件, 灵活处理理论课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 高校教师应在提升科研学术水平的同时, 加强授课基本功的培养及提高。通过调查我们看到, 重点高校学生和普通高校学生选择座位的状况有所不同, 重点院校学生更青睐于后排座位, 原因之一是重点高校的教师大多身兼数职, 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侧重于科研学术成果, 授课质量的考核结果所占比重很少, 这使得高校教师这一高素质人才队伍出现了只会埋头做学问, 不会讲课的“人才”,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4]。
最后, 高校应积极推动教改, 通过学生评教、同行互评、教学督导等方式, 促使教师提高授课的生动性。例如, 多媒体和传统板书有机结合;增加实践教学;鼓励教师活动授课, 改变授课时教师活动范围只限于讲台的模式;通过提问、与学生探讨、共同动手等方式, 降低座位分布差别, 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公平地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010-07-29.
[2]邢向辉, 徐巧英.课堂座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 2009, 3 (20) :123-125.
[3]黄培森.大学生座位选择与学习的初步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2) :56-57.
[4]纪晓斌.高校大学生座位选择调查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 (1) :104-105.
座位选择 篇2
从排座位到选座位-班主任管理思路的变革
从排座位到选座位――班主任管理思路的变革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 陈宇班主任每天的工作看上去都差不多,常规管理规律性很强,事情繁杂而琐碎。班主任们往往疲于应付,更谈不上深入思考,谋求创新了。其实,班级常规工作中有大量有价值的课题,如果用心去研究,实践,有了成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让班主任切身地体验成就感和幸福感。很多事情班主任都在重复地做、机械地做,而且从不问为什么要这么做,能不能换一个方式去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做?这种思维的惰性导致班主任创新能力大大减弱。敢于对习惯思维质疑、向传统做法挑战、尝试新的方法,是班主任可贵的素质。只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我们会发现即使是常规工作,也蕴藏着大量的创新资源。没有智慧的班主任会觉得管理一个班级非常困难,没有方法的班主任可能会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这样的问题在班级常规工作中随处可见,比如,排座位问题就属此列。为什么说班主任会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呢?因为面对一个新班级,班主任根本不了解学情和学生的个性,但是,座位是必须要排的,一天都不能等。所以,一开始,班主任只能凭着感觉指定座位。仅此一项,就够班主任头疼的了,好不容易排出了座次,学生还不一定满意。一段时间后很快就出现了问题,需要调整,班主任将再次陷入繁杂的工作中――重新设计、动员甚至动用权力强制执行,又是一番折腾。长期以来,排座位都是班主任亲力亲为、包办代替的。从一个角度说,排座位是班主任的权力,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其实是班主任的一项沉重的负担。归纳起来,班主任在座位问题上的苦恼大致有:1、不掌握情况却要勉为其难地排出座次,只能跟着感觉走而乱点鸳鸯谱,其结果是自己受累学生还不满意;2、座位问题是影响课堂纪律的重要因素,私自调换座位、转纸条、上课时“跨组”讲话……治理这些乱象,需要耗去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收效甚微。3、遇到学生调换座位的申请很为难,如果认为理由不充分,不能调整,班主任需要反复解释;如果觉得需要调整,也要做大量的工作,尽量让调出和调进的同学都满意,做到这点的难度也很大。4、遇到家长、熟人或者同事、领导来打招呼,要求照顾某个孩子,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动用班主任的权力调座位,班主任的威信将受到很大影响;如果不调,也会得罪人。……调座位,在外人眼里不是什么大事,只有班主任知道这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啊!有没有一种比较好的排座位解决方案,可以让班主任摆脱这些困扰?我以亲身的实践证明,这是完全可能的。在座位问题上,我曾经做过两次比较大的创新,不能说圆满成功,至少在这个问题上有过一些思考,也取得过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最重要的是,我的工作思路改变了。我发现诸如排座位等老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打破思维定势,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研究,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一、用制度代替说教,以规则规范行动在班级管理中,制度的作用至关重要。有了制度,可以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制度代替随意、主观的工作作风,不仅科学、客观,而且高效。制度,克服了班主任人性的弱点,省去了一遍遍重复的解释、说教,体现了公平、公正。很多班主任不善于用制度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难题,导致了负担沉重、效率低下。比如座位问题,与其反复对申请调换座位的同学做思想工作(看上去很辛苦,其实一点效果都没有,因为学生的诉求得不到满足),不如就排座位和调整座位问题和全班同学共同商议若干规则,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大家参照规则执行即可。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们拟定了如下几条排座位的准则:1、排座位不考虑视力问题,因为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近视。视力不好可以配眼镜,看不清黑板不作为向前调座位的理由;2、身高是重要考虑因素,尽量不让前面的人挡住后面的人的视线,长得最高的人只能坐后排,没有办法;3、需要和同座位上课讨论问题的理由也不予考虑,学习上的问题可以课后讨论,上课讨论过多既会影响听课效率,也会影响课堂纪律;4、男生和女生可以是同座位,大家大家都是好同学,不存在男女界限;5、同桌需要经常换,试着和不同性格的同学相处,一般一个学期可以调整一次;6、不以成绩好坏作为排座位的依据;7、好的位置和相对差的位置需要轮流坐,好座位不是终生的。制定这些规则的最大好处,一是学生可以对号入座,不是什么要求都来找班主任――自己看,符合条件就可以提出申请,不符合,提了也没用;第二,班主任再也不必一遍遍费力地解释,因为有规则摆在那里,白纸黑字,一目了然。制度文本,就是有它独到的优势。而关于换座位,我们也制定了一些原则。1、如果你坐在一个公认的好位置上,那么请你珍惜你的座位,好好听课,如果你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被老师批评,对周围同学造成不良影响,说明你并不需要这样的好位置,违纪累计到一定次数,那么请你将你的座位让出来,给那些想学习的人;2、如果你认为你的座位不理想,想换一个好位置,那么请你在现有的座位上好好表现,不能因为座位不好就不听课,如果以不坐好位置就不好好学习,那么你的要求将不能得到满足。只有在现在的座位上尽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调换座位时才会优先考虑。3、在座位问题上表现出大度、谦让、顾全大局的同学在调整座位时将优先考虑,或在其他荣誉问题上补偿,不让老实人吃亏。其中,尤其是第三条,体现了公正。因为我和几乎所有的班主任一样,在换座位的问题上需要一些境界比较高的同学的理解、合作,才能比较顺畅地解决矛盾。发扬风格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在处理问题上不能体现公平,一味要求学生谦让,造成好说话的同学吃亏,是不合理的。班主任在做学生工作中,一定要有“责、权、利”一致的概念,付出与得到应该是对等的。有了这些原则和规则,班主任在排座位的问题上就有了依据,说话也有了说服力,阻力大大减小。在此基础之上,我做了进一步的改革。二、自选同桌,互相尊重有了基本规则,学生坐在教室的第几排,就主要是身高决定的了。而具体和谁坐,为什么一定要班主任定?如果换一种思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同座位会如何?老师们会想,那肯定乱套!关系好的都聚到一块儿了,那上课讲话还不讲疯了!事实果然如此吗?我做的尝试结果恰恰相反。这里有什么奥秘吗?先看看过程吧。我让每个人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最想和谁成为同桌,选择三个人作为备选。这三个人一定是自己中意的,根据意愿,也分成首选、次选、备选,就像填第一、第二、第三志愿一样。之所以要他们写三个,是为了在编排的时候有更大的选择余地,避免可能发生的“撞车”。这样,既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又不至于让我没有退路。很快,纸条交上来了。我带着一大堆纸条回到家里,在桌子上把纸条像纸牌一样排开,开始排列组合,大有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风采,弄得家人一头雾水,以为我在破案。如果你选我,我也选你,就基本上满足了。原以为这项工作很繁琐,一做才知道,这样比我自己想破脑袋排座位省事多了,因为三个候选人只要满足其中一个,就可以搞定,而我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在三个候选人中,选择我认为最合适的,皆大欢喜。其中有特别受欢迎的同学,被很多人选择,也有个别没有人选的,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问题。我很顺利地排出了大概的座次表,剩下几个小问题解决起来就方便得多了。第二天再做了一些个别工作,新座位表就出台了。绝大多数人如愿以偿,情绪很好,没有到我这里来提意见甚至是哭哭啼啼的了。一份让学生满意的座次,自己选择好朋友做同桌,会不会导致课堂纪律一团糟呢?习惯上,大多数班主任是有意识地把爱说话和不爱说话的人放到一起,以为这样可以减少上课讲话现象,还会把特别好的朋友拆散,以防止他们过于亲密影响课堂纪律。而我却反其道而行之,我的理由和对策是:1、充分相信大家选择同座位的动机是良好的,是为了有个好心情更好地上课,还可以互帮互助;2、所有座位,试坐一个星期,根据试坐情况调整;3、因为尊重了大家的意向,所以大家都很满意。为了让自己和满意的同桌能长期坐下去,同时回报老班对你们意见的尊重,请每个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同桌,共同为班级良好的课堂纪律做贡献;4、不自重的,在一起互相有坏影响的,影响课堂纪律的,你们的意见就不配得到尊重,老班再把你们调开时,你当无怨无悔。其实尊重和自重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只有你首先尊重了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回报。事实上,大多数人是懂得珍惜的,即使有人不自觉,也有规则应对,还怕什么呢?经过这样编排座位,我们的课堂纪律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还好转了。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一个星期之后,因为效果良好,试坐就固定了下来。我没有包办代替,同样很好地解决了座位问题。三、把座位变成一种资源――自选座位又如何?有了自选同桌的成功经验,在我带的另一个班级,我做了一次更为大胆激进的探索――完全自选座位。改革总是有风险和非议的,无论结果怎样,我觉得都很有意义。而且,从后来实行的情况来看,效果还不错。让学生自选座位有个前提,那就是班级人数不能太多,否则不太好操作。我的新班,人数36,这样一个近似于“小班”的编制让我的很多教育试验能比较好地进行。所以,我的这次试验,对于班额比较少的班级可能更有参照意义。首先,改革通常的两人同桌的惯例。两人共用一张课桌是普遍情况,因为现在国内很多学校班额都很大,甚至达到七八十人一个班。但是,这样的做法肯定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与此相反,小班化教学都已经在各地广泛地开花结果了。所以如果班级人数不多,有条件的话,尽量做到单人单座。我把原来大家习惯了多年的每间教室四大组、每人都有同桌的传统给改掉了,变成了六个小组,每组六个座位,正好三十六个。这样一来,为我实施下一步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尝试从“抢座位”到“让座位”,经历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过程,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感悟和感慨。当时班级刚组建,我对学生并不了解。报到第一天,我有意去得迟了一点,等到他们绝大多数坐下来之后再进入教室。当时学生是自由乱坐的,是一种无序状态,也是最自然最原生态的一种状态。我看了一下,他们自己坐也是完全可以的,不就是那样吗?还能坏到哪里去?课堂纪律主要是班风和管理问题,即使和座位有一点关系,也不是很大。所以,我在班上作了一个大胆地宣布――暂时不由我指定座位,排座次表,而是改成大家每天自己选择座位,试运行一段时间后,磨合得差不多了,再把座次排好。此语一出,全班哗然,没有人见过这样自由的事。但我自有打算,所以,我不露声色,让他们自己先坐起来。很多人一开始都不相信,但是,我的口气又是不容置疑的――每天来得最早的人可以自己选择一张最喜欢的座位,以此类推,来得最迟的人只能坐最后剩下来的座位了。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是我班主任排座位,那么无论怎么排都有不合理、不公平的地方,这样的不公平并不是短期的,座位排好后,一般很少变化,至少一个学期,有的同学甚至在某个位置上一坐几年。与其让班主任总来当这个恶人,还不如把权力下放。先到先得,也是一种公平。既然这样做很公平,那么为什么别的班主任都不敢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敢去尝试,担心这样搞班级非乱不可!别的不说,座位天天在变动,老师记不住学生名字,学生没有了组的概念,交作业、收作业等等都会出现一些麻烦。但是,我的想法就不一样,我觉得既然这样做公平,那就去尝试着做,至于做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问题再去解决这些问题不就行了吗?不能因为会有问题就不敢前进,那么,教育怎么能谈得上创新呢?当我们的临时班长问我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时,我不动声色,对她说,下午就会有解决办法的。下午自习课,我带着精心准备好的“席卡”走进了教室。“席卡”是个什么东西?就是开会时放在桌上写着你名字的标签,又叫“席次卡”、“桌签”,开学第一天,我即为全班同学每人准备了一个席卡。自选座位带来的是老师识别同学和同学之间互相认识的不便,因为班级刚刚组建,师生双方彼此都不是很熟。如果座位再天天变,那教师更要无所适从了。解决这种混乱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用席卡――每人桌子上放一个,一目了然,比座次表好得多。座次表是不便于改动的,但是班级同学的座位却是经常换的,不说我的班,任何一个班级都存在换座位的问题,这就给老师看座次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现在好了,每个人把写有自己名字的席卡放在课桌上,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就再也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解决了这个技术性问题,接下来开始我的改革尝试。第一步:先到先得“抢座位”开放全班所有座位供学生自由选择,先到先得。早晨第一个来到学校的同学当然可以第一个选到他喜欢的位置,越早到校,越能选到理想的座位,这个和乘飞机选座位的道理是一样的。最后一个到的同学,无论性别身高,只能坐最后剩下的位置。迟到的人坐在最差的位置上,也算是一种惩罚。同学们把这个举动叫做“抢座位”。但是,这并不是我排座位的终极目标。我很清楚,完全开放自由选择座位,弊大于利。首先,这样的机制造成了同学们争相早到的局面,增加了同学们的心理负担,唯恐来迟了没有好座位,特别是对于家住得比较远的同学不公平。其次,此举有可能会造成同学之间的矛盾或由此产生一些不正之风,比如帮好朋友抢占座位。再次,身高比较高的同学占据了前排的位置,会挡住后面同学的视线,影响了上课效果,等等。明知会有种种问题和矛盾,我还是坚持开放的做法,因为我要通过这样的行为让学生感觉到好座位的价值,造成“奇货可居”的局面,以利于后续行动的展开。多少年来,人们总是觉得排座位那是班主任天经地义的事,学生习惯了让班主任指定座位。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事情一定只能这样做?有没有其他办法?更没有人想过,令班主任们头疼的座位原来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资源,可以发挥它的很大作用。运用得当,班主任不仅不会为排座位而烦恼,相反能让座位帮助自己做好很多工作。要把座位变成资源,首先就要学生有亲身的体验,让他们明白,在班集体中没有什么是你理所当然应得的,获得任何利益都要付出努力。学生通过参与竞争,意识到了好座位的来之不易,同时也目睹了因为座位问题而产生的种种不良现象,这是好事。没有体验,就不可能有感悟与收获。开放全部座位,让同学们自由选择是座位改革的起点。抢座位导致班上一片混乱:学生心理压力大、晚上睡不着甚至做恶梦,生怕第二天去迟了没有好位子了;家长向我抱怨,自打抢座位以来,孩子和大人都没睡好过一个觉;任课老师抱怨你们班的座位天天换,对我上课极为不利……我依然顶住压力,改革是需要有勇气的,更是要承受压力和非议的。现在的乱是为了将来的不乱,现在的“抢”是为了将来的“让”。这是我整个座位改革计划的一个步骤,少了这一环,下面就不好做了。虽然班级有点乱,但是我的初步目的却已经达到,因为大家的观念开始改变了,座位已经变成了一种资源。网是撒开了,接下来要逐渐收拢。第二步:限制条件选座位自选座位一段时间后,抢座位的好处和弊端充分显现。这时候,我开始出场了。抢座位不是放任自流,班主任的引导工作非常重要,而教育或者引导都需要寻找最合适的时机。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在班级树正气、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首先,在班上暗示,身高占据明显优势的男生要有绅士风度,要顾全大局,不要只顾自己舒服就不顾别人的感受,不要和小个子女生争抢前排座位。我提议,男生即使来得再早,也不要抢占前三排的座位,以免挡住后面的同学。我并没有硬性规定什么,但是我发现说过这话的第二天,没有一个男生坐在前三排――试问有哪一个男同学愿意被人背后议论为不讲风度、和女生抢座位呢?这种道德的约束力往往比强制的规定管用得多。而对于很多人都喜欢的第一排座位,我们做了合理的规定――谁坐第一排谁就是今天的组长,负责收本组的作业和完成其他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做既可以使权利和义务挂钩,又方便管理。这是一种“找平衡”的做法,获得好位置是要有代价的。如此一来,虽然没有明确地排座位,但是教室的座位变得相对整齐多了。乱跑的野马终于开始套上了缰绳,逐步从混乱走向了有序。通过这个小小的约束,同学们开始明白了,人都是有私心的,但是,私心必须受到约束,因为你生活在集体中,你要顾及到他人的感受。其次,加强教育,对已经发现的不正之风加以纠正。接受大家的投诉,明确表态,如果发生诸如替别人抢占座位或者因为抢座而发生冲突等现象,当事人将被取消选择座位的权利。同时,表扬大家的总体表现,为了好座位而起早,是为了更好地听课,搞好学习,大家的动机是好的。但希望大家在自主选择座位的问题上要表现出大度、谦让、和谐,规则之外是人情,有很多比座位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友谊。如果因为座位而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友谊,那违背了我们的初衷。这些举动的指向仍然是把座位当作一种资源来强化大家的意识,不过我们赋予了一定的教育意义,并不是低端的恶性竞争。第三步:别出心裁“奖座位”说来也奇怪,座位“抢”了若干天之后,加上我们给了一些约束,抢座位的风潮居然开始渐渐回归平静,大家似乎对抢座位逐渐失去了兴趣。大多数的同学在同一个位置上做了几天之后,这个座位就约定俗成了成了他的,有时即使来迟一点,也不一定会被人抢走。我知道,心理学上神奇的“定位效应”开始显现。不过,“好座位和差座位”、“喜欢的座位和不喜欢的座位”之间的差别依然存在。我开始实施计划的第三步――以座位选择权为一种新奇的奖励手段,以取消座位选择权为一种“变相的处罚”。对集体做出较大贡献、积极参与班级事务、表现良好的同学将获得座位选择权。通过努力拿到这个权利后,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座位固定下来,不管到校早晚,别人都不能抢占。这样做就比较公平了,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早到学校获得好位置,还可以通过很多其他方式坐上好座位。第一个座位选择权奖励给了一名男生――在班级卫生工作招标会上,他选择了最辛苦的一项工作。同学们在羡慕他的同时忽然发现了一条新途径――只要为集体多做贡献,就能获得自己理想的位置。在付出辛苦的同时得到了回报,责任和权利再次挂挂上了钩。我们继续规定,拿到座位选择权的同学如果不认真履行职责,那他面临的第一个惩罚就是取消他的座位选择权。此后,我们继续逐步拿出一定数量的“座位选择权”作为奖励,配合班里的“班级工作招标会”,让选座位发挥了极好的杠杆作用。越来越多的同学通过努力争取到了座位选择权,每次的班级工作招标都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回应,班级工作由主动变成了被动、由过去只由班主任分配到现在的同学自己去抢、由过去“烫手的山芋”变成了一个个“香饽饽”,就像“蝴蝶效应”,排座位方法的改变在班级工作的其他方面带来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可喜改变。第四步:发扬风格“让座位”经过了一段时间,班级出现了这样一个格局: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座位“名花有主”了,其余的座位虽然继续开放供学生自由选择,但是,“定位效应”让大部分座位也约定俗成地生成了,混乱的局面终于逐渐安定下来。学生要求结束“抢座位”局面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把座位完全固定下来的时机已经成熟。所不同的,是这次我仍然不包办代替,还是由他们自己去选。已经拿到座位选择权的同学坐在位子上不动,其余同学全部站到教室的后面。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号码的小纸签,让他们随即抽取,签子上的数字就是选座位的序号,用随即抽签的方法合适不合适先不讨论,我们开看看结果。拿到序号之后,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排在前面的欢呼雀跃,抽到“下下签”的同学愁眉不展。且慢,先在纸签上写下你的名字――这次是你第一个选择,那么下次选座位的时候,你就是最后一个选的,公平合理。而过去的一些约束,如“男生不要选前三排”等规则依然管用。听我讲完这番话,孩子们的心理算是平衡了。很多人会担心,这样做会不会破坏班级团结和谐的气氛,培养人自私自利的品质,人人自危?先选的.人高兴,后选的人悲催?那么,我们来看看实际情况吧:首先,这样的选择并不是完全随意的,我们的规则中有一些限制,我们把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结果(比如,个子最高的人选了第一排)都估计到了,采取了一定的防范约束。其次,在尊重游戏规则、自由选择的前提下,我们提供了一些道德方面的要求,这可能是比规则更有力的约束,比如,谦让、和谐、友爱,等等。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次自由选择,倒不如说是一次良心的选择。事情的结果也完全在我意料之中――第一个选座位的人是一位个子不高的女孩,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并没有选择前排的最佳座位,而是坐在了平时她几乎每天坐的第五排(倒数第二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她的选择为后面的同学定了调子,那就是尊重习惯、尊重他人、顾及到后面同学的情绪。在所有人的注视(其实也是一种压力)下,这个幸运儿放弃了公认的最好座位,而选择了一个相对较差的位置,换言之,她把好座位让出来了。这种姿态,不仅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同学,也感动了我。同时也让我感到了这次冒险是值得的,每个人都必须在集体面前交出这份良心答卷,这是最好的教育。所以,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有的人预料的那样,最后剩下的是最差的座位。第二个同学的选择是第五排……座位被一个接着一个地选走,然后,最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张第三排的最佳座位始终是空着的,当第四、第五甚至第六排都基本上被选光了之后,还是空着的。马乐,班上一个小个子女生,很不走运,抽到的是倒数第三个选择权。如果在正常情况下,她只能坐到最后一排了。这个女在班级里虽然不是干部,也不张扬,成绩平平,但是大家都很喜欢她。她个子最小,家住得很远,在这个学期“抢座位”风潮中最受打击的就是她。为了得到一个好座位,每天天不亮地不亮就起来了,即使这样,她还是竞争不过其他一些住得近的同学,有一次稍微来迟了一点居然坐到了最后一排。我曾经在班上暗示过,让马乐坐在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耻辱!早到的同学要摸摸良心,看看自己的举动是否合乎道德。前几天她的家长特意给我来了电话,拜托我帮个忙。这个忙我当然要帮,因为她确实有理由,坐在后面看不见啊。我本来打算动用我的班主任权力的,但是,今天的结局让我再次不使用权力――大家都知道马乐个子小,这几天她一直坐在第三排。就这样,在马乐之前的所有同学都没有打过这张座位的主意,一直就为她留着,直到被她“选”走。我注意到很多孩子都微笑着看着那张座位,当马乐同学坐到她的位子上时,出现了感人的一幕:全班同学为马乐热烈鼓掌。我也加入了鼓掌的阵营。从刚开始的抢座位到现在的让座位,小小的座位折射出班风的变化,预示着班级正气的树立。座位选好了,每一个人都松了一口气,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大家不会再为座位纠结了。我对全班同学说了一段总结的话:同学们,你们能猜到我为什么一开始让你们抢座位吗?然后又让大家通过努力和智慧赢得座位?我完全可以指定座位,但我为什么不那么做?告诉大家,其实很简单,我想通过这样一个游戏让所有的人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你天生应该得到的,所有的利益都要靠大家的努力来争取,当然,要通过正当的手段。即使一个小小的座位,也不例外。不这样做,大家就不会切身感受到座位的珍贵。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并努力改善之!而同学们之间的礼让、友爱更是比利益更重要的东西。在这个新组建的班级里,我们要做的、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因此,班级风气是战略性问题,排座位是战术性的问题。如果前者解决了,那么一间教室里个个都是好位子,排座位的矛盾就不会那么突出。班主任一定要分清工作的重点在哪里,不要乱使劲,要把主要精力用来抓班级战略性的问题。・ 座位不是用技巧和小聪明就能科学地排好的,排座位不是博弈,不是和学生斗智,而是基于公正、公平的原则,排出合理的座次。我所有做过的尝试,只是在践行这些理念。座位问题,小中见大,我希望我的改革尝试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行为分析 篇3
关键词 高效课堂 上课座次 后排就坐
一、问题的提出
“秧田式”排列的座位编排方式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自十七世纪初产生以来,它就一直是我国教室座位排列的主要形式,成为教育制度一个十分稳定的特点。在这种排列方式中,全班同学被平均分成几个小组,统一面向黑板和讲台;组与组之间有空间隔开,方便同学进出;教师是教室的中心。在中小学的时候,被安排坐在前面通常视为一种骄傲,是老师眼中的优秀生,而坐后排的学生通常被认为是学习后进、学习态度有待改善学生。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少家长托关系让老师把自己孩子的座位调到前排的现象。
在大学,这种课堂座位选择偏好的变化却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由于大学里教室的座位不固定,上课时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座位。但大学教室的前排座位经常空缺,后排却坐满了学生,不少同学还戏称后排座位为“风水宝地”。这不得不让人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教室后排被热捧,成了“升温”区域。
二、“后排现象”的定义及内涵
“后排现象”是指从高校大学生的到课率分析来看,发现越到高年级,坐前三排的学生人数越少,而选择坐在后排上课的学生,多是在上课时发短信、看其他科目书籍甚至打瞌睡,而且这一现象不仅只在公共课出现,在专业课上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这一现象也被学生们戏称为“后排现象”。
“后排就坐”是“秧田式”排列的座位编排方式的必然产物,我们理应正确对待。但是当出现了“后排现象”,让后排成为热捧区,我们就有必要从多个视角来反思现行的教育。是什么原因驱使这些学生宁愿选择离老师最远的距离就坐,而主动丢失“优势位置”,从而成为“边缘化”的学生。
三、“后排就坐”现象的原因分析
当前很多高校大学生上课座次呈现出:前面几排学生较少,即使坐在前几排的学生,也更喜欢坐在两边,而不是正对着讲桌。在中间几排就坐的学生喜欢坐每排中间,而不是靠近过道。坐在教室最后几排的学生则有高度的安全感,学生人数最多。即所谓“后排现象”也就出现。笔者通过对以往的研究分析发现,出现“后排就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目标的缺失。考上大学依旧是许多中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一旦升入大学,容易产生自由放任的心态。二是有许多学生没有完成角色转变,已经习惯了管教式的教育的他们一下子面对大学这种素质教育让他们不能适时调整自已,造成学习目标不明确。三是学习兴趣的缺乏。一部分学生在报考大学时对专业一无所知,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根本不感兴趣,使他们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创伤。据某调查显示,接近80%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兴趣的影响,学生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往往积极性不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授予的知识,缺乏学习主动性,选择座位时更偏向于选择后排和边排的位置,导致上课效率不高。
(二)现行教育体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学思想滞后,只重教不重学,束缚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大学生虽然思想活跃, 但由于对专业知识的不成熟性, 在课堂上如果只能洗耳恭听, 被动接受知识,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逐渐丧失。二是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及时把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脱节问题比较严重。很少出现带学生进入社会参观,针对现行社会的状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情况,造成教学与实践的脱离。加之大学课堂教学氛围相对比较自由,课业负担较轻,有的课程要求较低,一些教师管理的宽松程度不同,学生对自我要求高低也不同。
(三)社会环境的迅速变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社会对专用技术型人才出现了急剧需求。但是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课程内容及设置都不能及时反映当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兴学科内容,呈现出概念陈旧、知识老化、信息量少、个性化内容较少和实践性内容不足。美国课程理论专家赫弗林曾对美国110 余所4年制学院做的课程调查发现,这些学院每年要淘汰5%的旧课程,增加约9%的新课程。而我国高校由于缺乏对社会和市场的敏锐洞察力,所开设的课程内容一直固守在“象牙塔”里,理论与现实没有进行很好的衔接,学生感觉学不到新东西自然不想听课就坐到后排了。
四、对策与建议
(一)大学生自己应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学习型社会中,大学生应明确进入大学是自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理应更加努力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不是把大学当作了“养老院”,摒弃那种上了大学就应好好享受生活,补偿十几年寒心苦读的思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知识型社会,它对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与专业人才的需求都很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佼佼者、社会的精英,更应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注重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学校的教育应与时俱进,加强创新,不断进行完善。
在学校方面,要学会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制定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定,把对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可靠性与可行性。以便校方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从而提高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让整个教学系统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如在课堂上,加强对考勤与纪律的监督和管理,制定最低容忍度,并把平时考核与期末成绩和学分进行挂钩。
(三)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教学方式的改善,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国外的教育相比起来,差别是无可非议的事实。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在列出的全球领先的500所研究型大学中,中国内地虽有28所大学上榜,其中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5所大学如世界前200名。这可以想象我国的高等教育与世界的教育水平,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相比差距有多大,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差距之大也是可想而知。
因此在面对这个信息时代时,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让高校教育与时代与时俱进,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而不是再出现教育与社会脱离的状况。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又能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切实体会到今天的努力是为明天的工作而准备,避免学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汪斯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室座位排列方式的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4).
[21]学生偏爱坐后排 任课老师很无奈[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9/15/c_122038236.htm 2011-09-15.
[3]纪晓斌. 高校大学生座位选择调查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
[4]任婷婷. 高校课堂座位选择行为的分析与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5).
[5]大学生上课为何偏爱坐后排[N].中国教育报,2011-05-24.
座位选择 篇4
关键词:大学课堂,座位选择,课堂质量,影响因素
一、研究过程
1. 准备阶段
调查对象的选择: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 以西华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以专业为辅助考察方向,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 随机抽取大学一年级165人、二年级学生157人、三年级学生164人、四年级学生114人, 共600人开展调查研究。
其他事项的安排:在此阶段, 笔者从教学秘书处获取了全校课程及教室安排, 并在同学的帮助下形成研究小组。制定调查问卷, 针对上课时段进行调查人员的分配, 针对问卷发放与回收、访谈对象的选择及提问、课堂观察的内容和记录等做好协商。
2. 调查阶段
走进研究对象所在的班级, 在课前15分钟开始观察, 陆续记录他们进入教室的时间和选择的座位情况, 上课时不同座位的学习状态。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对他们发放调查问卷, 填写完毕后统一收回, 并且随机选择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访谈。其中共发放问卷600份, 通过问卷回收, 发现有67份数据存在虚假状况, 不符合问卷要求, 因此有效问卷为533份。通过问卷可以了解调查对象的性别、所属年级和专业类型。调查问卷见表1。
二、对调查数据的整合及原因分析
针对西华师范大学的大小两种教室座位分布现状, 笔者将其分为前排、中间和后排。对于十五排的大教室, 第一、二、三排为前排, 最后的一、二、三、四、五排为后排, 其他部分为中间。对于九排的小教室, 第一、二、三排为前排, 最后一、二、三排为后排, 其他部分为中间。
1. 大学生在不同课程类型上的座位选择情况
由表2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大学生在上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时, 选择前排的同学人数逐渐减少, 坐在中间的同学人数显著提高, 专业课上选择后排的学生最少, 公共课最多。由此可以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设的课程相对而言比较重视, 但是他们对专业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课程。究其原因, 一方面大学生认为专业课程掌握才能为自己未来就业提供帮助;另一方面, 专业课的考核较其他课程而言严格且困难, 上课时必须认真听讲;再者, 抱着60分万岁的心理, 他们认为其他课程学不学无所谓, 只要考试能够及格就足够。
2. 男、女生座位的选择情况
通过研究可以知道, 上课时选择坐在前排的女生占男女生总人数的63.94%, 男生占19.76%。而坐在后排的女生占男女生总人数的9.31%, 男生占36.59%。
表3的调查结果说明女大学生在上课时选择前排座位的人数高于男生, 而男生选择后排座位的人数高于女生。由此表明女大学生上课时对课程的认真程度较男生而言好一些。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男女生的个性特征差异, 研究表明, 女生较男生而言, 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且在纪律面前更为严肃;另一方面, 就业中时常出现用人单位对男女生差别选择的现状。这一现象就促使大部分高校女生不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认真学习课程, 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积极为就业做准备。
3. 大学生在不同教学形式的座位选择情况
根据调查研究可以得知, 86.59%的大学生喜欢授课方式诙谐幽默、课堂语音清晰简洁、传授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且运用较多案例的教师, 在他们的课上多会选择前排座位。反之, 教师语调平缓, 照本宣科, 课堂氛围死气沉沉, 学生则多选择中间偏后的座位。这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营造的课堂氛围影响着大学生对课堂座位的选择。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同以及学生对课堂氛围的偏爱程度。活泼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增强其学习动机, 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 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反之, 沉闷的课堂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打击教师的自信心。
4. 不同课程考核制度下大学生的座位选择情况
经研究表明, 当某些课程的授课教师明确表示上课互动积极、坐在前排的学生最终课堂表现的成绩将会明显高出坐在中后排且无课堂互动的学生时, 大部分学生会十分主动地选择前排的座位, 并且积极地和老师互动。这种考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作用是显著的, 它迫使学生认真学习该门课程。但并不是学生个人最初的意愿, 反映出的问题也并不具有普遍性。
三、影响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各项因素
为方便查看, 笔者将以图表的形式具体呈现影响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的各项因素。总的来说, 现阶段大学生上课时选择课堂座位呈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自主性, 如表4。
四、大学生座位选择这一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1. 直接影响
(1) 对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的影响。通过调查可以知道, 大学生选择课堂中前排、中间、后排的不同座位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学习的专注度、积极性、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最终的学业成绩。其中, 在上课时选择前排座位的大学生在上述诸多方面明显优于选择靠后、靠边缘座位的学生。
(2) 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发展的影响。大学生对教室座位的不同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在不同的课程性质状况下 (专业课、公共课、必修课) , 学生对不同课程的侧重有所不同。这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之间的平衡状况。
2. 间接影响
(1) 对就业的影响。大学生对课堂座位的选择不同, 导致他们对知识了解的差异, 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各不相同, 间接影响到择业过程。选择前排的学生能力发展较中后排好, 在择业过程中, 专业素养完美体现, 更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2) 对教师和课堂氛围的影响。课堂座位选择的不同将会影响到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上课时的积极性以及专业自信心, 进而影响整个班级的课堂氛围。班级大多数学生选择前排和中间座位, 能够使教师上课前充分备课, 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 更新教学风格, 提高教学自信心, 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反之, 教师上课情绪低落, 自信心被削弱, 课堂氛围沉闷压抑。
五、促进大学生课堂座位合理选择的对策建议
(1) 从学生角度看, 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 自觉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 扩展知识面。同时, 大学生应当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再者, 学生必须明确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之间的互补关系, 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 从教师角度看, 教师作为学生社会化的承担者, 在端正学生课堂行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等方面责任重大。为此, 任课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设定合理的教学风格, 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消除课堂不良行为, 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注学生身心发展。
(3) 从学校角度看, 学校应当借鉴优秀课堂教学案例, 适当调整考核制度, 通过规则促使学生课上积极、课下努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还应该建立起一整套的信息反馈制度。通过学生反馈, 了解教师教学质量、风格, 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有效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数据反馈, 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漏洞, 弥补不足。改变传统的课堂座位布局, 摆脱教室“死角”。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座位的作文 篇5
如果是你,会怎样?
上次的月考考得不错,这次一定能坐到好的考场!我的心里美滋滋地想,就等着老师念考号了,好好让他们羡慕一番!
“司念,0140!”老师的声音响遍每个角落,也直直的冲进我心里。突兀的一声闷笑格外刺耳,接着,小声的议论疯狂滋长。“呵呵,40唉!”连我最亲爱的同桌也忍不住调侃:“40,看来你要和垃圾桶坐在一起喽!”“+++,0201!”被念到的同学诡异地朝我看了一眼,用眼神示意:谢啦,把这么好的地方让给我!
我有些木纳的`看着他们,40对他们来说,只是嘲讽吗?
又一个明媚清晨,走进一考场,找得到那引以为豪的座位——0140。心里却也酸了一下:小角落的桌子丝毫不显眼,因为后面堆有桌子的缘故,红中带黑的垃圾桶静静地躺在地上,乱七八糟的垃圾混合物快要溢到桌子角。不高兴地抿嘴,不假思索地扭头,我实在厌了这个座位。
走出考场,冷风轻拂,似要带走我心中所有的怨言。二考场中,01的位置是他们公认的学霸,也是公认的风水宝地。正在说笑的男生回头,朝我笑了笑。哼!我成绩比他好,为什么有如此重的偏差!
极不情愿地坐回40的位置上,将头埋进手臂中,仅一墙之隔二考场的嬉笑声一遍遍地传来。烦躁抬头,考场中39个同学无一不在紧张地复习。虚荣使我拿起书,紧跟着他们的脚步,仔细地记着重点。
发卷。满分50,我考了46分。一声哀叹传入耳中,是0201的那个男生。偷瞄一眼,呵,40分!
我释然了那个座位,成功的一部分,取决于你身边的人对你的影响。如果是你,你愿做0140还是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