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运动伤害(共6篇)
避免运动伤害 篇1
又是一年高考, 教育话题再成热点。一则小学新闻, 一则大学新闻, 涉及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两端, 值得关注。先是南京拉萨路小学的两名校友“六一”节时实名发文, “控诉”小学期间曾遭遇体罚、批斗、人格羞辱等粗暴教育。数天后, 佛山科技学院的在校贫困生向媒体“抱怨”, 学校启动了一项综合素质训练营活动, 硬性下指标强制贫困生参加, 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前一条新闻很热, 因为充满戏剧性, 提出控诉的两名校友, 都是拉萨路小学认为的“杰出校友”。其中一人于1997—1998年在该校学习, 后入清华大学, 又留学美国, 目前在美国西北大学工作;另一人1993—1998年就读该小学, 后入北京大学, 又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杰出校友”反戈一击, 学校方面和一些教师都觉得委屈天大。校方称, 有女老师看到这两篇文章后委屈得流下眼泪, 也有已退休的老师找到学校, 哭诉自己的“良苦用心”。两人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许多人跟帖描述自己类似的经历, 但也有网友认为两人“忘恩负义”。据媒体报道, 南京市教育局人士称, 讨论十几年前的事没有意义, 虽应尊重言论自由, 但学生“应该感恩”, 不应“太极端”。
相比之下, 后一条新闻较冷。提出抱怨的是申请了助学贷款的贫困生, 这一身份从今年3月起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尴尬。学校勤工助学部启动了一项训练营活动, 目的是为了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有的讲座, 没什么人感兴趣, “上面就硬性下指标让我们贫困生参加”, “自从有了这些讲座, 大家都知道我们是贫困生”, “把我们集中起来贴上‘贫困’的标签, 难以接受”。针对这样的情况, 有评论冷冷地问了一句:“贫困还有被‘抓壮丁’的义务吗?”细品, 其中满是悲哀。学校老师则称, 举办各种有意义的讲座, 也是希望给同学们学习的机会, “我们在平时的活动中尽量淡化他们的身份, 但工作方式是不是存在问题, 我们也在考虑”。
被控诉和被抱怨的学校, 都表达了委屈。恰恰是这种委屈, 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体罚和羞辱, 以及其他让孩子感到恐惧的教育方式, 其实都是出于“良苦用心”———是为了让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是为了让你们顺利成长, 比如考上好中学, 比如赢得高考上个好大学。而举办训练营活动又是多么“有意义”, 能够给贫困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你们不感兴趣?那是你们不理解这番“良苦用心”, 你们太不解风情。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概括为:认认真真地为了对方, 认认真真地伤害了对方。这样的教育图景里, 我们只看见目的、规划、理念……而看不见爱和体贴。或者说, 只看见这面强硬的、急迫的心, 而看不见那面柔弱的、敏感的心。真正属于心灵的空间, 恰恰是被这种所谓的“良苦用心”搞得逼仄;本该塑造心灵的教育过程, 恰恰是被这番所谓的“良苦用心”所异化。
最后必须明确一点, 十几年前的事当然有讨论的必要。谁也无法回避的事实是, 体罚和羞辱式教育并未绝迹, 更严重的是, 类似的逻辑不仅没有被摒弃, 反而改头换面引发新的扭曲式教育景观。从更高层面讲, 过往历史中包含的“不义”, 需要探究真相并交付公共讨论, 方能获得真正的处理, 方能安心置于身后, 否则, 类似的恶永远在我们眼前。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2-6-9)
避免运动伤害 篇2
如果由于不得已的原因,必须将子女送去托养时,父母应持何种态度,才可以避免孩子在身心成长上受到伤害呢?
在此,首先要强调的是,父母既然生了孩子,就有责任抚养他。绝不可以十分幼稚地觉得“孩子的出现打扰了自己以往的生活、娱乐及社交等,所以请一个人替我抚养孩子,还可拥有原先的生活方式。”实际上,这是一种十分自私的想法。结果会因为自己一时的偷懒,伤害了自己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伤害了子女未来的身心发展。
有时为了我们自己好不容易奋斗出来的事业,或为了维持家庭的经济,我们确实无法放弃我们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孩子送去托养,那么父母应持何种态度呢?在此有三点建议:
一、最好采取日托的方式
换句话说,每天下班以后要留出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给孩子充足的爱及亲情,尽可能满足他各种适当的需要,这样,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不但不会由于日托而受到伤害,而且,如果孩子在白天受到了伤害,也可以晚间得到弥补。在选择托付的对象时,应注意两点:
1、在孩子1岁以前,应选择专人来托养,这样可以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
2、在孩子走稳以后,可以将孩子送入设备完善且老师们充满爱心的`托儿所托养,因为这时孩子已经开始对其他小朋友有兴趣了。送入托儿所托养,可以提早训练他的行为表现,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技巧,这些对培养他以后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及健全人格都十分重要。
二、随时观察子女行为的表现
了解托养的对象是否合适,如有任何的不当,应立刻加以更换或补救。
三、观察子女与托付对象间的关系
如何避免滑雪时的运动伤害 篇3
滑雪是一项激烈的运动,在滑雪前不但要准备滑雪板、滑雪服等滑雪装备,为了自身的安全一些保护装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还有你的身体也要为滑雪做好准备。
各种护具选择
为了防止滑雪时摔倒对身体的伤害,在上雪场之前应对腕、肘、膝、踝等容易受伤的部位做重点保护。可以在滑雪服内佩戴护肘、护膝等护具,保护容易最先着地的各个身体部位。滑雪眼镜也是绝对不能少的。它可不是为了在雪场上扮酷用的。一旦上了高级滑道,如果不想让冷风刺痛双眼,一定需要它来帮忙。而且在白茫茫的雪地上反光会很严重,如果双眼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完全暴露于紫外线和白雪下,很容易发生雪盲,如果天气晴朗,在数小时之内雪盲的症状就会非常明显,眼角膜受损,影响视觉的正常功能。如果意外摔倒后,很难说会不会有坚硬的物体戳向眼睛!所以滑雪镜是必不可少的装备。选择滑雪镜时要防止冷风对眼睛的吹拂及紫外线对眼睛的灼伤,镜面不能起雾气,跌倒后眼镜不应对脸部造成伤害,所以应该选择全封闭型滑雪镜,外框由软塑料制成,能贴紧脸部,防止进风;戴眼镜的滑雪者在选择滑雪镜时,应选择镜框厚一点的滑雪镜,以便能将眼睛全部罩住。
内衣的选择
在人处于运动状态时身体会排出大量汗水,选择贴身内衣时最好不要选择棉制品,由于棉制品具有很好的吸水性,会将运动时的汗水吸收,很难挥发掉,贴在皮肤上会带走热量,让人感觉寒冷。最好可以选择一些透气性比较好的尼龙服装贴身穿着,外面套一件具有弹力的棉质服装,这样汗水可以透过尼龙服装,吸附在弹力背心上,这样就不会有寒冷的感觉了。
热量补充
滑雪对人体的热量消耗很大,在户外滑雪两三个小就会因为热量消耗而感到寒冷。应及时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滑雪前后该吃点什么呢?出发前可以吃点具有高热量的食物,比如主食可以选金枪鱼或奶酪三明治配合酸奶,外加煎蛋和水果。旅行包里应带上零食,能随时补充能量。牛肉干、巧克力都是不错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之前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剧烈运动时会产生恶心、呕吐的反应。午餐可选择蔬菜配面食。补水也是很重要的,寒冷干燥的冬季,身体比平时更需要水分。
呵护好你的肌肤
冬季寒冷干燥,皮肤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水分流失很多,加上滑雪时相对速度很大的冷风对皮肤的刺激和雪面上强烈紫外线对皮肤的灼伤,都是构成皮肤伤害的主要原因。所以可选用一些油性的、有阻止水分流失功能的护肤品,然后再用防紫外线效果比较好、具有抗水性的防晒霜涂在皮肤上。防晒霜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所以应每隔两小时左右就在暴露的皮肤上涂一次。如果滑雪时感觉冷风对脸部的刺激太厉害,可选择一个只露出双眼的头套,再加一个全封闭型滑雪镜,可将面部完全罩住,能有效防止冷风对面部的伤害。
正确姿势很重要
滑雪时为了能减少摔跤的频率采用正确的姿势是很重要的。要想滑雪先要能在雪场上站稳,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重要,否则还没等你站稳就可能已经摔倒好几次了。上身放松,双臂在身体前方借助雪杖支撑地面,双腿自然分开,你就能稳稳地站在雪场上了。想要前行的话借助雪杖向后撑地,上身微微前倾,腿部略弯曲,将重心降低,你就能顺利向前滑行了。
练好巧摔技巧
每到滑雪季节因为滑雪所造成的运动伤害的人数都会比平时增加两到三倍,膝关节、踝关节、上肢、跟腱以及小腿等部位都是雪场上最容易受伤的部位。经常听到周围的朋友说某某因为滑雪把胳膊摔骨折了或者把腿部肌肉拉伤了,这对于初学滑雪的人来说造成了不少的心理压力,其实对于很多滑雪爱好者来说滑雪时跌倒都是在所难免的。但摔也要会摔,要摔得“有型”,才能不至于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想玩滑雪,就不能怕摔跤。但摔也是有技巧的,得会摔,要不还没等在雪场上尽情飞驰就有可能已经被抬下来了。采用正确摔倒姿势不但可以减轻痛感,还能避免身体受伤。否则很有可能造成双腿韧带或肌肉拉伤。如果手掌着地还可能导致手臂骨折,膝盖跪地,丢脸不说,还会造成髌骨骨折,或是踝关节及腿部骨折。巧摔技巧在于,滑雪过程中如果感觉失去平衡要摔倒时,应第一时间扔掉雪杖,(这里尤其提醒初学者不要将雪杖的固定环套在手上,以免摔倒时无法扔开雪仗,压于身下对身体造成伤害。)然后双手环抱胸前,以防用手下意识撑地,同时用臀部向两侧摔倒。切记不可用向后坐的方法来“刹车”,因为这样雪板仍然会沿雪道继续前行,而“板带人走”非常危险。
雪场伤害应急处理技巧
滑雪时最容易损伤的部位一般有膝关节、踝关节、上肢、跟腱和小腿。如果你不幸在滑雪时遭遇这几种损伤,处理时应遵循制动、冰敷和抬高患肢三个原则,就地取材进行简单自救,并尽快到附近的医院就诊。
膝关节韧带损伤时可以在雪场附近找一些长木板、木棍将伤腿固定并抬高。如果恰巧附近没有合适的木材让你取用也不用惊慌,可以用滑雪板等滑雪用具对腿部进行固定。千万不要硬挺着继续活动,这样很有可能反复受伤,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创伤性滑膜炎、关节软骨磨损,导致关节提早退化。
上肢骨折包括腕关节、肩关节和手臂骨折。赶紧用围巾、绳子将上肢挂在脖子上,固定在胸前。如果是骨头刺破皮肤的开放型骨折应注意保持伤口处清洁,防止细菌入侵造成化脓。
踝关节损伤症状和处理方法:受伤后有明显肿胀疼痛时,应原地待命,直到有轮椅、担架或是同伴搀扶,才能行动,并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排除脱臼或骨折的可能。
跟腱断裂的紧急处理:若出现抬脚后跟无力,肌肉紧张度丧失,在足跟后上方出现凹陷时,要高度警惕跟腱断裂。此时别再站立或走动,赶紧趴着伸直脚尖后固定受伤部位。注意了以上几点相信你就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滑雪时的伤害了,就能尽情地在雪场上驰骋了。
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及其避免 篇4
一、心理伤害的表现形式
心理伤害,是指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由于教育方法、管理方式、措施的不完善或失当等引起的学生心理伤害。这种伤害由于不太明显且发生效应较为迟滞,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它往往对少年儿童脆弱的心灵造成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有的甚至用一生的时间都无法弥补。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较为常见的心理伤害表现形式有以下两种:
1.班主任的体罚或变相体罚
体罚是一种以有意识地造成学生身体的痛苦来制止和预防学生某些问题行为的惩罚形式,多以罚站、罚跑、罚抄课文或作业、放学后留校、打骂为代表的形式,在传统教育中一直被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广泛地使用。直到今天,尽管有关教育法规早已明确禁止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或变相体罚,但这种不良现象仍在全国范围内有相当程度的存在。据《中国青年报》刊登,一位小学生因为写错了17个生字而被老师惩罚倒立30分钟,此后几天该生一直觉得头疼、恶心,经常呕吐,然而却什么也不对家长说,怕老师加倍惩罚他。其母亲这样描述儿子的变化:“原来淘气出了名,现在蔫得像变了个人,一个暑假都很少找伙伴玩,总爱躺着。”可见,来自教师的体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2.班主任的心理惩罚
心理惩罚是一种并不以明显的身体伤害为目的的惩罚方式,旨在对学生的心灵造成
威慑,使他们不敢违背老师的任何规定。班主任的心理惩罚一般包括讽刺、挖苦、嘲笑、责骂、冷落、孤立、排斥,将学生赶出教室,对学生的个人隐私或秘密加以宣传、渲染,任意公布、肆意评说学生的考试成绩。与体罚相比,心理惩罚给少年儿童的心灵造成的伤害更大,其影响也更深远。
来自班主任惩罚时的不当处理,如讽刺、挖苦学生,刻意贬低学生的智力、学习能力,给学生起一些侮辱性、有损其自尊的绰号,使学生处于一种被轻视、被侮辱的无助状态,往往会造成学生自我评价偏低或不正确,因而自暴自弃,有时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如有位班主任在批评某女学生与男生来往密切时,连她的姐姐一并指责和侮辱,“你的姐姐就早婚,不是好东西。”当时这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句话。”因为她姐姐一直供她上学,姐妹俩有很深的感情。
班级管理过程中,不少教师常常出于好意,对学生的日记及信件进行监控,试图掌握学生最新发展动态,以便及时把不良苗头扼杀在摇篮里,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在许多时候往往造成学生的反感。而当老师将掌握的信息有意或无意地透露出来时,则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沉重的压力,有时还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后果。
二、预防和减轻心理伤害的对策
班主任如何避免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重塑职业道德,提高自身修养
首先,班主任要从理论上提高对自己职业职责的认识。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作为班主任,必须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有教师的`职业热情,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执着追求;有坚定的职业信念,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其次,教师更应该通过自身反思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平时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及时深刻地反省自己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方法,以便找出自己的不足与缺陷,用正确的教育管理思想随时修正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技巧,用艺术的教育管理力式,尤其是高尚的师德树立自己的威信,摒弃“心灵施暴”的陋习,依法执教。
2.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虽说班主任作为教育者、管理者是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但是从人格上来说是完全平等的。乌申斯基说:“人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应该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班主任必须把每一个学生当作“主体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状况,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师生关系。而不能一味地处在权威的地位,对学生盛气凌人,要求学生唯命是从。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知之深,爱之切”,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切实地了解每个学生,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只有通过爱,才能培养和陶冶学生的爱心,正如斯宾塞所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教育者只有用心灵去浇灌另一个心灵,教育才会有效果。’
3.关注和保护特殊群体的正当权益和身心健康
在班集体中,有一些特殊群体的利益更容易受到侵害,包括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比较调皮、淘气的男生,家庭条件差,父母下岗或离异的学生,亲属患有精神病或正在服刑的学生,以及那些性格内向、怯懦、寡言少语的学生等等。这些学生因生活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件而容易遭到教师或学生的歧视,受到心理伤害的可能性也要比一般学生大得多。对这类学生群体,班主任要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从生活、心理和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找到自信,防止他们在心理伤害中过早对社会和自己丧失希望,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
4.注意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班主任一方面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向家长客观而艺术地介绍其子女在校的表现和真实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家访、电话等形式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班主任要主动、积极地向学生家长指出他们对子女进行的不恰当的教育和批评,有分寸地、适当地向家长提出教育学生的正确要求,帮助学生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艺术性和教育理论修养。只有家庭教育和班主任管理要求一致、目标一致,随着学生的承受力增强,矛盾心理的缓解,焦虑紧张的消除,引起学生心理伤害的警报才能解除,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健康的发展。
如何避免雾霾的伤害 篇5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这个冬天,除了“冷”之外,最恰当的恐怕就是“雾霾”了,而雾霾直接把我们的肺脏,变成了“吸尘器”。
在浓重的雾霾空气中停留一会儿,就觉得胸口发痒,想咳嗽。雾霾天对身体的第一个伤害,就是造成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对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这些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只能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可是,雾霾天气的伤害,还远不止于此。空气中的细微污染颗粒,也就是现在新闻中常常会提到的PM2.5 ——直径小于2.5 微米的小颗粒污染物,是能够跟随呼吸入侵人体肺脏的。雾霾携带的9 种水溶性离子,有氟、氯、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铵、钾、钠、锂等,能够直接造成呼吸道粘膜细胞的炎性反应,呼吸道疾病,说来就来。而更可怕的,是一些重金属类的脂溶性颗粒物,它们不但能够引发急性的炎性反应,还会穿过呼吸道粘膜,在人体中积累,造成长期的健康隐患。因为呼吸道表皮细胞,都是亲脂性的,这些脂溶性颗粒物,很容易骗过我们表皮粘膜细胞,“定居”到我们身体中。
本能的智慧——咳痰
实在是太可怕了,怎么办?其实,我们的肺脏是有对策的,那就是——痰。
痰是我们呼吸道分泌的粘液,这些粘液在气管绒毛的运动过程中,从体内被带出体外,就形成了痰。入侵人体的尘埃、微小颗粒物(就包括PM2.5)、病毒、病菌会被痰液携带,排除体外,就实现了肺脏的自洁。虽然随地吐痰是不文明行为,连带我们对吐痰本身也产生了一定的排斥感,但排痰,是我们的肺脏面对各种外来威胁时候,一种本能的智慧。通过排痰,入侵呼吸道的尘埃、入侵肺脏的细微颗粒(PM2.5)都能够顺利排出体外,我们的健康就得到了根本的保护。所以雾霾来袭时候,我们完全不必对吐痰心生厌恶,备好纸巾,文明吐痰,是保护我们健康的必要行为。
但是,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有痰吐不吐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痰的问题。能见度很低的浓雾,很快就让我们咳呛难忍,咳而无痰却是最普遍的。能咳出痰的,往往都是身体机能良好、体质比较强壮的青壮年人。身体底子相对较弱、平时火气就比较大、老年人和儿童,在雾霾天气中,往往都是干咳,没有痰的咳嗽。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辅助以一定的药物,帮助我们能够顺利排痰,保护呼吸道尤其是肺脏的健康。
滋阴润肺促进排痰的药物,首选当然是念慈庵枇杷膏,它的组方来源于清代医圣叶天士。叶天士是温病治疗领域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他的传世医着《温热论》中,就有“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论断,对于呼吸道疾病的重视,使他开具的蜜炼川贝枇杷膏配方,流传300 年来,始终都是中国传统医药领域的经典。
口罩热销但过滤作用不显着
无论是风寒热湿燥哪一种体质类型,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都有很好的促进排痰,保护肺脏的作用。其组方中,川贝、枇杷叶、南沙参这一类寒凉药物,与法半夏、干姜这一类温热燥湿药物,在茯苓、甘草、五味子、桔梗等药物的调和下,形成了完美的平衡。这种平衡性,充分照顾到不同体质类型的人群,念慈庵枇杷膏的广泛流传,也正是因为这种广泛性。
当雾霾来袭,保护我们的呼吸道,其健康意义可不仅仅局限在呼吸道的保健上。这就又要说到铅、锌、砷、镉、铜这一类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成分,这些粒子,不仅能够直接入肺,更重要的是它们在人体内是有累积效应的。连“吸尘器”的垃圾袋,都要常常清理,更何况我们的肺呢。重金属粒子在人体内的积累,会大大提高我们细胞突变的几率,可能造成的健康威胁,很多慢性疾病和肿瘤,都与此有关。可见,小小的一口痰,吐出来的,很可能是多年后的重大健康危机。
雾霾凶猛,所以口罩又成了热销品,不过也有必要提醒关注健康的人们:PM2.5 ,之所以被称作可入肺颗粒物,是因为它们足够细小。一般的口罩,对于这些细小粒子而言,阻隔和过滤作用并不显着。想要真正屏蔽健康威胁,还是应该更加关注我们肺脏的自洁功能——尽量让自己把脏东西吐出来吧,因此吐点痰,不是罪过。只要随身携带纸巾,文明吐痰就好。(据《生活消费》)
避免运动伤害 篇6
一、教师要认清语言伤害的危害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已基本上杜绝了对学生的“体罚”,从表面上看,语言伤害比体罚要显得“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体罚更多伤害的是学生的身体,其痛苦也可能是短暂的,但“语言暴力”的伤害却是长久的,不仅侮辱了学生人格,损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摧残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师生对立情绪,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还导致学生心智失常,丧失生活勇气,引发厌学、逃学、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恶果,这不仅是教师的悲哀,也是素质教育的悲哀!
清除“语言暴力”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教育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些“教师忌语”,把此列为师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教师要遇事冷静,善于克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宽广的胸怀,和蔼、友善、热忱、耐心和平等地对待学生,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让讽刺、挖苦等“语言暴力”远离校园!
二、教师要自我减压、加强修养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我们对自己更加严格要求;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和学校的质量要求,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不少教师往往心理压力很大,产生了焦虑情绪,如不及时加以有效地疏导,势必会使我们产生心理疾病。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学会管理和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在处理问题时要与学生多沟通,尽量不要在教室上课时、集会时等公开场合批评教育学生,应多采取师生平等的“胡萝卜政策”,耐心地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爱护学生、赞美学生,摸清学生的性格脾气,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抓住学生的心,彻底放下教师的架子,以学生利益为中心,尽最大的可能给学生一个安全洁净、充满爱与关怀的学习环境。
三、在鼓励的同时让学生认识错误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但鼓励并不是一味的表扬,鼓励也要讲究方法,要在鼓励他的同时让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旦学生认识到自己有错了,就达到教育的目的了。我认为,多数学生会主动承认并改正错误。其实他们有时候是知道自己的错,也知道要改正,如果这时教师一味地批评,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应该多学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并且以健康、乐观的良好心态去教育、指导学生,此外,教师应该要具有足够的耐心,特别要有教育差生的耐心。
四、教师要掌握批评的艺术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对于教师而言,不体罚学生可以做到,而不“心罚”学生,有时并不那么容易做到。我认为三类话应当成为教师的“职业忌语”:一是话题涉及到家庭、父母时,不可使用带有讽刺或鄙视的语言;二是不要对孩子的本性妄下结论;三是不要对孩子的人格进行侮辱。教师的批评应该就事论事、公正而合理的,而艺术性的批评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对老师来说,因为有时候孩子并不能正确区分语言暴力和过于严厉的批评,老师应试着多说一些建议或激励的话语。
【避免运动伤害】推荐阅读:
运动时避免感冒的方法11-30
老人健身运动要避免走入误区10-22
企业避免伤害危机05-29
学生运动伤害07-09
安全运动远离伤害09-16
体育运动伤害10-05
防运动伤害主题班会05-14
有效避免10-20
避免对策05-15
避免失败06-25